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報告 >調研報告 >

農民消費經濟發展狀況調研報告範例

農民消費經濟發展狀況調研報告範例

為深入貫徹xx大精神,弘揚道德新風,教育農民羣眾保持和發揚勤儉持家的傳統美德,在住房、婚喪、交通工具、高檔消費品等大的生活支出方面,在穿衣吃飯、居家過日子中,重實用,戒虛榮,不攀比,反對鋪張浪費,引導富裕起來的農民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和節儉觀意識。XX年9月9日至17日,由州委宣傳部、州委州政府政策研究室、州文明辦組成聯合調研組,以抽樣調查的方式,選擇了山區、半山區、壩區,涉及傣族、哈尼族、基諾族、拉祜族的鄉鎮,對全州農村消費情況進行了專題調研。調研組先後實地調查了景洪市基諾山鄉的巴亞村委會扎呂村、茶地村,景哈鄉搭亥村委會回卡村、莫南村委會曼壩河村、勐罕鎮曼法村委會曼桂村、曼累訥村委會曼團村,勐海縣勐混鄉曼蚌村委會曼弄村、曼廣村、曼邁村,勐阿鎮嘎賽村委會城子村,南朗河村委會南朗河6組,格朗河鄉蘇湖村委會丫口村等6個鄉鎮9個村委會12個村民小組36户農户。調研主要採取了座談、聽彙報、走訪農户等方式。調研內容包括:農村的經濟發展狀況,農民經濟收入情況;農民的消費狀況、好的典型經驗以及存在的主要問題;對家村消費的指導建議等,調研得到了市縣委宣傳部、政研室、文明辦及各涉農部門的大力支持。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農民消費經濟發展狀況調研報告範例

一、全州農村經濟發展基本情況

州轄1市2縣、32個鄉鎮(街道辦事處)、220個村委會、 2203個村民小組。至XX年底,農業户131850户,農業人口609395人,勞動力375981個,外出勞動力12264個。全州集體所有農用地總面積777.492萬畝,其中:耕地面積129.2845萬畝;園地 39.7257萬畝;林地297.5659萬畝;草地2.66萬畝;水面6.8294萬畝;其他301.4265萬畝。改革開放近三十年以來,農村落實了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進行了各項改革。近年來,中央把“三農”問題提到了一個新的戰略高度,新農村建設政策逐步落實到位,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形勢良好。XX年我州全面兑現了糧食直補和農機具購置、橡膠良種苗木、能繁母豬等各種補貼補助,減輕農民負擔,極大地調動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加上市場糧價大幅上漲,特別是茶葉和橡膠價格飆升,使農村經濟穩步增長,農民收入大幅度提高。XX年農村經濟總收入284072.75萬元,農民經營所得總額 159013.56萬元,佔總收入55.98%;總費用125186.49萬元,佔總收入的 44.07%,增8.84%;淨收入總額 158886.26萬元,佔總收入55.93%,增15.48%;農民人均純收入 2727元,比XX年增加311元,增13.53%。糧食總產量3.2萬噸、幹膠產量21.8萬噸、茶葉2.5萬噸、食糖97萬噸。農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農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許多富裕起來的農民都蓋起了豪華的樓房,購買了各式各樣的車子。農民户均擁有1輛摩托車和拖拉機的現象比比皆是,家用電器一應俱全,家家户户都裝上了電話,用上了手機,小轎車已經進入農户,村民喜氣和知足溢於言表,以前狹窄的路面,也經過挖動慢慢擴寬,到處閃爍着繁榮與文明的光芒。但不容忽視的是:由於文化素質低,缺乏科學理財觀念,一些農民產生了“小富即安”亂消費、奢侈浪費講排場的不良生活方式。有的村民利用逢年過節、婚喪嫁娶等時機大擺宴席、大吃大喝,花費大量錢財鋪張比闊氣,有的村民不求實用圖虛榮,花不該花的錢購置小轎車等高檔消費品。如有的山區的農民,由於村寨的道路基礎設施還沒有配套,就買了轎車,結果車子上不了山,只好寄存在山下,花費了大量資金後,卻沒有多大用處;有的村民對子女過分溺愛嬌慣,讓他們任意亂花錢、逃學曠課、遊手好閒、酗酒鬥毆、惹事生非。不合理的消費和投資行為開始出現一些。羣眾面對突然增加的鉅額財富,缺乏必要的心理準備和相應的科學、合理消費意識及理財知識,有的甚至出現了一些消費上“低收入、高消費”、“請客送禮”、“寅吃卯糧” 的現象,進入消費的誤區。但從總體來看,我州農村經濟處在一個温飽型向小康型過渡的階段(全州恩格爾係數為0.45),大多數農民都是剛剛走出節衣縮食的困境,絕大多數的農民手裏有了錢以後,都是用於添置各類生活用品,改善生活條件,消費是理性的,是符合農村及農民現狀的。

