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報告 >調研報告 >

關於社區的調研報告(通用18篇)

關於社區的調研報告(通用18篇)

關於社區的調研報告 篇1

按照平頂山市委組織部要求,為深入瞭解我市基層黨建在新型農村社區建設中的作用發揮情況,我們採取專題座談、資料分析、實地調研等多種方式,在全市範圍內進行了廣泛深入的調查研究。現對我市如何發揮基層黨建在新型農村社區建設中的保障作用情況報告如下:

關於社區的調研報告(通用18篇)

一、新型農村社區黨建工作現狀

汝州市轄15個鄉鎮、5個街道,436個行政村,20個城市社區。我們結合實際情況,按照地域相鄰的原則,在農村設立了126個新型農村社區,主要分兩類,第一類是行政村人口較多(5000人左右)的特大村,單獨設立新型農村社區,共有10個。第二類是3—4個相鄰的行政村,聯合設立新型農村社區,共有116個。目前,我市的126個新型農村社區全部成立了黨總支。

二、新型農村社區黨建工作的做法

(一)積極探索,大膽創新,不斷提升新型農村社區黨組織建設水平

一是創新黨組織設置形式,推進社區黨組織聯建工作。研究制定了《關於推進農村黨組織聯建工作的意見》,按照地域相鄰、產業相近以及組織整合與解決實際問題相結合的原則,採取村村聯建、區域聯建、城鄉聯建,實施強村帶弱村、大村帶小村,全市126個新型農村社區全部建立了黨總支,進一步增強了黨組織的領導核心作用和統籌協調能力。二是創新社會管理模式,促進社會和諧穩定。在全市開展了金融、技術、知識、文化、行政、司法“六下農村”活動,在126個農村社區成立了綜合服務中心,工作人員從機關幹部、事業單位富餘人員、大學生村幹部中選聘,每村3—5名,具體負責“六下農村”工作。市委成立了農村綜合服務中心管理工作辦公室,具體負責對村級綜合服務中心的管理指導。採用市聘、鄉管、村用的辦法,面向社會公開招錄了1000名聯防隊員,在全市126個農村社區設立了警務室,大大提高了農村綜合治理水平,促進了社會和諧穩定。三是創新幫扶機制,促進新型農村社區建設健康發展。去年共選派94名德才兼備的科級幹部擔任村黨組織第一書記,進一步增強了服務基層的能力;廣泛開展了市直單位聯繫新型農村社區活動,每個市直單位聯繫一個新型農村社區,幫助完成“兩個規劃”、加強基層組織、發展社區經濟;實行城市社區黨組織與農村社區黨組織“一對一”互建、幫建、聯建制度,實現了農村黨建優化升級;進一步完善了“市領導包鄉、鄉幹部包村、村幹部包組、組幹部包户”工作機制,從市直單位、鄉鎮、街道選派近千名幹部深入農村基層一線,促進了農村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

(二)嚴把關口,培養選拔,不斷加強農村社區幹部隊伍建設

一是拓寬視野,多渠道培養選拔新型農村社區幹部。市委研究制訂了《關於進一步發揚民主擴大視野多渠道培養選拔農村社區基層幹部的意見》,對異地選拔農村社區基層幹部的方式方法進行了大膽嘗試,打破地域、身份、職業界限,通過外部引進,公開選拔,市、鄉機關下派等形式,把那些年紀輕、素質高,懂經營、善管理,致富能力強、帶富能力強的優秀人才充實到農村社區基層幹部隊伍。結合後進村黨支部整頓,在全市公開選拔農村社區黨支部書記28名,其中異地任職19名,為社區各項工作的順利開展奠定了良好基礎。二是加強培訓,不斷提高農村社區幹部素質。市財政拿出300萬元專項資金,充分利用各級黨校、市農村幹部學校和遠程教育站點等,對農村社區幹部進行新農村建設有關法律、政策、科技、實用技術等專題培訓。同時,我們採取了“走出去”與“請進來”相結合的方式,組織農村社區幹部到發達地區參觀、學習。還聘請了清華大學、中國農業大學、農業部等單位的知名教授專家來我市作專題培訓講座。20xx年,市鄉兩級共舉辦各類農村幹部培訓班51期,培訓農村黨員幹部6240人次,有效地提高了廣大社區幹部的綜合素質。三是創新激勵機制,充分調動農村社區幹部工作積極性。研究出台了《汝州市村級班子及村幹部績效考核辦法》,把農村社區幹部的工作和報酬結合起來,實行績效掛鈎,建立了責權結合、激勵保障機制。市財政拿出1000萬元資金用於獎勵先進村級班子和優秀村幹部。同時,還出台了《關於落實離任村級主職幹部補貼的意見》,市財政拿出200萬元專項資金用於離任村主職幹部的補貼,切實解決了村幹部的後顧之憂,大大激發了農村社區幹部幹事創業的激情和動力。

(三)重視源頭,加強管理,切實抓好社區黨員隊伍建設

一是實施源頭工程,不斷加大黨員發展工作力度。近年來,我市採取市鄉兩級領導幹部聯繫指導黨員聯繫幫帶等措施,不斷加大發展黨員力度,每年發展黨員都在1000名以上,20xx年共發展黨員1238名,其中農村黨員869名,消除了不發展黨員空白村,為社區建設注入了源頭活水。二是實施素質工程,加大黨員教育力度。充分利用市農村黨員幹部學校和市、鄉黨校,建立了“廣泛覆蓋,立體配套,各有側重,信息共享”的立體培訓網絡,在培訓內容上體現時代性,注重實用性,貫徹按需培訓、學以至用的原則,貼近農村實際,創新培訓形式,教師帶着電腦、黑板等深入到社區村莊、田間地頭和蔬菜大棚、養殖基地,重點培訓市場經濟知識、農村實用技術等,市、鄉兩級全年共舉辦農村黨員培訓班86期,全面提高了農村黨員的致富能力,全市共有9300多名農村黨員有了自己的致富項目,為新型農村社區建設注入了活力。三是實施先鋒工程,充分發揮不同類型黨員作用。為了加強對農村社區黨員的管理,市委研究制定了《關於在農村社區黨員中開展“一崗雙責”工作的意見》和《關於在農村社區無職黨員中開展設崗定責工作的意見》,對農村社區無職黨員明確了四大類24種崗位,在全市建立了1個黨員服務中心,20個黨員活動服務站,在鄭州、常熟等地建立了16個外出務工黨員流動黨支部,為外出務工黨員回鄉創業,回報鄉鄰,推動新型農村社區發展提供了有效服務。目前,已有123名外出務工人員回鄉創辦企業,投資總量達10億元,有力地推動了農村經濟發展。

關於社區的調研報告 篇2

着改革的深入,經濟的發展,居民對社區服務、社區

安全、居住環境、文化生活、醫療衞生等方面的要求越來越高,社區建設的任務越來越重。為了進一步加大社區建設工作力度,加快建設管理有序、服務完善、文明祥和的新型社區,促進我縣城市化建設進程,全面提高城鎮居民生活水平,進一步推動城市三個文明建設,強力推進街道社區各項工作上台階,創特色、爭一流。為了進一步深化政治理論課教學改革,貫徹落實中宣部、中央文明辦、教育部、共青團中央就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社會實踐提出意見,提高《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課教學的針對性和時效性,對教學環節、教學方式進行改革。我就當今社區社會的管理狀況進行了專題調研,調研採取走訪、徵求建議和意見、外出參觀學習等形式,充分聽取駐區單位和居民不同意見。調研期間共走訪駐區單位5個,居民16户50人,外出參觀學習2次。在此基礎上,本人經過認真梳理、總結,現將調研結果報告如下。

一 社區工作人員基本信息

金石社區佔地面積13.5萬平方米,建築面積15.75萬平方米,擁有居民住宅樓54棟、2070套房,目前已入住居民1992户即5132人。

金石社區現有在編工作人員7人,掛職幹部1人,村官1人,勞動保障站3人。社區黨支部現有黨員130人(含預備黨員3人),下設黨小組13個,黨小組長13人。居委會下設居民小組20個,居民代表51人,樓棟長20人。

金石社區物業:工作人員75人,其中園區主管1人,報修統計員1人,維修工2人,保安19人,園區保潔11人,樓棟保潔21人(公益崗),新市區養路保潔20人。

二、近年來社區工作運行情況

(一)社區基礎設施建設情況

金石灘街道辦經過幾年的艱苦創業、辛勤工作,辦事處現有15間辦公用房,一大間集

體辦公用房和一間會議室,辦公設備基本維持正常辦公運轉。金石居委現有辦公用房7間,會議室1間,建有社區支部辦公室、警務室、計生衞生服務站、低保工作站,但距一個標準社區“四室三站一場”還相差甚遠。

(二)整合資源,合理劃分社區

金石灘街道辦根據縣委、縣政府相關規定,與民政局一同按照“管轄區域與户數適當、界線明確、區域相對集中,資源配置相對合理,功能相對齊全”的原則,將轄區劃分為2個社區居委會(金石社區、金海人家社區),9個居民小區。

(三)加強社區工作者隊伍建設

金石灘街道辦共有50名在職幹部職工,由於年齡、文化結構的參差不齊,加之人員來自四面八方,缺乏社區工作經驗,制約着社區工作的快速發展。為了全面提高社區工作效率,辦事處狠抓幹部自身教育,採取集中學習與自學相結合,請進來與走出去相促進的工作方針,組織全體幹部加強政治理論學習和業務技能培訓,通過學習培訓和外出參觀考察,進一步提高了社區幹部對社區工作的認識,開拓了視野,明確了工作思路,增強了工作能力,提高了工作效率。

(四)社區各項功能逐步趨向完善

社區的功能就是服務社會、服務居民,充當城市發展的排頭兵。近年來,金石灘街道辦根據工作實踐,逐步探索理清了以縣委政府領導,街道社區主辦,社會各方支持,羣眾廣泛參與的總體工作思路和管理格局;全面完善社區各項功能,社區黨建、社區精神文明、社區治安、社區服務、社區文化、社區衞生、社區計生、社區保障等機制運轉良好,充分發揮了各自的功能,基本達到社區服務的要求,健全了社區基層黨組織建設,開展了“平安社區”、“文明和諧小區”系列創建活動。強化了“社區是我家,建設靠大家”的文明意識和環保意識,自覺美化家園,愛護環境,極大的豐富居民文化生活,推進了社區共駐共建工作,合療、衞生、救助制度得到健全,社區舊貌得到改變,實現了社區資源共享、快速發展。

三、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社區居委會的工作行政化傾向嚴重、工作任務繁重

1、金石社區居委會自治功能尚未到位

通過調查發現,金石社區居委會的功能當前還未能突破辦理政府行政事務為主,辦理社區事務為輔的現狀,還習慣於上級領導佈置什麼就幹什麼,工作中表現較強的依賴性,自主性、自治性沒有得到體現。一是社區自治的任務與工作要求有距離。社區居委會的自治工作應有三方面內容,即:首先要做好社區服務,但實際上社區服務做得極少或是空白;其次要做好社區事務的民主決策與管理,但實際上的效果不明顯;第三是豐富社區教育活動,倡導科學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但實際上文體活動多,教育活動少。二是社

區居委會已經成為事實上的“政府的腿”。《居民委員會組織法》規定了社區居委會有協助政府有關部門做好管理工作的職責,具體規定了必須要協助政府部門做好社區治安、公共衞生、優撫救濟、最低生活保障、計劃生育和青少年教育等有關工作。通過調查,以上這些職責應該是金石社區居委會通過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等形式開展的,但是大多數情況是金石灘街道辦事處要求金石社區居委會替政府部門填表格、建檔案、出具證明材料等行政性工作;同時政府部門臨時性的統計、調查任務也都通過金石灘街道辦事處落實到金石社區居委會來執行。這使得金石社區居委會的大部分時間都花在協助政府部門的工作上,居民自治組織的作用被行政化所覆蓋。

我結合工作對50人進行了調查,當問到居委會是什麼性質的組織時,有35人回答是代表政府的機構,只有10人回答是代表居民的,還有5人不清楚。在社區專職工作者隊伍中也有很大一部分有“吃人俸祿,為人分憂”;“拿政府的薪水,替政府幹活”的思想。在金石灘街道辦事處工作人員中絕大多數都認為金石社區居委會是金石灘街道辦事處的下屬單位,理所應當地完成金石灘街道辦事處佈置的各項工作任務。

2、金石社區事務纏身,工作任務繁重

隨着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入,大量的“單位人”轉化為“社會人”、大量農民進入城市生活、本地農民失地流向城市,流動人口的大量進入城市,使金石社區居委會面對複雜眾多人口而發生的各項管理工作和事務數量增加、難度加大,“小社區,大社會”的模式,增加了金石社區居委會的工作強度。

(二)社區居委會業務經費不足

一是發揮自身職責,調動居民參與社區建設的活動經費較少。《居民委員會組織法》規定,社區居委會負責宣傳憲法、法律、法規和國家政策,維護居民合法權益,教育居民履行依法應盡的義務,愛護公共財物,開展多種形式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活動,調解民間糾紛,協助政府或派出機構做好與居民利益有關的公共衞生、計劃生育、優撫救濟、青少年教育等項工作。在當前形勢下,金石社區居委會還要做好社區治安、社區教育、組織社區文體活動、美化社區環境等工作,這些都需有必要的經費作保障,否則很難形成居民的廣泛參與和工作效果。

二是日常辦公經費緊張。在各項工作中,召開會議、報送信息和數據,建立台帳等文件資料的辦公消耗,加之金石社區居委會自身水、電、暖以及電話費,一年就得需要6000元左右。日常的上網費和消耗,一年也需要5000元。政府部門部署的工作大多要求制度上牆,製作展板,每年此項支出至少4000多元。

在社區居委會經費方面,我區規定每個社區居委會每年1萬5千元。各街道辦事處統籌部分外,社區居委會實際的使用只有4000-8000元,業務經費嚴重不足。

(三)社區專職工作者待遇較低

通過調查發現,社區專職工作者待遇低的問題比較突出:一是社區協管員待遇較高,如勞動、城管、矯正、治安協管員等都是由勞動部門安排的失業人員,工資比社區專職工作者(社區居委會工作人員)高,不僅發工作服,而且遇年節還有福利。而社區專職工作者都是經過招考和居民選舉形成,心理反差大;二是社區專職工作者的付出與回報差距較大。社區專職工作者承擔的工作繁重,但扣除三險個人負擔部分後,每個人只有800-1000元月收入,直接影響了積極性,影響了金石社區管理工作的成效。

四、改進對策與建議

(一)應積極為金石社區居委會減負

1、是理順區街關係。要按照“條專塊統”的原則,對專業性比較強的由開發區委辦局在金石灘街道設站(所),實現條條上的一專到底。金石灘街道主要是代表政府履行塊塊上的綜合管理職能,具體講就是按照有關法律、法規和區政府的授權或者有關職能部門的委託,使金石灘街道具有綜合協調權、處置權等,從而有效地行使政府對城市的管理職能,對地區社會治安、市容市貌、城市建設、精神文明建設等達到高效的管理。

2、是理順街(部門)居關係。理順關係要改變過去領導與被領導、命令與服從的關係,成為指導與協助、服務與監督的關係。進一步明確社區居委會的任務。社區居民委員會作為城市管理四級網絡中的一個網格,而不是一個“級”,這個理念是理順街居關係的基礎,必須牢固樹立。按照政事分開的思路,將金石社區居委會的各項工作進行梳理,做到“兩個明確”:即明確哪些屬於街道(部門)的工作,哪些屬於社區的工作;明確哪些是政務性工作,哪些是事務性工作。在此基礎上,屬於街道的工作,街道(部門)無權向社區攤派;屬於社區的工作,社區有責任完成;對需要社區協助辦理的工作,要建立社區工作準入制度,履行正式的授權手續。

3是明確社區功能定位,發揮社區居委會自治功能。一要搞好社區服務。主要是抓好四項服務:即抓好社區安全服務,保持社區的長治久安;抓好社區的文化服務,滿足居民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抓好社區的健康服務,培養居民良好的生活習慣;抓好社區生活服務,解決居民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困難和問題。建立社區的長效服務機制,實現政事分開,建立社區公共服務社,按照市場規律進行運作;樹立求真務實的工作作風,以居民需要與否、居民滿意與否、居民擁護與否為社區服務的唯一宗旨,來推動社區服務。二要保證社區居委會的自治權得到有效行使。這個權力能不能落實,關係到社區建設的成敗。社區自治權應主要體現在社區民主決策權、社區管理權、社區財務自主權、社區依法協管權以及社區對政府部門的監督權上,只有把這五項權力真正落到實處,金石社區居委會才能真正從大量的政務性工作中解放出來,也才能真正把社區服務搞起來。

(二)多渠道解決社區居委會業務經費

目前的金石社區居委會經費由金石灘街道辦事處統籌安排,這雖然有利於基層社區管理工作的協調統一,但另一方面,一定程度上制約了金石社區居委會工作的進一步發展,使得金石

居委會受到資金不足的限制和制約,難以解決居民的熱點、難點問題,制約居民對居委會的認同和歸屬,因此必須採取多渠道保證居委會業務經費。

1、金石社區居委會建立單獨帳户並全面安排,使其工作正常運轉,為居民羣眾辦實事、辦好事。

2、要動員發動轄區單位資源共享、共建共駐,各社區要協調轄區單位有錢的出錢,有力的出力,把社區各種各樣有形的、無形的資源開發出來。

3、金石社區居委會採取多種形式拓寬社區服務領域,建立自身的便民利民社區服務組織,在有償或低償為居民提供服務的同時,增強自身實力。

4、政府要加大金石社區業務經費的投入力度,在現有每年每個社區1萬5千元基礎上提高到3萬元。

5、建立社區工作準入制度。政府部門和街道經批准需要社區協助的工作,要做到權隨責走,費隨事轉。

(三)努力提高社區專職工作者的待遇

按照市人事局、市民政局、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聯合發文精神,結合區域實際,調整社區專職工作者待遇,在提高月工資的基礎上,可由區政府或辦事處根據實際情況酌情安排年終獎勵,同時,按照勞動法規定繳納養老、失業、醫療等保險,切實解決委員會工作人員的實際困難,保障委員會各項工作的順利開展。

五、總結

社區是城市社會的基本構成單位,是“三個文明建設”的重要陣地,也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基礎。大力加強社區建設,推動城區經濟社會的健康快速發展,協調社區不同利益羣體關係,提高社區居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對於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具有重要意義。近幾年,大連市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農村廣大地區面貌發生了很大變化,大連農村新社區建設,使農村社會管理和服務水平得到了提高,給廣大農民帶來實實在在的實惠。解析的金石社區,雖然不能代表全市新社區中心建設的整體,卻反映了大連的基本現實。各地情況差異,發展程度不同,新社區建設措施和做法也不盡一致,但進展情況卻令人感動振奮。 大連市於20xx年x月x日啟動全市農村社區服務中心建設工程項目,在市民政局全面布暑安排下,按照農村社區服務服務中心實施統一設計和標準。即每個服務中心建築面積五百平方米以上,建設標準每平方米不少於1000元。提升服務中心“一場九室二市” 功能。其中有村委會辦公室、黨員和村民綜合活動室、警備室、文化閲覽室、醫療衞生室、農村物資超市、日用百貨超市、司法調解室、學齡前兒童教育室、體育健身室、村級檔案室、室外文體活動場所等。齊全周到的服務功能將為廣大農民提供貼心的服務。大連新社區建設正在儲能蓄勢,必將大踏步前行。

關於社區的調研報告 篇3

20xx年是朝陽區進入“新四區”建設的重要階段,我們要抓住機遇與挑戰,認真總結社區的多年來運行的經驗與不足加強社區建設,為了進一步探索社區自治管理,不斷加強社區建設、不斷完善社區服務功能,社區黨委深入居民當中對社區今後發展進行了調研。調研報告具體如下:

一、基本情況

*社區地處市政綠化帶工程腹地,社區內共有物業、物業*個物業公司,分別為*小區及*小區居民服務。社區總户數1009户,常住總人口2597人,現有居民樓32棟。自管黨員36名。

二、存在問題

1、社區便民服務體系尚不完善。目前,社區內沒有能夠滿足居民正常生活需求的超市、學校、銀行等設施。

2、物業運行成本高服務不到位及建工道路坑窪不平影響居民日常生活。有居民414户,物業費按照1.5元/平米收取。開發交付之時,沒有將小區公用電按普通民用電結算,近期由於人工成本的增加等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物業運行成本加大,同時按照物業管理條例的規定,各項物業服務又一項也不能少,這也是間接造成佳誠物業服務不到位原因,居民與物業之間矛盾較為突出。現城建五工地正在建設文化藝術中心,由於重型車的碾壓,將曾經在地區辦事處的大力協調下,剛剛修繕的建工路又碾壓的坑窪不平,加上路上本身沒有排水設施,給居民出行造成不便,居民反映較大。

3、社區辦公用房尚未達標。社區辦公用房是隻有70平米的臨時性用房,面積及功能遠遠能滿足居民及相關要求。辦公用房的限制,制約了社區文體隊伍的發展。

三、採取的辦法及社區建設的建議

(一)完善居民自治,創新自治載體。

社區建設主要是發揮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教育、自我監督的能力,使居民獲得認同感、歸屬感、安全感和親情感,增強社區黨委在居民中的凝聚力和參與建設社區的積極性,從而使社區成為社會的“減震器”。逐步搭建政府、市場、社區組織之間的良性互動和合作關係,形成共同改善社區環境、社區文化狀況的局面。

進一步加強基層組織建設作為今年的重點工作,實行畫片管理,逐一落實包樓包片工作機制,建立工作制度及入户走訪手冊,採取社區人員一杆子杵到底的辦法,及時反映民意,解決民憂,為社區發展奠定基礎。積極探索志願者市場化運作模式,鼓勵各類人員積極參與社區志願服務,以市場化運作模式推動社區志願服務,並不斷提高志願服務者的社區認可度,制定統一的志願服務優惠政策,讓志願者能夠得到轄區居民的認可和尊重。

落實社區居民對社區各項事務的知情權、參與權、監督權,做到重大工作讓居民知曉,重大問題和居民商議。建立社區議事會,召開社情懇談會、聽證會。對社區內公益事業建設、物業管理等事關社區居民切身利益的事項,以召開社情懇談會和聽證會的形式,廣泛徵求居民意見,集思廣益,加強社區居民的民主參與意識,不斷推進社區建設發展。

充分利用各種媒體加大宣傳力度,利用宣傳欄,擴大居民對社區的瞭解,搭建與居民溝通的平台,將社區的端口前移,讓廣大居民充分認識和理解社區建設的重大意義,明確自己承擔的責任和義務,開展居民喜聞樂見的活動,如“九九重陽節”、“春節團拜會個人風采展”、“紅歌OK比賽”等居民喜聞樂見的活動,通過活動增強社區的凝聚力和歸屬感,並通過各種豐富多彩的活動,進一步挖掘社區資源,廣泛發動和動員居民加入到社區志願者隊伍當中,形成社區建設的合力,吸引更多的居民參與到社區建設中來,為社區建設提建議、出點子,從而推動社區自治建設走向深入。

(二)建立協商機制,及時化解矛盾。

物業服務不到位問題、建工道路坑窪不平雨天有積水等問題,社區積極協調各方,建立協商機制,召開專題座談會,及時化解和解決居民實際問題。加強監督物業管理,並根據檢查結果和居民反映的問題及時與物業溝通,督促他們及時整改。開展共駐共建活動,不斷提高社會單位的參與意識,並得到了轄區內國家米蘭、城建五、佳成物業等單位的大力支持,開展了認養綠地等活動,對無人管理建工路定期進行整治,夏季清除雜草、冬季產冰掃雪,解決居民反映問題,在矛盾突出是起到潤滑劑作用。

(三)增強社區服務能力。

社區服務涉及千家萬户,是社區建設的根本出發點和歸宿,面對居民的服務需求與社區辦公條件不匹配的矛盾,社區不等不靠,一是積極協調社區學院、弘文博雅、才智大講堂等轄區單位,不斷理順之間的關係,充分整合轄區內部的資源低嘗或無償為社區居民服務,為居民提供活動場所。二是以建設“適宜居住的城市”為目標,在調查摸底的基礎上,為了滿足居民需求,積極推進社會服務組織建設,先後組建了“ 一家人”、“幫幫團”、“ 鄰里互助”等自治組織,廣開思路解決當前社區居民購物難問題。三是加快社區從管理向服務轉變步伐。推行“兩式、一化、一管理”服務模式,兩式即對享受優惠政策的老人進行電話提醒,不定期問候空巢老人近況;一化即針對行動不便老人,提供代買代購、理髮等服務;一管理即按老年人的年齡、身體狀況、居住情況進行分類管理。

(四)打破瓶頸,創新共駐共建新模式

引導轄區單位履行社會責任,參與社區建設。繼續與國際米蘭商業街、金美坊美容美髮、北京市愛爾英智眼科醫院、恆安中醫院保持協作關係,在居民與企業間搭建平台,定期開展居民與企業、企業與企業之間的互動活動,努力實現“資源共享、責任共擔、活動共搞、實事共辦”的共駐共建局面。

由於沒有正式辦公用房及居民活動場所,就目前社區的硬件設施還無法滿足居民需求,這已經成為制約社區發展的“瓶頸”,為此需要有關領導給與支持,從更本上解決社區配套用房問題。

以上就是對社區建設一些意見和建議,如有不妥之處還請指正。

*社區

關於社區的調研報告 篇4

為響應上級黨委繼續解放思想大討論暨創新年活動的號召,近期,本人對**街道辦事處社區建設狀況進行了調研,將情況報告如下:

一、**街道辦事處社區建設基本狀況

**區位處市區中心地段,東至四川南路,南至重慶路,西至西藏路,北至北部灣西路。面積3平方公里,人口23000多人。駐有貴州省駐北海辦事處、市廣播電視局、廣西區海事局、武警北海支隊、中國銀行北海分行、寶誼商廈、甲天下大酒店等50多個單位。

近幾年來,在上級黨委以及民政部門的指導下,**區**街道辦事處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的意見以及民政部"深化社區建設"的要求,堅持以人為本,建立社區工作機制,落實區委、區政府社區建設"83行動規劃",以建設富裕、文化、生態、平安為目標,以服務羣眾為重點,以居民自治為方向,以維護穩定為基礎,以文化活動為載體,加大投入,加強社區基礎設施建設。幾年來,**街道辦事處堅持把社區環境建設作為構築和諧社區的物質基礎來抓,正視困難和問題,想方設法,採取切實可行的措施,創造條件解決社區辦公和服務條件較差的問題。僅20xx年一年就投入資金19萬元,建設了2個"星光計劃"項目,整修了社區綜合辦公樓。所轄5個社區建起了300平方米的綜合辦公樓,特別是貴州南路社區辦公用房已達到330平方米要求,並建成了目前唯一的北海市老年大學社區分校,搭建社區平台,逐步完善社區功能,社區建設取得明顯成績。各社區治安調解工作委員會、環境衞生工作委員會、社會保障工作委員會等社區自治組織健全;居民家庭和睦,人民安居樂業,各項指標達到了北海市"83行動計劃"標準的要求。

