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報告 >事蹟材料 >

錢學森事蹟材料

錢學森事蹟材料

那一天是1980年6月5日,作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科學技術委員會副主任,錢學森登上中國航天遠洋測量船,看望慰問剛剛從南太平洋執行中國首枚洲際導彈發射測量任務凱旋的船員們。 迄今為止,這是錢學森戎馬生涯中留下的惟一一張敬軍禮的照片。 這張照片,也向人們展露了這位偉大科學家的另一個本色身份——共和國軍人。 軍人使命:無論什麼時候,他都把國家利益舉過頭頂 一個軍禮,一個瞬間,轉眼過去31年。 就在錢學森敬這個軍禮的那年,美國合眾國際社這樣寫道:“正是因為有了錢學森……他研究的火箭,正在使中國成為同蘇聯、美國一樣能把核彈頭髮射到世界上任何一個地方的國家”。 其實,對於錢學森的價值,早在1950年,美國時任海軍部副部長金貝爾就曾説過這樣一句“名言”:無論在哪裏,一個錢學森都抵得上5個海軍陸戰師!那個時候,在整個朝鮮戰場,美軍的地面兵力是7個師。 這名美國軍人用職業眼光的換算,正應了中國那句話:三軍易得,一將難求! 在美國人眼中,錢學森是“最優秀的火箭專家”。現代火箭,對於中國意味着什麼?他們不難想象。因此,美國千方百計阻擾他回到祖國,將他軟禁整整5年…… 事實證明,金貝爾是有遠見的,但他還是遠遠低估了錢學森的價值,他那筆賬算得並不精明—— 新華社對外公佈的《錢學森同志生平》中,概括總結了錢學森對我國國防科技事業貢獻卓越的11項“第一”—— 中國第一枚近程地地導彈發射試驗,中國首次導彈與原子彈“兩彈結合”試驗,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衞星“東方紅”發射,中國第一艘核動力潛艇,中國第一顆返回式衞星、第一次潛艇水下發射導彈…… 這些“第一”,劃時代地改變了中國,也劃時代地改變了世界! 這,幾乎是一段不可複製的傳奇! 傳奇的起點,可以追溯至1955年錢學森回國不久與陳賡大將在哈軍工的那次深夜促膝長談。 陳賡大將問:“錢先生,你看我們中國人能不能搞導彈?” 錢學森果斷地回答:“有什麼不能的?外國人能造出來,我們中國人同樣能造出來。” 陳賡大將説:“好,我等的就是你這句話!” 在歷史的迴音壁裏,這段經典對話至今在我們耳畔轟鳴作響。從此,錢學森這個名字與新中國的國防大業緊密相連。 第二炮兵原司令員李旭閣將軍至今難忘,1956年元旦,他第一次聽錢學森介紹導彈武器。會場座無虛席,滿堂高級將領,惟有李旭閣年紀最輕,職務最低,佩戴少校軍銜。講台上,錢學森饒有意味地説:“中國人完全有能力,自力更生製造出自己的火箭。我建議xx,成立一個新的軍種,名字可以叫‘火軍’,就是裝備火箭的部隊。” 錢學森預言了這支部隊的誕生和成長。但他沒有料到的是,當年聆聽他講課的那位年輕少校,幾十年後會成長為中國戰略導彈部隊司令員。 1991年10月16日,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隆重頒獎儀式。國務院和xx聯合授予錢學森“國家傑出貢獻科學家”榮譽稱號和“一級英雄模範獎章”。 這兩種榮譽同時授予一個人,在共和國的歷史上前所未有。 引人矚目的是,在此之前,“一級英雄模範獎章”授予的都是戰鬥英雄。 作為一名軍人,這是最高規格的榮譽。錢學森當之無愧。毫無疑問,他是英雄,他是戰鬥英雄,他是戰鬥在為中華民族礪劍鑄盾特殊戰場上的大英雄! XX年10月1日,國慶60週年大閲兵上,中國戰略導彈方陣氣勢磅礴駛過天安門廣場。 車轔轔,長劍行。這一刻,你是否想到,54年前的中國,除了錢學森幾乎沒有人見過導彈? 可是,這一刻,他已垂垂老矣,只能躺在牀上看着電視上的大國長劍。 30天后,98歲的錢學森走了。 他走得沒有遺憾——作為一名共和國軍人,他兑現了自己對祖國做出的承諾,他親手打造的大國長劍,在忠實地守護着這片他深愛的土地! 錢學森是何軍銜?流傳過這樣一個説法—— 1957年,錢學森作為科技顧問隨聶榮臻元帥訪問蘇聯。蘇聯方面以他不是軍人為由,不准他參觀導彈。為此,xx緊急決定,授予錢學森中將軍銜。 關於這個故事,錢學森晚年曾親口對祕書塗元季説:“這是誤傳。” 不過,他的履歷中明確記載:1970年6月,xx任命他為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科學技術委員會副主任。當時,國防科委是統管國家和軍隊尖端武器裝備建設的領導機關,第一任主任由聶榮臻元帥兼任。 錢學森儘管沒有軍銜,卻是指揮國防科技戰線千軍萬馬的將星北斗! 1957年,時任國防部第五研究院院長的錢學森還沒穿軍裝,一介布衣的他麾下少將、大校、上校比比皆是。然而,這些在槍林彈雨中闖過的將士,無不敬佩他的品德和學問,無不驚歎他率領那支科技大軍在極其艱苦歲月中的“長征”。 為了那聲“東方巨響”,錢學森的脊樑和共和國軍人一樣,傲雪挺立。 原東風試驗基地工作人員周迺文至今難忘—— “無論什麼場合,錢學森腰桿都是挺得筆直的,風紀扣從來都是扣得嚴嚴的。”“那時,基地條件特別艱苦,他和普通官兵一樣喝又黃又澀的水,蘸着鹹鹽,吃摻着沙棗葉的窩窩頭。”“有一次導彈發射試驗時間推遲,他在臨時指揮所將兩個木板凳拼在一起當牀睡在上面,那天還特別冷……” “散入珠簾濕羅幕,狐裘不暖錦衾薄”。當今天的孩子們吟誦這首描寫古代將軍行軍打仗的詩歌,他們不會想到,在那個朔風呼嘯的寒夜,一名世界級的大科學家睡在軍帳裏,別説狐裘和錦衾,連張行軍牀也沒有! 1980年6月5日,錢學森登上中國航天遠洋測量船看望船員 一張黑白老照片,定格了一個彌足珍貴的歷史瞬間。 照片上,一位慈祥的老人,身着戎裝,面帶笑容地向周圍的人們致以軍禮。 他,就是錢學森。

錢學森事蹟材料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baogao/shiji/9pp6d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