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報告 >調查報告 >

水庫庫區移民安置及扶持調查報告

水庫庫區移民安置及扶持調查報告

水庫庫區移民安置及扶持調查報告 **縣信訪局 水利建設、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相應配套的移民安置則是一項複雜的系統工程,移民安置存在的一些問題與制約因素,成為制約經濟社會發展的“瓶頸”。近年來,水庫庫區移民上訪頻繁出現,居高不下,呈現出越發激勵的趨勢。為全面把握水庫庫區移民上訪維權活動的新動向,正確分析當前水庫移民頻繁上訪的根本原因,按照省、地信訪局關於做好水庫移民及後期扶持問題的指示,我局組成調研組,對全縣水庫庫區移民安置及扶持情況進行了調研,為切實解決移民信訪問題提供了可靠的現實依據。 一、移民及安置的現狀與分析 1984年以來,我縣共修建大型水庫4座,中小型山塘水庫53座,水庫儲水總量達2.3億立方米,水面覆蓋約1.5萬公頃。水庫主要分佈在海拔800米以上高坡地帶,用途為灌溉農田。由於水庫水面覆蓋面廣,導致在修建水庫的過程中,移民462户,1532人。 從移民安置情況來看,水庫移民原地安置262户,佔移民搬遷總户數的56.7%,異地安置187户,佔移民搬遷總數的40.5%,全家外出(當時只剩下1人)13户,佔移民搬遷總數的2.8%。水庫移民原地安置户中成為養殖户的8户;異地移民搬遷户中,城鎮人口比率達26%;大部分移民户生活處於貧困階段,有305人是全縣今年要解決温飽問題的對象。 從羣眾來信來訪情況來看,1992年以來,涉及水庫移民的信訪問題為63件,佔信訪總量的8%,其中:反映意見的13件,佔21%,要求兑現水庫淹地補償的20件,佔32%,要求妥善安置移民的30件,佔47%。 從調研情況來看,水庫移民搬遷安置呈在以下五個方面的問題:一是生存條件惡劣。由於當時重工程建設,輕安置,庫區移民倉促搬遷,沒有得到妥善安置。目前,庫區尚有6多個村只通簡易公路,1個移民組不通閉路電視,13個組不通移動電話,沒有完全解決人畜自來水供應,行路難的問題普遍存在。受交通、信息等因素長期制約,庫區移民就業崗位和就業區域難於拓展,就業基礎較為薄弱。二是人地矛盾突出。庫區蓄水後,留給庫區移民的盡是山地陡坡,30度以上的山地佔陸地面積的60%,有12%的地表是無法開墾的石灰巖地和陡坡,人地矛盾較為突出,大量勞動力閒置無事,移民迫切需求尋找新的就業門路,尋找新的經濟收入來源。三是產業發展滯後。沒有強勁、穩固的產業優勢,輻射的範圍比較窄,佔有的市場份額比較少。四是主觀因素制約。除外部條件外,庫區移民就業也受到自身素質的制約。主要表現在思想觀念陳舊,侷限並滿足於傳統的生產和生活方式,不敢、不願面向並投入新的就業。技術素質較低,適合的就業崗位和領域十分有限。 導致大部分移民生活貧困,頻繁上訪的原因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一是受耕地資源的制約,移民安置點過於分散。水庫工程一般位於山區,因山高坡陡,加之盲目開墾,水土流失嚴重,移民環境容量過分透支。為了分得“口糧田”,移民安置點不得不“大分散小集中”,不利於產生聚集效應和規模效益,限制了移民產業的發展和移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二是受移民資金投入不足的限制。水庫工程建設徵地移民投資大,已成為影響工程建設的重要因素。為此,往往強調移民為國家建設作貢獻,仍實行前期補償補助,後期扶持的“持久戰”,而不是採用更偏重於移民利益的賠償標準。由於前期移民資金投入不夠,後期扶持的力度和管理不到位,規劃用以安置移民的資源配置與移民實際需求差距大,移民生產生活水平的恢復和提高存在諸多困難,長時間得不到徹底解決。三是受移民掌握先進工農業技術的限制,移民生產水平落後。水庫移民中絕大多數為沒有掌握現代農業技術的農民,仍採用落後的耕作方式,迫切需要進行技術培訓,而移民安置規劃往往不具備相應的手段,移民二、三產業規劃難以付諸實施,移民工業化水平滯後,降低了移民收入。四是受前期工作深度與精度的限制,移民規劃與實施矛盾仍然存在。五是受法律、法規和技術規範不健全的限制,加大了對移民政策理解和把握的難度。 二、對解決移民信訪問題的幾點思考 解決好庫區移民的就業問題,既是增加移民收入的前提,也是維護庫區穩定的關鍵所在。可以從三個方面下功夫,逐步解決好庫區移民的就業問題。

