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畢業論文 >開題報告 >

如何提升開題報告質量及寫作要素

如何提升開題報告質量及寫作要素

摘要:開題報告很大程度上決定着學位論文的學術水平與品質。當下學位論文的開題報告,存在着文本規定不統一、不明確,在實際操作中基本上走過場等諸多問題。要提升開題報告的質量,必須加強具體的各個環節的質量控制,加強文本規定和制度建設。開題報告應具備以下要素原則:其文獻綜述應該以理解前人研究成果為圭臬;其學術貢獻則應以闡明學位論文的獨創性觀點為中心;其參考文獻應該以第一手資料為主體。

如何提升開題報告質量及寫作要素

一、文科研究生學位論文的質量下滑,已日漸成為輿論詬病的對象。究其原因,碩博論文的源頭———開題報告及答辯的把關不嚴恐怕難逃干係。有學者已注意到這個問題,指出目下研究生開題答辯存在着問題意識不清楚、研究方法的誤用、研究缺乏創新性、寫作能力水平不高等諸多問題[1]。筆者每年參加研究生的開題報告答辯會,答辯雖也能按照校研究生院的規定走完程序,但其對研究生論文質量的保障與提升到底起到了多大的作用,就實在不敢恭維了。通常開題答辯會因為有開題人的導師坐鎮,到會的其他“專家委員會”成員雖也能提出一些建設性的修改意見,但還從來沒見過開題報告被完全否定者。即使是某個開題報告一眼就能看出來是急就章,根本不能通過,“專家”們也都礙於情面最多指出其存在的主要問題,不會或者不敢貿然讓其“不通過”。不僅如此,這些年即使是“修改後通過”的開題報告也難見其蹤影了。

據筆者近年的觀察,學位論文開題報告存在的問題,一類是研究生主觀上不努力、不認真。由於學生已預知開題報告不可能不通過,於是便臨時想一個題目搭個開題報告的架子“撞大運”。更有甚者,在一夜之間就能編出一個開題報告。這類開題報告大都是隻為開題而開題。開題人最終的學位論文往往與開題無干而另起爐灶。另一類是屬於不明就裏者。這裏存在對於開題報告的性質、作用及基本要求瞭解不多或不全面,其主要問題是:對論文選題意義的論證,過多地強調其宣傳和時政的作用,而忽略或乾脆不論證其學術和理論價值;文獻綜述基本上是該項研究的流水賬,幾乎見不到開題人對既有研究成果獨到的學術見解和學理性分析;把論題的新穎與觀點的獨創混為一談,在開題報告中提不出一個貫穿論文始終的、統領全篇的獨創性觀點,也即沒有命題;參考文獻更是一個多多益善的大雜燴,把自己從未讀過但與論題看上去有點關聯的著述統統納入其中,同時卻遺漏了雖書名與論題無關但其學理卻對本項研究有重要指導意義的學術著述;研究方法同樣也是想當然地列舉若干與論題表面上有關但實際上根本不可能在論文中使用的研究方法,以充門面。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上述在開題報告中暴露出來的問題,其對學位論文質量的負面影響,不言而喻。竊以為,開題報告是提高學位論文質量的一個關鍵環節,應該迅速扭轉在研究生培養工作中普遍存在的忽視開題報告的傾向,在完善開題報告文本規定的同時,重新確立並明確開題報告在學位論文中的作用。

二、應該承認,近年開題報告及其答辯在程序的完善和制度建設上已有了相當的改進。但開題報告目前尚無一個權威性的成熟的文本設計,即使是這些有關開題報告尚不完備的規定,在研究生的培養過程中也基本上是走過場,並沒有得到認真的貫徹執行。國內某著名高校XX年8月頒行的《研究生手冊》,其中有“研究生學位論文開題報告管理辦法”。該管理辦法包括開題報告的目的、時間安排、專家委員會的組成、內容與字數要求、程序、成績評定、材料的備案與管理等7條。其中的內容要求部分全文如下:“內容主要包括5部分:選題,文獻綜述,對本學科發展的理論、知識、研究視角或其他方面的貢獻,論文工作大綱,參考書目。”這個內容要求全文僅50餘字,規定得相當籠統和模糊,這就使各院系在具體的操作中具有很大的隨意性,只能根據自己的理解規範、審核答辯和確定是否通過開題報告了。

