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報告 >精選工作報告 >

龍崗區工作報告

龍崗區工作報告

龍崗區,深圳市面積較大的市轄區,位於深圳市東部,東臨大亞灣、大鵬灣,南連羅湖區、鹽田區及香港,西接寶安區,北靠惠州市、東莞市,本站小編為你整理了20xx年龍崗區工作報告,希望可以幫到您。

龍崗區工作報告
20xx年龍崗區工作報告篇1

我們深入貫徹黨的和xx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全面落實系列重要講話,在市委、市政府和區委的正確領導下,緊緊圍繞“一個目標、兩大戰略、三個轉型、四條底線、五大體系、六區一城”的戰略部署,堅持以改革促發展、以創新促轉型,轉變作風,奮勇爭先,攻堅克難,圓滿完成了區五屆人大四次會議確定的主要目標任務。

(一)經濟發展量增質優

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321億元,增長9.5%;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增加值1398.6億元,增長12.1%,增速全市第二;固定資產投資602億元,增長8.7%,總量全市第一;公共財政預算收入158.4億元,增長21.1%,增量全市第一;外貿進出口總額427億美元,增長3.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23.1億元,增長10%。產業結構不斷優化。實現規模以上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1090億元,增長16.3%,佔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增加值的78.4%;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1272.2億元,增長14.5%,佔地區生產總值的54.8%。工業百強企業總產值3368.6億元,增長16.8%,高於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增速5.3個百分點。質量效益持續提升。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245.3%,提高34.3個百分點。每平方公里土地產出税收首次突破1億元,達到1.07億元。税收佔公共財政預算收入比重達94.6%。萬元GDP水耗、電耗分別下降9.7%、5%。創新能力明顯提高。專利申請量13260件,其中發明專利申請量5920件,位居全市第二;PCT國際專利申請量佔全市38.4%,位居全市第一。躋身全國區域孵化能力15強,獲市級以上科技進步獎24項,其中國家科技進步獎3項。華為成為唯一入選“20xx年全球創新機構百強”的大陸企業。發展後勁不斷增強。引進超億元項目118宗,投資總額278.3億元,33宗重大產業項目建成或投產。華為國際會展中心、中廣核工程公司總部、金信諾總部研發基地等重點項目順利落户。

(二)創新驅動實現新突破

制定創新驅動發展規劃和五年行動計劃,創新驅動成為全區發展共識和經濟轉型的最重要牽引力。國際大學園建設成效初顯。香港中文大學(深圳)順利開學,北理莫斯科大學、吉大昆士蘭大學、深圳國際太空科技學院落户龍崗,與香港城市大學、皇家墨爾本理工大學、康奈爾大學等國際名校的合作有序推進。高端創新平台加速集聚。新增市級以上創新平台10家。與中科院深圳先進院、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等院校建立戰略合作關係,引進國家技術轉移南方中心產業化基地、國家航天員訓練中心等優質創新平台。創新人才不斷彙集。深圳市歐美同學會落户龍崗,設立海外(硅谷)人才聯絡處。舉辦第三屆人才活動節、硅谷經驗與創新發展研討會、“優才中國行”等招才引智活動。智慧城市與智能製造研討會在龍崗召開,200餘名“千人計劃”專家齊聚一堂,20多名達成合作意向。加強新型智庫建設,區政府顧問已達18人。新引進各類人才2萬餘人,其中“千人計劃”專家6名、深圳“孔雀計劃”人才12名、市級以上創新科研團隊3個。創新創業氛圍日趨濃厚。探索政企合作,在斯坦福大學舉辦“創新創業環境推介會”,建立“硅谷—龍崗創新創業直通車”,搭建龍崗與硅谷項目、技術、人才、資本、資訊互通平台。舉辦深圳首屆創新生態圈大會、海外留學創業人員項目交流會、中美移動互聯網研討會等國際交流活動,吸引國內外200多家創新企業、1500多名創新人才參會。其中,海外留學創業人員項目交流會吸引了“春暉杯”全美賽區41強參會,是深圳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留學創業項目交流會;中美移動互聯網研討會實現硅谷與龍崗實時互聯,特斯拉、Google等國際知名企業高管做主旨發言。天安雲谷構建“極創空間”,打造全產業鏈創新創業孵化器;中海信科技園獲批深圳首個民營國家級孵化器;啟動微遊匯等10個“創客空間”。

