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報告 >調研報告 >

最新農村建設調研報告

最新農村建設調研報告

正式接觸村官工作已經有半個月了,半個月以來,在各級領導的關懷下,我正逐漸融入到農村的工作和生活中去,在接下來的日子裏,我將以飽滿的熱情和積極進取的心態投入到具體的工作中去,為了解邵圩村的農村現狀,摸清該村在農村建設中存在的問題,探索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方法、方式和工作思路。確保更好的開展工作,我對本村進行了初步的調研,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最新農村建設調研報告

一、基本情況:

為了深入瞭解村裏的基本情況,我利用工作閒暇時間走訪了部分農户。與老黨員、老幹部、以及羣眾代表瞭解村裏的基本情況。聽取了他們對新農村建設的意見和看法,努力向他們學習工作經驗和方法。通過走訪,我已經能融入到基層,融入到羣眾,傾聽民生,瞭解民情,豐富了自己的工作經驗,提高了自己的工作水平,也逐漸贏得了羣眾的支持。下面就從通過調研淺談如何加快我村的新農村建設。

邵圩村地處潘集區平圩鎮以北4公里,有農户1460人,耕地1624畝,村裏在立足抓好農業生產的同時,調整產業結構、發展多種經營,增加農民收入。近年來食用菌種植良好,金針菇種植發展到5萬袋,形成產銷一條龍的道路。此外還與龔集、廟新等村合作成立了養鵝協會,養殖皖西大白鵝。同時採取公司化運作模式,組建淮南利民鵝業公司,年內鵝存欄量達3.5萬隻。此外村裏的無公害蔬菜生產也成為產業結構調整的亮點。

邵圩村各項支農惠農政策得到進一步落實,全村的社會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得到進一步發展。全村基本實現村村通公路、通電、通水、通電視、通電訊。建設有一所衞生室,解決了村民看病難的問題;村上建有1個科技文化活動室;並建有農家書屋,全村享受農村低保户條件的困難户基本上得到救助,新農村合作醫療保險參合人數1424人,參合率90 %, 村“兩委”班子共5人,其中:村黨支部委員4人,村民委員會委員3人;全村共有黨員40餘人,每年召開黨員大會2—3次;實行村務公開、財務公開、政務公開,堅持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加強黨羣、幹羣關係,努力調動村民的參與政務、事務的積極性 .

二、新農村建設內容

長期以來,農業、農村、農民問題一直是決定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和現代化進程的關鍵性問題,也是關係黨和國家工作全局的根本性問題。沒有農業的牢固基礎和農業的積累與支持,就不可能有國家的自立和工業的發展;沒有農村的穩定和全面進步,就不可能有整個社會的穩定和全面進步;沒有農民的小康就不可能有全國人民的小康。農業豐,則基礎牢;農村穩,則社會安;農民富,則國家昌。只有近億農民全員加入現代化進程,才能盤活國民經濟全局,實現可持續發展;只有廣大農村的落後面貌明顯改變,才能實現更大範圍、更高水平的小康。 為此,中央審時度勢,在xx屆五中全會上作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大戰略決策,為今後我國農村勾畫出了“生產發展、生活富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新藍圖。 “社會主義新農村”是指在社會主義制度下,反映一定時期農村社會以經濟發展為基礎,以社會全面進步為標誌的社會狀態。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一是發展經濟、增加收入。這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首要前提。要通過高產高效、優質特色、規模經營等產業化手段,提高農業生產效益。二是建設村鎮、改善環境。包括住房改造、垃圾處理、安全用水、道路整治、村屯綠化等內容。三是擴大公益、促進和諧。要辦好義務教育,使適齡兒童都能入學並受到基本教育;要實施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使農民享受基本的公共衞生服務;要加強農村養老和貧困户的社會保障;要統籌城鄉就業,為農民進城提供方便。四是培育農民、提高素質。要加強精神文明建設,倡導健康文明的社會風尚;要發展農村文化設施,豐富農民精神文化生活;要加強村級自治組織建設,引導農民主動有序參與鄉村建設事業。 具體而言,所謂“新農村”包括個方面,即新房舍、新設施、新環境、新農民、新風尚。這五者缺一不可,共同構成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範疇。即要因地制宜地建設各具民族和地域風情的居住房,而且房屋建設要符合“節約型社會”的要求;要完善基礎設施建設,道路、水電、廣播、通訊、電信等配套設施要俱全,讓現代農村共享信息文明;生態環境良好、生活環境優美。尤其是在環境衞生的處理能力上要體現出新的時代特徵;使農民具備現代化素質,成為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紀律的“四有農民”;要移風易俗,提倡科學、文明、法治的生活觀,加強農村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 因此,邵圩村要想發展就必須進行新農村建設。

三、 新農村建設意義

1.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與解決“三農”問題是相互統一的。在構建和諧社會的進程中,解決三農問題始終是全局性、根本性的問題。構建和諧的農村社會與城市不同,應與農村建設的實際緊密結合起來,把農村建設成為經濟繁榮、設施配套、功能齊全、環境優美、生態良好、文明進步的社會主義新農村。

2.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統籌城鄉發展、實現共同富裕的根本途徑。社會公平、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也是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基本特徵。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要堅持以發展為重、發展為先,以經濟建設為中心,通過加快農業產業化、農村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的步伐,不斷縮小城鄉差距,從而實現農村社會由温飽到小康.

