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報告 >社會實踐報告 >

空巢老人社會實踐報告3篇

空巢老人社會實踐報告3篇

“空巢老人”是指不與子女居住在一起的老人,其中既包括無子女的老人,也包括與子女分開居住的老人。關愛空巢老人,為此社會各界紛紛參與空巢老人的社會實踐活動,以下是本站小編為大家帶來的空巢老人的社會實踐報告,歡迎閲讀學習。

空巢老人社會實踐報告3篇

空巢老人社會實踐報告篇一:

在中國有這樣一個羣體:他們的子女為了生計外出打工,用勤勞和智慧獲取家庭收入,為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作出了貢獻;他們的子女跳出“農門”,考上大學,為了在大城市安家立業而奮鬥不息。但他們卻留在了農村家裏,耕種着幾畝薄田,照顧着年幼的孫輩,數着日子盼兒女回家,守着電話等兒女的問候,成為一個數目不斷增長的龐大羣體。因為孤單,因為貧窮,他們面臨着很多問題:生活無人照料、病痛不能及時妥善治療、抑鬱煩悶的情緒無法排遣……農村空巢老人的生存現狀已成為我們無法避開的社會命題。

七月中旬,杭州電子科技大學“暖巢”實踐隊走進河南省周口市商水縣,走近農村空巢老人,從大學生的視角出發,瞭解他們生活的點滴,用學子的愛心温暖空巢。

走進生活傾聽他們的聲音

7月14號開始,杭州電子科技大學“暖巢”實踐隊的大學生們分組走訪了河南省周口市商水縣的七個村莊,與46位六十歲以上的空巢老人面對面、心 貼心的交流。隊員們就老人的經濟狀況、日常生活狀態、健康與醫療問題、心理狀態以及娛樂活動進行了深入瞭解,才發現老人們的世界和他們所想的還是有着不小的差別。

“出門一把鎖,入門一盞燈”,這是空巢老人生活的真實寫照,而農村空巢老人的生活更加艱難,老人大多需要靠着務農、打零工等方式來維持生計,很多人還需要照看不能隨父母外出的孩子,而長年簡陋的生活條件又讓他們早早的疾病纏身。然而出乎隊員們意料的是,“很好”、“夠了”是他們在實踐中聽到的最多的聲音。相較於城市中的空巢老人,農村空巢老人對生活的要求和期望更低。對於國家實施的農村醫療合作、養老保險、低保以及各項惠農政策,他們連連稱讚,同時也對未來充滿了期待,“xx的時候咱不用再‘交皇糧’了,就看當家了還能有啥好政策”,68歲的苑爺爺如是説。當談到不在身邊的兒女時,老人更多的是理解和體諒,66歲的劉奶奶一提到遠在青島的兒子就紅了眼眶:“他忙啊,可累了,也沒個休息的時候,回來幹啥,路費就貴,打個電話就行了”,看到實踐隊的隊員,劉奶奶又説:“我孫子今年也考上了大學生,和你們一樣”,眼底是滿滿的驕傲。

關懷 温暖空巢送去學子的愛心

謝謝你們來看我,我這院子裏從來沒有這麼熱鬧過,獨自居住在鐵路旁一個破敗的小院裏的五保户張爺爺拉着隊員的手高興地不得了。張爺爺的雙眼接近失明,不願成為老伴和子女的負擔而選擇獨自生活。杭州電子科技大學“暖巢”實踐隊的隊員們來到張爺爺的小院,陪他聊天,幫忙打掃庭院,送上從杭州帶來的特產,還動手為老人準備了一餐簡單可口的飯菜。實踐隊把愛心和温暖帶到了很多和張爺爺一樣生活困難的空巢老人家中,還特意從衞生所請來醫生,上門為老人做體檢,在生活習慣和飲食習慣上給老人一些指導和建議。

隊員們還在黃寨鎮敬老院開設老年課堂,向老人講解與他們息息相關的國家政策和養身知識,還手把手地教爺爺奶奶打太極拳。為了豐富老人們的文化生活,實踐隊把電影請下鄉,聯繫鄉文藝站在村頭為村民放電影、唱大戲。隊員們也使出渾身解數在幹河沿村口為村民們送上一場精彩的文藝演出,大學生們自編自導的節目迎來了一陣又一陣的叫好聲。

實踐隊的隊員張乾説,和老人們的相處讓她有了更多的思考,在服務老人關愛老人的同時,老人的對待生活積極樂觀的態度、面對艱難的生活表現出的韌性也在感染着他們這些90後大學生。

