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報告 >調查報告 >

健康調查報告範文(精選5篇)

健康調查報告範文(精選5篇)

健康調查報告範文 篇1

摘要:本文是關於就當前社會,老年人對自身常見疾病的不自知,通過開展講座的形式以解決中老年人常見疾病為目的的健康知識宣講活動,普及中老年人常見疾病的運動方式、營養知識,如耳鳴、眼花、膝關節疼痛等 。

健康調查報告範文(精選5篇)

關鍵詞:老年人 常見疾病:耳鳴,眼花 知識宣講

隨着社會經濟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對健康餓需求也越來越多,再加之中國的老齡化問題越來越嚴重,中老年人問題備受關注。我們團隊為積極響應xx大關注民生的號召,開展了以解決中老年人常見疾病為目的的健康知識宣講活動,普及中老年人常見疾病的運動方式、營養知識,如耳鳴、眼花、膝關節疼痛等,提高中老年人生活質量,增強中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的自我保健意識,減少就醫頻率,並且這次實踐我們想通過去社區及療養院用宣講與表演的形式 ,在讓老年人接受我們的健康知識的同時,帶去歡樂,我們在笑語中帶去健康。

一、健康知識宣講

(一)以知識結合舞台表演形式進行演講

以往都是專業人士(教師、教授、醫生等)開展健康講座,這次事由學生團隊宣講,充滿活力,熱情洋溢,可以傳遞更多積極的正能量;

1、中老年人常見疾病

(1)耳鳴

(2)眼花

(3)膝關節疼痛

(4)頸椎病

以往的健康宣講都是以“講”為主,形式比較單調,我們的宣講則是演講與表演、實操結合,通俗易懂;

1、經典歌曲演繹

(1)紅歌串燒:《閃閃的紅星》、《映山紅》

(2)經典電視劇主題曲:《敢問路在何方》

2、遊戲互動環節

(1)、你畫我猜,送獎品遊戲互動

二、探訪社區

(一)與老年人藝術團文藝互動

赴臨安文昌閣社區與文昌閣老年文藝團的成員們進行了一次文藝表演的互動交流。

1、文藝互動節目

(1)學生跳唱類節目《幸福拍手歌》

(2)老年人藝術團經典越劇演繹

(二)社區志願者活動

幫助文昌閣社區繪製一份心願樹的海報和4塊黑板報。

2、活動主題

(1)心願樹主題:寫下老年人的微小心願,通過我們的努力讓他們的心願變成現實。

(2)黑板報主題:軍旅題材以及防火防災。

健康調查報告範文 篇2

此次活動以社會學院歷史學生為樣本,進行抽樣調查,以問卷調查為形式,以安徽師範大學學生心理健康情況為調查目的,共發放問卷96份,回收90份,回收率為93.75%,其中有效問卷81份,有效率為90%.。報告從有效問卷採取抽樣的方法,選取20份作為樣本進行分析,現將結果公佈如下:

一,學習問題

在此次調查中,學習問題是同學最為關心、也是反應最為突出的問題。例如,第33題將下列幾項所帶來的心理壓力由大到小排序,其中有44%的同學認為,學業所造成的心理壓力最大。這説明剛剛進入大學生活,有近一半的同學對大學生活不適應,尤其對大學學習方式不適應,感到心理壓力很大。從緊張的大學聯考中走過,許多同學不能適應大學開放寬鬆的學習方式和生活方式,或過於精神緊張死扣書本,不能從高中應試教育中解脱出來,或感覺生活空虛,整日無所事事,荒廢了學習,虛度了年華。再如第29題上大學後,你覺得你最大的挫折是什麼?其中33%的同學選擇學習成績不理想,由此可見,大一學生在學習上急需得到指導並尋求得到心理上的成就感。

二,業餘生活

在所調查的學生中,有45%的同學感覺大學生活自由開放,同學也比較重視學習,學習自覺性較高,其中56%的同學在第3題你業餘時間主要做什麼?中選擇在業餘時間上自習或聽課,與此相反,只有10%的同學選擇上網玩遊戲或談戀愛。但這也從側面反應了同學心理上的學習壓力依然很大。

