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導遊詞 >江西導遊詞 >

廬山導遊詞介紹(精選19篇)

廬山導遊詞介紹(精選19篇)

廬山導遊詞介紹(精選19篇)

廬山導遊詞介紹 篇1

各位遊客大家好,歡迎來到世界文化自然遺產旅遊勝地-----廬山,我是導遊劉明宇,大家叫我劉導。

廬山位於長江邊上,鄱陽湖畔,與魅力城市九江為伴。形成名山、名湖、名江、名城為一體。是典型的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四季分明,素有春如綠、夏如滴。秋如醉、冬如玉之説,由於水汽充足,廬山的自然奇觀很多,“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説的是廬山雄渾的瀑布,“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説的是廬山的氣候與眾不同,“廬山東南五老峯,青天削出金芙蓉”説的是廬山奇特的地貌,還有有瀑布雲、佛光等自然景觀,由於地殼的變遷,廬山有第四季冰川峽谷,廬山還有很多人文景觀,既有中外別墅羣,又是佛教聖地,吸引着古今中外無數文人墨客,留下了許多千古名句。

現在我們先來説説仙人洞這一風景點,傳説是呂洞賓修道成仙的地方,他天生在懸崖絕壁上,洞內有呂洞賓的塑像,洞內深處有一點泉,洞壁上刻着“天泉洞”和“洞天玉液”,泉水清冽,入口甘甜,據説當年呂洞賓就是飲這泉水而得道。洞前的石壁上長着一顆石松,下面絕壁上刻着“縱覽雲飛”四個大字,毛主席曾寫下“天生一個仙人洞,無限風光在險峯”的詩句

黃龍潭和烏龍潭,比鄰而居,傳説呂洞賓在這裏制服了兩條龍,一條黃龍,一條烏龍,潭名因此而得,潭水清澈見底,很多遊客在潭裏戲水,流連忘返。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靈山秀水藴育很多的特產,“廬山雨霧茶,味濃性潑辣,若得長時飲,延年益壽法”就是朱德總司令對廬山上雲霧茶的讚美,還有石魚、石雞。石耳,聞名遐邇。

廬山樹竹花草、山澗瀑布,令人目不暇接、流連忘返。“匡廬奇秀甲天下”一點也不誇張。但是美是留給大家欣賞的,希望大家在欣賞美景的同時,也要保護好他們,把温馨帶走,把真愛留下。

廬山導遊詞介紹 篇2

各位旅客,大家好,歡迎來到遠近聞名的廬山風景名勝區觀光。我是今天為你們服務的導遊,我姓馬名穎瑤,大家可以叫我“小瑤姐姐”。不過要注意衞生哦!希望能給你們帶來美好的一天!

你們看!這就是世界聞名的廬山!美麗嗎?現在就讓我來介紹介紹廬山!

廬山位於中國中都江西省九江市南,北頻長江,東接鄱陽湖。山體總面積302平方公里。全山共有90座山峯,最高峯為大漢陽山,海拔1473。4米羣峯間散佈着許多壑谷巖洞,瀑布﹑溪澗。

廬山風光以“奇、秀、險、雄”聞名於世,素有“國廬奇秀甲天下”的美譽。

廬山不但素有“國廬奇秀加天下”的美譽,而且還是我國的明珠之一。

廬山水氣環繞萬頃江湖,使廬山夏日清涼,雨水充沛。早晨,一層層鬱濃的雲霧覆蓋着廬山;一遍遍細幼的雨露灌溉着花草;一陣陣柔和的微風呼喚着各種小生命。青松在濃郁的雲霧中,在細幼的雨露中,在柔和的微風下,挺直而生。那鬱鬱葱葱的柏樹堅韌挺拔,就像我們的人格和意志。山間的水流又是那樣清澈就像我們的心靈。周圍的豔花給山間的水流織了個樸素的花環,綠樹倒映在水流之間,讓這座山披上了綠色的圍巾。就像進入了一個美麗的仙境。

既然我們來到了廬山,那旅客們,你們可知道廬山古有“神仙之廬”的傳説嗎?

據説,匡俗在廬山尋道求仙的事蹟,為朝廷所獲悉。於是,周天子屢次請他出山相助,匡俗其人無影無蹤。有人説他成仙去了,自然是無稽之談。後來人們美這件事,把匡俗求仙的地方稱為“神仙之廬”並説廬山這一名稱,所以“廬山”就是這樣出現的。因為成仙的人姓匡,所以又稱匡山,或稱匡廬。到了宋朝,為了避宋大祖趙匡胤脱匡字的忌諱,而改稱康山。

……

那瀰漫的雲霧為廬山增添了許多迷人的秀色和神祕的色彩。這就是廬山。讓我們再次向廬山告別吧!

廬山導遊詞介紹 篇3

親愛的遊客們,我的名字叫張雨辰,是九江景觀旅行社的導遊。今天我帶領大家遊覽的地方是我國“世界遺產”中的唯一文化景觀——廬山風景名勝區。

廬山位於中國中部江西省九江市南,又名“匡山”、“匡廬”,雄踞於長江邊,緊依鄱陽湖。全山共有90多座山峯。最高峯為漢陽峯,海撥1473。4米,廬山風光以“奇、秀、險、雄”聞名於世,素有“匡廬奇秀甲天下”的美譽,現主要有12個景觀、37個景點、230個景物景觀。廬山早有“神仙之廬”的傳説,平均霧日多達191天,瀰漫的雲氣為廬山平添了許多迷人的秀色和神祕色彩。廬山是中華文明的發祥地之一,也是一座集風景、文化、宗教、教育、政治為一體的千古名山。還具有獨特的第四紀冰川遺蹟,是中國第四紀冰川學説誕生地。

現在大家可以自由參觀了,一會兒我們再到這裏集合。

廬山導遊詞介紹 篇4

錦繡谷

自天橋循左側石級路前行至仙人洞,為一段長約1.5公里的秀麗山谷,這便是廬山1980年新闢的著名風景點──錦繡谷。相傳為晉代東方名僧慧遠採擷花卉、草藥處。這兒四時花開,猶如錦繡,故名。北宋文學家王安石詩云:“還家一笑即芳晨,好與名山作主人。邂逅五湖乘興往,相邀錦繡谷中春。

花徑

花徑公園位於牯嶺街西南2公里處的如琴湖畔。有公路抵達,沿大林路步行,順路可見冰川遺蹟──冰桌巨石,又叫飛來石。花徑相傳是唐代詩人白居易詠詩《大林寺桃花》的地方。白居易被貶任江洲(九江)司馬時,於公元816年登廬山遊覽。時值暮春,山下桃花已落而此處卻桃花盛開,白居易有感吟詩一首:“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秀 峯

秀峯是香爐峯,雙劍峯、文殊峯、鶴鳴峯、獅子峯、龜背峯、姊妹峯等諸峯的總稱。 鶴鳴峯下,原坐落着被稱為“廬山五大叢林”之一的秀峯寺。

人留下的許多珍跡。

五老峯

五老峯

碧龍潭瀑布

廬山瀑布有許多以“龍”字為名,如“卧龍潭”、“神龍潭”、“烏龍潭”、“黃龍潭”等。在距廬山牯嶺約10多裏處的重巖幽林中有一巨大的池潭,這就是“碧龍潭瀑布”,也即王家坡瀑布。這個瀑布是在二十年代初由一個砍柴的樵夫發現的,此後四方遊客爭相觀賞,被視作山北絕勝。其水來自梭子崗北麓,由於這裏層巖疊石,水流一路逶迤環繞。在注入碧龍潭的上段,分成三屋掛瀑,而每層分為兩條似白練般的懸瀑,連成數十米長,猶如雙龍倚天,俯墜潭中。潭旁建有“觀瀑亭”。

廬山導遊詞介紹 篇5

還有漢陽峯,仙人洞,龍首崖,秀峯等等,各有特色,小心地滑哦。有山必有水。

是“碧龍潭瀑布”,也即王家坡瀑布。這個瀑布是在二十年代初由一個砍柴的樵夫發現的,此後四方遊客爭相觀賞,被視作山北絕勝。其水來自梭子崗北麓,由於這裏層巖疊石,水流一路逶迤環繞。在注入碧龍潭的上段,分成三層掛瀑,而每層分為兩條似白練般的懸瀑,連成數十米長,猶如雙龍倚天,俯墜潭中。

哈哈,終於到我們的核心景點三疊泉。三疊泉位於九江市廬山東南九疊谷,經環廬山旅遊公路可達,距九江市26公里。它集險峯怪石、飛瀑流泉為一體,屬於山丘型旅遊地。同時,三疊泉位於五老峯下部,飛瀑流經的峭壁有三級,溪水分三疊泉飛瀉而下,落差共155米,極為壯觀,撼人魂魄。三疊泉每疊各具特色。一疊直垂,水從20多米的巔萁背上一傾而下;二疊彎曲,直入潭中。 篇五:廬山導遊詞

天氣 三天多雲 温度都在20°左右

廬山氣候温適,夏天涼爽,冬天也不太冷,這是廬山又一優越條件。

廬山給我的最大的印象就是它的瀑布數量眾多景觀壯美的瀑布,此為廬山一奇。

廬山生物資源豐富。森林覆蓋率達76.6%。高等植物近3000種,昆蟲20__餘種,鳥類170餘種,獸類37種。

她不僅風光秀麗,更集教育名山、文化名山、宗教名山、政治名山於一身

廬山導遊詞介紹 篇6

民間傳説,廬山乃“神仙之廬”,早在公元前四世紀,周威烈王時,匡俗兄弟在廬山學道成仙;隨後,又傳説周武王時,道家方輔與老子李耳,騎着白色驢子入山煉丹,得道成仙;又傳説張天師的兩個高足弟子王長和趙升被派往廬山,管理道家這個六十九福地

