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導遊詞 >導遊詞精選 >

烈士陵園導遊詞4篇

烈士陵園導遊詞4篇

本文目錄烈士陵園導遊詞河北隆化董存瑞烈士陵園導遊詞晉冀魯豫烈士陵園導遊詞楊子榮烈士陵園導遊詞

遊客朋友們:

烈士陵園導遊詞4篇

今天我將帶領大家遊覽一處不同的4a景區,這是在中國人民心中的英雄山,它的名叫抗日山。

抗日山原名馬鞍山,位於贛榆縣西部蘇、魯兩省交界處,被稱為“中國抗日第一山”。抗戰期間,八路軍115師教導2旅以及濱海軍區軍民曾四次一邊戰鬥一遍修建,這是埋葬抗日烈士忠骨的陵園,是烈士的鮮血鑄就的永垂不朽的豐碑,抗日山由此而得名。它是我國建園最早、規模最大也是唯一以“抗日”命名的烈士陵園。

讓我們心中帶着一份敬仰,進入陵園大門,沿着規整的台階拾級而上,首先映入眼簾的就是一個巨大圓形的小沙東海戰烈士冢 。

公墓裏面安葬着小沙東海戰中犧牲的彭雄、田守堯等16位烈士的遺體。兩邊分別是陳毅與陳士榘的題詞——“浩氣長存”、“英靈千秋”,長碑背面刻有《紀念小沙東海戰烈士文》,閲讀此文,似乎71年前的那場慘烈戰鬥又一次浮現在我們眼前。

1943年3月17日,我新四軍團以上幹部、戰士共51人赴延安學習,途經贛榆縣小沙東黃海海面時,遭遇日軍巡邏艇,發生了一場驚心動魄的木船對鐵艇的海戰。日軍汽艇用機槍瘋狂的向木船掃射。新四軍的將士們用手榴彈和駁殼槍打退了敵人一次又一次進攻,從凌晨一直堅持到黃昏。鬼子的鐵艇一步步逼近,可我們的木船哪能敵得過日本鬼子的狂轟濫炸,子彈如雨點般落在戰士們的身上,海面上泛起了殷紅的血水……戰鬥中,新四軍三師參謀長彭雄不幸胸部中彈受了重傷,倒在前艙。他的妻子吳為真冒着敵人的機槍掃射,從後艙艱難的爬過來,當她找到身負重傷的彭雄時,只見他口吐鮮血,意識模糊,他想到吳為真已懷孕兩個多月,迷離中深情地説:“你要愛護身體,教育好孩子……”

彭雄,流盡了最後一滴血,那年才29歲!其實,結婚才四個月。他給吳為真留下了一個遺腹子,也給她留下了永遠抹不去的思念。

小沙東海戰烈士冢原來是一座土墓,當年為了建墓,五十多名戰士艱苦奮戰十天時間,共搬運土方二百五十萬斤,平均每人每天搬運土方五千斤。他們一手拿槍,一手拿鎬,創造了敵後抗戰史上的一大奇蹟。

朋友們,讓我們親手去摸一摸刻在紀念碑上的那些冰冷的名,用我們的體温告訴他們,我們知道和平幸福的生活並非理所當然,其實真的來之不易。

現在我們面朝東方,放眼望去:一座座青山滿目蒼翠,一道道綠水波光粼粼,天地間一片祥和景象。誰都不會想到這兒曾經是黃沙漫天、橫屍遍野的抗日戰場。就讓我們再一次默唸這些英雄的名:彭雄、田守堯、張池明。

到這裏, 沙東海戰烈士冢的講解就結束了,期待朋友們和我一樣把這些悲壯的故事沉澱在心中並講述給更多的人聽,讓我們永遠銘記這段歷史,世世代代珍愛和平! 謝謝大家!

