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導遊詞 >導遊詞精選 >

烈士陵園導遊詞(通用13篇)

烈士陵園導遊詞(通用13篇)

烈士陵園導遊詞 篇1

春天,萬物復甦,處處洋溢着生機與活力,這正是踏青勵志的好時機,因此,學校組織我們去廣州起義烈士陵園進行掃墓瞻仰活動。

烈士陵園導遊詞(通用13篇)

一到那裏,首先映入眼簾的是紅漆大門,非常氣派。大門石壁上刻着周恩來總理題寫的“廣州起義烈士陵園”幾個大字,氣魄雄偉。進入大門是寬闊的廣場,道路兩旁滿是五顏六色的鮮花和蒼松翠柏。走到盡頭,可以看見一座巨大的雕像,上面刻着一隻大手,緊握着一個三角形的柱形物體,雕像底部刻着許多戰士正浴血奮鬥的情景。

我們在雕像下面舉行了許多有意義的活動。我們先唱了隊歌,依次出了國旗、隊旗、校旗。在鮮豔的旗幟下,學生代表上台做了精彩的演講。郭校長和大隊輔導員江麗老師分別進行了語重心長的講話,教導我們要永遠緬懷先烈,努力學習,振興中華。聽了他們的講話,我的腦海浮現出一幅幅先烈們冒着槍淋彈雨,英勇殺敵的情景。我懷着激動的心情,在江麗老師的帶領下,和同學們一起進行了莊嚴的宣誓,“時刻準備着!”我們的誓言響徹雲霄。最後,在莊嚴肅穆的氣氛中,學生代表們獻上了花圈,全體師生把潔白的小花輕輕放在雕像下面,以表達對先烈們的緬懷和崇敬之情。

通過此次活動,我懂得了新中國的誕生是無數先烈們拋頭顱、灑熱血,犧牲了無數生命換來的。我們要弘揚先烈們的愛國主義精神和不屈不撓、勇於犧牲的精神,努力學習,成為祖國的棟樑之才,把我們的祖國建設得更加繁榮富強!

烈士陵園導遊詞 篇2

廣州起義烈士陵園,位於廣州市中山二路92號,佔地18萬平方米,是解放後為紀念1920xx年12月11日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廣州起義犧牲的烈士於1954年修建的紀念性公園。

1920xx年12月11日,由中國共產黨廣東省委書記張太雷領導的廣州起義,經過了3天英勇戰鬥後失敗了。敵人在廣州屠殺了起義軍民5700餘人,部分烈士遺骸叢葬於紅花崗。廣州起義和南昌起義、秋收起義是中國共產黨單獨領導革命戰爭和創建人民軍隊的偉大開端,在中國革命史上譜寫了光輝的篇章。

1962年7月被廣東省人大會確定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6年10月,經國務院批准為全國重點烈士紀念建築物保護單位;1996年列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1997年被列為全國中國小生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是全國紅色之旅百個經典旅遊景區之一、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曾被市委、市政府、市精神文明辦評為廣州市"十佳旅遊景點"之一。

陵園由陵、園兩部分組成,主體建築包括正門、廣場、陵墓大道、廣州起義紀念碑和圓拱形的陵墓。墓旁蒼松翠柏,紅花吐豔。還有辛亥革命紅花崗四烈士墓及葉劍英墓等,陵園東部建有中朝人民血誼亭、中蘇人民血誼亭以及血祭軒轅亭,有朱德、董必武、葉劍英等的題吟。西南有廣東歷史博物館。陵園坐落在崗地湖畔,紀念性建築物和自然環境渾然一體,在一片青山綠水之中點綴以碑亭橋榭,在遍地紅花的坡地中交織着石道幽徑,整個陵園風景秀麗,1963年和1986年兩次均以"紅陵旭日"入選"羊城八景"。每年舉辦菊展、迎春花市、燈會等活動,為廣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全國重點烈士紀念建築物保護單位。

整個陵園鳥語花香,綠樹成蔭,小橋流水,錯落有致,平日便吸引了大量的遊客。每逢節假日,尤其在清明節前後,廣大的青少年會到這裏舉行掃墓活動,接受革命傳統教育。每當清晨,紅日從墓後冉冉升起時,霞光流溢,綠草閃動着金色的光芒,似乎烈士的英魂正保護着這片大地。"紅陵旭日"已被列為新羊城八景之一。