(三)轉型升級駛入快車道

協同推進產業轉型升級與城市空間佈局優化,初步形成了東有寶龍新能源基地、南有阿波羅未來產業城、西有華為科技城、西北有平湖金融與現代服務業基地、北有國際低碳城、中心有大運新城和深圳國際大學園的發展格局。特色現代產業體系初步構建。建立招商引資產業空間資源庫、項目庫、存量企業信息庫和工業園區信息庫。新增國家高新技術企業119家,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實現增加值990.1億元,增長20%。現代服務業快速發展,金融業增加值增長15%,各類金融要素不斷集聚;文化創意產業實現增加值182億元,增長19%。傳統優勢產業競爭力不斷提升,橫崗眼鏡掛牌全市第二個國家級出口基地,獲批創建“全國時尚眼鏡產業知名品牌示範區”。未來產業前瞻佈局,全市第一個未來產業城——阿波羅未來產業城動工,成功引進光啟等項目。優質產業空間不斷增加。全年淘汰低端企業618家,五年累計淘汰6712家,超額完成五年計劃。通過舊工業區改造籌建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演繹了龍崗轉型升級的“鳳凰涅槃”。大運軟件小鎮、樟樹布電機廠等“騰籠換鳥”,實現成功轉型。出台《龍崗區創新型產業用房建設與管理暫行辦法》等規定,引導企業自建、“工改工”項目配建產業用房。18個創新產業園投入運營,新增創新型產業用房40萬平方米。14個“工改工”項目列入城市更新單元計劃。全區累計建成高端載體710萬平方米。企業服務體系更加優化。成立區企業服務中心,領導掛點企業新增1500餘家。推動艾比森等5家本土企業IPO上市或併購上市。在全市率先設立創業投資引導基金,首期投入2億元,設立5家基金,撬動社會資本12億元。

(四)城區發展品質持續提升

堅持產城融合、佈局合理、配套完善、生態優美,加快推進特區一體化進程,高標準推動《龍崗區綜合發展規劃》編制,啟動制訂《龍崗區產城融合行動計劃》。重點區域規劃建設加速。在四大重點區域佈局重點項目198個,其中在建項目153個,完成投資126.8億元。大運新城按照街坊式整體開發模式,編制完成綜合發展規劃及產業、市政設施專項規劃,北理莫斯科大學完成選址,吉大昆士蘭大學前期工作有序推進。國際低碳城成功舉辦第二屆國際低碳城論壇,中美低碳建築與社區創新實驗中心、分佈式能源站等項目落户,太空科技南方中心和南方研究院正式掛牌;榮獲中美權威機構聯合頒發的“可持續發展規劃項目獎”,入選“全國新型城鎮化”十大案例,成為全國低碳城鎮建設試點和節能減排示範區。華為科技城全力打造特區一體化先行示範區,華為國際會展中心啟動建設,天安雲谷一期、信義舊工業區改造一期等項目順利封頂,星河雅寶“深圳(龍崗)金融產業服務基地”掛牌,衝之大道等7條道路建成通車。平湖金融與現代服務業基地成功引進招商銀行總行後台基地,山廈、大新南安置區完成用地規劃許可審批,良安田安置區開工建設。基礎設施更加完善。地鐵10號線動工;阪瀾大道、五和大道龍崗段等10條主幹道建成通車,外環高速、阪銀通道等11條幹道開工建設,打通斷頭路8條;優化公交線路28條,轄區500米範圍公交站點覆蓋率達92%。改造社區給水管網90公里,新增污水管網45公里;新建變電站4座;建設中壓燃氣管道47.6公里,覆蓋率達71.4%。編制《龍崗區智慧城區規劃綱要(20xx-20xx年)》,智慧政務、智慧教育、智慧醫療、智慧園區等重點工程有序推進,無線城市一期項目順利完工,光纖入户數64.1萬户,建成4G基站4349個。市容環境全面提升。啟動“美麗家園”行動,新建、改造社區公園24個,開工建設綜合性公園4個,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17.1平方米。梧桐山河、龍西河綜合整治工程順利開工,南約河綜合整治基本完成,龍崗河生態修復列為國家水專項示範項目,是全省河流治理類唯一項目。成功創建“廣東省宜居社區”16個,累計達60個。整治廢氣污染重點企業268家,淘汰公務黃標車547輛,PM2.5平均值下降13.6%,空氣質量優良天數達320天。在布吉街道開展“治亂、治髒、治堵”試點工作,大芬油畫村、深圳東站等區域綜合環境明顯提升。

