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報告 >調研報告 >

2023年村建設調研報告(精選7篇)

2023年村建設調研報告(精選7篇)

2023年村建設調研報告 篇1

建設美麗鄉村是為全面貫徹落實黨的xx大關於建設美麗中國的重要行動和途徑,是推進新型城鎮化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生態文明建設的必然要求。*縣委、政府在全縣範圍內開展美麗鄉村建設活動,選擇一批產業特色明顯、外部交通便利、生態環境良好,宜居宜業宜遊的小城鎮及村莊作為試點,推進全縣的美麗鄉村建設,基於*鎮*村比較好的交通區位、生態基礎、環境基礎、產業特色基礎、工作基礎和羣眾基礎,把*村作為全縣首批美麗鄉村建設試點,進行重點打造。通過美麗鄉村建設,改善居住景觀,完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實現“村莊秀美、環境優美、生活甜美、社會和美”的宜居宜業宜遊美麗鄉村建設目標,對提升景區形象,在全縣開展美麗鄉村建設等方面,都有着積極的示範和帶動意義。

2023年村建設調研報告(精選7篇)

一、 *村基本情況:

*村位於*鎮西南部10公里處,淮河南岸,緊臨312國道,西距縣城4公里,東接*鎮**村,西連**鄉**村;南與**省**市接壤;北與**村隔淮河相望。全村轄13個村民小組,18個自然村,總面積4.5萬畝,其中耕地面積1785畝,自然特點為七山一水二分田,全村共427户,總人口1607人。農民純收入6300元。村“兩委”班子成員5人,黨員43名。*村是省級優秀基層黨支部,並被評為市級文明新村,2019年被定為市級新農村建設示範村,2019年被定為省級生態文明村,新農村建設獲得了省政府表彰,2019年被市文明委評為全市清潔家園行動先進村。

二、 美麗鄉村建設優勢

一是區域性政策優勢明顯。*村所在的*縣屬於**省“三山一灘”扶貧攻堅區域,是國家和省扶貧開發重點區域,這讓*村容易享受到相應政策的扶持,有利於*村建設生態村,建設美麗鄉村,發揮其獨特的優勢。

二是生態優勢突出。*村總面積4.5萬畝,自然特點為七山一水二分田。該村是河南省級生態村,氣候宜人,景觀優美,四季分明,氣候温和,雨量充沛,適合多種作物生長。淮河源主幹河道自東至西貫穿全村,一年四季河水不斷,水草豐富,形成有一定規模的濕地。境內有筆架山旅遊風景區、祖師頂道觀名勝旅遊地。獨特地理條件下的生態、氣候、植被等,構成了相對獨立的山水相生、植被相連的生態系統,山綠天藍水清,自然生態優勢突出。

三是產業基礎優勢突出。傳統農業以水稻種植為主,特色產業有茶葉、花卉苗木、板栗、中藥材和養殖業等,目前已形成了萬畝木瓜基地、千畝茶葉種植基地、花卉苗木繁育基地、獼猴桃繁育基地等四大生態基地。此外,*村利用其卧山濱水近城的優勢,大力發展生態遊、景點遊,帶動旅遊及飲食業的發展,擁有“農家樂”40多家,年均接待遊客2萬餘人。

四是區位優勢明顯。*村隔淮河與G312相鄰,距離*縣城5公里距離,交通區位優勢明顯。

五是領導重視優勢突出。*村是*縣的3個美麗鄉村建設試點之一,2019年被評為全市“十大特色村莊”,項目建設受到了南陽市及*縣領導的高度重視,多次就該項目的規劃、建設、施工組織等方面進行指導。*縣委縣政府下發文件,專門成立了*縣美麗鄉村示範村建設工作指揮部,為美麗鄉村建設做好示範工作。以*村黨支部為核心的村級基層組織健全、堅強有力,幹羣關係融洽,在申報項目上,利用“四議兩公開”工作法,廣泛徵求村、組幹部,黨員、村民代表意見,並得到了村民的大力支持,村民已經成為建設美麗鄉村的主體力量和主力軍。

三、規劃發展

*村美麗鄉村建設聘請具有甲級資質的河南省城鄉建築設計院有限公司進行規劃設計,規劃設計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充分考慮村民的利益及需求,貫穿傳統村落的保護,圍繞特色產業的發展,突出旅遊帶動的發展思路,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村莊。根據*村生態山水資源,將整個村域劃分為生態休閒旅遊區、新村新貌提升區、户外健身野營區、花卉苗木種植區。通過四區發展,把資源優勢變為優勢資源,走出一條營造環境、發展旅遊、帶動農村社區經濟發展和居民致富的有效途徑。

四、支柱產業

一是以苗木花卉種植業為主,培育特色產業。二是以道教文化和山水文化為依託,開發山水宗教旅遊,在*村內規劃建設特色小吃一條街,興建“農家樂”家庭食堂100個,重點宣傳推介烤全羊、燉魚、老鴨湯、山野菜等特色菜和特色商品,以及糙米(未精加工的米)飯、鍋貼饃、涼麪、蘿蔔絲悶飯等主食。

五、建設內容及進展情況

一是基礎設施建設;二是環境綜合整治;三是公共服務設施建設等。

基礎設施建設:主要是道路建設、橋涵工程,綠化亮化工程,給排水、污水治理和垃圾處理、公廁建設工程等10個項目。

環境綜合整治:主要是房屋整治改造、塘堰整治等2個項目。

公共服務設施建設:主要是*村文化廣場項目、旅遊服務廣場項目、村民廣場等3項工程。

目前,*大橋已建成通車。8公里環村路已全部完成沙石方鋪墊,其中2公里鋪完柏油,2公里完成水泥硬化。道路綠化面積2019平方米,打造兩處可視綠化景觀20畝。以徽派建築為主,完成10户農村房屋改造。完成5口塘堰清淤整修加固。新建公廁5所,完成改廁200户。新建文化廣場1處。

六、資金來源

*村美麗鄉村建設項目投資概算1346萬元,資金來源包括:省級補助資金620萬元、市級配套資金89萬元,縣級配套資金177萬元,整合資金460萬元。

七、保障措施

一是加強組織領導。*縣委專門成立了*縣美麗鄉村示範村建設工作指揮部,要求縣直各部門積極主動去完成各項工作,配好建設。*鎮成立了*村美麗鄉村建設指揮部,在縣美麗鄉村建設指揮部領導下,以美麗鄉村建設任務為重心,制定了詳細的工作計劃,做好工程協調、銜接工作,監督督促高標準、高質量、按期完工。

二是加強部門協調。一要建立健全縣相關部門及鄉鎮聯席會議制度,加強資金和政策整合,形成工作合力和政策的集聚效應,縣直有關部門要認真履行職責,按照“計劃對接、規劃銜接、項目配套”的要求,加強溝通交流,精心組織施工,確保試點工作順利推進。二要加強監管,對內嚴格要求,對外宣傳到位。各有關部門結合各自職責,主動加強對美麗鄉村建設的指導和服務,簡化審批手續,優化服務質量。

三是加快資金籌措。一是爭取上級獎補資金,集中建設,建出精品,起到示範帶動作用;二是市、縣要足額安排美麗鄉村建設試點項目配套資金;三是整合各專項資金,加強部門銜接與協作,集中使用資金;四是充分發揮財政資金的平台作用,引導農民、村集體和社會及個人捐贈等方面的資金投入到項目建設。對於整合專項資金,明確專人負責,建立單獨賬户,單獨核算,確保整合專項資金的利用。

四是嚴格招標採購。工程項目全部按照招投標法的要求,實行招標採購。首先進行項目的組織工作,制定詳細的工作計劃,認真設計,對於必須招標進行設計的項目,選擇有資質的單位,有水平的專家參與到項目的設計工作。其次對工程建設的招投標,嚴格按照工程項目招標要求,全部採用公開招標的要求實施,嚴格按照發布招標公告、編制招標文件、組織評標、中標的程序進行。

五是加強施工管理。在施工過程中,嚴格按照設計方案組織項目建設,發改委、農業局、財政局、環保局等相關職能部門聯合實行全程質量監管,保證項目建設質量,執行工程質量終身制,對項目建設工程質量主要負責人、參建單位的領導和主要責任人,實行工程質量終身追究制度,組長為第一責任人。

六是加強資金管理。嚴格項目資金管理,對項目資金實行專賬管理,專款專用,嚴格審批手續,嚴禁挪用和擠佔。項目實施單位要明確專人負責項目資金管理,做好項目資金的領撥、支出原始憑證歸集、審核、報帳等工作。

八、存在問題:

一是建設資金不足。美麗鄉村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現在向上申報項目,爭取了省、市、縣財政資金支持,其餘部分主要靠鎮、村投入,由於我鎮、村級經濟實力有限,難以保證在美麗鄉村建設中有較大的投入,這直接影響到了工作的進展。

二是村莊規劃有待完善。美麗鄉村建設規劃要與當地的生態、文化、產業相結合,但規劃中重視基礎設施建設,環境衞生整治、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在挖掘村莊自然、歷史人文和產業元素上還有待加強,更沒有突出鮮明特色的村莊文化。

三是認識不深。部分幹部羣眾強調客觀的多,大膽創新的少。強調村莊美化、硬化、亮化、等硬件的多,強調鄉風文明的少。有的羣眾在村莊整治改建中涉及廁所、房前屋後的環境等問題時,總是拖進度;引導農民崇尚科學、抵制迷信、移風易俗、破除陋習等方面缺乏力度,農村文化生活單調,健康文明的農村新風貌尚未形成。

四是建設標準有待提高。美麗鄉村建設工作主要停留在拆舊拆破、立面出新層面,建設工作的內涵還不深入。基礎設施大多沒有同步建設、及時配套,特別是綠化、美化、亮化、污水處理、垃圾無害化處理等推進不到位。

九、建議:

1、因地制宜、完善規劃。科學規劃是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障,要把規劃擺在美麗鄉村建設工作的首要位置,堅持先規劃、後施工。一是要凸顯個性設計。*村美麗鄉村規劃結合村村地理區位、資源稟賦、產業發展、村民實際需要等,對村莊進行梳理分類,實施差異化指導,堅持個性化塑造,充分挖掘地方特色,營造田園風光與鄉土風情,努力打造我縣美麗鄉村的品牌和特色。二是要突出產業支撐。把環境改善與資源開發相結合,做大、做強、做優特色產業,帶動村集體經濟發展,促進農民創業增收。三是要穩步推進。從農民羣眾反映最迫切、最直接、最現實的環境衞生整治和村莊道路等基礎設施配套入手,按照“富規劃、窮實施”的原則,實事求是地制訂實施計劃,並逐步引導農民建房向集中居住點集中。

2、整合資源、加大投入。美麗鄉村建設必須整合資源,形成合力。一是注重財政引領。結合縣政府美麗鄉村建設以獎代補政策,發揮政府引導作用,切實加大對建設工作的投入。二是激發部門活力。深入開展縣直部門結對幫促美麗鄉村建設工作。各聯繫部門要積極參與*村的建設工作,全力為該村提供物質和財力支持。三是整合各項資源。對國家農業項目、土地整治、小農水、農業綜合開發、“一事一議”、農民創業增收等各項涉農資金,建立統一的協調機制,保證資金使用統一有序,集中投入,真正實現做一個、成一個。四是開展市場運作。堅持市場導向,建立多方籌資,共建共享的投入機制,引導企業等社會資本積極參與美麗鄉村的建設,實現互惠互利,合作共贏。五是發揮主體作用。動員村民自籌一點,鼓勵在外經商、工作或親屬捐贈一點,支持家鄉建設。

3、建章立制、長效管理。俗話説三分建、七分管,要使村莊環境管理逐步走上制度化、規範化軌道,建立美麗鄉村管理的長效機制。一是儘快出台村保潔員的管理考核辦法。建立健全各項規章制度,做到有章可循;二是加大監督和處罰力度。與村民簽訂“門前三包、門內達標”責任書,對亂倒垃圾、違反有關規定者給予警告或經濟處罰。建立環境衞生巡查和評比制度,加強工作督查和通報並嚴格獎懲。三是適時出台村保潔員的保障辦法。按照財政撥一點,鎮財政拿一點,村民自籌一點的辦法籌措保潔員工資,確保隊伍的穩定。

4、深入宣傳、營造氛圍。廣大農民是美麗鄉村建設的主體,因此,美麗鄉村建設離不開農民的積極參與。要通過電視、廣播、報紙、宣傳標語、村莊整治新舊照片對比等形式,開展聲勢浩大的宣傳發動工作,使廣大羣眾更直接、更生動地感受到建設所取的成效和帶來的實惠,從而更自覺、更主動地投入到美麗鄉村建設中去。

2023年村建設調研報告 篇2

根據縣美麗鄉村建設領導小組工作安排,按照人大張海琴主任摸清情況、查擺問題、提出建議、整體推進的總體要求。3月28日至30日,在黃霄飛副主任帶領下,通過實地調研走訪的形式,對我縣美麗鄉村建設情況開展了專題調研。先後走訪了黑裏河、甸子、一肯中、大雙廟、熱水、存金溝、八里罕、三座店8個鎮鄉街,40餘個行政村,分別召開了村幹部、鄉鎮主要負責人等參加的交流會。現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存在問題:

(一)宣傳發動不到位,教育引導不普及

一是縣直各部門認識有待提高,工作任務和工作職責不明確。按照縣委實施方案要求,各部門雖然也制定了具體實施辦法,但由於沒有系統規劃,與鎮鄉街缺少有效溝通,聯動配合作用未得到應有的發揮。二是各鎮鄉街的美麗鄉村建設宣傳氛圍不濃,宣傳過於簡單,僅僅只是打一個橫幅,寫幾條標語,有的鎮鄉街根本沒有任何宣傳手段,沒有形成高度重視的大環境、大氛圍。個別鎮鄉街不重視教育引導,只是一味強調羣眾素質的問題,缺少有效的宣傳教育引導方法。三是羣眾認識有待提高,有些羣眾不瞭解美麗鄉村建設政策,錯誤認為目前的美麗鄉村建設不是民生工程,而是政府行為,事不關己,高高掛起,存在“鎮鄉幹部着急上火、村幹部束手無策、老百姓冷眼旁觀”現象。很多羣眾在涉及自身利益時不支持、不配合,開口要錢、伸手拿錢,不給錢不談事,對於鎮鄉村安排的任務或“不理不睬”或“敷衍塞責”,參與美麗鄉村建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沒有得到真正發揮。

(二)思想認識存在偏差,工作整體推進遲緩

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羣眾對美麗鄉村建設認識存在偏差,導致政府的主導作用與農民的主體作用嚴重“錯位”;羣眾對美麗鄉村建設的認知度低,“等、靠、要”的思想嚴重,主動性沒有得到較好的調動和發揮,導致政府既是美麗鄉村建設的主導者,又是美麗鄉村建設的建設者。二是鎮鄉街幹部對美麗鄉村建設認識不全面,對美麗鄉村建設的內涵和標準認識比較單一。各鎮鄉街不同程度存在對美麗鄉村建設工作擺位不高、重視不夠,系統研究不夠、協調推進不夠、整體突破不夠。有的鎮鄉街存在階段任務意識,不親自上手,不持續用力,持久戰精神不足,存在等待觀望現象。三是一些村幹部缺乏事業心和責任感,不能真心實意地為羣眾着想,工作不主動,或者是缺乏辦實事的能力。甸子鎮馬架子村、存金溝鄉草溝門村、小城子鎮寧南村、大城子鎮雞冠山等村環境整治行動快、成效明顯,與鎮鄉街以及村幹部領導能力強、能夠有效化解矛盾、有號召力密不可分。

(三)整體建設沒規劃,工作機制不到位

一是美麗鄉村建設沒有整體規劃,存在着一種形式大於需求現象,不能確保建設的系統性、完整性和可持續性。建設模式雷同,風格凌亂,主題不突出。二是沒有充分考慮美麗鄉村建設的多元性,建設內涵不深入。沒有認真思考自然環境、文化積澱、產業元素等因素,不能體現各村不同特色。三是存在重表象輕實質現象,設計標準低,缺乏形象提升。比如立面改造,就像“塗脂抹粉”,美觀不足,土氣有餘。四是存在覆蓋程度不均及發展不平衡現象。受整合資金有限、任務緊、開工晚、環境等綜合因素制約以及羣眾自身發展不足的影響,公路沿線發展建設成效明顯,一些邊遠村莊項目難以覆蓋或發展進度緩慢,有邊緣化現象。五是部分鎮鄉村重突擊整治、輕長期管理,長效管理機制尚未健全,農民自我建設、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監督等長效自治機制尚未建立。

(四)鄉村建設亟待規範,環境整治刻不容緩

一是畜禽糞便、生活污水和廢棄物、塑料袋、農膜等引發的污染問題較為突出,污水直排,垃圾亂倒,柴草亂堆,膠袋亂飛,亂搭亂建,路邊、村邊、田邊、塘邊、屋邊垃圾隨處可見,小溪小河成為垃圾處理場。二是人畜混居,禽畜放養,糞便隨處堆積, “少數人治理,多數人污染,治理趕不上污染速度”的現象相當普遍。三是統籌規劃不夠,建設秩序較亂。建設滯後,監管不夠,多數村莊沒有具體的規劃方案,各類建設處於無序狀態,致使大批農村建房擠佔道路、河道等公共設施和資源。四是產業發展與環境整治矛盾凸顯,產業發展產生大量垃圾,清理難度大。如大城子鎮的設施農業產生的秧子垃圾、八里罕鎮的養牛業產生的糞便等。五是村莊內道路擁擠、佈局零亂,只見新屋,不見新村現象較為普遍。“十個全覆蓋”工程中壘建的花牆內部稱為老百姓的自然牛圈、驢圈、秸稈堆積場、廢品收集處。通過調研,我們深刻認識到垃圾處理、污水處理已經成為美麗鄉村建設中最直接、最緊迫、亟待破解的現實問題。

(五)重基礎設施建設,輕鄉風文明培育

通過“十個全覆蓋”工程的全面鋪開,農村居住條件、生活水平、生活環境得到了顯著提高和改善,但村民的素質培養、文化建設滯後,文明程度不高。主要表現在:一是農村髒亂差問題仍然突出,垃圾隨處亂丟、污水隨意排放、生活陋習隨處可見。二是陳規陋習依然存在,賭博搓麻盛行(每村的超市門前都擺放着麻將桌)、婚嫁彩禮漫天要價、紅白事大操大辦、家庭矛盾、社會治安問題時有發生。三是價值取向發生錯位,鄰里糾紛反目、子女不贍養老人的現象屢見不鮮。有的農民自私自利,在涉及自家房前屋後環境整治時,以種種理由拖延或阻撓工作開展的現象時有發生。四是通過與羣眾交談,有相當一部分農民對政府及幹部缺乏必要的信任,普遍存在畏難心理和等靠思想,安於現狀,不思進取。各鎮鄉教育引導農民提高整體素質缺乏必要的規劃、措施和手段。

(六)資金整合難度大,產業發展基礎薄弱

美麗鄉村建設是一項“生產、生活、生態”三位一體的系統工程,涉及方方面面,無論是基礎建設、環境整治,還是長效管護等,都需持續投入配套資金。“資金從何而來?”成為制約美麗鄉村建設的最大要素瓶頸,表現在:一是縣直各部門項目資金不能有效整合,鎮鄉財力有限,村子一般又沒有集體收入,籌資渠道單一,社會資金參與美麗鄉村建設較少。甸子鎮採取的“鎮補村集户籌”經費保障機制、“政府組織、村組實施、村民主體”三者互動模式值得借鑑推廣。二是除個別村有特色產業外,絕大多數村都因地理位置、自然、人才條件原因,找不到發展路子,產業單一趨同,沒特色沒規模沒競爭力。三是土地流轉形式單一,機制不完善,導致農村土地流轉不順暢,制約了土地流轉速度和規模,影響了農村種養殖業規模發展(八里罕養牛業規模化發展)。四是人才緊缺,鎮鄉街缺少素質高、能力強、作風硬的專職幹部,鎮鄉街幹部流失較嚴重;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善管理的新型農民和產業發展的帶頭人還比較缺乏。

