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報告 >調研報告 >

信息調研報告範文4篇大綱

信息調研報告範文4篇大綱

本文目錄信息調研報告範文農村信息網絡建設調研報告範文農業信息化調研報告司法信息系統建設調研報告

一、發展歷史概述

信息調研報告範文4篇大綱

我市電子信息產業的發展歷史大體可分為三個階段:

(一)1959~1967年為創始階段。1959年,省勞改系統的生建八三廠成立了半導體技術研究室,開始仿製半導體分離器件。相繼試製成功低頻小功率三極管、二極整流管、高頻小功率晶體管以及日本製式的7管半導體收音機,分別填補省及國內空白,拉開了市電子工業發展的序幕。1965年,中共市委第一書記王士超帶領市有關工業部門的領導和技術人員到上海考察電子、鋼鐵等工業的發展情況。返回後,在中共市委的倡導下,創建了市第一批電子工業企事業單位。1966年前後,無線電元件研究所、稀有金屬研究所、博山無線電實驗所、張店無線電廠等相繼成立。當時生產的主要產品有半導體二極管、三極管、電阻器、玻璃釉電容器、半導體收音機等。

(二)1968~1983為探索發展時期,是我市電子信息產業重要的打基礎階段。從1968年開始,我市一大批電子工業項目上馬,廠點曾一度增加到65個。1972年,成立市電子工業局,開始對廠點佈局、產品結構進行調整。調整後,全市共有電子企業20個,職工2489人,固定資產507萬元。產品門類和技術水平明顯提高,創造了多個“全國第一”。無線電五廠研發生產全國第一台海底地貌探測儀、生建八三廠研究所生產全國第一支500瓦低頻大功率晶體管和第一支超高頻大功率硅晶體管、無線電三廠研製成功國內第一台只讀存貯器寫入儀、球磨工業測量儀器振動傳感器和智能動彈模量測定儀、市無線電二廠與航天工業部二院四部聯合試製成功wdh—1型微機控制多功能呼吸機等。同時,我市生產的整機新產品還有集成電路計算機、毛細管粘度自動分析儀、順序控制器、光電提花機、雙喜牌黑白電視機、微波烘乾爐等。無線電研究所、無線電二廠、三廠、四廠、五廠、六廠、七廠和生建八三廠研究所等8個單位,成為電子工業的骨幹企業。

(三)1984~XX年,國內消費電子高速發展,我市電子產業出現“命系彩電”現象,由於彩電企業錯失了發展的最佳時機,導致我市電子工業落後於我省部分地市。80年代初期,全國各地爭相引進彩電生產線,從而引發了全國性的引進消費類電子產品生產線的熱潮。這次熱潮的結果是我國成為全球的電子產品加工中心,廣東成為全球電子元器件的集散中心。消費類電子產品逐年大幅降價。由於我國企業多數沒有掌握核心技術,關鍵零部件仍需進口,創新能力提高緩慢,盈利水平逐年下降。1984年我市也從日本引進1條年產15萬台彩色電視機生產線,由於引進過程中忽視了國內配套問題,我市的彩電生產未能得到國內一流的元器件廠商的支持,產品質量一度成為困擾企業的主要問題,痛失了發展的最佳時機,最終導致被青島海信兼併。即使如此,當時的電視機廠也是我市電子行業的龍頭企業,在近20年的時間裏,電視機的銷售收入佔到我市電子工業的一半,其他多數企業也都圍繞電視機配套上項目,80年代中後期和90年代,我市的顯像管、電阻、電容、電感、二極管、諧振器等元器件產品在國內有較大影響。90年代末期,元器件企業未能跟上技術革新的步伐,也未能及時更新換代,顯像管及阻容感元件企業相繼陷入困境。而二極管生產企業異軍突起,通過對外合作,不斷引進、消化、吸收先進技術,產品在質量和數量上都有大幅度提升,贏得了發展的機會,成為國內領軍企業。

由於我市工業基礎整體相對雄厚,加上電子工業經過幾十年的發展,逐步形成了一批技術嫻熟的產業工人隊伍及優秀的產業管理人員。在本地工業需求的拉動下,我市電子工業領域逐漸出現了一些儀器儀表企業,但規模相對較小,未能引起足夠重視。無線電一廠、二廠、三廠、五廠、無線電研究所、博特通訊、晨鴻電工、銀河、科匯電器及信通電器等小微企業在油分析、醫療電子、電力自動化、電力電子、通信檢測、通信維護、汽車檢測、節能環保等領域研製出一批具有國內領先水平的產品。但是由於企業對於所服務的行業未能進行深入的研究和技術的跟蹤,對於儀器產業的發展規律缺少必要的認識,錯失了做大做強的機會,部分企業甚至曇花一現,從高盈利到倒閉只用了短短几年時間。這些企業的積極意義在於培養了儀器儀表業的人才,積累了產業經驗,為後來我市創建省儀器儀表產業園做了鋪墊。

(四)XX~XX年為調整、壯大階段,在鞏固元器件傳統優勢的同時,加大了投資類產品的投入,企業盈利能力大幅提升,產業規模隨之壯大。XX年全市信息產業實現銷售收入14.7億元,利税1.07億元;XX年,實現銷售收入27億元,利税1.3億元;XX年,實現銷售收入61.26億元,利税8.92億元;XX年,實現銷售收入110億元,利税15億元;XX年儘管受到國際金融危機影響,實現銷售收入135億元,利税14.6億元;XX年實現銷售收入215億元,利税22億元;XX年,實現銷售收入300億元,利税39.23億元。我市的電子信息產業“xx”期間增長了10倍,年均複合增長率超過60%,我市的電子信息產業所取得的巨大成績,主要得益於以下四個方面工作

1、定位。所謂定位有兩個含義,

一是認清企業在行業中的水平和地位。在二十一世紀初,國內的信息產業發展水平整體上落後於國際先進水平,我市落後於國內先進水平,因此提出“一代引進,二代創新”的技術改造工作思路,強調仿製加優化就是創新。

二是搞清楚電子信息產業的性質。it就是信息服務,既要找準所要服務的行業的需求和發展趨勢,又要熟悉信息技術的發展方向才能提供信息產業的一體化解決方案。只有同時熟悉客户業務、掌握先進的信息技術才能持續發展。

