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報告 >調研報告 >

關於彩色林業及生態旅遊的調研報告大綱

關於彩色林業及生態旅遊的調研報告大綱

摘 要: XX年,南澳縣確立了“生態立縣”的發展思路,全縣圍繞多色彩、多層次、多樹種、多功能的海島生態型“彩色林業”發展思路,構築全島點、線、面相結合的造林綠化模式。通過對南澳的實地考察及對當地相關部門的採訪,特別是對黃花山國家森林公園的深入考察,在本論文中,我們詳細介紹並分析黃花山國家森林公園的相關情況,探討南澳島走生態型“彩色林業”發展路子過程中應該肯定的地方及存在的不足,並對南澳森林旅遊的發展給出相關建議。

關於彩色林業及生態旅遊的調研報告大綱

關鍵詞 黃花山 生態旅遊森林景觀 彩色林業

1.前言

生態旅遊是以自然、生態資源為依託,以生態保護為核心的旅遊活動。生態旅遊超出自然旅遊範圍,特別強調環境保護,同時獲得經濟利益。生態旅遊與傳統旅遊相比,它在管理方式上以自然景觀第一取代了旅客第一;在經濟目標的追求上以價值導向代替了價格導向,同時以適宜的利潤與持續維護環境資源的價值代替了傳統的利潤最大化;在正面影響方面以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融合代替了僅僅追求經濟效益的現象。推廣生態旅遊,可以減輕森林旅遊業的負面環境效益,是實現旅遊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之一。當前,生態旅遊已經成為世界旅遊業發展的熱點,世界各國在制定自己的經濟發展規劃時,幾乎毫無例外的都把生態旅遊業考慮進去。因此生態旅遊十分熱門,生態旅遊資源的開發,既是旅遊目的地開發的新探索,又是用科學的發展觀統籌旅遊目的地開發的時代要求,對於構建和諧社會具有重要意義。

XX年,南澳縣確立了“生態立縣”的發展思路。全縣圍繞多色彩、多層次、多樹種、多功能的海島生態型“彩色林業”發展思路,構築全島點、線、面相結合的造林綠化模式,以海島國家森林公園建設和城鎮綠化為點,環島路、中島路的道路綠化和沿海防護林帶為線,水庫庫區涵養林改造,困難地帶種植為面的點線面相結合,全面鋪開水源涵養林,沿海防護林,綠色通道和生物防火林帶等4個林業工程建設。幾年來,南澳縣完成水源涵養林改造2萬畝,套種各種鄉土闊葉樹種170萬株,沿海第一重山防護林帶1.2萬畝,完成200多公里綠色通道建設,營造生物防火林帶9公里,新建公共綠地4處、面積7.8萬平方米。

南澳縣將造林綠化工作與增加農民收入相結合,大力推進山區綜合開發,鼓勵和引導羣眾科學種植龍眼、芒果、荔枝、橄欖、茶葉等經濟林。目前,全縣茶果種植面積超過萬畝,建立了後花園宋茶、青澳荔枝、深澳龍眼等多個省級無公害農產品生產基地,為海島農民脱貧致富開闢了新路。而黃花山國家森林就是一個體現南澳彩色林業及生態旅遊的典型例子。

通過我們對南澳生態型彩色林業的有關調研,探討南澳島走生態型“彩色林業”發展路子過程中應該肯定的地方及存在的不足,同時把調研結果向當地公佈,以提高當地居民的林業保護意識,減少對林業的傷害。

2.黃花山國家森林公園的基本情況

2.1森林公園的基本知識

2.1.1定義

具有一定規模和質量的森林風景資源與環境條件,可以開展森林旅遊與喜悦休閒,並按法定程序申報批准的森林地域。

森林公園是經過修整可供短期自由休假的森林,或是經過逐漸改造使它形成一定的景觀系統和森林。森林公園是一個綜合體,它具有建築、療養、林木經營等多種功能,同時,也是一種以保護為前提利用森林的多種功能為人們提供各種形式的旅遊服務和可進行科學文化活動的經營管理區域。在森林公園裏可以自由休息,也可以進行森林浴等。