廬山神祕飄渺的雲霧和人跡罕至的密林古洞,為這些神話傳説增加了魅力。

宋人白玉蟾在《授墨堂記》中説:呂洞賓在遊歷廬山時遇上了“八仙”中的漢鍾離,授給呂洞賓丹訣,後來兩人一起成“仙”。《廬山志》也記載:唐鹹通年間(860—874),呂洞賓在漫遊江湖過廬山,遇五龍真君傳授他劍術。呂洞賓既得五龍君劍術和漢鍾離丹訣,便在廬山錦繡峯下的仙人洞內精心修煉。

《九江府志》記載呂洞賓當過潯陽縣令。民間相傳:廬山有兩個妖精善使雙劍,劍峯指向潯陽城,城內瘟疫流行。呂洞賓征服了這兩個妖怪,將妖怪的寶劍收藏在一個寶匣中。妖孽既除,民可安生。

歷史傳説

傳説,更為玄妙。廬山太平宮住着一位姓胡的道士。有一天一個自稱“回道人”的道士路過太平宮,此人儀表堂堂,穿着講究,很有幾分“氣宇昂昂,風神奕奕”的樣子,但是,宮中卻沒有人理睬他,只有胡道士用一杯茶招待了他,兩人邊喝茶邊談笑起來。

數年之後,一個衣衫檻樓,蓬頭垢面,自稱“大宋客”的人又來找胡道士。這個“大宋客”肩上扛着兩個大酒罈,説是他的行李,他將罈子往地上一倒,盡是黃金、白銀,他取出其中的一點碎銀子,買了酒便與胡道士一起喝起來,一直喝到日頭偏西。這個“大宋客”便用刀撮了一些土,倒上剩下的酒,一攪拌成了墨,用手去打它還會發出錚錚的響聲。這時,胡道士已經喝醉了睡在牀上,“大宋客”拂袖而去。

廬山導遊詞介紹 篇7

三寶樹

由黃龍潭沿林間石

廬山三寶樹

階上行約300米即到三寶樹。此處濃廕庇日,綠浪連天,三棵參天古樹凌空聳立,二棵是柳杉,樹齡600餘年,一棵為銀杏,樹齡1600年,主幹數人合抱不攏,形同寶塔。三寶樹相傳為千年古可柯,樹下石碑上鐫有“晉僧曇詵手記”6字。

美 廬

“美廬”,曾作為蔣介石的夏都官邸,“主席行轅”,曾是當年“第一夫人”生活的“美的房子。綠蔭籠罩下的“美廬”別墅,為石木結構,主樓為兩層,附樓為一層,佔地面積為455平方米,建築面積為996平方米。

蘆林湖

從黃龍寺沿石階曲徑上行約20分鐘,便到蘆林大橋。一路密林蔽日,樹幹高聳挺拔,夏日人行其間頗感涼爽身輕。蘆林大橋高30米,橋壩一體,攔水成湖,湖水如鏡,似發光的碧玉鑲嵌在林蔭秀谷之中,在縹緲的雲煙襯托下,猶如天上神湖。

1954年在此築壩蓄水,於是高峽出平湖,青山綠水,山色倒影,相映成趣。為廬山添一勝景。

廬山會議舊址

位於牯嶺東谷擲筆峯麓。松柏茂密,溪水潺潺,環境優美。原是蔣介石在廬山創辦軍官訓練團的三大建築之一,於1937年落成,名廬山大禮堂。解放後改名“人民劇院”,外表壯觀,內飾華麗。

澤東同志主持了這三次重要會議。現在,這裏已闢為廬山會議紀念館。裏面保存着當年許多珍貴的實物、照片、材料和根據紀錄片製作的錄相片,供遊人觀看。右側不遠處的“廬山大廈”為外觀4層、內有6層的鋼筋水泥建築,原為國民黨軍官訓練團的中下級軍官住所,正面額上原有蔣介石題寫的“廬山傳習學舍”四個大字。

大口瀑布

烏龍潭

廬山五龍潭

烏龍潭原由三個大小不一的潭淵組成,古書中記載:“烏龍潭凡三潭,中、上兩潭皆高數十百丈,下潭稍平夷。”至今,只見一潭。

白鹿洞書院

白鹿洞書院位於五老峯東南,全院山地面積為3000畝,建築面積為3800平方米。山環水合,幽靜清邃 ,為中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書院“始於唐、盛於宋,沿於明清”,至今已有1000多年。唐貞元年間(公元785--805年),李渤隱居這裏讀書,養一白鹿自娛,人稱白鹿先生。

植物園

從含鄱口沿石階而下走數百米即抵植物園大門。是我國著名的亞熱帶高山植物園,創建於1934年,面積3平方公里。是中國最早的植物園之一,長江中下游地區植物物種遷地保存的重要基地。已收集國內外植物標本10萬餘種,引種馴化3400多種。稱為“活化石”的我國水杉,繁殖萬株。植物園不僅是科研基地,且為風景勝地,按照植物自然羣落,不同生態,分成11個展區,供遊客鑑賞。

黃龍潭

由石門澗上來,步行一段路,便可到黃龍潭、烏龍潭。

謐,古木掩映的峽谷間,一道溪澗穿繞石壘而下,銀色瀑布衝擊成暗綠色的深潭。靜坐潭邊,聽古道落葉、宿鳥鳴澗,自然升起遠離塵世、超凡脱俗之感。

三疊泉

三疊泉位於五老峯下部,飛瀑流經的峭壁有三級,溪水分三疊泉飛瀉而下,落差共155米,極為壯觀,撼人魂魄。三疊泉每疊各具特色。一疊直垂,水從20多米的巔萁背上一傾而下;二疊彎曲,直入潭中。“上級如飄雪拖練,中級如碎玉摧冰,下級如玉龍走潭。

博物館

在蘆林湖畔,有一棟中西合璧的別墅式建築。因房號是1號,故亦稱“蘆林一號”。別墅系1961年興建,單層平頂,中有內院,總面積2700平方米。1984年改成博物館館址。解放前廬山各棟中外別墅中的精品、陳列品和歷史文物是館藏中的主要組成部分。博物館的展品中,特別引人注目的是清代畫家許從龍歷時6年所繪製的《五百羅漢圖》。原畫共有200幅,幾經戰亂,只剩110幅,後經多方蒐集又找回兩幅,現共有112幅,都存放在博物館內。博物館內展出歷代名瓷中的精品,有漢代的青瓷、唐三彩、宋影青瓷、明青花瓷、清逗彩瓷,特別是明清代的展品,都柔潤細膩,非常精美。博物館內還收藏了蔣介石用過的“蔣”字瓷盤,宋美齡的象牙柄扇,以及蔣介石五十歲辰時,官僚們贈送的佩劍和銅硯。

廬山導遊詞介紹 篇8

獨享一處聖地,獨領一方精華,這是坐落於東頭的裏海觀音堂。氣魄恢弘的宮殿百年間香火鼎盛、鐘聲悠揚;萬紫千紅的花草萬尺內爭奇鬥豔、香遠益清。以超凡的氣度勾勒出一幅風華絕代的畫卷,統御裏海富貴繁榮,造福千秋萬代!

漫步於裏海觀音堂,慈悲禮堂內時而傳出裊裊絃歌,看一出粵劇大戲,聽一曲韻味粵曲,讓人賞心悦目,如痴似醉。沿着園徑徐行,迎面便是一座慈祥的笑佛像,他由衷地歡笑,快樂的笑聲彷彿在空中徘徊,令人消除一切煩惱。

閒步走到廿四孝故事畫壁長廊,飽覽孝義典故,欣賞畫中匠心,孝道感人,天地動容!

邁入獅江古廟,即眼前一亮,處處顯示詩情畫意,建築佈局自然而有趣。觀音堂內的水月宮,當朝陽斜射在宮殿金橙色的琉璃瓦上,從那裏映出燦爛的金光,泛出特有的王者氣派。

金碧輝煌的水月宮,門口兩旁立着威武雄壯的哼哈二將恩澤庇佑。踏上台階,品味着左右的妙聯佳句“位鎮獅江顯地靈風調雨順,恩遍南粵應政順國泰民安”,散發出文人雅士的出眾才華。正中坐着慈眉善目的觀音大士,身旁站着一對金童玉女,神壇前擺設着兩個熠熠生輝轉運塔。左右兩旁還設有文昌關帝、華光、玄壇、龍母、金花夫人、三寶佛等。佈局威嚴莊重的殿堂給人一種獨特的感覺。

每年的二月十九是觀音誕是本地一年一度的盛事,那天便門庭若市,廣大善信都在神壇前虔誠地燒香點燭、合手跪拜、添香油、轉轉好運氣,祈求自己和家人身體健康,萬事如意。

前來供奉的善信都會敲敲吉祥鍾和如意鼓,喻意來年如意吉祥!更多的人在正月初八到太歲殿拜太歲,保佑歲歲平安,解難作福。

“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在堂內風景區,藝術精品處處皆是,龍形的石山,屹立着高貴的仙鶴,還有唯妙唯俏的唐僧師徒西遊像,牆上的壁畫也栩栩如生。透過清澈的池水觀賞神采各異的錦鯉在碧波中自由自在地嬉戲玩耍;池中央的神龜噴射聖水,人們會把硬幣投到它嘴裏,希望來年財運亨通。

在慈恩亭裏可以休息、觀賞、和親友閒聊。陶醉在清風,趣景繞着曲徑迴廊,清桂飄香,翠柏挺立,綠蔭遮陽,這何嘗不是一種享受!

現今,文昌塔正在籌建。文昌塔共七層,飛檐斗拱,青瓦素壁,宛若神筆,高聳雲端,旺文利學,幫助成就偉業。

裏海觀音堂是千年中華文化精華的結晶,是崇善積德、普渡眾生的神聖之地!這是人傑地靈、山明水秀的世外桃源,展現裏海人民深厚的文化底藴與精神,值得我們世代鼎力支持與衷心讚頌!