三,經濟生活

如今大學生在經濟生活方面基本沒有太大困難,在第6題你每個月的生活費用夠用嗎?中,有67%的同學基本夠用,更有11%的同學有剩餘,與此同時,在第7題中你認為每個月生活費對自己是否是一種負擔,造成心理壓力?有60%的同學認為沒有壓力。以上都説明隨着社會的發展進步,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大學生生活水平也在提高,由於經濟生活造成大學生心理壓力的情況明顯下降。

四,人際交往

人際交往問題是在本次調查中反應較為突出的問題。在第33題,請將以下幾項所帶給你的心理壓力由大到小排序,有33%的同學認為人際關係所造成的心理壓力最大。而在第8題,與一羣朋友在一起,你常感到孤獨或失落嗎?有79%的同學選擇是或有時是,這反應了當代大學生與他人交往的能力欠缺。同樣,在第29題上大學以後,你覺得最大的挫折是什麼?選擇不適應宿舍生活的同學佔到33%,與選擇學習成績不理想的人數相當,這體現了學習方法與人際交往是與此次調查中同學們反應最為嚴重的兩個問題。

大學生中,有相當一部分同學來自農村地區。在以前的日常生活中焦急範圍較窄,與人交往的機會也較少,初到大學,面對如此開放自由的環境,面對如此多的同學。面對如此多的公共場合,一下子不知所措,亂了陣腳,於是羞於表達形成內向性格。而在城市中長大的同學,來自獨生子女家庭,難以體會農村地區同學的情況。於是形成隔閡。與此同時,在第20題你覺得大多數人都不可信任嗎?有78%的同學認為是或偶爾是。這更反應了大學生人際交往中出現了一些問題。

五,心理平衡

在第1題你覺得現在學校與你理想的大學有多差差別?中,有56%的同學選擇很大,這反應了同學同學理想中的大學與現實中的學校還是有還是有一定差距的。在13題你覺得自信嗎?,有69%的同學選擇了不自信或有時不太自信。在第5題現在自己在大學生活中,你認為自己哪些方面最差?有57%的同學認為自己缺乏自信,這兩題都反應了我們的同學對自己沒有足夠的自信心。然而在第23題中關於自己的煩惱有口難言嗎?常常覺得自己是失敗者嗎?只有20%的同學認為自己沒有這方面的問題。在第26題:你總有明確的生活目標嗎?你在為之不懈奮鬥嗎?只有31%的同學認為是。這兩題又都體現出同學們對於自己的未來並沒有明確的目標,對自己的明天沒有信心。以上的幾題分別從不同角度説明同學在心理上並沒有達到平衡,理想總是與現實存在差距的。

本次調查充分反應了以社會學院07歷史班同學為典型的當代大學生存在的一系列心理問題。為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真是、豐富的資料和鮮活的事例,達到了此次活動的目的,活動較為成功。本次活動得到了各個方面的大力支持,特再次向海星調查研究社和07歷史班表示衷心感謝!

健康調查報告範文 篇3

近年來,隨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會生產的發展,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問題引起了人們的極大關注。據有關調查資料顯示,我國有16.79%的青少年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問題,其中高中生佔15.76%,而且這個比例正隨着年齡的增長呈現出一種直線上升的攀升趨勢。針對如此嚴峻的教育形勢,為了切實有效的推進素質教育,國家教育部明確規定:“中等及其以上發達地區的城市,條件具備的學校必須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並將心理健康教育作為檢驗學校素質教育達標的重要指標。

正是在這種背景下,我校在上級教育行政部門的統一規劃指導下,正式將心理健康教育納入了正規教學計劃之中。為了真正做到“教學相長”、“因材施教”,我校心理諮詢室面向我校學生進行了一次《學生心理素質調查》,旨在瞭解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為以後的心理檔案建設和某些課題研究以及教育教學提供真實有效的參考資料。

1.研究方法

1.1被試抽樣為了保證調查結果的真實可靠,這次調查採取了分層抽樣與隨機抽樣相結合的方式。在調查學生中抽取一個班級40名學生(男25,女15)作為一個隨機大樣本,然後再在其餘的5個班級中每個隨機抽取10名學生(男女各5名)。抽樣羣體年齡分佈在15---16、17這一學齡中期階段(調查學生共248名,抽樣比例為37.5%)。