二、幾點建議:

(一)加強領導強化組織,營造濃厚建設氛圍

一是各鎮鄉街要高度重視,真抓實幹,勇於創新,打持久戰。完善組織架構,堅持黨政“一把手”親自抓,負總責,明確分工,落實責任,合力攻堅。在政策制定、工作推動、人員配備、財政投入等方面予以重點傾斜,真正把美麗鄉村建設工作擺上重要議程。二是要加強領導,充分發揮主導作用,切實承擔起自身職責,加強與各職能部門配合,落實好各項政策措施,促進重點項目早日啟動、快速推進,有步驟有計劃地推進美麗鄉村建設。三是要組織駐村幹部入户開展大宣講、大走訪、大動員活動,廣泛動員和引導人人關心、支持、參與美麗鄉村建設,讓廣大羣眾從多角度、多渠道認識美麗鄉村建設的重要性。充分調動農民羣眾積極性和主動性,傾聽並幫助農户解決實際問題,使美麗鄉村建設由幹部引導為主轉向農民羣眾參與為主,形成上下聯動,羣策羣力的工作局面。鐵東街道每週五下午開展為期1小時環境衞生 “全民動手日”活動,組織社區職工、黨員、公益性崗位人員、網格員、居民、志願者,集中整治背街小巷的衞生死角、亂張貼、亂堆放等問題,提高了羣眾對環境整治的參與積極性與認同感。四是拓寬宣傳渠道,創新宣傳載體。充分利用新聞媒介、村務公開、宣傳櫥窗、宣傳圖冊和明白紙等多種形式,因人而異抓教育,因地制宜做宣傳,因勢利導求深化,營造“人人知曉、户户參與”的美麗鄉村建設濃厚氛圍。讓農民羣眾意識到開展美麗鄉村建設是一項真正的惠民工程,意識到自身才是最終受益者。五是各鎮鄉街要成立自己的督察督辦組織,調劑充實工作力量,抓好綜合協調和具體推進工作。對於行動遲緩、工作不力的村委要加大跟蹤督辦問責力度,確保美麗鄉村建設工作不折不扣落到實處。

(二)立足現實着眼長遠,科學編制鄉村規劃

建設美麗鄉村,關乎全縣人民福祉。各鎮鄉街要充分領會縣委縣政府鞏固擴大“十個全覆蓋”工程成果,深入推動國家級全域旅遊示範區和自治區文明縣城創建工作精神實質。立足當地經濟基礎、資源稟賦、區位優勢等實際,科學制定具有持續性、針對性規劃建設方案。一是注重全域規劃理念,深刻理解美麗鄉村建設的深層次內涵,把農業產業發展、村莊管理實施體系納入規劃的核心內容。統籌精品點、精品線和精品區塊佈局,着眼長遠,以人為本做好頂層設計。二是廣泛聽取羣眾意見,瞭解村民真實需求。着眼於公共基礎設施和社會公共事業發展的要求,整合資源力量,確定建設模式,着重解決羣眾最關心、最迫切、最急需的現實問題。不搞一刀切、模式化,創造性地為一些自然村搞好規劃設計,力求做到一村一方案。三是組織相關規劃人員,通過實地踏勘、入户調查、發放問卷、召開座談會等多種方式,尊重歷史傳承,尊重發展基礎,把合理佈局、環境秀美、百姓宜居、生活富美作為解決美麗鄉村建設長遠發展的根本,確保規劃的科學性、操作性和可持續性。四是突出經濟基礎、自然生態、人文環境等特色要素,充分考慮農民的生產生活需求,明確村莊發展方向和發展目標,避免無序化發展。統籌考慮綠地覆蓋、水系治理、垃圾和污水收集處理、功能配套等多種因素,堅持讓鄉村迴歸鄉村,努力實現規劃的全覆蓋。五是認真學習借鑑外地先進經驗,實事求是,因地制宜,合理排定重點項目和建設時序,實施項目化推進,在打造鄉村形態美、生態美同時,讓農民羣眾真正得到實惠,生活更加美好。

(三)健全村民自治機制,建立多元資金保障

1、在走訪過程中,我們看不到農民自己開展環境衞生整治的身影,都是村委會出資招聘的臨時整治隊伍或者村幹部自己動手,有的村民甚至因個人利益得到損害而與村幹部談條件或吵架。發生以上現象,我們認為:根本原因在於農民的主體地位淡化,政府沒有把美麗鄉村建設的主動權力交給農民,沒有讓農民意識到美麗鄉村建設是自己的事情,導致出現羣眾不願出力-政府和村級組織包辦-羣眾更不願出力的惡性循環。美麗鄉村建設的原動力是讓農民羣眾唱主角,要相信農民,依靠農民,還權於民,還利於民,切實依法保障村民的知情權、決策權、參與權、監督權,真正依靠廣大農民自身力量投身美麗鄉村建設共創美好幸福新家園。一是各鎮鄉街、村要牢固樹立羣眾觀點,一切為了羣眾,一切依靠羣眾。廣泛宣傳美麗鄉村建設的必要性和緊迫性,宣傳美麗鄉村建設對農民生活和農村發展的重要意義,最大限度地調動農民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營造濃厚的建設氛圍。二要加強典型示範,大力宣傳美麗鄉村建設中的先進村組和先進人物,組織農民代表實地考察、參觀學習,讓農民成為建設的主體,形成學習先進、帶頭參與的良好氛圍。三要構建法治、德治、自治“三位一體”治理體系,建設法治鄉村,注重德治教化,深化村民自治,使美麗鄉村建設走上規範化、制度化、法制化軌道。

2、美麗鄉村建設是一項浩大的民生工程,離不開持續不斷的資金投入,要建立“農民籌資籌勞、政府以獎代補、部門項目整合、集體經濟補充、社會捐贈贊助”的多元化投入機制,多渠道籌集建設資金。一要注重財政引領,設置專項資金。結合美麗鄉村建設項目整合、以獎代補等相關政策,切實加大對美麗鄉村建設投入。二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激發部門活力,有效整合扶貧、以工代賑、農業綜合開發資金等,整體推進基礎設施建設和垃圾污水處理設施。三要堅持市場導向,建立多方籌資,共建共享的投入機制。積極引導和鼓勵能人大户、企業、外資等社會資金參與美麗鄉村建設,實現互惠互利,合作共贏。四要積極培育村級集體經濟,通過村級集體經濟的發展實現自我造血,並最終用於本地的美麗鄉村建設投資。五要深入進村入户宣傳美麗鄉村建設的目的意義,發揮村民主體作用,通過投資、捐助、認購、認建等多種形式,發動村民出資獻力、投工投勞,共同參與美麗鄉村建設。

(四)強化產業深度支撐,增強生態建設動力

美麗鄉村需要有美麗產業。建設美麗鄉村,產業是根基,富民是核心。美麗鄉村建設只有與產業發展統籌規劃,同步實施,才能提供美麗鄉村建設的持久動力。一是培育精品農業,圍繞主導產業,大力發展生態循環農業建設。引導農民採用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的農業生產方式,擴大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和有機食品生產。實現由“環境換取增長”向“環境優化增長”的轉變,提高農業可持續發展能力。二是推進土地流轉,突破用地瓶頸,發展規模經營。加快優勢特色種養業、農產品加工業、生態養殖小區建設,推進專業化生產、品牌化建設,扶持發展一村一品、一鄉一業,將美麗“姿本”變為“資本”,興起美麗產業。三是拓展農業功能,大力發展鄉村生態旅遊業。挖掘和釋放各鎮鄉街資源優勢,利用森林景觀、田園風光、山水資源、民族特色和鄉村文化,發展農產品採摘、農家樂體驗等集住宿、餐飲、娛樂於一體的旅遊項目和旅遊路線,製作具有濃郁地方特色的工藝品和旅遊紀念品,打造結構合理、特色鮮明、鄉土氣息濃烈的鄉村旅遊產業,真正做到產業競爭力與環境競爭力一起提升。四是培育經營主體,拓展農民創業就業空間。積極探索農民培育新機制新模式,着力培養適應農村產業升級需求、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職業農民隊伍,為發展現代農業提供人才保障。引導外出務工人員回鄉創業,制定出台鼓勵外出務工人員回鄉創業的優惠政策,引導農民領辦、創辦、合辦民營企業,在致富自己的同時實現共同富裕。五是實現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與美麗鄉村建設緊密融合,推進秸稈粉化、糞便沼氣化等節能低碳的農村能源建設,把農業廢棄物轉化成為資源和財富,化害為利、變廢為寶,既解決農村環境污染,又促進農民增收。

