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報告 >調查報告 >

校園文化建設調查報告(精選5篇)

校園文化建設調查報告(精選5篇)

校園文化建設調查報告 篇1

學校文化重在建設,它包括物質文化建設、精神文化建設和制度文化建設,這三個方面建設的全面、協調的發展,將為學校樹立起完整的文化形象。學校文化一旦成型,就會形成一種場域,產生一種磁性,它具有一種可以縱橫輻射的魅力,對身在其中的人起潛移默化的作用。可以説,學校文化建設是學校發展的重要保證。

校園文化建設調查報告(精選5篇)

一、調查背景:

大壩中學始建於1978年,現為完全初級中學。現有教職工142名,教學班級28個,學生1263名,是丹江口市在校人數規模最大的一所初級中學。近年來,學校以“成就智美人生,奠基幸福未來”為辦學理念,以“求真向善惟美涵養文明素質,修德啟智健體奠基幸福未來”的辦學目標,形成了以“崇德好學勵志篤行”為校訓,以“文明勤奮和諧進取”為校風,以“嚴謹博學善教愛生”為教風,以“樂學多思求真創造”為學風,積極創造淨化美化、理化性的人文環境,讓學校成為師生愉悦成長的樂園。在我校全體師生的共同努力下,初步形成了充分展示學校個性魅力和辦學特色的校園文化,不僅具有美化功能,更具有強大的育人功能,充分發揮着隱性教育的作用。

二、調查對象:

我校在校學生、部分教師及有關領導。

調查時間:20xx年5月至10月。

調查方式:問卷調查、口頭諮詢、座談會、深度訪談等方式。

調查目的:通過調查,瞭解學生對學校文化建設的滿意度,瞭解學校文化對在校學生素質的影響,以及對學生管理中起到的德育教育的作用,從而為對下一階段學校文化的建設和層次的提升提供參考。

三、調查結果分析:

調查情況:1、發放問卷調查100份,回收100份,回收率為100%。問卷調查題目涉及文明禮儀、道德、心理、以及對學校的滿意度等。對於“你能主動跟老師打招呼嗎?”的問題,有84%的學生做的較好,13 %的學生承認做不到。對“看見地上有紙屑,你能主動撿起來嗎?”的問題,有92%的學生做不到。對“學校環境你感到滿意嗎?”有16%的學生滿意,73%的學生基本滿意,11%的學生不太滿意。對“你會主動瀏覽學校文化牆上的內容嗎?”86%的學生能主動看,11%的學生不太注意,3%的學生無所謂。從問卷調查的結果看,部分學生關注校園文化建設,對自身文明行為比較在意,並努力提高改善。

2、三個年級兩次召開30人座談會。通過座談,學生對校園安全、衞生、文化環境的改善比較滿意,對目前班級小組學習、導學案學習模式比較贊同,對學校平行班教學非常擁護,對班主任老師愛崗敬業心懷感激,對校園仍然存在亂扔亂丟現象深惡痛絕。份份表示要從自身做起,做文明合格的中學生。

3、多次對校長、副校長、教務主任、總務處及各科室老師等老師深度訪談。校長認為,我校對校園文化建設不夠重視,目前沒有明顯特色。我校準備藉着我市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調水源頭、中國水都的勢頭,以“水文化”為特色,重點宣傳丹江大壩重大功能、古均州文化地方特色、宣傳水的重要性、歷代治水文化、弘揚治水精神,製作大塊模型,打造校園文化牆,營造對老師對學生方方面面的校園文化教育氛圍。部分老師認為,學校文化氛圍不夠,各項制度落實不到位,師生活動較少,辦學特色不明顯。有些科室只為上級檢查而存在,沒有充分發揮作用。

四、做法與成績:

1、物質文化。在學校文化建設中,精神文化是目的,物質文化是實現精神文化的途徑和載體,是推進學校文化建設的必要前提;物質文化建設是學校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和重要的支撐。

學校物質文化建設是指學校建築、教學設施、教室、實驗室、辦公室、圖書室、運動場等方面的建設,這些既是學校開展教育教學活動的物質基礎,同時也是塑造優良學校文化的物質基礎。是校園文化的硬件,是看得見摸的着的東西。校園物質文化的每一個實體,以及各實體之間結構的關係,無不反映了某種教育價值觀。

完善的校園設施將為師生員工開展豐富多彩的寓教於文、寓教於樂的教育活動提供重要的陣地,使師生教有其所、學有其所、樂有其所,在求知、求美、求樂中受到潛移默化的啟迪和教育。完善的設施、合理的佈局、各具特色的建築和場所,使人心曠神怡、賞心悦目,有助於陶冶高雅情操,塑造美好心靈,激發開拓進取精神,約束不良風氣和行為,促進師生身心健康發展。今年暑假,我校新建標準塑膠運動場一個,全部黑化校園路面,刷新教學樓實驗樓外牆,綠化美化校園,將一個全新美觀整潔的校園呈現在師生面前,使我校校園硬件建設達到最好程度,為師生營造了一個身心愉悦的外部環境。

2、精神文化。學校精神文化建設是校園文化建設的核心內容,也是學校文化的最高層次。它主要包括校園歷史傳統和被全體師生員工認同的共同文化觀念、價值觀念、生活觀念等意識形態,是一個學校本質、個性、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學校精神文化又被稱為“學校精神”,並具體體現在辦學理念、校風、校訓、教風、學風、班風、個性、風貌和學校人際關係上等方面。

