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報告 >調查報告 >

小小主人翁 紛紛獻良策——門頭溝區交通狀況調查

小小主人翁 紛紛獻良策——門頭溝區交通狀況調查

活動設計案例:

小小主人翁 紛紛獻良策——門頭溝區交通狀況調查

小小主人翁 紛紛獻良策——門頭溝區交通狀況調查

門頭溝區峪中分校 閆光霞

發現主題

隨着社會的發展,文明的進步,人們的生活質量的提高,汽車不僅成了各個企事業單位的必需品,也逐漸走入了尋常百姓家。在方便人們出行的同時,由此引出的各種各樣的問題也越來越多,必須引起人們的高度重視。針對我區的實際狀況和學生的實際能力,我校以八年級⑹班為實驗班,圍繞“門頭溝區交通狀況”這一主題,學生自主選擇相關問題進行研究。

主題建議

利用兩週的時間,學生按小組自主去發現我區存在的交通問題,共發現8個。考慮到學生現有知識水平、能力水平、時間地域的限制,以及安全等各方面的因素,經師生共同探討,確定了四個研究方向(象山區路滑、交通死角等不便於調查研究的問題被否定):

1、雙峪環島的現狀與改建

2、永定環島交通事故的原因及對策

3、我區交通污染問題的研究

4、931車次混亂問題的研究

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和實際情況選擇研究主題,並根據需要適當調整活動小組的成員。

活動策劃

確定活動主題之後,就可以進行活動策劃了。但策劃時應考慮人員分工與活動時間、方法的可行性,尤其要注意 “安全第一”。比如:①不得單獨行動,②不得晚上出動,③不得到偏遠、偏僻地區等。在學校領導與班主任提供各種便利條件(如保證校內活動時間)的前提下,發放《家長通知書》知會家長,以取得家長的支持配合,保證校外調查活動時間,協助安全教育。

具體如何策劃,請參考以下建議:

策劃建議

1、根據感興趣的研究主題,填寫《課題開題報告》,明確活動的具體目的、進程等。

2、明確小組成員的分工,把實地勘測、問卷設計、調查採訪、查閲資料、攝像拍照、課件(或模型)製作、撰寫論文等落實到人,但同時要注意組員間的合作交流,協調好分工與合作的關係。

3、制訂儘可能詳細的活動計劃、步驟,提前考慮可能需要的幫助(如介紹信等),並向學校、教師、家長打招呼,爭取支持。

4、設想活動的預期效果和表達形式,以便及早蒐集相關材料(包括圖片、照片等),保存活動記錄和測量數據等。

5、參考表格(也可根據實際情況自行制定):

課題開題報告

年 月 日

活動主題:

課題名稱:

小組長:

指導教師:

小組成員:

課題研究的目的、意義:

課題涉及學科:

研究進程

時間 研究途經方法

任務與目標

第一階段

第二階段

第三階段

2、活動所需條件:(如需要教師提供的幫助、圖書資料、實驗設備、計算機網絡、調查問卷……)

預期成果(論文、調查或實驗報告、製作模型等)

表達形式(文字、圖片、實物、音像資料等)

訪談記錄表

課題名稱:

訪問者:

訪問時間:

被訪問者:

工作單位:

職務:

專業或專長:

訪談地點:

訪談方式(面談、書信、電話等)

訪問主題:

訪問過程:

問:

答:

問:

答:

記錄者:

結論(被訪問者的意見與建議):

課題活動情況記錄表

課題名稱:

活動時間:

活動地點:

參加活動成員

組內:

組外:

活動內容

1.目的(解決什麼問題):

2.形式(小組討論、查閲資料、調查、實驗、訪問等):

3.過程:

4.結果(得出什麼結論,解決了什麼問題,是否完成了預定目標,遇到了什麼問題):

記錄者:

行動探究或行動調查

計劃制定好了,大家就可以開始活動了。提供以下活動方式,希望能對你們有所幫助。不過,你也可以根據自己的條件、興趣自行決定其他行動方式。

行動建議一——收集資料

1、根據研究課題,小組討論需要哪方面的資料?可以從哪些方面收集有關資料?

如:書籍、雜誌、電視、網絡、觀察、調查、訪談、實驗、測量等。

2、根據成員的具體情況(如現有資料情況、居住區域、實際能力、興趣所在等)落實到個人,分頭蒐集,規定日期彙報交流。

行動建議二——具體研究方法操作建議及注意事項

研究方法一般包括以下幾種:觀察法、調查法、實驗法、經驗總結法、文獻資料研究法(書籍、上網)等。可根據研究問題這樣使用這些方法:

1、觀察法

可用來研究雙峪環島的現狀與改建、我區交通污染問題的研究、永定環島交通事故的原因及對策等。通過實地觀察測量,發現目前雙峪環島存在的主要問題、交通污染的具體表現、可能造成交通事故的客觀隱患所在等,得到最直觀、最具有説服力的第一手材料。

2、 調查法(包括訪談法和問卷法)

