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總結 >政務工作總結 >

農業局工作總結

農業局工作總結

幾年來,市農業局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上級主管部門具體指導和支持下,堅持用"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統攬全局,全面貫徹黨的"十六大"和全國、省、市農業和農村工作會議精神,內強素質,外樹形象,以發展特色農業為方向,以推進結構調整和農業產業化經營為主線,以增加農民收入為總目標,大力實施"一優化、三突破"戰略,努力構建"五大特色經濟"板塊,全力抗擊"非典"和各種自然災害,為促進了全市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我市農業在全省乃至全國的地位不斷提升,先後獲得"全國生態農業示範縣"、"全國跨世紀青年農民科技培訓工程示範縣"、"全國農業執法示範縣"稱號;在今年國家公佈的優質農產品優勢區域中,我市柑桔、油菜、棉花三項進入優勢區域,是湖北省唯一有3項進入國家優勢區域的縣,並被湖北省納入柑桔、油菜、棉花、優質稻4大優勢農產品產業帶,是全省納入優勢產業帶最多的縣(市);被農業部授予"全國雙低油菜生產大縣"、"全國無公害農產品生產基地縣"稱號。

農業局工作總結

過去的五年,隨着全市農業地位不斷提升,市農業局也在榮譽上獲得了大豐收。數次榮獲"全省農業工作先進單位"、"全省種植業工作先進單位"、"全省農業科教工作先進單位"、"全省農業執法工作先進單位"、"全省植保工作先進單位",連續4年被荊州市農業局綜合考核為先進單位,榮獲荊州市農業系統目標考核一等獎;2002年被市政協評為"人民最滿意單位",2003年在市政府"三大建設"評比中,獲得"政風潔廉公僕杯"總分第一名。

2004年農業和部門工作成績斐然,完成了十件大事。一是鬆滋市農業檢驗檢疫中心建成;二是成功承辦全省優質無公害水稻生產暨簡化節本技術現場會;三是承辦全省高產優質早熟油菜現場會;四是開通農業局局域網,初步實現辦公現代化;五是成功舉辦鬆滋市首屆柑桔產銷銜接會;六是鬆滋市國家"十五"第一批優質棉花基地建設項目經國家和省驗收合格;七是"上明"牌柑桔、"八寶"牌棉花被湖北省名牌戰略推進委員會評為名牌農產品;八是成功承辦全市事業單位改革試點,市種子公司實現民營化,大湖農場實行企業化經營;九是毒鼠強等劇鼠藥清查收繳工作進展順利,共清繳70餘公斤,受到省和荊州市通報表揚;十是完成機關院內綠化、美化。

一、主要工作

(一)推進農業結構調整,大力發展特色農業

近幾年來,我市種植業結構調整以穩定糧食生產為前提,以發展特色農業為取向,以科技創新為動力,以增加農民收入為目標,大力實施"六優工程",大力推廣"十項"農業實用技術,大力推進農業產業化進程,大力推進農業標準化建設,全市農業總產值、農民人均收入穩步增長。預計今年農業總產值20.4億元,比1999年增1.6億元,增8.7%;預計今年農民人均純收入高達2430元,比1999年增350元,增16.8%。

1、農作物佈局進一步優化。

糧食。今年複種面積121.3畝,比上年增11.4萬畝,增10.4%,總產預計35.2萬噸。其中夏糧20.4萬畝總產2.69萬噸,稻穀62.7萬畝,總產27.5萬噸,玉米11.8萬畝,總產38.16萬噸。

棉花。今年19.31萬畝,比上年增3.43萬畝,增21.6%,預計總產1.39萬噸,增0.13萬噸,增10.3%。

油菜。近幾年得到突破性發展,1999年面積40.2萬畝,總產4.12萬噸,到2000年突破50萬畝,面積50.4萬畝,總產5.78萬噸;今年收穫面積55萬畝,總產5.26萬噸。

柑桔。面積增加到20萬畝,比1999年增加3倍,總產3.9萬噸,增加到6.5萬噸,增2.6萬噸,增66.7%。

2、農作物品種品質不斷優化。

棉花以"鄂雜棉4號"為主栽品種達到14萬畝,佔播面的70.3%;油菜以中油雜、華雜、中雙系統系列組合為主,全市實現"雙低化",且雜交油菜達到50%以上;優質稻以"兩優培九"、"粵優938"、"紅蓮優6號"、"金優928"為主,面積達到55萬畝,佔稻穀面積的73 %;柑桔以早熟温州蜜柑、太田碰柑、紐荷爾臍橙為主,優質柑桔面積達到16萬畝,佔柑桔面積的80%。