(1)校風建設。校風建設實際上就是校園精神的塑造,校風作為構成教育環境的獨特的因素,體現着一個學校的精神風貌。在校風體現形式上,校風主要表現在辦學理念、校訓、校歌、校徽和校旗上。好的校風具有深刻“強制性”的感染力,使不符合環境氣氛要求的心理和行為時刻感受到一種無形的壓力,使每一位師生的集體感受日趨鞏固和擴展,形成集體成員心理特性最協調的心理相容狀態;好的校風具有對學校成員內在動力的激發作用,催人奮進;好的校風對學校成員的心理髮展具有保護作用,對不良的心理傾向和行為具有強大的抵禦力量,有效地排除各種不良心理和行為的侵蝕和干擾。

(2)教風建設。教風是教師在長期教育實踐活動中形成的教育教學的特點、作風和風格,是教師師德水平、文化知識水平、教育理論、技能等素質的綜合表現。今天全國人民正在為實現中國夢而努力,但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發展是硬道理。發展經濟靠科技,發展科技靠人才,而培養人才靠教育。因此當今世界各國的競爭歸根到底是人才的競爭。學校是育人的場所,是人才的搖籃,而教師是人才的培養者,理應在“傳道授業解惑”教書育人的過程中發揮主力軍的作用。只有在教師隊伍中樹立起良好的師德、過硬的專業素質、紮實的教風,才能引導和促進優良學風的形成,才能完成教育人培養人、提高中華民族整體素質的光榮艱鉅任務。總之,沒有良好的工作作風和教風就難以形成良好的學風,也就難以完成教書育人的基本職責,更談不上培養人才了,耽誤的可是國家大事了。

我校已形成以“嚴謹博學善教愛生”的教風。老師們在各自的工作崗位上不忘職責,堅守師德標準,廉潔從教,敬業奉獻。堅定的理想信念和對未來美好的追求,讓我們一直堅持在人間這條滄桑的正道上!

(3)學風建設。學風是指學生集體在學習過程中表現出來的治學態度和方法,是學生在長期學習過程中形成的學習習慣、生活習慣、衞生習慣、行為習慣等方面的表現。優良學風像校風、教風一樣,對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對學生人格品質的發展和完善,對培養學生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接班人,都有重要意義。我校已形成以“樂學多思求真創造”的學風。同學們比學趕優,在導學案模式下,在小組內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學習已基本成為習慣。良好的學風直接帶來會考的優異成績和各項綜合素質考評位居全市前列。

(4)學校人際關係建設。學校人際關係包括學校領導之間的關係、學校領導與教職工之間的關係、教師之間的關係、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係、學生與學生之間的關係。和諧的校園人際關係是學校文化建設的發展和推動力量。良好的學校人際關係有助於廣大師生員工達到密切合作,形成一個團結統一的集體,更好的發揮整體效應。總體來看,我校人際關係比較和諧,沒有體罰變相體罰學生現象,學生尊敬老師團結同學,一派寧靜祥和。

3、制度文化。學校制度文化建設是學校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沒有規矩,無以成方圓”,通過制度規範學校師生的行為,告誡人們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制度文化建設實際上包括制度建設、組織機構建設和隊伍建設三個方面,組織機構建設和隊伍建設是確保制度建設落到實處,並使其真正起到規範師生行為的關鍵環節,校園文化組織機構的健全和完善,校園文化隊伍的勤奮與能幹,對正常開展校園文化活動,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具有十分重要的、決定性的作用。我校的各項制度基本健全,組織機構建設基本合理,師資隊伍基本達標。我校實行校長負責制,校長是黨政一把手,負責全面工作。副校長分管教學、政教、總務、辦公室等具體工作。黨務工作下設工會、共青團、婦聯等。分工清晰,責任到人,各負其責,共同發展。

五、建議與措施:

1、完善校園文化牆內容,多途徑落實校園文化建設,在辦學理念、學校管理、校本課程中滲透“水文化”的特色,以多種形式給予師生文化薰陶。

2、完善各種校園文化內容,發揮校園文化的顯性、隱性作用,努力從精神層面提升師生價值觀,確保師生心理健康教育、環境教育、安全教育、紀律法制教育等方面有長足進步。

3、大力弘揚優秀傳統文化,並滲透到課堂教學改革中,促進學生行為習慣的改變,以優秀文化影響人,引領學生健康成長。

4、創新班級文化,加強班級文化建設,培訓班主任,提高班主任綜合素質,強化班主任責任意識,培養學生主人翁意識。

5、開發校本課程文化,發揮地方特色文化的作用:水文化、呂家河民歌、民間故事、武當武術等文化,讓學生了解家鄉,培養學生熱愛家鄉,熱愛祖國的情感。

校園文化建設調查報告 篇2

前言

校園文化是以學生為主體,以課外文化活動為主要內容,以校園為主要空間,以校園精神為主要特徵的一種羣體文化。它主要包括:以青年學生為代表的文化觀念以及由引所規範的學生特有的思維特徵、行為特徵和方式;學生課餘生活中一切以羣體形式出現的文化活動,如詩社、棋牌俱樂部、書社、文學社等社團活動,其中最能體現校園文化本質內容的是校園風氣或校園精神。

校園文化是學校所具有特定的精神環境和文化氣氛,它包括校園建築設計、校園景觀、綠化美化這種物化形態的內容,也包括學校的傳統、校風、學風、人際關係、集體輿論。心理氛圍以及學校的各種規章制度和學校成員在共同活動交往中形成的非明文規範的行為準則。健康的校園文化,可以陶冶學生的情操、啟迪學生心智,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校園文化是學校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校園文化是學校在建設和發展歷程中所形成的一切物質和精神財富的總和。如今的大學校園,在校園文化建設方面均有很大的發展潛力。通過對在校大學生的調查,瞭解學校在校園文化建設方面的基本情況,找出利弊,可以更好的對學校的校園文化進行建設。

