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導遊詞 >福建導遊詞 >

介紹福建東山島的導遊詞範文(精選19篇)

介紹福建東山島的導遊詞範文(精選19篇)

介紹福建東山島的導遊詞範文 篇1

東山島古稱銅山,是福建省第二大島。銅山古城位於東山島東北部銅陵鎮,距漳州市區158公里。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為防禦倭寇侵犯,江夏候周德興在此以石壘城,設立水寨,堅守海防。古城內有關帝廟,又稱武廟,建於明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至今仍香火鼎盛。在關帝廟附近海濱石崖上,有一塊重約200噸的臨海巨石,狀似玉桃,底部觸地僅數寸,風吹石動,故名“風動石”,歷經颱風、地震而不倒。

東山島是福建對外和對台經濟貿易的重要口岸,是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規劃的二十一世紀港口旅遊城市,是福建省建設海峽西岸繁榮帶的重點投資口岸。東山島,冬暖夏涼,終年無霜,年平均氣温20.8攝氏度,東山風光極具南國海濱特色。主島七個月牙形的海灣首尾相連。綿延30多公里,是天然海濱浴場。風景名勝銅山古城,明朝大將戚繼光,鄭成功屯兵遺址,大學士黃道周故居深井村;號稱“天下第一奇石”的銅山風動石,石僧拜塔等自然景觀更是妙趣天成,龍、虎、獅、象四嶼栩栩如生,惟妙惟肖,令人流連忘返。

東山海域是閩南漁場中心,海產豐富,尤其以龍蝦,石斑魚聞名遐爾。

位於東山島東部的馬鑾灣,天藍海闊,沙白水淨,加之岸邊綠林葱蘢,沙灘長2500多米,寬60米,沙灘東北有“三支峯”為屏,東南有赤嶼等四個小島拱衞,因而自成格局。

介紹福建東山島的導遊詞範文 篇2

各位親愛的來賓:

大家好!我是旅行社的導遊。歡迎來到美麗的東山島。東山島歷史悠久,人傑地靈,名勝古蹟眾多,是明代閩海五大水寨之一,大學者黃道周的故鄉。今天我將帶大家遊覽國家四A級景區風動石景區。

素有“天下第一奇石”美稱的東山風動石一直是島上人民引以為榮,視為珍寶的自然景觀。現在它已經是東山島的標誌性景觀。詩云:“風吹一石萬鈞動”,這是對風動石最好的寫照。大家請看,聳立在陡崖上的風動石,高4.37米,重約200噸。狂風吹來時,巨石輕輕搖晃不定,你要是有興趣可以仰卧盤石上,用你雙腳推推看,不過可別把它推倒了。站於風動石下。它搖搖欲墜,有一種驚險的感覺,你會感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站於此處看風動石象仙桃,傳説它是女媧補天時掉下的七彩石,擱在這裏,斜放於盤石之上,兩石疊在一起,如情侶般親密,時有動搖,但卻永不分開;大家隨我走上台階,站在這台階上看風動石,像什麼?像不像偷吃剛才那隻仙桃的老鼠,你瞧他的眼睛還滴溜溜的轉,轉眼間仙桃被他吃光,只剩老鼠了!關於風動石,還有段傳説,明朝嘉靖年間,海上倭寇侵擾東山,企圖搶走這奇異的風動石,用了數艘兵艦,套上繩索,他們拼命地拉,可是倭寇費盡了九牛二虎之力,只聽“嘣”了幾聲,繩索全斷了,倭寇紛紛落入海里,十分狼狽,風動石依然屹立於原地。它與周圍景色交相輝應,難怪文人墨客會在這裏留下“這裏風景獨好”的讚歎。風動石以奇險搖而被載入《中國地理之最》,“不是風搖石而是石搖風”。

沿着這條幽的小路,大家隨我去參觀景區內另外一處很有地方特色的名勝古蹟——東山關帝廟。關帝廟又叫做武聖殿,始建於明洪武二十二年。大家請看,它那燕尾式飛檐,彎月起翹,鳥獸凌空。顯得輕巧靈動。屋脊上雕有八仙過海和唐宋120個人物雕像。都是用各種瓷料剪貼鑲嵌而成,長年風吹日曬,色彩鮮豔不變。這種剪瓷、嵌瓷工藝,都是閩南古建築的傳統技藝。東山關帝廟是全國文物保護單位,是本地人民心目中的聖廟。據傳鄭成功當年收復台灣前曾到此求得吉籤,而後收復告捷,將士對關帝的敬仰之情油然而生。“忠誠昭日月,義氣薄雲天。”關帝以其忠、信、義、勇而德行天下,數百年來被閩南人民視為保護神。大家站在這裏,面對着大海,海的那頭就是祖國的寶島台灣,東山與台灣一水之隔,明清之時遠涉海峽守護台灣的將士就曾供奉帶到台灣的關帝。台灣目前有951座關帝廟,據統計,以東山關帝廟為祖廟的就有470多座。東山也因此成為傳播中原文化和關帝文化的發祥地。冥冥之中有一種神奇的力量在召喚,使得跨越海峽前來祖廟朝聖的台胞絡繹不絕,關帝文化紮根於海峽兩岸,成為聯絡感情,促進交流的橋樑,如同彩虹,橫貫於海峽上空,祥雲流彩,靈光普照。

古代的東山與台灣之間有一道淺灘,稱為東山陸橋,成為古人類,動物通往台灣的途徑。今天的兩岸人民通過關帝文化——這座橋樑溝通感情;洶湧的台灣海峽隔不斷骨肉之情,沒有了東山陸橋,我們有關帝之橋,有心橋,兩岸人民心間有千千萬萬座橋!

好了,各位親愛的團友,今天的遊覽在這結束了,感謝大家的配合與支持!祝願在美麗的東山渡過最美好的日子。

介紹福建東山島的導遊詞範文 篇3

各位朋友:

大家好!今天,我帶各位遊覽天心的幾個景點。這些景點是章堂澗、天車架、鷹嘴巖、流香澗、大紅袍茶樹、永樂禪寺、杜轄巖等,希望大家玩得高興。

在我們面前的這條小溪,名叫章堂洞,是武夷山景區北部最長的一條山澗。它與流香澗合流後,往東穿過霞濱峽口,融入崇陽溪,全長約有7.5公里。現在,請大家抬頭往上看,這就是遠近聞名的天車架。它離洞大約0.5公里路。在雄峙如城的丹霞蟑半壁,有幾個互相毗連的巖洞,洞裏有幾棟小木樓就崖構架,或隱藏於洞,或憑臨崖畔,上下懸梯,左右環欄,抬頭望去,儼然一棟空中樓閣。據《崇安縣誌》記載,這些空中樓閣建於清咸豐年間(公元1851一1861年)。當時,崇安縣的豪紳為躲避太平軍,僱人建造了這種建築物。該巖洞上仍危崖,下臨深淵,地勢極為險峻,乍看上去似乎無路可攀,其實不然,只要從山後繞道,經過火焰峯,直上丹霞蟑頂,而後從巖洞口順梯而下,即可入洞。觀賞到此,不知大家發現了沒有,明明是懸樓,為何叫天車架呢?這是因為,當時所用的建築材料,都是從巖底直接吊上去的,懸架在洞外的那些杉木,就是用來作起重機械的架子,於是當地人就稱之為天車架。

各位朋友,繼續往前走,我們現在看到的這塊巨石,叫鷹嘴巖。它那光禿禿的巖頂,東部向前突出,尖曲如椽。非常奇特的是,鷹嘴上居然長着一株枝幹虯曲的古老刺柏,為鷹嘴巖增添了幾分飄逸,幾許神采。沿巖頂直削而下,巖壁白裏透紅,微微拱起的巖脊卻是一片蒼黑,隱約地展現出一條條裂紋,宛如豐滿的羽翼。從我們現在站立的角度看去,只見它兀立峯巔,翹首藍天,振翅欲翔,搏擊蒼穹。古代有詩人形容道;“雄鷹獨立健無倫,鋭椽昂頭實逼真。豈是神山壓凡鳥,欲君奮擊絕囂塵。”多麼生動,多麼形象,多麼貼切!

