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畢業論文 >開題報告 >

如何寫科研課題開題報告大綱

如何寫科研課題開題報告大綱

課題的名稱怎麼起:因為課題就是我們要去解決的問題,這個問題是正在探討,正開始研究,所以不能有結論性的口氣。一個課題名稱起的是否準確、恰當直接影響課題的形象與質量。那麼課題名稱該怎麼起呢?

如何寫科研課題開題報告大綱

第一:課題名稱要準確

準確就是課題的名稱要把課題研究的問題是什麼,研究的對象是什麼交待清楚。

比如我們省級課題裏有一個課題名稱叫“職業學校學生學習能力與發展能力的研究”,這裏面研究對象就是職業學校學生,研究的問題就是學習能力與發展能力。

有時候還要把研究方法寫出來,比如 “職業教育教學方法的實驗研究”,這裏面研究的對象是職業教育,研究的問題是教學方法,研究的主要方法是實驗研究,這就説的很清楚,別人一看就知道這個課題是研究什麼。總之,課題的名稱一定要和研究的內容相一致,要準確地把你研究的對象、問題概括出來。

第二,課題名稱要規範

規範就是所用的詞語、句型要規範、科學,似是而非的詞不能用,口號式、結論式的句型不要用。

第三,課題名稱要簡潔,不能太長。一般不要超過20個字。

定好了課題名稱,下一步就是行動,行動的第一步,是做科研課題的開題報告。

開題報告也叫課題研究方案,就是當課題方向確定之後,課題負責人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撰寫的報請上級批准的選題計劃。它主要説明這個課題應該進行研究,自己有條件進行研究以及準備如何開展研究等問題,也可以説是對課題的論證和設計。

撰寫開題報告有什麼意義?

撰寫開題報告是進行科研課題申請的首要工作。通過開題報告的思考與寫作可以幫助我們清楚地瞭解自己為什麼要做這個課題?究竟想做什麼?想得到什麼?怎麼做?能否達到自己的預期目標?若分析後覺得不能,則可以馬上調整自己的方向和目標,使課題目標的達成有可能性,從而避免“大題小作”或“小題大做”。更重要的是,這其中的工作計劃可以成為我們日後開展研究工作的準繩,“言而無文,其行不遠”,有了開題報告,它可以作為課題研究工作展開時的一種暫時性指導,可以使我們避免無從下手;或者是研究一段時間後,覺得有偏差,它也可以作為課題修正時的重要依據。所以説開題報告對一個科研課題能否順利立題與開展是非常重要的。

一個完美的課題研究方案,一般包括以下幾個部分:

1、課題名稱

2、課題提出的背景及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

3、國內外同一研究領域的現狀與趨勢分析,本課題與之聯繫及區別

4、課題研究的實踐意義與理論價值

5、完成課題研究的可行性分析

6、課題界定及支撐性理論

7、研究目標、內容、過程、方法設計

8、完成本課題研究任務的保障措施

9、預期研究成果

一、課題提出的背景與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

課題提出的背景主要指特定的時代背景,回答的問題是為什麼要進行該課題的研究,該課題的研究是根據什麼、受什麼啟發而確定的。一般從現實需要角度去論述。例如國家、教育部新近出台的政策法規,時代的發展、社會的進步、科技的發展對教育教學提出了什麼新的要求;現行學校教育、學科教學等方面存在的問題與差距。例《新課程理念下教學設計的操作性研究》這個課題提出的背景主要來源於兩個方面:一是新課程理念的呼喚,二是新課程實施中的“盲區”。因為新課程理念與教師課堂教學設計間出現了問題,所以就有了這個課題。課題的研究就是要建構新理念與新設計間的立體橋樑。

因為新要求、新標準、新政策、新理念與現實存在問題,課題研究就是奔着問題而來,為問題的解決而研究。問題是教育科研的支點。課題研究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要有針對性、可操作性,這是課題研究的生命力所在。解決的重要問題與提出的背景間有着必然的、照應的聯繫,不能遊離或架空。

二、本課題國內外研究的歷史和現狀,闡述本課題與之聯繫及區別

闡述這部分內容必須採用文獻資料研究的方法,通過查閲資料、搜索發現國內外近似或界於同一課題研究的歷史、現狀與趨勢。

歷史背景方面的內容:按時間順序,簡述本課題的來龍去脈,着重説明本課題前人研究過沒有?哪些方面已有人作過研究?取得了哪些成果?這些研究成果所表達出來的觀點是否一致?如有分歧,那麼他們的分歧是什麼?存在什麼不足,通過歷史對比,説明各階段的研究水平。

