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報告 >社會實踐報告 >

2023文明社會實踐報告十篇

2023文明社會實踐報告十篇

2023文明社會實踐報告 篇1

建設生態文明,是關係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的長遠大計。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關於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方面提出的一系列新觀點、新要求和新舉措,努力將永靖縣建設成為省級生態循環農業示範縣,根據我縣開展生態文明工程示範縣創建工作要求,4月1日至30日,永靖縣西部大開發辦公室集中利用一個月時間,組織人員先後深入到部分鄉鎮、企事業單位和生態文明項目建設點,就永靖縣生態文明建設情況進行了專題調研。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2023文明社會實踐報告十篇

一、基本縣情

永靖縣位於甘肅中部西南,臨夏回族自治州以北,是國家扶貧開發和“三西”建設重點縣,也是劉家峽、鹽鍋峽、八盤峽三座水庫移民重點安置縣,1986年正式納入國家“三北”防護林體系建設範圍。全縣總面積1864平方公里,轄17個鄉(鎮)、150個村(居),總人口20.45萬人,其中少數民族2.63萬人,農業人口16.07萬人。總耕地35萬畝,年平均降雨量260毫米,蒸發量在1500毫米以上。縣內地理和自然條件差異很大,存在兩個極端;全省最好的地方在永靖,以黃河、湟水河兩岸為主的川塬區6個鎮水資源豐富,景色秀麗,土地肥沃,是發展旅遊業和高效農業的理想之地;全省最差的地方也在永靖,地處東西山區的11個鄉鎮苦甲隴上,自然條件十分嚴酷,山大溝深,十年九旱,是典型的雨養農業區,羣眾生活比較困難。

二、生態文明建設主要做法及取得的成效

近年來,在上級部門的正確領導和大力支持下,永靖縣在全力加快經濟發展的同時,高度重視生態文明建設,大力發展特色優勢產業,積極開展城鄉環境綜合治理,不斷加大林草植被的保護與建設力度,着力實施了退耕還林、水土流失治理、荒漠化防治和生態移民工作等綜合措施,有效解決了生態環境保護工作中的熱點難點問題,有力地促進了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的跨越式發展。

(一)生態保護力度加大。

一是加快推進了草原保護建設工作,全面完成了20__、20__年草原補獎、鼠蟲害防治、草原防火、秸稈飼料化利用等重點工作任務。截止目前,全縣已落實草原承包到户面積142.89萬畝,共確定禁牧草原面積102.87萬畝,設立基本草原保護區標識牌20個。20__年,草原補獎資金全部落實到位,共計資金649.0965萬元,極大地改善了永靖縣的草原生態狀況。二是實施了以縣城南山綠化為主的生態造林工程,南山綠化總規劃面積3.2萬畝(一期計劃在陰山完成2.4萬畝,其中荒山造林2.1萬畝,花椒經濟林0.3萬畝;二期工程計劃陽山完成0.8萬畝),總投資2.2億元,涉及劉家峽、峴塬、三塬3個鄉鎮。截至目前,一期工程完成投資1.6億元;二期已完成整地工程和架設上水管網,高標準完成了水平台整地工程,並投資3520萬元完成造林2.4萬畝。三是完成投資1945萬元的中央財政小型農田水利重點縣項目,投資991萬元的紅峴子、黑方台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工程,改善灌溉面積3.8萬畝,新增節水灌溉面積3430畝,川塬區農田灌溉條件極大改善。投資1.5億元的大鹽溝生態綠化綜合開發項目,縣城周邊環境正在得到優化。投資1780萬元實施了黑方台災害治理四期工程和二房台滑坡應急治理工程,滑坡險情得到有效治理。

(二)節能減排成效顯著。

一是嚴格監管,確保污染企業達標排放。按照《環境影響評價法》和《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條例》,切實加大了新建項目的環境准入關,在審批中堅持做到了四個不審批,即:國家明令禁止的項目不予審批,高耗能高污染企業不審批,永靖縣環境容量不能承載的項目不予審批,黃河三峽濕地內除環保型建設項目和濕地保護項目以外的所有項目不予審批。嚴格落實重點污染源每週1次、一般污染源2周1次的現場檢查,並採取定期與不定期檢查相結合的辦法,進行監督檢查,嚴防排污企業超標排放污染物。二是加大投入,努力提高污染減排能力。自20__年以來,先後投資6000萬元左右,完成了縣城污水處理廠、垃圾處理場、劉家峽水庫污染綜合治理、20家鐵合金企業除塵設備升級改造、6家畜禽養殖場污染治理等項目和工程建設,大大提高了永靖縣污染減排能力。三是加快工業轉型升級、淘汰“兩高”落後產能企業步伐。緊緊圍繞加快產業轉型升級,走新型工業化的路子,建設新型工業園區。先後淘汰關停縣城周邊和景區內污染企業5家,淘汰拆除落後產能生產線16條,爭取落實國家補貼資金1300萬元,經過以上努力,每年永靖縣的二氧化硫、COD等主要污染物排放均控制在州上下達的指標以內。縣城周邊污染得到進一步治理。

(三)城鄉環境極大改善。

一是集中力量加快古城新區建設和舊城改造步伐。古城新區道路、給排水、供暖、供氣等市政設施全面完成,同時動工建設投資3.3億元的川北後山廉租住房和棚户區改造工程程,完成大莊道路改造、川南臨夏路口排水、假日花城至嘉龍小區河堤治理工程,城市品位進一步提升。二是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得到極大改善。川塬區每個鄉鎮確定1—2個村實施以村社道路硬化、村容村貌整治為主的新農村建設,基本實現了“巷道水泥化、民居磚混化、村莊園林化、環境整潔化”的目標,並投資5016萬元新修改造農村道路42條、96.7公里,推廣普及農村新型能源,完成沼氣池1022座,完成“三改”612户,目前全縣37.9%的農户用上了清潔的沼氣。此外,投資1000多萬元,對鹽鍋峽、陳井、三塬、楊塔、王台、川城等集鎮、市場等進行了改擴建,農村面貌和人居環境不斷改觀。

(四)特色產業不斷壯大。

大力發展特色農業,動工建設投資9723萬元的三馬台現代農業示範園區。全縣新建高效節能日光温室368座,新增蔬菜面積2200畝,建成“高原夏菜”示範面積6500畝,20__噸蔬菜保鮮庫1座,發展核桃、紅棗、花椒、蘋果經濟林1.2萬畝。新修改造暖棚圈舍3150座,新發展規模養殖户100户,養殖場14家,新發展網箱養魚6畝、池塘養魚100畝,水產品供應量達到2200噸。東西山區大力推廣旱作農業技術和百合種植,普及推廣“六個一”循環農業發展新模式,補助資金1400多萬元,推廣全膜雙壟溝播玉米22.9萬畝、脱毒馬鈴薯16.65萬畝,新增百合3000畝,發放揉絲打捆機30台(套),農業綜合效益和農民收入大幅提高。

2023文明社會實踐報告 篇2

20xx年,華山場堅持“保護青山綠水、構建幸福華山”的發展理念,以創建生態文明鄉鎮為統領,把生態文明建設融入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建設的各方面,精心規劃、真抓實幹,有力推進了全場產業發展、環境整治、精準扶貧及基礎設施等各項工作,生態文明建設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

一、20xx年生態文明建設工作總結

㈠強化領導,健全機制,着力推動生態文明建設

堅持以人為本,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為主線,加大生態文明建設宣傳,提高羣眾可持續發展的意識,有效促進生態良好的可持續發展。

一是突出制度保障,建立健全長效機制。把生態文明建設作為一把手工程來抓,成立了由黨委書記任組長,黨委副書記、場長任副組長,其他班子成員、有關責任幹部和各村支書為成員的生態文明建設工作領導小組,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具體負責協調工作的落實。同時,健全村(社區)生態文明建設組織網絡,制定了創建目標和計劃,為抓好工作提供堅強的組織保證。

二是突出宣傳教育,轉變幹羣思想認識。一方面突出抓好生態文明創建責任意識,明確各股室各部門在生態文明創建中的職責、任務,使幹部深刻認識到生態文明建設對經濟社會發展的統領作用;另一方面建立完善的生態宣傳機制,積極向羣眾廣泛宣傳有關綠色產業、綠色消費等有關生態文明建設知識,樹立生態與經濟協調發展理念。三是突出勤儉節約,樹立健康生活方式。生態文明建設就是要提倡勤儉節約,摒棄奢侈浪費的生活方式,建立生態文明的生活方式——綠色生活方式。華山場積極採取掛標語、出牆報、發宣傳冊等宣傳方式,積極引導羣眾樹立正確科學的消費觀,改變揮霍性消費觀念和行為,提倡節約型消費。