事實上,僅僅有文本的規定是遠遠不夠的,提高開題報告質量的關鍵主要還是在具體的各個環節的執行之中。筆者不才,願就如何提高開題報告質量的問題談點不成熟的意見。就開題報告的文本規定和制度建設而言,研究生的開題答辯應該有明確的成績考核,尤其重要的是不能讓“實現開題報告會作為重要培養環節應有的淘汰功能,原則上保證一定的重開題比率”[2]的規定成為一紙空文。重開題比率最好有一個明確的百分比,這樣就能迫使研究生乃至部分導師,像對待畢業論文答辯那樣重視開題報告。再者,答辯人的導師應該回避開題報告會,開題報告是否通過最好由專家委員會通過無記名投票來決定。這樣無疑會減輕專家委員會的壓力,同時提高答辯人及其導師的責任心。

就開題報告的內容而言,應該完善並明確開題報告的基本要求和主要內容。就我接觸到的開題報告來説,在形式上均沒有太大的缺漏,但在內容上缺少學理和一手材料的支撐,沒有達到開題報告所要求的學術水準者的確不在少數。餘以為,開題報告無論從功能上還是從主要內容上來看,其實就是學位論文的“導言”。一般而言,開題報告應該回答這幾個問題:其一,闡明選題的緣由和意義;其二,文獻綜述;其三,預計本選題的學術貢獻;其四,學位論文的結構及工作計劃;其五,參考文獻及第一手材料的來源;最後,闡明論文的研究方法。當下研究生論文的開題報告雖然大都具備了上述要素,但真正能夠把每一部分都做到位的卻不是很多。

三、好的選題是學位論文成功的一半。我國每年畢業30多萬碩士生,博士畢業生也達五六萬之多,找一個既有一定的學術價值,同時研究生又能勝任的選題實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正因為如此,現在學位論文的選題越來越具有重複性和非學術性的特質。有的學人把學位論文選題的問題歸結為:將學術論文與宣傳論文混淆;將學術論文與經驗總結混淆;將學術論文與教案或普及讀物混淆等[3]。現在學位論文選題最突出的問題是誤將宣傳性文章認作學術研究。其實真正的學術研究應該是“無頂峯、無禁區、無權威”的,開題報告中的選題及結論僅僅是也只能是一個假設,學位論文的中心任務就是去證明或證偽這個假設。如果結論已經預設,只能證明不能證偽,這樣的學位論文就淪為“喜鵲的媚鳴”了。法學家樑慧星認為,非學術論文其基本見解早就存在,論文的寫作過程,不是研究過程,而是表達過程。研究性學術論文的基本學術見解,只是到了論文寫作完成之時,亦即學術研究過程終結之時,才最終形成[4]6。

對於初學學術論文寫作的研究生來説,選擇畢業論文的題目最好考慮以下幾個原則。其一,從微觀題目做起,力爭小題大做。一般來説,只有從事微觀研究,研究者才能得到人文社會科學的比較完整的訓練,比如原始材料的蒐集、整理、甄別與使用等等。初學者若一上來就做大題目,由於沒有微觀研究作基礎,一般不能很好地駕馭宏觀課題,往往流於浮泛空疏,易於凌空蹈虛。語言學家王力指出:應該寫小題目,不要搞大題目,小題目反而能寫出大文章,大題目倒容易寫得很膚淺,沒有價值[5]。其二,學位論文的選題最好是有了一定的研究基礎,這易於學生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把握研究對象,少走彎路。某些學生為開拓創新,專門選擇前人從未涉足的研究課題,其精神當然可嘉;但這些從未有人涉足的研究領域,可能僅收集資料就需要數年的時間,這對於學制僅有兩三年的研究生來説是難以勝任的。其三,資料的收集成本要相對較低,最好是本課題已經出版了較完整的資料集。比如關於新中國農業集體化問題的研究,坊間就有兩套相對權威和完整的史料集[6][7]。最後,由導師代學生選題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原因很