1.2實施調查本次調查共發放調查問卷240份,並附指導語,被試做完後將答題卷交回主試老師。回收有效答卷215份,有效率為73%。

1.3調查內容本次調查內容涉及心理適應、人際交往、自我意識、意志品質、情緒、人格等多方面社會問題,各題附設四個答案(有的為兩個),受試選擇最切合自己的一項作為答案。調查分為三個部分:第一個部分為學生個人背景調查;第二個部分為心理健康分項調查;第三部分為學生個項問題自由調查。

1.4數據處理本次調查所獲數據採取百分統計法,並由進行處理分析。

2.調查結果及其具體分析

2.1總體理論界定及評價

根據目前我國學制的具體劃分,國中生大致處於學齡中期(15、---16、17歲),在這個時期,個體將完成從不成熟到成熟的重要轉變。其間,由於個體生理髮育的超前成熟與心理滯後成熟之間的矛盾,使得這個時期既充滿了生機和活力,同時又充滿着各種心理矛盾和衝突。正如日本大西誠一郎在他的《中學生的心理與教育》一書中指出,少年期“在人生中起着特殊作用,處於特殊地位,存在着特殊的問題。”

如不對這些特殊問題及時進行心理保健,就會出現適應不良和心理疾病,這對他們今後的身心健康極為不利。按照美國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艾瑞克的心理社會發展理論,學齡中期青少年心理上正處於勤奮進取與自貶自卑二者之間,如果發展順利,則將成功塑造具有學術、做事、詩人的基本能力;如果發展出現障礙,則將缺乏生活基本能力,充滿失敗感。由此可見中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對青少年的健康成長的重要意義。

對於中學生的心理特點,朱智賢教授曾概括為“過渡期,是從兒童期(幼稚期)向青年期(成熟期)過渡的時期,是一個半幼稚、半成熟的時期,是獨立性和依賴性、自覺性和幼稚性錯綜複雜的時期。”至於這一評價是否符合現時代的青少年,我們將從下面的具體分析中找尋到答案。

2.2具體分析

2.2.1環境適應適應能力是人的一種綜合心理特徵,是人適應周圍環境的能力。目前競爭與挑戰已成為整個社會的生存運作機制。一個人只有具備較強的適應能力,才能在未來的生活中游刃有餘,適應快節奏的生活工作方式,才能泰然面對各種突發事件,並迅速擺脱困境,發揮自己應有的能力水平;而適應力差的人,只有慌亂,不知所措,最終因與時代的不合拍而落伍,甚至“被淘汰”。調查顯示,中學生因為身心條件的限制,在環境適應問題上,不可能做到我們期望的那樣閃電式的“斷乳”,70%的同學表示能慢慢地適應新的環境,只有5%的同學表現出了“強烈的抵制情緒”。對於新鮮事物,他們表現出了極強的好奇,並對其發展抱有堅定的信心。

2.2.2人際交往交往是人與人之間相互傳遞信息、溝通思想和交流感情的聯繫過程。

期刊文章分類查詢,盡在期刊圖書館良好的人際關係,能夠鼓舞人的精神,培養其自尊心和自信心,提高社會價值感,增進社會適應能力,形成樂觀的人生價值觀,使個性健康得到保證;反之,不良的人際關係及交往障礙則會影響人的心理的健康發展。隨着交往面的擴大和心理的成熟,中學生有着強烈的瞭解他人和被他人瞭解的慾望,渴望擁有一份平淡而真誠的友情。

資料顯示,除了70%的同學認識到升入高中後知識學習質與量的巨大變化之外,還有21.25%的同學也認同了人際交往的重要性。在處理朋友關係上,數據顯示大多數同學都十分的理性,比如87.5%的同學“能夠虛心的接受朋友在公共場合所指出的自己的不足”;在交往原則上,有85%的同學選擇了“平等、相互尊重”,可見現時代的青少年已經開始有了獨立、民主傾向的社會態度,而這正是後兒童期的發展任務。

2.2.3自我意識自我意識又稱自我,是指人們在自己意識中覺察到自己的那個心理過程或意識過程。自我意識的發展在成長的不同階段有不同的任務。到了青春期,人的自我越來越完善,自我調節的系統越來越發展,青少年從而開始注重分析自己的個性,關心自己個性的優缺點,對別人、對自己的評價表現得非常敏感。他們渴望自治、自理,希求能得到周圍環境的認可和尊重,並建立起新型的人際關係,走向社會。調查顯示,國中生在自我意識上的問題就是同一性危機,即理性的自我與現實自我的不相符所引發的心理衝突。

