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報告 >調查報告 >

學生創造性思維和創新能力的調查報告

學生創造性思維和創新能力的調查報告

為了瞭解實踐與創新對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和創新能力的作用,我們組織威海地區的學生進行了調查,調查以問卷方式,結果如下:

學生創造性思維和創新能力的調查報告

一、對國中生創造性調查所反映問題的概述

1.國中生對腦科學(包括創造性思維)的認知有了明顯提高;上述認知卻略有下降。

本次調查表明,國中生對腦科學(包括創造性思維)的認知有了明顯提高。這首先反映在問及5項有關大腦科學知識的內容時,對每項內容表示“瞭解”的被調查者最高為65.2%,最低亦為35.5%。同時,對5項內容全部“瞭解”的被調查者,已從8.8%上升為11.2%,增長了2.4個百分點。

國中生對各項有關大腦科學知識的認知程度,亦在逐年提高。但若比較對5項內容全部“瞭解”的被調查者,下降了1.4個百分點。造成這一下降的對象,主要是國中生。

其次就國中生對創造性思維的認知而言,本次調查顯示,國中生對上述有關創造性思維知識8項內容“瞭解”者的比率,大多基本持平或有了一定程度的增長。除第1項較為抽象、籠統的表述“創造性思維的特徵是新穎性、獨創性”略有增長外,其餘涉及創造性思維具體模式和方法的選項大多有一定程度的回落。在對特定羣體的對比分析中還發現,農村中學生羣體對有關創造性思維知識8項內容“瞭解”者的比率,均分別較大幅度落後於大城市中學生羣體。

2.國中生自評具有初步創造人格特徵比率在有了較大幅度的上升後又呈現出回落。

本次調查顯示,被調查者自評“具有自信心與合作性”(我既有自信,又樂於聽取別人的意見)的佔59.3%;自認“有強烈的興趣與好奇心”(許多別人視為平常的事,我卻很有興趣和好奇心)的人亦達48.1%;43.1%的被調查者自認“有懷疑精神”(對於老師或課本上的説法,我時常表示懷疑,並可以感知和發現其中的一些問題);51.1%的被調查者自認“有較強的意志力和進取精神”(即使遇到不幸、挫折或反對我的情況,我仍能保持學習熱情)。

自認同時具有“自信心與合作性”、“興趣與好奇心”、“懷疑精神”和“意志力和進取精神”的被調查者(即同時選擇了上述4項內容的被調查者),即我們認為具有初步創造人格特徵的國中生,已從佔被調查者的4.7%,上升為佔被調查者的11.0%,又回落到7.3%。這反映出近兩年來國中生創造人格的培養還存在着較大問題。

3.國中生自評具有初步創造力特徵的比率有了較大幅度的上升後,以後又略有增長。

本次調查表明,被調查者自評“具有探究性思維能力”(我能夠甚至於習慣運用邏輯推理尋找事物的起因)的被調查者佔43.4%; 自認具有對新事物想象的“敏感性與流暢性”(我喜歡聯想,頭腦中不時有新想法湧現)的人佔62.6%;而自認具備“知識基礎與信息收集能力”(我可以從眾多的信息源中,迅速選取對自己有用的信息)的人亦佔54.3%。自評同時具有“探究性思維能力”、 對新事物想象的“敏感性與流暢性”和“知識基礎與信息收集能力”的被調查者(即同時選擇了上述3項內容的被調查者),即我們認為具有初步創造力特徵的被調查者,上升了但增長幅度較小。

4.國中生親身體驗過實踐與創新全過程的比率不高,而親身體驗過技術創新全過程的比率更低。

本次調查表明,儘管實踐與創新學習活動對國中生科技素質和創造能力的培養至關重要,但親身體驗過實踐與創新全過程的國中生數量並不多,無論是通過正規教育或是非正規教育途徑,都低於29.0%。

就國中生對體驗實踐與創新過程中各相關階段的認同率而言,男性被調查者對其中每項的認同率均高於女性被調查者,其中最高相差近10個百分點,最少亦相差2個百分點。

另外,本次調查還表明,儘管技術創新實踐活動對國中生科技素質和創造能力的培養亦至關重要,但親身體驗過技術創新全過程的國中生數量更低,無論是通過正規教育或是非正規教育途徑,都低於26.0%。