㈡突出重點,強化措施,紮實做好生態環境創建

以創建秀美鄉村為載體,環境綜合治理為重點,精選載體,加大投入,強化監督,爭創生態文明建設單位。

一是秀美鄉村創建出成效。華山場多方籌資500萬元,擴建了3公里華聯村入村公路,在華聯村種植綠化苗木20__餘株,新建3000㎡休閒健身廣場,安裝太陽能照明路燈50盞,極大的方便了華聯村村民的日常生活,改善了農村人居環境;籌資100餘萬元用於全場水利設施建設,極大改善了羣眾生產條件。

二是環境綜合治理有改觀。華山場強化舉措,以沿河區域、環境敏感區、整村整片為重點,結合農村河道整治、農業面源治理、村莊環境整治,籌資20萬元,在各村新建一個垃圾處理點,每個村小組聘請一名保潔員,每天由保潔員上門收集垃圾集中進行處理,較好的解決了羣眾生活垃圾亂堆亂放現象。同時,定期開展環保主題宣教活動,組織各村(社區)在家黨員羣眾對周邊環境進行衞生大掃除,並形成制度加以實施,全場公共環境衞生得到了有力的改善。

三是綠色低碳生活倡導重引領。華山場大力普及沼氣、太陽能,引導羣眾少用煤、柴、電,儘量減少污染排放;生活垃圾實行分類存放,集中收集處理;生活用水做到一水多用,節約用水;支持可循環使用產品,逐步提高羣眾綠色生活意識,努力建設生態文明示範鄉鎮。

㈢突出旅遊,優化結構,穩步發展特色生態產業

按照“突出旅遊、優化結構、穩步發展”的工作思路,以東華山水景區為中心、優化農業產業結構為導向,立足旅遊、農林資源優勢,大力發展經濟,實現扶貧脱貧。

一是核心景區抓拆遷。圍繞縣委、縣政府提出的旅遊發展戰略目標,為x解決“洲湖船屋”核心景區內的古建築保護、違章建設、旅遊秩序等問題,按照“安民護古”的指導思想,“人文、古風”的景區定位,華山場加大對東華山水景區基礎設施建設資金投入,啟動和推進了洲湖村棚户區安置工程。目前,該項工程已完成了項目立項、規劃設計、土地報批和徵地工作,安置區洲湖橋樑建設工程即將竣工通車,棚户區拆遷工作即將開展。同時,積極做好景區申報工作,xx年度洲湖船屋景區被評為省級風景名勝區、被江西省旅遊景區質量等級評定委員會評為江西省鄉村旅遊4A級景區、被農業部評為中國最美休閒鄉村(歷史古村)。

二是特色產業抓提升。在尊重村民自願的基礎之上,繼續推行“一村一品”的發展思路,進一步加大對白茶、油茶、烤煙等特色產業的引導、支扶力度,大力發展農林產品加工業,延長產業鏈,發展“專業合作社+基地+農户”的產業模式,實現資源的循環利用,重點抓好農林產品的深度開發,開發出市場需要、競爭力強的產品,提高市場的競爭能力,實現農民穩定增收。xx年,全場共完成封山育林22000畝,荒山造林2158畝,跡地更新造林6532畝,毛竹林低改3218畝,低效林改造1586畝,中幼林撫育3120畝,“一村一品”白茶、茶油、烤煙等產業年產值達6000餘萬元。

三是扶貧脱貧抓引導。鼓勵貧困户積極參與“合作社+農户”、“基地+農户”等合作共贏模式,引導他們發展烤煙、山羊養殖、筍製品等“短、平、快”項目。到xx年底,通過出勞出地出資等方式參與合作社經營,全場貧困户已脱貧致富122户418人,貧困户年均增收3000元。

二、20xx年生態文明建設工作打算

根據省市縣生態文明建設會議精神,為更好地打造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基地,華山場將在以下四個方面工作:

㈠全面推進環境綜合整治。圍繞秀美鄉村創建和墾區棚户區改造基礎設施建設為中心,深入推進環境綜合整治,繼續抓好轄區流域水環境整治工程、村莊衞生清潔工程、農業農村面源污染防治工程,將環境綜合治理工作進一步常態化、制度化。

㈡全面加快基礎設施步伐。依託危房改造工程,千方百計籌集資金,加大入組道路、農田水利等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大力提升居民居住環境質量,全力打造綠、潔、暢、亮、美的新集鎮。

㈢全面加快產業發展步伐。一是做好景區新區建設工程,積極協調,推動工程進度,並做好景區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確保景區生態可持續發展;二是引導、扶持各村做大做強白茶、茶油、毛竹等產業。 ㈣全面助力精準扶貧。通過“黨建+”活動為引領,紮實推進“四進四聯四幫”活動,抓好場幹部與縣直幫扶單位幹部與貧困户的“1+1”對接,在烤煙種植、山羊養殖、毛竹低改、白茶種植上做好文章、精準發力,解決他們的生產生活困難,提供生產發展技術,從而實現精準脱貧與生態建設的協調發展。

2023文明社會實踐報告 篇3

農村生態環境建設是當前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大舉措。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農業和農村經濟社會有了長足的發展,農產品產量、農村經濟總量和農民收入大幅度提高,農民生活總體上已達到小康水平,整個農村面貌發生了深刻變化。特別是,在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黃河三角洲地區的生態經濟也飛速發展。但必須看到,半個多世紀以來,我國農業和世界上大多數國家的農業一樣,走的是一條主要依靠石化產品支撐的“石油農業”路子。大量使用化肥、農藥、生長激素等化學產品,對農業增產起到了重要作用。然而,由此帶來的土壤板結、地力下降、面源污染、環境惡化和食品安全問題日趨凸顯。同時,農村的環保設施建設不齊全,污水隨意排放、垃圾到處傾倒,導致河流淤塞、環境惡化。

本論文從濱州市沾化縣下窪鎮的農村生態環境現狀入手,分析了黃河三角洲地區農村生態環境不容樂觀,探討了農村生態環境存在的問題,指出了加快農村生態建設的重要性。最後,文中提出了4條關於解決濕地農村環保問題的建議與對策。關鍵詞:黃河三角洲農村生態環境問題分析對策污染。

(1)、調研背景:黃河三角洲地區面積約佔山東省總面積的六分之一,是建設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北翼的主體組成部分。近幾年來,國家高度重視黃河三角洲可持續發展,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二五”規劃綱要中明確要求這一地區大力發展高效生態經濟。20__年底,國務院正式批覆《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發展規劃》。目前,黃河三角洲地區進入了歷史上發展最快最好的時期。當經濟發展如火如荼的開展的同時,深入黃河三角洲地區,感受農村生活環境,瞭解農民對生態環境保護的認知情況、對生態環境現狀的評價及對環保工作的評價,對推進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具有重要價值。

(2)調查時間:20xx年07月6日—20xx年07月17日

(3)調查區域:xx市沾化縣下窪鎮河劉村、伏加河流域附近、秦口河附近、徒駭河附近

(4)人員組成:負責人

(5)調查內容:黃河三角洲農村生態環境現狀、造成環境污染的原因、農民環保意識強弱、農村造成污染的不良生活習慣。

(6)調查方式:

1、問卷調查(問卷一共18道非主觀選擇題,其中包含被調查人基本信息)共進行100份問卷,回收問卷98份,有效問卷95份。

2、走訪調查,共走訪十七户河劉村村民,與五十多口人交談了解。

3、實地考察,去秦口河、徒駭河、伏加河流域等多個地方實地考察。

(7)調查結果:

1、村民家裏的污水和生活垃圾直接丟棄,是導致河流淤塞、環境污染的重要原因。

2、垃圾站、公廁等環保設施嚴重缺乏。

3、農民環保意識薄弱,意識不到自己的不良生活習慣正污染着身邊的環境。

4、政府及相關部門關於環境保護宣傳教育力度不夠。

(一)、農村生態環境污染的主要問題

在農村普遍存在的污染中,主要的污染源有三種:

一是生活污水和廢棄物的污染。由於農村點多面廣,環保資金投入嚴重不足,生活污水、垃圾的收集和處理等環保基礎設施缺乏,包括集鎮所在村莊在內的廣大農村,環境衞生很差,生活污水任意排放,生活垃圾、畜禽糞便、作物秸杆及其它廢棄物在村中路旁隨意堆放或傾倒的現象十分普遍,“垃圾靠吹,污水靠曬”的現象還十分突出。這些污水和垃圾基本未經任何處理就直接排放到周圍的環境中,造成污染危害。部分村莊還存在着人畜混居的問題,畜禽圈舍與人居房屋混雜交錯、衞生廁所覆蓋率偏低,環境衞生條件差,影響着農民羣眾的生活環境和身體健康。