簡單,學位論文題目的尋找與確定,是研究生科研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由導師代勞,研究生因此“沒有學會如何選題,其學術研究能力不完整,缺乏選題的能力”[4]11。

當下開題報告中文獻綜述的主要問題,是對相關既有研究成果進行流水賬式的鋪陳,且唯恐有所遺漏因此追求面面俱到;但惟獨缺乏對前人研究成果的學理性理解和學術性分析。事實上,真正的文獻綜述或曰學術史的梳理,很大程度上是透徹地理解前人的研究理路和獨創性結論;在此基礎上,指出既有著述的哪些思路和結論對開題人當下的研究有明確的啟迪與指導,同時指出哪些研究成果在哪些方面尚存不足,還有進一步深入研討的空間。這樣的文獻綜述既能體現開題人對本研究領域的理解與把握,又很自然地把自己學位論文的創新點及學術價值凸顯了出來[8]。由此看出,高質量的文獻綜述是任何一項真正學術研究的前提;文獻綜述的質量決定着學位論文的學術水平與品質。

做好文獻綜述還應該注意:其一,收集既有成果要相對全面,不僅應注意已經發表的科研成果,不僅要注意國內的研究成果,更要重視國外研究的最新進展。比如國內近年關於1959年至1961年大饑荒的研究,大都集中於饑荒的原因和非正常死亡人數等問題上。其實饑荒問題在國外也是熱門課題,不僅史學家鍾情於此,經濟學家、社會學家也參與其間。印度經濟學家阿瑪蒂亞·森指出:“飢餓是指一些人未能得到足夠的食物,而非現實世界中不存在足夠的食物。”[9]這就把饑荒成因的解讀引向了糧食的分配製度。他進一步分析説:“當饑荒構成威脅時,中國所缺少的是一種存在對抗性新聞界與反對勢力的政治體制。”[10]這樣的見識對“大躍進”的研究的確是別有洞天。其二,在對前人研究成果理解透徹而準確的基礎上,對其的表述要儘量中性和客觀。其三,開題人不能為拔高自己就對既有成果進行無的放矢的貶低。這種情況在學位論文的文獻綜述中並不罕見。如,有一篇博士學位論文對前人研究成果的不足這樣判斷道:“第一,研究範圍不夠全面,缺乏系統專題性研究。第二,研究內容不夠深入,淺嘗輒止。第三,研究視野不夠開闊。”[11]這樣的指責不僅過於寬泛,對前人的成果也不夠尊重,同時顯示作者對既有成果的理解相當膚淺。

需要強調的是,在開題報告中對本項研究學術貢獻做介紹時,不能把題目的新穎、材料的原始與觀點的獨創混為一談,即學位論文應該有命題(thesis)。命題是貫穿整個學位論文的中心論點,是作者試圖在論文中探討或論證的一個基本問題(general issue)或基本觀點(general position),應該具有獨創性。開題人應該有強烈的問題意識,論文大綱的章節安排、材料取捨及方法的選用等都應以闡明命題為圭臬[12]。如有篇題為“社會轉型視野中的中共農村基礎組織”的博士學位論文,其大綱是這樣的:導論,社會轉型與農村社會;第一章,轉型前農村基層黨組織的結構與功能;第二章,工業化、城市化與農村基層黨組織;第三章,農村政治結構變遷與農村基層黨組織;第四章,農民分化流動與農村基層黨組織;第五章,農村宗族組織與農村基層黨組織;第六章,農村文化結構嬗變與農村基層黨組織;結語,社會轉型視角下的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這個論文大綱最大的問題是似乎只有研究對象,而沒有歸納總結出一個獨創性觀點即命題。再有博士學位論文,題目為“新中國個人收入分配製度變遷研究”,大綱為:導言;第一章,社會主義按勞分配製度的建立;第二章,計劃經濟時期的收入分配製度;第三章,經濟社會轉型時期收入分配改革;第四章,市場經濟條件下收入分配製度的完善;第五章,新中國收入分配製度變遷的成就和問題;結語[13]。這個論文大綱眼熟如同教科書的章節安排,而沒有學位論文應該具有的提煉的命題,也沒有反映論文主題———個人收入分配。

