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畢業論文 >畢業論文模板 >

探析民俗與油畫的相互作用大綱

探析民俗與油畫的相互作用大綱

一、中國傳統民俗文化是當代油畫創作的沃土

探析民俗與油畫的相互作用大綱

油畫和中國畫一樣,都是人類創造出來的精神財富。畫家們用油畫這種藝術形式反映廣闊的社會生活,表達他們的真實情感。油畫所展現出來的內容,在任何國度都應該與勞動人民生活息息相通、緊密相連。如果割裂了藝術與現實生活之間緊密的聯繫,藝術就會失去生長的沃土,從而失去生命力。油畫藝術創作和中國畫一樣離不開人們的生活習俗、情感、審美,離不開所處的本民族文化的土壤。作為一個民族或地域的民俗文化,包涵着很多民族風俗習慣、風土人情、文化生活、文化傳統、人文思想等內容。藝術只有具有本民族的特色也才是世界的藝術,所以,民族民俗文化在油畫創作之中是必不可少的養料,中國當代油畫家們在思想上高度重視民俗文化、民族精神,利用油畫這種藝術形式,發揚光大我國幾千年來的文化傳統,深入挖掘我國民俗文化這座素材寶庫,把傳統民俗文化當作油畫創作肥沃的土壤,積極吸取民俗文化的營養,為繁榮我國當代油畫藝術創作積聚素材。如段正渠生長在中原大地,他對陝北民俗文化非常熱愛,在油畫《東方紅》《婆姨》《走西口》《山歌》等作品中展現出一種博大雄渾、厚重質樸的民族情懷。還有廣東美術家郭潤文創作的油畫《天皇皇,地皇皇》,直接取材於民俗文化中的符咒。陳丹青的油畫《西藏組畫》與艾軒的《穿越狼谷》發掘了西藏民俗信仰文化與宗教文化。還有畫家王沂東取材於沂蒙山區婚俗禮儀的作品《花燭夜》與《鬧房》。除此之外,還有表現現代都市民俗文化與民俗生活場景的油畫作品,如劉小東的《澡堂子》、忻東旺的《早點》。在第十一屆全國美展中,我們看到畫家崔小東的油畫作品《冬至》、王小寶的《寫春聯》等都很好地展現中國傳統民俗文化,受到人們的喜愛。以上這些油畫家們充分運用中國民俗文化的題材,創作出一系列展現了當代中國人的生活與精神風貌的作品。

二、傳統民俗文化的精神內涵成為油畫創作的源泉

如中國民間流行的歌舞:秧歌、腰鼓舞、龍舞、獅舞、花燈舞、旱船舞等,還有各種吹打樂和賽歌會,由此派生出來的民間舞蹈和音樂都體現出中華民族勤勞、勇敢、善良、熱愛生活、熱愛和平等精神文化內涵。這些民俗文化中的精神內涵又成為油畫創作的主題內容。崔小東的作品《冬至》就是體現中國民俗文化精神內涵的最好例證。該作品用油畫技法真實地再現了冬至時節喧鬧的集市氣氛:熙熙攘攘的趕集羣眾、宰羊的人們,畫面內容之所以很容易引起觀眾的共鳴,那就是畫家把平凡單調的現實生活以民俗文化的形式提煉出來,喚醒了我們對往日那種和諧的農村節日生活的回味,喚醒了孩童時期美好的記憶,揭示了勞動人民勤勞樸實的美德。藝術來源於現實生活,畫家的生活經驗和審美體驗是藝術創作的基石。俄國油畫家列賓説:“只有在自己的土地上,只有從祖國土壤裏成長起來的藝術才能夠得到人們透切的、充分的理解。”民俗文化是一個民族深層文化積澱的結果,它揭示了日常生活特徵,雖然不像經典文化那樣高雅清新,也沒有宗教文化那麼神祕,但它是藝術創作肥沃的土壤,與人民的日常生活、生產以及精神追求緊密相關。在中國的傳統佳節中更能體現這種精神追求。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的地域性民俗文化和“南甜北鹹、東酸西辣”的特色飲食民俗文化,都給畫家創作提供了民俗文化的地域性和民族性鮮明藝術風格。如王沂東的油畫作品《鬧房》《花燭夜》《山裏的新娘》等,也都汲取了中國民間美術和民俗文化中的養分,反映山東沂蒙山區的風土人情和婚俗禮儀等。再如油畫家王宏劍的作品《冬之祭》,表現了河南中原的喪葬禮儀,探討人與土地、生命輪迴的主題。河南鄉土油畫家楊克西作品《春日載陽》也是一幅極為生動的民俗文化畫作,作品細緻入微,畫面陽光燦爛,真實再現了中原人民昂揚向上的精神面貌。畫家王維安的油畫作品《王金莊農民的節日》等,描繪的是自己熟悉的民俗和民間文化藝術活動。以上這些畫家的油畫作品都很好地融合了民俗文化,體現了民俗文化的精神內涵,可以説傳統民俗文化是油畫創作不竭的源泉。

