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報告 >調研報告 >

調研報告(精選21篇)

調研報告(精選21篇)

調研報告 篇1

高中青年教師對工作幸福感普遍偏低,也就是有50%以上的人感到工作不幸福。這種情況尤其值得教育主管部門黨政領導、學校領導的進一步關注。

調研報告(精選21篇)

一、當前欠發達地區高中青年教師的思想動態

從整體和本質上來看,經濟欠發達地區高中青年教師隊伍的主流是好的。他們熱愛黨和社會主義事業,熱愛家鄉,對家鄉的教育事業充滿熱忱;他們思想敏税、刻苦耐勞、勤奮好學、積極向上。一部分青年教師已在教育教學和教科研中成為骨幹或學科帶頭人。有的還承擔着省、市級重點攻關項目,成為當地教育教學和科研第一線的生力軍。但是,也不可否認,他們中相當一部分人在思想上還存在着不少應引起我們注意的問題,具體表現在:

1、思想開放,關注政事;熱心改革,反對*。但關注中夾雜着冷漠,熱心中隱含着觀望,期待中藴藏着憂慮。

經濟欠發達地區的高中青年教師切身感受到改革帶來的實際利益,親眼目睹改革給周圍帶來的鉅變,他們中的大多數十分關心教育事業,希望通過改革,為自己創造一個適於自身發展和成才的環境,有個能公平競爭,不論資排輩,不搞“階級鬥爭”,不搞“暗箱操作”的良好機制。

高中青年教師對黨和政府一手抓懲治*,一手抓廉政建設表示擁護,但對反腐倡廉已取得的成績評價比較低調,認為“力度不夠“,只流於形式。這一方面反映了部分青年教師存在偏激情緒,但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相當一部分人對反腐倡廉工作抱有較高的期望。

2、思想素質與業務素質的發展不夠平衡。經濟欠發達地區高中教師也大都具有大學本科學歷,部分教師還參加了研究生主幹課程班或省級骨幹教師培訓班學習,他們有關着紮實的專業基礎知識,又具有某方面的特長,在業務上有很大的潛力。但與此形成反差的是他們中的一部分人思想政治覺悟不高,缺乏社會實踐鍛鍊和基層工作體驗,表現在認識上存在片面,態度上不夠積極,政治上不夠成熟。所以在付出與回報、理想與現實的矛盾中有時會陷入誤區,影響了鑽研業務,加強理論學習的積極性,甚至產生消極低落情緒。

3、具有青年人和知識分子的共同特徵。作為青年人,他們血氣方剛、熱情奔放,具有較強的事業心;作為知識分子,他們知識豐富、勤奮好學、思維敏捷,富有創新精神。他們在業務上大都有着強烈的進取精神,有較大的抱負。實踐證明一個知足常樂、胸無大志的人一般不會勝任高中教育工作。

高中青年教師強調自我價值的實現,渴望有所作為。但高中學校裏知識分子成堆,優勝劣汰,必須具有競爭意識,具有頑強拼搏的精神。緊迫感和責任感使他們在目標設計和現實生活中帶有濃厚的理想色彩,好高騖遠,對現實的困難估計不足,而惰性和依賴性的意識行為又使他們對克服困難缺乏勇氣和信心。當所處環境與自己的設想出入較大,或付出與回報不成比例,或理想受挫時就常常表現出消沉、失落、苦悶,以致產生調離原校的想法。

4、學校本身缺乏吸引力。主要表現在:

一是學校的內外部環境令青年教師失望。許多地方政府、教育行政部門包括學校只是口頭上重視教育事業、重視知識、重視青年人才、重視工作業績,事實上卻人浮於世,在分配製度上變相的平均主義現象依然非常嚴重;在職稱評聘制度上又論資排輩,評價失準,人為“炒作”;法律賦予教師的權益得不到保障;政府政策的優越性得不到兑現;市財政對教育的投入少斤缺兩具有很大的欺騙性。例如某縣市高中段教育進行市財政拼盤中,教師的工資構成中校發部分竟達到75%以上,房補是沒有的,公積金是自交的。在勞動保障體制改革中把教師這一適應性差的行業首先推向社會,向社保所交養老金,而且自交養老金額度大,工資明加暗釦,教師的勞動價值得不到社會真正的認可,甚至“內耗現象”普遍,所有的這一切都使青年教師對所處的環境抱失望態度,以致喪失創新的*和激情。

二是物質生活條件差,使青年教師隊伍“軍心不穩”。經濟欠發達地區的高中青年教師對獲得較豐厚的勞動報酬抱有強烈的願望。因為他們的經濟生活負擔較重。他們中的不少人讀了近二十年的書,剛踏上工作崗位就面臨購房、成家、育子等一系列問題。加之他們中的許多人來自農村,父母為培養他們已耗盡了財力,如今自己有了工作,卻無力接濟家裏,大多數人還因請不起保姆不得不將不願出遠門的老母親接來幫助帶孩子……這一切都使他們感到極度的內疚和痛苦。再看昔日的同學,在機關的,有的已有了一官半職,最差的婚後也擁有了成套的住房;在“三企”的,有優厚的工資報酬;至於那些下海早的,如今已當上老闆的,更是出門小車,手提筆記本電腦。如此一比,心裏失衡也就正常了。近年來,如雨後春筍般的人才招聘會以及與之相適應的輿論導向,為青年教師謀求新的職業提供了極為優越的社會環境和理論依據,讓他們“坐懷不亂”已不可能。在經歷了痛苦的抉擇後,有的只好放棄自己曾經熱愛的教育事業而忍無可忍地選擇去經商,去考公務員當官;而大部分教育教學業務精湛的青年教師則是走“逃跑”到經濟發達、教師待遇能兑現的東部沿XX市去執教的“白道”。而“沒人要”的教師,繼續留在原校的則被認為是在走“一橫黑”的“黑道”。

二、經濟欠發達地區高中青年教師隊伍現狀

1、青年師資隊伍流失嚴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確立,為基礎教育發展注入了一劑強心針,同時也不可否認地給經濟欠發達地區的高中教育帶來了巨大的衝擊。一些青年教師,在“出國熱”“下海熱”“投資熱”“經商熱”等熱風的刺激下紛紛跳槽,這給我市的教育教學、科研帶來了諸多的新問題。特別是在黨中央國務院出台擴大高中教育的政策後,一些經濟發達地區,憑藉強大的經濟實力作後盾,率先擴大或普及高中段教育以滿足人民羣眾的享受優質教育的需求。這樣,經濟發達地區的大中城市需要大批教師或大批優秀教師,他們或以高薪或以厚遇大量引進教育人才,而且往往在年齡上有一定限制,這給經濟欠發達地區的高中青年教師提供了一個“二次”創業的契機,他們為了響應發達地區創教育“強市”、“強縣”、“強鎮”,實現教育均衡發展的需要,為了支援經濟大省、文化大省建設教育大省,也為了解決自己生活與家庭困難問題,改變在校內壓抑的環境,他們就像“洪流”般地滔滔湧向經濟發達的大中城市。據不完全統計,浙西某經濟欠發XX縣重點中學,兩年中流到XX市某一重點中學就有14人,全市流向東部沿XX市的已達上百人。

2、青年教師的教學積極性不高。由於收入、住房、職稱等問題一時得不到妥善解決,一些業務精湛的青年教師工作熱情不高,對教學敷衍了事,而整天忙於炒股票、炒地皮、炒房產、炒外匯或搞家教。還有的青年教師一門心思對付入城應考,或走*、拉關係、等調動等等不一而論。

3、學校教學質量出現滑坡。教師是影響教學質量的關鍵因素。由於政府對教育投入不足,對教育事業“不管不問”,不少學校負債經營,教師福利差導致了青年教師人心不齊,加上近來學校搞“創收”,佔用了學校領導的大量精力,雖説這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學校的經費問題,但卻影響了教學、科研工作的正常開展,使得教學改革很難深入,更談不上提高教學質量和辦學水平。據不完全統計,經濟欠發達地區的地級市近六年來尚未有一所學校升格為省級重點中學,而在經濟發達的縣市有的一年就有6個學校上重點等級。

4、青年教師中躁動現象增加。主要表現在急躁、浮躁、狂躁。這種躁動化傾向充滿了功利色彩,他們都恨不得自己在一夜之間成為富得流油的人,因而其行為常常帶有強烈的衝動性、情緒性、盲目性。他們的心理也變得異常的脆弱、輕率、走險,稍有點“風吹草動”就會盲動,稍有點“*”就會盲從,漸漸地,“精神”變成了“物質的奴隸”,理想、目標當然也就成了昨天的“故事”。

三、穩定經濟欠發達地區高中青年教師隊伍的對策

1、根據知識分子的特點,加強和改進政治思想工作方法。由於社會大氣候的影響,教師對自己職業的價值取向也發生了變化。以往教師對人們把自己比作“紅燭”,“燃盡自己,照亮別人”感到自豪,而現在一些青年教師則稱自己是“應急燈”,亟待充電,方能繼續維持。因此在高中學校內部,急需加強對教師的思想教育,特別是青年教師的敬業、奉獻教育。但高中青年教師文化程度較高,不願接受一般空泛的理論和流於形式的説教,也不願接受那些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領導強行灌輸的思想教育內容,所以對他們的教育應多疏導和引導,少説教和訓斥。以自己的人格魅力,以理解、關愛的態度,喻之以義,曉之以理;從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高度出發,因勢利導,對青年教師進行人生觀、價值觀的引導,幫助他們全面分析自我,正確選擇道路,建立起正確的價值觀。

2、在生活上多關心青年教師,努力解除他們的後顧之憂。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告訴我們:人在生理、生存、安全等基本生活需要得到滿足後,才會去實現自我的價值。的確,“安居”才能“樂業”。青年教師在住房、婚姻、子女入托、入學以及繼續教育、勞資福利等問題上存在這樣那樣的困難,作為教育行政部門不可聽之任之、束之高閣或把一些正當的要求當作“只講個人利益”予以批評,而應體察他們的實際困難,並竭力加以解決。否則也就難怪有的教育業內人士教育子女不要當教師。因為教師首先是“物質”的人,而不是“精神”附件。

3、利用榜樣示範,有的放矢,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效率。高中青年教師是一個高層次、高文化的羣體,這就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須身體力行,不斷提高自身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水平和業務素質。只有這樣,青年教師才有可能心悦誠服地接受教育。同時,學校各級領導還應當經常深入到教研組、班主任當中去,瞭解和熟悉青年教師,分析他們的思想狀況,關心他們的生活和發展,有針對性地提出工作目標和任務。並積極採取措施,加大工作力度,使廣大青年教師在良好的發展環境中健康成長。

4、建立激勵機制,實行目標管理。這個激勵機制應包括晉職晉級、晉升工資、獎金、精神獎勵、生活照顧等方面的內容。其中專業技術職務評聘是學校現階段激發教師教學、教研積極性的最直接動力。學校應該鼓勵青年教師脱穎而出,打破以往論資排輩的觀念,採取一些有力的傾斜政策。如:像高校裏35歲以下教師晉升副教授,根據其教育教學、科研業績可以不受任職年限、指標的限制,給予破格晉升。這樣的做法不僅在一定程度上給青年教師創造了公平競爭的機會,而且可以增強教師工作的積極性。但總的説來,學校在職評過程中憑資格、拉關係、吃“大鍋飯”等的現象還是較為普遍,一些業務素質好的青年教師因得不到晉升和重用,*捲起鋪蓋,拖兒帶女,離開自己曾由衷熱愛的家鄉而走險他鄉。只有進行目標管理,根據目標管理條例,對教師進行定期考察、量化考核,並作出正確評價晉升晉級,並給予物質與精神相結合的獎勵,才可使青年教師積極進取,安心工作。

5、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優化成才的校內環境。美國心理學家斯金納認為,人的行為都是環境刺激的反應,改變環境就可以改變人。在現實生活中,最有説服力的往往不是説教,而是生活本身。為什麼在愛國問題上中國小生做得,大學生次之,在職人員再次之?問題關鍵就在於教師、教材遠比不上社會生活的説服力,教師、教材的教學效果遠抵不過受教育者親身遭遇的事實。所以穩定經濟欠發達地區的高中段青年教師隊伍的正確思路之一是營造良好的環境。良好的環境可以薰陶人、改變人、培養人,人際激勵、尊重激勵和成就激勵等對知識分子來説則比金錢激勵更有效。這是一種適合青年教師心理、行為特徵而更有效的求實、求新、含蓄、潛移默化的教育,具體做法:

一是國家增加教育投入,切實提高教師待遇。首先要提高教師的社會地位,大眾傳媒也應在平時報道優秀教師的先進事蹟,為他們唱讚歌,這比要等到教師節那天才把鏡頭對準校園的做法奏效得多。同時在宣傳優秀教師,特別是青年教師時,要避免“馬太效應”。如某學校某個青年教師在某方面比較突出,就無限誇大其業績,各種榮譽都往他身上堆砌。其結果是打擊了其他教師的積極性,致使一些同齡同學科教師產生逆反心理,疏遠“典型”,甚至覺得有他在,自己就沒戲的消極想法。其次,要想方設法提高教師的物質待遇,起碼要保證法律法規賦予教師的經濟待遇。三要信任教師。如浙西某市公務員的信用證可低息貸款,而教師的信用證是沒有用的。這是一種不信任人民教育工作者的典型體現。政府應相信育人者誠信。

二是改善青年教師教研、教科研和實驗條件。學校要根據實際情況努力解決學科帶頭人和教育教學骨幹在教研、教科研、實驗室和設備等方面的需求存在的問題。在教育教學、教科研中要大膽使用青年教師,給他們定崗位、壓擔子,委以重任,提高業務素質,鼓勵青年教師參與新課改,支持青年教師出專著,不拘一格選擇、培養青年人才,創造有利於傑出人才湧現和成長的氛圍。

三是有目的地安排青年教師參加高層次培訓學習、教研、教科研活動,擴大他們的眼界。青年教師書讀得多,實際見識少,通過外派學習、參觀、交流等多種形式,可擴大他們的教育教學視野,跟蹤課改前沿,把握學科教學發展方面,同時,也會使這些青年骨幹教師真正從心底裏覺得在學校裏幹有甜頭、有幹頭、有奔頭。

實踐證明,採用那種考核“不予合格”、職評“不予晉升”、聘任“給予下崗”等手段來恐嚇青年教師的做法是失敗的。把教師這一適應性較差的職業推向社會的做法是教育行政部門的一種不負責任的表現,它只會激起青年教師的憤慨。教育的成功只屬於對教育事業有“心”的人。

調研報告 篇2

建設禮貌衞生宜居縣城是我縣城市建設管理的總目標,而實現車輛停放的科學有序管理是規範城市管理美化市容的重要組成部分。從目前狀況來看,xx縣城車多、停車位少、交通嚴重擁堵的現象正日益加劇,如何在有限的空間內,綜合運用各種有效辦法,最大限度減輕縣城道路交通壓力,實現人車暢其行、車輛停得下,正成為城市管理者關注的重要課題。現結合城管工作實際,對縣城道路交通管理談幾點粗淺意見。

一、縣城區道路交通管理面臨的現狀

據瞭解,xx縣城目前常住人口已超過13萬人,按老城區5。7平方公里的面積計算,人口密度達每平方公里2.3萬人,幾乎與國內一線城市中心城區的人口密度持平。縣城核心區有路、路、路等14條主街道,道路總里程10多公里,縣城目前建成投入使用的專職公共停車場僅老幹步行街1處,有停車位約90個,路、路、路施劃的臨時停車位共約100個,縣城各機關單位院落停車位約8000個。目前,縣城共有各類客貨車1。7萬台,且每年以0.3萬台的速度增長。故能夠預見,縣城車輛停放、交通管理的壓力近年內還將呈不斷增長的態勢。

二、縣城交通管理主要工作狀況

(一)城區交通基礎設施不斷完善。一是縣政府加大了投入,近年來新建了xx大道、桂花路、繞城公路等多條交通主幹道,部分新建的商品住宅樓同步修建了城下停車場,提高了道路通行潛力,緩解了縣城交通壓力;二是在城區主幹道上已基本完善了交通標牌標線,在4個主要交叉路口安裝了紅綠燈交通指揮系統和電子警察系統。進一步提高了交通管理工作的現代化水平;三是在老幹步行街建成了1個社會停車場,府順家園對面的停車場也正在建設之中,進一步優化了城市道路交通服務功能。

(二)保障道路安全暢通力度不斷加大。一是合理施劃了臨時停車位。目前,我縣城區晚上停放在大街小巷路邊的貨車小車近千台。在管理工作中,縣交警大隊和我局根據現有道路條件和交通流量,在路、路、路及老幹步行街等人流、車流較多的地方安排臨時停車位,以緩解停車難,對老幹步行街停車位實行停車收費制以促進相對公平使用公共停車位。同時,還加大了其他路段的車輛亂停亂放的管理工作,以持續道路暢通;二是加大了對三輪摩托車、“摩的”上路行駛的管理,持續推進依法暫扣處罰,每年暫扣處罰非法營運三輪車200多台、“摩的”近800台,並對所屬的雨陽棚進行了割除沒收處理。三是配合交警對酒後駕駛、闖紅燈、亂停亂放、超速行駛、無牌無證、客車超員、騎摩托車不帶安全頭盔等交通違法行為有針對性地開展了專項整治。

(三)整治車輛亂停亂擺行動不斷加強。我局按堵疏結合的辦法管理各型車輛的亂停亂擺現象。對摩托車規定按垂直車行道的方向停放在人行道外邊緣,對縣城所有適合的人行道都規劃完成了摩托車停車位劃線。對既無停車場又沒劃定臨時停車位的路段,則規定實行單邊順道停放禁止逆向停車。20xx年,在縣教育局經縣醫院至南門橋路段上設立雙向單邊行駛隔離帶500米,嚴禁車輛的亂調頭、亂停放現象,在現有條件下儘可能地確保交通秩序。我們還嚴格處罰,各執法中隊不間斷地巡查值守,對違規停放車輛隨見隨鎖、摩托車隨見隨拖。並定期集中時間、集中人員、集中地點對縣城交通秩序進行嚴打整治,同時狠剎放人情車、關係車的歪風邪氣,大大提高了整治車輛亂停亂放行動的震懾力。幾年來,我局共查處亂停亂擺車輛1。7萬台,全部處罰到位。為標本兼治地解決好車輛亂停亂擺問題,20xx年,我局按照縣人民政府安排,聯合國土、規劃等部門到縣城周邊考察選址建設停車場,相關狀況已向縣人民政府作了彙報。

三、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停車場建設少,車輛亂停亂擺現象嚴重。目前,城內只有老幹步行街1處公共停車場,各街道劃定的臨時停車位由於管理不到位,黑出租和私家車任意佔用,導致部分車輛見縫插針地停放在城區道路上。

(二)對城區車輛亂停亂放,建築材料亂堆亂佔等違法違規行為管理不夠嚴。目前,對城區多數亂停放車輛,處罰較輕或沒有作出相應處罰,而臨街建房、門面裝修等建材亂堆亂放現象也沒有作出嚴厲處罰,導致縣城因亂停車、亂堆物而堵車現象時有發生。

(三)一些特殊行業車輛佔道行駛停放現象嚴重。城區內物流、洗修車等特殊行業的存在,各類小車和大型物流車輛佔道停放加劇縣城交通壓力。

四、管理工作推薦

(一)進一步加大停車場建設,切實解決車輛亂停亂擺現象。儘快建成府順家園對面停車場並作為社會停車場使用,啟動三角公園立體式停車場前期論證工作。

(二)縣城改造完工後,主街道不再劃分停車位。鑑於縣城車輛通行壓力,應以保暢通為主,取消所有主街道所劃的臨時停車位,提高車輛通行潛力。

(三)對特殊行業大型車輛進入縣城核心區作出限制。應儘快制定完善xx縣城區城市綜合管理實施細則,依法依規並結合實際出台縣城市容管理管理規定,對包括物流、洗修車等特殊行業作出硬性規定,不得在縣城核心區內設置。

(四)縣城有條件的機關單位院落要開放為公共停車場。加強管理,有條件開放公共停車場的機關單位,要在院落內施劃停車位,按車位數免費帶給停車服務。

(五)嚴禁過境車輛入城。由交警在縣城各主要出入口設立醒目標誌,嚴禁過境車輛入城,對於違規車輛實行嚴管重罰。

(六)對部分大型車輛實行限時進出城。對於郵政等特殊行業單位的大型車輛進出城實行限時管理,晚上10點到次日早上6點為進出城時間。

(七)對於房產開發配套修建停車場實行前置管理,儘可能多地建設地下停車場。在辦理批覆房產開發項目時,務必將配套修建停車場作為“標配”,以所建房屋套數作為修建停車位的下限,否則不予審批。

(八)加大城區亂停亂放車輛的處罰力度。對佔用主街道停車的,在實行頂格處罰的同時,交警要作出扣分處理,城管也要相應配備執法拖車,對於亂停放車輛,在處罰的同時,與交警一樣對車輛進行拖走處理。

調研報告 篇3

為了進一步深化政治理論課教學改革,貫徹落實中宣部、中央文明辦、教育部、共青團中央就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社會實踐提出意見,提高《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課教學的針對性和時效性,遼寧大學對教學環節、教學方式進行了改革,作為09級本科生中的一員,很高興可以有此次機會,從身邊生活環境入手,進行社會實踐調研活動,在此以個人為單位,在自家居住的社區xx小區進行調研。圍繞居民住房情況這一選題作此報告,報告涉及社區住房現狀統計、社區居民房租房用途、社區住房未來發展以及調研建議和結語等四方面內容。

一、xx小區地理位置和住房現狀介紹

(一)優越的地理位置

在凌海市內分佈着眾多的居民小區,多數分佈於商業街、娛樂場所附近以及城郊,從居住環境來看,這些地方一般位於交通要衝地帶,來往車輛較多,環境較為嘈雜,或者位於城郊距離市中心較遠。另有一部分依學校而建,這些小區或建於國小、中學附近,或建於高中附近,是大多數家庭優先選擇的住房地點,其中以依高中而建的更為搶手,而xx小區正是環繞在凌海二高附近的小區之一,擁有文化區的所有特點,周圍環境清幽雅緻,噪聲低,書店、文具店齊全,且沒有網吧、遊戲廳、舞廳等娛樂場所,學習氛圍濃厚。

處在這樣環境中的xx小區,其居民結構大部分被在校教師家庭和有學生的家庭佔領,因為高中時間緊張,而xx小區距離學校的路程時間,不超過5分鐘,因此極為便利。還有一部分居民是老年人,看中安靜的居住環境和壓力不大的交通環境,此部分居民通常住在二三樓層。

此外,小區內有相當一部分面積用來綠化建設,樓層間間距較大保證採光,還建有眾多花壇給了社區小朋友充足的遊戲空間,夏日的傍晚,花壇邊飄滿了孩子們的歡笑聲,整個小區頓時熱鬧起來!

(二)住房數量調查

xx小區現正擴建,暫不計算擴建後的住房量,現在小區內共有八棟樓房,每棟樓房分佈四個單元,六層樓高,每個單元每層兩户人家,在我調查過程中沒有發現有售樓現象,以此計算,xx小區住房數量已達384户。

二、xx小區居民買、租房用途

時下人們買房通常是為了“工作生活較臨近”、“學習便利省時間”以及“新婚買房置新房”,在xx小區,由於地理位置特殊,人們住房還有以下幾種情況:

(一)一般在學校附近的小區,都會存在房主出租給學生住房的情況,且在高中附近尤甚,在xx小區的調查中,我訪問了幾名高三的學生,問她們為什麼選擇到校外住宿,她們告訴我因為學校宿舍要求按時熄燈,一般在十一點鐘,想要抓緊時間多學習的同學就會受到制約,現在處在大學聯考的衝刺階段,希望可以用燈自由;此外她們還告訴我,校外幾人合租房的價錢也不貴,一年每人1500元,水電費包括在內。在接下來的調查中,我發現這種合租房的現象很普遍。

(二)還有一種學生租房情況,稱作“陪讀”,一般租一樓的車庫倉庫或門市店(經營商店、藥店、門診等),由家長長期陪同,可以很好的照顧孩子,且租金較低,等到一二年考學後再搬走。內有七八處陪讀住房,可憐天下父母心吶!

(三)在內,還存在這樣一類人,他們具有經濟頭腦買房不為住,而是為了“錢生錢”,就好像一筆定期存款,隨着房價上漲,將來就可以賣個好價

錢。他們敢於這樣做的最主要原因是對地理位置很自信,在高中附近永遠有人買,也是對未來的一項不錯的投資,當然,這類情況在內佔少數。

(四)在內走訪過程中遇見不少老年人,他們有的自己買房有的兒女給買,認為居住環境不錯,用來安享晚年,清晨和傍晚,經常有老年人出來運動,小區一帶樹木較多,路上車輛較少,空氣清新,確實是鍛鍊身體的好場所。

三、社區住房未來發展

xx小區南面有大面積平房,是市內少有的幾處具有東北特色的民居平房之一,由於城市化進度加快,這些民居正在拆遷,XX年8月初已經開始。

這部分土地用來擴建,其面積將擴大出兩棟樓的位置,一兩年內竣工後將有更多的樓房等待出售,給那些為了滿足孩子上學便利的家庭帶來了好消息,屆時,我相信這些住房將不難賣出。

只是我想,這一大片平房中能否留出一部分進行保護,城市裏高樓林立,偶爾出現的二十年前的民居作為景點也可以為人們調劑一下生活,增添一點情趣。而且據我調查,這些平房中住有很多退休老職工,他們覺得老年人還是住平房外出更方便些,更有利於活動腿腳,自己還可以種些蔬菜花草,豈不樂哉!