調查分析

學校的發展是一個漫長而又循序漸進的過程。在學校的壯大的過程中,校園文化的建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校園文化質量的提高,會影響到一個學校多方面的發展和變化,影響學校內教師和學生的素質和能力的提高,校園內各項活動的開展,文化和物質方面的建設。所以,關注校園文化的建設關係到整個學校今後的發展方向和目標、規劃的設定。

校園文化是以學校校園為地理環境圈,以社會文化為背景,以學校管理者和全體師生員工組織校園人為主體,在學校教育,學習、生活管理過程中的活動方式和活動結果,這種方式和結果以具有校園特色的物質型號司和精神形式為其外部表現並影響和制約着校園人的發展。校園文化的最高價值在於促進校園人的發展。校園文化包括三個基本形式,即校園物質文化建設,精神文化建設和制度文化建設。物質文化建設是學校的物質基礎,是校園最直觀的外在表現形式,包括學校的校容校貌、圖書資料、人文景觀、校園綠化、環境衞生等。這些都是在一定計劃和要求下創造的“硬件”文化成果,回對校園文化主體的思想行為和情感產生一定的影響。優美舒適的校園環境可激發和薰陶師生積極向上、奮發進取的精神,能增強學校的吸引力、感召力和知名度。校園精神文化建設是校園文化的核心和靈魂。校園精神文化內涵豐富,其中以社團文化活動為重要的組成部分。校園精神文化是校園凝聚力、向心力和生命力的保障和體現。制度文化建設使學校環境能夠對學校學生實施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全面教育,保證學校教學、科研等各項工作秩序,從而有條件、控制其他對高校育人工作的不利因素。成為改善和整合校園整體文化對學生髮揮積極作用的重要因素。

調查實證材料

一、在物質文化建設方面

校園文化氛圍不能憑空產生,它須藉助一定的物質或載體來營造和傳播。校園物質文化是校園文化的物質載體,它是整個校園文化的外在標誌,所以應該重視校園文化中的物質載體和文化活動所營造出來的環境氛圍。

我們主要對當前學校內硬件設施,綠化,衞生情況及圖書資料進行了調查,由調查可知,我校在逐步完善和建設時期,有許多方面存在着資源和設施的短缺,特別是在學校圖書資料置備方面,學校還需要加快配備的速度,以儘快滿足廣大師生對所需書籍的需求。

但從總體上看,廣大學生對學校的物質建設的變化是有目共睹的,對校園內基本物質建設還是滿意的。依託物質建設為基礎條件,學校在其他文化活動方面才可以更好的展開,為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的建設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精神文化建設方面

狹義的校園文化是指學校的藝術教育和學生的各種課外活動,以社團為主要的表現形式。在對校園精神文化建設調查時,我們主要抓住校園內學生與社團的聯繫,學生對社團的看法等進行調查,以通過分析我校社團建設情況,發現和分析我校在精神文化建設的不足和缺陷。

大學生社團是學生參與社團活動的重要場所,是學生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的第二課堂,對豐富學生的業餘文化生活和培養良好的興趣愛好有着重要作用,是學生提高素質和能力的重要途徑。社團活動是大學生認識能力的互動,最終將推動大學生知識和能力的豐富和提高。

由第五題調查結果可知社團活動在校園文化活動的比重還是很大的,這就反映出社團活動在我校的校園文化中的地位不可忽視,社團活動的好與壞,成與敗,可能會直接影響到我校校園文化的建設,進而對我校總體發展產生作用。由問卷第六題可反映出學生們對社團建設和發展的建議和希望,即社團的建設要以專業知識,文化活動,體育等方面的活動多產生聯繫和互動,這樣更能調動和發揮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本着以為學生服務為目的的宗旨,滿足學生的需求,真正使學生受益。

大學生主動選擇豐富多彩的社團活動除了有着一種積極的熱情和踴躍參加的激情外,還有着積極向上的目標,即培養自己的能力,豐富課餘,追求知識的主動上進的想法。作為社團的組織者領導者應該意識到這一點,恰當的利用和合理的發揮學生們的特點。不僅對會對整個社團的發展提供有利條件和優勢,同時也是使學生們的能力得以展現和進一步得到鍛鍊。從而對我校的精神文化建設產生推動作用。

在社團發展和建設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在於組織活動的單調和缺乏吸引力(見第七題)。導致在社團招募新社員和組織活動時,學生的配合不夠積極,主動,學校在這方面也應該給於社團相應的重視,在社團的內容的豐富性上下工夫,以調動廣大學生參與與組織活動的積極性。

三、制度文化建設

一個學校要正常運行,就必須有一套完善的規章制度,並且各項制度要賞罰分明,對於表現優異的學生,要及時給予必要形式的獎勵,而對於無視規章制度有意違反校規者,要給予必要的處罰。在規章制度面前賞罰分明,久而久之,使我校學生自覺規範言行養成良好的校風校紀。在這方面,我校學生對學校管理普遍認為過於嚴格。

