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報告 >調查報告 >

農村留守女童性侵狀況綜合調查報告

農村留守女童性侵狀況綜合調查報告

近年來,性侵女童的罪行不時見諸報端。教育部、公安部、共青團中央和全國婦聯等四部門,近日聯合出台了《關於做好預防少年兒童遭受性侵工作的意見》,要求各地教育部門和寄宿制學校要對所有女生宿舍實行“封閉式”管理,各地教育部門要定期對中國小校進行“拉網式排查”。這波浪潮,能徹底斬斷伸向女童的黑手嗎?

農村留守女童性侵狀況綜合調查報告

女童之弱

中青輿情監測室梳理近期曝光案例發現,農村已經成為女童受害的高發地。中青輿情監測室抽樣統計了近期 50 個經曝光的性侵幼女案件,發現犯罪人所在地主要以農村最多,有 17 起。XX 年中國兒童少年基金會《女童保護研究報告》顯示,農村留守女童受害者多。廣東省化州市的此類案件被害人中,本地農村留守女童佔94%。而在經濟發達地區,流動女童是主要受害人羣,深圳寶安區受害人88%是外來流動人口。

説到性侵女童,不少人會首先想到“都是官員、校長、老師乾的”。但實際上,中青輿情監測室梳理近期案例發現,性侵幼童的還不僅是權力、金錢方面的“強勢羣體”,比如官員、富人、校長等,還有叢林社會中的“弱勢羣體”。從XX 年5 月底至今,被曝光的50 起傷害女童案件中,犯罪者屬於“弱勢羣體”的達到22起,強勢羣體及身份不詳人羣各佔10多起。

“弱勢羣體”中的犯罪者包括農村老人、鄉村教師、打工者等。

北京青少年法律援助與研究中心近年的研究報告也表明,發生在農村的性侵案件,老年案犯佔 82.2%。老年犯罪者,一般是被害女童的鄰居、同村人或家長的朋友、親屬。

為何這類“弱勢羣體”反而會侵犯更弱小的女童?

長期從事受害女性法律援助及研究認為,主要有三方面原因。首先是女童心智發育不成熟,自我保護意識差,揭發犯罪人的可能性小。第二是因為很多犯案人有戀童、向更弱者施暴獲取滿足感的畸形心態。其三是“相對來説犯罪成本較低”,比如福州一名八旬老漢僅用零食就可以把女孩哄騙到家中,對其進行侵犯。

法律之殤

針對四部門的“封閉式”打擊,中山大學性別教育論壇負責人柯倩婷認為:“沒有宿管許可,任何男性不得進入女生宿舍”這一措施有矯枉過正的成分。“寢室也是一個進行正常社 會交往的空間,可以規定有異性老師進入要將寢室的門保持打開,而不是簡單禁止。否則,不利於教師習得和學生相處的工作規範,也會讓學生對教師產生不信任,影響教學質量。” 柯倩婷認為。

廣州市黃埔區人民檢察院官方微博提出,“封閉式”防性侵不是長久之策。“四部門的良好初衷不容置疑,但“封閉式” 管理有簡單粗暴的消極保護之嫌。保護兒童免遭性侵不僅靠預防教育,還需法律作依託,加大對該類違法犯罪打擊力度,為孩子築牢全面防護網。” 但目前,法律打擊力度顯然還不夠。嫖宿幼女罪就被網民稱為性侵女童罪犯的“免死金牌”。

1997 年,我國修改《刑法》後在第360 條第2 款規定了嫖宿幼女罪:“嫖宿不滿十四周歲的幼女的,處五年以上有期徒刑,並處罰金”。“幼女本身沒有性自主能力,在前面加上?嫖宿?好像默認幼女有性自主能力,所以這個罪名本身是矛盾的”,

“另外,這個罪名似乎無形中對被害人?標籤化?使其產生恥辱感,這對保護女童來説是不利的。”XX 年,波蘭通過立法准許對性侵兒童的罪犯實施“化學閹割法”。此後,德國也通過國家立法實施“化學閹割法”。 XX年,韓國成為亞洲第一個實行“化學閹割法”的國家。這些重罰,即使不能形成威懾全社會的效應,也足以讓行兇者在行動之前產生畏懼心理,從而減少類似案件的發生。