而且,在這些房子附近長有多年的老樹,已是參天碧野,倘若建樓,定會毀掉這些和時間一路走來的老樹,金錢與經濟發展固然重要,可是有些自然的東西卻更為珍貴,一旦失去就會後悔莫及,如果在平衡經濟發展的同時也能注意保護,那將是再好不過的了。

四、建議和結語

出水一芙蓉,寧靜與雅緻的家園。以上便是這次社會實踐活動獲得的一些具體調查情況,從多方面讓人感覺到了xx小區的優勢所在,看似好像是對她的宣傳和頌揚。但是任何一事物都有其不足所在,在實踐調研中就不可能不會發現,在調查中,要秉持客觀的原則,在調研中,就要在調查的基礎上進行深入的研究與思考。

xx小區以其優越的地理位置吸引了眾多家庭在此居住,社區綠化讓居民滿意,現如今,它也正邁開步伐向前發展,擴建版圖。可是在現階段,仍存在一些易被忽略的點,在被我詢問的幾位居民的口中得知,他們覺得社區警戒力度不足,雖然處於文化區,治安較為穩定,但他們仍然擔心不定的安全隱患,以此,我建議社區管理中心可以在門衞處加強警戒,增派幾名社區保安,費用由受益的小區居民分擔,讓每位居民都可以有一個安心的居住處所。此外,也有幾位老人反映,他們每天在樓上有時會覺得很無聊,是否可以開個小小交流會,大家之間也可以認識認識。在城市裏,有時住個兩三年對門鄰居間不打招呼可能也屬於正常現象,可是我們都聽説過遠親不如近鄰、遠水解不了近火,鄰里間的相處也很重要。就此我有個建議,在調研中我發現,當我問不同的人同一個問題時,大家的反想幾乎一樣,這説明同一社區的人雖然彼此不認識卻仍存在很大的共鳴,而這在一定程度上就可以作為交流感情的基礎,我想,xx小區中畢竟年輕人佔絕大部分,因此平時可能沒有時間,我們可以在節日的時候大家聚一聚,例如元宵節、端午節、中秋節等傳統節日上,在小區中點上煙花、掛上燈籠,時間也不長,不會佔用大家太多休息的時間,只要把它辦得熱鬧起來,一定可以吸引很多人蔘加,不需要很多次,一年兩三次,就可以為社區間交流做出很大貢獻了。

這次調研給我感觸很大的是,每個人都是組成社會的最小粒子,人來組成家庭,家庭組成社區,一個個社區才組成整個社會,整個國家,這樣有小到大,我們都是這個鏈條上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和諧”正是我們所追求的、所努力的目標,人與人和諧、家庭和諧、社區和諧直至社會和諧,環環相扣,而這裏,使我認識到,和諧,要從小處着眼,從基層抓起。

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正是從建設國家的實踐中不斷驗證並得到創新發展起來的,歷史已經告訴我們,實踐是多麼重要。堅持理論聯繫實際,提高社會實踐的針對性、實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的社會實踐工作原則提醒着我們社會實踐中應注意哪些點,我確信,做好社會實踐活動,可以使我們從知識上、認識上、能力上都得到很大提高,而這些,書本上是學不到的,也是我們要急待加強的。

調研報告 篇4

高中青年教師對工作倖福感普遍偏低,也就是有50%以上的人感到工作不幸福。這種情況尤其值得教育主管部門黨政領導、學校領導的進一步關注。

一、當前欠發達地區高中青年教師的思想動態

從整體和本質上來看,經濟欠發達地區高中青年教師隊伍的主流是好的。他們熱愛黨和社會主義事業,熱愛家鄉,對家鄉的教育事業充滿熱忱;他們思想敏税、刻苦耐勞、勤奮好學、積極向上。一部分青年教師已在教育教學和教科研中成為骨幹或學科帶頭人。有的還承擔着省、市級重點攻關項目,成為當地教育教學和科研第一線的生力軍。但是,也不可否認,他們中相當一部分人在思想上還存在着不少應引起我們注意的問題,具體表現在:

1、思想開放,關注政事;熱心改革,反對*。但關注中夾雜着冷漠,熱心中隱含着觀望,期待中藴藏着憂慮。

經濟欠發達地區的高中青年教師切身感受到改革帶來的實際利益,親眼目睹改革給周圍帶來的鉅變,他們中的大多數十分關心教育事業,希望通過改革,為自己創造一個適於自身發展和成才的環境,有個能公平競爭,不論資排輩,不搞“階級鬥爭”,不搞“暗箱操作”的良好機制。

高中青年教師對黨和政府一手抓懲治*,一手抓廉政建設表示擁護,但對反腐倡廉已取得的成績評價比較低調,認為“力度不夠“,只流於形式。這一方面反映了部分青年教師存在偏激情緒,但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相當一部分人對反腐倡廉工作抱有較高的期望。

2、思想素質與業務素質的發展不夠平衡。經濟欠發達地區高中教師也大都具有大學本科學歷,部分教師還參加了研究生主幹課程班或省級骨幹教師培訓班學習,他們有關着紮實的專業基礎知識,又具有某方面的特長,在業務上有很大的潛力。但與此形成反差的是他們中的一部分人思想政治覺悟不高,缺乏社會實踐鍛鍊和基層工作體驗,表現在認識上存在片面,態度上不夠積極,政治上不夠成熟。所以在付出與回報、理想與現實的矛盾中有時會陷入誤區,影響了鑽研業務,加強理論學習的積極性,甚至產生消極低落情緒。

3、具有青年人和知識分子的共同特徵。作為青年人,他們血氣方剛、熱情奔放,具有較強的事業心;作為知識分子,他們知識豐富、勤奮好學、思維敏捷,富有創新精神。他們在業務上大都有着強烈的進取精神,有較大的抱負。實踐證明一個知足常樂、胸無大志的人一般不會勝任高中教育工作。

高中青年教師強調自我價值的實現,渴望有所作為。但高中學校裏知識分子成堆,優勝劣汰,必須具有競爭意識,具有頑強拼搏的精神。緊迫感和責任感使他們在目標設計和現實生活中帶有濃厚的理想色彩,好高騖遠,對現實的困難估計不足,而惰性和依賴性的意識行為又使他們對克服困難缺乏勇氣和信心。當所處環境與自己的設想出入較大,或付出與回報不成比例,或理想受挫時就常常表現出消沉、失落、苦悶,以致產生調離原校的想法。

4、學校本身缺乏吸引力。主要表現在:

一是學校的內外部環境令青年教師失望。許多地方政府、教育行政部門包括學校只是口頭上重視教育事業、重視知識、重視青年人才、重視工作業績,事實上卻人浮於世,在分配製度上變相的平均主義現象依然非常嚴重;在職稱評聘制度上又論資排輩,評價失準,人為“炒作”;法律賦予教師的權益得不到保障;政府政策的優越性得不到兑現;市財政對教育的投入少斤缺兩具有很大的欺騙性。例如某縣市高中段教育進行市財政拼盤中,教師的工資構成中校發部分竟達到75%以上,房補是沒有的,公積金是自交的。在勞動保障體制改革中把教師這一適應性差的行業首先推向社會,向社保所交養老金,而且自交養老金額度大,工資明加暗釦,教師的勞動價值得不到社會真正的認可,甚至“內耗現象”普遍,所有的這一切都使青年教師對所處的環境抱失望態度,以致喪失創新的*和激情。

二是物質生活條件差,使青年教師隊伍“軍心不穩”。經濟欠發達地區的高中青年教師對獲得較豐厚的勞動報酬抱有強烈的願望。因為他們的經濟生活負擔較重。他們中的不少人讀了近二十年的書,剛踏上工作崗位就面臨購房、成家、育子等一系列問題。加之他們中的許多人來自農村,父母為培養他們已耗盡了財力,如今自己有了工作,卻無力接濟家裏,大多數人還因請不起保姆不得不將不願出遠門的老母親接來幫助帶孩子……這一切都使他們感到極度的內疚和痛苦。再看昔日的同學,在機關的,有的已有了一官半職,最差的婚後也擁有了成套的住房;在“三企”的,有優厚的工資報酬;至於那些下海早的,如今已當上老闆的,更是出門小車,手提筆記本電腦。如此一比,心裏失衡也就正常了。近年來,如雨後春筍般的人才招聘會以及與之相適應的輿論導向,為青年教師謀求新的職業提供了極為優越的社會環境和理論依據,讓他們“坐懷不亂”已不可能。在經歷了痛苦的抉擇後,有的只好放棄自己曾經熱愛的教育事業而忍無可忍地選擇去經商,去考公務員當官;而大部分教育教學業務精湛的青年教師則是走“逃跑”到經濟發達、教師待遇能兑現的東部沿XX市去執教的“白道”。而“沒人要”的教師,繼續留在原校的則被認為是在走“一橫黑”的“黑道”。

二、經濟欠發達地區高中青年教師隊伍現狀

1、青年師資隊伍流失嚴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確立,為基礎教育發展注入了一劑強心針,同時也不可否認地給經濟欠發達地區的高中教育帶來了巨大的衝擊。一些青年教師,在“出國熱”“下海熱”“投資熱”“經商熱”等熱風的刺激下紛紛跳槽,這給我市的教育教學、科研帶來了諸多的新問題。特別是在黨中央國務院出台擴大高中教育的政策後,一些經濟發達地區,憑藉強大的經濟實力作後盾,率先擴大或普及高中段教育以滿足人民羣眾的享受優質教育的需求。這樣,經濟發達地區的大中城市需要大批教師或大批優秀教師,他們或以高薪或以厚遇大量引進教育人才,而且往往在年齡上有一定限制,這給經濟欠發達地區的高中青年教師提供了一個“二次”創業的契機,他們為了響應發達地區創教育“強市”、“強縣”、“強鎮”,實現教育均衡發展的需要,為了支援經濟大省、文化大省建設教育大省,也為了解決自己生活與家庭困難問題,改變在校內壓抑的環境,他們就像“洪流”般地滔滔湧向經濟發達的大中城市。據不完全統計,浙西某經濟欠發XX縣重點中學,兩年中流到XX市某一重點中學就有14人,全市流向東部沿XX市的已達上百人。

2、青年教師的教學積極性不高。由於收入、住房、職稱等問題一時得不到妥善解決,一些業務精湛的青年教師工作熱情不高,對教學敷衍了事,而整天忙於炒股票、炒地皮、炒房產、炒外匯或搞家教。還有的青年教師一門心思對付入城應考,或走*、拉關係、等調動等等不一而論。

3、學校教學質量出現滑坡。教師是影響教學質量的關鍵因素。由於政府對教育投入不足,對教育事業“不管不問”,不少學校負債經營,教師福利差導致了青年教師人心不齊,加上近來學校搞“創收”,佔用了學校領導的大量精力,雖説這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學校的經費問題,但卻影響了教學、科研工作的正常開展,使得教學改革很難深入,更談不上提高教學質量和辦學水平。據不完全統計,經濟欠發達地區的地級市近六年來尚未有一所學校升格為省級重點中學,而在經濟發達的縣市有的一年就有6個學校上重點等級。

4、青年教師中躁動現象增加。主要表現在急躁、浮躁、狂躁。這種躁動化傾向充滿了功利色彩,他們都恨不得自己在一夜之間成為富得流油的人,因而其行為常常帶有強烈的衝動性、情緒性、盲目性。他們的心理也變得異常的脆弱、輕率、走險,稍有點“風吹草動”就會盲動,稍有點“*”就會盲從,漸漸地,“精神”變成了“物質的奴隸”,理想、目標當然也就成了昨天的“故事”。

三、穩定經濟欠發達地區高中青年教師隊伍的對策

1、根據知識分子的特點,加強和改進政治思想工作方法。由於社會大氣候的影響,教師對自己職業的價值取向也發生了變化。以往教師對人們把自己比作“紅燭”,“燃盡自己,照亮別人”感到自豪,而現在一些青年教師則稱自己是“應急燈”,亟待充電,方能繼續維持。因此在高中學校內部,急需加強對教師的思想教育,特別是青年教師的敬業、奉獻教育。但高中青年教師文化程度較高,不願接受一般空泛的理論和流於形式的説教,也不願接受那些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領導強行灌輸的思想教育內容,所以對他們的教育應多疏導和引導,少説教和訓斥。以自己的人格魅力,以理解、關愛的態度,喻之以義,曉之以理;從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高度出發,因勢利導,對青年教師進行人生觀、價值觀的引導,幫助他們全面分析自我,正確選擇道路,建立起正確的價值觀。

2、在生活上多關心青年教師,努力解除他們的後顧之憂。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告訴我們:人在生理、生存、安全等基本生活需要得到滿足後,才會去實現自我的價值。的確,“安居”才能“樂業”。青年教師在住房、婚姻、子女入托、入學以及繼續教育、勞資福利等問題上存在這樣那樣的困難,作為教育行政部門不可聽之任之、束之高閣或把一些正當的要求當作“只講個人利益”予以批評,而應體察他們的實際困難,並竭力加以解決。否則也就難怪有的教育業內人士教育子女不要當教師。因為教師首先是“物質”的人,而不是“精神”附件。

3、利用榜樣示範,有的放矢,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效率。高中青年教師是一個高層次、高文化的羣體,這就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須身體力行,不斷提高自身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水平和業務素質。只有這樣,青年教師才有可能心悦誠服地接受教育。同時,學校各級領導還應當經常深入到教研組、班主任當中去,瞭解和熟悉青年教師,分析他們的思想狀況,關心他們的生活和發展,有針對性地提出工作目標和任務。並積極採取措施,加大工作力度,使廣大青年教師在良好的發展環境中健康成長。

4、建立激勵機制,實行目標管理。這個激勵機制應包括晉職晉級、晉升工資、獎金、精神獎勵、生活照顧等方面的內容。其中專業技術職務評聘是學校現階段激發教師教學、教研積極性的最直接動力。學校應該鼓勵青年教師脱穎而出,打破以往論資排輩的觀念,採取一些有力的傾斜政策。如:像高校裏35歲以下教師晉升副教授,根據其教育教學、科研業績可以不受任職年限、指標的限制,給予破格晉升。這樣的做法不僅在一定程度上給青年教師創造了公平競爭的機會,而且可以增強教師工作的積極性。但總的説來,學校在職評過程中憑資格、拉關係、吃“大鍋飯”等的現象還是較為普遍,一些業務素質好的青年教師因得不到晉升和重用,*捲起鋪蓋,拖兒帶女,離開自己曾由衷熱愛的家鄉而走險他鄉。只有進行目標管理,根據目標管理條例,對教師進行定期考察、量化考核,並作出正確評價晉升晉級,並給予物質與精神相結合的獎勵,才可使青年教師積極進取,安心工作。

5、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優化成才的校內環境。美國心理學家斯金納認為,人的行為都是環境刺激的反應,改變環境就可以改變人。在現實生活中,最有説服力的往往不是説教,而是生活本身。為什麼在愛國問題上中國小生做得,大學生次之,在職人員再次之?問題關鍵就在於教師、教材遠比不上社會生活的説服力,教師、教材的教學效果遠抵不過受教育者親身遭遇的事實。所以穩定經濟欠發達地區的高中段青年教師隊伍的正確思路之一是營造良好的環境。良好的環境可以薰陶人、改變人、培養人,人際激勵、尊重激勵和成就激勵等對知識分子來説則比金錢激勵更有效。這是一種適合青年教師心理、行為特徵而更有效的求實、求新、含蓄、潛移默化的教育,具體做法:

一是國家增加教育投入,切實提高教師待遇。首先要提高教師的社會地位,大眾傳媒也應在平時報道優秀教師的先進事蹟,為他們唱讚歌,這比要等到教師節那天才把鏡頭對準校園的做法奏效得多。同時在宣傳優秀教師,特別是青年教師時,要避免“馬太效應”。如某學校某個青年教師在某方面比較突出,就無限誇大其業績,各種榮譽都往他身上堆砌。其結果是打擊了其他教師的積極性,致使一些同齡同學科教師產生逆反心理,疏遠“典型”,甚至覺得有他在,自己就沒戲的消極想法。其次,要想方設法提高教師的物質待遇,起碼要保證法律法規賦予教師的經濟待遇。三要信任教師。如浙西某市公務員的信用證可低息貸款,而教師的信用證是沒有用的。這是一種不信任人民教育工作者的典型體現。政府應相信育人者誠信。

二是改善青年教師教研、教科研和實驗條件。學校要根據實際情況努力解決學科帶頭人和教育教學骨幹在教研、教科研、實驗室和設備等方面的需求存在的問題。在教育教學、教科研中要大膽使用青年教師,給他們定崗位、壓擔子,委以重任,提高業務素質,鼓勵青年教師參與新課改,支持青年教師出專著,不拘一格選擇、培養青年人才,創造有利於傑出人才湧現和成長的氛圍。

三是有目的地安排青年教師參加高層次培訓學習、教研、教科研活動,擴大他們的眼界。青年教師書讀得多,實際見識少,通過外派學習、參觀、交流等多種形式,可擴大他們的教育教學視野,跟蹤課改前沿,把握學科教學發展方面,同時,也會使這些青年骨幹教師真正從心底裏覺得在學校裏幹有甜頭、有幹頭、有奔頭。

實踐證明,採用那種考核“不予合格”、職評“不予晉升”、聘任“給予下崗”等手段來恐嚇青年教師的做法是失敗的。把教師這一適應性較差的職業推向社會的做法是教育行政部門的一種不負責任的表現,它只會激起青年教師的憤慨。教育的成功只屬於對教育事業有“心”的人。

調研報告 篇5

一、研究背景和意義

21世紀,各個國家最主要有養老方式有家庭養老、社區養老和機構養老三種模式,我國目前主要的養老模式有家庭養老和機構養老模式兩種。而我國人口老齡化速度加快,家庭規模日益縮小,家庭養老模式的發展加之我國國情和養老模式建設的特點。作為機構養老的中央組成部分的敬老院養老模式成為我國社會現實及人口老齡化發展的必然選擇。

人口方面:

1、全市常住人口:全市常住人口為 7230744人,同20xx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20xx年共減少223256人,下降3.00%。

2、家庭户人口:全市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户2056742户,家庭户人口為6907079人,平均每個家庭户的人口為3.36人,比20xx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的3.58人減少0.22人。

3、性別構成:全市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為3641114人,佔50.36%;女性人口為3589630人,佔49.64%。總人口性別比(以女性為100,男性對女性的比例)。

4、年齡構成:全市常住人口中,0~14歲人口為1651884人,佔22.85% ;15~64歲人口為4895594人,佔67.71%;65歲及以上人口為683266人,佔9.45%。。

二、研究設計

1.研究對象

我們這次調查的主要對象是碭山縣人民敬老院的老人,以入住在敬老院的老人為調查對象,共調查了23名老人。其中男性12名,約佔總調查人數的51.1%,女性11名,約佔總人數的48.9%。

2.研究方法

問卷法:通過對敬老院老人生活初步瞭解以及上網查找先關文獻的基礎上,設計關於敬老院老人對敬老院生活滿意度的訪問。對於參加此次調查的小組成員就詢問方式、詢問技巧等方面標準化、統一化,以保證訪談所收集的資料真實可靠。

3.研究內容

此次調查訪問主要分為兩個部分:調查對象的基本情況、生活狀況及滿意度。調查對象的基本情況包括性別、年齡、身體狀況、家庭狀況(婚姻狀況、是否有子女)、文化程度、被調查者先前的職業、被調查入住養老院原因、被調查者的收入來源等。生活狀況方面我們這次調查訪問主要側重休閒(娛樂環境與方式)、硬件設施、醫療護理等,詢問老年人需求,被調查者的認為需要改善的地方。

三、研究結果與分析

1.被調查者年齡大多在6070歲、身體狀況不太好、已婚有偶的居多;

2.性別比例相差不大,男性略多於女性;三十文化程度、職業、婚姻等方面差異比較大。

此外根據對這個表格相關數據的分析得出以下結論:

老年人入住敬老院有以下方面幾個原因:

因為身體狀況需要照顧的

(24%);

缺少伴侶的

(22%);

減輕子女負擔的

(43%);

認為環境好適宜養老的

(11%)

綜合以上數據分析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老人之所以來到敬老院最主要的就是減輕子女的負擔,真正認為養老院環境好適宜養老的人不多。

敬老院老人生活滿意度的涵義

生活滿意度(life satisfaction)是指個體各方面的需求和願望得到滿足時,所產生的主觀合意程度。敬老院老人的生活滿意度既是衡量老年人生活質量的重要依據也是衡量機構養老績效的重要指標。

1.老人對敬老院生活的總體評價

總體而言,絕大多數老人對自己在敬老院的生活的評價水平比較高,其中,在23位調查者中有20位對於自己現在的生活感到滿意只有三位老人對於現在的生活不滿意。

2.老人休閒環境滿意度的分析

老人在敬老院的休閒活動分為兩大類一個是日常娛樂活動,一個是敬老院舉辦的活動。在平時老人一天當中所佔時間最長的娛樂活動聊天

(52%);棋牌類遊戲

(39%);健身

(9%);對於是否還有其他活動,如其他選項則沒有人選,健身和娛樂都有專門的室內場所,可見老人平時娛樂活動比較單一,但休閒相關硬件設施還是齊備的。在敬老院舉辦的活動老人蔘與度調查中選參與敬老院所舉辦的活動經常

(22%);偶爾

(74%);很少

(4%)。敬老院舉辦那些活動選春節、元旦等節日活動的有

(58%);舉辦的比賽

(36%);其他

(6%),可見平時敬老院舉辦的活動類型比較單一,很難滿足老人更多的娛樂需求。

3.老人對敬老院硬件設施滿意度

本文將敬老院的硬件設施細分為住宿設施、活動場所。衞生設施、健身設施等四大類。通過對上述四大類生活環境滿意度的分析發現:老人對敬老院的住宿條件、衞生設施的滿意度最高;對敬老院的活動場所、健身設施的滿意度次之。

在問卷中,不少老人反映:在硬件設施上,養老院改善明顯,設有娛樂室、棋牌室、健身房、康復室等等。對於健身設施滿意度在被調查的23人中10人認為滿意,8人認為一般,5人不滿意,養老院的硬件設施建設為文化娛樂建設提供了條件,在每一間的房間都置辦了電視機,同時還特別安排了一些娛樂室作為娛樂活動的舉辦場所,豐富了老年人的業餘文化生活,讓老人老有所養,老有所樂。

4.老人對敬老院的服務內容的滿意度

總體而言,大部分老人對敬老院提供的各項服務感覺一般,敬老院為老人配備的護工最主要是打掃房間、擦擦桌子等,在我們做問卷調查期間遇到一位老人癱瘓在牀平時起居都要靠人照顧這就需要護工全程照顧。老人對於護理、醫療服務滿意度水平比較高,年紀大了對於醫療護理有很高的要求,而且隨着年齡的增長,很多老人都有或多或少被疾病困擾。因此對於敬老院的服務內容很關注,而敬老院的服務內容包括他們所關心的。老人對於飲食的滿意度次之在調查人當中有15人持基本滿意和一般的態度,只有8人不滿意;相對而言,飲食方面敬老院還有待改善。

5.老人對於服務素質的滿意度

在這篇報告中,服務質量是衡量服務素質的唯一標準。在被調查的老人當中有57%持基本滿意的態度,有39%的人認為一般,4%持不滿意的態度。

總的來説老人在護理以及對敬老院的衞生環境的需求上基本可以得到滿足,同時我們也注意到老人在住宿、飲食、休閒上的需求沒有的到滿足。因此在調查老人需求以及敬老院需要改善的地方,都是這着幾個方面。

四、問題與建議

問題: 如身體原因而敬老院的相關措施的不齊全基本上不出門;藥品價格太貴,一些常用藥品短缺且要收費;健身場所開放時間有限,還有對老人食堂飯菜種類過少價格過高有意見。

針對以上這些問題我們小組經過討論給出以下建議供敬老院參考。

1.增加院內的工作人員。讓每位老人都能有專人照顧。

2.進一步完善食品、藥品管理等規章制度,在制定要充分考慮老人的需求,進一步規範食品、藥品採購、存儲、價格等方面規定進一步完善,同時要有相應的問責機制與處罰措施。

3.與老人建立良好的互動機制,以便了解老人的需求及意見,確保老人與敬老院的溝通渠道順暢,建議敬老院除了直接向老人瞭解也可以向老人身邊的工作人員瞭解,制定對提出意見並被採納的工作人員的獎勵措施。

4.通過各種渠道讓國家重視老年服務事業,加大師資力量投入,提高服務人員的各種福利,建設專門的技術平台,專門培育一批以服務老年人生活為宗旨的教育模式。

以上這一切都要建立在敬老院有良好的社會支持網絡以及相對充足財政預算。因此要加強對外合作與交流,充分藉助媒體對工作進行廣泛宣傳呼籲社會更多的關注敬老院,爭取社會資金和資源相關投入,當然也要爭取國家、所在省市相關部門的大力支持和資金投入。

調研報告 篇6

黨的xx大報告指出,要嚴格保護耕地。保護耕地,就必須嚴格執法。當前,我國耕地保護的形勢不容樂觀,各類土地違法案件不斷髮生,“執法難” 似乎是已成共識。土地執法疲軟既然成為了常態,那就一定有它的原因。筆者以為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法律上的,也有體制上的,也有機制上的,當然還有更深層次上的原因。

一、問題存在的原因

(一)地方政府觀念偏差。

一些基層地方政府在政績觀、發展觀和利益觀上出現偏差,一味地追求經濟發展指標,工業強市、工業強縣、工業強鄉成為首選,就連許多村也完全不顧自身實際,紛紛高喊“工業強村”了。發展工業,必然要大量佔用土地,在當前國家進行宏觀調控,緊把土地供給閘門的形式下,一些地方政府鋌而走險違法佔用土地發展經濟也就勢在必然了。按照現行法律規定,地方政府既是土地的管理者,還是相當一部分土地佔用的審批者,甚至又是土地的使用者,政府領導在耕地保護與“政績”之間發生矛盾時,天平向何方傾斜是十分明瞭的了。面對這種形勢,土地管理部門要想規範用地秩序、依法查處政府主導下土地違法行為無疑只是一廂情願的事了。