所有的研究問題都可使用此方法,但使用時必須注意調查問題的設計和調查的對象的選擇,以增強調查的有效性。比如:首先要明確訪談或問卷調查的目的是什麼(是存在的問題還是解決問題的建議?),然後根據目的確定最適合的採訪或調查對象(是有關部門負責人還是普通羣眾?),再設計出有價值的採訪話題或有針對性的調查問卷,最後再付諸行動。

3、 實驗法

可用來研究我區交通污染和931車次混亂的問題。交通污染包括汽車尾氣污染和噪音污染,到底污染的具體指數是多少,必須運用有關儀器和物理知識來衡量説明。如何為931混亂的路線設計出一個最佳的解決方案,必須瞭解相關的道路並通過物理實驗計算出最合理的路線。

4、 經驗總結法

931共有5個車次的路線,它們到底混亂到什麼程度,給我們乘車造成了哪些不便,其不合理之處表現在哪些地方,這幾乎與每一個門頭溝人都密切相關。但如果沒有親身的體驗,便缺少説服的力度,所以必須要求小組成員坐上相關車輛,親身體驗相關感受,以獲取最具説服力的材料。

5、 文獻資料研究法(包括查閲書籍和上網)

此方法也可以在任何研究問題上使用。面對蒐集來的第一手真實資料,它的問題或不合理之處到底在哪裏,必須有相應的參照物,此參照物必須是科學的,而不是主觀臆斷、憑空想象的;而且如何解決現有的問題,提出合理的解決方案,應該有科學的依據,相關材料必須通過查閲獲得。

行動建議三——資料的蒐集與整理

利用筆紙、照相機、錄音機、攝象機等,隨時記錄有關文字、數據、圖片、照片、錄音、錄象等。做到資料詳細、真實可信、有據可查。在資料整理彙總之後以最具有説服力的方式表現出來,如表格、照片、圖片、模型等。

行動建議四——成果的彙報與交流

通過調查研究工作,同學們獲得了大量的第一手材料;通過查閲文獻,同學們蒐集到了頗具説服力的數據圖片;通過討論論證,同學們都有了自己滿意的解決問題的具體方案;通過動腦用手,同學們做出了精緻的模型、繪出了漂亮的圖片,製出了精美的課件。就請各組派代表彙報交流你們的勞動成果,盡情展示,讓我們共同分享。

行動建議五——給有關部門寫建議書(小小主人翁 紛紛獻良策)

我區的交通問題被發現了,解決方案也提出來了,我們可以通過一些渠道把這些好建議、好方案反映到有關部門,主人翁的姿態關心社會事務的管理,用自己的聰明才智為我區建設出謀劃策。比如給有關部門寫信、打電話,向新聞媒體或人大代表反映等。

想到不如做到。就請各組選取一個你們認為最現實可行的、又能夠引起有關部門足夠重視的方式,把你們發現的問題和提出的建議反映上去,充分行使我們的民主權利。

輔導提示

一、活動主題的選擇與確定,要尊重學生的主體能動性。研究問題必須是學生感興趣或是他們能力能達到的範圍,否則會因缺乏熱情而使活動難以持續到最後,降低活動的質量。

二、教師從始至終要起到指導、調控作用。中學生的知識水平和活動能力畢竟有限,為了使學生高度重視和保持熱情,教師在整個活動過程中的作用不可忽視。

1、具體活動開展前必須對學生進行相關研究方法的介紹,並説明如何運用以及可在哪些問題上使用等;

2、學生調查研究過程中,教師要定期向學生了解活動開展情況。瞭解各組已做工作、目前進展情況、下一步打算等,並提出建議和要求,使調查工作更加深入、科學、嚴謹。

3、學生整理時,教師要幫助學生篩選資料。防止各組資料豐富有餘,但雜亂不堪,沒有中心與重點的情況出現。

4、解決問題時教師要鼓勵學生創新,允許奇思怪想,讓學生放開手腳,動手把自己的設想做成模型、畫成圖片。教師承認所有的異想天開,保護所有同學的積極性。

5、教師還要指導學生撰寫論文,引導學生組織彙報。

需要補充的話:

時隔兩年,我區有關交通的建設、管理有了很大改善,而且有不少地方與學生當初的建議設想不謀而合,如;

1、 在葡萄嘴山上、濱河廣場安裝照明路燈,方便夜間的車輛、行人和遊人。

2、 在各個交通輛較大的十字路口安排管理監督人員或在中國小附近人行橫道處安裝紅綠燈或安排疏導人員(現基本是保安人員)。

3、 加大、加寬馬路兩旁的綠化帶,減少汽車噪音和尾氣污染,美化環境。

4、 從市區(石景山)剛進入我區的馬路兩旁,樹起了宣傳牌,介紹我區的主要風景區。

5、 雙峪環島周圍及附近的平房、荒地正在加緊改建利用,要麼建成了高樓大廈,要麼種上了花草樹木。

6、 931車輛大都進行了更新,而且有的車次確實已被取消,比如931專線等。

……

也許是學生的建議真的引起了有關部門的重視,那麼這次活動自然達到了最佳的效果。如果不是,那也説明學生看問題非常準確、實際,提出的設想也很具有預見性,學生看問題的眼光不可小覷。