現狀評述,重點論述當前本課題國內外的研究現狀,着重評述本課題目前存在的爭論焦點,比較各種觀點的異同,闡述本課題與之聯繫及區別,力求表現出自己課題研究的個性及特色。這一部分的內容應力求精當,力求體現自身研究的價值。

發展方向方面的內容:通過縱(向)橫(向)對比,肯定本課題目前國內外已達到的研究水平,指出存在的問題,提出可能的發展趨勢,指明研究方向,提出可能解決的方法。

三、課題研究的實踐意義與理論價值

實踐意義,指向操作層面,即通過課題研究對學校、教師、學生的可持續發展有什麼促進,在具體的教育教學實踐中有哪些好處。它的闡述是通過假設關係,勾勒出通過研究可能會或一定會產生的實踐效果。

中國小的教育科研更多地取向於應用研究和發展研究,在理論方面的學術研究價值可能比較匱乏,但也不可否認,通過研究,可能達到了對某一相關理論的細化和補充,對某一理論進行了具體闡述與充實,或許還會產生賦予全新內涵的實用理論。這部分內容有就寫,無則免。

四、完成課題的可行性分析

可行性,即研究課題的可實施性,是指課題研究所需的條件是否具備,如研究所需的信息資料、實驗器材、研究經費、學生的知識水平和技能及研究者的學歷、學習能力、研究能力和研究經驗等等是否具備。它建構於先進的理念、科學的設計、紮實的功底等,一句話,就是要從若干方面説明對本課題的研究,我們有實力、有能力、有潛力去完成。

五、課題界定及支撐性理論

界定即定義,課題界定,即對課題的詮釋,對課題的核心概念進行説明。採用歸納和演繹的方法,引用教育理論、整合文獻知識等,以分段或標題陳述的形式確定概念及其內涵與外延,採用分——總的方法,對課題中的研究對象、範疇、方法,抽取出本質屬性分別給予概括,最終形成對整個研究課題名稱的科學界定。

如:在《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策略研究》這個課題中,對課題的界定為:

本課題的研究就是圍繞着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核心問題,運用心理學、教育學、社會學理論和知識,積極探索與研究培養學生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的途徑、方法、手段及學校環境等方面的問題,為職業學校進行學生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的培養提供可借鑑的實踐模型。

創新精神是指人的綜合性的積極穩定的創造性心理品質,是人們在認識世界、改造世界時表現出來的一種不因循守舊而積極求新的精神,是驅動外顯創新行為的內隱動力。人的一切創新活動都是以創新精神為基礎,沒有創精神便沒有人的一切創新活動。因此人類的創新精神是創新活動的根本動力與靈魂。

實踐能力是指人們運用理論知識、操作、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支撐性理論也就是課題研究的理論依據。理論支撐行動,科學的理論是科學研究的保證。比如:我們要進行活動課實驗研究,就必須以課程理論、學習心理學理論、教育心理學理論為研究試驗的理論依據;進行教育模式創新實驗研究,就必須以教學理論、教育實驗理論為理論依據。再通俗一點講,作文生活化、數學生活化研究需要以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為理論依據;“生本教育”的研究需以發展心理學及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為依據;教學設計的研究需以現代教學設計理論、加涅的《教學設計原理》為理論依據。

六、課題研究的目標

課題研究的目標也就是課題最後要達到的具體目的,要解決哪些具體問題,也就是本課題研究要達到的預定目標:相對於目的而言,研究目標是分解了的、比較具體的。只有目標明確而具體,才能知道工作的具體方向是什麼,才知道研究的重點是什麼,思路就不會被各種因素所幹擾。

例:在《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策略研究》這個課題中,研究者就設立了這四個目標:

七、課題研究的內容

研究內容是研究方案的主體,是課題研究目標的落腳點,研究內容要與課題相吻合,與目標相照應,具體回答研究什麼問題,問題的哪些方面。要努力從課題的內涵和外延上去尋找,緊密圍繞課題的界定去選擇研究內容。它要求把課題所提出的研究內容進一步細化為若干小問題,也可以在課題大框架下設立子課題。

例:研究的主要內容

本課題從調查問卷入手,歸納、整理學生的不健康心理,有針對性地研究。

(1)職高學校學生心理問題的表現和分類;