繼續往前走,過了慧苑寺前的石橋往左拐,就到了流香澗。流香澗原名倒水坑,位於天心巖北麓。武夷山的所有溪泉澗水,都是由西向東流人崇陽溪,惟獨這條山澗,自三仰峯北谷發源後流向西北,又倒流回山,故又稱為倒水坑。這也是流香澗的獨特之處。流香澗兩旁,青藤垂蔓,山蕙、石薄、蘭花叢生,真所謂:“墜葉浮深澗,飛花逐急湍。”明朝有個詩人遊覽至此,久久不忍離去,遂為它起名為流香澗。洞中有一巷谷,兩旁危巖聳立,水流其間,僅能容納一人。夏日置身其間,涼爽無比,因此又叫做清涼峽。

從清涼峽出來,大家看到前面一座黑乎乎的山頂上,聳立着一塊向前傾斜的巨石,就像農夫頭上戴的一頂斗笠。相傳這塊巨石從遠方飛來,落腳在此,所以叫做飛來峯。繞過飛來峯,有座昂然直上,拔地擎天的山峯,名叫玉柱峯。這裏景色優美,請大家慢慢欣賞。

繼續往前走,我們就到了九龍窠。九龍窠是一個幽奇深峻的峽谷,周圍九座磷峋的山峯將它團團環抱,猶如九條巨龍在升騰萬里、揚威環宇之後將欲歸巢的狀態。峽谷裏巨石錯落,細泉潺潺,遍地是叢叢簇簇的茶樹,滿谷春色,生機四溢,真不愧為"茶的王國"。在最後一窠巖壁間,有一塊用石塊壘成的盆景式茶園,上面種着幾株茶樹,那就是久負盛名的大紅袍茶樹。大紅袍之所以獲得“茶中之王”的桂冠,主要是因為其生長的環境得天獨厚。大家請看,茶樹所處的峭壁上,有一條狹長的巖罅,巖頂終年積水,隨之滴落的還有苔蘚之類的有機物,造成土壤的潤澤肥沃,而且兩旁巖壁直立,日照不長,氣温變化不大。加上茶農平時精心管理,採製加工時,挑技術最好的茶師,使用上等的獨特器具。因此,大紅袍成茶後,自然就有獨特的品質和卓著的飲用效果了。一般的茶葉不耐衝,幾次過後就沒有什麼味道了,而大紅袍衝到9次,仍能保持其桂花香味,實乃茶中極品。

大紅袍茶樹的來歷,傳説很多。有一種説法是這樣的:天心廟老方丈用九龍窠的神茶治好一位進京趕考舉人的病。舉人得中狀元后,為謝茶恩,脱下身上大紅袍,親自披在茶樹上,後人便取名為大紅袍。另有一種説法是;有一位皇太后久病不愈,終日肚疼鼓脹,遍請天下名醫,用盡靈丹妙藥,終為徒勞,天心廟老方丈得知後,獻九龍窠神茶一盒,治好了皇太后的病。皇帝便叫大臣帶上一件大紅袍,前往九龍窠謝恩。大臣將大紅袍技在茶樹上,當地人便將茶樹取名為大紅袍。還有一種説法比較普遍,就是:早春時節,大紅袍葉芽勃發,滿樹豔紅,遠眺宛如大紅袍覆蓋樹冠,因此得名。大紅袍茶樹數量有限。僅植4株,來武夷山的遊人,大都以能一睹名揚天下的大紅袍茶樹為一大樂趣。

各位朋友,現在我們來到天心巖腳下,展現在眼前的這座廟,叫永樂禪寺,它是武夷山保存下來的最大寺院。據查天工《武夷山志》記載:永樂禪寺前身叫山心永樂庵。山心指地理位置,因名剎坐落於方圓70平方公里的武夷山景區中心,故名。明嘉靖七年(公元1520xx年),道士韓洞虛加以重建,改名天心廟。清康熙年間(公元1662-1720xx年),武夷山章堂巖鐵華國師的弟子果因和尚將它改稱天心永樂禪寺。此時的天心,寓意又進一步得到禪理的抒發,藴藏着禪語“天心明月”和佛教徒嚮往極樂世界的意境。重建後的永樂禪寺,南北長170米,東西寬150米,佔地面積約2.6萬平方米。寺院四周古木參天,重竹蔽地,鳥鳴蟬噪,意境深遠。步入寺內,香煙繚繞,梵音清越,恍如遊仙。在通往禪寺的山徑旁,新鑿了一座彌勒佛巖雕,高19米,寬13米。巖雕後面的“佛”宇,是清康熙皇帝的字體,高 11米,寬 9米,取九九吉利之意。

介紹福建東山島的導遊詞範文 篇4

各位團友,早上好!歡迎來到歷史文化名城泉州,我是旅行社的導遊員,我們的司機師傅姓楊,他是一位很經驗的司機,他可以做到鑰匙一插馬達就響,車輪一動平安送到。今天我們將共同遊覽泉州開元寺,我們在這裏遊覽的時間為1個小時,請大家11:00上車,請大家隨我下車,關好車窗,代好您的貴重物品,請記住車號為閩D12345。

今天我們所到的泉州市是一座有20xx多年曆史的文化名城,泉州被譽為“世界宗教博物館”,在這裏,道教、伊斯蘭教、儒教、基督教、佛教和平共處,這也體現了泉州人兼容的氣度和寬闊的胸懷。今天我們參觀的開元寺是一座最為突出、最具代表性的千年古剎。而開元寺的東西塔則是泉州古城的標誌,我們泉州人常説:站着要像東西塔,躺着要像洛陽橋。可見東西塔在泉州人們心目中的重要地位。

開元寺始建於唐垂拱二年(公元686年),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佔地面積7.8平方米,是福建省最大的寺廟之一。好,各位團友,已經來到了開元寺內,在這裏我想問問大家,遠看這兩座塔,大家猜它是用什麼做的,啊!剛剛有人説像是木頭做的,又有的説是像磚做的,也有的説是銅做的,那還是讓我們到近處瞧瞧去,啊!大家都跑去摸呀,應該知道答案了吧,對它是用石頭做的,但非常像木頭做的,這座塔是仿木結構,特別是用花崗巖石表現仿木斗拱結構,是最具權威性的成就。這對姐妹塔,也是我國現存最高大的宋代石塔,也是泉州古城的標誌,他可是一位歷經風雨的老者,兩塔最初皆為木塔,後毀於火災,後又用磚,最後改建成現在的五層石塔,東西塔歷經740多年風雨雷電以至8級大地震的摧撼,至今依然巍然,堪稱石塔之冠。東塔“鎮國塔”高48米多,西塔“仁壽塔”高45米多,當年,建塔的工匠們把東西塔,特別是東塔,每一層的八個面壁上,都嵌刻了如同真人一般大小的佛教人物浮雕。表面佛法的莊嚴。大家看東塔的的人物浮雕從他們的表情、髮型、服飾、兵器、手勢是如此形象,及細微處的衣服上的絛帶都有有數十種花樣,如果不是對生活的熟知,憑想象是設計不出來的。大家可以仔細地看塔身,我們可以看見菩薩、高僧、羅漢、神將、金剛等琳琅滿目的人物浮雕,而今天我想給大家介紹不引起我們注意的在東西塔的須彌座轉角位置上的16尊侏儒,別小年這些貌不驚人的畸形人,但他們智力不亞於常人,而且又有體力,所以古代的達官司貴人常把他們當作苦力來役使。中國的古建築常在二根橫樑之間豎一短柱作為支撐,因又矮又粗,所以叫做“侏儒柱”。《營造法式》一書中,也把這個建築上的重要構件稱作侏儒柱。在佛教造像藝術中,常把扛負須彌座的力士塑造成侏儒的形象。最早可以追溯到印度中央邦的桑奇大佛塔,塔上有一幅《阿育王禮佛》浮雕,畫面上阿育王在宮廷侍女環繞之中,從跪伏的大象背上下來,準備去社拜釋迦牟尼卒堵坡坡,他把匍匐在地的侏儒當作踏階,於是侏儒託舉負重,也就成為佛教建築和造像藝術中常見的形象。泉州東西塔須彌座16尊侏儒,每尊只有30釐米高,採用的是深浮雕技法。這些侏儒大家看,個個都是矮矮墩墩、裸胸凸肚,他們各據一角,以身當柱,作出聳着肩,拱着背,頂託巨塔的姿勢;有的穿無袖短衫,有的褲子滑在肚臍下,有的單膝跪地,有的半蹲半起,有的兩手舉託,有的雙手撐膝,有的歪關側腦,有的憋氣運力,有的齜牙咧嘴,有的故扮鬼臉,有的滿面苦相,一個個拚力賣命,不堪其重,每塔都有一個侏儒把拇指和食指放在嘴裏作吹唿哨狀,好像是個領頭的,在指揮大家一起出力,這些沒有生命的石雕侏儒,引人同情又使人揪心。他們比塔上的人物浮雕和須彌座的佛傳圖浮雕更富有藝術的魁力和深刻的思想。泉州東西塔須彌座的侏儒,不失為當時社會的寫照,把侏儒的忍苦受罪的樣子真實的表達出來了。泉州東西塔創造了具有宋朝那一個時代的造型藝術也可從這對姐妹塔中看出南宋時代的科技水平,近年東塔入選中國“四大寶塔”郵票發行。從佈局來看,東西塔是開元寺建築羣的組成部分,從塔的自身來看,又是獨立的建築,也許可以説,開元寺就像是一壺好茶,需要慢慢品嚐,細細回味,自有無窮餘韻在心中。

好,各位團友,看完東西塔後,現在我們有15分鐘照相時間,15分鐘後,我們將繼續參觀開元寺,謝謝!