廬山導遊詞介紹 篇9

各位遊客大家好,歡迎大家到撫順縣旅遊,首先做一下自我介紹,我是今天的導遊__,很高興能和大家共同徜徉在這明媚的春光裏,但願我的講解和這一路上的美妙景色能夠帶給您無限的驚喜,在旅途中如果您對我們的服務有哪些意見或建議,請隨時與我溝通,我和司機X師傅預祝您旅途愉快!

山清水秀、美麗富饒的撫順縣地理位置得天獨厚,它位於遼寧省撫順市東部,東靠新賓、清原滿族自治縣,西接撫順市區、瀋陽市,南同本溪為鄰,北與鐵嶺相連,距離瀋陽、撫順車程不超過1小時,202國道和沈通線分別東西貫穿我縣北部和南部,高速公路以及省、縣、鄉各級公路縱向延伸,橫向貫通,內外相接,形成四通八達的交通網絡,且地處瀋陽世博園、高灣極地館、新賓永陵、清原紅河漂等景區之間,並與這些景區形成沈撫旅遊環線,是遼寧中部城市羣的天然後花園。

撫順縣是“七山一水分半田,半分道路和莊園”的山區縣。境域總面積2336平方公里,屬暖温帶大陸濕潤性季風氣候,春季温暖多風,夏季炎熱多雨,秋季豔陽氣爽,冬季寒冷積雪,是四季旅遊休閒度假的沃土。縣境內山巒起伏,羣峯疊嶂,有高山129座,其中海撥千米以上達4座。全縣大小河流51條,水庫29座,總庫容量0.83億立方米,方塘210座。連跨章黨、上馬、蘭山三鄉的遼寧省第一大水庫——大夥房水庫也橫卧撫順縣境北部,煙波浩淼,山環水繞,景觀優美,是生態環保旅遊的佳境。全縣森林覆蓋率68%,是省綠化先進單位。水果以三大梨、蘋果、葡萄和櫻桃等為主;靈芝、榆黃蘑等藥食兩用菌和中草藥材藴藏豐富,年可採集量達300萬公斤。大葉芹、蕨菜等山野菜和大理石、白雲巖等礦藏,藴藏量均省內聞名。境內天鵝、鴛鴦、蒼鷹、禿鷲等23種鳥類均為省級二類保護動物。近年來,我縣以農村環境、農業生產、農民生活為旅遊吸引物,以吃綠、住綠、遊綠、購綠為特色,打造鄉村旅遊品牌,形成了“春看山花爛漫、夏吟綠樹成蔭、秋觀五彩山巒、冬賞林海雪原”的“四看”及“春吃山野菜、夏喝全羊湯、秋燉蛤什蟆、冬吃殺豬菜”的“四吃”特色旅遊產品,目前全縣形成了沈通線和撫金線兩條精品旅遊線路,沿線的中華寺風景區、關山湖國家水利風景區、三塊石國家森林公園、石文大河峪觀光采摘園、白鷺島風景區等旅遊景區點已成為我縣的旅遊亮點。

現在汽車行駛的公路就是撫順縣的景觀路——沈通線公路,它作為撫順縣的旅遊精品景觀帶全長78公里,西起拉古中華寺、東至馬圈子天女山,橫穿撫順市南部地區,線上分佈中華寺、關山湖、三塊石三個重點旅遊景區,以及毛公國防教育基地、石文大河峪觀光采摘園、天女山自然風景區等8大景點和度假山莊,是休閒度假的精品線。沿線“山、水、林、田、路、村”的綜合改造,公路兩旁栽植的白樺、楓樹,開發的綠色農業、設施農業、觀光農業等現代農業項目,均增加了撫順縣的旅遊內涵。沈通線已經成為了一條文明景觀帶,與其周邊景點組成了撫順縣旅遊產業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我們首先進入的是拉古鄉,下面我給大家介紹一下拉古鄉名稱的由來,拉古鄉是以政府駐地拉古村為名。而拉古村則得名於清康熙年間翰林院大學士車剋死後,將骨殖瓶運於此地埋葬,於是在雍正年間便稱“拉骨峪”,後改稱為拉古峪,逐漸演變成今天的拉古村。拉古鄉是一塊如綵帶般的土地,它靠近遼寧省以瀋陽為中心的中部城市羣,距遼寧省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瀋陽市40公里,距桃仙機場30公里,距國內重點旅遊城市大連400公里,省二級公路貫通境內南北,兩條國道交叉橫越東西,還有一條鐵路運輸專用線橫跨鄉里,交通優勢特別明顯。拉古鄉域總面積104.2平方公里,耕地38573畝,水田2340畝,旱田36233畝,林地5.4萬畝,森林覆蓋率34.63%。這裏居住着勤勞樸實的人民,總人口16723人,

其中農業人口15324人,非農業人口1399人,除漢族外,還有滿、回、鮮、蒙等十多個少數民族,各民族人民團結和睦,安居樂業,在希望的田野上播種甜蜜的種子,建設美好的家園。這裏有豐富的資源,良好的基礎設施。20__年,縣委、縣政府在拉古鄉成立了冶金鑄造工業園區,是撫順縣五大工業園區之一,截止20__年,園區內已引進包括罕王、新鋼在內的工業項目13個,引進資金7.9億元。隨着沈撫同城化的不斷推進,未來我縣大部分工業企業將集中在拉古工業園區,工業發展潛力巨大。境內以中華寺風景區為代表的旅遊業也蓬勃發展。

廬山導遊詞介紹 篇10

現在我們的遊船已經進入了查幹湖。

查幹湖在蒙語中叫“查幹淖爾”,意為白色的湖。查幹湖南北長37公里,東西長17公里。水域總面積大約420平方公里,在全國十大淡水湖中排列第七位,她的蓄水量約7億立方米,是吉林省最大的內陸湖泊和省級自然保護區,也是吉林省著名的漁業生產基地、葦業生產基地和天然旅遊勝地。

查幹湖自然資源十分豐富,盛產鯉魚、鰱魚、鯽魚、武昌魚等15科68種,其中“查幹湖胖頭魚”經國家綠色食品認證中心認證為AA級綠色食品,遠銷省內外。近幾年,查幹湖的蝦類、珍珠類等水產資源也得到有效的開發,肥美的湖蝦早已擺上了遊客的餐桌。查幹湖四季分明的地理位置,水草肥美的自然資源,為野生、水生動物提供了不可多得的生存環境,使查幹湖又成為野生動物的天堂,鳥類的樂園。在湖畔草原和湖中小島有狐、兔、獾等野生動物20多種,有野雞、天鵝、大雁、丹頂鶴等珍禽鳥類80多種。其野生動物種類之多,密度之大,是省內外許多旅遊景區都無法比擬的。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和風光獨特的自然資源,使查幹湖自古以來就是人們神牽夢縈的風水寶地。遼代自聖宗起,直至天祚帝,每年都要帶領羣臣嬪妃,千里迢迢從京城來到查幹湖巡幸、春獵,在湖面鑿冰捕魚,用遼帝親自釣上來的“頭魚”在岸邊大擺“頭魚宴”,因為初春的湖魚最鮮、最肥、最香。當春天吹綠郭爾羅斯草原的時候。查幹湖大雁鳴、天鵝叫、百鳥咽啾,此時的帝王們又開始放鷹搭箭捕捉天鵝、大雁,並用遼帝親自放飛的“海東青”捕來的頭鵝,舉行頭鵝宴,在湖畔歌舞狂歡,飲酒作樂,直至春盡方還。由此可以想象當年查幹湖那種恢弘壯觀的場面。

大家往湖的東北方看,湖邊的那座山,叫青山頭,是查幹湖四周湖畔的制高點。關於查幹湖和青山頭曾流傳着一個古老而悽美的故事:

很早很早以前,在郭爾羅斯這個地方並沒有查幹湖,而是一望無際的茫茫草原,坐在草原的深處有一個雖從小就失去父母但卻是英俊威武的小夥子,名叫查幹少布。他射的一手好箭,天上飛的,地上跑的,都百發百中。

查幹少布天性善良,打來的獵物大都送給周圍生活貧苦的牧民,因而深受百里草原牧民的喜愛。一個百草披綠的初春,查幹少布又帶着弓箭出去打獵,突然,他看見一隻梅花鹿驚慌失措的向他跑來兩隻惡狼在後面拼命的追趕,筋疲力盡的小鹿眼看就要成為兩隻惡狼的美餐。説時遲那時快,查幹少布搭弓“嗖嗖”兩箭,射死了惡狼,救了小鹿,小鹿感激的目光看着查幹少布,依依不捨的轉身跑向草原深處。

當天晚上,似睡非睡的查幹少布突然夢到了他救下的那隻梅花鹿,小鹿對他説:“我是來報答你的救命之恩的,我本是天上的仙鹿,因偷吃御花園裏的靈芝仙草而被玉帝發現發落人間,罰期明天就要滿了,在返回天宮前來看看恩人。看你孤單單的一個人太清貧寂寞了,我要為你找幾個伴來陪你,你明天早上朝北走,翻過七七四十九座山就會看到一座仙女峯,半山腰有個仙女洞,洞裏有一個石匣子,石匣子裏面有一支金簪子,你把金簪子放在懷裏帶回來,就會有一個仙女來陪你過日子、千萬記住!”説完金光一閃小鹿不見了。

第二天,查幹少布帶着乾糧弓箭按照小鹿在夢中所指的方向出發了。走啊走,一路上歷盡艱難,憑着好箭法射殺了無數狼蟲虎豹,闖過了七七四十九道鬼門關,終於來到的仙女峯半山腰的仙女洞,見祥雲繚繞的洞裏面果然有一石匣子,打開石匣子一看裏面真的有一隻光華耀眼的金簪子,他喜出望外,揣起金簪子急忙往回趕,似乎不一會就到家了。