二、社區建設工作存在的不足和問題

一是社區辦公條件和服務設施欠缺。一方面,大部分社區居委會普遍存在着現有財力、物力難於承載,社區居委會開展工作存在沒有經費的問題。每年下撥給每個社區居委會的經費僅夠維持社區居委會的水電費、電話費、日常辦公用品的開支,而居委會又沒有其它經濟實體,沒有資金投入服務設施的建設。另一方面,在社會職能由單位向社區的大轉換中,原先承擔職能、擁有相應物力、財力的政府部門和單位,在卸掉職能的同時又沒有相應讓出原先職能擁有的財力、物力,而原本無多少財力、物力的社區在接過轉來的社會職能後,又往往得不到相應的財力、物力支持。在政府部門紛紛把職能任務延伸到社區的情況下,社區居委會對上級部門下達的任務又無法拒絕,這便導致社區黨建在財力、物力上更加捉襟見肘。

二是社區建設機制尚未健全,居民參與社區建設的渠道不夠暢通。儘管各社區居委會組織明確了工作職責,制訂完善了工作制度,但是類似社區協商議事會議等動員全體社區居民以及社區成員單位積極參與社區建設的社區參與機制尚未建立健全,社區事務和社區政務的開放度和透明度也不夠,社區居委會依法、民主、科學的執政能力程度不高,居民的民主自治政治熱情未能很好地激發和體現。

三是社區公益和產業服務網絡尚未形成。社區事務社會化管理水平有待提升。社區自治組織和社會團體組織不夠健全,社區居委會與轄區單位黨組織"共駐共建"機制尚未成為建設社區的強大力量,未能在溝通社區資源、提供專業化服務方面充分發揮作用;社區文體活動好文化生活較為單調,市民整體思想素質有待提高。

四是社區建設幹部文化、專業素質整體水平不高,隊伍不夠強大。隨着形勢的發展,一方面,社區工作範圍擴大,內容增多,任務加重,社區居委會幹部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黨務工作者",而是行政、黨務"一肩挑"的主要管理者,做好社區居委會各項工作,已成為社區建設工作多樣化發展的必然趨勢。加上離退休黨員和企業下崗失業黨員社會化管理後大批轉入居住地社區,社區黨員數量激增,給這些功能尚未發育健全的社區居委會帶來較大的壓力。當前,社區"滿足於應付、流之於形式"的現象較為普遍,導致"責、權、利"的平衡木出現了嚴重的傾斜,"責"重而"權"少,社區工作內容和任務的不斷增加,確已突破了社區居委會現有職責難能承受的範圍和底線,社區幹部隊伍難以適應形勢和社區建設發展需要。

三、加強社區建設工作的建議

(一)要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搭建社區平台,夯實社區建設物質基礎

社區設施是開展社區服務最基本、最必備的物質條件。為確保社區建設工作的正常、高效運作,各級財政必須加大扶持的力度,尤其要從年初的預算上予以安排,保證社區黨建的活動經費。另外,各社區也可以挖掘本社區內的社會資源,增加社區黨建的發展基金。必須從人力、物力上加大對社區建設工作的投入,解決目前比較突出的社區黨建活動經費緊張、人力投入不足問題,配套好社區學校、會議室、圖書室、閲覽室、檔案室、警務室、居民活動室等"五室、四站、兩欄、一校、一場所",佈設社區

一站式為民便民服務枱,添置計算機、電視機、vcd機等,完善黨務、居務公開欄,為社區建設提供良好的物質基礎。

(二)要健全社區自治組織,凝聚社區力量,培育社區自主發展能力

要依靠居民自治實現社區建設,就要推進社區建設中保障居民的選舉權、決策權、參與權和監督權,依法擴大社區民主,培養社區自主發展能力。

一是要依法組織換屆選舉,培養居民參與意識,保障居民選舉權。社區民主自治的重要標誌就是社區居民們根據自己的意願選舉領導者和領導機構。

二是要發展社區自治組織,充實社區建設力量,保障居民的參與權。要堅持以人為本,充分調動社區成員單位及社區居民的積極性,建立健全社區協商議事會、社區黨建聯絡委員會等社區自治組織,組建包括社區居委會、黨支部在內的社區各類組織機構。不斷完善社區自治組織和社會團體。並通過這些社區自治組織和社會團體組織的社區活動,在溝通社區資源、提供專業化服務方面發揮作用。

三是要健全社區議事規則,發展社區民主政治,保障居民的決策權。要以社區居民為主體,指導社區完善社區居民代表會議制度、社區協商議事會議制度、社區黨建聯席會議制度、社區聽證會制度等各種工作制度等民主決策制度,社區居民代表大會通過並實行《社區居民公約》,將社區事務交由社區居民自主決定、自我管理,特別是關係社區建設重大問題的決策,廣泛聽取和尊重居民羣眾的意見。建立良好的社區參與機制,推動居民自治,充分發揮他們在和諧社區建設中的關鍵作用。在社區建設大政問題上,要堅持"協調、合作、共建"原則,廣泛地吸收不同羣體的代表和社區成員單位參加,根據實際召開社區協商議事會議,討論社區的重大問題,協商社區涉及居民羣眾切身利益的的社區事務,保障了居民參與社區建設事務的決策權,社區居民以及社區成員單位對社區居委會和社區內其它工作機構以及政府各部門工作進行民主評議和監督,規範社區管理,提高社區民主程度。

四是要實行黨務居務公開,增強社區政務透明,保障居民的監督權。各社區要設立黨務居務公開欄,將支委和社區居委會成員職責分工、黨費收繳、民主評議黨員、來信來訪處理和辦事程序、社區服務熱線、計生、低保、救實救濟、財務收支、幹部年度評議以及社區居民羣眾關注的熱點、難點的處理情況等,通過製作上牆、社區黨務居務公開欄或召開會議形式定期不定期向黨員居民羣眾公開。同時,建立黨務居務公開監督小組,聘請退休幹部和黨員羣眾作為監督員監督黨務居務公開工作,增加黨的工作、黨內事務和社區政務的開放度和透明度,接受羣眾的監督,讓羣眾瞭解、支持和參與社區公共事務,擴大黨員羣眾對黨內事務的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發展黨內民主,加強黨內監督,切實保障黨員羣眾的民主權利,提高社區黨組織和社區居委會依法、民主、科學的執政能力。

(三)要建立資源共享機制,開展社區服務,提高社區居民生活質量

社區服務功能是否完善、服務質量的好壞是衡量社區建設的重要標尺。在完善社區服務網絡、增強社區服務功能、提高質量方面,建議:

一是建立共建機制。要形成建設社區的強大力量,僅靠社區黨支部、居委會幾個幹部是遠遠不夠的。**區和街道辦事處黨組織要指導和幫助各社區黨支部與駐區社區成員單位與社區居委會簽訂社區共建協議,開展"組織聯創、行業聯合、幹羣聯結"的社區黨建"互聯網"工程,建立街道、社區黨組織與轄區單位黨組織資源共享、優勢互補、條塊結合的"共駐共建"機制。

二是整合社區資源。建立"共駐共建"機制、搭建社區建設的大舞台,促進社會和社區資源的整合,較好發揮社區人力、物力和財力資源的優勢,中形成一股強大的共建社區力量。逐步實施"數字街道、數字社區"工程,開設街道信息網,及時發佈招商、用工、衞生、文化等各類信息,滿足羣眾的各種需求。

要充分利用社區資源,要在各社區健全社區服務站、社區社會救助站、社區科普工作站、社區衞生服務站、社會保障工作站,社區居民教育學校、補充健身器械、枱球桌等公益服務設施,歸攏便民服務產業網點,開通居民應急服務電話熱線。培育和發展組建社區義務巡邏隊、老年人協會、殘疾人協會、各類文體藝術團、"社區志願者行動"組織、"黨員志願者"、"青年志願者"、"巾幗志願者"等各種團體組織,並通過這些組織承接與居民相關的社會公共管理事務和公益事業,在基層形成一個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社會管理體系,健全了社區公益和產業服務網絡。積極發揮他們在社區管理中"反映訴求,調節矛盾、參與管理、規範行為、服務羣眾"的橋樑紐帶作用,促進社會公共事務的社會化管理,提升社區事務社會化管理水平。

三是開展社區服務。**區和街道辦事處黨組織要指導各社區依託已經健全起來的服務組織以及文化廣場、活動室等場所,開展社會保障、人民調解、幫困救助、文化體育、環境衞生、科普法律、衞生清潔、環境綠化、就業諮詢等公益性社區服務以及醫療保健、家政等產業服務;開設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就業培訓課堂等;組織社區青少年開展讀書活動和參加社區衞生清潔等社會實踐活動,老年人健身、娛樂活動等,提高居民的生活質量。大力推廣"無圍牆敬老院"的社區居家養老模式,應對日益突出的老齡化問題。促進志願者服務活動逐步走向制度化、經常化,發揮"社區志願者行動"組織的各個行動小組的作用,開展公益性社區服務。

(四)要加強教育培養,抓好社區幹部隊伍建設

要重視選配社區居委會"兩委"班子,在社區黨支部、社區居委會"兩委"換屆選舉中逐步推行直選。其次,通過崗前培訓、專業培訓和鼓勵促進學歷進修等抓好社區"兩委"幹部的理論和業務教育培訓,不斷提高社區幹部的整體綜合素質,不斷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務水平,特別是要求我們的社區幹部在做羣眾思想工作時具有説懂、説通、説服的能力,讓羣眾了社區幹部所做的工作,所做事情的目的,打消可能有的顧慮,認同和接受社區幹部所採取的行動和提供的幫助。再次是實行社區居民代表評議社區幹部,加強對社區幹部的有效監督。不斷完善自我,為更好更快地提高工作能力和適應新時期對社區工作提出的要求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五)要多開展社區文體活動,凝聚人心,形成健康人文環境

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則是社區建設的精神支撐和有效載體,先進的社區文化對社區發展起到無形的引領作用。要以文化為魂,樹立以社區文化推動社區發展的觀念,指導各社區充分利用社區教育資源,們積極開展文體活動,豐富社區生活,提高市民整體思想文化素質,營造文明健康、積極向上的社區人文環境。

一是依託社區文化廣場,在"三八"婦女節、"八一"建軍節、"九九"重陽節等節慶假日時多舉辦聯誼會等豐富多彩的文化體育活動和文藝演出,孵化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社區文化團隊,吸引了社區愛好者的廣泛參與,有效地發揮先進文化滿足人們精神需求、陶冶情操、凝聚人心的良好功能,促使不同羣體的社區居民在共同的文化活動中得到共鳴,社區主人翁意識、參與意識大大增強。

二是大力推進社區精神文明建設。要利用新聞媒體、宣傳專欄等手段,加大對社區的好人好事的正面宣傳,開展,弘揚樂善好施、鄰里互助、扶貧濟困的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引導居民在健康向上、生動活潑、豐富多彩的羣眾文化娛樂活動中建成立平等友愛、和睦共處、誠實守信的良好習慣,發揮先進文化凝聚人心、匯聚力量的"粘合"作用,促進社會的團結與和諧。

關於社區的調研報告 篇5

按照XX區委辦公室《關於貫徹落實省委第八巡視組巡視意見區委、區政府領導班子專題調研活動實施方案》的安排,我們深入到街辦、社區開展了社區建設專題調研活動。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社區建設的基本成效

目前,XX區城區現有城市社區居委會83個(含立新鄉6個村改居),主要分佈在全區5個街道和立新鄉。近年來,XX區始終把和諧社區建設作為構建和諧沙市的基礎工程來抓,在發展區域經濟的同時,大力推進社區建設,努力建設“管理有序、服務完善、環境優美、治安良好、文明(2019最新招商引資情況調研報告)祥和”的城鄉社區,為構建和諧沙市夯實基礎,全區和諧社區建設正呈現出全新的發展態勢。從XX區社區建設工作情況來看,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是社區和崗位設立逐步規範。20xx年實施社區建設改革以來,XX區根據中辦發〔20xx〕23號文件要求,按照有利於提高工作效能的原則,充分考慮到城市發展規劃和原有居委會的特色,採取合併、撤消、新建等方式,先後經過3次調整,把建區之初的132個居委會調整為83個社區居委會,調整後每個社區規模適度,平均管轄户數2500户左右。XX區現實有的77個城市社區,目前核定崗位職數撥付經費的社區有68個〔其中解放街辦4個廠居、勝利街辦1個廠居、朝陽街辦2個廠居和2個(五星三村、柳林洲村)村未核定〕。20xx年全區社區換屆選舉,經區政府核定社區崗位數287個,後因工作需要,至20xx年3月社區崗位數增加至328個,較20xx年增加了41個崗位。

二是社區工作、工資待遇大幅提高。全區現實有社區工作人員399人,其中328個核定崗位人員中在崗251人,借調街辦62人,離崗退養12人,借調區直3人;街道社區自聘71人。20xx年1月至20xx年6月,財政按每個社區崗位20xx0元/年、每個社區20xx0元/年(廠居15000/年)的標準向社區下撥崗位和工作經費。今年7月1日起,區政府提高了社區居委會的補貼標準,財政按照每個社區崗位15600/年、每個社區20xx0元/年(含廠居)的標準下撥崗位和工作經費,社區工作人員待遇一次性增幅達到56%。社區工作人員全員納入保險序列,辦理了“三險”(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大大提高了社區、社區工作人員的工作、福利待遇,穩定了社區隊伍的建設和發展。

三是社區基礎設施建設得到保障。按照“壓縮辦公面積、擴大服務空間、拓展服務功能”的指導思想,20xx年至20xx年,全區共投入資金1301萬元(其中爭取市級以上財政投入645萬元,區級財政配套426萬元,街道社區自籌230萬元),按照《湖北省社區服務設施建設若干指導意見(試行)的通知》精神,對社區實施了規範化建設和改造。全區新建街道社區服務中心1個(解放街辦),改擴建街道社區服務中心1個(勝利街辦);新建社區辦公服務用房27個,改擴建18個。截至目前,社區辦公服務用房面積在300平方米以上的社區50個,250-300平方米的社區7個。通過不斷的投入和建設,XX區街道服務中心和社區“四室”(圖書閲覽室、文體活動室、日間照料室、警務室)、“兩廳”(一站式服務大廳、居民説事廳)、“一校”(居民學校)、“一點”(慈善捐贈點)等基礎設施日趨完善。51個社區居委會全面推行了“一站式”服務,服務居民、為民辦事、組織活動的基本功能不斷增強。

今年,對尚未達標的26個城市社區和2個即將批准成立的近郊鄉鎮社區(關沮鎮景湖、銀湖社區),近期已由民政部門申報了省級和市級建設項目,項目建設資金計劃投入760萬元。為激勵街辦實施建設項目,區民政局將籌措100萬元專項資金,對項目實施又快又好的街道給予“以獎代補”。項目實施完成後,XX區83個城市社區和2個近郊鄉鎮社區的基礎設施達標建設將畫上圓滿的句號。

四是社區服務和自治創新特色。XX區的社區服務已發展到家政、養老、托幼、計生、民調、衞生、社保、保安、法律、中介等十大系列多個服務項目,逐步建立了以街道服務中心為主體、社區服務站為基礎的上下聯動的社區服務體系。目前,全區已建成街道級社區服務中心2個、社區服務站51個,社區警務室83個、社區活動中心51個,社區圖書室48個、社區居民學校83個。與此同時,全區開展了多種形式的幫困解難、關心羣體活動。以“沙市老姨媽服務隊”、勝利街辦“365”社區服務和解放街辦“彭國珍服務隊”為代表的社區志願者服務隊伍日益壯大。志願者服務隊與部門機關幹部、社區工作人員一起深入到社區,進入千家萬户開展多種形式的志願者服務活動,建立了志願者活動檔案。

社區以紮實而卓有成效的工作,為沙市的建設和發展贏得了巨大的榮譽。XX區先後獲得全國社區建設示範城區、全國計劃生育優質服務先進區、全國科普示範區、全國社區紅十字服務示範區等國家級和多個省市級榮譽稱號,絕大部分與推進社區建設有緊密的關係。20xx年XX區以“創新居民自治形式,擴大居民自治範圍,拓展居民自治內容”為代表的“居民説事”制度,在全區社區全面推行。該制度得到省委書記羅清泉同志的充分肯定,並在《湖北內參》上予以親筆批示。20xx年,在民政部召開的表彰大會上做了典型發言,在全省社區建設工作會議上做典型發言並得到大力推廣。XX區社區自治和服務水平得到了進一步的提升。

二、社區建設存在的問題

通過調查,我們也清醒地看到XX區社區建設還存在着一些薄弱環節,有待於進一步的完善和提高。

1、社區工作體制機制尚不健全。一是社區與部門、街道的關係尚未完全理順。XX區對社區應承擔哪些職責,還沒有一套系統規範、操作性強的規定,多數部門把社區當作本部門的下屬單位,把原本應該承擔的工作任務下派到社區,卻沒有按照“權隨責走、費隨事轉”的原則下撥經費,使社區幹部壓力大負擔重。二是各類評比活動牽制了社區大量精力。據調查瞭解,一個社區每年要迎接如黨建、綜合治理、就業再就業、低保、計生、衞生、經濟等各類常規考核檢查20多個;迎接如平安社區、衞生社區、黨建示範社區、充分就業社區、文明社區、綠色社區等各類專門創建工作更是應接不暇。僅計生部門每年就有省、市、區三級考核,有季度考核、半年考核、全年目標考核、黨政考核等,考核工作貫穿全年始終,使社區疲於應付。

2、社區工作牌子雜亂資料繁多。一是牌子多。上級要求部門工作進社區、服務到社區,而這些部門在社區沒有工作平台和落腳點,社區居委會成了這些工作任務的承接者和落實者。每個部門工作、服務進社區的同時都要在社區掛牌,多的一個部門要掛幾個牌子,且尺寸不一、顏色不同,還要求掛在顯著位置。如社區黨建聯席會、聯合工會、平安社區創建工作領導小組、紅十字服務站、勞動保障服務站、計生服務站、流動人口管理服務站、黨員服務站、婦女兒童服務站等等。一個社區要掛近20個機構牌子,且這些掛牌產生的費用,大部分需要社區自己承擔。二是資料多。現在每項工作都要專題建檔、建立台賬,而且要求特別高,既要電子文檔又要紙質文本,既要文字材料又要圖片影像,既要內容豐富又要統一外觀。一個社區半年的工作台賬就有60本之多,平均每本都有2—3釐米厚,堆起來有1米多高,有些龍頭社區的資料已經多得無處可放。

3、社區人員混崗空崗現象普遍存在。由於街道工作人員不夠,在社區居委會成員屆期內借調社區幹部,造成了社區幹部流動性過大,社區工作缺乏穩定性和延續性。同時,由此產生的社區工作人員缺位,導致部分社區工作不能落實。據調查統計顯示,從社區抽調工作人員到街道機關各崗位工作的現象較為普遍,5個街道共抽調社區工作人員62人,抽調率為16.5%。同時,各街辦除向社區抽調工作人員到街辦機關工作以外,自聘人員現象也極為普遍。目前合計自聘人數達71人。其中解放街辦自聘8人,崇文街辦自聘12人、中山街辦自聘15人,勝利街辦自聘26人,朝陽街辦自聘10人。

4、社區工資待遇無統一執行標準。XX區自建區以來,就是將社區工作、工資經費全額納入財政綜合預算。20xx年1月至20xx年6月,全區對社區工作人員的月工資基本標準按照600、700、800元參數執行,各街辦在此基礎上制定了本轄區的工資發放標準。由於各自為陣,各有標準,XX區5個街辦的社區工作人員工資待遇不盡相同,出現了“同城同工不同酬”的現象。20xx年7月起,政府大幅提高了社區工作人員工資待遇標準,月工資基本標準按照1100、1200、1300元參數執行,但是各街辦在具體實施中“同城同工不同酬”的現象仍然繼續延續,造成了街辦與街辦之間社區工作人員的相互比對,產生了一定的不穩定因素。

三、進一步推進社區建設的建議

根據黨的xx大提出的“把城鄉社區建設成為管理有序、服務完善、文明祥和的社會生活共同體”的目標要求,為積極探索有沙市特色的城鄉和諧社區建設新路子,建議重點抓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1、探索建立社區工作站、社區居委會並行模式。在社區居委會之外獨立設置社區工作站,實行“工作站與居委會並行”的管理模式,還原社區居委會自治的本義。社區工作站和社區居委會分別擔負不同職能。社區工作站的主要職責是在街道黨工委和街道辦事處的領導下開展工作,承辦政府職能部門在社區開展的工作,以及其他由區政府確定需要進人社區的工作事項。社區工作站的工作人員目前可實行全員聘用社區居委會成員,逐步推行社區工作隊伍職業化、專業化。社區居委會依法開展“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的自治功能,依法協助社區工作站完成各項工作任務。社區居委會按照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按期進行換屆選舉產生其成員。

2、規範社區掛牌和各項檢查評比考核。一是在社區僅限於掛“社區黨組織”、“社區居委會”和“社區工作站”三塊牌子。對相關職能部門因工作需要掛牌的,由部門制訂統一模式、統一標準、統一顏色、統一安排、統一設計方案報區社區建設工作領導小組批准同意,牌子只能掛在室內相關功能室內或製作照片留存備查。同時,掛牌所產生的一切費用應由職能部門承擔。二是規範各項檢查評比考核。凡對社區居委會工作的各項檢查、考核、驗收事項,應由組織活動的部門、團體事先報區社區建設工作領導小組批准整合後,採用統一標準、統一部署、統一台帳、統一考核、統一獎勵、成果共享的辦法進行綜合考核。

3、加強社區工作人員隊伍建設與管理。一是要嚴格核定崗位。社區工作站崗位數建議按照20xx户以下4人,20xx-3000户5人,3000户以上6人標準核定;社區居委會崗位數按照省、市相關要求在進行換屆選舉時適時核定。二是要嚴格聘用程序。各街辦按照核定的崗位數聘用人員,須經區社區建設工作領導小組批准後,在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按照程序辦理人事代理手續,並進入社會保障體系;社區定崗到人後不得隨意調換,確因工作需要統籌調配的,須書面報請區社區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備案;社區崗位出現缺額增補時,須報請區社區建設工作領導小組批准,經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組織考核,由街道聘用。三是要努力提高社區工作人員隊伍素質。加強對社區工作者的崗位實踐和學習培訓,提高社區工作者的業務水平,社區工作人員除參加各部門業務培訓,還需納入區委黨校培訓計劃。同時,要逐步實行社區工作者資格認證和持證上崗制度。

4、統一社區工作人員的基本工資標準。一是探索制定XX區社區工作人員崗位工資實施辦法,對社區工作人員受聘期間建立基本工資、補貼、獎金和社會保險等制度,社會保險按有關政策規定辦理。社區工作人員工資由基本工資+績效工資兩塊組成,基本工資由財政直接撥入個人卡號實行社會化發放;績效工資發放實行浮動制,由街辦考核發放。建立社區工作人員工資自然增長機制,逐步推行社區工作人員等級工資制,把工資水平同工作資歷、工作年限、工作業績掛鈎,以調動社區工作者的積極性,確保隊伍穩定。

5、大力推進和深化社區服務。一是進一步加大社區管理信息資源的開發利用。加快社區管理信息系統建設,全面完成社區數據的錄入和上傳。儘快完成社區管理信息系統和區政府門户網站的對接,實現政府與社區的良性互動。要以社區管理信息系統數據庫為依託,實現一數一源、一數多用,避免多頭信息數據填報,減少社區工作人員的負擔,降低成本,提升效率。在此基礎上啟動社區服務信息平台,推行預約服務、熱線服務、上門服務等多種形式,建立全天候的社區服務體系。積極探索社區服務市場化、專業化的路子,以適應居民羣眾的服務需求,促進社區服務業的良性發展,從更高層次上推進社區服務。二是要重點做好便民利民服務,特別要做好面向困難弱勢羣體的社會保障和救助服務、面向下崗失業職工的再就業服務和其他社會保障服務。進一步發揮社區服務業在幫助困難羣體再就業中的渠道作用;強化對社區弱勢羣體的幫扶機制,進一步健全社區扶貧幫困體系。

關於社區的調研報告 篇6

建立完善社會治安防控體系,是全國“二十公”提出的公安工作五項主要奮鬥目標之一,也是確保新時期社會治安更加穩定、人民羣眾安全感明顯提高的一個重要途徑。近年來,我局從實戰碩果中初步提煉了治安防控體系建設的新經驗。在“三基”工程建設的決戰之年,商城的治安防控體系建設必須圍繞“三基”工程建設的總要求,緊密結合地域特點、發案規律、成功經驗,進一步賦予其新的目標、新的內涵、新的活力,使其成為拓展商城公安基礎工作的增長點和興奮點,並在新一輪平安建設工作中進一步鞏固和提高。

一、要理清治安防控體系建設的工作思路。治安防控體系建設的關鍵是防和控,兩者有機統一、相互支持、相互促進。通過“防”,可以“打牢根基、紮緊籬笆”,有效震懾選擇作案目標並蠢蠢欲動的犯罪分子,使發案下降;通過“控”,既能及時抓獲現行、獲取線索,又能有效防範、制止犯罪的發生。犯罪學原理揭示,對違法犯罪行為的預防控制,按照功能區分,可分成三個層面:第一個層面,旨在抑制行為人的犯意與違法犯罪動機;第二個層面,旨在限制和減少違法犯罪的機會條件,阻止違法犯罪行為得以實施;第三個層面,旨在防止已犯了罪的人重新犯罪。從現階段來看,在當前犯罪誘因大量存在的情況下,大量消除行為人的犯意與動機難以實現,預防重新犯罪也只是被動預防之策,只有從第二個層面入手,限制和減少違法犯罪的機會條件,在現階段防控犯罪中具有最明顯的現實意義。為此,在構建社會治安防控體系中,我們應該更多地研究區域犯罪的規律和特點,思考如何限制和減少違法犯罪活動的機會和條件,加大犯罪分子的作案成本和風險,從而阻止違法犯罪行為的實施。這個工作理念,應當成為指導各個警種和全體民警防控工作的基本思路,貫穿公安工作的日常打擊、防範、管理和服務中。

二、要找準治安防控體系建設的着力點。一是公安機關專門工作。公安機關是社會治安的主管部門,有着其他部門所不具備的專門手段和技能,必須充分發揮在治安防控體系中的主力軍作用,不斷提高對防控體系建設專業化經營水平,進一步適應與日趨嚴峻複雜的刑事犯罪作鬥爭的需要。要把警力最大限度地投向街面,強化各種專業、技術防範建設,加大對與違法犯罪密切相關場所、陣地的管理控制力度,進一步提升破案打擊的科技含量和專業化水平。要善於組織和挖掘社會資源,壯大防控力量,為我所用,彌補警力不足,提升防控實效。二是羣防羣治支撐防控。在警力有限的條件下,廣泛有力的羣防羣治組織是最重要的依靠力量,是完善防控網絡的堅強基石,只有社會各界和人民羣眾積極參與,才能使防控體系無懈可擊,真正形成治安工作的社會防護牆。要在黨委、政府的統一領導下,按照平安建設的要求,嚴格落實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措施,加強羣防羣治隊伍建設,同時提高羣眾“自防”意識,形成“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全民防控局面。