(二)基層執法手段偏軟。

目前,土地執法監察人員相對不足、工作能力和執法水平不高,也是土地違法履禁不止的重要原因。動態巡查不到位,一些土地違法行為難以發現,即使發現後也只能口頭或書面停工,如果當事人無理取鬧,拒不停工,強行制止,可能引發矛盾激化,執法人員可能受到圍攻和人身威脅。依法處理必須經過調查取證、處罰聽證、複議訴訟、申請執行等許多環節,一個環節遇阻,就會造成案件查辦久拖不決。另外,國土資源部門在對違法佔地作出拆除的行政處罰決定後,按照現行法律規定無權強行拆除,必須申請人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但就目前的情況來看,對於此類申請,法院一律不予受理。土地執法監察處於十分尷尬的境地,久而久之,執法人員乃至執法機構對查處土地違法案件缺乏了動力、喪失了信心。

(三) 法律法規明顯缺失。

《土地管理法》第七十三條、第七十六條都有沒收地上建築物的處罰規定。但如何沒收,由哪個或哪些部門來沒收,沒收後如何處理,法律上沒有相應的規定,實踐中也就難以操作。那麼,最後就會演變成不操作,或者是以罰款代沒收。這樣的處罰就形同虛設。土地管理部門照這樣的規定下處罰,違法者卻並不拿它當回事。

《土地管理法》第八十一條規定,對擅自將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使用權出讓、轉讓或者出租用於非農業建設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責令限期改正,沒收違法所得,並處罰款。沒收違法所得、罰款等處罰容易執行到位,但這不是目的,“責令限期改正”才是目的。可被處罰人拒不改正怎樣處理,法律上沒有給出答案。土地管理部門拿被處罰人沒轍。就是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法院恐怕也難以處理。所以這一目的事實上難以達到或者説根本達不到。

《土地管理法》第七章法律責任中,沒有任何條款對村級組織的違法行為作出法律規定,因此村級組織就會以集體的名義鑽法律的漏洞,從事涉及違法行為。相關的法律法規的規定中針對主要責任人的行政處分條款很多,但並不能適用於村委會這些責任人。這樣對這類直接責任人而言,行政處分不適用,刑事犯罪構不上,剩下的只有行政處罰中的罰款了。實際情況是通過土地違法行為獲得的收益遠遠大於罰款的實際數目,致使土地執法的威懾力大大折扣。

(四) 執法執紀相互脱節。

現在查處土地違法案件,可以説是全方位的了。法律法規紀檢監察都有規定,對土地違法行為者的責任追究有行政的、刑事的、民事的和經濟的,不可謂不全面。對案件的查處規定有移送的、聯合辦案等機制,可能涉及的單位和部門有公安、檢察、紀檢監察,按説是陣容強大,可實際效果卻並不令人滿意。什麼原因?主要是這些規定過於原則,機制發揮不了很好的作用,資源得不到有效的整合。各種責任是明確的,但如何去做才能追究到責任人的責任卻並不明確。實踐中,一些部門和單位認為查處土地違法行為是土地管理部門的事,與己無關。處理人是得罪人的事,都不想沾。由於沒有明確細緻的規定,土地管理部門按規定移送或提出聯合辦案,若是不合意,有關單位和部門總能説出若干條理由來加以婉拒。即使勉強接受,也是久拖不決。上級部門追得實在太緊,處理幾個小魚小蝦應付一下,或者是大事化小,從輕發落,風頭過去了,可能還把處分決定從檔案中抽走,即搞所謂的“假處理”。違法者不僅毫不畏懼,事後可能還被提拔重用。這種在黨紀政紀方面執紀不嚴,行政法上處罰不當,刑法上罪刑不適應,在某種程度上,縱容了違法者的違法心態,刺激了一些地方的政府和部門違法用地。

二、嚴格土地執法的思考

要解決土地執法難的問題,最根本的是要按照科學發展觀的具體要求,以堅守耕地紅線,節約集約用地,構建和保障科學發展的新機制為目標,對土地違法者敢於動真格,使我國嚴格的土地管理制度中的“嚴格”落到實處。

(一)嚴格實行問責制。

近些年來,國家連續出台了《國務院關於深化改革嚴格土地管理的決定》、《國務院關於加強土地調控有關問題的通知》、《國務院關於促進節約集約用地的通知》等土地管理新政,強調地方各級政府對本行政區域內的土地管理和耕地保護負總責,嚴格實行問責制。在具體的土地執法中如果真正把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落到實處,對每一起土地違法案件尤其是影響較大的土地違法案件問責到位,土地違法的蔓延趨勢一定會得到遏止。

(二)提高行政執法效果。

在提高土地執法監察的公信力、確定力、執行力,保證土地執法監察的實際效果的基礎上。建議國家高層研究制定土地執法與紀律檢查和刑事處罰的有效銜接機制,使土地行政處罰的拆除、沒收、罰款以及移送後的紀律處分、刑事處罰都能落到實處,真正把國家的最嚴格的土地管理制度貫徹落實在國家機器的個個環節。

(三)調整法律責任標準。

土地管理法律法規建設應當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相適應。而現有的土地管理法律法規,存在着對土地違法案件的處罰標準或過重或過輕、處罰規定不具體不明確等的情形,況且在新形勢下的一些土地違法行為找不到處罰依據。所以建議修改完善土地法律法規,提高土地行政處罰的針對性,使土地執法行政處罰依據完全充分、處罰標準具體明確,處罰措施易於操作。

(四)保障社會經濟發展。

國土資源部門要解決好執法難的問題,就必須解決好保護資源與保障發展的關係,積極為地方首長當好參謀、為當地社會經濟發展搞好服務。xx市國土資源局根據自然地域特點和社會經濟發展的實際,提出了向黃河灘要農業用地,向山前沖積坡要工業用地,向淺山區要城市用地,向空間拓展要建設用地的戰略措施。通過努力為社會經濟發展提供充裕的空間,這樣土地違法現象自然而然的就會減少或者消失。

調研報告 篇7

留守兒童問題如今已經成為了一個社會性問題。基於中南林業科技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XX年暑期三下鄉活動成果和我們的強烈的社會責任感,我們針對留守兒童問題在湖南省永州市寧遠縣舜陵鎮九嶷洞村進行了實地的調查和走訪。在當地人民政府的配合幫助下,我們的實踐隊員深入到典型留守兒童家中,與他們進行了面對面的交談和溝通。通過對留守兒童個案的調查以及網上收集的關於留守兒童的原始資料,我們掌握了他們的一些共性,也對他們的家庭教育問題有了清楚的瞭解,現撰寫出調查報告。

一、調查對象的基本情況

XX年8月17日—8月22日,我們在湖南省永州市寧遠縣舜陵鎮九嶷洞村針對留守兒童的家庭教育狀況開展了本次調查。寧遠縣位於湖南省永州市南部,轄17個鄉鎮(其中少數民族鄉4個),4個國有林場,688個行政村,土地總面積2498平方公里,總人口77.8萬,外出打工人員接近30萬。其中調查走訪的九嶷洞村,人口1390人,396户人家中有200多户有青壯年外出打工,正是由於此地農業人口多,地理位置偏遠,交通不便利,經濟發展較緩慢,越來越多的農民工放棄了種田而選擇出外謀生,因而當地留守兒童的現象十分普遍。

本次調查的目的是以留守兒童的家庭教育問題為視角考察留守兒童的生存現狀,即透過留守兒童的家庭教育,折射出寧遠地區留守兒童的教育狀況、生活狀況、心理狀況。在調查的基礎上,本文分析了留守兒童的家庭教育需求,為留守兒童家庭教育問題的解決提出合理建議,以期為我們國家未來的發展和建設盡棉薄之力。

二、“留守兒童”問題產生的原因

留守兒童問題,不是農村之事,更不是農民工的家庭‘私事’,它的產生有多方面的原因。

1、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以及城鄉二元分割的教育制度是產生“留守兒童”問題的根本原因

農村“留守兒童”問題的出現表面上看是父母外出打工不在身邊造成的,其實根本原因在於城鄉二元結構管理帶來的深層次矛盾。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20世紀90年代後,隨着農業比較利益的下降,工業和第三產業的飛速發展,農村剩餘勞動力大量向城鎮轉移,與國家鼓勵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政策相矛盾的是我國長期以來實施的城鄉分割的户籍制度和義務教育制度,進城務工農民雖然在城市工作、居住和生活,但享受的是與城市居民完全不平等的待遇。所以這樣直接導致務工農民會把自己的子女留在農村,由老人看管。

2、家庭情感教育明顯缺位是導致農村“留守兒童”問題的直接原因

許多“留守兒童”在幼年時期就被迫與父母分離,他們早期無法與父母建立和諧的親子關係,在長期與爺爺奶奶或其他親戚生活的過程中,他們的需要、情感常常無法得到親人的反饋,這必然對他們的親社會行為發展產生不良影響,也易使他們產生諸多心理問題。而一些家長因為長期在外務工,對子女心生愧疚,往往通過錢、物等大量的物質滿足來補償對孩子的精神關愛,而這些孩子在花錢方面又缺乏有效的指導和監督,極易使他們產生錯誤的價值觀而誤入歧途。

三、“留守兒童”成長存在的主要問題

我們發現在調查中的留守兒童一般都具有三個基本特徵:一是無人看管,缺乏監護;二是家不完整,缺少家教;三是遠離父母,缺少關愛。其中:

留守兒童”面臨五大問題

一是生活問題:與其他孩子相比,他們缺少父母的照顧,容易在營養狀況、身體健康等方面受到影響。特別是在年幼的階段,孩子的養育、保護顯得更為重要,如果不能與自己的父母在一起生活,問題容易出得多一些。比如,在九嶷洞村留守兒童能夠按時接受各種預防性疫苗的比例明顯低於非留守兒童。現在大部分留守兒童是由自己的親戚或隔代老人看管,有的留守兒童甚至實際上就沒有監護人。

二是心理問題:由於得到的親情、情感和心理關懷的缺少,許多孩子缺少傾訴和尋求幫助的對象,又很少與外界接觸。在調查中我們發現,這些孩子其實特別想和家人在一起,這是他們最大的心願。由於不能和父母一起生活,久而久之,有的孩子就與家人產生了隔膜和陌生感,內心的封閉、情感的冷漠、甚至行為的孤僻等也不同程度地存在,容易出現性格上的缺陷和心理上的障礙。

三是教育問題:在我們走訪中得知,由於父母外出打工,家務勞動甚至一些農活都落在了留守兒童身上,不能保證孩子們的學習時間,學習成績因此而有些下降。臨時監護人對孩子學習的督促幫助不夠、方法不當,也容易使孩子產生厭學、棄學現象。由於目前農村教育資源不足,教育質量偏低,有些孩子進城後跟不上學習進度,不得不返回農村;有的由於家長不斷在農村、城市之間變動,孩子也會隨之由“留守”到“流動”再到“留守”,不能及時接續學業。我們調查的資料顯示,留守兒童在國小階段的入學率相對高一些,國中階段則呈明顯下降趨勢,輟學率比較高。更可怕的是,竟在走訪中有監護人説出“不可能也沒能力讓孩子上高中”的話語

四是道德問題:在兒童成長過程中,家長的言傳身教、潛移默化有重要的引導作用,往往會影響孩子的一生,兒童的許多行為習慣、道德素養都是在家庭中形成的。由於不能和父母在一起,缺乏及時的指點和幫助,一些錯誤行為和做法不能及時得到糾正,容易養成一些不好的習慣和道德品行。據當地村支書透露,在該地留守兒童違法違紀的比例明顯高於非留守兒童。

五是安全問題:另根據網上公安部門有關調查顯示,在被拐賣的兒童當中,流動兒童佔第一位,留守兒童佔第二位。有些地方出現的女童被惡性案件中,也是留守女童居多。據報道,在XX年湖南洪災遇難的12名兒童中,11名都是留守兒童,這説明沒有父母的呵護和指導,留守兒童缺乏應變和自我保護能力。

由於留守兒童的家庭結構的特殊性,使留守兒童的生活環境發生了重大變化,殘缺的家庭教育給留守兒童的成長帶來了一系列負面效應。在九嶷洞村的調查中我們發現了留守兒童生活中存在了以上諸多的問題。

四、解決留守兒童教育問題的建議

1、家庭方面

加強父母與孩子的溝通,儘可能多和孩子在一起,為孩子營造一個良好的生活環境,不僅是滿足孩子物質上的需求,更重要的是培養孩子科學的生活習慣、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不要單方面看重孩子的學習成績,更要注重孩子綜合能力和素質的培養。針對農村留守兒童中單親監護和隔代監護情況嚴重的問題,可以通過興辦農村家長學校,向家長宣傳正確的教育觀念,親子溝通方式,促進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和諧發展。家長學校要適應形勢的發展,開辦臨時監護人培訓班來加強家庭教育指導。

2、學校方面

要進一步加強幼兒園教育管理機制。幼兒園是直接教育管理學齡前留守兒童的實體,教育措施的制定應當包容更多的關愛幫助學齡前留守兒童的內容,在學習和生活上給予更多關懷和呵護。

(1)建立健全留守兒童檔案,增強學校和教師對留守兒童的關愛

班主任要做好留守兒童的摸底工作,將其在校的各方面表現記入檔案,及時向監護人和外出務工家長通報其成長情況,形成學校、家庭共同教育的局面。教師應承擔起家長或監護人的部分責任,多與留守兒童交流談心,提高親密信賴程度,給予更多關愛和正面引導。

(2)為與留守兒童溝通提供方便

在學校開通親情熱線電話,為外出務工家長與子女溝通提供方便,並使外出務工家長可隨時與班主任取得聯繫瞭解子女學習情況;設立心理健康諮詢室,聘請專家或安排有經驗的教師擔任心理醫生,及時幫助“留守兒童”解決心理上的困惑。

(3)廣泛開展有助於留守兒童身心健康發展的各類活動

如親子活動等,加強家長與幼兒之間、幼兒與幼兒之間的交流互動,引導幼兒互助互愛,讓留守兒童充分感受到來自集體的温暖。推行寄宿制管理,對部分不能得到有效監護的留守兒童,可動員家長將其轉入學校寄宿,由專門教師負責其飲食起居生活。實行寄宿制管理的孩子有着相似的經歷,對他進行集中管理,不但容易喚起孩子的自信,而且能激發學習熱情,增強集體歸屬感。

一、問卷調查

1、問卷的設置及意圖

本問卷共設計有8類問題:留守兒童的吃、住、用;與父母聯繫頻率;雙休日安排;父母不在家的困難;學習情況;老師的關心程度;今後的希望;16個小題。題型為封閉選擇和開放問答兩類。目的在於瞭解“留守兒童”的生活、學習、心理現狀。

2、調查的過程與方法

我校一、二年級共16個班,每個年級按成績分為兩層。調查中隨機抽了兩個年級、兩個層次的8個班級的52名學生。分別以不記名的形式獨立作答。並另卷調查了全校“留守兒童”等情況。

二、現狀分析

1、數據的彙總

回收答卷52份,52份答卷均有效。為了便於統計,只隨機統計50份。統計具體結果見附表。

2、現狀的分析

(1)留守兒童面大。父母雙方外出打工:12.1%;父母一方外出打工:51.8%;單親和孤兒:6.2%。

[簡析]實際上沒有父母直接監護的佔18.3%,加上父母一方外出打工的“留守兒童”總共就佔總數的70.1%。這些兒童要麼缺乏父愛,要麼缺乏母愛,當然就極有可能性格發展缺失。尤其在對其管理、生活安排方面缺乏應有的照顧和愛護,由此,他們的很多問題得不到及時解決,甚至變異滋生蔓延,影響他們自身的發展,影響學校影響社會。

(2)監護不能落實。祖父母外祖父母監護佔56%;無人監護佔26%;其他親戚監護佔18%。

[簡析]隔代監護,一是心理代溝太深,祖孫難於溝通,二是祖輩過度溺愛,百依百順,三是沒有教育理念;親戚監護,日子一長,孩子或多或少有過失,只要親戚批評責備,他們之間就有可能產生心理隔閡,嚴重的甚至鬧矛盾;沒有人監護,不僅這些孩子心理沒有安全感,而且很多事情就有可能因拿不準主意而失誤。

(3)基本生活得不到保障。32%的留守兒童雙休日的生活水平與在學校寄宿差不多;人均每週包括乘車的零花錢6.28元;

[簡析]吃穿住是人生最基本的需求,從上述數據看出,很多留守兒童基本生活都無法得到滿足需求。

(4)父母親情淡薄。36%的留守兒童與父母不是經常聯繫;與父母雙方經常打電話的佔18%;父母經常給我打電話只佔46%。

[簡析]父母親情是兒童子心理健康發展的根本元素。這種東西是任何事物都無法代替的。然而,現在的父母,由於沒有教育知識教育經驗,有的因為生活所迫,很少關注孩子的心理,甚至連電話就不與孩子聯繫。這樣孩子就感到沒有根基沒有依靠,沒有自主沒有目的,如空中的落葉,時常無所適從。

(5)家務勞動繁重。80%的留守兒童在雙休日要做家務勞動;52%的留守兒童要在雙休日做飯。90%的留守兒童自己洗衣服。

[簡析]本來讓孩子們勞動可以培養勞動觀念,但這些孩子做家務勞動都是在被動進行,因此對家務勞動大多感到厭倦。同時,有孩子也的確由於學習時間緊而沒有勞動時間,有的孩子還真的有很多家務勞動不會做。這樣就給留守兒童帶來了心理的壓抑和具體的困難。

(6)老師關注太少。本期以來,46%的留守兒童還沒有老師找他談過話。

[簡析]留守兒童應該是我們教師關注的重點,然而從調查看,我們的教育工作還的確很不到位,竟有46%的留守兒童在將近兩個月的教學時間裏沒有與老師談過一次話,即使是批評也是如此。

(7)學習壓力很大。50%的留守兒童感到學習壓力大;30%的留守兒童明顯表示學習成績不好;部分表示爺爺奶奶外公外婆不識字,不能輔導學習,想學好沒有條件。

[簡析]本來適當的壓力有利於學習,但留守兒童的壓力一是來自多方面,二是壓力太大。這種情況,如果沒有人及時為他疏導,就有可能壓力變得越來越大,進而影響學習和生活。

(8)心理壓力太大。60%以上的留守兒童表示為不會做飯,不會洗衣,遇事不能拿主見,思念父母,16%的留守兒童為今後的生活着急,部分留守兒童感到孤獨,失望、羨慕別人;煩惱,既要照顧自己,還要為家裏弟妹、外婆的生活安排,家裏的大小事務由自己處理;得不到同學不理解;有時遭別人歧視等。

[簡析]兒童心理學告訴我們,兒童進入青春期後,雖然具有了獨立意識,但畢竟經歷不夠、能力不足,對父母還具有很強的依附性。然而,這些留守兒童不會做飯洗衣,遇事拿不定主意,思念父母,感到孤獨、失望、煩惱、得不到理解,遭人歧視,甚至為今後的生活着急,等等。顯然,對同樣一個十二三歲的留守兒童來説,所擔當的負荷肯定是超載的。

三、對策探悉

1、成立自立組織

解決留守兒童問題的根本在於引導他們建立健康、樂觀的心理狀態,鍛鍊獨立、自主的生活能力,從而促進他們自然、順利成長。據調查,這些兒童中有個別孩子很懂事,能正確看待自己的處境,認為父母不在身邊,我們更應理解父母的難處,更應為父母減少擔心,於是覺得,在家裏累點苦點也很自然。因此,我們認為,班級應該成立“獨立兒童小組”,學校要成立“獨立兒童”委員會,要選用其中具有獨立能力的孩子擔當成員,從而擴大他們的影響,發揮他們的輻射作用,讓他們在老師、學校的引導下自己管理自己,從而保障自我鍛鍊。這樣,既可增加心理傾述渠道,增進夥伴之間的友情,又可找到“家”的感覺,同時自己的組織便於隨時請教,隨時求助。

2、建立專門檔案

從我們的調查看,現在的這些孩子最缺的除了極個別經濟十分困難外,最缺的不是財物,而是情感,尤其是留守兒童。因此,不論是一個班級,還是一所學校,我們都應把他們作為我們教育的重點,在教育活動中,多關心他們的生活,多幫助她們解決實際困難,多站在他們的角度看待他們。但從現有狀況來看,很多學校如我們調查情況相似,對其關注不夠,有的甚至漠視了這一嚴重的社會問題。因此,我們認為,不管是班級還是學校必須建立留守兒童專門檔案,要跟蹤他們的成長過程,從而保障對他們生活上的必須求助,對心理上的及時疏導。

3、定期召開會議

留守兒童問題應該是當今教育的新問題,也是當今教育面臨的難點問題,而且學生所佔比例大,涉及問題多。因此,不管是學校還是班級,每期都要定期召開專題會議研究留守兒童問題,要形成會議制度,要通過會議形成解決留守兒童問題的決議和制度。從而保證班級、學校在決策上的“政策”支持,同時,促使我們把握和突出“以生為本”的教育重心,實現全體學生的全面發展的教育宗旨。

4、設立諮詢機構

留守兒童的問題並不全是共性問題,不同兒童往往其問題有着本質的不同,如果從組織的角度,以集體的活動形式去解決個性問題實際上是不現實的。因而,針對留守兒童的別個問題和個性問題,學校還要設立相應的諮詢機構,一是便於作個別心理疏導,二是便於為遇事拿不定主意的孩子出謀劃策,三是保證了專門途經,如:設立“學生請教處”(或者“獨立兒童辦公室”),成立“獨立兒童熱線”,確定接待時間(如課外活動),委派熱心且懂心理的老師負責接待。

5、師生互結對子

按筆者調查統計,留守兒童、單親、孤兒一共為18.3%,班額以60人計算,每班不超過11名。因此,要保證對這些兒童的關懷真正落實,我們不妨通過師生一對一的互結對子,實施幫扶。現在的中學,一般都是按20:1的比例配備的教師,而且大多數學校都超過了這個比例,因而,按這樣計算,實際上每位教師結對的留守兒童都不會超過3名。也就是説,這種做法是既實際又能保證每位留守兒童得到幫助關懷的最後防線。

總之,留守兒童是當今教育面臨的新問題,新難題,我們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應引起高度重視,都應做為其工作的重點之一去研究去解決。

調研報告 篇8

簡隨着近年各大高校擴招,全國總體就業壓力嚴峻,畢業生就業壓力前所未有。對每個大學生來説,及早規劃自己的職業生涯,對決定自己的職業生涯的主客觀因素進行分析,總結和測定,確定奮鬥目標,才能在競爭激烈的就業環境中處於不敗之地。

調查目的:一是對當代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發展作一個新的描述;二是通過對影響大學生就業因素的調查,更好地調節用人單位與畢業生之間的供需關係;三是幫助大學生儘快認識自我,學校為學生提供就業引導,使學生能謀取理想職業。

調查形式:於20xx年3月至4月,隨機抽取廣州地區14所大學(包括本科學校和專科學校四個年級)的705位學生進行調查,其中男生佔46.8%,女生佔53.2%。調查問卷回收率100%,有效問卷668張,有效率94.8%。使用SPSS10.0軟件進行數據處理,統計圖表用EXCEL來繪製。

調查內容:廣州市大學生對所學專業的滿意程度、對自我的認識程度、對就業前景的關注程度、職業期望狀況四個方面。調查結果如下:

一、對所學專業的滿意程度

學生對本專業的滿意與否主要取決於能否擇己所愛,該專業能否在將來幫助自己找到好的又喜歡的工作。調查發現(如下圖),有21.0%的大學生對自己的專業較滿意,有66.6%的大學生不清楚,有10.0%的大學生比較不滿意,有2.4%的大學生對自己的專業非常不滿意,各專業的滿意程度沒有顯著差異。

對專業不滿意的直接表現是對本專業的學習動力不足或畢業後不願從事與專業相關的行業。大學聯考填報志願時對專業的瞭解與自身瞭解的缺乏,可能是導致只有21.0%的學生對所學專業持滿意態度的原因之一。因為對大學生活的憧憬,對五花八門的專業的不瞭解,抱有神祕感,從而選了一個自己以後不喜歡的專業。另外,個人興趣與社會需求之間的矛盾也可能是原因之一。比如,某個同學對考古學很有興趣,但社會需求相對比較少,此時可能會產生心理衝突,也許選了一個自己並不感興趣的但賺錢的專業,夢想與現實出現落差,從而對所學專業不滿意。而專業在一定的程度上決定了職業取向,如果對本專業不滿意或態度模糊,勢必會影響自身潛能的開發,以及今後的擇業。

二、對自我認識程度

自我認識包括個人的興趣與特長、個人的性格與價值觀、個人所選定的目標與需求、個人的情商、個人的工作經驗、個人的學歷與能力、個人的生理情況等七個方面,是職業生涯規劃的重要內容之一。在調查中發現(如下圖),只有6.7%的被調查者對自己有比較清楚的認識,而52.3%的被調查者對自己的各面能力,興趣等持含糊態度,41.0%的被調查者完全不瞭解自己;而不同年級不同專業的學生對自我認識沒有顯著性差異。這説明較多的大學生未能很好地關注自身特點,發現自身問題,促進自身發展。那麼,這裏便牽涉到了大學生就業生涯目標的問題。