對比中國關於幼女性侵的刑事處罰,“犯罪情節一般的在3 年以上、10 年以下有期徒刑幅度內從重處罰,嚴重惡劣的處10 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同時,受害者還面臨着取證難、索賠難的司法困境。目前,我國對性侵犯採取的措施還難以達到遏制犯罪不斷髮生的作用,犯罪成本低,也是很多人把對女性的性暴力不當回事的原因。

監護之失

中青華雲輿情監測系統根據輿情平台分佈等比例抽樣 XX 條顯示,女童遭性侵案件中,負面輿情佔到了壓倒性的 98%,中性輿情僅為2%。但公眾的憤怒譴責並非只針對犯罪者,而是分散指向:一是女童家長、學校監護不到位;二是政府部門對農村女童、留守兒童等弱勢羣體的保護力度不夠;三是公檢法機關偵破、處置力度不夠;四是我國立法尚存在疏漏。

幼小的孩子遭到摧殘,誰之過?

中青輿情監測室統計顯示,11.2%的網友認為,監護人需提高保護防範意識。家長與孩子討論預防性侵犯的意識,還有待普及。XX 年中國兒童少年基金會《女童保護研究報告》就引用了一個案例:“當孩子回來告訴家長?老師在課堂上脱褲子?時,家長竟然斥責孩子?瞎説?,還反問?老師怎麼可能不穿褲子上課呢?,竟然沒有任何警覺。”

我國在保護兒童方面至少存在三方面嚴重缺陷:“第一,性侵幼女者付出的受懲成本過低。第二,中國對兒童缺乏社會保護屏障。第三中國缺乏兒童監護制度,尤其是對家庭的監護責任缺乏相應法律規定。”有必要進行保護未成年人人身安全制度的構建。立法修改和司法適用都屬於事後的處罰措施的補救,更重要和必要同時也是效果最好的保護方法是事前的預防。“沒有全面有效的事前預防保護制度,只可能懲罰類似的“萬寧案”中的萬一,而不能防止其發生和保護其餘絕大多數受害兒童。”

教育之責

保護女童早已不是政府“一家包辦”的事情。在加拿大和美國,不少社團和政府機構,對涉及與未成年人接觸機會(例如學校、幼兒園、少年活動中心等)的崗位都提出了防性侵的要求。在就職前,求職者通常要到警局完成個人“犯罪記錄”調查報告程序,同時,單位出具的申請表會註明工作職責是否會接觸未成年孩子等。單位接收到調查結果證明後,才可以正式聘請。

我國香港地區也實行了“性罪行定罪記錄查核”制度。如果求職者需要從事照顧兒童或精神上無行為能力人士,僱主可以向警察總部申請了解“是否曾犯性罪行”。與其封閉女生寢室,不如從學生的性教育入手,並且輔之以對校園安全環境的建設,加強教師的師德建設等等。同時,從立法層面,嚴懲性侵害者。

近日,由國內百名女記者聯合發起的“女童保護”公益項目就首先選擇到鄉村學校開展“防性侵”教育課程。9月4日,女童“防性侵”第一課已在雲南大理漾濞縣雙澗九年制學校開始試講,併發放防性侵的宣傳頁。

課程主題是“愛護我們的身體”。課程內容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認識身體,主要講哪些隱私部位不能隨便讓人碰,第二部分是識別和防範性侵,第三部分是遭遇性侵怎麼辦。

剛開始上課的時候,孩子們很害羞。志願者們在黑板上畫了一個小人,問他們:“哪些隱私部位不能碰?”有的學生就偷偷笑。有學生站起來回答“胸部不能隨便摸”的時候,也有學生鬨笑。

這一課程剛開始就受到了社會各方的爭議。焦點在於:公益組織是否具備專業素質、對學生講授性知識是否恰當?有研究者坦言,目前已經發現國內外一些防性侵教程存在誤區。比如主張女孩“遇到侵犯一定要大喊、反抗”,就存在問題。“這樣一刀切的引導,也可能會反而導致危險升級,犯罪者可能殺害孩子。因此我們還是要告訴女童,分情況對待。當遭遇生命威脅,無法反抗時,保住你的生命最重要。”