高一新生正是一個多夢的羣體,他們對自己、對未來都作了理想化的設計,但現實中又由於自身的身心特點、成長任務、獨立狀況、問題解決的行為能力等因素的不完全具備,又常讓他們感到挫折、失敗的威脅,從而引發悲觀失望等消極情緒,導致心理失常。在自我認識問題上,65%的同學認為很清晰,29.4%的同學認為較模糊。

2.2.4意志品質意志是人們為達到既定目標,自覺地去克服困難,不斷地調節個人行動的一種心理過程。意志是一個人事業成敗的重要條件,是其心理能動性的集中表現。一個意志堅強的人鍥而不捨、兢兢業業,始終如一地敬業奮鬥,就能建功立業;反之,意志薄弱的人,哪怕IQ再高,是很難有較大作為的。中學生正處於人生髮展關鍵期,意志品質的優劣直接關係到他們的未來,這具體表現在自覺性、果斷性、自制性、堅韌性等品質方面。

這次調查,顯示學生在意志品質方面的認識及發展比較理想。比如,“當你面臨重要抉擇時”,65%的同學選擇了“果斷抉擇”;“當你面臨重要抉擇時,你會。這些都顯示了國中生良好的個人品質及自控能力。

2.2.5情緒情緒是指個體受到某種刺激所產生的一種身心激動狀態。常言道:“人非草木,孰能無情?”。情緒情感作為人的精神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人類心理衞生和社會實踐中有着極為重要的作用和功能。一個人心理是否正常,衡量的一個重要指標就是情緒。大量的事實所證明:當個體長期處於過強不良情緒狀態時,可干擾和分散注意力,影響思維的流暢性和變通性,形成思維僵滯,記憶力下降。由於心理狀態不佳,意識範圍狹窄,心理反應過於敏感或遲鈍,勢必會降低學習、工作效率,影響正當的人際交往和社會適應。

當前,我國中學生的學習壓力普遍偏重:過多的課業負擔、激烈的考試競爭、家長老師的殷切期望等都無形的給學生情感上加了一道厚厚的閘門。他們感到一些合理的情緒無法得到正常的宣泄,渴望與師長進行心靈的交流,而外加的壓力又迫使他們假扮“成熟”、順從。難怪38.75%的同學感到“焦慮太多”;35%的同學感到“孤寂”,當這一切得不到解決的時候,他們也只選擇“靜坐”(56.25%)、“發怒”(33.75%),而少有人(3.75%)選擇適當的移情。這不能不引起我們的思考。

2.2.6人格心理學上的人格是個體在對人對己及一切環境中的事物時所顯示的異於別人的性格。中學生由於知識學習的增強,知識面的擴大,在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上逐漸趨於成熟,他們能夠較好的理解自己所承擔的社會責任,理解人與人之間的權利與義務等深層次問題。

3.存在問題及結論

根據本次調查所獲資料分析的結果表明,我校高一新生心理健康狀況存在以下特點:

3.1學生心理成長過程中交織着複雜的矛盾關係,如:

3.1.1學生與學校、家庭、社會之間存在不適應,環境適應力較差。

3.1.2自我意識的增強與行為自控能力、行為解決能力之間存在矛盾。

3.1.3感情充沛與內省探索造成了心理的自我封閉。

3.2學生認知、情感、意志、道德等心理品質發展的同時,行為上顯得有些稚嫩,常出現知行不一、言行不一的現象。

3.3中學生生理的超前成熟與心理髮展相對滯後使得他們把握不清友情、愛情之間的分別。據平時諮詢與訪談掌握的資料,許多異性同學間的友情正是在同學、教師、家長的“責怪”與“教導”中發生質變的。這無疑警醒了我們平時的教育方式。

健康調查報告範文 篇4

一、問題的提出

高一新生入學後,都會有一段時間,不適應新環境的學習、生活和人際關係。一位心理學家把這種現象稱作“新生適應不良綜合症”。這些問題如不能及時解決,將會對學生的健康成長產生極大的負面影響,嚴重的會使學生出現行為障礙或人格缺陷。為了瞭解高一學生心理健康狀態,及時分析心理問題產生原因,以便及時採取正確的措施,是全體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得到明顯改善和提高,本人於20xx年11月初在長沙市第十九中學高一124班進行了高一學生心理健康的調查。

