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報告 >調查報告 >

農村留守流動兒童狀況調查報告

農村留守流動兒童狀況調查報告

一、調查背景

農村留守流動兒童狀況調查報告

在中國有這樣一個羣體:他們的父母為了生計外出打工,用勤勞獲取家庭收入,為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做出了貢獻,但他們卻留在了農村家裏,與父母相伴的時間微乎其微,包括內地城市,也有父母雙雙外出去繁華都市打工。這些本應是父母掌上明珠的兒童集中起來便成了一個特殊的弱勢羣體--留守兒童。

20**年5月10日全國婦聯近日發佈《中國農村留守兒童、城鄉流動兒童狀況研究報告》。報告指出,中國農村留守兒童數量超過6000萬,總體規模擴大;全國流動兒童規模達3581萬,數量大幅度增長。

近年來隨着中國社會政治經濟的快速發展,越來越多的青壯年農民走入城市,在廣大農村也隨之產生了一個特殊的未成年人羣體——農村留守兒童。留守的少年兒童正處於成長髮育的關鍵時期,他們無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認識及價值觀念上的引導和幫助,成長中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關注和呵護,極易產生認識、價值上的偏離和個性、心理髮展的異常,一些人甚至會因此而走上犯罪道路。

在今年假期期間我與一名同學共同進行了一項針對農村留守兒童生活教育的調查,並作出以下報告:

二、調查過程 調查形式:問卷調查

調查時間:20**年7月20-8月5

調查範圍:本村及鄰近兩個村莊

發出問卷:30份,收回29份

回收有效率:97%

三、問題分析

留守兒童長期與父母分離,當他們出現心理困惑、遭遇學習困境、面臨生活困難時,幾乎得到遠在幾百裏甚至幾千裏之外父母的幫助。留守兒童家庭教育的現狀如何,存在哪些主要困難,這些都非常值得關注。

農村留守兒童是我國大規模人口流動過程中出現的一個特殊的社會羣體。隨着城市化、工業化的快速發展,越來越多的農村勞動力將轉移到城市就業,留守兒童的羣體規模也會隨之繼續擴大。如今的城市建設離不開辛勤工作的農民工,在工地,一個個農民工的背後,幾乎都有一個翹首企盼的留守兒童,他們為了增加收入不得不離開家鄉外出謀生,對孩子的“捨棄”更多的是無奈地選擇。在大多數的農村留守兒童中,絕大部分是由爺爺奶奶等親人照看,由於年齡較大,體力不支、沒有什麼文化知識,大部分監護人只能勉強照顧孩子的起居,學習和生活中缺乏交流。據瞭解,留守兒童厭學、棄學現象普遍,近一半孩子學習成績處於中等偏下。還有一些孩子成了家中的負擔被親友“踢”來“踢”去,一會兒放到外公外婆家,一會兒趕到叔伯家,使孩子從小心理就不平衡,認為自己是“多餘的人”。由於父母長期不在身邊,長期的親情缺失,代管不力,留守兒童在生活、學習、心理等方面都面臨挑戰。心理問題是農村留守兒童最值得關注的問題。親情的缺失使孩子變得孤僻、抑鬱,甚至有一種被遺棄的感覺,嚴重地影響到了孩子心理的健康發展。部分留守兒童性格行為上在向兩個極端的方向發展:一方面,有些孩子因為感到父母保護的缺失而變得膽小、懦弱;另一方面,有的留守兒童因為沒有父母的約束而變得脾氣暴躁、任性、打架鬥毆等。“當然也有部分兒童的心理行為發生令人欣慰的積極變化,生活能力和學習自覺性提高,自我約束增強,更富有責任感等等。”

留守兒童不僅是教育問題,更是社會問題,需要城市,政府、學校、社會共同努力。農村留守兒童的產生來自於家庭和社會兩個方面:一方面,家庭的貧困,使孩子的父母不得不走出農村到城市務工;另一方面,我國長期的城鄉二元體制以及社會對農民工不公平的待遇,使許多農民沒有辦法及能力帶着孩子一起走進城市。“留守兒童問題表現在農村,但解決留守兒童問題的關鍵應該在城市。”改善農民工在城市裏的就業生活環境,特別是改善農民工子女在城市學校就學的政策環境,是解決留守兒童問題的治本之策。