職業生涯目標是指可預想到的、有一定實現可能的目標。而職業目標的選擇並無定式可言,關鍵是要依據自我實際,這就要求我們要對自己有所瞭解。通過個人分析認識自己,估計自己的能力,確認自己的性格,發現自己的興趣,明確自己的優勢,衡量自己的差距,並以此來開發自己塑造自己,使自己的才能得到充分的發揮。然而調查表明,大部分大學生對自己的能力、興趣、職業傾向都缺乏深度瞭解,自然對職業生涯目標是模糊的。

三、對就業前景的關注程度

對就業情景的關注程度,直接影響了對為所選職業所做的準備程度和將來職業所帶來的成就高低。在調查中發現,只有14.5%的被調查者對當前的就業狀況有比較清楚的瞭解。不同年級的學生對就業前景的關注程度沒顯著性差異,而不同專業的學生對就業前景的關注程度就有顯著性差異,冷門專業的學生比熱門專業的學生更加關注就業前景。

造成這種狀況的原因可能來自於兩個方面。一方面,在校園裏,舒適、閒逸的生活和父母的絕對經濟支持,使很多大學生忘卻或暫時忘卻了就業壓力帶來的緊張感,很少去接觸外面的世界。有些學生的確是每天都只是讀書,缺乏對就業的準確和認識。另一方面,學校提供的就業指導不夠。調查中,發現有73.5%的學生認為目前學校提供的就業指導不夠,需要更詳細具體的職業生涯規劃指導。

四、職業期望狀況

影響職業期望因素大致可分為三個方面,聲望地位穩定性因素(城市位置與社會地位),內在價值因素(發展空間和興趣愛好),外在價值因素(薪水高低)。在調查中,被調查者將薪水高低、發展空間、城市位置、興趣愛好、社會地位按自身在選擇工作時所起作用從大到小排序。其中在職業選擇會考慮的首要因素的選擇情況(見下圖),發展空間、興趣愛好成了大多數被調查者的首選,接下來依次才是薪水高低、城市位置、社會地位,男女生沒有顯著的差異。在調查中還發現被調查者中有83.3%的被試認為“前途”比“錢途”更為重要,60.3%的被試願意充當“雞頭”也不願意當“鳳尾”。以上結果表明,多數大學生更注重工作的內在價值。

從上述四個方面的分析表明廣州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呈現一下特點:(一)多數大學生對所學專業的滿意度較低;(二)廣州市大學生對職業生涯的規劃還比較模糊,自我認識不夠,絕大多數人沒有明確目標;(三)廣州市大學生對社會人才的需求瞭解甚少,另外,學校提供的就業信息不足,學生了解就業相關信息的渠道較少;(四)廣州市大學生的職業期望更注重發展空間和興趣愛好。因此,我們認為,根據上述特點,學校應該加強對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的指導,大學生應該及早進行職業生涯的規劃,為未來做好充分準備。

調研報告 篇9

文化需求是社會人的一般需求。根據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人有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五類,依次由較低層次到較高層次。當新生代農民工物質需求逐步得到滿足時,其他方面的需求就會被激發出來,文化需求顯得相當突出。

新生代農民工文化需求現狀分析

1、新生代農民工對文化娛樂生活的需求。文化作為一種符號傳遞着新生代農民工的精神狀態。新生代農民工已經由生存理性轉變到社會理性,物質已經不再是他們唯一的需求,他們的文化精神需求同樣迫切。但是由於經濟原因,農民文化消費潛力不強;另外,包括政府部門在內的社會各界,對新生代農民工的文化需求未給予足夠的重視和關注,把農民工的需求排斥在外,其文化娛樂生活極其單調。調查顯示,新生代農民工休閒娛樂方式主要停留在睡覺、聽廣播等較為原始、低級的娛樂方式上。即使有的農民工開始接觸網絡等較現代化的娛樂方式,他們也大多把網絡作為打發時間的工具(聊天、看電影等),而沒有有意識地利用網絡在信息傳遞、文化提升、人際交往等方面的重要功能。新生代農民工相對單調的文化生活致使他們在價值觀上也呈現出保守、落後的特徵,大大不利於其市民化進程。

2、新生代農民工對專業技能的需求。學好一門過硬的技術是大部分新生代農民工最強烈的願望。新生代農民工的文化水平比傳統農民工雖然有了顯著提高,但因為沒有一技之長,他們即使有心擺脱出賣苦力的低級打工狀態,也普遍感到心有餘而力不足。新生代農民工融入城市生活的第一個“坎”,就是求職過程中的技術門檻,他們普遍陷入一種“技術困境”。另一方面隨着產業的升級,城市此刻緊缺技術工人,但求職農民工80%沒有任何技能,遠遠滿足不了市場要求。雖然新生代農民工已經有了初步的學習意識,但由於學習成本較高以及收益的不穩定性,對於學什麼、怎樣學,卻還存在着很多迷惘和認識上的誤區。

3、新生代農民工對科學文化知識的需求。雖然新生代農民工文化水平較傳統農民工文化水平有顯著提高,但是其平均受教育年限卻遠遠低於城市從業人員,這種差距與農村城市化的進程不相適應。新生代農民工要想真正融入城市,就要不斷學習,理解新知識、新技能,從根本上適應農民到市民主角的轉變。隨着新生代農民工維權意識的逐漸增強和自我意識的覺醒,他們要想順利地爭取自己的權利,務必有相應的法律知識和文化知識與之相匹配,他們的實踐需要決定了他們對文化知識的渴求。另外,許多農民工在城市遭受到了缺乏科學文化知識帶來的困惑和失望,有些把期望寄託在了下一代身上,期望子女能夠理解良好的教育,從而改變自己的命運。

新生代農民文化需求原因分析

1、新生代農民工受教育程度相對較高,學習慾望強烈。新生代農民工與上一代農民工相比,文化水平都比較高,基本上是國中以上,還有一部分是高中生,甚至有些理解過中專或高技類課程培訓,知識面、信息來源比較廣。同時在工作過程中,新生代農民工的學習熱情較高,知識能夠改變命運這種觀點在新生代農民工中得到最廣泛的認同。他們不僅僅僅自己有着強烈的學習慾望,而且對下一代也寄予很大的期望。對知識的渴望使新生代農民工對文化供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現有的文化狀況遠遠不能滿足新生代農民工的文化需求。

2、新生代農民工對城市的認同度較高,土地意識淡化。新生代農民工自身特性變化和技能素質提升,加上農地制度變遷使得他們新生代農民工的鄉土社會認同在減弱,他們大多數人往往直接從學校進入外出務工行列,有的還是在城裏跟着打工父母成長起來的,對於現代產業規律的熟悉程度遠高於傳統農業。同時,他們極力謀求對城市社會的認同,在經歷了城市生活及文化氛圍的薰陶之後,更感覺到城鄉社會的差距,從而表現出對城市社會更強烈的嚮往。他們不管各種制度性的障礙仍然存在,轉變就業觀念、生活方式、消費方式,用心主動地融入城市生活。新生代農民工對城市生活的嚮往和對禮貌生活的追求對傳統的思想觀念、雙重製度和限制政策提出了挑戰。

3、新生代農民工職業期望值較高,立足長遠發展。新生代農民工進城務工的目的,更多的不是為了生存而是為了謀求發展。他們有較強的拼搏意識和進取精神,有自己的思想,甚至有明確的職業規劃。他們不僅僅僅滿足於掙錢來改善家庭生活,而是要求有所發展。他們更看重個人的潛力和機會,相信只要透過個人努力拼搏就能獲得成功。在爭取待遇、謀求更大發展空間上,這一代農民工要求更加直接。一些新生代農民工刻苦學習專業技術,以提高就業的競爭潛力。他們把務工當做學習、提高、適應的過程,期望透過自身的努力,實現從農民到工人到更高社會層次的生存方式與人生道路的轉變。這要求政府和社會務必重視新生代農民工對知識和專業技能的渴求,滿足他們的發展需要。

滿足新生代農民工文化需求的對策推薦1。多方推進,豐富新生代農民工文化生活。儘管新生代農民工的生活方式已經和城市居民差異不大,但在精神上,他們仍獨自結成了一個羣體,這個羣體和城市文化似乎有些格格不入。

要滿足新生代農民工的文化需求,使他們儘快融入城市文化,需要政府、社會、企業和農民工自身共同努力:

一是發揮政府的主導作用。政府是豐富農民工文化生活的主導者,要把豐富農民工文化生活納入公共服務範疇,不斷增強公共服務的職能。

二是企業要充分發揮農民工的主體作用。要根據農民工的需要層次,增加文化活動設施,豐富農民工的業餘文化生活。同時,要組織農民工開展豐富多彩的業餘文化活動,激發農民工的參與熱情。

三是用心發揮社會組織的重要作用。社區、各級工會、共青團、婦聯等人民團體要經常為農民工組織一些形式多樣的羣眾性文體活動,滿足他們多層次、多方面的文化需求。2。加強教育培訓,全面提高新生代農民工素質。對新生代農民工而言,自身素質的高低直接關係着獲取資源潛力的高低,進而影響着他們的社會認同狀況和社會融入潛力。

一是要對他們進行科學文化知識培訓。根據新生代農民工比較年輕、受教育水平較高、理解潛力較強等特點,透過建立和完善多層次新生代農民工教育培訓體系,使他們學習現代科學文化知識,並透過多層次教育體系來引導和組織新生代農民工理解就業和創業培訓,提高其綜合素質和職業技能水平。同時開展職業道德教育,把他們培養成為既熟練掌握職業技能,又具有良好職業道德的新型勞動者。

二是擴大新生代農民工的社交面,加強與其他羣體尤其是城市居民的互動交流。要利用社區、街道辦及其他社會團體等資源優勢組織豐富多彩的活動,在交流和互動中增進了解,促進融合,從而使新生代農民工在思想觀念、行為方式、禮貌素養等方面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同時,也使城市居民糾正對新生代農民工的偏見,消除歧視,以平等的心態看待並接納他們。

三是加大對農民工教育培訓的投入。透過政府主導,社會團體輔助等方式整合現有的教育培訓資源,充分發揮各類教育培訓機構和工青婦組織的作用,用心探索政府、企業與社會共同推進農民工教育和培訓的新路徑,多渠道、多層次、多形式開展農民工職業培訓和素質教育,不斷提高農民工整體素質。

調研報告 篇10

調查目的:通過對大學生就業與心理情況進行調查,分析影響大學生畢業就業心理的主要因素,並深入研究產生這些因素的主要原因,從而找到緩解這些心理壓力的方法

調查結果:

(一)調查對象:目前在校大學生,特別是即將畢業的在校大學生。調查他們的學業水平、擇業要求及其它考慮因素。

(二)調查數據分析:

1. 接受調查的大學生男女比例:男同學佔46.2%,女同學佔53.8%。説明調查的學生當中女同學比較多,但男女比例相差不大。

2. 接受調查的大學生所讀專業:文法類佔6.2%,經濟類佔9.2%,理工類佔6.2%,藝術類佔7.7%,,其它專業佔50.8%,。。。 。。。

3.接受調查的大學生的生源地:本省農村的佔,本省城市的佔,外省農村的佔,外省城市的佔。

4. 接受調查的大學生所在的年級:大一佔10.8%,大二佔33.8%,大三佔41.3%,大四佔12.3%,其中大三的學生較多,其觀點比較接近我們大部分人目前的觀點。

5.接受調查的大學生對其專業的滿意度:很滿意的佔,滿意的佔,一般的佔,不滿意的佔,很不滿意的佔。

6.接受調查的大學生對期望就業的公司類型:民營企業的佔,國營企業的佔,自主創業的佔,政府部門的佔,其它。

7.接受調查的大學生選擇工作的首要因素:薪水佔,地理因素佔,行業前景佔,個人喜好佔,辦公環境佔,其它佔。

8.接受調查的大學生對專業是否對口問題的看法: 專業一定要對口占,既來之則安之佔,根據自己喜好選擇佔,其它佔。

9.接受調查的大學生對第一份工作的薪酬期望:1500以下佔,1500-2500佔,2500-3500佔,3500以上佔。

10.接受調查的學生對工作地點的想法:經濟文化中心佔,西部地區佔,一般的城市佔,出國佔,其它佔。

11.接受調查的大學生認為畢業生應具有的素質:專業水平佔,心理素質佔,公關能力佔,道德素質佔,其它佔。

12.接受調查的大學生認為當前就業難的原因:缺乏實際技能與經驗佔,就業期望過高佔,就業人數過多佔,其他佔。

13.接受調查的大學生對就業難的態度:先就業再擇業佔,先就業再擇業佔,考研佔,待業。

14.接受調查的大學生對現工作的原因:家庭貧困佔,對考研沒把握佔,實現自我價值佔,其它佔。

15.接受調查的大學生對周圍同學平均就業率的瞭解:50%以下佔,50%-70%佔,70%-90%佔,90%以上佔,不清楚佔。 總結及建議:

在調查的過程當中以及根據問卷調查問卷所顯示的內容來看,可以總結出以下幾點:

1. 就業難。就業難,究竟難在哪裏?其實根據調查,大學擴招是一個方面。越來越多的大學生走進了高等學府進行深造,必然帶來的是眾多的高校畢業生。根據數據顯示,20xx年全國高校畢業生人數達413萬人,與20xx年相比增幅達到22%,20xx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將達到495萬人,而20xx年更是創紀錄的突破了600萬大關。在這樣嚴峻的社會背景下,自然造成了就業難的問題;但是,這只是唯一的因素嗎?答案是否定的。其實,在大學生找不到工作的同時,仍有無數家企業招不到適合的人才,大學生就業難的根本原因在於大學生自身的能力與價值與企業期望的差距。對於大多數的學生來説,大家太過於重視理論知識的學習,而忽略了實踐,導致我們的動手能力太差。而我國高等教育的人才培養在結構上也存在很多問題,同時企業認為“培養人是學校的事,我要的是能用的人才”、“企業不是學校,沒有培養人的社會義務”。針對這樣的問題,我們首先要從自身做起。努力學習好自己本專業的知識,擴展自己的知識面,同時應加強自己的實踐能力和動手能力。同時,學校應該結合企業需求設置專業與課程,而企業應該給大學生提供系統的就業前培訓以及儘可能多的實習機會。只有各個羣體承擔起自己的社會責任,這個問題才有可能真正解決。

2. 對專業的不滿意。很多的同學都對所學的專業並不滿意。究其原因,許多的同學選專業時並不是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來選擇的,有的是被父母逼的選擇,有的只是為了將來好找工作,這樣必然決定了專業的不對口。還有的同學是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的,但是,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也漸漸的不喜歡自己的專業了,這又是為什麼?有兩點原因,其一,學生本人對自己興趣的把握可能不準確。高中學生對大學某專業的興趣往往來自於自己對中學相關學科的成功體驗,或者是受到這些專業未來發展前景的吸引,等等,嚴格地説,這些都不是對專業的直接興趣。其二,影響專業學習的因素,除了專業興趣外,還與從事某一專業或職業的生涯動機、個人學習某一專業或從事某一職業所應具備的能力,以及個人的個性特點等有關,這些都是專業選擇和職業選擇中應該重要考慮的方面。所以,對於已經無法改變自己專業的同學來説,培養自己對專業的興趣才是最重要的,多去發現自己專業中的樂趣。或者利用自己的課餘時間去學一些自己喜歡的學科,畢竟大學的自學時間還是比價充裕的,所以多多利用閒暇時間去學習自己想學的課程。總之,不能因為專業的不喜歡就大把大把的浪費自己的時間,畢竟浪費的時間都是自己的,並且是在大學這麼寶貴的時間,所以,珍惜現在的一分一秒,去學習更多的知識,掌握更多的技能。

3. 就業公司的單一化,缺乏創業精神。大部分學生在就業選擇的部門之中,國營企業與外資企業這樣的大型企業則更受大學生的青睞。究其原因,主要是這些部門的待遇普遍偏高,就業穩定性更高。而私營企業選擇的人數較少。這樣的選擇其實無可厚非,在當今這樣的社會背景下,社會生活壓力極大,有一份能夠比較好養活自己的工作,對於大多説人來説,已經是不錯的。但這樣,必然造成了熱門職位的緊俏,只有極個別的學生能夠獲得這樣的“香餑餑”,大部分的學生還是無法獲得這樣的機會。所以與其這樣,還不如先在一些私營企業,甚至是小企業來鍛鍊自己,雖説這樣的企業薪酬以及福利方面會不及大型國營企業,但在這裏你一樣有施展自己才華的機會。剛畢業的學生之所以不太好獲得較好的工作,主要原因還是經驗的缺失。所以,在這樣的小公司先進可能多的獲得鍛鍊的機會,填補自己的經驗。這樣當過了幾年之後,伴隨着自己經驗的日益增多,在找到一份好工作就不再是夢想了。而對於大家不願意選擇創業,我想還是可以理解的。畢竟創業不只是嘴上隨便便説而已,真正的創業並不是我們在學校參加的那種模擬創業活動那麼簡單。踏雪要考慮的因素實在太多了,對於我們剛畢業的大學生來説,這實在是太難了。但人生只有多經歷一些事情,才可以變得豐富多彩。我們並經還年輕,有可以揮霍的資本。在我們這個年紀,多經歷一些事情,對於我們將來的發展是有很多益處的。即使撞得頭破血流,只能證明我們當時選擇的路是錯誤的,那再重新來過就好了,沒有什麼丟人的。當我們獲得成功的時候,那種內心的喜悦與成就感是外人無法感覺到的,在那一刻,才會覺得原來所付出傷於痛是值得的。另外,國家最近幾年對大學生的創業扶持力度還是很大的,在這樣的背景下,我相信正是我們發揮自己的青春與才智的機會。

4. 薪資期望過高,缺乏理性認識。工資是一個很現實的問題。大學生都有一種驕傲心理,認為自己是“天之驕子”。並且我們生活在這樣一個飯來張口,衣食無憂的年代,當然希望自己的工資很高來滿足自己較高的消費水平。但企業所能提供的的工資卻不能滿足當今大學生的期望值。這種現象一方面導致剛畢業的大學生為企業創造不了價值,致使企業不願意為此付出高薪,另一方面卻是家長花高價打造的天之驕子掙的工資僅僅剛能滿足自己最基本的生活需要。希望高工資是好的,但自己首先要有這樣的水平才行。剛剛畢業的大學生,沒有任何可值得炫耀的資本:比技術,你不一定有專業技術工技術好;比專業知識,沒有科研工作者所掌握的知識豐富;而工作經驗更是幾乎為零。這樣的條件,又憑藉什麼樣的條件來獲得較高的工資呢?其實,這是一種擇業功利心理。所以,大家應該清醒的認識,剛畢業的我們不可能得到過高的工資的,只有憑藉我們辛勤的工作,不斷提升自己的技術水平,才可以得到相應的高工資。記住,自己的收穫是與自己的付出成正比的。只有付出的努力達到一定的程度,才可以收到與之相對應的薪資。因此,大家在剛畢業找工作的時候,不要僅僅將工資水平的高低作為唯一的選擇標準。如果這樣,會使我們失去很多的機會,對我們人生的發展是很不利的。好的工作不一定是工資最高的,但一定要是最適應自己的,適合自己發展的。我們應該在就業前就對自己有全面的認識,根據自己的情況合理定位,確立適合自己的就業目標。我們只有改變以前的“精英就業”觀念,樹立人職匹配的“大眾化”就業觀,才有可能找到一份自己滿意的工作。

5. 就業地點過於集中於發達城市。好的環境對於人的發展是十分重要的,在發達城市,我們會有更好的發展機會,同時可以擴大自己的視野,增長自己的堅實,這是毋庸置疑的。但這只是提高我們自己的一個條件而已。最重要的還是看我們自身的能力。沒有過硬的自身能力,在競爭激烈的大城市,遲早是會被淘汰的。並且,由於大家都普遍認為大城市對就業有好處,所以必然造成求職競爭的激烈。而實際上這些地方的人才供需已相對飽和,這就使就業成了過“獨木橋”。剛畢業的大學生由於沒有豐富的工作經驗,只靠一股衝勁和猛勁在這些地方很難立足的。這種就業觀念使不少大學生失去了就業和發展的機會。我們在這時應該改變一下就業觀念,面對現實,就能較快的找到能夠發揮自己特長的工作。有些人在發達城市找到了一份工作,但並不是自己喜歡的。這樣時間久了,還是會因為工作不適合自己而放棄這樣的工作。所以,無論是在哪裏找工作,最重要的找一份適合自己的,有興趣愛好的,願意為這件事情投入自己全部的精力。這樣找到的工作對於自己來説才是最好的,不要僅僅因為就業地點而選擇了一份自己不喜歡的,這樣就得不償失了。畢竟,找工作是對於我們來説,是十分重要的。若干年之後,要讓自己對當年的選擇不後悔。這樣,就就算自己成功了。

6. 大學生對專業水平重視度較高,而忽略了自身的修養。在當今這個社會中,社會上許多的事情會使我們形成了一些不良的觀念,比如,拜金主義,鋪張浪費等。這其實是一件很悲哀的事情,因為,這意味着我們人格的一種缺失。我們在學校,只知道一味的學習自己的專業知識,因為覺得只有將自己的學習搞好,才能將來在社會上出人頭地,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但是,在平時生活中,你所擁有的知識量並不是最重要的,最關鍵的一點是一個人的道德修養。一個人即使沒有出眾的專業知識,沒有淵博的學識,但只要他骨子裏夠正直,為人謙和友善,談吐不凡。這樣的人一樣會受到招聘公司的青睞。這也就是為什麼最近幾年,許多用人單位漸漸的淡化專業知識,而是將道德修養考察更多的原因了。所以,我們應當在平時多花一些時間來培養我們自身的修養,而不是盲目的去學習課本上生硬的知識。只有這樣才能更好的提升我們的綜合素質,而不是一個只會讀死書的“機器”。

7. 考研人數與就業人數基本持平。伴隨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社會上需求的高端人才也越來越多,這是考研人數越來越多的一個原因。同時,考研可以使自身的專業水平達到一個新的高度,與此掛鈎的是研究生的平均工資高於應屆畢業大學生,這也是考研人數眾多的一個原因。但最近幾年,卻出現了一類人。他們考研的原因並不是為了比別人多學習許多專業知識,而只是單純的逃避就業。他們覺得現在的就業人數太多了,怕自己找不到一份滿意的工作,與其這樣還不如再在學校呆上3年時間,等這幾年就業高峯期過後,自己再去找一份滿意的工作。其實,這樣的想法並沒有什麼錯誤,在就業人數多的時候,繼續深造,使自己的綜合素質有一個提升,等自己的能力能夠達到單位要求的時候,再去找一份好工作,獲得較高的收入,何樂而不為。但是,這些人卻丟失了一種奮發向上的精神,在面對困難的時候,他們並沒有選擇接受挑戰,而是選擇了逃避。如果抱着這種心態,即使考上了研究生,也只不過是白白浪費了自己幾年美好時光,到頭來同樣不會獲得你想要的結果。也許是我們從小優越的生活環境,使得我們沒有了吃苦耐勞的精神。就業不僅僅是實現我們人生價值的舞台,同時也是我們人生當中的一次不可多得挑戰機會。選擇舒適安逸的生活固然沒錯,但更高的挑戰同樣會使我們的生活豐富多彩。所以不要讓眼前的困難難倒,挑戰它會獲得更多的樂趣。所以,真正想提高自己而考研的同學,應該努力把握好現在的每時每刻,好好掌握基本知識,為考研做好準備;而為了逃避就業而考研的同學,應該擺正心態,積極地面對就業所帶給你的挑戰。當你真正面對它的時候,才會發現它並沒有你想象的困難。

總之,經過這次關於大學生就業與心理的調查,我覺的大家對於就業方面的知識掌握的並不是十分全面,甚至存在一定的誤區。就業是人生中的一件大事,大家必須要認真並積極的對待。只有掌握了正確的就業觀念,才會對自己的就業有很大的幫助,才會使自己的生活更加的美好。

調研報告 篇11

土地是人類社會生存發展的基礎,既是重要的資源,也是重要的資產,還是政府調控經濟的重要槓桿。近年來,隨着市場經濟的不斷髮展和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的不斷深化,隨着各級黨委政府對土地管理工作的不斷加強,我國的土地市場建設獲得了較大發展,土地資本運營已成為土地管理工作的重要課題。是一個較為貧困落後的山區縣,人多地少,耕地後備資源不足,加大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力度,加快國有土地資本運營顯得尤為重要。20xx年下半年實施縣鄉機構改革,新組建**縣國土資源局,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和上級業務主管部門的大力支持下,我局圍繞中心,服務大局,以提高土地對可持續發展的保障能力為目標,堅持資源保護與資產管理並重,建立健全土地收購儲備各項制度,加大國有土地儲備交易工作力度,嚴格執行經營性用地“招拍掛”出讓規定,土地市場的培育發展和規範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土地市場建設的現狀

近年來,我國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在不斷深化,如何盤活土地,抓好土地儲備交易工作成為經營城市的一大課題。為此,我們按照縣委政府的統一部署,創新工作思路和方法,在改造舊城、開發新城工作中,為實現政府壟斷土地一級市場,在完善土地儲備交易制度方面結合縣情做了大量艱苦細緻的工作。

(一)成立機構建章立制

土地收購儲備制度的產生是政府壟斷土地一級市場、調控土地二級市場的內在需求,也是深化土地有償使用制度改革的必然結果。由於我縣城鎮規模較小,佈局分散,城區基礎設施不完善,城市建設資金短缺,過去長期實行無償、無期限的土地使用制度,大部分存量國有土地以劃撥方式進行轉讓,非法入市現象嚴重,應徵土地出讓金隨意減免現象時有發生,造成大量國有土地資產流失,政府難以發揮宏觀調控的作用,也為土地交易中的“暗箱操作”提供了瘟牀。針對這一情況,為全面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加強國有土地資產管理的通知》(國發[20xx]15號)和國土資源部《招標拍賣掛牌出讓國有土地使用權規定》(國土資源部第39號令)等文件精神,依法規範土地市場,確保政府對土地一級市場的高度壟斷。20xx年8月,我縣成立了土地儲備交易中心,隸屬**縣國土資源局,定編5人,主要從事土地徵收徵用、土地收購、土地儲備、國有建設用地出讓等工作。