3、優勢農產品產業帶逐步形成。

我市棉花、油菜、柑桔被國家列入優勢區域發展規劃,這是我市農業發展的重大歷史機遇。目前,我市常年棉花種植面積18萬畝左右,皮棉總產35-40萬擔,主要集中在平原湖區6個鄉鎮。全市油菜常年種植面積55-60萬畝,總產120萬擔左右,全部實現了雙低化。柑桔近幾年發展最快,2003年和2004年春耕面積分別達到3.7萬畝、4.3萬畝,總面積已達到20萬畝,形成了危河流域臍橙生產帶、北河庫區甜橙園、紅東線優質柑桔生產帶、老城和陳店連線的沿江温州蜜柑生產帶等四大柑桔生產帶。

4、五大板塊經濟產業帶已成型。

各地按照各自在"五大板塊"內的分工進行產業結構調整,形成各自的特色;山區板塊黃姜生產規模逐年擴大,今年新增黃姜面積3160畝;丘陵板塊水果生產已成主導產業,農作物制種規模達到4萬餘畝;平原湖區棉花生產穩定,面積17.9萬畝,佔全市92%;城郊板塊花卉、蔬菜、水果三大產業佔據城郊經濟的主體地位。

5、專業村建設成效顯著。

為加快形成"小農户、大基地、小規模、大羣體"有產業化生產格局,全市重點建設了生豬、山羊、水果、黃鱔、黃姜、蘑菇、養蜂業具的地方特色的專業村184個。2003年底,按照《鬆滋市2003年專業村建設實施方案》考核驗收,已的61個村基本達到專業村標準。其中,生豬品改專業村7個,生豬養殖專業村11個,水果專業村28個,山羊專業村5個,黃鱔專業村2個,家禽養殖專業村5個,雙孢蘑菇專業村1個,黃姜專業村1個,養蜂專業村1個。

(二)戰勝歷史上罕見的自然災害,奪取農業全面豐收

今年6月底至7月中旬,我市連降三場暴雨,平均降雨量達403mm以上,降雨強度大,持續時間長,30年不遇,為我市歷史上罕見。受災涉及16個鄉鎮、2個開發區,360個村,8.9萬户,47.62萬人。農田受災面積56萬畝,其中水稻38萬畝,棉花12萬畝,其它6萬畝。絕收面積達10.9萬畝,其中早稻2.5萬畝、中稻3.5萬畝,棉花2萬畝,其它2.9萬畝。倒塌房屋4446間,漫溢漁塘23206畝,沖毀道路474841米,涵閘6561處,橋樑倒塌980座,全市農業直接經濟損失10077萬元。此次暴雨正值早稻成熟、中稻孕穗、棉花現蕾結鈴時期,影響夏季收穫、秋作物移栽,一場暴雨多季受災,給農民的生產、生活帶來嚴重影響。

7月下旬至8月上旬長達半月的盛夏高温,持續時間長、範圍廣,突破50年來氣象記錄,我市最高温度達39.7℃,高温熱害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中稻結實,但我市中稻結實率達到80%,高於全省平均水平。面對災害,農業部門及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帶領導下,措施得力,奪取了農業生產全面豐收。糧食總產35.2噸,棉花1.4萬噸,油料549.9萬噸,蔬菜109826萬噸,柑桔萬噸。

1、及時搶種補種。全市改種面積109831畝,搶種秋玉米37622畝,早稻翻秋13859畝,秋大豆4680畝,蔬菜20603畝,其它33067畝。

2、科學品種定向。棉花以"鄂雜棉4號"當家,示範種植D180、荊抗97-28等高抗抗蟲棉品種;油菜主推"華雜4號"、"中油雜3號"、"中雙7號"等雙低品種;水稻主推"兩優培九"、"粵優938"、"紅蓮優6號"、"金優928",今年我市中稻結實率高於其它縣市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品種定向科學。

3、運用優新技術。一是綠色食品技術。重點推廣高效BT農藥、種子包衣、頻振燈、配方施肥,減少農藥、化肥施用,降低有害物殘留。二是輕簡化節本技術。重點推廣農田化學除草、水稻免耕拋秧、油菜免耕翻、果樹生草覆蓋等技術,降低勞動強度和生產成本。三是設施技術。棉花營養缽育苗18.5萬畝,雙膜棉1.15萬畝。

