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報告 >調查報告 >

有關留守兒童的調查報告

有關留守兒童的調查報告

隨着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城鎮化進程加快,越來越多的農村富餘勞動力離開家鄉,進城從事二、三產業。因此,部分農村孩子脱離父母的直接監護,成為留守兒童。為貫徹中央關於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及國務院《關於解決農民工問題的若干意見》精神,我們對12個市的91個縣區的農村留守兒童情況進行了抽樣調查,獲取了有關我區農村留守兒童情況的詳細數據與資料,並就此分析,提出了有關改善的建議和意見,以為政府等相關部門的決策提供依據。

有關留守兒童的調查報告

一、 調查的基本情況

本次調查的區域是南寧、柳州、桂林、梧州、北海、欽州、貴港、玉林、賀州、河池、來賓、崇左12個市的91個縣區,被調查對象是國中階段以下的農村留守兒童。

調查採取問卷、座談會、入户訪談等多種方式進行。內容涵蓋農村留守兒童的生活、健康、學習、心理等方面。

據統計,91個縣區總人口為3848.4萬人。目前,在外務工的人口有444.2萬人,占人口總數的11.5%。兒童總數為971.5萬人,其中農村留守兒童98.98萬人,佔兒童總數的10.2%。這些留守兒童中,由祖父母、外祖父母監護的有80.63萬人,佔81.9%;由兄弟姐妹監護的有10.1萬人,佔10.2%;委託親戚監護的有5.2萬人,佔5.4%;無監護的有2.36萬人,佔2.5%。

二、留守兒童存在的突出問題

由於家長長期在外務工,留守兒童大多由祖輩或相關親戚監護,家長與孩子的溝通、交流較少,並疏於對孩子的管理,更談不上對孩子進行應有的家庭教育。因此,留守兒童在生活、學習乃至行為、心理等方面較同齡兒童相比,存在問題較多,且十分突出。

(一)缺乏家庭教育,學習成績不佳

在調查中我們瞭解到,臨時監護人大部分重監護輕教育,由於親朋好友作臨時監護人的要承擔繁重的農業勞動和繁瑣的家務勞動,沒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輔導孩子學習。此外,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等祖輩由於思想觀念和教育方法的滯後,明顯存在着嬌生慣養、放任自流的隔代教育傾向。再之,這些祖輩多是文化素質較低或文盲的老年人,基本沒有能力輔導孩子的學習,致使留守兒童的學習得不到有效的督促和引導,造成學習成績不佳。如鐘山縣望高鎮立頭完小的學生鄒某,父親早亡,母親外出打工,鄒某由爺爺奶奶監管,而其爺爺奶奶年老多病,無力監管,致使鄒某常常看電視到深夜或去玩電子遊戲徹夜不歸,老師佈置的作業不做,上課睡覺,對學習毫無興趣,每次考試分數都在10分以下。據調查統計,監管人中不關心孩子學習的佔31.6%,留守兒童中成績中等或偏下的佔74.9%,成績很差的佔19.9%。

(二)缺乏家庭關愛,性格發育不健康

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家庭的關愛和教育對孩子的性格發展起着重要作用。留守兒童正處於生理髮育、心理逐漸成熟的關鍵時期,外出務工的父母及代理監護人無暇顧及他們的這些變化。家庭關愛的突然斷裂或缺位,留守兒童缺少與家人交流的機會,會對他們的心理產生不利影響,容易導致心理問題的發生,如內向、孤僻、自卑、任性、衝動、多疑等。在調查中,我們瞭解到很多孩子都非常想念父母,由於長期想念父母而又見不到父母,嚴重缺少親情溝通,久而久之這種思念便轉變成怨恨或性格扭曲。據賀州市婦聯對660名國中階段留守兒童的問卷調查顯示:有23.2%的孩子出現不同程度的頑皮任性;有10.2%的孩子因父母不在身邊,性格變內向;有11.7%的孩子不願與人交往。來賓市某中學的學生鄧某和黃某,因父母長期在外打工,無法忍受孤獨冷清的生活,兩人相約喝酒後騎摩托車製造車禍以促使父母回來看望他們,最終造成了一起慘痛的交通事故。

(三)監管不力,不良行為多

父母外出務工後,託管的祖輩或親朋只管孩子的吃住,忽視孩子的身心健康和全面發展,形成留守兒童教育管理上的盲區,導致留守兒童中出現厭學、逃課、迷戀網吧和電子遊戲等現象。有的留守兒童與社會上不法分子混在一起,逐步沾染上賭博、看黃色錄像、小偷小摸、打架鬥毆等社會惡習,有的還釀成犯罪。昭平縣逸夫國小的領導反映,由於監管人監管不力,該校的留守兒童中有一部分經常在放學以後到電子遊戲室玩遊戲,該校老師幫老人找孩子是常事。據桂林市婦聯對300名國小階段的留守兒童問卷調查顯示:有41.1%的學生表示自己違反過學校紀律;有29.2% 的學生表示自己有過打架行為;有9%的學生表示自己有過偷盜行為。