四部門下發的《意見》中也已提出,婦聯組織要將預防性侵犯教育,列為女童尤其是農村留守流動女童家庭教育指導服務重點內容。這就涉及監護人制度的完善。譚晶晶認為,對於留守兒童監護問題的規定,應該進一步細化。“一般來説,留守兒童都是交由老人監護,而有些老人連自己都無法照顧。應該要求把留守兒童留給有監護能力的人。”譚晶晶説。宏觀上來説,應該建立一種“以國家監護為核心,以社會監護和家庭監護共同參與的監護制度”。具體來説,“比如生在父母酗酒、吸毒、犯罪這種存在高風險的家庭,是不是要適當考慮建立一種臨時監護的制度”。

“女童保護”公益項目一方面正由反家庭暴力、教育學、心理學、性教育等方面的學者及一線教師組成專家顧問團,完善教案。另一方面將繼續在全國各地開展教學宣講,提高孩子們的防範意識。“我們的目標,是每個鄉村女童都能上一節防性侵課。”

“科學做好預防性侵犯教育,應加強女童的自我保護意識。”要做到四部門《意見》中的要求,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農村留守兒童聚集地成校園性侵“重災區”,“教師”這個高尚聖潔的名詞,近來頻頻被甩向社會的陰暗面,它被頻繁地同“性侵”、“xx”這樣的詞彙聯繫在一起。面對數起校園性侵事件,人們自然要問,如今的中國小校教師隊伍怎麼了?是什麼讓“禽獸教師”能夠肆無忌憚地侵犯未成年人權益?

農村留守兒童聚集地成校園性侵“重災區”

對比幾起未成年人遭性侵事件,發現農村留守兒童聚集地成校園性侵“重災區”。安徽潛山縣國小生遭校長性侵事件中,事發國小為安徽山區一所較為偏遠的村級國小,近年來,該校只有兩名教師,幾乎所有學生家長均在外打工。湖南永州 12 歲少女思思(化名)同樣也是一名留守兒童,父母常年在浙江打工,只有農忙時才會回家幹活。而湖南永州的祁陽縣,雖距省會長沙僅300 多公里,卻黃土遍地,經濟發展落後。剛剛曝光的湖北恩施教師性侵8 名女生事件,事發地鶴峯縣位於鄂西武陵山連片特困區深處,少數民族佔全縣總人口的70%以上。近些年,農村勞動力大量外輸,此地學生大多為農村留守兒童。

此前,北京青少年法律援助中心發起兒童性侵害調查顯示,家庭殘缺不全和父母疏於監護導致兒童遭性侵的比例超過四成,作案地點六成選擇在居所或酒店等,恐嚇和零食成為性侵兒童的主要手段。

一個細節是,大多數遭到性侵的留守兒童在被傷害的第一時間都未向家長、同學或其他教師“舉報”。孩子們一方面羞於啟齒,另一方面他們找不到人訴説心聲。

永州 12 歲少女思思的母親王小英在女兒懷孕 6 個月後偶然看到其隆起的肚子時,才揭開思思遭 3 名教師、1 名同村老頭xx的傷疤,“平時也不在家,從來沒發現她有什麼不對勁。”

無獨有偶的是,如果不是一名女生在上高中後被學校發現肚皮隆起,這名汪姓“禽獸教師”,即便是先後性侵8名學生,也未必能為社會所知。報道稱,受害女生因膽小不敢説,直至9 月,其中一名懷孕女生去恩施上高中後被新學校老師發現異常,此事才得以曝光。

與性侵一名思想成熟的成人相比,對一名甚至數名少人看護的留守兒童進行性侵,其案發的可能性相對要低很多。

孩子自己不願意説,我們家長其實也不願意對外張揚,能私下處理就儘量私下處理了。如果不是 3 名教師“死不認賬”、公安不予立案,她斷然不會同意 12 歲的女兒用“生子”這種極端方式進行維權。

性教育缺失導致學生被長期侵害不自知,警方取證困難

“4.8 年”,這是全國婦聯對300 多起兒童性侵案件跟蹤調查後,得出的兒童性侵案件持續的平均時長,且此類案件有 68%發生在熟人之中。

孩子哪裏懂這種事情?自己和女兒思思對於“隆起的肚皮”一直都以為是“長了瘤”,女兒也從未覺得自己連續數月沒有月經有什麼不妥,直到在醫院得知自己懷孕,孩子還是一片茫然,“她都不知道自己怎麼會懷孕的。”