4、強化植保服務。農作物病蟲防治重點抓了水稻"三螟"、"三病"及稻飛蝨、棉花"兩蟲"的防治,全市植保綜防面積50萬畝,化學防治面積150萬畝(次)。一是強力推廣頻振燈。全市共推廣頻振燈600盞,燈光誘蛾達到3321盞。二是植保信息服務。全市印發《鬆滋植保信息》11期5.5萬份。三是辦好《病蟲預報》電視節目,在病蟲發生期,每晚9:10播出,收視率達到91.2%。

(三)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努力提高農業組織化程度

近年來,我市始終把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作為農業經濟建設的主線和農村工作的重中之重來抓,堅持用產業思路來研究、指導農業和農村經濟工作,通過壯龍頭、建基地、跑訂單、拓市場、強中介,使全市農業產業化經營不斷向更高水平推進。

1、龍頭企業不斷壯大。

在2004年荊州市農業龍頭企業評選活動,我們申報了10家,有湖北望春花果汁有限公司、銀達利米業公司、雲祺公司等3家被評為荊州市農業龍頭企業。上海望春花集團與加拿大萬安利公司聯合我市經濟技術開發有限公司共同投資5000萬元新上了年加工水果能力5萬噸的濃縮果汁項目,該項目全套引進意大利橙汁加工技術和國際先進水平的橙汁加工生產線,目前是長江上中游地區最大最現代化的果蔬汁加工基地。

2、市場中介組織發展迅猛。

全市已發展中介組織682個,年經營額已達到4.3億多元,網絡農民13.53萬户,覆蓋面積71.2萬畝。雲祺生豬產銷協會、天歌鵝業產銷協會、興民黃姜協會、街河市食用菌產銷協會、柑桔產銷協會等各種行業會應運而生,帶動全市產業發展。

2003年成立的鬆滋市柑桔產銷協會,是全省第一家柑桔行業協會,我市是全省第一個柑桔產業實現行業協會管理的縣市。近3年來全市新開發柑桔基地8萬畝,協會統一供苗500多萬株,每畝為農民提供技術培訓100多場次,發放光碟220盤張。苗木供應實行"協會採購,鄉鎮參與,專家簽字,終身負責",柑桔銷售以協會為平台,以"主導銷售、健全網絡、統一價格、提高效益"為方針,極大地提高了我市柑桔價格,使果農獲益。去年全市新上柑桔產後處理加工生產線6條,柑桔成功出口北美40噸。今年9月,由農業局主辦、協會承辦的"鬆滋市首屆柑桔產銷銜接會"成功舉辦,全國11個省22個縣市57名客商與會,現場簽訂柑桔銷售合同5500萬斤,合同金額2200萬元,解決了柑桔賣難問題。

3、私營農莊方興未艾。

私營農莊是我市近幾年發展較快的一種新型農村經濟組織,據統計,全市農莊已發展到511家,農莊面積33555畝,佔全市種植面積的3.6%。累計完成投資4129萬元,實現年銷售收入4426萬元,輻射帶動農户2667.5户,佔總農户數的15.4%,帶動農户建基地20908畝,吸納社會勞動力5660人,引進示範新報品種105個,採用新技術48項。無論農莊規模大小,均起到了適度規模經營、實用技術示範、增強市場主體地位和提高農業比較效益的先行者和領頭雁作用。如我局退休老局長劉深壁同志創辦的滋華種植有限公司,創建6年多來實行公司化運作,已累計投資100多萬元,目前已擁有果林面積500畝,有長期僱工20人,固定職工7人,帶動周邊8個村發展優質水果2000多畝。

(四)大力實施農業標準化生產,全面提高農產品競爭力

農產品符合安全、優質、營養、生態的要求,才有市場競爭力。我市以實施農產品標準化為突破口,加大生態環境建設力度,大力發展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生產,以此提高農產品核心競爭力。

1、加強農業生態環境建設。

2000年我市被批准為全國第二批生態農業示範縣市,成立了以市長為組長的生態農業建設領導小組,以山區、丘陵、平原、城郊、危水旅遊等五大生態區和八大工程(無公害農產品基地建設工程、農田生態環境治理工程、畜牧養殖工程、水產養殖工程、造林綠化工程、農田水利建設工程、農田水利建設工程、農村能源建設工程、危水生態旅遊建設工程)為重點建設內容,抓了5個生態示範鄉鎮,50個生態農業示範村,500個生態農莊,50萬畝生態農業示範基地的示範工程.市特科所、老城白龍埂柑桔場、陳店荷花衝村被省農業廳評為"生態農業基地"。