二是粗放型傳統農業的耕作方式發展農業生產,農藥、化肥等農用化學物質在農業生產中的不科學使用和廢棄農膜在生產造成的農業面源污染比較突出。

三是畜禽養殖糞便污染。農村規模化養殖場、重點養殖大户數量不多且較為分散,絕大部分的養殖為家庭初放型養殖,在發展過程中投入不夠,存在“重養殖、輕防治”的現象,環境管理水平普遍偏低。大多數農户的畜禽糞草隨意露天堆放,畜禽糞便的堆放場地大多沒有經過防滲處理,有的直接排放到河流庫塘水體中,對周圍環境的水體、土壤、空氣和農作物造成污染。

造成污染的種類統計如下:

農村生活垃圾分佈及處理根據問卷調查及走訪查看,我發現農村垃圾主要分為生活垃圾和產業垃圾兩大類。生活垃圾是指農民在日常生活中產生的廢棄物,主要指固體廢棄物和液體廢棄物,包括燃料廢渣煤渣、草木灰等、廚餘物剩菜、剩飯、剩湯等、日用品廢棄物、廢玻璃、廢金屬、破舊衣物、各種廢棄塑料包裝盒等、高科技廢舊物廢舊家電、廢舊電子產品、廢電池等等。在解放前以及解放後至改革開放的這段時間裏生活垃圾是農村垃圾的主要來源。

產業垃圾是指工業、農林業、畜牧業、醫療衞生業等在生產或執行過程中產生的廢棄物。例如磚窯廠、木材加工廠、傢俱製造廠、村內私人診所等產生的廢棄物。其中的部分廢棄物帶有一定的毒性。在改革開放後的農村,產業垃圾迅速增加逐漸取代生活垃圾佔據農村垃圾的主要地位。

由於經濟水平相對較低,下窪鎮農村生活垃圾的剩菜飯較少,而蔬菜廢物和作物秸稈較多;廢品含量較低,塑料製品、玻璃等較少,紙張含量較低,由於下窪鎮農村大量使用樹枝燒火取暖做飯,產生大量煙霧,造成空氣嚴重污染。村裏沒有農村生活垃圾的專門收運和處理處置系統,僅將生活垃圾直接露天堆放或填埋到田頭、路旁或溝塹之中。隨着降水的沖刷,部分垃圾不可避免地進入周邊的河流,導致水體的污染。此外,垃圾滲濾液也是蚊蠅、細菌、病毒的滋生繁衍場所,會成為水體直接或間接的重要污染源。隨着農村生活垃圾產生量迅速增加,組分日趨複雜,農村這種露天堆放、分散式消納的方式顯然已經不能適應農村的社會和經濟發展。農村生活垃圾的處理處置與管理問題的緊迫性日益凸顯。

目前,全國大多數鄉鎮缺乏垃圾處理設施,96%的村莊沒有排水渠道和污水處理系統,無害化衞生廁所普及率僅為32.31%,農村各種廢棄物隨意拋散,生活污水隨意傾倒進河湖或溝渠。

生活垃圾污染已成公害。主要表現:

一是垃圾數量越來越多。據測算,隨着農村鄉鎮的居民點不斷增多,生活垃圾會成幾何級增長。

二是垃圾成份呈多樣化趨勢。除了常見的生活垃圾外,塑料垃圾、建築垃圾、電子垃圾等明顯增加。

三是垃圾沒有得到有效處置。農村普遍缺乏生活垃圾、生活廢水處理設施,甚至連最基本的垃圾填埋處理場地也沒有,生活垃圾幾乎全部露天堆放,生活污水幾乎全部直排,柴堆、土堆、糞堆隨處可見,家禽、家畜亂跑亂拉,環境“髒、亂、差”局面沒有得到根本改變,嚴重影響到農村土壤、水源和空氣質量,損害農民健康。

在生活水平不太高的家庭,村民大多將垃圾倒在河邊或家門前的池塘邊。隨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產生的生活垃圾數量越來越多原先的垃圾處理方式已經不能滿足農村垃圾處理的需要。當前情況下一些村民開始採用填埋、焚燒、漚肥等方式來處理農村垃圾特別是農村的產業垃圾。

村民在面對數量大、成分複雜的垃圾時開始採用焚燒、填埋、漚肥等看似比較科學的方法來處理。但是與城市的焚燒、填埋、漚肥等垃圾處理方式相比農村的垃圾處理缺乏完善的垃圾處理系統和運作。

2023文明社會實踐報告 篇4

張家口是北京最重要的生態屏障,而當前張家口地區生態環境正遭受着嚴重的破壞,作為當地環境建設的主體,張家口市民對環境問題的關注程度和認識層次將會對今後京西環境治理起到重要作用。所以,我們實踐隊製作了有針對性的諮詢問卷,在5天的行程中,我們的隊員分別對該地區市區和鄉村的居民進行了相關諮詢。在對所獲資料進行整理後,我們發現當地居民對當前環境治理已比較關注,同時對當地政府表現出一定程度的不滿,認為政府應該提高重視程度,加大對環境治理的投入,並組織更多的活動讓羣眾加入到環境治理的隊伍中來。但是,不同階層對環境問題的認識層次存在較明顯的差異。

基於對張家口地區環境情況的瞭解,在此次實踐過程中對張家口城鄉居民進行了環境方面的諮詢,諮詢內容分主觀和客觀兩大部分,主觀題包括再對所獲得的信息進行整理,並對其中一些觀點比較鮮明或爭議較大的問題作能力範圍內的分析。

壩上地區海拔比北京高一千三百米以上,由於人們濫砍濫伐,長期過度開墾和放牧,目前該地區沙漠化土地已近一千三百萬畝,佔土地總面積的近七成,成為居高臨下威脅北京的沙源地。壩下地區的典型代表則是黃羊灘地區,黃羊灘位於張家口市宣化縣東南部洋河南岸,總面積為14.6萬畝,主要由流動、半流動和固定沙丘組成。當西北風較大的時,黃羊灘的風沙就被吹到北京,形成風沙漫天的沙塵暴,嚴重影響了北京地區人民的生產和生活。

張家口地區除沙漠化外的主要環境問題是部分地區空氣污染嚴重、水資源污染和極其短缺。

儘管在此次考察過程中所經之地的空氣狀況並沒有出現較嚴重的污染,而且給人的感覺是空氣還挺新鮮,但在洋河、桑乾河中上游地區由於工業密佈,的確存在較嚴重的污染。參考七月《張家口市大氣污染狀況週報》可知整個張家口地區大氣污染指數為175、首要污染物TSP、空氣質量級別為Ⅲ級,和北京地區的污染程度相差無幾。

今年入春以來,張家口地區的降雨量不到25毫米,與往年同期相比下降了30%。長期乾旱,造成土地龜裂,一方面浮土增多,沙化加劇;另一方面嚴重影響了農業生產,使得農民的生活壓力日益加大。

此次諮詢的豐富性得到了很好的落實,在張家口市區我們對不同年齡、工作、階層的人作了諮詢,如學生、個體户、營業員、政府人員、企業職工、下崗職工、退休者等。在鄉下不僅拜訪了鄉領導,還和青邊口村的村民進行了親切的交談。通過諮詢使我們對先前瞭解到的信息有了對比的認識,同時還了解到一些我們未曾想到的問題。現對所獲得的信息進行整理,並對其中一些觀點比較鮮明或爭議較大的問題作能力範圍內的分析。

一、關於張家口生態環境對北京的影響:

被諮詢者都明白張家口的地理位置對北京的影響,大部分人認為沙漠化和水資源污染是對北京地區的主要影響方面。同時由於職業環境的影響,一名學校的後勤人員就對水資源污染感受不深;一名收入千元以上的企業職員認為由於化工廠、礦區和金礦過多使得水資源污染比較嚴重。

二、對當前生態環境存在的問題及其治理的看法:

大家都知道造成生態環境遭受破壞的主要原因是人為破壞,筆者所諮詢的前兩名羣眾驚人地一致認為“人為破壞達到70%”。在回答“環境治理過程中存在的最大問題”時,大家都能夠理智地看到不同因素之間的有機聯繫,認為只要得到了政府的重視,資金問題就不難解決,之後也就不難引起當地羣眾的重視,再加上技術上的支持,就可以在環境治理中獲得比較好的效果。