(五)民生事業實現新跨越

財政資金持續向民生事業傾斜,全年教育、醫療衞生、住房保障等九大重點民生領域支出103.1億元,同比增長23.5%。教育事業再創佳績。新建、改建中國小6所,深圳中學龍崗國小、深圳大學師範學院附屬阪田學校等順利開學;新增公辦學位8580個,學位增量連續五年位居全市之首。大學聯考本科和省專上線人數位居全市第二,重點本科和省專上線率連續三年超過全市平均水平;以全市第一、全省第二的優異成績通過“全國義務教育均衡區”國家驗收。開展深圳市全民素質提升計劃試點,完成中等職業教育招生1.8萬人、大專招生4200人。醫療衞生事業取得新進步。區第六人民醫院新院區投入使用,與南方醫院共建深圳消化病診療中心;名中醫館、國醫大師工作室在中醫院掛牌,與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合作共建深港澳分院。全區開放牀位達5392張,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深圳醫院建成並試運行,疾控中心實驗樓順利建成,橫崗人民醫院改擴建工程開工建設。區耳鼻咽喉科醫院獲批5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手外科醫院成功完成世界首例雙前臂及十指全部離斷的再植手術;中醫院實施“先診療後付費”模式,建立全程診療一次付費機制;孕產婦、新生兒死亡率等城市健康核心指標全市領先,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門診、出院、社康三項次均費用低於全市平均水平。成功應對人感染H7N9流感、登革熱等重大傳染病疫情。文體事業蓬勃發展。“三館一城”開工建設;甘坑客家小鎮成為文博會分會場,全區分會場增至11個,連續五年位居全市之首;開展“大芬十年”系列活動,舉辦第三屆全國(大芬)中青年油畫展。《龍崗年鑑》20xx卷榮獲全國年鑑編纂評比一等獎。舉辦ATP深圳公開賽、WTA深圳公開賽、第26屆世界模特小姐大賽國際總決賽及三大音樂節等高端賽事、文化活動40多場,開展區運動會、戲劇節等文體活動,吸引130多萬人次參與。新建、改造小型便民文體項目110個,新增文體設施面積9萬平方米。社會保障更加有力。扶持287名户籍居民自主創業,新增就業1.5萬人;城鎮居民登記失業率1.5%,遠低於全市3%的控制線。新開工保障性住房7909套,竣工3050套,2個在建項目榮獲省雙優工地獎,寶荷欣苑等5個安置小區產權登記取得實質性進展。成立全國首家社區級基金會“南坑社區圓夢慈善基金會”。新增養老牀位600張,救濟低保對象261户、640人,發放救濟金317.8萬元。完成對口幫扶、雙到扶貧、援疆項目203個,投入1.2億元。

(六)和諧穩定大局持續向好

堅守底線,源頭治理,社會管理的常態化、規範化、精細化水平不斷提升。治安維穩形勢平穩可控。110刑事警情同比下降9.7%,“兩搶”、“兩盜”、“八類暴力”警情分別下降35.5%、19.6%、28.8%;公安分局經偵大隊榮獲“全國一級經偵大隊”稱號,城中村“科技圍合”模式榮獲公安部基層技術革新一等獎。開展“社會矛盾化解年”活動,實施勞資糾紛排查整治“百日行動”,勞資糾紛羣體性事件同比下降39.6%。城區安全基礎更加牢固。開展安全生產“八打八治”及消防隱患專項整治等行動,整治火災隱患11499處、地面坍塌隱患85處、危險邊坡77處,隱患排查治理績效考核連續4個季度全市第一,火災事故連續兩年“零死亡”,未發生較大以上安全生產事故。防震減災示範城區創建順利通過國家驗收。查控違建力度不斷增強。拆除違建面積24.2萬平方米;國土資源部衞片違法建設用地圖斑數、面積分別同比下降15.6%、62.8%。開展歷史遺留違建綜合整治試點,完成補申報歷史遺留違法建築58棟,1126棟進入初審階段。

(七)改革工作紮實推進

緊緊圍繞“三化一平台”主攻方向,明確改革路線圖和時間表,形成了“5+16+N”全方位多層次深化改革的蓬勃局面。法治化改革率先突破。在全國率先編制權責清單,建立“橫到邊、縱到底”的權責運行體系,梳理權責事項12934項;在全國率先實行定額化裁量標準,1987項行政處罰事項實現“零裁量”。推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精簡優化710條權責事項,壓縮辦理時限4379個工作日;區行政服務大廳正式啟用,在全市率先推進基層政務服務一體化建設。推進土地整備與房屋徵收管理體制改革,實現統籌管理,完成土地整備408萬平方米。橫崗街道在全國率先探索信訪調解司法確認制,有效終止各類糾紛269宗,經驗在全省推廣。龍崗獲評“全國xx普法中期先進區”、“20xx中國十佳法治化建設城區”。市場化改革紮實有效。加速政府職能向社會轉移,制定政府購買服務目錄,確定具備承接政府職能轉移資質的社會組織98家,獲評“全國社會工作服務示範區”、“全國社會組織建設創新示範區”。創新公共服務多元供給機制,布吉文體中心建設BTO模式走出新路,“民建公有、民營公助”政府資助學校成為全市基礎教育辦學體制改革試點。推進社區股份合作公司股權改革試點,設立社區發展基金,預計社區人均集體收入分配增長10%左右。各領域專項改革亮點紛呈。推進聘員綜合管理改革,按照“減員、整合、增薪、提效”的思路,探索“以事定費”用人模式,成為全市聘員管理改革試點。建立民生實事常態化徵集辦理機制,舉辦6場民生實事公開遴選會和3場羣眾評議會,引導公眾全過程參與民生實事遴選辦理。南灣街道統籌推進綜合改革試點;城市管理“龍城模式”在全市推廣。