2、大力實施農業標準化生產。

實施農業標準化生產是用工業的手段改造傳統農業,旨在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2003年,我市成立了農業標準化領導小組,以柑桔標準化生產為突破口,制訂了《鬆滋市柑桔標準化生產技術規程》,興辦了市水稻原種場和沙道觀興裕村兩個千畝柑桔標準化示範基地,並以現場會形式召開了柑桔標準化生產動員會,使全市農業標準化生產邁開關鍵性一步。今年,我們以市柑桔產銷協會為依託,與市特科所等10個柑桔場簽訂了標準化生產責任制,興辦了萬畝柑桔無公害標準化生產,生產無公害柑桔2萬噸,為爭創全省柑桔出口基地奠定了基礎。

3、加快綠色食品產業發展。

去年7月份我市成立了綠色食品產業發展領導小組,並召開了綠色食品工作會議,制訂了全市綠色食品發展規劃及優惠獎勵政策,凡獲得綠色食品標識,市政府獎勵1萬元,獲得無公害食品標識獎勵5000元。確定了首先在柑桔、西瓜、茶葉、蔬菜、水產品、蜂蜜、食用菌、果汁等八大類農產品綠色食品發展行動。我市"上明"牌柑桔順利通過國家質量檢測中心檢測,今年3月份獲得省無公害食品標識,柑桔無公害食品產地認證工作正抓緊進行。我市還有一批農產品如銀達利稻米、望春花果汁等品牌正在着手申報綠色食品標識。

4、實施農業品牌戰略。

經過幾年的培植和扶持,我市一批農業龍頭企業如市特產開發公司、湖北望春花果汁公司、天頤油脂公司、銀達利米業、金鬆種子公司等逐步發展壯大,一批農產品品牌如"上明"牌柑桔、"八寶"牌棉花、"宇豐"牌種子、"東原"牌棉種、"寶利"牌西瓜、"南豐"牌鹽菜等品牌在市場上聲譽逐步擴大。今年11月份湖北省名牌戰略推進委員會評議審定,全省推薦了24個農產品名牌品牌,我市的"上明"牌柑桔、"八寶"牌棉花榜上有名,荊州市總共被推薦4個,我市佔有其二。

(五)抓好農業服務體系建設,着力提高服務質量與水平

服務"三農"是農業部門的神聖使命。近幾年我們克服重重困難,着力健全服務體系,努力提高服務質量,做好五個方面工作:

1、積極探索農技推廣新路子。

為了更好地開展農技推廣工作,從2000年開始在鄉鎮農技站試行事企分離,按照"穩定公益性,放活經營性"原則,通過公開競爭,擇優錄用專職技術推廣人員,並實行動態管理。對分流出來的經營人員,實行自主經營、自負盈虧,保證農技推廣"網不破、線不斷、人不散"。大力抓好農業科技示範場建設,農技人員以身示範,做給農民看,帶着農民一起幹,不僅加快了新技術推廣步伐,也為自身創造了一定的效益。全市16個鄉鎮農技站已有20個農技人員興辦了農技示範場,投資300多萬元,示範新品種15個,新技術20多項。

2、逐步完善農業執法體系。

我市是較早實行農業綜合執法的縣(市),2000年五站合一在荊州市率先成立了農業執法大隊,定編24人。2002年我市被納入全國農業綜合執法試點縣和省農業政法示範縣建設,購買數碼攝像機一台,數碼相機一部,完善了交通、通訊設備,建立了完備的農業執法監督管理體系,成立了局長張啟義為組長的依法治理領導小組和農業行政執法督查組,實行政務公開,做到"兩有三掛四上牆",制訂了《鬆滋市農業行政執法督查辦法》,完善了農業執法"四制"。自實行綜合執法以來,2003年農業執法大隊被評為全市十星級文明單位,有14人受到省級以上表彰,無一名執法人員年度考核不合格,沒有一起違法違紀案件和擾民現象發生,所辦到的案件也沒有一例因複議、訴訟而改判或敗訴。

