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導遊詞 >導遊詞精選 >

木瀆古鎮導遊詞大綱

木瀆古鎮導遊詞大綱

歡迎大家來木瀆古鎮旅遊!木瀆位於蘇州城西南十公里處,距太湖五公里,是太湖十三個風景區,以吳越遺蹟、山林石景和木瀆古鎮為特色,既有山林之勝,又有園林之美。

木瀆古鎮導遊詞大綱

現在,我們就到木瀆古鎮上去走一走,看一看。

首先,我們來看這座石牌坊,上坊寫着“瑞門入勝”四個字,也就是説,當我們跨進這座吉祥門,就走進了古鎮悠遠的歷史畫卷。説起木瀆的“古”,我給大家講一下 木瀆之名的來歷。相傳春秋末年,吳王夫差為了取悦美女西施,在這裏大興土木,修姑蘇台,建館娃宮。木材源源而至,竟把這一帶的河流港瀆全部堵塞,稱為“積 木塞瀆”。“木瀆”之名也就由此而來。

這條河道雖然貌不驚人,但在春秋歷史上赫赫有名。當年吳王為了討伐楚國,從陸地上開挖了這條全長230多公里的人工運河,經水路發兵,出奇制勝,取得了“五戰五捷”的輝煌戰果,由此奠定了吳國的春秋霸主的地位。因為這條運河由伍子胥建議並率眾開鑿,後人為了紀念他,就稱此河為“胥江”。

河邊的這條長廊稱河棚,全長175米。河棚一面倚河,一面與民居邊成一體,為上街賣菜的菜農、船民和過往行人提供方便,夏天不遭日曬,雨天不受雨淋,因而深受歡迎。遠遠望去,百米河棚顯得錯落有致,高低不一,彷彿姑蘇園林中一道貼水的長廊,風姿綽約,平添了幾分美感。

大家看,這兒有兩座橋,一座叫“斜橋”,一座叫“邾巷橋”,兩橋一橫一堅,取袂而築,相依相偎,因而又稱“雙橋”。請看。從太湖來的胥江和源自光福銅坑的香溪在斜橋下合二為一,一清一濁,形成一條明顯的分水嶺,這,就是著名的木瀆古十景之一的“斜橋分水”。

木瀆不僅是一個水鄉古鎮,由於鎮上私家園林眾多,因而又有“園林之鎮”的美譽。現在我們要參觀的就是以“江南三雕”見長的私家園林“榜眼府第”。

榜眼府第的主人馮桂芬是近代著名的啟蒙思想家、政論家,因他在道光二十年(1840年)考中庚子科一甲二名進士,也就是僅次於狀元的榜眼,所以人們稱他的故居為榜眼府第。

榜眼府第佔地約十畝。它的佈局為前宅後院,坐南朝北,有照牆、門廳、大廳、樓廳、花園,形成一條縱軸線,是典型的清朝中期江南宅地園林風格。

主人馮桂芬因出生時,正值桂花開放,故得名桂芬。他自幼博覽羣書,通曉經史,以才學負名鄉里,道光十二年,林則徐任江蘇巡撫時,識拔了素昧平生的馮桂芬,稱他為“百年以來僅見”的人才,並招入撫署讀書,收為學生。這一年,馮桂芬剛剛二十三歲。

這是馮宅大廳。名“顯志堂”。是主人招待貴賓的場所。堂名是主人當年春風得意時所題,顯示了胸中的雄偉抱負。廳內陳設古樸高雅,反映了主人的儒雅風範。

這裏是馮桂芬的書房名“校邠廬”。馮桂芬高中榜眼之後留在京城任翰林院編修,因不滿官場的腐敗,不久就辭官回鄉。在這期間,馮桂芬寫下了他的政論代表作《校邠廬抗議》,他針對鴉片戰爭時期內憂外患的國情提出了四十條改革建議,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採西學、制洋器”,成為洋務派“中學為體,西學為用”思想的先聲,又被後來的資產階級改良派奉為先導。馮桂芬性格剛烈,嫉惡如仇,這副對聯“官久方知書有味,才明敢道事無難”,正是對馮桂芬一生仕宦生涯的總結。

郊鄰廬的建築結構較為別緻,匯聚了榜眼府內的木雕精華。首先,屋頂為三軒連綴,江南罕見,其次,在結構承重上又有獨到之處,兩根步柱不落地,用短柱替代,並飾以倒掛花籃,俗稱“花籃廳”,既增加了空間,又方便採光,這種集技術和藝術,實用和美觀於一體的建築風格,正是當地香山幫巧匠高超智慧的體現。

這副石雕《盛世滋生圖》是我們榜眼府中的第二寶。此畫又名《姑蘇繁華圖》,由清人徐揚在乾隆二十四年(1759)所繪,全長1225釐米,主要描繪了康乾盛世時蘇州的繁華景象,具體內容為“一城、一街、一鎮、一村”,而木瀆佔了一村、一鎮,因此在民間流傳着這祥一句話:“姑蘇繁華圖,一半在木瀆”,木瀆當時的繁華可見一斑。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daoyou/jingxuan/elkmgd.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