遠道而來的各位朋友,旅途辛苦了,歡迎來到泉州開元寺。人們常説:不遊開元寺不算到泉州。如果説,泉州是“世界宗教博物館”,那麼,開元寺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如果説泉州素稱“泉南佛國”,那麼開元寺便是最為突出、最具代表性的千年古剎。而開元寺內的東西塔則是泉州古城的標誌。

在我們生活的年代,高樓大廈的建設者運用現代化機械從事“高空作業”,古代呢?沒有起重機,沒有大吊車,更談不上“直升飛機”和“電腦設計工程”,然而華夏祖先用他們的聰明才智和勤勞的雙手創造了無數令世人驚歎的古建築。大家看,聳立在草坪上的兩塔就是其中之一。我國古塔專家羅哲文教授曾望塔興歎:“鬼斧神工”!

據《寺志》記載:東西塔建於南宋,前後歷時20xx年。令人歎為觀止的是古代泉州人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兩座塔重約19510噸,上上下下,裏裏外外,全部用花崗巖依照木頭入榫的結構建造而成,這在中國古塔建築史上相當罕見,充分體現了我國宋代高超的建築水平。

我們眼前的是東塔“鎮國塔”,建於南宋,塔高48.24米,是中國現存最高、最大的石塔,被譽為“石塔之王”。近年入選中國“四大名塔”郵票發行。而西塔“仁壽塔”高度與東塔相差四米多,為44.06米,先東塔十年而建(公元1228—1237年)。兩塔相距200米左右,配對成雙,俗稱“東西塔”。

介紹福建東山島的導遊詞範文 篇5

各位親愛的來賓:

大家好!我是旅行社的導遊。歡迎來到美麗的東山島。東山島歷史悠久,人傑地靈,名勝古蹟眾多,是明代閩海五大水寨之一,大學者黃道周的故鄉。今天我將帶大家遊覽國家四A級景區風動石景區。

素有“天下第一奇石”美稱的東山風動石一直是島上人民引以為榮,視為珍寶的自然景觀。現在它已經是東山島的標誌性景觀。詩云:“風吹一石萬鈞動”,這是對風動石最好的寫照。大家請看,聳立在陡崖上的風動石,高4.37米,重約200噸。狂風吹來時,巨石輕輕搖晃不定,你要是有興趣可以仰卧盤石上,用你雙腳推推看,不過可別把它推倒了。站於風動石下。它搖搖欲墜,有一種驚險的感覺,你會感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站於此處看風動石象仙桃,傳説它是女媧補天時掉下的七彩石,擱在這裏,斜放於盤石之上,兩石疊在一起,如情侶般親密,時有動搖,但卻永不分開;大家隨我走上台階,站在這台階上看風動石,像什麼?像不像偷吃剛才那隻仙桃的老鼠,你瞧他的眼睛還滴溜溜的轉,轉眼間仙桃被他吃光,只剩老鼠了!關於風動石,還有段傳説,明朝嘉靖年間,海上倭寇侵擾東山,企圖搶走這奇異的風動石,用了數艘兵艦,套上繩索,他們拼命地拉,可是倭寇費盡了九牛二虎之力,只聽“嘣”了幾聲,繩索全斷了,倭寇紛紛落入海里,十分狼狽,風動石依然屹立於原地。它與周圍景色交相輝應,難怪文人墨客會在這裏留下“這裏風景獨好”的讚歎。風動石以奇險搖而被載入《中國地理之最》,“不是風搖石而是石搖風”。

沿着這條幽的小路,大家隨我去參觀景區內另外一處很有地方特色的名勝古蹟——東山關帝廟。關帝廟又叫做武聖殿,始建於明洪武二十二年。大家請看,它那燕尾式飛檐,彎月起翹,鳥獸凌空。顯得輕巧靈動。屋脊上雕有八仙過海和唐宋120個人物雕像。都是用各種瓷料剪貼鑲嵌而成,長年風吹日曬,色彩鮮豔不變。這種剪瓷、嵌瓷工藝,都是閩南古建築的傳統技藝。東山關帝廟是全國文物保護單位,是本地人民心目中的聖廟。據傳鄭成功當年收復台灣前曾到此求得吉籤,而後收復告捷,將士對關帝的敬仰之情油然而生。“忠誠昭日月,義氣薄雲天。”關帝以其忠、信、義、勇而德行天下,數百年來被閩南人民視為保護神。大家站在這裏,面對着大海,海的那頭就是祖國的寶島台灣,東山與台灣一水之隔,明清之時遠涉海峽守護台灣的將士就曾供奉帶到台灣的關帝。台灣目前有951座關帝廟,據統計,以東山關帝廟為祖廟的就有470多座。東山也因此成為傳播中原文化和關帝文化的發祥地。冥冥之中有一種神奇的力量在召喚,使得跨越海峽前來祖廟朝聖的台胞絡繹不絕,關帝文化紮根於海峽兩岸,成為聯絡感情,促進交流的橋樑,如同彩虹,橫貫於海峽上空,祥雲流彩,靈光普照。

介紹福建東山島的導遊詞範文 篇6

遠道而來的各位朋友,旅途辛苦了!歡迎來到冠豸山觀光旅遊。我是旅行社導遊。今天我要帶大家去遊覽一處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冠豸山景區。

朋友們,請大家往上看,看看這座山峯形狀像什麼呢?先看看主峯兩邊緊挨着的兩座山像是兩個帽翅,對了,像個官帽。它叫獬豸冠”,也就是宋代以前執法官的官帽,在古代也泛指執法官,關漢卿的《玉鏡台》中就有這麼一句台詞生前不懼獬豸冠,死來圖畫麒麟像”説的就是執法官。

什麼是獬豸”呢?相傳它是古代的神羊,獨角,能辨是非曲直,若見人爭鬥,就會角觸理虧的一方。楚文王曾按這個形狀製成獬豸冠”,遠遠地望冠豸山,就像獬豸冠”。也正是體現了冠豸山的威嚴正義。因此,古往今來,人們把冠豸山視為剛正的神山,也是人們追求建立公正廉明社會的象徵。

現在我們開始登山了,請大家謹記觀景不走路,走路不觀景,同時要注意保護我們的生態環境哦!看,前方這株迎客鬆正向我們微微點頭,歡迎大家的到來。

這顆迎客鬆已有二百多年的歷史了,過去的冠豸山上滿山遍野古木參天,半山腰有松風亭”,山頂有聽鬆亭”,還有印鬆麓”等景觀和石刻,也留下了廈門書法名家羅丹先生在抗戰期間寫的名句崖刻:一天秋色千峯雨,萬壑松濤十里關”的崖刻。

品鬆韻,沐松風,樹正氣,贊風格,這是遊冠豸山的一大樂趣,上世紀六十年代,廣東省委書記陶鑄寫有一篇《松樹的風格》,它筆下的松樹給人以傲霜凌雪,百折不撓,無私無畏的凜然正氣,這正與冠豸”公正廉明剛正不阿的寓意相吻合。是不是感覺迎客鬆為我們帶來一片蔭涼,那就讓我們帶着一身脱俗超凡的感覺,繼續登山吧。

傳説這座山原來在武夷,只因為有一年九龍江發大水,玉帝命令一神仙將山趕往九龍江堵水,趕山神仙到連城地界時,口渴難忍,來到一村莊討水喝,熱情村姑讓他喝了三大碗酒,醉後誤了時辰,把山留在這裏,故早有北夷南豸,丹霞雙絕”之稱。

