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導遊詞 >導遊詞精選 >

2023古鎮導遊詞十篇

2023古鎮導遊詞十篇

2023古鎮導遊詞 篇1

各位遊客:

2023古鎮導遊詞十篇

大家好,我是各位今天的導遊,我姓張,很高興能夠和各位一起遊覽鎮遠古鎮,首先呢,我代表旅行社對大家的遠道而來表示熱烈的歡迎!

在正式遊覽前,我想先給大家講一個關於古鎮的傳説。傳説古鎮在建鎮之前,有一天,一位道行很深的道士爬上了河邊山巔,驚訝地發現S形的河道酷似一張太極圖,於是他想,如果在S形的河道兩側各建一座城池的話,就能夠形成“日月乾坤”、“陰陽相照”的局面,地方官員們對此深信不疑,於是就形成了今天我們看到的衞城和府城隔河相望的太極圖格局,這也就拉開了鎮遠太極圖上的千年文明的序幕。鎮遠有據可查的歷史可以上溯到公元前277年,即秦始皇統一中國前的56年。秦國滅掉楚國之後設置了黔中郡,鎮遠被納入秦國版圖,這就是鎮遠的歷史淵源。

鎮遠古城地處貴州東部,屬於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從地圖上看,東鄰的湖南湘西中部有一凸出地方,恰似一個楔子,插入貴州東部的凹處,鎮遠剛好處在這個凸凹結合的地方,因此,古人也將鎮遠稱為:“湘黔門户”。鎮遠離省會貴陽約340公里,屬於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一年四季分明,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春秋温煦,年均氣温16。4度,是您消暑避寒的最佳選擇。明清時這裏曾先後設置“鎮遠府”、“鎮遠衞”,因此俗稱北岸為府城,南岸為衞城。沿河兩岸3。3平方公里的區域內並列兩條長街,依山傍水,房屋鱗次櫛比,層樓重疊,四周翠林環繞,古剎古寺遍佈,有“萬家燈火接叢林”一説。平靜的古城猶如一面明鏡,婀娜多姿的舞陽河穿城而過,宛如一條絲帶,驚豔了百年的古城,裝點了千年的文明。河上扁舟泛泛,一漿一漿,划走了古鎮千年來的喜怒哀樂,兩岸居民素來以舟楫代步,所以古城又有了“東方威尼斯”的美譽。舞陽河哺育了世世代代的鎮遠人,是古鎮的母親河。

古鎮是個“鍾黔楚之秀氣,大天地之奇觀”的地方,有着許多令人叫絕的景觀。其中最具代表的要數“襟山帶水”、“貼壁凌空”、“三教合一”的青龍洞了。關於青龍洞,還有這樣的一個典故,印度前總理尼赫魯年少時是個和尚,他曾到過鎮遠。20世紀50年代,他與周總理會面時,還曾回憶起他在鎮遠遊行時住在青龍洞裏的場景。有一副對聯是這樣的:“舞水無雙福地,黔山第一洞天”,説的就是青龍洞為舞水獨一無二的福地,黔山首屈一指的洞天。青龍洞的歷史至少可以追溯到明代初期,洪武二十一年(公元1388年)就在這裏修建了真武觀,永樂十五年(公元1417年)又在這裏修建了山川壇,然後又先後修建了朱文公祠、藏經樓、文昌閣等諸多建築。至今已有六百多年曆史,真可謂:六百年滄桑鉅變,終成國寶。這裏洞奇、山靜、林幽,向來是儒釋道三教聖地,名揚東亞各國。

鎮遠雖是一座小山城,但它卻是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也是昔日南方絲綢之路上的通衢,湘黔滇古驛道的咽喉,歷史給這座古城留存了許多珍貴的文物,除了我上面向大家介紹的青龍洞外,還有祝聖橋,和平村,周達文故居等等,除了這些文物,鎮遠還有其著名的十二景,它們分別是:石屏巨鎮,五老賓南,二仙拱北,燕磯漁唱,春江晚渡,平冒先聲,西峽瀑布,松溪夜月,龍山屯雲,東山銜月,古枸精忠,惠泉仙品,各種意味請大家身臨其境時再慢慢感受。下面就請各位與小張一起走進這古老神祕的鎮遠古城吧!

2023古鎮導遊詞 篇2

各位遊客:

大家好,歡迎你們來溱潼古鎮旅遊觀光。

溱潼自古臨海,水草豐茂,河東岸的村落至今還叫“海濱村”。大海東移以後,留下大片濕地,成了麋鹿、獐麂的樂園,這“羣鹿戲水”的雕塑有着豐厚的歷史內涵。諸位如有興趣,可到我們溱湖風景區麋鹿園去欣賞那活蹦亂跳的麋鹿。

水鄉溱潼處處美景,早在宋代就形成了許多知名景點,到了清代,乾隆年間進士孫喬年寫下了“溱湖八景”的詩篇,其中的第一首便是眼前的“東觀歸漁”。

[東觀歸漁]東觀是建於後晉的一處道觀。觀前一泓清流是漁船依傍的港灣。每當夕陽西下,漁舟唱晚,炊煙裊裊,星光漁火,交相輝映,正如古詩所云:蒼茫暮色夕陽斜,三兩漁舟泊水涯。白髮引觴兒繞膝,醺醺紅面映流霞。終日辛勤的漁翁在兒孫繞膝的歡樂中陶然自醉。如今這裏仍是漁家的樂園,河東就是水產批發市場,溱湖八鮮從這裏源源不斷地運往大江南北。

溱湖水除了給予溱潼人豐厚的物質饋贈外,還給了溱潼人聰慧靈秀之氣,培育了多少遠近聞名的文星武將。請看這座與“東觀歸漁”彼此響應的“雙魁閣”。

溱湖南巖雁子墩劉氏“一門五都督,三科兩狀元”,從明到清喧赫鄉里達五百年之久。當代更有李德仁、李德毅兄弟二人四院士,真是“古有三科兩狀元,今有弟兄四院士”。古今雙魁,為溱湖八景增添了新的輝煌。