到家之後,他顧不上疲憊,從懷裏掏出金簪子仔細端詳,突然,金光一閃,一個水靈靈的花容少女羞答答的站在查幹少布面前説:“我叫其木格,是西天王母的女兒,我敬佩你的善良英武,喜歡你的勤勞堅毅,如果你願意,我就嫁給你,與你攜手百年。”查幹少布高興萬分,把其木格緊緊的攬在懷裏。轉眼三年過去了,其木格為查幹少布生下了一個胖兒子,取名巴特爾。一天查幹少布打獵歸來,見其木格愁眉不展,便問她怎麼了?其木格淚流腮邊説:“明天是我母親的生日,命我回去祝壽,我往反需三天,可是天上三天,人間就是三年,我真不忍心讓你一個人孤單的渡過三年的時光。”查幹少布勸慰其木格説:“三年的時間一晃就過去了,等你回來我們就再也不分開了。”話是這麼説,可當其木格抖動着羽翼,駕五彩祥雲飄然離去的時候,查幹少布還是流下了惜別的淚水。其木格走後,查幹少布日夜思念,寢食難安,不久就身染重病危在旦夕。彌留之際,查幹少布仰天長歎:“其木格,不能讓我在看你一眼,我死不瞑目哇。”這時,遠在天宮的其木格似乎聽見了查幹少布這撕心裂肺的呼喚,便不顧一切的偷偷返回人間,見查幹少布奄奄一息,便又返回天庭,不顧天規,偷來仙丹妙藥為查幹少布服下,便查幹少布轉危為安。

誰知就在此時,王母娘娘發現仙丹妙藥被盜,立刻派天神尋找,得知被其木格偷到人間救了查幹少布之後,大發雷霆,命天神移一座青山將其木格壓在下面,這就是大家現在看見的青山頭。又頒佈一道命令,三年之內不準在查幹少布居住的草原降雨,要把查幹少布和這裏的草木牛羊統統渴死。

旨意一下,這一帶果真三年沒下一滴雨,天熱的像下火,地乾的直冒煙,牧草乾枯了,牛羊渴死了許多。見此情形查幹少布焦急萬分。一天,查幹少布又夢到其木格,其木格哭着説:“我因偷仙丹就你違反了天規,被壓在你旁邊的大青山下,靠我的法力救不了你和鄉親們,如果你想捨身挽救牧草原生靈就到仙女洞去把我煉成的一顆仙丹吃下,你就會在我身邊變成一個大湖。”

查幹少布醒來後安頓好巴特爾,按其木格的話,來到了仙女洞找到了那顆發光的仙丹,回到草原處的大青山下,他毫不猶豫的將仙丹吞了下去,仙丹一下肚,查幹少布立刻變成了一片白亮亮的湖泊,那湖裏的水潔白透明,像一塊玉鏡映照着大青山。有了甘甜湖水的澆灌,這裏的草原更綠了,花更豔了,牛羊又繁殖起來了,牧民們過上了幸福的日子,為了紀念和緬懷這對為拯救草原獻身的戀人,每年春暖花開時節,人們都來到湖畔,拉起悠揚的馬頭琴、跳起歡樂的安代舞,並把大湖起名為查幹淖爾,把湖畔那座青山叫青山頭。

朋友們,查幹湖與青山頭的傳説就為你講到這裏,下次你再來我們查幹湖觀光旅遊時,我在為大家講解美麗傳説的下集——查幹少布與其木格的兒子巴特爾引湖救父、劈山救母的故事。

廬山導遊詞介紹 篇11

倒淌河地處青藏、青康公路交會點,為通往德令哈市、格爾木市跟青南地域的交通要衝。鄉境北部有省級文物維護單位黑城子古城、察汗城遺蹟。倒淌河東距西寧102公里,原是一條東流入黃河的外流河,後因日月山隆起河水向西注入青海湖畔的措果(耳海),因眾河皆東流,唯此河獨向西淌,故名倒淌河。

東起日月山,西止青海湖,一脈清凌凌的水,悄悄地,靜靜地,温順地流淌着,蜿蜒四十多公里。不見滔滔,不聞嘩嘩,象雨中的一束彩虹,象夜空中一條流動的星河,清冽恬淡,透明晶瑩,涓涓綿長,這便是倒淌河,一條從東往西流的河。

對於倒淌河的傳説,人們眾説不一。一山之隔,日月山以東,漢族民間千百年來的説法是:唐王李世民為了溝通藏漢兩族的關聯,增進文化交流,將年青美貌的文成公主嫁給吐蕃松贊干布。文成公主在赴西藏途中,達到日月山時,回想不見長安,西望一片淒涼,念故鄉,思父母,悲哀不止,流淚西行,公主的淚匯成了這條倒淌的河,日月山以西,藏族中傳播的則是另一個神話:龍王派他的四個兒女造南北貨色四河,最小的女兒造西海時,需108條河水,她找到了107條河,最後一條河怎麼也找不到。聰慧、滑頭的小龍女從日月山倒着牽來了一條河,這條河便是倒淌河;第三種説法是,這河是龍王一根倒須變的……

倒淌河兩岸氣象多變,乍冷乍熱,時晴時雨,有着極大的落差。有時烈日當頭,雨忽然噼裏啪啦砸了下來,可未等地皮濕透,又轉瞬不見了;有時天氣蔚藍蔚藍的,卻有細細的雨絲,帶着青草的香味,在太陽的微笑中飄來飄去,擦你的臉,使你得到一點安慰;有時河北岸晴空萬里,河南岸卻下着如注的暴雨;有時深夜裏雷電交加,凌晨卻陽媚,只是到處披髮着一種潮濕的芬芳。就象一個率性的妻子或嬌嗔姑娘多變的情感!

在倒淌河入青海湖的河口上,座落着倒淌河鎮,走進鎮子,撲而而來的是一種異樣的風情。鎮的一邊是碧水連天的青海湖,一邊是蒼莽無垠的大草原;“人”字街頭,有古老的廟宇,有古代氣味的樓堂;説藏話的,攙雜着那麼多漢語詞彙,説漢話的,又時時冒出多少個倒裝句……,迥異的民俗,是如斯對照赫然而又協調同一。

這裏是交通要道,這無疑是構成漢藏兩族交換浸透的“倒淌河文化”的主要起因。然而,“自從公主和親後,一半胡俗似漢家”。最早,興許是一個女人的手,架起了這經濟、文化,包含戀情的橋樑。

地質學家是這樣揭示的:倒淌河原也是一條東流的河,它和布哈河、羅漢堂河一起注入黃河,後因為地殼的變動,日月山隆起,它才折頭向西注入青海湖,成為一條倒淌河,這便是迷信的論斷。然而,不知為什麼,這科學的斷語老是被人忘卻,遠古的神話,令人憧憬,使它永遠覆蓋着一層神祕。好象是給人們的志願尋找一個根據似的,在藏漢詞典上有這麼一個詞條:倒淌河。這個藏文單詞是不倒淌的意思的,一個蹩腳的翻譯盡能夠把它譯成“有文明的女人川”。有時直譯一種語言是要犯過錯的,可是在這裏,它卻是傳神的。

啊,倒淌河,女人的河。它是皇家的公主,龍王的女兒,也是牧民的女兒。它嬌小孱弱,卻百折不撓。昨天它開闢了奇特的倒淌河風氣,來日它必將發明更為殘暴的倒淌河文化。

傳説中又謂文成公主進藏,經由此地,灑淚成河的故事,更使它馳名於世,成為人們心目中一條神祕的河。又有人説,海心山神泉被梗塞後,為不使湖水乾枯,蓮花巨匠便從四周引108條水入青海湖,最後還差一條,於是便把東流的一條水,由神蛇開路,引進了青海湖,從此便有了這條倒淌河。

廬山導遊詞介紹 篇12

藍藍的天,白白的雲,綠綠的草原,奔騰的駿馬,熱情的蒙古人,香噴噴的烤全羊……描寫內蒙古草原的作文

八月中旬的一天,我和媽媽來到了內蒙古的希拉穆仁大草原,一下車,就有一羣熱情的蒙古人唱着歌來迎接我們,而且最後一個下車的人,要喝三碗馬奶酒,這等好事當然讓一位大叔叔擁有啦!

一下車來,我就看見了一排排的蒙古包,有磚頭的,有像帳蓬布一樣的;有白色的,也有藍色的,很漂亮。我和幾個小朋友奔跑在青青的草原上,偶爾會看到星星點點的五彩斑斕的小野花,花色的小奶牛羣,三三兩兩的駿馬靠在一起,悠閒地吃着草兒,時不時地抬頭看看,用尾巴甩一甩,鳴叫一聲,遠遠看去,身上油光發亮,真想騎上去試一試。

終於要騎馬了。騎馬前,我和其他小朋友一樣,心裏有一點恐慌、緊張和興奮,心想:“我會不會從馬背上摔下來呢?騎馬的感覺會是怎樣的呢?”上馬時,我緊緊地抓住扶手和馬繩,心中就好像有一塊大石頭在空中蕩啊蕩啊,心裏更加緊張了。但真正跑起來的時候,我心裏的大石頭總算落地了,原來騎馬沒有什麼好恐慌的,不就是坐在馬背上,給馬倌們帶着跑嗎。當加快速度的時候,我感覺胃都要晃出來了,屁股顛得好疼啊,但是心裏感覺好爽啊。由於我在最前面,所以回頭看去,馬隊拉得長長的,叔叔們哈哈笑着,阿姨們哇哇叫着,小朋友們興奮地唱着,大家奔馳在遼闊的草原上,在太陽光的照射下,多漂亮而又生動的馬隊啊!經過1個小時的馬程,我們到達終點,下馬後,我的腿腳很酸,心裏超爽,帶着戀戀不捨地心情結束了草原騎馬。

廬山導遊詞介紹 篇13

以前,常在電視上看到周莊的景色,另我心馳神往,今天我終於來到了天下第一水鄉――周莊。據説周莊以前的名字叫做貞豐裏,後來是在在北宋元佑時期,周迪功郎信奉佛教,將田地裏200畝都捐贈給全福寺,百姓都十分感激他,才將這片田地改名為“周莊”的。

周莊裏的景色十分迷人,那兒的房子都是古色古香的,我為它能保存得那麼完好而驚奇。牆是潔白的,瓦是烏黑的,黑白分明,從中又透出另一種美,那兒河流四通八達,河上來來往往的小木船,和不可缺少的古老的石橋,構成了恬靜、平和、輕鬆與自然的景象,人們都悠然自得盡情的享受生活,彷彿成了一個世外桃源。真是名不虛傳呀!