1.調查對象:長沙市第十九中學高一124班學生。

2.調查方法:問卷調查。向全班58位學生髮出問卷,收回58份。

二、結果與分析

1.對新學習環境不適應

調查問卷統計顯示有34.4%學生認為學生壓力過大;58.8%覺得“還可以”;對於目前的學習任務,有87.5%的學生感到力不從心,因此在對於進入高中後,面對緊張的學習生活是否感到不太適應這個問題上,有71.5%學生選擇的是“有時”;18.4%選擇的是“總是如此”;這表明學生學習壓力已經超負荷。表明高一學生與高二高三中學生相比,承擔的學習負擔與壓力和國中相比更重,高一階段的課程明顯增多,難度增大,教學進度比國中明顯加快。此外高中老師對學生提出更高的期望和要求,積極引導學生對教學內容進行更深層的探究,去發現一般性規律。

同時介紹大量延伸內容來拓寬學生的知識視野,培養抽象概括思維能力。老師還有意訓練學生從多個角度去觀察、分析問題,教學內容也更注重系統性、序列化和階梯度。隨着學習科目的增多和學習內容的加深以及方法的改變,學生難以很快適應任課教師新的授課方式,在方法和學習習慣上仍沿襲國中的老習慣。因此,儘管高中教學內容根本上符合“可接受原則”,但對於剛進高中的新生來説確是難以接受。

2.對新生活環境不適應

來到新的學校,面對新的羣體,部分高一新生感覺不適應,或難於融入新的生活環境。調查問卷結果顯示有23.4%的學生還沒有熟悉班上所有的同學,40.2%的學生認為同學之間心理上存在較大距離。對於學校環境,45.1%的學生表示不習慣新學校的一些規章制度,有的同學則表示很懷念以前的學校和同學。這表明學生對新環境還有很多不熟悉不適應的地方,懷舊念家的現象比較普遍,同學之間相互交往還在比較淺的層面,還處於情感磨合初期。

3.男生的適應性比女生差

男生適應不良和心理不平衡因子分顯著高於女生。面對困難和新環境時,女生比男生更善於向親人朋友傾訴或以其他方法發泄心中不快,從而調節自己的情緒狀態,女生來到新環境裏更能在最短時間內找到三五好友,而青春期男生的個性特點是強烈的心理叛逆和成人感,同時男生的情感表達能力和溝通交流能力較女生弱,這些性別特點導致了男生在偏執、適應不良和心理不平衡的心理問題發生率顯著高於女生。

4.目標模糊多迷惘

調查顯示,58.3%的學生覺得沒有目標,76.8%的學生認為班上學習氣氛差。124班班級學風不夠積極,學生在國中階段尤其是九年級學年,都是勤奮、拼搏的,考上重點中學的信念和父母的期望促使他們在九年級學年竭盡全力,當終於結束會考,因為會考失利來到這個班級,有一部分學生便鬆懈下來,完全沒有了以往的拼搏精神,這些學生認為考上高中了可以休息下了,高一學年不必太緊張,不妨先放鬆一下,加之班上學習氣氛不濃,覺得自己考大學無望,學習自覺性和積極性下降,乾脆就放任自己,消極應付每日的任務,對自己的未來失去了方向感,感覺迷茫,產生了失落感,陷入懷疑自己,否定自己的困惑中,失去了自己的人生座標。

5.早戀心理

調查顯示,很大部分學生認為高中談戀愛是很正常,甚至很必要的事情,而且在較重的學習壓力和青春期煩惱面前更容易傾向於早戀尋求理解和關心。進入青春期的青少年,男女關係意識的增強,令中學生異性交往的火種越來越亮,嚮往愛情是青春期性心理髮展的正常現象。不過,正確的人生觀、學習觀和父母師長的教育使大多數中學生學會控制自己的情感,沒有過早陷入早戀的情網。但是,繁重的學習任務,來自考試和家庭的壓力,使一部分自控能力低的學生情感發展不穩定,這一時期如果得不到父母的關心、指導,強烈的孤獨感和失落感就促使這類學生尋找新的情感寄託,特別需要同伴的友誼,以獲得情感的支持和理解,形成安全感,這種友誼在不正確處理的情況下很容易轉變為所謂“愛情”。

