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報告 >社會實踐報告 >

抗戰老兵社會實踐報告3篇大綱

抗戰老兵社會實踐報告3篇大綱

本文目錄2019抗戰老兵社會實踐報告大學生寒假社會實踐報告:拜訪身邊抗戰老兵尋訪抗戰老兵文化社會實踐報告總結

【第1篇】:走近抗戰老兵,圓夢偉大中華

抗戰老兵社會實踐報告3篇大綱

7月22日,我院“走近抗戰老兵,圓夢偉大中華”暑期實踐調研隊繼續在西安走訪抗戰老兵,實踐調研隊分為三個小組,分赴西安城內三地走訪抗戰老兵。

王兆來老人今年已經97歲,在抗戰期間擔任西北五省宣傳團團長,宣傳全國各族民族建立統一抗日佔線,後被提拔為國民政府西北聯絡專員,少將軍銜,之後經過西北青年勞動營改造和特訓之後,加之恰逢1940年騎兵第三軍招收軍隊,王兆來同志報名參軍,奮勇殺敵,於1943年進入河南阻擊日軍,抗戰期間無論前線還是後勤,老人都兢兢業業,抗戰勝利後,老人成為一名鐵路工人,數十年如一日,忠於自己的工作崗位,繼續默默地為國家做貢獻。

老兵張耀今年88歲,家住西安蓮湖區習武園,17歲參加青年遠征軍,去緬甸集訓過一段時間,後成為一名裝甲兵,參與抗日戰爭,在抗戰期間,張耀積極打擊日本帝國主義軍隊,立下二等戰功,抗戰勝利之後,由於為抗戰做出了豐功偉績,老人還受邀參加了開國大典,新中國成立之後返回了西安務農。

張定遠老兵今年89歲,1944年從西安無線電通信學校畢業後依然報名參軍,後被編入中國遠征軍第二營,擔任該營無線電報務員,後擔任無線電台長,同年參與密支那戰役。1945年抗戰勝利後回到祖國。

範學孟老兵今年90歲,1933年在河南參軍,加入四十二師一團三營,1937年赴抗日前線,在河北保定阻擊日軍時負傷,傷愈之後被提拔為二十五處補充團二連任少尉排長,擔任瀘縣至昆明為遠征軍運輸新兵的任務。抗戰勝利後回到西安在西安塑料模具廠工作至退休。

柴立業老人在年僅15歲就進入抗日戰爭的隊伍,成為學生兵,之後隨部隊前往山西打擊日本鬼子。1938年,考入民族大學,之後又考入位於咸陽的黃埔一分校進行學習,為第18期學生。畢業後進入三十六軍軍部輜重連。在抗戰中柴立業積極參加正面戰役,打擊日本帝國主義軍隊,前後轉戰抗日戰場數次,為抗戰勝利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老人退伍後回到西安拉架子車,務農等。

調研採訪使實踐隊的團員青年們更加深切地體會到抗戰歲月的艱辛,悠悠歲月、蕩蕩華夏,時間帶不走團員青年們對革命先輩的敬仰之情,青年們定當牢記國恥,勤學修身,為偉大復興中國夢做出自己的貢獻。

【第2篇】

在抗戰勝利70週年之際,為積極踐行xx向青年學生髮出的“向實踐學習,向人民羣眾學習”的號召,三峽大學電氣學院關愛抗戰老兵暑期實踐團隊深入基層,以“關愛抗戰老兵、宣揚抗戰精神”為主題,自7月4日起,在宜昌市開展了為期14天的尋訪抗戰老兵暑期社會實踐活動。

7月4日一早,團隊7人抵達宜昌市民政局,同學們收集了大量的文和影視資料,同學們不僅更加翔實地瞭解當地抗戰老兵過去的光輝歷史,同時也瞭解了這些抗戰老兵目前生活的狀況。當天下午,同學們又去宜昌市烈士陵園,緬懷革命先烈,以實際行動告慰烈士英靈。

第二天一早,團隊一行人和社會公益組織一起去看望了四位位於夷陵山區的抗戰老兵,我們每到一位老人的家裏,就會接受一次精神的洗禮。雖然每位老人的性格各異,生活狀況也不盡相同,但他們都有着同樣的抗戰情,老兵們就像一部活歷史,講訴着那段崢嶸歲月,我們為之動容,在國家需要他們的時候挺身而出。當隊員們為老人戴上紀念章,送上禮物時,老兵緊緊握着隊員的手,激動地説到,“我們已經老去,只有你們這些年輕人的強大,才是國家的希望”,並向志願者們行軍禮,英姿不減當年。隊員們在為老人窘迫生活狀況擔憂的同時,更為其樂觀向上的精神所折服。