[院士舊居]古鎮溱潼人傑地靈,英才輩出,古有劉氏弟兄三科兩狀元,今有李德羣弟兄二人五院士。大家所來到的這處宅院,便是院士的舊居。

這是一座建於清代乾隆年間的古代民居,至今已有200多年的歷史。

數百年的老屋,歷經滄桑,藴藏了豐富的人文內涵。

從道光庚子年間文科狀元李承霖,到當今的李德仁、李德毅和李德羣弟兄三人五院士,都是從這老屋的大門走出,走進了世紀的風雲,開創了事業的輝煌。

李宅的私家花園,名叫“睿園”。所謂“睿”,就是聰明智慧的意思。王安石説過,“睿則思無所不通”。有了高超的智慧,就能成就偉大的事業。

地處水鄉的人們,在造園時巧妙地運用了水的優勢。老子説:“仁者樂山,智者樂水”。池塘雖小,卻匯聚了水鄉的靈秀,李氏弟兄便是靈秀之氣的代表。

眾所周知,李姓是中華民族的大姓。鼎鼎大名的詩仙李白,號稱青蓮居士,所以這座小亭名叫“蓮亭”。

“翰墨因緣舊,煙雲供養宜”。這副楹聯充分體現了李氏家學淵博,世代書香的古老家風。

(站在亭中心介紹):

書香門第,翰墨因緣就跟隨對岸的智泉、慧井、玉蘭、金桂一樣,清流汩汩,馥郁芬芳。正如這副對聯上所説的“清泉飲毓秀,壯志乘扶搖”。多年來,莘莘學子來這裏飲甘泉、折桂枝,都能事業有成,鴻圖大展。為李氏故宅增添了許多佳話。

(走進廳屋)李德仁,1939年出生於溱潼,世界著名的攝影測量與遙感學家、武漢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全國政協委員。清華、北大等近50所高等院校兼職教授,國際攝影測量與遙感學會(ISPRS)第Ⅲ委員會主席和第Ⅳ委員會主席。國際測量學界“李德仁方法”奠基人,武漢測繪科技大學校長。瑞士蘇黎士理工大學(ETH)的客座教授,澳大利亞昆士蘭工大(QUT)的客座教授,加拿大卡爾加時大學的客座研究員。出版專著八部、譯著一部、編著(主編)七部、論文332篇。

李德毅,1942年出生於溱潼,1967年畢業於南京工學院無線電系,1983年獲得英國愛丁堡大學博士,現在總參工作,少將軍銜。為國家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享受政府特殊津貼,長期從事軍事電子系統工程研究開發工作,是我軍自動化技術與建設的開拓者,出版過英文專著兩本,主編叢書5本,發表論文170多篇,培養博士、碩士研究生28名,獲14項國家科技進步獎,2項國際獎。

正廳上方高懸的是民國大總統徐世昌褒贈給院士曾祖父李貞發的“德孝永彰”匾額。“德孝永彰”四字既充分讚揚了李貞發個人的精神品德,更體現了李氏家族和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

這裏李德仁院士幼時所植的葡萄,召集已綠蔭滿院,牽掛的藤蔓是他們不斷的鄉情,累累的碩果是他們對祖國對家鄉的無私奉獻。樹高千丈離不了根本,院士的成長離不開故土的培育。

(走進堂屋)這裏是弟兄院士的祖輩們的形象。

這是李氏家族世代傳承辦家訓,充分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李氏兄弟就是在這種良好的氛圍中不斷成長起來的。可謂書香門第,家德家聲,源遠流長。

(東房)這是李氏家居的內室。

(西房)李氏家庭既傳承了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又善於接受新的世界潮流。19世紀初,他們除經營李衞記陸陳糧行、鉅泰錢莊、通濟當典、肇泰油坊、堆棧外,還在蘇中地區較早地創辦郵電、電力實業,籌辦了養正國小、貧民工藝廠等社會事業。

李家還與無錫榮氏家庭、著名實業家張謇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係。用現在熱門話説,就是“招商引資”。這裏就是榮德生先生當年下榻之處。

(照廳)這是民國九年溱潼陸陳公所全體同仁贈給無錫榮氏集團的匾額。

當年榮氏集團為發展溱潼一方經濟作出了可貴的貢獻。

“榮德興邦”的匾額既表達了鄉人的感激之情,又見證了地方發展歷史中的一段佳話。

李 氏 家 訓

愛我中華 興我家邦

少小勤學 車胤孫康

絃歌雅樂 翰墨傳香

尊師益友 孝德永彰

和親睦鄰 扶幼尊長

敬德修業 發憤圖強

女紅針黹 嫻淑賢良

詩書共讀 蘭桂齊芳

扶貧濟困 造福一方

克勤克儉 家道隆昌

[花影清皋]南宋末年,離這裏百步之遙的北禪院有位了緣小和尚,他凡心未脱,與村女小花姑娘在東汪塘附近井邊幽會。兩人常倚着井欄親密私語。時間一長,走漏了風聲,小花含羞投井而死,死前與小和尚相約,來世與他仍在井邊相會。第二年井邊就長出一棵山茶。了緣小和尚承受了嚴厲處罰,被趕出山門,就在井邊搭起一座茅棚,養護這棵茶花。這棵山茶距今已有千餘年,歷經折磨而愈加蒼翠嬌豔。清明前後,花開萬朵,大紅金心,如火如荼。每當星光月夜,俯身石欄,從井底晃動的茶花中有時還能看到了緣和小花的身影。清代孫喬年有詩為證:滿庭花卉一靈泉,碧水清澄鏡面圓。月下階前僧去後,閒聽窗外水涓涓。

[民俗風情館]民俗風情館創辦於20__年,是利用朱氏民居改建的。原江蘇省的人大副主任戴為然同志出於對家鄉的熱愛,特意為我們題寫了門額。

(秦磚漢瓦館)要問溱潼有多好,河爛泥也能盤成寶。秦漢時,這裏有七座大型磚窯,夜晚窯火通紅,如七顆明珠散落大地,那時溱潼鎮又名“七星村”。大家所見到的這幾塊秦磚就是從我們鎮東南郊區出土的。

溱潼磚頭以河泥為原料,春天罱泥夏天曬,顏色青綠可愛,當地人叫它茨茹青。經過踹泥、製坯、晾乾、裝窯、燒窯、閉火、窨水等過程,燒出的磚瓦綠豆青,敲起來鏜鑼響,這就如同成語所説的“瓦缶勝金玉”。難怪唐代李世民派尉遲恭到我們這裏訂製磚瓦,砌建泰州城。