建言 更多關愛打造美好夕陽紅

隨着我國老齡化日趨嚴重,空巢老人晚景淒涼的悲劇也在不斷上演。空巢已經成為這個社會的傷痛,也是給社會敲響的警鐘。杭州電子科技大學“暖巢”實踐隊的隊員們對此也提出了他們的觀點。他們認為農村空巢老人問題更多集中在物質困難的層面,體現在生活困難、看病就醫難等方面,同時精神慰藉方面也得不到滿足。生活難、看病難、得到情感慰藉難,這三大難題需要集全社會的力量來解決。

隊員們認為,針對“空巢老人”生活難、看病難等問題,政府應進一步調高新農保養老金標準、農村低保標準,解決他們目前的基本生活問題;衞生醫療部門應加強村級醫療網點建設,建立“空巢老人”健康檔案,提高“空巢老人”醫療費報銷比例。政府不僅要在老人生病後提供醫療保障,更要宣傳健康生活的知識,做到小病不慌張,大病有保障。其次,第三代的教育問題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各地政府應多建公辦幼兒園,減少老人撫養第三代的壓力。農村老人文化水平普遍較低,在教育孩子方面往往心有餘而力不足,讓公辦幼兒園接收孩子的教育,既減輕了老人的負擔也有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另外,農村的文化生活極度匱乏使老人生活單調乏味,政府及社會各界都應當更努力為老人創造更好的文化生活,比如組織各種文娛活動、文藝下鄉,建立老齡服務機構、村級老人活動室、文化圖書室在新農村建設的過程中在新的社區建立健身運動場所或者休閒活動室,讓老人的晚年更加豐富多彩。

農村空巢老人作為社會弱勢羣體,應該得到更廣泛的關心和愛護。同時,作為子女,不僅僅要提供經濟上的供養,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慰藉,不要讓老人空了“巢”也空了心。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讓每一位老人都能度過一個安逸、充實、温暖的晚年不僅僅是這羣大學生的夢想,更是偉大的“中國夢”的一部分。

空巢老人社會實踐報告篇二:

一、調查概述

“空巢老人”是指不與子女居住在一起的老人,其中既包括無子女的老人,也包括與子女分開居住的老人。當前,隨着我國社會經濟不斷髮展、我國逐漸步入老齡化社會的國家行列,(據全國老齡工作委員會辦公室統計全國老年人佔到人口總數的10%,並將在20xx年達到兩億。)如何安置老年羣體度過晚年,引起了社會各界的普遍關注,老齡化成為社會工作的一項重要的內容。為了仔細瞭解老年人的生活和生存狀況,與老年人和諧相處,我們“愛尚崇陽”實踐隊將“空巢老人”作為社會實踐的調查主題之一。

本次的調查目的地為湖北崇陽縣路口鎮。路口鎮位於崇陽、通山、赤壁、鹹安四縣市區交界處,是崇陽縣的“東大門”。面積235平方公里,轄21個行政村和1個居委會,231個村民小組、12個居民小組。截止到20xx年總户數為8962户,其中農業户為8409户,總人口約4萬人,農業人口約3.6萬人。20xx年全鎮工農業總產值達到5.7億元,財政收入達到800萬元,分別比20xx年增長17%和7%;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2480元。

路口鎮區位條件優越。106國道和省道橫路線穿境而過,與京廣鐵路相距35公里,20xx年建成通車的寧樟高速公路貫穿集鎮腹地,交通十分便捷,1小時可到達省會武漢。

本次調查的對象為路口鎮地區55歲以上的老人。他們中或者子女外出務工、定居,身邊無子女共同生活;或者子女雖與自己居住在同一地區,但不與自己共同生活;或者甚至膝下無後人照料。調查的題目包括:經濟狀況、日常生活狀態、健康與醫療問題、心理狀態、娛樂活動等方面共計28個題目。調查問卷共計200份,全部回收有效。問卷回收後,我們對問卷進行了系統的整理、統計和分析。

二、調查結果

走訪調查中,我們小組選擇了路口鎮市老人作為調查對象,通過採訪交談和問卷調查的方式進行調查。調查結果顯示,大多數的老人對現在的生活狀況比較滿意。通過我們與老年人的交流得知,他們認為滿意的原因,主要是因為隨着經濟收入、家庭生活水平的提高,不再因為吃喝問題而發愁。多數老人期待和兒女一起生活,他們認為和家人一起生活是最好的生活方式,而對生活水平的要求比較低。但由於住房、代溝或者不願意給子女添麻煩等種種原因未能夠與子女一起生活。