各位團友,在這裏我們看到有冠豸”二字,這是元代一縣令同卿鐫刻在這裏的。這是聖旨牌坊,清咸豐八年(1858年),太平天國餘部石達開的族弟石鎮吉部署千人進攻連城,連城無險可守,縣令隨同數千羣眾,登山避難,最後太平軍攻上冠豸山,造成3千多羣眾慘死。這聖旨牌坊就是朝廷下令誥封在此陣亡的縣衙官兵和3千多羣眾的。

朋友們,我們已經到達山頂了!站在這裏眺望前方,縣城的景緻盡收眼底,真是城在景中,景在城中”!冠豸山人文鼎盛,出過20多名進士,堪稱連城文化搖籃。民族英雄林則徐和大才子紀曉嵐在遊冠豸山時,於東山草堂”題下了江左風流”和追步東山”名匾,至今還在。

好,冠豸山的遊覽到這裏告一段落,我們在這裏休息十分鐘。如果大家還有興趣的話,可以到雪洞”,壁立千仞”,蓮花洞”,靈芝寺”等景點遊覽。謝謝合作

介紹福建東山島的導遊詞範文 篇7

女士們、先生們,大家好!我是你們鼓浪嶼之遊的導遊李昕顏,大家可以叫李導。 首先,大家一起了解一下鼓浪嶼這個名字的來歷,讓導遊來告訴你們,這是因為鼓浪嶼的浪花打到島上巖洞的聲音就像在拍打鼓的聲音一樣,所以名為鼓浪嶼。大家順着小路向前走,沒看到一輛汽車,一點兒都沒有汽車的尾氣和鳴笛聲。沿着小路繼續向前走,隱隱約約可以聽到琴聲。據稱家家户户都有一台鋼琴,因此,鼓浪嶼又被譽為琴島。在小道上,輕快的步子,加上優美的琴聲,真讓人感覺神清氣爽。接着來到居民區,紅色的琉璃瓦屋頂和白色的牆壁,促成了高大的房子。許多房子連在一起,就像成排的樹林。

剛才大家欣賞了鼓浪嶼的景色,接着大家去品嚐鼓浪嶼的小吃。鼓浪嶼有幾個有名的小吃,現在大家先品嚐魚丸湯。鼓浪嶼的魚丸裏面有碎碎的肉,再加上一些葱花,還真是香甜可口呀!喝完魚丸湯,繼續走,老是覺得少吃了些什麼,當聽到一個熟悉的聲音,立刻想起來少吃什麼了?“賣芝麻餅嘍,賣芝麻餅嘍,一個三塊錢喲!”。是芝麻餅!魚丸湯和芝麻餅都是鼓浪嶼的名小吃呢!

聽啊!這是什麼歌呀。“鼓浪嶼四周海茫茫.......”,嗯,是鼓浪嶼之波呀!這是一首經典的老歌,也是一首有歌唱鼓浪嶼的歌,相信大家應該都會唱吧。

時光飛逝,轉眼到了傍晚時分,應該去看日落了。電瓶車嘟嘟地響着,不一會兒電瓶車就到達了海邊。享受着海風吹拂臉頰,聽着大海拍打出優美的歌曲,看着太陽慢慢地落下西山,啊!鼓浪嶼的海景多迷人呀!

眼看着時間也晚了,應該搭船離開鼓浪嶼了,心裏還是有一些依依不捨。不過沒有關係,下次要是還想各地遊玩的時候,記得叫上導遊哦!讓導遊帶大家一起各地遊玩。李導和大家説聲再見!

介紹福建東山島的導遊詞範文 篇8

現在我們開始登山了,請大家謹記觀景不走路,走路不觀景,同時要注意保護我們的生態環境哦!看,前方這株迎客鬆正向我們微微點頭,歡迎大家的到來。

這顆迎客鬆已有二百多年的歷史了,過去的冠豸山上滿山遍野古木參天,半山腰有“松風亭”,山頂有“聽鬆亭”,還有“印鬆麓”等景觀和石刻,也留下了廈門書法名家羅丹先生在抗戰期間寫的名句崖刻:“一天秋色千峯雨,萬壑松濤十里關”的崖刻。品鬆韻,沐松風,樹正氣,贊風格,這是遊冠豸山的一大樂趣,上世紀六十年代,廣東省委書記陶鑄寫有一篇《松樹的風格》,它筆下的松樹給人以傲霜凌雪,百折不撓,無私無畏的凜然正氣,這正與“冠豸”公正廉明剛正不阿的寓意相吻合。是不是感覺迎客鬆為我們帶來一片蔭涼,那就讓我們帶着一身脱俗超凡的感覺,繼續登山吧。

介紹福建東山島的導遊詞範文 篇9

泰寧大金湖,位於福建省西北部,屬三明市泰寧縣,因景區所在地盛產黃金而得名。大金湖旅遊區包含了金湖、上清溪、狀元巖、羅漢山、泰寧古城五大景區,於20xx年2月11日,成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定的“泰寧世界地質公園”的核心組成部分,成為繼武夷山“雙世遺”之後,又一個入主世界級別的福建旅遊景區。是國內外少有的千姿百態丹霞地貌與浩瀚湖水相結合的,獨具特色和魅力的風景名勝區。

金湖景區堪稱湖山極品,素有“天下第一湖山”之美譽。浩瀚幽深的湖泊與千姿百態的丹霞奇觀完美結合,陽剛與陰柔相濟,豪放與婉約互補,構成了景象萬千的水上丹霞奇觀。天公造化,萬物顯靈。這裏匯聚了眾多天然大佛,個個形態逼真、盡顯靈趣,其間還有眾多金龜、聖象、麒麟等佛家靈物相伴左右,更有“仙”、“壽”等天書真跡遺落丹崖,與靈驗異常的“甘露寺”相輔相成,世界佛教高僧無不為之驚歎。據傳,雲遊金湖,有緣之人可在祥雲之間感受湖山的靈氣,在水上天佛的佑護下時來運轉。

【天跡水簾】

請看,屹立在我們眼前的這兩座紅色山巖,左邊叫赤石峯,右邊叫馗雷峯。兩峯對峙,中間夾有一條白水際瀑布,飛流而下。這瀑布高約20米,寬約10米,是金湖最大的瀑布。在陽光的照射下,這瀑布猶如串串明亮的珠簾,似乎從天而降,我們稱之為“天跡水簾”。靠近這水簾,百米之內便能聽到轟雷般的響聲,感受到騰騰霧氣。

在地質學上,天跡水簾是處在不同的地層接觸面上。上層為沉積巖,相對較鬆軟;下層為火山巖,巖性較堅硬。經水流侵蝕切割,上層較鬆軟的巖層被剝蝕,下層較堅硬的火山巖便形成了懸崖,水流從懸崖上傾瀉而下,從而形成了景色壯麗的白水際瀑布。

【野趣源】

關於野趣源,當地有這麼一句順口溜:野趣源,忘憂園,日月崖上藏孝巖,茂林修竹風情寨,半壁歡樂半壁愁。何為“半壁歡樂半壁愁”呢?走過前面這座情侶橋,再越過上面的滑瀑,馬上就能夠知道。

現在我們來到野趣源。這裏環境幽雅、空氣清新、林木葱鬱、四季如春、野趣無窮,故名“野趣源”。在溪岸邊的竹林裏,既有情趣盎然的民俗風情寨,又有活潑可愛的珍稀動物供遊人觀賞;周圍還建有鴛鴦閣、休閒屋、吊繩牀、藤鞦韆、劃小船、射竹箭等娛樂休閒設施,特別適合開展野炊、露營等休閒旅遊活動。這就是“半壁歡樂”的由來。至於何為“半壁愁”呢?請看,眼前這塊千瘡百孔的巖壁,它叫“日月崖”,“日、月”合起來即一個“明”字。據説這日月崖是明末愛國舉人、反清復明志士邱嘉彩隱居的地方。當他看到反清復明實在無望時,就把全部的田產贈給侄子,然後帶着母親和妻子來到這裏隱居。之所以選擇這個絕壁巖穴作為隱居之地:一是因為這個巖穴,懸在半空中,體現了他“上不頂你清朝一方天空,下不踏你清朝一方土地”的氣節。二是因為對面巖壁上有很多的洞穴,一個接一個,藴涵着“大明江山千瘡百孔,遺民無立足之地”的意思。據

説,後來大清國曾多次召他為官,他就是不去;而且在他的詩畫裏,幾乎每一首詩都含有“日、月”二字,以示懷念明朝;每一幅畫都含有蜈蚣和蚯蚓,藉以諷刺清朝。當時人們被邱嘉彩的這種“愚忠迂腐”行為所感動,稱他為“國之孝臣,母之孝子”,後人也就把此巖穴稱為“孝巖”。不過,至於當時邱嘉彩一家人是如何到那懸崖絕壁上去生活,至今仍然還是一個謎。

