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畢業論文 >開題報告 >

歷史教育碩士開題報告範文

歷史教育碩士開題報告範文

題目:高中新課程背景下歷史教學設計的理論與實踐

歷史教育碩士開題報告範文

1、本論文課題國內外概況和文獻綜述:

本論文課題是依據XX年3月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制定的《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實驗)》的精神,在高中歷史新課程中,通過運用現代教學設計的理論,並結合高中歷史課堂教學進行實踐應用研究的課題。研究的目標在於探求更科學有效的課程教學方式,提高教與學的質量和效益。這一次新課程改革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醖釀,XX年秋,高中新課程改革首先在廣東、海南、山東、寧夏四省開始試驗,到現在只有兩年多的時間,才處於起步階段,關於現代教學設計理論指導下進行高中歷史新課程實踐的研究還比較少。以下側重敍述教學設計理論的歷史軌跡。

(一)教學設計的思想萌芽與早期發展

由於教學設計是融合了許多不同學科的重要理論而形成的一個新的知識體系,因此它的出現與發展同其他學科有着密不可分的聯繫,其中心理學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建立教學設計學的構想最初來源於美國哲學家、教育學家(john dewey),他於19XX年提出了應建立一門所謂的"橋樑科學",以便將學習理論與教學實踐連接進來,目的是建立一套系統的與教學活動有關的理論知識體系,以實現教學的優化設計。但由於當時條件的限制,教學設計還僅僅是萌芽狀態,並未形成系統的理論體系。

到20世紀中葉,行為主義迅速發展,行為主義學習理論代表人物斯金納提出了s-r理論,並將其應用於教學,出現了程序教學和教學機器。程序教學以其精確組織的個別化,自定步驟的學習,確立了許多有益的指導原則。它建立的一系列學習原則和開發程序教材的系統方法,對教學設計理論模式的發展具有重要的影響。在這一時期中,奧蘇伯爾的漸進分化的思想,如運用先行組織者,然後呈現一系列具體的下位概念和例子;布魯納(er)依學生成績而逐漸提高學習複雜性的思想;馬克勒(le)和墨裏(e)等運用教學理論促進概念獲得的思想,都對教學設計的發展作出了較大的貢獻。

(二)認知心理學對教學設計的影響階段(20世紀60年代~80年代)

從教學設計發展的第一階段可以看出,程序教學是教學設計的方法學上的依據。但在60年代末,認知心理學逐漸代替行為主義,成為教學設計的指導思想。研究者紛紛重新考慮學習理論。影響比較大的有加涅,他把自已的教學設計與認知理論相結合,將學習結果分為五大類等。梅里爾也提出教學設計的成分呈現理論。此外,認知心理學中關於知識生成的研究結論也被應用到教學設計中,這些研究產生了許多針對學習過程的策略,如問題解決策略,信息組織策略,降低焦慮策略,自我控制策略,元認知與招待性策略等。這些新理論的引入,極大的豐富了教學設計的理論體系,使得教學設計這門學科不斷完善與擴充,一般來説,從這時開始了現代教學設計理論與實踐研究。

(三)整合化思想,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對教學設計的影響階段(80年代至今)

到了20世紀80年代,教學設計研究者開始傾向於將不同的教學設計理論結合成一個行之有效的總體模式。如賴格盧特的精加工理論,藤尼森提出的概念教學理論等。在20世紀90年代,建構主義對教學設計理論起了較大的作用。這一時期,學習者與教學媒體,教學情境的結合是教學設計發展的一個重要特徵。

在中國,不同於自古已有的教學,這裏所指的現代教學設計從1974年加涅的《教學設計原理》一書問世算起,有30餘年的歷史。我國學者對這一領域關注的人很少。浙江大學教育系盛羣力和李志強合作編著的《現代教學設計》一書中對現代教學設計在中國的研究情況作了較全面忠實的回顧,指出:"我國對教學設計的研究起步較遲。在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前出版的教育學、教學論和教育心理學著作、教科書中幾乎看不到有關教學設計方面的論述。在人們眼裏,教學設計大體相當於課時計劃(教案設計),教育理論工作者無暇也無需過多予以關注。"