四、對策和建議

現在,許多勞務輸出地已經行動起來,紛紛啟動留守兒童關愛工程,設立“留守兒童”教育管理工作專項基金,創辦了“留守學生”託管中心,為留守兒童點亮心中的希望之燈,但是現如今我們也應該加大關注留守兒童的力度,更多的幫助到他們。留守兒童之所以存在諸多問題,原因來自於家庭、學校和社會等方面。留守兒童問題作為一個普遍存在的社會問題,不應只是農村外出務工人員自己去解決的問題,而應該由全社會共同努力,為留守兒童創造健康成長環境和空間。因此提出以下建議:

1、家庭教育方面

首先,努力營造一個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圍。外出務工的父母及留守兒童的代理監護人員,應儘量為留守兒童營造一個温暖、關愛的學習和生活環境,促使“留守孩子”健康成長。其次,外出務工的父母也應加強與子女的聯繫和溝通,儘可能做到多關心孩子。第三,還要加強與代理監護人、學校的聯繫。第四,家長要轉變觀念,增強自身發展的能力,多渠道尋找就業門路。外出打工的夫妻有能力的一定要把孩子帶上跟隨自己打工讀書生活。要正確教育和引導好孩子,樹立“知識改變命運的觀念”。如果條件允許夫妻最好留一個在家與孩子一起生活。因為家庭的安全感和親情的温暖是任何外力都無法取代的。外出的父母要經常回家或打電話與孩子溝通,交流感情,和學校溝通掌握孩子的學習情況,發現問題及時糾正。

2、學校教育方面

學校可以對留守兒童的教育與管理方面進行重點加強。可以採取以下措施:首先,要求各農村中國小對留守學生登記備案,專門管理,根據情況區別對待,有針對性地進行教育和管理。其次、充分利用假期、召開留守學生家長會,與家長交流,使學校內外對留守學生的教育影響產生合力效應。第三、加強對留守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不斷提高他們的法制道德觀念,不斷增強學生的遵紀守法意識。最後、重視對留守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開設心理輔導活動課,幫助指導留守學生解決各種困惑和疑難,對其顯性和隱性的心理壓力進行疏導,引導他們走過人生髮展的關鍵時期,幫助其健康和諧發展。 3、政府及社會方面

第一,強化政府統籌管理,加大社會支持的力度。比如在城市中打工族密集的地方,增加城市教育設施,降低打工子女的入學收費要標準,逐步改善民工子女就學條件。對未能入學的民工子女可以通過開辦寄宿制學校,假期學校等,逐步建立社會監管體制,打破城鄉體制,給予農民工及其子女切實的市民待遇,運用現有的教育資源,幫助農民工把子女帶到打工地學習和生活。開闢打工子女就學的“綠色通道”,使其享受與打工所在地孩子同等的教育待遇。這是解決農村留守兒童問題的根本所在。

第二,鎮、村兩級要逐步探索幫助留守兒童教育與管理的新路子,在社會上採取切實有效的措施結對幫扶,也可以建立家長代管制度,教師要真心實意地走進學生心靈,從心靈上關心關愛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驅除他們由於父母不在而積壓在心頭的陰影,讓留守兒童學會做人,學會生活,學會求知,學會追求。

第三,相關部門要加大宣傳力度,充分發揮媒體的作用,加大新聞宣傳力度,引起社會各界對農村留守兒童的關注,引起社會的重視,調動全社會的力量,共同尋求解決的辦法和途徑,形成全社會齊抓共管的格局,讓外出打工的父母安心,讓在家的留守兒童健康成長。

五、結語

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農村人口多,外出的農民工也多,農村的留守兒童也多。本來需要贍養的老人卻還要撫養自己的孫兒輩,缺少父愛、母愛的孩子也是最容易出問題的孩子。農村留守兒童問題其實是“三農”問題的衍生物,解決好農村留守兒童的問題,是構建和諧社會、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對我們提出的時代要求。留守兒童問題的妥善解決,不僅有利於我國義務教育在農村的落實,提高農村的教育質量,還有利於促進農村社會的和諧與穩定,更關係到我國廣大農村青少年的健康成長。希望有一天可以讓全國每個孩子都能夠健康的成長。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baogao/diaocha/mmex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