二、全州農村、農民收入及收入構成情況

是一個農業州,農村(含農場)人口約佔總人口的85%。全州農村人口(不含農場)人均經濟作物面積約5畝,其中,橡膠和茶葉面積超過2/3,傳統支柱產業膠、糧、糖、茶仍是主要經濟來源。農民的收入也來自第一產業。

(一)農村經濟收入情況

XX年,全州農村經濟總收入達284072.75萬元,比上年增 30561.38萬元,增12.06%。其中,農業收入113523.15萬元,增 11.86%;林業收入89739.24萬元,增14.59%;牧業收入30302.41萬元,增18.64%;漁業收入5953.82萬元,增22.55%;第二產業收入21496.21萬元,增0.2%;第三產業收入23057.92萬元,增3.76%。

(二)農民收入情況

種植業和養殖業是全州農民相對穩定的主要經濟來源,是用於保障口糧、解決温飽、購置日常生活必需品與生產資料的保證。 XX年,全州農民人均純收入達2727元,比上年增311元。其中:景洪市農民人均純收入3088元,增508元;勐海縣農民人均純收入2314元,增275元;勐臘縣農民人均純收入2412元,增70元。全州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歷史最高水平。其主要產品構成為:

在農民純收入構成中,糧食人均純收入462元,佔純收入17.69%,比上年增8元;甘蔗人均收入 112元,佔純收入4.29%,增6元;茶葉收入 299元,佔11.44%,增95元;橡膠收入800元,佔30.66%,增81元。以上四項主要農產品純收入1673元,佔純收入64.09%,比上年增190元。

我州的農村農民收入呈現以下特點:

1、農村的經濟收入絕大多數來自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發展較緩慢,第三產業略有發展。

2、主導產業優勢明顯。橡膠、糧食、茶葉及其它經濟作物是農民收入的主要來源。

3、表現出了區域的差異性。景洪、勐臘以橡膠及其它經濟作物佔主導,勐海以糧食、甘蔗茶葉等為主。

三、全州農民消費及消費結構情況

經調查,全州農民消費支出以經常性支出和非經常性支出劃分。農民用於經常性支出,按開支多少依次為:生產資料、生活資料、子女教育費用、醫療、衣服、年節送禮、宗教活動等;用於非經常性支出依次為:建房、購買耐用消費品及農村公益事業。從全年農民消費結構上看,一是在生產資料支出方面,隨着現代農業步伐的加快,農業實用科技已成為農民發展生產增收致富的一個重要途徑,合理配置資源,購買與之配套的農用物資、農機具、化肥、良種等仍然是農民較大的生產性支出。全州用於生產性支出根據收入的不同所佔的比例不等,景哈鄉莫南村委會曼壩河村的村長何大,家有150畝膠地,XX年收入20萬元,用於生產性的投入是2萬;勐罕鎮曼景村委會曼桂村村民波的,家有膠地30畝,XX年收入8萬,用於生產性支出5000元;格朗河鄉蘇湖村丫口老寨村民小梅,XX年收入1萬元,用於生產性支出為1000元。無論收入高低,用於生產性的支出佔總收入的約1/10左右,全州人均支出2051元。二是在飲食與穿着方面,在農民收入逐年提高的條件下,農民生活狀況不斷改善,解決温飽後,在吃穿質量上,肉、蛋、魚及其製品等消費比例得到提高,全州農民用於吃穿支出人均3066元。三是用在家用設備購置方面,農民在增收的同時,不再侷限於簡單的吃穿消費,而開始追求更加舒適的現代生活方式,家用電器逐漸普及,且向高檔化轉變。人均支出為125元。四是在交通和通訊方面,隨着農民收入的提高和通訊消費價位下調的雙重作用,交通和通訊消費已成為農民消費的熱點,全州農民用於交通工具、燃油和通訊工具等方面支出人均為399元。五是在醫療保健方面,隨着國家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惠民政策的實施及力度的加大,農村醫療條件不斷完善,農民對自身健康保健意識進一步增強,生病就醫治療狀況明顯改善,全州農民人均支出182元。六是在居住消費方面,隨着農民收入水平的不斷提高,居住條件得到了進一步改善,用於建房或購買維修、裝修住房材料的支出等方面有所增加,農民人均支出640元。七是羣眾自願集資用於公益事業上,如農村電網改造、改善飲水條件、修生產路與灌溉溝渠、建文明路等方面。八是在日常生活現金支出方面,用於娛樂、宗教活動、年節購買煙酒、互送禮金等支出不斷升級,且呈上升趨勢。據不完全統計,中等收入的家庭每年也達到5000元。

