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報告 >調研報告 >

幸福指數調查報告(通用3篇)

幸福指數調查報告(通用3篇)

幸福指數調查報告 篇1

一、調查背景

幸福指數調查報告(通用3篇)

由於經濟的高速發展,物質生活越來越豐富,本該是共享勞動成果的時刻,而社會各處卻充滿了忙碌與疲憊的身影。由此有人發出了這樣的一個疑問:“你幸福嗎?”這是一個現實有引人深思的問題。幸福,是一個人對自己的生活的條件和狀態的一個客觀判斷,也是對自己生活的意義和價值的一種主觀判斷。幸福指數來源一個貧窮的王國——不丹王國,為了提高國民的幸福指數,王國的國王提出了要建設幸福王國,讓所有公民都感到幸福。在金融危機來到的時,有些國家也嘗試通過“不但模式”度過危機。幸福指數受到了世界的重視,成為了與GDP一樣衡量一個國家發展水平的標準。大學生作為祖國的希望,民族復興的強大動力,是國家興旺的關鍵。因此,我們應該更加關注大學生的幸福指數。所以我們小組於20xx年11月19日到20xx年11月30日對廣東醫學院東關校區的大學生進行了一次關於大學生幸福指數的問卷調查,向素來不同學院的大學生髮出了200份調查問卷,收回了196張,回收率為98%

二、發現問題

根據調查結果顯示:

(一)54.0%的同學對自己生活的質量比較滿意,8.2%的同學對自己的生活質量感到很滿意,感到不滿意的和非常不滿意的分別佔23.0%和14.8%。

(二)78.2%的同學對生活存在有壓迫感,且36.7%的同學對大學忙碌生活感到有點煩,甚至有14.3%的同學覺得自己在大學裏玩得太瘋,荒廢了學業,感到自己的大學生活雖有點忙碌但還很充實的佔20.4%

(三)44.9%的同學精神滿足對象是親情:認為家庭美滿是作為一個幸福人的重要標準的佔56.1%,還有45.9%同學選擇親情作為人生的信念,大學生對親情甚為依賴。

(四)在精神上,65.5%的同學對感情生活的瞞住狀況表示還可以,而有24.3%的同學表示情感生活得不到滿足,對自己的情感生活表示不滿足的僅佔10.2%。

(五)26.3%的同學對自己目前存在的問題中最不滿意的是自己的經濟狀況,25.6%的同學表示最不滿意的是自己的學習成績。而對自己的人際關係最不滿的佔18.6%。

(六)71.3%的同學認為談戀愛能夠提升自己幸福指數,渴望談戀愛,二以為談戀愛不能提升自己的幸福指數,對愛情不那麼渴望的僅佔28.7%

(七)58.0%的同學對現實和未來的生活比較茫然,只有模糊的目標。19.3%的同學比嗾使茫然,不知所措。

(八)56.8%的同學覺得自己的社會價值一般般,30.7%的同學認為自己是一個對社會有價值的人,只有少部分同學認為自己不是對社會有價值的人,甚至是不清楚自己的社會價值。

(九)有44.3%的銅須認為在得到別人認可是自己感到幸福,31.1%的同學認為如果身邊有許多朋友關心他,就會感到幸福。

三、分析問題:

幸福指數是幸福感的量化。影響幸福感的因素有很多,通過問卷調查,從數據中發現幸福指數的變化情況,從而推出影響幸福指數的因素:

(一)經濟高速發展,人們的生活質量逐步提高,逐步從追求温飽轉變為發展自己。也正是因為經濟的高速發展,使得了大學生面臨了更大的挑戰,面對了畢業後的巨大競爭壓力,大學生感到了強大的壓迫感。正中壓迫使得大學生打包帶壓抑,對生活充滿不滿,是大學生幸福指數削減的一個重要因素。