儘管大家都認可當地羣眾是維護治理成果的重要力量,但在談到“保護環境的主要力量”時,大多數人還是認為政府應該處於主導地位。對此,讓我印象最深的便是一位50歲左右在事業單位工作的大爺的説法:保護環境主要還得靠政府,而環保組織可能更適合進行宣傳。由於當地失業率較高,達到了60~70%,以致於當地羣眾對自己的生存問題更為關心,如何解決自己的吃飯問題似乎比搞好環境治理更有吸引力,也就意味着志願者的隊伍會受些冷遇。再者企業單位存在更多的下崗問題,而事業單位則相對穩定些,所以,在不同單位工作的居民,有不同的想法。他還説:“像我現在還有時間在這和你聊,如果你上大街去找另外的人,他們可能就沒這工夫來理你。”

關於“對自己生活影響最大的環境問題”的諮詢,那位大爺介紹説,風沙的影響使得空氣質量大大下降,全市範圍內數壩上地區的風沙最嚴重,而市區裏數春、秋季最嚴重。一位74年入黨在地質部門工作的老黨員則首先表達了對當地政府對街道及城市建設不重視的不滿,街道上隨處可見坑坑窪窪,生活垃圾也是隨處可見,大家似乎根本不重視城市的形象。他深有感觸地説:“正如好的教師能教出好的學生來,好的領導班子也就能搞出好的規劃建設,那也就能推動一個城市的發展。”在交談的過程中,他始終強調政府的重視與否問題,他説這始終是最重要的,同時還需要成套的管理方法。另外他還談到了公眾的環境意識,他認為這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問題。一位藥店的工作人員提到了一點有些出乎筆者意料的建議,她認為過多地飼養狗等寵物也會成為生活垃圾的一個來源。

談到怎樣為改善環境狀況而出力,一位出租車司機表達了大多數市民的想法:願意參加植樹造林活動;認為應該從保護自己周圍的生活環境做起(筆者注:其實如果大部分人能做到這一點也就夠了,我們從中還能體會到承包到人的意味);節約用水;儘量避免使用一次性木筷;愛護綠色生命;積極做環保志願者……

談到對改善環境狀況有什麼好的建議時,一位政府幹部比較好地整理了其他人的説法:政府一定要加大投入,通過適當的宣傳來加強羣眾保護、綠化和美化環境的意識,同時一定不能忘記對下一代的教育;加強政府的領導和管理職能,充分調動廣大人民羣眾保護環境的積極性;多植樹造林,增加綠化面積,並且不能忽視河水治理。同時法制不是太強有力,應該對一些小的破壞活動(亂折樹枝、砸垃圾桶等)也要有所限制。在治理過程中要避免一陣風似的形式主義;積極發動社會力量,做到齊抓共管。

當筆者問到參加過什麼環境保護活動時,被諮詢者最為尷尬。一位下崗的大叔説:“以前有過,現在由於很少有這樣的活動,所以很少參加,在下崗以前每年都要參加單位的植樹活動。”而對於有一定年紀的市民和上述的差不多,而四十左右的出租司機或者是學生則由於年齡原因而沒有參加過。通過對老黨員的諮詢,我們可以瞭解到黨支部的工作做的還是不夠,沒有對黨員進行一些必要的環保方面的教育。

對於“造成環境問題的根本原因”,綜合大家的觀點,整理如下:

一是人為的因素。

1、歷史上,張家口是軍事重地,兵家必爭之地,它所受的生態破壞遠遠多於建設,形象地説“張家口生態先天不足”。

2、壩上地區由於人們濫砍濫伐,長期過度開墾和放牧,目前該地區沙漠化土地已近一千三百萬畝,佔土地總面積的近七成,成為居高臨下威脅北京的沙源地。

3、政府的重視不夠,資金投入不足,造林管理不善,只造林而不護林致使種下的樹的存活率嚴重下降,讓人對植樹造林的實效產生懷疑。

4、工業發展迅速,但很多工廠的許多標準都未達標,亂排污現象嚴重。

5、人口增長太快也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因素。

6、生活垃圾多,沒有進行分類回收再利用。

7、最終一個限制原因便是全民環保意識稍低,認識層次不夠。

二是自然的原因,由於天氣變暖和近年降雨嚴重缺乏而出現乾旱,影響林、草等人工植被的成活,從而阻礙了生態環境的改善進程。

三、關於植樹造林的諮詢:

儘管對植樹重要性的調查似乎有些過時,但結果還是有一點新氣息。被諮詢者除列舉了調節空氣防沙減風速外,還有人提到了綠樹能給人一個好心情,這似乎能看出人們已經有了一種更深層次的享受。同時儘管大家都願意參加植樹,但當提到“為植樹捐款的意願”時,一部分人選擇了“不願意”,原因基本是“經濟上承受不起”。我們不得不承認,張家口地區人民的生活水平較低,不少人還奮鬥在温飽線上,這就要求政府主導的環保活動不能脱離市民的經濟承受力,宜多組織植樹、環保宣傳類活動(出工出力型),少要求捐款、攤派使用高成本環保產品等加重人民負擔的活動(出錢型)。

而對於農村居民來説,他們所面臨的最大一個問題就是水資源的嚴重緊缺和自身的經濟承受能力,張家口地區已經連續乾旱三年,這給當地的工農業生產所造成的壓力是可想而知的,而對於很大程度上都靠天吃飯的農民來説這簡直就是一場災難。儘管旱水窖能較好地解決水資源的問題,但其畢竟還只是處在試點階段,當然我們還是要有耐心去等待旱水窖的推廣使用,畢竟這的確是一個具有較好發展潛力的措施。通過同鄉領導的交談可知,今後政府方面將重點解決水資源緊缺的問題,讓老百姓安心的投入到環境治理中來。一位老鄉告訴我説:“李榮的確很讓我們佩服,他能夠在非常困難的時候仍然堅持植樹造林,可也不是説我們就無心啊!只要政府僱我,讓我來護理一片林子再給些苗木,我肯定非常願意來參加這樣的活動。”

四、共同關注退耕還林:

正是由於張家口地區特殊的地理位置,筆者在諮詢過程中重點詢問了大家對退耕還林還草的看法。還是那位老黨員給了我們滿意的答案:他説:“壩上的環境比較惡劣,壩上四縣的沙塵暴可謂來勢兇猛,所以退耕還林還草是比較合理的,它對改善當地生態環境有很大的作用,同時極大的減少了風沙發生機率,對北京地區也非常有利,但因為氣候乾旱和人為的因素效果只能是一般。”

河北省今年決定在京津以北實施退耕還林還草計劃,張家口壩上地區將在現有二百五十六萬畝有林地、五百九十八萬畝草場的基礎上,退耕還林一百萬畝,退耕還草二百萬畝,宜林地造林一百萬畝,使森林覆蓋率由目前的百分之十二提高到百分之二十二,以重現大草原風光。開展退耕還林工作涉及多方面的重大利益,需要中央、地方和有關部門予以具體的政策保障。如,大面積生態林業工程的實施和長期管護間存在矛盾如何解決。大面積生態林業工程建成後,有相當一部分屬於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誰負責長期管護,經費從哪裏來,都要認真研究。另外,退耕還林後,羣眾長遠利益與當前利益間有矛盾怎麼解決。退耕還林後,凡是以生態效益為主造林的農户,或者雖然營造了經濟林,但由於自然條件的.原因,近期得不到直接的經濟效益,糧補也已到期,農户生活問題怎麼解決,這也是非常現實的問題。經濟林總面積那麼大,產品成倍增加,如何佔領市場以及品種問題、質量問題、深加工問題等,都應有個超前意識,認真加以研究解決。

另外通過這次調查可以發現有些方面有進一步討論的餘地:1.儘管總的適地適樹和適地適草要堅持,但考慮到當地農民的效益問題,可能適當的遵從農民的意願,由農民自己選擇種樹還是種草,也許更能調動農民的積極性。種草可以發展畜牧業,種果樹如杏扁能夠帶來較大的經濟效益。2.部門利益的衝突,正確處理好林業和農業部門的關係對開展整個退耕還林還草有很大好處。3.所給的補助夠嗎?從我們的諮詢中可以知道每畝所給的200斤糧、50元錢和20元零花錢還不是很讓當地老百姓滿意,有關部門有責任有義務思考當前的補助措施是否需要改善。

五、我們的建議:

首先應該提出的便是政府部門應該反思為什麼當地羣眾基本一致地認為政府是環境保護的主要力量,需要在以後的治理過程中加大投入和重視程度。這起初的確讓筆者和同伴非常吃驚,因為在行動前我還特意關照過同伴,我心目中該題的最理想答案是當地羣眾。而事實似乎給自己上了一堂深刻的教育課,光有書本的知識是遠遠不夠的,實際情況往往要複雜的多。對於政府也許加大宣傳的確很有必要,最起碼應該讓老百姓知道政府在想什麼,做了什麼,有什麼困難,需要老百姓怎樣來支持政府的工作。