四、引導農民理性消費中的好經驗

針對農村、農民中出現的一些新情況、新變化,各級黨委、政府加大了教育引導力度,使大多數農民都把錢用於改善生產生活條件,創造自己的美好家園,使農村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出現了一些理財能手,一些鄉鎮、村和個人都取得了比較好的經驗。

(一)政府引導,積極投身於新農村建設。景洪市的勐罕鎮,是最早富裕起來的鄉鎮。XX年勐罕鎮引進香蕉種植以來,壩田種植香蕉的觀念漸漸被農民接受,科學觀念也得到了增強,加上橡膠價格持續上升,農民富裕了,手裏有了很多的錢。針對農民手裏的閒錢,如何引導消費,成為了鎮黨委政府的課題。XX年全國開展新農村建設以來,鎮黨委政府審時度勢,大膽創新,以新農村建設為切入點,做出“政府做引導、農民唱主角”的決定,率先啟動新農村建設,探索出了一條富有勐罕鎮特色的做法:積極引導農民集資建設村道公路、村內水泥路、籃球場、文化室等基礎設施。截止XX年6月,通過“一事一議”籌集資金,在相關部門的支持下,全鎮已實現村村通路,35個村小組完成通達路建設,53個自然村完成村內道路硬化,45個村小組建有籃球場,有文化室35個,28個村小組建有村公廁,24個村小組建有村垃圾池,65%的村民完成改廁,38%的農户完成改廚,累計投資達到5100萬元。取得了喜人的成績,受到了省、州、市各級黨委政府的關注。基礎設施改善以後,生活衞生條件改善了,村民出行方便了,道路暢通了,也方便了與外界的溝通,村民的地價也得到了升值,反過來也給村民帶來了經濟效益。

(二)村幹部積極想辦法,培育新產業。勐海鎮曼尾村黨支部帶領村民走種養結合之路,發展農村特色經濟。曼尾村主要以糧食、甘蔗、茶葉為主要收入來源。為改變單一的產業結構,黨支部和村小組幹部積極想辦法找路子。XX年開始引導村民種植黑麥草,大力發展大牲畜養殖。在村幹部的鼓勵下,全村每年圈養肉牛140餘頭,養豬100餘頭。充分利用畜糞,引領村民走沼氣建設為主的農村能源建設,走“養殖——沼氣——種植”三位一體的生態農業發展模式。目前,全村已建有沼氣池98口,入户率86%,大部分村民都用上了節水衞生間,安裝了太陽能,極大地改善了農村衞生環境。他們還引進了一家企業種植名貴南藥黃草,村民通過打工、接受培訓等,不斷提高對黃草種植技術的掌握。部分村民已計劃在公司的帶動下,發展黃草養殖,增加收入。除此之外,村黨支部還帶領村民,利用地理優勢,發動村民經營燒烤,開辦農家樂,開展多種經營,廣開致富渠道,尋找新的致富商機。

(三)統一規劃,建設新村寨。旅遊度假區曼龍楓村委會曼景法村,有40户人家182人。旅遊度假區二期開發徵用了村寨大部分土地,村民得到了政府的土地補償款。拿到錢以後,村民不是拿來亂花,而是在村支書的帶領下,統一思想,在規劃的80畝民居用地上,請有關部門統一規劃設計,打造了一個外形既保持傣族杆欄式建築風格,內部設施、裝飾、裝修又符合現代理念,既能夠接待遊客吃住又能夠提供觀光服務的傣族民居新村。目前,該村正以鮮明的特色、良好的設施、一流的服務以及民族風情、民族傳統文化吸引着世人。另外,勐海勐混鎮曼蚌村委會曼弄村、曼廣村、曼邁村,人均收入2900元,為了改善居住條件,自發的組成“老庚組”,以10户——20户為一組,利用農閒時間,以相互換工、借錢的互助形式,自己燒磚、自己備料,自己蓋房,建設美好家園。目前這三個村2/3的村民都蓋了新房。

(四)用於擴大再生產。勐海縣勐阿鎮嘎賽村委會城子村村民巖説勐,家有7口人,有勞動力4人,水田10畝,茶葉地10畝,甘蔗地6畝,佔着臨街的優勢,蓋了經營門面6間,年總收入5萬元。XX年蓋了新居,家有拖拉機,購了聯合收割機一台,XX年買了稻穀剝殼機,參加農村民居安全保險。