明朝的時候,溱潼財主範馬良出錢獨脩金山寺用的就是我們這裏的磚瓦。諸位如到鎮江不妨留意看看。

溱潼的磚頭細膩堅固,是民間藝人施展才能精雕細刻的好材料,下面請看他們的磚雕作品。

(儀門)這裏是朱氏古宅的儀門,請欣賞門樓上的磚雕藝術。

當中一塊是“福祿壽”三星高照。

底下是“一品當朝”。中間坐的是一品大官,兩旁站立的是小吏,公案上擺着的是籤筒、“王命”便是權力的象徵。

北邊一塊是“高山流水”。講的是俞伯牙彈琴遇到知音鍾子期的故事。

南邊一塊是“仙人對弈”。講的是有一樵夫走進了山洞,看見兩位仙人下棋,等到出洞時,他的斧柄已經腐爛,所以有“洞中方七日,世上已千年”的説法。

下面中間一塊是“衣錦榮歸”。主人翁在歷盡宦海浮沉以後,垂垂白髮,告老還鄉。這口井既諧音為“錦繡”的“錦”,又是家園鄉井的象徵。

左右兩邊分別是漁、樵、耕、讀。

漁夫撒網;樵夫挑着柴擔,跨上拱橋;老農左手揚鞭,右手牽牛,辛勤耕作;書生臨窗而讀,手不釋卷。

最上面的四幅是表現過去官宦人家“四時行樂”的:春遊芳草地,夏賞綠荷池,秋飲黃花酒,冬吟白雪詩。

最下面的兩邊,一是鸞鳳和鳴,一是鶴鹿同鬆,頭頂上的這塊五福捧壽。表示閤家歡樂,既有錢有勢,又有壽有福。我們也衷心祝願各位女士、先生福星高照、心想事成。

這種建築風格叫“幹架”,看不見灰縫,塊塊精磨,平滑如鏡。大家不妨摸摸,大家再細看檐口有什麼特點?一般房子檐口是木椽子,這裏是磚頭的,既美觀,又防腐,經得起風吹日曬雨淋。

照壁的砌法和門樓相同,東邊磚雕是紅燈高懸,夜戰馬超;西邊是臨江亭關雲長單獨赴會,當中一塊是古城相會。雖然張飛、關羽已經面目全非,仍然如同斷了臂的維納斯一樣,給我們留下美好的想象。

(大廳)目前全鎮尚存古建築6萬多平方米,其中明清建築2萬多平方米,在形制佈局上有單門獨院、三間一櫥,有合面兩進前廳後堂,有穿堂三進,有穿堂五進,合院兜梢等等,更有火巷、密室、照壁、儀門等點綴其間。

溱潼人砌屋講究磨檐博山、淮脊雀尾。挑選最好的磚頭,經過刨光、水磨,達到平整光滑,色質統一,用這樣的磚頭挑砌出的檐口叫做磨檐。它比木檐美觀、便於雕飾,經久牢固。

淮脊,淮是水中的一種猛禽,再跟博大的山牆高高翹翹起的雀尾結合起來,裝飾屋脊,形成勇猛的氣勢,據説可以驅邪避禍。

(博古架)這兩邊博古架上所展示的文物,都是溱潼地區出土和收藏的。

它是溱潼古鎮無聲的説明、有形的見證。

麋鹿角,在溱潼地區方圓幾十公里範圍內陸續發現過許多麋鹿角、麋鹿角化石和半化石。英國學者博艾特和國內學者曹克清通過調查論斷,我們這一帶是中國麋鹿的最後消失點之一,也就是麋鹿的真正故鄉。

這裏陳列的漢罐、宋瓶、清青花瓷器以及各種民間用品,請諸位欣賞。

大家再請看室內,格扇花窗、券棚、抬樑、屏門。這裏是大户大家的廳屋,相當於現在的客廳,專門用來接待男賓的地方。有人要問女賓坐哪?封建社會的女人是不參與社交的,要是來了女賓只得到後堂與女主人相會。有人問丈母孃挑女婿怎麼辦呢?那裏給她安排個地方——屏門縫裏偷着瞧。

(名人館)溱潼地區,人傑地靈,英才輩出,歷代的進士、舉人達一百多名。明代吏部尚書儲罐、清代進士蘇州府教授孫喬年、安徽儒學、邳州學政李鳳章等名人佳士治學理政,聲譽遠播,詩文著作流傳至今。南郊雁子墩有一門五都督、三科兩狀元,為中國科舉史所罕見;清代中期,鎮區韓氏一門二舉人三秀才;當今李德仁、李德毅弟兄二人四院士;朱家三子在氣象學、中醫學上有傑出貢獻;唐家八姐妹皆為高級知識分子;更有少年俊彥,大亞灣核電站黨委書記李一農、王洵、王浩弟兄二博士,他們都是三十多歲的年青人。還有福建省人大主任袁啟彤、山東省政協副主席朱銘也都是我們溱潼人。

(耕織園)古代的溱潼水草豐茂,麋鹿“千百成羣”,農民“不耕而作”,生產的稻米“狀如大麥”,田叫“鹿陵田”,米叫“禹餘糧”。漢唐時代,這裏盛產“海陵紅傑”,俗稱“桃花米”。漢書記載:“吳有海陵之倉,倉為吳王濞所建”。唐代駱賓王在《為徐敬業討武檄》中寫道:“海陵紅粟,倉儲之積靡窮”。鎮西不遠處至今存有“古海陵倉遺址。

這裏年陳設的是溱潼人在生產勞動中使用的部分工具。

溱潼的土地屬湖相沉積土,土質粘稠,有機質特別豐富,俗話説“雨天粘如膏,晴天硬似刀”。我們的祖先從古到今,因地制宜,創造和使用了許多簡單而實用的傢俱,你看這犁稱得起農具的“活化石”,它的刃口尖鋭而狹長,區別於沙壤土地區的短而寬。