我們調查對象年齡在60~80歲,其中60~70歲的老人佔57.10%,71~80歲的老人佔42.90%;另外,男女比例各佔50%。

“空巢老人”外出務工的子女由於忙於生計,有的一年難得回家一次,甚至幾年沒回過一次家,有的一個月甚至幾個月不與老人通一次電話,讓老人陷入孤寂之中。有些老人的子女並未外出,住得也不太遠,但由於“代溝”等問題,共同語言少,也就自然而然相互疏遠,甚至逢年過節都是兩家分開度過。老人們只能圍着自己的“空巢”打轉轉,生活在封閉的狹小空間裏,情感得不到傾訴和釋放,整天鬱鬱寡歡。 除了天倫之樂的缺失,農村“空巢老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和日常社交也十分貧乏。受經濟發展水平低的限制,路口鎮沒有活動室,沒有圖書室,更沒有健身、康復的器材設備。在我們調查的對象中35.7%的老人獨自在家感到孤獨,

30%左右的農村困難“空巢老人”享受了農村低保,大多每人每月30元,加上子女提供的少量供養金,一般每人每月100元左右,這點錢用於買油、買鹽、穿衣、治病等都很緊張,更不要説其他方面了。這些六七十歲乃至七八十歲的“空巢老人”,如不下地種糧、種菜生活將更加艱難。

而85.80%的老人經濟主要來源是農耕,自給自足;而14.20%是靠低保或者子女的贍養;57.10%的老人生活基本得到保障,但是仍有35.80%是沒有保障的。

三、現狀分析

(一)健康問題——人老了,病痛自然多。

關於老年人健康問題,調查結果顯示,大部分身體狀況比較健康,而有42.90%的老人多病纏身。令人難過的是,有一位老爺爺淒涼地表示老人一生病就沒有人願意照顧了。雖然農村老人絕大多數參加了新農合,可由於自費部分難以承擔,門診費用又不能報銷,針對老年人的就醫保障或者醫療保險,雖然黨中央一再頒佈各項優惠政策,解決農村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仍舊有34.80%沒有享受到任何的就醫優惠。

(二)娛樂活動—— “老有所樂”是絕大多數老年人的共同心聲。 在我們進入福利院進行文藝表演的時候,爺爺奶奶們都看得很認真,也看得很開心。我想這樣的文藝表演雖然簡單,但是對於他們來説卻是一天中的亮點,一天中的美好回憶。像路口鎮這樣的小鄉村,老年人的娛樂文化比較單調且落後,不像城市那樣有專門的老年人文化中心或者俱樂部。但是,經濟條件較好的老人也有自己娛樂的小圈,打麻將,下象棋,釣魚,看話劇等等,在空巢老人中,也存在着兩極分化。

在我們調查的尾聲,老人們提出的意見和希望:社會保障制度落到實處;多組織適合老年人蔘與的活動,豐富老年人生活;在農村給年輕人提供工作機會,從而可以保障家庭經濟收入,從而能夠保障他們能與子女生活在一起。

四、建議

隨着經濟的發展,社會老齡化的問題已經席捲全球。西方發達國家早就面臨着老齡化問題,因此,在解決“空巢老人”的問題上,發達國家比我們更有經驗。例如,德國政府通常會安排一些大學生同“空巢老人”一同居住,平時幫助老人洗衣、做飯等,幹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不用繳納房租。這樣,即節約了大學宿舍資源,還能保證“空巢老人”的生活質量。在日本,政府為更好的關愛“空巢老人”,防止老人發生意外情況,甚至出現在家中死亡而無人知曉的狀況,日本政府會把“空巢老人”家庭進行統計,並將老人每月的用水量,用電量等基本生活信息通知其子女,使子女能夠及時瞭解老人的生活狀況。這些措施可以給我國解決“空巢老人”問題帶來啟迪我覺得這些做法值得借鑑推廣,對解決人口老齡化,“空巢老人”問題有着十分重要的意義。

五、後記

通過崇陽實踐的調查,我們與老年人有了一次親密接觸,對所調查區域內的老年人生活、心理、健康等狀況有了比較全面的瞭解。當前正值我國社會老齡化的進程不斷加快,越來越多的老年人需要我們去理解、關愛。我們有責任、全社會也有責任找到與老年人溝通的契合點,在全社會形成一股“尊老、敬老、愛老”的風氣,使老年人感到社會的温暖,安度晚年。