調查結果分析

通過以上對大學校園文化的分析,至此提出一些建議,希望能有助於校園文化建設的開展和進步。

一、充分發揮學生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的主體作用

學生在校園文化建設工作中的主體'作用一般應當包括兩方面的含義:其一、校園文化對學生而言,一定要滿足他們的需求,使他們真正受益。沒有了學生的認同和參與,任何校園文化都是殘缺的或者説是沒有價值和沒有意義的。學生應當是校園文化建設的主體;其二、要使校園文化真正滿足學生的需求,真正使學生受益,校園文化活動的組織者最好應該是學生自己。校園文化的開展更多的是在課外活動中進行,所以,它不能有太多的説教與約束,而應該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依靠學生自己為自己盡情得創意、盡心得組織和盡力得參與。學生是針對自己的校園文化的組織者主體。所以,今後必須切實重視和充分發揮學生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的主體作用,使學生在不斷受益中,依靠自己真正促使校園文化不斷地多樣化、豐富化和有效化。

二、校園文化在形式上要有所創新

我校是一所剛剛新建的高等院校,存在着許多未成型的觀念和體制,隨着我校的不斷建設和發展,我們在實踐中會摸索到新的方式和方法。

第一,在校園物質文化方面的創新。即通過規劃設計、創建、修整或擴充內涵,以增加或增強校園設施、設備等設施及功能,把校園建設成為讀書做學問的好地方,為創新人才成長創造良好的環境。

第二,是校園精神文化的創新。即培育、提升和塑造優良的校園羣體意識和文化概念,這是校園文化創新的核心和靈魂。通過精神文化的創新,為創新人才的成長注入強大的精神動力。

第三,是校園制度文化的創新。即變革學校的組織形式、管理體制以及具體的方針政策等,這是校園文化創新的核心。通過制度文化創新,為創新人才的成長創造良好的機制和氛圍。

總結

校園文化建設的宗旨,一句話就是有助於培養德才兼備的人才即體魄健全,身心健康的社會主義建設者。

學校是培養人才的園地,在這裏我們的一切教學工作,一切科研工作,一切師生參與的活動,都應以學生的健康成長,成為有用人才為中心。就此而言,可以説學校的一切都是為了學生。

高校大學生校園文化應當堅持以人為本,尊重學生獨立人格,引導大學生成為高校校園文化主體要素的創造者、客體要素的優化者、行為要素的實踐者、制度要素的遵循者和精神要素的體現者。同時,高校在構建大學生校園文化系統時要尊重學生的根本利益,樹立學生羣眾觀,瞭解學生,相信學生,依靠學生,服務學生,維護學生,要善於培植強勢的優秀人才和特長人才羣體,要善於培植有潛質和個性突出的人才羣體,把學生當成人才資源和市場資源來開發和利用。

校園文化建設調查報告 篇3

一、調查工作概述

(一)、調查概況

筆者於20xx年秋對我實習所在的國小(x縣基金國小)進行了校園文化建設調查。通過調查研究,對該校的校園文化建設現狀有了初步的瞭解,為準確地掌握當前農村國小的校園文化建設現狀,深化教育改革,加強農村國小校園文化建設的針對性,提高農村國小校園文化建設的實效性,探索實施素質教育的新路子提供了客觀依據。

(二)、調研目的、意義

校園文化建設是學校辦學理念的具體體現,是學校發揮育人功能的重要抓手。為加強校際學習聯繫,進一步探索具有各校特色的校園文化建設新路子,打開學校德育與教學相互促進的新局面。

(三)、調查切入點:

此次調查以校園文化建設為主要內容,即物質文化建設、精神文化建設、制度文化建設為主要切入點展開調查。

(四)、調查時間及對象:

調查時間:

調查對象:x縣基金國小及該校部分教師、學生

(五)、學校概況

x縣基金國小原名大埠中心國小,是一所始建於1934年的名不見經傳的典型山區國小,因條件所限,學校規模極小,校園破爛不堪,當時的校園面積僅有3000多平方米,校舍不足1000平方米,且一半以上還是低矮破爛、陰暗潮濕的一級危房。在校的學生也不過200多人。因為校舍嚴重不足,周邊村莊裏的許多學齡孩子都無法入校讀書,只能分散在另外幾個教學點--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生產隊的土倉庫裏上課。就在這一年,正在尋找資助對象的洪逸揮先生,在贛州市旅遊局的牽線搭橋下,與大埠中心國小結上了不解之緣,大埠中心國小也從此更名為基金國小。

如今,該校的辦學條件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校園面積翻了幾番,危房全部被拆除,建起了寬敞明亮的教學樓和宿舍樓,教學環境和設施設備得到大大的改善,學校辦學規模也不斷擴大,目前已擁有學生1167人,教職工46人,且30歲以下的教師佔教師總人數的2/3,比原來增加了近三倍。

20xx年來,逸揮基金會以一種全新的精神理念一直關心學校的成長,使學校管理大大加強,辦學質量顯著提高,由全縣後進一躍進入了先進行列。在20xx年舉行的三年級語文、四年級數學抽考中,該校成績分別名列全縣同類學校第一、第二名。20xx年起,在全縣抽考中,該校又連續四年取得全縣同類學校第一名。師生中還湧現了一大批工作、學業、操行優秀分子,受到各級表彰,其中有一名教師被評為全國模範教師。加上學校其他各方面均取得不錯的進步,從20xx年起至今,該校連續獲得“市文明校園、德育示範學校”、“紅領巾示範學校”、“小公民道德建設示範基地”、“文明校園創建先進單位”、“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先進單位”等眾多榮譽。

二、調查基本情況分析

x縣基金國小把校園文化建設置於體現學校理念、學校精神、學校品位的高度來積極構建,使其在倡導素質教育、培養學生良好素質的過程中,較好地發揮其育人功能,成為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有力支撐。