插秧前經過耕、漚、耙、漫,達到水清、土平、秧苗插入不飄不浮。精耕細作,真是種田如繡花。他們在辛勤操作時,頭上戴的是斗笠,身上披的是蓑衣,腳上穿的是草鞋。頂烈日,冒風雨,起早睡晚,遇到旱情、水情、車水堵壩,徹夜不眠,真是“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經過幾多風雨,心血和汗水終於凝成了粒粒多黃。

(風箱)這是稻穀曬乾以後,進倉之前去除草秕雜質用的風箱,請諸位試試。據風箱主人説,它是乾隆年間的古物,算起來已有兩百多歲了。

(礱子)這是用來去除稻殼的礱子。

(椎臼)這是用於加工稻米的椎臼。製作年糕、湯圓的米粉就是從這裏加工得來的。

(籮筐、摺窩)這是挑運糧食的籮筐、貯存糧食的摺窩。

(市斛、升、鬥、籌碼)莊稼收好了,稻子歸倉了,要算算年景如何,就得用上計量工具,這是市斛、這是鬥、升、籌碼……市斛上還蓋有多年計量年檢的火戳,它相當於現在的計量局年檢的證明。

溱潼舊時糧行有100多家,溱潼糧價影響着上海、無錫、常州糧食市場行情的起落。

溱潼的農業在古代就創造過輝煌的業績,今天同樣走在領先的行列。鎮南不遠的河橫村榮獲聯合國環境規劃署頒發的生態“全球五百佳”稱號。溱潼古鎮出產的綠色食品、有機食品暢銷市場。

[禪院古槐]這個禪院叫綠樹禪院,距今已近千年,禪院以老槐而得名,老槐因禪院而成仙。

鎮東曹家莊有一座村落叫落鶴掄,那裏有董永廟和慕雲亭。鎮南溱湖風景區的鵲仙橋是董永和七仙女聚會之處。當年董永路遇七仙女就是這棵老槐樹做的媒。幾百年來,人們一直呵護敬重、燒香磕頭,年青人訂婚在此合影留念,在老槐樹上扣一圈紅線,以求婚姻美滿、早生兒郎。生子後又來燒香還願。

老人們進入禪寺之前,也都先到槐樹腳下祈求健康長壽。

禪院始建於五代,大修於明代,原有四進下殿,目前修復的是主殿,供奉三尊大佛,當中一尊為釋迦牟尼佛,東首一尊為藥師佛、西首為阿彌陀佛。他們分別代表現在、過去和未來。兩旁是十八尊羅漢,後面是海島觀音,保留了明代重修時的風格。五開間的佛殿建築全國少有,更有過樑山、金家山、中柱山多種結構,既美觀又實用。樑間蜀柱、抱樑雲、荷葉墩做工精細。

再看柱子下面石礎上的龍,你們看看有什麼特點。它的下巴特別長,明太祖朱元璋是大下巴,象徵天子的龍頭雕刻也就沾了光。再看這邊的鳳,大家數一數,她有五個尾巴,而一般的鳳最多四條尾巴,不説大家也知道,這便是朱洪武的大腳娘娘了。

[水上商談處]1940年,新四軍東進抗日,國民黨頑固派江蘇省政府主席韓德勤消極抗日,積極反對共。駐泰州的魯蘇皖邊區遊擊總指揮李明揚、李長江是受韓德勤排擠的中間勢力。陳毅同志根據中央指示貫徹“擊敵、聯李、孤韓”方針。於1940年9月25日,派管文蔚同志到溱潼鎮西郊夏家汪與李明揚進行了水上商談,為黃橋決戰有勝利奠定了重要基礎。

這就是當年他們見面時所乘坐的船隻,請大家登船瞻仰。

謝謝大家!

2023古鎮導遊詞 篇3

慈城是江南極少數保存較為完好的縣城,保存了完整的傳統生活結構方式,保留下來的傳統建築中不但有大量的民居建築,還有孔廟、會館、牌坊、古井等公共建築、構築物。遴選出來的慈城古建築羣是其中最優秀、具有代表性的建築。其中孔廟佈局完整,規模宏大,為浙東地區現存最為完整的文廟,反映了儒學在傳統生活中的重要性及其深遠的影響。明代的甲第世家、福字門頭、符卿第、佈政房和清代的馮宅等名人故居,做工精緻,用料考究,是當地民居的代表作,其周圍仍保留了完整的傳統街區,歷史環境未有大的改變,集中地反映慈城明清時期建築風格和生活氣息。馮嶽彩繪台門是江南彩繪的重要實例,具有宋式彩畫的遺風。

慈城鎮地處浙江東部沿海寧紹平原,位於寧波市江北區西北部,東與鎮海區相連,西與餘姚市接壤,北與慈溪市相臨,南隔餘姚江與鄞州區相望,可謂是“眾星拱月”。其鎮域面積102.57平方公里,下轄41個行政村,5個社區,5個居委會,人口5.8萬,是寧波市14箇中心城鎮之一。轄區三面環山,一面臨江,平均海拔3.3米,地形北高南低,山水相依,其自然環境優美秀麗,而其山色,城池更因“慈湖、雲湖(英雄水庫)、湖(毛力水庫)”三湖之交相輝映而尤顯風姿。慈湖是慈城的點晴之筆,為慈城增添了水靈秀氣,而獅子山、大寶山、清道山等卻烘托了慈城的雄渾霸氣。

孔廟

坐落在慈城竺巷東路55號,基地18畝五分九釐,南至竺巷東路、北至太陽殿路、東至綠化地帶及電影院、西至民居,四周均有紅色高牆外留滴水約2尺餘。慈城學宮最早建於宋朝,雍熙二年由縣令初建於縣治西40步(據雍正志所主,即城隍廟地基,先師殿即大成殿居其中;慶曆八年遷至縣誌東南一里,適居城之中部,歷代累有興毀,以迄於今,除大成殿外其餘稍有改建,仍保持光緒原貌,修復較易。在宋建炎四年毀於金寇南侵。淳熙四年重建,元至元八年增建儀門,並闢地建通道至學前埠頭。明洪武改成德堂為明倫堂,後於堂後建梯雲亭,歷洪熙至嘉靖35年毀於夷冠,三十六年又重建大成殿,明倫堂、尊經閣、梯雲亭等齋戾,宇祠廨字,清朝數經重修,獲御書“萬世師表”,御製“孔子”贊,及“顏、曾、思、孟”四子贊勒石置碑和御書’生民未有”“與天地參”額,諸多建置。殆至道光十一年,太平天國攻陷慈城,焚燬明倫堂及教諭住宅,同治元年邑人馮氏創捐重建,重修梯雲亭,增建兩旁齋房六間,疏浚泮池。