2.1.2規模

森林公園是在面積較大,具有一至多個生態系統和獨特的森林自然景觀的地區建立的公園。建立森林公園的目的是保護其範圍內的一切自然環境和自然資源,併為人們遊憩、療養、避暑、文化娛樂和科學研究提供良好的環境。森林公園內的森林不得進行主伐,但可以進行衞生撫育採伐,以提高其觀賞價值。

2.1.3環境

森林公園是以森林自然環境為依託,具有優美的景色和科學教育、遊覽休息價值的一定規模的地域、經科學保護和適度建設,為人們提供旅遊、觀光、休閒和科學教育活動的特定場所

2..2黃花山國家森林公園的概況

1992年國家林業部批准原黃花山林場為“海島國家森林公園”(亦稱黃花山國家森林公園),南澳成了全國唯一擁有國家森林公園的海島縣,南澳海島國家森林公園是國家林業部批准建立的唯一海島國家森林公園,位於南澳西半島,距縣城約4公里,交通方便。這裏林深葉茂、山峭石奇、重巒疊嶂、雲霧縹緲。公園春時面花吐豔、滿山錦繡;秋季金風送爽,楓葉追似火;夏天雨水充沛,有高山“銀流瀉玉珠”之景。

公園地處亞熱帶,氣候温和,資源豐富。總面積2.06萬畝,綠化率90%,綠化覆蓋率90%。黃花山人工湖於1960年建成,是南澳最大水庫。登高俯瞰,“高峽出平湖”壯觀景象奔來眼底。由於山高林密,加上海洋調節作用,因而形成其獨特的自然環境。公園擁有102科1400多種熱帶、亞熱帶植物,主要是馬尾松,台灣相思樹,及多種灌木、草本植物;林中還棲息着黃嘴白鷺、蟒蛇、三線閉殼龜等40多種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是北迴歸線上一個綠色寶庫和生物種質資源庫。

公園聳立着龍頸山、大尖山、西角山、鷹石山等海拔數百米以上山峯,均為奇特花崗石蛋地貌。其中鷹石山多奇石,近年斥資鐫刻了沈鵬、王學仲、胡潔青等海內外眾多書法家、名人真跡1千多幅,成為一座人文薈萃、翰墨騰芳的摩崖石刻公園。大尖山為汕頭市轄區最高峯,海拔587米,山勢陡崎,有“望遠鏡山”之稱。登高遠眺,城市風光與那鬱鬱葱葱的密林、重重疊疊岡巒高下相間渾然一體;在碧波萬頃海面上,分佈着大小諸多島嶼,如白玉鑲翡翠,一派“遠山時明滅”、“海外三澎小”壯觀景色,使人頓置身仙幻奇境之中。

公園是一個集自然景觀、人文景觀、森林保健功能一體的生態型公園。有大尖攬勝、媽廟朝聖、燒烤、垂釣、實彈射擊、農家風情、山林野趣等旅遊項目。開闢宋大潭石刻、清長山尾炮台、鷹石山刻、知青舊址、南澳抗日紀念館等人文景觀。[4]

2.3黃花山國家森林公園的調研結果

2.3.1公園的用地概況[4]

表1:黃花山國家森林公園用地平衡表

土地類型

面積(hm^2)

佔總用地比例(%)

林地

595.57

85.36

風景遊賞用地

27.16

3.89

居民社會用地

15.48

2.22

耕地

15.04

2.16

水域

14.74

2.11

滯留用地

14.66

2.10

園地

12.45

2.16

交通與工程用地

1.26

0.18

草地

1.25

0.18

旅遊設施用地

0.14

0.02

合計

697.75

100.00

上表為黃花山國家森林公園用地平衡表,從這個表中我們可以看到公園主要以林地為主,在實地考察的過程中,我們也發現森林是黃花山國家森林公園主要景觀的組成部分,主要運用本土樹種,打造色、香俱全的立體化森林。黃花山森林公園因地處北迴歸線附近,以常綠闊葉林為主,有102科1400多種熱帶、亞熱帶植物。[4]