3、建立農業信息服務體系。

去年,我們籌資10多萬元建立了農業信息服務中心,使我市農業搭上了信息快車道。一是製作了鬆滋農業網頁,形成對外宣傳鬆滋農業的窗口;二是建立農業信息發佈制度,定期收集整理農產品信息並向全市發佈;三是全市各鄉鎮接開通了農業網"一站通",形成了農產品網上交易的平台

4、健全農業科技教育體系。

一是堅持抓綠色證書工程。項目實施十年來,先後有6000多名農民獲得證書,100多人獲農民技師資格。二是抓跨世紀青年農民科技培訓工程。去年籌資20萬,購教材1.25萬冊,自編教材3000冊落實師資95人,分5個專業,培訓青年農民3000人。全市16個教學點,已完成脱產學習200多個學時。青農工程還與培養農村後備幹部相結合,招收中專學歷生133人,大專學歷生78人。三是堅持冬春常規培訓。每年組織專家和技術骨幹對農業實用技術進行培訓,每年培訓20萬人次,極大提高了農民科技水平。四是籌建農民職業培訓中心。五是承辦農業科技電視節目。2003年主辦"農業科技10分鐘"電視節目20期,多項種養技術在全市推廣,深受農民歡迎。

5、興建農業檢驗檢疫體系。

為適應現代農業發展的需要,從去年開始我市着手籌建農業檢驗檢疫中心,在原種子檢驗站、肥料檢測站基礎上,先後添置了油菜芥酸硫甙檢測儀、種子智能恆温箱等設備。今年籌資50萬元,裝修了辦公樓,購買了農藥殘留速測儀,建立了全省第一家縣級農業檢驗檢測中心,種子、肥料質量檢驗難過了省級計量認證。

(六)深入開展農業綜合執法,切實保障農業生產安全和農民利益

1、 以學習貫徹"農業三法"為契機,促進幹部學法用法活動深入開展

我們把學習《農業法》、《草原法》、《土地承包法》"農業三法"作為今年"四五"普法的重要內容,普法堅持四個結合,即一是與學習《"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學習綱要》緊密結合。先後請市委黨校講師給機關幹部上學習十六大報告和WTO知識輔導課,調動幹部學法用法的積極性,我局被評為市WTO知識培訓先進集體。二是與端正行風、規範執法緊密結合。組織全體機關幹部學習《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監察法》,農業部門向全市人民作出十項承諾,依法完善機關管理十項制度,進行四項規範,即規範執法行為、規範服務行為、規範政策行為、規範辦事行為。三是與部門改革工作緊密結合。今年,市委市政府將市大湖農場、市面上種子總公司作為全市事業單位改革試點,為確保改革順利進行,組織兩家單位幹部職工學習《公司法》、《勞動法》等法律法規及國家有關改革相關政策,增強了幹職工遵紀守法意識,依法處理有關遺留問題,種子公司實現民營化,農場順利改制。。四是與依法治理緊密結合。局黨組在法制宣教工作中,把農業行政執法、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信訪工作、維護農民利益作為依法治理重要內容常抓不懈。加大"法輪功問題"處理力度,確保"三個零指標",被荊州市綜治委評為"安全文明單位"。

2、 以全力打好"三大戰役"為重點,切實維護農產品質量安全和農村社會穩定

認真抓好"兩月"(即3月農業法規宣傳月和9月農資質量月)、"兩日"(即3·15和12·4)活動,精心組織了"三大戰役",成效顯著。

(1)深入開展以種子、地產肥為重點的農資打假戰役

①堅持市場普查與重點抽查相結合

今年春季檢查農資經營門店1300多家次,對未進行南繁鑑定(調入)的雜交稻和其它主要農作物種子進行一次普檢,並將其中23個樣品安排正季鑑定。秋季檢查農資經營門店600多家,抽取油菜種子樣品25個。全年共辦理種子經營登記備案50人次,辦理植物檢疫登記證129份,《種子經營人員資格證》60個,規範了經營主體資格。在肥料質量管理方面,一年進行兩次市售地產復混肥普檢,促使廠家依法登記,不斷提高產品質量。

②堅持規範與處罰相結合

在種子管理上,新品種由經營推廣單位申報市農業執法大隊統一安排田間品比和大田示範,從中評選1-2個優勢品種(組合)確定為下一年度我市主推品種。在農藥市場管理方面,局印發《鬆滋市農資經營示範門店創建活動實施方案》,規定劇毒農藥和殺鼠劑由示範門店實行專營。在依法規範業主經營行為的同時,還處罰農業違法案件20起,其中種子案件12起,農藥案件2起,肥料案件6起,沒收假種子1400多公斤,沒收違法所得12萬多元,罰款70多萬元,有力打擊了農資經營售假行為。

