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報告 >調查報告 >

關於取消農業税後農村基層工作的調查報告大綱

關於取消農業税後農村基層工作的調查報告大綱

取消農業税是黨中央、國務院貫徹落實1號文件精神、增加農民收入的一項重大舉措,是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伴隨着這一新政策的貫徹落實,給農村基層工作帶來了一系列新情況和新問題。最近,我室組織人員對全縣農村基層工作現狀作了一番調查,總的感覺到取消農業税後基層各項工作運行較好,但也存在着一些突出問題,需引起各級各部門的高度重視。

關於取消農業税後農村基層工作的調查報告大綱

一、取消農業税給農村基層工作帶來了可喜變化

取消農業税作為我國農村改革的一項重大舉措,對農村基層工作極具影響,牽一髮而動全身。在調研過程中,我們深刻感受到這項改革給農村基層工作帶來的可喜變化。

一是幹羣矛盾得到有效緩解。過去,農業税徵收是基層幹部的一項中心工作。由於現階段農民羣眾收入普遍較低,自覺納税能力有限,且少數羣眾依法納税意識淡薄,使開展這項工作具有較大的難度。多年來,儘管基層幹部絞盡腦汁,採取了許多措施,想了許多辦法,但部分羣眾拖欠、拒繳農業税的現象仍然較為突出。農業税的存在一度成為農村工作的“老大難”問題,既影響了幹羣關係,又損害了政府形象。隨着農業税的取消,這一“老大難”問題也隨之迎刃而解,幹羣關係得到有效緩解,政府形象得到有效維護。據縣信訪局統計,今年以來,該局共接待涉農上訪32起,比去年同期減少9起,下降22%。寶田鄉黨委書記徐華軍反映,農業税取消後,由於農民羣眾實現了“零負擔”,並且還享受種糧補貼,從而極大地緩解了基層幹羣矛盾。坪寶公路自開工以來,從來沒有發生過阻工事件。坪村鎮五星村六組曾維紹老人告訴我們,現在的幹部到村裏不再是收錢要糧了,而是給羣眾出謀劃策,幫助致富,與羣眾的關係親近多了。

二是經濟工作得到進一步強化。過去,鄉鎮幹部很大部分精力都投入到農業税徵收工作中,導致抓經濟建設的力度不夠,經濟發展速度緩慢。取消農業税後,廣大基層幹部從過去繁雜的事務中解脱出來,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發展農村經濟,成效十分明顯。一是服務功能明顯增強。各鄉鎮黨委、政府根據新形勢的變化,緊緊圍繞農民增收的目標,把為農服務作為一項重點工作來抓,服務質量明顯提高。坪村鎮成立了“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中心”,實行“農户+協會+客户”的運作模式,大力發展訂單農業。通過中心的運作,該鎮的農業生產勢頭強勁,西瓜、柑桔、草莓、枇杷、梨、袖珍菇等特色農產品成為農民增收的新渠道。二是產業開發力度加大。各鄉鎮黨委、政府堅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加大產業開發力度,地方經濟得到快速發展。廣坪鎮大力調整產業結構,凸顯石材資源豐富優勢,投資50餘萬元進行石材深加工,產品暢銷全國各地。三是基地建設蓬勃發展。各鄉鎮黨委、政府堅持以市場為導向,以效益為中心,大力加強各類產業基地建設。蒲穩鄉黨委書記、鄉長分別投資XX元,到村上辦烤煙生產示範點,帶動了該鄉烤煙基地的快速發展,生產面積比去年翻了兩番。炮團、蒲穩、寶田等鄉鎮依託資源優勢,建立了5000畝賢勝植物油原料基地。