我們穿過古牌樓,來到了周莊博物館。館中有周莊裏上下五千年的珍貴文物,如:鎮北太師澱良渚文化遺址的出土文物等。接着,我們一面欣賞美麗的風景一面往前走。不一會,我們就不知不覺地走到了着名的雙橋,聽説雙橋又被當地人稱做鑰匙橋,是由一座石拱造型的世德橋和一座石樑造型的永安橋組成的,所以又稱為雙橋。我坐在橋上,看着來來往往的木船,又別有一番風味,陣陣吹來的涼風,輕輕的拂過,令人心曠神怡……

坐船來欣賞兩岸的風景是我覺得應該最好選擇了吧,正巧我們看見在一個臨河的小木屋旁有許多木船,於是我們就前去看個究竟,那裏果然是租船的小店,可是租一艘船要80元,我們才3個人,還是湊夠8個人比較划算,於是我們便等着其他來坐船遊玩的遊客,不一會兒,來了兩個香港人,和兩個以色列人,經過商量我們一拍即合,立刻就上了船。在船上有一點晃悠,就像坐在搖擺椅上,還挺舒服的哩,我們個個也都是興高采烈,媽媽還學着電視上唱起了山歌哩!聽罷,兩個以色列人排着手也唱起了他們國家的歌,雖然我聽不懂,但是看得出,他們一定也很開心。一面唱歌一面看風景是不是又會有另一種感覺呢?俗話説的:“船在水中走,人在畫中游。”應該就是這個意思吧。

天下第一水鄉――周莊,真是名不虛傳,令我大開眼界。

廬山導遊詞介紹 篇14

早上好!大-家-早-上-好!(見客人沒反映時補上一句),很好,大家都睡醒了,現在請大家抬起高貴的頭看看車的正前方,看到什麼了?導遊?對!我就是你們今天的導遊,那麼請大家務必記住我這張長得不算美,但總算對得起觀眾的臉(笑聲),把我留在腦海中,旅途快樂又輕鬆。古語有云: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今天我們同吃、同遊、同樂還同“居”(駒),哎,怎麼就同居了,有些遊客問,古時候不就把車叫駒嗎?難道我們還不是同居嗎?只要你需要我,我會第一時間出現在你面前。

那麼羅嗦完自己之後呢,隆重給大家介紹一位重要人物,一般呀重要人物出場都會有一種聲音-----,好,謝謝大家的掌聲,他就是我們風流倜儻、英俊瀟灑、人見人愛、車見車載、男人見了喝醋、女人見了喝蜜的^^師傅(笑聲),從後腦勺看就很像梁朝偉嘛,大家想不想看看師傅正面呀?想呀?——那是不可能滴,他站起來誰給我們開車呀?好了,我替_傅謝謝大家的掌聲。好,那現在進入正題,歡迎大家來到有“世界客都”之稱的梅州!竟然來到了“客都”那就先跟你們介紹一下客家人的歷史吧!客家,是中華民族中漢族的一支特殊民系,兩千多年來,中原地區的漢人因逃避戰亂、饑荒、迫害或因政府調遷大量南遷,集中定居在閩、粵、贛地區,又進而擴散至四川、廣西、海南、台灣、香港、東南亞等各地。相對於這些地區的原居民而言,他們是客,因而稱為“客家人”。從目前掌握的歷史資料看,古代中原人發生過六次大規模南遷。第一次是秦始皇時期派兵50萬駐紮南嶺地區;第二次東漢末年黃巾起義和三國兩晉時期;第三次是唐朝中時至五代十國的動盪時期;第四次是南宋時期金兵南下漢人南渡;第五次是清兵南下客家人抗清失敗而遷移;第六次是清代雍正年間“移湖廣,填四川”,大量客家人向廣西、四川等地遷移。近一兩個世紀,客家人向海外的遷移逐漸增多。在客家人的遷移歷史中,梅州是最主要的集散中心;由於元代梅州的原居民畲族人起義抗元失敗而大量外逃,至明代梅州已不設“畲官”,幾乎全為客家人所佔據,成為客家人主要聚居區(現在僅在大埔有少量畲族人居住)。從集散中心和主要聚居地這兩個方面而言,梅州也就成為了客家文

化的代表區域。

而梅州市位於廣東省東北部,西北與江西省毗鄰,東北部與福建省接壤,西界本省河源市,南聯揭陽潮汕。梅州市地處五嶺山脈以南,全市85%左右的面積在海拔500米以下的丘陵和山地,故稱八山一水一分田。全市總面積1.6萬平方公里,人口470萬,轄六縣一市一區。分別是:梅縣、豐順、蕉嶺、大埔、平遠、五華六縣,一市是興寧市,一區是梅江區。梅州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從南漢置敬州始,至北宋改為梅州,清朝設直隸嘉應州。1949年10月設置興梅專區,1952年8月併入汕頭專區,1965年建立梅縣專區,後改為梅縣地區,1988年改建為梅州市。現梅州城區是一歷史文化名城,98年建城區26.64平方公里,市區人口25萬。梅州市位於廣東省東北部,地處閩、粵、贛三省交界處,總面積一點五八萬平方公里。人口主要為漢族,東臨潮汕,北接福建龍巖和江西贛州,南鄰河源市,轄梅縣、蕉嶺、五華、大埔、平遠、豐順、興寧和梅江區六縣一市一區,是客家人聚居的中心地,有“客鄉”之稱,曾經舉辦過世界客屬懇親大會和世界客家聯誼會,因此,譽稱世界的“客都”,具有濃郁的別有特色的客家風情。

同時,梅州也素有“文化之鄉”、“華僑之鄉”、“足球之鄉”稱譽。

稱之為“文化之鄉”是因為梅州的客家先民,從中原“衣冠南遷”,大都出身於“書香門第”,讀書為上品的思想較為強烈,讀書風氣極盛。到了明清科甲鼎盛,蜚聲海內外,清乾隆年間,嘉應州官王之正在署前樹立“人文秀區”牌坊。八十年代,文教事業發展更快,設立嘉應大學、嘉應教育學院等大專院校三間。1990年在全市實行普及九年制義務教育。

而“華僑之鄉”是因為梅州是全國重點僑鄉之一,海外僑胞人數多、分佈廣、實力強,對故鄉貢獻極大,梅州華僑、華人分佈於世界五大洲60多個國家和地區,有300多萬人;台灣客家同胞400萬人中,多數是祖籍梅州人,僅蕉嶺籍人就有近50萬。他們一向熱愛家鄉,關心鄉梓建設傳統,特別是在改革開放後,關心支持鄉梓建設熱情更加高漲,改革開放至今全市“三胞”捐贈金額達16多億元,目前有三資企業1419家。

還有“足球之鄉”是由於梅州足球運動,有近百年曆史。1956年國家體委正式授予梅縣“足球之鄉”的稱號。1979年被列為全國16個足球運動重點地區之一。目前,梅州市和梅縣各有一支具有相當實力的專業青年足球隊和女子足球

隊。全市有足球傳統項目學校11間,大小足球場170多個,業餘足球隊20__多支。全市先後輸送到省級以上的運動員200多名,其中國家隊30多名。四十年代的亞洲球王李惠堂就是梅州市五華縣人。

近年隨着梅州社會各行業的不斷髮展,特別是開發性農業有了突破性的進展,梅州又有了“新三鄉”之美稱。分別是“金柚之鄉、單叢茶之鄉、山歌之鄉”。

金柚之鄉:梅縣是全國沙田柚最大生產基地。沙田柚又稱“金柚”。全市種植面積30萬畝,年產量20萬噸。其中梅縣種植25萬畝,年產量18萬噸,1995年3月被國家授予“金柚之鄉”稱號。

單叢茶之鄉:全市種植的優良品種單叢茶16萬畝,年總產量達6000噸,佔廣東省70%,在1997年全國茶葉博覽會上被譽為“單叢茶之鄉”。

山歌之鄉:梅州素有“山歌之鄉”之譽;1996年5月梅縣被文化部正式授予“山歌藝術之鄉”稱號。客家山歌是我國著名的民歌之一,上承詩經十五國風,它常用比喻、起興、雙關、疊字和尾駁尾等手法。傳統山歌豐富多彩,尤以情歌更美,有一百多種唱腔。舊時客家人每逢佳節喜慶習慣進行山歌活動,1983年起梅州定中秋節為山歌節,開展山歌打擂台等山歌表演活動,山歌劇演出活動則遍及海內外,山歌成了連結海內外客家人親情的紐帶,也是外地遊客較為欣賞的一種民間藝術。

梅州名勝古蹟很多,雖經歷代滄桑湮沒,今仍存或重新修復的有人境廬、千佛塔、靈光寺,這些古建築融科學性、實用性、觀賞性於一體,顯示出客家先人的出色才華及高超技藝,1965年大文豪郭沫若視察梅州時,寫下“文物由來第一流”的詩句。梅州名人輩出,清乾嘉間的嶺南才子宋湘;清末外交家、教育家黃遵憲;抗日誌士、傑出詩人、教育家丘逢甲;著名的洋務運動家、軍事家、全國四大藏書家之一的丁日昌;著名愛國僑領張弼士和現代亞洲球王李惠堂及葉劍英元帥都是梅州市人。梅州城區人口近30萬,佔地26.1平方公里,以梅江河為界分江北、江南,河上建有通往南北的六座大橋。其中最早的是1931年興建的梅江橋,改革開放以來新建了東山、嘉應、梅州、劍英、憲梓等五座大橋,這五座大橋成為連接江北和江南的主要交通樞紐。

遊覽梅州,你可以瞻仰葉劍英、黃遵憲、丘逢甲等客家名人的故居,參觀中國五大民居形式之一的客家圍屋,欣賞原汁原味的客家山歌,品嚐正宗的客家美食,學説古代漢語的“活化石”客家話,感受客家人尊師重教、勤勞熱誠的人文

精神,還可以遊覽新建成的“綠野明珠”雁南飛茶田和文化精品千佛塔寺,泡一泡有益身心的温泉,帶上一些客家娘酒、白渡牛肉乾和平遠梅菜開心而歸。

以上就是關於梅州的一個概括了,希望在這裏能夠為大家留下最温馨的一段回憶,讓大家滿載而歸!

