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報告 >調查報告 >

農村文化建設調查報告3篇

農村文化建設調查報告3篇

本文目錄農村文化建設調查報告強化農村文化建設狀況調查報告農村文化建設調查報告

隨着如火如荼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不斷深入,xx鄉大力發展新型文化事業,積極開展文化下鄉活動,豐富羣眾文化生活,遍佈全鄉的農村鄉土文化彰顯出其巨大的魅力和蓬勃生機,為xx鄉經濟社會的又好又快發展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農村文化建設調查報告3篇

一、xx鄉新農村文化建設工作的主要成效

1、領導重視、加大投入。在鄉政府在財政赤緊的情況下,盡力保證文化必要的投入,據統計,近幾年來,鄉里共投入14萬元,文化基礎建設進一步加強,農民文化活動得到豐富,為發展農村文化事業創造了良好的外部條件。

2、大力開展文化下鄉活動,為經濟社會發展服務。鄉政府以文化站為主體,積極開展文化下鄉活動。鄉文化站在圩鎮辦起了“閲報長廊”和“時事政策博覽牆”。鄉政府以培育新農民入手,創辦了農民知識化培訓學校,舉辦種養、加工培訓班24期,培訓人數達5000多人次,免費贈送科技書刊和資料近萬份。鄉里還辦起了圖書室、歌舞廳。同時,採取政府埋單,農民看戲看電影的形式,鄉政府請縣劇團來鄉下村巡迴演出,鄉電影隊下村放電影,為農民送上豐盛的精神食糧。每逢重大節日,鄉政府還組織開展“愛xx羅江、美xx羅江”系列文藝活動,從XX年至今,共放映電影210場,為農民送戲40場,舉辦文藝活動12場,既滿足了全鄉農民的文化需求,又起到了教育引導作用。

3、弘揚鄉土文化,織牢“鄉、村、組”文化網。在抓好新農村建設的同時,xx鄉通過“以獎代扶”的方式,着力構建鄉、村、户三級公共文化服務網絡,在規劃、土地、資金等方面給予大力支持。全鄉已創建了5個特色文化村,15個文化活動室,200個文化示範户,並村經濟貧困村的創建工作給予適當扶持。為了讓當地農民成為本土文化活動的主角,鄉政府以嗩吶,鯉魚燈為依託,經常組織文藝演出、競技比賽等活動,開展民間藝術匯演,桂竹村鯉魚燈獲得XX年全縣民間藝術匯演二等獎。

4、政府搭台、農民看戲。xx鄉從加強鄉文化站和農村文化隊伍建設入手,依託縣文化局,縣採茶劇團,開辦了歌舞、樂器、書畫等培訓班。同時,按照“政府出資,鄉鎮搭台、農民看戲”的形式,定期送電影、送戲下鄉,免費贈送圖書和科技讀物,為農民羣眾送上文化大餐。鄉政府還採取企業冠名,社會捐助等方式,積極吸納社會資金開展內容健康向上,形式豐富多彩,風格清新質樸的農村文化活動。

二、當前新農村文化建設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和對策

1、農民的文化意識相對薄弱。由於受“經濟利益”思想的衝突,一些農民往往忽略了對文化活動的追求。因此,要加大對農民羣眾的教育培訓,提高他們的整體素質,增強精神文明和文化意識。

2、經費投入不大,導致文化事業發展滯緩。由於上級對農村文化事業資金扶持力度不大,鄉鎮對培育本土文化、民間藝術、添制設備卻無從下手。因此,上級政府應加大資金投入,扶持農村文化事業。

3、鄉鎮文化站隊伍和基礎設施建設有待加強。應加強鄉鎮文化站專職幹部的培訓,配齊配強鄉鎮文化幹部隊伍,解決辦公場所,下撥資金建好鄉鎮文化活動中心,增強鄉鎮文化服務功能。

強化農村文化建設狀況調查報告農村文化建設調查報告(2) | 返回目錄

黨的xx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推進農村改革發展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明確了加強農村文化建設的重大意義,並就建設公共文化服務體系,開發文化產品,開展文化活動,培育文化團體,加強文明創建,倡導社會新風等方面工作提出了具體要求。近期,按照市委宣傳部的總體要求和部署,對部分縣(市)農村文化建設情況進行了調查。