【醴泉巖】

白水際西北側是醴泉巖,巖中有一座禪寺。在醴泉巖左側的石壁上有一條裂縫,一股清泉從約70米高的空中直瀉而下,一年四季長流不絕,水質清甜,稱為醴泉,醴泉巖也因此得名。

醴泉禪寺始建於南宋紹興二年(公元1132年),毀於元代兵亂,明代重建,後來又毀於“文化大革命”期間,1982年在原有的基礎上依巖重修。這裏有兩重山門,第一重橫書“醴泉禪寺”,第二重橫書“巢雲古剎”。門上還有兩幅對聯,一幅“天灑巖澗雨,洞波風壁水”,另一幅“石隱天開面,泉流月有聲”,都寫得非常真實生動。寺廟建在這高約30米、寬15米、深18米的大巖穴中,正殿為單檐歇山式,兩層木構建築,不施片瓦,冬暖夏涼。巖前翠鬆茂盛,環境幽雅。

清朝的乾隆皇帝曾六下江南,遊盡江南的山山水水,留下了不少有趣的故事,傳説他也到過泰寧。有一天,乾隆皇帝來到醴泉巖,見這裏清靜幽雅,便想歇一會兒。由於旅途勞累,他一躺下便睡着了。雖然乾隆皇帝打扮得與普通老百姓一樣,但他有龍虎之相,寺裏高僧一看就斷定他是當今皇上,便召集眾和尚一齊跪到地上,高呼“吾皇萬歲”。乾隆醒來,還裝糊塗,問他們:“哪來的萬歲?”高僧説:“聖上內着龍衣,身有龍相,啟齒金口,一定是萬歲。”乾隆皇帝只好認了。當日,高僧設宴招待乾隆,席間有一道泰寧地方菜,乾隆覺得色香味俱佳,便問菜名。高僧回答説:“白玉金鑲角,紅嘴綠鸚哥。”乾隆聽了很高興,馬上封他為護國禪師,並賞賜一件猩紅袈裟。回京後,乾隆叫宮廷廚師做這道菜,沒有一個人做得出來,只好派人來討教。這道菜就是普通的菠菜炒油豆腐。

介紹福建東山島的導遊詞範文 篇10

今天,我們來到了廈門胡裏山炮台。

胡裏山炮台位於廈門東南端海峽突出部,始建於清末光緒二十年公元1894年,是我國東南沿海的戰略性海防炮台。

胡裏山炮台由世界奇石陳列館、世界古代戰炮館、世界寶劍陳列館、古樹化石展示區和星球等五個部分組成。

胡裏山炮台的鎮山之寶分別是世界上最大的古炮王---克虜伯大炮、世界上最小的小炮---12世紀葡萄牙炮、世界上最奇怪的石頭---肉石。

一聽到這一消息,我的心裏就癢癢的,迫不及待的飛奔過去,一看到克虜伯大炮,我就驚呆了!“哇!好大好大的大炮呀!”彷彿就像一頭巨鯨虎視眈眈的注視着前方。克虜伯大炮口徑280毫米,炮管長11.2米,淨重達86噸,仰角可達30°,有效射程19760米,炮彈3000米內可穿透65.8公分的鋼板,每分鐘可發射1-2發炮彈。克虜伯大炮能打沉一艘航空母艦,那麼,世界上最小的葡萄牙炮就能打死一隻松鼠。

參觀完了克虜伯大炮,我就帶大家去世界古代戰炮陳列館看世界上最小的小炮---12世紀葡萄牙炮吧。

陳列館裏有各種奇異的戰炮,比如説只有將軍才有的手炮,高級士兵才能用的荷蘭大炮。最奇特的是竟重0.18公斤,長度11公分,直徑2.4公分,口徑0.7公分大的葡萄牙炮,簡直就像一隻小鳥。你説這小炮能打死人嗎?我想這是絕對不可能的,頂多也只能打死一隻小松鼠。

寶劍陳列館裏也非常好看,有青龍偃月刀、手叉、三節棍、鐵鞭和軒轅夏禹劍 ......

導遊介紹説,如果你沒看到肉石的話,就算白來啦。聽了導遊的話,我顧不上想,就急忙跑去看了。一到那裏,我就看到了又瘦又幹的豬肉,我想他們幹嘛把這麼噁心的豬肉放到這裏。原來這就是傳説中的肉石,多逼真啊!

好啦,時間差不多啦,我們下一站再見。

介紹福建東山島的導遊詞範文 篇11

遊客朋友們,我們即將到達美麗的鼓浪嶼,請大家帶好照相機等物品,然後跟着我一起到鼓浪嶼海底世界玩吧。

大家看,這是水母。瞧,這些水母的下部有幾根“須”,這些“須”都是透明的,它的身子很軟,上下流動時身體會變形哦。

好,我們現在要進去海底隧道。這條海底隧道是一條會移動的“路”,上面和兩邊都是鋼化玻璃,玻璃外面是鯊魚以及各種兇猛的肉食性魚類,請大家仔細觀賞。

終於出了隧道,大家快看,企鵝!它的身體是白色的,矮胖矮胖,兩邊有翅膀,非常可愛!

現在,大家繼續前行,這裏有一具珍貴的白鯨化石,它全長超過5米,高超過1米,還有許多不知名魚類的骨架和化石。

沒來過鼓浪嶼就不算來過廈門,遊客朋友們,本次旅遊到此結束,請大家收拾東西,三分鐘後,我們車上見!

介紹福建東山島的導遊詞範文 篇12

各位親愛的來賓,大家好!歡迎來到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閩西連城冠豸山觀光旅遊。我是旅行社的導遊。

位於連城的客家第一名山”冠豸山,猶如一位不施粉黛的村姑,天生麗質,清純可人。這裏景區面積123平方公里,由冠豸山,石門湖,竹安寨,旗石寨,九龍潭等五個景區組成,集山清,水秀,谷幽於一體。相傳冠豸山的開發始於宋朝,有八閩名勝”美稱。因與武夷山同處於一條山脈,都是丹霞地貌,山勢雄奇,而享北夷南豸,丹霞雙絕”美譽。今天遊覽的主要景點是石門湖和冠豸山。

各位朋友,現在我們就乘船遊覽石門湖景區。大家請看石門湖景區雖小但卻不失浩渺,清幽、秀麗、亭亭玉立,猶如少女般的柔情,就像這隻可意會,不可言傳的生命之門,它不是抽象的符號,它是直觀的形象,是大自然鬼斧神工構築出石門湖陰柔的羞澀風景,讓人看過後一股敬意油然而生,它象徵着母性的偉大和生命的崇高。好,各位團友,下了船,翻過鯉魚背,我們便來到冠豸山景點最集中、最壯觀的長壽巒。大家現在看到山谷中這奇特的擎天一柱就是著名的生命之根,它高56米,它與我們前面所看到的生命之門被人們譽為陽剛天下第一,陰柔舉世無雙”。

好,大家隨我過一線天,我們來到的是冠豸山的前山。請大家往上看,這座山的主峯兩邊緊挨着兩座山,而三座山峯連在一起像古代的一種官帽。它叫獬豸冠”,也就是宋代以前執法官的官帽,在古代也泛指執法官,咱們現在的執法官可不戴這種帽子哦!元曲名家關漢卿的《玉鏡台》中就有這麼一名台詞生前不懼獬豸冠,死來圖畫麒麟像”,説的就是執法官。各位來賓知道什麼叫獬豸”嗎?相傳它是古代的獨角神獸,能辨是非曲直,若見人爭鬥,就會用角去觸理虧的一方。後來由於方言的原因,咱們閩西人民把ZHI”念成是ZHAI”,久而久之就成冠豸”這個詞,這也就是這座山名的由來了,古往今來,人們把冠豸山視為剛正不阿的神山,也是人們追求建立公正廉明社會的象徵。這裏水處(閩江,汀江,九龍江)三江上游,第一景觀便是這冠豸山,加上地勢險要,易守難攻,又被譽為閩西第一關”,上游第一關。