廬山導遊詞介紹 篇15

各位遊客朋友:

您們好!一路辛苦了,歡迎大家光臨炎帝神農故里風景區!很榮幸成為大家的導遊,我姓李,大家可以叫我小李,或者李導,我的手機號是。首先我代表炎帝景區為大家的遠道而來表示熱烈的歡迎,在接下來的時間裏,就由我全程陪同大家一起暢遊炎帝神農故里景區,我將會盡我們最大的努力,一起解讀炎帝的歷史,豐富充實大家的隨州之旅。

炎帝神農故里風景區位於隨州市隨縣厲山鎮,屬於國家4A級風景旅遊區。它處於市區西北角,離市區18公里,三一六國道、漢丹鐵路穿境而過,是去襄陽三國古隆中、十堰武當山道教聖地的必經之路,交通十分便利。景區現擁有神農照壁、四牛石雕、聖火台、神農文化廣場、神農大殿、神農雕像、神農紀念館、神農碑、百草園、神農洞等20餘處人文和自然景觀。

首先,各位朋友,先讓我們一起來認識一下這位偉大的中華民族人文始祖—炎帝神農氏。據史載,炎帝神農是我國古時期的一個強大、先進的部落首領,他同黃帝軒轅氏共同創造了長江、黃河兩大流域的古代文明。早在5000多年以前,炎帝神農就創耕耘、植五穀、嘗百草、療民疾,實現了男耕而食、女織而衣、日中為市。炎帝神農也因此同黃帝軒轅一道並稱為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所有華人也自豪地稱自己是炎黃子孫。

悠悠華夏文明史,烈山腳下是源頭!九十年代初至今,各層多次舉辦高規格的學術研討會,專家們用詳實的材料、確鑿的證據、科學的論證,除去了粘附在炎帝神農身上的塵埃,恢復了炎帝神農誕生於隨州、炎帝的南方屬性、炎帝和黃帝不可分割的關係的本來面目。並揭示炎帝神農文化的精髓就是開拓進取、發明創造、生生不息。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那麼我們現在的所處的位置就是史書上記載的炎帝神農誕生地——烈山。烈山,顧名思義就是用火燒山的意思。炎帝神農又稱“烈山氏”,這是後人為了紀念他刀耕火種的發明。烈山擁有九嶺,九嶺拱成烈山。炎帝神農故里景區就位於這九嶺之間。景區上世紀80年代開始修復,20__年擴建,核心景區1.71平方公里,為國家4A級景區。歷屆“世界華人炎帝故里尋根節”在此地舉辦,深受國家、省、市領導的重視和關懷,也成為海內外炎黃子孫尋根祭祖、旅遊觀光的勝地。

前面的這塊照壁是有中國著名書法家沈鵬先生所題字的炎帝神農故里五個金邊打字。代表着我們炎帝神農故里歡迎各位的到來。我們中有許多朋友可能知道:在風水學裏有一種説法:“氣不能直衝廳堂或卧室,否則視為不吉利”。避免氣衝的方法,就是在房屋大門前砌一堵牆,但是,為了保持“氣流通暢”,這堵牆又不能封閉,所以便誕生了中國建築史上獨一無二的建築結構——“照壁”,用以“避邪藏福”。比如故宮的九龍照壁等等。。

好,請各位隨我轉過身來!大家看,從照壁到前方的神農大殿是整個景區的中軸線,這條中軸線位於正南北方向。據考古發現,早在炎帝神農時期,我們的祖先就已經按照坐北朝南的方向修建房屋了。而且從科學上講,坐北朝南才能取得最長的日照時間。

現在我們腳底下走的通往大殿的路名為迎賓大道。在迎賓大道不遠處。大家看這個呢便是我們炎帝神農故里的四牛石雕。四牛或昂首向前或埋頭耕耘,形象栩栩如生,可以説是我們紀念始祖炎帝神農“首創農耕、馴養家畜”功績最恰當的表現形式。

好,大家可以在這裏拍照留念,尤其是炒股票的朋友,到了這裏沾到靈氣,你手中的股票一定會牛氣沖天,一路飆升,財源滾滾來。

四牛雕像前面即為九孔橋。九孔橋採用趙州橋的構造理念構造而成。九在古代是最大的數字。咱們的這個橋共有九個孔,因此呢被稱作九孔橋。大家順着我的手指往前看,前面古樸大氣的石門就是華夏始祖門,門上雕刻反映早期炎帝農耕時代的風情圖案。走過華祖門我們來到的這個像“火”一樣的建築是聖火壇。一年一度的世界華人炎帝故里尋根節開幕式的火種就是在聖火台上點燃。數千年來,華夏子孫,薪火相傳,以他們的聰明才智締造了中華五千年的文明。

聖火台底座為正方形,上端刻有火焰圖騰,底座周邊刻有龍騰雕紋,相傳有神龍相守,供奉華夏最初之火種。很多華人朋友到這裏,都會從聖火台的底座穿過,他們説:聖火台中走一走,紅紅火火全都有。朋友們,你們也來走一走,這樣今後咱們的生意會紅紅火火以後的日子也會紅紅火火。

在我們的眼前便是七步登天台,共七七四十九個台階,分7節大台階,每節大台階又有七個小台階。七步登天台根據天上的北斗七星設計而成,從上到下依次為“日、月、金、木、水、火、土”,分別對應北斗七星的七個星君,而北斗七星的七大星君代表着不同的福運。例如“文曲星”代表人的文運,“祿存星”則代表人的官運。貫通天地的七步登天台帶我們靠近炎帝,讓大家感受到來自始祖炎帝的靈氣,所謂“七上八下”,踏上七步登天台,每踏一步,福運相互連接,踏完七大台階,福運全部匯聚在一起,相信各位今後的人生一定會邁大步、行大運。

我們現在步入的便是氣勢恢弘的謁祖廣場,廣場邊長117米,呈正方形,佔地面積13689平方米,數字也呈九的倍數,整個廣場可容納2萬餘人。歷屆世界華人炎帝故里尋根節的開幕式暨拜祖大典就是在這裏舉行。

遊客朋友們,現在佇立在我們面前的這座氣勢雄壯的“洞穴式”建築,便是億萬炎黃子孫嚮往的精神聖殿——炎帝神農大殿。殿前有12級台階,它象徵着一年十二個月份。大殿裏供奉着的這尊坐像就是炎帝神農聖像,他面容剛毅而慈祥,身軀強健而有力,一手捧着稻穀,一手握着靈芝,喻義着“幸福和健康”,也象徵着始祖在開創農耕和醫藥方面的兩大主要功績。整個雕像高4.26米,寓意炎帝農曆4月26日的生辰。這尊炎帝神農像是根據清代著名畫家吳承硯繪製的始祖像雕刻而成的。在1987年11月,美籍華人周共王德樵,一位不會講華語的青年,遠涉重洋,不遠萬里尋根到時厲山。在厲山鎮政府,他把一幅用重金從美國華崗博物館複製的炎帝神農畫像交給當時歷山鎮領導。他説,此舉是我家三代人的心願。原來,這幅炎帝神農像一直藏在故宮。19世紀未被八國聯軍搶走,存放在美國華崗博物館。他祖父得知後,幾經周折,花巨資取得了複製權,臨終前囑咐他一定要將此畫像送回炎帝神農的誕生地。為了不違祖命,他憑着一本英漢對照字典和古厲山地圖,終於找到了烈山。來到烈山半腰,在明朝“炎帝神農氏遺址”石碑前,周共王德樵擼起褲管,指着自己的膝蓋骨淚流滿面地説,我可是正宗的炎黃子孫啊!然後頂禮膜拜。

在神農大殿的兩側,分別放有銅鐘和皮鼓。古訓説的好,燒香不撞鐘,等於一場空。古人認為,鍾就是聚集在地下的陽氣,敲鐘就是喚陽氣,滋養萬物。所以,“撞鐘納福”就成為人們表達自己喜悦和祝願的祈福方式。

剛剛我們膜拜了炎帝神農坐像,站在此地我們就可以看到遠處一個高大的雕像,是核心景區的標誌性建築,它就是炎帝神農立像,位於神農文化廣場正中央。相信很多遊客在剛進入隨縣縣城就已看到這尊巨像。大像面朝東南,316國道、環城路是大家尋根謁祖的必經之路,而始祖炎帝就屹立在這裏注視着前來尋根謁祖的炎黃子孫。

炎帝神農站立像與大殿裏的炎帝神農坐像同為中國美院設計,全像海拔高度157.6米。底座為正方形,邊長56尺(約18.67米),意為中華56個民族;底座高度為42.6尺(14.2米),代表着炎帝神農的誕生之日為農曆4月26日;像本身高95尺(約31.67米),寓意炎帝神農在中華民族歷史上的__之尊地位。説到這裏,小x又忍不住要説到始祖的靈氣。炎帝神農巨像最後一塊石材安裝完畢,人們紛紛前來敬香放炮。香未燃盡,炮聲剛落,奇蹟出現了,數百隻小鳥聚集在一起,圍繞大像持續飛行了足足5分鐘的時間,有的人説,那是小鳥誤將始祖手中的稻穀當成了真的,而更多的人則相信那是始祖顯靈了。

