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報告 >調研報告 >

普及推廣早實核桃狀況調研報告

普及推廣早實核桃狀況調研報告

為在我縣乾果產業發展中認真落實科學發展觀,我多次深入農村進行調查研究,結合工作實際,反覆認真進行深層次思考,形成調研報告,供大家參考,由於本人水平有限,難免有不妥之處,請大家包涵。

普及推廣早實核桃狀況調研報告

核桃是品質優良的乾果之一,綜合開發利用價值很高,是人類理想的保健食品。林業作為一項基礎產業,對生態、社會、經濟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但在我縣國民經濟中佔的比例仍然很低,至今還沒有達到3000萬元。第十一個五年規劃實施的開局之年,雲南省為做強、做大林業產業,走生態建設產業化,產業發展生態化的路子,副省長孔垂柱在今年全省林業工作會議上指出,“xxx”期間,雲南省要乘勢發展,順勢而謀,完成1000萬畝的乾果生產建設任務,切實加快林業產業建設步伐,積極推進特色經濟林產業的發展,真正做到以生態建設促進產業發展,以產業發展推動生態建設的戰略思想。因此,為把林業產業培植成我縣廣大山區羣眾經濟收入的一項主要來源,做到既要使荒山綠起來,又要使羣眾富起來,從而實現我縣經濟、社會和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是我縣山區半山區發展林業的現實選擇,又是農民脱貧致富奔小康的重要途徑。

一、早實核桃示範定植及在我縣的適應性

為了改變我縣核桃種植品種差,零星分散,市場佔有份額下,結實晚、受益慢、種殼核紋深密,欠美觀等問題,1998年瀘西縣林業局林業科學技術研究所,從雲南省林科院引種一個新品種早實核桃,在白水庫青年萬畝林進行試驗示範種植了100畝,到XX年就已掛果,現每年產果達5噸,可剪穗條50萬芽,通過近8年的實施和總結,並對各環節進行觀察和實驗,我們認為該品種,堅果長扁圓形,縱徑3.3——4.3cm,橫徑3.5——3.9cm,側徑3.2——3.3cm,為大果或中果型。中果重10.7——13.4g,仁重5.8——7.0g,出仁率52%——54.3%,出油率70%左右,殼薄0.77——0.95mm,具有早實、早熟、豐產、優質、耐寒及樹體矮化,易整仁取出,仁飽滿,色淺黃,味香純,比較適宜當地的氣候、海拔,土壤,深受廣大消費者和羣眾容易接受的優點,羣眾紛紛要求定植此品種。該品種核桃1年生嫁接苗定植後2—3年開花結果,5年進入盛果期,株產3公斤以上,適宜在海拔1500——2300米之間,土壤紅壤,ph在5——7之間,土層深厚,濕潤、肥沃,地形地勢平整的陽坡或半陽坡,澆排水良好的地區栽植。XX年以來我縣結合退耕還林工程的實施就已在中樞鎮民主大七號山和西華寺丁合村老窯坡處進行種植,示範定植面積已達500畝,目前長勢較好,已快要掛果,為發展萬畝早實核桃取到了宣傳示範的作用,提供了有利的條件,為萬畝早實核桃的建設奠定了基礎。

二、我縣核桃生產的現狀及存在問題

我縣具有很久的核桃栽培歷史,廣大人民羣眾在漫長的歲月中,在房前屋後零星種植時就選育了一些品種進行栽植,積累了一定的經驗,曾為少部分羣眾帶來了一定的經濟收入。九、五期間,為切實解決全縣縣域經濟的難點和重點,積極響應州委、州政府關於加快山區綜合開發步伐的號召,縣委、政府把發展乾果生產作為我縣調整農村產業結構的一項主要工作來抓。把核桃和板栗作為發展乾果生產的主選品種進行栽植,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定植了54019畝,其中,核桃30101畝,佔發展總面積的55.7%,定植苗木704975株,但現在保存下來的面積不到5000畝,至今仍未能形成產業規模,定植下的核桃現在只有一小部分掛果,每年食用的核桃還要靠外地進口,使林業在林種、樹種上的調整受到很大限制,一定程度上嚴重挫傷了人民羣眾發展林業生產的積極性。最後以失敗而告終,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種:

一是沒有樹立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從林業生產的自身條件和特點去考慮,百年樹人、十年樹木,林木的生長受林木生長規律限制,經濟林至少要3年才能見到效益,用材林有的要熬到一輩人才能一次性見到效益。種在地、償在天的思想是造成年年栽樹不見樹,年年造林不見林的病根。

二是林業單位面積投入成本太低,沒有補植補造費、管護費和撫育費,重栽輕管,管護難予跟上,仍然是林業難予見效的主要原因。

三是生產觀念落後,在工作方式上,仍然是以煙為主抓經濟、以糧為主保肚皮、以畜牧養殖豐菜單,以粗放加工補小錢的半封閉農業經營模式,而忽視了經濟作物的提質增效,不少幹部、羣眾滿足於温飽式的生產、生活方式。創新發展的觀念意識不強。