紀念碑東面是圓形拱形的烈士陵墓。墓冢直徑43米,高6.2米,封土上鋪青草。這種鐵線草具有很強的生命力,象徵着烈士們"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的革命精神。墓冢四周是一圈圍牆,為花崗石砌成。牆體中鑲嵌着40多根白雲石欄杆,每根欄杆均鎮坐着一隻仰天歡笑的石獅子。墓冢正面一塊特大的青石板上鐫刻着朱德題書的"廣州公社烈士之墓"八個大字,是陵墓的主碑。

1987年十二月十一日廣州人民政府在墓冢東面的牆上鐫刻上《廣州起義碑記》。陵園東面,坐落着一個八角湖心亭,亭上懸掛着董必武題書的"血祭軒轅"牌匾。這是為紀念廣州起義後被俘就義,在刑場上舉行婚禮的陳鐵軍、周文雍兩位烈士而修建的紀念亭。湖心亭的東面還有兩座規模較大的紀念亭:一座是為紀念在廣州起義中為中國人民獻出生命的150名朝鮮戰友而修建的中朝血誼亭;另一座是為當年參與廣州起義被殺害的蘇聯駐德副領事及館員而修建的中蘇血誼亭。

烈士陵園導遊詞 篇3

廣州起義烈士陵園位於中山三路校場北面的紅花崗,建於1954年,以紀念1920xx年12月廣州起義中英勇犧牲的烈士。陵園分陵區和園區兩部分。

陵區有正門門樓、陵墓大道、廣州起義紀念碑、廣州公社烈士墓、葉劍英元帥墓、英雄廣場等。正門門座是以白花崗石為基礎,漢白玉石上配以橙紅色的琉璃瓦頂,雙闕正面石壁鐫刻着周恩來手書“廣州起義烈士陵園”8個大字。陵墓大道寬闊筆直,兩旁蒼松翠柏,其間20個花壇紅花吐豔,莊嚴肅穆。

墓道的北端是廣州起義紀念碑,其造型別具一格,寓意深刻。紀念碑正面鐫刻着鄧小平手書的漆金碑名,碑四周刻有廣州起義戰鬥場面的浮雕。園區的“血祭軒轅亭”、“中朝人民血誼亭”、“中蘇人民血誼亭”、人工湖、拱橋散落在綠樹紅花之中,晨觀旭日於烈士墓包處噴薄而出,瑰麗非常,因而“紅陵旭日”被評為“羊城新八景”之一,1986年又被廣州市政府評為“廣州市十佳旅遊景點”之一。

烈士陵園導遊詞 篇4

陵園是隸屬市民政局領導、由財政差補的事業單位,現有工作人員18人,擔負着陵園接待、服務和管理的重要職責。多年來陵園堅持辦園宗旨,把“讓參謁者高興而來,滿意而歸”作為檢查工作的標準,用規範的管理,優質的服務,一流的工作,塑陵園旅遊景區的整體形象,贏得了社會廣泛讚譽。全園職工在黨支部帶領下,團結一致,以園為家,忘我工作。每年春季進入旅遊旺季後,全園職工都是早六點上班,晚六點下班,午間帶飯不回家,工作達十幾個小時,為參觀者全程服務。

為了提高教育效果,陵園還配備了五名綜合素質較高的解説員,由市人事部門從社會上公開招聘,經考試考核合格錄用並經過培訓後上崗。凡是團體來紀念館參觀的,都要給予認真的解説。凡是來陵園搞各項主題性旅遊活動的單位或團體,陵園都熱情接待,大力支持,積極配合,提供音響、桌椅等服務設施,做好活動前後的服務工作,堅持“安全第一”,層層落實責任制,避免發生安全事故。為加強對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對兒童入園參觀一律免費,對中國小參觀給予半票照顧。