風景旅遊勝地有宋大潭石刻、清長山尾炮台、鷹石山刻、知青舊址、南澳抗日紀念館等。建築設計大都以傳統園林風格為主,以本土居民建築為藍本,就地取材體現“生態環保”特色。森林管理局的工作人員還告訴我們這裏有248户人家,16個自然分散村莊,村民多數自家種植果樹(橄欖,橘子,荔枝等),規模不大;有些經營農家樂,為遊客提供方便。

2.3.2公園的衞生問題

據實地考察所得,山中設有多個垃圾桶,基本上沒有亂扔垃圾現象,公園內衞生狀況良好。從對當地的居民的採訪中我們還了解到,地方管理機構有定期派車清理垃圾,森林管理局禁止村民焚燒垃圾,做到既保證衞生環境又防止森林火災。在採訪中我們發現當地居民有很好的環保意識,自覺自律,不會故意污染環境,並能意識到要共同保護自己的家園。

2.3.3公園的動物

林中棲息着黃嘴白鷺、蟒蛇、三線閉殼龜等40多種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是北迴歸線上一個綠色寶庫和生物種質資源庫。管理局對野生動物的保護措施是放回山林迴歸自然,不設置以供遊客觀賞的動物保護區。

2.3.4公園的主要經濟林

黃花山綠化林居多,經濟林只有少量,山中設有黃花山富硒茶試驗基地,此外,當地管理局在山中種植或指導村民種植茶葉。茶葉的銷售成為黃花山的經濟來源之一。

2.3.5公園的林業

林業的基本概況

公園擁有102科1400多種熱帶、亞熱帶植物,主要是馬尾松,台灣相思樹,及多種灌木、草本植物,綠化率90%,綠化覆蓋率90%。該園的普查工作正在進行,目前確定的樹種有:刺桐、榕樹、蒲桃、深山含笑、鳳凰木、珊瑚樹、台灣相思、樟樹、白蘭花、尾葉桉、南洋杉、魚尾葵、散尾葵、巴西茉莉、蘇鐵、芒果、假檳榔、中華楠木、檸檬桉、柑橘、橄欖、賀年橘紅、楊桃、羅漢松、馬尾松、麻楝、荔枝、木荷、龍眼、杉木、黑松、竹柏、黃槐、枇杷、馬佔相思、木麻黃、大葉桉、側柏、圓柏、水杉、梧桐。黃花山周圍主要為鹽度很高的不適合植物生長的海水,樹木主要靠雨水澆灌。植物生存環境相對惡劣,較少珍稀樹種能夠存活。但卻有“中華第一木”之稱的中華楠木在這裏茁壯成長。楠木是國家三級保護植物,是我國特有珍貴用材樹種。中華楠是珍稀楠木中較為高級的一種,為中國南方的一種長壽樹。它樹形挺拔、樹姿優美、材質優良、花芽嫩葉豔麗多彩,既是珍貴的用材林,又是貴重的生態景觀樹種。南澳縣立足當地的天然資源優勢,大力開展珍貴鄉土樹種中華楠的繁育和栽培攻關,獲取了重大成果。4年多來,已成功培育楠木苗木50萬株,成功推廣造林3000多畝,中華楠培育技術成果躍居全國先進水平。目前,南澳島成功推廣造林的中華楠面積已達3000多畝;XX年4月栽植的中華楠已普遍長至3米之高,較高的已超過3.5米,基本形成自然植物羣落,展現了特有風姿,中華楠栽培成果已被專家學者認定“達到全國先進水平”。