現在大家經過的便是我們景區為紀念炎帝神農嘗百草而建的百草園。上古時期多瘟疫,炎帝神農為救黎民百姓,敢為天下先,遍嘗百草,先後發現各種可以治病的中草藥,而這其中,首推生薑。據傳,炎帝神農在勞作的過程中,突感頭痛發熱,呼吸也越來越急促(即中暑),就在這命懸一線之際,他發現身邊有一叢長的綠油油頗似竹子的植物,順手便拔了一株,颳去根莖上的泥土,塞了一塊在口中,嚼來味道雖然辛辣,但馬上頭暈症狀就慢慢減輕、呼吸順暢,不適的感覺逐漸消失,因為這種植物再造了自己的生命,炎帝為了表達自己的感激之情,便用自己的姓為這個植物命名,取名為“生薑”。現在,百草園內種植着各種不同的中草藥。一方面是為了紀念炎帝神農遍嘗百草的奉獻精神,另一方面,為以後景區建設養生館作準備,利用這些中草藥,前來這裏謁祖觀光的遊客可以有病治病,無病防身。

大家請抬頭仰望,在我前面的秦漢風格的建築羣就是功德殿。功德殿建築羣坐落於九龍山的第四座山頭——五帝山頂,這裏也是景區海撥最高的位置。整個功德殿佔地10320平方米,建築面積2466平方米,由主殿、廣場和連廊三部分組成,由外到內分別有日月門、天門和功德殿大門三門,這裏是展示炎帝神農生平和功績的主要場所。也是許多遊客重要的許願地之一。在這裏,工作人員準備了花

籃、許願瓶和許願燈,大家可以將自己的心願寫在許願紙上放入許願瓶或將自己的名字貼在許願燈或花籃上,敬獻在始祖膝下,相信各位的心願一定能實現。大家可以在這裏感恩始祖或合影留念。

在我們的左、右邊牆壁上,有許多的竹簡,右邊的竹簡介紹的是炎帝神農的生平(注:中華民族人文始祖炎帝神農氏簡介炎帝神農氏為少典氏之子,其母安登感龍而生神農於烈山石室,湖北隨州厲山鎮有神農洞、炎帝碑為證,故號烈山氏、厲山氏等。世代以農曆四月二十六日為其生日,並以祀之。神農澤被南方,位列三皇,善於用火,號火德王,尊為炎帝,以牛為圖騰,以姜為姓氏。傳説炎帝神農氏為民療疾,遍嘗百草,一日遇七十毒,因誤嘗“斷腸草”,崩於茶陵,即今湖南省炎陵縣,炎帝陵園柏翠松青。

朋友們,現在我們即將跨過的便是天門,大家可以看到,天門由內外兩幅楹聯構成,內楹聯由中國楹聯學會會員曹克定先生撰寫,右聯為:種五穀興農,嘗百草回春,總系蒼生福祉。左聯為:創手工成業,始貿商為市,首開社會文明。外楹聯由曾為南京總統府景區楹聯題字的馬來西亞著名楹聯作家林聲耀先生撰寫,右聯為:華夏史長馨,任萬世溯宗,天涯常系隨州夢。左聯為:人文根已續,縱八方寄跡,海外總牽赤子情。這兩幅楹聯都由衷的表達了炎黃子孫對華夏始祖的拳拳赤子之情以及對炎帝豐功偉績的追思和讚美。

跨過天門,現在我們來到的是日月門和天門之間的連廊區,兩邊的牆壁上共有36塊文化浮雕。包含國家領導人的提詞、知名書法家或社會名流頌炎帝神農的書法作品、首屆世界華人炎帝故里尋根節頌炎帝文、清朝畫家所畫炎帝神農像、古厲山鎮地圖以及炎帝神農的八大功績和八大傳説,還有後人歌頌炎帝神農的詩詞及神農祭。

大家穿過日月門,拾級而上,看到的就是神農碑亭了。亭下的神農碑是明代萬曆年間隨州知州楊存愚為祭祀始祖炎帝神農而立,是我們景區最古老、最具價值的文物,也是炎帝神農誕生在隨州厲山最有力的實物證明。碑由玉石鑿成,高2米,寬1米,重數噸,碑座用108塊青石板砌成,距今已有430多年的歷史,碑上刻有“炎帝神農氏遺址”幾個字,現在仍清晰可辨。

一路前行,我們來到神農洞,也就是始祖炎帝神農誕生的地方。人們常説:“炎黃子孫,龍的傳人。”可見,我們都是龍的子孫。可是,為什麼會這樣説呢?好了,讓我們輕鬆一下,聽我講一段有趣的傳説吧!

相傳盤古開天闢地的時候,龍被分到了天上,蟒則被置於地下。蟒因升不了天,就在人間興風作浪。玉皇大帝知道後,就派天兵天將搬來99座山,把那興風作浪的99條蟒全都鎮壓在山下,一字兒排開,就成了現在隨州至棗陽的99重山岡。可玉皇大帝還不放心,又命東海龍王派他的9個龍子來鎮壓99條蟒。9個龍子遵從父命,騰雲駕霧來到鎮壓99條蟒的地方,選中了中間的九座山住了下來。所以這九座山又叫九龍山。再後來,九龍山下興起了一個氏族部落,部落裏有一位牧羊女名叫安登,她天天上山放羊和採集食物。有一天,她順着彎彎曲曲的山路,穿過樹林,在半山腰裏發現了一個洞穴,便進入洞裏歇息,不一會就睡着了。可哪知這個洞是七龍子住的地方,七龍子因參加蟠桃宴會,多喝了點酒,就忘了關洞門。第二天早晨,七龍子醒,發現了美麗的安登,頓生愛意,就抱起她親熱起來。於是,第二年的農曆四月二十六日,安登便在洞中生下了一個胖小子。這個胖小子就是後來教種五穀、品嚐百草的炎帝神農,他出生的這個山洞後來就叫做了“神農洞”。看來,我們還真是“龍的傳人”呢!既然如此,可得好好地在洞前拜拜,也好沾染一下我們偉大始祖的靈氣呀!

沿着台階向下,大家現在看到的便是景區獨有的百家姓台階,全段台階共有108階,各台階兩側欄杆上分別雕刻着兩個姓氏,共刻有中國百家姓中的前216姓。炎黃後裔遍佈世界各地,這216個姓便是為了方便華夏子孫在始祖故里認祖歸宗。大家可以在欄杆上找尋自己的姓氏,台階向下的迴廊處,有專門的百家姓研究人員為大家講解各自姓氏的起源和遷徙歷程。

好了,各位遊客朋友,時間過得真快,炎帝神農故里風景區的遊覽到這裏就要結束了,謝謝大家一路上對我的工作的支持。在剛才講解過程中,如有不足之處,請各位朋友提出寶貴的意見和建議。“華夏同始祖,天下共烈山”,我們相信每一位炎黃子孫不管身在何方,都是心心相印、血肉相連。同時,我們也相信,通過這次與始祖近距離的接觸,大家一定沾到了始祖的靈氣,在今後的工作和生活中一帆風順,萬事如意。謝謝!

廬山導遊詞介紹 篇16

尚湖風景區,相傳因殷末姜尚避紂王暴政,隱居於此垂釣而得名。尚湖北依十里虞山風景區,東鄰古城常熟,山青水秀,與古城渾然一體,是國家 級太湖風景區的重要景點。尚湖與虞山相映,十里青山半入城,萬畝碧波湧西門,為古城平添了千種風情,一向為江南著名的風景旅遊勝地。自然美 色與人文景觀相融合,氣象開闊,內涵豐實。度假休閒,遊覽觀光,娛樂商貿,美食健身,四季宜人。

尚湖風景區遊玩點:

1、山水文化園文化現有景點:園入口照碧、詩柱、絃歌台、良渚遺蹤飛鴿湫、尚湖山水文化園中的橋、天巖飛瀑、卵石灘、石刻、湖山堂、雙亭 、藍調江南。

2、荷香洲公園:荷香洲公園佔地面積13.7萬平方米,為湖中最大洲島。公園內主要景點有:紫藤長廊、唐寅系舟處、曲廊、外湖碼頭、四景園、山色濤聲、博 雅堂、水上森林、流香館、湖橋串月、歡樂島、燒烤區、拂水堤、望虞台、串月橋、挹水問魚、錢謙益墓、柳如是墓。

3、牡丹園:尚湖將八大色系,5萬多株牡丹融於江南山水園林中,種植區域遍佈尚湖3000多畝遊覽區域內。並設有中華牡丹園,常熟牡丹園,德國牡丹園 ,法國牡丹園,美國牡丹園,英國牡丹園,日本牡丹園,荷蘭牡丹園等8個牡丹與造林藝術相結合的精品觀賞區。

4、釣魚渚:釣魚渚公園的景點有高爾夫俱樂部。佔地大約十萬平方米,由俱樂部會所、迷你型球場、標準球道區、水上練習場等。公園數千株池杉,吸引 了白鷺、夜鷺等鳥類來此成羣棲息。其間遊人至此或可聆聽天籟之聲,或可與鳥類近距離接觸,鳥語林由此得名。而路畔水中菱塘遍佈,城市濕地景 觀悦然眼前。

5、串月橋:串月橋是在穿湖堤上一座觀光式橋樑,橋長208米,寬13米,形為古典式拱橋,姿態輕巧飄逸,皓月當空,十七橋空景倒映湖中,與月影串連 疊套,相映成趣。

廬山導遊詞介紹 篇17

國立故宮博物院(英文:National PalaceMuseum),又稱台北故宮,中山博物院。座落於台北基隆河北岸士林區外雙溪,是台灣規模最大的博物館,也是古代中國藝術史和漢學研究重鎮。