(二)經過了大學聯考的壓抑之後,踏入大學校園的同學們普遍出現了目標迷失,一些同學收到高中時期的影響,認為大學就是吃喝玩樂,絕對自由,繼而衍生出一種“偽幸福感”。更多的同學在走進大學校園後,感到了諸多的不如意,大學更像是一個比武場。市場經濟高速發展的現代,越來越經濟化,實用化的商業氣氛充着大學這個曾經的象牙塔,到處可見宣傳單,到處可見推銷員,使得初入大學的同學迷失了對幸福的定義也扭曲了,認為精神文化對弱於物質基礎,而經濟上的不如意的同學更加容易產生一種錯覺,矮人一等,這種感覺更加容易讓人產生對幸福理解上的錯誤。只有少數同學在適當的環境下成長起來而沒有各種困擾,但他們卻不能理解其他同學。在這種綜合作用下產生幸福迷茫。

(三)走出自己的家鄉進入到大學這個小社會,現代大學生們雖然有較好的經濟條件,但卻是抑制不住內心對家人、家人的思念。而社會的現實更加是讓稚嫩的大學生感到無助,這時親情變成了他們心中的唯一支柱。然而親情的傳達卻隔了一段很長的距離,所謂“遠水救不了近火”,這也使得大學生感到內心孤獨。

(四)在外面不想在家裏,內心的喜悦與悲傷得不到傾述,使得大學生在精神上得不到滿足。然而正值青春的大學生,也是個性飛揚的一代,也不可能耐得住寂寞。大學生除了向家人傾訴,也開始渴望愛情,希望愛情能填補內心的那一塊空地,希望用愛情增加自己的幸福。

(五)由於當代大學生很多都是獨生子女,從小就嬌生慣養,父母過分的關愛,使得很多大學生養成了以自己為中心,很少考慮別人你的感受,當與人交往時,經常發生口角,互不相讓,最終導致交不上朋友。還有許多大學生的性格較為內向,不善於表達,失去了許多朋友的機會。然而有些人能能言善變,説話滔滔不絕,但很隨意地承諾了別人,然而最終不能兑現承諾,失信於人最終朋友們都慢慢遠離他。

(六)在這個競爭激烈的社會,部分大學生對自己的社會價值很模糊,大學生不清楚一個有社會價值的人應該具有那些品質,應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應該怎麼成為一個對社會有價值的人。由於缺乏相關的教育,大學生對社會價值沒有清楚的定位,也是的大學生出現可對生活難道迷茫的情況。

四、提升幸福指數的對策和建議

綜合以上分析,針對大學生的特點和成長的環境的實際情況,從各方面對大學生進行關注,從而提升大學生的幸福指數。

(一)改善大學生的創業環境,隨着經濟的快速發展,社會競爭也逐步增強,使得大學生感到巨大的壓力,對大學生的改革創新的思維嚴重抑制,所以應該優化大學生的就業創業環境。通過拓寬就業渠道,提高完善公共的就業服務,規劃職業中介服務市場,完善大學生失業保障制度,保持相對穩定的大學生就業率。而且要對大學生創業實行優惠政策,以鼓勵大學生創業,同樣也能減少大學生失業率。而且也能為市場提供新鮮血液,促進經濟更快發展和落後制度的改革和優化。另外,要加強教育引導,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念,科學地規劃自身的職業發展道路,不斷提高大學生的整體就業競爭力。

(二)明確幸福的定義和確立正確的人生目標。通過家庭、學校、社會的共同教育,培養大學生對幸福的價值和意義的理解,引導大學生正確處理好物質幸福與精神幸福的關係。要加強大學生的人生觀教育,引導大學生熱愛生活,在困難面前不低頭,勇往直前,不懈奮鬥。要加強大學生的理想教育,引導大學生確定遠大的理想,樹立積極地精神支柱,為理想奮鬥和感知幸福。通過組織一些演講或以教育的形式引導大學生去正視自己的人生,明確自己的人生目標,讓大學生擺脱迷茫,朝着自己的人生目標前進。