甲第世家

即錢宅之別稱,座落於寧波市慈城鎮金家井巷內。東與福字門關接鄰,西約100米出巷口即民權路,北達尚志路,由於曾遭人災,現僅存東向部分約1600平方米的建築。甲第世家據『慈溪縣誌』記載,它始建於明嘉靖年間,為嘉靖進士錢照之住宅。平面布縱長方形,硬山造前後二廳,建築面積422餘平方米,前廳五間,通面寬17.35米,用六架樑,樑柱粗壯,截面呈橢形,脊瓜柱和童柱裙瓣呈圓舌形,柱料卷殺,前後檐柱,小株角形,施平身科一斗三升或一斗六升,明間四攢,次間二攢,塑鬥作為靴斛,為典型的明代建築錢照嘉陵七年中舉,十一年中進士,官至僉事,後來他的下代又數人登第,因被稱為"甲第世家"。原台門內曾立有文徵明題的"甲第世家"匾一方(文革間被毀〕。

該宅座北面南,平面佈局和建築特點都具有浙東明代居民建築的特點,是寧波市保存較完整的組建築羣,也是研究明代晚期信宅建築的典型。

福字門頭

該宅原為明嘉靖間佈政史馮叔吉故居的一部分,後因馮氏後裔衰落,賣給應氏,改建院落,大門東側,為衣架錦式屏門二扇,牌科式;二門的照壁在南端,有一磚刻大“福”字,故稱“福字門頭”。

前廳為五開間,通闊18.8米時浮9.9米,明間為為抬樑式,平梁上支蜀柱,前中柱金檁下的童柱下端為舌形,而前後上金檁下的童柱為方形,後金柱前名柱頭皆施十字科,前檐柱為小八角,下為方形腰沿柱基,其餘柱其皆為扁珠形,柱頭卷殺,樑袱間隙用蘆葦為心,穀殼拌泥抹灰,硬山屋頂,明間後方兩檐柱旁砌八字形牆,上端鬥磚雕做出斗拱,後牆中間闢有主架錦式門。朝北一面有門楣題額上款書“乙丑冬月”中題“澤流思順”下款書“陳鳴寶題”。後進為一“三合院”,有左右廂房,皆為樓屋,經教證,前廳具明代建築之待點和風貌,後樓建築為清初其之風貌,迄今保存尚完整。

馮嶽彩繪台門

大門之正南分為三開間照壁,也稱影牆。石砌須彌座,上刻卷草、鳳凰、牡丹。牆體由磚砌成,上部磚雕,頂端砌出中間高,兩側低約65釐米。通高約4米,原約40釐米。全壁分三開間,一明間寬3.4米,北距台門4.9米。二次間略斜,平面各八字形。全壁長7米。

瓦當圓開,有龍葵花等紋飾。以兩柱將明間與次間分隔,檐下有平身科,明間四朵,次間兩朵,柱頭有柱頭科,背為一斗三井。座鬥下為伏遠瓣,無出跳。

實勘在照壁之正北有台門,尚殘存數間。上部留蘆芯、泥沫的牆體,珠式立柱。西方中廳與廳前為天井,在左右之隔牆,其中朝裏一側上端原來也有精細的磚雕,都已砸去。右邊的天井又有一堵牆,左右兩端有一道拱門,這牆將天井分為南北兩段,天井中有一口古井。東廳為高平屋,硬山式的兩開間,宋架結構類似佈政房東大廳,此東廳,前有廊,西邊門前開六扇柱子門,進六往東有門可以進入中間。東門前部下有欄牆,上面開柱子門四扇,地面為石板。東間有地板鋪地,柱礎全部是珠形。西間天花板上油漆花卉至今還沒有褪色。

縣衙

據清光緒年間縣誌記載:慈城縣衙創建於唐開元20xx年(公元738年),是第一任知縣房琯所建,延續至1954年,已有1200餘年的歷史。初建在浮碧山上,由於外敵入侵和自然災害的關係,屢建屢毀,現存的縣衙是按照光緒年間《慈溪縣誌》上詳圖重建的,佔地四萬多平方米。

校士館

民間稱考棚,是封建科舉制童試之地。清道光十五年(1835年),慈城當地鄉賢鄭廷榮父子慷慨捐銀二萬四千兩建造校士館,後被毀。現存的校士館是按照光緒年間《慈溪縣誌》上詳圖重建的。她坐北朝南,佔地面積近8000平方米,整組建築為中國傳統的中軸對稱佈局:中軸線上由南向北分別為大門、儀門、大堂、二堂、挑試所;左右軸線上對稱地建有文場、公祠等,採用傳統的明清建築風格。

慈湖

位於慈城東北,由慈溪首任縣令——唐朝房琯下令開鑿,用以灌溉農田,當時面積有150畝之廣。因吳太傅闞澤舊居就在附近,因此,又把此湖叫做“闞湖、德潤湖、普澤湖”。宋時,普濟寺的僧人在湖心築堤直貫南北,以便往來,從此湖分東西,二湖之間用碶相通。慈湖不僅以風光秀麗着稱,而且還有許多人文景觀和美麗的傳説代代相傳,如師古亭、慈湖先生楊簡遺韻、水上墳等等,因此,據縣誌記載,每當天氣晴好,便有居民租船遊湖,歌聲笑語不絕於耳。

2023古鎮導遊詞 篇4

同裏古鎮,那兒可美極了!