2、調整。長期的低效益阻礙了我市信息產業的發展,因此提出“鼓勵自主創新,發展效益電子”的整體思路,藉助於高技術創造的高效益,提升企業持續發展能力,藉助於行業投資的高收益率,吸引社會資金投向信息產業。XX年以來,我市信息產業連年高速增長,盈利能力逐年提高,大大提高了信息產業企業的可持續發展能力,同時也吸引了其它行業的投資。依託大企業、大集團、優勢產業發展電子信息產業的條件初步顯現,鋁業、華泰軸承投資集成電路卡模塊、ic載板,新華醫療器械公司投資醫療電子,博山防爆電器廠投資節能電子都是非常鮮活的例子。

3、突破。整體實力相對較弱的我市電子信息企業難以在消費電子產品上與國內的大企業抗衡,只能先從一些較小的領域尋找機會,先做強後做大。因此提出“專注特色領域,培植專項冠軍”的提高競爭力思路。新華醫療、泰光電力、山鋁電子、美林電子、科匯電器、信通電器、中惠電器等一批企業成為專項冠軍,從而為我市信息產業產品走向國際市場奠定了基礎。

4、立足。着眼國際分工、國際市場,尋找我們的立足點。根據新的規劃,資助相對較有市場前景的項目,扶持相對較大較強的企業,促進產業聚集、人才聚集,為我市信息產業高速增長蓄積力量,現已建成的“電子元器件”、“儀器儀表”、“微電機”和“軟件”四個省級信息產業園區成為重要的發展基礎。

二、現狀及發展優勢

(一)現狀

1、產業規模及經濟效益實現穩定快速增長。年,全市電子信息產業規模以上企業數為177家;實現主營業務收入300.67億元,實現利潤27.09億元,實現利税39.23億元,產業規模居全省第5位。擁有省級電子製造產業基地(園區)3個,軟件產業園1個,認證軟件企業累計33家,登記軟件產品累計118個,軟件著作權累計120個。

2、產業發展環境得到較大改善。特別是國際金融危機之後,國家高度重視信息產業的發展,省市委、政府也高度重視信息產業發展,形成了全市上下合力發展信息產業的良好氛圍。XX年我市出台了《市人民政府關於加快我市信息產業發展的意見》,確立了我市信息產業的發展目標、工作重點及相關措施。XX年設立了市信息產業發展專項資金,強化國家產業政策對我市信息產業的引導作用。XX年,市政府印發了市電子信息產業調整振興規劃(淄政發〔XX〕61號),出台了《關於支持創新成長型工業企業加快發展的意見》,截至XX年末,我市共有54家工業企業列入創新成長型企業,其中電子信息行業企業佔三分之一。

3、信息產業園區建設取得長足進步。全市擁有儀器儀表產業園、電子元器件產業園、微電機產業園3個省級電子信息產業園和軟件園1個省級軟件產業園。

年,3個省級電子信息產業園共入駐企業超過百家,實現銷售收入155億元,超過全市信息產業銷售收入的50%,產業聚集效應初步顯現。

4、企業核心競爭力大幅提升。集成電路、電力電子、醫療電子、石化電子、節能電子、電子元器件、微電機和嵌入式軟件企業發展迅速,在國內市場有較大影響力,進入國際市場的產品技術水平日益提高。全市信息產業現有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1個、省級企業工程研發中心7個、省級軟件工程技術中心2個、省級rfid工程技術中心1個、博士後科研工作站2個、分站2個。

(二)存在的問題

1、經濟總量、企業規模偏小。我市電子信息產業在全省列第五位,與前四位的青島、煙台、威海、濟南相比差距較大。電子信息企業規模普遍偏小,缺少龍頭企業。

2、整體人才缺乏,企業急需優秀的管理團隊。我市創業企業多,產品涉及面廣,發展到一定階段,因管理團隊跟不上導致企業難以上台階的現象較為普遍。我市it人才流失嚴重。軟件、電子技術、國際商務高端人才大量流向京上廣一線城市,整個行業缺少像大連、蘇州等先進城市那樣形成人才聚集的大動作、大項目。

3、重大外資項目少,經濟外向度低。我市電子信息產業引進外資工作起步較早,但是缺乏有示範帶動作用的重大項目。多數企業尚未融入全球生產貿易體系,服務外包尚在起步階段,全市167家規模以上電子信息製造業企業中,有出口貿易的不足20家。

(三)發展優勢

我市信息產業有七大比較優勢:

一是儀器儀表及傳感器產品包括醫療電子、電力電子、節能電子、環保電子、分析儀器、監測及檢測儀器等在我市有較好的基礎,在加強產學研合作基礎上不斷自主創新,可建成我國重要的應用電子產品生產及進出口基地,為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提供信息終端,進而提供整體解決方案,形成產品集散優勢,推動產業集羣化發展。

二是電子元器件企業有較豐富的生產及國際化經驗,充分發揮企業和電子元器件產業園的作用,下大力氣承接國際元器件產業轉移,我市可成為環渤海地區主要的元器件生產基地。

三是工業控制微電機是我市的傳統優勢產品,在國內有較大影響,可拉長產業鏈,創建技術國際領先、產業配套齊全、產業鏈競爭優勢明顯的微電機生產基地。

四是集成電路卡(ic卡)模塊封裝、測試的產能居國內前列,藉助於ic卡的優勢,發展其上游的晶圓測試、集成電路設計,進而推動集成電路封裝企業在我市的聚集,形成高效益、無污染的集成電路產業鏈。

五是電力電子產業鏈逐步形成。由電力電子芯片設計、電力電子模塊封裝、電力電子核心元件、器件、整機及應用系統組成的產業鏈自主創新逐年增強,在國內市場有較強的競爭力。

六是綠色能源產業具備了發展基礎。各類綠色儲能裝置及原材料、太陽能電池、太陽能導電膜玻璃、風力發電電機、動態無功補償發生器、自動控制系統有實質進展,初步具備了規模發展條件。

七是行業應用軟件在醫療、鋼鐵、建築等領域在國內有較強競爭力,嵌入式軟件擁有一批全國專項冠軍企業。近幾年我市集成電路產業高速發展,為嵌入式軟件向規模化發展創造了條件。

三、發展思路與目標

(一)發展思路

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優化發展環境,加強規劃引導與資金扶持。鼓勵自主創新,發展效益電子,引導社會資金投入電子信息產業。培植龍頭企業,開拓國際市場,拉動服務外包和對外貿易。廣泛開展產學研合作,提高企業持續創新能力。強化園區建設,吸引國際產業轉移,促進產業鏈向高端延伸,形成高質量產業聚集。積極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以新的應用拉動產業發展,實現有盈利的高速增長。