就國中生對體驗技術創新過程中各相關階段的認同率而言,男性被調查者對其中每項的認同率大多高於女性被調查者,僅有一項例外。

5.仍有約半數被調查者受到思維定勢的影響,且存在過於嚴謹、尊崇權威的傾向。

過於嚴謹、思維定勢、從眾心理、信息飽和是創造性思維的四種主要障礙。過於嚴謹指在思考問題時,只習慣於非常嚴格確定的思路。這種思想特點只在已有科學知識成果運用時才顯得十分必要,而對於深入未知領域從事創造性工作,則產生明顯的消極作用。思維定勢是指思考問題時的一種思想慣性,人們常常不由自主地依靠已有知識按固定思路去考慮問題。從眾心理是指思考問題時屈從於大多數人的見解。尊崇權威,有時是很自然的,如對科學的崇尚而產生的對某些著名科學家的尊崇,這並非無益;但因尊崇權威而導致不敢堅持自己的獨到見解,則是有害的。信息飽和指思考問題時頭腦中裝了過多的信息,堵塞了自由思考和想象的途徑,影響了創造性設想方案的產生。

本次調查顯示,雖有較大好轉,但仍有50.9%的被調查者“解決每一個具體問題講究嚴格的步驟”;54.4%的被調查者“常為自己無意中説話傷人而悶悶不樂”; 42.6%的被調查者“不願提那種顯得無知的問題”;“對於老師或課本上的説法,我時常表示懷疑”的被調查者不足一半; 33.0%的被調查者認為自己“不會去做可能給自己帶來風險的事”。國中生認同自己在創造性思維中存在4種障礙的比率則是變化不大,且有降亦有升,反映了約半數國中生在創造性思維中存有4種障礙的狀況還未得到根本性的轉變。

6.在創造、發明與個人的關係上,持消極態度的人數有大幅度減少;女性國中生在創造、發明與個人關係上的正確認識率要高於男性。

在本次調查中,我們發現,在創造、發明與個人的關係上,持消極態度的國中生人數有所減少。如表示“本人不打算在任何領域進行創造,不關心這個”的被調查者減少;認同“發明是專業人員的事,與我關係不大”的被調查者也減少;而贊同“創造能力是人人具有的潛在能力,是人類普遍存在的能力”的被調查者則上升至65.1%;認同“搞‘小發明’有助於培養自己觀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的被調查者也猛增至75.1%。這表明絕大多數國中生面對轉型時期的社會變化不再感到困惑,具有適應社會進步的自信和參與競爭的勇氣。特別值得提出的是,本次調查表明,超過半數(52.9%)的國中生表示“無論在學習、工作和生活中,我都注意發揚實事求是、勇於探索並創新的科學精神”;當然,還有少數國中生對科技、經濟、社會的飛速發展倍感壓力,因而對人生和社會均持消極的態度(我們在個案調查中亦已發現),這還是值得注意的。

另外,本次調查亦表明,女性國中生在創造、發明與個人關係上的正確認識率要高於男性,因此應更側重對男性國中生進行相關領域的教育。

二、對近幾年來國中生創造力培養主體變化的概述及存在問題的分析

1.國中生創造力培養主體變化的概述

(1)學校教育觀念的轉變和教學設施的改善,有利地促進了教育內容、教育形式的發展與創新。

具體來看,中學教育觀念落後的狀況已有所轉變,如認同中學“在傳授學科知識的同時,有意識地培養學生掌握觀察、想象、記憶、思維等方法”的被調查者,增至66.5%;表示老師在實驗課上“注意培養學生具有準確、熟練的操作技能”,又增長了;而認同“部分教師已改變了傳統的講授方式,而將小組討論、提出開放性問題(沒有唯一答案)、鼓勵學生自己探究等引入課堂”的被調查者為57.5%;肯定“大多數老師在教學中注意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如使用幻燈、錄相、計算機和多媒體等以輔助教學”的被調查者為49.1%,均呈上升趨勢;這表明素質教育在中學正得到逐步發展,大約1/4以上的中學在實施素質教育上獲得了學生的好評。

再如,本次調查84.1%的大學生認同“學校的計算機中心、圖書館或其它場所可以為學生提供上INTENET網的機會”;60.4%的被調查者表示大學裏“多數教師具有人格魅力,在向學生傳授知識、技能的同時,亦會傳遞情感及價值取向”;贊同“學生與授課教師之間或與論文輔導教師之間有平等的學術交流機會,教師鼓勵學生質疑問難”的比率為61.0%;認可“學校團委、學生會組織了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有利於學生參與創造和實踐活動”的比率為58.9%;這表明被調查者對我國大學教育環境持正面評價的比率基本上已過半數。與此同時,認同大部分老師教學是“間接啟發式”的大學生,已達42.4%,與它表明越來越多的大學教師正從教學方式的變革做起,在逐步實施素質教育。

