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導遊詞 >導遊詞精選 >

千年古鎮中山百姓鎮導遊詞

千年古鎮中山百姓鎮導遊詞

具有千年歷史的"百姓鎮"--中山鎮,又名武所,是古代屯兵的重鎮。該鎮位於武平縣西南部,距縣城11公里,205國道擦邊而過。全鎮11個行政村,2萬人口,土地總面積190.87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68萬畝,林地面積19萬畝。氣候温暖,雨量充沛,無霜期長。下面是有關“千年古鎮中山百姓鎮導遊詞”範文,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千年古鎮中山百姓鎮導遊詞

千年古鎮中山百姓鎮導遊詞

武平中山鎮位於閩粵贛邊界的客家地區,是千年文化古鎮,素有“小京城”之美稱。唐寧時是武平縣的場治、縣治所在地,舊稱武平所,簡稱武所。中山三個村落,人不愈萬,方圓不過十里,卻聚居着100多個姓氏人家,並自清朝以來一直廷續至今。這一文化奇觀在全國各地鄉鎮絕無僅有,備受海內外學術文化界的關注,被譽為“客家百姓鎮”。

武所有三城二廓,三城是指:老城、新城、片月城;二廓指石廓和聖婆廓。“未有皇城、先有石廓”的民間諺語告訴我們這裏是先有廓,然後才有城;武所有5座城樓,8個城門,其中迎恩門(東門),永安門(南門)、平安門(西門)、常樂門(北門)為老城門,通濟門、朝陽門、水門、文明門為新城四門。城周是護城河,新城朝陽門外時教場,舊時練兵之地。這些前後歷時100多年的建築,如今只僅存“迎恩門”。它建於明朝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比天安門(142019年)早建二十六年,在迎恩門城上,建有石樓一座,雄偉壯觀。當你登上城樓時,可府瞰新老兩城全景,正如舊時的寫照:“一腳踏雙橋、兩岸森林燈塔,沿城魚兒跳,千户入雲霄。”夜幕降臨,萬家燈火,如繁星落地,燦爛輝煌。城樓上蒼苔覆蓋的城磚,斑駁的樓匾、殘餘的兩根石柱是凝固的歷史。 在新老城的通行要道和十字路口,設有旋轉虛幻,琳琅滿目,美不勝收的花燈。客家地區元霄鬧花燈,一般只有3天,中山卻是7天,從正月十三一直鬧到十九,“武所鬧花燈,如同南京城”,據説這是朱元璋皇帝特許的,算是給思鄉的將士一點慰藉。這裏的花燈規模特大,一架花燈上下兩層,象座小小的房子。上層是千奇面巧的彩繪走馬燈罩,“天仙送子”、“三元及第”、“八仙賀壽”、“張生逾牆”、“魚躍龍門”、“金雞啼曉;……繪盡人間景緻。每架花燈七十二個燈盞圈,表示七十二行,行行出狀元。下層為木偶戲台,遊人上觀花燈,下觀傀儡,而這樣的花燈傀儡多時竟達10餘台,真讓人目不暇接。

新城最突出的歷史遺留要算至今兀立於風雨之中的相塔(又叫潰尾塔),它建於嘉慶辛亥年(公元1551年),塔高14.7米。該塔分為七層,每層呈八角形,一至五層,每層四周開有互為稱的門孔,六、七層內實行封頂,塔頂已崩潰不全,葫蘆形頂尚可辨認。

走出古街,可以看到武溪河上的永安橋,這是武所十座古橋最大的一座。全長1114米,高17米,寬3.5米,落成於清道光十年(1830年)。相傳清吧紳士王穆堂夫人八十大壽時,她慈善好施,一聞中山通濟橋(當是橋名)又破壞了,吩咐子孫做壽不設宴,把設宴錢款重建此橋。這次重建後,把通濟橋改名為永安橋,在八拱上方中,相間嵌着二十石匾額:一曰“永安”一曰“母命繼光”。留傳至今。

武所的歷史遺蹟還有一水三古橋、一樹遮三城、七鞭打猛虎、九井十一廟,九圍十八寨等,向後人昭示着它的千年興衰。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daoyou/jingxuan/0gx3l3.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