生態林工作主要圍繞林相改造、景觀樹、綠化基礎上搞彩色林業三個方面進行。採取的措施有(1)對山中低檔、不耐火、沒價值的樹種進行改造,改種有用的品種。(2)運用本土樹種,打造色、香俱全的立體化森林。公園在利用本地優勢樹種改變林相的同時,部分點綴不同季節的時令植物,如屬於秋色葉樹種的山杜英、櫸木、鵝掌楸、銀杏、黃連木等。還有各種開花植物,尤其是開黃花的植物如“遍地黃金”、黃花槐等,在在增加林相顏色的同時更凸顯黃花山山中“黃花”二字的特色;林中還栽種能散發芳香氣味的花木如大頭茶、含笑、九里香、白蘭等以充分滿足人的視覺、嗅覺等感官享受需求;而灌木林及高大喬木的栽種則凸顯忽略森林的層次性。

林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措施

由於南澳孤懸海中,黃花山周圍主要為鹽度很高的不適合植物生長的海水,樹木主要靠雨水澆灌。有時還會遇到颱風對林木的破壞,這些自然條件並不是很適合植物的生長,植物生存環境相對惡劣,。但黃花山卻能保留這一片原生態的森林,主要得益於相關部門的林業保護措施及公民的保護意識。對於一些較難以成活的樹種,先在土壤狀況和自然條件較好的地方培育,直到樹苗的茁壯成長才移植到森林公園使其紮根林地。若遇到颱風等惡劣的天氣,林業管理人員會及時做好相關工作,如用架子和繩子是樹木固定,防止被颱風連根拔起。針對黃花山森林的主要林害——蟲害採取的措施是定期撒藥,防蟲,防蟻。因此至今還沒出現大面積林害現象。

2.3.6公園的保護措施

從當地管理局中瞭解到黃花山森林公園保護措施主要是以下兩個方面

(一)做好防範工作,保護林地。主要體現在“四卡”防範措施:1門卡,山進出口的售票處兼負責檢查進出的人羣是否帶有危險物品進入和從山上偷竊的物品;2山上安置監控器,及時發現突發事件,如自然森林火災或遊客的肆意破壞;3有工作人員定時巡視山林,時刻關注山林的動態,同時也對部分遊客不好的行為起到阻止及指導作用;4建設生物防火帶,在路邊種植耐火樹種及在山林茂密處開闢公路,有助於隔離火源,防火。

(二)規劃好發展,不亂招商,堅持景點生態不被破壞為主。黃花山國家森林公園以生態環境為主,最大限度地保護好現有的生態景觀資源。

3.調研的總結

通過對南澳的實地考察及對當地相關部門的採訪,特別是對黃花山國家森林公園的深入考察,我們調研小組瞭解到南澳全縣森林覆蓋率、綠化率分別達到76.2%和97.5%,各項指標均獨佔全國14個海島縣(區)鰲頭,被海內外專家學者譽為“南中國海上的綠洲”。南澳島着力綠化、美化、香化海島,築就了環島綠色生態屏障,創造了野生動物棲息繁衍的優越條件,使60多處景區景點和名勝古蹟形成特有的生態綠洲,成為“南中國海上天然氧吧”。南澳縣以創建“全國綠化模範縣”為目標,全面掀起綠化、美化、香化海島的高潮。據統計,全縣種植優良樹種、名貴花卉和套種各種鄉土闊葉樹種達297萬多株,在長達77公里的海岸線上築就環島綠色生態屏障,使主島生態公益林面積達到11.67萬畝,歡聚在南澳諸島的名貴鳥類和國家一級、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已達200多種;常年空氣清新,空氣質量達到國家一類標準,正因為有如此美好的環境,南澳島的生態旅遊蒸蒸日上,全年招徠的海內外遊人達58.93萬人次。旅遊總收入達1.87億元,打響了國家4a級旅遊區品牌。