開題報告中的參考文獻,除了上述追求多多益善之外,更主要的問題是許多開題人沒有蒐集、使用第一手資料的自覺,大都填以其他學術作品已經使用過的第二手資料作為主要的參考文獻。嚴格説來,學位論文尤其是博士論文若不主要以第一手資料作支撐,其開題報告是不能通過的。例如以河南人民公社運動為題的博士生開題報告,其參考文獻中絕大部分是第二手資料。關於第一手資料,該開題報告只是籠統地説將使用河南省檔案館有關檔案。可到論文答辯時,該博士學位論文中僅有一兩處使用了一手資料,結果整篇文章毫無河南人民公社的特點,寫成了“全國人民公社運動研究”(一位答辯委員的評語)[14]。學位論文之所以要求以使用第一手資料為主,是因為第二手資料已經被他人“斷章取義”,已包含了引用者的主觀理解,其客觀性、完整性、真實性等都大打折扣。史學家韋慶遠在“利用明清檔案進行歷史研究的體會”一文中,對懶於使用第一手資料的學風給予了無情的批評:“史學界存在一股不正之風,其重要表現之一就是拒絕在反映歷史事實的原始資料上下苦功,到寫文章時現找幾條二手、三手的資料點綴一下,於是便放言高論,好像煞有介事。其實,不論猶可,愈論愈加深混亂,離開歷史真實愈來愈遠。人們戲稱這種學風為‘回鍋肉史學’,因為它不過是在別人的成果上再加點佐料,回一下鍋而已。”[15]猶如程序民主只關注程序的透明與執行,學位論文的開題報告也應該進一步明確“程序”並嚴格貫徹執行之。惟此,學位論文質量之提高有望矣。

(辛逸,中國人民大學黨史系副教授,北京100872;黃延敏,首都師範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北京100037)參考文獻[1]邱關軍,麼加利.從開題答辯看教育學碩士研究生學術能力的培養[j].中國高教研究,XX(12).

[2]中國人民大學.攻讀博士學位研究生學位論文開題報告管理辦法[z].中國人民大學研究生手冊,XX:125.

[3]陳燕,陳冠華.研究生學術論文寫作方法與規範[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XX:13-15.

[4]樑慧星.法學學位論文寫作方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XX.

[5]王力,朱光潛.怎樣寫學術論文[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81:3.

[6]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農業委員會辦公廳.農業集體化重要文件彙編(上、下冊)[m].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81.

[7]《當代中國合作化史》編輯室.建國以來農業合作化史料彙編[m].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1992.

[8]辛逸.學術閲讀與學位論文寫作規訓:提高文科研究生質量的重要途徑[j].中國高教研究,XX(05).

[9][印度]阿瑪蒂亞·森.貧困與饑荒———論權利與剝奪[m].

王宇,王文玉,譯.北京:商務印書館,XX:5.

[10][印度]讓·德雷茲,阿瑪蒂亞·森.飢餓與公共行為[m].蘇雷,譯.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XX:220.

[11]延安時期陝甘寧邊區基層政權建設研究[d].北京:中國人民大學,XX.

[12]辛逸.文科研究生學術精神的培養———以研究生畢業論文為例[j].中國高教研究,XX(07).

[13]高志仁.新中國個人收入分配製度變遷研究[d].湖南:湖南師範大學,XX.

[14]河南農村人民公社問題研究[d].北京:中國人民大學,XX.

[15]《文史知識》編輯部.學史入門[m].北京:中華書局,1988:126.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biye/baogao/qpk40g.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