同時,陵園還建立了長效監督機制,先後制定了“職工工作守則”、“陵園旅遊景區管理辦法”、“衞生工作檢查處罰標準”等各項規章制度,設立了留言本、意見箱和舉報電話,還經常向社會發出“徵求意見單”、“服務承諾卡”,規範職工行為,提升陵園旅遊的景區形象。近幾年來,陵園還與當地駐軍(警)部隊結成對子,深入開展了軍(警)民共建共育活動,進一步密切了軍政、軍民關係,先後榮獲“海林市政法戰線十佳單位”、“軍民共建共育先進單位”、“省級文明單位”、“全國重點烈士紀念建築物管理工作先進單位”等殊榮。

烈士陵園導遊詞 篇5

廣州起義烈士陵園,位於廣州市中山二路92號,佔地18萬平方米,是解放後為紀念1920___年12月11日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廣州起義犧牲的烈士於1954年修建的紀念性公園。主體有正門、廣場、陵墓大道、廣州起義紀念碑和圓形的封土。現有景點和遊樂場所16處,集紀念、遊覽、科普於一園。

墓道兩旁有20個大花壇,四季鮮花不斷;墓上密鋪青草,四周松柏常青;陵園東部有中朝人民血誼亭和中蘇人民血誼亭。

園中人工湖還有湖心紀念亭,橫匾上書"血祭軒轅",為董必武所題。被列為全國重點烈士紀念建築物保護單位和廣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廣州市首批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之一。

廣州起義烈士陵園面積18萬平方米。1920___年12月11日,中國共產黨在廣州發動了廣州起義,後失敗,死難烈士5700多人,都埋於此。為紀念革命先烈,1957年廣州市人民政府在此興建了大型陵園,大門石壁上刻周題寫的"廣州起義烈士陵園",氣魄雄偉。

烈士陵園導遊詞 篇6

廣州起義烈士陵園位於中山三路校場北面的紅花崗,建於1954年,以紀念1920___年12月廣州起義中英勇犧牲的烈士。陵園分陵區和園區兩部分。

陵區有正門門樓、陵墓大道、廣州起義紀念碑、廣州公社烈士墓、葉劍英元帥墓、英雄廣場等。正門門座是以白花崗石為基礎,漢白玉石上配以橙紅色的琉璃瓦頂,雙闕正面石壁鐫刻着周恩來手書“廣州起義烈士陵園”8個大字。陵墓大道寬闊筆直,兩旁蒼松翠柏,其間20個花壇紅花吐豔,莊嚴肅穆。

墓道的北端是廣州起義紀念碑,其造型別具一格,寓意深刻。碑四周刻有廣州起義戰鬥場面的浮雕。園區的“血祭軒轅亭”、“中朝人民血誼亭”、“中蘇人民血誼亭”、人工湖、拱橋散落在綠樹紅花之中,晨觀旭日於烈士墓包處噴薄而出,瑰麗非常,因而“紅陵旭日”被評為“羊城新八景”之一,1986年又被廣州市政府評為“廣州市十佳旅遊景點”之一。

烈士陵園導遊詞 篇7

來到井岡山革命烈士陵園,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參加過井岡山斗爭的老紅軍宋任窮同志題寫的“井岡山革命烈士陵園”九個燙金大字。經過花壇,是長長的台階,這些台階分為兩組,第一組49級,象徵1949年新中國成立。第二組60級,寓意陵園是在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創建六十週年的1987年建成。陵園裏到處都是柏樹、桂花、杜鵑、方竹(看着是圓的,但用手摸卻是方的)、鬆、杉等。到處是綠樹常青,素花點綴,顯得莊重而肅穆。我們首先來到紀念堂。

紀念堂大門上方燙金橫幅“井岡山根據地革命先烈永垂不朽”是彭真委員長1987年視察井岡山時為陵園題寫的。紀念堂設有瞻仰大廳、陳列室、弔唁大廳。

瞻仰大廳正面漢白玉牆面的“死難烈士萬歲”六個大字是毛澤東1946年為革命烈士題寫的。正面玻璃櫃存放的是井岡山革命烈士的名冊。大廳內放置的花圈、花籃,有黨和國家領導人來井岡山時向烈士們敬獻的,有社會團體及旅遊觀光團敬獻而留下來作為紀念的。當有人向烈士們敬獻花圈時,瞻仰大廳就會響起哀樂聲。