在接下來的三天裏,團隊7人連續奔波,風雨無阻,足跡踏遍宜昌市社會福利院、北山坡工人新村社區、cbd氣象台社區、西陵區窯灣、西陵二路等地,共走訪抗戰老兵十人,以真誠感染着當地居民,併為老兵送去了一份份慰問和關懷。

同學們通過為期14天的暑期社會實踐,更加明確了自身的社會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在瞭解這些老兵的同時,也充分意識到了開展關愛老兵行動的重要性。可以這樣説,“這些抗戰老兵的人生經歷就是一部‘活歷史’,他們應該被放大,更應該被崇敬。”老兵們為國家做出過特殊的貢獻,而目前有些老兵的生活狀況卻不盡如人意,作為當代大學生,目前能做的僅僅是一份發自內心深處的關懷,我們需要並期待有更多的力量加入到關愛老兵的行動中。

大學生寒假社會實踐報告:拜訪身邊抗戰老兵2019抗戰老兵社會實踐報告(2) | 返回目錄

摘要:本次調查報告通過走訪的形式對老兵以前當兵的生活,以及現在的生活進行了解, 通過他們的經歷讓我認識頗多。 關鍵詞:老兵、生活、感受

前言

實踐的參加者:楊超文 實踐的主題:尋找關愛身邊抗戰老兵 實踐的時間:2.11—2.13 實踐的地點:四川省xx縣xx鎮

(一)、調查資料

(一)、xx鎮介紹:

xx鎮位於x、x兩縣交界處,距縣城 x公里。南連xx鄉相鄰,是附近相鄰六個鄉鎮的物質集散地。全鎮幅員面積x平方公里,耕地面積 1x0 畝,其中田 3x0 畝,地 8x0 畝。林地面積1x6畝,水域 3x6 畝。轄亮xx個行政村,1x 個村民小組,總人口1x81 人,4x7 户。主要民族漢族。屬海拔相對較高的淺丘糧經作物種植區。

同時,xx縣也屬於國家級貧困縣之一,在過去xx鎮是一個非常偏僻的小鎮,老百姓的生活窮困潦倒;但是現在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人們的生活突飛猛進。我們所在的村莊通過旁邊高速公路的修建也得到了很快的發展,現在也不是過去那般有人連飯都吃不飽的村莊了。

(二)敬愛的老兵:

快過年了,借這個機會到村裏老人那裏去拜訪拜訪。功夫不負有心人,在我們村裏還是有好幾個爺爺是在過去當過兵的,不過他們的年齡不一樣,最老的已經八十多歲了,也就不好去打擾;在問候過幾個年齡不大的爺爺後,鎖定了德高爺爺。

(二)、調查結果

我拜訪了二個老兵,作為老兵他們當然很自豪,從他們説話的眼神中可以看出來。從他們的眼神中還讓我看到過去的艱苦生活。有個爺爺是去了抗美援朝(第三批)的,他跟我講過去的生活的時候眼睛裏都泛着淚花,他雖然不是一名大將,但是也是一位的英雄,他跟我講他們那個時候很窮,志願去當兵保衞國家,只有國家富強了,自己以後才能富裕,在當兵的時候天天吃着糙玉米麪饃饃,去打飯遲了的就只有餓肚子,經歷過好幾次大的戰役,印象最深的還是抗美援朝的時候,那是幾天幾夜都不合眼,一直把美國軍隊打到朝鮮以南,我們中國才撤軍,現在這個爺爺過的生活還是比較不錯的,不是因為過去當過兵現在有好的福利,是因為他的兒子的工作比較好,我問了一下他現在有沒有什麼補貼,不是他難為情,我也覺得他的補貼太少了,一年也就幾百塊錢,也就一個月的生活費,因為時間短暫,他沒有跟我講太多。

德高爺爺是一個在外國駐軍,沒有打過什麼仗,但是他也算是在維護中國的和平,在他十二三歲的時候父親就去世了,因為母親比較嬌弱,家裏還有兩個弟弟也就是他一手帶着,為此他的壓力比較大,等到弟弟稍微大一點這個爺爺就去當兵了,先是在遼寧省訓練後被調到湖北,因為文化程度不高,就不能升職,後來被調到老撾當過駐軍,回到家裏後開始也沒有什麼補貼,作為一個老兵,生活肯定要的,工作了好幾年,因為年齡的原因,自己慢慢的找到政府的人員才找到了退休工資,現在他加上低保一個月還是有六百塊錢,也算是夠自己的生活。

(三)、調查分析

過去的生活艱苦是人人都不否定的,現在的我們生活雖然過得還算不錯,但是是過去軍人通過熱血換來的,在過去中國飽受外來國家的侵略,整的國家不想國家,但是一批又一批有志分子帶領着中國走向一個強勝的國家,他們帶領着軍隊與外來侵略者相抗衡,二萬五千里長徵這種艱難的時期,哪一個人不説一個服啊,我們的先輩用自己智慧和身軀為我們打造了今天這個幸福的局面。

然而現在對於他們我們更不能忘記,應該加大對他們的扶持力度,鼓勵廣大愛國志士相信我們的國家,就比如我拜訪的幾個爺爺他們雖然身處在農村,為什麼就不能像城市裏的老兵一樣得到更多的補貼讓他們衣食無憂呢?