(五)建章立制建管並重,健全長效管理機制

美麗鄉村建設是一場涉及農村整體環境與農民生產、生活方式綜合性變革的革命,需要建立起一系列鞏固和提升環境質量的長效管理機制,讓鄉村之美“永不凋謝”。一要加強村莊長效管護機制建設,建立健全日常督促檢查等制度,建管並重,持續跟進。強化督促檢查考核,形成完善的巡查考核工作機制,提高村莊日常環境衞生管理水平。一肯中鄉的定期督查制度以及實施的劃片網格管理,使美麗鄉村建設和環境衞生整治形成了時時有人抓、層層有人管的良好工作局面。二要建立相對穩定專業的管護隊伍,加強培訓,明確標準和要求,提高管護人員的責任感、素質、能力水平,做到運行有序、管理到位,使村莊環境管理逐步走上規範化、長效化軌道。三要優化各類基礎設施建設,完善垃圾收集、清運、回收處理機制,積極探索農村垃圾減量化、資源化處理辦法,逐步實現垃圾無害化處理。統籌規劃,合理選址,科學設計垃圾填埋場。對已建成垃圾填埋場的村,進行規範指導、完善處理設施,從而達到衞生環保要求。一肯中鄉為各村配備衞生垃圾箱240個、建垃圾池50個、垃圾房28個,各村全部配有垃圾填埋點,為全鄉環境整治工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四要加大監督和獎懲力度。簽訂“門前三包、院內達標”責任書,根據本地實際完善《村規民約》、《衞生公約》等約束機制,增強村民的契約自治意識、法治意識,為推進鄉村治理提供製度保障。建立農村環境執法大隊,加大對亂堆亂放垃圾,違反村規民約等行為的曝光與懲戒力度。如五化鎮安裝了攝像頭,成立了環境執法大隊,配備執法車,處理了多起垃圾違規事件。五要加大組織引導力度,組建美麗鄉村建設理事會、婦女聯合會、村老年協會等社會組織,充分發揮村民自治組織作用,切實增強農民羣眾建設美好家園的“主人翁”意識,真正使羣眾成為實施主體和管理主體。積極鼓勵和引導農民建立健全村民自建自管等行之有效的美麗鄉村衞生保潔、公共設施維護等長效機制,為美麗鄉村建設“保鮮”注入不竭動力。六要注重改變農民的價值取向與行為方式,轉變生活觀念、生活習慣和衞生意識,引領他們摒棄傳統的農業生產方式和落後的生產生活習慣,約束和引導村民改陋習、樹新風。從行為習慣的養成發展為村風民俗優化的精神工程,讓農民羣眾真正享受現代文明。

(六)深入推進文明創建,建立科學評價機制

美麗鄉村建設,要牢牢把握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這個根本任務,以民風鄉風家風建設為抓手,以卓越成就扮靚寧城。一要加強對生態文明建設的宣傳教育和知識普及,注重深入挖掘村莊自然、歷史人文和產業元素,延續傳統鄉村文脈,保持鮮明的生態鄉村特色,提升美麗鄉村建設的品質內涵。二要培育弘揚新時期鄉賢文化,薈萃“先賢”傳人、深入發掘德高望重或年輕有為的“今賢”,用鄉賢的嘉言懿行垂範鄉里,涵育文明鄉風,大力培育和傳播鄉賢文化。三要積極順應農民羣眾對文化生活的熱切期盼,加大公共文化設施資源整合力度,完善農村基本公共文化服務。統籌文化惠民工程,創建鄉村文化大舞台,積極挖掘富有地域特色的民間文化因素,廣泛開展多姿多彩、富於民族特色和時代特徵的農村文化,活躍農村羣眾文化生活,增強農村的文化吸引力和凝聚力。四要大力宣傳思想道德建設規範,加強教育引導,促進實踐養成。弘揚尊老愛幼、尊師重教、和家睦鄰、勤勞致富、誠實守信等傳統美德,廣泛開展身邊好人、好兒女、好婆媳、好夫妻、好鄰居、好少年等推薦評選和學習宣傳活動,完善學校、家庭、社會三結合教育網絡。五要逐步引入現代文明生活理念,倡導健康、文明、科學的生活方式,倡導親幫親、鄰幫鄰,互幫互愛、守望相助的社會風尚。深入開展“好家風好家訓”主題活動,講好家風故事,傳播治家格言,營造美麗鄉村文明和諧新風尚。六要合理調解農村多種利益關係,暢通訴求表達渠道,有序引導農民訴求,化解矛盾糾紛等潛在不穩定困素。有效開展平安創建活動,維護農村社會和諧穩定。七要研究制定可具操作性的美麗鄉村建設工作目標考評方案,建立硬性考核指標,實行責任倒逼機制,把美麗鄉村建設納入各級黨政幹部政績目標考核體系。儘快出台美麗鄉村建設“以獎代補”配套政策,完善投入保障機制、隊伍建設機制、考核激勵機制、責任追究機制。定期組織督促檢查,及時通報,糾正偏差,構建美麗鄉村建設綠色通道。

總之,美麗鄉村建設,是貫徹落實黨的xx大精神,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的需要,是一項重大的民心工程,意義深遠,責任重大。通過調研,我們深刻體會到,農民是鄉村的主人,美麗鄉村建設,廣大農民是受益者,也是推進主體。政府要充分發揮好主導作用,傾聽民生,體現民意,把建設的權力、責任和義務交給農民,切不可以大包大攬取代羣眾的主體地位。美麗鄉村建設是一個梯度建設培育的較長過程,各鎮鄉街、村要因地制宜,科學規劃,合理佈局,實事求是地推進美麗鄉村建設,實實在在地提升農民幸福指數,不斷推進美麗鄉村建設的可持續發展。

2023年村建設調研報告 篇3

按照全縣開展“作風建設年”活動和“創新業績,樹新形象”主題實踐的部署,深入開展以“解民憂、訪民情、促民風、謀民富”為主題的蹲點調研活動,以點帶面,加快我鄉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步伐。鄉黨委、政府決定開展鄉領導班子成員“辦公日、住村周、調研月”活動。根據要求,我於20xx年6月24日至30日蹲點**村,對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現狀和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專題調研。現將此次調研的情況報告如下:

一、**村的基本情況

**村與xx省的xx縣接壤,總面積7.32平方公里,轄3個自然村,人口1102人,耕地713 畝。2019年,農民人均收入3112元。

二、我鄉新農村建設取得成效

改革開放以後,尤其是近年來,隨着國家和省、市、縣政府對於“三農”問題的日益重視和農業投入力度的不斷加大,各項支農惠農政策的相繼出台和貫徹落實,極大地調動了農民發展農業生產的積極性,農村經濟穩步發展,農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農民生產生活條件逐步改善,科技文化教育發展加快,農村經濟與各項社會事業正在朝着全面協調可持續的方向發展。

(一)農村經濟穩步發展,農民收入逐步提高

深入落實中央1號文件精神,積極探索農民增收良策,農業農村經濟實現較快發展。2019年,全鄉工農業總產值2630萬元,同比增長18%,其中農業總產值達到1700萬元,同比增長10%;農民人均收入2454元,同比增長7%。積極發展糧食產業,擴大經濟作物的種植,全鄉油菜面積擴大到300畝;菜園蔬菜生產面積,發展到500畝;成立了全縣首家早姜專業合作社—富源早姜合作社,帶動80户農户發展早姜300畝;發展葛根藥材基地110多畝。通過多種方式培訓,加大農民知識化培訓力度,全年勞務輸出3400人。

(二)基礎設施逐步改善,生活環境不斷優化

在國家政策和省、市、縣政府的大力支持,積極爭取國家政策和項目,組織實施了林業生態建設、農網改造、人畜飲水改造、鄉村康莊工程建設、村環境整治等一批基礎設施項目建設,農村基礎條件進一步改善。科教文衞等各項社會事業發展迅速,建立了突發公共衞生事件應急機制、醫療救治和疾病預防控制機制。移動電話、計算機逐步進入農户家庭,擴大了農户接受外界信息的能力和渠道,農村居民的信息化水平不斷提高。農村居民文化生活水平不斷得到新的提高。

(三)社會事業協調發展,保障水平不斷提高

隨着農村經濟的穩步發展和農民收入的不斷提高,逐年加大了對教育和科技的投入,中國小校舍、農業信息網絡、電化教育設施建設發展較快。立足本地旅遊資源優勢,積極發展以嶺上灣革命紀念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為核心的旅遊業,並以此帶動相關景點的開發和建設。村財鄉管的財務管理體制進一步健全,政務、村務、財務公開不斷完善。抓好生產救災和扶貧開發工作,深入開展“一户一策一干部”幫扶活動,積極引導、幫助貧困户發展項目,落實貧困户120多户,扶持資金20多萬元。關注弱勢羣體,積極開展農村弱勢羣體幫扶和關愛農村老黨員活動活動。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嚴厲打擊“彩票”等賭博行為,做到促一方經濟保一方平安。

(四)民主法制不斷健全,基層組織進一步加強

在國家加強民主法制建設的大環境下,廣大幹部羣眾法律意識法制觀念普遍增強,以憲法為核心,農業法、村民委員會組織法為重點的與農民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法律法規廣泛普及,依法建制、以制治村、民主管理、民主監督的工作格局逐步形成。全面推進了村黨支部“兩推一選”,一批懂科技、會經營、善管理、講奉獻、有知識的農村能人、致富能手進入“兩委”班子,農村幹部隊伍整體素質有了較大的提高。全面建立和推行了村務公開、民主管理工作機制,把羣眾關心的事情全部公開,村中重大問題向人大代表、村民代表徵詢意見,使村務公開、民主管理工作逐步走向規範化、制度化的軌道。

綜上所述,洲嶺鄉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取得了可喜成績,大多數村與過去相比有了很大變化,但是與“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要求還有很大差距,制約農村經濟繁榮、社會穩定發展的因素依然存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任重道遠。

三、主要困難和突出問題

(一)農業生產力水平低下 。洲嶺鄉的農業總體上還是粗放生產,加工能力低,產業化經營尚處在初級發展階段。農產品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不高,競爭力較弱。農户與加工或營銷企業沒有結成真正的利益共同體,農村合作經濟組織功能作用有待增強。

(二)農村投入嚴重不足 。各村歷史上形成的債務都較多,農村基礎設施和農業生產條件改善投入嚴重不足。由於受農村基礎設施投入不足瓶頸制約,部分行政村的農田水利建設和土地治理無法開展,導致農業抗風險能力薄弱。