另外一個困擾自己的問題便是為什麼諮詢過程中大多數人都説現在相應的綠化植樹或環境保護方面的活動政府組織的太少了,而同時就算有人想為環境保護間接出力如捐錢等也不知該把錢往何處寄,這也許是政府需要反思的另一個問題。政府為什麼不成立相應的基金來接納熱心環保事業的當地羣眾以及企事業單位對環境治理的資金支持?同時政府應該充分利用行政手段來領導羣眾搞好環境治理工作。按照“污染者付費、利用者補償、開發者保護、破壞者恢復”的原則,多渠道籌集環保資金。諮詢過程中筆者和同伴不止一次聽到這樣的呼聲,面對此,政府是該有所行動了。

眾所周知,媒體已經在當今社會扮演着一個重要的角色,但媒體對於公眾環境意識的引導就差強人意了。1997年,在全國76種非環境專業報中,環境報道的篇幅佔總版面的1.16%,但廣告版面在總版面中佔到26.02%。這組數據直觀地呈現出媒體對消費意識和環境意識引導功能的差異。由於脱離中國資源承受能力,人們過分追求奢侈、享受的生活方式,使中國出現嚴重的資源透支和驚人的浪費並存的現象,因此大力倡導可持續消費觀念對於媒體來説責無旁貸。同時媒體的環境報道多以正面報道為主,為政府的環保工作造輿論、造聲勢,卻對環境問題的監督和批評不足,使得公眾對環境變化趨勢的認識過於樂觀。如果媒體只做片面報道,對生態問題避而不談,就會導致公眾不瞭解生態環境問題的真實情況,對環境狀況的估計過於樂觀,而且會影響政府部門決策的客觀性。因此媒體的環境報道需要徹底擺脱"政府主導型"的模式,充分發揮新聞監督的職能。

對於城市生活垃圾的處理,要以垃圾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為重點,發展垃圾處理這一新型環保產業。建議大力扶植,合理規劃,制定相關的產業政策和法規;加強科研開發、社會監督和廣泛宣傳。同時加強廢品回收和醫療垃圾管理,特別是廢舊電池的回收。

對於大氣污染的治理,針對去年尾氣治理的"現行法規"在北京市引起的爭論,建議對現行尾氣治理方法的執行情況儘快組織複查,真正使政府指導下的環保工作變為公眾行為。

對於河湖水系的治理,根據北京水源嚴重匱乏,污水治理迫在眉睫的狀況,建議加緊對洋河、清水河、桑乾河等污染嚴重的河湖進行治理,加快對上游地區生態保護區的建設步伐,加大林木覆蓋面積。

對於市容環境的管理,雖然過去拆除了大量違章建築,市容環境有了很大改善,但整治成果沒有得到很好的鞏固。市容破壞現象、違法建築、非法攤位不斷出現,建議完善城市環境監督執法體制,加強監督檢查,形成一套長期有效的管理維護機制。針對公共設施的管理和公廁的設置等羣眾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部分同學建議引入市場機制,吸引企業參與,加快城市管理社會化、企業化的進程。

2023文明社會實踐報告 篇5

一、xx鎮概括

xx鎮地處縣城東南位於60公里處,東臨xx鄉,南xx鎮,西接xx鎮,北瀕港與隔海相望,下轄29個行政村,全鎮面積xx平方公里,總人口30495人,其中農業人口2.98萬人,是典型的農業大鎮。20__年全鎮實現工農業總產值3.75億元,財政總收入280.6萬元;其中地方財政收入136.3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5500元,已基本形成水產養殖、特色蔬菜、優質稻米、長毛免養殖四大支住產業。新形勢下,鎮黨委、政府適時提出打造“生態、潛力、和諧”的戰略構想。積極啟動“鞋業迴歸”工程,發展個私經濟;以新農村建設和生態鎮建設為重點,努力建設港南最適宜人居的生態型城鎮。

二、主要創建工作

近年來,xx鎮黨委政府緊緊圍繞“生態、潛力、和諧”的宏偉目標,思想上高度重視,工作上加大力度,注重生態資源保護和合理有序開發,既保護良好的生態環境,又促進了經濟的快速發展和社會的全面進步。

(一)加強組織建設,推進經濟發展

一個強有力的工作組織是生態建設能否取得成效的關鍵,生態建設的第一項工作,就是建立了以政府負責人為組長、分管領

導為副組長、各職能辦公室主任為成員的鎮生態建設領導小組,並建立以分管領導為主任的工作機構。為確保工作任務落實明確規定各行政村必須成立以村主要負責人牽頭的領導小組,配合鎮政府開展所屬行政村生態建設工作,為確保生態建設各項目標的全面實現。二是精心編制了xx縣生態鎮建設工作規劃,

全面量化生態工作目標,增強了生態建設工作的可操作性。三是建章立制,拒污防污,從防污上着手,對現有為數不多的企業進行生態建設教育,傳達縣、鎮生態建設工作精神,使企業明確生態建設工作的目的意義,提高企業意識,自覺遵守生態工作規章。四是開展生態工作宣傳,使全鎮幹部都十分清楚生態建設對社會經濟建設的重要性,從日常生活到農藥使用等生活生產細節上堵塞生態建設漏洞。

(二)建設生態經濟,提高產品市場競爭能力

讓山更青、水更綠、天更藍,讓產品帶着更多的綠色,附上更多的效益,帶來更多的利潤是我們建設生態的基本出發點,從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要求出發,圍繞生態經濟建設目標,近年來生態經濟建設政府幾大手筆是:

1、針對遠離城區污染,遠離企業污染的良好生態條件,積極開展市級農業綠色認證,在市縣有關專家精心指導,通過全鎮幹部羣眾的共同努力,綠色農業已通過省級認證,農產品有了綠色護身符。

2、從宏觀上為農村清潔能源的利用創造條件,積極鼓勵羣眾投入開發清潔能源利用,目前清潔能源利用率已達到60%。

3、農民的近期收入仍然在農業,借綠色認證的東風建無公害農業基地,是生態建設的一大特色,截止20__年,全鎮共建有海水養殖基地8000畝,淺海灘塗養殖基地12000畝,西蘭花基地20__畝,高產水稻基地1000畝,4500畝柑桔基地,為農民增收闢出了一片新天地。同時,對8000畝海水養殖基地和12000畝淺海灘塗養殖基地,通過了省級無公害養殖認證,增強了無公害綠色產品的知名度,打響了海產品特色品牌。

(三)改善生態環境,提高生活質量

改善生態環境,提高生活質量,是在實踐中貫徹以人為本理念的具體體現。由於我鎮沒有可能形成危害的企業污染,也沒有上規模的畜禽養殖,生態環境建設的精力主要轉移到了與人民羣眾生產生活相關的環境建設上。

一是注重水功能區環境保護,加強石門水庫上游水源的整治,完成2個養殖場的搬遷及水庫上游廟峙村的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努力提高飲用水的質量保證,水功能區水質達標率100%,集中式飲用水源水質達標率100%。

二是全力以赴推進生態項目建設,做好集鎮污水處理專項規劃,完成建成區污水處理站和部分管網建設。加強溪流整治,改善水土環境,完善村級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加快推進規模較大村和污水產生量大村的污水集中處理設施建設。

三是加強生態公益林建設步伐,為山青水綠提供更堅實的基礎。我鎮現有省級生態公益林5.9萬畝,國家級生態公益林9767畝,並已全部按要求建成。

四是認真實施縣政府提出的“十村示範,百村整治”工程,制定了xx鎮十村示範、百村整治工程實施方案,到目前我鎮已完成等15個行政村的村莊整治。

五是深入開展雙整治活動,努力改善羣眾居住環境,通過治理,青山白化現象得到了明顯遏制,治理率近70%,生態墓區建制村總覆蓋率98%。隨着殯葬改革的不斷深入,生態公墓的不斷推廣,青山白化將逐漸成為歷史。

六是加強醫療廢棄物處置管理,督促醫療廢物回收,處置率達100%。

七是加強垃圾堆埋場建設,除庫區外全鎮已完成農村生活垃圾收集率90%並落實了專職保潔員12名。

(四)推進生態建設,促進社會進步

生態建設為我鎮的經濟建設,尤其是農業經濟的發展注入了巨大的活力,綠色成為了人民羣眾生產生活中的一個新名詞,已成為農村經濟發展的一種潛在動力。同樣,生態建設在推動經濟建設的同時,對社會進步也產生着深刻的影響。一是計劃生育法得到了全面實施,計劃生育水平有了明顯提高,計劃生育率達91.18%。二是安定團結政治局面進一步形成,安居樂業成為時尚。三是生態環境已成為全社會的自覺行動。全年沒有重大破壞生態事件和環境污染事故。四是議案提案處理工作得到了高度重視,處理率達100%,做到了事事有回覆,件件有着落。