三、要堅持治安防控體系建設的原則。一是堅持黨委政府統一領導的原則。犯罪成因根源於社會,抑制和消除犯罪的根本力量也在於社會。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涉及社會的各個方面,必須在各級黨委、政府的統一領導下,有關部門密切配合,廣大羣眾積極參與,才有可能全面落實治安防控的各項措施,逐步建立起有效的治安防控體系。我縣平安建設的實踐也證明,由於落實了組織領導、檢查督促和考評獎懲措施,推動了黨委、政府及各有關部門齊抓共管,使商城的平安建設取得顯著成效,連續十年奪得全省“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縣”的榮譽稱號。二是堅持因地制宜的原則。構築防控體系模式很多,要設法摸索到符合實際的工作模式。解決問題要因地制宜,哪個問題突出就解決哪個問題,具體措施也要因地制宜,哪個方法最好就採取哪個方法。比如,商城地處山區,卡點作用明顯,我們就應該充分利用天然優勢,做大做強治安卡點,使違法犯罪分子進不來、出不去,甚至使犯罪分子不敢來,來了不敢作案。三是堅持突出重點的原則。防控內容很多,必須找準關節點。要突出以人為本的觀念,抓好人口管理和控制,尤其是高危人羣。要突出全民預防,形成全社會“大防範”格局,達到限制、消除犯罪的預防目的。如平安小區、平安校園、平安家庭系列創建活動。要突出科技支撐,人防物防技防配套。把科學技術注入治安防控體系建設,是提升治安防控層次和水平的重要手段。要充分發揮科技手段的作用,提高治安防控信息化、網絡化、智能化程度,實現由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轉變,為增強快速反應能力、嚴密治安防控提供強大的技術和物質保障。

四、要完善治安防控體系建設的新機制。深化治安防控體系建設,是一項複雜的系統工程。我們要從長效管控中進一步找準切入點,選好突破口,做大做強優勢,努力打造優勢品牌。

一是強化情報信息機制建設。“信息主導、精確防控”是新形勢下提高防控效率和質量的客觀要求。要實現精確的防控,首先必須有精確的情報信息。這也是實現由被動型防控向主動型 防控轉變的前提和基礎。因此,在防控體系建設中,必須始終堅持以情報信息為先導,提高打防控工作的精確性。一方面,要加強情報信息獲取的質和量,強化公安情報信息體系建設,注重專羣結合、公祕結合、人技結合,及時獲取內幕性、預警性、深層次的情報信息。各警種、各派出所要大力拓展情報信息來源,把出租車司機、三輪車伕、保潔員等流動在社會面上的人員吸收到治安信息員隊伍中來,使之成為“街頭的哨兵、民警的眼睛”。另一方面,要加強研究和應用,依託打防控信息應用系統,實行專司研判,達到高度共享。要依託預警分析,準確把握社會治安走向及刑事犯罪規律特點,加強在重點地區和重點時段的力量佈防,針對性地採取陣地控制、伏擊守候等措施,及時打擊和防範。要充分運用好警務綜合信息系統平台,實現情報信息工作由量多質低向面廣、量大、質高的轉變,實現高度共享、有效應用,從而建立起全警採集、運行暢通、集約高效的公安情報信息體系。

二是深化“大巡防”機制建設。巡邏是治安防控的關鍵環節,是預防、震懾犯罪的重要手段,尤其是對於商城縣主城區來説,必須放到重中之重的位置,全面推動落實到位。當前,一要強化民警的巡防意識。組織開展社會面巡防機制建設,把巡邏作為基層實戰單位的工作主業,是建立現代警務機制的重要方面,直接貫徹了“警力跟着警情走”的要求,各實戰單位都應有正確的認識,確保行動中步調一致。二要加強防控能力建設。現行的巡邏防控機制充分考慮了商城主城區面積相對較小的特點,整合了派出所和機關警力,通過幾年的運作,已經起到了提高見警率、震懾犯罪的效果。目前,我縣城區巡防大隊已經成立,下一步要在完善實戰機制、提高抓獲率上下功夫,通過科學劃分巡區,靈活採取車巡、步巡等方式,提高巡防效能。同時,要進一步加強指揮中心建設,通過指揮長坐班指揮,增強應急反應、打防控一體化的整體實力和戰鬥力,建立完善以指揮中心為龍頭,以多警聯動為依託的快速反應機制,提高現行抓獲率。三要健全巡防考核機制。緊緊圍繞省廳縣級公安機關績效考核的打防控指標,認真分析研究,進一步健全有利於打防控基礎工作發展的績效考核評估體系,把控制案件、抓獲現行等作為巡防績效的重點內容,加大監督檢查、考核評比、表彰獎勵的力度,從考核激勵機制上體現對基層打防控一線單位和民警的重視,充分調動基層實戰單位和一線民警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三是推進社會面動態控制機制建設。增強公安機關駕馭社會治安的能力,是我縣防控體系建設的目標追求,也是推進基層基礎建設的核心問題。在開放動態的治安環境下,這一能力取決於公安機關對人、地、事、物等要素的控制強度,強度越大,科學管理才能更富實效,精準打擊才會目標更加明確,全縣防控才能平衡發展。一要建好社區防範網。要深入實施社區警務戰略,依靠黨委、政府和基層組織,大力推進治安防控市場化建設,充分挖掘各類社區資源,積極探索市場經濟條件下羣防羣治工作的組織形式、工作機制和經費保障機制。針對當前商城民營企業逐步增多的特點,充分運用市場機制調節治安防範的資源配置和供求關係,加快推進保安服務業發展,積極探索建立市場化運作、專業化服務、產業化經營的治安防控新機制。要進一步調動和切實保護人民羣眾同違法犯罪作鬥爭的積極性,完善有獎舉報制度和見義勇為獎勵制度,消除舉報者和見義勇為者的後顧之憂。要立足社區,進一步加強對高危人羣的教育管理工作,降低犯罪率。二要建好重點部位監控網。要強化日常的監督檢查,不斷加大對中小旅館、出租房屋、網吧、公共娛樂場所、二手商品交易、廢舊物品收購等與犯罪分子“吃、住、行、銷、樂”密切相關的行業、場所的監控力度,封堵銷贓渠道,及時發現和打擊各類違法犯罪活動。要藉助商城公安良好的公安科技基礎,以“科技創安”活動為契機,創新控制模式,運用信息化手段加強動態控制,做到數據全、底數清、情況明、信息靈,全力提升對各類違法犯罪活動有效防控和精準打擊的能力。三要建好卡點堵控網。目前,治安卡點的功能已經得到有效發揮,為服務實戰發揮了重要作用。下一步,要在進一步加強治安卡點與其他警種密切配合、協同作戰上下功夫,進一步增強全縣公安機關防範、打擊流竄犯罪、團伙犯罪的能力。與此同時,要進一步加強外圍屏障防線建設,築牢以農村警務室為前沿的農村腹地治安防線,進一步加強全縣內部各治安卡點建設,使之與縣級治安卡點互為補充、相輔相成,實現商城外圍屏障防線的全面閉合。要加強治安卡點跨地區協作機制建設,完善協查通報制度,有效堵控犯罪後快速逃跑和跨地區流竄犯罪。

四是完善保障機制建設。首先是組織保障。黨委、政府要切實加強組織領導,統一協調,把治安防控體系建設工作作為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的重要內容。公安機關作為具體操作的職能部門,在組織部署、規劃實施、人員落實、工作職責等方面,要採取相應工作措施,使構築治安防控體系組織有力,保障到位。第二是經費保障。經費保障不力,治安防控體系在人防、物防、技防等方面的力度就會減弱,工作成效也就不明顯。為此,必須把經費保障作為一個關鍵因素,積極爭取各級黨委、政府在財力方面的支持,落實各項保障措施。第三是警務保障。按照警力下沉的要求,積極推進縣級公安機關機構改革,進一步合理配置警力,規範基層實戰單位的財務、裝備、基礎設施等警務保障。以基層實戰單位為重點,結合警種和崗位特點,深入開展與打防控有關的練兵活動,切實提升實戰單位和一線民警的基本功和戰鬥力。

關於社區的調研報告 篇7

為進一步推進我區社會治安工作,區人大會法制工作委員會開展了專題調研,組織部分人大代表走訪了區公安分局、開發區公安分局等有關部門,深入海門、白雲、葭沚、章安等街道聽取了社會治安工作彙報,分別組織召開了由街道人大工委、派出所、司法所、政法辦負責人蔘加的座談會,並在此基礎上提出一些建議和意見。

一、20__年我區社會治安

工作取得的成效

20__年,區政府及有關職能部門高度重視社會治安工作,先後開展了打擊“兩搶一盜”、“首季攻勢”、“四整治一攻堅”等一系列行動,實現了連續第三年交通事故、火災事故、刑事發案“三個零增長”目標。區公安分局被評為全省“三基”工程建設先進集體和全省執法質量優勝單位;開發區公安分局也被評為全省執法質量優勝單位。我們認為,我區的社會治安工作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加強了社會面的管理控制。圍繞全國“兩會”、北京奧運會和村級換屆選舉等重點事件和敏感時期,加強對重點人、重點事、重點物的排查和控制,認真做好風險評估、預案演練等相關工作,並落實各項管控措施。建立重大羣體性事件隱患專案經營和矛盾糾紛排查調處機制,及時化解、預防和處置重大羣體性事件,確保社會政治穩定。

(二)加大了對違法犯罪的打擊力度。始終保持對違法犯罪分子的“嚴打”高壓態勢。區公安分局破獲刑事案件2898件,同比上升4.55%,其中破獲毒品犯罪案件165件,同比上升13.79%;查處治安案件5159件6028人次。開發區公安分局破獲刑事案件928件,同比上升4.04%;查處治安案件2590件,同比上升58.4%。兩個公安分局共破獲命案7起,破案率達100%。

(三)夯實了治安防範的基礎工作。深入實施“實效大防範”工程,紮實開展“平安大行動”,建立點、線、面相結合的巡防機制,不斷深化“三基”工程建設。加強外來人口管理,全區外來人口登記率達93%以上。繼續完善羣防羣治機制,大力實施社會科技防範“天網”工程,實行人防、物防、技防三結合,確保社會治安穩定。

(四)強化了幹警隊伍的教育管理。認真落實從優待警、從嚴治警措施,嚴格按照隊伍正規化管理的要求,深入開展大學習、大討論、大練兵、大接訪等活動,不斷提高民警素質,確保了隊伍的清正廉潔。全年沒有發現幹警有違法違紀行為。

二、存在的問題和不足

我區的社會治安工作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存在的問題也比較多,面臨的困難不少,總體形勢仍比較嚴峻。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刑事治安案件仍在高位運行。雖然通過公安機關開展“首季攻堅”、“四整治一攻堅”等專項行動,各類嚴重刑事犯罪苗頭有所遏制,發案總量有所下降,但總的來説,刑事治安案件依然偏高。20__年,全區(包括開發區)共立刑事案件7669件,受理治安案件14863件。尤其是侵財型案件呈上升趨勢,僅20__年11月區公安分局所立的618件刑事案件中,“兩搶”案件有35件,同比上升45%;入室盜竊案件有276件,同比上升20.6%。同時,青少年違法犯罪有增無減,黃、賭、毒等案件明顯反彈,利用高科技手段實施詐騙愈演愈烈。

(二)不穩定因素依然大量存在。隨着城市化進程的不斷推進、社會利益格局的調整以及當前金融危機的影響,各種深層次矛盾和問題進一步凸現,對社會穩定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和衝擊。其中,因徵地拆遷、鄰里糾紛、復退軍人待遇、非正常死亡、勞資糾紛等矛盾和問題引發的羣體性事件尤為突出。據調查,20__年1-11月,全區共發生5人以上集體上訪事件達141批次,涉及人員達1655人次,同比分別增長74%和49%。

(三)基層基礎工作還有待加強。流動人口管理制度還不夠完善,管理工作僅僅停留在登記上,在動態管理上沒有真正做到底數清、情況明。對出租房屋管理還不夠到位,公共場所管理較為薄弱,特別是對網吧、酒吧、髮廊等娛樂場所的管理,由於涉及多個部門,尚未形成合力。羣眾工作基礎薄弱,治保調解組織的作用還沒有得到充分發揮。另外,由於個別部門和單位領導認識不夠到位,資金投入不足,監控設施覆蓋面不廣,也削弱了社會治安防控能力。

(四)少數公安幹警素質還需進一步提高。個別幹警執法為民觀念還不夠強,存在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思想,對羣眾的合理訴求不能及時辦理。少數幹警在辦案時重實體、輕程序,影響了案件質量。刑事破案能力有待於進一步提高,20__年全區破案絕對數3826件,破案率僅為 50%,這與人民羣眾的願望和要求相比還有一定距離。與人民羣眾的聯繫溝通不夠,如對羣眾扭送到公安機關的小偷經查證據不足予以釋放後,沒有及時向羣眾説明原因,羣眾對此很不理解。少數協警的素質還不夠高,辦事不公現象時有發生,嚴重影響公安隊伍形象。

三、做好今後工作的幾點建議

社會治安工作是一項系統工程,必須持之以恆地抓實抓好。根據我區社會治安現狀,現提出如下建議:

(一)進一步加大法制宣傳教育力度。要以“五五”普法為契機,採取電視、網絡、板報、標語等傳統手段與現代手段相結合的形式,多渠道、全方位、深層次地開展普法宣傳教育活動,進一步提高人民羣眾的法律素質、遵紀守法的自覺性和自我防範意識。經常深入學校、社區、企業開展法律知識講座,為學生、居民和職工提供法律諮詢服務。尤其要針對當前中學生刑事犯罪日益增多的現狀,開展法律教育和心理輔導,扶正少數青少年學生扭曲的心靈。大力宣傳見義勇為等典型事例,弘揚社會正氣,建立和健全同違法犯罪分子作鬥爭的激勵機制和社會保障機制。

(二)進一步加大對違法犯罪的打擊力度。要不斷深化“嚴打”整治鬥爭,重點打擊暴力惡性等重特大刑事犯罪,嚴厲打擊村霸地霸、聚眾賭博等犯罪,做到除惡務盡,不留後患。進一步提高“110”快速反應能力,加大對“兩搶一盜”等侵財型犯罪的打擊力度,努力提高偵破多發性案件的能力,力爭在短期內破獲一批嚴重危害羣眾安全和利益的系列性案件,形成“嚴打”整治的高壓態勢。對嚴重刑事犯罪活動必須露頭就打,決不能讓其形成氣候。加強文化娛樂場所管理,加大掃除黃、賭、毒等社會醜惡現象的力度。

(三)進一步加強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要充分估計日趨複雜的矛盾糾紛給社會穩定帶來的巨大影響,進一步建立健全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機制,重點排查調處可能轉化成惡性刑事案件的矛盾糾紛。密切掌握社會動向,依法調節各種社會關係,及時解決各類社會矛盾和問題引發的羣體性事件。堅持快速反應,冷靜處置,認真分析人民內部矛盾的成因,採取有效措施,積極依法予以調處和疏導,把矛盾和糾紛解決在當地,消除在萌芽狀態。加大社會保障工作力度,努力維護社會弱勢羣體和人員的利益。

(四)進一步夯實治安防範基礎工作。要進一步落實“實效大防範”工作要求,加強對出租私房、娛樂場所、特種行業、外來人口聚集點、城鄉結合部等重點部位和地段的檢查巡查。進一步深化重大羣體性隱患專案經營機制。區政府要進一步重視和研究解決公安機關警力不足、經費緊張、裝備落後以及“天網”工程建設等問題,協調相關部門配合、支持公安機關依法行政,充分發揮公安機關在社會治安防範中的主力軍作用。進一步加強對保安、治保調解等基層綜治隊伍的管理和教育,強化對護村隊等羣眾性治安保衞組織的指導和檢查,充分發動和引導羣眾積極參與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建立完善工作保障機制,確保羣防羣治工作順利開展。

(五)進一步提升公安隊伍的整體素質。按照內強素質、外樹形象的要求,切實抓好公安隊伍建設。堅持依法行政,確保執法人員知法、懂法,嚴格執法,堅決杜絕執法中的違法違紀現象。通過開展職業道德教育,引導公安幹警樹立良好的世界觀和價值觀,增強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深入開展“大練兵”活動,通過學習和培訓,努力提高執法人員的辦案能力和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全力打造一支政治堅定、業務精通、作風優良、執法公正的公安隊伍。

關於社區的調研報告 篇8

鄉鎮經濟發展的基本情況和亮點

我市共有81個鄉、99個鎮、12個街道,下轄1795個村、34個居委會。XX年末,鄉(村)總人口354.76萬,約佔全市總人口的75%。近年來,特別是我市第九次黨代會以來,各鄉鎮認真貫徹市委 一個定位 四個打造 五大戰略 的總體部署,堅持把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推進農業產業化、招商引資上項目,作為發展鄉鎮經濟的總抓手,不斷提高鄉鎮的工業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水平,為縣域經濟和全市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

產業優勢逐漸顯現,民營經濟快速發展。近年來,全市各鄉鎮普遍加大了招商引資力度,強力推進項目建設,注重依託本地資源優勢、區位優勢或原有產業的基礎優勢,上項目、興產業、培税源,初步確立了本地的優勢產業和工業主導項目。廬山區近兩年來各項經濟指標保持高位增長態勢,鄉鎮財政收入約佔全區收入三分之二以上,一個根本原因就是該區鄉鎮充分發揮了臨江臨湖臨路臨市的優勢,在經濟結構上確立了自己的主導產業和重點項目,分別打好 工業立鎮、文化旅遊興鎮、商貿活鎮 三張牌。修水縣立足山區資源發展生態農業,延長農產品加工產業鏈,僅蠶桑業一項就形成了從制種到銷售的一條龍專業化體系。都昌縣努力克服工業底子薄、財政實力弱的困難,着力培植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鄱湖水產、華意珍珠貝類加工、春天食品等一批創品牌企業、農字號企業、個體民營企業都呈現良好的發展勢頭。

農業結構漸趨合理,產業化進程紮實推進。經過多年努力,全市鄉鎮經濟結構已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糧棉油等傳統優勢產業穩定發展,特色產業規模不斷擴大,產業佈局漸成雛形。XX年,種植業在農業中所佔比重已下降到 45.6%,養殖業比重上升至47.7%。全市初步形成了棉花、油菜生產區域,茶葉、油茶生產區域,蠶桑生產區域,水產養殖區域,蔬菜、花卉苗木生產區域,早熟梨生產區域以及速生工業原料林生產區域等塊狀經濟。修水的古市鎮、三都鎮還分別被冠以 江南花椒之鄉 江南蠶桑第一鎮 的美譽,都昌縣周溪鎮榮獲 全國最大珍珠核生產基地 和 中國淡水珍珠之鄉 兩塊金字招牌,廬山區賽陽鎮成為我市最大的花卉苗木之鄉。隨着近年農業税費制度的改革和糧食直補、良種補貼、農機具補貼等一系列惠農政策的普遍實施,廣大農民務農積極性明顯提高。各地的農田拋荒現象少了,農民對土地自覺投入的多了。市財政還每年安排 400萬元實施農業產業化,培育和壯大龍頭企業。市委提出的農業產業化 1121 工程得到穩步推進。

小城鎮建設不斷加快,新農村建設成效明顯。各地通過完善小城鎮的規模佈局,調整產業結構,鼓勵農村人口向小城鎮有序流動,使一些集鎮規模迅速擴張,人口急劇增加,小城鎮在各地交通樞紐、邊貿集市得到快速發展。修水縣渣津鎮短短几年城鎮建設取得了長足發展,集鎮面積達到2.5平方公里,集鎮人口1.8萬,成為湘、鄂、贛三省交界的商貿重鎮。特別是在開展新農村建設中,各地以發展農村經濟和農民增收為核心,以村莊規劃和 三清三改三配套 為切入點,大大提升了集鎮、村莊建設品位,全市647個新農村建設試點村工作成效明顯,一大批各具特色的產業村、生態村等示範典型紛紛湧現,一大批農民成為新農村建設的積極參與者和直接受益者。 4、支農投入逐年增大,財政增收機制靈活。近年來,國家擴大了公共財政對農村的覆蓋,財政支農資金、預算內建設資金用於農村建設的資金比重、直接用於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的資金都逐年大幅提高。XX年,上級財政共安排糧食直補、良種補貼等專項資金2個多億,安排鄉村兩級轉移支付4575萬元。農業税免徵後,鄉鎮財政收支管理體制逐步得到規範,體制外收費問題基本得到遏制。一些縣開始積極探索組織徵收新機制,引導鄉鎮幹部從原來的抓税源轉變為抓財源工作上來,既緩解了鄉鎮財政增收壓力,更重要的是減輕了鄉鎮幹部一年到頭忙於 找 税的負擔。修水縣自XX年起未對鄉鎮下達財税任務,而是由税務機關依法據實徵收,縣財政對鄉鎮支出實行 六個確保 。廬山區大力實施項目帶動戰略,各鄉鎮基本形成自己的主導產業,建立了支柱財源,同時,按照 屬地徵收、在地統計,核定基數、超收分成 的原則,支持鄉鎮做大財政總量。

打工經濟漸成規模,農民收入持續增長。通過學習浙江創業經驗,全市農村勞動力轉移力度不斷加大,農民增收渠道不斷拓寬。農村外出打工、就地從業、回鄉創業的人數越來越多,農民收入有了明顯提高。XX年,全市鄉鎮外出務工人員約70萬人,勞動者報酬40多億元,也就是説,70萬務工農民在經濟收入上創造出了一個與當年全市財政收入大致相當的業績。農民務工收入約佔家庭純收入的52%,成為部分農民特別是青壯年農民謀生就業、脱貧致富的主要收入來源。修水縣農村勞動力33萬人,有近20萬外出打工,XX年全縣勞務總收入達12.1億元,為我市勞動力務工總量和勞務收入最大縣。廬山區XX年上半年農民人均現金收入4729元,務工收入佔其總收入的43.4%。

鄉鎮經濟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原因分析

在肯定鄉鎮經濟發展成績的同時,還應該看到,我市鄉鎮經濟總量還不夠大,實力還不夠強,對全市經濟發展的貢獻還不夠高,加之我市是一個經濟欠發達的農業大市,長期受思想觀念、自然條件、產業基礎以及城鄉二元結構等因素的影響,鄉鎮經濟發展還存在許多不容忽視的問題。

發展思路還不夠寬。由於地理位置、資源狀況、文化背景、產業基礎、領導觀念、創新意識等方面的差異,致使全市鄉鎮發展還存在較大差異。有的地方縣鄉兩級沒有很好地統籌規劃、整合資源、錯位發展,以形成城鄉一體化、發展一盤棋的格局,而是你上你的、我抓我的,甚至還存在 一個鍋爭食 大魚吃小魚 的現象;有的部門不顧鄉鎮客觀條件和客觀經濟規律,硬性規定增長項目、指標、比例,不僅影響了鄉鎮因地制宜、揚優成勢,而且因片面追求產值、項目,迫使一些地方不惜犧牲環境、破壞生態,舉債建設、重複建設;有的鄉鎮沒有着眼宏觀謀劃,制定適合本鄉鎮的發展總體規劃,而是急於求成、飢不擇食,盲目跟風、朝令夕改;還有的鄉鎮領導作風不實、玩風較盛,有的不能很快適應經濟轉軌、工作重點轉移的需要,不僅工作找不到着力點,而且主動性較差,等靠要的思想比較嚴重,缺乏開拓創新、鋭意進取的信心和勇氣。

發展實力還不夠強。據瞭解,萍鄉市5年來堅持採取 放水養魚 的優惠政策,大力扶持鄉鎮經濟,全市財政總收入由5年前7.32億增至XX年的27.09億元,年均遞增26.6%;XX年鄉鎮財政收入平均達到1957.7萬元,較上年增長24.1%;其中,安源區11個鎮(街道)財政收入平均達到4059萬元。新餘市僅26個鄉鎮,XX年財政過千萬元的就有23個,其中超3千萬的5個,預計XX年超億元的鄉鎮3個。而我市XX年鄉鎮財政收入僅3.21億元,佔全市財政總收入的6.98%;過500萬元的鄉鎮僅16個、過千萬元的4個,過5千萬元的沒有。XX年,全市僅4個鎮躋身全省百強鄉鎮。鄉鎮經濟總收入與全市gdp總量比較,規模極小,對提升全市經濟總量根本產生不了決定性或重大的影響。在不多的財政收入大户鄉鎮,有的還是依靠臨城鎮周邊的土地出讓收入充實財政,有的是依靠房地產開發、項目用地等拉動税收,這樣的收入結構很難保證持續增長勢頭。在不同地區的鄉鎮之間,發展也很不平衡。較多的經濟實力弱、增長幅度慢的鄉鎮,相對抵消了發展快、收入高、總量大的鄉鎮的經濟貢獻率。從農業產業化的龍頭企業引領作用看,全市培育的農業龍頭企業規模偏小,億元產值的龍頭企業僅10家,超10億元產值的還沒有,很難在一個地方大範圍帶動農業產業結構的根本性調整。 3、財源增收後勁堪憂。近年落户我市鄉鎮的千萬元以上的項目少之又少,規模以上的工業企業在鄉鎮沒有一家。免徵農業税後,大多數依賴農業、收入結構單工商業基礎薄弱的鄉鎮,開始陷入增長乏力、財源不足、收支平衡難度加大的窘境。由於缺乏新的經濟增長點,不少鄉鎮為完成税收任務,低税率從外地 引税 ,有的用財政資金甚至幹部工資墊交税款。許多鄉鎮迫於財税任務的壓力,把大部分人員和大部分精力都用在 協 税(買税)上,根本無暇服務 三農 、發展經濟。同時,普遍存在的鄉鎮債務負擔問題不容忽視。絕大多數鄉鎮負債運行,多的負債達上千萬乃至幾千萬元,少則幾百萬元,嚴重製約了鄉鎮財政發展公共事業的能力,甚至影響到基層政權的正常運轉。

支農服務體系尚不完善。農村基層科技等涉農服務體系存在缺位、錯位的問題,現有科技人員老化,支農服務人員嚴重缺乏,制約着鄉鎮 七站八所 在服務農業、引導農民、發展農村經濟中發揮應有的作用。在產業化經營中,各地普遍缺乏成熟的中介組織,即專業的流通行業協會和經紀人隊伍,制約了農產品闖市場的 三級跳 。此外,融資難問題不僅困擾着許多地方的小城鎮建設,也嚴重製約了鄉鎮經濟的發展。從事農業產業化經營的企業和專業户,無論產品市場前景如何,如果不提供擔保或抵押,很難得到金融機構的貸款。