(三)加強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利用大學這個小舞台,通過形形色色的交流互動活動,在大學生與大學生之間架起一條通道,解除人與人之間的隔閡,讓大學生的互相交流建立友誼,構建他們的人際圈。親情固然是我們永遠的一大精神支柱,但卻不是唯一的。我們不能依賴於父母,要看好自己去開創屬於自己的一片天空。因此大學生應該積極參與大學一些活動,這技能鍛鍊自身的能力,又可以從活動中找到志同道合的人,甚至是知心朋友,也就不會感到不幸福。

(四)樹立正確的愛情觀,每件事都有其兩面性,愛情既是幸福的源泉也有可能成為悲劇的毒酒。大學生應該慎重對待戀愛,不能輕易做出承諾或表達愛意,不能因為一時衝動毀掉自己的一生。因為大學生失戀而自殺的事件已經不再少聞。要通過家庭與學校對大學生進行相關教育,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戀愛觀,既不能害人也不能害己,同樣大學生應該處理好情感和學業的關係,別因為情感的問題而耽誤學業。正確認識戀愛觀才能讓戀愛成為幸福的來源。

(五)。在與人交往的過程中,要學會站在別人的角度看問題,將心與心,要想一下別人的感受,這樣讓人感到很貼心。與人交往過程中,誠信是不可或缺的,因此不要輕易承諾別人,一但作出承諾的必須兑現,做到言必行,行必果。世界是精彩的,舞台是寬廣的,我們大學生應該勇於展現自己,表現自己,讓別人認識自己為創造更多交朋友的機會,擴大自己的朋友圈。

(六)樹立正確的價值觀。積極倡導優秀文化,用積極健康的文化陶冶大學生的情操,幫助大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通過構建大學生社區服務網絡,為大學生提供志願服務社會實踐文體活動等機會,讓大學生在服務他人奉獻社會的過程中,收穫成長進步,實現人生價值和社會價值。也可通過鼓勵大學生參加一些公益活動,為公益事業的發展做貢獻,為社會貧苦人羣服務,從而使大學生感悟到正確的價值觀,從而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五、小結

在各位組員共同努力下,我們順利完成了本次調查。通過這次調查我們瞭解了影響大學生幸福指數的一些因素,同樣也鍛鍊了我們的實踐能力。也許幸福很難把握,但只要我們共同努力,相信幸福的未來將不只是夢想。

幸福指數調查報告 篇2

如果説新加坡人是全球最冷漠的人還不足夠的話,那就再個新加坡封多一個號——他們現在還成了最不幸福的人。起碼,蓋洛普的調查結果是如此。據蓋洛普的調查,新加坡甚至明顯比伊拉克、也門、阿富汗和海地等國家的人更悲觀。

也許最令人意外的是,在這次調查中,中國內地竟然排名第十。中國內地有76%的受訪者感到幸福,排第十位,與美國的結果一樣。

據《海峽時報》網站稱,蓋洛普在20xx年進行了一次對世界上接近150000個人的調查。蓋洛普在對調查的解讀稱,在所調查的國家中,新加坡的成年人的正面情緒最低。

新加坡報紙《聯合早報》對此也有詳細報道:在受調查的全球最幸福國家排行榜148個國家中,新加坡排名最後。拉丁美洲國家人民的快樂指數最高,前10名有八個是南美國家,排名第一的是巴拿馬。

對於同時被標上“冷漠”與“不快樂”這兩個標籤,雖有受訪者認同調查結果,但多數新加坡人質疑這項調查的完整性,更有人激動地駁斥這些説法,認為會讓外國人對新加坡人產生錯誤的印象。

銷售執行員楊益才(32歲)受訪時説,調查指新加坡人的正面情緒最低,也同樣發現新加坡人較少產生負面情緒,綜合對五個問題的答覆就斷定新加坡人缺乏情感,似乎不太可靠。

他説:“一些人看到之前的調查結果,就評定説新加坡人冷漠。現在又因另一套排名指我們缺乏正面情緒,説我們不快樂,這有欠公平。”

