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報告 >調查報告 >

強化農村文化建設狀況調查報告大綱

強化農村文化建設狀況調查報告大綱

黨的xx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推進農村改革發展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明確了加強農村文化建設的重大意義,並就建設公共文化服務體系,開發文化產品,開展文化活動,培育文化團體,加強文明創建,倡導社會新風等方面工作提出了具體要求。近期,按照市委宣傳部的總體要求和部署,對部分縣(市)農村文化建設情況進行了調查。

強化農村文化建設狀況調查報告大綱

一、農村文化發展基本情況

農村文化建設包括農村文明建設、農民思想道德素質提高、農村文化基礎設施建設、文化活動的開展、文化人才隊伍建設、文化事業的發展進步等多方面內容。改革開放以來,尤其是近幾年來,隨着農村經濟的不斷髮展,農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農村文化建設有了較大發展。

(一)農民思想道德素質有較大提高。隨着新農村建設的逐步深入,農民生產條件和生活環境發生了很大變化,在一定程度上帶動了農民的思想道德水平和文明素質的提高,帶動了農村文化的發展。最明顯的是打仗鬥毆、偷盜搶劫、殘害婦女兒童等治安案件和刑事案件發生率明顯降低,與人為善、互相幫助的淳樸民風得以發揚。

(二)農村文化基礎設施建設水平提高較快。近年來,黨和國家出台了一系列加強農村文化建設政策,加大了農村文化基礎設施建設投入。農村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農家書屋閲報欄建設工程的有效實施,推動了農村文化基礎設施建設的發展。以**縣為例,農村有線電視、電話覆蓋率達到了100%,建設農村羣眾文化活動廣場5個,裝備農家書屋38個,閲報欄38處,添置書櫃50餘個,協調市委宣傳部、省廣電局、省關工委捐贈圖書近2萬冊,發動縣內幹部職工捐贈圖書1萬餘冊,使農家書屋藏書達到或超過了省市要求標準。

(三)農村文化活動開展有新的起色。各地、各部門開展的文化、科技、衞生“三下鄉”活動,文化部門開展送戲、送電影、送圖書下鄉活動,在一定程度上豐富了農村文化生活。仍以**縣為例,通過開展“千名幹部進農家,服務農民促發展”活動,各駐村幹部積極開辦農民夜校,開展籃球賽、拔河賽、卡拉ok大賽等文體活動,很大程度上促進了農村文化活動的有效開展。

(四)文化事業發展進步較快。採取不同形式加強對農民的科學技術培訓,農業科技的推廣和普及卓有成效。農民科學種田、科學養殖的意識和水平明顯增強,促進了農民增產增收。義務教育和職業教育發展較快,農村學校教育教學條件明顯改善,教育教學質量穩步提高。推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農民參核率達到90%以上。建設完善村衞生室、鄉鎮衞生所、衞生院,初步解決了農民看病難、看病貴問題。

二、農村文化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農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新農村建設的深入發展,黨的xx屆三中全會,都對進一步加強農村文化建設提出了新的要求,與要求相比,農村文化建設中還存在一些突出問題。

(一)對農村文化建設重視不夠,倡導不力。有些同志説起來重視文化建設,忙起來就放在一邊,或者被動應付,缺乏主動性。有人認為,沒飯吃不行,沒衣穿不行,沒房住不行,沒錢花不行,文化活動不搞沒什麼大問題。有這樣的想法的人不在少數,究其原因,還是認識問題,沒有從建設新農村、構建和諧社會的高度來認識農村文化建設。由於認識不到位,倡導農民開展文化活動就缺乏動力,更別説扶持、建設農村文化了。

(二)鄉鎮文化站建設相對滯後,文化陣地萎縮。鄉鎮文化站在農村文化發展中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對於一個鄉鎮來講,是文化發展的的龍頭、支柱,XX年,農村税費改革後,鄉鎮文化站與廣播站合二為一,變成鄉鎮文體廣播站,職能上被削弱。80%文體廣播站沒有專門活動場所,沒有文化活動器材、設施,無法開展羣眾文化活動。鄉鎮文體廣播站只有1個編制,文化幹部身兼數職,且大都不是專業人員,缺少必要的專業知識,組織開展羣眾文化比較困難,指導培養農民開展文化活動力不從心。

(三)農村文化人才隊伍匱乏,農民文化活動主體作用沒有充分發揮。實行聯產承包責任制以來,農村經濟發生了很大變化,農民富裕了,家家買上了電視機;一家一户的生產方式,在客觀上造成人際關係的微妙變化。集體生產時田間地頭即興文化活動基本沒有了,一些“農村文藝人”失去了“舞台”,加之鄉鎮文化站沒有有目的地創造機會去培養、鍛鍊這些人,使得農民中有專長和特長的文化人才越來越少,缺少有熱情、有能力組織農民文化活動的領頭人。農民參與文化活動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沒有得到有效激發。農民自發開展文化活動、文化創新的氛圍還沒有營造出來,

(四)文化活動形式單一,方式過於簡單。一説起農村自發組織的文化活動,人們馬上想到了扭秧歌,再其它,基本想不起什麼了。扭秧歌與前些年也大不相同了,以前一到年節兒,各地經常組織秧歌匯演,男女老少披掛上陣,很是壯觀;現在的秧歌參與者多是老年人,以鍛鍊身體和創收為目的,文化含量打了折扣。農民缺乏主動組織開展文化活動的意識和動力,農村文化活動主要靠相關部門的文化下鄉,但由於各地文化部門的人員有限,精力有限,資金有限,文化下鄉還沒有形成制度和規模。