(二)發展目標

電子信息產業保持平穩較快增長,重點發展電子儀器儀表一個產業集羣,拉長集成電路、電力電子兩大產業鏈。,全行業銷售收入達到1000億元,其中儀器儀表產業集羣達到200億元,集成電路產業鏈達到200億元,電力電子產業鏈達到200億元,微系統產業基地達到100億元。推動儀器儀表、集成電路、電力電子產業鏈向高技術、高附加值方向延伸,形成在國內有較強競爭力的產業集羣。建成全國以醫療電子為代表、以傳感器為核心的儀器儀表產業基地和微系統(mems)產業基地。進一步完善儀器儀表產業園、電子元器件產業園、微電機產業園及軟件園。

四、發展重點

(一)電子儀器儀表產品

1.醫療電子。支持新華醫療器械股份有限公司等骨幹醫療電子企業加強與跨國公司的合作,重點突破關鍵技術,壯大企業規模,帶動我市醫療電子企業高起點發展診斷治療設備、醫療影像設備、重症監護設備和醫用信息化終端。鼓勵和引導我市傳統醫療器械與信息技術融合,研發醫療電子產品,實現醫療器械產業優化升級。重點支持新華醫療器械股份有限公司的影像引導放射治療系統、醫用電子直線加速器產業化,科創醫療儀器有限公司的麻醉深度監測儀、全自動仿生助產儀產業化,中保康醫療器具有限公司的醫用血漿病毒電子滅活櫃技術研發及產業化等項目。

2.能源計量儀表。鼓勵企業圍繞能源系統、工礦企業、公用設施、智能建築的水、電、燃氣、冷熱計量與監控需求,研發數式多功能網絡化能源計量儀表。着力提升產品的可靠性和穩定性,提高用户使用效率。重點支持計保電氣有限公司的智能電網用高壓電能計量裝置,卓爾電氣有限公司的遠程集中智能抄表系統,貝林電子有限公司的新型電子式智能電錶、水錶等相關產品項目。

3.分析儀器。鼓勵儀器有限公司、儀器有限公司等企業積極參與國家分析儀器標準的制定,引導企業加大技術研發投入,擴大服務領域。在光電分析儀器的基礎上,發展色譜、光譜、質譜儀器;在油分析儀器的基礎上,發展氣體分析及稱量儀器。加快分析儀器企業由產品提供商向系統集成提供商轉變,由單一產品供應商向整體解決方案服務商轉變。重點支持三泵科森儀器有限公司的常量水分測定儀、紅外光譜辛烷值分析系統,儀器有限公司的露點測定儀、顆粒計數儀,儀器有限公司的軍用車載油品分析裝置項目。

4.檢測、監測儀器儀表。發揮我市儀器儀表研發及產業化優勢,進一步加大研發投入,針對汽車檢測檢修、通信運營維護、高低壓測量儀表市場的需要,不斷推出新的應用產品,完善產業發展環境,提高配套能力,形成產業聚集。圍繞物聯網發展和應用需求,推進儀器儀表的智能化、網絡化、微型化。重點支持信通電器有限公司的3g網絡測試儀表研發項目,惠工儀器有限公司的激光飛灰含碳量在線檢測系統,思科電子技術開發有限公司的絕緣子故障激光定位偵測器,科大微機應用研究所有限公司的汽車整車綜合性能測試儀,三泵科森儀器有限公司的消防自動泡沫比例調節器及整機系統項目。

5.汽車電子。抓住我市打造電動汽車最大生產基地的契機,支持我市有基礎的信息產業企業搭建電動汽車信息技術研發平台,對驅動電機、控制微電機、控制總線、各類電池、汽車電子部件進行改造升級,掌握電動汽車開發的關鍵技術。重點支持科匯電氣股份有限公司的電動汽車開關磁阻電機調速系統、申普汽車控制技術有限公司的車輛智能化網絡控制及故障診斷系統項目、山博電機公司汽車電機驅動系統及國利新電源科技有限公司的電容電池項目。

(二)集成電路產品

1.集成電路設計。支持力合美電子科技有限公司、科訊集成電路測試有限公司、凱勝電子股份有限公司等有基礎的企業開展專用集成電路設計,逐步向ip核、大規模集成電路設計延伸,為不斷成長的集成電路產業提供發展的源頭動力和方向。重點支持凱勝電子股份有限公司的高安全性非接觸式ic卡芯片研發,力合美電子科技有限公司的模擬集成電路芯片設計,科訊集成電路測試有限公司的集成電路max17075替代產品項目。

卡模塊封裝、測試。支持電子股份有限公司、山鋁電子技術有限公司、微電子有限公司擴大生產規模、加強軟件研發,充分發揮ic卡載板的產業化優勢,降低封裝成本,搶佔全國市場份額,打造集成電路卡載板製造、模塊測試、封裝等完善的集成電路產業鏈條。

3.專用集成電路測試、封裝。支持科訊集成電路測試有限公司擴大晶圓測試規模,滿足我市集成電路封裝企業的配套需求;鼓勵企業積極開展招商引資,吸引國內外集成電路測試封裝企業投資,主動承接台灣等地的集成電路企業轉移,壯大無污染、高附加值的集成電路產業規模。重點支持力合美電子科技有限公司年產1.5億隻集成電路系列產品項目,科訊集成電路測試有限公司的年測試10億片12英寸晶圓測試項目。

4.關鍵封裝材料。支持恆匯電子科技有限公司等有實力的企業大力發展集成電路封裝關鍵材料,提高品質,降低成本,為我市集成電路封裝產業實現低成本擴張創造條件。重點支持恆匯電子科技有限公司的年產40億片ic卡載板項目。

5.射頻標籤封裝及應用。支持防偽技術產品有限公司及天利和軟件有限公司、軟件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等軟件公司擴大射頻標籤封裝及應用,培育全省rfid產業聯盟的龍頭企業。鼓勵相關企業創新解決方案,發展系統集成,以新應用帶動產業發展。重點支持防偽技術產品有限公司的防偽物流管理物聯網系統平台、rfid電子標籤應用及產業化項目,軟件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的rfid汽車後服務管理平台項目。

(三)微納技術產品

支持清華大學與國外風險投資機構共同投資在我市建設國家級微納技術產品研發及生產基地。重點研發生產各類mems(微機電系統)新型智能化傳感器,推動我市傳感器產品的更新換代,加快與國際市場接軌。

(四)電力電子產品

1.電力電子芯片設計。將電力電子芯片設計作為我市打造全國重要的電力電子產品研發和生產基地的突破口,支持企業與國內外知名企業合資合作,研發量大面廣的、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型電力電子芯片。集中力量,突破制約發展的關鍵技術,研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端芯片。支持美林電子有限公司絕緣柵雙極性晶體管(igbt)芯片設計項目、金屬氧化物半導體場效應管(mosfet)研發及產業化項目及晨啟電子有限公司的大功率超快恢復二極管(frd)項目。