一、農村文化發展基本情況

農村文化建設包括農村文明建設、農民思想道德素質提高、農村文化基礎設施建設、文化活動的開展、文化人才隊伍建設、文化事業的發展進步等多方面內容。改革開放以來,尤其是近幾年來,隨着農村經濟的不斷髮展,農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農村文化建設有了較大發展。

(一)農民思想道德素質有較大提高。隨着新農村建設的逐步深入,農民生產條件和生活環境發生了很大變化,在一定程度上帶動了農民的思想道德水平和文明素質的提高,帶動了農村文化的發展。最明顯的是打仗鬥毆、偷盜搶劫、殘害婦女兒童等治安案件和刑事案件發生率明顯降低,與人為善、互相幫助的淳樸民風得以發揚。

(二)農村文化基礎設施建設水平提高較快。近年來,黨和國家出台了一系列加強農村文化建設政策,加大了農村文化基礎設施建設投入。農村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農家書屋閲報欄建設工程的有效實施,推動了農村文化基礎設施建設的發展。以**縣為例,農村有線電視、電話覆蓋率達到了100%,建設農村羣眾文化活動廣場5個,裝備農家書屋38個,閲報欄38處,添置書櫃50餘個,協調市委宣傳部、省廣電局、省關工委捐贈圖書近2萬冊,發動縣內幹部職工捐贈圖書1萬餘冊,使農家書屋藏書達到或超過了省市要求標準。

(三)農村文化活動開展有新的起色。各地、各部門開展的文化、科技、衞生“三下鄉”活動,文化部門開展送戲、送電影、送圖書下鄉活動,在一定程度上豐富了農村文化生活。仍以**縣為例,通過開展“千名幹部進農家,服務農民促發展”活動,各駐村幹部積極開辦農民夜校,開展籃球賽、拔河賽、卡拉ok大賽等文體活動,很大程度上促進了農村文化活動的有效開展。

(四)文化事業發展進步較快。採取不同形式加強對農民的科學技術培訓,農業科技的推廣和普及卓有成效。農民科學種田、科學養殖的意識和水平明顯增強,促進了農民增產增收。義務教育和職業教育發展較快,農村學校教育教學條件明顯改善,教育教學質量穩步提高。推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農民參核率達到90%以上。建設完善村衞生室、鄉鎮衞生所、衞生院,初步解決了農民看病難、看病貴問題。

二、農村文化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農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新農村建設的深入發展,黨的xx屆三中全會,都對進一步加強農村文化建設提出了新的要求,與要求相比,農村文化建設中還存在一些突出問題。

(一)對農村文化建設重視不夠,倡導不力。有些同志説起來重視文化建設,忙起來就放在一邊,或者被動應付,缺乏主動性。有人認為,沒飯吃不行,沒衣穿不行,沒房住不行,沒錢花不行,文化活動不搞沒什麼大問題。有這樣的想法的人不在少數,究其原因,還是認識問題,沒有從建設新農村、構建和諧社會的高度來認識農村文化建設。由於認識不到位,倡導農民開展文化活動就缺乏動力,更別説扶持、建設農村文化了。

(二)鄉鎮文化站建設相對滯後,文化陣地萎縮。鄉鎮文化站在農村文化發展中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對於一個鄉鎮來講,是文化發展的的龍頭、支柱,XX年,農村税費改革後,鄉鎮文化站與廣播站合二為一,變成鄉鎮文體廣播站,職能上被削弱。80%文體廣播站沒有專門活動場所,沒有文化活動器材、設施,無法開展羣眾文化活動。鄉鎮文體廣播站只有1個編制,文化幹部身兼數職,且大都不是專業人員,缺少必要的專業知識,組織開展羣眾文化比較困難,指導培養農民開展文化活動力不從心。

(三)農村文化人才隊伍匱乏,農民文化活動主體作用沒有充分發揮。實行聯產承包責任制以來,農村經濟發生了很大變化,農民富裕了,家家買上了電視機;一家一户的生產方式,在客觀上造成人際關係的微妙變化。集體生產時田間地頭即興文化活動基本沒有了,一些“農村文藝人”失去了“舞台”,加之鄉鎮文化站沒有有目的地創造機會去培養、鍛鍊這些人,使得農民中有專長和特長的文化人才越來越少,缺少有熱情、有能力組織農民文化活動的領頭人。農民參與文化活動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沒有得到有效激發。農民自發開展文化活動、文化創新的氛圍還沒有營造出來,