(五)用於加工業,延長產業鏈。勐海縣格朗河鄉蘇湖村委會蘇湖村小組村民巴圖,家有6口人,2個小孩國中畢業。家有茶葉地50畝,XX年轉讓了20畝茶葉地,得總收入14萬元。有了錢以後,他又投資辦了一個茶葉粗製廠,當年投產當年就投入了運營,既加工自己茶地的茶,也收購本村的茶葉,形成了產加銷一條龍的模式。

(六)投資保險業務,為孩子的成長儲蓄。勐海縣格朗河鄉蘇湖村委會蘇湖村小組村民小梅,是一對年輕夫妻帶着1個孩子的家庭,有茶葉地7畝、水田4畝、甘蔗地7畝。由於丈夫有殘疾,不能參加勞動,在一個冶煉廠謀利一份享受殘疾人福利政策的工作,年收入有6000元,家裏的農活只靠她一個人,一年到頭也只能苦5、6千元。她為了孩子能夠健康的成長,未雨綢繆,不管現在有多困難,她都給孩子買了中國人壽保險,每年交保險費920元。景洪市景哈鄉莫南村曼坎河小組是個以膠、糧為主的村寨,人均收入較高,目前已有20多人蔘加了泰康人壽保險。

(七)投資儲蓄,以防不測。大多數的村民,除了滿足生產生活需求以外,多餘的錢幾乎都是存入銀行。因為我國農村的生活保障還不完善,大部分村民還有憂患意識,積蓄專門謀劃自己的健康和養老保障。同時也瞭解到,一些金融機構也在為農民羣眾提供儲蓄知識的培訓,為他們辦理相關業務。勐海縣郵政局主動為打洛鎮曼山村農民辦理郵政儲蓄、銀聯卡業務,並現場演示刷卡業務,幫助他們提高理財能力。

(八)投資教育,着眼未來。基諾山鄉巴亞村委會茶地村小組村長周白,年收入9萬左右,收入來源為茶、膠和運輸業。家有4口人,有2個女兒。他把收入的大部分都投資在女兒讀書上,讓她們接受良好的教育,目前一個女兒在昆明地質學院讀書,另一個在本州職業技術學院大專班就讀。他説:只要她們考得上,別説是讀大學,就是讀研、讀搏,砸鍋賣鐵也要供,要讓她們走出大山。

五、農民消費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我州農村勞動力素質低。我州農村羣眾受教育程度低,勞動力素質普遍較低,思想觀念落後。突出表現在:傳統的小農意識根深蒂固,生產、生活和形為方式都與現代社會生活的要求差距甚遠。這嚴重製約了其思維能力和欣賞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其品位的層次。也引發了當前部分經濟快速發展的農村,出現了“小富即安”的思想,有了錢不知怎麼花的問題。缺乏理財意識、風險意識和幹大事創大業的開拓進取精神。據統計,我州農村勞動力中,國小及以下文化程度佔90%以上。全州人均受教育年限只有6.2019年。而農民受教育年限就更低,導致了州農民的“三低”(勞動技能偏低,文化素質偏低,科技成果轉化率偏低)和“三缺少”(缺少懂技術、會種田的新型農民;缺少懂科技、會管理的青年農民;缺少農業企業家和掌握高技術的人才)。

(二)農民消費結構不合理。大多數農民消費偏重於物資,吃喝消費方面的支出比重仍然較大,而在醫療保健、文教娛樂、子女教育等精神建設方面的支出比重不足。

(三)相互攀比現象嚴重。比吃喝,遇事大操大辦、鋪張浪費等一些唯面子至上的不良消費現象嚴重,與當前構建和諧社會、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要求很不協調。以南糯山村委會為例,XX年上半年由於茶葉價格攀升,農民的收入大量增加,當年就購買了各種汽車163輛(以轎車為主),出現了貸款購車養車的現象。今年茶葉價格低迷,茶農收入鋭減,許多去年購置的車輛變成了家庭負擔。有的已開始轉賣嶄新的小汽車,有的家庭車買來後甚至一天都沒有開過。