空巢老人社會實踐報告篇三:

今年七月十九號,我參加了由xx農業大學經濟貿易學院組織的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我們的營隊名稱是“揚青春風采、促進位趕超”。我們營隊這次下去的主要活動內容是:宣傳xx湖生態經濟建設;同時做好關於土地流轉、勞動力流轉和“三農”問題的問卷調查;通過座談等形式,瞭解鄉鎮基層黨建現狀及存在的困難;瞭解大學生村官以及“三支一扶”人員的工作情況;依靠多種渠道,獲取“環xx湖生態經濟區”建設的相關信息與數據;深入農村、走進農户、貼近農民,做到了解農民疾苦,真實的反映農村的現狀,呼籲社會給予“留守老人”“留守兒童”足夠的關注。

在為期一個星期的下鄉過程中,給我感觸最深的還是是關於“留守兒童”和“空巢老人”的問題。我覺得自己瞭解到許多在課堂上無法瞭解到的事情,個人的心境也有了一些變化,或者説是有了一些提高。

這幾天,我們每天都會下到不同的村子,去做一些調查問卷,和村民們進行交流溝通。我從小就很喜歡和別人溝通,我一直覺得和不同的人溝通,透過不同的人可以看到不同的是世界。 在村裏的時候,我最多的就是和老人閒話家常,可以説每個隊員應該最多的就是和老人溝通,這並不是我們有多喜歡和老人聊天,而是偌大的村裏,幾乎沒有什麼年輕人,年輕力壯的大都出去打工了。

村裏的留守兒童和空巢老人的現象非常嚴重。這個情況在下鄉之前,我們也是有做數據調查的工作的,多少是有些瞭解的,但是冰冷的數字總是不及真實的畫面更令人震撼。七八十歲的老漢,帶着五六歲的孩童一起生活,這個畫面沒有給我温馨的家的感覺,倒是莫名的衍生出一種苦澀。

在我眼裏,人的一生有兩個時間段是最温馨最幸福的。一個是童年,而另一個則是晚年。在天真爛漫的童年裏,可以無所事事,可以無所顧忌的去做一些你想做的……當然我並不是鼓勵小孩子做什麼壞事,只是覺得在孩童時代,總是可以放開的去玩耍,去嬉鬧,因為在這個時候,你的父母會一直在你身後保護你。他們為孩子撐起了一片廣闊的天。而在一個人的晚年,是在經歷過了年輕時的風風雨雨,風光也好,落魄也好,晚年算是人生最後的避風港,兒女就是屋檐,理應為自己的父母遮風擋雨,讓他們安心,安享晚年。

遺憾的是,在鄉下的這一個星期以來,我一直以來認為理所當然的觀念動搖了,沒有父母在身邊的童年,如何能夠天真爛漫呢;沒有兒女在身旁的晚年,如何能夠安心享受呢? 現今社會,孩子的教育問題永遠都是一個非常重要,也是迫切需要解決的一個問題。孩子的啟蒙老師一般都是他們的父母,可是長期在外打工,甚少歸家的父母,又如何啟蒙教育自己的小孩呢?孩子的童年一直混跡在和他們隔了一代的老人中間,或多或少地被一些比較老的觀念圍繞着,我想這並不是一個好的現象。子不教,父之過。父母難道不應該負起這個責任嗎?

而對於村裏那龐大的空巢老人的陣容,我更是辛酸。家有一老是個寶,但目前農村的狀況,就是家有一老是根草,不僅沒有在年老時享到兒女的福,還要替兒女照顧一堆小孩。當然,不可否認很多老人都是喜歡照顧小孩的,但這並不代表他們就很願意在自身精力很有限的情況下把照顧孩子再一次的當成一份事業啊?也沒有哪個孩子只想得到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的愛,一般來説都是更渴望父母的愛吧!