具體研究案例1:

雙峪環島的現狀與改建

一、發現主題

雙峪環島在門頭溝的交通中佔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它扼守石景山至我區的主要通道,是我區與市區往來的必經之路,因此也是我區最重要的對外門户。它直接連接着我區的新橋大街、雙峪路、濱河路等主要路段,還處於108和109國道,重要性顯而易見。但由於種種原因,它的存在不僅沒有給外來人士留下美好、深刻的印象,而且近年來交通事故、交通堵塞現象時有發生。面對這些問題,有的同學開始沉思、憂慮,八年級⑹班7人組成研究小組,對雙峪環島的現狀進行了調查勘測,並重新進行了規劃。以下記錄了這一研究小組活動的過程。

二、活動目標

1、通過實踐活動,初步培養學生髮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掌握收集、整理、分析材料的方法。

2、通過調查實踐活動,希望能為門頭溝怎樣設計規劃、合理利用雙峪環島提出一份好的建議,使我區在進行基礎建設的同時,為外地遊客提供“免費導遊”服務,促進我區旅遊業的發展。

3、此項活動,希望能在聯繫當前實際的前提下,激發學生的創造潛力,敢於思考,勇於創新,為家鄉的建設盡一份微薄之力。

三、活動計劃

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制定以下活動計劃:

進程

時間

活動內容

任務與目標

第一階段

4月下旬

在老師指導下確定活動主題,制定活動計劃、研究方式,明確分工,填寫開題報告

從我們現有知識水平、能力水平出發,選擇主題,制定方案,體驗自己做主的快樂

第二階段

5月上旬

通過實地考察、拍照,採訪普通羣眾和有關部門負責人員,找出環島的問題所在,以及人們的希望

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我們要走向社會、自主感受,發現問題,在實踐中真正學會掌握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方法

第三階段

5月中旬

通過上網或查閲圖書,尋找可以借鑑的相關資料,整理並設計出最科學可行有價值的建設方案

在實踐中學會比較、學會借鑑,研究出最合理的方案

第四階段

5月下旬

根據同學的建議製作模型,寫出論文、製作課件,彙報交流

在活動中培養合作意識,發揮特長,提高動手的能力,實現交流、分享的願望

第五階段

6月初

寫出建議書,向有關部門提出建議

增強對社會的責任心和主人翁意識,懂得如何正確行使公民權利

四、活動過程

(一) 填寫開題報告

4月下旬,學生在老師指導下填寫簡單的開題報告,説明研究的課題名稱,小組成員,研究目的,研究計劃,預期成果等。

(二) 雙峪環島資料的全面收集

研究小組成員從5月初至5月底,先後十多次到雙峪環島和其東北角的濱河廣場進行實地觀察、測量和採訪,畫下了雙峪環島平面示意圖:

為求資料翔實可靠,本小組採用了多種方式方法進行蒐集:比如使用錄音筆採訪普通羣眾,使用照相機拍攝實際場景,採用問卷調查方式統計人們對環島現狀的滿意程度,拿着學校開的介紹信到門頭溝區規劃局進行採訪等等。

其中這一小組的採訪對象也比較廣泛,有普通羣眾(包括遊人、居民和清潔工)和我區規劃局的有關工作人員。

以下是對某清潔工採訪的《訪談記錄表》:

課題名稱:雙峪環島的現狀與改建

訪問者:董錕等

訪問時間:5月3日上午

被訪問者:環島附近的清潔工

訪談地點:環島附近

訪談方式:面談

訪問主題:對雙峪環島各方面情況的評價及滿意程度

訪問過程:

問:您認為雙峪環島的環境和保潔情況怎麼樣?

答:環境還不錯。垃圾比以前少多了,但是夏天垃圾比較多。

問:環島周圍的交通狀況怎麼樣?

答:一般還行,但車多時容易造成擁擠,而且機動車與非機動車經常起衝突。

問:環島周圍晚上的照明情況如何?

答:環島的燈較亮,但附近的燈壞了也不見修。廣場裏邊黑漆漆的,也不開燈,晚上沒法去逛。

……

問:您知道環島中間的標誌是什麼嗎?有什麼寓意?

答:不太清楚,看上去有點象松樹。

記錄者:唐麗穎

結論:羣眾對環島的保潔、交通擁擠、晚間照明情況不夠滿意,環島的標誌不能發揮作用。

為了得到有關環島的準確、科學的數據,學生還走訪了我區規劃局,下面是與有關工作人員的談話記錄:

課題名稱:雙峪環島的現狀與改建

訪問者:劉力等

訪問時間:5月18日

被訪問者:我區規劃局工作人員

訪談地點:規劃局

訪談方式:面談

訪問主題:關於雙峪環島的具體情況

訪問過程:

問:雙峪環島的直徑、周長、面積分別是多少?