在20世紀90年代開始,我國對教學設計的研究,主要有四方面的力量參與:電化教育(技術教育)界的研究人員是第一支研究力量,他們起步早些,介入的人較多,有數本專著、教材推出。第二支研究力量是從事教育心理學的專業工作者。華東師範大學邵瑞珍、皮連生教授十餘年來致力於將教育心理學的基本原理應用於中國小教學實踐,也非常重視教學設計的應用。他們發表了一批論文和研究報告,出版了專著《智育心理學》。由李伯黍、燕國才主編的高校文科教材《教育心理學》(1993)在我國教育心理學教科書中首次專章論述"教學設計"。第三支研究力量是教育論工作者。華東師範大學鍾啟泉教授翔實地介紹了日本的教學設計(授業最優化)理論和前蘇聯的控制教學論,在《教育研究》(1987)上發表了《從現代教學論看教學設計原理與課題》一文;高文教授關注教學模式的現代化研究,關注以建構主義、情境教學為特徵的教學設計理論。由李定仁主編的《大學教學原理與方法》(1994)和田慧生、李如密編著的《教學論》(1996)都分別開始專章論述"教學設計"。第四支研究力量是中國小教研人員。例如,廣州市教研室主任任麥曦同志主編的《教學設計的理論與方法》(1996),吸引了廣州市的眾多教研員與中國小優秀教師開展教學設計理論的應用研究。

近幾年來,關於現代教學設計理論和應用研究又有了長足發展,出現了更多這方面的專著、文章和教學設計案例。如由孫立仁著的《教學設計--實踐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理論與方法》(XX),作為"信息技術環境下基於心理學理論的中學各科教學設計的研究"課題成果,產生較大的影響;皮連生、劉傑主編《現代教學設計》(XX)作為雲南省中國小教師繼續教育教材,開創了現代教學設計在我國大範圍推廣的先河;還有XX年鍾志賢著《面向知識時代的教學設計框架》等等。在歷史學科領域,有關新課程下現代教學設計理論與學科教學的專著,有趙亞夫主編的歷史新課程研究系列,作為基礎教育新課程教師教育系列教材,其中張靜、李曉風、姚嵐、孫楠著的《歷史學習方略》(XX),石薔、齊渝華編著的《歷史教學課例分析》對高中歷史新課程教學都有很好的啟示意義;更有針對性和指導意義的是華南師範大學黃牧航教授主編的《歷史教學與學業評價》(XX),而在高中新課程改革教學的第一線,還需要大力推動歷史教師真正自覺運用現代教學設計理論進行實踐。

對於日後教學設計的發展趨勢,我們可以預測,在新課程改革下,應關注的不僅僅是一個學科中某一知識點的學習過程,不僅僅是學習的認知過程,更不僅僅是外部種種環境因素的作用,應從人的整體發展的思路去進行教學設計。教學情境中的學習者已經成為一個重要因素,諸如學習動機等情感因素應該在教學設計中得到反映。同樣在教學設計中,教師是課程重要的開發者,也應該注重教師的能力特徵和個性特徵在教學設計中所起的作用。

2、本論文課題的理論和實際應用意義:

由烏美娜教授主編的《教學設計》一書將教學設計定義為:"教學設計是運用系統方法分析教學問題和教學目標,建立解決教學問題的策略方案、試行解決方案、評價試行結果和對方案進行修改的過程。它以優化教學效果為目的,以學習理論、教學理論和傳播學為理論基礎。"學習理論方面可以運用行為主義、認知主義、建構主義的學習觀;教學理論方面可以主要運用理性主義、經驗主義、建構主義的理論;目前國內比較流行的幾種教學設計理論主要有泛能教學設計、貫一教學設計、基於活動的教學設計、建構主義教學設計、混合學習等。在新課程的理念下,將學習理論、教學理論和現代教學設計理論與高中歷史新課程教學有機地結合,更有效地實現歷史學習的價值。

20世紀80年代以來,現代教學設計作為一個新興的研究領域在我國教學改革與研究中不斷拓展。在經歷翻譯、介紹和引進國外教學設計研究成果的階段後,目前我國已逐步進入了理論研究和實驗階段,表現在教學設計通論研究方面已有較多成果。這些成果對發展教育理論和深化我國的教學改革發揮了積極作用。在高中歷史課程教學改革中,自覺運用現代教學設計理論,深入開展歷史教學設計研究,將先進的教學理念轉換為教學實驗,對減少和克服傳統歷史教學僵化、呆板和麪對新課程歷史教學活動的盲目性、隨意性,增強和提高歷史教學活動的有效性和可控性具有重要意義。

