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報告 >調研報告 >

特色強縣狀況調研報告

特色強縣狀況調研報告

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目的是要解決實現什麼樣的發展、怎樣發展等一系列的重大課題。我們落後山區如何依據縣情實踐好這一重大課題,意義重大,必須進一步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發揮比較優勢,打造特色經濟,實施特色強縣戰略。

特色強縣狀況調研報告

一、特色強縣的重要意義

第一,特色強縣是堅持特色理論指導發展的應有選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寶貴政治財富和精神財富,是中國共產黨人的偉大創造。特色理論引領着中國人民推進改革開放,走自己的特色道路,幹自己的偉大事業。發展是特色理論的主題,特色理論強調的發展是又好又快的發展。因此,發展縣域經濟必須立足實際,尊重規律,與時俱進,走特色強縣之路。特色資源是特色強縣的基礎,特色產業是特色強縣的載體。對於地處大別山腹地的革命老區xx縣來説,特色資源就是xx所具有的比較優勢資源,包括優良的純山區生態環境,高海拔地區的有機茶、有機菜,以及眾多的手工家紡等行業熟練技術工,等等。xx的特色產業包括茶、桑、菜、果、生態養殖等五大特色農業,輕紡、汽配、電子、生物製藥、農副產品加工等五大特色工業,紅色旅遊、生態旅遊、禪宗文化遊等特色旅遊業。這些產業初具規模,具有良好的發展前景。特色強縣的本質特徵就是依託特色資源,發展特色產業,增強縣域經濟實力。特色強縣體現的發展是好發展、快發展、大發展。因此,特色強縣是堅持特色理論指導發展的應有選擇,也是最佳選擇,特色理論是踐行特色強縣的科學的理論依據。

第二,特色強縣是總結歷史經驗教訓的明智選擇。在同基層一些幹羣交談中,許多同志都有這樣深刻的體會:只有注重特色,尊重規律,與時俱進,才能使縣域經濟又好又快發展,不斷增強縣域經濟實力;反之,就會錯失發展機遇,造成嚴重損害。回顧我縣的發展史,既有十分成功的經驗,也有深刻的教訓。如,我縣從XX年開始引進試種茭白,當年僅17.1畝,獲得成功。隨後,在縣委、縣政府的政策引導下,我縣茭白產業迅猛發展。至XX年,已發展到4.3萬畝,佔全縣水田面積的35%,涉及全縣17個鄉鎮88個村3.2萬農户11萬人,年產值達1.5億元。茭白的成功發展,就是因為我們順應了羣眾發展要求,適應了xx發展實際,符合市場發展規律。同樣,在我縣的發展史上也有着不少教訓:二十世紀五十年代毀林開荒20萬畝,違背自然規律,造成大量水土流失;八十年代的苧麻生產,沒有尊重市場規律,“頭年栽,第年挖”;九十年代的獺兔飼養沒有充分尊重自然規律,最後不了了之。這些偏離實際、違背規律、生搬硬套的發展,不但沒有增強縣域經濟、促進農民增收,反而造成了不良後果,影響了羣眾發展積極性,傷害了幹羣感情,損害了黨委、政府形象。這樣的發展比不發展更可怕。我縣發展的歷史告訴我們:要強縣就必須依託客觀資源稟賦,立足現實發展水平,着眼現有發展要素,選擇適當發展模式,採取有效發展措施,選準符合實際的發展產業,走適合自身發展要求的特色強縣之路。

第三,特色強縣是適應當前國際國內發展形勢的現實選擇。在同基層幹羣座談討論中,大家都有這樣的共識:要想在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於不敗並佔有一席之地,就必須科學判斷、準確把握國際國內發展形勢,在比較優勢、自身特色上做文章,發展別具一格的特色經濟,切實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特”,以特色產品佔領市場,靠特色產業強筋壯骨。只有這樣,才能把握主動權,實現追趕跨越發展。我們xx地處大別山腹部,交通不便,基礎設施落後。境內雖已實施通達工程,但鄉村交通仍有不便;對外雖濟廣高速即將貫通,但區位偏僻、經濟欠發達,在招商引資、發展常規工業等方面仍無優勢。區位條件決定着我們不能把發展眼光只盯在別人的長處上,亦步亦趨,東施效顰。我們有自己獨特的優勢,生態環境好,山場面積大,自然資源豐富,利用這些特色資源,實施特色強縣戰略,才是我縣經濟發展的必由之路。如,菖蒲鎮水畈村通過近幾年的產業結構調整,大力發展茶葉產業,村級經濟快速發展,XX年,該村已發展茶園1300畝,實現特色經濟產值390萬元,僅茶葉一項,人均增收1000元,人均純收入超4000元,是“xx”末的270%,樓房率達到70%,電視、手機覆蓋到户率達到100%,摩托車户擁有率達到90%。這充分表明,我們的特色發展戰略是科學的、符合xx實際的。