朋友們,一座山,如果沒有文化浸染,也就只是一塊沒有生命的石頭。而冠豸山是有生命的,不僅在於它集生命之門”、生命之根”於一體,而且還因為它是一座散發着濃郁的文化氣息的山。與天下名山相比,鍾靈毓秀的冠豸山不以山勢巍峨稱雄,不以香火鼎盛聞名,卻以書院眾多而自豪。數百年的書聲薰陶,滋潤了冠豸山的傲然風骨。書院的興盛,文人墨客的紛沓而至,在山間留存一批珍貴的歷代摩崖石刻和題匾,以及一篇篇歌詠冠豸山水的詩賦文章。最為珍貴的是,東山草堂內珍藏的兩塊題匾:一塊是民族英雄林則徐手書的橫匾江左風流”,另一塊是大才子紀曉嵐留下的追步東山”墨寶。冠豸山人文鼎盛,出過20多名進士,堪稱連城文化的搖籃。

各位朋友,相信不久的將來,隨着贛龍鐵路,漳龍高速,龍巖冠豸山機場的開通,會加快閩西旅遊前進的步伐,真誠地歡迎各位再到閩西,再到冠豸山。

介紹福建東山島的導遊詞範文 篇13

古時桃源洞一帶山上有許多栟櫚樹,所以歷史上又稱為栟櫚山。據有關記載,唐代就有頭陀僧結廬於葛裏,五代後晉時期建有栟櫚寺。明代萬曆年間( 公元1620xx年)當地安砂人兩郡司馬陳源湛捐資建有亭、台、樓、閣十餘處,取“世外桃源”之意改名為桃源洞,並在入口120米高的峭壁上36米高處刻有“桃源洞口”四個大字。南宋宰相李綱和左正言鄧肅曾在此隱居、讀書,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也曾遊覽此地,並都留有詩句。從此桃源洞名聞遐爾。

主要景點

有鎖洞橋、觀音大士殿、通天亭、一線天、環玉洞、古井寒泉、望象台、仙人棋盤、跨虹橋、鳳冠亭、閬風台、奇雲關寨門、不塵館等10多處。其中最著名的是高90米、長120米的“一線天”。懸崖斷處,一隙通明,拾級而上,窄處僅容側身而過。《徐霞客遊記》稱:“縫隙一線,上劈山巔,還透山北,中不容肩。所見一線天數處,武夷、黃山、浮蓋,曾未見若此大而逼、遠而整者”。

山後為百丈巖景區,有千人洞、放生潭、橋屋等旅遊景點。

山腳的十里栟櫚潭,清澈如鏡,泛舟可見劍巖、鷹嘴巖、獅子巖、觀音巖、卧龍巖、烏鴉巖等。

對岸左前方為修竹灣景區,有羣玉谷、鐵樹、寒翠門、禪頓庵、石頭城、“紫雲低”等景觀。右前方為葛裏景區,其中天柱巖上鐫“凌霄劈秀”四字,舟行溪中即可望見。巖石嶙峋,林木蒼翠,丹山碧水,景點緊湊連貫,奇絕秀幽險俱全,來此遊客必到桃源洞景區的一線天等處。

桃源洞雕塑

大門右側雕塑,由廈門大學藝術學院蔣志強教授設計製作,於20xx年5月開始施工,至7月完工。雕塑規格為寬4米×高3米×厚2米,重達30噸,兩塊石頭的中央,下部空間象似“桃源洞口”;上部兩塊石頭的夾縫象似“一線天”。作品採用自然石頭為基本造型,與桃源洞的主題呼應,玲瓏凸兀的造型,襯出桃源洞的古靈精怪,給桃源洞增添了許多神祕色彩。作品整體的藝術造型別具匠心,構造簡單而又讓人遐想,凌亂而又不失秩序。作品的正面是國家風景名勝區的標誌,背面鐫刻上桃源洞的簡介,體現了桃源洞獨特的自然風景。

桃源洞口

特殊地貌形成兩邊懸崖對峙,這條小澗叫桃花澗,從景區深處流出,我們的遊路也將沿着高山峽谷的縫隙向內延伸。桃源洞本沒有“洞”,無論是步行,還是泛舟遊覽,都給人一種洞口的感覺右壁的懸崖高達120米,“桃源洞口”四個大字刻在36米高處,是明萬曆年間,辭官回永安的名士陳源湛於1620xx年所題,每字兩米見方。下面小字每字也有50釐米見方,是陳源湛寫的一首七律《桃源洞》詩:

介破巉巖一澗流,探奇乘漲弄扁舟。 懸崖高削千尋玉,幽壑寒生六月秋。

點岫煙雲閒去住,忘機鷗鳥自沉浮。 武陵人遠桃空在,臨眺躊躇意未休。

桃花澗

桃花澗流經桃源洞、百丈巖風景區內,流程3公里,河曲有21處,跌水、急灘也達20多處,兩岸峭壁夾峙。因古時兩岸長滿桃樹而得名。澗水時寬時窄,時緩時急,玲瓏剔透,迂迴莫測。這裏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四季氣候宜人。沿澗而行,聽着叮叮咚咚的泉聲,隨着路轉峯迴的變換,使人體驗到“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折折有景,景景翻新。

鎖洞橋

這座橫跨桃花澗的石拱橋叫鎖洞橋,橋的柱上盛着大桃子,此橋橫貫幽谷,兩岸桃樹成林,頗有幾分詩情畫意,特別是桃花開時,可見小橋流水、桃花夾岸、漂花滿澗,徜徉其間,韻味無窮。原橋系明萬曆年間陳源湛所建,早已損毀,後於1988年重建。橋下有一石頭形似巨龜,把守洞橋,“鎖洞橋”因此得名。

觀音大仕殿

觀音大仕殿是古時觀音大仕殿的遺址。殿堂是利用崖壁在熱力風化下所形成的凹片狀地形,背崖而建。清丁亥年間,因戰亂遭破壞,現僅存基座。對面就是“香爐峯”。

介紹福建東山島的導遊詞範文 篇14

歡迎大家來到莆田九龍谷!我是你們的導遊,我姓x,大家可以叫我小x。為了便於大家參觀遊玩,下面我首先大家介紹一下。

在高樓大廈拔地而起的莆田,有一個如同仙境般又有着國家森林級公園之美稱的旅遊勝地,那就是美麗的九龍谷。那是個令人嚮往的仙境,到處充滿着勃勃生機。我與家人在五一黃金週時去了這個“上有天堂,下有仙谷”的地方,這裏的風景真是名不虛傳。

一進門時,就有一個閃閃發光的牌子,上面寫着“九龍谷”三個金光大字。旁邊還有一池綻放的荷花,看起來十分漂亮,真是荷花配仙谷啊!頓時心曠神怡的我們繼續向前走,看見了一條小溪。潺潺溪水很動人的,清澈見底,隱約還看見幾只小魚像鯉魚躍龍門似的向上蹦跳。在石頭的縫隙裏面,小溪自由自在地流淌着。陽光照射在水面上,閃着耀眼的光芒,就像在上面灑滿了金絲碎銀。幾顆水珠在石頭上滴下來,在水面泛起層層漣漪。溪水往下流,我突然看見了溪水在犬牙交錯、黝黑如鐵的巖石間,又噴吐着雪白的浪花,就像那千軍萬馬,在前赴後繼、衝鋒陷陣,浪花拍擊巖石發出的響聲格外得悦耳動聽。

為了看到前面那更美的景色,我們馬不停蹄地趕着去看另一個仙境般的大小姊妹瀑(與台灣的姊妹潭的命名差不多)。果然,在離溪水的不遠處,我們看到了妹妹(小)瀑。那瀑布從上面衝下,已不再是一幅整齊而平滑的布。我們站在小橋上遠望,它像一朵朵小小的白梅,微雨似地紛紛落着,那旁邊被“擦”得非常嫩綠的枝葉好像是“白梅”的綠葉。我和調皮的弟弟不甘心這樣就放過一個美景,於是我倆就跑向瀑布前一個被沖刷得非常平滑的巖石上照了一張相,留下一個美好的瞬間回憶。

看過妹妹瀑後,我們越發迫不及待想看到姐姐(大)瀑的雄偉場面。在泥濘小路上的我們經過一個小時的攀登,終於到達頂峯,那又是另一番神采。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片鬱鬱葱葱的綠色:那一草一木真是綠得可愛,微風吹拂,花香飄來,又是一片樹的天地。大山把它的綠展現出來,令人神清氣爽!站在白色的欄杆上,我一抬頭就看見一掛大瀑布,像一條發怒的白龍,從半空中猛撲下來,順着深不可測的底下湧去,急流裹着震天的轟鳴一起傾瀉到澗石上。白練當空,浪花飛濺,激揚起的濛濛水霧的雨絲,爽氣逼人,使人進入了另一個仙境。姊妹瀑各有千秋,讓人流連忘返。