全民創業氛圍不濃、創業環境有待優化。表現為對業文化培植不夠,對創業成功典型宣傳不夠,對本小利薄的創業者尊重不夠,致使創業成功人士沒有社會影響,剩餘勞動力沒有創業衝動,不願就業甚至打牌為 業 的現象沒有輿論批評。有的職能部門對各類創業主體缺乏政策支持,滿足於照抄照轉上級有關紅頭文件,而沒有把着力點放在細化配套政策上,放在提高服務質量和水平上。一些地方的小城鎮建設沒有形成聚集效應,不能滿足全民創業的需求。全市99個建制鎮,人口 2萬以下的有43個,2-5萬的47個,有的鄉鎮中心人口僅幾千人,沒有一個鎮被列為全省規模鄉鎮。這些小城鎮的發展空間和輻射區域都比較狹窄,對周邊資源的利用能力較低,加之小城鎮缺乏非農產業支撐,基礎設施又不完善,因而對農村勞動力和社會資金的吸納能力都比較弱,影響了城鎮聚集效應的發揮。

加快鄉鎮經濟發展的建議

鄉鎮經濟是縣域經濟的基礎和重要組成部分,事關全市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大局,事關全市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的實現。借鑑外地經驗,結合本地實際,我們建議:

從一鄉一業、一村一品戰略上謀劃鄉鎮經濟發展的新思路。市、縣兩級都應制訂鄉鎮經濟發展規劃、發展戰略目標,下大力氣支持和幫助鄉鎮把經濟搞上去。要堅持分類指導,支持一部分有條件的鄉鎮先發展起來,建設一批經濟強鎮,增強鄉鎮經濟發展的帶動力和對全市經濟發展的貢獻率。各縣(市、區)要注意充分發揮鄉鎮的資源、區位等比較優勢,宜農則農、宜工則工、宜商則商、宜(旅)遊則遊,努力走出一條專業化、基地化、規模化、品牌化發展的路子。各鄉鎮在發展特色經濟的過程中,要注意力戒重複建設,盲目跟風,一哄而起,更不能無序發展,搞低檔次開發,低水平運作,而要立足本地實際,選擇具有較好的區位資源優勢、較強的綜合競爭實力、較大的市場拓展空間的產業,進行重點培育。要從打造一批專業鄉鎮、特色鄉鎮抓起,不斷做大農業產業化規模,並在形成主導產業和支柱產業的基礎上,不斷延伸產業鏈,培植農工商一體化的產業體系,推動我市農村經濟朝着產業化、規模化、農工商一體化的方向發展。

從推進小城鎮建設和全民創業上打開鄉鎮經濟發展的突破口。發展小城鎮應成為我市建立以工促農、以城帶鄉長效機制的一個最佳切入點。建議將全市鄉鎮大致分為城區鄉鎮、衞星鄉鎮、區域中心鎮、特色鄉鎮、其它鄉鎮五類,抓好規劃、建設和管理,按照不同的功能定位和發展方向,全力支持做大做強,以此輻射帶動農村經濟的發展。要廣闢投融資渠道,採取多方投資、誰投資誰收益等形式,籌集小城鎮建設資金,並把小城鎮建設與農業產業化、民營企業發展緊密結合起來,促進資本與資源的有效對接,使小城鎮成為各地農村生產要素的聚集地、特色項目的承載地、商品流通的集散地、拉動農村經濟發展的輻射地。對具有發展工業條件的鄉鎮,要通過發展打造經濟強鎮;對沒有工業發展基礎的鄉鎮,要借鑑萍鄉市和廬山區的做法,積極打造園區經濟和 飛地經濟 ,培育項目孵化園,與項目落地地區共同搞好扶持、服務,爭取 雙贏 。

推動全民創業應成為鄉鎮發展的一項重大舉措和長遠之策。要在全市積極培育創業文化,加大各類創業人才和創業典型的宣傳力度,努力營造尊重人才、崇尚創業的的社會氛圍。要制訂 引鳳返巢 政策,積極鼓勵在外人士回鄉創業,促成 人回鄉、企回遷、錢迴流 ;要着力引導民營企業家、工商業主、專業大户二次創業,通過延伸產業鏈、項目帶動戰略,發展特色經濟;要充分釋放科技人員、事業單位人員的創業潛能,借鑑萍鄉市的有效做法,允許和鼓勵事業單位人員離崗創業或兼職參與創業;要努力推動村組幹部和農民經紀人圍繞 農字號 創業,支持各地成立各種形式的產業協會和行業商會。

從改進現行財政運作模式上增添鄉鎮經濟發展的動力源。針對一些鄉鎮為完成財税任務採取的 買税 行為,要抓緊建立一套合理的財政增長機制。可推廣廬山區 屬地徵收、在地統計,核定基數、超收分成 的經驗,支持鄉鎮做大財政總量。縣級財政要妥善核定鄉鎮財政的支出項目和總額,確保剛性支出,免除鄉鎮為財政正常運轉而產生的後顧之憂。要科學確定鄉鎮實際財税收入基數,對完成預算目標的超收部分,絕大多數返還鄉鎮。要加大轉移支付力度,向鄉鎮政府提供行使職權必需的資金保證。針對鄉村普遍存在的債務問題,一方面要防止債務規模進一步擴大,禁止鄉鎮財政為非生產性支出、基建性項目貸款和任何企業提供貸款擔保,嚴格控制鄉鎮財政舉債規模;另一方面要逐步化解原有債務負擔。建議市財政部門對全市鄉村兩級債務問題進行一次全面調查,摸清底數,核實情況,健全賬目。

對由鄉鎮政府擔保的歷年貸款形成的債務以及世行貸款,要堅持 誰受益、誰還款 的原則,由借款單位或受益人認帳,分期償還;對因平衡預算或部分支出列暫付款等原因形成的掛帳,可逐年消化,也可由上級財政部門幫助解決。黨委和組織部門對選拔使用鄉鎮幹部應樹立 發展、增收是政績,消赤、減債也是政績 的正確觀念,建立鄉鎮減債考核辦法,將減債與鄉鎮黨政主要領導的政績考核、調動、升遷掛鈎。 4、從加快支農服務體系的構建上形成全社會支持鄉鎮經濟發展的合力。要以貫徹《農民專業合作社法》為契機,全面發展我市農民專業合作社、行業協會等各種民間經濟合作組織,積極探索產業化經營的新路子,增強農民自我保護和農業抗禦市場風險能力;市、縣兩級要安排一定數量的專項資金,扶持特色農業和大宗農產品建基地、強龍頭、育市場、創名牌,提升我市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和鄉鎮經濟的綜合競爭力;要大力推廣都昌縣周溪鎮圍繞珍珠產業組建經濟共同體的好做法,加強銀企合作,鼓勵金融部門合理佈局農村金融網點,開放小額貸款,通過貼息、融資、財政墊付等形式,增加對龍頭企業和農業產業化的信貸投入;要恢復、健全全市統一的農技服務機構,組建、充實農技隊伍,建議借鑑湖南省的做法,對縣、鄉從事農技推廣等公益事業的服務機構實行地方財政全額撥款扶持,同時引導、規範一批面向市場的農技服務性實體和經營性中介機構組織。

從建立激勵機制上提供鄉鎮經濟發展的組織保障。建議市委、市政府適時出台關於加快鄉鎮經濟發展的規範性文件,制訂鄉鎮經濟發展的規劃、目標、總體要求,加大對鄉鎮發展的協調調度。以科學發展觀和正確的政績觀為指導,建立一套科學完備、便於操作的鄉鎮績效考核評價體系和鄉鎮幹部激勵獎懲機制。把加快鄉鎮經濟發展納入縣(市、區)黨委、政府政績考核、工作考察、年度考評的重要內容,推動他們一任接着一任幹,一級領着一級幹,上下聯動,齊抓共管。建議對全市鄉鎮經濟年度財政收入達到5千萬元,或在此基礎上連年保持一定比例增幅、重要考核指標榮獲紅旗(先進)單位的鄉鎮(街道),其黨政主要領導在職級上實行高配、經濟上給予重獎;對在經濟發展中表現突出、成績顯著的鄉鎮領導班子成員和鄉鎮幹部,要給予相應的物質和精神獎勵,並在幹部調整中優先提拔使用;對那些為促進鄉鎮經濟發展給予了大力支持、作出突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要給予表彰和獎勵。真正在全市形成合力推進、攜手共創鄉鎮經濟發展的良好局面。

關於社區的調研報告 篇9

建立完善社會治安防控體系,是全國“二十公”提出的公安工作五項主要奮鬥目標之一,也是確保新時期社會治安更加穩定、人民羣眾安全感明顯提高的一個重要途徑。近年來,我局從實戰碩果中初步提煉了治安防控體系建設的新經驗。在“三基”工程建設的決戰之年,商城的治安防控體系建設必須圍繞“三基”工程建設的總要求,緊密結合地域特點、發案規律、成功經驗,進一步賦予其新的目標、新的內涵、新的活力,使其成為拓展商城公安基礎工作的增長點和興奮點,並在新一輪平安建設工作中進一步鞏固和提高。

一、要理清治安防控體系建設的工作思路。治安防控體系建設的關鍵是防和控,兩者有機統一、相互支持、相互促進。通過“防”,可以“打牢根基、紮緊籬笆”,有效震懾選擇作案目標並蠢蠢欲動的犯罪分子,使發案下降;通過“控”,既能及時抓獲現行、獲取線索,又能有效防範、制止犯罪的發生。犯罪學原理揭示,對違法犯罪行為的預防控制,按照功能區分,可分成三個層面:第一個層面,旨在抑制行為人的犯意與違法犯罪動機;第二個層面,旨在限制和減少違法犯罪的機會條件,阻止違法犯罪行為得以實施;第三個層面,旨在防止已犯了罪的人重新犯罪。從現階段來看,在當前犯罪誘因大量存在的情況下,大量消除行為人的犯意與動機難以實現,預防重新犯罪也只是被動預防之策,只有從第二個層面入手,限制和減少違法犯罪的機會條件,在現階段防控犯罪中具有最明顯的現實意義。為此,在構建社會治安防控體系中,我們應該更多地研究區域犯罪的規律和特點,思考如何限制和減少違法犯罪活動的機會和條件,加大犯罪分子的作案成本和風險,從而阻止違法犯罪行為的實施。這個工作理念,應當成為指導各個警種和全體民警防控工作的基本思路,貫穿公安工作的日常打擊、防範、管理和服務中。

二、要找準治安防控體系建設的着力點。一是公安機關專門工作。公安機關是社會治安的主管部門,有着其他部門所不具備的專門手段和技能,必須充分發揮在治安防控體系中的主力軍作用,不斷提高對防控體系建設專業化經營水平,進一步適應與日趨嚴峻複雜的刑事犯罪作鬥爭的需要。要把警力最大限度地投向街面,強化各種專業、技術防範建設,加大對與違法犯罪密切相關場所、陣地的管理控制力度,進一步提升破案打擊的科技含量和專業化水平。要善於組織和挖掘社會資源,壯大防控力量,為我所用,彌補警力不足,提升防控實效。二是羣防羣治支撐防控。在警力有限的條件下,廣泛有力的羣防羣治組織是最重要的依靠力量,是完善防控網絡的堅強基石,只有社會各界和人民羣眾積極參與,才能使防控體系無懈可擊,真正形成治安工作的社會防護牆。要在黨委、政府的統一領導下,按照平安建設的要求,嚴格落實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措施,加強羣防羣治隊伍建設,同時提高羣眾“自防”意識,形成“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全民防控局面。

三、要堅持治安防控體系建設的原則。一是堅持黨委政府統一領導的原則。犯罪成因根源於社會,抑制和消除犯罪的根本力量也在於社會。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涉及社會的各個方面,必須在各級黨委、政府的統一領導下,有關部門密切配合,廣大羣眾積極參與,才有可能全面落實治安防控的各項措施,逐步建立起有效的治安防控體系。我縣平安建設的實踐也證明,由於落實了組織領導、檢查督促和考評獎懲措施,推動了黨委、政府及各有關部門齊抓共管,使商城的平安建設取得顯著成效,連續十年奪得全省“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縣”的榮譽稱號。二是堅持因地制宜的原則。構築防控體系模式很多,要設法摸索到符合實際的工作模式。解決問題要因地制宜,哪個問題突出就解決哪個問題,具體措施也要因地制宜,哪個方法最好就採取哪個方法。比如,商城地處山區,卡點作用明顯,我們就應該充分利用天然優勢,做大做強治安卡點,使違法犯罪分子進不來、出不去,甚至使犯罪分子不敢來,來了不敢作案。三是堅持突出重點的原則。防控內容很多,必須找準關節點。要突出以人為本的觀念,抓好人口管理和控制,尤其是高危人羣。要突出全民預防,形成全社會“大防範”格局,達到限制、消除犯罪的預防目的。如平安小區、平安校園、平安家庭系列創建活動。要突出科技支撐,人防物防技防配套。把科學技術注入治安防控體系建設,是提升治安防控層次和水平的重要手段。要充分發揮科技手段的作用,提高治安防控信息化、網絡化、智能化程度,實現由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轉變,為增強快速反應能力、嚴密治安防控提供強大的技術和物質保障。

四、要完善治安防控體系建設的新機制。深化治安防控體系建設,是一項複雜的系統工程。我們要從長效管控中進一步找準切入點,選好突破口,做大做強優勢,努力打造優勢品牌。

一是強化情報信息機制建設。“信息主導、精確防控”是新形勢下提高防控效率和質量的客觀要求。要實現精確的防控,首先必須有精確的情報信息。這也是實現由被動型防控向主動型 防控轉變的前提和基礎。因此,在防控體系建設中,必須始終堅持以情報信息為先導,提高打防控工作的精確性。一方面,要加強情報信息獲取的質和量,強化公安情報信息體系建設,注重專羣結合、公祕結合、人技結合,及時獲取內幕性、預警性、深層次的情報信息。各警種、各派出所要大力拓展情報信息來源,把出租車司機、三輪車伕、保潔員等流動在社會面上的人員吸收到治安信息員隊伍中來,使之成為“街頭的哨兵、民警的眼睛”。另一方面,要加強研究和應用,依託打防控信息應用系統,實行專司研判,達到高度共享。要依託預警分析,準確把握社會治安走向及刑事犯罪規律特點,加強在重點地區和重點時段的力量佈防,針對性地採取陣地控制、伏擊守候等措施,及時打擊和防範。要充分運用好警務綜合信息系統平台,實現情報信息工作由量多質低向面廣、量大、質高的轉變,實現高度共享、有效應用,從而建立起全警採集、運行暢通、集約高效的公安情報信息體系。

二是深化“大巡防”機制建設。巡邏是治安防控的關鍵環節,是預防、震懾犯罪的重要手段,尤其是對於商城縣主城區來説,必須放到重中之重的位置,全面推動落實到位。當前,一要強化民警的巡防意識。組織開展社會面巡防機制建設,把巡邏作為基層實戰單位的工作主業,是建立現代警務機制的重要方面,直接貫徹了“警力跟着警情走”的要求,各實戰單位都應有正確的認識,確保行動中步調一致。二要加強防控能力建設。現行的巡邏防控機制充分考慮了商城主城區面積相對較小的特點,整合了派出所和機關警力,通過幾年的運作,已經起到了提高見警率、震懾犯罪的效果。目前,我縣城區巡防大隊已經成立,下一步要在完善實戰機制、提高抓獲率上下功夫,通過科學劃分巡區,靈活採取車巡、步巡等方式,提高巡防效能。同時,要進一步加強指揮中心建設,通過指揮長坐班指揮,增強應急反應、打防控一體化的整體實力和戰鬥力,建立完善以指揮中心為龍頭,以多警聯動為依託的快速反應機制,提高現行抓獲率。三要健全巡防考核機制。緊緊圍繞省廳縣級公安機關績效考核的打防控指標,認真分析研究,進一步健全有利於打防控基礎工作發展的績效考核評估體系,把控制案件、抓獲現行等作為巡防績效的重點內容,加大監督檢查、考核評比、表彰獎勵的力度,從考核激勵機制上體現對基層打防控一線單位和民警的重視,充分調動基層實戰單位和一線民警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三是推進社會面動態控制機制建設。增強公安機關駕馭社會治安的能力,是我縣防控體系建設的目標追求,也是推進基層基礎建設的核心問題。在開放動態的治安環境下,這一能力取決於公安機關對人、地、事、物等要素的控制強度,強度越大,科學管理才能更富實效,精準打擊才會目標更加明確,全縣防控才能平衡發展。一要建好社區防範網。要深入實施社區警務戰略,依靠黨委、政府和基層組織,大力推進治安防控市場化建設,充分挖掘各類社區資源,積極探索市場經濟條件下羣防羣治工作的組織形式、工作機制和經費保障機制。針對當前商城民營企業逐步增多的特點,充分運用市場機制調節治安防範的資源配置和供求關係,加快推進保安服務業發展,積極探索建立市場化運作、專業化服務、產業化經營的治安防控新機制。要進一步調動和切實保護人民羣眾同違法犯罪作鬥爭的積極性,完善有獎舉報制度和見義勇為獎勵制度,消除舉報者和見義勇為者的後顧之憂。要立足社區,進一步加強對高危人羣的教育管理工作,降低犯罪率。二要建好重點部位監控網。要強化日常的監督檢查,不斷加大對中小旅館、出租房屋、網吧、公共娛樂場所、二手商品交易、廢舊物品收購等與犯罪分子“吃、住、行、銷、樂”密切相關的行業、場所的監控力度,封堵銷贓渠道,及時發現和打擊各類違法犯罪活動。要藉助商城公安良好的公安科技基礎,以“科技創安”活動為契機,創新控制模式,運用信息化手段加強動態控制,做到數據全、底數清、情況明、信息靈,全力提升對各類違法犯罪活動有效防控和精準打擊的能力。三要建好卡點堵控網。目前,治安卡點的功能已經得到有效發揮,為服務實戰發揮了重要作用。下一步,要在進一步加強治安卡點與其他警種密切配合、協同作戰上下功夫,進一步增強全縣公安機關防範、打擊流竄犯罪、團伙犯罪的能力。與此同時,要進一步加強外圍屏障防線建設,築牢以農村警務室為前沿的農村腹地治安防線,進一步加強全縣內部各治安卡點建設,使之與縣級治安卡點互為補充、相輔相成,實現商城外圍屏障防線的全面閉合。要加強治安卡點跨地區協作機制建設,完善協查通報制度,有效堵控犯罪後快速逃跑和跨地區流竄犯罪。

四是完善保障機制建設。首先是組織保障。黨委、政府要切實加強組織領導,統一協調,把治安防控體系建設工作作為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的重要內容。公安機關作為具體操作的職能部門,在組織部署、規劃實施、人員落實、工作職責等方面,要採取相應工作措施,使構築治安防控體系組織有力,保障到位。第二是經費保障。經費保障不力,治安防控體系在人防、物防、技防等方面的力度就會減弱,工作成效也就不明顯。為此,必須把經費保障作為一個關鍵因素,積極爭取各級黨委、政府在財力方面的支持,落實各項保障措施。第三是警務保障。按照警力下沉的要求,積極推進縣級公安機關機構改革,進一步合理配置警力,規範基層實戰單位的財務、裝備、基礎設施等警務保障。以基層實戰單位為重點,結合警種和崗位特點,深入開展與打防控有關的練兵活動,切實提升實戰單位和一線民警的基本功和戰鬥力。

關於社區的調研報告 篇10

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作為實現“平安前旗”的重要手段和具體內容,在維護治安秩序、保障政治安定和社會穩定、保護廣大人民羣眾的財產和人身安全方面發揮着重要的作用。按照旗綜治委的要求和部署,旗綜治辦深入重點地區、重點單位、基層派出所,通過實地察看、聽彙報、詢問羣眾、座談交流等形式,就加強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努力打造平安前旗進行了專題調研。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我旗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的實踐探索

加強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是關注民生、增強人民羣眾安全感、維護廣大人民羣眾切身利益的重要措施。今年以來,我旗認真貫徹落實全國、全區、全盟政法工作會議精神,在深入開展嚴打整治鬥爭和平安旗縣、鄉村創建活動,着力於解決突出社會治安問題的同時,積極推進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夯實“平安前旗”建設的基層基礎,取得了積極成效。

(一)旗委、旗政府高度重視,技防投入不斷加大旗委、旗政府對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高度重視,多次召開會議進行研究部署。在今年下發的《20xx年政法工作要點》、《20xx年平安建設工作要點》等一系列文件中,都對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工作提出明確的指導性意見;通過召開全旗政法工作會議、開展掃黑除惡鬥爭和平安鄉村創建活動協調動員大會等會議,對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工作做出詳細安排部署。

(二)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基層基礎建設得到加強

一是抓好科技防範建設。大力推廣我旗新址和農村安全技術防範建設,擴大技防覆蓋面,上半年我旗新址、烏蘭毛都、大石寨、索倫、察爾森、躍進牧場、好仁、巴達仍貴、居力很等地區投資近70萬元,在居民區、主要路口、辦公樓、個體工商户等處安裝了監控頭、錄像設備。居力很、大石寨、哈拉黑等地四個村建設了移動平安互助網;德伯斯、大石寨、索倫、額爾格圖、樹木溝等地新增了固定電話平安互助網建設,使全旗技防能力得到極大提高。

二是牧區深化了草原110建設。滿族屯鄉和烏蘭毛都蘇木各投資8萬元,桃合木辦事處投資6萬元建設了草原110巡邏車隊伍,全部做到了統一編隊、統一樣式、統一標識、統一着裝、統一職責制度。滿族屯鄉組建了33人的治安聯防大隊,烏蘭毛都蘇木組建了38人的治安聯防大隊,桃合木組建了30人的治安聯防大隊,現“草原110”車輛和隊員已全部上崗並開展治安巡邏守護。

三是全部組建了流動義務治安聯防隊。全旗各蘇木鄉鎮將當地用於出租的車輛、村幹部車輛、政府有關部門車輛納入聯防隊,全部做到了有組織機構、有標識、有標語、有通訊簿(卡)、有工作制度、有工作職責、有工作紀律、有活動記錄,目前全旗共有525名流動義務治安聯防隊員活動在科爾沁大地。

四是組建了義務治安聯防大隊。額爾格圖鎮組建了150人的治安聯防大隊,投資1.5萬元為隊員購置了服裝,歸流河鎮組建了60人的治安聯防大隊,投資1.7萬元購置了服裝,並邀請有關人員對隊員進行了業務和技能培訓。另外,躍進馬場22人、俄體52人、巴達仍貴36人、古蹟27人,目前全旗共有治安聯防隊員450名。現我旗境內治安員(防疫員、護林員)、草原110聯防隊員、義務治安聯防隊員、有償看護隊員、護青保苗員與流動義務治安聯防隊員結合在一起,形成了一張覆蓋全旗,嚴密防範的羣防羣治“大聯防”網絡。

( 三)創新工作機制,社會治安防控快速反應能力得到切實提高

一是抓好以草原110和流動義務治安聯防隊為龍頭的快速反應機制建設。加強草原110人員和車輛的審核和使用,加強對指揮人員、接警員的業務技能培訓,使他們做到接警迅速,判斷準確,決策正確,指揮果斷,處置得當。加強網格化巡邏,結合違法犯罪的特點,根據不同時間段、不同地域的治安特點,對草原110、治安聯防大隊、基層治保力量進行整合,明確各自的責任區域和時間段,初步形成了以草原110為龍頭,治安聯防大隊、治保力量為補充,點、線、面相結合,互通互聯的巡邏防控體系。各巡邏防控力量統一歸草原110指揮中心調配,根據不同警情發佈指令,巡防警力在接到指令後,按照就近出警的原則,對警情進行先期處置,形成一套自上而下、整體協作的指揮調度機制。

二是做好人員密集場所突發事件的應對和預防。制定處置突發事件預案,組織治安、巡警、消防、交警等各警種開展演練,增強快速反應能力。加強情報信息工作,排查治安隱患,化解矛盾糾紛,超前掌握突發事件信息,千方百計把不安全、不穩定因素解決在內部、解決在萌芽狀態,防止發生大的事端。今年以來,全旗沒有發生人員密集場所重大突發事件。

二、當前我旗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我旗的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雖已取得一定成果,在現實鬥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但從近年來我旗刑事案件尤其 是可防性案件高位運行的社會治安現狀看,治安防控工作還存在一些薄弱環節和問題。

(一)專門力量配備與嚴峻的治安形勢不相適應。主要表現在:責任區民警的責任難以真正落實。一是客觀上:責任區民警處理治安、刑事案件及日常事務等佔用了大部分精力,制約了責任區民警進村(社區)的時間和精力。二是主觀上:有的責任區民警不善於做羣眾工作,與所轄地區溝通不夠。

(二)羣防羣治落後於新形勢的要求。全社會共同參與治安防範的氛圍還不夠濃,羣防羣治正常化、規範化程度不高。基層治調組織發展不平衡,有的運作不夠規範,有的處於名存實亡狀態。

(三)治安協管員、民兵治安巡防隊員的作用發揮不夠。一是工資待遇得不到保障的問題,影響治安防範工作的正常開展。有的僅僅是掛個名,缺乏工作的主動性和熱情。二是對治安協管員、民兵治安巡防隊員的教育培訓不夠,這些人員的素質、能力、工作水平不高,影響其作用的發揮。

(四)技防建設滯後於社會經濟發展水平。全旗技防建設缺乏整體規劃,公共場所、主要道路、企事業單位等重點部位技防設施安裝不夠,覆蓋面不廣,給不法分子留下了較大的犯罪空間。

三、加強我旗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的對策建議

為切實加強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努力打造平安前旗,增強人民羣眾的安全感,特提出以下幾方面的建議:

(一)完善機制體制,強化責任落實,力求防控專門力量效能發揮的最大化。公安民警和社區保安是社會治安防控的主要專門力量,其作用發揮的大小直接影響着社會治安的好壞。因此,要進一步完善機制體制,強化責任落實,充分發揮其作用。一是要完善機制,強化責任區民警的治安防範責任。重點是轉變勤務制度,把責任區民警的工作重心轉移到治安管理和防範上來。二是要完善體制,充分發揮社區保安隊伍作用。要完善考核體制來提升管理效能;要通過優化組合來增強工作責任心和戰鬥力;要加強教育培訓演練,使社區保安真正成為人民羣眾值得信賴技術過硬的一支專職治安防範隊伍。

(二)挖掘民力,整合社會資源,構建新形勢下羣防羣治的基本網絡。社會治安防控體系是一項系統複雜的社會工程,僅僅依靠公安民警、社區保安的專門力量是遠遠不夠的,需要調動全社會各方面的力量共同參與。一是強化“三個意識”,營造全社會共同參與治安防範的良好氛圍。強化政府部門的管理責任意識,加強人財物保障;強化羣眾的自防意識,提高羣眾參與治安防範的自覺性;強化企業的社會責任意識。使企業在治安防範中積極主動。二是充分發揮農村警務室的作用。基層警務室民警要對所轄區域定期巡查,在警務室定期接待羣眾,在接到羣眾報警或者派出所出警指令後,要立即趕到現場進行處置。警務室民警要負責為中國小生上法制輔導課。同時要履行指導、帶領民兵治安巡防隊員開展治安巡防的職責等。