三、主要建設成效

1、生態鎮各項指標達到要求

通過生態鎮、村的創建,推進了全鎮生態環保工作的有效開展,全鎮社會經濟、環境得到明顯的改變,鎮轄區生態環境等

13個建設指標和5項基本條件均已達到省級考核指標的考核要求,使全鎮整體生態環境水平得到了進一步提高。

2、城鄉環境質量得到善改

針對省級生態鎮活動的開展,進一步加大環保設施的投入力度,有效地改善生態環境質量,城鄉大氣環境質量進一步得到改善。水功能區水質達標率100%,集中式飲用水源水質達標率100%。

3、環保投入機制初步形成

在環境保護基礎建設方面,以創建省級生態鎮為契機,同時採取多元化投資渠道市場化運作,實施溪道整治、道路建設、生態示範農業基地建設,生活垃圾污水處理工程等一大批環境基礎設施建設,促進生態環境基礎設施的進一步完善,增強環境污染防治能力。

4、污染防治能力得到加強

近年來,xx鎮把創建省級生態鎮作為奮鬥目標,堅持不懈地加大環境基礎設施的建設,鎮村環境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完善。大部分村的道路硬化率達到100%,生活垃圾統一收集,集中處置,農村原來髒、亂、差的狀況得到改善,村容、村貌發生了深刻變化,農村的環境建設向規劃化、制度化邁進。

2023文明社會實踐報告 篇6

實踐目的:

農村的先天優勢決定了生態文明建設的希望也在農村。相比起城市,農村生態基礎更好,地域更廣闊,治理調整的空間更大。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鄉村人口占到了中國總人口的半數左右,能夠在農村樹立生態文明的理念,改善農業農民的生產生活方式,對於中國這樣一個人口大國走向低成本的生態文明,本身就是一個劃時代的突破。

作為當代大學生,我們應該用行動參與到建設美麗農村的的行動中去。使廣大農村能貫徹落實農業生態文明建設的方針政策,讓廣大農村人民把握自然規律、尊重自然規律,以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環境與經濟、生態與發展和諧共生為前提,牢固樹立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的理念,使生態文明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要素。

實踐內容:

1、大學生是生態文明觀念的宣傳者

大學生羣體思維活躍,思想前衞,易接受新的思想和事物。大學生要充分發揮和利用這個優勢,加強生態文明觀念的宣傳,深刻認識和理解生態文明在國家發展和民族振興中的重要地位與作用,以及與自身學習、工作、生活休慼與共的關係,並主動將生態文明建設融入到實際工作和生活中,投身生態文明建設。

2、大學生是生態文明建設的實踐者。

大學生廣泛開展綠色環保、生態建設、環境保護等實踐活動,是生態文明建設的具體體現。在學習和實踐中不斷提高自身的本領,不斷投身生態文明建設,用理論指導實踐,以實踐鍛鍊能力,將生態文明建設自然而然地融合和體現在實踐中。

3、大學生是生態文明創新的推動者。

大學生羣體要發揮自身優勢,在生態文明基本理念、主要內涵、建設方式等方面不斷加以完善和創新,使生態文明成為農業文明、工業文明後更高層次的人類文明,使生態文明更符合經濟建設和時代進步的要求,從而為人類文明的延續和人類社會的發展做出積極貢獻。

4、大學生是生態文明發展的引領者。

在當今社會,大學生不僅要成為生態文明的宣傳者、實踐者、推動者,更要成為生態文明發展的引領者。大學生羣體只有站在時代發展和社會進步的歷史高度來推動和引領生態文明建設,才能使自身不斷融入生態文明建設,才能帶動更多的人投身生態文明建設,生態文明才能在全社會、全民族的共同努力下得到實現和發展。

實踐結果:

大學生要義不容辭地肩負起生態文明建設的歷史使命,這也是時代和國家賦予青年的神聖使命。大學生與生態文明建設就是投身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就是投身全面小康社會建設。大學生積極參與國家經濟建設和推動社會進步,利用大學生羣體的力量來滿足社會發展的需求和社會變革的需要。

生態文明建設是和諧社會建設的重要內容,和諧社會是全面小康社會建設的重要部分。毫無疑問,生態文明建設是實現全面小康社會戰略目標的重要舉措和重要內容。歷史已經把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任賦予大學生羣體,大學生羣體要光榮地承擔起這項任務。

2023文明社會實踐報告 篇7

調查目的和意義:

瞭解家鄉生態文明建設的基本情況,主要是河流水污染和街道的垃圾分類,意義在於在此基礎上了解居民對環保意識的深淺,好進一步開展環保教育活動,共同建設我們美麗的家鄉。

調查過程:

在寒假的這段時間裏,我實地考察過家鄉的河道,也去了村委會詢問。在與村委會領導的交談中,我得知前幾年,縣裏加大對鄉村的經濟建設,村委會也努力的做招商引資工作,村裏經濟效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由於過於注重經濟效益,使得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對環境的保護。流經村裏的一條河流受到了一定的污染,工廠向河裏排放污水,生活垃圾往河裏倒。從前清澈的河水,而現在垃圾四處漂浮,邊緣彷彿污穢的水溝一樣。很多地方都是如此,由於前幾年單方面的追求經濟效益,對污染問題沒有及時處理。從而導致環境並沒有得到很大的改觀,相反還使部分環境污染更加嚴重。

基本情況與分析:

1、平林開擴土地,綠態嚴重遭到破壞,由於目前人口增多,土地資源缺乏,為了開擴更多土地空間,從而進行了平山伐林,導致了更多的自然生態環境遭到破壞,大批樹木被伐,綠地呈現指數上升減少人口的增多同時也使得生活垃圾也隨之增多,國家在很早之前就頒佈了保護環境條令,同時也實施了許多措施,禁止人們隨地扔垃圾,廢品回收利用,城市還設有專門的收垃圾場所,有專門的工作人員清理垃圾,然而在農村,這一切的待遇只是空頭支票,沒有專門的回收垃圾場所,人們為了方便,都是會隨地找個地方就倒,河流、山地、角落成為人們倒垃圾最“關照”的場所,積堆成山的垃圾引來了喜愛垃圾的動物,散發出陣陣臭味,河水在人們的照顧之下,清澈之軀也像穿上了五顏六色的衣服,從此望不到裏,街道上散佈着的是人們不自覺隨手扔的垃圾,沒有人掃,這些垃圾就像到處漂流的浪子,沒有固定停留的地方,飄到哪兒就是哪兒廢品重新利用的不夠全面,在這些生活垃圾裏,有許多塑料袋,紙袋,舊衣服,舊玩具,這些都是可回收利用的物品,特別是塑料袋,塑料袋屬於一級污染品,人們購買東西的商品袋用過一次之後都會隨手扔掉,而不是重新利用,隨着人們經濟的發展,舊衣服、舊玩具已被人們遠遠拋之而去,有些以撿垃圾為生的就會撿這些回去利用,相比之下他們比我們更懂得環保。

調查結論:

文明是人類文化發展的成果,是人類改造世界的物質和精神成果的總和,是人類社會進步的標誌。生態文明,是指人類遵循人、自然、社會和諧發展這一客觀規律而取得的物質與精神成果的總和;是指人與自然、人與人、人與社會和諧共生、良性循環、全面發展、持續繁榮為基本宗旨的文化倫理形態

首先,樹立地球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唯一家園的理念。大自然提供給人類可資利用的資源是相對有限的。就我國來説,我們的家底並不厚,“老本”並不多。面對近二三十年內面臨包括石油和天然氣在內的各種資源嚴重短缺狀況,一些人大聲疾呼:中國“地大物博”的觀念該改改了。必須把合理開發資源和保護環境,作為我國長期堅持的一項基本國策。樹立地球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唯一家園的理念,熱愛大自然,珍借自然資源。

其次,樹立人與自然協調與和諧的理念。目前我國面臨的日益嚴峻的生態狀況告訴我們:必須擺正人類在自然界中的位置,正確處理人與自然的關係。人與自然萬物是脣齒相依,息息相關的。人不是大自然的“主宰者”或“統治者”,而是大自然家庭中的一員。