河北隆化董存瑞烈士陵園導遊詞烈士陵園導遊詞(2) | 返回目錄

(烈士陵園門口)

各位朋友:

你們好!歡迎您來瞻仰董存瑞烈士陵園。

隆化是戰鬥英雄董存瑞犧牲的地方。黨和人民為永志英雄董存瑞的不朽業績,1954年經原熱河省政府批准,在隆化修建董存瑞烈士陵園。現在的園名,是1988年紀念董存瑞犧牲40週年,請肖克將軍題寫的。這七個大筆姿跌宕,蒼勁渾厚。董存瑞烈士陵園1986年經國務院批准,定為全國重點烈士紀念建築物保護單位;1997年被中宣部定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

董存瑞烈士陵園佔地71000平方米,現有10項紀念建築。建築形式具有民族風格和鮮明時代精神的仿古建築。平面佈局為中軸對稱式。在長396米的中央主軸線上,座北向南,大門、牌樓、塑像、碑、墓、依序坐落其中。在牌樓側後47米的兩條副軸線上,是相對稱的董存瑞碑亭和革命烈士碑亭;董存瑞烈士紀念館和革命烈士紀念館;還有兩座題詞碑廊。在紀念亭和紀念館的兩條對角線的交點上,是翠柏簇擁中的青銅色董存瑞烈士塑像。繞過塑像,沿着甬路走20多米往西是董存瑞烈士紀念館。

(董存瑞烈士塑像前)

一九四八年五月,東北解放軍的第11縱隊進行了隆化攻堅戰。在戰鬥的關鍵時刻,該縱隊九十六團二營六連六班班長董存瑞,為炸燬敵人據守的橋型暗堡,衝到敵堡下手託炸藥包,以身體當支架,炸燬了敵堡。英雄董存瑞,用自己年輕的生命為部隊開闢了一條通往勝利的道路,用自己英雄的壯舉譜寫了驚天地,泣鬼神的英雄讚歌。

不用我説,大家也知道這是董存瑞烈士塑像。它通高8米,像高4.1米。英雄身着軍裝,昂首挺胸,左手高擎炸藥包,右手緊握拉開的導火索,再現了董存瑞捨身炸碉堡,視死如歸的英雄壯舉。

(董存瑞烈士紀念館前)

董存瑞烈士紀念館,是一座仿古建築,藍頂白體,氣勢宏偉壯觀。在30米長的琉璃瓦檐上,懸掛着張愛萍將軍題寫的“董存瑞烈士紀念館”館名,顯得格外醒目。

1929年10月15日,董存瑞出生在原察哈爾省(今屬河北省)懷來縣南山堡村一個貧苦的農民家庭裏。他的童年是在日本帝國主義發動侵華戰爭,中華民族處於生死存亡的歲月裏度過的。1940年冬,八路軍在東北地區建立了抗日民主政權──龍(關)、延(慶)、懷(來)聯合縣政府。董存瑞積極投入到抗日救國行列。從此,在黨的培養下,他逐步成長為一名偉大的革命戰士。我利用這個時間,先給大家講兩段董存瑞的故事。

1946年6月,在隆化縣舊屯村,我軍圍住了敵人一個騎兵團。戰鬥中,敵人隱藏在一堵矮牆後面,用機槍封鎖了我軍進攻道路。董存瑞機智利用地形,躲進火力死角,用雙手抓住敵人火燙的機槍筒,腳往牆上猛一蹬,硬把這挺機槍奪了過來。他馬上掉轉槍口向敵人猛射。我軍主力趁勢衝上前,殲滅了敵人。

1946年秋,國民黨以一個軍的兵力,在大炮、飛機、坦克的掩護下,進攻延慶長安嶺。為保衞冀察解放區,董存瑞所在部隊進行長安嶺阻擊戰。戰鬥到第十五天,班長負了重傷。敵人快衝到我方陣地前。這時董存瑞對戰友高喊:“聽我指揮,跟我來!”他端起刺刀帶領戰士衝向敵羣。經過激烈搏鬥,打退了敵人,保住了陣地。戰士們無不佩服這位“代理班長”。

好了,我先講到這。要詳細瞭解董存瑞成長的過程,還是進紀念館參觀吧。

紀念館內,一張張圖片,一幅幅油畫,一件件遺物,記述了董存瑞光輝一生的動人事蹟,展覽通過聲、光、電的綜合運用,形象、生動、直觀地再現了董存瑞無私奉獻的自我犧牲精神。

(在紀念碑前)