(四)文化活動形式單一,方式過於簡單。一説起農村自發組織的文化活動,人們馬上想到了扭秧歌,再其它,基本想不起什麼了。扭秧歌與前些年也大不相同了,以前一到年節兒,各地經常組織秧歌匯演,男女老少披掛上陣,很是壯觀;現在的秧歌參與者多是老年人,以鍛鍊身體和創收為目的,文化含量打了折扣。農民缺乏主動組織開展文化活動的意識和動力,農村文化活動主要靠相關部門的文化下鄉,但由於各地文化部門的人員有限,精力有限,資金有限,文化下鄉還沒有形成制度和規模。

(五)文化資金投入不足,經費缺乏保障。前些年,由於財力所限,鄉鎮經濟薄弱,農村文化基礎設施、鼓勵農民開展文化活動投入的資金偏少。單純為提高農村文化水平

而投入的資金只佔新農村建設資金的一少部分,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農村文化的發展進步。

由於農村文化建設發展滯後,致使先進文化和思想還沒有完全佔領農村陣地,不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不良思潮還佔據一定空間,庸俗、醜惡的垃圾文化正在一定範圍內侵蝕着農村思想文化陣地,因此,如何進一步加強農村文化建設,顯得尤為重要。

三、推進農村文化發展對策

(一)提高認識,把發展農村文化納入發展規劃。樹立新的理念,真正關心鄉村農民的文化生活。切實把發展農村文化擺上日程,將文化建設工作作為考核新農村建設成果的重要指標,確定工作任務,明確工作責任,量化考核,獎優罰劣。建立文化發展激勵機制,鼓勵農村文化創新形式,豐富內容,多出精品。儘快制定出優秀作品的獎勵政策,鼓勵文藝團體、民間藝人創作更多體現時代特徵和農民喜聞樂見的優秀精神文化產品。

(二)立足農村,進一步加強農村文化陣地建設。從根本上説,要改變農村文化工作與農民羣眾的精神文化需求不適應的現狀,還得立足農村文化的現實土壤,保證農村文化工作有陣地:改造和利用好原有文化陣地,現有的小廣場、禮堂、活動室等文化場所要添置設施,更新內容;開闢新的文化陣地,建設一批文化廣場、球場以及其他羣眾文化場所。要培植好的文化品種:傳承傳統民族文化、特色文化,改良民俗民間文化,引進外來積極健康文化,培育新生優秀文化。舉辦各種培訓班,科技講座,引導農民興辦文化、參與文化、積極要求文化消費的熱情,引導民間文藝人自編自演健康向上的、貼近農民、貼近生活的文藝節目。

(三)創新機制,培養農村文化人才隊伍。一是要配齊配強鄉鎮文化站工作人員,對鄉鎮文化站人員建立“准入”機制,設置進入門檻,對新進文化站人員的學歷、年齡,特別是業務、特長技能要設置硬性規定,經考核合格後持證上崗,同時保證文化工作者的待遇,穩定隊伍,提高工作積極性;二是要以文化館和各鄉鎮文化站為基地,分期分批對文藝積極分子進行培訓。培養一大批熱心公益事業的文化藝人和“土專家”,扶持一批文化專業户,幫助他們更新知識,提高技能水平;三是加強與大專院校的溝通、協作,爭取有特長大學生到農村實習,搞社會實踐活動,為農村文化建設帶來新鮮理念,注入新的發展活力。

(四)強化服務,使“三下鄉”活動向縱深發展。從現在的情況看,由於農村文化工作基礎薄弱,要改變農村文化工作的被動局面,“送文化”仍然是現階段活躍農村文化生活,滿足農民羣眾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徑之一。因此,應切實加強和改進“送文化”的工作,使之步入規範化、制度化、經常化的軌道。要建立良好的機制,豐富“送”的內容,活躍“送”的形式,選擇“送”的時機。要將送文化下鄉列入年度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指標要列入目標管理考核,“政府買單,羣眾看戲”的經費要列入年度財政預算。建立政府各有關部門的協作機制,形成單位和部門之間的共同合作。同時,注意探索促進“三下鄉”與農民文化活動的有機結合,使二者相互促進,相互融合,共同提高。