一、精心設計,構建綠化、美化、知識化的校園環境。

在創建過程中,學校在佈局調整、建築設計、區域劃分、小品點綴、綠化配套等方面進行了精心的設計與構建。尤其在學校內部環境的建設上,以“從新”、“從特”、“從細”來裝點佈置。目前,校園內教室、宿舍、走廊、活動室都能做到美觀潔淨,而各式宣傳櫥窗、畫廊、黑板報上豐富多彩的內容成為全校師生經常駐足,翹首以待的一道可口的精神快餐。展現在各區域的宣傳標語、校訓、名人警句無不體現出師生們的人生信仰或教育理念。教師、學生的一些書法、美術作品的點綴,加濃了學校典雅怡人的文化氛圍,給師生提供一個賞心悦目、充滿生機的教育空間。學校的校園環境真正成無字的詩、無聲的`歌、立體的畫。

二、規範有序,形成制約、自律、激勵的法治環境。

以法治校、以法治教,應是實現學校管理序化優化的重要途徑,也是弘揚校園文化的重要原則。近三年來,學校依據學校章程,建立與健全了一系列具有客觀性、穩定性、系統性特點的規章制度,使學校在校園管理、評先薦優、行為規範、考績考勤等諸方面有章可循。在制定或修改每一項制度時,學校都組織教師或學生積極參與,發動大家充分發表意見,力求各項制度能為全體成員共同認可,共同接受。

三、與時俱進,倡導開拓、進取、創新的人文環境。

x縣基金國小在校園文化建設中,十分重視人文環境的構築,盡最大限度地把時代信息、時代精神、時代理念融入校園文化之中,使學生能做到“立足校園、關注祖國、放眼世界”。一週一次的國旗下講話,直接成為“世紀論壇”。在這“世紀論壇”上,講話者歌頌改革開放以來的豐碩成果,介紹科技發展的最新成就,暢談個人的社會責任,描繪獻身四化、獻身祖國的宏偉理想,所有這些,激發了全校學生愛校愛國、立志成才的熱情。

四、以人為本,優化培養特長的活動環境。

校園文化的建設應是一種動態的過程,它應當以人為宗旨,以活動為載體,通過校園文化的張揚與滲透,來鮮明學校理念,鮮明教育理念,發展師生個性、陶冶師生情操,增加師生的自主意識、競爭意識、效率意識、民主法律意識和開拓創新意識。近幾年來,學校採用“座標式”來組織開展各類活動。橫向以時間為序,在每學期,每學年中具體規劃好面與點的校園文化活動。活動內容的安排主要依據紀念節日、傳統節日、學校特點來組織。縱向以空間為序,通過陣地建設來組織安排活動。近幾年來,學校充分利用一切文化宣傳陣地,音樂、美術、書法等興趣小組、學校德育基地、社會實踐基地等,使教師與學生都有共同參與的空間,都有“露一手”的機會。校園文化活動的積極開展,既普及又有提高,使全校師生在活動中激發了興趣,發展了個性,培養了特長,形成了風格。形成校園文化的鮮明特色與風格。

三、調查收穫與思考

當代的學生具有“興趣多樣化,生活多色彩,成才途徑多”的特點。校園文化建設可以滿足他們求新知、求技能、求娛樂、求交際、善表現的願望及要求;能開拓他們的視野,提高他們的素質和能力,有利於他們在知識、能力、道德、情操諸方面的發展。因此,全面性、多層次、多角度地開展校園文化建設,對學校全面推行素質教育,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校園文化建設在陶冶學生情操,豐富業餘生活的同時,能激發調動他們的創造性,使他們的剩餘精力得到渲泄,使他們的潛能得到開發利用。

二、校園文化活動可以增強學生的榮譽感和責任感,起到自覺維護班級、學校的榮譽,激勵他們為全面成長而努力學習、認真探索。

三、校園文化活動能調劑、豐富學生的業餘生活,使他們在緊張的學習之餘得到輕鬆愉快的休息,同時校園文化活動的開展,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參與意識,促進學校全方位、多角度為學生成長、成才進行研究和探討。

四、可以充分發揮校園文化建設的教育作用,提高學生的文化素質,學生在接受教師教育的同時,通過參加校園文化活動來提高自己的素質,為將來走向更高一級學校打好基礎,做好準備。

五、校園文化是學校師生共同創造的羣體文化,優秀的校園文化寄託了全體師生的理想、希望、要求,滿足了全體師生共同的需要,使學校羣體產生強烈的內聚力量和激勵力量。同時能夠激發全體師生對學校目標、準則的認同感。個體對羣體強烈的歸屬感、自豪感和使命感。一方面,校園文化建設越發達、愈成熟,羣體心理就愈協調、相融的越統一,學校對個體的吸引力、凝聚力、激勵力就愈大,羣體意識就愈強。另一方面,處於社會中的體現凝聚力、激勵力的學校形象,在校園文化建設中通過擴散、傳播,還會使外部公眾對學校的信念、目標、育人的有效性也產生認同和信心,這樣就可以強化學校內部的自信力,從而將個體目標整合為學校總目標。

校園文化建設調查報告 篇4

中學建校兩年來,堅定不移地走”以德治校、特色辦學“之路,致力於學校文化特色建設,擴展了自己的生存空間,促進了學校持續不斷的發展。學校以《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學校德育工作若干意見》為指導思想,在強化校園物質文化建設,為學生創設一個良好的教育、教學活動場所的同時,積極開展了學生喜聞樂見、豐富多彩、積極向上的校園文化活動,促進了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提高,對學生道德情操的培養和行為規範的養成起到了較好的教育內化作用,逐步形成了”校以育人為本,師以敬業為樂,生以成才為志“的良好風尚。