記者發現,農村中國小校性教育幾乎是一片空白。這種性教育現狀,直接導致農村學生在遭到長期性侵後而不自知,從而影響日後警方的調查取證。

學校課程中基本沒有“性教育”方面的內容,唯一能與“性教育”沾邊的只有生理課本上區區兩頁介紹兩性生殖系統的內容,我們這裏,也沒有專門的老師可以上這個課,你要再往深一些説,老師也不好意思開口。

開學前期,童話大王、著名作家鄭淵潔在微博中倡議,開學第一課應對全國國小生進行防性侵教育。在他發起的是否要進行防性侵教育投票中,有11000 多人表示贊成,佔到投票總人數的97%。

由於不懂得在遭受侵害時如何留取證據維護自身權益,未成年人性侵案件中,調查取證也成為難點。

一般要留取事發當天的內衣褲以便公安機關取證。留存內衣褲和尋找目擊證人是性侵案件取證的關鍵,在沒有物證和證人的情況下,未成年人的“口述”將被看做“孤證”,“僅憑孤證不可能定罪。

而在實際情況中,連基本的性常識都不具備的農村中國小生,幾乎很少有人懂得如何蒐集遭xx或性侵的證據。在廣大偏遠農村,即便是成年人,在遭到性侵犯後,也未必懂得留證。

“未成年人特殊保護”法律缺位

針對性侵未成年學生“隱蔽性高”、“不易被發現”造成違法成本低的問題,8 月29 日,最高人民法院在江蘇省連雲港市舉行了一場閉門座談會。將矛頭直指性侵未成年人犯罪要堅持依法對這類犯罪從重處罰,特別是對未成年人負有監護、教育、培訓等特殊職責的人員,國家工作人員實施侵害未成年人犯罪的,進入學生宿舍xx未成年人的,以及具有性侵犯罪前科的累犯,該重判的要堅決依法重判。

據悉,目前對於性侵、xx類案件的判決,涉及幼女的在立法中僅有兩條:一是嫖宿幼女罪,量刑尺度為5 年以上, 15 年以下有期徒刑;二是xx罪,量刑尺度為3 年以上,10 年以下有期徒刑,情節嚴重的,判處 10 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直至死刑。

對此建議立法部門對“性侵幼女犯罪” 進行深入研究,整合統一相關法律條文,或“設立性侵幼女罪專門法條”,以體現對幼女的特殊的司法保護。

針對目前保護未成年人權益的專門法律《未成年人保護法》,法律界人士多有微詞。《未成年人保護法》大多是籠統的規定,沒有實施細則,很難落地。《未成年人保護法》的“倡導性”較強,實際操作空間卻不大。對《未成年人保護法》的“倡導性”提出疑問,“當我們違反了這條法律的時候,我們怎麼樣去處罰?比如説我們向未成年人出售煙酒,當我們出售了以後,到底是誰來處罰?我們向誰報案?當一個孩子受到性侵以後,除了公安機關,我們還能向誰去申訴、去報案?這裏面都存在着一個法律的可操作性問題。

很多被性侵的孩子在長大成人之後都不敢披露這段痛苦經歷,這一點尤為特殊,“我認為有必要做專門法規,有針對性地進行。”團中央曾在XX 年全國兩會上以社會團體的“整體身份”重點針對《未成年人保護法》提出提案,建議儘快設立國家未成年人保護委員會,並在團中央設立辦公室。同時,團中央提案建議以委員會成立為契機,由有關成員單位具體牽頭和承擔,促進《未成年人保護法》配套法律法規的制定,完善可操作的司法解釋,並根據新修訂的《未成年人保護法》,指導和推動全國各地制定或修訂地方性法規政策。

據悉,我國《未成年人保護法》於 1992 年實施,XX 年進行過一次修訂。但隨着時代發展和社會變遷,其中的很多內容已顯陳舊、過時,且不具可操作性。

調查稱超七成兒童性侵發生校園

性侵兒童案件在全國接連被曝光。近日,在京舉辦的“兒童性侵害防治論壇”研討會上,與會專家探討了兒童性侵害防治的方法和路徑。幼女一般容易受到誰的性侵害?該中心對 XX 年到XX 年媒體報道中的340 個案件統計分析,結果發現:熟人作案比例佔到68%,請律師辦理的十幾起案件中,九成都是熟人案件,作案者多為鄰居、同村的村民、父母的同事。這些家庭絕大部分是特殊家庭,如再婚家庭,母親服刑家庭,單親家庭等,其中母親職責缺位的家庭的比例較大。