2.電力電子元器件。鼓勵企業跟蹤國際新型電力電子元器件發展方向,通過自主創新和技術引進相結合,推動產品向高技術、高附加值方向發展,形成技術優勢,擴大生產規模,鞏固提升行業優勢地位。圍繞國家建設智能電網所需的關鍵設備及部件開展攻關,做好技術儲備。重點發展高壓變頻器、逆變器、高壓電力電容器、高頻開關電源、不間斷電源。支持錦華電力設備有限公司的逆變器、萊寶電力電容器有限公司的高壓電力電容器、晨鴻電工公司的高壓滅弧室、深川電器有限公司的高低壓變頻器、達能科技有限公司的數碼消弧式tv裝置、凱隆電氣有限公司的高頻逆變開關電源、一諾電器有限公司的大功率不間斷電源等項目。

3.電力電子模塊。鼓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圍繞各個領域對功率模塊的實際需求,提高技術工藝水平,加快採用自主技術芯片和器件的功率模塊產業化。重點支持新型電力電子器件大功率模塊、智能功率模塊(ipm)和用户專用功率模塊(aspm)的研發和產業化。支持市臨淄銀河高技術開發有限公司的晶閘管智能控制模塊、ipm智能功率模塊、集成igbt變頻器模塊,凱隆電氣有限公司的晶閘管智能控制模塊、江來電器有限公司的限流軟起動模塊項目。

4.成套設備及控制系統。圍繞電機節能、輸變電、新能源汽車、變頻家電、機牀電子、逆變焊機等工業裝備和系統等領域,支持研發採用自主技術芯片、器件和功率模塊的電力電子成套設備及控制系統,重點開發智能電網控制系統、開關磁阻電機控制系統、高效逆變焊機、動態無功補償及諧波治理裝置等一批重點產品。支持電力設備有限公司的動態無功發生器產業化項目、電力廠的智能電網輸電線路安全監控系統、電氣股份有限公司的電動汽車開關磁阻電機調速系統、電氣有限公司的igbt逆變焊機、電氣有限公司的磁控電抗器式動態無功補償及諧波治理成套裝置、高技術開發有限公司的智能型大功率內置旁路電機軟起動器、電氣工程有限公司的電抗濾波節電機等項目。鼓勵我市有基礎的企業研發特高壓直流輸電、電能質量複合控制技術及裝置。

(五)基礎元器件產品

1.新型電子元器件。支持電子有限公司、實業有限責任公司等電子元器件企業發展微型化、片式化、高性能化、集成化、智能化、環保節能元器件,支持電子陶瓷有限公司、電子有限公司等發展微波介質器件、高頻壓電陶瓷器件。引導企業繼續開拓國際市場,吸引國際元器件產業向我市轉移。重點支持美林電子有限公司的整流橋,晨啟電子有限公司的大功率tvs浪湧保護器件,貝斯特光電網絡設備有限公司的駐極體麥克風、硅麥克風項目。鼓勵有條件的公司適時高起點建設半導體發光二極管項目。

2.綠色能源。支持有條件的企業加強產學研合作,發展綠色儲能裝置,加大燃料電池、動力電池研發力度。重點支持光電科技有限公司的光伏電池、集團的太陽能導電膜玻璃項目電器、公司的太陽能、風能逆變器項目,銀河高技術開發有限公司的太陽能電池用陶瓷散熱基板項目,蓄電池廠的動力電池生產線技術改造項目。

3.電子材料。發揮我市省電子原材料產業基地優勢,重點發展鎢鉬製品、電子陶瓷、壓電陶瓷、陶瓷覆銅板、陶瓷開關管殼、電容器金屬化膜及磁性材料等產品,不斷提升產品技術水平和檔次,擴大生產規模,提高市場佔有率。重點支持市臨淄銀河高技術開發有限公司的igbt模塊用低熱阻陶瓷覆銅板、晨鴻電氣有限公司的真空滅弧室用cucr觸頭材料、博航電子陶瓷有限責任公司的水基注凝法氧化鋁陶瓷基片、中瑞電氣有限公司的防輻射材料、萊寶電力電容器有限公司的鋅鋁複合金屬化薄膜項目。

(六)微電機產品

1.微電機。支持山博電機集團等企業加大研發投入,發展高水平工業控制微電機為主的各類微電機,引導企業積極拓展應用領域,開展國際貿易合作,打造國內有較大影響的微電機生產基地。重點支持山博電機集團有限公司的工業控制微電機生產建設項目,歐鍇空調科技有限公司的外轉子永磁直流無刷微電機項目。

2.微電機應用。支持祥和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鳳凰健身器材有限分公司等企業利用微電機控制技術和信息技術研發新型健身設備,根據體育醫療技術的發展,設計信息化的健身系統,推動連鎖經營模式創新。鼓勵企業將信息化電機系統應用到國民經濟各個領域,形成以微電機為基礎,以信息技術為核心的微電機系統集成產業基地。重點支持山博電機集團的電動車驅動電機控制系統項目,祥和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的具有虛擬現實功能的電動跑步機項目。

(七)軟件產品

1.片上系統(soc)、智能卡操作系統(cos)。支持力合美電子科技有限公司、山鋁電子技術有限公司、凱勝電子股份有限公司等集成電路企業發展片上軟件,提高集成電路企業的核心競爭能力,大幅提升產品附加值,為做大做強我市集成電路產業提供技術支撐。重點支持山鋁電子技術有限公司的基於thc20f17ad芯片的智能卡cos開發項目,凱勝電子股份有限公司的通用非接觸式cpu卡cos系統開發項目。

2.嵌入式軟件。支持科匯電氣股份有限公司、信通電器有限公司、中瑞電氣有限公司、申普汽車控制技術有限公司發展電力、通信、汽車電子等領域嵌入式軟件,充分發揮技術領先優勢,鞏固行業優勢地位。鼓勵企業拓寬應用領域,加強國際經貿合作,擴大產業規模。

3.行業應用軟件。支持軟件有限公司、軟件技術有限公司、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軟件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網絡科技有限公司、軟件科技有限公司、自動化科技有限公司等在醫療、化工、冶金、建築、教育等領域發展行業應用軟件,鼓勵自主創新,培育專項冠軍。重點支持軟件有限公司的鋼鐵企業信息化一體化系統、江河流域水土保持監測系統項目,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的兒童動畫彩色電子書項目,萬洲軟件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的汽車後rfid服務管理平台項目,泰光電力器材廠的絕緣子信息化建設項目。