答:直徑約25米,周長是78.5米,面積約490.63平方米。

問:環島周圍的馬路寬多少米?

答:大約20米寬。

……

問:環島中間的標誌叫什麼名字?有什麼象徵、寓意?

答:名字叫“崛起”。門頭溝是北京西南部的綠化屏障,“崛起”象徵了門頭溝以綠化為主,建設綠化城區。“崛起”採用向上的“塔鬆式”,還代表門頭溝綠化蓬勃向上的發展。

記錄者:劉曉穎豔

通過一系列的採訪和實地觀測,學生髮現的問題非常龐雜、瑣碎而又具體,在老師的指導下,整理歸納如下:

環島本身的問題:

1、面積太小,作用不明顯。把十字路口設計成環島,主要目的是緩解交通、保障安全。但由於環島的面積太小,致使司機轉彎仍然較急,緩衝性能不能充分發揮出來,發生事故的可能性依舊很大。

2、分道不明確,缺少人行橫道。由於環島周圍沒有人行橫道、立交橋等,機動車與非機動車又沒有明顯的分道,造成交通秩序混亂,自行車、行人經常與機動車搶道,不少騎自行車的人在機動車道上隨意穿越(照片為證)。

3、環島中心的標誌物設計欠佳。以“崛起”作為我區的標誌(配以照片),寓意雖然不錯,但設計過於抽象,廣大羣眾根本看不懂它的含義,也就失去了它存在的價值。

環島周圍的問題:

1、建築破舊,有礙觀瞻。環島西南角破舊低矮的小平房(照片為證)太不美觀,容易給剛到門頭溝的人士留下不良的第一印象,認為我區是一個又髒又亂又窮的地方。

2、設施簡陋,缺乏管理。表現在環島附近沒有設置垃圾桶,致使白色垃圾滿天飛。而且由於缺少管理人員,濱河廣場內某些健身器材遭到嚴重破壞(照片為證),夜間照明設施長期失修,無法使用,形同虛設。

3、植被太少,綠化不夠。表現在濱河廣場內本應是綠地的地方光禿禿的,露出了黃土,而環島東南角更是一大片無人治理的荒地、垃圾堆,十分影響市容。

從學生總結的情況可以看出,他們是本着求真務實的態度,採用了多種多樣的方法,不僅敢於與人溝通交流,而且善於自己觀察發現,以敏鋭的眼睛、智慧的頭腦學會了蒐集、分析、運用資料的方法。

(三) 資料的整理與分析

5月中下旬,針對發現的問題,學生投入了更多的課餘時間和精力,通過上網或查閲圖書,尋找各種可以借鑑的資料,並多次又到環島,力求根據它本身的狀況,提出自己認為最科學可行、有價值的改進措施:

環島本身:

1、拓寬路面,擴大面積。由於四周的非建築面積都比較大,完全可以擴大環島的面積,並進一步拓寬路面,真正達到緩解交通、保障安全的目的,減少交通堵塞和交通事故的發生。

2、明確分道,架天橋或修地下通道。通過這些設置,可以解決行人、自行車橫衝亂撞,或與機動車搶道的現象。另外,還可以在橋的護攔上或地下通道的牆壁上設置宣傳欄,展示我區的地理風貌、旅遊景點等。——一舉兩得!

3、重塑環島中心標誌物。此處分歧較大,主要有以下提議:“風箏”——象徵我區發展蒸蒸日上、“中國結”——體現中國的文化和民族特色、“科技樹”——象徵我區要發展科技,努力趕上世界的步伐……等等。最後還是統一決定把“風箏”作為環島中心的標誌,有以下兩個寓意:⑴我區已舉辦過兩屆具有跨省區影響力的風箏節,“風箏”便有了令我區人民自豪的紀念意義;⑵“箏”取諧音,可以象徵我區人民不甘落後,力“爭”上游,我區經濟發展“蒸蒸”日上,不斷前進。

環島周圍:

1、拆平房,建高樓。拆除環島西南角破舊低矮的平房,建成高層公寓或大型超市或娛樂場所,讓一進入門頭溝的人能一下子感受到我區的繁榮與進步。

2、增添設施,加強管理。垃圾桶、夜間照明燈、健身器材等都應繼續添置,並安排固定的管理和保潔人員,保護好現有各種設施、保持清潔衞生。與其等損壞了維修更新,不如在管理上適當投資。

3、加強綠化,改善植被。在環島及其附近(尤其是東南角的荒地)應多植樹種草,形成令人賞心悦目的綠化帶。為了防止秋冬季節草褪土飛的現象,最好選擇四季常綠的植物。在給我區環境帶來美觀的同時,也可以淨化周圍的空氣,減少春季的塵土飛揚。

對照環島的現狀,學生提出的各種改進措施確實是從實際出發,科學而且可行,相信隨着我區經濟的發展,很快會有一天,學生的設想都能變為現實。

(四) 成果的彙報與交流

對於彙報與交流,小組成員也表現出了極大的熱情。為了便於介紹雙峪環島及其周圍的現存問題和環境風貌,小組成員拍攝了十來張照片,掃描後製成powerpoint幻燈片,並手繪了雙峪環島的平面圖(見上)。