水庫庫區移民安置及扶持調查報告

(1)開發山水資源,靠提高農業的承載能力實現就地安置

庫區山林、草地、水面資源豐富,生產木材、茶葉、水果,發展雞、牛、羊、魚、生豬養殖有得天獨厚的條件。只要充分開發和利用,就能形成新的就業崗位,產生新的效益。要用先進的生產要素改造傳統農業,帶動和促進庫區移民推廣和運用農業的標準化生產技術,發展精細農業、規模農業,發展種養專業户、重點户。因地制宜調整農業結構,提高農產品品質和效益,調動移民在現有土地上投資、投勞的積極性,充分挖掘現有資源,提高農業的承載能力。同時,要大搞山地開發、水面開發,提高荒山、荒地和水面的利用率,確保生產資源的可持續發展。

(2)、發展二三產業,靠產業升級吸納剩餘勞動力

發展勞動密集型的農產品加工企業和流通服務業,加快二三產業發展,促進庫區移民的非農就業。一是扶持龍頭企業,造就“職員”式移民。要依託庫區豐富的資源優勢,扶植和發展竹木、茶葉、水果等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按照“公司+基地”、“訂單農業”的合作生產模式和風險共擔、利益均分的聯接機制,按照企業的生產要求和方向,指導和管理移民,發展專業生產、合作生產、規模生產,促使移民轉換角色,成為企業生產第一線的員工。二是搞活商貿流通,造就“商人”式移民。任何一個產業的發展,都離不開活躍的商貿流通,離不開活躍的營銷隊伍。庫區要抓住國家繼續實施擴大內需的消費政策,逐步建立農副產品的專業批發中心,形成商品流通網點、農資供給網點、技術服務網點、信息諮詢網點,擴大流通規模,為更多的移民加入商貿流通和農業產前、產中、產後服務創造條件。三是發展旅遊經濟,造就“服務員”式移民。旅遊業是一個帶動性強的綜合產業,是一個“一業興,百業旺”的朝陽產業。江口庫區是省級風景區,旅遊資源相當豐富。一方面要進一步搞好對外

宣傳,提升知名度,吸引觀光、旅遊人員;另一方面要以旅遊業搭橋,加快發展配套服務業,並開發生態農業觀光園,開闢服務領域,幫助移民由農業生產轉為旅遊服務。四是實施城鎮化戰略,造就“居民”式移民。實施農村城鎮化戰略,積極穩妥地發展小城鎮建設,是加快農村城市化,減少移民、致富移民的重要舉措。要結合實施《江口水庫庫區移民遺留問題處理(XX—XX年)規劃及總體規劃》,積極做好庫區無地少地移民的異地重新安置,消除移民進入城鎮就業、創業和發展的各種政策壁壘,促進、鼓勵和幫助移民向城鎮適度轉移並在城鎮安居創業。   (3)、搞活勞務輸出,靠外地就業轉移勞動力

在目前產業尚未形成規模,本地轉移和安置能力受到限制的背景下,積極發展勞務輸出,是解決庫區移民就業、增加移民收入特別是現金收入的有效途徑。為此:一要組織移民技能培訓,提高勞動力的素質,拓展就業領域。二要建立健全勞務中介組織,穩妥有序地指導勞動力轉移。三要加強外出人員的聯繫和交流,為外出人員提供法律援助,維護他們的正當利益;同時,通過外出人員的介紹、引薦,幫助更多的勞動力外出就業。

[1]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baogao/diaocha/vne0qg.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