一、加強物質文化建設,美化校園環境。

物質文化是一種直觀性文化,它直接表現出師生所處的文化氛圍,如校園佈局、建築裝飾、教學設施、環境衞生等。我校的物質文化建設以”三個面向“為指導思想,根據我校的實際情況,充分體現了全校師生的共同思想、共同情感、共同審美觀。兩年來,學校借創建市級示範國中之際,加大了校園文化硬件建設的力度,投入大量資金用於校園的改造和美化,學校的綠化面積、品位均有了較大的提高,校園內鮮花爛漫,綠樹成蔭,走進校園,櫥窗會”説話“,牆壁會”育人“,莊嚴肅穆的楊獻珍紀念像、耀人眼目的金字校訓碑,以及高標準的革命傳統教育展室和文化長廊等,處處洋溢着和諧樸實的文化韻味。

學校還在校園中建有一個長約十餘米的宣傳長廊和兩個閲報欄,集校板報、畫廊和校務公開公告欄於一體,簡潔、美觀、大方。學校在校園的'醒目位置、所有教學區域的走廊、教室內外,張掛、書寫了名言警句、名人畫像等,真正做到了讓每一面牆壁都發揮教育作用,使學生在賞心悦目的環境中身心得到陶冶,拓展了學生的視野,對他們的品德和行為產生了潛移默化的影響。

二、加強制度文化建設,強化管理機制。

制度文化是校園文化建設的基礎工程,是確保學校教育有章、有序和有效的主要保證。兩年來,我校遵循教育規律,依據教育方針和教育法規,建立和健全了各種規章制度,我校的各種規章制度,主要體現以下四個特點:

1、全。學校根據教育、教學工作的實際情況,全方位制訂各項規章制度,做到事事處處有章可循,如行政管理制度、德育管理制度、教學管理制度、總務管理制度、內部體制管理制度等。

2、細。我校制訂的各種規章制度,能較好地體現學校的實際情況,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學校對各種規章制度中口號式的文句儘量減少,充實了具有較強可操作性的內容,便於各規章制度的具體執行。

3、嚴。學校按照教育教學的高標準,以創建示範國中的要求,以人性化管理的理念,嚴格制訂各項規章制度,充分體現科學管理思想,做到以人為本,賞罰分明,嚴格規範了全校師生行為。

4、實。學校在科學制訂各項規章制度的同時,狠抓了各項規章制度的落實。學校按適用範圍將教職工管理制度及學生管理制度分訂成冊,定期組織師生學習掌握制度內容。學校還建立了一個完善的管理網絡,成立了以校長掛帥,主管校長負責,各處室負責人、教研組長參加的工作領導小組,分工明確、職責分明,考核措施到位。

三、加強課餘文化建設,豐富校園生活。

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是校園文化的重要載體之一,我校多年來十分重視學生課餘文化的建設,形成了以嚴格執行課程計劃為手段,以藝術教育為特色的課外活動。

1、嚴格課外活動的管理。

我校的課外活動遵循自主性、實踐性、發展性和教育性的原則,每一種興趣小組、每一次活動都要求做到有計劃、有記錄、有成果、有總結,並且要定人員、定時間、定地點、定內容,對興趣小組活動學校還要求負責老師記好台帳,學校定期檢查活動的開展情況。

2、豐富課外活動的內容。

兩年來,我校課外活動的開展能在兼顧教育與情趣、知識與娛樂的前題下,努力讓學生根據天資所好,各得其所,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鼓勵學生自己組織開展活動。我校目前有業餘團校、學科興趣小組、文學社、青少年體育訓練俱樂部、合唱隊、舞蹈隊、書法組、美術組等穩定的課外活動小組,還有體育節、藝術節、科技節、文藝匯演、學雷鋒活動、社會實踐等專題性、羣眾性的學校傳統活動。

四、加強輿論文化建設,形成優良校風。

學校是一個大集體,班級是個小集體,學生處在集體中,思想行為容易受到集體輿論的制約和同化,產生”從眾心理“效應。我校十分重視輿論文化的建設,真正做到”以正確的輿論教導人“,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1、加強政治思想學習,注重養成教育。

學校通過校會、班會等機會,組織學生認真學習與青少年健康成長有關的政治文件、法規制度、道德修養、愛國愛校愛家鄉等文章。學校還紮實開展宣傳陣地建設,充分發揮黑板報、閲報欄、宣傳櫥窗、圖書閲覽室、名人名言警示牌的作用,大張旗鼓地宣傳好人、好事、好風氣、好習慣,使學校處處充滿着正確的輿論氛圍,從而不斷提高學生的思想認識水平,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使學生養成了良好的道德習慣。

2、確立共同奮鬥目標,激發師生凝聚力。

兩年來,學校根據教育發展趨勢和學校的辦學現狀,提出了”創市級示範國中,建縣教育現代化窗口學校“的奮鬥目標,積極開展多種”爭先創優“活動,如我校開展的文明班級、文明宿舍的創建活動,實施讀書競賽以及”兩室“文化藝術建設評比等活動,營造了良好的文化氛圍,強化了集體意識的培養,在全校形成了一股”比、學、趕、幫“的熱潮,取得了明顯的成效。