(2)新時期職高學校學生心理問題的特殊性;

(3)探索並實踐職高學校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徑;

(4)確定不同年級不同類型的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目標和策略;

(5)構建職高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框架和打造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模式;

(6)制定心理健康評價標準。

八、課題研究的方法

研究方法是完成研究任務達到研究目的的程序、途徑、手段或操作規律,它具體反映“用什麼辦法做”。研究的方法服從於研究的目的,也受具體研究對象的性質、特點制約。在具體的方案設計中,要根據各時段研究內容的不同選擇不同的方法,儘可能地寫明怎樣使用這種方法和用這種方法做什麼。常用的研究方法有:觀察法、實驗法、調查法、文獻法、經驗總結法、個案分析法、行動研究法、比較法、解剖麻雀法等。如要研究學生實踐能力的現狀必定離不開調查法;要研究問題家庭學生的教育對策可採用個案法等等。

這一部分是課題方案設計的主體,課題研究是否有價值、目標任務如何得到研究落實,在這部分應給人一覽無餘的感覺。

九、課題研究的過程

研究過程即課題研究的步驟,也就是課題研究在時間和順序上的安排。一般劃分為三個階段:前期準備階段、中期實施階段、後期總結階段。每一個階段有明顯的時間設定,從什麼時間開始,至什麼時間結束都要有規定,要有詳盡的研究內容安排、具體的目標落實,從而保證研究過程的環環緊扣,有條不紊、循序漸進。

例:《職業高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課題中的研究過程設計

十、完成本課題研究的保障措施

保障措施一般是指組織保證:成立課題組、健全研究機構,做到研究任務、時間、人員三落實;制度保證:制定課題管理條例、規範學習、研究制度,以激勵為槓桿,激活教師研究熱情;經費保證:設立課題研究專項經費,保證研究過程中相關書籍、必要設備的添置及外出學習、開展活動等的經費來源;技術保證:聘請專家擔任顧問,選派骨幹外出培訓,組織外出參觀學習等;課題研究與學校工作相協調:做到教學科研化,科研教學化,使學校教育教學與教育科研同步發展、共同提高。

十一、課題研究的成果形式

本課題研究擬取得什麼形式的階段研究成果和終結研究成果。形式有很多,如調查報告、實驗報告、研究報告、論文、經驗總結、調查量表、測試量表、微機軟件、教學設計、錄像帶等,其中調查報告、研究報告、論文是課題研究成果最主要的表現形式。課題不同,研究成果的內容、形式也不一樣,但不管形式是什麼,課題研究必須有成果,否則,課題研究也就失去了研究之意義。

課題名稱:適應職業教育特色的教材建設研究(結合本地域特點)

子課題名稱:特色校本教材《電學技術》開發建設

一、課題研究論證報告

1、課題題出的背景與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

國內形勢需要

近些年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使職業教育生存和發展的外部環境發生着變化,職業教育體系自身也在不斷進行調整和改革。根據2019年國家教育行政部門頒佈的《中等職業學校專業目錄》,中等職業學校共有470多個指導性專業方向,覆蓋我國全部一、二、三產業,52%的專業方向是近年來新設立的。2019年,教育部確定和公佈了數控技術應用等20個專業的176個專業點為全國中等職業教育首批示範專業(點);各地也開展了示範性專業的建設工作。眾多的專業課程需要良好的資源配置特別是實踐教學條件,專業教學改革要求得到深化,能夠更迅速地反映勞動力市場變化的需要。因此,如何探索和總結專業教學的新模式、新方法,提高專業教學整體水平,增強專業的吸引力,在全國或區域範圍內發揮比較廣泛的示範作用,就成為職業教育改革的一個重要方面。

國際形勢促進

上世紀80年代以來,職業教育系統不斷擴大國際交流與合作,不斷開拓視野,積極借鑑國際職業教育現代教育思想和辦學模式,如德國“雙元制”、加拿大的"CBE"、英國“BTEC',、澳大利亞"TAFE"等,在國內一些職業學校得到試驗和推廣。最近幾年,相當多的學校開展了不同形式的國際交流與合作,越來越多的管理人員、骨幹教師到國外進行考察和進修。通過國際交流與合作,促進了我國職業教育觀念的轉變、課程和教材的開發以及教學方法和手段的更新,“以能力為本位”、“以學生為中心”、“行動導向”、“項目教學”、“關鍵能力”等理念或模式,逐步在我國職業教育系統中發揮影響,促進了職業教育自身發展能力的增強。在此氣候下,如何博眾家之長為我所用就成為職業教育改革的一個重要方面。