為了更好介紹自己的設計構想,讓大家感受到改建後的環島的魅力,5月下旬到6月初,用了將近兩週的時間,學生蒐集或買來各種各樣的材料、工具,全員動手,分工負責,製作了新的環島模型。這是拍攝下來的俯視圖:

(五) 主人翁獻良策

彙報交流後,此小組的研究成果得到全體同學的讚賞和認可,於是小組成員一起行動,一起商討,把他們研究的成果寫成文字材料,向我區規劃局提交了建議書。信中説明了雙峪環島現存的問題,並詳細説明了自己的改善構想。他們非常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到2008年北京舉辦奧運會時,雙峪環島能以嶄新的面貌、獨特的設計迎接這次盛會,為家鄉、為祖國增光添彩!

五、收穫與存在的問題或建議等

1、本次活動重在鼓勵學生走出校園、走向社會,增強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以主人翁的姿態關心家鄉的建設,並學會收集、篩選與整理資料。從活動的實際效果來看,這些目的基本上都達到了。

2、學生求真務實的態度令人讚歎。比如,為了準確瞭解到雙峪環島極其周圍的問題所在,學生實地考察了五、六趟。後來在重新規劃環島的設計時,包括製作模型的過程中,為了從實際出發,制定最可行的方案,學生又先後去了環島七、八次進行考察。

3、此組的另一個活動亮點在於製作出了簡單模型,花了他們近兩週的課餘時間。由於學生思想活躍,幾乎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構想,因此他們總是邊改邊做,邊做邊改,力求完美的做法值得向其他同學推廣。

4、圍繞環島極其周圍的狀況,學生蒐集到的材料豐富而又具體,但同時瑣碎而又龐雜,教師必須予以指導,讓學生真正學會整理、利用、分析資料。

具體研究案例2:

我區931車次混亂問題的研究

一、發現主題

受經濟發展水平的限制,公交車是門頭溝區多數居民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近幾年,我區公共交通運輸上有了很大的發展,增設了不少開往市區的路線,僅蘋果園開往我區中心鎮——門城鎮的車就增加了七、八趟之多。按理説公交車越多人們的出行越是方便,但我區卻出現了令人頭疼的問題:931的相關車次路線錯綜複雜、車牌又極其相似,有時讓不少乘客感到茫然無措。

面對這一現象,八年級⑹班有6人選擇了931車次混亂的問題作為研究對象,以下記錄了此組活動的過程。

二、活動目標

1、通過調查實踐活動,讓學生走出校園,走向社會,發現問題;學會與他人打交道,增強學生的社會交際能力和社會實踐能力。

2、讓學生開動腦筋,解決身邊的實際問題,方便自己、家人和周圍人的出行,為家鄉建設出謀劃策,增強主人翁的責任感。

三、活動計劃

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制定以下活動計劃:

進程

時間

活動內容

任務與目標

第一階段

4月下旬

在老師指導下確定活動主題,制定活動計劃、研究方式,明確分工

從現有知識水平、能力水平出發,選擇主題,制定方案,體驗自己做主的快樂

第二階段

5月上旬

進行採訪,並親自進行實地考察

走向社會,通過自主感受,發現車次混亂的問題的具體表現

第三階段

5月中旬

討論整理資料,總結歸納出問題的所在,並針對相關問題研究出解決方案

在實踐中真正學會掌握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方法,運用所學知識解決有關問題

第四階段

5月下旬

寫出論文、製作圖片、彙報交流

在活動中培養合作意識,實現交流、分享的願望

第五階段

6月初

向有關部門提出建議,改善現有問題

增強對社會的責任心和主人翁意識;懂得如何正確行使公民權利

四、活動過程

(六) 資料的全面收集

5月上旬至中旬,研究小組在老師的指導下,分頭通過各種渠道收集相關材料:如進行採訪和問卷調查、親自進行實地考察等。

931路公共汽車是本區主要的公交車之一,也是我校很多師生上下學(班)必坐的交通工具。由於該路車有五條車牌相似的分支線:931、931支線、931區間、931專線、931支⑴等,導致我校師生坐錯車的現象時有發生。本組六位同學分成兩個小組,分頭就這一問題採訪了部分乘客和售票員。

以下是學生採訪某位乘客的記錄(採訪時先錄音,回去整理出文字):

訪談記錄表

課題名稱:931車次混亂問題的研究

訪問者:張皛、姚遠

訪問時間:5月6日

被訪問者:常坐931的乘客

訪談地點:車站

訪談方式:面談

訪問主題:乘坐931車次的情況,針對有關問題的建議

訪問過程:

問:您知道“931”有幾條路線嗎?他們分別去哪?

答:好象有三條吧。去哪不太清楚。

問:您是否坐錯過“931”車次?有幾次?當時感受如何?