確定土地收購儲備中心是接受縣政府委託實施國有土地資本運營工作的法定機構,代表縣政府對城鎮國有土地實行統一徵收、儲備、經營和管理,做到“一個渠道進水、一個池子蓄水、一個龍頭放水”。同時,結合我縣實際,制定出台了《**縣國有土地收儲運營管理暫行辦法》、《**縣國有土地收儲運營程序》和《**縣土地使用權交易市場管理暫行辦法》等制度,為規範有序地實施土地儲備交易提供了保障。

(二)清理整治土地市場,優化土地儲備交易環境

20xx年2月20日,國土資源部召開土地市場秩序電視電話會議,下發相關通知,針對一些地方土地管理鬆馳,制度不健全,土地市場混亂問題,決定在全國範圍開展土地市場秩序治理整頓。為優化土地儲備交易環境,我縣以進一步治理整頓土地市場秩序為契機,抓好土地市場秩序治理整頓,促進土地市場建設,進一步深化土地使用制度改革,明確劃撥供地範圍,切實抓好經營性土地招標拍賣掛牌出讓工作。自20xx年以來,我縣就完善土地儲備交易機制,加大土地市場配置力度,連續推出了一系列舉措。結合我縣實際,下發了《**縣人民政府關於加強國有土地資產管理的通知》,堅持統一規劃、統一徵用、統一開發、統一管理、統一出讓的土地管理“五統一”的原則;根據土地市場的變化,及時修改我縣的城鎮規劃區基準地價,並就土地儲備範圍、土地儲備工作程序、儲備土地的處置程序等內容進一步明細化、規範化;相繼出台《關於加強城鎮規劃區內土地管理的通告》、《關於加強土地市場秩序管理、嚴禁非法買賣土地轉讓土地的通告》,堅決凍結縣城區內建設用地的供應和審批,查處非法買賣、轉讓土地。一系列文件的出台,為搞好土地收購儲備和規範土地市場提供了法律法規支持。

(三)多形式並舉,廣泛宣傳國土資源法律法規

為使國土資源法律法規家喻户曉,人人皆知,我縣在宣傳力度上花了很大的力氣,收到很好的效果。近年來,我們始終把國土資源法律法規、土地國情、國策的宣傳教育工作放在首位。採用書寫張貼懸掛標語、出動宣傳車、利用網絡、廣播電視、舉辦專欄板報、演講比賽、印發資料、召開座談會等貼近實際、貼近羣眾、貼近生活的形式,廣泛、深入地宣傳土地管理特別是耕地保護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緊迫性。通過每年開展4.22“地球日”、6.25“土地日”宣傳活動,使全縣人民特別是各級領導幹部充分認識到我縣國土資源保護與利用的現狀及所面臨的嚴峻形勢,明白土地是不可再生的資源,以此增強土地憂患意識,全面提高耕地保護和合理利用土地的自覺性。這樣,使國土資源法律法規更加深入人心,幹部、羣眾的法律意識有了明顯提高,也為我縣推進土地儲備工交易工作和規範土地市場營造了良好的氛圍。

(四)認真履行職責,實施土地交易“陽光工程”

招拍掛出讓國有建設用地是《土地管理法》、《招標拍賣掛牌出讓國有土地使用權規定》(國土資源部第39號令)及相關法律法規要求的公開土地出讓的方式。法律規定,經營性用地必須實行“招拍掛”。近年來,我縣不斷完善經營性用地“招拍掛”出讓制度,着力於掛牌出讓精心打造土地交易“陽光工程”。全縣經營性用地掛牌出讓一律實行市場化運作,堅持公開、公平、公正原則,採取招拍掛方式公開出讓。並通過《中國土地網》、廣播電視等媒體和張貼公告等形式對外發布公告,實施陽光交易。參加競買土地者有縣內、縣外,州內、州外,也有省內、省外的投資商、開發商。每宗地掛牌出讓公告期滿後,有兩家以上要求現場競價,均由縣政府牽頭組織新區建設指揮部、國土資源、建設、紀檢監察、財政等部門聯合舉行現場競價會,在媒體上發佈交易結果,接受社會監督,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土地儲備交易中心成立以來,嚴格按照規定對國有土地實行統一徵用、儲備、經營和管理,依法按程序對全縣經營性用地實施了招標拍賣掛牌出讓工作,自土地儲備交易成立至今的5、6年時間,**縣土地儲備交易中心在**縣國土資源局的領導下,以盤活存量國有建設用地、合理流轉土地資源為工作出發點,供應國有建設用地32.4840公頃,其中劃撥21.39公頃,出讓11.0940公頃,收取土地出讓金5054.2625萬元,為**縣城新區基礎設施配套建設提供了必要的資金保障,解決了72個黨政機關及社會團體單位的辦公用地問題,為**縣城特別是縣城新區的建設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二、土地市場建設存在的主要問題

我縣的土地市場建設正處於發育起步階段,經過五年多的培育和規範,雖然取得了一定的進展,但也存在一些問題。

一是市場機制配置土地資源的基礎性作用還未得到充分發揮,出讓供地、招標拍賣掛牌出讓供地的比例還有待提高。由於行政行為和部門利益驅動,在發展經濟、企業改制和招商引資等方面供地操作不夠規範,低價出讓、甚至減免出讓金的現象依然存在,影響了市場機制配置土地資源作用的充分發揮。

二是土地市場管理的法律法規和各項制度有待進一步落實,政府對土地市場的宏觀調控還有待加強。土地市場發展的前提是政府控制土地供應總量,但社會上部分人員國土資源政策、法律意識淡薄,違法佔地、隨意佔用耕地的現象屢禁不止,少數開發商與鄉(鎮)、村違法私自簽訂用地協議圈佔土地搞建設,多頭分散供地久治不絕,影響了政府對土地供應宏觀調控的實施和耕地保護。

三是由於我縣是一個較為貧困落後的山區縣,年供地量不大,競爭力不強,加上收購土地的資金無來源,財政提供不了專項週轉金,銀行貸款困難,造成收儲資金無着落,從客觀上給土地“招拍掛”工作帶來了一定的制約。

四是土地私下交易行為比較突出,少數單位和個人為逃避税費,不依法申報辦理變更手續,部分企業、行政事業單位利用原劃撥土地直接非法入市或用於經營性房地產開發,造成土地交易市場混亂。

上述問題的產生,既有國土部門內部制度不健全、管理不到位的原因,也有外部的諸多原因,主要表現在:一是土地用途管制制度不能得到很好的落實。建設項目用地選址隨意性大,未能按照土地利用總體規劃進行選址,在項目用地不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時,往往實行規劃跟着項目走,隨意調整規劃。多數情況下,用地單位或個人忽視城市規劃,認為只要獲得政府批准的土地,建設過程中隨意性較大,不嚴格執行供地過程中的規劃設計要求;部門間的相互協調不夠,宗地管理無法實現,違規現象時有發生。二是土地收購儲備中心的職能不到位,政府不能集中統一供地,多頭供地現象依然存在,使“一個渠道進水、一個池子蓄水、一個龍頭放水”的原則得不到真正的落實。三是一些單位和個人對土地政策、法律法規意識不強,違法佔地現象時有發生,部分鄉鎮過分強調發展經濟,隨意提供工業用地,只顧當前利益,不顧長遠計劃。為引進資金,興辦企業,一味遷就企業不合理要求,以犧牲土地和農民利益為代價,不要求企業主嚴格地完善依法用地手續,造成農村土地市場混亂。四是缺乏土地儲備資金,從而對老城區企業改制、劃撥用地改變用途等國有土地管理的難度加大,無法按照相關法律法規進行行之有效的管理。五是利益分配既不合法又不合理,徵收的土地出讓金未按上級要求管理、分配使用,致使在應對上級檢查時捉襟見肘。

三、解決土地市場建設問題的對策措施

規範土地市場就是政府用市場的眼光看待國有土地,通過運用市場機制和市場規律,限度地優化配置土地資源、資產,實現土地的經濟、社會和環境效益的行為,它對於促進可持續發展有着至關重要的作用。針對上述我縣土地市場建設存在的問題,我們堅信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縣人大、縣政協的監督指導下,通過自身的努力一定能逐步加以解決。

一是繼續深入開展宣傳教育工作。採取多種有效方式,從發展和規範土地市場、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高度,大力宣傳規範土地市場、實施經營性土地使用權招標拍賣掛牌出讓的重要意義,為深入推進經營性土地使用權招標拍賣掛牌出讓工作營造良好的氛圍。

二是進一步健全和完善土地公開供應制度。建立土地市場集中統一供應制度,國有土地招標、拍賣制度和依法行政工作制度。促進土地“招拍掛”工作公開、公正、公平。

三是要同相關協作部門共同研究解決土地招拍掛工作中的問題,完成供地前期規劃、供地後期管理的基礎工作和驗收工作;建立統一協作關係,共同促進和培育規範的土地市場。

四是要求縣財政部門提供一定的土地收儲週轉金,銀行提供相應的貸款,以保障土地收儲運營工作的正常運行。通過協調資金(政府出資或銀行借款等方式),加大盤活存量建設用地力度,確保土地儲備交易工作的順利進行,實現國有土地使用權收儲及出讓管理規範化、合法化。

五是要加強同紀檢監察機關的密切配合,進一步加大土地違法案件查處力度,查處與土地有關的違紀違法案件,推動經營性土地使用權招標拍賣掛牌出讓制度的實施。

調研報告 篇12

一、摘要

隨着我國工業化、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和市場逐漸成為勞動力資源的配置機制,農村大量剩餘勞動力農民外出務工,產生了留守兒童羣體的教育問題.由於家庭教育的長期缺失、留守兒童特殊羣體存在安全隱患多、學習成績差、心理障礙凸顯等諸多問題.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問題關係到國家社會穩定與發展,關係到農村下一代的健康成長.各級政府為徹底解決農村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擔負主要的責任.國家應改革户籍制度、建立健全留守兒童教育相關的法律法規等,各級地方政府應通過大力發展農村經濟,加大對農村義務教育的投入來消除農村留守兒童就學障礙;農村基層政府結合當地具體情況,建立靈活、多元化的教育教學方式等等.

二、關鍵詞

農村 留守兒童 剩餘勞動力 農民工 工業化 城市化 户籍制度教育投入 靈活、多元的教育教學

三、農村留守兒童狀況的調查

1.導語

伴隨農村人口不斷向城市流動,農村留守兒童教育與管理問題成為社會各界普遍關注的話題。為促進留守兒童發展,中央和地方出台了相關法規和政策。各地學校和社區進行了不懈探索,形成了多元化關愛模式。為正確認識農村留守兒童問題,尋求有效的解決之道,從理論與實踐結合的角度對現有留守兒童進行調查,尋求解決的政策。

2.調查的方法

問卷調查法,問卷法是調查者運用統一設計好的問卷,向被調查者瞭解情況的一種資料收集方法。查者實現設計好的書面的標準化的調查問卷,因而,它有着自身吐出的特點:(1).不受地域空間的限制,能在廣闊的範圍內對地域上相隔千里的眾多的調查對象同時進行調查,評課在腳斷掉時間內蒐集到大量的信息。(2).具有很好的匿名性。(3).便於資料定量分析。(4).能夠排除人為干擾。(5).節省人力財力和時間。

3.結果分析

(1)農村留守兒童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是親情缺失,性格叛逆。留守兒童均“十分想念父母親”,但幾個月、一年甚至幾年見不到父母親是家常便飯。長期得不到父母親的撫慰與關懷,這些孩子往往焦慮緊張,暴燥叛逆,不服臨時監護人和老師的管教。

二是道德滑坡,價值扭曲。由於父母外出務工,沒有時間陪伴孩子,心理上對孩子有歉疚,總是以金錢來彌補,使得一些留守兒童養成了好逸惡勞、奢侈浪費的陋習。

三是不愛學習,不守規章。臨時監護人往往重養輕教,把對留守兒童的教育責任全部推到學校方面,教育渠道單一,缺乏家庭、社會的配合,很難達到教育的目的。這些留守兒童,不愛學習、不守規章,長期尋釁滋事,同學之間打架鬥毆事件時有發生。現在學生之間打架,動不動就是鐵棍、砍刀。

四是管理空檔,早戀成風。留守兒童缺失親情,缺乏安全感,他們一方面尋求親情,尋求保護,另一方面管理空檔,他們行為自由,行事懵懂,早戀成風。

五是監護不力,存在安全隱患。在留守兒童中,由於父母長期不在身邊,缺乏對兒童的安全監管,加之部分監護人和代養人對留守兒童的安全教育不夠、意識不強、監護不力,導致部分留守兒童的安全難以得到保障。特別是在雙休、寒暑假期間,脱離了學校管理回到家中,臨時監護人和代養人的管理難以到位,存在極大的安全隱患,甚至出現安全事故。

(2)留守兒童存在問題的主要原因

一是家庭教育意識薄弱和教育方式不當。家庭教育作為兒童受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家長作為聯繫學校和學生的紐帶,在兒童的成長中發揮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留守學生教育問題,與其缺少來自家庭的正確教育和指導有極大的關係。中國小生,對學習、生活、自身的變化有太多的問題需要解決,但家庭不能充分給予他們以精神上的支持和知識上的解答。

二是學校教育來看,課程設置與兒童身心發展不相適應。 教師的關注是兒童形成學習動機的外部動因之一。由於家庭生活的不完整,留守兒童在心理髮展上存在更多的困惑與問題,他們需要學校給予更多的幫助與疏導,需要通過教師、集體的温暖彌補親子關係缺失對其人格健全發展形成的消極影響。但由於教育理念、辦學條件、師資力量等多方面的制約,農村學校很少開 設專門的心理課程並配備專門的心理教師。也很少有組織、有計劃地對學生進行心理教育、生存教育、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這些教育內容不但對留守兒童是必要的,對生活在社會飛速變化,媒體迅猛發展時代的所有兒童都是必要的。

4.討論

對策與建議

一是政府應積極作為,加強主導。政府的責任主要是在政策層面上採取措施。一是要加強政府的主導作用。大力實施九年義務教育,保證教育公平。增加教育投入,加強農村中國小基礎設施建設和合格學校的建設。二是要推進政策的完善配套。加強學校周邊環境的治理,特別是要杜絕網吧和遊戲廳接納未成年學生的行為。三是要加強寄宿制學校的建設。發展農村寄宿制學校,讓農村留守兒童寄宿在學校,是解決留守兒童系列問題的有效途徑。

二是學校應盡職盡責,擔當使命。學校在解決農村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上應擔當“主角”。首先要確立先進的教育理念。在留守兒童教育過程中,學校應主動承擔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雙重責任。其次要注重培育學生健康的心理素質。針對留守兒童存在的心理問題,對老師進行相關心理指導培訓,使他們有能力對學生定期進行心理健康輔導。定期聘請有關專家為學生講授青春期健康知識。通過老師與學生對話,幫助學生坦然面對成長的煩惱,對遭遇挫折或困難的孩子及時給予心理撫慰,特別幫助留守兒童克服孤僻、膽怯、冷淡等心理,以彌補父母不在身邊的親情缺失。再則要努力架起暢通的家校橋樑。要組織老師多走訪留守兒童家庭,指導家長或親屬如何教育孩子。建立留守兒童家校聯繫卡,利用現代發達的信息通訊工具,加強與家長的聯繫。除此,學校還可以利用春節、假期孩子父母返鄉的時機,召開留守兒童家長會,與家長充分交流,形成合力。

三是家庭應善於作為,履行職責。家庭教育是啟蒙教育,也是影響人一生的至關重要的教育。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圍,有利於培養出身心健康的一代。留守兒童的父母要增強教育子女的責任意識。家庭的教育直接影響到孩子的成長,思想教育不好,就是危險品,對家庭和社會的危害極大,父母有責任將自己的孩子教育好。留守兒童的父母要學會心靈的溝通。關心孩子,要從“心”開始。父母要走進孩子的“心”裏去,去了解他們心裏想些什麼,需要什麼,不但要當好父母,還要當好孩子們的知心朋友。長期在外的父母應充分利用電話定期和孩子進行溝通,對其進行教育。留守兒童的父母要不斷提高自身素質,愛國愛民、尊老愛幼、勤勞節儉等優良品德,以身示範。

四是社會應奮力敢為,形成合力。加強社會教育組織或機構建設,充分發揮其對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缺失的彌補作用,使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三位一體,互補共生。要構建監護體系。構建一支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和監護隊伍。利用多種宣傳渠道,大力宣傳各地各部門的好經驗好做法,引起社會對農村留守兒童問題的廣泛關注。要大力發展農村經濟,讓更多的農民就近務工。鼓勵幫助農民返鄉創業,使父母雙方或一方能留在家裏,減少留守兒童的產生。這是解決留守兒童問題的最好出路和長久之計。

四、小結

善解決農村留守兒童的教育管理問題,對於提高全民素質、維護社會穩定、推動社會可持續發展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政府、學校、家庭、社會對留守兒童的生活和成長都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調研報告 篇13

隨着經濟社會的縱深發展,我們大學生作為社會特殊的消 着經濟社會的縱深發展,消費羣體正受到越來越大的關注,由於大學生年齡較輕,羣體較 費羣體正受到越來越大的關注,由於大學生年齡較輕, 特別,他們有着不同於社會其他消費羣體的消費心理和行為。 特別,他們有着不同於社會其他消費羣體的消費心理和行為。

一方面,他們有着旺盛的消費需求,另一方面, 一方面,他們有着旺盛的消費需求,另一方面,他們尚未獲得 經濟上的獨立,消費受到很大的制約。 經濟上的獨立,消費受到很大的制約。消費觀念的超前和消費 實力的滯後,都對他們的消費有很大影響。 實力的滯後,都對他們的消費有很大影響。特殊羣體自然有自 己特殊的特點, 己特殊的特點,同時難免存在一些非理性的消費甚至一些消費 的問題。 的問題。他們的消費觀念的塑造和培養更為突出而直接地影響 他們世界觀的形成與發展,大學生消費具有多樣化, 他們世界觀的形成與發展,大學生消費具有多樣化,複雜性等 特點。作為大學生消費的重要組成部分的服裝消費, 特點。作為大學生消費的重要組成部分的服裝消費,幾乎是大 學生日常消費中的除食品消費外最重要的消費開支。 學生日常消費中的除食品消費外最重要的消費開支。因此通過 對大學生的服裝消費的調查和研究, 對大學生的服裝消費的調查和研究,我們可以及時把握大學生 消費的最新動向,對我們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念, 消費的最新動向,對我們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念,以 及對整個針對學生服裝生產銷售產業提供參考。 及對整個針對學生服裝生產銷售產業提供參考。處於以上的目 的我們進行了以下針對大學生服裝消費的調查報告。 的我們進行了以下針對大學生服裝消費的調查報告。

(一)調研目的 通過對大學生服裝消費的調查,瞭解大學生日常服裝消 通過對大學生服裝消費的調查, 費和日常消費情況,進而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消費觀, 費和日常消費情況,進而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消費觀,以 及對整個針對學生服裝生產銷售產業提供參考。 及對整個針對學生服裝生產銷售產業提供參考。

(二)目標羣體 鄭州大學南校區在校大學生,包括大一到大四四個年級 鄭州大學南校區在校大學生。

(三)調研方法 本次調研採取問卷和網絡調查, 本次調研採取問卷和網絡調查,通過調研人員的問卷發 放和發郵件,對在校的四個年級的同學進行抽樣調查。 放和發郵件,對在校的四個年級的同學進行抽樣調查。抽樣 調查採取分層抽樣法,根據四個年級的人數進行分層抽樣, 調查採取分層抽樣法,根據四個年級的人數進行分層抽樣, 以此來收集數據。其中年級人數比例為2 大一: 以此來收集數據。其中年級人數比例為2:5:2:1(大一: 大二:大三:大四)。 大二:大三:大四)。

(四)調研過程 10月 日到11 11日 設計調研方案;11日到13日 日到13 10月9日到11日,設計調研方案;11日到13日,設計 調研問卷;13日到15日 進行問卷調查和網絡調查;16日 日到15 調研問卷;13日到15日,進行問卷調查和網絡調查;16日 17日 書寫調查報告。其中,在問卷調查過程中, 到17日,書寫調查報告。其中,在問卷調查過程中,不對 被訪者進行過多的談論,儘量收集到被訪者真實的數據, 被訪者進行過多的談論,儘量收集到被訪者真實的數據, 不對被訪者進行誘導或是隨便自己進行填寫, 不對被訪者進行誘導或是隨便自己進行填寫,而且儘量減 少被訪者受到過多的環境因素的影響。 少被訪者受到過多的環境因素的影響。調研結問束後留下 被訪者的電話,以便對調研數據進行驗證。 被訪者的電話,以便對調研數據進行驗證。調研結束後注 明調查員姓名以及調查地點和時間。本小組共發出150 150份 明調查員姓名以及調查地點和時間。本小組共發出150份 問卷,實際收回129份有效問卷,發送60份電子郵件, 129份有效問卷 60份電子郵件 問卷,實際收回129份有效問卷,發送60份電子郵件,回 33份 收33份。

(五)問卷整理 在問卷調查結束之後,在問卷調查結束之後,由組長組織組員對問卷的內 容進行分析,得出具體的能夠反映調研主題的數據, 容進行分析,得出具體的能夠反映調研主題的數據,然 後對數據再進行分析,預測大學生服裝銷售行業的前景, 後對數據再進行分析,預測大學生服裝銷售行業的前景, 以及對大學生的服裝消費以及服裝生產廠家提出一些合 理化、科學化的建議。 理化、科學化的建議。

(六)調查效果 在收回的129份問卷中選出了9份不認真填寫的問卷, 129份問卷中選出了 在收回的129份問卷中選出了9份不認真填寫的問卷, 回收的33份電子郵件選出了3份不認真填寫的, 33份電子郵件選出了 回收的33份電子郵件選出了3份不認真填寫的,共統計 150份 150份中大部分問卷還都是認真填寫的 份中大部分問卷還都是認真填寫的, 150份,這150份中大部分問卷還都是認真填寫的,這對 於問卷的分析和數據的整理都起到了很大的幫助。

調研報告 篇14

基層安全生產調查報告

近一時期,安全生產形勢並不樂觀。如安措設置不規範、現場監護不到位和執行不符合安規規定、發生過的事故起不到警示作用等現象時有發生;現場工作,生產地帶安全管理工作銜接不嚴密,在機房管理上,造成管理責任不清,工作上互相推諉、扯皮;在現場考問中,某些工作人員對安規的不正確的理解和對習慣性違章的認同更是令人瞠目結舌;上級領導和有關部門就當前安全生產工作提出的高標準、嚴要求,在這些基層班、組沒有任何痕跡,更別説引起足夠的重視,也難怪乎人們説我們的安全管理工作是“上面傾盆大雨,下面毛毛細雨”了。這樣下去看來用“如臨深淵”、“如履薄冰”已不足以形容如此惡劣的安全形勢了。

究其原因,做過一些分析,其觀點也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但缺乏對人思想或心理方面較深層面的分析,因而形成了某些工作缺位,“表面上看投入了很多精力,做了不少工作,但對安全生產沒有起到真正意義上的幫助和指導”。剖析當前客觀的安全形勢,我們感覺到,隨着電信體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和收入分配製度的逐步完善,不同的利益羣體都存在一個對自身價值和權利義務的再認識過程,傳統意義上的偏離“主人翁”思想的“主人”意識要想在短時期裏得到革除,並能平穩過渡到一種與市場經濟、國際慣例相融合的新思想或新理念的平衡,在目前電信企業現有管理體制下實現有相當的難度,這

就出現了一個我們常常提到的所謂“承受能力”的問題,而“承受能力”在一定意義上來講與企業的關聯度很大,落後的體制、機制只能造就脆弱的“承受能力”,這是一個深層次的歷史問題,也是我們必須面對的現實。這種現實對電信企業的生產經營,特別是安全生產所構成的威脅將逐步顯現,在某些局部也許會表現的較為嚴重。針對這一新情況,傳統的立足於對現象、行為的處理方式和簡單的目標管理模式已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只有通過對人的思想和行為的理性分析和思考,全面把握和認識事故發生的規律,全方位、全過程地進行管理和控制,才能從根本上杜絕人員責任事故的發生。

基於以上的分析,可以想像,要想在短時間裏扭轉這種嚴峻的安全形勢,難度很大,必須捨得和敢於下狠藥,要通過集中式拉網檢查,有針對性地處理一批安全責任意識差、習慣性違章現象嚴重的單位或個人,讓違章、違規責任單位或個人真正感受到切膚之痛,從而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住安全責任事故的可能蔓延。用這種較極端的方式來提高人的安全意識,多少有些權宜,可也是不得已的應急之舉,效果怎麼樣?是否能夠切實做到長治久安,關鍵還是看後繼紮實的基礎工作是否能跟得上。對此,我認為主要應做到以下幾點。

第一,領導重視是關鍵

這是一句套話,但又是一句大實話。説我們的領導幹部不重視安全生產,絕對是危言聳聽,但不可否認的是,我們確實有少

數領導幹部不注意小節,平時又疏於對安全生產規程、規定的研讀,現場監督缺乏針對性和敏感性,對一些管理漏洞、安全隱患、違章現象熟視無睹、視而不見或見而不警,有時自己到現場巡視或檢查工作也不能做到“提醒”,甚至還會為某些違章行為解釋、辯護,其消極影響可想而知。因此,我們在這裏談領導重視,不是僅僅侷限於大會、小會的傳達、號召、強調和重申,也不簡單地侷限於工作計劃、費用的安排和落實,重要和關鍵的是看我們的領導在安全生產工作上是不是能做到身體力行,是不是能抓到點子上,落到實事上。基層員工的可塑性是很強的,他們對領導幹部的言行也都看在眼裏,只要我們各層、各級領導幹部都能做得身體力行、到位盡責,切實擔負起各自分管範圍內安全第一責任人的責任,敢管、會管、善管,我們的安全生產工作才能夠真正落到實處。