三、要求與建議

無論學生出現哪種心理障礙,對他們的學習和成長的消極影響是顯著的、巨大的。首先,心理障礙直接影響學生優良品德的培養和形成。一般來説,心理素質如何,直接影響到學生思想品德的發展方向、速度和完善程度。健康的情緒和意志,本身就是優良品德結構中不可缺少的心理要素。其次,心理障礙直接影響學生知識的學習和能力的發展。

學生的智力活動總伴隨着情感、意志等心理成分,情緒的好壞,意志強弱,既影響到知識的掌握與技能形成的質量,也影響到學生智力發展的速度和水平。因此,作為教育工作者,尤其是高一級的班主任,一是要做預防心理失衡的"超前指導",二是要注重做好疏導工作。下面,本人根據自己對心理諮詢的瞭解和在教育、教學工作中的體會,談一談對高一學生心理障礙的預防與疏導。

1.轉變觀念。

教育者轉變德育觀念,對心理問題要有正確的認識,不要把心理問題德育化。教師要認識到正值青春年華的中學生最容易衝動,也是犯錯行為最頻繁的"危險期"。教師要根據其年齡發展的特徵,進行全面分析,而不能因學生出現心理問題而歸因於思想變壞,不思進取,品德低下,更不能因此而對學生冷眼相看,全盤否定。教師要認識到,對高一學生進行心理輔導是時代的要求。

2.引導學生正確辨識自我,客觀評價現實,提高適應環境的能力。

高一學生受認識水平的侷限,還不能正確、客觀地評價自己,往往由於自我估計過高或過低,造成主客觀不協調,無法滿足自己的心理需求,於是有可能出現以上一系列心理問題,所以教師有必要幫助學生正確認識和評價自我,學會情緒調節,發揮自身潛能,面對現實,迎難而上。教師如能對學生作出恰如其分的分析與評價,可增進學生自我認識的能力。另外,班主任可通過家長會向家長授課,使家長正確對待考試成績,從而減輕學生來自家長的壓力。

3.學法指導。

學業壓力無疑是中學生心理壓力的主要來源。進入高一以後,學習負擔加重,表現為科目增多,對學生的自學能力要求高。一些學生從一開始沒有很好地加以調整,掌握高中階段正確的學習方法,以適應這一轉變時期,就會感到學習壓力大,學習效果差,成績跟不上。所以,高一教師要注重學法指導,引導學生合理利用時間,學會科學用腦,注重勞逸結合,制訂學習計劃,這樣,從預習到考試,都不會感到壓力大,無形中減輕了焦慮程度,考試也能應付自如了。

4.積極開展文體活動,建立新型師生關係。

良好班集體是一個巨大的教育力量,對學生的心理髮展產生着不可忽視的功效,對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有着重大的意義。其實,不少學生的心理問題,有時是來自於與集體的不善,教師可有意識地組織一些成績較好的學生去向有心理障礙學生"求教",藉此對其短處給予開導,這樣有利於心理障礙的排除,又可使其自尊心得到滿足。同時,還要利用多種渠道,積極開展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鼓勵各類型學生參加課外科技、文藝、體育、製作等興趣小組和校園文化活動,使大部分學生在各類型的羣體活動中發揮自己的特長。這樣,既為學生創造了實現自我價值的機會,保持愉快、積極的情緒,又可促進建立團結和諧的師生關係,從而使教師及時掌握學生的思想動態,及時做好疏導工作。

5.強化心理素質的訓練,增強競爭意識和自信心。

來到新的學習環境,一旦失去了以往的熟悉感,就容易引起個體欲求上的衝突、失衡而引起心理障礙。所以,在重視做好心理障礙的預防和疏導工作的同時,從長遠來説,還要強化心理素質的訓練,培養學生良好的意志品德,增強競爭意識和自信心,使學生在遭受挫折時不至於茫然無措,在面對表揚時也能不忘乎所以。所以教育者一方面要減少對優秀生的過分呵護,讓他們正視壓力,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另一方面,教師不妨有意設置困難和挫折,培養學生不怕失敗,勇於克服困難的堅強意志。鼓勵學生正確認識和麪對成功與失敗,隨時保持沉着冷靜,以理性的態度思考問題。