同裏是一個水鄉,河水穿梭在古鎮中,有水就有橋。同裏的“三橋”非常著名,分別是太平橋、長慶橋和吉利橋。當地的居民告訴我們:“傳説在天平橋上走了一個來回,就可以一生都平平安安的;在長慶橋上走了一個來回,就可以長命百歲;在吉利橋上走一個來回,就可以一生大吉大利了。”

同裏既有美景,而且還是一方富土。曾有許多達官貴人在此居住,建造了很多名人廳堂。有崇本堂、退思園、嘉蔭堂……其中最有名的當數“退思園”了。

據介紹,退思園為清朝光緒年間安徽一名官員叫任蘭生退職回鄉後所建的私家園林。“退思”二字,取“退而思過,進而報國”之意。這一“思過”,連宅子的方位也整個改了方向,由縱向變成橫向,由西向東一路苦思,左為宅,中為庭,右為園,特意構思出一座別具一格的“親水建築”來。

既然是閉門思過,“退思草堂”是不可缺少的。這裏貼水近湖,視野開闊,園中假山活水盡收眼底,心胸豁然開朗。解甲歸田,不在其位不謀其政,自然在水榭山亭間下棋解悶,或春日小閣作畫,或夏夜石舫觀燈,或賞一池雨荷的清涼,或登八面來風的“天橋”,真正令人神清氣爽。再有讀書思過“辛台”,將園子主人的退休生活,安排得有聲有色,滴水不漏。

園子裏有幾處賣硯台、團扇等江南小玩意兒的小攤點,我揹着男同學悄悄地買了一個蘇州絲綢包裝的小化粧鏡。這是送給媽媽的禮物,她一定會非常喜歡的。

出園後,我們又去了熙熙攘攘古香古色的“明清街”購物,邊走邊看,即使什麼都不買也是別有一番情趣的。

傍晚,沿河兩岸有許多紅燈籠亮了起來,許多遊人在河邊茶攤上坐了下來。吃幾塊“同裏一絕”的臭乾子,喝一碗甜絲絲的芡實粥,夏夜裏微微的涼風輕輕吹過,送來年老的藝人咿咿呀呀二胡的聲音,偶然身邊有烏篷船慢悠悠地劃過,河面上的燈影便搖搖晃晃起來,就連時間的指針彷彿也走慢了許多。“小橋、流水人家”的同裏風光就這樣深深地印刻在我的腦海裏。

有時間,你一定也要到同裏去!

2023古鎮導遊詞 篇5

作為一代刺繡皇后,沈壽為我國培養了大量的刺繡藝術人才,為蘇繡在國際上贏得了巨大榮譽。這就是沈壽的大弟子金靜芬,解放後蘇州刺繡研究所第一任所長,第三屆全國人大代表。這位是沈壽的侄女沈粹縝,也就是鄒韜奮的夫人,這是他們的全家福,中間就是鄒家華。沈壽是蘇繡的驕傲,也是木瀆的驕傲。

各位遊客,現在我們來到了西園,這裏原來是明代東林黨人五心一的別墅,建成於崇禎四年,即1631年。當時,五心一因彈劾宦官魏忠賢,被削籍遣歸。先在蘇州建造田園居,也就是現在拙政園的東園部分,仍嫌城中煩囂,便在木瀆香溪之濱建秀野園,時常邀上三五同志,在園中游觀酬唱,排遣情懷。不久,五心一重被朝廷起用,先後做過太僕卿(相當於現在的中宣部副部長)、應天府甲(相當於現在的北京市市長)、少司寇(相當於現在的司法部副部長)。

大家都知道,我們木瀆不但是江南唯一的園林古鎮,而且是乾隆六次到過的地方。因此,在修復虹飲山房過程中,我們走遍大江南北,遍搜民間有關清代皇牘文化的珍藏之物,現在,就請大家隨我去欣賞一下這些鎮園之寶,稀世珍品。

我們首先來到的是聖旨館,這裏陳列着清代十位皇帝即順治、康熙、雍正、乾隆、嘉慶、道光、咸豐、同治、光緒、宣統的二十道聖旨。平時,大家在古典戲劇和影視片中經常能看到這樣的場面,一位皇宮太監手捧黃綾在宣讀聖旨:“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其實,這些都是演出的道具,真正見過皇帝詔書和聖旨的人卻寥寥無幾。

2023古鎮導遊詞 篇6

甪直婦女的傳統服飾是很有水鄉特色的,以梳髻髻頭、扎包頭巾、穿拼接衫、拼檔褲、束裾裙、着繡花鞋而出名,這種着傳統服飾婦女站在人羣裏既亮麗又顯眼,被城裏人戲稱為“蘇州的少數民族”。

甪直農村婦女的傳統服飾,很富有甪直特色的水鄉風格。甪直的農村婦女,她們歷來以梳髻髻頭、扎包頭巾、穿拼接衫、拼檔褲、束裾裙、着繡花鞋為主要特徵的傳統服飾。甪直農村婦女上蘇州、去上海特別的顯眼,被城裏人稱之謂“蘇州的少數民族”。至今甪直地區仍保留着江南水鄉婦女傳統特色的民族服裝。尤其是該鎮西部地區40歲以上的婦女仍很流行,在鎮上每天都能看到穿着這些傳統服裝的婦女上街趕集,這也是水鄉古鎮的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鎮政府傾注了較多的人力、財力和精力,對古鎮進行了大量的修舊如舊工作,恢復了沿街河棚和沈宅、萬盛米行、蕭宅等一大批古民宅和歷史景觀,整修了古街道和古橋、駁岸,同時利用古民宅佈置了王韜紀念館、蕭芳芳影視藝術館、吳東水鄉婦女服飾館等景點,使古鎮的風情、風貌得到了嶄新得體現。

2023古鎮導遊詞 篇7

工人們把“熟土”挑至對面的釉裏作坊,經過淘洗池、沉澱池、稠化池和泥牀製作成釉不子。説的這麼簡單,到底是怎麼做的呢?讓我們來看一看這位老師傅是怎麼做的吧。瓷石舂細後,陶工用閘板截住水流,使水碓停止工作,然後用鏟子將舂細後的瓷石粉鏟入淘洗池中攪拌淘洗。由於不同大小的顆粒在水中的沉降速度不同,大顆粒如石英顆粒等很快沉到池底,而瓷石細顆粒則水化為乳白色的懸濁液,這裏要提到的是,為有利於瓷粉沉澱,在舂碎瓷石時陶工們已在碓臼中加入了0.05%的石膏。淘洗後,用木桶舀入排砂溝,其中較粗的顆粒再次沉降在排砂溝底。懸濁液流入沉澱池,經過一定時間沉澱以後,上部清液放回淘洗池淘洗,然後把沉澱池中的漿體舀入稠化池進一步沉澱濃縮,上面的清液放回沉澱池。再將稠化池中濃縮的稠漿舀到泥牀上,待水分揮發至一定程度後,再用腳踩踏,這樣做是為了排除泥料中的空氣,同時進一步使泥料中的水分分佈均勻。踩完泥,用鐵鏟將其鏟切成塊狀,再將瓷石泥分別放入預製好的一定規格的具有磚形內壁的木製模具內,製成形似磚狀的泥塊,俗稱“不子”,又叫“白不”。然後放在通風架上陰乾,一般至五成幹就可以了。每塊不子約重2公斤,六面光滑,稜角分明。在這樣的作坊裏每天大約可以做出80個不子,即160公斤釉果。