20xx年龍崗區工作報告篇2

(一)堅持創新驅動,構建知識為本、活力迸發的創新生態體系

搶抓深圳成為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的機遇,以創新驅動為核心戰略,出台《龍崗區創新驅動發展行動計劃(20xx-20xx年)》,統籌推進技術創新、產品創新、機制創新、商業模式創新、市場創新,着力構建龍崗特色的創新生態體系,營造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氛圍,打造深圳輻射粵東、粵北的東部創新中心。

加速高端創新要素集聚。加快推進北理莫斯科大學、吉大昆士蘭大學等落地建設,跟蹤推進香港城市大學、皇家墨爾本理工大學、康奈爾大學、英屬哥倫比亞大學等高校加快落户;在華為科技城、平湖金融與現代服務業基地、寶龍新能源基地等重點區域佈局若干與周邊產業相關的特色學院。推動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先進信息技術產業基地、深圳智能製造研究院等重點項目建設,加快深圳市中物工程技術研究院中試基地等項目落地,新增市級以上創新平台12家。充分發揮華為的集聚和輻射效應,優化華為周邊創新生態環境,以硅谷為標杆打造創新生態示範園,探索龍頭企業帶動區域創新發展新模式。大力支持高科技企業建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工程實驗室、企業技術中心、企業重點實驗室等研發機構。

大力發展科技服務業。出台促進科技服務業發展政策,培育技術轉移中介服務機構,引進建設工業設計、質量檢測、電子商務、創業孵化、人才培訓等公共服務平台,打造完善的科技創新服務鏈。探索政策性股權投資方式,健全股權、債權、產權相結合的科技投融資體系,打造覆蓋創新企業全生命週期的創投基金鍊。發揮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新基金引導作用,通過研發資助、股權投資等方式支持種子期、初創期中小微企業技術創新活動。

促進多層次的協同創新。突出校企聯盟,引導院校科研團隊與相關產業鏈的企業結為“創新共同體”,使院校科研活動融入本地創新體系。突出企業合作聯盟,圍繞共性技術、關鍵技術、前瞻性技術,鼓勵企業、行業構建產業技術創新聯盟。發揮“硅谷—龍崗直通車”等平台作用,促進國內外創新技術、人才、資訊、資本的高效互通。發揮龍崗作為深莞惠經濟圈幾何中心的地利優勢,探索加強與東莞、惠州、汕尾、河源等區域的協同創新,當好深圳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向東發展的橋頭堡。

優化創新創業環境。制定出台創客空間、創業苗圃培育扶持政策,着力在科技企業孵化器、企業研發準備金制度、科技成果轉化、創新產品與服務遠期約定政府購買等方面出台改革力度更大、含金量更高的政策措施。促進知識產權服務業發展,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和利用。推廣龍崗天安數碼打造創業大道的經驗,全面提升創新產業園區的創業環境。完善政企聯合機制,舉辦中美移動互聯網研討會、國際創客周等活動,吸引各類創新團隊和人才到龍崗創新創業。培育創新創業文化,營造崇尚創新、尊重創業、重視青年創新創業的良好氛圍。

(二)堅持質量引領,實現更長時期、更高質量、可持續的穩定健康增長

大力實施質量強區戰略,突出質量、標準、品牌共建,做好結構調整的“加減法”,打造結構更優、內生動力更足、競爭力更強的龍崗經濟升級版,打造深圳灣區經濟發展的戰略腹地。

注重增量高端化。依託戰略性新興產業基地,引進新材料、新能源、機器人、智能裝備等產業重大項目,力爭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超4000億元。依託國際低碳城和阿波羅未來產業城,引進和培育航空航天、生命健康等未來產業。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大力引進風險投資機構,加強與銀行、證券等金融機構合作,鼓勵發展融資租賃、互聯網金融、供應鏈金融等金融新業態,形成支撐創新創業的金融服務產業體系;準確把握消費升級趨勢,積極培育電子商務、體育健身、文化旅遊等消費新熱點;以“龍崗大道現代服務業走廊”為主軸,重點打造龍崗中心城市級商業區及布吉、南灣、龍崗、橫崗等區級商業中心。