2、本課題在國內外同一研究領域的現狀和趨勢分析:

目前,國家教育部通過實施《面向21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提出的“職業教育課程改革和教材建設規劃”,共開發82個重點建設專業教學指導方案,組織編寫和出版了1000種反映新知識、新技術、新工藝和新方法的具有職業教育特色的教材和100多個多媒體教學課件,形成了新的比較完善的專業教學資源。然而,不同的地方政策、不同的地域文化、不同的經濟環境、不同的社會人文環境等諸多因素導致國家統一組織的新教材建設並不能完全滿足和適用各個地方職業教育學校,如何立足於自身條件開發出適合自己、擁有特色的職業教育課程教材建設的研究就成為目前職業學校的一大科研課題。

3、課題研究的實踐意義與理論價值:

1、生源質量決定教材體系需要特色:

由於普通高中熱和大學熱的影響,很多國中畢業生對上職業學校的熱情不高,大多數學生首先選擇接受普通高中教育,進而接受普通高等教育,職業教育成為無奈的選擇。另外,“普九”的質量很不均衡,造成很多取得國中畢業證書的學生實際上沒有達到國中畢業的文化程度,這給職業學校實現傳統原有的高中階段教育的教學目標帶來一定困難。這就要求職業學校開發出適合自己特色的校本教材。

2、職業教育的投入不足需要教材有所變革:

2019年時,我國財政性教育經費佔國民生產總值的比重只有3.19%,低於世界平均水平0.6個百分點,而其中中等職業教育經費所佔比例由1996年的11.5%下降到2019年的8.4%、2019年的7.O%。職業教育屬於非義務教育,受教育者應該分擔一定比例的教育費用。實際上,根據《中國教育經費統計年鑑》提供的數據計算,2019年全國中等職業學校(含中等專業學校、技工學校和職業高中)生均學雜費為1237元,而普通高中為507元,前者是後者的2.4倍。需要指出的是,職業院校學生中相當一部分屬於貧困家庭子女,他們難以承擔接受職業教育的學費,銀行又不給中職和高職學生提供助學貸款,這使學校辦學非常困難。而在教學過程中大量的專業教學教材在實際教學中利用比重不滿70%,價格卻及其昂貴。這就要求職業學校開發出適合自己特色的校本教材。

3、就業准入制度和職業資格證書制度迫使教材研發:

目前,我國的就業准入制度還不健全,職業資格證書體系不健全,涉及職業資格證書、技術等級證書的主管部門和單位比較多,缺乏有效聯繫,職業資格鑑定的管理中存在不少問題,職業資格培訓無目標、無大綱,複習資料單一且匱乏,與職業學校專業學習銜接不夠,職業學校學生取得職業資格證書還存在較大一些困難,如何使學校課程教學設置完成對職業資格證書的培訓和鑑定,這就要求職業學校開發出適合自己特色的校本教材。

4、完成課題的可行性分析:

編寫校本教材的基本若干原則

1、基於對國家課程的互補性原則

實施國家、地方、學校三級課程,這是新課程改革的大原則。學校教師、學生在共同開發課程中形成的經驗文本,既是學校的特色資源,又擴大了國家、地方課程的外延,具有互補性。

2、基於課程的原創性原則

我們講的原創,指的是不仿製,不抄襲,不參照,少沿承,也就是課程開發和建設中的原有動力,原有狀態。既將其打造成特色文本,成為課堂教學的一種軟環境建設。

3、基於課程的知識學習和技能訓練相結合的原則

要求編寫的讀本、,設制教案文本,突出了技能要素,弱化了知識要素。但兩者的相輔相成的特點必須得到足夠的呈現。

4、基於課程情境中體現態度、情感、價值觀的原則

校本課程,在教學內容,課堂環境和活動方式的選擇和設定上。更多地考慮學生的情緒的激發和投入狀態。

5、基於課程體現“人本精神”的原則

校本課程的開發,是學校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舉措。我們在開發教師資源和學生資源的時候,要最多考慮的是人的需要,人的給予,人的擁有和人的奉獻。最大程度地調動最廣大師生課程開發的積極性。

二、課題研究設計報告

1、課題界定與研究依據

編寫校本教材的依據

1、從學校教育策略出發

對校本課程的內容和體系重新加以梳理,涉及課堂環節,教學形式,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的改革就會全面鋪開。