(四)生活習慣差,人身安全缺乏保障

由於缺乏家長的教育和管理,多數留守兒童不同程度地存在不講衞生,不愛洗臉、洗澡、理髮、換衣服的情況。尤其是缺乏家庭青春期指導,使一些處於青春期的留守兒童遇到生理變化時盲然不知所措。如忻城縣紅渡鎮一小女生劉某,由於缺乏青春期生理知識,來月經時認為是當天一男同學打她引起的,要去找男同學算帳。此外,因留守兒童監管人多年老體弱等多種原因,無法認真行使對兒童的監護,使留守兒童還面臨人身安全方面的隱患和危險因素。如有的留守兒童患病不能及時醫治;有的女孩還與未婚的叔叔、伯伯睡在一起等等。據賀州市婦聯調查,該市目前有1200多名留守兒童在無監護人的情況下獨自生活,他(她)們年幼無知,對突發事件幾乎沒有應變能力和自救能力,使犯罪分子有機可乘。因此,該市曾發生過一起五歲留守女孩被鄰居非禮的事件。

三、留守兒童問題形成的原因

(一)社會因素

農村勞動力大規模流動於城鄉之間給農民工子女教育造成諸多矛盾,户籍制度以及與這種制度相伴而生的農民工子女入學須在原籍所在地參加會考、大學聯考;在城市打工的農民無力承擔子女在務工所在地普通學校入學的費用,而在簡陋的農民工子弟學校入學,無法解決孩子升學考試的問題;各地教材選用不同,使得進城務工人員子女在轉學後面臨兩地教育內容不能銜接的困境等,直接導致了留守兒童這一羣體的產生乃至壯大。如富川縣紅珠灣村的小朋友黃某,曾跟父母到務工的城市就讀,後因費用太高,最終還是又回到村裏成為留守兒童。

(二)家庭因素

農民外出務工謀生,希望自己的生活越來越好,也希望給下一代成長提供更充裕的經濟支持。但在外出務工與子女教育之間產生矛盾時,他們往往選擇前者。這其中,既有生活壓力的原因、也有教育意識的原因。近幾年來,隨着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大中專院校畢業分配製度相繼有了重大改革,畢業不包分配,大學生就業難問題突出等,使一些家長送子女入學和學生本人上學的積極性不夠高。有的家長認為,畢業後沒門路照樣找不到好工作,還不如早點就業。在新的“讀書無用論”的影響下,家長放鬆了對孩子的要求。因為忙於務工,家長沒有時間和精力過問孩子的學習,對孩子的困惑、需求、交往、興趣的關注少,委託的監管人又忙於操持家務和農活,也沒有時間和精力對孩子進行教育等,這些都是使留守兒童的家庭教育基本處於空白狀態的因素。

(三)學校教育因素

由於家庭生活的不完整,留守兒童在心理髮育上存在許多問題,需要學校給予更多的幫助與疏導,需要通過教師、集體的温暖彌補親情關係缺失對其人格健全發展形成的消極影響。但由於教育理念、辦學條件、師資力量等多方面的制約,在農村學校中還沒開設專門的心理課程並配備專門的心理教師,也很少組織對學生的心理教育、生存教育、安全教育等。特別受現有的考試製度的影響,有的學校在教育上重智輕德,致使一些成績不佳的留守兒童往往被老師忽視。家庭教育的缺失,學校、社會教育又跟不上,直接導致了留守兒童生活、學習、心理等方面問題的產生。

四、幾點思考與建議

農村留守兒童問題是人口城市化、勞動力轉移過程中出現的社會問題。在今後較長的時間裏,這個羣體還將繼續擴大。黨的xx屆六中全會提出了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大戰略部署。農村留守兒童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後備軍,關注和解決農村留守兒童問題,關係到未來人口素質和勞動力的培育,關係到農村和諧社會的建設。結合本次調查中發現的突出問題,我們認為,做好農村留守兒童工作勢在必行,更需要政府、學校、家庭和社會等各方面的共同配合和努力,共同肩負起關心、愛護、教育留守兒童的責任。

(一)政府方面

1、政府及有關部門應出台相關的傾斜政策和採取有關措施,保障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明確指出,進城務工就業農民流入地政府要建立和完善保障進城務工就業農民子女接受義務教育的工作制度和機制。要把關心和改善農村留守兒童生活、教育和健康成長問題與解決“三農”問題結合起來,進一步完善《未成年人保護法》、《義務教育法》、《婦女兒童發展綱要》等法規、條例的實施細則,細化和明確具體的處罰條例,早日明確外來打工子女教育的管理主體,健全保障機制,落實和保障孩子異地上學的傾斜政策。一方面,使更多的家長外出打工時,能夠將自己的子女帶上,在打工的流入地就近安排他們上學;另一方面,政府要加大投入,增加並落實在農村勞動力轉移較多的地區有計劃地配套籌建留守兒童寄宿制學校、託管中心、心理諮詢站。