(2)家長思想觀念的更新和家庭經濟條件的優化,使得更多的國中生能夠享有“民主型”教育及相應的物質上的支持。

從家庭培養國中生創造力的狀況來看,在本次調查中設定的孩子“拆裝鬧鐘”的具體情境中,52.7%的家長對孩子的行為表示讚許,其中大部分還陪同一起做(民主型)。這反映隨着近幾年來教育大環境的進一步改善,超過半數以上的“獨生子女”的家長們,已經開始放棄“壓制型”教育方式,而轉為啟發、幫助的“民主型”教育方式。

與此同時,本次調查表明,家庭在國中生創造性培養方面的環境進一步得到了優化,如 62.3%的被調查者認同“在經濟條件許可的情況下,父母總是鼓勵我自己選擇衣服的款式和顏色”;表示“父母支持我參加科技、環保、語言、音樂、美術等方面的課外或校外活動”的被調查者佔67.5%;表示“家庭能夠提供我所需要的課外讀物”的被調查者佔65.7%;62.6%的被調查者認同“父母經常與我一起評價社會上人們做出的好的或壞的行為”;59.7%的被調查者認同“父母鼓勵我探索自己感興趣的事物或領域” ;表示“父母通常不會用壓制甚至打罵的方式教育我”的被調查者佔65.1%。

為了便於作出綜合評價,我們把同時選擇了上述7項調查內容的被調查者的家庭,界定為國中生創造性培養環境優良的家庭――即營造了有益於國中生創造能力培養優良環境的家庭。經統計,國中5.1%、

(3)各級社會機構、團體的努力和大眾傳媒的積極參與,為國中生營造了一個更為有益的成長環境。

社會作為一個對國中生進行創造力培養的主體,這幾年也發生了很大的改變。各級社會機構、團體組織的各類競賽活動,大都能夠吸引相當數量的國中生參與,而與信息學和環境相關的競賽活動參與率更在逐步增長。如信息學奧林匹克競賽系列活動,國中生的參與度已不斷增長;國中生環境保護競賽系列活動也不斷增長;而國中生作文(含文學、科技徵文)比賽的參與度更不斷增長;其它如國中生夏令營或冬令營系列活動,以及國中生語言、朗誦競賽系列活動,也有較高的參與度。

再者,本次調查中有44.1%的被調查者認為“大眾傳媒會針對國中生開展有特色的科技文化宣傳教育”,好評率增長了;這表明大眾傳媒近兩年在國中生創造能力培養方面的作用得到了更多國中生的認可。

2.國中生創造力培養方面存在的問題

(1)現行教育體制在國中生創造能力培養方面仍有很大的侷限性。雖然我國的教育已處於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但由於受經濟發展制約,目前教育事業仍還存在着人民羣眾的需求與教育資源數量供給不足的矛盾,它導致現行教育體制下的學校仍無法根本擺脱應試教育,其突出特點是升學成為教和學的目的,應試成為教學工作的中心。這一點在中國小表現得尤為明顯,儘管教育主管部門已制定了加強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和高等教育規模進一步擴大等一系列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重大政策措施,但問題仍很嚴重;在高校雖不存在升學壓力,但應試教育的陰影依然存在,並集中體現在“考研”大軍長達一年多的“備戰”上。

例如本次調查顯示, 認為“考試、升學是中學排在最重要位置的事”的被調查者,從1998年的85.6%降至2019年的71.2%,2019年又增至77.3%;感覺“學校不重視學生素質的培養,課業負擔很重”的中學生比例,從2019年的44.2%,上升為2019年的45.2%;而認同“學生平均每天在校學習時間超過8課時”的中學生,2019年和2019年均為56.7%,説明超過半數的中學上述狀況無任何改變。

分析造成上述狀況的原因46.5%的中學生認為“大多數老師授課完全是重複(或在黑板上書寫)課本上的內容,並時時要求學生注意力高度集中,學生覺得自己處於被動接受的緊張狀態”;還有高達61.8%的中學生認同“為了應付考試,老師在課堂上經常是讓學生大量演練習題,同時介紹各種解題方法”。