(五)文化資金投入不足,經費缺乏保障。前些年,由於財力所限,鄉鎮經濟薄弱,農村文化基礎設施、鼓勵農民開展文化活動投入的資金偏少。單純為提高農村文化水平

而投入的資金只佔新農村建設資金的一少部分,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農村文化的發展進步。

由於農村文化建設發展滯後,致使先進文化和思想還沒有完全佔領農村陣地,不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不良思潮還佔據一定空間,庸俗、醜惡的垃圾文化正在一定範圍內侵蝕着農村思想文化陣地,因此,如何進一步加強農村文化建設,顯得尤為重要。

三、推進農村文化發展對策

(一)提高認識,把發展農村文化納入發展規劃。樹立新的理念,真正關心鄉村農民的文化生活。切實把發展農村文化擺上日程,將文化建設工作作為考核新農村建設成果的重要指標,確定工作任務,明確工作責任,量化考核,獎優罰劣。建立文化發展激勵機制,鼓勵農村文化創新形式,豐富內容,多出精品。儘快制定出優秀作品的獎勵政策,鼓勵文藝團體、民間藝人創作更多體現時代特徵和農民喜聞樂見的優秀精神文化產品。

(二)立足農村,進一步加強農村文化陣地建設。從根本上説,要改變農村文化工作與農民羣眾的精神文化需求不適應的現狀,還得立足農村文化的現實土壤,保證農村文化工作有陣地:改造和利用好原有文化陣地,現有的小廣場、禮堂、活動室等文化場所要添置設施,更新內容;開闢新的文化陣地,建設一批文化廣場、球場以及其他羣眾文化場所。要培植好的文化品種:傳承傳統民族文化、特色文化,改良民俗民間文化,引進外來積極健康文化,培育新生優秀文化。舉辦各種培訓班,科技講座,引導農民興辦文化、參與文化、積極要求文化消費的熱情,引導民間文藝人自編自演健康向上的、貼近農民、貼近生活的文藝節目。

(三)創新機制,培養農村文化人才隊伍。一是要配齊配強鄉鎮文化站工作人員,對鄉鎮文化站人員建立“准入”機制,設置進入門檻,對新進文化站人員的學歷、年齡,特別是業務、特長技能要設置硬性規定,經考核合格後持證上崗,同時保證文化工作者的待遇,穩定隊伍,提高工作積極性;二是要以文化館和各鄉鎮文化站為基地,分期分批對文藝積極分子進行培訓。培養一大批熱心公益事業的文化藝人和“土專家”,扶持一批文化專業户,幫助他們更新知識,提高技能水平;三是加強與大專院校的溝通、協作,爭取有特長大學生到農村實習,搞社會實踐活動,為農村文化建設帶來新鮮理念,注入新的發展活力。

(四)強化服務,使“三下鄉”活動向縱深發展。從現在的情況看,由於農村文化工作基礎薄弱,要改變農村文化工作的被動局面,“送文化”仍然是現階段活躍農村文化生活,滿足農民羣眾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徑之一。因此,應切實加強和改進“送文化”的工作,使之步入規範化、制度化、經常化的軌道。要建立良好的機制,豐富“送”的內容,活躍“送”的形式,選擇“送”的時機。要將送文化下鄉列入年度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指標要列入目標管理考核,“政府買單,羣眾看戲”的經費要列入年度財政預算。建立政府各有關部門的協作機制,形成單位和部門之間的共同合作。同時,注意探索促進“三下鄉”與農民文化活動的有機結合,使二者相互促進,相互融合,共同提高。

(五)幹部進農家,活躍農村文化生活。推廣**縣“千名幹部進農家,服務農民促發展”活動的成功經驗,選派有責任感、有事業心,有專業特長的幹部長駐農家,指導發動農民開展形式多樣的文體活動,帶動農村文化的發展。創造條件,促進各駐村幹部之間的合作與交流,以此為基礎,促進各村屯、各鄉鎮的文化交流與合作。創新活動形式,舉辦文藝匯演、農模大賽、健身操比賽、卡拉ok大賽,樂器演奏、二人轉、交誼舞、街舞培訓展演,農民書畫展、徵文競賽等多種形式的活動,豐富農民文化生活。

(六)多元投入,為農村文化發展提供資金保證。文化事業建設費的安排應向基層文化建設項目傾斜,要保證有影響的重大羣眾文化活動的經費投入,市縣鄉財政每年要安排專項資金用於鄉鎮文化中心建設,村文化活動室、農家書屋、閲報欄等文化設施的建設,農村文化人才培訓,鼓勵補貼自辦農民文化大院,還要設立專項資金,鼓勵扶持農村文化活動的經常性開展。各職能部門要主動與上級部門聯繫,爭取農村文化發展基金。通過政策鼓勵、商業化運作,鼓勵民間資金投入農村文化發展事業,按照“民辦公助、一主多業”發展思路,採取結對幫扶、文明共建、掛牌命名、評比表彰等措施,促進文化中心户建設,“xx”期間,力爭達到一個村建有一個以上的文化中心户,一個鄉鎮有一個以上的民辦演藝團隊。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baogao/diaocha/m8m0o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