二、特色強縣的三大實踐

發展特色產業是推進特色強縣戰略的有效載體。近三年來,我縣充分利用自然生態和扶貧政策等優勢,整合資源,紮實推進縣域經濟發展特色化。

(一)發揮自然優勢,大力發展特色農業。xx平均海拔600米,適宜於茶葉、高山蔬菜等特色農業發展。我們先後制定出台了《xx縣特色產業發展規劃》、《關於加快茶葉、蠶桑、高山茭白三大產業發展的決定》和《關於加快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的意見》等政策,鼓勵和引導農民發展特色農產業,創新機制支持發展扶持經合組織引領發展,創建市場促進發展等手段,積極引導農民調整產業結構,着力發展茶葉、高山蔬菜、蠶桑三大特色產業,促進了特色農業又好又快發展。至XX年底,我縣茶園總面積12.8萬畝,成為國家重點扶持的百個優質茶區之一,“xx翠蘭”被農業部評為全國十大新名茶;桑園面積6.8萬畝,是國家東桑西移項目試點縣,繭、絲產量居安徽省前列;高山蔬菜基地10.3萬畝,是安徽省蔬菜生產十大基地縣,“大別山”牌無公害蔬菜暢銷長江中下游各大中城市。XX年,全縣茶、菜、繭銷售收入6.5億元,農民人均從中獲取純收入1500元以上,占人均純收入60%左右。我所調研的石關鄉馬畈村,從XX年開始大面積發展茭白、四季豆、西紅柿等高山蔬菜,到XX年,蔬菜基地發展到2082畝,是XX年的10倍,全村94%的農户參與種植、加工或銷售高山蔬菜,人均純收入3675元,是XX年的2.3倍,農户樓房率達到82%,比XX年提高了78個百分點。

(二)按照生態要求,大力發展特色工業。近三年來,我縣始終堅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大力發展特色工業。在新上工業項目上,堅決執行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制度和“三同時”制度,杜絕污染項目上馬;在工業發展佈局上,以生態工業園區建設為平台,着力推進工業集聚,促進產業集羣發展;在治污達標上,積極推進節能減排;在發展手段上,注重以高新技術改造傳統產業,努力推動工業經濟從粗放型向集約型、生態型、效益型方向轉變。三年間,我們拒上各類污染項目5個,關停污染企業3家,落實節能減排措施企業15家,進行環保節能搬遷和資源綜合利用9家,建成了一批技術密集型、勞動密集型、出口創匯型特色工業,不斷壯大五大支柱產業,着力打造天鵝、天馨工藝被,恆力硅,迅啟蓄電池,乘風斷血流片,信華電子,撞化微肥等特色品牌,提升了特色工業的質量和效益。迅啟公司獲“安徽省高新技術企業”稱號,其軟連接牽引蓄電池被國家五部委鑑定為高新技術產品。我所聯繫的天鵝公司,15年前還是一家年產值不足百萬元的手工作坊,由於堅持立足實際,發揚特色,注重創新,現已發展成為集紡織、電子產品研發和生產為一體的多元化現代企業集團,XX年,公司產值超5億元,利税千萬元,新投產的lcd背光源變壓器獲省高新技術產品。

(三)利用優勢資源,大力發展特色旅遊。xx自然資源豐富,原始生態保存完好,森林覆蓋率達74%,動、植物種達2160多種,被專家稱為“天然花園”、“天然氧吧”、“物種基因庫”;xx文化底藴豐厚,有“中華禪宗第一山”司空山,有“華東第一古四方塔”法雲寺塔,有被列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的xx高腔和手工桑皮紙製作技藝,有眾多的大別山革命遺蹟舊址和歷史古蹟,是國家級生態示範區、安徽省旅遊資源大縣。近幾年來,我們着力打造“紅色xx,綠色海洋”,加強資源整合、基礎建設、宣傳推介和人才培訓,為旅遊資源優勢轉化成旅遊經濟優勢打基礎。至XX年底,已建成以司空山、妙道山、明堂山、天仙河組成的“三山一河”融禪宗文化於一體的生態旅遊風景線;以紅二十八軍軍政舊址,王步文故居,中央紅軍獨立二師司令部舊址和烈士陵園等大別山革命舊址羣組成的紅色旅遊精品線。同時,依託主要景區和交通主幹線,建設了一批以農家樂、避暑休閒為主的特色山莊。xx紅色旅遊被列入國家三十條紅色旅遊精品線,紅二十八軍軍政舊址列為全國100個紅色經典景區,大別山紅色旅遊、大別山生態休閒度假旅遊、中華禪宗尋根祈福之旅三條線路列入省旅遊十大精品線,我縣已成為長三角地區及周邊大中城市休閒、避暑、度假的主選地之一。XX年,全縣共接待遊客32萬人次,創旅遊綜合收入近1億元,是“十五”末的1.6倍。如,河圖鎮南河村依託明堂山風景區,建設農家樂一條街(已建成24家),XX年4月開始營業,當年户均收入達3萬元,人均純收入淨增1700多元,增長率達74%。