近年來,加強生態環境建設與保護已經成為社會共識。南澳縣堅持走“彩色林業”的發展路子,以全民義務植樹、各界營造紀念林、專業施工、國債造林等形式,大刀闊斧地鋪開水源涵養林、沿海防護林、綠色通道和生物防火林帶等林業四大重點生態工程建設,大力營造水土保護林、防風林、風景林、示範林、鄉土林、紅樹林等特用林,加快了南澳林業生態建設步伐,全面提高了綠化水平和檔次。

南澳林業生態的建設促進了南澳的生態旅遊的發展,黃花山國家森林公園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它以良好的森林景觀和生態環境為主體,融合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以保護為前提利用森林的多種功能為人們提供各種形式的旅遊服務。

4.分析與建議

林業的建設和生態旅遊的發展是一個長遠的過程,特別是對於森林景觀的保護。森林景觀不同於人文景觀,是一種有規律的動態景觀,隨着時間的推移、林木的生長、人類的活動,會按照一定的節奏發生相應的變化,為保證森林公園的可持續發展,必須對森林公園進行生態旅遊規劃、管理。[3]我們調研小組通過總結分析,綜合整理,並學習相關知識,現對生態旅遊特別是森林旅遊提出幾點建議。

4.1建立健全森林旅遊組織管理體系[1]

林業部門要牢牢把握森林旅遊的管理職能,逐步建立完善森林旅遊組織管理體系,進一步發揮森林公園管理辦公室的組織協調功能,加強領導,切實維護森林公園的合法權益。特別是在南澳大橋建立以後更應該加強管理,大橋的建立會使南澳的人流量大大增加。在旅遊業更加蒸蒸日上的同時也可能帶來生態環境的破壞。只有制定強有力的制度及做好管理工作,才能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

4.2引進技術發展旅遊,打造旅遊品牌

吸收從事旅遊管理和服務的專業人才,開展森林旅遊科學研究工作,對旅遊區的林木進行專業管理,特別是運用專業知識保護珍希品種,促使森林公園的多樣性,用科技支撐森林旅遊體系。重點開發建設特色旅遊項目,推出高品位、特色鮮明、影響面廣、吸引力強的旅遊產品,如森林生態遊、森林保健遊、民俗風情遊等。

4.3科學規劃,走可持續發展道路[2]

旅遊業的發展會帶動經濟的發展,促進招商投資,但不合理的招商投資將會對生態環境造成破壞。森林旅遊的可持續發展不僅是經濟效益的持續發展,更是森林旅遊資源的持續發展。在森林公園建設上,要始終堅持以“保護為主,保護、開發、利用相結合”的方針,堅持生態景點不被破壞為主,把保護森林及其生態環境放在首位。加強護林防火、病蟲害防止工作,實現生態、社會、經濟三大效益的可持續發展。

4.4加強宣傳教育力度,推進全民護林

我們不僅要通過做好森林旅遊工作來保護林業,更要加強宣傳教育力度,推進全民護林。在學校和公共場所開展護林專題,採取各種方式如標語、板報、廣播、發放資料等形式宣傳護林知識,也可以發動全民義務植樹造林活動,提高當地居民的保護生態林業意識。

5.致謝

本次關於“關於南澳彩色林業及生態旅遊的調研的調研”得到了華南師範大學團委以及化學與環境學院的大力支持,在調研過程中也得到了南澳黃花山國家森林管理局的支持及當地居民的協助,在此對所有支持和協助此次調研的單位和個人表示感謝!

6.參考文獻

[1] 丁玉寧,建立健全森林生態旅遊的七個體系,中國林業,2010,5b.60

[2] 董成森,森林風景區旅遊環境承載力研究,經濟地理,2010,(1)

[3] 陳洪宏,森林生態旅遊對環境的影響及對策,旅遊經濟,2010,(4)

[4] 霍詩雅,肖玲,陳麗明,國家森林公園控制性詳細規劃初探,規劃師,2010,(2)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baogao/diaoyan/vnlgq3.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