(2)教育觀念的滯後使得國中生創造力的培養沒有得到各方面應有的重視

沒有對國中生創造力培養的問題給予足夠的重視;有的雖已有認識,但還沒有采取相應的配套措施體現出對國中生創造力培養的重視。

就教師和家長而言,由於傳統教育觀念的影響,對這個問題缺乏正確的認識,因而也就不可能予以應有的重視。部分家長和老師即使能認識到這個問題,由於受到教育體制、自身素質等因素的侷限,也不可能對國中生創造力的發展給予多少實際的重視。例如本次調查中,“一般來説,老師只喜歡考試成績好的學生”分別得到62.0%的被調查者的認同,這表明教師僅從考試成績評價學生的狀況尚未得到根本轉變;而贊同“大部分學生對教師都有一定的畏懼感”的被調查者佔51.8%,説明教師不能平等、寬容的對待學生,在營造學生“敢於質疑”的環境上還存在很大問題。與此同時,仍有27.5%的被調查者表示“為了提高我的學習成績,父母經常要求我做‘額外’的家庭作業”,殊不知這種做法恰恰會扼殺國中生學習的積極性。

就國中生自身而言,他們是被教育者,其觀念主要是受教育者的影響。他們雖然知道創造發明對社會、個人有極重要的意義,但在有利於創造力發展的活動中,卻呈現出較低的參與度。此外,還有少數國中生面對轉型時期的社會變化感到困惑,對科技、經濟、社會的飛速發展倍感壓力――缺乏適應社會進步的自信和參與競爭的勇氣,例如有17.7%的國中生表示自己“在學習、工作和生活中缺乏實事求是、勇於探索並創新的科學精神”。這些都反映出國中生對培養自身創造力的重要意義還未真正認識。

(3)課程改革的相對滯後使得不合理的教育內容仍在實施,影響了國中生創造力的發展

應該指出的是,按照現代教育觀念制定的我國中國小新的課程標準和據此編寫的新教材,無疑會對國中生創造能力的培養起到促進作用。但是,由於新課程教材尚處於實驗階段,並未在全國推廣使用,這就使得不合理的教育內容仍在大多數學校實施,影響了國中生創造力的發展。例如,我國在基礎教育改革中,新課程標準明確提出“科學學習要以探究為核心”。儘管“探究”學習方式對國中生科技素質和創造能力的培養是非常有益的,但在本次調查中,認同“學校的相關科學課程是否為你提供過嘗試進行完整的(包括上述所有8個階段性過程)實踐與創新學習活動的機會”的中學生,僅為28.8%。

(4)提高教育者自身素質的工作還很艱鉅

從前述之調查結果看,與1998年和2019年相比,教師和家長的教育觀、教育方式等方面均有相當程度的進步或改進,但情況仍不容樂觀。如本次調查認為大部分老師教學是“灌輸式”的中學生高達46.5%,而尚有23.8%的被調查者表示“父母通常會用壓制甚至打罵的方式教育我”,更是令人吃驚!

這是因為,家長羣體文化程度過低(半數以上的被調查者的父親或母親文化程度在國中以下)制約着其自身素質的提高;而教師本身素質不高,主要因其自身所受教育存在缺陷――這是以往不合理教育體制而造成的消極影響,消除這些消極影響決非一朝一夕之事,需要通過艱苦的努力,包括自學、培訓等。

另外,還有一些“間接的”教育者,如一些大眾傳媒節目的編導者,他們製作的節目不乏教育性,但由於其本身素質欠佳,導致一些教育觀念滯後的節目充斥熒屏。如以倡導記憶知識為主的各類知識競賽,至今仍久盛不衰,其導向與國中生創造力的培養是相對立的。看來提高這些“間接的”教育者的素質,亦應擺上日程。

三、對策及建議

(一)轉變教育觀念,培養創新能力

首先堅持以人為本的教育觀、教學觀、學生觀和人才觀。其次,教師要尊重學生、相信學生、理解學生,建立師生間平等融洽的關係。

(二)發揮主體作用,培養創新能力

1.注重物理學史教育,激發創新意識;

2.注重啟發式教學,調動創新思維;

3.培養學生的創新人格;

4.培養學生勇於面對失敗的精神;

5.培養學生協同合作的精神。

(三)改革實驗教學,培養創新能力

1.理解原理,創新實驗方法;

2.想方設法,創新演示實驗;

3.結合教材,培養學生設計實驗能力。

(四)注重實踐與創新,培養創新能力

1.加強課堂內的探究活動;

2.加強課堂外的探究活動。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baogao/diaocha/47qwl.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