瞻仰大廳左側陳列室展覽的人物是建國後去世的參加過井岡山斗爭的領導人的照片。他們當中有開創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主要領導人毛澤東、朱德、彭德環、陳毅、朱德、彭德懷、陳毅、羅榮桓等。

右側陳列室陳列的是建國前犧牲的革命先烈,其中有的烈士的照片是本人的歷史照片,有的是根據他們的親屬和戰友的回憶畫下來的,還有的烈士沒有照片,就用黨旗和青松代替。當我們看到那一張張年輕的臉龐,心裏對他們不禁肅然起敬,他們為了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拋頭顱、灑熱血,這些犧牲的革命烈士大都是二十多歲就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

瞻仰大廳後為弔唁大廳。弔唁大廳四周牆面嵌刻的是在井岡山斗爭時期壯烈犧牲的烈士英名錄。這是當年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包括七個縣市範圍的烈士名錄,共有15744位。在這些革命英雄的名字前,我們的心受到了強烈的震撼,面對那一排排的名字,我們放輕了自己的腳步,心裏有説不出的難受,我們強忍住淚水,靜靜地一步一步地從這些寫滿英雄名字的牆前面走過。對在井岡山斗爭中還有三萬多人為革命而犧牲沒有留下姓名的革命烈士,陳列時就在這裏為他們立了一塊無名碑,以示對無名先烈的深切懷念。

以前在書本上學到的、瞭解到的都是一些理性的知識,今天當我們真正親眼看到這些革命烈士的英雄事蹟,覺得自己作為一名共產黨員,和他們的差距真是太大了。我覺得我們應該多參觀這些革命景點,多受受教育。這次的黨員活動,真是太有意義了。

烈士陵園導遊詞 篇8

井岡山風景名勝區是以革命人文景觀為主體與秀麗的自然風光相融合獨特類型的風景名勝區。茨坪是風景區的中心景區,是一塊四面青山環繞的山中盆地。井岡山革命烈士陵園(以下稱“陵園”)是中心景區新闢的主要革命人文景觀。它位於茨坪北面的北巖峯上。

北巖峯,山體猶如一座羅漢大佛像,坐北朝南,端坐神壇。陵園按“佛”型山體因山就勢興建,佔地面積400畝。陵園於1987年始建,同年10月建成並開放參觀遊覽。1997年10月,由鄧小平題字的“井岡山革命烈士紀念碑”落成剪綵。陵園整體建築包括陵園門庭、紀念堂、碑林、雕像園、紀念碑五大部分。

陵園門庭:這是陵園的主大門!人們來到這裏,首先映入眼簾的橫式牌坊園標“井岡山革命烈士陵園”燙金大字為參加過井岡山斗爭的老紅軍宋任窮同志題寫。進門後,經過花壇園庭,順山而上的寬闊平台台階分為兩組,第一組49級,象徵1949年新中國成立。第二組60級,寓意陵園是在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創建六十週年的1987年建成。陵園後山東側築有小型公路,以備年老體弱者和殘疾人登山觀瞻之用。陵園的綠化配製主要是採用柏樹、桂花、杜鵑、翠竹為主配以山體自生的鬆、杉、山櫻花等。主大門前栽種的大樹是日本冷杉,為國家一級保護樹種。台階兩側林廊和雕塑園配製的是香柏、黃楊。全園四季綠樹常青,素花點綴,顯得莊重而肅穆。

紀念堂:登上寬闊的台階即進入紀念堂。紀念堂大門上方燙金橫幅“井岡山根據地革命先烈永垂不朽”是彭真委員長1987年視察井岡山時為陵園題寫的。紀念堂設有瞻仰大廳、陳列室、弔唁大廳、忠魂堂。

瞻仰大廳正面漢白玉牆面的“死難烈士萬歲”六個大字是毛澤東1946年為革命烈士題寫的。正面玻璃櫃存放的是井岡山革命烈士的名冊。大廳內放置的花圈、花籃,有黨和國家領導人來井岡山時向烈士們敬獻的,有社會團體及旅遊觀光團敬獻而留下來作為紀念的。