要讓國人尤其是年輕人瞭解抗戰歷史真相。我們不能忘記堅苦卓絕的抗戰,不能忘記中國軍民用血肉與敵相搏的抗戰,不能忘記那些為國捐軀的英烈們。

現在的人很難想象當年中日之間軍力和國力的巨大差距。當時的中國只是一個歷經持續 10 餘年軍閥混戰的僅僅形式上統一的貧弱的農業國,而日本卻是一個新興的工業強國。軍事上日本是當時全球最強的陸軍和海軍國之一,擁有先進、完善的軍事組織體系並建立了全民戰爭體制。

(四)、結語

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因為它是用我們前輩的鮮血和生命鑄成;今天的國富民強來之不易,因為我們曾經飽受外國侵略列強的欺侮。所以,請珍惜我們現在的生活。

老兵不死,卻終究會漸漸凋零,而今已有成千上萬的老兵,帶着他們的歷史、他們的細節和故事,悄無聲息地從我們身邊匆匆離去,如今健在的每一位,都是一段搶救的活的歷史。對此,必須有使命感、緊迫感——挽救這段歷史中的一個個細節,趁現在還來得及。

老兵們不僅是歷史、細節和故事,更是一個個活生生的人。在漫長的歲月裏,他們經歷了種種坎坷、磨難,這對他們每一個人而言,都是百味錯雜,甘苦自知。今天哪怕最“年輕”的抗戰老兵,都已是七八十歲的老人,記住他們,不僅要承認他們的抗戰歷史功績,更應給予其應有的待遇和照顧。

我們才更應抓緊不多的時間,趁故事尚新,遺老尚在,把更多的史實、細節留住、澄清。

牢記歷史,勿忘國恥,才能從激發出內心的愛國之情和報國之志,才能高揚愛國主義的時代主旋律,不斷激發奮發圖強的精神動力。今年是抗日戰爭 70週年,就是要銘記這一具有特殊意義的重要日子,重温歷史,牢記歷史,勿忘國恥,化恥辱為悲憤,化悲憤為自尊、自信、自理、自立、自強、自勵,進而確立遠大的理想和抱負,為祖國富強、民族復興而奮鬥!

記住抗戰,記住老兵,並非僅僅一個概念、一句空話,而應是一項刻不容緩的使命。

尋訪抗戰老兵文化社會實踐報告總結2019抗戰老兵社會實踐報告(3) | 返回目錄

為響應團中央的全國大學生抗戰紀念勝利70週年的尋訪活動並結合團中央每年暑假推行的大學生“青春三下鄉”活動。7月12日,我們一行來到了位於南嶽衡山以南、有“雁城”雅稱的衡陽市。

衡陽山水優美、歷史悠久,衡陽會戰的悲壯也使之得到了“ 中國抗戰紀念城”的稱號。在衡陽進行社會實踐的兩天內,我們遊覽了紀念抗日戰爭的景區:嶽屏公園、陸家新屋;尋訪了作為中國遠征軍的一員,入緬作戰的抗戰老兵丁耀輝;同時有幸走進了衡陽大河文化傳播有限公司進行了深度交流。

12日上午,我們在衡陽尋訪抗戰光輝印記之路的第一站來到了嶽屏公園。嶽屏公園是衡陽八景之一,坐落於嶽屏山內,翳隱芳林、景緻秀美。剛踏入園中,便被滿目蒼翠、蟬鳴啁啾所吸引,繼續前行,踏着青石小階登上山頂,一座“衡陽抗戰紀念塔”隨即映入眼簾。這座紀念塔屹立於山頂,向下望去,城池街市,一覽無餘,彷彿也象徵着雖然戰火硝煙已散去,但抗戰的痕跡、拼搏的精神仍深深鐫刻在這座城市的記憶裏,迴盪在街頭巷尾的故事裏,銘記於每個衡陽人心目中。瞻仰完紀念塔後,我們遇見了衡陽師範學院人文社會科學系的同學們,機緣巧合的是,他們同樣在進行尋訪抗戰烽火的社會實踐,針對衡陽的抗戰文化及當代大學生對於抗戰歷史的瞭解,我們進行了一系列的合作調查與交流,之後,我們一起參觀了衡陽抗戰歷史紀念館,館內羅列着衡陽保衞戰時的各種珍貴歷史資料,温存着這座小城在烽火在涅磐重生的回憶。緊接着,我們遊覽了紀念碑附近的抗戰雕塑及文化紀念牆,在雕塑的一磚一瓦間、石刻的一筆一劃中,感受衡陽這座抗戰文化名城的文化精魂。

