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報告 >調研報告 >

實踐支農惠農政策狀況調研報告

實踐支農惠農政策狀況調研報告

近年來,黨中央不斷加大對“三農”的投入力度,持續出台系列支農惠農政策,確保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發展。**是農業大縣,抓好支農惠農政策的貫徹落實,是釋放農業潛力、促進農民增收、穩定大局的需要和必然。為貫徹落實好黨的支農惠農政策,**縣各級各部門加強領導,狠抓落實,把糧食、農資、養殖、經濟作物種植、教育、醫療及生活保障等補貼兑現到位,使廣大農民羣眾切實享受到國家支農惠農政策的實惠,確保全縣經濟社會協調發展。

實踐支農惠農政策狀況調研報告

XX年,全縣134個村小組實施整村推進扶貧項目,完成投資4340.19萬元;發放種糧農民補貼資金623.98萬元, 補貼農户148749户,補貼面積51.8萬畝;發放農資綜合直補資金4756.48萬元, 補貼農户149954户,補貼面積53.2萬畝;落實中央農機購置補貼資金20萬元,完成農機具購置補貼28台;兑現退耕還林補貼125萬元,發放油茶、核桃新植和改造補助共711萬元;20526人獲得農村醫療救助、167人獲得城市醫療救助,發放補助資金48.534萬元。至XX年10月,全縣累計有103.88萬農民得到實惠,補償金額達7478.93萬元;“獎優免補”政策使805户羣眾得到實惠,發放獎勵金8.1萬元;落實國家義務教育政策公用經費補助資金1627.78萬元,落實家庭經濟困難寄宿生生活費補助資金2184.22萬元,撥付中職、普高學生補助經費197.56萬元;認真落實《農村五保供養工作條例》,67000名農村貧困人口被納入最低生活保障對象,全年發放低保金 4000餘萬元;全縣共撥付救災資金511.9萬元,其中,下撥冰凍災資金110萬元,救濟羣眾25.35萬人,發放棉被4760牀、衣服94600件,發放救濟糧食95.6萬公斤,摺合糧款187.3萬元,恢復因災倒塌和損壞民房938户2814間;全年發放養殖補貼374萬元,兑現養豬保險127萬元;累計投資1000萬餘元開展新型農民科技培訓及以農村國債沼氣、村容村貌整治、冰凍災害農業基礎設施恢復重建;建成廉租房50套2900平方米,XX年實施農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建設以來,使1650户困難羣眾的危房得到改造,新建成900間抗震安居房,80户殘疾人的房屋得到重建,低收入家庭和困難羣眾住房問題得到有效解決。

一、主要做法

一是以機構為支撐,彙集工作合力。為保證黨的支農惠農政策在基層執行不走樣、顯實效,**縣切實加強貫徹落實支農惠農政策的領導,成立專項工作組,組織各級各部門認真研究各項支農惠農政策宗旨和要求,制定切實可行的實施方案,充分整合縣、鄉(鎮)、村人、財、物資源,紮實開展工作。全縣共成立涉農政策落實領導小組11個,設有專管辦公室,配備專項工作人員,負責做好支農惠農政策的組織、引導和信息反饋等工作。建立了由縣政府統籌協調,縣扶貧、民政、農業、畜牧、林業、教育、衞生等部門牽頭組織,鄉(鎮)、村(社區)具體抓落實的協作互動局面,確保各項支農惠農政策得到有效貫徹落實。

二是以宣傳為鋪墊,動員全民參與。通過有計劃地開展“三下鄉”、法制宣傳日等活動,向社會各界特別是廣大農民羣眾發放“明白紙”,在宣傳專欄張貼宣傳資料,以及通過網絡、廣播電視宣傳等方式,廣泛深入地宣傳黨的各項支農惠農政策。各級工作人員還定期不定期地進村入户,向農民羣眾講解支農惠農政策的有關知識,讓他們對黨的各項支農惠農心中有數,對扶持項目和產業有具體認識,對相關操作程序和補助(貼)程度有明確掌握,使他們發展產業有方向,充分調動他們搞好基礎設施建設和發展農業產業的積極性。