五、工作措施

(一)進一步貫徹落實《市人民政府關於加快我市信息產業發展的意見》,充分發揮國家和省產業政策的引導作用,用足用好各級、各部門產業政策及其配套資金,逐年加大市信息產業發展基金投入力度,集中力量辦大事,實現電子信息產業的跨越發展。

(二)強化招商引資工作,吸引國內外信息產業向我市轉移。加大對台招商引資力度,制定對台招商引資戰略規劃,有計劃地組織專業隊伍赴台招商,推動台灣集成電路、rfid、電力電子關鍵元器件等高端信息產業落户我市,加快我市信息產業融入全球產業分工步伐。突出抓好園區建設,優化發展環境,制定有吸引力的政策措施,支持企業落地,促進企業向園區聚集;培植專項“冠軍”,拉動服務外包及外來加工業務的開展和出口貿易的增加;發展效益電子,引導社會資金投入信息產業。

(三)健全研發機構,鼓勵自主創新。加快高層次創新平台建設,鼓勵企業爭創國家級、省級企業技術中心,軟件企業爭創省級軟件工程技術中心,做好cmm/cmmi及其他認證。引導企業根據國家產業政策和市場需求開發產品,爭取各級財政資金更多的投入信息產業自主創新工作。突出抓好儀器儀表產業集羣,集成電路、電力電子兩大產業鏈建設,廣泛開展產學研聯合,打造新型產學研合作創新體系,提高我市信息產業發展的前瞻性和計劃性。通過大項目引進、引導社會投入,不斷延伸與完善產業鏈,促進產業集羣發展。

(四)確保骨幹企業穩定增長,着力抓好重點項目、重點產品。給予骨幹企業一定的政策扶持,督促企業做大做強,實現有盈利的快速增長。給予重點項目一定的資金扶持,協調各部門幫助企業及時解決建設過程中遇到的問題,確保項目順利達產。推進企業信用服務、擔保、公共服務“三大體系”建設,協調金融機構加大對信息產業重點項目的支持力度,提高企業的自我發展能力。

(五)以應用帶發展,大力推動業務創新和服務模式創新,強化信息技術在經濟社會各領域的應用,着重將通信運營維護、信息服務和信息技術應用在醫藥、化工、機械、冶金、建築、教育等領域,圍繞產品研發設計、生產過程控制、企業管理、質量管理、安全生產、節能降耗、人才資源管理等環節的應用,形成一批軟硬結合的電子信息產品,成為信息產業新的增長點,推動傳統產業發展方式的轉變。

農村信息網絡建設調研報告範文信息調研報告範文(2) | 返回目錄

北京郵電大學教授宋俊德曾指出“農村信息化不僅是能打電話、能上網,更應該滿足農民獲得、交換信息的需求。除了農村通信實現基本的‘村通’工程以外,信息化建設也必須得到重視”。“村通”的目的是要促進農業發展,而農業發展的出路是在於幫助農民找到致富的方法,而農村信息化恰恰可以實現這一目的。我們針對**基區所轄農村進行了實地的調研,並根據調研結果,提出此項報告。

一、農村網絡現狀

**區下設兩鄉,共有行政村10個,總人口3.39萬人。根據實地調研,目前移動通信和固定電話業務已經全部覆蓋;寬帶互聯網業務除了海格村外,其他九個村實現了光纖到村、寬帶到户;無線數電視實現村村通。另外,**基區的十個村屯現已經具備了基於固定電話業務開通的平安互助功能,此功能不但實現了村民危難時能夠自救,而且還實現了村民之間的互助功能,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一個重要里程碑。

二、農村信息化應用狀況

(一)在七個農村中國小中,除了海格村外,均開通了寬帶互聯網業務,實現了農村學生的互聯網內容教學,但在教育資源遠程共享方面,由於資金問題,均沒有實現。

(二)農村部分農民家庭購買了電腦,使用了寬帶互聯網業務,達到了在網絡上索取農業信息、與外界溝通的作用。截止到目前為止,全區共有517户農民家庭使用了寬帶互聯網業務,佔農民家庭總户數的4.26%。農民目前對電視、互聯網的應用還基本停留在娛樂休閒上,還沒有真正把信息與生產有機結合起來,缺乏正確引導。

(三)所有的村均沒有建立信息服務站,沒有一個公共的、可供全村農民共享的信息服務系統,沒有專職人員負責農村信息服務的推廣和應用上的引導。致使絕大部分村民依然在沿襲傳統的耕作意識,從眾意識強,思想落後,距離建設新農村要求有一定差距。

三、農村信息化建設面臨的難題

近年來,我區農業信息化工作有了較大進展,但農民對農業信息資源的利用狀況並不十分理想。究其原因,一個帶有普遍性的問題是農業信息網絡推進鄉村後,入户遇到了障礙,農業信息得不到廣大農民充分有效的接收和利用。主要有以下方面:

(一)農民的信息意識淡薄。農民的信息意識呈現出一定封閉性,主要表現為對信息情報反應遲鈍、缺乏應用信息的積極性、敏感性。因而對信息技術需求慾望低。這種現狀,使農村仍然存在着信息流、物流不暢,生產、銷售和需求相脱節,一些農產品被壓等壓價,甚至出現滯銷等問題。如何解決這些問題,信息化建設是當務之急,這一點必須形成共識。

(二)農村信息服務水平較低。農民自身滿足其信息需求的能力是十分有限的,農村專業信息技術人才匱乏。實現信息化,人才是關鍵。由於農業發展相對落後,信息技術人才很少,尤其是高素質信息技術人才更少。同時受經濟能力制約,很難吸引外地人才。

(三)農村信息服務推廣力度有待加強。農村信息服務推廣離不開政府統籌協調,才能使各個領域協調一致地將涉農信息有效落地,才能通過信息服務實現調整產業結構、擴大銷售渠道、提高農户收入的目標。這不僅需要對此項工作增大人力、物力,更重要的是在前期的信息化服務推廣工作中,增大財政投入。由於財政困難,信息化建設缺乏專項資金扶持,加之村集體經濟薄弱,以致信息化建資金投入不足,嚴重影響了前期的信息化服務推廣工作。

四、加快農村信息化建設的意義

(一)轉變農民觀念,提升農民素質,改變農村的風貌。農民可以通過上網查價格、上網查政策、上網選擇良種、上網銷售和採購,在網上聽課學習農業科技知識,網絡信息在農民心中會成為一種依賴,成為學習實踐、與外界溝通的橋樑。信息化不但能增長農民的見識,還會增強公民意識,漸漸學會運用知情權、管理權、監督權,村民民主自治的水平也將會明顯提高。