九龍谷的千姿百態,使人疑心它不是天然生成的,而是能工巧匠精心製作的盆景。這樣的樹圍繞着這樣的瀑,這樣的瀑襯托着這樣的樹,讓人感覺像是走進了連綿不斷的畫卷。這真是:“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天下美景歸仙谷。”

介紹福建東山島的導遊詞範文 篇15

天遊峯為福建省武夷山第一勝地,位於武夷山景區中部的五曲隱屏峯後九曲溪北,景區中心海拔408.8米。東接仙遊巖,西連仙掌峯,壁立萬仞,高聳羣峯之上。每當雨後乍晴,晨曦初露之時,白茫茫的煙雲,彌山漫谷,風吹雲蕩,起伏不定,猶如大海的波濤,洶湧澎湃。登峯巔,望雲海,變幻莫測,宛如置身於蓬萊仙境,遨遊於天宮瓊閣,故名天遊,為武夷第一險峯。

天遊峯東接仙遊巖,西連仙掌峯,壁立萬仞,高聳羣峯之上。下天遊的南端有改建的天遊觀。觀內有小賣部和茶室,可為遊人提供方便。觀後的妙高台上,有一株罕見的紅豆樹。每當成熟季節,山風輕拂,豆莢就紛紛撒落在地,滾出殷紅的豆粒,晶瑩閃亮,鮮豔可愛。由山南蜿蜒來的胡麻澗,在妙高台西面奔瀉而下,形成了著名的雪花泉景觀,落差170多米,飄逸瀟灑。澗旁的石壁上,有歷代摩崖石刻三十餘處,琳琅滿目,美不勝收。在妙高台背後,有一條往東延伸的山脊,名振衣岡。這是仙遊巖的絕頂。岡上有仙遊館、三友堂、森天閣故址。

天遊峯有上、下之分,一覽亭左,是為上天遊;下有崎嶇丘,沿胡麻澗一帶,是為下天遊。上天遊的一覽亭,瀕臨懸崖,高踞萬仞之巔,是一座絕好的觀賞台。從這裏賃欄四望,雲海茫茫,羣峯懸浮,九曲蜿蜒,竹筏輕蕩,武夷山山水水盡收眼底,令人心胸開闊,陶然忘歸。徐霞客評點説:“其不臨溪而能盡九曲之勝,此峯固應第一也。”下天遊的南端有改建的天遊觀。觀內有小賣部和茶室,可為遊人提供方便。殿宇式的樓閣,名“遨遊霄漢”,成為遊客飲茶、賞景的場所。古人云:“飛泉響落睛疑雨,古木濃蔭夏亦寒”。這裏就成了遊客的觀景地。

介紹福建東山島的導遊詞範文 篇16

聳立在拜庭兩側廣場中,相距約200米左右,呈八角、五層、樓閣式仿木結構形態的石塔就是泉州東西塔,它是開元寺的重要文物。

東、西塔以塔身的雄偉、形制的奇妙,建築的神工和雕鏤的精美而揚譽海宇,吸引着自宋至今的無數中外學者和遊人前來遊覽、觀瞻、揣摩和研究。

東塔名“鎮國塔”,鹹通六年(公元865年)由倡建者文偁禪師建成。

原是五層木塔。前後經過幾次毀壞與重修,易木為磚。至嘉熙二年(公元1238年)本洪法師才易磚為石。後由法權法師,天錫法師繼造,前後經20xx年才完工。

東塔通高48.24米,塔平面分迴廊、外壁、塔內迴廊和塔心八角柱四部分。

塔為框架式的結構。正中的塔心柱直貫於各層,是全塔的支撐。各層塔心柱上的八個轉角處均架有石樑,搭連於 2米厚的塔壁和倚柱,頂柱的護鬥出華拱,層層托出,縮小石樑跨度。

石樑與粱託如同斧鑿,榫眼接合,使塔心與塔壁的應力連結相依形成一體,大大加強了塔身的牢固性。

塔壁使用加工雕琢的花崗巖,以縱橫交錯的方法疊砌,計算精確,築工縝密。

穩固的基礎,配置着符合力學原理的堅實塔心,使這座重達一萬多噸的建築物,雖經歷 700多年風霜雨露而巍然不動。

公元 1620xx年的八級地震,也無法動搖動它的根基。

石塔不但堅固無比,而且造型精緻。塔檐呈彎弧狀向外伸展,檐角高翹,使塔身有凌空欲飛的態勢,顯得輕盈。

每一層各設四個門和四個龕,逐層互換。這樣既平均分散重力,又可使塔的外型更加生動和美觀。

每層塔檐角各系銅鐸一枚,微風吹動之時,銅鐸聲叮咚,悦耳怡人。塔頂有八條大鐵鏈,連結八個翹角與剎頂,顯得氣勢磅礴,紫氣飄搖。

每一層塔壁上還刻有十六幅浮雕,分別刻有人天乘,聲聞乘、緣覺乘、菩薩乘和佛乘,共計 80幅栩翎如生的人物雕像。刀工細膩,線條流暢,巧奪天工。

東塔已於 1997年入選全國四大名塔郵票,可稱得上“石塔之王”。

介紹福建東山島的導遊詞範文 篇17

各位團友,早上好!歡迎來到歷史文化名城泉州,我是旅行社的導遊員,我們的司機師傅姓楊,他是一位很經驗的司機,他可以做到鑰匙一插馬達就響,車輪一動平安送到。今天我們將共同遊覽泉州開元寺,我們在這裏遊覽的時間為1個小時,請大家11:00上車,請大家隨我下車,關好車窗,代好您的貴重物品,請記住車號為閩D12345。

今天我們所到的泉州市是一座有20xx多年曆史的文化名城,泉州被譽為“世界宗教博物館”,在這裏,道教、伊斯蘭教、儒教、基督教、佛教和平共處,這也體現了泉州人兼容的氣度和寬闊的胸懷。今天我們參觀的開元寺是一座最為突出、最具代表性的千年古剎。而開元寺的東西塔則是泉州古城的標誌,我們泉州人常説:站着要像東西塔,躺着要像洛陽橋。可見東西塔在泉州人們心目中的重要地位。

開元寺始建於唐垂拱二年(公元686年),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佔地面積7.8平方米,是福建省最大的寺廟之一。好,各位團友,已經來到了開元寺內,在這裏我想問問大家,遠看這兩座塔,大家猜它是用什麼做的,啊!剛剛有人説像是木頭做的,又有的説是像磚做的,也有的説是銅做的,那還是讓我們到近處瞧瞧去,啊!大家都跑去摸呀,應該知道答案了吧,對它是用石頭做的,但非常像木頭做的,這座塔是仿木結構,特別是用花崗巖石表現仿木斗拱結構,是最具權威性的成就。這對姐妹塔,也是我國現存最高大的宋代石塔,也是泉州古城的標誌,他可是一位歷經風雨的老者,兩塔最初皆為木塔,後毀於火災,後又用磚,最後改建成現在的五層石塔,東西塔歷經740多年風雨雷電以至8級大地震的摧撼,至今依然巍然,堪稱石塔之冠。東塔“鎮國塔”高48米多,西塔“仁壽塔”高45米多,當年,建塔的工匠們把東西塔,特別是東塔,每一層的八個面壁上,都嵌刻了如同真人一般大小的佛教人物浮雕。表面佛法的莊嚴。大家看東塔的的人物浮雕從他們的表情、髮型、服飾、兵器、手勢是如此形象,及細微處的衣服上的絛帶都有有數十種花樣,如果不是對生活的熟知,憑想象是設計不出來的。大家可以仔細地看塔身,我們可以看見菩薩、高僧、羅漢、神將、金剛等琳琅滿目的人物浮雕,而今天我想給大家介紹不引起我們注意的在東西塔的須彌座轉角位置上的16尊侏儒,別小年這些貌不驚人的畸形人,但他們智力不亞於常人,而且又有體力,所以古代的達官司貴人常把他們當作苦力來役使。中國的古建築常在二根橫樑之間豎一短柱作為支撐,因又矮又粗,所以叫做“侏儒柱”。《營造法式》一書中,也把這個建築上的重要構件稱作侏儒柱。在佛教造像藝術中,常把扛負須彌座的力士塑造成侏儒的形象。最早可以追溯到印度中央邦的桑奇大佛塔,塔上有一幅《阿育王禮佛》浮雕,畫面上阿育王在宮廷侍女環繞之中,從跪伏的大象背上下來,準備去社拜釋迦牟尼卒堵坡坡,他把匍匐在地的侏儒當作踏階,於是侏儒託舉負重,也就成為佛教建築和造像藝術中常見的形象。泉州東西塔須彌座16尊侏儒,每尊只有30釐米高,採用的是深浮雕技法。這些侏儒大家看,個個都是矮矮墩墩、裸胸凸肚,他們各據一角,以身當柱,作出聳着肩,拱着背,頂託巨塔的姿勢;有的穿無袖短衫,有的褲子滑在肚臍下,有的單膝跪地,有的半蹲半起,有的兩手舉託,有的雙手撐膝,有的歪關側腦,有的憋氣運力,有的齜牙咧嘴,有的故扮鬼臉,有的滿面苦相,一個個拚力賣命,不堪其重,每塔都有一個侏儒把拇指和食指放在嘴裏作吹唿哨狀,好像是個領頭的,在指揮大家一起出力,這些沒有生命的石雕侏儒,引人同情又使人揪心。他們比塔上的人物浮雕和須彌座的佛傳圖浮雕更富有藝術的魁力和深刻的思想。泉州東西塔須彌座的侏儒,不失為當時社會的寫照,把侏儒的忍苦受罪的樣子真實的表達出來了。泉州東西塔創造了具有宋朝那一個時代的造型藝術也可從這對姐妹塔中看出南宋時代的科技水平,近年東塔入選中國“四大寶塔”郵票發行。從佈局來看,東西塔是開元寺建築羣的組成部分,從塔的自身來看,又是獨立的建築,也許可以説,開元寺就像是一壺好茶,需要慢慢品嚐,細細回味,自有無窮餘韻在心中。