四是當年受到自然災害影響,霜凍嚴重,定植在地塊的核桃苗很大一部份被凍死,而後就沒有人問津。

三、我縣普及推廣早實核桃的對策

我縣是一個山區面積比重較大的縣,大部分羣眾生活在山區和半山區,全縣山區面積佔總面積48.3%,丘陵面積佔34.7%,平壩面積佔17%,加快山區脱貧致富步伐,是我縣

縣域經濟發展的重點和難點。林業是山區的主要產業,也是山區的特有優勢。實踐證明,對廣大山區羣眾來説,困難在山,希望在山,致富在山,出路在林而突破口在經濟林,林業除了直接提供木材,藥材、水果、乾果、工業原料外,還提供森林藥材、蔬菜、花卉、野生菌等豐富的林副產品,林業的主副產品市場非常廣闊,潛力很大,根據早實核桃的生態生物特性,結合瀘西縣的土壤、地貌、氣候、水文等立地條件因子,我們把適宜定植早實核桃的區域劃分為最適宜區、次適宜區和不適宜區,最適區是中山紅壤立地類型區,該區土壤深厚,肥力高,交通方便,水利條件好、坡度小,分佈在1500m-1700m海拔之間。次適宜區是中、低、山紫色土立地類型區,該區土壤深厚,肥力中等,交通水利條件好,分佈在1800m—XXm海撥之間,不適宜區是中山黃壤土立地類型區,亞高山灰泡土立地類型區,該區土壤肥力、水份差,交通不便利等,核桃只能在特殊地區栽植。因此,按照早實核桃的生態生物特性,結合我縣的光、熱、水、肥、氣等實際,連片面積在1000畝和以專業户定植為主的前提下,儘量選擇在公路沿線,城鎮面山地形地勢平整,土壤深厚,濕潤肥沃,勞力資源充足,立地條件較好,有水源,土壤為紅壤,海拔在1500m-XXm之間的中山區種植,切實做到統籌規劃,合理佈局。佈局在我縣的永寧、白水、舊城,中樞、金馬、白水的部分適宜種植的自然村進行種植。主要對策是:

一是在思想上:要樹立可持續發展的理念,林業是一項週期長、見效慢、投入大,見效大的基礎產業,經濟林至少要三年才能見到效益,生態林有的要熬到一輩人,才能一次性見到效益,要認真總結經驗教訓,少交學費、少走彎路,使之幹一件成一件;只有樹立可持續發展的理念,林業產業的發展才能見到效益。

二是在投入上:要樹立堅持依靠投資主體與財政適當扶持相結合的原則,確立農民羣眾的投資主體地位,教育廣大羣眾和幹部,克服等、靠、要的思想束縛,樹立起“不是上邊要我幹,而是我要幹”的新觀念,形成自我投入、自我管理、自我約束、自我發展的新機制。

三是在規劃佈局上:要揚長避短,因地制宜,因勢利導,要做到適地適樹,選擇最適宜進行種植,根據全縣的實際和各地的不同條件,充分把握和發揮自身優勢,實行一鄉一策或一村一策,避免一刀切,做到統一規劃、合理佈局,依託優勢,突出重點,分佈實施,立足實際,體現特色,抓住關健。

四是在品種選擇上:要以名、特、優、新為重點,分類指導,效率優先,要以市場為導向,以效益為中心,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新,人特我轉,避免造林後出現多個品種混雜,果實參差不齊的情況,給良種化栽培帶來一定影響,因此,對早實核桃的發展要規範管理,有計劃,穩步地發展並審定和認定品種。

五是在種植立地條件選擇上:早實核桃要求立地條件很嚴,如種植在土壤乾燥、瘠薄的荒山、荒地、荒坡上,會造成營養不良長勢很差,結出的果實又小、又差,甚至苗木會大量死亡。所以必須按照它的生物生態特性進行選擇種植地塊。

六是在發展上:要避免全面開花,一哄而起,一鬨而散的做法,要先在有條件的地方小規模種植,循序漸進,穩步發展,逐漸擴大。

七是在管理上:要改變過去只管防火,牲畜踩踏的問題為全面加強管理,不但要做好種植當年的管理,而縣還要做好幼樹的撫育管理,以後還要定幹整形、修剪和病蟲害防治。

八是在認識上:要堅持投資增效、農民增收和財政增長的原則,以增加效益為目標,正確處理好富民與富縣的關係,不論是富民還是富縣的項目,都要切實抓好,堅決克服重視富縣項目,輕視富民項目的傾向。

因此、早實核桃的普及推廣只要我們採取上述對策、科學種植,穩步發展是一定能夠成功的,把推動林業產業化和山區綜合開發結合起來,大力保護、培育、優化和合理開發利用森林資源,把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是增加農民收入,解決三農問題,加快山區脱貧致富的有效途徑,不僅將對全縣社會經濟產生影響,而且對農村經濟發展,人民生活改善和生態環境的改善都起着其他產業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普及推廣早實核桃非常必要。早實核桃的普及推廣不但符合國家林業產業建設政策,而且能夠增加當地農民的收入,是解決三農的一個途徑,不但有很好的經濟效益,而且還有社會和生態效益。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baogao/diaoyan/0gkvr3.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