2、發揮政府職能作用,建立工作領導機構,明確有關部門職責。政府的職能部門要重視和加強留守兒童關愛工作,各級政府可以成立留守兒童協調機構。市、縣、鄉三級可分別組建由一名政府負責人任組長、相關部門領導參與的農村留守兒童工作領導小組,明確人員、明確任務、明確責任。目前,國家由國務院農工辦領導,由全國婦聯牽頭成立農村留守兒童工作領導小組,負責協調推動有關部門、各級政府及社會各方做好農村留守兒童和流動人口子女工作。建議我們廣西在自治區政府的領導下,由區農業廳牽頭,婦聯等部門成立機構,各負其責,認真協調和推動有關部門、各級政府及社會各方做好農村留守兒童和流動人口子女工作,並給予人、才、物的投入。

3、要加快當地經濟發展,增加農民在本地就業機會。在調查中我們發現,很多留守兒童的家長表示自己上有老下有小,如果家鄉有適合自己務工的崗位,都不願漂泊他鄉忍受分離之苦,外出務工實屬無奈。作為政府部門要改善投資環境,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千方百計增加就業崗位,讓更多的農民就近務工,做到“掙錢養家”兩不誤,從而減少留守兒童的產生,創造有利於孩子健康成長的家庭和社會環境。這是最終解決問題的根本措施。

4、要加大宣傳力度,營造平等發展環境,保護留守兒童應有的權益。政府有關部門要加強宣傳,發揮教育、婦聯等部門的家庭教育機構、專家的積極作用,對外出務工的農村家長進行引導和教育,強化他們的家庭教育觀念,讓他們掌握與孩子交流溝通的方法及科學的教育方式方法。發揮大眾媒體優勢,大力宣傳愛的教育、無歧視教育和城鄉兒童平等參與發展的教育。宣傳我國保護兒童權益的相關法律法規,弘揚各地各部門開展留守兒童工作的經驗和做法及集體、個人先進事蹟,努力營造留守兒童健康成長的社會氛圍。

(二)學校方面

1、要建立留守兒童檔案,強化心理教育。學校要高度重視留守兒童教育工作,建立留守兒童檔案,實行動態管理。要充分利用當地有效資源,加大對留守兒童的心理教育。建立學校心理健康教育諮詢制度,培養一批有一定水準的心理教育諮詢隊伍,健全中國小心理諮詢室。

2、要建立留守兒童家長聯繫制度。要運用書信、電話、信息、家訪、家長會等途徑,與留守兒童家長保持主動溝通、經常性的聯繫,讓家長及時瞭解掌握孩子的情況,重要問題要責成其回家親自參與解決。要利用春節、農忙等時機,邀請返鄉勞務輸出人員召開情況通報會、座談會、問題交辦會,共同交流、研究、培訓等教育孩子的計劃,採取措施,落實對留守兒童教育的計劃。

3、着力培訓“第二家長”隊伍。要發揮家長學校的作用,創造條件開設“第二家長”即“爺爺奶奶家庭教育培訓班”、“臨時託管親屬培訓班”等,通過各類培訓,讓“第二家長”懂得照顧孩子的知識,學會教育孩子的方法,掌握培養孩子的本領。學校班主任要幫助“第二家長”履行好留守兒童的代管責任,共同創造有利教育留守兒童的良好環境。

(三)家庭方面

1、加強家庭教育。家長或委託監管人要掌握孩子的生活、學習、成長情況,通過定期親情電話、信息交流,多給孩子温暖與關懷。同時要加強與學校的聯繫,瞭解孩子在校的情況,以便及時瞭解孩子的迫切需求,幫助解決問題,讓孩子健康、快樂地成長。

2、經常參與關愛活動。家長或委託監管人要積極參加社會上開展的多樣的關愛活動,如“爭做合格家長,培養合格人才”的“雙合格”活動等,以增強家長的責任、意識,學習到更多的有針對性的家庭教育方法。同時,通過有家長和子女共同參加的互動的、豐富多彩的各種家庭教育活動,對孩子進行有利於其身心健康的常識教育、生理心理教育、個性發展教育和心理輔導。

3、要發揮好家庭的監護作用。家庭對未成年人的監護是我國法律賦予的責任,每一位家長都應當認真履行自己的責任。外出務工的家長要注重對留守兒童的呵護,避免“關愛缺失”和管理上的疏漏給孩子帶來身心上的傷害,以保證實現好留守兒童的生存、保護、發展、參與的權益。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baogao/diaocha/kpd9yj.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