瞻仰大廳左側陳列室展覽的人物是建國後去世的參加過井岡山斗爭的領導人的掛像。目前有51位。他們當中有開創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主要領導人毛澤東、朱德、彭德環、陳毅;有軍隊中的一大批將帥;如元帥朱德、彭德懷、陳毅、羅榮桓。大將譚政、粟裕、黃克城。上將陳伯鈞、賴傳珠、楊得志、朱良材。中將楊梅生、畢佔雲、張國華、譚家述。少將龍開富等;有建國後調離軍隊,到黨政部門擔任領導的。目前有13位,他們是何長工、賀敏學、賀子珍、陳正人、彭儒、曾志等。

右側陳列室陳列的是建國前犧牲的革命先烈,他們都是在井岡山斗爭時的老紅軍、老幹部。這組烈士掛像目前有54位。其中有的烈士的照片是本人的歷史照片,有的是根據他們的親屬和戰友的回憶畫下來的。還有的烈士無法徵集到照片,這裏就用黨旗和青松代替。

瞻仰大廳後為弔唁大廳。弔唁大廳四周牆面嵌刻的是在井岡山斗爭時期壯烈犧牲的烈士英名錄。這是當年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包括七個縣市範圍的烈士名錄,共有15744位。對在井岡山斗爭中還有許多為革命而犧牲沒有留下姓名的革命烈士,陳列時就在這裏為他們立了一塊無名碑,以示對無名先烈的深切懷念。

從弔唁大廳後側上樓為忠魂堂。忠魂堂是為安放老紅軍靈柩而設的。目前己安放五位老紅軍的骨灰,他們是張令彬、何長工、温玉成、賀敏學、陳雲中。每年的清明節,他們的親屬、好友就會到這裏來弔唁他們。

碑林:首先我們看到的“井岡山碑林”五個燙金大字,是由中國書法家協會原名譽主席、原山東省委書記舒同題寫的。他是江西東鄉人,也是一位老紅軍。1998年去世。他的字體作為一種漢字字形己輸入電腦,全球通用。

井岡山碑林(下稱“碑林”)為江西省建築設計院設計,採用江南園林建築風格,分為碑廊、碑亭、碑牆三種碑刻陳列形式,因山就勢,高低錯落,配以亭、台、樓、閣相結合的整體建築造型。

碑林分兩期工程建成。第一期1989年建成。第二期1992年建成。兩期碑林都是由黃河碑林、石家莊、蘇州碑刻研究室幾家碑刻單位支援,並代聘名家高手前來雕刻的,碑林的碑石全部用的是江西玉山縣的羅紋石。此種碑石材質細膩、光滑、耐磨,屬碑石中的上等石料。

碑林一共陳列有138塊精湛的書法碑刻,主要有三部分內容:一為黨和國家領導人上井岡山視察時的題詞;二為參加過井岡山斗爭的老紅軍的題詞;三為全國著名書法家、畫家、作家和知名人士熱心讚頌井岡山的題詞。他們以不同的形式,從各個方面熱情謳歌了井岡山革命鬥爭的光輝歷史和英雄業績與壯麗河山相互輝映的獨特的風景名勝。全廊寓革命傳統教育於書法藝術之中,是集建築藝術、書法藝術和雕刻藝術於一體的現代人文景觀。她給人們啟迪思想,磨練意志,陶冶情操,奮發向上。

雕塑園:井岡山雕塑園(下稱雕塑園)座落於陵園東側山頭,於1987年10月興建。她是全國第一座以革命歷史人物羣像為題材的雕塑園。雕塑園園標為全國政協副主席、參加過井岡山斗爭的老紅軍肖克上將題寫。園內塑造了十九尊井岡山斗爭時期中共井岡山前委、紅四軍軍委,湘贛邊界特委的主要領導和著名人士毛澤東、朱德、彭德懷、陳毅、譚震林、陳正人、張子清、王爾琢、宛希先、李燦、何挺穎、王佐、袁文才、蔡協民、伍若蘭、何長工、羅榮桓、滕代遠、賀子珍等人的光輝形象。這19尊雕像分別由全國著名雕塑家劉開渠、葉毓山、程允賢、潘鶴、曹春生等以青銅、漢白玉、花崗巖為材料創作塑造,集南北雕塑藝術之精華,再現了艱苦卓絕的井岡山斗爭一代先驅的英雄氣概和戰將風采,具有歷史觀瞻和雕塑藝術的雙重價值,是難得觀瞻到的雕塑珍品。