③堅持普法與維權相結合。

今年共受理農民投訴60餘起,其中因質量問題引起投訴27起,市農業檢驗檢疫中心為申請人出具鑑定意見書13份,農業局督辦大案3起,為農民挽回可得利益損失70多萬元。

(2)努力撲滅以柑桔潰瘍病為重點的植物檢疫性病害戰役。

我市水稻、柑桔是國家和湖北省優勢農產品區域,為保證兩大優勢產業的健康發展,局下發了《關於進一步加強我市柑桔檢疫工作的通知》,對全市柑桔疫情進行一次普查,在沙道觀鎮集中銷燬有檢疫性病害苗木68.7萬株,在萬家鄉銷燬帶病苗木4000株,並對八寶鎮白水淌村一農户200株成樹進行強制性除害處理。有效地控制了疫情的傳播和漫延。為防止水稻檢疫性病害傳入我市,十月我們對外地調入種子進行一次細菌性條班病普查,十一月又與市糧食局聯合轉發省農業廳、省糧食局《關於嚴禁從稻水象甲疫區調運水稻種子、稻穀、稻米及其加工產品的通知》,並設立舉報電話。今年共查處植物檢疫方面案件2起,罰沒5000多元。

(3)徹底清繳以毒鼠強為重點的專項整治劇毒鼠藥戰役。

我局在市委市政府領導下,充分發揮農業部門在專項整治工作中的指導和協調作用,加強殺鼠劑生產、銷售、使用的管理,預防和打擊利用殺鼠劑的違法犯罪活動,保障公民生命財產安全,維護社會穩定。全市18個鄉鎮(開發區)組織國家幹部673人,對455個村、37個居委會、以及機關、企事業單位、居民小區共23.48萬户城鄉居民進行入户登記工作,入户率達到98%以上。印發《關於開展劇毒鼠藥和高毒農藥專項整治工作的的公告》650份、《告全市城鄉居民書》23.7萬份,全市在集鎮共拉宣傳橫幅37條,村組書寫固定宣傳標語1437條,共清繳毒鼠強70多公斤。

(七)繼續推進部門改革,全面提升部門經濟效益和運行水平。

農業系統共有事業性質企業化管理的生產經營單位8家,近幾年來,系統各單位強化發展意識、改革意識,農業部門經濟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今年實現工農業總產值6000 萬元,利税100萬元,經營管理比上年下降70萬元,化解債務500萬元,資產負債率下降6%。

1、深化部門改革。

(1)認真分析現狀,理順改革思路。

農業系統歷史包袱沉重、經濟效益逐年滑坡、職工收入普遍偏低、經營機制嚴重滯後、科技推廣難度大,針對現狀,局黨組高度重視,成立了農業系統改革領導小組,組建了工作專班,廣泛宣傳發動,大力營造改革氛圍,形成改革共識,狠抓改革,促進企業發展和社會穩定。

(2)因企制宜,制定方案。

農業系統事業單位有生產經營型、技術推廣型、科研型和管理型等多種類型,情況複雜。改革必須堅持因企制宜,一企一策,一場(廠)一策,一企多策的改革原則。我們採取了以下幾個辦法:①事企分離,把真正有社會化服務職能的事業與企業分離,如,大湖棉花原種場、東嶽棉花原種場,保留兩場事業單位和部分幹部編制,將兩場所辦的良種棉加工廠從原種場分離,編制以外的幹部職工分離到加工廠,加工廠按企業組織生產經營,自負盈虧。②整體事改企,王家大湖農場2003年底被市委、市政府納入全市事業單位改革試點後,註銷了正科級事業法人,整體改制成了公司,幹部職工一律用40畝農田安置。③置換身份,民有民營。市種子公司2003年被市委政府確定為全市事業單位改革試點單位,實行了全員買斷,置換了幹部職工身份,原公司資產通過評估後整體出讓給了金鬆種業公司(新公司),新公司由原公司31名職工入股組建,實行民有民營。④優化組合,競聘上崗。市水稻原種場、市特產開發公司嚴格實行定崗定責、定酬、公開競爭上崗,末位淘汰。⑤合夥經營,市土肥站6人,共同出資100多萬元經營優質肥料,年銷貨額突破1000萬元。⑥分塊承包,市植保公司按門市部、綜合經營部、批發部三塊進行承包。