這座紀念碑高15.5米,聳立在橢圓形的紀念廣場上,顯得十分高大。碑上正面鑲嵌朱德委員長的題詞“捨身為國,永垂不朽”八個鎦金大,這是對英雄一生的高度評價;碑頂上有一顆金色五角星,在陽光下閃閃發光,這象徵着董存瑞精神永放光芒。英雄雖死猶生,浩氣長存。董存瑞犧牲後,中國人民解放軍第11縱隊黨委作出決定:追認董存瑞同志為戰鬥英雄,模範共產黨員。命名董存瑞生前所在部隊某部六連六班為“董存瑞班”。原冀熱察行署決定把隆化中學改稱“存瑞中學”。1950年9月,全國戰鬥英雄,勞動模範代表會議決定:追認董存瑞同志為全國戰鬥英雄。

董存瑞的事蹟,在全國引起轟動。中國革命博物館、軍事博物館、東北烈士紀念館、遼瀋戰役紀念館、華北烈士陵園、承德烈士紀念館分別以不同形式展出了英雄的動人事蹟。

董存瑞用青春和鮮血,譜寫了革命戰爭史上一部壯麗的詩篇,鼓舞着幾代人的成長。董存瑞式的革命戰士多次出現,在保衞、建設社會主義祖國中譜寫了一曲曲光輝的篇章。黃繼光、邱少雲、雷鋒、王傑、歐陽海等英雄學習董存瑞無私奉獻精神,在戰爭年代,他們中有的用自己的胸膛去堵敵人的槍眼,有的為了戰鬥勝利,在烈火中至死不動;在社會主義建設中,為了保護人民羣眾的生命、財產,他們有的衝向急馳而來的列車,有的撲向即將爆炸的炸藥……董存瑞的精神,將永遠得到發揚和光大。

大家請看,在紀念碑側後,是對稱的兩座碑廊。這是為紀念董存瑞犧牲50週年,1998年國家撥專款修建的。碑廊裏鐫刻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朱德、聶榮臻、楊尚昆等人的親筆題詞。還有一些知名人士和著名書法家鄧拓、婁師白、李鐸等人墨跡,共展出47幅。

(在董存瑞烈士墓前)

這就是董存瑞烈士墓。它用花崗巖砌成,水泥隆頂,在一片松柏掩映下,顯得格外莊嚴肅穆。

董存瑞捨身為國的英雄壯舉,為我們樹立起一座光輝永存的歷史豐碑。他的崇高品格,顯示了中華民族的偉大精神,為我們留下了極其寶貴的精神財富,他的獻身精神,永遠鞭策和鼓舞着我們前進,激勵人們為祖國現代化建設貢獻力量。董存瑞──不可磨滅的英雄形象,永遠活在人們的心中!

晉冀魯豫烈士陵園導遊詞烈士陵園導遊詞(3) | 返回目錄

邯鄲是一座有着悠久歷史,文化內涵很深的文明古城。它地處河北省最南端,西臨太行山,南靠清漳河,距今已有兩千五百多年的歷史。其城市為何取名"邯鄲",在《漢書》中還有過專門的記載:邯:山名,鄲:盡也。邯山至此而盡,故名邯鄲。悠久的歷史,藴育了豐厚的文化,使邯鄲成為我國著名的成語典故之鄉。"邯鄲學步"、"胡服騎射"、"負荊請罪"以及"將相和"、"黃粱美夢"等這些婦孺皆知的成語都出自於邯鄲。邯鄲市內的著名旅遊景點除了邯鄲市博物館、武靈叢台、學步橋、回車巷、黃粱夢呂仙祠等外,還有我國建園最早、領導人題詞最多的烈士陵園--晉冀魯豫烈士陵園。今天我就帶大家參觀這座具有民族建築風格和園林藝術的我國著名的烈士陵園。

晉冀魯豫烈士陵園,位於邯鄲市區中心區域陵園路60號,是為紀念八路軍總部前方司令部、政治部、晉冀魯豫軍區及一二九師犧牲的烈士而修建的。1986年被國務院列為全國重點烈士紀念建築物保護單位,1995年被民政部命名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同年被河北省委、省政府定為"河北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被河北省國防辦列為"國防教育基地"。我們可以這樣説:晉冀魯豫烈士陵園籌備、修建和落成的過程,本身就描繪着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