三、特色強縣的戰略思考

要實現特色強縣就必須立足特色資源,依靠技術進步,發揮內外兩個積極性,大力發展特色經濟。

(一)堅持對外開放,聚力發展特色經濟,加快特色強縣進程。開放是特色經濟發展的力量源泉,沒有開放,就沒有比較,沒有比較,特色優勢就得不到彰顯。在特色經濟發展過程中,我們必須從開放的發展空間上謀劃自身的發展戰略,立足自身的資源優勢、成本優勢、後發優勢、產業基礎,找準發展定位和發展方向,主動融入區域經濟,在更大的範圍內獲取、組織和配置特色經濟發展資源。要堅持三維發展方向:向東融入長三角、向西融入中原中心城市武漢、向北融入省會經濟圈合肥。要依託東香、嶽武高速,以招商引資為平台,在思維觀念、機制、市場、產業、資本、技術和基礎設施等方面與長三角、武漢、合肥進行全面對接,圍繞特色農業、特色工業、特色旅遊“三大”優勢特色產業,吸引三大地區資金、技術、管理、人才等生產要素加快向我縣聚集,進一步提升我縣特色產業層次和特色經濟結構,大力推動特色產品進軍三大地區市場,促進現代物流體系建設,實現優勢互補、互利共贏。

(二)實施產業融合策略,大力發展特色農業,創建發展新模式。繼續做大、做強、做優、做特茶、桑、菜三大現有特色農業產業,進一步加大特色農業發展創新力度。把科技、文化、社會、人的創造力等各項資源作為一種生產要素,投入到農業開發、生產和銷售產業鏈的各個環節,創新發展模式。我縣特色農業、旅遊資源豐富,文化資源豐厚,要聘請文化、農業、旅遊專家對我縣特色文化、農業、旅遊等資源進行綜合論證,做出特色農業總體發展規劃,借鑑工業園區發展理念,建設一批“觀光農業園”、“休閒農業園”、“體驗農業園”等農業特色園區。近期,要着力做大“xx翠蘭”品牌,通過引進外資,整合資源,提升“xx翠蘭”基地建設和加工、包裝、銷售水平,逐步把xx打造成“中國綠茶之都”。

(三)着力特色創新,推進傳統產業升級,不斷拓展新型特色工業發展空間。創新是特色工業發展的主要推動力。要加強自主創新,推進產業升級。我縣現有的工業大多是傳統產業,生產規模小、層次低、效益不高,難以形成嚴格意義上的特色經濟。在今後的特色工業經濟發展過程中,我們要從五個方面着力:一是按照產業化經營的要求,着力提高現有加工產業的生產工藝和技術水平,對現有小而散的產品和產業進行專業化有機整合,使之壯大成為縣域規模特色經濟;二是圍繞核心競爭力,按照產業發展規律,以技術創新為動力,推動現有產業升級;三是深挖潛在優勢,大力開發新品種、新產業,培育新特色,着力延伸特色經濟發展鏈條,增強特色工業發展後勁;四是牢固樹立“項目立園之本”理念,圍繞把工業園區建成“招商引資平台、做大做強骨幹企業平台、中小企業集聚發展平台”這一目標,着力招商引資,力爭在引進帶動性強的大企業和大項目上實現新突破,以打造特色產業板塊;五是總結縣內規模企業技改和自主創新工作經驗,着力發展一批高新技術產業,增強我縣特色工業競爭力。

(四)強化宣傳推介造勢,推進資源深度開發,全力打造特色旅遊優勢。旅遊是把優勢資源變為現實生產力的有效載體。連續兩年舉辦“大別山(安徽·xx)映山紅旅遊文化月”活動,有效提高了xx旅遊業的知名度和美譽度,吸引了一大批山外遊客進山,使xx旅遊業顯示出了勃勃生機。現實告訴我們,要讓我縣的旅遊經濟異軍突起,迅猛發展,最有效的辦法就是打生態牌,走特色路。一是要全力打響生態旅遊品牌。要繼續加大旅遊推介力度,特別是以濟廣高速貫通為契機,進一步拓展旅遊推介範圍,提高旅遊推介層級,全力打響生態觀光、休閒、度假等特色旅遊品牌,為把我縣旅遊景區、景點融入省級、國家級旅遊熱線,積極營造火熱的輿論環境。二是要深度開發特色旅遊資源。我縣旅遊資源豐富,擁有“好山好水好空氣、宜居宜旅宜休閒”

的大生態環境,集“文化”、“禪宗”、“山水”於一體的綜合旅遊資源。因此,我們要充分利用這一綜合資源,推進深度開發。要在現有“生態之旅”、“紅色之旅”、“禪宗之旅”開發的基礎上,進一步拓展開發空間,大力發展鄉村旅遊。要依託良好的生態環境,鼓勵縣域資本和吸引縣外客商投資建設一批特色山莊,着力發展體驗、休閒、觀光、度假、會議、養老、健身等特色旅遊,以特色留遊客,以特色留財富。三是要創新發展體制機制。組建縣旅遊開發公司,建立運用市場法則進行融資、開發景區景點機制,形成“政府引導、企業主體、多元投入、市場運作”的旅遊經濟發展模式,做活特色旅遊。

標籤: 強縣 調研 報告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baogao/diaoyan/wj4g6w.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