在外面打工的兒女也很辛苦,我也是為人兒女,也是懂得那份心情的。想多賺一些錢,給自己的父母和小孩更好的生活環境。這是一份大家都有的孝心。但是否想到過,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這個世界上充滿了未知,你永遠不知道你在下一秒會失去些什麼。也許有一天,你終於發達了,你富有了,你衣錦還鄉了,風光無限,你要來更好的履行你愛父母愛子女的義務了。可是父母已經變得太老了,老得再也無法和你好好説話,再也無法享受你給的一切……子女也已經長大了,早已不是想在你懷裏撒嬌的孩童了,他們也獨立了,對你也只是陌生多過親暱。終於,你有錢了,可是卻再也買不回父母的時間,和孩子的童年。有些東西就是這樣,錯過了,失去了,就再也不會擁有了。

我在這裏並不是責怪那些外出務工的年輕人,我只是想給他們提一個醒。我現在還沒有接觸過社會,我對於生活的艱辛一定不及他們瞭解,所以我是矛盾的。我一邊想給他們提醒,一邊又覺得他們其實很不容易。但不管是為了什麼,或是有多麼的無可奈何,都儘量多擠些時間來陪陪自己的父母和孩子,他們永遠都是最珍貴的寶藏。我期待更多老人和孩子的笑臉! 在xx鄉的這段時間裏,“三支一扶”的人員也到了我們住的地方和我們進行了深入的座談,其實也可以叫做聊天。來的是一位在xx鄉衞生所支醫的一位漂亮湖北姐姐,她也就比我們大三四歲的樣子,就像學姐一般。她在xx鄉已經兩年了,再有兩個月她的服務期就滿了。我們都很敬佩她可以在這麼艱苦的地方堅持兩年。她和我們説,一開始也會有很多怨言,也會想不開,也會有想回去的時候。但是後來在這裏看到這裏的農民的辛苦,看到他們因為生病而難過的樣子,再加上自己的生活目標的慢慢明確,心也就漸漸定下來了。我覺得她讓我們學會很多,我們下鄉7天的時間都會覺得這裏艱苦,而她在這裏生活了整整兩年。她又不是當地人,語言上也不通,家人,男朋友都在深圳工作,並且也一直叫她到深圳工作。她可以説是頂着對家人的思念和家人對她的埋怨在這邊為村民們工作。我覺得她的信念真的值得我們敬佩。一個人的精神境界永遠不是看他有多少能耐,而是看他有沒有把這些能耐最大化。

目前我們都還是沒有走出校門的學生,我們總是有着很多遠大的理想和抱負。正如我一般,我是大一的學生,我總想着自己在畢業後能夠在那些發達的城市大展拳腳,心比天高。我覺得這沒有什麼不好,我一直把這種想法歸為是我個人的上進心。但經過這一次的座談,我似乎悟出了一些不一樣的東西。每個人都是積極向上的,大家都希望自己可以在繁華的地段工作,享受高的待遇,這是無可厚非的。但是懂得回報社會將自己的光芒在貧窮的地域散開的人,則是無比高尚的。“三支一扶”就是一個很好的政策,讓更多的大學生能夠擁有這樣發光的機會。

時間總是過得很快的。七天的“三下鄉”很快就過去了。回去後很多同學都問“三下鄉你收穫了什麼”,我想説的是“有些事情只有去體驗後,才會懂得,有些收穫不在終點,而在過程”。

作為大學生志願者,我所做的都是力所能及的事情。此次暑期“三下鄉”活動,在這個充滿明媚陽光的夏季,我們在xx鄉盡情地揮灑自己的熱情和汗水,雖然短短七天的社會實踐活動已悄然而去,但這過程中所帶給我們的經驗和回憶卻是歷久彌新的。

在“三下鄉”的鍛鍊中不斷成長,不斷思考,充實自己,我們收穫快樂,收穫成長,收穫許多我們從未有過的經驗。我懂得了如何奉獻,懂得了團隊的重要,懂得了今後在成長和前進中要做些什麼,該做些什麼。

我很幸運能夠參加這次“三下鄉”活動,我們經歷了,走過了,收穫了。這次“三下鄉”活動讓我感受頗多,既增長了見識,同時也學到了許多東西。人就是要在不斷探索中與追求中獲得進步,只有親身經歷了才知道其中的苦與樂。這短短的幾天將成為我心底美好的回憶,在這一次xx之行中,我們瞭解了xx的新農村建設以及更深入的瞭解了“留守兒童”與“空巢老人”的現狀問題。我在此要由衷的感謝淳樸的xx鄉人民,他們給了我們這次成長過程中的經歷;感謝一起和我下鄉的同學們,是他們讓我看到了真正的互相照顧互相幫助的真情。同時也真誠地祝願xx鄉能夠發展得越來越好!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baogao/shehui/zjxqy.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