第二,培訓教育是前提。

一線員工的綜合素質有待提高是不爭的共識,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有隊伍老化的問題,人才缺失的問題,也有體制變化造成的心理失衡等問題。可縱觀近年來公司範圍內的事故通報和最近檢查中暴露出的一些問題,我們卻發現導致人員責任事故發生的原因主要並不是專業知識和技術技能等方面的不足,相反往往大多是因為忽視、漠視最基本規程制度的執行,有些甚至就是性質相當嚴重的違章指揮、違章作業、違章操作所致,對此,説輕點是缺乏必要的安全意識,説重了就是沒有起碼的責任心和職業素質。目前,公司系統內培訓教育工作的力度相當大,但主要仍集中在學歷教育、技能教育等方面,培訓率指標上去了,但效果卻不盡如人意。究其原因,我認為與我們培訓教育工作“重知輕德”有一定關係。

高速發展的市場經濟,紛繁複雜的社會現象,錘鍊着傳統的理想和信念,必然會促使人們對自身價值的再認知,和對人生目標的再思考,緊張、躁動、茫然、不安在所難免。長期以來,電信企業的高收入、高福利,造成了一支充滿職業自豪感的高素質員工隊伍。但隨着通信行業改革開放的推進和收入分配製度的變革,部分員工長期滋生的優越感受到了衝擊,加之企業思想教育工作在某些局部或方面的缺位,AB類員工和C類員工利益差距大,企業改革不成功,使部分員工的心理失衡現象比較嚴重,具體表現為工作缺乏熱情,學習缺乏動力,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根本談不上什麼責任心,其安全意識和業務技能都有所降低。因此,在這種大變革時期,對電信企業這種傳統國企而言,要讓自己的員工愛崗敬業,忠誠守責,確的引導和教育是必要的。這種培訓教育工作不僅是確保安全生產工作的前提,也是我們普遍意義上培訓教育工作的前提。

要做好這項工作,首先,要解決一個心態問題。要開展豐富多彩的主題教育活動,“走出去,請進來”,讓我們的員工用歷史的眼光、社會的視角,對自己的職業和職業能力進行再認識、再比較。比較應講究科學客觀,縱向要比貢獻、比責任,橫向可比艱辛、比待遇,要摒棄消極心態,反對狹義的、片面的、非主流的比較,從而在心理上、主觀意識上找到新的切合實際的平衡點。其次,要解決一個員工隊伍建設的問題(C類員工職業安全問題)。我們要積極探索,努力提升員工人力資本的價值,為員工參與崗位競爭,謀求更大的發展空間創造條件,讓他們在企業發展的同時,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三要解決一個奉獻的問題。這是人生高層次的追求,也是我們培訓教育工作的最終目的。我們培養的是企業需要的人才,這也許與某些員工個人的理想和目標有些差距,但要將企業的目標與個人價值的實現完全統一難度很大,這裏就有一個“舍小求大”的問題,也有一個起碼的職業道德的問題。我們不反對追求個人價值的實現,但我們堅決反對“在其位不謀其政”,對於某些不能勝任、不願盡責,甚至危及生產安全的員工,適當的調整和處理很有必要。

第三,制度科學是保證

安全生產離不開制度的保證。因此,必須建立一整套覆蓋安全生產全過程、全方位的嚴密、科學的制度體系,用制度來激勵人、約束人,從而實現真正意義上的“依法治企”。

制度的制定要體現人本思想。我們不提倡搞懲罰文化,因此,在制定考核制度時宜多使用“你做了„,將得到„;你違反„,將失去„”等措詞;少用“你違反„,將扣除„”等措詞。努力嘗試將“期權”概念融合到安全制度體系中,讓安全生產作為長期投資為員工所認識、所接受,而不要因為濫用“扣除”等詞彙,

讓員工覺得其“既得利益”受到了侵害,而造成負面影響。當然人文關懷並不排斥制度的嚴肅性,該“一票否決”或嚴肅處理的,自然是法不容情,毫不姑息。

制度的制定要體現民主集中。一個好的制度的出台都是源於生產實踐的要求。因此,要能解決問題,起到實效,併為大部分員工所認同,就必須經歷“從羣眾中來,到羣眾中去”的多次反覆,要在符合大的原則和框架的前提下集中大家的智慧,讓廣大幹羣充分發表意見,並通過試行不斷完善。

制度的制定要體現科學嚴謹。制度體系是企業管理所依據“法律”和“準繩”,其作為一個有機整體,講究的就是科學嚴謹。因此,制度間不能互相矛盾,要注重統一、協調,實現關聯、互補,力求實現閉環或鏈式的管理。從體系的角度努力做得“凡事有人負責,凡事有章可循,凡事有據可查,凡事有人監督”。制度體系要體現“綜合放大效應”,即不僅要讓遵章守紀者“名利雙收”,讓違章違紀者為高昂的“學費”買單,而且還可以通過預期的“機會收益”進行激勵和約束,從而用制度科學的力量實現安全生產的“法治”。

第四,績效考核是手段

儘管以能力和業績為導向的新的收入分配製度呼之欲出,但績效考核作為“依法治企”的常規武器,在安全生產工作中將繼續發揮重要作用。因此,必須給予高度重視,不能迴避不用,更不能無序濫用。

績效考核必須堅持公平、公正。“內舉不避仇,外舉不避親”,“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都是“法治”建設的基礎。因此,我們開展績效考核,不論是對幹部還是對員工,不論關係是親還是疏,都必須一視同仁,否則無以服眾。

績效考核必須堅持嚴以律已、寬以待人。領導幹部要敢於、勇於承擔責任,遇事不推諉,遇利不伸手,做遵章守紀的表率。對制度規定的獎懲要切實兑現,獎要獎得人心動,罰要罰得人心痛。對先進要大張旗鼓、宣傳表彰,對違章違紀人員要處理到位、教育到位、安撫到位,儘可能對事不對人,這個分寸的把握很有講究,很值得我們各級管理者通過實踐去總結和體會。

績效考核必須堅持民主、公開。開展績效考核要充分發揚民主,認真對待少數人的意見,決不可偏聽偏信,在原因不清、責任不明的情況下,搞“一言堂”或由少數人説了算,這樣只會導致“執法不公”,傷害基層員工的感情,使績效考核工作陷入被動。

當然,要做好這四方面的工作,除了要求我們各級安全生產管理者具有較高的個人素養和業務能力外,我認為更為關鍵的是要求我們各級領導幹部都從內心裏做到“親民、愛民”,凡事能從廣大幹羣的根本利益出發,凡事能做到“以人為本,求真務實”,這才是各項工作能切實落到實處的前提和保證。也只有這樣,才有可能真正做到上下同心、左右協調、政令暢通、令行禁止、隊伍穩定,從而實現安全生產的長治久安。

調研報告 篇15

20xx年11月,市第四次黨代會作出了創建生態市的重要決策,20xx年6月市委四屆二次全會提出了具體的創建思路,同年11月,市委、市政府印發了《關於全面推進生態市建設的若干意見》,同年12月20日,召開全市生態市創建工作動員大會,標誌着我市生態市創建工作正式啟動,至今已有3年多的時間。3年多以來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通過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生態市創建工作喜結碩果:成立了市委書記任主任,10多位市級領導任副主任,30家市直及駐張單位負責人為成員高規格的領導機構;編制完成了生態市建設規劃,並通過了國家環保總局主持的,金鑑明、牛文元等12位院士、專家組成的專家論證委員會的評審;對128個創建單位進行了表彰、授牌,其中生態村91個,綠色學校26所,綠色酒店8家,綠色小區3處。現在生態市創建工作已經到了關鍵時期,為了避免出現“熱情一陣子”現象,將生態創建工作持續高效地開展下去,必須力求思路創新、工作創新、措施創新。

生態市創建工作存在的問題和不足

創建目的不夠清晰《生態市建設規劃》指導思想: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牢固樹立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樹立“生態強市”的發展理念,以發展為第一要務,以全面提高人民生活質量為出發點,大力發展生態經濟,培育生態文化,保護生態環境,營造生態社會,加快走上生產發展、生態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可以説創建目的在指導思想中已經得到十分清晰的體現。簡而言之就是“文明發展”,“發展”既是創建生態市的目的,又是創建生態市的措施和手段。但在實際創建工作中“發展”的目的沒有得到很好的體現,“發展”的措施沒有得到很好的實施,創建與“發展”存在脱節現象,就生態抓生態,沒有很好地將生態創建與經濟發展有機地結合起來,因此缺乏後勁,缺乏號召力,缺乏積極性。

創建規劃存在缺陷《生態市建設規劃》是指導生態創建的綱領性文件,各創建單位的創建計劃(規劃)是創建工作的“目”,從目前的規劃情況來看,“綱”不夠舉,“目”沒有張。整個規劃對軟環境(自然環境)保護與建設談得比較多,對中心工作(經濟建設)規劃得比較少,比較軸象,130頁的篇幅,發展生態產業僅佔20頁,缺乏較強的指導性和可操作性,重點工程中環境整治與建設項目多,生態產業建設項目少,沒有突出“文明發展”,特別是針對“發展”規劃內容太弱。幹任何事情,離開“發展”都是舉不起來的。各創建單位,包括環境優美鄉鎮、生態村、綠色學校等都沒有創建規劃,創建工作缺乏規劃的指導,建成什麼樣子算什麼樣子,年終驗收時,在各創建單位中進行比較,選出相對較好的進行表彰授牌,沒有特色。

創建資源沒有整合現在大家普遍感覺到生態創建缺乏資金,之所以存在這種認識,原因就是隻把眼光盯在本級財政投入上。建設生態市完全依靠本級財政投入是遠遠不夠的。其實生態創建的資金來源是非常多的,關鍵是看怎麼整合,怎麼利用。發改部門、扶貧開發部門、水利部門、林業部門、國土部門、建設部門、能源部門、衞生部門等都有資金投入。目前,我們沒有把這些部門的投入進行有效整合,所以感覺到資金太缺乏,只要把這些部門投入資金的一部分進行整合,集中用於各試範點的創建工作,我們就不會有創建資金匱乏的感覺了。

創建機構十分軟弱我們有規格最高的生態創建工作委員會,但具體履行指導、協調創建工作的工作機構太軟弱。市生態辦僅是市環保局下面的正科級事業單位,沒有編制,沒有正式工作人員(目前從**區環保局借調1名工作人員負責生態辦工作)。在習慣於上級指導下級的環境裏要實現下級(科級)指導上級(處級,市直各創建單位)開展工作是非常困難的。行政級別不對等,指導的效果可想而知。3年多以來,對市直各創建單位的指導工作基本上無法開展。生態創建工作點多面廣,千頭萬緒。沒有足夠的人員是不可能很好開展的,目前市生態辦只有1名臨時的工作人員,意味着其工作只能是蜻蜒點水,無法鷺鷥捕魚紮下去。

創建宣傳缺乏陣地要營造良好的創建氛圍,既要靠紮實開展工作,也要靠經常的宣傳造勢。目前生態創建宣傳工作給人的感覺是冷冷清清、無聲無息。埋頭搞創建是對的,但抬頭搞宣傳也不可忽視。“生態創建工作通訊”、“生態創建工作簡報”等都是比較好的宣傳形式和陣地。可以刊登外地創建經驗、本地創建動態、領導重要指示等,通過陣地可以互相交流、互相學習,並可形成比、學、趕、幫的態勢。

創建考核沒有落實創建工作實施3年多的時間了,只是對生態村、綠色學校、綠學酒店、綠色小區進行了表彰授牌,但對各區、縣政府、各創建成員單位創建工作績效沒有進行綜合考核評估。現在有種不好的現象,不考核,不排名就不能形成壓力,沒有壓力就沒有動力,那麼生態創建工作靠什麼去推動?輕輕鬆鬆搞創建,不搞創建

會更輕鬆。

措施及建議

明確目的,提高認識黨的xx大提出建設生態文明的目標,全市上下各級各部門要將對建設生態市的認識統一到xx大精神上來,建設生態市不是可搞可不搞,而是必須搞,是落實xx大精神的具體行動和措施。同時要進一步明確“文明發展”是生態市建設的最終目的,沒有發展的優良環境不是生態市建設的目的,沒有優良環境的發展也不是生態市建設的目的。

完善規劃不是要對《生態市建設規劃》進行修訂,那樣做,工作量太大,時間太長,而是各創建單位要制定創建計劃(規劃),每個創建單位針對本地實際制定切實可行的創建計劃,將創建計劃可行的單位納為創建示範單位開展創建工作,從而改變過去那種年初各區縣報一個創建單位名單,年底去檢查驗收的做法。

整合創建資源,解決創建資金不足問題將各部門用於改善農村生活環境、生產條件,扶持農村經濟發展的部分資金進行整合(先整合部分,然後逐步擴大),集中用於生態示範單位。這項工作剛起步時,會有一定困難,但可以通過部門與創建委簽訂責任狀的形式予以推動,責任狀對投入資金的數量進行明確規定,年終進行檢查考核。

加強創建機構建設組建副處級的創建工作機構(市生態辦),解決3-5名編制。提高行政級別,便於指導、協調各創建成員單位開展創建工作,增加人員編制,解決有人幹事的問題。

建設宣傳陣地辦好《生態創建通訊》或《生態創建簡報》,至少每兩月出一期,長期營造創造工作的濃厚氛圍。

完善創建考核年初對各區縣政府、市直各成員單位下達非常具體的創建任務,年終進行考核評比,對任務完成好的給予通報表揚,對任務完成差的給予通報批評。

調研報告 篇16

農民工文化需求調研報告

文化需求是社會人的一般需求。根據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人有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五類,依次由較低層次到較高層次。當新生代農民工物質需求逐步得到滿足時,其他方面的需求就會被激發出來,文化需求顯得相當突出。

新生代農民工文化需求現狀分析

1.新生代農民工對文化娛樂生活的需求。文化作為一種符號傳遞着新生代農民工的精神狀態。新生代農民工已經由生存理性轉變到社會理性,物質已經不再是他們唯一的需求,他們的文化精神需求同樣迫切。但是由於經濟原因,農民文化消費潛力不強;另外,包括政府部門在內的社會各界,對新生代農民工的文化需求未給予足夠的重視和關注,把農民工的需求排斥在外,其文化娛樂生活極其單調。調查顯示,新生代農民工休閒娛樂方式主要停留在睡覺、聽廣播等較為原始、低級的娛樂方式上。即使有的農民工開始接觸網絡等較現代化的娛樂方式,他們也大多把網絡作為打發時間的工具(聊天、看電影等),而沒有有意識地利用網絡在信息傳遞、文化提升、人際交往等方面的重要功能。新生代農民工相對單調的文化生活致使他們在價值觀上也呈現出保守、落後的特徵,大大不利於其市民化進程。

2.新生代農民工對專業技能的需求。學好一門過硬的技術是大部分新生代農民工最強烈的願望。新生代農民工的文化水平比傳統農民工雖然有了顯著提高,但因為沒有一技之長,他們即使有心擺脱出賣苦力的低級打工狀態,也普遍感到心有餘而力不足。新生代農民工融入城市生活的第一個“坎”,就是求職過程中的技術門檻,他們普遍陷入一種“技術困境”。另一方面隨着產業的升級,城市此刻緊缺技術工人,但求職農民工80%沒有任何技能,遠遠滿足不了市場要求。雖然新生代農民工已經有了初步的學習意識,但由於學習成本較高以及收益的不穩定性,對於學什麼、怎樣學,卻還存在着很多迷惘和認識上的誤區。[由整理]

3.新生代農民工對科學文化知識的需求。雖然新生代農民工文化水平較傳統農民工文化水平有顯著提高,但是其平均受教育年限卻遠遠低於城市從業人員,這種差距與農村城市化的進程不相適應。新生代農民工要想真正融入城市,就要不斷學習,理解新知識、新技能,從根本上適應農民到市民主角的轉變。隨着新生代農民工維權意識的逐漸增強和自我意識的覺醒,他們要想順利地爭取自己的權利,務必有相應的法律知識和文化知識與之相匹配,他們的實踐需要決定了他們對文化知識的渴求。另外,許多農民工在城市遭受到了缺乏科學文化知識帶來的困惑和失望,有些把期望寄託在了下一代身上,期望子女能夠理解良好的教育,從而改變自己的命運。

新生代農民工文化需求原因分析

1.新生代農民工受教育程度相對較高,學習慾望強烈。新生代農民工與上一代農民工相比,文化水平都比較高,基本上是國中以上,還有一部分是高中生,甚至有些理解過中專或高技類課程培訓,知識面、信息來源比較廣。同時在工作過程中,新生代農民工的學習熱情較高,知識能夠改變命運這種觀點在新生代農民工中得到最廣泛的認同。他們不僅僅僅自己有着強烈的學習慾望,而且對下一代也寄予很大的期望。對知識的渴望使新生代農民工對文化供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現有的文化狀況遠遠不能滿足新生代農民工的文化需求。

2.新生代農民工對城市的認同度較高,土地意識淡化。新生代農民工自身特性變化和技能素質提升,加上農地制度變遷使得他們新生代農民工的鄉土社會認同在減弱,他們大多數人往往直接從學校進入外出務工行列,有的還是在城裏跟着打工父母成長起來的,對於現代產業規律的熟悉程度遠高於傳統農業。同時,他們極力謀求對城市社會的認同,在經歷了城市生活及文化氛圍的薰陶之後,更感覺到城鄉社會的差距,從而表現出對城市社會更強烈的嚮往。他們不管各種制度性的障礙仍然存在,轉變就業觀念、生活方式、消費方式,用心主動地融入城市生活。新生代農民工對城市生活的嚮往和對禮貌生活的追求對傳統的思想觀念、雙重製度和限制政策提出了挑戰。

3.新生代農民工職業期望值較高,立足長遠發展。新生代農民工進城務工的目的,更多的不是為了生存而是為了謀求發展。他們有較強的拼搏意識和進取精神,有自己的思想,甚至有明確的職業規劃。他們不僅僅僅滿足於掙錢來改善家庭生活,而是要求有所發展。他們更看重個人的潛力和機會,相信只要透過個人努力拼搏就能獲得成功。在爭取待遇、謀求更大發展空間上,這一代農民工要求更加直接。一些新生代農民工刻苦學習專業技術,以提高就業的競爭潛力。他們把務工當做學習、提高、適應的過程,期望透過自身的努力,實現從農民到工人到更高社會層次的生存方式與人生道路的轉變。這要求政府和社會務必重視新生代農民工對知識和專業技能的渴求,滿足他們的發展需要。

滿足新生代農民工文化需求的對策推薦1.多方推進,豐富新生代農民工文化生活。儘管新生代農民工的生活方式已經和城市居民差異不大,但在精神上,他們仍獨自結成了一個羣體,這個羣體和城市文化似乎有些格格不入。要滿足新生代農民工的文化需求,使他們儘快融入城市文化,需要政府、社會、企業和農民工自身共同努力。

一是發揮政府的主導作用。政府是豐富農民工文化生活的主導者,要把豐富農民工文化生活納入公共服務範疇,不斷增強公共服務的職能。

二是企業要充分發揮農民工的主體作用。要根據農民工的需要層次,增加文化活動設施,豐富農民工的業餘文化生活。同時,要組織農民工開展豐富多彩的業餘文化活動,激發農民工的參與熱情。

三是用心發揮社會組織的重要作用。社區、各級工會、共青團、婦聯等人民團體要經常為農民工組織一些形式多樣的羣眾性文體活動,滿足他們多層次、多方面的文化需求。2.加強教育培訓,全面提高新生代農民工素質。對新生代農民工而言,自身素質的高低直接關係着獲取資源潛力的高低,進而影響着他們的社會認同狀況和社會融入潛力。

一是要對他們進行科學文化知識培訓。根據新生代農民工比較年輕、受教育水平較高、理解潛力較強等特點,透過建立和完善多層次新生代農民工教育培訓體系,使他們學習現代科學文化知識,並透過多層次教育體系來引導和組織新生代農民工理解就業和創業培訓,提高其綜合素質和職業技能水平。同時開展職業道德教育,把他們培養成為既熟練掌握職業技能,又具有良好職業道德的新型勞動者。

二是擴大新生代農民工的社交面,加強與其他羣體尤其是城市居民的互動交流。要利用社區、街道辦及其他社會團體等資源優勢組織豐富多彩的活動,在交流和互動中增進了解,促進融合,從而使新生代農民工在思想觀念、行為方式、禮貌素養等方面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同時,也使城市居民糾正對新生代農民工的偏見,消除歧視,以平等的心態看待並接納他們。

三是加大對農民工教育培訓的投入。透過政府主導,社會團體輔助等方式整合現有的教育培訓資源,充分發揮各類教育培訓機構和工青婦組織的作用,用心探索政府、企業與社會共同推進農民工教育和培訓的新路徑,多渠道、多層次、多形式開展農民工職業培訓和素質教育,不斷提高農民工整體素質。

調研報告 篇17

“三農”是中央到地方一貫重視的問題。在產業結構調整、促進農民增收的過程中,贛榆縣工商聯積極創新、大膽改革,在發展工業性、商業性行業商會的同時,積極探索在農村發展以種植養殖、加工、貿易為主體的“農民型”行業商會新思路。**年10月份,在市縣工商聯的積極組織下,在歡墩鎮黨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經過數月的精心籌備,我縣成立了贛榆縣淡水漁業商會、贛榆縣蘆筍業商會、贛榆縣黑莓業商會、贛榆縣歡墩畜禽業商會,初步形成了農業、加工、貿易三位一體的“農工貿一體化”行業商會發展框架。經過規範化、合理化的有序運行及強化管理,商會的具體運做所帶來的整體經濟和社會效益日益凸顯。

一、合理有序引導,整合資源優勢,依靠合力闖市場。

贛榆縣歡墩鎮黨委、政府一貫堅持“以市場為導向,以效益為中心”的指導思想,不斷強化產業結構調整,目前,淡水魚養殖已突破8萬多網箱,並形成1.2萬畝蘆筍、1萬畝黑莓的特色種植業規模,成為農村增收、農民致富的支柱產業。為此,該鎮被市政府評為“多種經營先進鄉鎮”,並連續多年被市政府命名為“蘆筍之鄉”。

特色產業規模化發展使全鎮5000多農户實現了脱貧致富奔小康的夢想,對農村經濟快速發展發揮了巨大的推動作用。但是,在發展過程中,以一家一户獨立經營為主,各自育苗購種、各自管理、各自銷售的發展模式,越來越顯示出它的弊端:一是單一農產品產量急劇增多,容易造成供大於求,導致產品過剩,不僅價格低,而且有可能賣不出去;二是形成了買方市場,價格由買主説了算,常會出現商販壓質壓價的現象,做為賣方的種植户對此卻無可奈何;三是本地農產品科技含量低、檔次不高,沒有品牌產品,在市場上缺乏競爭力。這些現象的存在,嚴重影響了廣大種養大户的利益。

正是基於這種原因,該鎮黨委、政府牽頭成立了各行業業商會,以此將全鎮種養能手聯合起來,依靠合力闖大市場。商會成立以後,可以規範本地市場秩序;可以對農副產品進行統一價格、統一銷售,從而有效遏制商販壓質壓價等行為,保護各養殖、種植大户的利益;可以加強新技術、新品種的推廣力度。利用合力加大科技投入,實行標準化種養,提高產品的檔次與水平;有利於打響品牌。利用商會的整體力量,為本地農產品註冊商標,並爭創市級以上名牌產品,這樣本地農產品可以經過精包裝進入大中城市超市,價格將大幅度提高。

二、在規範中發展,在發展中規範,高效發揮商會管理職能

各行業商會是在工商聯監督指導下的“民辦,民營,民受益”的羣眾性民間組織,各經營户可根據經營品種,按照“自願加入,成果同享,風險共擔”的原則,選擇加入適合自己的商會。我鎮的蘆筍業、黑莓業及淡水漁業商會還注重吸收行業經紀人這一特殊羣體,有效實現了信息共享,管理強化,競爭有序,高效發揮了商會特殊的管理職能。到目前為止,經過民意調查,宣傳動員,填寫會員登記表,象徵性的繳納一定數目的會費,各商會共吸收會員20xx餘人;在黑莓業商會的組織領導下,於**年6月19日召開了黑莓商務洽談會,總計有21家食品加工企業的負責人蔘加,有效拓寬了產品銷售渠道,實施了產品竟價銷售,保證了會員的個體利益。

行業商會雖然被稱作為政府、企業以外的第三部門,在上世紀80年代以後也為越來越多的人所提及。我國現有法規要求建立行業商會,必須通過一個行政主管部門的審批,即先取得“行政合法性”後才能取得“法律合法性”;在一個成熟的市場經濟體制下,一個經濟性的行業商會只有具備相當程度的社會合法性,才能成為真正自治意義上的民間組織。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政府雖然是執法者和行為規範的調節者,但遠遠不是企業和商會的上級主管部門,只對行業商會的規範運行起監督指導作用。

實現組織機構的民間化,其實就是為了更好地維護所代表行業的利益。政府退出市場經濟的中觀和微觀層次,而把這些帶有執行性、技術性與操作性的職能,讓給行業商會等一類組織去行使。政府後退,市場才能迴歸。

新成立的各類行業性商會是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非營利性社會團休,是由民間個人發起,自主營運,獨立核算,自負盈虧,民營自辦的專業組織,如何將其辦成一個能辦事,肯辦事,辦好事的機構,並在工作中不斷髮展壯大,成為一個具有強大生命力的民間組織一直是我們思考的問題,只有靠加強自身建設才能建好,只有“在規範中發展,在發展中規範”才能逐步探索完善。

三、搞好內部協作,抓好橫向聯繫,明確商會內部(低碳生活綠色環保調查報告)權限

會員之間要充分實行資源共享、利益均沾。品種資源、技術資源、信息資源、品牌資源等要通過商會合理配置、充分發揮資源的效益,謀求整體利益。內部協調的重點和難點是利益協調,得到服務後會員要積極繳納會費,實行權利與義務對等的原則,商會應該不斷地探索並完善管理的方法和模式,通過管理達到利益的合理分配。

商會與政府各部門之間要加強聯繫與合作,接受監督和管理;本鎮縣級與地方區域性商會與外地商會之間要加強聯繫與合作,與外地行業性生產基地、水產品市場要建立廣泛的聯繫,充分利用各種有利因素,揚長避短,以促進各商會的不斷髮展。

商會成立之後,各商會的理事長要明確工作權限和職責,具體要召集並主持理事會,檢查會員大會、理事會決議的落實情況以及代表本商會籤屬有關重要文件。

祕書長要主持辦事機構開展日常工作,組織並實施年度工作計劃,協調各分支機構、代表機構、實體機構開展工作,決定各辦事機構,代表機構,實體機構專職工作人員的聘用以及處理其他日常事務。

綜上所述,“農工貿一體化”行業商會商會的成立,使農民變成了商人,產品變成了商品,個體變成了羣體;在“三個變化”中促進了農村產業結構調整,增加了農民收入。但在農村,行業商會還是一個新生事物,它的發展必須依靠主管部門和其他相關部門的引導,監督才能使之儘快發展、壯大、成熟起來。目前主要困難是觀念、經費、信息和支持等問題。我們將按照“打造品牌產品、發展自身加工、擴大外向貿易”的指導思想,不斷創新工作思路,用海納百川的胸襟廣泛吸納會員,不斷壯大會員隊伍,為商會的發展增添活力;要用蚍蜉撼大樹的氣魄,將單個會員的力量形成一股強大的合力,帶動農户,帶動基地,帶動市場,把各個會員的優勢轉化為整體的商品優勢、品牌優勢;要用求真務實的精神,把各項工作做細做實,要從細微處入手,把各個環節的技術措施落實到位,切實解決會員在生產經營中遇到的困難。

我們堅信,在各級相關部門的大力支持與扶助下,在地方黨委政府的運作下,在全體會員的共同努力下,我們的商會必定具備強大的生命力和廣闊的發展前景,我們的行業經濟必將迎來輝煌燦爛的明天!