(二)推動農村產業結構調整,使傳統的生產方式發生變革。如今電話、電視、電腦多源的信息渠道使農產品價格公開透明,銷路增多,農產品坐地增值。市場化的農產品價格直接影響了再生產取向,也將自發地引起農村產業結構調整。譬如山西省應縣龍泉村以產胡蘿蔔為主,過去沒有網絡,胡蘿蔔找不到銷路,只好喂牛。自從有了網絡後,從未滯銷,而且價格高。通過網絡還從日本引進了新的優良品種。如今按訂單生產,遠銷東南亞。胡蘿蔔種植面積達到了6000畝,佔全村耕地的一大半。每年户均收入兩萬元,人均6000元。胡蘿蔔的大量生產,又帶動村裏發展起了胡蘿蔔科研、加工、冷庫儲藏等產業鏈。龍泉村先後上馬5座冷庫、4個儲藏庫、1個高產試驗中心。村支書劉建銀説:“鼠標和鍵盤已經成了新時代農民的鋤頭和鐮刀,是離不開的生產工具”。

(三)推動農村醫療、教育等社會事業加快發展。目前遠程醫療、網上門診、住院預約、遠程視頻診斷等等網上醫療功能均面向社會開放,極大方便了社會就醫途徑。另外,農民也可以通過互聯網瞭解各種疾病的防治、預防和保養。農村信息化工程帶來了農村遠程教育。通過有效建設遠程教育網,使農村中國小連上北京101遠程教育網,通過互聯網,成立好課堂。以此引進先進的教育資源,拉近城鄉教育差距,彌補農村教學資源的嚴重不足,緩解農村師資匱乏的問題。

五、幾點建議

(一)增強信息意識,加強組織領導。開展農村信息知識宣傳和教育,增強廣大幹部羣眾的信息意識,提高對農村信息化建設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緊迫性的認識。強化組織領導,成立專門領導機構,協調信息化建設各職能部門,通力協作,密切配合,形成一個強有力的組織領導機制。

(二)多方籌措資金,加大投入力度。農村信息化建設是高技術、高投入的社會公益性工程項目,必須依靠資金支持。一是政府每年財政預算中要有計劃地安排信息化建設專項資金;二是動員社會各界,特別是信息化建設職能部門加大投入力度,積極扶持農村信息化建設;三是千方百計向上爭取專項資金。通過信息化手段幫扶農村脱貧致富,培養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實現農村跨越式發展。

(三)加強對信息資源的收集整理、加工增值和應用管理,建立完善的農村信息服務體系。宋俊德教授提出“內容建設比網絡建設更為重要,而這項工程通信運營商是無法獨自完成的,需要各級政府的支持”。宋教授建議“在通信運營商搭建了信息溝通的平台後,各級政府、研究院所、科技單位應該有意識的在農村信息化問題上形成共識與合力,依據各自的長處為農村提供有指導意義的內容,如先進的種植方法、防災方法、預警信息等。同時,政府應該給予實施內容交流平台建設的單位一定的支持,如財政、税收等政策支持”。我區當務之急是建立完善的農村信息服務體系, 應該在各村建立信息服務站,聘用專兼職信息員。作好信息分析和對未來農業經濟形勢的預測,較好地分析農產品生產和市場狀況,使一些農業信息對農民的生產經營具有指導性,推動農民對網絡信息資源的有效利用。並充分調動涉農企業、農產品經紀人、農村各專業協會、農研所、村幹部的積極性,使各方面密切合作,形成集信息收集、加工、發佈、服務於一體的農村信息服務體系,為解決農業信息進村入户問題奠定堅實的基礎,實現信息內容的本地化,增強時效性、正確性和實用性,最終使信息服務惠及廣大農民。

(四)加強信息員隊伍建設,為加快推進農村信息化提供人才保障。人才是農村信息化建設中最重要的因素,要採取多種途徑和手段,加大培訓力度。一是對信息服務站的工作人員進行專業知識、業務能力等方面的集中培訓;二是積極探索合適的方式,組織引導龍頭企業、種養大户、流通大户、有文化的農民學習信息網絡知識,通過組建農民信息協會、農民科技協會等形式,開展“網絡聯鄉村,信息進萬家”活動,組織帶動農民上網利用信息實現增收;三是制定一些優惠政策,吸引計算機專業畢業的大學生到農村工作。

農業信息化調研報告信息調研報告範文(3) | 返回目錄

摘要:本調研組通過實地考察、問卷調研和訪談調研等調研方法,對浛洸農業信息化的開展現狀進行調查研究,並對該區農業信息資源建設中存在的不足進行概括總結,以期為該地區農業信息建設存在的問題提出有效對策的同時,促進浛洸農業信息化建設。

關鍵詞:農業信息化

一、農業信息化的重要性

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解決“三農” 問題尤為重要。黨在xx屆五中全會提出要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並在xx屆三中全會對此進行全面闡述:要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就要優化和調整農村經濟結構,要走機械化、產業化、信息化之路。

二十一世紀是信息的時代,世界在信息化,農業也在信息化。因此,加強農業信息化建設對於構建和諧社會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意義重大。黨的xx大明確指出“信息化是我國加快實現工業化和現代化的必然選擇”,並把大力推進信息化作為本世紀頭20年經濟建設和改革的主要任務之一。農業信息化是國民經濟和社會信息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以農業信息化帶動農業現代化,對於促進國民經濟和社會持續協調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二、農業信息化的概念

目前,學術界關於農業信息化雖然還沒有一個公認的定義,農業信息化的量化指標尚未確定,對於農業信息化的涵義的認識還處在一個不斷髮展的時期。但普遍認為,農業信息化是指信息科學在農業上得到廣泛應用,通過信息網絡把農業生產、管理、農資及農產品市場等領域、環節緊密地連接起來,成為一個有機的系統。

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XX)將農業信息化定義為: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和信息系統為農業產供銷及相關的管理和服務提供有效的信息支持,並提高農業的綜合生產能力和經營管理效率的相關產業的總稱。

雖然目前還不能就農業信息化的概念達成共識,但是筆者通過閲讀大量的文獻發現,農業信息化的內涵主要包含以下幾點:(1)信息和知識成為農業生產的基本資源和發展動力,信息和技術諮詢服務業成為整個農業結構的基礎產業;(2)農業信息化不僅包括計算機技術,還應包括微電子技術、通信技術、光電技術、遙感技術等多項信息技術在農業上普遍而系統應用的過程;(3)農業信息化的內涵至少應包括以下五個領域:農民生活消費信息化,農業基礎設施信息化,農業科學技術信息化,農業經營管理信息化,農業資源環境信息化。”