3、強化學校”三風“建設,營造向上主流。

一所學校的生存與學校的”三風“有着密切關係,學校經過兩年的積澱,形成了”團結、嚴謹、求實、進取“的校風,”敬業、愛生、嚴教、善導“的教風和”勤奮、樂學、善思、篤行“的學風。學校在教學大樓的醒目處,用鍍金銅字打出了”立德、博學、合作、創新“的校訓,以時刻警示全校每一位師生。

目前,在全校範圍內形成講”三風“,樹”三風“,賽”三風“的濃厚氣氛。我們要求全體師生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從今天做起,積極爭做”三風“倡導者,變外延性”三風“建設為內涵性”三風“建設。學校把”三風“主題教育列入了本學期國旗下講話的主要內容,各班圍繞校風建設舉行了豐富多彩的主題班會活動,學校還把各班開展”三風“教育活動的情況和成果作為評選文明班集體的主要依據。兩年來,學校以優良的校風、嚴謹的教風、踏實的學風和較高的教育質量,贏得了廣大家長的信賴和較高的社會聲譽。

4、清除校園文化垃圾,淨化校園風氣。

學校禁止傳閲不健康的書報雜誌,禁止傳看不健康的電子音像讀物,禁止傳唱不健康的流行歌曲,禁止傳説不健康的流行語,禁止瀏覽不健康的網站網頁,禁止進入”三廳一室“。學校還清理了課桌、書本、文具盒上的不健康的圖畫及語言文字,要求每一位學生一學期要認真細讀一本好書,學唱一首好歌,背10首好詩,看2部好電影,説10句格言。學校還認真辦好校廣播台,定期開放圖書室、閲覽室,讓同學們在知識的海洋裏暢遊,從而使學生能自覺抵制”消極文化“、”角落文化“、”垃圾文化“的侵蝕。

五、創造和諧人際關係,優化人際環境。

荀子曰”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這充分説明了環境對人的潛在影響。校園人際關係是一種高級的校園文化,軟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良好的人際關係不僅可以使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去,促進學生奮發向上,健康成長,還可以形成良好的集體意識和健康的心理素質。二年來,我校着重從以下兩個方面來加強學校人際關係建設。

1、構建和諧的師生關係。

師生關係是學校教育過程中最基本的人際關係,融洽和諧的師生關係是取得最佳教育效果的前題。我校倡導良好的師生人際關係,鼓勵教師以情感人,以理服人,以智啟人,啟發誘導,去打通人的思想,打動人的感情,激勵人的意志,那麼學生必能”投之以桃,報之以李“,尊重、熱愛、信賴老師。所以,我們在兩棟教學樓上分別懸掛有”為師不忘童年夢,常與學生心比心;我知老師用心苦,莫讓教誨付東流“的警句,一方面要求教師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影響學生,着力培養教師崇高的師德修養、良好的精神風貌和強烈的愛生之心,真正尊重學生,切實做學生的知心朋友,要求學生做到的,教師率先垂範。另一方面,我們學校又要求學生要尊敬教師,勤學守紀,充分理解和尊重教師為學生付出的堅辛勞動和辛勤的汗水,認識到實中教師所獨具的奉獻精神和吃苦精神。

2、營造健康的學生關係。

學校通過各種宣傳途徑和活動載體,有目的地引導學生遵循守紀、理解、團結、互助的基本原則,克服嫉妒、自卑、自傲、自私等不良心理,積極鼓勵學生充滿自信,公平競爭、幫人所需、大度為懷。提倡同學之間互幫互學,共同進步;生活上一人有難,八方相助;紀律上互相督促,互相提醒;思想上互相交流,互相提高。同時,學校開設心理課、心理諮詢室,加強學生的心理疏導,幫助他們解除煩惱,正確引導學生中的非正式羣體。通過努力,全校的校風、班風、學風都得到了健康的發展,進入了良性循環的道路。

”播灑甘露綠成蔭,胸懷日月照天地“。經過近兩年的硬件建設和軟件提升,我校基本形成了特色的活動載體,構建了健全的管理網絡,收到了顯著的教化效果。但在校園文化建設這條道路上,還需要我們不懈的努力,如顯形文化中的人際氛圍建設,制度文化建設,隱形文化中的羣體心態的調適等還需要我們努力建構併為之付出心血。我們將不斷探索實踐,紮紮實實地走下去,為了學生的人文素養的提高,我們無怨無悔。

校園文化建設調查報告 篇5

為進一步貫徹落實《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關於大力加強中國小校園文化建設的通知》等文件精神,按照萬盛經開區教育局工作統一部署,結合重慶市進盛實驗中學辦學實際,經過大量資料收集和分析,形成此調研報告。

一、學校簡介

重慶市進盛實驗中學校創建於1945年9月,由東林礦業公司萬盛煤礦員工子弟國小校開辦;1950年更名為“西南工業部四0三煤礦子弟學校”;1951年更名為“公私合營東林煤礦職工子弟學校”;1959年9月更名為“魚田堡煤礦子弟校”;1965年,更名為“南桐礦務局職工子弟校”;1968年更名為“南桐礦務局機修廠子弟校”;1978年更名為“南桐礦務局第二職工子弟校”,1982年9月成立“南桐礦務局中學校”;1983年更名為“南桐礦務局第一中學校”;20__年1月更名為萬盛區東林初級中學校,20__年11月,學校恢復高中辦學,更名為重慶市萬盛區東林高級中學,20__年7月,與原進盛實驗中學校合併,成立重慶市進盛實驗中學校。