紀念碑:井岡山革命烈士紀念碑(以下稱紀念碑)位於“佛”型山體臉部,陵園的最上方。於1993年籌建,1997年建成並對外開放。紀念碑造型為全國著名雕塑家程允賢、王中設計。

紀念碑由基座、碑座和主碑三部分組成。佔地面積1200平方米。一樓的休息室、會客室和二樓的展廳組成基座部分,全部採用本市長坪鄉生產的花崗巖砌成。

主碑是用鍍鈦的不鏽鋼製作的。它高達27米,意含1920xx年毛澤東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創建了井岡山革命根據地。主碑的造型是突出“山”的形狀。它有着兒層含義:遠看像一團火焰,寓意井岡山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近視如林立的鋼槍,寓意“槍桿子裏面出政權”。

主碑的基座部分,採用“將軍紅”大理石砌成,高9.7米,表示1997年紀念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創建七十週年建成。碑座的碑名“井岡山革命烈士紀念碑”是鄧小平同志1984年在北京親筆為紀念井岡山革命烈士題寫的。碑座上三組反映井岡山斗爭的漢白玉浮雕,為中央美術學院曹春生教授設計。

正面組浮雕的主題為“薈萃井岡”,展示井岡山紅軍於1920xx年4月名揚天下的“朱毛會師”和同年12月的紅四軍與紅五軍會師的情形以及毛澤東、朱德、彭德懷、陳毅等領導人的英姿氣概。

東面組浮雕主題為“紅色割據”。展示毛澤東在井岡山斗爭開創的“工農武裝割據”的內容,即開展土地革命、軍隊建設、黨的建設,政權建設的生動場面。

西面組浮雕主題為“浴血羅霄”。這組浮雕通過反映井岡山斗爭著名的龍源口大捷等戰鬥和以茨評為中心的井岡山軍事根據地及其五大哨口以及九隴山軍事根據地,展示紅軍以非凡的毅力,英勇奮戰,粉碎了國民黨反動派的多次軍事“進剿”和“會剿”以及艱苦卓絕的戰鬥生活。

紀念碑前還設計建造了一尊“母親”雕像,寓意井岡山是中國革命搖籃,是對後人進行革命傳統教育的大課堂。

烈士陵園導遊詞 篇9

今天,我回到了我的家鄉—廣州,我帶着一份激動的心情用心靈去貼近先烈們偉大的靈魂,感受心靈的洗滌與革命的精神。

走進陵園我們先後參觀了白求恩大夫陵墓和、柯棣華大夫陵墓烈士紀念碑、銘碑堂、烈士紀念館、烈士紀念堂、革命文物廳、“白求恩紀念館”和“印度援華醫療隊紀念館”,董振堂、趙博生紀念碑亭、烈士紀念亭等。

看到先烈當時奮戰的壁畫和簡介,彷彿還還能看到他們英勇奮戰的身影,看到你們堅信革命成功的眼神,聽到你們嘹亮的口號與號角。心中不禁熱情澎湃。

其中給我影響最深的是白求恩,他在河北唐縣黃石口村逝世。這個偉大的國際主義戰士為了中國的抗戰事業做出了多大的貢獻,同樣中國的人民也為了他建造出來了一座規模比較大的紀念館,進到紀念館裏面後迎面是一個走光的世界地圖!左手邊就是白求恩紀念堂了,走到紀念館裏面後看到很多他的很多資料,還有他生前的一些事蹟,還有他生前使用過的工具,讓我看到了他生前是在什麼樣的艱苦的情況下對中國人進行醫治,太偉大了,他受到中國人民無比的崇敬。

還看到了很多偉人的紀念像,比如先烈馬本齋,他和他母親做出的事蹟真讓我們佩服!它所帶領的軍隊被稱為“打不垮、拖不爛”的鐵軍。馬本齋自幼聰穎,讀過私塾,粗通文墨,少年時代隨父親到東北,投身奉軍(東北軍)。1924年在東北講武堂畢業後,從士兵升到團長。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因不滿軍閥的統治,毅然棄官還鄉務農。他也是值得我們尊敬的戰士。