(三)農村勞動力素質偏低 。當前,絕大多數農民的素質不容樂觀。突出表現在:農民思想還比較保守,傳統的小農意識根深蒂固,生產、生活和行為方式都與現代社會生活的要求差距甚遠。在思想素質方面,普遍存在“小富即安”心理,缺乏幹大事創大業的開拓進取精神。在文化素質方面,農村居民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由於農民科技知識低下,對新事物、新技術缺乏認識,從而阻礙了接受新事物、學習使用新科技的能力。在技能素養方面,雖然鄉里積極推行“農民知識化”工程,但具有一技之長的人還比較少,導致種地只能粗放經營不能集約經營,打工則只能賣苦力打粗放工,嚴重地制約了農民的增收。在道德素質方面,贍養父母、尊老愛幼等傳統美德有滑坡趨勢,關心集體、熱心公益等集體主義觀念正在逐步淡化,賭博、封建迷信等不良社會風氣還較為普遍存在。

(四)農村社會事業建設滯後 。洲嶺鄉農村總體上的醫療衞生、科技、文化、教育、社會保障等各項社會事業發展水平普遍較低。農村醫療條件差,醫療水平低,農民生一場大病往往意味返貧。同時農村醫務人員水平低,醫療衞生狀況令人擔憂。科技文化投入不足,底子薄、基礎差、人才缺、資金少、設施差的狀況未從根本上改變。

(五)基層組織建設仍然薄弱。隨着農村改革的不斷深入,農村基層廣大黨員、幹部難以適應新時期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新形勢、新要求,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創新意識不強。多數農村黨員、幹部沿襲於傳統工作思路,習慣於行政命令式的工作方法,思想僵化、工作被動、疲於應付。二是帶領羣眾致富本領不高。目前,一些農村幹部科技文化素質偏低,對新時期農業發展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束手無策,發展農村經濟的能力不強,發展的路子不寬,工作方法不多,在羣眾“盼富”面前力不從心。三是村級集體經濟相對薄弱。村級組織難以正常發揮作用,部分村沒有集體經濟收入,正常的辦公費用都難以保證,因此村級組織作用無法充分發揮,村黨組織及村委會的凝聚力、戰鬥力、號召力隨之減弱。四是農民的法治意識淡薄。農村法制建設相對滯後,法律在調整和化解社會矛盾、維護公民合法權益過程中,未能發揮應有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經濟和各項社會事業的發展。

四、發展思路和幾點建議

黨的xx屆五中全會明確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我國現代化進程中的重大歷史任務,要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富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要求,紮實穩步地加以推進。面對當前農村社會經濟發展的新形勢、新特點和新要求,針對洲嶺鄉的實際,對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工作提出幾點建議:

(一)加快城鄉統籌,促進和諧發展

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是黨的xx大提出的一項戰略任務。面對當前城鄉發展的差距和矛盾,要始終把發展農村生產力、建立現代農業、增加農民收入放在第一位,全面提升農村經濟發展。統籌城鄉發展,財政支出、固定資產投資和信貸投放都要切實向農村傾斜,在各項政策上給新農村建設提供支持。

(二)加大農村投入力度,強化政府服務功能

統籌各方力量,形成工作合力,大力推動社會公眾資源向農村傾斜、公共設施向農村延伸、公共服務向農村覆蓋、城市文明向農村輻射。積極調整財政支出結構,不斷加大對農村教育、衞生、交通、電力、通訊、農田水利等基礎設施和生態環境建設的投入力度,不斷改善農民的生產生活條件,提高城鄉基礎設施的共享度,解決農村生產生活基礎設施嚴重滯後的瓶頸制約。通過加大農村公共產品的支持力度,讓公共服務更多地深入農村、惠及農民,彌合各項公共事業方面的城鄉差距。

(三)加快推進農業產業化,建立農民收入持續增長機制

實踐證明,農業產業化是促進農民增收的根本途徑。因此在積極抓好糧食生產,確保糧食安全的同時,繼續推進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和優化,大力發展特色農業、綠色農業和生態農業,加快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緊緊抓住國家加大農業產業化投入的機遇,集中力量大力扶持發展成長性好、競爭力強的龍頭企業,延伸產業鏈,提高農業經濟效益。加快發展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提高農民的組織化程度,引導農民主動融入大市場。通過選擇優勢項目,制定優惠政策,營造寬鬆的發展環境,招商引資興辦農副產品加工業,加快發展農產品精深加工業,提高農業附加值。此外,要積極組織實施好“陽光工程”,加強對外出務工農民的實用技術培訓,進一步提高農民就業能力和就業率。

(四)抓新農村建設規劃,加快推進新村鎮建設

對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工作要有總體的規劃,對洲嶺鄉來講,按照“分類指導,重點推進,逐步發展”原則進行規劃,先選擇條件好、有特色的村進行試點。根據其現有特點,對各村按照“因地制宜、合理佈局”的原則,搞好村鎮規劃建設,條件好的要高起點規劃建設,其它地方的規劃也要適度超前。要嚴格規劃管理,循序漸進,逐步推進,實現新村建設目標。

(五)繼承與發揚並重,促進鄉風文明建設

鄉風文明建設,要通過定標準、樹典型,加強監督,獎懲分明等方法,建立健全鄉風文明的評比獎勵機制。文化活動要充分調動農民羣眾參與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加強文化基礎設施建設,利用廣播、電視、互聯網、科技宣傳隊等各種形式送文藝下村,加強先進文化在農村的傳播速度和覆蓋範圍,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佔領農村陣地;要繼承併發揚農村自身所擁有的文明傳統,提倡尊老愛幼、妯娌和睦、鄰里團結、不打架不罵人、愛護公物、遵紀守法、遵守社會公德等良好鄉風民俗。

六、加快促進農村教育、衞生、社會保障等各項社會事業全面協調發展

加快推進農村義務教育體制改革,增加教育投入,減輕農民負擔的同時增加農民受教育的機會。鞏固完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建立便民的徵繳制度、就醫制度和結算制度,探索建立參保農民小病受惠制度,讓農民真正看得起病。以政府公共財政為主導,建立多渠道社會保障資金投入機制,建立新型的農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和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讓農民老有所養、病有所醫、貧有所濟。建立健全新型社會救助體系,逐步構建起以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為基礎,以就業幫助、醫療救助、教育救助等為補充的多元化新型社會救助體系,做到農村低保水平與農民人均純收入同步增長,使城鄉居民同享改革發展的成果

2023年村建設調研報告 篇4

黨的xx屆中全會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我國現代化進程中的重大歷史任務,這標誌着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已經進入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的新階段,為做好當前乃至今後一個時期的“三農”工作指明瞭方向。為了解掌握我鄉當前農村現狀,摸清新農村建設中存在的問題,探索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途徑、方式和工作思路,根據縣黨辦的要求,接到通知後,我鄉立即組成調研組,於8月8日深入到x村進行了專題調研。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

(一)、新農村建設規劃編制完成情況、今年的目標任務和推進情況

1、新農村建設規劃編制完成情況

x鄉x村是“五個100”規劃扶貧村,在XX年度又再次被縣政府列為新農村建設示範村。為使x村新農村建設工作順利實施,XX年,縣政府成立了新農村建設規劃小組,具體由農辦牽頭,組織財政、交通、水利、農業、扶貧等二十多個部門,聚集了大量的人力對x村進行了實地踏查,結合x村的實際,因地制宜,科學規劃,以規劃為基礎,以“五通五改三新三提高”為重點,“五通”即:通路、通水、通風、通話、通廣播電視;“五改”即:改廁、改圈、改灶、改房、改變傳統落後的生活習慣;“三新”

即:培養新型農民、培養新的經濟增長點、創建農村新的精神面貌;“三提高即:提高農業綜合生產力、提高農村人居環境質量、提高農民生活水平,着力建設一個良好的居住環境,一項有特色的支柱產業,一個暢通的公路網絡,一套完整齊全的配套設施,一個堅強有力的村級領導班子和一個文明進步的村規民約。

通過四至五年的努力,基本達到“經濟社會發展,人民生活寬裕,村內環境整潔優美,村民思想道德良好,村級民主管理健全,公共設施服務配套,人與自然和諧”的目標,力爭到XX年,全村農民人均純收入年均增長20,達到4538元以上,人民羣眾生活基本達到小康標準。

x村新農村建設規劃項目涉及種植業、養殖業、公路建設、移民搬遷、村寨道路硬化、通話通電等。其中:規劃每年利用冬閒地種植脱毒馬鈴薯300畝,封山育林1620畝,花紅種植800畝,板栗140畝,花椒120畝,石漠化治理275畝,實施坡改梯(水毀工程)、水利建設等項目,規劃總投資1924萬元。其中:用於生態建設投入142.1萬元,產業發展投資456萬元,基礎設施及能源建設投入641.8萬元,改善村容村貌投入192.6萬元,農村社會事業方面投入58.9萬元。

x村新農村建設總體規劃定稿後,經鄉第六屆人民代表大會審議通過。

2、今年的目標任務和推進情況

今年x村新農村建設的目標任務是:大力實施水、電、路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因地制宜調整產業結構,培育發展狀大畜牧業,着力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發展力工經濟,想方設法增加羣眾收入。

(1)種植項目的建設情況

①、XX年度,在縣農業局的支持下,x村調進脱毒馬鈴薯13.4噸,種植面積95畝,目前正待測產驗收。

②、石漠化治理工作全面開展,實施地點從夾巖至大寨,面積397畝。

(2)村容村貌的治理情況

①、x村共有自然村寨10個,現有3個自然村寨(木房、玉豐、大寨)已完成村寨道路硬化,硬化面積8500餘平方米,總長9000餘米,村容村貌得到明顯改善。

②、沼氣池建設全面普及,x村從XX年開始實施農村生態能源沼氣池建設項目,歷時3年,現已建設沼氣池432口,普及率達到89.6左右,部分農户因投資不足,場地不夠等因素制約未得以建設,今後將着力幫扶,予以改善。

③、活動場所的改造即將啟動。x村老年活動中心建設項目已選點玉豐,接近村活動室,土地丈量工作已全部完成,工程正待建設之中;玉豐一組球場建設項目也即將啟動,水泥撥調基本到位,預計年底建成投入使用。

