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報告 >調研報告 >

推進完善農村徵信體系調研報告大綱

推進完善農村徵信體系調研報告大綱

誠信是一切經濟交往和國際交往中最基本的行為準則,也是現代精神文明的重要標誌。誠實守信是一個社會最為寶貴的無形資產,也是現代市場經濟繁榮發展的基石。加快完善農村徵信體系,推進農村誠信建設,對於創建文明守信的和諧農村,擴大農村信貸投入,實現“海西”整體經濟金融良性互動和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但當前農民信用意識比較低,農村

推進完善農村徵信體系調研報告大綱

的信用環境比較差,徵信體系不健全,不利於金融機構對農村的信貸投入。

一、當前農村徵信體系狀況

當前農村徵信體系狀況是:以**縣為例, 轄區內真正開展個人信用評級的機構沒有一家。農村徵信業務主要分為二類,一是人民銀行建立的個人徵信系統;二是農村信用社建立的信用農户評審機制。

(一)人民銀行的個人徵信系統。由人民銀行總行組建的個人徵信系統主要收集有貸款的**縣農户個人基本信息、貸款信息和信用卡信息1.2萬個。個人基本信息包括個人的姓名、證件類型及號碼、通訊地址、聯繫方式、婚姻狀況、居住信息、職業信息等。貸款信息包括貸款發放銀行、貸款額、貸款期限、還款方式、實際還款記錄、擔保信息等。信用卡信息包括髮卡銀行、授信額度、還款記錄等。信貸領域以外的信用信息。

(二)農村信用社建立的農户信用評審機制。一是信用農户的核定。**縣農村信用社在鄉鎮、村幹部的協助下,對轄區的農户開展資信狀況調查,根據資信評定標準進行評估,核定“信用户”,確定授信額度,發放信用證。全縣共核定“信用户”2800户,發放貸款4100萬元。二是農户信用等級評定。在農户填好《農户信用等級評定表》後,由**縣農信社逐户建立農户基本經濟檔案,然後根據資信評定標準進行信用等級評定,核定授信額度。信用等級共分為“優秀”、“較好”和“一般”三個等級,“優秀”等級的每三年評審一次,“較好” 等級的每二年評審一次。評為“一般”等級的農户不給予貸款或收回已發放的貸款。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農村信用缺失。當前,通過開展“信用村”活動,農村的信用環境雖有了一定的改善。但農村、農民對徵信體系知之甚少,農民信用意識比較低,農村的信用環境比較差,仍存在一些問題,視金融部門貸款為“唐僧肉”,抱着能借則借,能逃則逃,能廢則廢的態度,制約了金融機構對農村的信貸投入,阻礙了農村經濟發展。

(二)農户可用的信用檔案資料匱乏。一是隻有少部分的農民建立了信用檔案。多數農民因未與金融機構發生信貸業務,而沒有在人民銀行個人徵信系統中建立信用檔案。全縣農村勞動力約8.6萬人,在人民銀行個人徵信系統中建立信用檔案約1.2萬人,佔比為13.95%。二是個人徵信系統中的農民信用信息不全面。目前,個人徵信系統中,能查詢到的個人信用信息只有基本信息和銀行信息,缺乏非銀行信息。三是人行的農户信用信息檔案未完全建立。由於人行的農户信用信息檔案建設尚處於初級階段,建立的農户信用信息檔案較少。到目前為止,人行**縣支行所建立的農户信用信息檔案223户,已建立農户信用電子化檔案只有45户,且尚不能對外提供農户信息。四是農信社只建立部分農户經濟檔案。當前,在**縣農信社建立的農户經濟檔案約1.1萬户,只佔全縣3.5萬户的31.43%。且這部分農户經濟檔案只用於農信社內部,不對外共享。

(三)非銀行信息採集難。當前,與人行**縣支行建立信用信息共享機制的非銀行機構只有法院、技監局、環保局三家,也只有三家機構為人行徵信部門提供信用信息,但信息量很小,採集的信用信息不全面。其他多數的權力機構由於尚未與人行**縣支行建立信息共享機制,且這些權力機構所掌握的大量信用信息有的對外封閉,有的對外共享時機尚未成熟,難以成為人行的徵信信息。總體上,人行徵信部門所能採集的非銀行信息量很少且有限,難度很大。

(四)個人徵信系統的失信約束功能發揮受到制約。人行建立了個人徵信系統以後,雖收集了大量的個人信用信息,為銀行業金融機構的信貸活動提供了方便,起到了約束信貸失信行為。但其約束功能的發揮卻受到以下方面的制約:一是受制於銀行業金融機構所提供的基本信息、銀行信息的及時性和準確性;二是受制於人民銀行非銀行信息的採集量低;三是受制於信用產品的開發與運用範圍單一。個人徵信系統失信約束功能的發揮受到制約,不利於農村的誠信建設。

三、推進農村徵信體系建設的建議

(一)為農村徵信體系建設而加快立法。信用體系建設需要相應法律的保駕護航,如信用信息的徵集、信息共享、信用信息的查詢和使用。制訂與建設徵信體系相關法律法規是建立健全社會信用體系的緊迫任務,也是農村信用體系建設的緊迫任務。只有通過立法,才能為徵信系統建設提供法律保障,為金融機構和個人提供伸張正義、懲罰失信者的法律保障;才能達到充分體現保護債權人利益的原則,提高失信成本,保護債權人、守信者;才能打擊失信方的信用規則,保護經濟行為主體的正當權益。

(二)深入農村開展徵信宣傳。政府應開展形式多樣的徵信宣傳活動,提高廣大農民的信用意識。一是組織多種形式宣傳活動,如散發宣傳資料、懸掛宣傳條幅、徵信燈迷競猜、開展巡迴演出、辦宣傳欄、開座談會等;二是建立村級徵信宣傳站,開展經常性宣傳,讓徵信知識在農村持久地、廣泛地傳播。通過宣傳,讓農村經濟實體、農民瞭解更多的徵信知識,提高信用意識,明白信用記錄對其事業、融資的影響,珍惜信用記錄,懂得信用財富積累。

(三)完善農民信用信息檔案。目前,個人徵信系統中農民信用檔案信息不夠全面,農户信用檔案建設滯後,農户信用信息比較匱乏,影響農村徵信體系建設,最終阻礙了農民的信貸投入。所以,為推進農村誠信建設,加快農村經濟的發展,建議如下:一是加強與當地政府及其部門的溝通、協調,爭取當地政府及其部門的支持,加快非銀行信息採集,儘快完善農民個人的信用信息;二是農聯社應積極配合人行開展的農村信用體系建設工作,加快農户信用檔案電子化建立;三是人行應加強向個人徵信系統提供基本信息和銀行信息的金融機構的監管,確保相關信息的及時性、準確性。

(四)建立信用守信失信獎懲機制。不少農民個人的信用意識較差,還貸意願低下,視金融部門貸款為“唐僧肉”,抱着能借則借,能逃則逃,能廢則廢的態度。所以有必要實施獎懲機制,如對信用守信者給予相應的優惠政策等獎勵,對失信者給予相應的打擊甚至法律制裁等處罰。

(五)完善農村信用評價體系。目前,農村信用評價多為農信社的“信用户”評選活動、“優秀”等三個信用等級的評定,其他的信用評價沒有涉足農村。建議各級各有關部門要充分整合利用各種信息資源,建立以政府主導,市場化運作,社會化服務的農村信用評價機構,完善農村信用評價機制、體系和方法,為金融機構業務加大農民信貸投入提供重要的依據。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baogao/diaoyan/7pdnl9.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