調研報告 篇18

為全面準確地瞭解掌握我鎮農村基層黨建現狀,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有效推進農村黨組織建設,根據縣委組織工作要求,我鎮黨委於6月26日-29日,通過組織各村書記、副書記、鎮直單位黨組織負責人召開座談會、組織調研組下到部分村等方式,就《通知》要求開展的10個方面的內容進行調研。通過調查,基本掌握我鎮農村基層黨建現狀及存在的主要問題並提出初步建議,現將調研分析情況報告如下:

一、全鎮基層黨建主要亮點

仙湖鎮黨委下轄55個(總)支部,其中總支11個,鎮直、機關支部7個,學校支部11個,農村支部24個,協會支部2個,黨員1098人。近年來,仙湖鎮黨委始終堅持把抓班子、帶隊伍擺在基層黨建工作首位,並將基層組織建設作為帶動全鎮各項工作有序開展的重中之重,按照“抓陣地強制度、抓創新促發展”的思路,重點在陣地與制度建設、示範點創建、軟弱渙散組織整頓、村級幹部隊伍管理上下功夫,全鎮基層組織各項基礎工作紮實開展。該鎮以創建壯鄉科學化先鋒示範鎮為目標,逐步打造了“六冬村領頭雁”、“淥雅村黨建扶貧”、“連才紅星屯民族團結”、中橋社區“服務民生”等黨建先鋒示範點,逐步形成“裏(建)府(城)路沿線黨建示範帶”。同時摸索、深化完善“支部聯建、黨員聯帶、先鋒聯創”、“協會(基地)+支部+農户”、“片屯支部延建”等黨建創建模式。

二、存在問題及對策

(一)黨組織領導核心作用發揮方面

1.存在問題及原因

一是部分農村黨組織能力弱化。部分村黨組織在自身能力、工作手段、執政水平等方面,存在着不適應新形勢、新任務的問題。從黨組織自身看,農村人才缺乏,發展黨員後備力量不足,村黨組織戰鬥力削弱。比如鄧柳村,村書記、副書記年紀交大,水平不是很高,20xx年換屆後新進來的兩個村幹,經驗比較缺乏,能力還需提升,整個班子的戰鬥力不足。

二是部分村級黨組織凝聚力不足,核心作用發揮不出來。比如那溪村黨組織,由於外出黨員較多,沒有村集體經濟收入,村黨組織的生活制度落實不夠全面,沒能按規定開展“三會一課”制度,有些黨員參加組織生活不積極,開展集體活動難,村黨組織的凝聚力不強。

2.對策和建議

以增強村級組織建設活力為導向,在抓領導、促規範上提高水平。要抓好村黨支部陣地建設。繼續抓好村級組織活動場所建設工作,逐步改善村級辦公條件。充分發揮黨員活動室的作用,努力把黨員活動室建設成為黨員學習教育活動娛樂的場所,加強羣眾思想政治工作的場所,村民依法治村、參與村務活動的場所。通過增加公益事業和基礎設施的投入,改變村容村貌,多為羣眾辦實事、好事,提高村級黨組織在羣眾中的威信。

(二)農村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方面

一直以來,我鎮堅持把黨建重心放在推動和服務發展上,通過加強黨員教育培訓力度,提高黨員帶頭致富本來和能力。各基層黨組織也能積極調動廣大黨員工作積極性,動員其在全村中心工作比如清潔鄉村、甘蔗種植、新農合、新農保、土地確權等工作中積極發揮先鋒模範作用。

1.存在問題及原因

一是部分黨組織服務陣地缺乏。全鎮11個村(社區)只有五個村達到黨建陣地“六個一“建設任務,其他村村委辦公地方狹窄,沒有活動場所。比如清白村、鄧吉村、三冬村,只有單獨的一層兩層辦公樓,沒有球場、戲台、文化室等活動場所。

二是有些村黨組織服務能力不強。部分村黨組織思想政治工作薄弱,工作不夠規範,疏於對黨員的教育和管理,導致先鋒模範作用不能充分發揮。全鎮各個村的黨員平均年齡偏大,文化素質偏低。在相當的農村黨員中,60歲以上黨員的比例佔到了33.2%以上。國中以下文化水平的佔42.3%,依然是農村黨員隊伍的主體。青年黨員、尤其是高素質青年黨員比較少。有的老黨員心有餘而力不足,更多地當起了“舉手黨員”。一些只有國小文化程度的黨員,跟不上時代發展的步伐。這種狀況影響了基層黨組織凝聚力、戰鬥力的發揮。

三是黨員服務羣眾意識不強。有部分黨員的宗旨意識不強,個別黨員把自己等同於普通羣眾,沒有充分發揮先鋒模範作用。

2.對策和建議:一是繼續加強基層黨組織陣地建設。開展基層黨組織“六個一”陣地建設,實施村委辦公樓改建、維修、裝修項目,不斷改善基層黨組織活動場所設施。二是強化農村黨員的思想教育。可通過靈活多樣的方式方法,比如上黨課、骨幹培訓、集中輔導、報告會、座談會、實地參觀等,不斷加強黨員的理論學習,增強黨員理想信念、宗旨觀念和先進性意識,增強黨員服務意識。三是拓寬服務渠道,提升服務能力。積極開展“創建服務型黨組織、爭當服務型黨員”主題活動。在農村,依託民生服務工作站,為黨員幹部設崗定職,開展先鋒示範崗創建活動,發揮村級黨組織和黨員幹部在農業生產、矛盾糾紛調解,特別是新農村百村示範、一事一議、生態鄉村“334”工程等建設項目中的引領、帶頭作用,提升服務能力。在機關,開展機關支部與農村支部結對子幫扶、“結一聯五”活動,機關在職黨員與農村困難羣眾結對幫扶,走訪慰問,提供政策、致富信息等。繼續開展“在職黨員進社區”活動,確保所有在職黨員進社區報到,認領“微心願”,開展志願服務活動。構建黨員服務網絡。推行“網格化管理、組團式服務”工作法,實行“鎮包村、村包屯、屯黨小組包隊”的三級網格化管理,各村組建由包片村幹為組長、屯黨小組成員、村民小組長、致富能手為組員的志願服務隊伍,深入本村屯,走訪羣眾,解決羣眾所急所需事情。鎮直機關黨員按工作崗位情況,組建文化服務、計生服務、農業服務、調解維穩服務等多種類型服務隊伍,組團式下村開展志願服務活動。發揮黨建示範點引領作用,着力增強服務帶動力。以六冬村“領頭雁”黨建示範點為核心,拓展延伸至三冬村,繼續壯大發展“支部+協會(合作社)+農户”模式,挖掘和培養致富能人,增強黨組織和黨員帶頭致富水平。繼續實施淥雅村“扶貧帶富”工程,輻射至四育村,加大兩個貧困村黨建工作力度,形成以黨建合力助推經濟發展的良好局面。

(三)農村基層組織監督體系方面

1.存在問題及原因

一是村務監督委員會委員監督的責任意識不強。有些村對村監委建設的目的意義認識還不到位,個別幹部認為村監委開展工作是在束縛村兩委幹部的手腳,導致了一些村監委只是虛設其位,徒有虛名,例會制度、季度報告制度難落實,村監委成員無法行使監督權力,實現的監督效果不夠明顯。有一些村監委成員的監督意識還不強,他們並不清楚自己在民主政治上有哪些權利,也不珍惜這些權利的存在,更不知道如何去行使。加上村監委目前只有工作經費,個人的待遇沒有落實,部分村監委成員工作積極性不高。

二是監督措施不多,監督範圍比較窄。按照制度設計,村監委的監督事項包括村財務公開、村重要事務、工程建設項目等。但我們發現在履職過程中,大多數村監委成員監督主要事項還只是停留在財務監督上,即民主理財,而且即使是在財務監督方面監督的手段也僅僅是票據的核對和在財務公開表上簽字認可。對一些村事務的監督方面猶為乏力,村監委很少對村事務的執行情況進行跟蹤和了解情況,不善於對發現的問題向村委會提出糾正建議並向村民反饋。

2.對策和建議

一是完善監督機制,擴大監督層面。要在健全完善相關制度的同時,確保村務監督委員會各項職能落到實處。要定期走訪聯繫羣眾,在保證羣眾的知情權、選擇權、監督權的同時,激發羣眾參與監督熱情,暢通羣眾參與監督渠道。要重視相關台帳資料的收集整理工作,做好會議、來信來訪、村務監督、民主理財、重大村務決策過程的記錄。進一步深化村務監督委員會建設的對策建議

二是完善村務監督委員會的激勵和懲戒制度。要加強制度激勵。落實村監督委成員的報酬和待遇,解除村監委成員的後顧之憂。要強化懲戒制度。對村監委成員不作為或因失職,導致羣眾利益村民較大損失的,要追究責任。村監委有拒絕蓋章的權力,也不意味着他們能隨意干涉村兩委的日常工作。要建立健全相應的規範制度,使村監委成員做到參與不干預、獻策不決策、做事不多事、監督不越位。

三是加強業務培訓,提高履職水平。嚴格落實教育培訓制度,加強對村務監督委員會成員的思想政治和作風教育,以及村務、財務、工程項目管理、資產合同履行等方面的業務知識學習,不斷提高村務監督委員會成員的綜合素質和履職水平。通過建立“示範點”,推行一批運作規範、成效明顯、羣眾滿意的先進典型,促進村務監督委員會規範運行。

(四)創新完善黨組織設置,構建功能性黨組織、區域聯合黨委方面

1.存在問題及原因:全鎮企業不多,非公黨建方面較為薄弱。

2.對策和建議:開展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和社會組織“成長·活力”工作建設。繼續推進“兩新”組織黨建工作,對全鎮建立的各類“兩新”黨組織進行管理,選派黨建工作指導員,提高黨的組織和工作覆蓋面。

(五)選好用好管好帶頭人隊伍方面

1.存在問題及原因

一是部分村幹部的領導水平偏低。部分村幹部的理論水平和自身能力不高,在傳達貫徹上級決策部署時,層層打“折扣”。二是在帶領羣眾發展經濟方面能力不足。分析主要原因有以下幾方面。一方面是外出務工經商青年培養缺途徑,資源“富礦”難開發。由於地區差別、城鄉差別,大部分農村青年都離開農村,走向了城鎮、走向了經濟發達地區。據統計,全鎮共有農民外出務工人員近一萬人,其中70%以上是35歲以下的青壯年,他們外出務工經商辦廠,打工掙錢較多,他們見識多、眼界寬、能力強、有思想,是發展農村經濟的生力軍,是村黨支部班子成員和帶頭人的重要後備力量。但對他們的培養缺乏有效途徑。黨員發展和村幹部培養,特別是村黨支部帶頭人在對象選擇上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另一方面是村幹部培訓層次低,能力提升難點多。由於受培訓經費、師資等條件限制,鄉鎮開展針對村幹部的培訓較少,村黨支部帶頭人對外界的瞭解和新生事物的認知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其能力的提升受到了阻礙。

調研報告 篇19

機關黨建工作是黨的組織建設的重要環節,是完成機關各項任務,促進機關全面建設的重要保證。根據市直機關工委“關於開展機關黨建工作調研的通知”精神,近期,我局就機關黨建工作情況作了一個專題調研。現將我局機關黨建的基本現狀和存在的主要問題,以及下步加強和改進的措施報告如下。

一、機關黨建工作的基本現狀

我局機關現有基層黨組織6個,其中總支1個,黨支部5個。現有黨員61名,其性別、年齡和文化結構如下:女性黨員14名;35歲以下12名,36-45歲8名,55-59歲7名,60歲以上24名;學歷結構為研究生1名,本科生30名,專科生17名,中專高中以下13名。近年來,市科技局機關黨建工作堅持以鄧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和先進性建設為主線,以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爭先創優活動為契機,按照“服務中心,建設隊伍”的核心任務,通過建立黨建工作目標管理制度,大力弘揚井岡山精神,創新黨建工作載體,開展創“五好”黨支部、“五帶頭”優秀黨員等組織活動,狠抓了機關黨員思想政治建設和基層黨組織建設,促進了黨支部各項建設水平的提升和黨員先鋒模範作用的發揮,形成了黨建工作與業務工作相互促進、相互檢驗、相得益彰的良好局面,機關黨建工作取得了較好成效,為推動全市進位趕超、跨越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保證和促進作用。

(一)爭取局黨組的重視,切實加強了對機關黨建工作領導。

一是建立並落實了機關黨建工作責任制。局黨組書記切實履行黨建工作責任,將機關黨建工作列入局黨組重要議事日程,堅持常議常抓,定期聽取彙報,提出指導性意見,每年召開3次會議專題研究機關黨建工作。認真落實了機關黨建第一責任人制度,明確了一名副縣級黨員領導幹部具體負責機關黨建工作。落實了局領導上黨課制度,每年局主要領導和分管領導結合機關政治學習,講黨課1次以上。局黨員領導堅持以身作則,支持機關支部對黨員特別是黨員領導幹部進行監督,支持並積極參加黨的活動,自覺按時交納黨費,自覺過好雙重組織生活,發揮表率作用。

二是堅持把機關黨建工作納入了單位目標管理。為使機關黨建工作有地位、有作為,局黨組堅持把機關黨建工作納入了市科技局年度目標管理,與科技業務工作同部署、同實施、同考核。

三是重視發揮了機關黨支部的作用。積極組織開展創四個“十佳”、“五好”黨支部和“三民”等特色活動,在機關營造了人人爭先、個個創優的濃厚氛圍。同時,保障了機關黨組織活動經費,保證了機關黨建工作的順利開展。

(二)加強思想建設,進一步夯實了機關黨建工作基礎。一是重視加強了黨員幹部的學習培訓。我們始終把加強黨員幹部理論學習和培訓教育放在思想建設的首要位置,及時制定了學習計劃,落實了學習內容和學習考勤,通過認真組織全體黨員幹部開展貫徹xx大精神和科學發展觀為主要內容的學習,幫助全體黨員幹部強化了理論武裝。與此同時,強化了黨員幹部培訓工作,每年組織局系統科以上幹部和黨員赴科技部上海培訓中心、上海科技管理幹部學院學習培訓,積極參加市直機關工委組織的赴外學習考察,從而確保了全年集中學習不少於12天,黨員參學率在95%以上。二是健全並落實了局黨組中心組理論學習制度。按照建設學習型黨組織的要求,我局制定並落實了局黨組中心組理論學習制度,並結合“五五”普法宣傳教育和創先爭優活動,切實抓好了局黨總支、各黨支部理論學習的落實,確保了理論學習時間、人員和效果的落實。三是認真開展了學習型機關創建活動。按照建設學習型政黨、學習型機關的要求,制定並落實年度學習計劃,確保學習時間、內容和效果。

(三)強化組織建設,進一步築牢了機關黨建工作保壘。

一是重視加強了黨支部班子建設。我們根據形勢需要和人員變動情況,x9年一季度按時完成了局黨總支和局屬各黨支部換屆工作,通過健全機關黨支部班子,配齊配強黨務幹部,進一步加強了局機關黨組織班子建設。今年根據市情報所黨支部書記空缺的情況,又組織改選了市情報所黨支部。

二是開展了創先爭優活動。按照市委和市直機關工委的統一部署,結合實際深入開展創先爭優、“三民”活動,做到領導帶頭,全體黨員積極參加,深入基層,開展幫扶活動。

三是重視做好了黨員發展和教育工作。x0年有1名預備黨員申請轉正,支部嚴格按照黨員發展程序,及時進行了討論研究,並按要求上報了有關材料2019年關於機關黨建工作調研報告2019年關於機關黨建工作調研報告。推行“兩諾三評”制度,創新黨員管理模式。堅持把每個黨員都納入黨支部的有效管理當中,通過落實黨員經常性教育任務,有針對性地開展黨組織生活,全年落實黨員集體教育活動不少於12天。通過改進管理服務方式,落實管理責任,確保了每個黨員正常履行了黨員義務,按時足額交納了黨費。四是加強了黨內民主建設。建立健全了《局黨組議事規則》,嚴格落實了民主集中制原則等黨內民主制度,落實了“三重一大”制度,對重大問題堅持會議集體討論決定,黨內民主氣氛濃厚,通過完善政務公開,穩步推進黨務公開,較好地保證了黨員的知情權、參與權、選舉權和監督權。五是加強作風建設。組織開展機關效能年、創業服務年和發展提升年活動,突出抓好方案制定、動員部署、徵求意見、整改落實等環節,推動活動深入開展。堅持政務公開,認真落實了科技部門的規範性和政策性文件清理工作,開展了行政審批事項清理和依法行政自查,完善並落實了政府信息公開制度,着力建設“陽光”政府機關。

(四)健全各項制度,進一步健全了黨建工作機制。

一是健全了黨內各項制度。集體領導制度、組織生活制度、民主評議黨員制度、談話提醒制度、目標管理制度、報告工作制度等制度健全。

二是“3會1課”等制度落實。堅持定期召開支部委員會、黨員大會、黨小組會、上黨課。發展黨員、評先表彰、組織重大活動等堅持集體研究決定,定期向黨員大會報告工作。

三是協助抓好領導班子民主生活會。局黨總支兼職副書記參加了領導班子民主生活會,協助黨組廣泛徵求羣眾意見,監督黨組落實整改,並及時向羣眾反饋情況。四是重視加強了黨風廉政建設。認真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把黨風廉政建設貫穿到科技管理工作的全過程,與業務工作同部署、同檢查、同考核、同獎懲。在政府採購、重大科技項目立項、幹部人事任免等重大事項的決定上,做到集體研究,規範操作,推進全系統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朽工作深入開展

(五)加強執政能力建設,確保了科技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堅持以黨建發展,促進科技事業發展,抓好黨員隊伍建設,保障科技工作落實。期間,我局圍繞市委、市政府“主攻項目、決戰兩區,做大總量、加快集聚”的戰略部署,突出科技創新、科技服務、科技管理三個重點,大力實施科技創新“六個一”工程,着力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大局,在支撐引領吉安跨越發展中取得明顯成效。

一是高新技術產業快速發展。以電子信息產業為主導的高新技術產業優勢越來越凸顯,新增高新技術企業5家,高新技術產業總產值和增加值年均分別增長57.82%和40.75%;新材料、LED 照明、生物醫藥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發展,x0年主營業務收入增長83%,高新技術產業主營業務收入增幅列全省第二,佔工業總產值的比重達23.78%。二是農業科技創新紮實推進。先後實施科技星火、富民強縣、科技扶貧、科技救災和糧食豐產工程等農業科技專項達128項,經費2974萬元。加大了新農村建設、農業科技示範、科技特派員制度等工作力度,大力推廣了良種良法、先進適用技術在農業上的應用,推進了現代農業發展。

三是創新體系建設更為完善。獲批井岡山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國家吉安風電設備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井岡山經濟技術開發區國家科技興貿創新基地(電子信息類)。全市科技創新網絡平台建設進一步整合並運行,鞏固和組建省、市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重點實驗室)各4個和25個。獲批省級民營科技園5個,總數達到7個;獲批省級農業科技園區4個。四是科技創新政策得到落實。市委、市政府作出了建設創新型吉安的決定,對鼓勵自主創新、建設吉泰走廊、加強工業園區和電子信息產業基地建設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的科技扶持政策,有力促進了企業技術創新、科技產業發展和集聚。同時,通過開展《科技進步法》執法檢查,促進科技政策法規的貫徹落實。五是各級科技投入大幅增長。全市實施國家和省級科技項目340多項,爭取國家和省級無償資助經費9300多萬元,是“十五”期間的2.7倍;市、縣兩級按照法定要求,本級財政科技投入基本落實到位;同時,還通過貸款、融資和企業自籌等方式,逐步形成多元化科技投入格局,為自主創新提供較好的資金保障。

六是科技創新成果不斷湧現。獲省重點新產品248項,自主創新產品39項;取得科技成果458項,評定市科技進步獎205項,獲省科技進步獎x項。天人集團參與完成的《松材線蟲防治技術》項目獲x9年度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江西大聖光纖有限公司《通信用PMMA塑料光纖》項目獲x0年度省科技進步一等獎,均為我市首次獲此殊榮。全市專利申請量891件,授權量530件。今年以來,我市科技進步與創新取得進一步發展。

一是高新技術產業快速發展。據省科技廳、省統計局統計快

報,1-8月我市高新技術產業總產值99.3億元,增加值22.4億元,列全省設區市第5名,與上年同期相比分別增長58.9%和52.2%。二是條件平台建設取得新進展。積極推進吉安市風能核能及節能技術產業基地項目建設,吉安風電設備產業化基地順利通過科技部複核工作;新組建了吉安市仿生包裝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組織申報省級創新團隊9個、市級創新團隊10個。獲批省級創新團隊2個,組建市級創新團隊5個。

三是高新技術產業化重大項目取得新突破。今年組織11家企業申報了x1年省高新技術產業化重大項目,其中2家獲批立項,獲省財政經費支持770萬元(檢查合格後每個項目還將獎勵100-x萬元),獲批立項數創歷史新高2019年關於機關黨建工作調研報告工作報告。四是科技型企業快速成長。今年協訊電子、合力泰、華文光電等10家企業獲批高新技術企業,同時,天人生態集團通過了高新技術企業複評,截今全市高新技術企業共15家。會同有關部門申報省創新型企業5家、省民營科技企業14家。

五是企業技術創新非常活躍。組織4個項目申報了國家重點新產品;組織17個項目申報了省重點新產品,獲批16項;推了薦11個新產品參加省重點優秀新產品評選, 4個獲批省重點優秀新產品;同時組織申報自主創新產品9項。申報國家創新基金項目23項,獲批5項,爭取經費380萬元。全市民營科技企業專利申請量101件,專利授權量82件,其中發明專利55件。

六是農業和社會科技水平進一步提升。組織申報省級富民強縣項目2個,爭取經費50萬元;組織申報農業成果轉化資金項目5項,其中1項通過省廳評審;組織申報省級農業科技園區3個。繼續加強了農村信息化建設,全市7個縣市共建立80個示範點,到位經費88萬元。積極開展了科技特派員創業行動,227名科技特派員和15位法人科技特派員帶項目、資金、技術、信息,創辦各類經濟實體,與農民結成利益共同體強化了民生科技支持,組織實施5個民生科技項目,積極組織申報國際科技合作項目,永新縣的項目獲批德國使館的立項、經費7萬元。

二、機關黨建存在的主要問題和原因

隨着形勢和任務的變化,我局機關黨建工作在與時俱進,不斷創新的同時,也存在一些問題:

一是思想認識有時還不夠到位。機關黨建工作不同程度地存在“説起來重要,做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的現象;部分黨員重業務輕黨建的思想還較為根深蒂固,黨建工作擺不上應有的位置,即使抓黨建工作也是被動應付,缺乏搞好機關黨建工作的責任和激情。

二是工作機制還不夠完善。基層黨建工作的考核獎懲辦法、黨員的教育管理制度和激勵約束機制還有待於進一步健全和完善,機關黨建工作缺乏必要的實施手段,號召力不強,推動力不夠,工作難以開展。