好,各位團友,看完東西塔後,現在我們有15分鐘照相時間,15分鐘後,我們將繼續參觀開元寺,謝謝!

遠道而來的各位朋友,旅途辛苦了,歡迎來到泉州開元寺。人們常説:不遊開元寺不算到泉州。如果説,泉州是“世界宗教博物館”,那麼,開元寺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如果説泉州素稱“泉南佛國”,那麼開元寺便是最為突出、最具代表性的千年古剎。而開元寺內的東西塔則是泉州古城的標誌。

在我們生活的年代,高樓大廈的建設者運用現代化機械從事“高空作業”,古代呢?沒有起重機,沒有大吊車,更談不上“直升飛機”和“電腦設計工程”,然而華夏祖先用他們的聰明才智和勤勞的雙手創造了無數令世人驚歎的古建築。大家看,聳立在草坪上的兩塔就是其中之一。我國古塔專家羅哲文教授曾望塔興歎:“鬼斧神工”!

據《寺志》記載:東西塔建於南宋,前後歷時20xx年。令人歎為觀止的是古代泉州人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兩座塔重約19510噸,上上下下,裏裏外外,全部用花崗巖依照木頭入榫的結構建造而成,這在中國古塔建築史上相當罕見,充分體現了我國宋代高超的建築水平。

我們眼前的是東塔“鎮國塔”,建於南宋,塔高48.24米,是中國現存最高、最大的石塔,被譽為“石塔之王”。近年入選中國“四大名塔”郵票發行。而西塔“仁壽塔”高度與東塔相差四米多,為44.06米,先東塔十年而建(公元1228—1237年)。兩塔相距200米左右,配對成雙,俗稱“東西塔”。

介紹福建東山島的導遊詞範文 篇18

歡迎大家來到莆田九龍谷!我是你們的導遊,我姓x,大家可以叫我小x。為了便於大家參觀遊玩,下面我首先大家介紹一下。

九龍谷位於福建莆田市城廂區常太鎮莒溪,面積152649hm2 ,與省級風景名勝區九鯉湖相接壤,擁有九鯉湖九

漂瀑布中的下游五潦,俗稱“下九鯉”。距莆田市區僅32 公里,繞風景秀麗的東圳水庫的環庫公路經常太批把第一村--洋邊村,沿途花果飄香,風光旖旎,素有莆田“後花園”之美稱。

九龍谷森林覆蓋率達95%以上,森林景觀資源豐富。境內峯巒起伏,林木蒼鬱,遮廕庇日,古藤交錯。公園內植物共160科532 種,擁有國家一級保護植物南方紅豆杉,國家二級保護植物福建柏、金毛狗藏,福建省政府地方保護樹種油杉等,具有江南油杉羣等植被景觀。樹型也是千姿百態,妙趣橫生,如水上芭蕾、蝸牛樹、如來神掌等。公園內動物種類繁多,有鳥類15目34科116 種,獸類34 種,兩棲類23 種,爬行類43 種,林中百鳥爭鳴,悦耳動聽。公園還馴養着9只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梅花鹿。

九龍谷的水體景觀可用多變、清幽、奇色、潔淨概況。五漂瀑布,噴珠落玉,氣勢磅礴。各潭水色各異,或湖藍,或翠綠,堪稱一奇。湖光山色,倒影成趣。順溪而上,壁立千初,峯奇石秀,霞客攬勝、玉兔奔月、神龜朝聖等石景盡顯大自然之鬼斧神工。森林公園內氣象神奇迷人,清晨,白雲如紗,煙霧飄渺,時聚時敞。煙雨時節,瀑布上空,虹霓隱現。

各種美麗的傳説賦予了九龍谷優美的文化內涵,千年古剎龜山寺和徐霞客更為九龍谷注入了深厚的人文底藴。徐霞客曾留下“即匡廬三疊,雁蕩龍鍬,各以一長擅勝,未若此山微體皆具椒”的讚歎!

九龍谷,九龍谷森林公園,位於福建莆田市城廂區常太鎮莒溪,與省級風景名勝區九鯉湖相接壤,擁有九鯉湖九漂瀑布中的下游五潦,俗稱“下九鯉”。距莆田市區32 公里,繞風景秀麗的東圳水庫的環庫公路經常太批把第一村——洋邊村,沿途花果飄香,風光旖旎,素有莆田“後花園”之美稱。九龍谷森林公園於20xx年11月審批為省級森林公園,20xx年被評為為國家級森林公園。

九龍谷位於福建省莆田市城廂區常太鎮莒溪溪南村,是國家級森林公園。九龍谷屬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景區內的大坑溪為九鯉湖下游,也叫“下九鯉”。景區距莆田市區32公里,經東圳水庫環庫公路。景區峯巒起伏,林木蒼鬱,蔭天蔽日,古藤交錯;五漈瀑布、噴珠落玉、氣勢磅礴;順溪漂流、峯奇石秀、泉清氣幽。清山碧水融於一體,湖光山色美不勝收。景區有大約高15和30米的器具和徒手攀登的山上極限運動和近2。5公里長的順溪漂流運動。

介紹福建東山島的導遊詞範文 篇19

哈嘍!各位團友,大家好!我是339夢幻集團的鄭導,很高興能和大家一起了解白水洋。

白水洋位於福建省東北部,南連省會福州,北接浙江温州,西鄰武夷山,東與台灣省隔海相望,距離XX縣城關35公里,是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之一,也是福建省八大“旅遊品牌”之一。

白水洋分上洋、中洋、下洋,現在我們腳下的是中洋,總長200多米,寬150米,面積3萬多平方米。淺水廣場的3塊巨石旁矗立着三座大山鋒,交匯處豁然開朗,人置身其中的心情也隨之激盪,到過這裏的人都讚不絕口,在全國確定是獨一無二的,堪稱“天下絕景”特別是盛夏。一個個都情不自禁地爭先恐後下水瀟灑走一回。

上洋的遊人太多了,我們只能遊玩下洋了,不過保證讓你們玩得開心。這裏雖然沒有中洋那麼寬闊,但這水面平如鏡,風景格外的秀美,是名副其實的“情人谷”。大家看,洋中那突兀拔起的巨大巖石,石頂尖尖的就像仙人遺留下的筍,但是從其它角度看又會發現它的形狀像古代朝廷大人們頭上所戴的烏紗,所以又有縣令加冕進爵的説法。凸巖的兩岸是懸崖峭壁,

在平展的河牀上築起了一道道門户,裸露的巖石頂上披着一層層綠蔭,就像是個生態型的鴛鴦大洞房,再加上右邊燕潭微波盪漾,右下的懸崖彎情谷上淺灘清香陣陣,彷彿讓人墜入愛河之中。

好了,各位團友,由於時間的關係,我們白水洋的講解到此結束。今天,我們主要遊覽了白水洋的中洋、下洋,希望能給大家留下一個美好的回憶,也感謝大家對我工作的支持和配合,同時希望各位能再次來我們白水洋旅遊,謝謝!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daoyou/fujian/q087kj.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