(三)積極探索,強化重點人口管理,提高社會治安防控工作的實效。重點人口管理是動態環境下社會治安防控工作的重點,在積極探索好的管理辦法的同時,要強化責任落實,切實提高社會治安防控工作的實效。要進一步強化對暫住人口的重點管理,進一步強化對高危人羣的重點管控。嚴格執行對責任區民警、社區保安的責任倒查追究制度。

(四)加大投入,拓展技防物防領域,為防控體系建設提供強有力的支撐。技防物防網絡建設是彌補公安警力不足的重要措施,已成為公安機關駕馭動態治安的一個亮點。因此要在充分運用人力防範的同時,不斷拓展技防物防領域,為公安機關及時掌握現場情況提供強有力的保障。一要落實科技防範措施,加快全旗技防網絡建設。認真建設二、三級報警平台,擴大技防覆蓋率,努力實現城區與各鄉鎮、村技防網絡的銜接,形成有機整體。二要整合現有技防設施和資源。要做好新址主要道路技防設施的安裝以及與國道、省道等主幹線的電子警察和監控探頭的並軌工作,整合資源,減少浪費。

(五)提高快速反應能力。進一步落實以草原110和流動義務治安聯防大隊為龍頭的快速反應機制建設,為加快我旗經濟和社會事業發展、富民強旗、全面建設“和諧、平安”前旗,創造良好的社會治安環境。

關於社區的調研報告 篇11

為進一步推進我區社會治安工作,區人大會法制工作委員會開展了專題調研,組織部分人大代表走訪了區公安分局、開發區公安分局等有關部門,深入海門、白雲、葭沚、章安等街道聽取了社會治安工作彙報,分別組織召開了由街道人大工委、派出所、司法所、政法辦負責人蔘加的座談會,並在此基礎上提出一些建議和意見。

一、20xx年我區社會治安

工作取得的成效

20xx年,區政府及有關職能部門高度重視社會治安工作,先後開展了打擊“兩搶一盜”、“首季攻勢”、“四整治一攻堅”等一系列行動,實現了連續第三年交通事故、火災事故、刑事發案“三個零增長”目標。區公安分局被評為全省“三基”工程建設先進集體和全省執法質量優勝單位;開發區公安分局也被評為全省執法質量優勝單位。我們認為,我區的社會治安工作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加強了社會面的管理控制。圍繞全國“兩會”、北京奧運會和村級換屆選舉等重點事件和敏感時期,加強對重點人、重點事、重點物的排查和控制,認真做好風險評估、預案演練等相關工作,並落實各項管控措施。建立重大羣體性事件隱患專案經營和矛盾糾紛排查調處機制,及時化解、預防和處置重大羣體性事件,確保社會政治穩定。

(二)加大了對違法犯罪的打擊力度。始終保持對違法犯罪分子的“嚴打”高壓態勢。區公安分局破獲刑事案件2898件,同比上升4.55%,其中破獲毒品犯罪案件165件,同比上升13.79%;查處治安案件5159件6028人次。開發區公安分局破獲刑事案件928件,同比上升4.04%;查處治安案件2590件,同比上升58.4%。兩個公安分局共破獲命案7起,破案率達100%。

(三)夯實了治安防範的基礎工作。深入實施“實效大防範”工程,紮實開展“平安大行動”,建立點、線、面相結合的巡防機制,不斷深化“三基”工程建設。加強外來人口管理,全區外來人口登記率達93%以上。繼續完善羣防羣治機制,大力實施社會科技防範“天網”工程,實行人防、物防、技防三結合,確保社會治安穩定。

(四)強化了幹警隊伍的教育管理。認真落實從優待警、從嚴治警措施,嚴格按照隊伍正規化管理的要求,深入開展大學習、大討論、大練兵、大接訪等活動,不斷提高民警素質,確保了隊伍的清正廉潔。全年沒有發現幹警有違法違紀行為。

二、存在的問題和不足

我區的社會治安工作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存在的問題也比較多,面臨的困難不少,總體形勢仍比較嚴峻。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刑事治安案件仍在高位運行。雖然通過公安機關開展“首季攻堅”、“四整治一攻堅”等專項行動,各類嚴重刑事犯罪苗頭有所遏制,發案總量有所下降,但總的來説,刑事治安案件依然偏高。20xx年,全區(包括開發區)共立刑事案件7669件,受理治安案件14863件。尤其是侵財型案件呈上升趨勢,僅20xx年11月區公安分局所立的618件刑事案件中,“兩搶”案件有35件,同比上升45%;入室盜竊案件有276件,同比上升20.6%。同時,青少年違法犯罪有增無減,黃、賭、毒等案件明顯反彈,利用高科技手段實施詐騙愈演愈烈。

(二)不穩定因素依然大量存在。隨着城市化進程的不斷推進、社會利益格局的調整以及當前金融危機的影響,各種深層次矛盾和問題進一步凸現,對社會穩定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和衝擊。其中,因徵地拆遷、鄰里糾紛、復退軍人待遇、非正常死亡、勞資糾紛等矛盾和問題引發的羣體性事件尤為突出。據調查,20xx年1-11月,全區共發生5人以上集體上訪事件達141批次,涉及人員達1655人次,同比分別增長74%和49%。

(三)基層基礎工作還有待加強。流動人口管理制度還不夠完善,管理工作僅僅停留在登記上,在動態管理上沒有真正做到底數清、情況明。對出租房屋管理還不夠到位,公共場所管理較為薄弱,特別是對網吧、酒吧、髮廊等娛樂場所的管理,由於涉及多個部門,尚未形成合力。羣眾工作基礎薄弱,治保調解組織的作用還沒有得到充分發揮。另外,由於個別部門和單位領導認識不夠到位,資金投入不足,監控設施覆蓋面不廣,也削弱了社會治安防控能力。

(四)少數公安幹警素質還需進一步提高。個別幹警執法為民觀念還不夠強,存在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思想,對羣眾的合理訴求不能及時辦理。少數幹警在辦案時重實體、輕程序,影響了案件質量。刑事破案能力有待於進一步提高,20xx年全區破案絕對數3826件,破案率僅為 50%,這與人民羣眾的願望和要求相比還有一定距離。與人民羣眾的聯繫溝通不夠,如對羣眾扭送到公安機關的小偷經查證據不足予以釋放後,沒有及時向羣眾説明原因,羣眾對此很不理解。少數協警的素質還不夠高,辦事不公現象時有發生,嚴重影響公安隊伍形象。

三、做好今後工作的幾點建議

社會治安工作是一項系統工程,必須持之以恆地抓實抓好。根據我區社會治安現狀,現提出如下建議:

(一)進一步加大法制宣傳教育力度。要以“五五”普法為契機,採取電視、網絡、板報、標語等傳統手段與現代手段相結合的形式,多渠道、全方位、深層次地開展普法宣傳教育活動,進一步提高人民羣眾的法律素質、遵紀守法的自覺性和自我防範意識。經常深入學校、社區、企業開展法律知識講座,為學生、居民和職工提供法律諮詢服務。尤其要針對當前中學生刑事犯罪日益增多的現狀,開展法律教育和心理輔導,扶正少數青少年學生扭曲的心靈。大力宣傳見義勇為等典型事例,弘揚社會正氣,建立和健全同違法犯罪分子作鬥爭的激勵機制和社會保障機制。

(二)進一步加大對違法犯罪的打擊力度。要不斷深化“嚴打”整治鬥爭,重點打擊暴力惡性等重特大刑事犯罪,嚴厲打擊村霸地霸、聚眾賭博等犯罪,做到除惡務盡,不留後患。進一步提高“110”快速反應能力,加大對“兩搶一盜”等侵財型犯罪的打擊力度,努力提高偵破多發性案件的能力,力爭在短期內破獲一批嚴重危害羣眾安全和利益的系列性案件,形成“嚴打”整治的高壓態勢。對嚴重刑事犯罪活動必須露頭就打,決不能讓其形成氣候。加強文化娛樂場所管理,加大掃除黃、賭、毒等社會醜惡現象的力度。

(三)進一步加強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要充分估計日趨複雜的矛盾糾紛給社會穩定帶來的巨大影響,進一步建立健全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機制,重點排查調處可能轉化成惡性刑事案件的矛盾糾紛。密切掌握社會動向,依法調節各種社會關係,及時解決各類社會矛盾和問題引發的羣體性事件。堅持快速反應,冷靜處置,認真分析人民內部矛盾的成因,採取有效措施,積極依法予以調處和疏導,把矛盾和糾紛解決在當地,消除在萌芽狀態。加大社會保障工作力度,努力維護社會弱勢羣體和人員的利益。

(四)進一步夯實治安防範基礎工作。要進一步落實“實效大防範”工作要求,加強對出租私房、娛樂場所、特種行業、外來人口聚集點、城鄉結合部等重點部位和地段的檢查巡查。進一步深化重大羣體性隱患專案經營機制。區政府要進一步重視和研究解決公安機關警力不足、經費緊張、裝備落後以及“天網”工程建設等問題,協調相關部門配合、支持公安機關依法行政,充分發揮公安機關在社會治安防範中的主力軍作用。進一步加強對保安、治保調解等基層綜治隊伍的管理和教育,強化對護村隊等羣眾性治安保衞組織的指導和檢查,充分發動和引導羣眾積極參與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建立完善工作保障機制,確保羣防羣治工作順利開展。

(五)進一步提升公安隊伍的整體素質。按照內強素質、外樹形象的要求,切實抓好公安隊伍建設。堅持依法行政,確保執法人員知法、懂法,嚴格執法,堅決杜絕執法中的違法違紀現象。通過開展職業道德教育,引導公安幹警樹立良好的世界觀和價值觀,增強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深入開展“大練兵”活動,通過學習和培訓,努力提高執法人員的辦案能力和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全力打造一支政治堅定、業務精通、作風優良、執法公正的公安隊伍。

關於社區的調研報告 篇12

為全面瞭解掌握牛孔鄉鑫盛社區居民的生產生活情況和經濟社會發展現狀,摸清該社區在新農村建設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探索促進該社區發展途徑、發展方向和工作思路,確保新農村建設工作取得實效。根據局裏面工作安排,今年4月,我對牛孔鄉鑫盛社區進行了一次全面調研,置身於他們的生存環境,查找社區居民經濟社會發展滯後的原因,並就如何促進當地經濟社會發展做了一些思考。

發展現狀

鑫盛社區位於牛孔鄉政府駐地正北方,兩地相距600米,距綠春縣城36公里,東接者俄村委會,南鄰平掌街村委會,西連龍洞村委會,北鄰與模東村委會隔河相望,隸屬綠春縣牛孔鄉,成立於20xx年4月,駐地海報980米,平均氣温22.2℃,年降雨量1667毫米,國土面積22.15平方公里,人均耕地面積1.23畝,轄5個居民小組,624户2522人,其中城鎮568户2186人,農業44户290人;流動人口12户46人,設5個支部(含個私支部1個),有黨員65人(女黨員9人)。轄區居民主要從事農業生產,種植稻穀、玉米等農作物為主,個體工商户主要從事商業活動,經營日用百貨、五金、建材、農資、服裝、副食品、蔬菜、水果、藥品、農副產品等。社區內建有一塊佔地面積25畝,經營面積20畝的牛孔鄉集鎮新區(牛孔河壩)鑫盛集貿市場,內設交易櫃枱1580平方米,商鋪4700平方米。

發展優勢

社區目前的發展優勢是利用區位和交通優勢,實現人流、物流、資金的合理佈置,提高輻射和帶動作用,拓展地區發展空間,擴張經濟總量。通過城鎮輻射和帶動作用,一是全方面把社區經濟活躍起來,促進運輸業、飲食業、娛樂業和加工業的發展;二是廣泛吸納周邊鄉鎮的農副產品,促進品種質量、品種數量、品種種類,促進農副產品加工業的發展;三是開發一個輻射全鄉及周邊鄉鎮的生產、生活用品交易批發市場,加快資金週轉。通過中心集貿市場建設,能夠引導農民自覺或不自覺地進入市場經濟的浪潮之中,從而激發和提高他們的商品意識、競爭意識,開闊他們的眼界,逐步提高他們的自身素質,培養出一批農村能人,並以他們的示範效應帶動農村經濟發展。

發展劣勢

由於受地理環境、自然條件等因素制約,鑫盛社區經濟發展仍然較為落後。一是基礎設施建設滯後。交通、電力、水力等建設緩慢,教育、衞生事業落後較大。二是生產力水平相對低下。農業生產還處於初級發展階段,農業基礎設施薄弱,先進的生產技術難以得到推廣、實施,優良農作物品種無法大範圍耕種,農業資源的優化受到制約。三是農民收入結構單一,貧困人口比重偏大。受自給自足的生產方式、勞動技能不強及耕地不足等侷限,導致收入來源單一,農業發展受限,貧困人口比重大。四是羣眾文化素質偏低,等、靠、要思想嚴重。由於文化教育事業落後,羣眾思想保守,傳統意識根深蒂固,整體素質偏低,自我發展意識不強,等、靠、要思想嚴重。五是基層組織建設薄弱。村黨員幹部適應新時期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工作的能力不強,不能積極引導和帶領羣眾脱貧致富;村級組織沒有充分發揮黨組織的戰鬥堡壘作用,黨員沒有充分發揮先鋒模範帶頭作用。

發展建議

統籌規劃,明確思路。根據鑫盛社區發展現狀、資源條件等,認真分析項目經濟上的合理性、技術上的可行性,量體裁衣,重點解決居民出行難、就醫難、上學難、飲水難、收電視難、學科技難、聽廣播難、村容村貌差、致富產業培植難等民生問題和增強發展後勁,適度把握好投資規模和建設規模,合理確定建設內容和項目佈局,深入分析項目效益,制定鑫盛社區脱貧發展實施方案。

夯實基礎,提高素質。一是高度重視並切實加強社區班子建設。採取從牛孔鄉選派得力幹部掛鈎指導、選聘大學生村官和從外出務工經商的能人中選任社區幹部等辦法,充實加強社區班子,為鑫盛社區的脱貧致富提供堅強的組織保證。二是挖掘潛力,廣闢社區集體經濟增收渠道。要切實加強社區資產、資源、資金的管理,並努力盤活存量資產資源,增加集體收入。三是大力開展針對貧困居民的轉移培訓和實用技術培訓。各有關部門要關注、傾斜貧困居民小組,加大轉移培訓和農村實用技術培訓力度,提高居民整體素質,促進居民轉移增收和提高種養水平增收。

整合資源,多渠道籌措扶持資金。在項目實施中,在試點項目專項資金投入的基礎上,充分整合整村推進、農村危房改造、新農村建設、飲水安全等其它資金項目,通過項目整合,真正起到 四兩撥千斤 的拉動作用。同時,堅持黨政機關掛鈎幫扶制度和黨員幹部結對幫扶制度,對特困户進行重點幫扶。

營造良好氛圍。充分調動社區居民發展經濟的積極性、主動性,把居民作為經濟發展的決策主體、建設主體,受益主體和監督主體,認真落實居民的知情權、選擇權、監督權、參與權,掀起自己的家園自己建、自己的事業自己創的熱潮,鼓勵社區致富能人、外出務工人員及業主到鑫盛社區投資興業,參與社區基礎設施建設、富民產業培植和公共公益事業建設。

關於社區的調研報告 篇13

基本情況

松鶴村民委員會地處舊城鎮南部,距離鎮政府所在地6千米,全村土地面積23.8平方公里,有松鶴、樂業、三家三個村小組,耕地面積2046畝,其中:水田1120畝,旱地926畝,是典型半山區村。全村總人口4885人,人多耕地少,僅有的926多畝旱地大多是坡耕地,水利條件及田間道路建設極差。 20xx年實現糧食總產1498噸,烤煙150300公斤,蔬菜643040公斤;出欄生豬13552頭、牛382頭,羊1196只,肉類總產量達 1230噸,;實現農村經濟總收入3079萬元,農村人均純收入3475元。

近年大規模開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工作以來,松鶴村委會按照 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 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二十字 方針,因地制宜,紮實推進新農村建設的各項工作,有力地推進了當地經濟社會的較快發展。

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多年來,各級各部門高度重視該地區經濟社會的發展,從關係人民羣眾生產生活的基礎設施入手,大力發展小城鎮、農田水利、交通、通信建設及教育、文化等事業,因地制宜,大力引導產業結構調整,經濟發展,社會進步,成效很大,但仍存在很多困難和問題,主要表現在:

基礎設施薄弱,抗災害能力低。該村委會屬板橋河水庫灌區,境內沒有像樣的水資源可利用,歷史以來大部分耕地依靠板橋河水庫開閘放水來栽種。

經濟總量不大,發展能力不強。該村委會經濟總量不大,自我發展能力不強,存在收入普通偏低,增收困難的問題。表現得尤突出的是貧富差距極大,相當部分羣羣眾還比較貧困。

種植結構單一,設施農業滯後。該村委會主要以種植水稻、玉米、烤煙及部分蔬菜,除烤煙外,大部分屬傳統生產方式經營,且種植結構單一,設施農業(現代農業)嚴重滯後,土地產出效益不高。

產業調整困難,羣眾意識不高。鎮、村都積極想方設法,努力推進農村產業結構調整,但困難極大,阻力不小。如今年全縣大面積推廣種植的萬壽菊生產,在當地特別是三家、樂業村小組,相當部分羣眾意識不強,急功近利,未把耕地的科學種管當回事。

第三產業發展慢,品味檔次不高。該村委會商飲服務等第三產業起步較早,但發展較為綬慢,且檔次不高,大多屬粗放式的經營管理,這與其地處交通要道,集貿中心區,人流物流集中的地位相不相稱,第三產業收入在總收入的比重不到15%。

對策措施及建議

發展農村經濟,壯大農村實力,增加人民收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是當務之急,是我們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首要任務。要按照州委提出的建設小康村、文明村、生態村、和諧村 四村 具體目標,應紮實抓好以下工作,切實加快當地經濟社會發展步伐。

加大幫扶力度,夯實發展基礎。加快該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步伐,仍需從加強基礎設施,特別是水利設施這一關鍵環節入手,抓住一切有利時機,千方百計爭取支持。水是生命之源。沒有水,特別是乾旱年景,羣眾生活用水卻極為困難,更談不上生產用水。因此,除完善現有水利設施外,還應把重點放在家庭水窖,田間水窖的建設上來,爭取80%以上農户建有水窖,省效緩解缺水帶來的一系列影響發展的問題。

抓好結構調整,發展現代農業。產業的培植和產業結構的調整,是現代農業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農村經濟發展的增長點,要以市場為導向,因地制宜,發揮優勢,挖掘潛力,積極進行產業的培植和產業結構的調整。除抓好傳統支柱產業烤煙外,應大力發展蔬菜、花卉、藥材、養殖等產業,大力發展設施農業、現代農業,走多業並舉的路子,增收致富,促進農村經濟的發展。

做好宣傳引導,推進農業產業化。農村發展,農業發展已到了必須走產業化發展的道路,要積極做好宣傳引導工作。鼓勵農民承包土地適度流轉於種田大户、種田能手上,特別象靠臨礦山的村民小組更應如此,逐步形成規模化、產業化,同時,在有條件的地方組建是相應的合作社,努力推進農業產業化,逐步發展壯大農村經濟。

提升品味檔次,大力發展第三產業。商飲服務等第三產業在當地起步早,隨着小城鎮建設的不斷髮展完善,城鎮人口的不斷增加和車流、物流的增多,第三產業發展在該村委會有着得天獨厚的優勢和廣闊的前景,應本着鞏固、完善、提高的原則,支持鼓勵當地羣眾發展第三產業,使其成為當地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

進一步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要採取切實有效的措施,加強以黨組織為重點的農村基層組織建設,配齊配強基層組織班子,強化基層組織建設,使之真正成為農村經濟發展的領頭雁,羣眾增收致富的帶領者。同時,要按照發展黨員的 十六 字方針,把年輕的、積極性高的、責任心強的、追求進步的作為重點培養對象,吸納進黨員幹部隊伍來,為基層組織輸送新鮮血液,培養後備人才。

切實加強精神文明建設。要注重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要通過 文明村 文明户 五好家庭 等多創建活動形式,大力倡導愛國主義、集體主久,社會主義精神,破除封建迷信思想,掃除陳規陋習,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優秀文化,同時,切實加強社會主義民主法制教育,把該村逐步建成民主、文明、和諧的新農村。

關於社區的調研報告 篇14

一、活動主題的提出社區服務與社會實踐作為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有機組成部分,是學生進行社會實踐性學習、接觸社會、認識和了解社會、增強社會實踐能力和社會責任感的重要學習活動。二、活動的具體目標1、 在活動中學會關注自己的生活,關注身邊的人、關注身邊的事,做一個社會人。2、 通過調查、採訪,知道社區的有關知識,引發學生積極的思考。3、 進一步學會社會實踐調查的方法,提高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並能撰寫社區調查報告。4、 學會交往與合作,培養動手、創新等多方面的能力,促進每一個學生個性健康發展。三、活動的實施整個主題活動分三階段實施:1、活動準備;2、走入社區,實地調查;3、瞭解社區現狀發現存在的問題,交流調查結果。4、活動的結果與評價第一階段:活動準備一、 瞭解什麼是社區交流:家住什麼小區?小區有什麼特點?二、根據住處自由分組,確定調查的地點和內容,設計調查表。調 查 表調查範圍:

小組成員:組 長:

調 查 項 目

調 查 內 容

公 共設 施

公共廁所

(   )個

IC電話亭

(  )個

停車場(棚)

(  )個

垃圾桶(箱)

(  )個

……

服 務 設 施

學 校

幼兒園( )所、國小( )所、中學( )所

醫 院

(  )個

商 店

(  )個,類型( )

銀 行

(  )個,類型( )

……

綠 化環 境

草 坪

(  )處,面積(  )平方米

樹 木

主要樹種(    )

……

第二階段:走入社區,實地調查目的:瞭解社區,並對平時隨處可見,但並未引起注意、關心及思考的一些地方,進行調查、採訪,激發學生關心社區,熱愛生活的情感,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及團隊精神。一:利用雛鷹假日小隊活動,走入社區,分組分範圍進行實地調查,初步瞭解社區。組長帶領好本組同學進行實地調查,調查中做好記錄,填寫好調查表(可補充調查項目)。二、注意安全,調查完後直接回家。之後,充分發揮組長的作用,放手讓學生分小組進行調查活動(其中一組訪問新村社區居委會主任,其他組分範圍進行實地調查)。三、各組交流調查情況,指導學生梳理資料,對各組的統計數據進行歸總,指導填寫“調查報告”。調查報告姓名

學校

班級

調查時間

調查對象(範圍):

調查方式:

調查內容:

調查結果

四、蒐集資料1、指導學生上網查資料,收集發達國家或地區的社區發展情況。 學生以調查小組為單位在電子備課室裏上網瀏覽發達國家或地區的社區發展情況。 2、比較現實社區與規範社區,發現“問題”,就這些問題展開研究。有比較才能發現問題。各小組討論、協商,根據自己小組最想研究的方面定好研究內容,制定調查方案。(調查內容包括:環境、設施、人口、文明建設及治安情況等)第三階段:瞭解社區現狀發現存在的問題,交流調查結果。交流展示調查內容,全面瞭解我們的社區,發現社區存在的問題,規劃心中的社區。 一、進入情境,幫助學生回憶前段時間的調查、訪問情景。

二、交流調查內容彙報方式

1、各組彙報展示調查內容,全面瞭解社區現狀,學生間相互評價、提問。聽彙報的同時注意做記錄:(1)在交流中全面的瞭解我們的社區;(2)在交流中學會積極的思考。(3) 記下彙報小組的名稱;(4)把你感興趣的、想了解的問題記下來。教師總結:走出教室一步,就意味着對學科的超越。從各小組的彙報中可以看出學生收集了大量的資料,彙報形式多樣。到實地去了解各種公共設施的數量,會“數步量綠”,採訪社區居委會主任,訪問社區居民等。調查中學生注意收集數據、收集實例,獲得了環境、人口、設施及文明安全等方面的第一手資料。活動調動了學生所有的能量,自然的將語文、數學、美術、自然、信息技術等各個學科知識整合起來,發展了學生的實踐能力與創新精神,體現了綜合實踐活動的綜合性、自主性和實踐性。

2、用一兩句話概括對整個社區的印象。 學生髮言交流,教師梳理、歸整問題:人口多而雜,環境美,交通便利,治安好,綠地少,設施不全,文化娛樂場所少。在此,可以看出學生在活動中學會了客觀看待問題。

3、師生共同確立後續活動引導學生“提了這麼多好建議,我們可以怎麼做?同學們想一想,小組議一議”,讓問題在活動中生成。師生共同確立後續活動:寫倡議書、畫規劃圖、撰寫社區調查報告等。第四階段:活動的結果與評價注重資料的蒐集和整理:由過去收集資料時一張紙的簡單記錄到現在綜合實踐的表格、訪問記錄、調查報告等,學生在活動中收集、處理、分析、運用信息的能力有了很大提高。開展評價活動

關於社區的調研報告 篇15

按照地委組織部《關於深入學習貫徹自治區黨委基層辦主任工作研討會精神,紮實做好*地區基層基礎工作存在突出問題專題調研工作的通知》精神,市委高度重視,成立了鄉鎮、村隊、社區三個專題調研組,自11月21日-27日,社區專題調研組先後深入新城街道新城社區和平街道新華社區進行專題調研,調研採取召開座談會、個別訪談、入户走訪、查閲檔案等方式進行調研,先後召開由社區黨支部書記、主任、綜治專幹等社區幹部座談會2場,由社區居民代表、樓棟長代表參加的會議2場,由駐區地、市單位負責人蔘加的座談會1場,先後訪談人員40人,入户走訪50户。

一、基本情況

*市是地委、行署所在地。全市總人口17萬人,由漢、哈薩克、回、維吾爾、達斡爾、俄羅斯等25個民族組成,少數民族人口占36%。全市轄5鄉1鎮4場,1個牧民社區,3個街道辦事處,145個村隊,15個社區,轄區總面積4356.6平方公里,城市常住人口 23057 户60978人。15個社區共設黨組織24個,其中,黨總支部11個,黨支部15個,共有黨員1145名。截止20xx年10月底,*市共有社區幹部295名。其中國家幹部132名,聘用幹部86名,公益性崗位75名,掛職和幫助工作2名。女幹部176名,佔總數的59.66%,少數民族幹部94名,佔總數的31.86%。黨員幹部117名,佔總數的39.66%。團員41名, 佔13.90%。30歲以下幹部67名,佔22.71%;30-35歲幹部41名,佔13.90%;35-40歲幹部62名,佔21.02%,40-45歲幹部78名,佔26.44%,45-50歲幹部31名,佔10.51%,45-50歲幹部15名,佔5.42%。社區幹部中黨代表10名,人大代表7名,政協委員3名。15名社區黨組織書記全部由國家幹部中的優秀黨員擔任。其中,3名黨組織書記高配至正科級,10名為副科級,2名為副科級後備幹部。

