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報告 >整改措施 >

避雷安全措施

避雷安全措施

避雷是指通過一定的方法措施,躲避因為雷電而產生的對人體、建築等的危害。以下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資料,歡迎大家閲讀參考!

避雷安全措施

避雷措施

(1)防雷裝置是利用其高出被保護物的突出地位,把雷引向自身,然後通過引下線和接地裝置,把雷電流泄入大地。 常見的防雷裝置有:避雷針、避雷網、避雷帶、避雷線、避雷器等。

根據保護的對象不同,接閃器可選用避雷針、避雷線、避雷網或避雷帶。避雷針主要用於建築物和構築物的保護;避雷線主要作為電力線路的保護;避雷網和避雷帶主要用於建築物的保護;避雷器是防止雷電侵入波的一種保護裝置。

(2)電離防雷是一種新技術,它由頂部的電離裝置,地下的地電流收集裝置及連接線組成。

電離防雷裝置是利用雷雲的感應作用,或採用放射性元素在電離裝置附近形成強電場,使空氣電離,產生向雷雲移動的離子流。這樣,雷雲所帶電荷便得以緩慢中和並泄漏,從而使空氣電場強度不超過空氣的擊穿強度,消除落雷條件,抑制雷擊發生。

(3)可燃、易燃液體貯罐的防雷措施是:

1)金屬油罐的防雷:因為金屬油罐本身就有着良好的屏蔽性能,只要油罐頂板有足夠的厚度,利用自身的保護是可以滿足要求的。當油罐頂板厚度大於

3.5毫米(mm)且裝有呼吸閥時,可不設防雷裝置。但油罐體做良好的接地,接地點不少於兩處,間距不大於30米(m)。當罐頂板厚度小於3.5毫米(mm)時,雖裝有呼吸閥,也就要在罐頂裝設避雷針,且避雷針與呼吸闊的水平距離不應小於3米(m)。保護範圍高出呼吸閥不應小於2米(m)。

2)非金屬油罐的防雷,應採用獨立的避雷針,以防直接雷擊。同時還應有防雷電感應措施。對覆土厚度大於0.5米(m)的地下非金屬油罐,可不考慮防雷措施。但呼吸閥、量油孔、採光孔應做良好接地,接地點不少於兩處。

避雷針避雷

有人認為,避雷針在雷雨雲的感應下產生尖端放電,能中和掉雷雨雲中所帶的電荷,從而避免發生雷擊。也有人認為,避雷針是吸引閃電電流,並把它導入地下。我們必須弄清楚哪一種説法是正確的,才能設計避雷針,有效地避免雷擊。 實驗測量表明,避雷針在雷雨雲的電場作用下所釋放的電量是微不足道的。一根避雷針的尖端放電電流一般只有幾個微安,而一次中等的雷擊能釋放大約25~30庫倉的電量。這相當於幾千根避雷針在幾十分鐘內放電的總電量。

富蘭克林指出,避雷針在雷暴期間的放電電流太小了,它的作用是把閃電引向自身,並沿着它流入大地,不讓閃電電流竄到建築物的各部分去。

避雷裝置一般地由接閃器、引下線和接地體三部分組成。避雷針只是接閃器的一種形式,是吸引閃電電流的金屬導體,然後通過引下線把閃電電流引到接地體上。接地體是埋設在地下的導體,它可把閃電電流泄放到大地中去。

避雷針對於保護建築物是很有益的,從安全角度看,最好對所有建築物都進行防雷。高大的建築物較易受雷擊,然而,據國外一份資料統計,低矮民房受雷擊的事例還是不少的,美國每年平均有20xx多户民房遭雷擊。為此,對一般居民來説普及有關防雷的知識還是很必要的。

安裝避雷裝置,要遵守下列主要原則。避雷針必須高於一切被它保護的建築物。裝置的各部分連接要牢靠,應採用電焊或氣焊,不許採用綁接和錫焊。如果避雷裝置接地下不好或安裝不合規格,那麼被它吸引的閃電電流就可能流竄到建築物的其它部分,從而造成破壞。現代建築就採用一種新的既經濟又安全的防雷設施,稱之為"暗裝籠式避雷網"。把建築物中的金屬結構沿鋼筋連成一整體,構成一個大型金屬網籠。這種籠式避雷網既起屏蔽作用,又充當引下線,是一種更加經濟、美觀的安全的防雷方式。你到大街上轉一轉,可看到很多新樓的屋頂上不再有高聳的金屬桿和引下線了,那就是因為它們已用上籠式避雷網了。屋頂的各種金屬物都用導體連到籠式避雷網上。在屋頂四周還應佈設一條金屬帶,稱避雷帶,把它與避雷網接上。

安裝了避雷裝置的建築物是否就萬無一失不遭雷擊了呢?那不一定。有些高大建築物雖安裝了避雷裝置,但因接地線斷裂等原因而"有形無用"了。可見要確保避雷裝置發揮效能,不但要正確設計、正確安裝,還要經常保養,使它經常處於良好狀態,這樣一般就可免受雷害了。這裏我們對讀者提出一個忠告:一定要重視科學,不要輕視避雷技術各種環節的科學原理。更不可自以為是地自行安裝避雷針,那是危險的,弄不好,反而會"引雷入室",反倒遭了雷擊災禍,這種事例不少。科學是馬虎不得的,對雷電不能存僥倖心裏。黃島特大火災就是一具慘痛教訓。

個人防雷擊十大“祕訣”

(一)應該留在室內,並關好門窗;在室外工作的人員應躲入建築物內。

(二)不宜使用無防雷措施或防雷措施不足的電視、音響等電器,不宜使用水龍頭。

(三)切勿接觸天線、水管、鐵絲網、金屬門窗、建築物外牆,遠離電線等帶電設備或其他類似金屬裝置。

(四)避免使用電話和無線電話。

(五)切勿游泳或從事其他水上運動,不宜進行户外球類、攀爬、騎駕等運動,離開水面以及其他空曠場地,尋找有防雷設施的地方躲避

(六)切勿站立於山頂、樓頂或其他凸出物體,切勿近導電性高的物體。

(七)切勿處理開口容器盛載的易燃物品。

(八)在曠野無法躲入有防雷設施的建築物內時,應遠離樹木、電線杆、桅杆等尖聳物體。

(九)在空曠場地不宜打傘,不宜把羽毛球拍、高爾夫球棍等工具物品扛在肩上。

(十)不宜駕駛、騎行車輛趕路。

標籤: 避雷 安全措施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baogao/cuoshi/0gkvmo.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