最新調查報告中指出,若根據經濟指標,新加坡的表現相當好,但新加坡人卻最缺乏正面情感,這會令一些只專注於傳統經濟指標的分析家和國家領導人感到驚訝。蓋洛普一名合夥人克里夫頓在報告中説:“一個國家的收入高,並不等同於這個國家的人民快樂和幸福。”

據美國《赫芬頓郵報》報道,蓋洛普日前發表的一份幸福指數調查報告稱,中國內地在全球十個最幸福的國家和地區中排名第十,與美國相當,並且略高於日本和中國香港。

中國內地有76%的受訪者感到幸福,排第十位,與美國的結果一樣。日本以72%的幸福指數排在第14位。而中國香港只有69%,處於下游位置。亞洲最幸福的國家是泰國,超過八成泰國人在調查中給出正面的迴應。

在這項調查當中,拉丁美洲國家人民的快樂指數最高,在全球最幸福國家排行榜中名列前10名的有八個是南美國家,排名第一的是巴拿馬,有較多巴拿馬人針對問題給予正面答覆。連宗端説:“我認識一些拉丁美洲人,他們確實較輕鬆的看待生活。但新加坡人也只是比較緊張,生活節奏較快,不至於感到不快樂。

幸福指數調查報告 篇3

1、調查背景

國民幸福指數(GNH)最早20世紀70年代是由不丹國王提出的,他認為“政策應該關注幸福,並應以實現幸福為目標”,人生“基本的問題是如何在物質生活(包括科學技術的種種好處)和精神生活之間保持平衡”。在這種執政理念的指導下,不丹創造性地提出了由政府善治、經濟增長、文化發展和環境保護四級組成的“國民幸福總值”(GNH)指標。如果説“生產總值”體現的是物質為本、生產為本的話,“幸福總值”體現的就是以人為本。完全受經濟增長左右的政策往往使人陷入物慾的陷阱,難以自拔。

幾乎所有的國家都存在相同的問題,但是我們決不能悲觀。因為“世界上存在着惟一一個以物質和精神的富有作為國家經濟發展政策之源,並取得成功的國家,這就是不丹。該國所謳歌的‘國民幸福總值’遠遠比國民生產總值重要得多。不丹在40年以前還處於沒有貨幣的物物交換的經濟狀態之下。但是,它一直保持較高的經濟增長率,現在已經超過印度等其他南亞國家,是國民平均收入最多的國家。在世界銀行的排行榜中也大大超過了其他的一些發展中國家成為第一位。不丹給我們地球人展示了許多高深莫測的東西。”

我國在這方面也做出了很多的努力。許很多地方政府都提出了幸福指數、羣眾滿意度等新的評價指標,總的來看雖然有點簡單,但這件事做起來總比不做強。”中科院院士程國棟在去年年初,就提出了一份《落實“以人為本”,核算“國民幸福指數”》的提案,建議國家組織有關部門研究制訂一套“國民幸福指數”的評價體系。

2、調查意義

通過對居民“幸福指數”的關注與調查,有助於人們對自身幸福狀況的瞭解和對於更高層次幸福的追求。並且對於政府來説可以由此更為貼切的瞭解民眾的需求,從而可以更好的去滿足,明確了政府的發展方向。並且這樣各國有利於政府和國家政權的穩定,也使人民的幸福指數上升,從而形成一個良性的循環。

3、調查分析

此次社會實踐,我選擇了一個傢俱城,通過與這裏的工作人員的交流並且發放了調查問卷,我獲得了這樣的信息。從前這裏的中高檔傢俱並不走俏。而近幾年,人們對物質生活的水平有了更高層次的要求,也對於家居用品的質量有了更高的要求,我也通過了近一個月的親身體驗發現,越來越多的人選擇了這些中高檔的傢俱。對於生活的物質、精神領域都有着自己的規劃和更高層次的追求。

隨着市區的改造,人性化的設施也越來越多。城市中乾淨的免費公廁、環境優美的街心公園、越來越多的城市綠化、越來越齊全的健身設施、越來越便捷的交通設施,這些都是對於政府滿意度和幸福指數提高的依據。