近年來,隨着農業信息技術的發展,有關農業信息化的新術語相繼出現,為農業信息化增添了新的內容。主要包括:數農業、信息農業、精準農業、電腦農業、數鴻溝等概念。

三、浛洸農業信息化開展現狀調查及分析

1、調研背景和目的

加強農業信息化建設是發展現代農業的重要內容,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迫切需要。農業信息化建設必須堅持在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必須緊貼“三農”實際,加強信息體系建設,強化信息為農服務,必須堅持邊建設、邊應用、邊服務,紮實有序地推進農業信息化建設。

英德市浛洸鎮是歷史悠久、歷史文化遺產豐富、經濟繁榮的千年古鎮,具有1520年的縣級建制史。該鎮農業、工業發展並駕齊驅,農業以水稻、蠶桑、甘蔗、蔬菜、水果為主,工業以水電、製衣、甘蔗化工、秸項目、等為主。浛洸已初步形成了蠶桑、豐產林、筍竹、甘蔗等農業產業基地。自古至今都是英德市西、北部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重地,歷史地位十分突出,素有“未有英德,先有浛洸”之説。

對於這樣一個千年古鎮,我們此次調研就是要對英德市浛洸鎮的農業信息化發展現狀展開調研,具體調研當地網絡鋪設情況,電腦普及情況,“信息大篷車”、“信息直通車”開展情況,村民信息化意識,村民利用網絡信息等情況,並做出我們的反饋和建議,以我們的實際行動服務農業信息化。

2、調研概況

(1)調研對象:廣東省信息產業廳、英德市科技局、浛洸鎮政府農藥店,

菜市場,電腦城,浛洸一中周邊農村的養殖户、種植户(蠶桑基地,沙糖桔園等)以及散户。

(2)調研方法:本次調研主要採用無記名方式進行問卷調研和訪談調研這兩種調研方法。本次問卷回收100份,有效問卷96份,有效率為96%,問卷編制了13道題,其中單選8道,多選5道。數據採用電腦軟件excel處理。訪談人數 7人 ,採用筆記及錄音的方式記錄訪談的內容。

(3)調研內容:本次調研根據農業信息化開展的步驟,從以下三個方面展開調研:

a.硬件設施:調查當地網絡鋪設情況,電腦普及情況,有線電視普及情況;b.服務平台:瞭解“信息大篷車”、“信息直通車”、手機短信服務開展情況;c.村民信息化意識:調研村民信息化意識,村民利用網絡信息的情況。

3、調查結果及分析

(一)、硬件設施

圖1 村莊網絡鋪設情況

在訪談中筆者得知,英德市對浛洸鎮有硬件設施的資金投入,但鑑於當地地區實際情況,出現兩種局面:鎮區硬件設施建設較為完善,農村則將資金應用到解決村民的生活問題上,無法投入資金進行良好的硬件基礎設施建設。

圖1的數據是從被調查者中得出的數據,從中可以看出浛洸鎮大部分的村莊是沒有鋪設網絡的。而從某村的支書口中得知,他們村的網絡也是剛剛建好的。

圖2 村民電腦配置情況

從圖2可以看出,目前該鎮只有27%的村民家配置了電腦,而大部分的村民家目前還沒有電腦,由此看出,該鎮的電腦普及率不高。

圖3 村民使用電腦的情況

從圖3得出,在擁有電腦的村民家庭中,電腦的主要使用者是他們的子女,村民本身使用電腦的頻率比較低,其原因是農民不懂相關的電腦操作技術。而雖然有部分農民懂得使用電腦,但是主要用來娛樂或是看新聞,只有10%的農户會用於獲取農業信息,由此可知,農民的農業信息化意識還比較低。筆者從訪談中得知,有些村民家有電視也很少關注農業信息,更何況是沒有電腦呢。

(二)、服務平台

圖4 村民有無聽過“信息大篷車”服務平台

從圖4得出,絕大部分的農民從來沒有了解過信息大篷車,由此説明雖然信息大篷車深入農村開展活動,但是宣傳力度還不夠。也可能是,村民忙於自身的農活,並沒有這種意識去了解這方面的信息,也不知道了解多一點信息對他們的農業生產會有好處。雖然有部分的村民聽過“信息大篷車”,但是也只是聽過而已,在後面問到“信息大篷車”來過幾次時,沒有人答得上來。而對於“信息大篷車”提供了哪些方面的服務,在所被調查者中,甚少人知道。

圖5 村民有無聽過“信息直通車”服務平台

圖5顯示,85.40%的農民並沒有聽過“信息直通車”服務平台,由此可見,“信息直通車”服務平台的宣傳力度不夠,並沒有在農民羣體中形成效應。

圖6 “信息直通車”提供的服務

圖6顯示,信息直通車在提供服務的內容方面主要是有關的農業科技信息,在提供產品銷售途徑等方面略顯不夠。採訪中,筆者瞭解到,浛洸鎮有相當一部分農民不瞭解電腦最基本的操作,例如:開關電腦。這方面也是與浛洸鎮村民電腦的擁有量有關。

(三)、村民信息化意識

圖7 村民獲取農業信息的渠道

從圖7可以看出,村民獲取農業信息的渠道很多。其中有線電視所佔比例最高,有21.70%,鄉親們互相傳達這種途徑佔15%,圖書報刊雜誌佔11.7%,別人示範佔13.3%。村政府宣傳佔8.3%,而選項其他佔了15%,從問卷中瞭解到主要是農科站、技術站。以上這些是比較傳統取得農業信息的渠道,隨着科學技術的發展,手機通信用到了農業信息方面,從圖中得知,這種途徑也佔到了14.7%,從中反映出了科技對農業生產的影響。此外,圖中顯示沒有獲取信息途徑的村民還有存在,佔0.3%。從採訪中,筆者得知的確有些村民是信息封鎖型的,對外界不聞不問,只管自己的農活,問及他原因,他則説外面的世界太亂了。

而有些村民選擇跟公司合作的,其主要信息來源是公司,他們只負責養,價格技術方面的信息主要靠公司傳達。

圖8 鎮上有無農業信息培訓中心

圖8顯示村民對鎮上的農業信息培訓中心不瞭解,73%的被調查者中不知道有農業信息培訓中心這回事,由此可知,村民對這方面的意識比較淡薄。筆者從訪談某村的一位村支書中得知,政府每年都有技術培訓的,村委或居委向農民宣傳什麼時候有培訓活動,一年都有十次八次。但是參加的人比較少,村民沒什麼興趣去聽,即使是給他們發補助,他們也不願意去聽。支書還説,村民不想參加的原因是村民沒什麼文化,學不進去,現場指導會比較好點。村民對農業信息方面的意識還是很不足的,而這種不足的原因又是根本性的,看來,普及義務教育對未來農村的發展是很至關重要的。