加速存量優質化。大力推動新一輪技術改造,提升存量產業的價值含量和知識含量。創建“全國時尚眼鏡產業知名品牌示範區”,推進橫崗眼鏡時尚創意E城建設,全面提升眼鏡等傳統優勢產業的質量效益。以阪李大道開通和地鐵10號線建設為契機,依託平湖及李朗片區重大物流產業項目,着力發展高端物流和跨境電商服務產業。加快社區經濟轉型,鼓勵社區以土地、物業、資金入股優質企業,探索多元化發展模式,實現產業高端化、工業園區化、社區特色化發展。

推動產業載體規模化。分片區、分階段推進工業區改造升級,通過拆除重建、綜合整治等方式,加快舊工業區改造升級,打造一批適應不同產業需求的專業園區,佈局一批低成本的創客空間、創業苗圃。加快創新型產業園區建設,吸納優秀園區加入創新產業園區計劃,提升創新型產業園區總體質量。成立專項基金,推動創新型產業用房回購試點建設運營;加快創投大廈、龍崗智慧家園等建設,全區新增創新產業用房80萬平方米。

促進企業服務高效化。提升園區專業運營團隊的服務能力,健全“市、區、街、園”四級聯動的企業服務體系。明確企業問題反饋和解決的“標準動作”,打造“標準化”企業服務流程。創新企業服務方式,推動中國南方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區建設,制定園區總體規劃,力爭園區掛牌運營;實施中小企業上市培育工程,推動5家企業在新三板IPO上市或前海股權交易中心掛牌;發放“企業服務卡”,提供個性化專業服務。提高企業服務水平,加強服務隊伍的知識儲備和更新,提高服務質量和效率;完善園區周邊道路、公交、文娛等市政和生活配套設施,加大園區周邊環境綜合整治力度。

(三)堅持產城融合,加快建設多元融合、複合共生的新城區

堅持以高水平規劃引領城市現代化,以精細化管理提升生產生活環境,按照“以產興城、以城促產、產城融合”的路徑,推動生產生活生態“三生一體”、校區園區社區“三區聯動”發展,打造山環水潤、龍鳳呈祥的城區形態。

堅持高水平規劃引領發展。頒佈《龍崗區綜合發展規劃》,實施《龍崗區產城融合行動計劃》,啟動近期建設與土地利用規劃的編制工作。強化項目實施與規劃銜接,將發展規劃有效轉化為具體項目;優化前期工作推進機制,提高規劃設計水平、質量、效率。保障規劃落地空間,統籌推進土地整備、城市更新和歷史遺留問題處理,推進重點區域及華為綜合醫院、清林徑引水調蓄工程等重點項目土地整備,完成土地整備3平方公里;堅持連片統籌、產業為先,推進崗頭工業區等重點城市更新項目,新增供應用地面積73萬平方米。

強力推動重點區域聯動發展。大運新城圍繞深圳國際大學園建設,繼續推進“1平方公里”用地清理及出讓,加快街坊式整體開發,推動香港中文大學(深圳)項目一期工程、北理莫斯科大學建設,推進吉大昆士蘭大學項目前期工作,完成產學研基地、核心商務用地土地出讓。國際低碳城加快推進啟動區和拓展區建設,推動深圳國際太空科技學院前期工作,開工建設中美低碳建築與社區創新實驗中心,籌備第三屆低碳城論壇。華為科技城堅持城市更新、總部經濟和市政建設並舉,加快天安雲谷招商工作,推動天安雲谷二期開工建設,華為科技城外國語學校按期開學。平湖金融與現代服務業基地按照“共建共贏”的運作模式,加快二、三期土地整備,推進公共配套設施建設,良安田安置區主體封頂。阿波羅未來產業城強化與深圳國際大學園的功能互動,加大土地整備力度,推進啟動區基礎設施高質量建設。

全力加快基礎設施建設。立足建設公交主導的交通導向型城區,優化調整公交接駁軌道站點的線網。加快地鐵3號線東延段前期工作,力爭地鐵10號線建設全面啟動。加快紅棉路、阪李大道、沙荷路西段等續建進度,布阪聯絡道、內環北路等新建項目開工建設,打通6條斷頭路。建成4座人行天橋,優化調整公交線路15條,轄區500米範圍公交站點覆蓋率提升至93%。提升城市基本保障能力,推進23個污水支管網建設,建成污水管網40公里,改造社區供水管網240公里,完成優質飲用水入户工程一期項目,新建中壓市政燃氣管道12公里。