另外,廣大農村地區一直是此類侵犯案件發生的高危地帶,研究表明,超過60%的性侵害案件發生在農村地區。同時,超過70%的性侵害案件發生在校園裏。

而據紅楓婦女心理諮詢服務中心介紹,廣東省 XX 年發佈的《女童遭受性侵害報告》顯示,XX 年-XX 年6 月該省共受理 2267 起涉及兒童的刑事案件,其中性侵害達到 75.3%。受害人中,在校學生居多。

對受害者的二次侵害值得關注

辦案過程中,對幼女二次傷害的問題特別突出。辦案過程中,從偵查到審查起訴再到法院的審判,都存在對受害女細節方面的多次詢問,這些都是二次傷害;而更致命的還來自於受害者身邊:受害者的老師、同學、親朋、鄰居都以一種異樣的眼光看待她們。

為此建議,應當加強公益性組織、家庭、學校等的聯繫,真正建立起一套多方面、多層次、社會多機構聯動防治兒童性侵害的機制,“它絕不僅僅是一兩個幼女受侵害的問題,因此,需要專業法律知識、專業的心理知識、專業的社工知識共同幫助這些受害人擺脱困境。對兒童性侵害的幫助應該包括心理服務、庇護中心、經濟援助、體恤安置、法律援助,甚至對受侵害者未來繼續上學和就業的問題,都應有適當的涉及。

中國小應開展預防性侵犯教育

紅楓婦女心理諮詢服務中心最近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很多學校不僅對性侵害教育一片空白,就連國家規定的性教育課程也沒有認真對待,有的採取敷衍的態度,將課本發給學生回家自己去看,有的連書本都不發。

性侵案呈現的在校生、低齡化特點明顯印證了學校、家庭教育在這一問題上的缺位。調查顯示,不少學生在一二年級時就受到過侵害,這些小女孩兒茫然不知那就是性侵害。在長達一年或者幾年的時間裏反覆遭受侵害,她們害怕、討厭,卻只能默默忍受。這些現象,所呈現的就是學校對未成年人預防性侵害教育的嚴重缺失。

性教育,無疑是一門特殊而不可或缺的課程。很多專家指出,兒童性侵案呈上升趨勢,與中國小貫徹《中國小公共安全教育指導綱要》不力、管理缺位以及師資考核和師資教育缺失有明顯的關聯性。眾多專家呼籲:儘快在中國小開展“人身安全”以及預防性侵害教育;加強學校管理和監督,預防和杜絕侵犯學生權益的行為發生;開展常規性的學校人身安全的檢查評估活動;將兒童安全和人身保護教育納入家長、學校配套體系,構築學校、社會、家庭三位一體的兒童安全保護網絡。

學校在開展這一教育時,應針對不同年齡段的學生以多種形式進行科學、適度的教育。她特別提到,性教育需要專業教師隊伍,教師要温柔地堅持該做的事情,陪伴孩子們成長”

留守兒童家長:近一半不知何為“性侵”

家住西安市的某先生最近發現,剛從旬邑老家來家裏小住的侄女,往往上廁所、洗澡沒有關門的意識,這讓有些擔心,兩口子常年在外地打工,一年才回家一次,孩子跟着爺爺奶奶住,老人平時只管孩子吃飽穿暖,爸媽打電話也是問問孩子學習,12 歲的女孩子,家長和學校卻從未教她如何保護自己的身體和隱私部位。

聊天才知道,小英所在的農村國小隻有 6 個孩子,一個男老師。常會有一兩個學生留在老師辦公室兼宿舍寫作業,或幫忙幹別的活。而爺爺奶奶去地裏幹活時,侄女也常一個人開着院門在家看電視、寫作業。

前不久,一名湖北 8 歲留守男童,遭男老師性侵半年導致患上性病。父母常年在外的農村留守兒童,不知道怎麼保護自己的身體和隱私。遠在異鄉的家長如何教導孩子,遠離本不該侵擾到他們的性侵害?

