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報告 >調研報告 >

從依法治區工作着眼 為區域經濟發展服務

從依法治區工作着眼 為區域經濟發展服務

按照依法治區規劃的總要求,着眼提升城區法治管理水平,把營造良好區域法治環境,作為一項重要的基礎工程,擺上議事日程,有力推進了“富民強區,加快發展”的進程。當前是我區實現 “一年面貌大變,三年全面小康,五年再創輝煌”的關鍵時期,新的形勢向依法治區工作提出了新課題,我們有必要審時度勢、結合區情,努力尋求工作新思路,開拓新局面,增創新優勢,在優化法治環境中服務“第一要務”,進一步推動區域經濟的發展。 就現實情況而言,我區的法治環境還不能夠完全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滿足不了不同類型投資經營者的要求。主在表現在: (一)市民法治素養方面的問題。在社會生活中,遇到矛盾糾紛運用法律手段解決和依法維權意識沒有普遍確立;在經濟往來中,相關法律知識匱乏,未樹立依法經營、依法辦事的理念;在主流意識中,學法、守法、用法、~的法治觀念尚未形成。 (二)基層穩定方面的問題。短時期內眾多改革和建設並舉,引發社會矛盾糾紛日益增多,矛盾糾紛的多樣化、複雜化,使社會穩定存在較大隱患。僅XX年,全區發生各類矛盾糾紛就達1262起,其中重大糾紛6起,造成羣體上訪17起,數百人次。 (三)行政管理方面的問題。個別領導認識不到位,認為“xx,執法就是處罰”,在管理活動中重行政手段,輕法制手段,習慣用老辦法、舊經驗辦事;執法活動往往注重處罰結果,忽視處罰的法定程序;個別執法人員素質較差,執法方式簡單粗暴,執法作風“冷、橫、硬、推”,缺乏用法律手段處理工作矛盾的能力;管理體制不順、執法力量不足,造成執法推諉、多頭管理、無人管理等現象,影響了執法的公正性。 (四)服務意識方面的問題。少數單位和部門服務於中心工作的意識不強,執法行為受部門利益驅使,缺乏全局觀念,“亂收費、亂攤派、亂罰款、亂檢查”的問題還較突出,對輕微無害違規的處罰較重,以權謀私、吃拿卡要仍然存在,影響了秦淮形象。 (五)監督機制方面的問題。執法主體的權力和責任缺乏有機結合,監督機制的責任意識薄弱。監督工作不到位,對反映的問題缺乏專題調查、處理等硬性監督形式,程序性監督多,實質性監督少,例行公事的監督多,解決問題的監督少。 法治環境是政務環境、治安環境、服務環境的綜合體現,良好的法治環境能夠給投資經營者明確的利益預期,增強投資的信心,成為引進資金、技術和人才的信用保證,從而保障招商引資的實施。我區正面臨經濟快速發展、集中開發建設的高峯期,徵地拆遷、企業改制、安置就業等多種問題交織,任務重、壓力大,繁雜的矛盾和羣體性糾紛將會更多、更復雜。依法治區工作要深刻認清面臨的形勢,無條件融入經濟發展中,培育 “法治環境就是投資環境”的工作理念,找準結合點和切入點,積極服從服務於經濟發展,充分發揮教育、引導、服務、保障作用,努力將秦淮營造成為開放、守法,誠信、安全的投資熱土。 (一)政務環境的優劣取決於依法行政的水平,並將直接影響招商引資的吸引力和進程。因此,必須要強化依法行政,為經濟發展創造良好政務環境。 1、深化執法責任制。執法公示制、評議考核制、過錯追究制等多項制度要切實得到落實,推行服務公示、公開承諾等配套措施,做到執法權限法定、執法內容明確,有效規範執法行為。 2、開闢政務公開“快捷通道”。採取規範性文件公開發布、設立公示欄、印發公開手冊等政務公開措施,使投資者方便迅速地瞭解具體的政策規定,知曉哪些能做、哪些不能做。推行“政務超市”、 完善“一站式”管理,試行“申辦全程代理”,簡化辦事手續。 3、組建法治政府“智囊團”。甄選法律專家、律師公證人員組成政府法律顧問團,明確顧問職責,建立顧問聯繫制度,將法律顧問事務滲入到行政管理、招商引資、重點工程建設等各方面,確保領導幹部依法行政、依法管理、依法決策,實現由注重依靠行政手段管理向注重運用法律手段管理的轉變。 4、放大執法活動“監督在線”。權力機關要積極推進事後監督與事前、事中監督相結合的“全程監督”。政府法制部門加大層級監督力度,實行“源頭監督”和具體監督並舉,使執法活動始終處於被監督的狀態。充分發揮民主黨派、人民團體和新聞媒介的作用,通過“千人評議”等途徑,提高執法監督的廣泛性。 (二)治安環境的優劣直接影響投資者能否安心經營,經營活動的一個最基本保障就是社會治安的穩定。因此,必須要夯實穩定基礎,為經濟發展創造良好治安環境。 1、依法打擊刑事、經濟類犯罪活動。打擊犯罪,掃除黃賭毒等社會醜惡現象,保持社會政治穩定,推進社會治安長效管理,爭創“全市最安全城區”。整頓和規範市場經濟秩序,促進社會誠信制度建設。 2、依法解決多發性上訪問題。針對涉及徵地拆遷補償、企業改制、就業安置等一系列問題的“集體上訪”,要加大相關法律法規的宣傳力度,使市民由“找政府”轉為“找法律”,通過訴訟、仲裁等法律手段解決問題。發現羣體性上訪苗頭,及時介入排查,引導當事人按照正當程序反映情況,依法維權。 3、依法管理流動暫住人員。我區的流動暫住人員存在人數多,成份雜、文化低、法制觀點淡薄的狀況,給治安,環衞、計生等帶來較多問題,影響了社會安定。要制定相關規章制度,強化租賃、僱傭、從業治安管理。在外來人員聚居地,開展通俗易懂的系列法制教育,使他們知法守法,懂得用法律手段維護自身權益。 4、依法加大對“兩勞”迴歸人員的管理和禁毒治理力度。僅去年,全區“兩勞”迴歸人員261人,吸、販毒人員83人。人數的眾多,無疑加深危及社會穩定。要從制度上完善對“兩勞”迴歸人員的幫教安置工作,做好接茬管理,多渠道解決就業,防止重新犯罪。政府設立“迴歸”基金,幫助解決年老體弱、多病或無親屬投靠人員的生活