1937年7月抗日戰爭爆發後,八路軍一二九師奉黨中央派遣,開闢晉冀豫抗日根據地。1937年9月30日,在師長劉伯承、副師長徐向前率領下,由陝西出師抗日。10月初,先頭部隊進抵太原,19日襲擊陽明堡日寇飛機場,焚燬敵機24架。接着一二九師主力挺進太行山區,創建了以太行山為依託的晉冀豫抗日根據地。1938年春,鄧小平任一二九師政委。一二九師在劉伯承、鄧小平率領下轉戰華北敵後,開闢了石德、石太路以南,隴海路以北,同蒲路以東,津浦路以西,橫跨山西、河北、山東、河南、四省共190多個縣,我國最大的抗日根據地之一--晉冀魯豫抗日根據地。它以京漢鐵路為界,西部是連綿起伏的太行山,東部除泰山之外是富饒遼闊的千里平原,包括太行、太嶽、冀南、冀魯豫四個戰略區。具有"表裏河山"之稱,也是抗日戰爭時期華北地區幅員最大、人口最多的抗日根據地之一。

1941年7月18日,晉冀魯豫邊區政府在太行山成立,統一了全邊區的政權工作,推動了抗日鬥爭形勢的迅速發展。為了指揮華北抗戰,朱德、彭德懷、楊尚昆、左權率八路軍總部和中共中央北方局進駐太行山區,使這一地區成為華北抗日遊擊戰爭的心臟和神經中樞。抗戰勝利後,劉伯承、鄧小平在這裏指揮了著名的上黨戰役和邯鄲戰役,該區成為粉碎國民黨軍隊進攻的主要戰場和全國大反攻的重要戰略基地。1948年5月,晉冀魯豫邊區政府與晉察冀邊區政府合併成立華北人民政府,晉冀魯豫邊區完成了歷史賦予它的光榮使命。

在晉冀魯豫邊區這塊英雄的土地上,數十萬優秀的中華兒女,曾經歷了4萬次浴血奮戰,粉碎了日軍的野蠻掃蕩和蠶食,擊退了國民黨軍隊大規模的挑釁和進攻,消滅了數百萬敵人,在這裏獻出了他們寶貴的生命。為了紀念這些革命烈士,1945年7月,在抗日戰爭勝利前夕舉行的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上,毛澤東作了《論聯合政府》的政治報告,號召繼承烈士的遺志,踏着烈士的血跡前進。中共"七大"代表及延安人民代表舉行了"中國革命死難烈士追悼大會",並醖釀抗戰勝利後建立烈士陵園。毛澤東、劉少奇、朱德、任弼時等中央領導人為建立陵園題了詞。委託參加大會的晉冀魯豫邊區代表轉交邊區有關部門。於是,建立烈士陵園便成了全區黨政軍民的一項重大政治任務。1946年3月19日,晉冀魯豫邊區第一屆第二次會議在邊區首府邯鄲隆重開幕。邊區政府主席楊秀峯在大會上提出了建立烈士陵園的建議,被大會採納。3月27日,大會執行主席聶榮臻宣佈建立烈士陵園的提案時,受到全體參議員的贊同和歡迎,討論通過了修建烈士陵園的五項辦法:"在邯鄲建立陵園,作為總的、代表性的陵園。主要紀念八路軍前方總部,一二九師暨晉冀魯豫軍區之犧牲士。……"並通過了有關決議。決議通過的當天下午,邊區政府主席楊秀峯、副主席戎子和、參議會副議長邢肇棠、晉冀魯豫軍區司令員劉伯承、副政委薄一波、張際春、參謀長李達等偕同全體參議員到邯鄲城南郊舉行破土奠基儀式,劉伯承挖了第一杴土,並發表了講話。在中共晉冀魯豫中央局的領導下,組成了由劉伯承、楊秀峯、邢肇棠、張際春、薄一波組成的"籌建委員會"。晉冀魯豫烈士陵園自1946年始建至1950年落成歷時四年,在那戰火不斷,物質及其匱乏的時期,想要建造宏大的烈士紀念建築物是十分艱難的,陵園始建不久,國民黨軍隊對各解放邊區發動了全面進攻,陵園建築物在戰火中遭到不同程度的損壞,1947年初,為響應晉冀魯豫中央局提出的"一切為戰爭,一切為前線"的口號,陵園主要工程停建。1947年春,在革命勝利的凱歌聲中,陵園恢復全面施工,2月5日,華北人民政府民政部來函:決定將左權遺骨移葬陵園,園名暫定"人民解放軍陸軍一二九師晉冀魯豫烈士陵園",並請朱德題。晉冀魯豫烈士陵園南院於同年由晉冀魯豫軍區修建,後歸烈士陵園統一管理。1950年,烈士陵園主要建築竣工,中央決定左權將軍靈柩移葬與晉冀魯豫烈士陵園落成典禮於1950年10月21日同時隆重舉行,《人民日報》刊登了"邯鄲烈士陵園落成典禮暨左權烈士等移靈委員會"啟事。會上,中央人民政府內務部長謝覺哉代表中央人民政府講了話,解放軍總政祕書長魏傳統、華北軍區代表張南生、西南軍區和第二野戰軍代表姚繼鳴、河北省人民政府楊秀峯等發言,邯鄲地市黨政機關、學校、部隊和烈士親屬五千餘人參加了大會。朱德、鄧小平、劉伯承、羅榮桓及中共中央北方局、中央人民政府內務部、交通部、教育部、中國科學院、最高人民法院、中國人民銀行、全國婦聯等單位與個人送來輓聯。