人是自然的產兒,自然是人類的家園,珍惜自然就是珍愛人類自己,愛護地球就是愛護我們的生存空間。為了人類的生存和發展,我們必須走出天人對立的誤區,迴歸和諧。

第三,樹立珍愛和善待自然,保護自然的理念。我們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不僅不能違背經濟規律,同樣也不能違背自然規律、生態規律。規律都是客觀的,是不以人們的意志為轉移的,不管你對它承認與否、認識與否,違背了規律都必然要受到規律的懲罰。一些人更一針見血的指出:環境完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的重要性在於,經濟危機往往是相對短暫的,影響一時的,而生態危機則是長期的。一旦形成大範圍不可逆轉的生態破壞,最終將會導致人類與自然難以為繼。

第四,樹立生態效益是長遠的經濟利益,保護資源和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加強生態建設就是提高競爭力的理念。

資源和環境關係到我國經濟和社會的發展。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鬥目標,需要良好的生態環境和充足的自然資源作保證。而日前我國生態環境和自然資源狀況已構成制約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主要“瓶頸”。在資源方面,我國人均資源佔有量少,且分佈很不平衡,經濟發展與資源短缺的矛盾十分突出;在生態方面,生態環境脆弱,自然災害頻繁;在環境方面,隨着我國工業化、城市化的加快,“三廢”問題十分突出。現實向人們提出:是該轉變“資源無限,環境無價’的觀念為“資源有限,環境有價”的觀念的時候了;是該摒棄以犧牲資源和環境為代價來換取經濟暫時繁榮的不文明、不科學、不合理的經濟發展模式的時候了。

建設生態文明,並不單指傳統意義上的污染控制和生態恢復,而是克服工業文明弊端,探索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發展道路的過程。很多地區有着嚴重誤區,認為發展經濟和生態文明建設是魚和熊掌不可兼得,這是十分錯誤的想法。要真正實現經濟發展、工業發展、科技發展,就必須人與自然和諧相處,需要大規模開發和使用清潔的可再生能源,實現對自然資源的高效、循環利用。在不破壞環境的前提下,實現可持續發展戰略。

黨在十八大報告指出:“建設生態文明,是關係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的長遠大計。面對資源約束趨緊、環境污染嚴重、生態系統退化的嚴峻形勢,必須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努力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的永續發展。”黨的十八大提出了“建設美麗中國”讓我們看到了國家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意志和決心,也給我們描繪出了一幅未來生活的新景象。同時我們要“共同呵護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家園”。把生態建設上升到文明的高度,是我們黨對可持續發展戰略思想認識的不斷深化。建設生態文明不僅對於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繼續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而且對於維護生態安全、推動人類文明進步喝可持續發展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

近幾年來,國家努力倡導生態文明建設,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縣裏各村也開始抓生態文明建設,我們村也不例外。對於一些違規操作的企業,堅決給與整頓甚至關停。

評價建議或對策:

雖然目前國家提倡使用環保袋,但是我個人覺得我們可以像以前古代一樣,不用塑料袋裝東西,比如我們去買菜,每家每户都會有一個竹籃子,買豬肉可以用稻草捆豬肉,其餘菜類可以用籃子裝起來每村每城市可以成立一個慈善機構,專門回收可利用的衣物、玩具、生活用品等,並聘請家庭困難失業人員對這些衣物進行縫縫補補,修理玩具等工作,降低失業率,提高人們的生活水平,整理好的衣物玩具又可捐給需要的人環境污染最嚴重的就是一次性塑料飯盒,每年國家都會有大量的塑料盒飯被棄,這些一次性塑料飯盒都只利用一次,隨着旅遊業的發展,高效生活的速度,更多人外出都會選擇快餐食用,從而導致一次性塑料飯盒的使用數量越來越多,因此我個人覺得我們可以選擇用可重新利用的飯盒外出去打快餐時用自身攜帶的飯盒裝飯,這樣可以減少大量的一次性塑料飯盒的使用,從而提高環保作用每個村每個城市都必須成立一個回收垃圾的場所,街邊設有垃圾桶,同時也必須得加強人們的環保意識,我們也可以舉辦一些有趣的環保活動,這樣可以提高人們環保的興趣。

2023文明社會實踐報告 篇8

摘要:

農村生態環境建設是當前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大舉措。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農業和農村經濟社會有了長足的發展,農產品產量、農村經濟總量和農民收入大幅度提高,農民生活總體上已達到小康水平,整個農村面貌發生了深刻變化。特別是,在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黃河三角洲地區的生態經濟也飛速發展。但必須看到,半個多世紀以來,我國農業和世界上大多數國家的農業一樣,走的是一條主要依靠石化產品支撐的“石油農業”路子。大量使用化肥、農藥、生長激素等化學產品,對農業增產起到了重要作用。然而,由此帶來的土壤板結、地力下降、面源污染、環境惡化和食品安全問題日趨凸顯。同時,農村的環保設施建設不齊全,污水隨意排放、垃圾到處傾倒,導致河流淤塞、環境惡化。本論文從濱州市沾化縣下窪鎮的農村生態環境現狀入手,分析了黃河三角洲地區農村生態環境不容樂觀,探討了農村生態環境存在的問題,指出了加快農村生態建設的重要性。最後,文中提出了4條關於解決濕地農村環保問題的建議與對策。關鍵詞:黃河三角洲農村生態環境問題分析對策污染

(1)調研背景:黃河三角洲地區面積約佔山東省總面積的六分之一,是建設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北翼的主體組成部分。近幾年來,國家高度重視黃河三角洲可持續發展,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二五”規劃綱要中明確要求這一地區大力發展高效生態經濟。20__年底,國務院正式批覆《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發展規劃》。目前,黃河三角洲地區進入了歷史上發展最快最好的時期。當經濟發展如火如荼的開展的同時,深入黃河三角洲地區,感受農村生活環境,瞭解農民對生態環境保護的認知情況、對生態環境現狀的評價及對環保工作的評價,對推進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具有重要價值。

(2)調查時間:20xx年07月6日—20xx年07月17日

(3)調查區域:

(4)人員組成:負責人

(5)調查內容:黃河三角洲農村生態環境現狀、造成環境污染的原因、農民環保意識強弱、農村造成污染的不良生活習慣。

(6)調查方式:

1、問卷調查(問卷一共18道非主觀選擇題,其中包含被調查人基本信息)共進行100份問卷,回收問卷98份,有效問卷95份。

2、走訪調查,共走訪十七户河劉村村民,與五十多口人交談了解。

3、實地考察,去秦口河、徒駭河、伏加河流域等多個地方實地考察。

(7)調查結果:

1、村民家裏的污水和生活垃圾直接丟棄,是導致河流淤塞、環境污染的重要原因。

2、垃圾站、公廁等環保設施嚴重缺乏。

3、農民環保意識薄弱,意識不到自己的不良生活習慣正污染着身邊的環境。

4、政府及相關部門關於環境保護宣傳教育力度不夠。

正文:

(一)、農村生態環境污染的主要問題

在農村普遍存在的污染中,主要的污染源有三種:一是生活污水和廢棄物的污染。由於農村點多面廣,環保資金投入嚴重不足,生活污水、垃圾的收集和處理等環保基礎設施缺乏,包括集鎮所在村莊在內的廣大農村,環境衞生很差,生活污水任意排放,生活垃圾、畜禽糞便、作物秸杆及其它廢棄物在村中路旁隨意堆放或傾倒的現象十分普遍,“垃圾靠吹,污水靠曬”的現象還十分突出。這些污水和垃圾基本未經任何處理就直接排放到周圍的環境中,造成污染危害。部分村莊還存在着人畜混居的問題,畜禽圈舍與人居房屋混雜交錯、衞生廁所覆蓋率偏低,環境衞生條件差,影響着農民羣眾的生活環境和身體健康。二是粗放型傳統農業的耕作方式發展農業生產,農藥、化肥等農用化學物質在農業生產中的不科學使用和廢棄農膜在生產造成的農業面源污染比較突出。三是畜禽養殖糞便污染。農村規模化養殖場、重點養殖大户數量不多且較為分散,絕大部分的養殖為家庭初放型養殖,在發展過程中投入不夠,存在“重養殖、輕防治”的現象,環境管理水平普遍偏低。大多數農户的畜禽糞草隨意露天堆放,畜禽糞便的堆放場地大多沒有經過防滲處理,有的直接排放到河流庫塘水體中,對周圍環境的水體、土壤、空氣和農作物造成污染。

造成污染的種類統計如下:農村生活垃圾分佈及處理。

根據問卷調查及走訪查看,我發現農村垃圾主要分為生活垃圾和產業垃圾兩大類。

生活垃圾是指農民在日常生活中產生的廢棄物,主要指固體廢棄物和液體廢棄物,包括燃料廢渣煤渣、草木灰等、廚餘物剩菜、剩飯、剩湯等、日用品廢棄物、廢玻璃、廢金屬、破舊衣物、各種廢棄塑料包裝盒等、高科技廢舊物廢舊家電、廢舊電子產品、廢電池等等。在解放前以及解放後至改革開放的這段時間裏生活垃圾是農村垃圾的主要來源。