二、主要做法

近年來,*市社區黨組織緊緊圍繞市委提出的打造“綠色、人文、宜居、和諧”的總體目標,進一步延伸社區黨建工作平台,拓展社區服務範圍,不斷提升社區黨組織凝聚人心、推動發展、維護穩定、服務居民、促進和諧的作用,取得了初步效果。

(一)強化領導,完善機制,全面落實黨建工作責任制。一是實行責任分解,落實“有人抓”的問題。進一步明確市委分工抓黨建工作的責任機制,健全完善縣級領導聯繫點,15名縣級領導擔任社區黨組織第一書記,建立了街道黨委書記、分管黨建領導、組織幹部工作例會、專題專項督查等制度。僅20xx年,市委主要領導先後4次深入村隊社區,對基層黨建工作進行專題調研,並通過座談討論、實地查看等方式,對基層組織建設提出具體要求。市委基層辦採取集中督查、專項督查和明查暗訪等方式,不斷加大對落實重點工作的督促檢查力度。截止目前,共督查26次,對21類問題進行了集中整改。二是開展專題述職,解決“不願抓”的問題。市委堅持把黨建工作與經濟工作同部署、同檢查、同考核、同總結,每年召開基層黨委書記履行黨建責任制專題述職會議,結合科級班子和科級幹部年度考核工作,就各黨(工)委貫徹落實黨建工作責任制情況進行民主測評,並將測評結果與評選表彰先進基層黨組織、優秀黨務工作者等工作相結合,從而大大增強了黨委和黨組織書記抓黨建工作的責任意識和規範意識;在社區,由街道黨委牽頭,召開社區黨組織書記履行黨建責任制專題述職會議,促進社區間的交流和溝通,提升推動工作的能力和水平。三是堅持創新推動,解決“不會抓”的問題。堅持典型推動,載體促動,不斷激發社區黨建工作的生機和活力。近年來,我市在社區全面推進了兼職委員、居民説事日、社區服務銀行等一系列創新項目,先後打造了新華、新城、光明社區等一系列黨建示範點。四是加強保障力度,解決“抓不好”的問題。出台了《關於進一步加強黨的建設的意見》,着重從政策上大力支持、資金上優先考慮、人力上切實保障,積極為基層黨建工作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將社區辦公經費納入財政預算,每個社區每年8萬元,年底將增加至10萬元;印發《*市黨政機關事權下放實施方案(試行)》(塔市黨辦[20xx]59號),要求市直23個相關部門按照“權隨責走、費隨事轉”的原則,拔付一定數量的辦公經費,有效解決了社區組織開展活動難的問題。五是規範制度建設,解決“抓不實”的問題。建立完善社區黨建聯席會議制度、定期議事機制等,形成“市委集體抓、書記帶頭抓、分工抓、組織部門專心致志抓”的新局面,促進黨建工作與加快發展的良性互動、整體推進。

(二)充實隊伍,強化培訓,社區黨員幹部隊伍不斷加強。一是以“十個一”活動為載體,打造服務型社區幹部隊伍。結合深入開展轉變作風服務羣眾活動,社區為每名社區幹部合理劃分一個片區,在片區中深入開展了以“每年發放一張便民聯繫卡、組織開展主題實踐一次活動,每半年走訪一次片區居民家庭、徵求一次居民意見建議,每月為弱勢羣體解決一個難題或困難,聯繫一户貧困户、聯繫一名大中專畢業生、聯繫一名下崗失業人員、聯繫一名高齡空巢老人、聯繫一名留守兒童”的“十個一”活動,拉近了社區黨組織與居民羣眾的距離,調動了廣大居民參與社區建設的積極性和熱情。目前,全市252名社區幹部、地區、市派工作組成員先後與聯繫居民結成幫扶對子560餘對,通過走訪慰問、電話瞭解、上門服務等形式幫助居民解決難點、熱點問題120餘件,既增強了社區居民對社區的歸屬感,又有效提升了社區管理服務水平。同時,我市將社區幹部培訓納入幹部教育培訓總體規劃,有計劃的選派社區骨幹參加市級以上的培訓,進一步拓寬社區幹部視野,增加開展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20xx-20xx年,先後選派50餘名社區黨組織書記、主任赴疆外培訓,在市委黨校舉辦培訓班2期,培訓社區業務骨幹200名。二是以“十服務”活動為載體,打造樂於服務、甘願奉獻的志願者隊伍。重點圍繞社區十大關愛羣體,開展“服務老年人、服務青少年、服務殘疾人、服務留守兒童、服務貧困户、服務大中專畢業生、服務下崗失業人員、服務高齡空巢老人、服務流動人口、服務老黨員”的“十服務”活動,在社區形成了“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社區服務格局。截止目前,我市街道、社區建立以黨員、團員等為主體的社區志願者服務隊15支600餘人,開展主題實踐活動199次,參與志願活動人員2311人次,受益羣眾6100餘人次,其中,走訪慰問關愛羣體1000餘人次,幫助關愛羣體解決實際困難220餘件次。三是以“雙重”管理活動為載體,打造八小時外奉獻社區的在職黨員服務隊伍。社區黨組織根據在職黨員的興趣、愛好、個人特長,將在職黨員分類編入社區各類服務隊,通過組織在職黨員在節假日、業餘時間開展帶頭宣傳黨的方針政策、帶頭參與社區服務、帶頭扶貧幫困、帶頭協調鄰里關係、帶頭維護社會治安穩定、帶頭促進民族團結的“六帶頭”活動,充分發揮在職黨員在和諧社區建設中的促進作用。目前,地、市1441餘名在職黨員活躍在社區組建的假日服務隊中,成為社區建設、社區服務工作的有效補充力量。四是以爭當“六大員”活動為載體,打造奉獻於社區的離退休黨員幹部隊伍。社區黨組織積極發揮離退休老教師、老公安、老政法、老模範、老紅軍等“五老”黨員在社區服務中的積極作用,在做好離退休老黨員幹部“四就近”工作的前提下,在離退休黨員幹部中開展了爭當“社會治安協管員、鄰里糾紛調解員、扶貧幫困幫帶員、法律法規諮詢員、文明新風倡導員、網吧義務監督員”的“六大員”活動,在轄區形成了社區服務離退休黨員幹部、離退休黨員幹部服務社區居民的社區循環服務鏈。目前,全市15個社區活躍着600餘名“五老”人員,他們利用節假日開展政策法規宣傳30餘場次,結對幫扶貧困户100餘人,調解鄰里糾紛矛盾200餘人次,接待羣眾法律諮詢350餘人次。

(三)建強陣地,完善設施,社區辦公服務環境不斷優化。一是以“標準化建設”為目標,加強社區陣地建設。通過積極爭取上級項目支持和援疆建設項目等形式,整合資金2300多萬元,加強社區辦公陣地建設。截止目前,15個社區均建成400平方米以上辦公陣地。其中:400平方米以上8個,500平方米以上3個,1000平方米以上辦公陣地5個。各社區統一設置了“八站一室”服務平台(黨員服務站、社會保障服務站、勞動保障服務站、環境衞生服務站、計劃生育服務站、文化體育服務站、綜治維穩服務站、流動人口服務站、社區警務室),內部設施達到了“十一個有”,即:有活動器材、有電腦、有電視、有VCD或投影、有打印機、有電話、有圖書、有學習園地、有資料櫃、有公開欄、有監控系統。二是以“居民需求”為導向,完善社區服務設施。為及時收集到居民的意見和建議,各社區在社區及小區醒目處設置意見箱50餘個,並在小區內設置了300餘塊便民服務欄;同時,各社區結合綜合辦公樓格局,分別在辦公樓內設置了圖書閲覽室、乒乓球室、棋牌室、戲曲室、舞蹈室、悄悄話室、殘疾人康復室、居民説事廳等,購置了電子琴、架子鼓等樂器,最大程度地滿足不同居民的服務需求。三是以“社區聯合黨委”為抓手,構建區域化黨建新格局。在13個社區建立社區聯合黨委,制定了《*市社區聯合黨委工作規範》,建立144個不同定位的功能型黨支部、291個功能型黨小組,初步形成了以社區聯合黨委為核心,以建制性黨組織為主體、功能型黨組織為支撐的社區黨組織架構。通過劃分責任區、認領公益崗位、開展志願服務等形式,引導單位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參與社區建設。

(四)把握關鍵,重點突破,提升社區維護穩定和服務居民的能力。一是以鞏固社區“三化”建設為契機,進一步加強社會管理。投入696.59餘萬元,啟動並完成了15個社區三化建設,全市共封閉小區138個(全封閉65個、半封閉45個、局部封閉28個),目前,設置治安崗亭15個,建立社區警務室15個,配備社區民警26名、協警48名、民兵140人,組建由550餘名樓棟長(巷道長)、600名低保户組成的治安義務巡邏隊伍。安裝攝像頭622個,視頻監控室15個,LED電子屏17塊,小區喇叭55個,電子巡更43個,建立小區警衞室34個,安裝小區大門59個,配備小區保安69個;成立3個街道羣眾工作站、15個羣眾工作室,建立了15個出租房屋和流動人口管理服務站,年初以來,清查流動人口6764人,出租房屋924户1848間。結合社區“三化”建設,進一步整合社區治安力量,按照“一三六”的人員配置加強社區警務室建設 ,配備了頭盔、警棍等防爆器材;圍繞“平安社區”、“五無社區”的標準,開展羣防羣治,建立完善巡防體系建設,強化人防、物防、技防措施;引導職能部門、轄區單位和志願者隊伍積極參與平安社區創建;認真做好公共安全、應急防範等工作,進一步建立健全應急處突機制,制定預案、建立應急處突隊伍,進行常態性拉練等活動,營造“安居”家園,提升居民的“安全感”。二是深入推進“四知四清四掌握”工作機制和“四類管理法”。按照構成廣泛、數量充足的要求,建立了一支1683人的樓棟(單元)長隊伍,按照10—20户1名的原則設立了1418名信息員,在全市形成了街巷有人巡、院落有人守、樓棟有人看的三級巡防網絡;充分發揮樓棟長(巷道長)、信息員“兩支”隊伍建設,進一步建立健全信息傳遞網絡,形成輿情彙集研判制度,拓寬信息源和解決渠道;充分發揮樓棟長、信息員的作用,及時瞭解發生糾紛情況,掌握糾紛信息。並經常傾聽社區居民的心聲,對居民羣眾反映的熱點難點問題予以耐心解答,並重點解決居民所面臨的困難,確保“件件有着落、事事有結果”。三是積極開展法制宣傳活動。以法制宣傳月活動為契機,採用法制宣傳欄、宣傳展板、發放宣傳材料、法制培訓班等多種形式向廣大居民宣傳防火、防盜、反邪教、反恐維穩、崇尚科學、破除迷信等方面的知識。如:邀請社區民警對轄區內青少進行“預防青少年犯罪”法律知識講座,使居民的自我安全意識、家庭法律意識、青少年自我保護意識和識別罪犯的能力有所提高。四是切實加強宗教事務管理。強化領導幹部聯繫宗教活動場所、與宗教人士談話“兩項制度”的落實。在社區,通過召開座談會、走訪慰問、發放宣傳單等形式及時掌握宗教人士和信教羣眾的思想動態,認真做好民族宗教政策、法律法規及精神等的宣傳。五是深化共駐共建。調整縣級領導幹部社區聯繫點,在市直單位部門中開展包聯幫扶社區工作,將98個市直單位部門與15個社區結成幫扶對子,確定15個牽頭單位,開展“雙聯雙促”活動,截止目前,156個地、市單位參與到社區結對共建活動中,確定共建事項91個。如:*地區郵政局為新城社區捐助1萬元的辦公經費,製作了10塊文明引導牌;*市農村信用聯社在社區認領20名貧困學生,每學期為每人資助500元等。

(五)創新載體,優化服務,增強社區黨建的影響力。一是健全社區服務體系,提升社區服務功能。以推進社區扁平化管理模式為契機,按照“提升品位、功能配套、設施完備”的要求,建設社區“一站式”服務平台,簡化辦事程序,實行AB崗工作制,提高服務效率,建立首問責任、限時辦結、全程代辦等工作制度,推行“一窗口受理、一條龍服務、一站式辦公、一手攬子解決”的服務模式,實現“進一扇門、辦百項事”的服務需求。二是加強社區信息化建設,拓展社區服務領域。投入資金15萬元,在新華、新城、光明社區搭建了社區門户網站,分別設置1部電子觸摸屏,將社區的基本情況、辦事流程、特色服務等輸入其中,通過搭建社區站户網站、設置電子觸摸屏,建立居民與社區零距離交流和溝通的平台;同時,15個社區設備19部#8鍵(維穩手機),有效提升社區對矛盾糾紛、突發事件等第一時間反映、第一時間處置的能力;進一步加強數字城鄉綜合管理服務系統建設,配備移動終端手機30部,更新電腦15台,15個社區均完成了基礎數據錄入工作,並能及時更新。三是推行居民説事日,暢通民意訴求渠道。截止目前,15個社區開展“説事”活動125次,已接待居民來訪500餘人次,受理居民反映水、電、暖、路、鄰里糾紛、家庭矛盾等方面問題176項,已辦結169項,解決居民急難煩心事197例,化解鄰里糾紛123起,調解家庭矛盾111件。四是深化志願服務,打造志願服務品牌。制定《*市社區志願者隊伍建設實施方案》,截止目前,15個社區建立了以地、市在職黨員及轄區內各類積極分子為主體的志願者隊伍65支、招募各類志願者1441人,開展志願服務529次,惠及老弱病殘孤等城市弱勢羣體2895人次。五是做實“四個面向”服務,提升居民的幸福感。廣泛開展救助保障、計生服務、普法維權等100多項社區服務活動,紮實做好面向社區居民的便民利民服務,面向下崗失業人員的再就業服務,面向弱勢羣體的社會救助服務和麪向轄區單位的社會化服務。六是突出品牌服務,着力打造温馨家園。進一步深化愛心驛站、愛心基金超市、六點半學校、五彩志願者服務、愛心基金超市、社區QQ羣、黨員會客廳、居民説事日、十五分鐘服務圈等社會化服務品牌,大力推行365無假日服務、錯時工作、全程代辦等工作制。截止目前,全市創建國家級示範社區1個(塔爾巴哈台社區),自治區級黨建示範社區1個(杜別克)、自治區級基層組織建設先進單位2個(杜別克、光明),自治區級文明社區3個(杜別克、光明、商業),自治區體育示範社區1個(杜別克)、自治區級科普社區2個(杜別克、建設)、自治區敬老模範社區1個(杜別克)、自治區級文化社區1個(公園),初步形成了“一個社區一個特色、一個社區一個品牌”的社區黨建工作格局。

(六)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着力培育和繁榮社區文化。社區黨組織圍繞“文化立市、生態美區、旅遊富民、邊貿興業”的發展思路,着力培育和繁榮社區文化。一是抓好陣地建設。將採取“黨費補一部分、街道出一部分、社區自籌一部分”的辦法,加大文化建設投入力度,在各社區開闢了閲覽室、娛樂室、文化活動室、閲報欄及各類宣傳欄和宣傳櫥窗,為開展豐富多彩的社區文化提供廣闊舞台。二是抓好隊伍建設。整合轄區力量,建立了夕陽美藝術團、波爾卡藝術團等10餘支高素質的社區文化志願者服務隊伍。如,杜別克社區的夕陽美老年藝術團、健身舞蹈隊已成為我市社區文化活動的一張名片。三是抓好活動載體。廣泛開展“五好黨建樓棟”、“五好文明家庭”、道德模範評選等活動,依託“道德講堂”深入開展“四德”教育,提升社區居民的道德修養和文明素質;圍繞“六個一”(一次宣傳、一堂黨課、一場懇談、一次圖片展、一次大討論)廣泛開展感恩教育活動;大力倡導崇尚科學、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促進社區居民和諧相處,努力積極向上的社區氛圍。四是抓好精品文化。在社區文化建設中注重抓精品,充分挖掘文化資源,發展特色文化,提升社區文化的品位和檔次。杜別克街道的社區居民趣味運動會、和平街道建設社區的“居民鄰里節”等各具特色的社區文化活動有效地凝聚了羣眾人、教育了羣眾、感染了羣眾。同時,積極做好*市多民族融合文化、口岸文化、戍邊文化的學習、挖掘和宣傳工作力度,在把*市打造成全國民族團結先進縣市上着力。

三、*市社區基層基礎工作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及原因分析

(一)社區反恐維穩的能力與新形勢、新任務不相適應

一是維穩形勢依然嚴峻。*市地處祖國西北邊陲,作為地委、行署所在地,是進入新疆的重要門户,長期以來一直處在反分裂、反恐怖鬥爭的前沿。但受境內外各種因素的影響,尤其是隨着*市至哈薩克斯坦東哈州烏爾加縣“三日遊”邊境旅遊線路的開通,我市的維穩形勢依然嚴峻,任務十分繁重,自“7.5”以來,重大活動多、大事要事多、政治敏感時段相對集中,維護穩定的任務十分艱鉅。今年以來長達近5個月的時間都處在維穩工作上,社區落實24小時值班備勤,造成工作人員身心疲憊,個別社區和幹部在危機意識、憂患意識及維穩方面出現鬆懈和麻痺思想。認為問題大多出現在東疆和南疆,相對而言北疆尤其是比較穩定,不存在安全隱患。思想上過於麻痺大意,放鬆警惕。

二是思想上不夠重視。社區理論、社區思想、社區概念,對一些領導幹部和城鎮居民仍然較為陌生。隨着改革的不斷深入,大量的退休人員、下崗失業人員和流動人員進入社區,許多“單位人”轉為“社會人”,越來越多的新經濟組織、新社會組織大量湧現,落户社區。有些領導幹部對街道社區黨建工作的重要性存在模糊認識,思想觀念未能轉變,在指導思想和工作安排上重經濟、輕黨建。同時,社會和居民缺乏對社區的認同感和參與意識,有的下崗職工黨員不相信社區、單位黨員瞧不起社區、離退休黨員顧不上社區、純居民黨員幫不上社區。部分轄區單位認為社區建設只是街道社區的事,與自己無關,有時在街道黨委的號召和社區黨組織上門做工作的情況下,能夠參與一些社區共建活動,但形式上是被動型而非貢獻型,參與社區黨建工作的自覺性還不高,從而形成社區黨建“一頭熱”的現象,還有些單位黨組織不知道在社區黨建中到底扮演怎樣的角色。

三是宣傳上不夠到位。社區的維穩工作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上下各方思想認同,形成合力。但是一些社區的幹部思想認識有差異、職責任務不明確。以落實“四知四清四掌握”工作機制為例,即對每個居民家庭的基本情況都掌握是基本要求。但是有的地方卻簡單地理解為死記硬背,還有許多社區,社區幹部沒有做到深入居民家庭,沒有做到熟悉門面人頭,沒有做到同居民羣眾打成一片。在走訪中發現,有些社區相當一部分居民至今還不知社區書記、主任是誰。一些街道辦公人員和社區幹部對社區工作的複雜性、艱鉅性認識不深,對服務羣眾、維護穩定的政策性問題把握不準;一些少數民族聚居社區的漢族幹部和警務人員不懂“雙語”,與少數民族居民不能直接溝通等。加上文化市場監管不力,全疆乃至全地區對文化經營場所、攤點沒有形成嚴格的管理網絡,從源頭上沒有根本杜絕非法宗教及反動宣傳品的流動渠道,特別是以互聯網為工具,傳播宗教極端思想和暴力恐怖手段日益加劇,技術手段尚無法控制。在反恐工作機制方面,信息員的素質尤其是專業素質不高,收集信息的手段單一,甄別能力、綜合判斷能力和分析不強。

四是警務室建設滯後。*市維穩、綜治工作牽制了大量公安基層警力,加上社區警力的配置本身不多,社區民警還要承擔大量各項安保工作任務,牽制了社區民警投入社區開展工作的時間和精力。導致有的社區幹部和居民反映,警務室是有的,工作職責、工作紀律、服務承諾也都掛在牆上,但往往有事就找不到人,有的警務室幾天甚至一個月都見不到民警來工作,警務室是空架子。另外,走訪中發現,大部分的社區警務室有一定的辦公條件和環境,但在一些辦公用房本身就比較緊張的社區,尤其是在部分社區,社區警務室空間小,環境差,設施落後。投入的社區警務工作經費,雖然每年在增加,但仍滿足不了實際工作的需求。協警工作待遇偏低,業務素質不高,導致人員不穩定。硬件建設和裝備現代化還沒有達到一定的要求等問題,也是影響社區警務工作實效的重要因素。

五是機制運作不協調。政府對社區的法定職能界定不清導致社區各項行政工作應接不暇。尤其是社區管理的弱化和淡化,已經成為社區管理當前存在的主要問題之一。目前,街道和社區承擔的工作任務與自身的職權狀況存在很大的矛盾,突出表現為責大、權小,以致社區黨組織在履行社區建設的政治責任方面,在組織協調地區性、社會性、羣眾性、公益性工作中,都顯得鞭長莫及。另一方面由於體制上的原因和傳統觀念的慣性作用,隨着政府的城市管理工作重心逐漸下移,上級黨、政部門紛紛把工作職能、工作任務延伸到街道和社區,但是在職能轉換中,原先承擔職能、擁有相應投入的政府部門和單位,並沒有相應讓出財政的投入,從而就使原本就缺乏條件的社區在接過轉來的社會職能後,又享受不到相應的財力支持,即未能完全做到“費隨事轉”。這樣,一方面使社區承擔了太多的政府職能,工作呈行政化傾向,成為“經濟、行政、社會複合體”,社區自治形同虛設;另一方面,社區工作者疲於應付,這種“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的狀況,使社區無法把主要精力放在服務羣眾和掌握社情動態上,社區財力、物力匱乏的情況已經成為一個突出問題。

(二)社區幹部隊伍建設與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不相適應

一是社區幹部數量不足、結構不合理。隨着城鎮化進程的加快,社區的發展壯大,居民數量也在不斷膨脹。社區專職隊伍單薄、人員缺少。目前,*市3個街道15個社區,35歲以下108名,佔社區幹部總數的39.61%,40歲以上幹部125名,佔社區幹部總數的42.37%。高中及中專學歷127名,佔社區幹部總數的43.05%。總的來看,社區幹部隊伍存在聘用幹部及其它人員佔主體、整體年齡偏大、受教育程度相對偏低、女性據多等問題。二是社區幹部綜合素質不高,業務能力不強。隨着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和城市化建設的不斷推進,社區承擔的社會事務越來越多,社區工作的系統性也越來越強,對社區工作人員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目前,很多社區幹部缺乏社區黨建工作和羣眾工作的系統理論知識,對怎樣做好社區工作、構建和諧社會缺乏科學的思考和正確的定位,工作思路不寬,組織領導能力不強,創造性開展工作的能力較差,社區管理層次水平較低。這種狀況與日益拓展的社區黨建、社區建設、和諧社區建設工作不相適應。三是部分社區幹部責任心不強,創新意識有待加強。一部分社區幹部服務意識較差。沒有牢固樹立“立足社區、服務於民”的思想,把社區工作簡單的看成是“上傳下達”,社區服務功能沒有充分發揮。由於目前社區幹部流動性差,一般在一個崗位上一干就是幾年甚至十幾年,因而養成慣性思維方式和工作模式,思想比較保守,觀念比較陳舊,任務等上級安排,辦事憑老經驗、老方法,工作上習慣於聽命於街道辦事處的指令,自主意識不強,缺乏開拓創新精神。四是社區聘用幹部待遇偏低,社區幹部隊伍不穩定。社區幹部待遇偏低,導致一些社區幹部積極性不高,對工作敷衍塞責“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全市15個社區共有聘用幹部86名。這部分幹部在社區工作時間長,積累了一定的社區工作經驗,在各社區工作中發揮着積極的推動作用,可以説,聘用人員依然是社區工作者隊伍中不可或缺的部分。然而,20xx年以來我市通過競爭上崗,僅將24名社區幹部的工資提高到800—1000元,由財政交納“五金”,仍有62名社區幹部僅享受每月1000元的生活補貼,且未交納“五金”。由於經濟收入上的懸殊,這部分聘用人員雖然人在社區工作,但始終心存另謀職業的想法。五是社區黨員管理難度大。目前社區管理的黨員主要是離退休人員、下崗失業人員、畢業生及退伍軍人,其中大部分畢業生和退伍軍人往往是將黨組織關係轉入社區後,便外出務工並更換聯繫方式,幾乎不主動與社區黨支部聯繫,加之部分下崗失業人員黨性淡薄,組織紀律渙散,出現黨費收繳不上、組織生活組織不起來等問題,給社區黨建工作造成了很大的阻礙。

(三)社區基礎設施建設與新形勢、新任務不相適應

從目前的現狀來看,*市各社區基本上都有辦公陣地,但陣地面積各不相同,有的社區陣地面積較小,只能維持正常的工作辦公。受辦公經費的限制,大部分社區基礎設施建設滯後。由於社區經費來源渠道有限、數額也比較少,需要開展的活動又比較多,社區文化活動基本沒有專項經費和場所,因此社區開展活動,很多都是社區居民自己掏錢做服裝、租場地、購道具等。居民對社區文化的需求呈多元化的趨勢。但現實中,社區文化活動的形式還是比較單一,針對面還不夠寬廣。這些與社區幹部年齡老化、結構失衡、社區文化專幹缺乏有很大的關係。由於一些社區委員會中基本沒有設文化專幹,社區文化開展工作一般部是社區委員會其他幹部憑藉老一套經驗或依靠社區中熱心社區建設的文藝、體育人才等開展的,形式略顯單一。受辦公場所的限制,有些社區不能正常開展組織生活和開展文體活動,黨員意見很大

(四)社區服務內容、形式與新形勢、新任務不相適應

1、社區配套服務滯後。受活動經費的限制,大部分社區缺少健身器材,文體活動設施,不能滿足居民文化體育方面的需求。社區養老機構跟不上老齡化社會的發展趨勢,老年人的醫療保健不能在社區得到完全的解決,社區的老年康復中心基本上沒有。另外,社區對老年人日常生活照顧方面所提供的服務不足。為婦女兒童服務的設施,有的社區沒有,有的社區建立了但是處在低水平上。下崗、失業和特困户在社區只能為他們解決一半“低保”問題,不能從根本上解決這些弱勢羣眾的貧困問題。殘疾人在社區沒有自己的綜合活動中心,社區基本上沒有建立無障礙設施,缺少殘疾人就業平台和機會。

2、就業服務存在問題。目前一些街道對社區創業促就業工作既無專項經費支持,又無專業人員進行創業指導;而街道勞動保障事務所和社區勞動保障服務站也無資金扶持,再加上此項工作目前沒有納入政府年度考核範圍,還有一些社區沒有真正認識到這項工作的重要性,全市社區創業指導服務網絡還不夠完善。社區居民、下崗失業人員自發組織起來創辦社區服務經濟實體,其優惠政策難以落實(包括扶持資金、技術指導、項目設計、場地落實等。從思想觀念來看,社區居民對社區服務業中的家政服務、鐘點工、保潔工等存在種種偏見,其原因:一是待遇明顯偏低;二是髒苦累,所以相當一部分人不願意幹。