總之,中學生的心理問題並不可怕,只要教師能掌握一點心理學和教育學知識,在學生中樹立公正、無私的教師形象,以愛心感染學生,教育學生,幫助學生制定切合實際的學習目標和計劃,幫助學生解決學習和生活上的困難,做學生的知心朋友,就能減輕學生的心理壓力,預防學生心理障礙的出現,並能做到及時發現問題,及時做好疏導工作。

健康調查報告範文 篇5

一、老年保健食品消費需求旺盛

隨着生活水平不斷提高,“花錢買健康”似乎成了老年人深信不疑的觀念,保健品被老年人捧為“保健祛病”良藥,吸引無數老年人紛至沓來尋求“保命藥”。被調查的30位老年人中,有18人購買過保健品,佔總人數的60%,其中目前仍在購買或食用的有12人,佔總人數的40%;8人明確表示不會購買保健品,4人持觀望態度。購買保健品的18人中,六成老年人對目前食用的保健品療效不太滿意,三成老年人持中立態度,一成老年人認為治病效果較明顯。在購買保品的18人中,花銷過萬元的8人,花銷過千的6人,花銷百元以上至千元以下的4人。被調查的30人中,九成老年人認為保健品市場管理混亂,亟待規範整治,確保保健品消費市場良性運轉。

保健品市場混亂,負面效應強烈,為什麼老年人仍然對此熱度不減呢?究其主要原因為:

一是多數老年人對保健品廣告宣傳深信不疑。保健品生產商和推銷商會藉助廣播、電視、網絡、報紙、租場地、街道宣傳欄、鬧市撒廣告等多平台全方面廣泛宣傳,利用名人效應、專家講座、優惠促銷、親情服務等手段吸引消費者。在這種“狂轟亂炸”的廣告氛圍中,一些老年人的心態由不信任轉變為懷疑,再由懷疑轉變到深信不疑。被調查的30位老年人中,八成以上的老年人定時收看地方衞視營養專家保健品講堂,九成老年人知曉黑龍江省廣播電台某頻道宋某、於某專家養生講堂。六成以上的老年人表示會繼續收聽收看營養保健節目,會按照專家建議繼續購買保健品,但只有一成老年人認為保健品療效明顯。

二是老年人痴迷保健品源於滿足其多重心理需求。一是保健治病心切。多數老年人經過大半生的辛苦勞作,在步入老年後身體機能老化,患有各種慢性疾病,在藥物治療效果不明顯的情況下,他們會選擇購買保健品來輔助治療,緩解心理壓力。二是從眾、攀比心理。老年人一般對於新生事物的辨別能力不是特別強,比較容易接受別人的心理暗示和受周圍同伴行為的干擾,產生盲目從眾和攀比心理,大家都買我就得買,你買多少錢的,我不能比你買少,結果購買的保健品多數很難達到廠商宣傳的效果。三是排解心中孤獨。很多家庭,老人和子女之間關係獨立,因子女們正處在事業爬坡階段,生活負擔重、工作責任大,他們有什麼苦惱也不便向子女傾訴,常以聽聽保健節目、參加保健產品講座會或到保健品店體驗等來排解內心孤獨或尋找温暖,經過廠商的進一步“説服”,他們會無意識地購買一些保健品。

二、保健品市場亂象危害老年人身心健康

我國於1997年實施的《保健品食品管理辦法》明確界定,保健食品系指表明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食品,即適用於特定人羣食用,具有調節機體功能,不以治療為目的一類食品。而多數商人都要擅自誇大保健品的食用效果,抬高銷售價格,這不僅嚴重地擾亂了正常市場秩序,還讓老人付出高額代價,耽誤了病情,危害老人們的身心健康。

(一)保健品市場混亂,老年消費者上當受騙屢見不鮮。據被調查者反映,近些年常有保健品推銷商來黑河,在市區中心位置租用臨時場地搞促銷活動,他們會藉助廣告宣傳、現場推介、名醫義診和贈藥等活動,博得老年人的信任,誘導老年人購買其價格不菲的保健品,獲取高額利潤。被調查者中,有10人曾經買過此類保健品,其中6人購買了千元以上的保健品,4人一次性購買上萬元的保健品,因購買的保健品堆積如山,不得不用三輪車等工具運回家中。調查的10人中,只有1人認為購買的保健品有療效,5人服用期間因身體感覺不適而停用,4人認為完全沒有效果,只有10%的人認為有效果。之前他們多數人購買過廣播、電視、網絡上宣傳的其他保健品,雖然反映平平,但還是屢試不爽。