全面提升綠色低碳發展水平。落實《龍崗區低碳發展策略研究》和近期行動計劃,制定碳排放清單,推進重點低碳項目建設。制定山體公園保護規劃,嚴格執行深圳市綠色建築促進辦法,新建建築100%達到綠色建築標準。深入實施“美麗家園”行動,新建綠道10公里,增設公共自行車服務驛站20個,新建社區公園10個,創建五星級公園1個,啟動區兒童公園規劃。推動深圳東部環保電廠規劃建設,力爭打造成依法治理、低碳環保、多方共贏的典範。完成紅花嶺低碳生態環境園公園化建設。以更高標準推進河流治理,還河於民,讓人民羣眾享受親水樂趣。加快梧桐山河、龍西河、四聯河綜合整治,推進布吉河、丁山河等河流綜合整治前期工作,完成南坑水庫等5個水庫水土綜合治理。總結推廣佈吉街道“治髒、治亂、治堵”經驗,建立長效機制,加強人口密集區域綜合整治,推動城市精細管理常態化。深入推進生活垃圾減量分類管理試點工作,提高環衞保潔經費保障標準。持續推進城市公共文明提升工程,提高生態環境文明指數。

大力推進智慧城區建設。進一步完善門户網站、移動辦公、網上辦事大廳、行政服務大廳等信息系統,建立集信息展示、指揮調度、決策支持於一體的智慧城區運行平台,構建區域政務大數據與決策分析平台。建立統一的信息惠民微信公眾平台和APP平台,逐步擴大智慧教育、智慧醫療的覆蓋面,推進無線城市二期項目,無線局域網免費接入服務覆蓋200個公共場所,提高4G網絡覆蓋率,實現智慧公共服務普惠化。出台園區信息化建設標準,打造一批智慧園區、智慧社區示範點。

(四)堅持發展為民,不斷提升民生幸福水平

按照“保基本、促高端”的思路,堅持需求導向、問題導向,開放式集聚優質資源,持續加大投入,在九大重點民生領域安排支出115.8億元,同比增長12.3%。

促進教育均衡優質多元發展。持續加大教育投入,公辦學校正編教師佔比提高2個百分點。加快與華南師範大學等知名教育機構合作辦學,引進一批高端教育人才。推進布吉實驗國小等政府資助學校試點改革,創新基礎教育管理體制,進一步探索以辦學體制、評價機制為重點的現代學校管理制度。辦好3所新開公辦幼兒園,新增10所普惠性幼兒園,新改擴建5所中國小,新增義務教育學位7600個。實施“民辦學校質量提升”工程,鼓勵民辦教育、學前教育、職業教育優質特色發展,推進職業教育與產業深度融合。研究規劃建設國際學校,滿足高端教育需求。

推進醫療衞生事業質量規模雙提升。深入推進醫療衞生“三名工程”建設,引進高水平醫療機構和團隊,推進國際診療中心等項目,創建全國基層中醫藥示範區,加大對重點學科(實驗室)、特色學科的扶持力度,通過結對共建、學科植入建設20個專科聯盟。加快橫崗人民醫院改擴建主體工程建設,推進區骨科醫院新建工程,區中醫院增開病牀150張。在全市率先建成衞生區域信息化系統,實現醫院、公共衞生機構、社康中心的信息互通和資源共享。優化工作流程,推廣“先診療後付費”服務模式。開展社康中心標準化建設,加快社康中心設備標準化配置。做好急救、疾控工作,健全重大傳染病聯防聯控機制。

加快發展文體旅遊事業。引進NBA中國賽、高爾夫球歐巡賽等國際賽事,繼續辦好ATP深圳公開賽、WTA深圳公開賽、三大音樂節等大型賽事和羣眾文體活動。爭取市級文體設施落户龍崗,支持社區、園區“三小”文體設施建設。開工建設布吉文體中心,加快橫崗、龍崗、阪田等街道文體中心前期工作,新建和改造200個文體活動場所,新增文體設施面積13萬平方米,人均公共文體設施面積達到0.89平方米。搶抓國家扶持旅遊消費機遇,謀劃、規劃豐富多元的旅遊產品,推出綠色低碳遊、民俗文化遊、科技創新遊、綠道騎行休閒遊等特色線路,開展客家文化旅遊體驗季、客家風情節等活動。推進鶴湖新居、茂盛世居等客家民居分類保護、改造與利用試點,提升客家文化影響力。

提升社會保障水平。完善大職業培訓體系,促進300名户籍人員實現創新創業,帶動就業1萬人以上。培育養老服務產業,推動布吉、橫崗街道敬老院轉型升級試點。加強對殘疾人、孤兒的幫扶救助,擴大困難羣眾公益服務項目的覆蓋面。做好退役軍人安置工作,爭創“全國雙擁模範城(區)”六連冠。繼續抓好對口幫扶、雙到扶貧和援疆工作。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設,新開工1200套,竣工及基本建成3000套。

強化公共安全治理。深入推進平安龍崗建設,突出科技強警,建立完善立體化治安防控體系。全面落實“黨政同責、一崗雙責、齊抓共管”要求,強化消防安全、“三防”安全、交通安全等工作,深入開展火災隱患重點地區整治,加強地面坍塌、危險邊坡等排查整治,繼續推進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積極開展城區公共安全評估。保持查控違建高壓態勢,確保違建零增量。全面推廣信訪調解司法確認制,健全勞資糾紛源頭穩控體系。