晉冀魯豫烈士陵園的建設和發展是在眾多我黨我軍重要領導人的深切關懷和指示下,在邊區人民的血汗澆灌下,在解放戰爭中的烽火中進行的。朱德在建園伊始,就再三叮囑,要建設好陵園,讓烈士安息,生者緬懷。1947年朱德來園,為陵園建設作了具體指示,看到建園的廣大幹部職工非常辛勞,於走後寄來二百萬元(冀鈔)作為獎勵,陵園職工萬分感動,後來用這筆錢修建了左權將軍紀念館前的"朱德橋"。陳毅多次來陵園小住,寫下了"往來邯鄲道,數度謁陵園。光輝照環宇,成仁齊聖賢。大眾歌聖德,英勇足世傳。遺愛般般在,勿忘締造難。"的感人詩句。1952年11月1日,毛澤東主席在視察我國南方的歸途中,在邯鄲下車,專程來園參謁。周恩來總理與鄧穎超一行於1959年6月來陵園參謁時,周總理對人民英雄紀念墓及"四八"烈士閣都提出了改進意見,後陵園工作人員依照總理提議改建了人民英雄紀念墓,修繕了"四八"烈士閣。紀念墓前兩組"八路"和"民兵"的雕塑是用晉冀魯豫軍區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中犧牲的烈士遺留下來的一億元舊幣而修建的,其意義深遠。1953年,在劉伯承的幫助下,從南京中山陵起來各種松柏三百六十棵,美化了園貌。1954年,西南軍區政治部將烈士血衣中的積留款一億元(舊幣)匯來,後又贈我園繳獲敵人的各式武器五十件。另外,廣州市長朱光於1958年贈花卉一車廂、楠木祭桌等。社會各界的贈予和領導人大量的題詞,極大的豐富了陵園的館藏。至今已有一級文物21件,二級文物14件,三級文物38件。

晉冀魯豫烈士陵園始建於1946年3月,到1950年10月落成,歷經了戰火紛飛的年代和新中國的成立,這在全國是不多見的。

晉冀魯豫烈士陵園分南北兩院,總佔地面積21.3萬平方米。採用我國傳統的主軸線佈局,園內主要建築分佈在南北、東西十軸線上,並有綠籬相隔,佈局嚴謹,層次分明。更有無數蒼松翠柏陪襯,顯得氣勢宏偉,莊嚴肅穆。主要紀念建築物有:北院大門、烈士紀念塔、人民英雄紀念墓、陳列館、"四八"烈士閣、左權將軍墓及左權將軍紀念館、朱德橋、烈士紀念堂、南院烈士紀念碑等。

現在我們面前是陵園的北大門。這是一座形似凱旋門式的建築,門楣上"晉冀魯豫烈士陵園"和"浩氣長存"幾個大是1946年朱德總司令題寫的。

進大門首先印入眼簾的是烈士紀念塔和人民英雄紀念墓。

烈士紀念塔是陵園最高建築物,高24米,呈方形錐體,塔上鐫刻有毛澤東、周恩來、劉少奇、朱德的題詞。塔尖處是包金製作的五角星。塔座旁有兩座方形石碑,刻有任弼時、彭德懷、陳毅、林伯渠、董必武、楊立三的題詞。塔後刻有晉冀魯豫邊區參議會1946年3月30日通過的關於建立陵園的決議。