調研報告 篇20

貴州是全國最貧困的省份,黔西南又是貴州貧困面較大、貧困程度較深、貧困人口較多的少數民族地區。20xx年5月15日至21日,中直黨校20xx年春季班第四支部在馮源副校長、組織員朱磊老師的帶領下,赴貴州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開展調研。調研組成員來自中央紀委、中央辦公廳、中聯部、中央統戰部、中央黨校、中直機關工委、全國總工會、共青團中央、中國文聯、中國作協、光明日報等11個單位,共14人。調研組通過座談交流、高層訪談、數據採集、對比分析、實地考察、入户調查、體驗生活等方式方法,先後到興義市、貞豐縣、冊亨縣、望謨縣、義龍實驗區等地,重點圍繞“黨建工作助推扶貧攻堅問題研究”課題開展調研。

一、貧困人口基本情況

1. 貧困人口數量

根據20xx年農村人口摸底,黔西南州擁有13.42萬貧困户共43.23萬人,佔農村總人口的13.75%,低於全省貧困發生率0.29個百分點。在黔西南州8個縣市區(義龍實驗區除外)中,晴隆縣的貧困人口最多(2.63萬户7.94萬人),貧困發生率最高(25.65%)。望謨縣的貧困人口數量居第2位(1.92萬户6.64萬人),貧困發生率居第2位(21.21%)。普安縣的貧困人口最少(1.17萬户3.53萬人),興義市貧困發生率最低(7.36%)。

2. 基本收入情況

貴州貧困線為人均可支配收入3120元,黔西南州擁有13.42萬貧困户43.23萬人。根據20xx年農村人口摸底,黔西南州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7089元,低於全省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8元。在黔西南州8個縣市區(義龍實驗區除外)中,興義市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最高(9083元),望謨縣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最低(5914元),其次是冊亨縣(6079元)、晴隆縣(6277元)。

3. 基本福利情況

全州基本普及9年義務教育,基本實現村村通油路、組組通公路。大病保險參保人數為284.55萬人,佔總人數的81.8%。20xx年,人均基本醫保險補助標準提高到410元。每户貧困户享受3年0利率0擔保5萬元貸款。農村低保年補助標準是2593元。村民養老保險實現全覆蓋,基礎養老金標準為70元/月。80歲以上老人實行每人每月補貼50至200元不等。

二、黨建助推扶貧攻堅基本舉措

1. 黨委掛帥,統領攻堅

圍繞“扶貧攻堅”第一要務,黔西南州委突出黨委統攬全局的核心作用,州委書記及幾大家主要領導掛帥,構建“1+3+3”黨建助推扶貧的發展體系。具體是以大黨建為統領,實施大扶貧、大山地旅遊、大數據為戰略行動,以大統戰、大法治、大安全為保障,調動各方、協力攻堅。州黨委牽頭,成立脱貧攻堅“指揮部”,將全州9個縣市區劃分為5個“戰區”,州黨委政府聯合下發《戰區一號令》,上下凝心聚力,堅決打贏精準扶貧精準脱貧攻堅戰。截至目前,22萬易地扶貧搬遷人口中已有19萬登記同意搬遷。預計至20xx年可完成22萬人易地扶貧搬遷任務,產業扶貧和政策託底脱貧21.23萬人,較全國進度提前2年完成脱貧任務。

2. 五共四化,齊心攻堅

全州1210個村社組建了1210個“5人小組尖刀隊”:包村縣幹部任村支部第一書記、鄉鎮班子成員、村常務幹部、知識青年大學生、致富帶頭人。推行與民“共商、共識、共建、共享、共擔”的“五共”流程工作法,建立“村支平台化、村莊公司化、村民股份化、村務社會化”的“四化”工作機制,把基層羣眾“最後一公里”的願望變成黨委政府“最七年級公里”的決策,將村民的“被動幸福”化為與羣眾達成共識的“主動幸福”。望謨縣蔗香鎮從寨老和老上訪户上找突破口,引導羣眾自願成立24人組成的服務隊,將發展規劃與羣眾充分溝通,讓羣眾知道收穫與風險,調動羣眾自發建設美好家園的積極性,共同解決問題、共同監管項目,從共識到共建,充分討論半年後,僅用3個月便打造出移民風景區。村民感慨道:“來到這裏,感覺就像出了國一樣!”踏踏實實和老百姓過日子,讓老百姓感受到實實在在的幸福感和獲得感。

3. 四位一體,奮力攻堅

應用大數據手段,建設完善“智慧黨建雲”平台,堅持“目標責任制、崗位責任制、幹部激勵機制、幹部召回制度”的“四位一體”管理模式,綜合運用“日建台賬、每週督促、每月調度、季度約談、半年會診、年度考核、綜合評分”機制,成立正處級新單位黔西南州民意調查中心。民調中心由鄉村能人、貧困羣眾代表、民營企業家等體制外為主人員組成,聘請54325人蔘加民意調查隊伍。民調中心不同於統計局,而是1個跨部門大數據中心,數據分析報告直通州委書記、州長,與組織部用人機制相銜接。在組織部召回調崗的幹部名單中,部分就來自民意調查中心,減分召回幹部,加分激勵幹部。抓住幹部就抓住了關鍵。州直部門小楊,最近心情不順,單位反映他不幹事、作風懶散。民調中心報組織部後,小楊被作為第1批幹部召回,全年績效工資1.2萬元扣掉了7成以上,即將被轉崗到下級單位。害得丟面子還丟票子。小楊後悔道:“過去紀律觀念不強,上班自由散漫,現在動真格了,不認真幹只能墊底。” 召回制度建立不到半年,全州共有近20xx人被召回。優良的作風,在全州凝聚起“齊心奮進、扶貧攻堅”的強大正能量。

4. 調動各方,確保攻堅

在黨委領導下,整合集中黨建辦、小康辦、創建辦、扶貧辦、移民局及各個部門,建立機關、企事業單位黨支部與脱貧攻堅包村黨支部以“一對一”方式結對攻堅機制,匯聚婦聯“娘子軍”、共青團“創業軍”、非公企業“志願者”以及離退休老幹部回鄉駐村幫扶等力量,發揮全社會共幫共扶的作用。教育部門對貧困村開展“雨露計劃”工程,實施義務教育“兩免一補”政策、普通高中“兩助一免(補)”、中職學校“兩助三免(補)”、普通高校“兩助一免(補)”政策,計劃到20xx年教育脱貧2.23萬人,到20xx年教育脱貧6.7萬人。黔西南州與國家開發銀行貴州分行、農發行貴州分行等金融機構合作,共同創建“黨建引領銀政合作共謀發展”實驗區。通過推進“星火計劃、科技扶貧”試驗區建設、開展智力支邊、爭取寧波對口幫扶、建立軍民融合脱貧攻堅團等方式,20xx年完成扶貧生態移民搬遷6.4萬人、水庫移民搬遷1.1萬人,實現65.95萬貧困人口脱貧,75個貧困村退出,70個鄉鎮、5個縣“減貧摘帽”。

三、扶貧攻堅熱點問題研究

20xx年1至4月的民意調查熱點統計結果顯示,羣眾反映較多的問題有貧困人口識別不精準、易地扶貧搬遷後的就業困難、異地扶貧搬遷後生活不習慣、原宅基地房子的拆遷問題、支農惠農資金髮放不及時不到位、用水用電難、鄉鎮村幹部作風散漫等一系列熱點問題。在這些問題中,貧困人口識別不精準的問題是各縣基層羣眾反映最多且每月持續排第一的熱點問題。該問題具體表現在:

1. 部分鄉鎮村將少數不符合條件的羣眾納入精準扶貧對象。如安龍縣篤山鎮某某户在鎮街上有兩層平方,家裏有轎車,家庭比較富裕。貞豐縣北盤江鎮某某户開小賣部,孩子跑大貨車,還有小轎車。

2. 部分鄉鎮村存在未將符合條件的羣眾納入精準扶貧對象。如普安縣江西坡鎮茶場社區某某户自身殘疾,老伴無勞力,有兩個小孩讀書,還要贍養二老。義龍實驗區新橋鎮高普隴村某某户,由於精神方面問題至今未嫁,與父母同住,家庭生活困難。

3. 部分鄉鎮村未召開羣眾大會。在對9個縣市區進行抽樣調查中發現,每個縣都存在部分村社未召開羣眾大會與羣眾共商。其中,望謨縣最嚴重,有6個鄉鎮34個村社存在這類問題。晴隆縣相對較少,但也有2個鄉鎮3個村社存在此類情況。

4. 部分鄉鎮村未公示精準識別對象。在對9個縣市區進行抽樣調查中發現,每個縣都有10個以上村社存在此類問題。其中,貞豐縣最嚴重,有14個鄉鎮的70個村社未公示精準識別對象名單。安龍縣相對較少,但也有5個鄉鎮16個村社未公示精準識別對象名單。

貧困人口識別不精準的問題看似僅是扶貧工作中的一個小環節,但卻舉足輕重,是一切扶貧攻堅前提和基礎,具有牽一髮而動全身的作用。如果不解決好這個問題,將直接影響幹羣關係和基層組織的公信力,直接弱化扶貧政策的貫徹執行,直接影響到精準扶貧的精準性,影響到20xx年貧困人口脱貧任務的完成。千里之堤,潰於蟻穴。貧困人口識別不精準的問題折射出基層工作複雜的矛盾,如富人戴貧困帽與貧困户被脱貧的矛盾,貧困科學劃線與貧困指標受限的矛盾,一些村社貧困户指標不夠用與另一些村社貧困户指標用不完的矛盾,從貧困户指標倒推出部分條件較好的農户進入扶貧系統與科學扶貧精準扶貧的矛盾,貧困人口識別在理論上計算複雜但執行上簡單粗暴的矛盾,扶貧攻堅要求統計精準與村民外出打工導致統計困難的矛盾,個別村社幹部權力過大與弱勢羣體缺乏話語權的矛盾,國家扶持資金有限與異地扶貧搬遷資金不足的矛盾,個別村社幹部把貧困户作為自己拉選票的砝碼與扶貧攻堅工作監管乏力的矛盾,等等。

打蛇打七寸。在這些矛盾中,個別村社幹部權力過大與弱勢羣體缺乏話語權的矛盾是黨建助推扶貧攻堅問題的主要矛盾。正是因為個別村社幹部權力過大而弱勢羣體缺乏話語權,導致“富人戴貧困帽、貧困户被脱貧”的現象發生,導致貧困户指標倒推出部分條件較好的農户進入扶貧系統,導致貧困人口識別執行上簡單粗暴的問題,導致個別村社幹部把貧困户作為自己拉選票的砝碼,導致基層羣眾反映駐村幹部到村扶貧,但從未見其人等等現象發生。一石激起千層浪。不解決貧困人口識別不精準問題,不破解個別村社幹部權力過大與弱勢羣體缺乏話語權的矛盾,將導致“大黨建”統領停留於口號、“五共”流程工作法留於紙面、“四位一體”只是形式,個別村社成為無人管的邊緣地帶,直接影響到黨建助推扶貧的最終成效。

四、黨建助推扶貧幾點建議

毛澤東同志曾説過,政策路線確定後,幹部就是決定因素。抓黨建就是抓幹部,特別是關鍵的幹部。沒有關鍵的人,就做不好關鍵的事。在這場精準扶貧攻堅戰中,幹部隊伍的精神面貌,決定了這場戰鬥的成敗。上面千根線,下面一根針。如何將“大黨建統領”貫徹到村社支部,如何將“五共”流程工作法和“四位一體”管理模式落到最基層,充分發揮村社“5人小組”的尖刀作用,特別是選好用好村支書,是克服貧困人口識別不精準問題,破解個別村社幹部權力過大與弱勢羣體缺乏話語權之間矛盾的關鍵,這關係到黨建助推扶貧攻堅的工作大局。

1. 以“兩學一做”為契機,在扶貧攻堅中做好保持黨的純潔性各項工作。開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對於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最基層黨組織延伸,向最基層黨員拓展,特別是在處理老百姓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問題和利益時候保持和發展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具有重大意義。作為一項重大政治任務,開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應結合扶貧攻堅的業務工作,把黨規黨紀放在首位,以系列重要講話精神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教育引導廣大黨組織和黨員,特別是最基層黨組織和黨員,將教育活動拓展至村社“5人小組”、村支部和村社黨員中,着力解決基層隊伍在思想、組織、作風、紀律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努力使基層黨員進一步增強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堅定理想信念、保持對黨忠誠、樹立清風正氣、勇於擔當作為,在扶貧攻堅戰中充分發揮先鋒模範作用。

2. 以“五大理念”為引領,樹立正確的用人導向和形成完善的工作機制。堅持人民主體地位是貫徹落實“十三五”規劃的基本遵循。“創新、協調、開發、共享、綠色”五大發展理念,都是以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為根本目的。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就要加強領導班子和幹部隊伍建設,不折不扣地落實和完善“四位一體”管理模式和“五共”流程工作法,將村社支部書記工作納入政績考核評價體系和獎懲機制,調動各級幹部和5萬多名民調員扶貧攻堅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強化基層黨組織整體功能,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戰鬥堡壘和黨員幹部模範帶頭作用。進一步完善巡視督查制度、信息反饋制度、情況通報制度、重大責任追究制度,及時掌握工作進度情況,及時發現帶有苗頭性、傾向性的問題,及時找出薄弱環節,及時採取有針對性的措施,及時排除攻堅扶貧工作中的主要問題和主要矛盾。尊重基層首創精神,將村民的“被動幸福”化為與羣眾共識的“主動幸福”,破解“包辦式”、“恩賜式”扶貧困境,匯聚人民羣眾的力量和智慧,形成全體人民羣策羣力、共建共享的生動局面。

3. 以“貴州精神”為動力,在扶貧攻堅中大力弘揚求真務實的優良作風。積極宣講和推廣朱昌國等一批黔西南本土基層的優秀共產黨員的先進事蹟和感人故事,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注重發揮基層一把手的表率和督促作用,用共同信念凝聚共同意志,用貴州精神激發貴州力量,彰顯黔西南人民的奮發圖強精神。在貴州精神的鼓舞下,始終把人民放在最高的位置,大力弘揚率先垂範、攻堅克難、真抓實幹、求真務實的優良作風,努力營造崇尚實幹、恪盡職守、勇於奉獻、敢於擔當的工作氛圍,不斷增強團結一心的精神紐帶、永不退縮的奮鬥精神,為黨建工作助推扶貧攻堅提供內在不竭的強大精神力量和道德支撐。

調研報告 篇21

為了更好地搞好熱能動力及發變電專業的教學,拓寬招生、就業渠道,及時發現我專業在辦學思路、專業設置、課程體系、學生能力素質培養、學生管理等方面存在的不足,我專業教師進行了專業調研和實習生、畢業生調查。通過走訪企業和實習生、畢業生進行電話、電子郵件聯繫,獲得了第一手的資料,我們通過分析實習生、畢業生調查所得的信息,對人才培養目標、人才培養方案、課程設置進行了多次教研、討論,作了相應的調整。於20__年-20__年期間,在校領導、教務處帶領下,我們去呼倫貝爾市所屬的電力企業進行了調研,得到了很多啟發。

熱能動力及發變電專業人才的社會需求分析

1、專業人才需求的社會背景

電力工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產業,隨着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對電力的需求增長迅速。面對新形勢、新科技和新任務,發展電力類高等職業教育,培養建設和生產一線的高級技能型、應用型人才是電力發展的當務之際。隨着電力負荷的增長和大型水、火電源的開發,目前需要大批有技能、高素質的電力一線工作人員。電力是發展生產和提高人類生活水平的重要物質基礎,電力的應用在不斷深化和發展,電力行業的高速發展是國民經濟和人民生活現代化的重要標誌。就目前國際國內水平而言,在今後相當長的時期內,電力的需求將不斷增長,發電企業和供電企業對人才的需求量呈上升態勢。

隨着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現代化電力企業的快速發展,電力工業生產的自動化程度越來越高,近幾年來,各企業不斷引進國外先進設備、自動生產線,對電氣自動化專業畢業生需求越來越多,特別是電力緊張,大量的電站投產,更需要大批電力應用型人才,且需求人才的層次也越來越高,這種局勢對職業技術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為教育產業化先頭部隊的職業技術教育,必須適應社會生產發展的需要,以市場經濟對人才的需求的變化為導向,培養高素質的應用型高級人才。因此,電力行業急需大批掌握電力生產和供用電知識的專業技術人才。本專業正是培養這種既有實踐技能又有一定理論知識的應用型專業人才。本專業作為我校的精品專業師資力量雄厚,實驗設施一流,實習實訓基地配套設施完善,尤其是近年來又從社會上招聘了有實際工作經驗的工程師充實到教師隊伍當中,大大增強實踐教學環節及綜合動手能力的培訓。該專業技術先進,緊密結合社會要求和科學技術創新,適應性強,實用性好,做到與現代電力企業發展同步。該專業的畢業生就業市場容量大,前景廣闊,工作環境好,多年來一直被人才市場列為最受歡迎的專業之一。

(一)調查情況

1、調查對象:熱能動力專業、發變電專業實習生及畢業生。

2、調查內容

調查畢業生的敬業精神、協作精神、業務能力、專業知識、動手能力、創業精神、人際關係、心理素質、集體精神等方面是否適應用人單位及崗位要求;檢驗學院培養的學生是否受歡迎;學院的專業設置、人才培養目標和方案是否滿足社會的發展需要。

(二)調查分析、結論

1、用人單位普遍認為此專業設置比較合理能夠順應了社會發展的需要,學生就業率相對較高。

2、學生在校期間所學專業知識不夠比較紮實,應用能力與工作實際需要存在差距。

3、企業對人才規格的要求。

紮實的專業技術知識,富有創新意識,高尚的職業道德,能吃苦、較強的交際能力,獨立的工作能力,踏實,具備良好的職業素質、事業心強,均對企業用人需求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哪一些因素更為關鍵呢?72%的用人單位認為高尚的職業道德是企業決定聘用與否的關鍵,有64%的企業選擇了具有較強的團隊精神,另有62%和58%的用人單位認為踏實、具備良好的職業素質、事業心強,擁有過硬的專業技術知識對企業也很重要,少數單位要求學生具備一定的外語能力。 在相同條件下企業會優先考慮哪類求職者? 有80%的企業會選擇農村家境貧寒的學生,他們具備吃苦耐勞的特質。有32%的企業更青睞於獲得各種證書(特別是職業資格證、英語等級證和計算機等級證)的應聘者,他們認為這類人員學習能力強,悟性好,更容易接受新事物;相對而言,學生會幹部,學生黨員、求職者綜合素質高、有特長(文藝才能)等因素對企業用人取捨的影響力度較大,佔69%。從中可以看出,如今企業更看重的是員工的實際工作能力、職業素質以及能否為企業創造更大的價值。 用人單位最為看重的學生素質前5位依次為:專業知識和技能、敬業精神、學習能力、溝通協調能力、解決問題能力。這表明,學生的工作態度、職業道德、職業操守和人際關係處理等綜合能力在工作中的作用日益

調查中發現,企業對人才規格的要求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

1) 具有吃苦耐勞的敬業精神;

2) 有良好的道德品質與團結協作的精神;

3) 普遍強調的還是基礎知識、理論和基本技能,因為這是畢業生可持續發展的基礎;

4) 一定的實踐操作能力;

5) 具有一定的組織管理能力。

5、心理素質良好,人際關係和諧。

具體要求如下:

1.素質要求

(1)思想道德素質

有正確的政治方向,能在複雜的社會環境中保持清醒的頭腦,能夠從黨和國家的利益出發看問題、辦事情;

有堅定的政治信念,有理想,能用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去觀察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用無產階級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去認識、改造客觀世界,把自己的事業與祖國的前途、人類的文明、社會的進步融為一體;

遵守國家法律和校規校紀,自覺維護國家和集體利益,敢於與不良現象作鬥爭;

保護環境,講究衞生,文明禮貌,自覺遵守與維護社會公德;

為人正直,誠實守信,言行一致,豁達大度。

(2)科學與文化素質

有科學的認知理念與認知方法和實事求是勇於實踐的工作作風;

自強、自立、自愛,戒驕戒躁,樂觀進取,始終保持良好心態;

有正確的審美觀,言談舉止及衣着修飾等符合自己的性別、年齡、職業、身份;

愛好廣泛,興趣高雅,有較高的文化修養。

(3)身體心理素質

有切合實際的生活目標和個人發展目標,能正確地看待現實,主動適應現實環境;

第3 / 6頁

有正常的人際關係,善於接納別人,包括與自己意見不同的人,有良好的團隊精神;能處理好男女之間的友誼、愛情關係,男女交往行為得體;

積極參加體育鍛煉和學校組織的各種文化體育活動,養成終身鍛鍊身體的良好習慣,達到大學生體質健康合格標準。

(4)職業素質

敬業精神

愛崗敬業,恪盡職守。

行業精神

吃苦耐勞,文明生產;

廉潔奉公,不謀私利。

服務精神:

尊重用户,熱情服務。

誠信精神

真誠老實,公道正派。

團結競爭精神

熱愛集體,團結協作。

2.能力與技能要求

(1)基本(通用)能力與技能

數學計算能力:

具備簡單函數、微積分運算能力;

掌握數據的收集、計算和處理,具備一定的數理統計能力。

語言和文字表達能力:

具備本專業常用應用文的寫作能力。如調查、調研及工作的計劃、總結等。 計算機基本應用能力:

具備運用計算機進行文本、數據的處理和編輯能力;

掌握一定計算機輔助設計在本專業的應用能力。

進入二十一世紀,未來人才的競爭將是適應性的競爭,在競爭日益激烈的知識經濟社會中,能否取勝和立於不敗之地,除了有紮實的專業知識和良好專業技能之外,還需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質。我校為了適應社會和我國全面推進素質的要求,通過各種途徑和方式加強心理健康教育,提高畢業生的心理素質,提高學生的抗挫折能力。

第4 / 6頁

(三)建議

進行正確的自我認識,樹立正確的自我表現觀念

出於種.種原因,在校期間,老師、親友和同學一般來説會對學生的個人發展做出積極、正面的評價,並對其在生活、學習中存在的缺陷指出不足。建議要求在校生通過主動尋求真實意見反饋,樹立正確的自我觀念,在認識自我優勢的同時,也能客觀地看到自身存在的不足,從而為全面提升自我,謀求後續發展預先做好準備。充實學習內容,完善知識結構體系。在學習中要通過努力嘗試新思路和新方法,把握學習規律,更新學習觀念,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不斷提高學習效率。同時要注重拓寬知識領域,可以結合自身的興趣、愛好以及社會對人才的需求,有選擇地進行跨學科交叉領域相關知識的學習,從而不斷充實學習內容,完善知識結構體系,以彌補單一學科在知識體系上存在的不足,更好地適應社會的需要。承擔多種社會角色,挖掘自身潛力,不斷提高綜合素質

1、明確熱能動力及發變電專業培養目標及定位。

熱能動力及發變電專業對學生的培養目標是:

培養具備熱學、力學、電學、機械、電廠設備、供用電設備等方面的基礎知識,有較高的專業素質和文化素質,能從事熱能與動力工程運行、發變電運行管理、檢修、等方面的工程技術人才。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備從事電力行業所必需的理論知識和職業能力,具有良好身體素質、工作態度、責任意識和團隊精神,具備自主學習、創新發展能力的德、智、體全面發展的高技能專門人才。在校期間,要求學生善於利用各種資源,把握機會,主動接受挑戰性的任務,充分展示自我才藝,更好地去開發自我潛能,全面提升綜合素質,為日後職業生涯的發展爭取更多的主動權,以獲得更大的發展。轉變擇業觀念,順應社會發展 校就業指導中心要及時引導學生關注社會發展變化,適當降低就業期望值,將客觀的社會需要與主觀的個體需要有機結合.轉變擇業觀念,樹立志在四方的遠大抱負,主動到基層去,到中、小企業中去,到“最需要人才的地方”去,腳踏實地、勤奮工作、施展才華、實現價值

熱能動力及發變電專業的定位是:培養應用技術型人才為主,具有較廣泛的理論基礎,良好的人文素質,紮實的專業知識;具有較強的的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面向工程技術應用、重視實踐環節的鍛鍊,具有較強的工程適應能力;具備一定的行業專業知識和技能。

2、加強與企業合作辦學。

第5 / 6頁

11年5月在學校領導的帶領下,對海拉爾熱電廠進行走訪,我深受啟發,更進一步瞭解到電力生產單位對電力專業的用人需求,更進一步的體會到理論必須和實踐相結合的重要性。我們要更進一步實行工學結合、校企合作,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了學生實際能力,為學生就業打下了堅實地基礎。

3、大力推進教學體系改革,強化實踐教學,提高學生能力。

近幾年來,我專業教學及管理以就業為導向,堅持走工學相結合道路,注重強化實踐教學環節,提高學生實踐操作和實際動手能力,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學生踏上社會,接觸生產實踐後,讓學生面對各種高新技術,通過自學資料,短期培訓,刻苦鑽研,很快地能夠掌握更高的專業技能,滿足用人單位的要求。

4、加強學生敬業教育。

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教會學生做人、做事。學生要加強學習能力,以便更好地適應將來的工作,注重創造能力、學習能力的培養。

(四)、學生基本狀況

我校學生來源於呼倫貝爾市所屬的旗市縣區的應屆和往屆國中畢業生,學生素質普遍較差,文化基礎各方面都底子很差,在學習專業課方面普遍存在較大困難,為了達到更好更理想的教學效果,在文化課方面,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適當的降低難度,調整重難點的範圍;在專業課方面,根據學生將要面對的就業方向和企業需求,減少對學生理論分析計算方面的要求,將教學重點放在瞭解設備結構組成作用上,降低了難度。為了讓學生能更好的適應企業用人的需要,在學生在校期間,讓學生通過培訓學習,考取電工操作證、電焊操作證。

標籤: 調研 精選 報告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baogao/diaoyan/mexldl.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