20xx年龍崗區工作報告篇3

(一)經濟平穩健康發展

1.經濟實力不斷增強。預計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突破20xx億元,同比增長11%左右,總量全市第三;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1200億元,增長13%;固定資產投資568億元,增長13%,總量全市第一;公共財政預算收入130.8億元,增長8.2%;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70億元,增長11%。

2.質量效益持續提升。投入產出比顯著上升,地均生產總值5.4億元/平方公里,同比提高0.5億元/平方公里;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211%,上升20個百分點。資源能源消耗明顯下降,萬元GDP水耗下降12%、電耗下降7%;空氣質量優良天數達312天。

3.產業結構不斷優化。實現規模以上高新技術產業產值2830億元,同比增長13.5%,佔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77.9%;規模以上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2650億元,同比增長13%。重點企業拉動明顯,工業百強企業實現總產值2860億元,增長13%,佔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78.8%。企業市場結構進一步優化,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內銷比重達51%。

4.創新能力明顯提高。專利申請量12936件,排名全市第三,其中發明專利申請量6409件,排名全市第二;PCT國際專利申請量佔全市41%,佔全省36%。企業科技競爭力不斷增強,獲市級以上科技進步獎12項,其中國家科技進步獎3項;新增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102家;華為公司成為我國首個躋身全球研發支出50強企業。

(二)產業轉型紮實推進

5.高端項目加快佈局。出台構建現代產業體系“1+3”文件,完善產業空間資源保障、招商引資、人才引進、科技創新獎勵等系列優惠政策。舉辦現代金融產業政策説明會等招商推介活動28場,吸引3000多家企業前來考察。全年引進項目投資額750億元、超億元企業60家,萬科廣場等大型商貿綜合體開業;與正威集團、清華控股等龍頭企業達成合作意向,深圳市3D顯示產業園落户我區。湧現4家全國重點文化出口企業,新增3個市級文化創意產業園區。

6.創新資源加速集聚。香港中文大學(深圳)進入設立階段,深圳特色學院園確定落户我區。中科院深圳先進院育成中心、深大創新創業中心等創新平台落户龍崗,目前全區有市級以上公共技術平台42家。舉辦“優才中國行”招才引智活動6場,全年引進各類人才8773人;邀請了一批科技、金融、城市規劃等領域的知名專家、學者作為發展顧問。

7.優質空間不斷拓展。龍崗天安數碼城等26個創新園區建設步伐加快,已有18個園區投入使用,提供產業用房592萬平方米,入駐企業1691家。26個拆除重建“工改工”項目建設進展順利,全市最大的“工改工”項目天安雲谷開工。全年轉出低端企業1092家,近四年累計轉出6000多家。

8.傳統產業加快升級。橫崗眼鏡產業已列入全市傳統產業轉型試點,獲得市政府專項資助。來料加工企業原地不停產轉型107家。社區經濟從單一物業租賃型向服務型、投資型、特色型轉變,社區股份合作公司淨利潤、人均集體分配分別增長4%和10%,低端“兩租”收入佔比下降3個百分點。

(三)城區品質顯著提高。

9.重點區域加快規劃建設。完善了四大新城的領導和協調推進機制,基本完成華為科技城、大運新城和國際低碳城綜合發展規劃,確定了新城開發的“一區一策”。華為控股全球總部一期、華為會展中心等重大項目進入土地招拍掛程序,易訊天空、國家太空生態技術研究中心、分佈式能源中心等重點項目加快落地,基礎設施不斷完善,首屆國際低碳城論壇取得圓滿成功,創造了龍崗版的深圳速度—“低碳城速度”。國際低碳城入選“全國新型城鎮化”十大範例。

10.土地整備和城市更新強力推進。積極推動重點片區、重點項目的土地整備,完成土地整備400萬平方米。城市更新項目列入市更新單元計劃93個,計劃批准用地1471萬平方米,其中已批單元規劃55個、規劃批准用地829萬平方米、供應土地229萬平方米,五項指標均為全市第一。

11.城市功能更加完善。交通網絡不斷優化,阪李大道等11條主幹道新建及續建進展順利;清平二期等8條主幹道建成通車;打通良白路等斷頭路10條;地鐵3號線延長段、10號線(原16號線)納入市軌道交通三期建設規劃;更新公交候車亭104座;優化公交線路84條,500米範圍公交覆蓋率提升至91%。改造社區給水管網150公里,新建燃氣管網34.7公里,建成污水管網21.3公里,污水集中處理率達83.6%。