與傳統備課之間有很大的不同,現代教學設計對我們教學的啟示和要求不僅僅是教育技術方面的,其中所藴涵的教育思想、教育觀念也值得我們借鑑。更重要的是在新課程改革的新要求下,對於傳統性較強的歷史學科教學而言,現代教學設計的理論和有效結合學科教學的推廣應用,在促進歷史教師角色轉換、對學習者的分析以及教學策略的制定與教學方法的靈活運用等方面,都有迫切的現實需要。

3、論文的基本內容、結構框架以及要突破的難點:

(1)基本內容

在高中歷史新課程理念下,通過基於現代教學設計理論、學習論、教學論進行優化教學的實踐,探討運用現代教學設計理論,深入開展歷史教學設計研究,尋找將先進的教學設計轉換為學科教學實踐的有效途徑,通過不斷總結反思,促進歷史新課程教學的更優化發展。

(2)結構框架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1.論文課題國內外概況和文獻綜述

1.1高中新課程的理念與實施

1.2現代教學設計的理論發展

1.3國內現代教學設計的理論與實踐

2.課程與現代教學設計概述

2.1優化教學設計的學習論和教學論

2.2高中歷史新課程理念和教學設計準備

2.2.1教學目標的設置和陳述

2.2.2教學任務的分析

3.高中歷史新課程教學的設計與實施

3.1知識呈現的教學設計策略

3.2過程、方法引導的教學設計策略

3.3能力訓練的教學設計策略

3.4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的教學設計策略

3.5.歷史新課程教學資源的開發和課堂管理策略

4.歷史新課程教學設計的反思與提升

結束語

(3)要突破的難點

高中新課程改革下,現代教學設計理論與歷史學科教學具體內容、具體環境條件的整體考慮,切實有效地落實在四十分鐘的課堂教學中,提高教育與教學的效果,並使之具有一定的普遍適用性和可操作性。

4、論文計劃、進度及待解決的問題:

(1)論文計劃、進度

確定研究方向;歷史文獻資料查閲:XX年2-7月

撰寫開題報告並送導師審閲:XX年7-8月

論文開題:XX年9月

實踐與分析階段:XX年9月-XX年5月

論文寫作,完成初稿送導師審閲:XX年6-8月

論文修改與定稿:XX年9-10月

論文送審:XX年10月

論文答辯:XX年3月

(2)待解決的問題

現代教學設計的理論和方法的歸宿是落實到各個學科,重視與學科的聯繫,也就是重視教學設計的應用研究。在理論意義上,教學設計可以有效支持任何學科的教學和學習,因為它是屬於方法學和技術學層面的學科,具有良好的指導性、適應性和可操作性。但是,每門具體學科都有自己的特殊性,教學設計應該具有多樣性、靈活性和針對性。因此應該注重歷史學科教學設計的專門研究,教學設計的基本理論和方法的發展不能離開具體學科的理論與實踐,教學設計的理論和方法不應是少數人的專利,應該為全體教師所掌握和自覺運用。

5、主要參考文獻:

1.孫立仁:《教學設計--實踐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理論與方法》,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XX。

2.皮連生、劉傑:《現代教學設計》,北京,首都師範大學出版社,XX。

3.烏美娜主編《教學設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年。

4.黃牧航:《歷史教學與學業評價》,廣州,廣東教育出版社,XX。

5.趙亞夫主編,張靜、李曉風、姚嵐、孫楠著的《歷史學習方略》,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XX。

6.皮連生:《教學設計--心理學的理論與技術》[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7.盛羣力:《現代教學設計論》[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12。

加涅lj布里格斯:《教學設計原理》,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9.歷史課程標準研製組:《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實驗)解讀》,江蘇,江蘇教育出版社,XX。

10.鍾啟泉:《怎樣理解"課程標準"》,天津,歷史教學[j],XX(8)。

11.鍾志賢:《面向知識時代的教學設計框架--促進學習者發展》,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XX。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biye/baogao/d63g4m.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