台北故宮博物院建造於1962年,1965年夏落成。佔地總面積約16公頃,依山傍水,氣勢宏偉。為中國宮殿式建築,主體建築共4層,白牆綠瓦,正院呈梅花形。院前廣場聳立五間六柱沖天式牌坊,氣勢宏偉,整座建築莊重典雅,富有民族特色。

院內收藏有自南京國立中央博物院籌備處、國立北平故宮博物院和國立北平圖書館等所藏來自紫禁城、瀋陽故宮、避暑山莊、頤和園、靜宜園和國子監等處的皇家舊藏。所藏的商周青銅器,歷代的玉器、陶瓷、古籍文獻、名畫碑帖等皆為稀世之珍。展館每三個月更換一次展品。截至20__年底,館藏文物達69.6萬餘件文物。

20__年底,位於嘉義縣太保市的台北故宮南院即亞洲藝術文化博物院將建成開館試運營。

台北故宮博物院是中國著名的歷史與文化藝術史博物館,藏品包括清代北京故宮、瀋陽故宮和原熱河行宮等處舊藏之精華,以及海內外各界人士捐贈的文物精品,共約70萬件,分為書法、古畫、碑帖、銅器、玉器、陶瓷、文房用具、雕漆、琺琅器、雕刻、雜項、刺繡及緙絲、圖書、文獻等14類。博物院經常維持有5000件左右的書畫、文物展出,並定期或不定期地舉辦各種特展,館內的展品每3個月更換1次。

台北故宮博物院佔地約1公頃,是一座仿北京故宮式樣設計建造的鋼筋水泥大廈。仁立在院前大眺台上觀瞻全院,令人恍若置身北京故宮;而緊貼博物院的是覆蓋濃密樹林的陡峭山勢,又令人宛如站在南京紫金山麓。台北故宮博物院佔地總面積約16公頃,依山傍水,氣勢宏偉,碧瓦黃牆,充滿了中國傳統的宮殿色彩。

從外形看,築物似為2層,實則4層,建築平面成梅花形。第一層分別是講演、辦公室、圖書館;第二層是展覽室、大廳及畫廊,用來展示書畫,四周共有8間展覽室,陳列銅器、瓷器及侯家莊墓園模型及墓中出土文物;第三層陳列書畫、圖書、文獻、碑帖以及玉器、琺琅器、雕刻和織繡等;第四層為各種專題研究室。巧妙的是;第三層樓後面架了一座長廊天橋,直插人後山之腹,原來是一個深180米、高6米、寬3.6米的山洞,洞內分為一個個小室分類收藏文物,全部設有空氣調節系統、防潮系統、防火系統和防盜系統。

台北故宮博物院共收藏、展出1000多年來宋至清歷朝皇帝推祟藝術、廣事收集的稀世珍品70萬件,這是一般博物館的收藏都不能比的。

在台北故宮博物院收藏的珍品中,有甲骨檔案2萬多片,該院收藏的甲骨檔案數量列世界甲骨收藏機構的第二位;瓷器2萬多件,包括原始陶器到明清瓷器,該院的中國古代瓷器是全世界各博物館中最精、最多的;銅器1萬多件,包括歷代錢幣,其中有商周到春秋戰國時期的青銅器4300多件,如商代蟠龍紋盤、獸面紋壺、西周毛公鼎、戰國犧尊等;玉器5萬多件,其中有著名的新石器時代的玉璧、玉圭、玉璜以及聞名海內外的清代玉雕“翠玉白菜”、“避邪雕刻”、“三鑲玉如意”等;書畫真跡近1萬件,其中有從唐至清歷代名家的代表作,如三稀之一的王羲之《快雪時晴帖》,黃公望的《富春山居圖》後部長卷,懷素的《自敍帖》,顏真卿的《劉中使帖》,蘇東坡的《寒食帖》等;善本古籍有近2萬冊,包括中國僅有四部的《四庫全書》較完整的一部;明清檔案文獻近40萬件,其中有清朝歷代皇帝(石+朱)批奏摺、軍機處檔案、清史館檔、實錄、起居注等,以及世界罕見的滿文老檔40巨冊。

廬山導遊詞介紹 篇18

白園坐落在龍門石窟景區東山琵琶峯上,是唐代著名詩人白居易的墓園。白園依山而建,秀麗古雅,園內主要小景點有聽伊亭、樂天堂、詩廊、墓體區、日本書法廊、道詩書屋等10餘處。

當你進入白園大門後,拾級而上,來到山腰處的“聽伊”亭,這裏是白居易晚年與其好友元稹、劉禹錫等下棋、喝酒、論詩的地方。之後就是“樂天堂”,白居易的塑像就在堂內。站在堂前,可以深切回味詩人的原作“門前常流水,牆上多高樹,竹徑繞荷池,縈迴百餘步”的內涵。

瞻仰大詩人的塑像後,沿着右邊的石級可以到達琵琶峯頂,峯頂上就是白居易的墓地。墓前立有高大石碑3塊,其中1塊上刻“唐少傅白公墓”6個字。墓地周圍翠柏環抱,給人以莊嚴肅穆的感覺。

園區內的詩廊,立有石碑38塊,由中外名家書寫,行、草、篆、隸等字體齊全,既可以欣賞白居易的名作,又可以領略書法藝術之美。日本書法廊是為中日書法交流而建,大多是當代日本書法名家的作品。

廬山導遊詞介紹 篇19

集安市是祖國東北邊陲的一座城市,位於吉林省的最南部,東南與鴨綠江為界,與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國隔江相望,邊境線長203.5公里。北部與白山市、通化市、通化縣相鄰。西部與遼寧省的寬甸縣、恆仁縣接壤。距省會長春市393公里。

集安市東西最長80公里,南北最寬75公里,幅員面積3217平方公里。

集安是個多民族的城市,漢族佔總人口的86.4%,朝鮮、滿、回、蒙古、錫伯等9個少數民族佔總人口的13.6%。其中最多的是朝鮮族,佔少數民族人口的52.2%。

集安原名輯安,亦稱通溝。早在新石器時期就有人類活動,此後,這裏一直是人類勞動、生息、繁衍的聚居地,同時也成為高句麗文化的發祥地。春秋戰國時期,集安屬燕國遼東郡管轄。漢元封三年(公元前120xx年)隸屬玄菟郡的高句麗縣。漢元始三年(公元3年),高句麗第二代琉璃明王廢棄了原都紇升骨城(今遼寧省桓仁縣境內),在集安這個山高水險、土地肥沃、資源豐富的寶地上建都“國內城”。同時,在距離國內城西北五華里的高山之顛修建了宛如長蛇的尉那巖城(國內城的守備城,即丸都山城)。從此,在長達420xx年間,這裏一直是高句麗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因此,留下了眾多的文物古蹟。清光緒二十八年(1920xx年)始設輯安縣。民國初,隸屬奉天省東邊道。偽滿時期歸通化省管輯。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輯安劃歸遼東省。1954年8月隸屬吉林省通化行政公署,1965年3月更名為集安縣。1988年5月撤銷集安縣,設立集安市(縣級)。

集安屬温帶大陸季風氣候。長白山系老嶺山脈由東北向西南橫貫全市,形成了嶺南嶺北的氣候差異。嶺南屬半大陸半海洋性氣候,是吉林水高温中心和多雨中心;嶺北屬於大陸性氣候,素有“東北小江南”之譽。

集安境內山多嶺大,溝壑縱橫,溪流5000餘條,較大的有兩江(渾江、鴨綠江)、八河(嶺前:通溝河、榆林河、太平河、涼水河、大路河;嶺後:葦沙河、新開河、腰營河),支河339條,其中5000米長以上的32條。全市水源充足。

集安地處長白山麓,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構成了一個種類繁多、數量可觀的立體資源寶庫。豐富的森林資源有鬆、楊、柞、楸等250個樹種。豐富的礦產資源有硼、鉛、鋅、金、大理石等40多種,且儲量豐富。還有豐富的土副特產資源,集安是吉林省著名的人蔘產地,除弛名中外的新開河人蔘外`,還有山參、黨蔘以及鹿茸、熊膽、牛黃等幾十種名貴藥材。

古代燦爛的文化在集安境內留下了蜚聲遐邇的文化古蹟,尤其以高句麗時期的遺蹟最為豐富,多處被列為國家級和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在諸多的古墓跡中,最令人矚目的是城東北的好大王碑,碑高6.39米,碑文1775字,為“國罡上廣開土境平安好大王”銘記勛績;城東洞溝河畔的洞溝古墓羣,規模龐大,古墓星羅棋佈,排列有序,大大小小有近萬座之多。其中有一座格外壯觀,它就是被譽為“東方金字塔”的將軍墳,高12.4米,方塔狀7級,墓底邊長31.58米,以1100餘塊精細加工的花崗巖石條築成,顯示出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聰穎智慧和高超的建築藝術;通溝河東側面的國內城,曾為高句麗國都。呈長方形,周長2713米。城垣用整齊的長方形石材壘築 ,殘高3米,顯示了古城森嚴的防禦體制;市城西北2.5公里處的丸都山城,狀如長城,至今山上古蹟猶存。這些寶貴的古代文化遺產宛如顆顆珍珠鑲嵌在集安的版圖上,吸引着中外史學工作者有觀光遊人。

由於集安市自然環境得天獨厚,所以境內風景優美的自然景觀眾多。這裏有秀麗的鴨綠江自然風光,有雄偉壯觀的電站及庫區風光,有邊境鐵路大橋和長白嶺上景色。

集安是吉林省第一個歷史文化名城,是東北十大旅遊勝地!

標籤: 導遊詞 廬山 精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daoyou/jiangxi/relxdv.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