產業垃圾是指工業、農林業、畜牧業、醫療衞生業等在生產或執行過程中產生的廢棄物。例如磚窯廠、木材加工廠、傢俱製造廠、村內私人診所等產生的廢棄物。其中的部分廢棄物帶有一定的毒性。在改革開放後的農村,產業垃圾迅速增加逐漸取代生活垃圾佔據農村垃圾的主要地位。

由於經濟水平相對較低,下窪鎮農村生活垃圾的剩菜飯較少,而蔬菜廢物和作物秸稈較多;廢品含量較低,塑料製品、玻璃等較少,紙張含量較低,由於下窪鎮農村大量使用樹枝燒火取暖做飯,產生大量煙霧,造成空氣嚴重污染。村裏沒有農村生活垃圾的專門收運和處理處置系統,僅將生活垃圾直接露天堆放或填埋到田頭、路旁或溝塹之中。隨着降水的沖刷,部分垃圾不可避免地進入周邊的河流,導致水體的污染。此外,垃圾滲濾液也是蚊蠅、細菌、病毒的滋生繁衍場所,會成為水體直接或間接的重要污染源。隨着農村生活垃圾產生量迅速增加,組分日趨複雜,農村這種露天堆放、分散式消納的方式顯然已經不能適應農村的社會和經濟發展。農村生活垃圾的處理處置與管理問題的緊迫性日益凸顯。

目前,全國大多數鄉鎮缺乏垃圾處理設施,96%的村莊沒有排水渠道和污水處理系統,無害化衞生廁所普及率僅為32.31%,農村各種廢棄物隨意拋散,生活污水隨意傾倒進河湖或溝渠。

生活垃圾污染已成公害。主要表現:一是垃圾數量越來越多。據測算,隨着農村鄉鎮的居民點不斷增多,生活垃圾會成幾何級增長。二是垃圾成份呈多樣化趨勢。除了常見的生活垃圾外,塑料垃圾、建築垃圾、電子垃圾等明顯增加。三是垃圾沒有得到有效處置。農村普遍缺乏生活垃圾、生活廢水處理設施,甚至連最基本的垃圾填埋處理場地也沒有,生活垃圾幾乎全部露天堆放,生活污水幾乎全部直排,柴堆、土堆、糞堆隨處可見,家禽、家畜亂跑亂拉,環境“髒、亂、差”局面沒有得到根本改變,嚴重影響到農村土壤、水源和空氣質量,損害農民健康。

在生活水平不太高的家庭,村民大多將垃圾倒在河邊或家門前的池塘邊。隨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產生的生活垃圾數量越來越多原先的`垃圾處理方式已經不能滿足農村垃圾處理的需要。當前情況下一些村民開始採用填埋、焚燒、漚肥等方式來處理農村垃圾特別是農村的產業垃圾。村民在面對數量大、成分複雜的垃圾時開始採用焚燒、填埋、漚肥等看似比較科學的方法來處理。但是與城市的焚燒、填埋、漚肥等垃圾處理方式相比農村的垃圾處理缺乏完善的垃圾處理系統和運作。

2023文明社會實踐報告 篇9

一、基本情況

6月份,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共開展三項主題活動。共評出移風易俗14户,文明衞生户32户,孝老敬親9人,熱心公益66人,遵紀守法8人,勤勞致富192人,拾金不昧5人,愛心早餐3人,義務獻血18人,紅榜357人,黑榜22人,開展結對關愛獨居老人85人次,義務理髮102人,開展免費義診活動惠及126人,幫助、街道、漆店、萬何等19户留守老人維修水電線路。本月,各單位、各村都能依照月度主題活動積極開展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並能結合本單位(本村)特點,做實做細志願服務工作。其中實驗學校、安監所、財政分局活動開展豐富多樣,且資料報送及時有效。村、街道、村在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點單基礎上,積極開展各類政策宣講,移風易俗入户宣傳,村、街道村6月信息報送4篇,超額完成,且質量上佳。行動可圈可點,羣眾滿意度較高。

二、下一步工作安排

1、聚焦羣眾需求。緊密結合移風易俗,積極組織志願者開展各種類型的宣講、宣傳等志願服務活動,本月重點做好《好家風好家訓》、防溺水知識宣講;加大對本村新時代文明實踐基地的管護、宣傳,利用基地開展好各類活動;增加點單量,多用羣眾口語向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發出點單申請;安排技能型志願者下村協助開展理髮、義診、家電維修等志願活動。

2、強化信息報送。收集各種感動人心的好人好事,移風易俗倡導者的事蹟、帶動產業扶貧的能人等小故事、小事例。收集視頻資料,活動照片等。

3、各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確實要以羣眾需求為導向開展各類實踐活動,充分調動本村有一技之長的羣眾通過實踐平台發揮自身特長,積極主動參與志願服務。

2023文明社會實踐報告 篇10

參與者:

xx學校七年級4班

時間:

20xx年10月1日

地點:

xx市xx鎮北盛倉

現將此次實踐活動的有關情況報告於下:

因為xx市現在在創建文明城市,所以我們就文明禮儀這個問題展開了實踐與調查。

走到大街上,發現到處都是垃圾,甚至還有廚房的剩菜,氣味很難聞,影響了空氣質量,也破壞了環境。有一個小朋友,離垃圾桶只有一步了,手裏的冰淇淋紙卻扔在了地下;

而垃圾桶旁的紙屑卻沒有一個人撿起;

有些人還從車裏把紙屑扔到外面。我覺得,人們的環保意識應該大大的提高,應該好好的學習環保知識,不要等到“亂扔紙屑就罰款”才做到環保。

往前走,發現有一家商店開業了。因為我們這裏是小鎮,沒有禁止放鞭炮,所以,因為這家商店開業,放了很多鞭炮,鞭炮的碎屑滿地都是,嚴重影響了環境,也給人車行駛帶來了不便。我認為政府應該加強措施,明令禁止放鞭炮,但是人們也應該有環保意識,能自覺保護環境。

路邊,許多的機動車都橫七豎八地把在路邊,造成了有些後來的機動車無地停靠,路邊的行人不好行走。這些人難道就不能為別人想一想嗎?只會想着自己怎樣方便,卻完全不管別人,試着換位思考一下,假如他們是後來的人,要是前面的人也同樣讓他們無地停車,他們的心情又是怎樣的呢?其實,只要為別人想一點點,那情況就會好很多,我們的鎮也會美很多。

來到超市,人來人往,大家都在挑選着商品。可我發現,超市的地面也不是很乾淨,有許多小碎屑,我有點納悶:難道大家挑了東西立刻就用嗎?想必並不是這樣,只是人們一些小物品的紙屑,隨手一扔,結果越積越多,就使超市的環境糟糕了很多。或許,你把手中的紙屑捏久一點,扔到垃圾桶裏,超市就是另一番景象了。

菜市場裏,難免有些嘈雜,可卻塑料袋飛舞。很多賣菜的人,還是在無償提供塑料袋,使得白色污染嚴重。還有許多小商店,也是在無償提供塑料袋。他們只是想省去一些麻煩,可這些省去的麻煩卻破壞了環境,在糟糕的環境裏生活,那日子過得不是同樣難受嗎?不要害怕那些麻煩,因為,你有償提供一個塑料袋,反而使這個鎮增添一絲文明的氣息,一絲新鮮的空氣。總有一天,人們都會理解的。

看見了那麼多不文明的現象,其實,文明在我們生活中也是有的。我在回家的路上,看見一個老奶奶正在過馬路,她似乎是個盲人,走得很慢很慢,正要駛過的小汽車也停了下來,那輛小汽車的司機望着那位老奶奶,看着老奶奶慢慢地走,什麼也沒有説,直到老奶奶完全走到馬路對面。那位小汽車司機完全可以在老奶奶過馬路時按喇叭,讓她快一些,可他沒有,因為他不想嚇着老奶奶。是的,多為別人想一點,這個鎮就會多一縷文明的芳香,文明越積越多,也就會越來越香。

其實,要文明很容易,撿起一片紙屑,公交車上給一個殘疾人讓位,不亂穿馬路,遵守規章制度……那不都是文明嗎?不要把文明想得那麼難,它觸手可及,而不是遙不可及。

總有一天,你會發現,因為你的文明讓你所在的那個小鎮更美了一些,讓你所在的城市更美了一些,讓你所在的國家更美了一些,讓這個地球更美了一些。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baogao/shehui/lzdm09.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