人民英雄紀念墓是為紀念所有犧牲於晉冀魯豫邊區的革命烈士而修建的象徵性紀念建築。佔地面積2500平方米,高11米,徑13米,頂部弧形,四周開設有26個小窗,墓內陳列有300餘位團級以上烈士名錄。從四個方向與墓體相連的四座方形石碑上,刻有劉伯承、陳毅、徐向前等人的題詞。墓前方東西兩側是主題為八路軍和民兵衝鋒陷陣的兩組羣雕。公墓西側的這一座如飛機形狀的古典建築是陳列館,是在原侵華日軍東亞神社舊址上改建的。館名為劉伯承所題,館內陳列着晉冀魯豫邊區黨政軍民革命鬥爭史蹟,共130餘幅歷史照片和實物。是一座綜合性的紀念館。

走過陳列館後,我們看到的就是四八烈士閣。這是一座六角雙層樓閣,閣頂用白色琉璃瓦覆蓋,十二道飛檐用紅柱支撐,閣內有螺旋形木梯盤旋而上。這是1946年根據鄧小平提議,為紀念1946年4月8日在山西省興縣黑茶山因飛機失事遇難的王若飛、秦邦憲、葉挺、鄧發等人而修建的。

我們現在看到的這座雄渾廣大的墓,是八路軍副參謀長左權將軍墓。墓前的紀念碑坊,刻有謝覺哉的題詞"人民共仰"。碑坊下有漢白玉碑,"左權將軍之墓"為周恩來所題,碑旁有朱德的輓聯和彭德懷撰寫的墓誌。

八路軍副參謀長左權將軍,是在抗日戰爭中犧牲的我黨我軍最高將領,是中央軍委授予的33位軍事家之一。左權具有極高的作戰指揮能力,漳洲戰役、直羅鎮戰役、山城堡戰役、平型關戰役、陽明堡戰役、長樂村戰役、關家堖戰役、百團大戰……,無處不留有左權將軍的身影。特別是黃崖洞兵工廠保衞戰的勝利,創造了抗戰史上以少勝多的模範戰例,"朱彭左"成為八路軍總部的代稱。1942年5月,左權在太行山指揮總部機關反掃蕩突圍的戰鬥中英勇犧牲,朱德總司令在延安總部聞訊後悲痛異常,當即就為這位親密的革命夥伴寫下了"吊左權將軍"一詩:"名將以身殉國家,願拼熱血衞吾華,太行浩氣傳千古,留得清漳吐血花。"聶榮臻聞訊後,在萬分悲哀中寫了"祭左權同志"一文,情殷意切,感人至深。中共中央北方局、八路軍野戰政治部聯合作出"關於追悼左權同志"的決定,彭總親自主持了追悼大會。為了永遠紀念這位為中華民族解放而英勇獻身的無產階級的軍事家、革命家,晉冀魯豫的邊區政府作出決定,將左權將軍的犧牲之地--山西遼縣改名為"左權縣"。

左權將軍墓兩側有附墓六座,安葬着冀東抗日聯軍政治部主任楊裕民、《新華日報》(華北版)社長何雲、冀南銀行第一任行長高捷成、第二任行長賴勤、中共北方局政權工作部祕書張衡宇、華北朝鮮青年聯合會負責人陳光華等烈士。1982年7月,左權將軍墓被列為河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與左權將軍墓南北呼應的是左權將軍紀念館,原為湖心亭,後改建為紀念館,館名是徐特立所題,南北有石橋相連。館內陳列着左權將軍的生平事蹟,有187幅照片資料和101件文獻和實物。

我們現在來到的是烈士紀念堂。這是陵園最宏大的宮殿式紀念建築,仿北京中山紀念堂修建。頂部覆蓋綠色琉璃瓦,堂匾為周恩來所題,紅色門柱上有董必武寫於1965年的聯語:"爆革命火花生有光芒照日月,作獻身金鑑死留正氣壯山河"。堂內陳列着175位烈士遺像,340餘幅資料照片和120餘件烈士遺物、遺墨等。是一個羣體性革命紀念館。