當日下午,在短暫休息後,我們趕赴位於衡陽市城郊的陸家新屋景區即衡陽保衞戰紀念館。陸家新屋是典型的湘南民居風格古建築,距今已有125年曆史,同時在1945年抗日戰爭中的衡陽保衞戰期間,曾被日軍黑瀨聯隊當作指揮部。在觀賞湘南晚清古民居建築的同時,我們又觀看了衡陽保衞戰陳列展覽,接受了愛國主義教育和國防教育。晚清時期的建築風格給人一種無限的歷史延伸感,古樸的建築中仍保留着數十處當年衡陽保衞戰遺留下來的彈痕和彈洞,我們彷彿身處於抗戰烽火中,感受着那個動盪的年代。走出陸家新屋,我們來到了景區南側的國防教育廣場,廣場上陳列着殲-6戰鬥機、坦克等展品,在學校便聽慣了“航空報國”的我們頓覺十分親切。

行程的第二日,我們懷揣滿心期待,帶着提前準備好的慰問品,來到了抗戰老兵丁耀輝家進行拜訪。丁耀輝爺爺是當年參加入緬作戰的中國遠征軍士兵之一,衡陽市人,今年已91歲高壽,身體卻依舊硬朗,眉眼中仍閃爍着戰士堅毅的光芒。回憶起抗日那段艱辛的歲月,丁耀輝爺爺感慨無限地像我們訴説了戰爭的殘酷無情與如今和平歲月的美好。“我們到緬甸的時候,天天打仗殺敵。在整個連裏,我年紀最小,等到印度的時候,整個連隊只剩下六七十人,回到中國後只有十幾個人了,你不知道我們在緬甸受了多少苦。”講述到此處,老英雄爺爺淚眼模糊,感慨萬千。我們向丁耀輝爺爺贈送了代表我們西北工業大學的戰鬥機仿真模型,爺爺開心的接受了這份特別的禮物,並意味深長地説:“我們要牢記:貧窮就會捱打,落後就會被人欺負!為了不讓這段屈辱的歷史重演,同學們應該努力學習。一起奮發圖強,學好各項本領,讓我們的祖國更加強大!”。像丁耀輝爺爺一般的老兵有千千萬萬,雖然此行我們只尋訪了丁耀輝爺爺一人,但老兵心目中永遠燃燒着的熊熊革命激情卻給我們留下深刻的心靈烙印。這些老戰士將他們的青春和熱血全部獻給了國家,獻給了人民,留下的是累累的傷痕和病痛的身軀,以及內心對祖國永遠的忠誠和熱愛,這如何能不讓我們尊敬?

離開了丁耀輝爺爺的家中,13日下午,我們拜訪了衡陽市大河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該公司是根植于衡陽本土,專注於品牌文化包裝及活動策劃的文化創意企業。在公司書畫院,管理層領導就同學們感興趣的衡陽保衞戰歷史故事作了深入的講述與交流。董事長許豐華先生從東西方文化差異的角度為我們剖析了衡陽保衞戰極具紀念意義卻沒有被廣泛宣傳的原因,同時啟示我們:只有真正的獨立思考才能鑄就人格。接下來總經理馬康偉先生與我們就文化產業的未來走向和大學生創新創業兩個話題進行了面對面的交流。他介紹了文化產業的發展前景,並解答了我們對創新就業的一些困惑,馬先生提出,未來是屬於高感性族羣的,社會更多需要的是創新性思維、設計思維,鼓勵我們多思考多創新,同時對我們大學生進行創新創業項目給予了許多建設性的提議。

離開了大河文化公司,我們搭乘北上的列車,趕赴長沙,進行下一階段的社會實踐。在衡陽內容富而意義深刻的社會實踐就此劃上句號,抗戰豐碑、歷史名城衡陽給我們帶來的不僅有歷史留下的悲壯與傷痛,還有如涅磐般重生的活力與緊隨時代潮流的創新精神,將會在我們未來的人生中留下深刻的印記。

實踐雖告一段落,但我們相信,抗戰激情不熄滅,革命軍魂會永存。這些天來,吃過苦,流過汗,經歷了磨難,但是就結果而言,我們的行程是值得的,我們的付出是快樂的,我們的探訪是温暖的。為了那些不能忘卻的紀念,我們一直在路上。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baogao/shehui/0orykd.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