答:坐錯過。大約3、4次。坐錯車時感到很惱火,太麻煩了。有一次上班坐成了931支線,走到一半趕緊下車,匆匆忙忙去找931,結果上班遲到了,丟了獎金。(共採訪7位乘客,僅1人從沒錯過。)

問:你希望汽車公司怎麼辦?

答:把不同的931線路刷上不同的顏色,但不要太花,使乘客可以迅速辨別。

記錄者:張皛

結論(被訪問者的建議):把不同的931線路刷上不同的顏色,使乘客可以迅速辨別。

注:為了瞭解931路公共汽車的管理部門如此設置路線與車牌的初衷,也為了拿到931各路公共汽車的具體路線圖,學生專門兩度走訪了河灘汽車總站,但第一次採訪因主要負責人不在,沒獲得任何材料。第二次去又遭到了拒絕,所以對管理部門的採訪未果。因此其如此設計的目的不得而知,但學生通過自己的方法得到了931各車次的路線圖。5月中旬,研究小組成員利用週末結對乘坐了每一路車次(平均每人至少乘坐了兩個車次),從起點站到終點站,並詳細記錄各站名稱和具體所經路段。

在蒐集資料的過程中,為了拿到真實可靠的資料,學生在時間、精力、財物上都作出了一定的付出,務實的精神十分可嘉,值得所有的老師、學生敬佩、學習。而且在這一過程中,學生能夠真正融入社會生活,與人大膽交流,在增長知識的同時,社會交際能力也大大提高。

(七) 資料的整理與分析

5月中旬至下旬,在廣泛深入實際,大量的觀察、採訪、記錄後,學生對收集到的資料進行了歸納整理。小組共同分析討論,認為我區931車次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 車號相近,車型與車色幾乎一樣,區分度太小。這是最重要、最突出的問題。(此處有學生拍攝的照片為證。)

2、 車身上沒有很顯眼的途經各站的站名,售票員有時也忽視了在乘客上車時進行提醒。

3、 931本線和區間都過於破舊,很象是應該報廢的車。這使得行車速度十分緩慢,噪音也很大,乘客乘坐時很不舒服,而且也有一定的安全隱患。

4、 5個車次存在着路線設置混亂、重複的現象。此處有學生手繪的路線圖為證。

針對以上幾個問題,學生經討論提出了以下解決的方案:

1、改換車號。不能因為有一輛931,幾乎所有的車次都圍繞着這個數字命名,又是本線又是專線,又是區間又是支線的沒完沒了。可以把各次車的車號更改為931、932、933……等等。

2、改變車型或車色。每一路車次可以使用不同的車型,以加大各次車的區分度。考慮到我區的經濟水平有限,即使使用同樣的車型,也可以把5次車刷成不同的顏色。下面是學生手繪的5種不同顏色的車:

3、掛出詳細的車牌。把每次車途經的各站名稱掛在車門旁,讓乘客上車時能迅速區分出是不是自己要去的方向。最好售票員在乘客上車前把路線和目的地説清楚一點,提醒一下乘客。

4、合併路線,減少雷同的車次。可以取消931專線和931支⑴,由改道後的本線予以照顧。下面是學生手繪的自己設計的新的路線圖:

5、在經濟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希望能更新車輛,給乘客提供一個更安全、更舒適的乘車空間。

這一個小組的最大特色在於解決問題的建議具體可行。他們雖然研究的問題小,參與的同學也不多,但可以看出學生確實為此花費了不少的心血和智慧,確實想通過自己的努力為人們的出行提供方便,為我區的建設出謀劃策。

(八) 成果的彙報與交流

在彙報與交流時,力求突出各個研究小組的特色,展示他們的亮點。車次混亂研究小組在簡單介紹了他們的研究目的、範圍後,重點介紹了他們是如何通過一次次的坐車,獲得詳細的各站名稱和具體所經路段的過程。在總結了他們發現的問題後,也重點展示了他們解決問題的具體方案,尤其是手繪的精美圖片。

為了使彙報達到最佳的效果,小組事先向教師彙報了兩次,教師提出了精選組合相關資料的建議,所以彙報精練、精彩,非常具有吸引力。實現了他們分享與交流的願望。

為了使學生的心血不至於白費,我又鼓勵學生給我區的公交管理公司寫建議書,把他們發現的問題以及針對相關問題提的解決對策告訴相關部門,以引起他們的重視。對於寫建議書活動,學生的積極性比較高,他們充分感受到了受重視、被認可的感覺,把憲法規定的公民享有批評建議權落到了實處。

五、收穫與存在的問題或建議等

1、本次活動重在鼓勵學生走出校園、走向社會,增強社會實踐能力,以主人翁的姿態關心家鄉的建設,並學會收集、篩選與整理資料。從活動的實際效果來看,這些目的基本上都達到了。

2、在蒐集材料的過程中,學生自己花錢乘坐了所有研究範圍內的車次,並繪出了路線圖,務實、認真的態度十分值得讚揚。

3、雖然學校為學生開具了介紹信,但有的機關仍對學生的採訪採取了不配合的態度,影響了活動的順利進行。

4、由於教師的時間、精力和能力有限,對學生如何設計科學合理的採訪問題的指導不是很深入。

具體研究案例3:

交通噪音污染

一、發現主題

隨着現代文明的發展與汽車工業的進步,汽車不僅成了各個企事業單位的必需品,也逐漸走入了尋常百姓家。機動車數量的迅速增加,極大方便了人們的出行,但同時汽車噪音污染也成為一個嚴重的環境問題,必須引起人們的高度重視。

八年級⑹班選擇“門頭溝區交通污染問題”的同學共有18人,研究過程中發現“交通污染”包括“噪音污染”和“尾氣污染”,其中兩個小組(共10人)決定研究“交通噪音污染”,並在研究過程中互通有無。以下以其中一個研究小組為主,記錄他們活動的全過程。

二、活動目標

1、通過實踐活動,初步培養學生髮現身邊社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掌握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方法,增強社會實踐能力。

2、通過調查實踐活動,讓大家認識到噪音污染的危害,為我區建設出謀劃策,並引起有關部門的重視,為保護環境、減少環境污染作出自己的貢獻。

三、活動計劃

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制定以下活動計劃:

進程

時間

活動內容

任務與目標

第一階段

4月下旬

在老師指導下確定活動主題,制定活動計劃、研究方式,明確分工

從我們現有知識水平、能力水平出發,選擇主題,制定方案,體驗自己做主的快樂

第二階段

5月上旬

上網查閲文獻資料、進行問卷調查和實地考察

“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鼓勵走向社會、自主感受,發現問題,蒐集資料

第三階段

5月中旬

討論整理資料,明確噪音污染的危害和我區目前污染的現狀,並研究出解決問題的方案

在實踐中真正學會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方法,運用所學知識解決有關問題

第四階段

5月下旬

寫出論文、製作課件、彙報交流

在活動中培養合作意識,實現交流、分享的願望

第五階段

6月初

呼籲大家保護環境

增強對社會的責任心和主人翁意識

四、活動過程

(九) 資料的全面收集

5月上旬至中旬,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在老師的指導下,分頭通過各種渠道收集相關材料:如上網查材料、問卷(錄音)調查、實地測量等。以豐富的材料説明了噪聲的危害、人們對噪聲的關注情況,以及我區的實際交通污染狀況等。以下是學生收集到的相關材料,以及學生對材料的初步分析:

1、 網上資料

噪聲對人類的危害必須用科學依據進行説明,所以學生首先通過上網查閲相關材料:

噪聲是社會公害之一。一般包括自然噪聲和人工噪聲兩種,而給居民帶來不利影響的主要是人工噪聲。

噪音級在30-40分貝是比較安靜正常的環境;超過50分貝就會影響睡眠和休息;70分貝以上干擾談話,造成心煩意亂,精神不集中;長期工作或生活在90分貝以上的噪音環境,會嚴重影響聽力和導致心臟血管等其他疾病的產生。同時,噪音還會產生心理效應,影響人的休息、睡眠和工作,從而使人感到煩躁、萎靡不振,影響工作效率。在高頻率的噪音下,一般人都有焦躁不安、容易激動的情形。

近年來,城市機動車輛的劇增已成為城市的主要噪音源。約佔城市噪音源的40%以上。這些噪音是流動的,干擾範圍大。城市的日益繁榮,城市噪音污染成為城市環境的一大公害。在美國“噪音病”一詞已出現於醫學書刊,其發病率與日俱增。有人把噪音視為一種新的致人死命的慢性毒藥。

學生分析:從以上資料可以看出,噪音對人體的危害是非常巨大的。噪音不僅能對人的生理產生危害,還可以危害到人的心理。長時間處於高噪音的環境中,人會感到頭昏頭痛、神經衰弱。噪音的心理危害可以影響到人的休息、睡眠和工作,使人感到煩躁、萎靡不振,影響工作效率。目前,我區汽車數量已超過20萬輛,汽車噪音已影響到了人們的生活與健康。

2、 問卷調查

為了瞭解人們對噪音的關注情況,學生自己設計了調查問卷:

⑴調查問題

①你對我區交通噪音污染的感覺:

A.非常討厭 B.沒有好感 C.一般

D.不認為有什麼害處 E.挺好的,不反感

②你認為應從那方面加強治理?