在晉冀魯豫烈士陵園的南北兩院,安葬着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中犧牲的二百多名烈士,這些英雄兒女中,有左權這樣的八路軍高級將領,有抗日民族英雄、愛國將領範築先,有1961年薄一波提議移葬進園的前中共中央北方局軍委書記張兆豐,還有為保護抗戰公款而犧牲的陳賡將軍的夫人王根英。烈士們用鮮血和生命捍衞了國家的尊嚴與民族的正氣,中華民族在抵抗外辱,追求真理的十一年戰爭中所表現出來的堅強勇敢、不屈不撓的民族精神,在他們的身上閃耀着奕奕光輝。此外,抗日戰爭中犧牲在華北戰場上的兩位朝鮮義勇軍領導人石鼎、陳光華也安葬在這裏。

各位朋友,晉冀魯豫烈士陵園我就帶領大家參觀到這裏。其實在晉冀魯豫烈士陵園的文物庫還收藏着大量的國家領導人題詞,其數量之多位於中國烈士紀念地之首。國家的三代領導人都曾為晉冀魯豫烈士陵園揮毫潑墨,題詞賦詩,最早為晉冀魯豫烈士陵園題詞的是1945年中共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期間,醖釀在抗戰勝利後建立烈士陵園,毛澤東、劉少奇、朱德、任弼時等中央領導同志都題了詞,這部分題詞後來全部轉交到晉冀魯豫烈士陵園。1949年春,陵園落成前,晉冀魯豫野戰軍和華北軍區主要指揮員劉伯承、鄧小平、聶榮臻等從前線寄來的大批題詞,豐富充實了館藏。1950年10月陵園正式落成時,朱德、羅榮桓等紛紛題詞,周恩來、劉伯承、林伯渠、徐特立等為各紀念堂館、碑、閣題名,1991年9月19日,江澤民同志來到晉冀魯豫烈士陵園,參謁之後奮筆疾書:"英雄業績光照萬代,烈士捐軀雖死猶生。"從建國至今,許多國家領導人來園謁陵後,也都有題詞留念。

各位朋友,晉冀魯豫烈士陵園的參觀結束了。通過參觀您是否有這樣一種感覺:晉冀魯豫烈士陵園從建園至今,一直擔負着"褒養烈士,教育後人"的職責,而陵園本身就是一座豐碑,記載着中國革命光榮的過去,昭示着偉大祖國輝煌的未來。

楊子榮烈士陵園導遊詞烈士陵園導遊詞(4) | 返回目錄

楊子榮烈士陵園位於海林市區東山,1993年被命名為黑龍江省青少年教育基地,1994年被命名為黑龍江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1995年被國家民政部列為紀念建築物重點管理單位,每年前來瞻仰、祭掃、拜謁的人達十餘萬人次。

楊子榮烈士陵園從1947年2月至今,經過六次遷建、擴建,目前已初具規模,佔地8.5萬平方米,分紀念館區、烈士墓區、遊樂園區、植物園區四個部分。在紀念館的前院,矗立着楊子榮烈士的漢白玉雕像,像高3.1米,象徵着楊子榮犧牲時年僅31歲。

紀念館建築面積為450平方米,有六個展廳,共展出楊子榮烈士遺物30多件,有關林海雪原剿匪事蹟的畫像、照片、展品130餘件,威虎山山區模擬沙盤一架,全面介紹了楊子榮的英雄事蹟和傳奇故事。

由紀念館後院拾級而上,131級台階直通墓地,寓含英雄為開創百年大業而犧牲,犧牲時年僅31歲。兩側蒼松翠柏,四季常青,象徵烈士英靈千秋永駐萬古流芳。

烈士墓區佔地4500平方米,矗立正中的革命烈士紀念碑,碑高10米,碑座有三層石欄,碑的背面刻有解放戰爭中在林海雪原犧牲的42位烈士的名,碑的後面並列着楊子榮、馬路天烈士墓。

遊樂園區佔地一萬平方米,內設滑梯、籃球場、爬杆、鞦韆等體育鍛煉和娛樂設施,是供遊人休息、市民晨練的場所。植物園區佔地7.1萬平方米,植有十幾種耐寒樹木,突出了東北園林的特點。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daoyou/jingxuan/lnkp9r.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