④、XX年度完成改廁400口,衞生條件明顯改善。

(3)移民搬遷工作,x村石峯一二組搬遷項目全部啟動,土地調整即選點工作全面開展,共涉及72户,263人,選點具體落實在x村下木房河道旁,交通便利。

(4)通路工程及農電改造,規劃一組中涉及到木房至石豐,大石包至毛家坡兩條公路網絡已通過縣交通局立項批覆,目前毛路建設已能通車,待項目到位後即組織實施。

(5)農村茅草房改造工作進展順利。x村XX年開始實施農村貧困户茅草房改造工程12户,今年又再次安排落實12户,目前正在建設之中。

(6)通水工程建設情況。x村是一個典型的缺水村,羣眾人畜

飲水極為困難,水源缺乏,實施小水窖工程將作為x村改水的重要項目之一,現已建成“母親水窖”250口,利用水利項目建成小水窖50口。

(7)農田基本建設工作取得成效

在規劃項目中,涉及到農田基本建設項目已經啟動,現已建成下木房河道一處,煤洞坡水毀工程一處,總投資達38萬餘元,全長2450

餘米,恢復農田430畝。

(8)通電通話工程

農網改造工程在全村全面啟動,進村電網已架設完畢,主線正在立杆,計劃8月底全面建成使用;電視網絡工程已建成遠教室1個,安裝電視接收器3個。

(二)、資金投入情況

1、國家、省、市、縣資金投入及使用情況

(1)國家投入的有沼氣池建設項目、茅草房改造項目,茅草房改造共實施了12户,共投入資金7.2萬元,國家投入資金3.6萬元。沼氣池建設800口,共投入資金120萬元。

(2)省投入的有石漠化治理、通村公路建設、移民搬遷等項目,石漠化治理從夾巖至大寨,治理面積397畝,投入資金11.91萬元,通過村公路12公路,投入資金60萬元,移民搬遷76户,投入資金216萬元。

(3)市投入的有茅草房改造、衞生改廁項目,茅草房改造12户,投入資金3.6萬元,衞生改廁400個,投入資金12萬元。

(4)縣投入的有村寨道路硬化、村活動室、精神文明活動中心、電網改造、飲水工程、農田水利建設、廣播電視、馬鈴薯種植等項目,道路硬化780平方米,投入資金2萬元,村活動室建設投入資金8萬元,精神文明活動中心投入3萬元,農電網改造投入120萬元,飲水工程小水窖建設50口,投入資金5萬元,農田水利建設修建水毀工程一處,投入資金38萬元,廣播電視接收站安裝3個,投入資金3萬元,馬鈴薯種植95畝,投入資金6700元。

2、農民自主籌資投勞情況

農民自主籌資投勞主要體現在公路、人畜飲水、沼氣池建設等項目方面,公路建設投勞5萬個工時,人畜飲水投勞6500個工時,沼氣池建設籌資80萬元。

3、社會力量投入

無社會力量投入。

4、支農補貼落實情況

支農補貼資金主要是農村家庭困難的子女入學實行“兩免一補”,共補助學生12名,補助金額為3600元;對種糧農民進行直接補貼,補貼資金共18萬元。

5、金融支農情況

發放小額貸款共27萬元,用於支持農村發展種養殖業。

(三)生產發展情況

1、現代農業發展情況

(1)進一步深化農村改革,農業和農村經濟全面發展

通過以國家投入為引導,農民投入為主體,努力增強對農業的投入,農業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加強,農業生產能力進一步提高,經濟結構進一步改善。加大對農業的投入,努力提高科技含量。

以推廣“雙雜”良種為主的農業適用技術得到普及,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取得實質性突破,一批農業增產增收的適用技術得到推廣。實施沼氣池生物能源利用工程、文明村寨路面硬化、對缺乏生存條件的石旮旯組實施移民搬遷等項目,改善了農村生產生活環境條件。

2023年村建設調研報告 篇5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是黨的**屆中全會提出的重大決策,是今後一段時期我們的中心工作.為了瞭解掌握新時期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現狀和存在的問題,我利用寒假的時間去我鎮實地調研了一番。

我鎮是全國重點發展的鄉鎮,近年來,隨着國家和省、市、區對“三農”的日益重視和農業投入力度的不斷加大,特別是xx屆五中全會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以來,極大地調動了農民發展農業生產的積極性,農民生活水平明顯提高,農民生產生活條件逐步完善,科技文化教育發展加快,農村經濟與各項社會事業朝着全面協調可持續的方向發展。

而且由於合銅,合安,合銅黃高速公路都橫穿我鎮,已基本形成“四縱四橫”的公路網絡,因此我鎮有着很好的發展機遇,而我鎮政府也趁如此好的機遇大力發展新農村建設,在實行了新農村建設以來,在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均取得了一定成效,特別是組織實施“三清、三改、三通”等一系列環境整治措施以來,村容村貌有了很大改變,青山綠水,沿河路綠樹成萌,環境優美,公路暢通,是個人見人讚的好地方。目前為止,我鎮已成為我縣最重要的鄉鎮了。

早在兩年前,我鎮就科學設計了新農村建設規劃藍圖,新農村建設起點在規劃,怎樣才能確保規劃科學,便於實施操作,結合實際呢?對此,我鎮有着一系列切合實際的規劃:

1、精心組織,統一部署,高標準制定發展規劃。我們按照新農村建設出新意、出精品的指導思想,採取外地學、當地看、比着乾的辦法,組織全鎮村幹部分別到竹山羅家坡村、平利縣龍頭村等地,學習、借鑑外地經驗,通過實地看、問、學,提高幹部對新農村建設的感性認識。

同時,組織全鎮幹部系統地學習xx屆五中全會精神和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若干意見,增強鎮村幹部對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理性認識。在此基礎上結合自身實際,分類制定各村新農村建設規劃。對市、縣確定的重點、試點村,採取試點先行的辦法,對照新農村建設“20個字”( 生產發展、生活富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分層制定建設規劃,力求全面推進。

對鎮定試點,則依據優勢,側重於先易後難,逐步推進,對一般村則廣泛暢導創造條件、抓住機遇、分類突破、營造優勢、逐層推進。全鎮所有村已根據自身實際,全部制定出未來五年新農村建設發展規劃

2、咬定目標,精心組織實施 。從外地發展的經驗看,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是通過長期抓、長期積累形成的,最根本的一點是咬定目標不放鬆,我鎮無疑也必須走這條路。我們立足從努力調整產業結構、轉變增長方式入手,解放生產力,促進生產發展,農村農民生活富裕,立足通過用先進文化、致富技術、《鄉規民約》打造文明鄉風,立足通過集鎮建設、自來水工程建設、公路建設、能源沼氣建設、生態家園建設等基礎設施建設改善羣眾生活環境,實現村容整潔。

立足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實現管理民主,建設新農村不僅要有好的規劃,更要有一個好的推進機制,我鎮已經建立了一套推進新農村建設的聯村考核機制,即:每個副科級幹部聯包1-2個示範村,每個行政幹部聯包一個村,每個村幹部負責一個灣院,每一個黨員聯繫一個貧困户的聯包機制,對照規劃,逐項、逐年、一任接着一任幹,逐項、逐年實行量化考核。

3、先易後難,分步實施,整體推進 。新農村建設不可能一蹴而就,最有效的辦法是辦點示範,先易後難,最後攻堅,有的村已具新農村雛形,只要注意完善、加強,就可具規模,既具代表性,又具示範性,對條件基礎稍差的村則注重從解決基礎設施入手,儘快改善條件,分步推進新農村建設。相反的村則注重從改善羣眾最基本的生產、生活條件入手,創造條件,逐步推進新農村建設,力爭通過五年的建設、發展,形成各具優勢,各具規模的新農村格局。

4、充分體現民意,讓羣眾參與新農村建設 。新農村是人民羣眾的新農村,他們日常生活中最缺、最盼、最急的事情他們自己最清楚,建什麼樣的新農村,他們最有發言權。因此,我鎮在領導、主導新農村建設時,最重要的是充分聽取、採納他們的建議、意見,體現民意,讓羣眾的主人翁精神在新農村建設過程中迸發出來。只有這樣才不會出現“急在上頭,冷在下頭”的尷尬局面,才能調動全體羣眾參與新農村建設的主動性、積極性和進取心,才能全鎮上下擰成一股繩,加快新農村建設步伐。

當然,在建設新農村的過程中,我鎮也不可避免的遇到很多難題,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一)農村生產力低下

我鎮的農業總體是還是粗放生產,產業化基本未形成,農作物種植和畜牧養殖都處於低水平發展,且多以零散種養為主,尚未形成規模效應和集約效應,農户的收入來源主要是出外打工,農村勞動力大部分外流,“留守”的農民大都是老、弱、婦、幼。農民受教育程度偏低,從而阻礙了接受新事物、學習使用新科技的能力,在技能素養方面,具有一技之長的人還比較少,導致種田只能粗放經營,打工則只能賣苦力打粗工,嚴重製約了農民增收。

(二)人居環境整治力度有待加強

我鎮在人居環境整治方面取得了明顯成效,其他村村容村貌並未從根本上得到改變。由於各種因素,老百姓響應不積極,“六改四普及”難度大,農民參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積極性還不夠,有些農民在思想上存在“等、靠、要”的觀念,認為新農村建設是上級黨和政府的大事,個人存在不願讓利、不願籌資的思想。雖成立了“村民理事會”,但“理事會”的作用沒有得到充分發揮。改水、改廁、改欄工作進展緩慢。

(三)農村基礎設施落後

由於財力制約,農村基礎設施和農業生產條件改善投入嚴重不足,農田水利設施薄弱,鎮、村投入資金有限;