從依法治區工作着眼 為區域經濟發展服務

出路。江寧區採取由財政按每人0.1元撥付的做法,是很好的啟示。繼續開展創建“無毒社區”活動,加大對毒品的查處力度,形成“政法機關,社區,家庭”三位一體的防範網絡。 (三)服務環境的優劣是是吸引資本流入,形成集聚效應;提升城區形象,增強綜合競爭力的重要因素。因此,必須要注重服務水平的提升,為經濟發展創造良好服務環境。 1、普法工作在做好常規性法制宣傳教育的基礎上,注重貼近經濟活動一線,由教育型宣傳向服務型宣傳轉變,提高宣傳的實效性。要從投資者需要、關心的問題入手,圍繞他們的所需所盼、所急所愁,實行“個性化”、“貼身式”的法律宣傳和諮詢服務,幫助理解掌握新法律、新政策的內容,引導依法經營、依法維權。同時,注重宣傳的“法德結合”,對經營者開展誠實守信的道德教育,促進樹立守法經營和信譽至上的誠信意識。 2、開展“法治環境就是投資環境”主題年活動,在管理理念、管理體制和管理方式上改革政務,從“重管理輕服務”向“強化服務”轉變,從“注重權力”向“嚴格責任”轉變。健全“一條龍”服務,減少行政審批,試行“無害違規不處罰”,實施市場預警、處罰預告制度、行政審批“陽光操作”等改進管理和服務的措施。敢於拓展法律的內涵,能動適用法律、政策規定。堅持政策圍繞項目走,規定隨着市場變,服務按照要求上。提高辦事效率,該辦的事迅速暢通,有利發展但規定不明的主動變通。 3、深化律師事務所、公證處等法律服務業的體制改革,完善律師、公證、基層法律服務等法律服務體系,大力拓展開放型法律服務產業,加快推進公證產業化進程。通過“律師服務直通車”、“公證批發優惠卡”、企業法律顧問等服務類載體,為市場經濟活動延伸服務、主動服務、超前服務。 4、以駐區企業法制建設聯席會為載體,豐富為企業服務內容。聯席會在促進企業法制建設的同時,發揮其溝通、組織、協調的橋樑作用,做好政府服務與企業需求的“對接”,使相關部門在第一時間主動、高效地向企業提供多渠道、全方位的服務。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baogao/diaoyan/n8ez3j.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