三是體制改革進一步深化。取消農業税打破了原有體制運行模式對新形勢的束縛,我縣以此為契機,積極推進取消農業税後的配套改革。縣農税部門着力推進財政體制改革,紮實開展了“村財鄉(鎮)管”和“零户統管”工作,進一步加強了村組和鄉鎮機關的財務管理。朗江鎮積極推進站所管理改革,在原來的基礎上,對站所人員實行以上級撥付資金繳納養老保險,以服務農村發展求生存的體制,不僅解決了站所人員的後顧之憂,而且促進了站所工作的效能化建設。

四是服務職能逐步轉換。各基層組織積極轉換職能,由管理型向服務型職能轉變,較好地適應了取消農業税後基層工作的需要。一是大力發展公益事業。據統計,今年以來鄉(鎮)一級共投資3600餘萬元興辦公益事業,村(組)一級共投資1600餘萬元興辦公益事業。僅坪村鎮五星村就多渠道投資5萬餘元,興修村林區公路、組級公路各一條,小型橋樑一座,為農村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二是深入搞好政策宣傳。採取多種形式,大力宣傳黨的方針、政策,着力提高羣眾掌握、執行政策的能力。若水、高椅、金子巖等鄉鎮一改過去管理事務為搞好服務,紛紛組織幹部下到村組開展政策宣傳和科技服務,受到廣大羣眾的好評。

二、取消農業税後農村基層工作面臨的一些新問題

在調查中,我們也看到取消農業税後存在着一些突出問題,直接影響到農村基層工作的有效開展。

(一)改革難深化。目前我縣正在着手推進基層財政體制改革,包括“村財鄉管”和“零户統管”,由於村級欠帳過多等方面的原因,影響了這項改革的進一步深化。據調查,全縣有22%的村在基層金融機構有債務,擔心設立帳户後僅有的一些資金被用於償還債務,難以保證正常運轉,目前仍有很大一部分村實行報帳制。同時,村級組織報帳使用的票據難統一、難規範也是影響村級財務改革的瓶頸。

(二)實事難興辦。我縣實行農村税費改革時規定,村級興辦集體公益事業實行“一事一議”制度,但這一制度在具體實踐中遇到了一些實際困難。一是缺乏羣眾基礎。在一些偏遠、經濟落後的鄉村,羣眾認為“一事一議”制度名義上是給自己民主權利,實際上是要羣眾出勞出資,因此對“一事一議”制度不熱心。二是資金矛盾突出。一方面,近年來農村經濟發展速度不快,農民增收緩慢,生活較為困難,集體公益事業實行“一事一議”制度,出勞出資超出了農民羣眾的經濟承受能力。另一方面,每人每年15元的負擔標準,對於需要投入數萬元甚至更多資金的公益事業,也顯得杯水車薪。三是審批程序繁瑣。“一事一議”需先經村民代表大會通過,報請鄉鎮人民政府審查,再報縣人民政府批准後實施,如果哪一級不被批准,村民議定的事情就難以實施。實事難興辦,使基層組織和幹部在羣眾中的威信難以提高。

(三)債務難化解。由於基金會貸款、“普九”欠帳、農業税墊付、經濟實體虧損等歷史原因,給鄉鎮、村級形成了一定的債務。僅我縣25個鄉鎮債務就高達5041萬元,平均200餘萬元,90%以上的村級為負債運行。取消農業税前,鄉鎮、村兩級還可通過統籌提留等渠道來化解這些債務,債權人也感到有希望。取消農業税後,其尾欠實行掛帳處理,加之現行的財政體制,使很多鄉鎮財政成為“吃飯財政”,甚至為“討飯財政”。基層財政實力較差,只是盡力保運轉,更不用講償還債務和發展公益事業,甚至可能引發債務糾紛,形成新的債務危機。同時,村支兩委換屆選舉後,債務的連續性也將成為新的矛盾。