(五)幹部進農家,活躍農村文化生活。推廣**縣“千名幹部進農家,服務農民促發展”活動的成功經驗,選派有責任感、有事業心,有專業特長的幹部長駐農家,指導發動農民開展形式多樣的文體活動,帶動農村文化的發展。創造條件,促進各駐村幹部之間的合作與交流,以此為基礎,促進各村屯、各鄉鎮的文化交流與合作。創新活動形式,舉辦文藝匯演、農模大賽、健身操比賽、卡拉ok大賽,樂器演奏、二人轉、交誼舞、街舞培訓展演,農民書畫展、徵文競賽等多種形式的活動,豐富農民文化生活。

(六)多元投入,為農村文化發展提供資金保證。文化事業建設費的安排應向基層文化建設項目傾斜,要保證有影響的重大羣眾文化活動的經費投入,市縣鄉財政每年要安排專項資金用於鄉鎮文化中心建設,村文化活動室、農家書屋、閲報欄等文化設施的建設,農村文化人才培訓,鼓勵補貼自辦農民文化大院,還要設立專項資金,鼓勵扶持農村文化活動的經常性開展。各職能部門要主動與上級部門聯繫,爭取農村文化發展基金。通過政策鼓勵、商業化運作,鼓勵民間資金投入農村文化發展事業,按照“民辦公助、一主多業”發展思路,採取結對幫扶、文明共建、掛牌命名、評比表彰等措施,促進文化中心户建設,“xx”期間,力爭達到一個村建有一個以上的文化中心户,一個鄉鎮有一個以上的民辦演藝團隊。

農村文化建設調查報告農村文化建設調查報告(3) | 返回目錄

一、基本現狀

近年來,縣委、縣政府及文化工作部門對我縣農村文化建設十分重視,注重鄉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積極開展鄉村文化活動,倡導健康生活方式,為豐富農村羣眾文化生活、推動和加快新農村建設發揮了積極作用,使我縣農村文化建設呈現出良好的發展勢頭。

一是文化基礎建設得到加強。目前,全縣建有文化館、圖書館個1個,鄉鎮文化站7個,村組文化室35個,文化專業户120個。20**年爭取全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項目投資263萬元,建成縣級支中心1個,鄉鎮服務點10個,村級服務點123個,工程網絡實現了縣鄉村三級全覆蓋,提升了農村文化設施現代化水平。

二是羣眾性文體活動開展較好。一是民間節慶文化得到較大發展。各鄉鎮能結合地方民俗,組織鑼鼓秧歌、農民文化藝術節等內容豐富、風格獨特的文化活動。二是各類文藝演出隊伍發展迅速。全縣現有各類文藝團隊249個,常年活躍在農村,已成為農村文化建設的生力軍。三是農村文化大院初見生機。青化鄉農民荔改朝建立了集鑼鼓秧歌,自樂班、農家書屋、文化共享工程為一體的民間文化組織“老荔文化大院”,為農村文化建設創出了新路子。

三是“送文化下鄉”活動紮實有效。20**年我縣爭取國家文化發展項目農村數電影放映工程,國家投資110萬元配發了10台數電影放映機。縣財政每年列支7萬元用於放映補貼,保證了放映工作的正常開展。20**年共放映數電影XX多場,吸引觀眾70萬人次。

二、存在問題分析

我縣農村文化建設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與羣眾的精神文化需求相比,還有不少差距,主要表現在:

一是文化陣地薄弱,發展不均衡。目前,農民最需要的村級公共文化服務活動尤顯缺乏,很多村級文化活動室難以達到標準,除幾個基礎建設搞得較好的亮點村和成立比較早的縣城社區之外,仍有不少邊遠村的活動場地設施簡陋,設施陳舊,難以滿足正常開放。加上農村青年大多外出打工,日常在家的多半為老年兒童,因而看書讀報的少,造成文化活動匱乏,鄉村之間文化活動發展不平衡。