三、傳統民俗文化藝術元素在油畫創作中的運用

中華民族獨特的審美文化、審美意識與審美心理,造就了中國獨特的藝術形式,只有把民俗文化元素融匯於當代油畫創作中才會受到民眾的喜愛。對於色彩的審美體驗,中國民眾喜歡色彩豔麗的年畫、剪紙、農民畫、臉譜、皮影戲等民間藝術。這些鮮豔的色彩傳達人們賞心悦目的審美感受。這種精神性審美色彩為油畫創作也提供了借鑑。如董希文的《開國大典》畫面豔麗奪目,氣勢恢宏。他在色彩的運用和表現手法上,不是沿襲歐洲古典畫風,而是運用中國民俗文化元素的民間美術色彩的特點,熱情洋溢地描繪了新中國開國大典的盛況。當代油畫創作在借鑑民俗文化色彩方面還要考慮到民俗文化心理。中國民俗中的婚宴、壽誕、節日等習俗,喜歡運用象徵吉祥的紅色與黃色,給人一種視覺上的愉悦與喜慶。尤其是下層勞動人民講究紅要紅得透亮,綠要綠得鮮豔,白要白得雅緻。這種紅紅火火圖個吉利的民俗文化心理和色彩理念,要學會運用到油畫創作當中。尤其中國民俗色彩的親和性,對中國當代油畫創作都會產生一定的影響。如河南畫家楊克西的作品《高天厚土》和《百姓》,不僅內容是表現農村的民俗生活場景,畫面的色彩也是純正的農民喜愛的色彩,符合廣大勞動人民的審美習慣。在《高天厚土》中運用鮮紅的顏色表現農婦的衣着,就是牛身也是鮮豔的紅色皮毛,天空也是湛藍的色彩,總體上給人一種明快奔放的格調,藴含着農耕時節的大吉大利氣氛。關注黃土高原的民俗文化的畫家段正渠,用他敏鋭的洞察力和個性化的色彩感覺,創作了一幅幅生機盎然的民俗風情畫作。如《東方紅》《火堆》《夏日黃河》等油畫作品,畫面展現出節日的焰火、流雲、温情的油燈等,都通過紅色、金黃色顯示出畫家對黃土高原人們的濃濃情感。這些作品大多以紅色調子為主體,運用單純強烈的色彩給人一種温暖的感覺,傳遞出山鄉男女的粗獷熱情。

四、小結

總之,中國當代油畫的創作離不開民俗文化的薰陶。民俗文化對於油畫的創作影響是深遠的,不僅表現在內容題材上,還表現在油畫家創作主體的心理、審美情感上。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我國的油畫創作也面臨着如何應對西方文化衝擊的考驗。畫家要堅持將本民族傳統文化作為精神支柱,在藝術創作中繼承和弘揚民俗文化傳統,加強民族傳統文化的保護與繼承的責任感。畫家也只有創作出具有民族特色、時代格調、地域特色以及個人獨特風貌的優秀作品,才會受到廣大人民羣眾的歡迎和喜愛。中國當代的油畫家只有把本民族的民俗文化的精神內涵載入自己畫作當中,才會具有更為強烈的藝術生命力。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biye/muban/d37qpl.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