(3)企業改革初具成效。

①觀念變了。普遍認識到只有改革提出企業的唯一出路。②體制新了。市種子公司實行民有民營,是全市事業單位改革最徹底的一家,為全市事業單位改革闖出了一條成功之路。③機制活了。王家大湖農場通過改革,按《公司法》組建了鬆滋市金桂農業發展公司,管理人員由原來25人減少到了6人,生產經營活動再不由行政導向,真正實現了按照企業機制運作。④債務輕了。通過改革,全系統共化解各方面債務近500萬元,資產負債率下降了近6個百分點。⑤效益好了。王家大湖農場事改企後,實行了全員保險,新公司當年可以收支平衡,減虧45萬元。東嶽原種場、大湖原種場當年可減虧50萬元,市種子公司組建的民營公司當年可盈利50-100萬元。

2、大力招商引資。

農業部門有資源優勢、技術優勢,我們採取找準優勢招商、選準項目招商實行全員招商等措施,今年招商引資850萬元,到位資金540萬元。王家大湖農場工業用材林項目550萬元、水稻原種場汽車修配廠項目200萬元、土肥站配肥廠項目100萬元;桔瓣罐頭加工項目進行多輪洽談,目前已與浙江隆華食品公司達成投資意向,協議引資2500萬元人民幣,新上柑桔蔬菜蓮藕四條加工生產線;國家農業開發柑桔商品化處理項目已經啟動,總投資650萬元,其中國家投資300萬元,目前到位200萬元;柑桔無病毒苗木、農民職業培訓工程項目上報有關部門已審批立項。另外我們還編制10個農業項目,在鬆滋農業信息網上發佈,開展網上招商。

(八)抓文明創建,努力提高農業部門整體素質。

1、紮實開展行風評議和文明創建活動。

去年,我們按照市政府統一安排和部署,全面加強機關思想、作風和制度"三大建設",以創建思想解放、服務優良、作風紮實,高效快捷,整令暢通的機關,建設政治堅定、勤政為民、務實創新、團結協作、品行端正的公務員隊伍為目標,健全了機關"六大"管理制度,堅持週六學習和潔城活動,形成學習、敬業的機關風氣。機關全面推行首問負責制,開展爭先創優活動,開通了農資打假專線電話,籌建"農技110",實現專家坐診,及時出診,受到農民歡迎。我們按市委、市政府的部署,糾建並舉,加強農業系統行風建設和文明創建活動,以"整頓執法、規範行風、反腐倡廉"為重點,開展問卷調查、走訪調查,聘請行風監督員12名,徵集意見共5類128條,針對問題制定方案,積極整改,落實到相關單位和責任人,行風評議農業部門名列第三。

2、加強黨建工作和領導班子建設。

一是科學運用《條例》,規範基層黨組織建設。在全系統12家企事業單位,共配齊黨務幹部30人,其中35歲以下8人。對11家單位黨政一把手進行了個人述職、民主評議、民主推薦、送上審批的換屆選舉工作。同時,嚴格管理措施,年初局黨組與各基層黨組簽訂了黨風廉政建設責任狀,使基層黨組織管理工作走上了規範化軌道。二是加強內部管理,規範黨風廉政建設。每年,局黨組都要在全系統領導幹部中認真開展三查:即查黨風廉政意識強了不強;查帶頭作用好不好;查執行"八不準"硬不硬。局黨組和各黨支部每半年召開一次班子成員民主生活會,對照"三查"自我剖析,民主評議,達到了相互提醒,相互進步。三是結合部門職能,規範黨建載體。發揮各級黨員技術幹部的作用,為領導當參謀,為農民送科技,切實轉變工作作風,為農民辦實事,為羣眾辦好事。沙道觀興裕村小康點常年派駐1人,幫助農民實施千畝婺州柑標準化生產,今年產量250萬斤,人平增收200元;夏季水災後,農業局千方籌資為八寶閘村送去幫扶資金1萬元,被農民譽為"水中救民施義舉,雪裏送炭見真情"。在服務"三農"中湧現了一大批模範共產黨員,僅去年全系統受到各級黨組織表彰的模範領導幹部和共產黨員就有50多人,在去年市人大組織的局長測評中,局長張啟義榮獲"優秀局長"稱號,今年中共荊州市委授予他"荊州市優秀共產黨員"稱號;紀檢組長劉興翠被評為"全國巾幗建功立業標兵"。四是以人為本,加強隊伍建設。"科技興農,專家興局"。近幾年來,農業避黨組注重培養人、鍛鍊人、大膽起用中青年幹部,一批中青年骨幹走上了領導或技術負責人的崗位,建立了穩定的技術隊伍、企業家隊伍、管理人才隊伍。