(四)社會各項事業有待進一步加強

我鄉的醫療衞生、科技、文化、教育、社會保障等社會各項事業發展水平普遍較低,農村醫療條件差、醫療水平低,同時,農村醫務人員水平低,醫療衞生狀況令人擔擾,科技文化投入不足,底子薄、人才缺、資金少、設施差的狀況沒有得到改善。農民缺乏最基本的文化活動,等賭博活動有抬頭的趨勢。農村弱勢羣體保障體系薄弱。

然而,不論遇到何種困難,我鎮在黨的正確領導下,定會朝着預定的“目標”邁進,那就是:

1、農業產業化:加快農業結構調整,鼓勵發展適度規模化經營,重點發展農村經濟合作組織,實現家庭經營和聯合組織經營的優勢互補。努力培育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引導企業與農户建立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聯接機制,提升農業產業化水平。加快農村勞動力轉移,努力在二、三產業上拓展農民增收空間,增加農民收入。

2、農民知識化:大力發展農村義務教育,加大對農民科技文化知識教育和免費的實用技術培訓,讓他們能掌握一項致富的技術,加大對外出務工農民的職業技能培訓,開發和充分利用農村勞動力資源的潛力,加強對農民應該掌握的經營管理知識的教育,培養出“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高素質的新型農民。

3、村鎮文明化:積極推進農村的“四改”(改環境、改容貌、改衞生、改觀念),加大對農村公路、農電網、電視網、電話網等基礎設施建設投資,改善鎮村環境;推進現代化村鎮建設,改變農村面貌。採取推行農村飲水改造、發展户用沼氣、實行人畜分離和垃圾集中處理等措施,改善農村衞生狀況;改變傳統觀念,提高農民發展循環經濟和生態保護的意識,樹立良好的文明鄉風,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和諧型的社會主義新農村。

4、保障社會化:全面推行新型農村醫療保險,積極推進農村養老保險,建立農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失地農民生活保障機制,建立和完善農村社會救濟制度,探索建立城鄉銜接、公平統一的社會福利制度。

5、管理民主化:引導農民積極參加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活動。全面實行村幹部“直選”和村支部“兩推一選”制度,完善“一事一議”、村務公開、民主監督等制度,保障農民依法行使民主權利。

我堅信,在我鎮所有人的共同努力下,我鎮一定會擁有一個燦爛的明天!

2023年村建設調研報告 篇6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是從我國基本國情和發展階段出發做出的一項重要戰略安排,是持續數十年、惠及數億農民、全面提升我國現代化整體水平的一項重大而又艱鉅的歷史任務。近年來,我鄉積極響應國家提出的新農村建設方針,投入了大量的財力和物力來支持,新農村建設取得長足發展。為適應新形勢發展要求,切實推動龍觀新農村建設持續快速健康的發展,我們對目前新村建設過程中出現的困難和問題,進行了調查和研究。

一、新村建設中積累了一定的經驗做法

1、領導重視,落實到位,是推動新農村建設的關鍵所在。應該説,我鄉地處偏僻,開展新村建設總體存在經濟薄弱,羣眾實力不足等種種困難,但是由於鄉黨委政府對新村建設的高度重視,思想認識統一,決策堅決果斷,新村建設才得以順利開展。在建設過程中,按照領導、責任、指導、政策“四到位”的要求,各村成立了自己的新村辦,直接負責開展新村建設工作。同時,根據區裏相關政策,鄉里制定出相應的優惠政策和扶持措施,由有關部門協調配合、齊抓共管,通過統一部署、統一檢查,做到有目標、有措施、有考核,切實保證了新村建設的順利實施。

2、科學規劃,合理佈局,是推動新村建設的重要保證。在開展新村建設過程中,做到規劃先行、分期實施、全面推進,在一定層面上改變了以往農村人畜混居、雜亂無章的面貌。各個村在規劃上突出根據自身特色,力求層次和造型的多樣性,發展別墅與多層住房,新村建設的檔次和水平不斷提高。在全鄉總體規劃的指引下,山下村率先完成新村建設,百姓分到新房;李嶴新村建設全面推進,目前已建至二層,大路新村建設也即將啟動。龍峯、雪嶴、龍谷等村正在根據本村實際,進一步的修訂完善新村建設規劃,準備新村改造。

3、立足實際,典型示範,是推動新村建設的有效辦法。在新村建設中根據實際,量力而行,不在速度、規模、標準、方式上搞“一個模式”,而是結合各村的資源情況、農民的經濟實力,紮實、有序地開展新村建設。同時還注重發揮典型的示範輻射作用,通過典型引路、分類指導,保證新村建設按照輕重緩急和難易程度分類實施,穩步推進。如山下村以全拆全建的模式,建成了歐式風格的住宅,整個新村風格統一,設施完善,樹立了新村建設的典型。

二、新村建設工作中面臨的困難和問題

1、資金缺乏是舊村改造的制約因素。新村建設基礎設施配套資金大多靠地方財政投入,而鄉村兩級財力有限,捉襟見肘。以大路村為例,羣眾對新村改造願望強烈,今年作為整村拆建啟動村,前期土地徵用和苗木賠償已支付300多萬元,初步估計前期資金缺口200多萬元。其他的幾個即將啟動的村,也或多或少地存在類似的問題。

2、土地指標不足是舊村改造的瓶頸因素。上一輪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偏重於城市建設,對新農村建設預留的用地空間明顯不足,較多的行政村幾乎無建設留用地和代置換地。很多村羣眾有強烈的舊村改造意願,但打開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圖一對照,就知道新房子沒辦法着地,由於宅基地有限,根本找不到集中安置的建設留用地或代置換地。以實施整村拆建的李嶴村為例,村莊原宅基地74.2畝,且無土地指標覆蓋,需原地安置基礎户232户、無房户54户、大齡青年52户,合計338户。規劃設計低層聯排216套,多層90套,缺口較大。而大齡青年解困房尚需鄉統一部分安排,佔用土地指標。

3、羣眾思想認識不強是影響舊村改造的現實問題。舊村改造是一件惠及千家萬户的好事,但由於該項工作涉及全體村民的切身利益,受傳統生活模式、生活習慣的影響,加上現實生活條件的制約,部分村民怕負債建設。另外,個別羣眾的訴求與整體利益的矛盾問題。當前,城市化進程加速,許許多多的被徵地農民、由於房屋拆遷、土地徵用,出現一夜暴富的現象;也有的由於涉及重點工程、重要項目,由於要趕進度,導致有出現向被徵地農民妥協事情,從而給人以“當釘子户有便宜賺”的錯覺。我們當前在開展的新村建設過程中,致使個別羣眾漫天要價,影響推進速度、影響整體面貌。

三、加快農村新村建設的總體要求與對策建議

舊村改造是我鄉新農村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今後,將繼續按照“梯次推進、全面提升”的要求, 推進舊村改造新村建設工程,不斷加快我鄉新農村建設步伐。

1、立足各村實際,合理選擇改造模式。因村施策,分類推進,避免“一刀切”,千篇一律。對於規劃不規範、村莊佈局混亂,居住偏遠、人口稀少的高山村,實行整村搬遷、集中建設的方式進行改造,開闢新的居民點;對於村莊佈局基本合理、宅院建設比較整齊的,主要在原有的基礎上進行庭院改造,因户制宜,改造宅院、更換街門、翻新院牆,逐年逐户改造,達到舊村改造標準;對於村莊佈局合理、宅院建設整齊,但基礎設施不配套的要進行設施改建,健全農村社區服務功能,進一步提升村莊建設整體水平。

2、拓寬渠道,破解資金難題。一方面,要用足政策,整合資金,形成推進舊村改造的合力。在實施過程中,要用足用好現有政策,按照相關法規進行規劃、實施。充分調動農民羣眾的積極性,建立以村民建房投資為主體,村集體投入基礎設施為配套,財政投入為扶持的舊村改造投資機制。目前,對於農村建設的各項政策及資金扶持較多,這些政策的出台對農村經濟的發展,農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產生活環境的改善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如果整合利用這些政策和資金用於舊村改造,對舊村改造的推動作用會更加顯著。另一方面,積極發展村級經濟,拓寬農民增收渠道。要大力開展脱貧幫扶工作,不僅向農業內部挖潛,還要向非農產業拓展。集中山林土地,搞規模農業,逐步把坡地和山林改成經濟林,壯大村集體經濟。繼續抓好千畝桂花園和農業精品園建設,大力引進效益農業投資。農技部門及時輸送科技種植技術,提高品質和產率,同時創造條件幫助解決銷售渠道,切實幫助農民增收。

3、整合土地,給予政策支持。根據我們的國情以及土地法律法規精神,用地緊張的局面將長期存在,舊村改造用地問題,要從改革入手,制定相應政策,擴大增量、盤活存量、合理配置資源,提高土地利用率。開源與挖潛並重,加大農村集體建設用地改革力度。在堅持尊重農民意願、保障農民權益的原則下,依法盤活利用農村集體建設用地。一是出台優惠政策,縮並用地規模,達到節約、保護耕地目的;二是推行多層公寓,緩解了建設用地緊張的矛盾;三是完善獎懲措施,對村民自願騰退宅基地或符合宅基地申請條件購買空閒住宅的,應制定政策予以獎勵或補助。

4、強化管理,鞏固改造成效。鄉村兩級要加強對舊村改造、新村建設設施配套等工作的監督管理,不得隨意變更規劃設計,工程實施要堅持一管到底,嚴禁違章、違禁建築和“闖紅線”施工,堅決避免舊村改造過程中形成新的“腸梗阻”。同時,要加強環境衞生管理。全面推行農户門前環境衞生責任制和街頭巷尾衞生保潔員制度等農村環境衞生長效監管機制,鞏固提高改造成效,全面提升新農村建設水平。

2023年村建設調研報告 篇7

目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已經進入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的新階段。黨的xx屆五中全會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我國現代化進程中的重大歷史任務。為了解掌握我區當前農村現狀,摸清新農村建設中存在的問題,探索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途徑、方式和工作思路,根據區工委、管委會主要領導指示,辦公室組成調研組,於4月18日深入各辦事處進行了專題調研。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