圖9 村民參加農業信息方面培訓的情況

從圖9可以得知,被調查者中只有14%的村民接受農業信息方面的培訓。上面已經提到,參加農業信息培訓的村民所佔比例少的原因,一方面是農民的意識不夠,另一方面則是村民本身的文化水平不夠,在被調查的村民中,有60%以上的村民的文化水平在國小水平下,甚至是文盲的。

圖10 村民對農業信息的需求

從圖10可以看出浛洸鎮村民對農業信息的各方面都有需求。其中對於天氣預報方面的信息居高,佔了24.19%,説明村民比較關注天氣方面的信息。而農產品價格方面的信息位居其二,佔了20.97%,看來價格還是很受村民關注的。從圖中,還可以看到被調查者當中有9.68%的村民希望獲得外出務工的信息,可知這些村民有放棄務農的打算,主要原因可能是莊稼收成不好或者是市場不樂觀。筆者在訪談中獲知,部分村民不懂得如何種植,只是盲目地去種植,這樣收成自然不好,再加上天災,有時一年下來成本回收不了。

四、結論與建議:

農業信息化作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一個重要工程,對農村的經濟發展乃至整個農村發展有重要意義。鑑於目前英德市浛洸鎮農業信息化各方面較為落後的情況,為幫助浛洸鎮加強當地人的農業信息化意識,使他們認識到農業信息化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我們儘自己有限的能力給予以下幾點建議:

1、完善硬件設施

硬件環境是農業信息化的基礎。有了最基本的設施,其他一切工作才能開展。針對電腦擁有量低的特點,建議各村委免費為村民鋪設網絡,免費開放公用電腦,並讓專業技術人員教予村民最基本的電腦操作。

2、加強農業信息化服務平台的宣傳力度

鑑於村民對於農業信息化的一些服務平台不是很瞭解,參與的積極性不高。我們給予的建議是村委幹部要加強這方面的宣傳力度,可以通過廣播、走訪村民、派發宣傳單等方式,讓村民瞭解相關的信息,同時也可在村務公告欄裏粘貼最新的農業資訊。

3、開展農業信息培訓,提高農民信息化意識

村民信息化意識不高,是阻礙浛洸農業信息化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所以村委、相關的農業、種養業諮詢公司應多給農民組織一些專業培訓、發放農業種植小冊子等等。最主要的是要爭取逐步轉變農民那種“靠天種養,靠自己摸索”的傳統觀念。

4、提高村民的基礎文化水平

據筆者瞭解,浛洸的大部分種養業專業户是文盲。識率低一定程度上也阻礙了資訊的溝通。所以,政府應該進一步地提高整個鎮的教育教學水平,吸引更多的優秀教師來完善我們的教育事業,以教育促進農業信息化發展。

5、鼓勵青年一代加入農業生產中

我們在調研中發現,目前的農民大部分都是五十左右的中年人,他們在幾十年的種植活動中已經形成了自身的種植方式,很難接受新鮮的資訊,而青年一代基本上都放棄農業生產,選擇外出務工。其實,青年一代的知識水平高,掌握了相關的技能,應該鼓勵其投入農業信息化建設中,讓本地的農業走向科技化、信息化、規模化。

以上只是我們對於此次調研所反應的一些情況的建議,望能給予浛洸農業信息化發展有所幫助。

五、結束語

農業信息化的建設是一項龐大的系統工程,它不是僅僅靠硬件的建設,服務平台的建設就能發展起來的,更重要的還是人們對農業信息化的意識。如果人們沒有這方面的意識,即使硬件服務平台建設得再好,還是利用不起來。農業信息化的完善和發展,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我們共同的努力和探索。

參考文獻:

[1] 俞守華,區晶瑩,易雅馨,劉華. 廣州農業信息化發展現狀及對策[j]. 農業網絡信息,XX,(5).

[2] 葉賽,俞守華,談大軍,鄧繼忠. 廣東省農業信息化問題探討[j]. 農業網絡信息,XX,(4).

[3] 石達祺.上海農業信息化建設的現狀與分析[d].南京農業大學,XX,14.

司法信息系統建設調研報告信息調研報告範文(4) | 返回目錄

為了更好的促進社區矯正工作向合理化、人性化、智能化、效率化的方向發展,推動社區矯正工作管理的進步,進一步深化三項重點工作,我們對社區矯正工作的現狀以及如何進一步推進社區矯正工作的管理監督進行調研,併到先進地區進行了學習和考察。

目前,我縣社區矯正工作已全面鋪開。社區矯正工作的隊伍建設基本健全,但是在與時俱進、充分利用先進科學技術手段推進社區矯正信息化辦案、管理方面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隨着社區服刑人員數量的不斷增加,社區矯正的工作量越來越大,對社區矯正的管理監督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社區服刑人員具有覆蓋面廣、分佈散等特點,對社區服刑人員實現區域管理、檔案管理、考核管理等工作存在着很大的困難。因此,建立社區矯正工作信息管理監督系統勢在必行。

根據我局對全縣社區矯正相關人員的走訪摸底和調查研究,結合衡水市司法局組織的赴邢台寧晉縣考察學習的經驗,對我縣社區矯正的管理監督工作提出如下建議:

在全縣範圍內建立社區矯正工作信息管理系統,即“司法警務通”平台。我局認真貫徹落實衡水市社區矯正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關於建立社區矯正工作信息管理系統的通知》,實現社區矯正管理工作人員、社區服刑人員、社會工作者、社會志願者及其幫教小組人員等集團內通話免費,對社區服刑人員實現區域管理、警示告知、檔案管理、考核管理、權限管理信息交互等功能。通過“司法警務通”平台,我們可以在設定時間內瞭解社區服刑人員是否離開規定的活動範圍,若超出,平台會自動報警、自動備案、自動發送信息通知社區矯正工作者。同時,集團網服務還可以實現矯正工作者與社區服刑人員的有效溝通,實現內部辦公,及時下達指令,有效提升辦公效率。建立社區矯正信息管理系統既可以降低行政成本,又能夠提升工作效能,促進社區矯正工作規範化、標準化和智能化。“司法警務通”平台的建立,必將有效的推動我縣社區矯正工作的快速健康發展。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baogao/diaoyan/376vov.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