3、抓好機關環境改造升級。

前幾年我局是"局長住廚房、高工住門房",在社會上曾一度地位十分低下,工作局面難以打開,幹部職工積極性不高。近幾年來,局黨組一班人把改善職工工作、生活條件和機關美化、亮化、綠化工程當作提升部門形象的大事來抓,籌資200多萬元修建36套職工住宅樓,裝修了辦公大樓,綠化了機關大院,更新了辦公桌椅,添置辦公用具,幹部職工辦公條件和生活條件大為改觀,極大調動了全體工作人員的積極性,提高了農業部門在社會中的地位。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五年來,全市農業工作及農業系統部門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績,但面臨的問題和困難還很多,主要表現在:

1、全市農業優勢區域建設力度不大,特別糧食生產有所滑坡;農業龍頭企業帶動作用不強,農產品品牌建設較弱。

2、農技推廣服務體系有待進一步鞏固和完善。農技人員政策不落實,人心不穩,服務手段乏力。

3、不穩定因素化解困難。一是銀杉徵地無地農民每年補助生活費33萬元,壓力大;二是水稻原種場種子公司、農技中心原欠農户種子款還款壓力大,三是大湖原種場國小撤銷後拖欠教師工資4.2萬元,教師工資不到位引起上訪;四是鄉鎮農技站老幹部生活費未兑現,全市鄉鎮農技站11名退休人員,至今按人平5000元的基本生活費未落實。五是大湖兩場受災嚴重部分農民生活困難。王家大湖農場耕地7078畝全部被淹,絕收3778畝,430畝漁池全部漫塘,成魚損失32萬斤,全場因災損失400萬元;大湖原種場耕地3260畝全部受漬,絕收面積1500畝,425畝漁池漫塘,成魚損失40萬斤,全場因災損失300萬元,部分災民生活困難,安撫資金缺口大。

針對這些問題,我們將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繼續努力工作,形成"敬業為農、優質服務、文明執法、廉潔高效"的農業行風,為全市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再作貢獻。

三、明年及後段工作規劃:

(一)工作目標:

2005年全市農業總產值達到21.3億元,農民人平純收入2540元;到2008年全市農業總產值達到23.9億元,農民人平純收入達到3100元。

(二)工作重點

以產業化、工業化、城鎮化為方向,加大科技創新力度,加大結構調整力度,加大無公害食品、綠色食品開發力度,培育農業市場主體,培育農產品名牌品牌,發展"高產、高效、優質、安全、生態"農業,提高農產品核心競爭力,建設全面的農村小康社會。

(三)工作措施

1、抓好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服務。重點扶持湖北望春花果汁公司、銀達利米業公司、市特產開發公司、市東嶽原種場、金鬆種業公司的一批基礎好、帶動力強的龍頭企業,側重於基地建設、品種改良、新技術運用等方面的服務。

2、抓好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建設。完善農業行業協會管理,大力發展農村中介組織,鼓勵農民合作經濟組織的發展。

3、抓好優勢農產品區域建設。以柑桔、油菜、棉花、優質稻四大優勢農產品區域建設為重點,搞好區域規劃,縱深推進農業結構戰略調整。

4、抓好無公害農產品產業發展。加強農業生態環境建設,推廣無公害標準化生產技術,全市建立5萬畝柑桔、10萬畝水稻無公害農產品生產基地。

5、抓好農產品品牌建設。擴大"上明"牌柑桔、"宇豐"牌種子、"東原"牌棉種、"寶利"牌西瓜、"南豐"鹽菜等品牌農產品的在全省乃至全國的影響,把品牌做大做強。

6、抓好服務體系建設。進一步健全和完善科技服務體系、農業執法體系、農業科教體系、農業信息服務體系、農業檢驗檢疫體系,形成完備的"三農"社會化服務體系。

7、抓好農村勞動力轉移。建立農民職業培訓基地,提高農民技能,轉移農民促進增收。

8、抓好部門經濟建設。加大改革力度,加大清收力度,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充分發揮人才、資源、資產存量等優勢,壯大部門經濟實力。

標籤: 農業局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zongjie/zhengwu/zrz8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