(四)借節慶、紅白喜事等大操大辦、浪費錢財的現象在部份農村較為嚴重,尤以去年為甚。我州是一個多民族的自治州,各民族傳統習俗根深蒂固,各種節慶、祭祀活動很多,且影響較深。一為婚嫁喪娶,據調查結婚擺酒席一般要延續2-3天,費用一般為2-3萬元,有的甚至更高。二為生日滿月,少則花數千元,多則花上萬元。三為建佛塔、佛寺。傣民族全民信教,每年都有修建佛塔、佛寺之事。四為升和尚、賧佛等。五為各種節日,就傣民族而言,除了“潑水節”,還有開門、關門、賧佛、賧塔、祭寨門、寨心等。今年以來,由於收入減少,農村中上述一些非理性消費現象有所抑制。

(五)農民消費層次低、缺乏理財意識和能力。農村居民由於受傳統習慣的影響,以及自身缺乏相應的消費商品和消費知識,所消費產品檔次低、質量差。對閒置資金的利用率不高,即使有更多的錢也是存入銀行,靠利息升值,沒有其它的投資意識。景哈鄉莫南村曼坎河小組,人均純收入達6000元。村黨支部、村委會及小組幹部在引導農民發展生產、改善生產生活條件、美化村寨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明顯成效,他們也非常重視引導農民合理消費,如分批組織羣眾到北京、上海等發達地區參觀旅遊、鼓勵、支持農民參加泰康人壽保險等,但對於節餘下來的資金,除了存銀行外,尚無別的辦法,主要原因是素質低。

(六)部分村民缺乏參與村寨公益事業建設的意識和積極性。部分收入增加的農民,吃喝玩樂捨得花錢,請客送禮捨得用錢,但對建設村寨的公益事業、建設自己家園的集資事宜就不積極。需要加以重點引導。

五、正確引導農民消費的幾點建議

1、重視農村教育和新型農民培訓工作,提高農民羣眾的科學文化素質。引導農民追求文明、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加大教育、科技、文化、娛樂、旅遊等非商品性消費的引導力度,改善消費結構,提高農民消費水平和檔次。

2、加快產業結構調整步伐,引導農民將積累的財富用於投資新的產業發展,對產業提升和第二、三產業培育的投入,多渠道增加農民收入。

3、加快新農村建設,努力優化農村消費環境。推進新村建設,有利於增加農民收入,有利於改善農民消費的環境,有利於改變農民消費傾向和消費方式,是啟動農村消費的切入點和突破口。與此同時,各鄉鎮城管部門,要引導各村做好村寨規劃,嚴格按照規劃建設新村寨。

4、組織村幹部和致富帶頭人到發達地區參觀考察。針對先富起來的部分村民存在着“小富即安”的思想和盲目攀比享受等問題,以及村民也有外出學習旅遊的願望和能力的實際,根據自願、自費的原則,組織村幹部和致富帶頭人到發達地區實地考察。近年來,部分農民在收入增加後,已開始自發地組織外出旅遊參觀,但基本上是觀光旅遊,實際效果不大。如果統一組織,則可將觀光與考察培訓融為一體,在觀光的同時組織參觀考察一些發達地區的“名村”、“名鎮”,並請當地的村幹部介紹經驗。通過實地參觀考察,讓村民找到差距,明確方向,樹立富而思進的思想觀念。

5、通過典型引路,大力開展“文明村”創建活動。各少數民族大多有較強的進取心,這種進取心在一定場合通過“攀比心理”表現出來。對於這一心理,我們應該加強引導,使其向健康的方向發展。為此,可以在農村挖掘並樹立一批新農村建設典型,對典型進行大力宣傳和鼓勵,並以此為契機,在全州廣大農村掀起創建“文明村”的熱潮,推動農村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

6、對照社會主榮辱觀,在農村開展一場移風易俗大討論。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應把以“”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主義榮辱觀,作為對村民進行思想教育的主要內容。通過討論,明確民族傳統文化和風俗習慣中哪些是好的,應該堅持,哪些是不好的,應該放棄。在此基礎上,健全和完善村規民約,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成為村民的自覺行為。組織健康向上的文體活動,不斷豐富農村羣眾的文化生活。雖然全州部分農村羣眾物質生活有了很大改善,但精神文化生活仍顯得單調。而各少數民族都能歌善舞,應充分利用和發揮這一優勢,以此為基礎,就地組織各種文藝隊,宣傳隊、表演隊,並引導和扶持村民建設和完善相應的基礎設施設備。立足自娛自樂,不斷豐富農村羣眾的精神文化生活。

總之,從實情來看,農民的收入將在未來的幾年中快速增長,實現“生產發展、生活寬裕”指日可待。但是要摒棄一些陳規陋習,實現村容整潔、鄉風文明、科學理財、艱苦創業,理性消費則任重道遠。必須從源頭做起,提高文化素質,從基礎教育抓起。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baogao/diaoyan/ngwn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