(四)政策難落實。主要是種糧補貼政策難落實,具體為兩個方面的原因:一是農田實際面積大於計税面積。為降低税費負擔,農民和基層組織在災欠減免中多報受災農田面積,新增和恢復性農田沒有申報税賦,使得農田實際面積大於計税面積。據調查,我縣50%的鄉村存在這一現象,累計超過計税面積8%左右。由於這方面的誤差,使得基層在落實補貼政策時難以實現平衡,將成為引發農村社會不穩定的重要誘因。另一方面,公益事業佔用農田沒有得到補償。上世紀50至60年代,我縣大搞道路、水利等基礎設施建設,為減免佔用農田税賦,國家和財政以農業税返還等方式予以補償。現取消農業税後,因公益事業佔用農田的補償何去何從也成為政策難落實的一個突出問題。

三、取消農業税後要進一步強化農村基層工作

取消農業税是解決“三農”問題的一項重要舉措,也是基層組織深化體制改革的重大機遇期。理性思考新形勢下的農村基層工作,我們認為要突出優化“四權”。

一是要突出優化人權,進一步加大對基層幹部的管理力度,不斷提高執政能力。要健全培訓機制,着力提高綜合素質。在培訓機制的促動下,基層幹部要通過加強經濟科技知識學習,做羣眾致富的帶頭人;通過強化政策法規知識學習, 做農村工作的明白人。當前,要突出加強“三級聯創”、公務員“四個一”等素質工程建設,着力提高基層幹部的綜合素質,夯實服務基礎。要健全激勵機制,大力倡導幹事創業。可在基層組織中實行工作業績與工資掛鈎的激勵機制,把財政撥付的鄉鎮幹部工資,國家轉移支付的村幹部工資分為基礎工資、崗位工資和獎勵工資,獎勵工資的比例可適當大一些,結合年終考核評估,獎懲兑現,真正實現獎優罰劣。要改革用人機制,暢通用人渠道。堅持重民意選幹部,憑實績用幹部,把適應農村新形勢發展要求的複合型人才選拔到基層領導崗位。遵循的原則以“唯賢”用人,重“實績”用人,憑“專長”用人。在民主選舉過程中,要採取“兩個結合”的辦法,即民主推薦與平時測評相結合,與組織考察相結合。

二是要突出優化事權,進一步明確工作重點,加快農村各項事業發展。農村基層工作千頭萬緒,善於理清頭緒,找準取消農業税後農村工作的切入點,就是要主攻工作重點,實現新的突破。要突出發展經濟。基層組織要加大基礎性產業的研究和培育力度,研發出一批效益好、前景廣、門檻低的基礎性產業,儘可能地吸引農民參與開發,拓寬農民增收渠道。如當前我縣發展較好的蠶桑、楠竹、中藥材等,就是一批好的基礎性產業羣。要加大農民的轉移力度,通過加快小城鎮建設,搞好勞務輸出等辦法,引導農民從事和發展二、三產業,科學、合理地將農民從土地上分流和轉移出來。要加大經濟發展模式的探索力度,通過大力推廣“支部+協會+農户”、“訂單農業”等經濟模式,發展高效農業。要加大典型培植力度,通過發揮典型在發展中的示範帶動作用,引導農村經濟發展。同時,也要大力倡導基層幹部辦點示範,加強引導。要努力搞好文明創建。取消農業税後,農民從最實際的利益與最樸素的情感出發,對國家的認同感進一步增強。農村基層組織要以此為契機,在農村和羣眾中深入開展文明創建活動,通過創建活動進一步激發農民羣眾的創建熱情。要切實維護社會穩定。牢固樹立“社會要發展,穩定是關鍵”的大局意識,進一步增強維穩工作的責任感,為農村各項事業的發展保駕護航。要始終保持打擊違法犯罪行為的高壓態勢,通過嚴打整治活動,進一步增強農民羣眾的安全感。要加大不穩定因素的排查力度,將不穩定因素消除在萌芽狀態。要着力健全突發性事件的應急預案,最大限度地降低對社會造成的危害。

三是要突出優化財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baogao/diaocha/q4ekqj.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