A.國家政策 B.社會管理 C.家庭教育

D.學校教育 E.個人認識 F.企業管理

⑵調查結果統計(共發出問卷50份,收回20份,佔20%)

問題①:選A(非常討厭)佔60%; 選B(沒有好感)佔40%;

其他選項無。

問題②:選A(國家政策)佔40%; 選B(社會管理)佔30%;

選F(企業管理)佔20%; 選C(家庭教育)佔10%。

學生分析:從調查問卷的回收來看,交通噪音污染還沒有引起人們足夠的重視。從收回的問卷來看,人們對交通噪音污染還是非常反感的,但如何解決此問題,人們還沒有明確認識到應該從自身做起。

3、 實地測量

測量時間:5月18日上午10:00

測量地點:葡萄嘴轉盤

測量內容:

車流量:36輛/分鐘(其中滿載重物的大卡車約佔10%,照片為證)

最大噪音:90.86分貝

最小噪音:30.70分貝

平均噪音:50.63分貝

學生分析:這次調查,反映出葡萄嘴噪音的危害情況,由於處於轉盤地區,汽車鳴笛現象尤其嚴重,我們錄下了其中一輛汽車的鳴笛聲,非常刺耳。由於公路與居民區距離很近,致使附近居民受噪音的危害很深。

通過以上的調查,可以看出學生研究問題還是比較科學、嚴謹、認真的,不僅獲取資料的手段、方法先進多樣,而且能通過查閲科學資料説明汽車噪音污染的危害,通過親自實驗獲取具有説服力的我區交通噪音的相關數據。能夠真正融入生活,獲得感受,增長知識。

(十) 資料的整理與分析

5月中旬至下旬,學生在廣泛深入實際觀察、測量的同時,對收集到的資料進行了歸納整理,在歸納整理的同時,發現短缺材料,會及時進行蒐集補充。小組共同分析討論,認為我區噪音污染嚴重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1、公路與周圍建築羣設計規劃不科學不合理。公路與居民區距離太近,有的居民樓甚至距馬路僅4-5米遠(照片為證),且公路兩側綠地面積太少。

2、我區仍被使用的報廢車太多。由於經濟落後,該報廢的車輛雖無法進入市區,但在我區仍為廣大機關和羣眾使用,這些報廢車包括大貨車和小面的等(有多幅照片為證),而達到使用年限的汽車噪音往往都比較大。

3、交通部門的管理工作不到位。比如仍讓那些達到使用年限、該報廢的車輛暢通無阻,也沒有強調我區的汽車應安裝消聲器,致使許多車輛噪音極大。

4、司機的環保意識太弱。表現在使用報廢車,載物超重、隨意鳴笛等。

針對以上問題,學生結合物理課所學知識,提出解決噪音污染問題主要有以下方法:

1、 從污染源解決。可以開發新型汽車或新型汽油,因為現在汽車的噪音主要是因為發動機轉動和汽油燃燒爆裂時產生的。我們可以在汽車的發動機上加裝一個減震的設施,使噪音減少。還可以在汽車的排氣管處改進原有的消聲器,用吸音材料製作,減音效果會更好一些。

2、 從傳播途徑減弱。可以研製出廉價的吸音材料鋪公路,尤其在居民區附近和繁華區路段,讓汽車的噪音通過輪胎被公路吸收。還應該加大我區公路兩側的綠化力度,讓樹木和綠地吸收、隔阻噪音。(據測試,綠化的街道比不綠化的街道噪音可降低8-10分貝。)

3、 除此之外,在我區發展經濟建設的同時,加強路政建設與規劃,加大交通部門與環保部門的管理力度,通過宣傳教育,增強司機和廣大羣眾的環保意識。

在討論解決問題方案的過程中,教師鼓勵學生充分利用所學的有關物理知識去考慮問題,並允許創新和奇思妙想。所以出現了許多不切實際但頗為新穎的想法,老師都予以鼓勵。重要的不是真的讓學生去解決問題,而是敢於去設想。

(十一) 成果的彙報與交流

宣傳環保知識,增強環保意識,保護我們共有的家園,是每個公民、每一位中學生的義務。學生在大量調查、蒐集資料並設計解決方案後,肯定都希望展示自己的勞動成果,得到更多人的認可和讚許,所以最後的成果彙報與交流必不可少。

此次活動由學生自主選擇彙報與交流的方式,交通噪音污染小組結合本組成員的特長(張思維同學擅長製作flash課件),採用了聲像具佳的flash課件來展示自己的勞動成果。

為了使彙報達到最佳的效果,小組事先向教師彙報了兩次,教師提出精選組合相關資料的建議,所以彙報精練、精彩,非常具有吸引力。真正達到了相互交流、共同分享的目的。

五、收穫與存在的問題或建議等

1、本次活動重在鼓勵學生走出校園、走向社會,學會收集、篩選與整理資料,並以主人翁的姿態關心家鄉的建設。從活動的實際效果來看,這些目的基本上都達到了。

2、由於活動的主題太多,全班又分為十來個小組,而教師的精力和能力有限,對學生如何設計科學合理的調查問卷的指導不是很深入,所以調查問卷可能過於簡單或缺乏有效性。在人力充裕的情況下,最好一個老師指導一個主題、兩個小組,把工作做得更細一些。

3、也是由於教師的指導工作不是很到位,學生考慮問題不夠周全、嚴謹,沒注意調查的對象應具有廣泛性,以增強調查數據的説服力。

4、由於學生剛接觸物理知識,能力有限,不能在有效防止噪音污染方面提出更有效、更實際、更具體的解決方案,所以有的只能是設想。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baogao/diaocha/mmeryr.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