目前學校佔地面積30203平方米,建築面積27511平方米。其中教學樓5棟,實驗樓1棟,共計教室78間,功能室19間,辦公室47間,會議室5間。室外塑膠運動場2塊,面積8000平方米,室內塑膠運動場923平方米,食堂948平方米,教師宿舍1棟,學生公寓3棟,學生浴室1棟。目前有班級個,其中高中班,學生人,教職工人。美術、音樂、舞蹈、計算機等教室基本具備。

二、文化現狀

學校的誕生與抗戰和採煤都有密切的關係,經過70餘年風雨,學校培養了一大批優秀人才,並逐步形成底藴厚重的文化理念、辦學理念。

重慶市進盛實驗中學的文化理念是“竹文化”,以培養高尚、正直、有用的人才。文化特色是“礦工底藴、修竹氣質”。文化建設方向是“傳承·弘揚·拓新”。文化建設途徑是“承載傳統文明·打造時代特色”。

重慶市進盛實驗中學的辦學理念“奠基成功人生”。學校精神是“負重自強、和諧共進”。校訓是“知行精進、日新月盛”。校風是“虛心致遠、止於至善”。教風是“兼百家之美、嚴不倦之教”。學風是“博採眾長日高日上”。

根據這一系列完整理念,確立了學校的教育主線,這就是“竹韻勁節、文武兼習、擔當責任、永懷感恩”。圍繞這一教育主線,學校辦學質量的提高既要重視書本知識的學習,又要重視培養學生的思想品德。通過歷史挖掘和地區實際,以及學校優勢、傳統等等,逐步形成以武術、羽毛球為教育品牌,兼顧其他藝術學科,以“感恩與責任”為德育主線,強力推行校園文化的建設工作。

(一)武術特色:

圍繞武術特色教育教學工作,近年來先後完成了一定的武術文化建設工作。如:

一是完成了武術文化浮雕;

二是以年級、班級為單位,建立了武術廊道文化;

三是在體育課中全面推廣武術項目;

四是開展了以武術為主的大課間活動;

五是開展了一年一度的全校性的武術套路比賽;

六是確立了“武術教育在學校全面開展的”課題研究;

七是以班會課等為載體,大力弘楊武術文化;

八是在學校各種活動中均有意識的穿插武術節目,以達到宣傳武術特色;

九是在師生中建立武術業餘愛好者聯盟,開展晨練等;

十是與有關部門聯姻,建立太極拳、跆拳道、散打等專業訓練隊伍……

目前,已經初步營造出武術文化氛圍。需要指出的是,重慶市進盛實驗中學開展武術特色教育教學活動的資料、新聞先後在《重慶日報》、《西部開發報》、《萬盛經開報》,以及地區電視台得以報道,並給予了高度評價。同時在重慶市的各種運動會中,武術也獲得了各種金牌十餘枚。

(二)竹韻文化:

圍繞竹文化,一是完成了校歌、校旗、校徽、校訓、班牌等等的設計工作,並廣泛應用於學校各種媒介中;

二是發行了校刊、校報;

三是完成了竹文化廊道文化建設;

四是將學生的書畫作品上牆展覽;

五是製作了大量反映學校的展板;

六是開展了系列大型“竹韻勁節書青春”舞台活動;

七是開展了寢室文化、辦公室文化、教室文化的建設工作;

八是全面綠化、美化校園,種植了比較多的樹木花草;

九是重點開展了以學生會為中心的講文明、愛衞生活動;

十是開展了有上千人參加的各種特長生專業訓練,藝術體育大學聯考成績突出。

同樣需要説明的是,在萬盛子如廣場開展的“竹韻勁節書青春”大型活動,得到了廣大市民的交口稱讚。而恢復高中辦學後,藝術體育培養的學生前後有700餘人進入了各級院校,其中不乏“四川美術學院”、“重慶大學”、“華南理工大學”、“成都體育學院”、“西南大學”等等知名大學,較好的實現了大學聯考與文化建設的結合。

三、存在問題

雖然重慶市進盛實驗中學在校園文化建設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績,產生了一定的影響。但是從縱向看,還沒有完全發掘出學校豐厚的歷史底藴;從橫向看,與兄弟學校相比還存在一定的差距。具體表現在特色不夠鮮明,文化不夠彰顯,繼承不夠統一,執行不夠嚴肅。在文化特色與應試教育中還左右搖擺,缺乏足夠的毅力和恆心來辦好校園文化建設,部分幹部教師對於校園文化建設的認識還存在偏見。通過調查研究,至少在以下幾個方面還存在問題。

一是特色教育沒有有效開展,特別是武術特色的開展工作還處於低效率狀態,還沒有樹立成學校的文化品牌,沒有成為學校對外交流的一張名片。個別教師主人翁意識淡薄,敬業精神不強,缺乏工作的積極主動性,對學校佈置的校園文化建設工作存在一定的牴觸情緒,工作中敷衍了事,馬虎應對,消極幹事。

二是校園文化建設工作還缺乏系統化和常態化,部分工作屬於見子打子狀態,缺乏前瞻性,結果導致工作疲於命,但效果未必最佳。一些分管領導也圍繞着自己的小地盤打算,缺乏全盤意識和犧牲精神。許多工作各自為陣,使校園文化建設工作執行力度不夠,沒有最大限度完成此項工作。

三是已經完成的校園文化符號還沒有最大限度地宣傳展示,沒有有效利用校園的地理環境,因地制宜地營造校園文化,以至於學生還對於學校的各種標識不夠了解。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baogao/diaocha/jl37gn.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