影響居民幸福指數的主要因素

經濟收入和身心健康:

經濟收入對幸福感的影響程度不言而喻,是所有社會物質條件中對幸福感影響最直接、最重要的因素;古語都説“身體是革命的本錢”,擁有健康的身體、積極樂觀的心態是人們對幸福最根本的需求,自然對幸福感影響程度頗深,也就是説對於普通公眾來講,能夠擁有穩定富裕的生活和健康的身體已然是人生莫大的幸福了。

社會保障、家庭和睦及社會環境:

完善的社會保障制度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誌之一,社會保障制度直接關係到人民的切身利益,是居民生存幸福與否的起碼條件。家庭生活方面上,家庭給人帶來的感覺是影響人們幸福重要的因素,幸福的家庭生活就是有一個穩定的家及理解支持自己的家人,這份安定感和家庭支持無疑會促進幸福感的提高。

人際關係和自我價值實現:

説明良好的人際關係能緩解工作生活方面的壓力,增強自信心,自然也就能提高社會幸福感,最終影響幸福指數的大小。居民對自我價值實現充滿信心或有較高預期,説明對未來是積極樂觀的,保持一種愉悦的心情,自然會提高幸福指數,自身優勢多,能力得到發揮,內心的滿足感會增加,幸福感也會隨之提高。

影響幸福感因素排序

⑴收入的高低直接影響百姓幸福指數,收入越高,幸福感越強烈。幸福指數最低的是收入1000元以下的居民,而收入水平較高的人羣,由於其物質生活和個人價值實現程度相對較高,則其幸福指數總體相對高一些。隨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幸福指數呈現出階梯式增長,也充分體現了增加城鄉居民收入的重要性。

⑵不同年齡的人羣其幸福感有着顯著的差異。其中幸福指數相對最低的人羣主要是40-59年齡段的居民,此年齡段正面臨子女教育、老人贍養、事業發展等各方面的問題,生活、工作壓力過大,且對自身的期望要求較高,導致身心疲憊,這是其幸福指數不高的最主要因素。而60-70年齡段的人羣幸福指數最高,18-29歲之間的次之。

⑶女性的幸福指數略高於男性,大多數女性在家庭承擔着主內的角色,基本上都是圍繞着家庭,主要從家庭成員身上獲得幸福感;而男性更關注收入和個人價值的實現,且社會壓力較大。因此,女性對生活的滿意度、積極情感的體驗較男性強,故其幸福指數要高於男性。

⑷幸福感較強的是黨政機關及事業單位、在校學生,幸福感較弱的職業是自由職業者、下崗失業及無業人員、國有企業和農民。前者有固定收入,職業穩定性較強,社會地位高,有着完善的社會保險,這些方面都優於其他職業,進而增加了他們的幸福感。在校學生對社會上所發生的各方面的壓力還沒有太多機會體會,故其幸福感較高。而對於幸福感較低的相關職業,如何提高這部分人對幸福的基本需求,是整個社會保障體系都需要思考和解決的問題

從幸福率看,超過八成被訪者感覺生活幸福

所謂幸福率,是指在一定數量的羣眾中表示幸福的羣眾所佔的百分比,是用來測評羣眾幸福廣度的一種方法,其單位是百分比。

幸福方程式:幸福指數=效用/慾望。慾望是一種缺乏的感覺與求得滿足的願望,它分為五種層次,從下至上:第一個層次是人的基本生理需要,第二個層次是安全需要,第三個層次是歸屬和愛的需要,第四個層次是尊重的需要,第五個層次是自我實現的需要。效用是從消費物品中所得到的滿足程度,是對慾望的滿足。判斷一個人的幸福與否,可以從答案中得到,以得數1為分界嶺。比1小就證明不幸福,等於1或者比1大就證明是幸福的。如果我們的慾望指數高,而在目前生活方式中得到的效用低,那得出來的幸福指數就是零點幾了,那就説明我們的生活狀態不好,讓我們感覺不幸福,而不幸福的嚴重程度是根據數字來衡量的,數字越小就代表越不幸福,如果效用比慾望高,得出的得數就比1大,那就證明是個幸福的人。同理,幸福的指數也是根據得數來判斷,數字越大就證明越幸福。即個體根據自己對生活的客觀條件和所處狀態的一種事實判斷,對於生活的主觀意義和滿足程度的一種價值判斷,它表現為在生活滿意度基礎上產生的一種積極心理體驗。