全區現轄194個行政村,耕地面積18.13萬畝,農業人口6.67萬人,農村黨員2632名。

二、發展現狀

近年來,隨着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和各項支農惠農政策的貫徹落實,各辦事處立足農村經濟結構調整,加大村級開發力度,全區農村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設成效顯著,農村經濟與各項社會事業實現了跨越發展。

(一)農村經濟穩步發展,農民收入逐年提高。近年來,新增個體私營業户1300家,新增各類運輸車輛1880輛,新組建各類專業工程承包隊伍770個,安置就業0.5萬人,外出從業人員1.8萬人,全區從事二、三產業總人口達2.3萬人,年平均收入7500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0xx年2441元;20xx年2615元;20xx年2920元;20xx年3520元;20xx年4080元;20xx年4950元,年均增幅20.5%。

(二)村級招商熱火朝天,商貿開發成效顯著。各辦事處搶抓良好的區位優勢和難得的歷史機遇,積極引導各村進行招商引資。今年以來,**辦事處已派出兩批招商隊伍,南下寧波、温州等地,北上天津、廊坊等地,現已簽訂合作意向書8個。同時,/等村商貿開發成效顯著。投資1.2億元、建築面積近5萬平方米的商貿城,一、二期工程,已於在20xx年底竣工,三期工程20xx年底竣工。依靠商貿開發,**村農民人均收入五年內翻兩番,由20xx年的20xx元增至20xx年的7000元;村集體經濟由20xx年的“空殼村”,發展到20xx年的百萬村。投資380萬元、建築面積4000平方米的**村商貿樓,解決了30餘户羣眾的就業問題,村集體創收400多萬元。

(三)產業調整初見成效,特色經濟發展迅速。各辦事處依託區位優勢,大力進行產業結構調整,產業帶動成效明顯。**村依靠發展冬暖式有機無公害蔬菜大棚,人均收入由20xx年的1280元猛增至20xx年5500元。**村同市隆達公司合作建起30個雞鴨養殖大棚,每個棚年收入不低於2萬元;20xx年又種植了270畝地的速生楊,全村羣眾走上了致富路。

(四)村莊規劃迅速推進,舊村改造成功破題。截止目前,全區第一期45個村的規劃編制,現已完成23個村。同時,**村舊村改造成功破題,通過招商以土地入股,騰空村莊佔地300多畝搞合作開發,以成本價為80户羣眾建設安居樓,年內計劃完成主體工程;同時,村集體計劃為全村30多户老弱病殘户建設安居房,將其餘70多户統一進行規劃。*村投資50多萬元,硬化村內道路,改造排水管道。**居委會拆除房屋 30餘間,規劃建設了“四縱三橫”的村莊道路框架,並規劃建設了佔地30畝的鐵編工業園區。

(六)民主管理深入人心,尊老愛幼蔚然成風。全區188個村普遍實行了村級規範化管理,深入開展了“民主議政日”活動,切實轉變了幹部作風,密切了黨羣幹羣關係,夯實了基層穩定,推動了了村級繁榮,議出了和諧環境,促進了村級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各村勤勞致富,互助友愛,尊老愛幼蔚然成風。

三、存在的問題

(一)新農村建設宣傳力度不夠。雖然中央、省級媒體對新農村建設宣傳力度較大,部分黨員羣眾還沒有真正認識到位。同時,由於對不同類型的村隊、不同的經濟實力和地理位置缺乏相應的建設標準,目標不明確,具體操作中難以掌握,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各村新農村建設的進程和積極性。

(二)個別單位

在新農村建設的認識和實踐中存在諸多問題與誤區。 一是個別單位存在着尚有較為嚴重的“等、靠、要”思想。調研發現,基層幹部雖然對新農村建設20字方針很清楚,但是説起如何結合實際推進工作,不少人卻表示要等上面佈置;多數農民也沒有把自己擺進去,表示“上面要幹啥就幹啥”。部分村幹部認為提不提新農村建設,對抓建設促發展沒有區別。二是一些地方幹部對於新農村建設存在模糊認識,思想上希望立竿見影、早見實效,指望兩三年工夫就能建成新農村,有的提出全部拆除現有住房,實現村民的整體搬遷,老百姓最擔心的是“大拆大建,搞面子工程、形象工程”。

(三)農業生產力水平有待提高。農業生產經營方式不適應市場化發展的需要,分散、小規模的粗放經營格局還沒有得到根本改變,產業化水平不高,農業效益低下,市場競爭力不強,轉變農業增長方式的任務還十分艱鉅繁重。村級發展不平衡,東西差距、南北差異較大。

(四)農民增收既面臨着農業內部受資源約束,增收潛力不大的壓力,又面臨着農業外部就業競爭加劇的巨大壓力,提高農民、轉移農民、致富農民的任務還十分艱鉅繁重。

(五)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投入不足。免徵農業税後,農村財政“缺口”大,農業生產條件改善投入嚴重不足,硬化、綠化、美化、淨化、亮化等硬件基礎設施建設資金短缺,部分村農田水利建設和土地治理很難開展,農業抗風險能力薄弱,制約着新農村建設的進程。

(六)農村穩定工作亟待加強。隨着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農村各種社會矛盾進一步凸現,羣體性事件增多,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範文為作者原創作品-轉載請加外部鏈接!]維護農村社會穩定,構建農村和諧社會的任務還十分艱鉅繁重。

(七)基層組織建設仍然薄弱。隨着開發建設的逐步深入,農村基層黨員、幹部難以適應新時期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新形勢、新要求。一是帶領羣眾致富本領不高。目前,一些農村幹部科技文化素質偏低,對新時期農業發展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束手無策,發展農村經濟的能力不強,發展的路子不寬,工作方法不多,在羣眾“盼富”面前力不從心。二是工作作風不紮實。服務意識不強,缺乏對農村工作的熱情和對農民羣眾的感情,做“撞鐘和尚”、做“太平官”。三是村級集體經濟相對薄弱。部分村沒有集體經濟收入,正常的辦公費用都依靠轉移支付來維持,因此村級組織作用無法發揮,村黨組織及村委會的凝聚力、戰鬥力、號召力隨之減弱。四是農民的法治意識淡薄。農村法制建設相對滯後,法律在調整和化解社會矛盾、維護公民合法權益過程中,未能發揮應有的作用,農村社會法治文化程度不高,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經濟和各項社會事業的發展。

四、對策及建議

(一)要大力宣傳新農村建設新形勢。要利用村喇叭、明白紙、標語橫幅、宣傳車等將新農村建設的意義、標準、要求進行全方位宣傳,在全社會營造新農村建設的良好氛圍,充分調動起羣眾參與新農村建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要圍繞中央“20字”方針和“多予少取放活”的原則,紮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二)要切實加強新農村建設領導。要成立新農村建設領導小組,加大對各辦事處的工作指導和政策、資金扶持力度。新農村是農民自己的家園,農民期盼什麼,需要什麼,他們最有發言權,因此,新農村建設必須尊重農民意願,不能搞形式主義。要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戰鬥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範作用,建立“黨委統一領導、黨政羣齊抓共管、部門積極配合、村(居)幹部羣眾主動參與”的領導機制,精心組織,周密部署,分類指導,逐步推進,真正把新農村建設抓出成效。

(三)要凸現新農村建設新亮點。要先進村建設為主體,全力提升先進村建設的規模化、規範化、科學化、配套化。一是要超前規劃。按照科學規劃、合理佈局、分類指導、整體推進的要求,把小康住宅、道路建設、環境美化、設施配套作為新農村建設的主體,依據這一主體制定出新農村示範點建設的總體規劃,分步實施,整體推進。二是要高起點建設。對於新農村建設示範點要堅持20xx年不落後,30年能改造的要求,對於各項配套建設力求高起點、高標準,避免重複建設和資金浪費,切實達到以點帶面、示範引導的作用,進而推動全鄉新農村建設進程的加快。

&nbs

p;(五)要打造農村新經濟。建設新農村,最根本的是發展農村經濟。要着眼於壯大辦事處和村級經濟勢力、增加農民收入,要繼續推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和種植結構調整,大力發展特色農業、綠色農業和生態農業.

(六)要規劃建設新村鎮。要搞好城市主幹路兩側、高速路兩側和項目規劃區周圍村、重點村、歷史文化名村的規劃編制,有計劃地推進村莊合併工作,發展強村、中心村,推進村居樓房化。強化政府服務功能,統籌社會各方力量,大力推動社會公眾資源向農村傾斜、公共設施向農村延伸、公共服務向農村覆蓋、城市文明向農村輻射。積極調整財政支出結構,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搞好鄉村道路的改造和管護,逐步完善村村通柏油路、通客車,實施户户通有線電視、通自來水工程。

(七)要建立農民新保障。做好學校危房改造和減免義務教育階段雜費工作,推廣農村改廁、改水,繼續抓好規範化衞生所、農村文化大院、農村敬老院建設。建立健全以新型農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和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為基礎,以就業幫助、醫療救助、教育救助等為補充的多元化新型社會救助體系,讓農民老有所養、病有所醫、貧有所濟。

(八)要培養造就新農民。要以全面提高農村勞動者素質和促進就業為目標,實施失地農民培訓、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和新型農民科技培訓工程,造就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建立農村勞動力轉移信息網和勞務中介機構,開闢轉移就業“綠色通道”,力爭年均轉移勞動力2萬人以上。

(九)要弘揚農村新風尚。要突出抓好農村精神文明和文化陣地建設。一是以文明村街建設和社會文化先進辦事處爭創活動為抓手,倡導健康、文明、科學的生活方式,大力開展以遵紀守法、移風易俗為主要內容的思想道德教育,推進農村和諧穩定發展。二是要加強農村文化基礎設施建設,努力構建農村公共文化體系,大力發展農村生態文化,豐富廣大農民羣眾的精神文化生活。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baogao/diaoyan/4wmyzl.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