三是以項目為載體,夯實發展基礎。以新農村、整鄉(村)推進、廉租房和農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等項目建設為推動,認真落實好水、電、路和農田水利基礎建設等扶持政策。認真組織教育、醫療、貧困羣眾生活保障等惠民項目的實施,以項目成效體現支農惠農政策的優惠性。XX年,全縣共實施了24個涉農惠農項目,涉及基礎設施、經濟發展、社會事業和生態保護等,累計投入資金1.27億元,完成基本農田建設2200畝,五小水利工程2件,小水窖500口,人畜飲水管27.2公里,村內道路硬化35.4萬平方米,沼氣池1761口,危房改造185户,改廚2546間,改廄2595間,改廁2786間,建科技文化綜合活動室65個,科技培訓34739人次,建衞生公廁71個,安裝廣播電視設備28座,封山育林800畝,植樹造林1298畝,節柴改灶106户。同時,以貫徹落實各項支農惠農政策為契機,在保障糧食生產安全的基礎上,落實好國家、省、州對種養殖業的補貼扶持政策,重點加大油茶、核桃、茶葉、畜牧、烤煙等農特產業的培育,加大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推向深入。

四是以民生為重點,解決實際問題。貫徹落實黨的支農惠農政策,根本目的和要求是為人民羣眾解決實際困難和問題,解決人民羣眾的所盼所急:一是認真組織實施扶貧攻堅項目,着力改善農民羣眾急需解決的水、電、路、通訊等基礎設施滯後的問題。目前全縣鄉村公路率已達100%,建制村一級達82 %;村組通電率達90%以上,全縣75%以上的村組得到過扶貧工程的援助;二是認真落實糧食生產安全保障政策,積極應對暖冬、乾旱和病蟲害等自然災害,大力推廣各項增產技術措施,切實加強田間管理,着力抓好糧食生產;三是用好農業產業發展扶持資金,進一步壯大油茶、核桃、茶葉、畜牧、烤煙等優勢產業,培育新的農村經濟增長點;四是認真貫徹落實社會保障政策,進一步拓寬保障覆蓋面,提高保障水平;五是深入推進農村新型合作醫療制度,不斷解決農民羣眾看病難的問題;六是認真抓好 “兩免一補”政策和農業人口獨生子女義務教育獎勵政策的落實,實現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7‰以內,人口素質整體得到提高;七是全力抓教育成果的鞏固和提高。認真落實國家義務教育政策,對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全部免除學雜費和免費發放教科書,使適齡兒童和青少年受教育權益得到有效保障,因貧讀不起書的問題逐步得到解決。

五是規範資金管理,及時兑現補貼。為確保各項惠農補助(補貼)資金安全及時兑現到農户手中,**縣在全面準確掌握政策補助信息和補助對象的基礎上,採取“一折通”的方式,由農村信用社為每户農户開設一個存款帳户,各項財政補助資金由政府職能部門按補助政策核算到受益農户,經財政部門審核後,農村信用社按政策兑現方案將補助資金直接劃入農户個人存款帳户,農户可憑有效證件到當地信用社領取。通過採取金融部門代發保障金的形式,實現封閉式的資金管理。為增加發展資金的投入,部分鄉(鎮)結合實際拓展融資渠道,為羣眾爭取無息或貼息資金。如珠街鎮連續兩年推行“銀政合作”制度,XX年又實施了“5個100萬”貼息貸款工程,解決農村發展資金不足的問題。同時,為方便羣眾領取補貼,結合春耕備耕、中耕管理等各個生產時期,各鄉(鎮)在相對集中連片的村、組設點發放補貼,及時將資金全部兑現到農户手中。

六是加強監督管理,促進工作落實。**縣建立了嚴格的工作制度,確保支農惠農政策的落實。由縣紀檢監察部門牽頭,組織縣財政、審計等部門組成專項資金審查小組,對各項支農惠農資金的撥付、兑現、使用情況開展專項監督檢查,及時發現和糾正存在的問題,有效杜絕資金滯留、擠佔、挪用、營私舞弊等現象發生。同時,建立縣、鄉羣眾信訪工作機制,公開舉報電話,及時處理羣眾來信、來訪、來電反映的問題,堅決杜絕違反政策的現象和由此產生的羣眾越級上訪事件。