二是工作機制不活,專業人才缺乏。縣鄉文化服務機構自身力量薄弱,在指導、推進農村文化建設上着力較少。鄉鎮文化站人員專業化水平有待提高,且大多兼職,專不起來,難以發揮服務作用。基層文藝人才匱乏,已成為制約我縣基層公共文化事業發展的最大瓶頸。

三是文化載體不豐富,鄉村之間缺乏交流。有組織經常性的文化活動少,農民喜聞樂見的節目不多,活動內容形式單一,基層鄉村文化生活依然貧乏。鄉村文化活動主要集中在各種節慶日、民俗日,上級組織開展的“文化、科普、電影文藝演出”下鄉活動也僅到個別鄉村,邊遠鄉村文化活動次數與形式十分有限。

四是文化投入不足,發展勢頭較弱。縣鄉財政可用財力有限,文化投入雖然有所增加,但與鄉村羣眾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差距較大。文化投入的不足使得農民自辦文化力量薄弱,很多鄉土文化基本上處於未開發狀態。只有以少量的小規模出現,其組織程度也不高,尚未形成強勁的發展勢頭。

三、相關建議

(一)加強領導,提高認識

加快農村文化建設步伐,建立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為農民提供公共文化服務,豐富農民羣眾的文化生活,是當前農村的一項當務之急。政府及文化部門要高度重視“文化軟力”的作用,將農村文化事業納入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納入重要議事日程,納入財政支出預算,納入工作業績考核,積極構築“充滿活力、獨具特色”的農村文化建設新格局,以農村公共文化事業的大繁榮,推動農村經濟大發展。

(二)加大投入,完善設施

文化基礎設施建設是農村文化建設的關鍵。必須加大對村級公共文化基礎設施建設的財政傾斜,切實保障農村基層文化建設所需經費。文化部門要加快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建設,切實抓好農村電影放映工程、農家書屋等文化惠農工程建設。要引導鼓勵社會力量興辦文化事業,尋求社會力量對鄉村文化建設的支持扶助,努力為農村提供滿足羣眾所需的更多的文化產品和服務。

(三)整合資源,拓寬陣地

要充分發揮文化站(室)的陣地作用,加強與工青婦學校組織的聯繫互動。有計劃、有組織、經常性地開展各類文化活動。堅持貼近農村、貼近實際,按照“業餘自願、形式多樣、健康有益、便捷長效”的原則,廣泛利用農閒、節日和集市,深入開展羣眾喜聞樂見的羣眾文化活動,使大型、示範性活動與平時的小型、分散性羣眾文化活動結合起來,讓羣眾就近、方便地參加各種羣眾文化活動,多層次、多形式地豐富羣眾的精神文化生活。

(四)創新機制,豐富載體

建議政府及文化部門,在抓好“送文化”活動同時,更加註重“種文化”工作。一方面要堅持深入基層特別是邊遠鄉村社區,組織開展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文化下鄉活動。多為基層選送一批農村適用、羣眾喜愛的圖書,通過鄉鎮文化站定期將圖書流動到村文化活動室,方便農民羣眾就近讀書,真正解決農民看書難的問題;一方面又要加快對農村文藝人才發掘培養與教育。積極開展鄉村文化人才資源普查,大力培植文藝骨幹。將思想素質好、專業水平高、業務能力強的人才充實到鄉村文化幹部隊伍中,穩定鄉村兩級文化隊伍,為基層文化建設提供人才支撐,使文化下鄉活動實實在在地惠及廣大羣眾。

(五)突出特色,推動發展

要加強對鄉村優秀民族民間文化資源的發掘、整理和保護,着力發展我縣鄉村特色文化。積極扶持鄉村民間文化團體,力爭每個鄉村社區都有自己的文體隊伍。要大力鼓勵促進以青化、橫渠為代表的具有地方特色的鑼鼓秧歌、社火、戲曲等民間藝術活動開展;要依託馬家鎮刺繡工藝品基地的發展,全面打造富有鄉村文化特色的鄉村文化品牌。此外每年還要定期組織開展文化藝術和民間文藝展演活動。通過發揮示範引導,以點帶面,互相交流,進一步繁榮發展鄉村文化,積極滿足羣眾文化需求,正確引導農村文化的價值走向,鞏固發展農村文化陣地,加快農村各項事業又好又快發展。

標籤: 調查報告 農村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baogao/diaocha/m8mr6r.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