四、建設新農村存在的問題

(一)經濟建設發展緩慢,經濟基礎薄弱

簡單的農業生產、常規的農業生產佔據農村的主導地位,小農意識較為深厚,農業產業化滯後,特色農業規模農業形成不了優勢,產業缺乏,市場信息落後。造成農民收入低,經濟建設發展緩慢的主要原因。農業生產結構單一,缺乏其它副業的發展。我村是一個以農業為發展主的村莊。近年來在各級領導的關心下,在以發展種植業的基礎上,加大創新力度,大力實行科教興農,雖取得了初步的發展,但由於經濟基礎薄弱,國家出台的農村政策中鼓勵提倡的農村要發展多種經營模式的要求未在本村得以全面實現。

(二)教科文衞事業發展落後

農村的教育現狀是“適齡兒童入學率低”、“失學率高”、“教育狀況落後”,我村的適齡兒童接受九年義務教育的入學率100%,並且失學率較低。但普遍存在國中畢業後外出打工掙錢,村裏的高等教育普及率較低,同時部分農民比較保守,對農業宣傳的新科技、新文化將信將疑,還停留在依靠傳統經驗和方法種植。農村的基礎教育不夠全面。由於各方面的原因,我村的文化生活很單調,雖然家家户户都安上了電視,但村民瞭解外界的途徑也僅限於此。我通過調查,村民中通過電視瞭解國家政策的佔到94.33%,村委會了解國家政策也佔到9成,但我明顯感受到現在農村文化生活的單調、乏味,健身和娛樂基礎設施缺乏。

五、新農村建設社會實踐調研方法及收穫

調研主要採用實地考察,理論聯繫實際的策略。通過查閲《村志》瞭解歷史,通過走訪羣眾得知他們所之所想。在調查訪問過程中,村民就對制約我村發展的問題提出了建議。針對本村所存在的諸多問題,結合鄉親父老發表的對於改變本村發展現狀,儘快脱貧致富的想法、看法,我也思考良多。

農村的發展繁榮離不開國家政府的支持。很多村民表示最近幾年黨中央國務院不斷出台一系列有利於農村發展的好政策,像小麥,棉花等作物的補貼,生豬養殖補貼,農村醫療保險,新宅基法等。這與國家的好政策是分不開的,在我個人看來,國家政府應繼續關注農村,關注居民,將現已出台的關於農村的政策不斷加以修養,同時根據時勢出台新的有利於農村發展的政策。

結合走訪調查,談談個人建議:

(一)發展農特產品,擴大農特產品的生產規模,進行農特產品的深加工

(二)開展農貿集會,擴大村民收入,消費渠道

(三) 完善水利基礎系統

(四)豐富農民頭腦,增加農民科學種田知識

(五)豐富農民文化生活,增強農民鄉村生活情趣

六、社會實踐感悟

學生參與實踐活動,是當年五四青年開創的 "走向社會 ,深入民眾"光榮傳統的延續,是教育同生產實踐相結合在新時期的具體表現,是青年學生將自身價值與祖國命運緊密相連的重要環節。我們想要儘快的成為現代化建設的有用人才,適應社會的需要,就要在學習期間,積極參加社會實踐活動,認知社會,認清自我,調整和完善自我,在困難和挫折中鍛鍊自我,為適應以後的工作準備.這是我參加實踐活動的主要目的。抓住有利時機參與各種形式的暑期實踐活動,對於引導我們把學習書本知識與投身於社會實踐統一起來,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大學生社會實踐,有利於瞭解國情

單從書本上是很難得到的.因此我們必須走向社會,深入農村,瞭解佔全國農民的現狀,才能真正在實踐中深化對鄧小平理論的理解。

(二)大學生社會實踐,有利於體察民情

走出象牙塔,融入農民大眾,才會真切感受到耕耘的艱辛,收穫的喜悦,才會真正把成長的根深深植入祖國的沃土。大學生社會實踐,有利於自身成長。社會實踐是知識創新的源泉,是檢驗真理的標準。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磨練意志,砥礪品格,在學習中實踐,在實踐中學習,才能真正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才。實踐以充分證明,社會實踐促進了大學生的全面發展。在實踐中 ,大學生們的人生觀、價值觀得到進一步完善。提高了自身的能力,為以後建設祖國奠定了基礎 。

其實,在調查中我們發現,農村真的很需要高素質的人才去建設,需要科技的支撐,更需要更多的有志青年學生到這裏來實踐。農村,並不僅僅代表着貧窮和落後,更代表着潛力和市場。農村是磨練和鍛造人才的地方,越是艱苦的地方越能更好的激發人的潛力。農村在召喚着我們當代大學生,農村也同樣期待我們為它的發展做貢獻,加入到農村的建設中來吧!新農村建設就像一顆花,需要不斷的滋養,只要付出,就會看到越來越多的燦爛之花 .

標籤: 調研 農村 報告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baogao/diaoyan/m8mwmr.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