(五)流動人口和重點人員管理存在不到位和缺位的現象

1、流動人口缺乏有效監管。流動人口管理是一項艱鉅繁雜而長期的社會工作,涉及方方面面,需要各部門共同參與、羣防羣治,做到管理教育和服務相結合。在實際工作中,一些部門重收費輕管理,僅停留在文件和辦證上,沒有真正投入力量進行管理和核查落實,造成居委會與公安機關缺乏溝通、協調。僅依靠派出所的力量是有限的,民警除每天要值班、巡邏,同時還要辦理各類案件和參加業務培訓及節假日重大活動的安全保衞工作。下管區的時間有限,對轄區流動人口情況進行全面掌握根本做不到。如果做到不漏管不失控,就必須充分發揮社區的職能作用,及時與派出所互通情況、信息,發現問題及時上報。

2、流動人口辦證意識不強。按照《公安部關於城鎮暫住人口管理的暫行規定》:“凡離開户口常住地三日以上,在外地居住的都應到居住地派出所進行登記,離開時應當註銷”。在實際工作中,流動人口中除了辦理營業執照或子女入學時必須出示暫住證,要到當地派出所辦理臨時户口外,一般均不主動去派出所登記辦證,離開時也未主動去註銷或退回暫住證,給管理工作帶來一定難度。*市雖然出台《出租房屋和流動人口管理暫行辦法》,實行房屋租賃備案制度,但很少有人辦理房屋出租備案,對未登記備案的沒有任何制約手段,致使出租房屋管理困難。特別是城鄉結合部的大量出租房屋的登記備案問題更是無法解決。

(六)加強宗教事務管理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

一些黨員幹部政治不夠堅定或不敢擔當、不願擔當,對宗教事務“不敢管、不願管”。在落實宗教管理五項制度不夠到位,宗教事務嚴重失控;宗教人士管理機制不健全;宗教極端思想滲透嚴重,信教羣眾思想上、行動上不能擁護黨的領導;存在非法宗教活動等方面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問題。社區宗教管理事務幹部更換頻繁,素質不高,以致於對落實宗教管理工作宣傳不到位。

(七)調研中發現的其他需要重點了解的突出問題

1、個別黨員幹部存在“四風”方面的問題:主要表現在有些幹部工作漂浮、貪圖虛名、投機取巧、不求實效;好大喜功,喜歡弄虛作假、欺上瞞下;喜歡搞花架子,善於裝門面,願意做表面文章。這些問題無形中增加了羣眾的負擔,引起羣眾的反感,傷害羣眾的感情,削弱黨在人民心中的威信。有些幹部脱離羣眾基礎、脱離實際,高高在上,不關心百姓疾苦,以“官老爺”自居,公僕意識淡薄;無所作為,遇事推諉,辦事拖拉,喜歡掩蓋基層矛盾和羣眾困難。工作方法簡單粗暴,甚至隨心所欲,做決策輕率武斷。有些幹部一味地追求個人的物質享受,喜歡歌舞昇平、紙醉金迷的生活,甚至貪污受賄,道德淪喪,腐化墮落。

2、涉及民生方面存在的問題:主要涉及道路、衞生、教育、物價等方面,表現在轄區貧困弱勢羣體多,存在房屋維修、冬季取暖等問題,僅依靠社區的力量是無法全部解決的;哈爾墩社區五條巷道沒有路燈,給居民夜間出行造成不便;低保人員申請廉租房的人員較多,而廉租房的數量有限,遠遠不能滿足貧困人員的住房需求;背街小巷的道路年久失修,影響居民正常出行;勞務市場管理有待加強,存在安全隱患;“黑車”市場混亂,影響正常的運營秩序;保安人員年齡老化,工資待遇低,不能有效發揮安保作用;加強校園安全檢查,部分學校處於交通要道,容易造成交通堵塞,對學生上、下學期間造成安全隱患;學校周邊環境,“三無”食品較多,存在食品安全隱患;物價過高,居民工資不高,消費水平受到很大影響;物業管理不規範,甚至有些小區至今沒有物業管理委員會,居民點垃圾亂堆亂倒現象嚴重。

四、加強和改進社區基層基礎工作的意見建議

(一)加強社區反恐維穩的能力

一是教育宣傳要常態化。要組織專門工作隊定期走進社區,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講解新疆歷史發展及社會主義建設成就,揭批暴力恐怖勢力的險惡用心及社會危害,大力營造反暴力、反恐怖、講法制、促和諧、保穩定的濃厚氛圍。二是輿論宣傳要常態化。要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學校、報紙、互聯網和其它新聞媒體大肆宣傳反暴力、反恐怖、講法制、促和諧、保穩定的思想內容,搶佔意識形態領域反分裂鬥爭的宣傳陣地。三是隱患和重點人口排查工作要常態化。要組織維穩工作隊定期深入社區深入排查反恐維穩工作漏洞、隱患和重點危險人口等,針對排查出的情況及時採取有力措施積極應對,全力以赴把不穩定隱患解決在基層、消除在萌芽狀態。四是敵情分析、研判要常態化。要建立政權組織敵情分析、研判制度,定期召開聯席會議準確掌握、研判敵情,及時超前防範。五是防暴反恐演練要常態化。軍、警、民反恐主力部門,要根據敵、社情適時制定各種處突預案,並加強演練,給敵人以強有力的震懾並提高處突能力和水平。六是情報信息收集要常態化。武警、公安、安全部門要採取有力措施經常加強情報信息收集工作,切實做到情報準確、及時、可靠,確保處置、打擊等後續工作有力、有效,社區要做好配合工作。七是打擊要常態化。在依法遏制暴力恐怖犯罪的鬥爭中,要定期組織專門力量開展集中整治活動,採取“主動出擊,露頭就打,先發制敵”的方針,依法嚴厲打擊民族分裂主義的骨幹分子、暴力恐怖犯罪分子、和宗教極端勢力的為首分子,以淨化社會環境。八是全社會參與的聯動工作常態化。在加強維穩力量基礎方面,全市大力推行警力下沉,不斷提高街頭見警率,全面實現“一區一警”和“一區多警”警務管理模式。改變思路,變提高破案率為降低發案率。除政法公安專門力量外,基層構建以社區民警、協警、專職巡邏隊員為骨幹,社區幹部和社區工作者為基礎,轄區聯防隊員、民兵、單位保安和小區樓棟長為補充的羣防羣治隊伍,提升處置、發現、打擊、防範的四種能力。同時要加強社區警務室的建設,配強基本的防護措施。九是考核要常態化。要嚴格落實維護穩定工作的領導責任制,統籌兼顧“硬道理”與“硬任務”,協調推進“兩手抓、兩手都要硬”,切實做好維護穩定與促進發展同規劃、同部署、同落實、同考核,着力推動維護穩定各項工作常態化、制度化和法制化。

(二)加強社區幹部隊伍建設

加強社區工作者隊伍建設,必須造就一支專業化、職業化、規範化的社區工作者隊伍。一是擇優錄用,綜合考察。按照“年輕化、知識化、能服務、懂管理”的要求,可以從外部招聘一些素質好、能力強、年紀輕、學歷高、熱愛社區工作的大中專畢業生、復員退伍軍人和下崗職工,保證一個社區一名大學生;也可以內部錄用一些經驗豐富,工作方法獨特的原有社區工作人員,充實社區工作者隊伍。按照公開平等的原則,實行筆試、面試和綜合考察,擇優錄用,建立老中青相結合,知識與經驗相結合的社區工作者隊伍。二是強化培訓,提升能力。各社區可以根據實際情況,不斷地對社區工作人員進行教育培訓,並完善社區工作人員的培訓制度。可以採取正規教育和短期培訓相結合的方法,對社區工作人員進行系統的崗位培訓,通過專家授課、現場考察、交流經驗等方式,促使其改進工作方法,豐富社區工作者的專業知識和工作經驗,提升其處理複雜問題的能力和做好新時期羣眾工作的能力。三是有效激勵,調動積極性。可以通過嚴格考評、年度表彰、獎勵先進等措施,強化管理,調動社區工作者的積極性,從而培養、吸引和留住高素質的人才。四是提高社區幹部待遇。建議市財政按照新《勞動合同法》規定,將社區工作者福利待遇經費納入社區經費預算,落實社區幹部社區保險,包括養老保險、失業保險、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解決其後顧之憂。同時要建立社區工作經費自然增長機制。建議市財政逐年增加社區工作經費預算,隨着社會平均工資的提高,逐年提高社區工作者待遇,以此來確保社區工作者收入不低於當地職工最低工資標準水平,並且不影響社區工作正常運行,進一步調動社區幹部工作積極性。五是加強黨員教育管理。重點做好離退休黨員、流動黨員和無業黨員的教育管理工作。積極做好思想工作,結合他們的特點,加強對其的教育,大力發揮其作用。為黨員參與社區建設創造條件,使每個黨員能在社區生活中發揮作用。實行黨員掛牌服務和建立黨員網格化管理活動,採取黨員包樓、包户的方法,開展爭當“文明家庭”、爭創“文明樓院”活動,把黨員在社區建設和管理中的表率作用體現出來。六是加強基層組織基礎建設。建議把社區作為一級政權組織建設,深化街道、社區管理體制改革,不斷充實社區工作力量,完善社區職能功能,大力加強社區陣地建設。使所有社區達到有人員、有編制、有陣地、有經費、有警務室、有巡邏車、有高配待遇、有文化活動中心、有管理考核制度。

(三)加強社區基礎設施建設

社區在建設和發展的過程中,應該為居民營造一個優美、舒適、方便和適於居住的空間,使社區成為了人居環境最佳社區。一是培養社區居民的環境意識、公德意識。為構建和諧社會,社區可以開展“綠色社區”考評活動,創造整潔、優美的社區環境,或創建“安全文明小區”活動,培育法律環境;結合推進社區警務室的建設,開展經常性、羣眾性的法制教育,消除各種社會不穩定因素,將社區的綜合治理滲透到每個角落。二是抓環境衞生,保居民健康。社區環境衞生水平的高低,反映了社區經濟發展水平和居民精神面貌及文化素養,關係着居民的身心、身體健康。社區工作者要切實強化對社區日常衞生的檢查指導,並將社區環境管理規範、環境問題投訴電話等環境管理制度公示上牆,並有環保記錄、環境建設檔案等種類環保檔案,並指定人員負責。社區物業也要積極配合社區的工作,做到垃圾日產目清,公共設施及時維護,建立垃圾房,垃圾袋裝化、拆違建綠。三是加強社區基礎設施建設。規劃要先行,社區建設用地要納入城市設施規劃,由民政部門提出,規劃部門合理佈局進行編制,從根本上解決社區辦公陣地問題。要分類實施,多條腿走路。建議按照人口、管轄區域、辦公場所達標情況等對所有社區進行分類,採用轄區開發商建設、政府財政出資、駐區單位共建等方法分類實施。升級改造一批。對老城區原有社區和已經改造完成的新小區,社區基礎設施不達標的,由市、區兩級財政共同承擔,進行規劃和改造。共建一批。政府主導,明確駐社區單位的共建責任,按照有關政策,引導駐區單位把閒置房屋無償提供給社區使用,或採取集資的辦法共同建設。新建一批。嚴格落實政策,所有新開發建設的小區,開發商要按照社區建設用房標準,無償提供社區配套用房。整合一批。對人口較少,規模較小,户數少、功能不健全,又解決不了辦公用房和或發揮不了作用的社區,按照就近原則,與較大社區進行合併。並充分調動社區內各單位、各種組織等一切力量,廣泛參與社區建設,使社區內各單位的所有文化、體育等基礎設施對外開放,最大限度地實現社區資源的共有、共享。

(四)提高社區為民服務能力

社區要在做好居民辦證、低保、治安維護、計劃生育等工作的基礎上,不斷拓展服務內容、擴大服務領域,特別是在繁榮社區文化、增進鄰里和眭、完善便民設施、提供快捷服務、關愛空巢老人、發展社區養老事業等方面,要加大探索和嘗試力度,做好網絡化管理工作的同時,因地制宜,打造特色。同時,政府部門應加大資金扶持力度,創新社區服務管理新模式,不斷提升社服務水平和質量,努力構建和諧社區,提高居民幸福指數。一是開展黨員義務服務活動。充分發揮黨員志願者服務隊的作用,擴大服務者隊伍,擴大服務範圍,組建以黨團員為主體的社區志願者服務隊,根據居民不同層次的需要,開展各類服務,切實幫助居民解決生產、生活中的各種難題。二是要大力開展就業服務。社區要積極開展再就業培訓及職業介紹服務,大力開發就業崗位,形成市、街道、社區三級全方位、多層面的就業網絡。既培訓了再就業人員又安置了下崗失業人員。對困難羣眾也可以開展“送政策、送技能、送崗位、送服務”的活動,落實創業專項貸款和貼息優惠政策,以鼓勵失業人員自強自立、自主創業幫助失業人員自謀職業,或與轄區企業單位簽訂勞動合同,安置下崗失業人員就業,切實解決下崗失業人員特別是生活困難的失業人員的再就業和生活困難問題。社區居委會要充分發揮密切聯繫居民的優勢,協助政府摸清困難羣眾的真實情況,把所有符合條件的特困失業人員都納入“低保”範圍,既做到“應保盡保”,又可以避免“錯保”。保證低保資金的足額發放,不斷改善低保服務工作方式、方法,注重引導有勞動能力的低保人員,積極參加社區公益性勞動和就業培訓活動。三是開展羣眾文體活動。以社區居委會、樓院、小區為單位開展經常性的羣眾文體活動,豐富羣眾的業餘文化生活。四是開展以黨員責任區、黨員聯繫户為主的“連民心”活動。組織社區黨員參加聯繫户、責任區活動,負責責任區的政策宣傳、治安巡邏、民事調解、環境衞生、計劃生育、綠化美化、流動人口管理等方面的工作。五是以服務居民為重點,充分挖掘轄區內的各種資源優勢,按照“項目化運作、市場化管理、產業化發展、社會化服務”的思路,加大社區服務業市場管理力度,開發服務項目,採用房屋租賃、合作經營、吸引社會力量投資等多種方式,興辦小市場、小門點、小公司,使社區服務領域進一步拓展,服務方式從分散經營、零星服務、個別活動逐步向產業化、實體化、規模化、社會化方向轉變。既能方便居民生活,又能轉移居民的家務負擔,緩解居民在衣、食、住、行以至學習、娛樂等各方面的難題,使他們能夠安居樂業,從而形成覆蓋大街小巷、滿足居民需要的多方位、廣角度的社區服務體系,在極大地方便社區居民生活的同時,增加社區經濟創收,拉動經濟增長,擴大社會就業。

(五)流動人口和重點人員管理

1、按照“誰主管,誰負責;誰留宿,誰負責”的原則,認真做好流動人口管理工作。在實際工作中根據轄區的治安情況,流動人口的多少,合理劃分責任區。管區民警和社區幹部共同深入管區,對暫住人口進行登記、造冊、辦證,並對各自管轄的暫住人口按不同職業、暫住時間長短、流動性大小從四個方面進行建檔,區別對待,分類管理。提高管理級別,理順管理體制,形成分工細、職責明,協調形成流動人口管理新格局,確保管理合力。從立法、管理、宣傳、經費保障、人員配備等環節,加強管理。建議把流動人口管理的經費納入財政預算,建立一支流動人口協管員隊伍,切實防止工作的遺漏和重疊。居委會、片區民警要採取向出租房屋的房主宣傳法律法規知識,提高房主的法律意識和防範意識。通過嚴格辦證制度和“誰主管、誰負責;誰出租、誰負責”的原則,出租人,承租人與派出所簽訂責任書、保證書,責任區民警下管區時加強與流動人口的見面率,掌握其日常表現,尤其是通過房主全面瞭解暫住人口的活動情況,及時將其納入視線範圍,對可疑人員情況迅速提交刑偵部門,為打擊流竄作案奠定基礎。

2、開展經常性的清理整頓,對重點人口進行列管、幫教。社區和派出所要有重點的經常開展對流動人口的清理整頓工作,在清理中發現線索,破獲案件。其中着重對“三無”人員、租賃房屋、流動人口居住集中區域、用工人員多的單位進行清查、查驗身份證和暫住證。清理整頓中,對其中的重點人口進行列管並逐人進行登記造冊,建立真實、齊全的檔案。同時做好函調工作,通過多種渠道瞭解其前科、劣跡,掌握其動向。對其中有重大現實危害的可疑人員由派出所領導直接掌握情況,具體落實管理、監控措施。與流出地公安機關通報情況,委託協查及提供線索,以利抓住戰機,及早破案,消除隱患。在對違法的重點人口實施打擊的同時,貫徹“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針,由民警和有關單位的治保組織聯合施教,對其進行耐心、細緻的法制教育及思想轉化工作。

(六)加強宗教事務管理

一是結合“五個一”活動的開展,繼續落實好部門領導包宗教活動場所制度。在社區建立以“四老”人員、在職黨員、“兩代表一委員”為主的志願者工作隊伍,充分調動廣大黨員、樓棟長、巷道長等各類積極分子參與宗教事務管理工作的主動性。二是充分利用節假日或每週五的主麻日,在居民小區或清真寺對各族居民或信教羣眾積極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宣講,並做到社區書記或主任及社區網格管理員每週定期走訪慰問清真寺管理人員,切實做到維護穩定網絡全覆蓋。三是政府必須大力加強宗教管理機構的職能,加強所有宗教人物、宗教場所、宗教活動的嚴密監控,確保所有宗教活動都要在政府的嚴密控制之下。

(七)協調解決調研中其他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

一是結合即將開展的“黨的羣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認真查擺黨員幹部存在“四風”方面的問題,貫徹落實教育實踐活動“照鏡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總要求,將學習教育貫穿始終,並逐步進行整改。二是對涉及民生方面的問題,逐步遞交有關部門,協調解決。建議對勞務市場安裝防護欄和電子監控設備,確保人員安全;建立勞務大廳,設立不同窗口,接待不同需求的人羣,成立“支部+派遣公司+勞務市場”的新模式;加大黑車市場的打擊力度,避免市場出現混亂現象。

關於社區的調研報告 篇16

一、本次調查的目的和意義

社區是社會的基礎,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基石。隨着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對社區服務需求越來越多,社區服務受到空前關注。隨着我國經濟體制和政治體制改革的進行,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舊的一些社會組織、治理體制已經不能適應現代社會的發展,社區問題正是在這種情況下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而城市社區是一種非簡單地等同於行政區劃的概念,它超脱了行政轄區的範圍。

在如今的社會裏,越來越多的用到社區這個概念,也越來越涉及到了城市社區民主治理的問題,為了深入瞭解我國社區的狀況及社區的治理模式。通過對城市社區管理的調查,有助於瞭解城市社區管理中存在的問題,為促進城市社區管理提供參考依據。

二、調查活動簡介

(一)調查時間:20xx年2月24日。

(二)調查地點:洛陽市澗西區一些小區。

(三)調查對象:小區裏的羣眾。

(四)調查方法:問卷調查法、訪談法及網絡文獻調研。

(五)調查內容:當前居委會社區管理存在的問題。

本次調查是自己親自到澗西區部分社區並對社區居委會的成員進行調查,發送問卷和詢問其基層管理方面的一些工作,發現我市社區在不斷髮展中還是存在着許多的問題。調查城市社區現狀和主要問題如下:

1、社區工作職能錯位,社會管理精力不足。社區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與政府職能轉變密切相關。隨着政府工作重心下移,政府各職能部門都在社區設立機構,將原本由部門承擔的工作轉嫁給社區。“社區是個筐,啥都往裏裝”是目前社區承載量的真實寫照。社區成為地方政府及其只能部門工作的承受層,操作面和落實層,疲於應付、不堪重負,影響了管理社區、服務居民、開發就業等重要職能的發揮。而地方政府和部門沒有做到“權隨責走,費隨事轉”,大量的義務勞動擠佔了社區工作人員的時間和精力,增加了社區經濟上的負擔。

2、社區服務功能缺位,社會管理工作不細。隨着城市建設的發展,城市居民對社區服務的需求量越來越大,依賴度越來越高。就我區的情況看,相當數量的社區服務規模、內容、檔次不能適應社區居民的需求。主要問題在於:一方面對社區服務認識上存在誤區,把社區服務完全“市場化”,將社區服務看做發展街道福利的財源經濟;另一方面,形同小“政府”的社區存在着“衣食住行無力管,升級達標使勁抓”的缺位、越位現象。

3、社區隊伍素質偏低,社會管理能力不強。社區工作者隊伍雖然已得到不斷充實和加強,但從調查的所有社區幹部看,初高中以下文化程度的佔79%。素質結構不夠合理,居委“老大媽”式的人員佔相當比例;有的社區工作者缺乏社區社會工作知識和自治能力;社區工作人員工資待遇仍然偏低,難以吸引專業人才加盟。這些因素的存在,影響着社區工作者隊伍綜合素質的提高。

三、調查結果分析

產生問題原因的分析:

1、客觀原因。隨着城市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一方面企業深化改革,轉換經營機制,企業的離退職工、下崗職工越來越多,同時大量農村人口湧入城市,流動人口增加。政府把更多的職能迴歸社區,越來越多的社會事務下沉到社會基層部門,考驗着社區居委會的承接能力。

2、對社區居委會認識模糊。由於實際工作中,政府職能部門各級幹部對社區居委會的性質、職能、作用認識模糊,而對居民來説,居委會承擔着大量的政府和行政性事務,很容易讓他們混淆居委會的角色地位,因此,許多居民都不瞭解居委會的工作。

3、社區居委會和政府部門關係理論與現實的錯位。現實中在政府與居委會之間沒有行政上的隸屬關係,但是居委會的行政性傾向特別明顯,政府對居委會工作事務的干預包括了從人員配備等重要事務到居委會日常瑣碎的寬廣範圍。

4、工作超標超限,浮於表面。各級政府部門的檢查接連不斷,一些社區居委會天天忙於迎來送往,介紹經驗。而各政府部門有時把工作進社區當作工作創新、上台階的突破口,對社區居委會自身的承受能力估計過高,使社區居委會超標準超負荷工作。

5、工作方法不夠科學。現在社區居委會簡單重複的工作多、手工操作多、社區居委會人員大部分時間忙於填寫報表、資料彙總等簡單事務性工作,工作量雖然大效率卻很低。有的居委會配備了多台電腦,但是會操作使用的只有2-3人,造成了辦公資源的浪費,致使居委會的工作經常處於兩難的窘境。

6、社區居委會業務經費不足。目前的社區居委會經費由街道辦事處統籌安排,但一定程度上制約了社區居委會工作的進一步發展,使得居委會受到資金不足的限制和制約,因此必須採取多渠道保證居委會業務經費。

四、建議和意見

(一)社區治理社會化

社區治理就其本質而言,是一種具有自治性的社會治理活動,它體現了社區成員的意識,反映他們的需要,照顧他們的利益,並最終依靠他們的力量。多渠道解決社區居委會業務經費。一是社區居委會建立單獨帳户並全面安排;二是要動員發動轄區單位資源共享、共建共駐;三是社區居委會採取多種形式拓寬社區服務領域,建立自身的便民利民社區服務組織;四是政府要加大社區業務經費的投入力度;五是努力提高社區專職工作者的待遇。

(二)社區治理專業化

社區治理作為一種綜合性治理,包括各種社會服務工作,具有較廣的行業覆蓋面。許多的業務操作需要有一定的專業知識和職業技能,專業化治理將是社區治理的一大趨勢。目前,許多街道正在探索社區治理專業化。如社區的“便民服務隊”缺乏專業技術人員,碰到一些服務項目解決不了,社區幹部的計算機操作達不到專業化,給辦公自動化設置了障礙。針對這些情況,他們相應採取了一些政策,組織20多名社區幹部參加大學學習,提高其文化程度,對社區幹部進行了計算機培訓,招聘專業技術人員等等。這些措施和方法也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三)社區治理法制化

社區治理涉及到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治理者與被治理者存在着一系列的法律關係,要搞好社區治理,必須依法律為準繩,明確各方面的責、權、利,嚴格依法治理,才能體現社區治理的權威性,保持社區工作的協調性,這是社區治理的最基本手段。在日常工作中,他們堅持以社區內部入手,制定完善了一系列的治理制度,為社區工作的規範化、制度化、法制化工作打下了一定的基礎,但是就目前而言,社區幹部的職責,社區與物業,物業與業主,社區與居民的一些制度規範不完善,社區治理的法制化治理缺乏法律依據,造成一些工作的扯皮、推諉,這些都是今後社區需要解決的。

(四)加強協調性

社區作為社會發展的基本單元,是滿足居民日益增加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載體,必須具備“利民”“便民”“樂民”等多項功能和與此相應的組織機構,形成一個完整的“結構-功能”體系,保證社區的組織機構和組織功能的協調發展。這也是社區組織治理的基本原則。 通過調查學習,使我對社區也有了更深刻的熟悉,同時也熟悉到社區在社區穩定、環境改造、為民服務中所起的作用越來越大。

五、本次調查得出的結論

社區是城市的基本組成部分,加快社區建設是提升城市化水平的必然選擇。隨着改革的不斷深化,社區的地位和功能發生了重大變化,其管理、服務和自治的任務日益繁重,現有的管理體制和工作機制已明顯不適應新形勢新任務的要求,深化社區管理體制和工作機制的改革,創新社區管理體制和工作機制,已成為構建和諧社區的迫切需要。城市社區自治程度的提高,社區工作對各行業、各專業人才也提出了更高要求,為適應社區自治管理和社區實際工作需要,社區的人才結構應該向着專業化、知識化、年輕化的方向發展,不僅具有較高的文化水平,還要具有較高的綜合素質、管理組織能力,只有這樣的隊伍才能為羣眾提高更滿意、更優質的服務。

社區建設的目標之一,是要建設一個基於中國優秀傳統之上的守望相助、尊老護幼、知理立德的現代文明社會,成為一個守望相助的共同體。”從目前社區管理中存在的問題來分析,要做到這一點,不僅要加強對社區的管理,而且還要確定社區管理的目標定位並使之成為現實,使社區變成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新型社區。因此,應在實行自我管理的前提下,以社區居委會為依託,以發展社區服務為龍頭,以提高居民整體素質和生活質量為宗旨,不斷強化社區的組織、協調、凝聚職能,將社區建設成居民自治、管理工作有序、服務功能配套、治安狀況良好、社區環境優美、居民和諧相處的新型社區。

關於社區的調研報告 篇17

xx屆六中全會通過的《關於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指出,我國正處於改革發展的關鍵時期。在社會正在經歷空前變革的時期,如何保持清醒的頭腦,居安思危,深刻認識社會發展的階段性特徵,並根據本地社區工作的實際情況,積極主動地探索和諧社會建設的新路徑,以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諧因素,最大限度地減少不和諧因素,不斷以社區和諧推動城市和諧,進而促進全社會和諧,已成為綿陽市委和市政府面臨的迫切的現實問題。