12.市容環境持續提升。圍繞城市管理年工作,推進“城管在社區”、“數字化城管”等城市管理創新,深圳東站等城管難點經過強力整治面貌煥然一新。積極探索“社工+義工+社會組織”參與的垃圾減量分類模式,開展了70個垃圾減量分類試點。新建綠道44公里、綠道驛站203個,投放自行車5000輛,新建、改造社區公園38個。龍崗河干流綜合治理基本完工,省環保廳掛牌督辦成功摘牌。

(四)民生福祉明顯改善

13.教育發展再創佳績。新建擴建龍崗外國語學校等7所公辦學校,新增公辦學位10650個,增量位居全市之首。引進華中師大附中、深圳中學等名校在龍崗設校辦學。大學聯考重點上線人數、本科和省專上線人數分別位居全市第三和第二,是建區以來最好成績。在全市率先通過“全國義務教育基本均衡區”督導評估。社會教育紮實推進,成功創建34個市學習型社區,佔全市創建總數的68%。

14.衞生健康服務持續改善。新增社會醫療機構56家,新增病牀350張,坪地人民醫院新院竣工。公立醫院科研、診療能力明顯提升,區疾控中心成為國內首個承擔國家職業衞生標準制定的區級單位、2項標準被定為國標;耳鼻咽喉科醫院成功創建省臨牀重點專科。升級改造20家示範社康中心,社康門診費用連年低於全市平均水平。計生服務質量穩步提高,優生健康檢查覆蓋率達95%。

15.文體事業蓬勃發展。成功舉辦迷笛音樂節、熱波音樂節、WTA深圳公開賽等大型活動和國際賽事。成功舉辦第二屆全國(大芬)中青年油畫展、20xx深圳國際藝術博覽會;文博會分會場增至10個,總數連續四年居全市首位。舉辦公益性文化活動115場,惠民近70萬人次。公益電影放映超過5000場,佔全市50%以上,區電影公司被中宣部等部委授予“第五屆全國服務農民、服務基層文化建設先進集體”,是廣東省唯一的全國先進基層電影放映集體。“三館一城”進入用地招拍掛程序,新建和改造小型便民文體項目73個,新增文體設施面積約5萬平方米。精神文明建設紮實推進,湧現了“中國好人”黃翔、“最美信訪接談員”張海威、全國“人民滿意的公務員”馮景華等一批先進典型。

16.就業和社會保障更加有力。實施創新創業“龍翔工程”,培養創新創業人才1195名,帶動户籍居民就業589人;城鎮居民登記失業率為1.4%,遠低於全市3%的控制線。保障房竣工4099套、新開工8060套,總量全市最多。社保支付約17億元,同比增長13.3%。救濟低保對象308户、746人,發放救濟金410萬元。完成對口幫扶、雙到扶貧、援疆項目70個,投入8621萬元。

(五)社會管理全面加強

17.城區安全基礎更加牢固。出台強化城區安全“1+3”文件,明確安全生產的工作機制、考核辦法和追責體系;開展安全隱患大排查大整治,排查整改安全隱患48150處,在全市率先啟動地面坍塌防治工作,生產安全事故死亡人數下降41.7%,消防安全事故零死亡。食品安全監管不斷強化,3號屠宰廠投入運營,4個老屠宰廠平穩關閉。創建藥品安全社區70個,佔全市70%。

18.治安維穩局面持續向好。深入推進“平安龍崗”創建活動,成立全國首家縣(區)級保安協會;開展“創平安、保民生”等系列專項行動,全區刑事治安總警情、刑事警情分別下降12.6%、18.8%,八類暴力案件立案數和“兩搶”、“兩盜”警情分別下降31.5%、30.6%、41.6%。強化信訪維穩工作,妥善處理布吉綜合市場等信訪積案;建立勞動爭議大調解體系,80%以上的勞動爭議案件以調解方式解決。橫崗街道探索信訪調解司法確認制、勞資糾紛化解“四個到底”模式,受到省、市的肯定和推廣。

19.查控違建保持高壓態勢。制定查處違建“1+1+N”文件,出台更具針對性的疏導政策,落實查違共同責任,堅持查人查事相結合,嚴查重大典型案件;全年拆除違建面積約19萬平方米,涉嫌違法搶建建築棟數同比下降55%,實現新增違法用地上永久性違建零增長。

20.基層管理創新取得實效。“風景林工程”取得重大進展,106個社區服務中心實現全覆蓋,總量佔全市1/3以上,提前2年完成任務。各街道積極推進管理創新,平湖街道實施平安創建“10+1”工程,阪田街道建設社會組織公共空間、籌建深圳市圓夢南坑社區基金會,南灣街道開展“織網工程”試點,龍崗街道推行“嚴管街”模式、率先推行文化市場執法委託機制,龍城街道實施安全生產“目標九不死”文化宣傳方式等,受到羣眾廣泛好評。

標籤: 龍崗區 報告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baogao/jingxuan/vo7qe.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