2023古鎮導遊詞 篇8

現在我們去參觀一下內宅。內宅是園主與家眷起居之處,主人任蘭生,因為長期在安徽生活,所以建造了別具徽州特色的大走馬樓,使各位能在這裏見到江南少有的建築。那麼,為什麼要建兩個樓梯呢?東西兩側的樓廊既遮陽、避風、擋雨雪,又方便主僕上下樓時避讓,一舉多得。

大家看這兩扇與退思園一樣年齡的門。大門內木外磚,看似笨重,其實作用不小。誰能猜出它的作用嗎?磚木結構,青磚能防火,門上閂後可防盜。現在我們來到宅之尾,園之序的中庭。

中庭設計圍繞“待客”兩字展開。與漏窗陪弄相接隱去船尾的旱船似一艘剛靠岸的客船,將遠道而來的客人載到熱情的主人家。再看旱船兩旁,右側是園主任蘭生親手栽種的廣玉蘭,左側這棵白玉蘭是修復退思園時移栽的,玉蘭樹是春天開花較早的植物,所以它象徵春景。那麼為什麼要種玉蘭樹,而不是種桃樹或其他在春天開花的樹種呢?一是園主名字叫蘭生,既為蘭生,就不可無“蘭”。二是玉蘭寄意“金玉”,玉蘭飄香意為金玉滿堂。“扁舟系岸不忍去,秋風斜日鱸魚鄉”,如果遠道而來的親朋好友要作多日盤桓,坐春望月樓既可四季望月,吟詩酬唱,也可樓前踏月,靜賞花木,使客人不覺客居異鄉。歲寒居是主人在歲暮風雪之時,與知己圍爐品茗論詩之所。因為園主被革職回鄉而建園,經營多年的仕途毀於一旦,所幸好友左宗棠和彭玉麟的鼎力相助,才未被慈禧要了腦袋。因此,主人將自己與左、彭兩人譽為歲寒三友。透過花窗,可見清幽的臘梅,堅毅的蒼松和神秀的翠竹。渾然天成的“歲寒三友圖”,使主客共敍的品位得到提升。

菰雨生涼軒貼水而築,菰雨生涼四字取意於彭玉麟題西湖三潭印月聯句:“涼風生菰葉,細雨落平波。”隔屏正中的鏡子是園主之子任傳薪從德國帶回,置身鏡前香妃榻上猶如沐浴湖水之中,頓生涼意。“種竹養魚安樂法;讀書織布吉祥聲”的楹聯,也是當年朝中大臣彭玉麟對園主任蘭生的勸誡。

2023古鎮導遊詞 篇9

平樂古鎮旅遊資源十分豐富,除古鎮核心區外,尚有5大風景區,其一花楸山風景區,擁有康熙御賜的“天下第一圃”和川西地區保存最完好的清代古民居羣——李家大院,有如陶淵明所描繪的世外桃源;其二金華山風景區,擁有唐代摩崖石刻雕像羣和罕見的天馬行空浮雕圖,是禮佛朝聖的好去處;其三秦漢驛道風景區,以唐代千手觀音院、城隍廟、秦漢驛道聞名海外;其四蘆溝風景區,擁有萬畝竹海,沿途十里長廊盡是翠竹掩映,有“森林氧吧”之稱,是避暑納涼的勝地;其五金雞溝風景區,造型獨特的金雞橋、原始生態的自然景觀、獨特的地理結構及保存完好的造紙作坊遺址,是廣大青少年探幽訪古的絕佳之地。

平樂鎮屬淺丘型地貌,山丘壩各佔三分之一,鎮域內氣候温和、雨量充沛,地下水資源相當豐富,全鎮及相鄰鎮鄉盛產竹木,竹資源尤為豐富。早在宋代平樂鎮就是聞名的紙鄉。周圍四面環山,中間是一坦平原,高處鳥瞰,宛如一小盆地,素有“天府平樂”之美譽。

2023古鎮導遊詞 篇10

各位朋友大家好,很高興能在這個陽光燦爛的日子裏與大家相會,俗話説“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在此,我代表南陽古鎮人民,真誠地歡迎你們的到來!先自我介紹一下,本人姓*,我們領導一説安排我為大家服務,我就感覺到大家的目光非常的熱情,在我身上“刷刷刷”地上下掃描,可能前面的朋友看得清楚一點,後面的朋友看得清楚嗎?看不清楚一會兒把俺拷貝到你們相機上回家好好看咯呵呵,大家可以叫我小*,不要叫我*導這樣我會覺得很見外。不過從現在開始我可是大家的領導了哦,能為大家服務我感到非常榮幸,服務不周的地方還請大家多提寶貴意見,最後,請大家以熱烈的掌聲來預祝我們將會度過一個輕鬆愉快的旅程!