調查結果顯示:在被調查的常住居民中分別有23.92%和59.07%的居民表示生活的很幸福和比較幸福,7.70%的居民表示幸福程度一般,僅9.31%的居民覺得自己不幸福。

4、存在的問題

在調研中發現,政府在制定和落實幸福指數的過程中熱情超乎想象,將幸福指數與官員政績直接掛鈎,有的甚至出台了幸福指數一票否決制。為了在城市幸福指數評比中取得好的名次,一些地方官員紛紛現身各種媒體和公眾中間,為提高本地幸福指數拉票造勢,展開了新一輪的幸福指數排名爭奪。這種熱情的背後隱含着對幸福指數的數字依賴和指標崇拜。

有些地方在確定幸福指數時,想當然地設定一些和百姓幸福毫不相干的內容,將幸福指數調查統計變成了數字遊戲。有些官員為了突出自己的政績,到處宣傳炒作,作秀造勢,搞華而不實的“幸福形象工程”,甚至民眾還未評定,已提前將自己所在城市宣佈為“幸福天堂”或“幸福百分百城市”等,這種到達了頂點的幸福指數評比帶來的只能是官員的幸福,紙面上的幸福,對老百姓則毫無幸福可言。

幸福指數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透視民眾的生活品質和對生活的主觀滿意度,但幸福指數並不等於幸福感本身。民眾的幸福感歸根結底不能靠官方數據“一錘定音”。幸福是什麼?幸福在哪裏?只能靠老百姓説了算。幸福在百姓的生活裏,幸福在百姓的心裏。

各級政府和領導者,讓幸福指數變成百姓幸福的唯一辦法就是將幸福指數工程真正變成為民工程、富民工程、惠民工程,以幸福指數作為測試百姓冷暖的温度計,設身處地地體察百姓的所思、所想、所求、所盼,經常想一想,在這些數字背後,還有多少羣眾看不起病,多少家庭買不起房,多少孩子上不了學,經常問一問,羣眾能否能用上乾淨水,吃到放心食品,呼吸到新鮮的空氣,對羣眾的冷暖,感同身受,對民眾的困難和問題,逐項解決落實,只有這樣,才能讓幸福從冷冰冰的數字變成充滿温暖的切身體驗。

對於幸福指數中的生活滿意度、價值實現感、需求滿足感等主觀的抽象的指標,決策者要以科學態度和實事求是的精神,準確反映百姓的實際感受,以此作為加緊完善政策措施、糾正偏離的基本依據。

5、改進建議

雖然對於生活的幸福指數有所提高,但是物價的瘋長、工資的平穩態勢也成為了大眾的後顧之憂,政府應更多的社會福利待遇和社會保險制度,讓市民“幼有所依,老有所養”。這樣人民的幸福感增強了,政府才能得到更多的擁護。

6、自身的總結與體會

這一次的社會實踐活動,讓我體會到個人力量的薄弱,團隊合作才是一個有利於工作開展的形式。在這次活動中,我也有了機會更深入的與各個階層的人進行交流和溝通,通過這一捷徑我能夠走進社會接觸社會和了解社會。雖然説我們在大學裏已經不再扮演新生這一角色,但是在社會這所大學裏,我們臉上的稚嫩把我們徹底的出賣了。在這裏有很多需要我們不斷學習的東西,在這裏沒有你做不成的事,只有你不去做的事。認認真真地學習,勤勤懇懇地做事才是生活的真諦!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baogao/diaoyan/pkk8ww.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