留守兒童:不知自己的身體別人不能動

近日,走訪了十幾名年齡在9 歲到13 歲之間的農村留守兒童,他們父母長期不在身邊,跟着祖輩或者親戚生活。“家長有沒有告訴過你,背心、內褲覆蓋的地方別人不能動、不能看?”“如果有成年男人摸你或者抱你,你怎麼辦?” 對於提問,留守女童都茫然地搖頭。雖然知道自己的身體不允許別人觸碰,當問道如果自己或身邊有人被“壞人欺負了”,會不會馬上告訴父母時,他卻猶豫了:“爸媽都離得那麼遠,再説我也不敢告訴家長。”“你認為你的老師、同學家長、村裏的鄰居熟人,會對你或者你的同學性侵害嗎?”“不可能!” “我們那兒治安很好,相互關係也很好,不可能有熟人欺負我們。”而對於這個問題,所有被採訪的孩子都給了否定的答案。孩子們都認為,老師、鄰居、同村村民這些熟人,不會傷害自己。

家長看法:總覺得不好直接説出口

同樣的問題,記者採訪了十幾名留守兒童的家長,發現其中近一半家長甚至不知道什麼叫“性侵害”。我們農村家長或者是想不到這些事情,即使想到了也不好意思跟孩子開口談。而幾乎所有被採訪的家長,都説過這樣的話。

“在你看來,孩子學校的老師、校長,或同村村民、家長,可能對孩子"性侵害"嗎?”這個問題,同樣被所有家長否定了。“一個村生活幾十年的鄰居,或為人師表的老師,相互都認識,怎麼會侵害孩子呢?”

專家觀點:農村家長也必須“啟齒”

此前有調查顯示,對孩子實施性侵害的加害人,六成以上是孩子熟悉的親屬、鄰居、老鄉等,他們利用熟人的友善和信任,接近並傷害被害人,且不少人多是利用受害人的好奇心或給予小恩惠進行引誘。

“農村人們相互之間樸素的信任,讓留守兒童和他們的家長,都疏忽和放鬆了這方面的防範,加上孩子不懂得自我保護,農村國中和國小期間的性教育缺失,使農村孩子更容易受侵害。”瑪麗斯特普國際健康組織西安你我健康服務中心,從事青少年性與生殖健康研究的相關負責人周女士説,加之,大多祖輩或者其他監護人更多的在意孩子吃飽穿暖,甚至都想不到要對孩子進行這方面的保護。因此做父母的,即使常年不在孩子身邊,或者不好意思,也必須“啟齒”。

隱患防範:留守少兒更易遭受性侵害

留守兒童身邊存在很多監管漏洞,這些環節或地方,可能存在導致孩子受到性侵害的威脅。

1.人數少的學校:不少家長反映,自己孩子所在的農村國小隻有幾十個甚至更少的學生,同伴之間不能相互保護,且農村一般男老師居多。有的十來歲的孩子長期住校,見不到家長。

2.自己家或者別人家:農村的人們愛串門,也不愛關大門,很多村子裏,中年人外出打工,老年人下地幹活,孩子們大多在家看電視、學習,或者去鄰居、同學家串門。

3.往返家與學校的路上:不少孩子上下學需要走比較長的路,且大多路上比較偏僻,沒有成羣結隊,自己一個人出行。

4.家長打工地方的出租房:寒暑假裏,很多在城裏打工的家長會把孩子接到身邊,但白天父母需要外出工作,往往留孩子一人在屋裏,孩子不熟悉周邊的環境和人,也存在隱患。

你的孩子安全嗎?

長期在外的父母,不容易發現孩子的問題,不過家長可簡單自測或者常常詢問孩子,看孩子所處的境況是否存在安全隱患:孩子尤其是女孩子經常一個人在家。把孩子交給半熟的人看管。 孩子總接受陌生人給的東西,或和陌生人去玩。 孩子突然不愛上學。 女孩外陰部異常或小便出問題。

這些問題你提醒過孩子嗎?