在這個烈士陵園裏面,烈士多的數不勝數,每個烈士的事蹟都是那麼的偉大,那麼的光榮,從這裏我知道了,烈士陵園的作用就是讓我們知道烈士的偉大,烈士的光榮,讓我們知道現在的生活來之不易,要好好的珍惜,要好好學習,為祖國的將來作貢獻,讓國家在世界上立於強國之林,不再受別人的欺負。當一次次的紙醉金迷之後,有何曾感恩過給我們鑄造如此優越環境的人?吃水不忘挖井人,讓我們永遠銘記給我們優越生活的人,讓我們永遠感恩那一個個為了這片土地,灑下熱血的先烈們!

革命先烈的奉獻精神給中華民族精神渲染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讓我們在這種精神的感召和激勵下,自強、自信、自尊、自律,為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為審計事業美好的明天,儲備學識,儲備能量,抓住機遇,笑迎挑戰,用我們這一代人特有的風采去為祖國描繪更加光彩奪目的藍圖。

烈士陵園導遊詞 篇10

陵園於1987年始建,同年10月建成並開放參觀遊覽。1997年10月,由鄧小平題字的“井岡山革命烈士紀念碑”落成剪綵。陵園整體建築包括陵園門庭、紀念堂、碑林、雕像園、紀念碑五大部分。

北巖峯,山體猶如一座羅漢大佛像,坐北朝南,端坐 神壇。陵園按“佛”型山體因山就勢興建,佔地面積400畝。

踏入陵園大門,是塊橫式牌坊園標“井岡山革命烈士陵園”九個燙金大字為參加過井岡山斗爭的老紅軍宋任窮同志所題寫。進門後,經過花壇園庭,順山而上的寬闊平台台階分為兩組。第一組49級,象徵1949年新中國成立。第二組60級,寓意陵園是在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創建六十週年的1987年建成。

陵園後山東側築有小型公路,以備年老體弱者和殘疾人登山觀瞻之用。陵園的綠化配製主要是採用柏樹、桂花、杜鵑、翠竹為主配以山體自生的鬆、杉、山櫻花等。主大門前栽種的大樹是日本冷杉,為國家一級保護樹種。台階兩側林廊和雕塑園配製的是香柏、黃楊。全園四季綠樹常青,素花點綴,顯得莊重而肅穆。[2]

烈士陵園導遊詞 篇11

位於海林市區東山之巔約7萬平方米的松林中。1970年7月,為紀念在解放戰爭時期,剿匪戰鬥中犧牲的偵察英雄楊子榮等烈士而建。楊子榮為京劇《智取威虎山》中楊子榮的原型。楊子榮烈士紀念館位於牡丹江市所屬的海林市東山烈士陵園的青松翠柏之中,是為了紀念著名偵察英雄楊子榮烈士而建。1981年4月5日正式開放。烈士紀念館陳列着烈士生平事蹟的圖片及遺物等。紀念館的後山坡是烈士陵園,園中聳立着烈士紀念碑,碑高8.1米,象徵着“八·一”建軍節,紀念碑正面是書法家鄒文秀書寫的“革命烈士紀念碑”七個大字。碑後鐫刻着楊子榮、馬路天、高波及楊子榮的165位戰友的英名。碑為花崗巖砌成,石廊鐵索環繞,莊嚴肅穆,碑後20米處是楊子榮烈士陵墓,墓前碑石用花崗巖鑿制而成,高3.1米,象徵着楊子榮烈士犧牲時31歲。

“紀念”、“教育”“旅遊”是陵園的三大功能,緬懷先烈、激勵後人是陵園辦園的主基調。陵園每年除接待來自全國各地的參觀者外,還十分注重以紀念墓地和標誌物為載體,以其承載的革命歷史英雄事蹟和子榮精神為內涵,組織接待開展緬懷先烈,參觀遊覽的主題性旅遊活動,把革命歷史文化資源和旅遊資源整合起來,寓思想道德教育於文化娛樂之中。每年清明節,全市中國小師生上萬人來陵園祭掃烈士墓,向烈士敬獻花圈、花籃寄託哀思。每年“三八”、“五四”、“六一”、“七一”、“八一”、“十一”等重大節日,陵園都為羣眾免費開放,中國小生在這裏舉辦賽詩、講演等活動;市直機關、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的團員、青年在這裏舉行入團宣誓;黨員在這裏重温入黨誓詞;駐軍(警)部隊在這裏進行革命英雄主義和革命傳統教育等。