科學決策是確保執政、施政正確的前提和基礎。中共綿陽市委,就社區建設問題,在充分調動民間參與的基礎上,廣泛徵求社會各界的意見,並借鑑國外政府決策模式,加大引智入政的力度。這既反映了其戰略性的前瞻思維,也反映了其對科學和民主決策的充分重視。11月29日至12月1日,受綿陽市委的委託,西南財經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師生一行6人,在行政與公共事務管理資深專家、西南財經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曾狄教授的帶領下,深入綿陽就社區建設問題進行了實地考察和研究。

一、當前綿陽市社區建設的基本情況及特點

(一)社區建設的基本情況

自中央和省委關於社區建設的有關文件下發後,綿陽市委和市政府高度重視社區建設工作。在市委和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各級政府普遍結合本地實際,積極探索社區建設新路子,形成了上下齊心協力、同抓共管的工作格局,社區建設各項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在綿陽市有19個街道辦事處396個社區居委會中(其中城區131個,市縣城區和鄉鎮265個),現階段已湧現出“全國社區建設示範區”和“全省社區建設示範區”各1個,全省社區建設模範鎮2個,市級社區建設模範鄉鎮(街道)10個(市級10個,縣級3個),創建示範社區52個。“全國百佳學習型社區”、“全國青年文明社區”、“全國文明示範社區”5個,市級“文明社區”、“先進社區”25個,先後有2名社區幹部榮獲“全國優秀社區工作者”稱號,有2名社區幹部榮獲“全國社區志願者先進個人”稱號,有18名“社區優秀工作者”受到省委組織部和省民政廳的表彰。

1、社區建設工作制度逐步趨於完善。20xx年以來,綿陽市委和市政府陸續制定了關於《綿陽市城市社區建設五年發展規劃》、《關於加強社區居民委員會建設的意見》和《關於健全和完善社區居務公開和民主管理制度的意見》等十多項社區建設規章制度,促進了社區建設的規範化和法制化。並根據相關政策文件要求成立了社區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負責協調和指導全市社區建設工作。

3、社區建設瓶頸現象局部緩解。儘管目前絕大多數社區居委會的辦公設施和居民活動設施嚴重不足、社區工作人員待遇普遍偏低,社區建設經濟瓶頸現象突出,但市民政局等部門在市委和市政府的支持下,積極爭取其他部門的協調配合,通過採取財政支持、劃撥土地、減免費税、房屋置換、改造或新建等多種方式,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基礎設施嚴重不足的局面。目前部分社區如高新區、經開區、農科區等地所在社區的辦公和服務用房已達到300平方米社區調研報告社區調研報告。大多數社區的年度總開支平均達到3萬元。

4、社區服務和社區活動初具規模。目前雖然綿陽的社區服務網絡還有待於進一步開發和完善,但以區市縣為龍頭、街道為主體、社區為依託、轄區單位和社會成員廣泛參與的社區服務網絡框架已基本形成。全市已建成社區服務中心12個,社區服務站396個,各類服務網點1900多個,已全部覆蓋區市縣政府駐地。建立社會捐贈站點136個,接收捐贈衣物10萬餘件,接收社會各界贈款560萬元。落實“星興計劃”項目91人,建設各類老年服務設施780餘個,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老年人休閒、娛樂、健身場所不足的矛盾。通過提供就業信息、職業介紹、開發公益性崗位等形式,幫助25000餘名下崗失業和失地無業農民的就業問題。

全市已建社區圖書館和閲覽室213個,建全民健身路徑86條,並通過共駐共建、資源共享的方式,有效地擴大了居民的健身和娛樂活動範圍。建社區法律服務機構167個,900多名法律工作者參與了社區法制宣傳教育和諮詢服務活動。成立了100多支各類老年文藝活動團隊,豐富了社區文化活動。建立社區衞生服務中心10個,社區衞生計生服務站24個,有社區服務工作人員487人,一定程度緩解了社區居民的基本醫療服務需求。建社區警務室317個,建社區治安巡邏隊392個,落實社區民警388人,交警、巡警和消防隊員236人,巡防隊員1900人,羣防羣治的工作格局已基本形成,社區治安綜合治理進展良好。

(二)社區建設的特點

1、社區類別不同。根據調查情況初步分析,綿陽至少存在三種不同類型的社區:(1)純居民式社區,即遊仙開元中街(屬城市拆遷居民聚集區)、涪城順河社區(屬老城區居民聚集區)和金菊社區(屬工薪階層聚集區);(2)國有企業職工和下崗職工較集中的社區,即東材社區和工區街道辦事處;(3)城鄉結合區,即遊仙六里社區(屬“村改居型”社區)、高新東段社區(屬農轉非、企業職工和小區居民混居型社區)和經開區板橋社區(屬“失地農民安置型”社區)。其中,既有建區時間較長,功能發展比較成熟的社區,如遊仙區開元中街、涪城區順河社區等,也有建區時間短,各項工作正處於起步階段的社區,如遊仙東材社區等。此外,各社區所轄面積和人口規模也表現出較大的差異性。

2、社區實力懸殊。由於特殊的政策偏好,某些社區的經濟實力比較雄厚,如遊仙六里社區擁有規模較大綜合農貿批發市場和種子批發公司,其可從社區經營的公司中獲取充足的財力支持用於發展社區建設;但多數社區的經費開支嚴重不足,一些社區甚至處於長期負債狀態,如涪城板橋社區的負債累積已過60萬元,社區建設工作難以為繼。

3、社區需求各異。儘管各類城區存在某種共同的需要,但基於社區類型不同,面臨的問題各異,居民的社會需求也不盡一致。辦公和服務設施嚴重匱乏的社區,目前更關注的是基本辦公設施得到切實保障;在已得充足保障的社區,更關注的是如何深入開展社區服務;居於核心城區的社區,更需要拓展和深化社區服務功能;國企和下崗工人比較集中的社區,更側重於對下崗失業人員的再就業安置;地處城鄉結合部的社區,最需要的是對失地農民提供最低社會保障、社會救助服務以及就業培訓等問題。因此,針對不同類型社區,政府應因地制宜、因勢利導,穩步推進社區建設。

二、當前綿陽市社區建設面臨的形勢

隨着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和各項政策改革的不斷深入,與其他城市一樣,當前綿陽已步入改革發展的關鍵時期。政策決策的深刻變化,經濟體制的深刻變革,社會結構的深刻變動,利益格局的深刻調整,思想觀念的深刻變化,在給綿陽社區的建設與發展帶來了機遇的同時,也對該市的社區建設工作構成了極大的挑戰。

(一) 當前綿陽社區建設面臨的機遇

1、宏觀政策的調整,為社區建設提供了政策依據。長期以來,地方政府的績效考核過度偏重於GDP的增長,而對於地方政府政策創新重視嚴重不足。這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地方政府關於向基層提供基本公共服務、化解基層社會矛盾和解決基層社會公平正義等方面問題的探索與創新。可喜的是,自xx屆四中全會來,中央連續提出了關於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等系列新的執政理念和政策。10月11日,xx屆六中全會集體通過的《關於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更是明確提出了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大戰略構想,確立了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指導思想、目標任務和原則,為地方政府構加強社區建設,探索以社區和諧促社會和諧的新路子,提供了堅強有力的政策指導和支持。

2、各級領導高度重視,綿陽社區面臨發展契機。各級領導高度重視社區建設工作,普遍認為綿陽市社區建設“第二個春天”即將來臨,並對社區建設工作充滿熱情,這是我們開展此次調查所始料未及的。綿陽市相關部門領導,受市委譚力書記的指示,對上海、南昌等地的社區建設情況進行了實地考察和調研。市委政研室根據實際整理的考察報告,受到了譚力書記的肯定性批示。市社區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對社區自治組織的職責、社區管理制度、社區政策性事務辦理條件和程序等作出了具體的明文規定。市民政局、涪城區、遊仙區等相關部門領導,也普遍結合本地實際情況,對近年來的社區建設工作,進行了深刻反思和認真總結。目前,全市各相關職能部門領導幹部對於社區建設工作上下一心、高度重視,必將有利於促進和推動全市社區建設工作的開展。

3、經濟實力壯大,社區建設瓶頸現象有望消除。經過近三十年的改革開放,綿陽市經濟規模逐漸壯大,經濟實力明顯增強。目前綿陽全市GDP為560億元,財政收入為50億元,並還在以近10%幅度的增長。經濟實力的壯大和財政收入的增加,對於解決當前綿陽市社區辦公場所和公益設施嚴重不足、社區居委會工作人員待遇偏低和工作經費緊張的問題,提供了有力的經濟支持,有利於緩解目前制約綿陽社區建設遭遇經濟瓶頸制約的狀況。

(二)當前綿陽社區建設面臨的挑戰

1、社區管理舊模式難以適應社會結構的新變化。近年來,隨着市場經濟的不斷髮展和完善,原本固定地從屬於一定社會組織的管理體制已被打破,不同級別與種類的單位大量“單位人”轉為“社會人”社區調研報告工作報告。國有企業改革的不斷深入,綿陽出現了大量的下崗和失業人員。宜於人居的環境和相對發達的經濟狀況,導致周邊農村地區的居民也紛紛湧入綿陽城區。全市流動人口已近10萬,約佔城市總人口的1/7。與市場經濟的發展和經濟類型的多元化相伴而生的個體工商户、私營企業主,同上述人羣一樣,均遊離於傳統單位體制之外,對綿陽現有社會秩序構成了極大壓力,對原有的社區管理模式也構成了巨大挑戰。

其次,因地制宜,實行社區工作分類指導。明確事權範圍後,針對不同類型的社區面臨的實際情形,實行分類指導原則。對於財力物力都很充足的社區,如六里社區,應給予寬鬆的政策支持,以放手讓其探索社區建設新機制,在物質上無需予其太多支持;對於辦公場所和公益設施奇缺,自身造血功能差的社區,如東材社區這類企業改制新建社區,應予以必要的物質支持。因不同社區的建立背景、發展水平和人員構成不同,工作重點和服務方式也應所有不同,如老年人多的社區,文化娛樂、醫療保障是工作重點,發展滯後、外來人口多的社區,如城鄉結合部的社區,其工作重點是維護社區治安和穩定,協助解決就業問題;資源缺乏、發展空間有限的老城區,工作重點是在得到相應政策的基礎上進行自我發展。

再次,建立以塊為主、條塊結合、整體聯動的社區工作機制

社區工作不只是民政部門的工作,它還需其他部門和單位的支持與配合。對職能部門派駐街道和社區的幹部,應充分重視社區居民的意見,並將其納入派駐幹部的工作績效考核;對社區管理中專業性較強的工作,適度引入市場競爭,以適應社區發展和居民生活的需要。轄區內的企事業單位應在能力範圍之內儘可能地配合社區工作,社區要在保證這些單位正常工作的基礎上有償或無償使用資源,實現資源共享。建立制度性條款對社區工作的單位和個人進行約束,如規定開發商在項目建設以前必須按開發規模繳納一定比例的保證金,在項目完成並且出讓社區辦公場地和活動場所以後再返還。把對社區工作的支持納入各單位的工作職責,將單位所在社區的發展情況作為對單位的績效考核的參考。

關於社區的調研報告 篇18

摘要:對H省30個樣本社區的調查發現,由於脱離了地區實際,一些地方新型農村社區化建設加劇了基層政府的債務風險,缺乏農民的有效參與導致農民不滿情緒,甚至助推 三無 農民的產生,影響了農民的生存與發展。對此,應從土地利益源頭斬斷地方政府強制推動新型農村社區化建設的不當激勵;及時調整不切實際的新型農村社區;確立農民自願、資金充裕、產業支撐等基本建設前提;鼓勵但不強制農地規模化流轉,並促進欠發達農村的新型農村社區化試點與小城鎮建設的有效銜接。

從集約利用土地資源和改善民生的角度看,農民集中居住確有其必要性,但在建設資金不足、試點政策不完善、失地農民利益補償與社會保障機制等尚未建立的情況下,新型農村社區建設並不具備全面展開的可行性。但不少地方政府出於土地利益的需要,以新型農村社區建設的名義,通過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鈎政策 以地生財 ,盲目推動拆村造城的新型農村社區建設。調查顯示,全國平均每六個村就有一個村在經歷 新型農村社區化建設 ,其中72.3%始於20xx年及以後。從全國範圍看,新型農村社區化建設已經從試點走向全面鋪開階段,建設熱點已經從江蘇、浙江、山東等經濟發達的東部省份,轉向河南、安徽、陝西等中西部省份;建設重點已經從城郊結合部、非農產業發達的農村,轉向城市規劃區以外的不發達農村區域;已經有相當部分的縣市基本實現了農村全域社區化。但一些地方拆並村莊後,農民擴大就業問題沒解決,生產生活更不便利,不少地方村莊拆並不符合農民意願。有的地方出現了一些不和諧現象,需要高度重視。因此,需要深入研究新型農村社區化建設面臨的主要問題,並研究制定相應的解決對策。

一、調查樣本的選取

事實上,具備新型農村社區化建設條件的一般是城市規劃區、農村勞動力絕大多數已轉移到城鎮和非農產業就業的發達地區,且20xx年中央1號文件明確提出 不提倡、不鼓勵在城鎮規劃區外拆並村莊、建設大規模的農民集中居住區,不得強制農民搬遷和上樓居住 。因此,在實踐中,地理上遠離城市規劃區、農民就業和收入以傳統農業為主的經濟欠發達農村大規模開展新型農村社區化建設中的問題尤為突出,應成為新型農村社區化建設調查研究的主要對象。因此,我們選擇具有代表性的H省進行實地調研。H省的代表性主要體現在:第一,H省是典型的農業大省、人口大省和糧食主產區。第二,H省新型農村社區化建設力度較大,尤其是欠發達農村開展新型農村社區化建設的數量較多,其所表現出的問題更全面和具體。具體到H省,我們將其劃分為東、西、南、北、中五大區域,每個區域按以下標準選取6個樣本社區:一是社區至少部分建成且有人口入住。二是社區地理位置上不在縣城規劃區內,無明確規劃區的需遠離當前縣城5公里以上(含5公里)。三是社區所在鄉鎮經濟以傳統農業為主。四是社區規劃搬遷範圍內的農民收入以農業為主。按以上標準選取的30個樣本的概況見表1所示。

二、新型農村社區化建設面臨的主要問題

(一)基層政府債務風險不容忽視

1.基層政府直接面臨公共投資債務風險。新型農村社區化建設的公共投資具有兩大特點:一是投資規模大。據H省省級部門測算,一個5000人規模的農村社區,其公共投資規模在2500萬元左右。30個樣本社區中,有10%的社區的公共投資規模在1800萬元到20xx萬元之間,有80%的社區在20xx萬元到2500萬元之間,有10%的社區在2600萬元到3300萬元之間。30個社區的實際投資狀況與H省省級部門測算的數字基本吻合,反映了H省的普遍狀況。二是公益性強。如H省的 五通六有兩集中 建設標準中,只有幼兒園、連鎖超市能夠通過投資形成直接利潤回報,所以社會資本參與的積極性不高。即使有社會資本參與,一般也以企業或個人捐贈、贊助的方式出現。30個社區中,非政府資金在公共投資中所佔比例最高僅為27%,很多社區根本沒有社會資本參與。

新型農村社區化建設公共投資的兩大特點決定了各級政府必然是投資的主體。但由於H省新型農村社區化建設規模較大,導致各級政府層層下沉投資壓力,普遍形成 鄉鎮自建,省市縣財政獎補,各級支農資金整合支持 的投資格局。在30個社區裏,公共投資中鄉鎮投資超過50%的達到25個,説明鄉鎮政府是主要投資主體,但與主要投資主體地位不對應的是鄉鎮微薄的財政收入。30個社區所在的30個鄉鎮,20xx年財政收入最低的僅為350萬元,最高的僅為1800萬元,有87%的鄉鎮20xx年財政收入在1000萬元以下;30個鄉鎮在新型農村社區化建設方面的投資與財政收入比率最低的是0.27:1,最高的達到4:1,其餘28個社區兩者比率均超過了0.3:1。公共投資數額巨大而自身財政收入微薄是H省新型農村社區化建設的突出問題,但30個鄉鎮的社區化建設不僅沒有停滯,反而在持續進行。其原因在於公共投資的BT模式容易使人忽視潛在的債務風險。這種 借來的發展 只是帶來了表面的繁榮,但埋下了巨大的債務風險,導致並不具備償債能力的地方政府只能通過不斷借債,來掩蓋債務責任和風險,並通過利息計入本金而不斷放大負債規模。 2.社區住宅墊資風險日益凸顯。基層政府在新型農村社區化建設住宅投資方面的墊資風險,在對30個樣本社區的實際調研中得到了充分的印證。截至20xx年底,只有2個社區的住宅售出率達到100%,5個社區的住宅售出率超過30%,其餘23個社區均在30%以下。也就是説,樣本社區住宅普遍處於零星購買狀態,而因此形成的沉澱投資規模和債務隱患,較公共投資數額更為巨大。調研表明,截至20xx年底,30個社區在住宅建設方面的投資最高達1.3億元,最低為0.8億元,平均為1.05億元。使基層政府難以回收社區住宅投資成本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兩個方面。

第一,政府住房供給與農民住房需求相差較大。從表2可以看出,30個社區主導的住房形式是多層樓房,但大多數農民喜好的住房形式是單門獨院樓房。農民喜好單門獨院樓房的原因在於,與農户舊宅相比並無本質區別,只是居住地點發生轉移、公共基礎設施更加完善,並沒有改變農民的住房觀念和習慣,且便於農業機械存放和家畜養殖。事實上,基層政府並非不瞭解農民的住宅偏好,但H省在20xx年出台的相關政策影響了基層政府的住宅供給決策。20xx年,H省出台的《新型農村社區規劃建設標準》提出, 新型農村社區多層和高層住宅佔總住宅的比例宜結合人均建設用地指標給予適當考慮。 這雖然是為了實現節約用地的目標,但在實際執行中推動了 原則上不建三層以下低層住宅 局面的形成,結果嚴重影響了農民購房和入住社區的積極性,給基層政府帶來的投資浪費和債務隱患問題日益凸顯。

第二,相對於農民購買力水平來説社區住宅價格偏高。30個鄉鎮全部宣稱,以 成本價 面向農民出售住宅。但普遍的事實是,多數鄉鎮出於緩和自身財政壓力的需要,將公共投資成本和開發商的合理利潤都攤入了住宅成本中,使其實質上成為商品房開發,導致住宅價格相對於農民購買力偏高的局面。在30個社區中,住宅均價最低的社區是900元/平方米,住宅均價最高的社區是1700元/平方米,30個社區的住宅整體均價是1250元/平方米。按四口之家購買120平方米的小三房、均價1250元/平方米測算,毛坯房的總價基本在15萬元左右。而H省20xx年農村居民人均純收人為7524,94元,農村家庭平均人口4.08人,社區房價是農村家庭年均收入的5倍以上。且需要説明的是,30個樣本社區均屬欠發達農村,其農民人均純收入在H省平均水平以下,所以社區房價與農户的購買力差距更大。同時,30個社區中能夠貸款的社區僅為6個,且這6個社區的貸款額度每户均未超過3萬元;其餘24個社區都規定在特定時問內分次繳清,時限一般為1年。這導致不僅大多數農民無力購買社區住宅,而且也無法藉助金融槓桿來提高購買力。在購買力和購買意願均不足的狀況下,社區住宅出售率低便是必然的結果,而這將給基層政府帶來巨大的債務風險。

(二)缺乏農民的有效參與

新型農村社區化建設的最大也是最終受益者應是農民,但不少地方卻呈現 政府熱、農民冷 的現象,甚至個別地方出現了一些不和諧現象。有媒體報道,個別地方甚至通過停水、停電、阻斷交通等手段,強制進行 株連式拆遷 和 突擊式拆遷 。這種不徵求農民意見、不尊重農民意願的強制行為,嚴重影響了農村的社會穩定。20xx年國土資源部召開專題會議部署專項檢查工作,重點查處借增減掛鈎試點強迫農民 上樓 等行為。20xx年中央1號文件明確提出, 不得強制農民搬遷和上樓居住。 中央和相關部門的政策與行動一方面説明國家對於 農民被上樓 問題非常關注,另一方面也説明該問題已較為嚴重。對於新型農村社區化建設缺乏農民的有效參與問題,結合對30個樣本社區的調研,可從兩個方面進行深入剖析。

第一,舊宅補償偏低引發農民不滿。在30個樣本社區中,僅有1個社區允許農民購買社區住房不需上繳舊有宅基地,該政策具體規定是 政府免費拆遷復墾舊宅;舊宅復耕後歸原有農户永久使用 ;其餘29個社區均要求 買新繳舊 ,即購買社區住房 需無條件上繳舊有宅基地並自行拆除舊房 ,其中24個社區要求上繳給原有村集體,5個社區要求上繳給鄉鎮政府。在要求無償上繳舊宅基地的29個社區中,有23個社區規定可以在購買社區新房時享受補貼,補貼額度在1萬元到2.5萬元之間,這實質是對農民退出舊宅基地與拆除舊房的有條件補償,但其對農民舊宅補償明顯偏低且附加強制性條件,而另外6個社區甚至不予補償。這實質上造成了對農民利益的侵害,因而導致農民對於人住社區普遍持消極甚至抵制態度。

(三)農民生存與發展遭遇困境

新型農村社區化建設一般都伴隨着農地的規模化流轉。在30個樣本社區中,有28個社區實現了農地的規模化流轉。當農民集中居住、土地集中流轉之後,農民的生存與發展等民生問題便更加凸顯。調查表明,土地流轉未能有效促進農民就業和收入增加,農民的生存與發展遭遇困境。第一,多數土地集中流轉並沒有增加農民收入。實施土地規模化流轉的28個社區,其土地流轉政策基本一致,土地流轉的時間最低為20xx年,最高為20xx年,一般為20xx年;農民獲取一般狀況下農作物(H省普遍以小麥作為參照物)種植的固定收益,即約定的畝產小麥斤數乘以當年國家小麥保護性收購價,標準最低的社區按每年每畝600斤計算,標準最高的社區按每年每畝1000斤計算。以20xx年國家小麥保護性收購價格1.12元/斤計算,這28個社區的農民每畝土地年流轉收益在672元~1120元之間。但小麥等主要糧食作物是涉及國計民生的戰略性商品,糧食價格基本保持穩定,再刨除物價上漲因素,這意味着以此計算的土地流轉收益並不合理。微薄而且相對固定的土地流轉收益與不斷攀升的物價水平相比,農民的實際淨收益往往是不增反降,説明多數土地集中流轉未能有效增加農民收入。第二,多數土地集中流轉並未給農民帶來更多的就業機會。地方政府大多宣稱通過農地規模化流轉可以解決農民的就業問題,使農民 既拿地租又拿工資 。但這其實是地方政府有意混淆農業產業化與農地流轉的區別。農地規模化流轉只是作為催化劑,為農業產業化提供一個契機和可能,但並不一定就能形成農業產業化發展。事實上,這28個社區中有27個社區是把土地大量承包給種糧大户或者蔬菜、果樹種植大户,而這些大户進行的農業生產雖可算作家庭農場,但並沒有大量吸收農民就業,因為當前農業 從種到收 基本實現了機械化,即使存在少量的人工勞動,依靠承包户家庭成員或短期臨時僱工也可完成。種糧大户或者蔬菜、果樹種植大户的經營行為,只是生產規模的適當擴大,並不能稱之為嚴格意義上的農業產業化,所以並不能帶來穩定的就業崗位。調研中實現農業產業化發展並吸收大量人員就業的只有1個社區,該社區將土地規模化流轉給大型麪粉加工企業,依靠該企業形成了小麥種植、加工、銷售一條龍的產業鏈條,從而帶動了大量社區居民就業。

新型農村社區化建設中最難解決的就是農民的就業問題即生存和發展問題。雖然農業產業化發展可以形成產業支撐,但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的轉變並不能一蹴而就,所以很多地區將帶動就業的主要着力點都放在吸引二、三產業投資方面。由於縣城普遍設立了經濟開發區、產業集聚區,依靠優越的區位和優惠政策承接了很多工業投資,所以新型農村社區依靠第二產業形成產業支撐的可能性微乎其微。而在吸引第三產業帶動就業方面,由於人口規模小、消費能力弱,新型農村社區也並沒有足夠的優勢。但30個樣本社區幾乎全部宣稱 形成了產業支撐 。對此,我們把這些所謂的 產業支撐 歸為二類:一是緊鄰鄉鎮街區的社區宣稱以 商貿物流業 為支撐,理由是鄉鎮街區商業相對發達。二是完全不靠鄉鎮街區的社區宣稱以 現代農業 或 農業產業化 為支撐,理由是農地已經實現了規模化流轉。但深入調研發現,這兩個理由都不成立。農民搬入鎮區附近的社區居住,並不代表已在鎮區 商貿物流業 就業;農地規模化流轉也不代表農業產業化已經實現,更何談農民因此獲得了就業崗位。30個樣本社區中只有1個社區依靠現代麪粉加工企業形成了農業產業化支撐,其他29個社區本質上都是基礎設施發生變化的農村居住區,農民並沒有實現市民化,就業機會並沒有增加,甚至很多農民喪失了從事傳統農業的生存手段,導致一個既有別於農民又不同於市民的邊緣羣體的出現。如果政府不能及時解決穩定就業與社會保障問題,這些農民甚至將遭遇生存危機。

三、結論與政策建議

在欠發達農村強制推進新農村社區化建設,是超越其經濟承受能力和生產力發展階段,以犧牲農民利益降低建設成本,以高息借債或透支未來財政等方式來換得當前發展。冒進的新型農村社區化建設不僅加劇了基層政府的債務風險,而且導致 三無 農民的產生,增加了農村社會的不穩定因素。但值得慶幸的是,這種冒進的新型農村社區化建設尚處於個別地區的試點階段,尚未形成系統性風險。因此,應當對這些已出現問題進行深入研究和及時糾正,避免問題的進一步擴散和激化。

由於問題產生的根源在於地方政府脱離實際強制推動新型農村社區化建設,所以糾正的關鍵在於約束和控制地方政府的行為,並通過政策法規未解決。具體包括:第一,優化和嚴格落實 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鈎政策 ,避免使之成為地方政府在新型農村社區化建設中謀求土地利益的工具,從利益源頭上斬斷地方政府強制推動新型農村社區化建設的不當激勵。第二,嚴格落實20xx年中央1號文件 不提倡、不鼓勵在城鎮規劃區外拆並村莊、建設大規模的農民集中居住區,不得強制農民搬遷和上樓居住 的規定。各地應及時調整不切實際的新型農村社區化規劃,嚴格限制乃至暫時停止欠發達農村的新型社區化建設。第三,以農民自願、資金充裕和產業支撐作為新型農村社區化試點啟動的前提。第四,鼓勵但不強制農地規模化流轉。第五,應加強欠發達農村的新型農村社區化試點與小城鎮建設的有效銜接,新型農村社區選址最好緊鄰鎮區,使之與小城鎮形成一種相生相長的關係。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baogao/diaoyan/7wo9vq.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