1.自己背心、內褲覆蓋的身體,不允許任何人看或摸。

2.如果有人摸你,或要求你脱衣服給他看,立刻告訴家長或其他值得信任的人。

3.儘量不跟不是很熟悉的成年男人同處一室。

4.上廁所、洗澡時,不能讓成年異性看,不管是老師、熟人還是同學家長。

5.不要單獨和同學家長、異性老師等相處,至少要 3 人結伴去同學或老師家。

國外懲處性侵害兒童者的相關法律法規

美國《梅根法案》:不管是否自願,與幼女發生性關係,都會被判xx罪,有5 個州允許對xx幼女者判處死刑。隨着科技的發展,美國警方已開始嘗試採用gps 手環或腳環來追蹤出獄xx犯的行蹤。

德國:與幼女發生性關係,量刑一般在 10 年以上或者是被化學閹割。作案者自己選擇,要麼在監獄裏面待十年,要麼自動選擇化學閹割。

韓國:兒童性犯罪最高判 50 年。同時公開犯罪分子的個人信息。XX 年7 月韓國首部針對嚴重性犯罪者進行化學閹割的法案獲得通過。

日本:與未滿 18 歲兒童性交或者是猥褻行為者,無論是否有金錢往來,作案者都必須受處罰。

波蘭:XX 年6 月波蘭成為第一個在國家層面實施化學閹割法的國家,立法規定凡性侵15 歲以下的少男少女的性犯罪者,在刑滿出獄前必須接受化學閹割。

兒童性侵犯成全球公害 保護機制需系統性反思

英國媒體最新披露,自去年10月英國廣播公司已故著名主持人薩維爾性侵醜聞曝光以來,已有20名僱員面臨性侵兒童和青少年的指控。

今年3月,西班牙空手道教練託雷斯被控35 項xx罪和13 項侵犯少女罪,因為侵犯40名兒童被判處3XX年監禁。不斷曝光的兒童性侵犯案件,反映出一些國家對兒童保護乏力的現實。

兒童性侵犯是全球公害。美國、英國、瑞典、澳大利亞、波蘭等多國調查顯示,在中學生裏,每20人就有 1人受過性侵犯。人們不禁要問,如果連孩子們的人身安全都無法保障,社會文明進步從何談起?

兒童是世界的未來,他們受到的侵害是社會的傷痕與恥辱。性侵犯不但會導致兒童身體健康出問題,還易引起自殺、藥物濫用、抑鬱、交往障礙等心理問題。讓家長們始料不及的是,侵犯者很可能就生活在孩子身邊,與受害者相識,甚至看起來温文爾雅、受人尊敬。美國的一項調查也證實,大部分的受害兒童被認識和信任的人所侵犯。

在保護兒童免遭性侵犯問題上,國際社會作了不少努力,但不斷曝光的案例,讓人不得不從立法、執法、教育等方面對兒童保護機制進行系統性反思。

法律是保護兒童免於性侵犯的第一道防線。在一些國家,兒童性侵犯案件促使兒童保護立法愈加完善。1994 年,一名7歲美國小女孩梅根在家附近遭受性侵犯致死,促使美國頒佈《梅根法案》,規定在性侵犯者獲釋出獄後,各州可在互聯網上張貼其照片和個人資料,給這些人打上終身“烙印”,以保護周圍鄰居免受侵擾。韓國則從XX年開始,對性侵16歲以下未成年人的成年罪犯處以“化學閹割”。

強化學校與家長對兒童的教育也是重要舉措。很多國家的兒童性教育不僅講述身體和心理變化,還着重普及自我保護知識。法國對中國小生進行自我防範意識教育,教孩子遭遇性侵犯的應對方法。家長是孩子的啟蒙老師,要傾聽孩子的“小祕密”,告訴他們不願意被親吻或擁抱時要説“不”,衣物遮擋的身體部分是隱私,與異性接觸要有分寸。

對兒童的社會關懷也需更加細緻。所有關係到兒童的行動都應以兒童“最大利益”作為考量標準。安全的社會環境意味着學校教師、社區鄰居對兒童的異常表達應及時詢問,在必要時向有關部門報告。案件處理過程中,對受害人的隱私需做周密保護,確保他們能夠擺脱心理陰影以重返社會。性侵害影響的不僅是兒童的成長和發展,更是整個社會的一道傷痕。打擊侵犯兒童權益的犯罪行為,讓兒童健康快樂地成長,是全社會不可推卸的責任。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baogao/diaocha/6o77xk.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