二、存在問題

一是上級投入與現實需要差距過大。由於**縣貧困面大,貧困程度深,全縣2714個村組中,仍有85%以上需要政府和有關部門進行“輸血式”扶持。在這些地區,農業、農村基礎設施普遍薄弱,農村教育、衞生等各項社會事業發展滯後,產業發展單一,而現在的資金投入遠遠不夠。如實施整村推進項目,光靠國家每村15萬元的補助資金完全不夠,需要縣鄉、職能部門整合大量資金和羣眾自籌一定的資金,但由於我縣財力匱乏,羣眾自籌能力弱,項目實施難度大和投資需要矛盾問題仍然突出。

二是項目統籌實施和資金整合使用不夠科學。由於各支農惠農項目大多實施不同步,扶持資金到位也不同時,致使一些項目實施相互銜接不起來,甚至出現重複建設。如新農村建設中的住房建設一項,長期以來都是依傳統而建,對新建房屋缺乏具體標準。而XX年開始實施的農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則對新建民居有較嚴格的標準。實施過程中,這兩個工程存在衝突:一是建設點的安排上大多分離,導致各自建設,質量不一;二是資金沒有得到有效整合,羣眾建房負擔沒有得到最大的減壓。兩個工程如能統籌實施,其支農惠農的效益將發揮得更好。

三是考核制度不健全。考核指標不夠規範,一些支農惠農項目建設進度和質量得不到有效考核,如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農村中國小危房改造、農村衞生院改建、城鎮居民醫療保險等項目,不管是在時間進度,還是在工程質量上,各鄉(鎮)存在標準不一的情況,考核工作相對滯後,局部工程只是勉強完成。

四是政策宣傳廣度和深度不夠。在一些偏僻的山區村寨,由於交通不便,信息不靈,部分羣眾對支農惠農政策知之甚少,更不用説主動創造條件去爭取國家的政策扶持了。

三、意見和建議

支農惠農政策的貫徹落實,事關農民羣眾的切身利益,事關新農村建設的大局。各級各部門要把這項工作列入重要日程,作為為農民辦實事的重要內容,切實加強組織領導,做到抓在手上、放在心裏,明確責任,分解任務,強化措施,抓好落實。

一要提高認識。各級各部門要吃透支農惠農政策精神,不折不扣地把中央和省、州制定出台的各項支農惠農政策宣傳到户、落實到位,認真實施項目,嚴格補貼資金撥付,使之儘快到達基層,到達農民羣眾手中,投入到農民羣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領域中,變政策為現實生產力。

二要抓住重點。貫徹落實支農惠農政策,一些項目可以先在自然條件好、幹部能力強、羣眾積極性高的村組進行示範,補貼資金要向優勢農產品產區傾斜,兼顧非主產區、經濟欠發達地區,確保補到關鍵、補到產業,社會滿意。同時,要圍繞農時、重點作物、種植大户、關鍵生產環節機械化的發展搞好補貼,尤其要體現在保障糧食生產,發展教育、醫療和貧困羣體救助等方面,讓更多的農民羣眾享受到公共財政的陽光。

三要加強監管。建立健全的監管制度,對實施支農惠農項目質量較好,使用補貼(補助)資金髮展產業取得較好成績的鄉(鎮)、部門及先進個人給予通報表揚,推廣其好的經驗和做法,並採取適當方式予以獎勵;對違規違紀問題依據相關規定處理,切實提高支農惠農資金的使用效率;嚴格執行“一折通”管理,穩定民心。

四要統籌安排。相關部門要加強協調溝通,統籌安排支農惠農項目的實施,充分整合各渠道的補助(貼息)金,確保不同項目有機融合實施,進一步提升項目實施成效,以實現支農惠農政策效益最大化。對有關惠農項目建設,要明確時間進度和考核指標,確保整體效果。

五要抓好落實。當前重點抓好糧食直補、農資綜合補貼、能繁母豬補貼、良種補貼和政策性農業保險、沼氣池補貼、義務教育、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等具體政策的落實,確保廣大人民羣眾享受到最充分的利益。3月起開始落實的家電下鄉補貼政策,縣經貿、財政等有關部門要認真研究,吃透政策精神,做好相關工作,確保此項政策在我縣的貫徹落實效果。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baogao/diaoyan/wxqvry.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