(二)保健品價格昂貴,掏空部分老年人的養老金。保健品總體價格昂貴,少則幾百元,動輒上千,個別的上萬,甚至幾萬元,遠遠超出了本身所應有的價值。被調查者中有一位是退休環保工人,月收入不足20xx元,平日裏省吃儉用,節衣縮食,不捨得浪費一分錢,但對購買保健品卻從不吝嗇,幾乎花光了自己所有的積蓄,先後三次購買了近萬元的保健品,服用一段時間後治療效果不明顯,感覺受騙了,對保健品療效產生一些懷疑,但心裏仍渴望遇到真正管用的保健品。另一位被調查的老年人介紹,為了達到保健品治療效果,在服用保健品的期間,廠商會向他推薦了一套有輔助治療功能的保健器械,配合治療,這套器械花費近三萬元,使用了近兩個月,沒有感覺到任何療效。

(三)盲目信任保健食品易耽誤病情,還會影響家庭和諧。多數老年人對保健品市場存在一定的認知障礙,習慣性將保健品等同於藥品,廠商正是利用老年人相信保健品可以治病這一盲區,故意誇大宣傳療效,欺騙老年人陷入消費誤區。被調查者中,八成以上的老年人只信商家的宣傳內容,並不知道真正的保健食品有標誌(藍帽子圖樣)、批准文號及食用方法,個別以治病為目的的老年人,由於長期盲目服用不適宜的保健品,往往會加重病情,耽誤了最佳治療時間。三成老年人反映在服用某品牌的保健品後明顯感覺身體不適,老病沒治好卻又添新病,讓他們苦不堪言,有的老年人因購買時怕兒女阻撓,沒有告知他們,服用後效果差又怕兒女埋怨,為了避免家庭矛盾,他們多數會保持沉默。

三、規範保健品市場刻不容緩

(一)各職能部門應加大執法監管力度。消協應加大轄區內保健品廣告宣傳的監督檢查力度,對臨時租用公共場所搞專家講座、街道散發傳單、隨處張貼小廣告等廠商加強監管,對虛假、誇大宣傳保健品功效的商家按有關法律法規要求嚴肅查處,以絕後患;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應組織協調有關部門加大保健品安全監督檢查力度,嚴肅查處製售假劣保健品等違法行為,並藉助廣播、電視、報紙等媒體給予曝光,公佈假冒保健品名單,提高消費者警覺性;及時受理老年消費者舉報投訴案件,幫助老年消費者對提高保健品的認識和識別能力,以防上當受騙。

(二)嚴厲打擊利用廣播、電視、網絡等媒體的虛假宣傳。嚴格審查涉及老年保健品廣告宣傳內容,尤其是以醫生、專家、患者等形象做療效説明的違規宣傳,對存在誇大誇張宣傳效果,誤導公眾消費的虛假宣傳應立即責令停播或屏蔽,並追究相關責任人的法律責任。

(三)提高老年人的識別能力,學會自保。引導老年人在購買保健品時,應讀懂保健品的標籤和説明書,認清該產品的保健功能,並依據自己的身體狀況“對症下藥”;一定要到正規、有證照、信譽好的商家購買保健品,注意保健品的外包裝上是否有批准文號、生產日期等;平時還要多瞭解健康知識,參加由正規醫院組織的活動,對於保健品廠商組織的保健講座,應謹慎參加。

(四)給老年人營造一個舒心的生活環境。老年人更需要家人的理解和社會的關愛,作為子女應該多關注老年人的情感需求,儘可能抽出時間常回家看望老人或致電問候老人。社區是離老年人生活最近的基層組織,應積極協調政府盡力為老年羣體提供休閒、娛樂場所,開辦健康知識講座,引導老年人選擇正確的健康消費,讓老年人的生活更加幸福。

(五)新保健品管理辦法應儘早出台。我國1997年6月出台的《保健品食品管理辦法》一直沿用至今,已經難以適應複雜多變的保健品消費市場發展需要,國家應儘早出台新保健品管理辦法,建立健全管理細則,明確分工,落實責任,提高職能部門執法能力,更有效地打擊違法違規行為,保障人民人身財產安全,維護社會穩定和諧。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baogao/diaocha/nqk7j0.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