楊子榮紀念館內設置的多媒體觸摸屏,可供觀眾隨時點播“迎來春色換人間”,“誓把反動派一掃光”等現代京劇選段和講述楊子榮傳奇故事。聲像影視廳隨時向觀眾播放《林海雪原》、《智取威虎山》等影視片,充分展示楊子榮在影視中的英雄形象。陵園還組成楊子榮英雄事蹟報告團,經常到市直機關、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中國小和駐軍(警)部隊等地作專題報告,用英雄事蹟教育人、鼓舞人,起到“英雄血沃林海,我輩振興中華”的教育作用。據不完全統計,每年楊子榮烈士陵園紅色旅遊景區接待人數達30餘萬人次以上。

烈士陵園導遊詞 篇12

歡迎大家來到這裏,下面我來為大家介紹一下!

楊子榮烈士陵園位於海林市區東山,1993年被命名為黑龍江省青少年教育基地,1994年被命名為黑龍江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1995年被國家民政部列為紀念建築物重點管理單位,每年前來瞻仰、祭掃、拜謁的人達十餘萬人次。

楊子榮烈士陵園從1947年2月至今,經過六次遷建、擴建,目前已初具規模,佔地8.5萬平方米,分紀念館區、烈士墓區、遊樂園區、植物園區四個部分。在紀念館的前院,矗立着楊子榮烈士的漢白玉雕像,像高3.1米,象徵着楊子榮犧牲時年僅31歲。

紀念館建築面積為450平方米,有六個展廳,共展出楊子榮烈士遺物30多件,有關林海雪原剿匪事蹟的畫像、照片、展品130餘件,威虎山山區模擬沙盤一架,全面介紹了楊子榮的英雄事蹟和傳奇故事。

由紀念館後院拾級而上,131級台階直通墓地,寓含英雄為開創百年大業而犧牲,犧牲時年僅31歲。兩側蒼松翠柏,四季常青,象徵烈士英靈千秋永駐萬古流芳。

烈士墓區佔地4500平方米,矗立正中的革命烈士紀念碑,碑高10米,碑座有三層石欄,碑的背面刻有解放戰爭中在林海雪原犧牲的42位烈士的名字,碑的後面並列着楊子榮、馬路天烈士墓。

遊樂園區佔地一萬平方米,內設滑梯、籃球場、爬杆、鞦韆等體育鍛煉和娛樂設施,是供遊人休息、市民晨練的場所。植物園區佔地7.1萬平方米,植有十幾種耐寒樹木,突出了東北園林的特點。

烈士陵園導遊詞 篇13

廣州起義烈士陵園,位於廣州市中山二路92號,佔地18萬平方米,是解放後為紀念1920xx年12月11日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廣州起義犧牲的烈士於1954年修建的紀念性公園。主體有正門、廣場、陵墓大道、廣州起義紀念碑和圓形的封土。現有景點和遊樂場所16處,集紀念、遊覽、科普於一園。

墓道兩旁有20個大花壇,四季鮮花不斷;墓上密鋪青草,四周松柏常青;陵園東部有中朝人民血誼亭和中蘇人民血誼亭。

園中人工湖還有湖心紀念亭,橫匾上書 "血祭軒轅",為董必武所題。被列為全國重點烈士紀念建築物保護單位和廣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廣州市首批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之一。

廣州起義烈士陵園面積18萬平方米。1920xx年12月11日,中國共產黨在廣州發動了廣州起義,後失敗,死難烈士5700多人,都埋於此。為紀念革命先烈,1957年廣州市人民政府在此興建了大型陵園,大門石壁上刻周題寫的"廣州起義烈士陵園",氣魄雄偉。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daoyou/jingxuan/77xjj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