言歸正傳,組織考驗俺的時刻到了嘿嘿,下面我把南陽古鎮景區給大家做一個簡單介紹:

南陽島,坐落在南陽湖中,位於微山西北部,形如琵琶,東西長約3500米,南北寬200~500米,大運河在此逶迤而過,北距濟寧40公里。南陽島,由陸地變成湖島是在清初,為古泗河沖積物形成。南陽古鎮就位於南陽島上,東、北與兩城鄉、魯橋鎮在水中分界,轄83個自然島嶼。南陽鎮古時依運河修建,叫段家行,元至元二十年(1283年)該段泗河開發為京杭大運河。元至順二年(1331年)建南陽閘,便以閘名為鎮名。明代漕運新渠竣工,南北商船都在這裏停留,南陽逐漸發展為商埠碼頭,繁榮興盛達六百餘年。

“重華冀北再開天,益作山林涉大川。四嶽受成方貢日,三邊仰給縣官年……”從明代才子李攀龍的詩作中可以看出,這段由南陽到留城運河的重要性。當時作為商埠碼頭的南陽島非常繁華熱鬧,被稱為“二濟寧州”。那時沒有鐵路,京杭大運河上百舸爭流,來自南方蘇杭,載滿絲竹白米,細軟名吃的航船,以及從通州府南下的船隊,都停泊在這裏。島中運河檣桅林立,篷帆蔽日;纖歌悠揚,響遏行雲。島四周漁船蝟集,如蟻如蜂。水運之便,舟楫之利,使南陽飛速繁榮發展。沿河長街,店鋪鱗次櫛比,貨物琳琅滿目;客商雲集,熙來攘往。優美的吳儂軟語,爽朗的山東土話,雅氣的京腔京韻隨風飄蕩......東西南北、七行八作、三教九流彙集;糧棉油茶、日用百貨、農副土產集散。這裏成了魯西南地區有名的商埠碼頭。

南陽島的風光優美而恬靜。它像一方巧奪天公的畫卷,盡情享受着南陽湖波光水韻的呵護。古運河串鎮而過,周圍湖泊眾多,河網密佈,自古盛產淡水魚類以及席草、菱藕等水生植物,古鎮不僅有豐富的水鄉物產,而且與其它江南古鎮相比,悠久的歷史,深厚的文化積澱為古鎮留下了許多的歷史遺蹟和名人足跡,如果把南陽古鎮比作一個人的話,大街就是她的軀體,幽深的巷子和狹長的衚衕則是她的四肢和肋骨,而千年流淌的古運河無疑就是是她的命脈和靈魂!

島上小街,窄且彎。走進去,常疑就要山窮水盡,轉過屋角,突又柳暗花明,數條石板小路似乎從巷子裏把頭伸了出來,把熙熙攘攘的人流一直拉到河岸上。鎮政府,醫院、學校都在這條小街上,商店、客店等社會服務設施一應俱全。天色未明,湖上漁村來趕集的船兒,便泊滿了岸邊。魚兒的銀鱗閃着曙色,鵝鴨的叫聲,響徹小鎮。集市雖小卻品類齊全,日用百貨、生產物資、鮮魚嫩蟹、地方名吃等應有盡有。

往返於古鎮小街、漁家宅落,門前鋪有荷葉,十張數十張,一片翠色。天還很早,在半明曙色裏,小街上閃動着燈盞,人影,野鴨子擺在了荷葉上。太陽升起來,陽光明麗,照耀着半條小街。擺滿荷葉的野鴨,肥肥的,油光冒亮,最多時,島上的鴨鍋,達百餘家。這裏賣野鴨,不論斤,論連。對鴨兩隻一連,四鴨四隻一連、三鴨三隻一連,六鴨,也叫孤鴨、張雞子,六隻一連。價錢隨行就市,賣鴨人説一聲,買鴨人便付。付出了,揀一片荷葉,把油光光的野鴨包了,一股香味遞將過去,買賣算完。

現在,人們為保護野生動物,早已收起了獵槍,改為養魚、養鴨等淡水養殖生產,野鴨也實行了人工飼養,其產品銷往全國,有的還銷到了國外。南陽島靚麗依舊,魅力不減,仍是一個碧水環抱、河水中分、四時如畫的北方水鄉。島四周千頃碧波,一望無垠,水天一線,漁帆點點,彷彿置茫茫大海之中。村落、人家依然保持着恬靜、自在的形態。島上兒童戲於橋頭,船行於橋下,貨貿於岸,叫賣聲、搗衣聲、槳聲、嬉笑聲,組成了漁鄉獨有的交響曲。

用一民諺概之:“青磚綠瓦翹檐樑,落地石階抱廈廊。臨河面湖兩邊住,荷葦屛窗觀風景。晴空太陽不見天,雨天行人衣爽幹。青石板路半米寬,挑擔步攆三裏半。覽勝古蹟三十處,康乾二帝墨未乾。運河穿鎮七裏過,皇糧米酒絲竹多。拱橋橫枕河兩岸,敢與周莊比新天!”

前方就是南陽古鎮旅遊碼頭了,大家不要着急,女士小孩優先,別落下自己的物品,等船靠岸停穩後,慢慢隨我上岸…….

(碼頭廣場)這個碼頭就是南陽古鎮景區旅遊碼頭、遊客集散廣場,20xx年 5 月 1 號才正式投入使用。正前方這座恢弘而古樸的建築就是遊客服務中心,這裏所有配套設施完備,您將得到我們公司員工熱情一流的服務!現在,南陽旅遊碼頭廣場已經成為南陽古鎮居民茶餘飯後休閒娛樂的地方,怎麼樣?夠氣派吧呵呵……好了,大家可以拍拍照或者在遊客服務中心大廳稍作休息,待我辦完手續後咱就開始“古鎮探祕”咯…….

(辦完手續後帶遊客來到古鎮運河南頭駁岸遊船停靠點):

(通往古鎮運河遊船駁岸途中):南陽古鎮距今已有2220xx年的歷史,在戰國時期就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關於這一點,《史記∙越王勾踐世家》、《史記∙魯仲連列傳》中均有記載。一進南陽古鎮,首先映入眼簾的是穿鎮而過的古運河,在明代的時候曾被稱為運河四大名鎮(另揚州、鎮江、夏鎮)之一,元代南北運河通航後,南陽成為運河沿線的重要商埠。曾有皇宮所、皇糧殿、關帝廟、火神廟、新河神廟、魁星樓、文公祠、禹廟、不沾地旗杆等30多處名勝古蹟。1939年日寇進南陽,大多被毀。魁星樓、楊家牌坊在“文革”期間毀掉。現在留存下來的有皇帝下榻處、堂房、錢莊、清真寺等幾處遺蹟,南陽古鎮納入微山縣旅遊整體規劃後,逐步將得以修繕,規劃中著名的“南陽十六景”將 陸續恢復歷史原貌,會伴着您留在南陽的遊記,展示給關心南陽旅遊發展的廣大遊客朋友們。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daoyou/jingxuan/eyejj3.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