2、從課程資源整合的需要出發

課程資源,包括教師資源,學生資源,教學環境,教學設施和課堂教材等。整合課程資源,這是對學校深厚歷史積澱的開掘、改造和利用,講究編程和重組。

3、從學生學習的實際需要出發

讓學生在根據自己的需要選擇課程,強調尊重學生的興趣和經驗,給他們個性發展一個空間。學生實際上也參加了教材的建設,成為校本課程的實踐者和創造者。

4、從教師自身提高的需要出發

學校教師不僅僅是課程的實踐者,教材的使用者。教育的模式的轉軌,引導着老師職能的轉換。因此教師,既是課程的實踐者,也是課程的管理者和開發者。

2、理論假設與研究目標(研究目標與具體化)

(一)建立校本課程學術小組

校本課程開發,作為學校的教育行為,校長要親自參與決策和策劃。由校長室、教務處、專業部和骨幹老師組成四級開發小組。小組承擔如下工作義務。

1、提升理念:“構建人本,突出特色,尊重和關心每一個學生的自主發展,促進專業技能水平有創造性發展。”

2、制定開發目標——遠期目標和近期目標

3、制訂開發指南,包括教學計劃,教學目標,課程清單,評價方案等。

4、形成管理網絡

(二)對教材資源的篩選和改造

1、對學校資源的整理

2、對教師資源的整理

3、對學生資源的整理

4、對社會資源的利用

5、對材料的篩選和改造

3、研究內容(研究內容的分解與具體化,含子課題的設計)

課題第一模塊——工程名稱:家用直流電源電路(二極管、整流、濾波、穩壓)

課題第二模塊——工程名稱:信號功率放大電路(三極管、放大電路、震盪電路)

課題第三模塊——工程名稱:晶閘管控制器(晶閘管)

課題第四模塊——工程名稱:數字搶答器、數字表決器(數字門電路)

課題第五模塊——工程名稱:數字自動控制電路、數字計數器(數字觸發器)

課題第六模塊——工程名稱:手動發電、電動裝置(電磁學)

課題第七模塊——基礎電學知識學習

4、研究過程設計(階段時間劃分、階段打成目標、階段研究內容、階段成果形式、階段負責人)

2019年2月13日至2月26日,課題討論與確定,負責人:王皓

2019年2月27日至3月12日,課題研究過程研究與制定,負責人:電學課任課教師(王澤森、張方輝、何偉、姜英、王皓)

2019年3月13日至4月15日,課題第一模塊第一部分初稿,負責人:孔繁斌

2019年4月16日至4月30日,課題第一模塊第一部分定稿,負責人:張林麗

2019年5月1日至5月15日,課題第一模塊研究模式評價與審定,負責人:嶽國峯

2019年5月至2019年12月,課題第二、三、四模塊定稿,負責人:電學課任課教師

2019年1月至2019年8月,課題第五、六、七模塊定稿,負責人:電學課任課教師

2019年9月至12月,課題模塊整合審定,並進行實踐完善,負責人:嶽國峯、張林麗、孔繁斌、王皓

2019年1月初,課題定稿與評價、審報結題,負責人:

5、研究方法設計(對應研究目標、內容、過程進行某一方法的具體設計)

模塊研究設計方法如下:

(1)確立工程項目,明確學習目的,激發學習興趣

(2)理論知識學習,傳授理性知識,形成電學技術的系統性、結構性

(3)配套實驗測試與實踐,提高感性認識,提高技能水平

(4)通過完成電子電工實物作品,實現工程項目完成與測評

6、完成本課題研究任務的保證措施

(1)理論知識主要依靠原有教材的處理和刪減、改編,參考其他教材資料,按照課題計劃編輯成校本教材理論部分

(2)實驗部分根據本校實際情況和課題計劃進行處理和編輯,購買實驗設備、器材,重建實驗機制,形成完整的工程配套系列實驗。

(3)工程結束工作以指導學生通過實驗實踐完成電子電工實物作品為評價標準,

7、預期研究成果(成果形式及預期完成時間)

預期2019年底完成《電工基礎》、《電子技術基礎》課程的整合與改編,形成一門新教學思路、新教學觀念、新教學方法的綜合性課程教學教材《電學技術》。

更多科研課題開題報告範文推薦閲讀★★★★★: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biye/baogao/gqjv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