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總結 >學校工作總結 >

學校意識形態工作總結

學校意識形態工作總結

掌握意識形態工作的領導權、管理權、話語權是新時期做好意識形態工作的主要方式和基本要求。本站小編整理了意識形態學校工作總結範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學校意識形態工作總結
學校意識形態工作總結範文篇一

高校意識形態工作主流是好的,中央《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宣傳思想工作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對高校宣傳思想工作給予了充分肯定,表明了黨和國家對高校的信任和支持。但同時也指出了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環節。結合首都高校和青年學生特點,我們認為,高校意識形態工作中還存在以下不適應的問題。

1.學校各級幹部對意識形態工作的重視程度與首都高校意識形態領域面臨的嚴峻形勢不適應

北京作為國家首都,對外開放程度高,對外交往頻繁,這為首都高校科學文化發展面向世界提供了有利條件。但同時,魚龍混雜、泥沙俱下的情況也不斷加劇,外來文化特別是敵對勢力的滲透影響日趨複雜。在這方面,高校各級幹部對意識形態工作的重視程度與面臨的嚴峻形勢仍不適應。

2.學校意識形態工作體制機制與新形勢下的任務要求不適應

由於長期以來對意識形態領域工作的重視有所欠缺,表現在工作上就是體制、機制方面存在薄弱環節,與不斷提高的工作要求不適應。一方面,在學校總體工作中,意識形態工作沒有上升到突出地位,存在平時看不出來、關鍵時刻跟不上去的現象;另一方面,黨政工團齊抓共管的局面沒有形成,存在意識形態工作部門單打獨鬥的現象。

3.學校意識形態工作隊伍的理論水平和工作能力與青年學生的需求不適應

隨着高等教育的飛速發展,教師隊伍年輕化程度不斷提高。據20xx年的有關調查,全國高校40歲以下年輕教師的比例為63.3%[1],已經成為教師隊伍的主要力量。由於年輕教師自身思想政治素質的欠缺,直接導致他們在強化思想育人方面存在能力不足的問題;學生思想政治工作隊伍年輕化程度高,其中輔導員隊伍絕大多數是畢業5年以內的30歲以下的年輕人,由於他們缺乏紮實的理論功底和實際工作經驗,導致其面對年齡差距不大的青年學生所開展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不足。

4.傳統工作方法與日益發展變化的網絡新媒體不適應

隨着網絡多媒體技術的飛速發展和日益普及,人們獲取資訊的手段和交流、交往的方式均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青年學生接受新事物速度快、能力強,迅速成為網絡等新媒體技術的主要使用者和受益者,他們藉助於虛擬空間獲得的信息和服務已經遠遠超過現實空間。而我們在意識形態和宣傳思想文化工作領域採取的主要方法仍然是藉助於課堂、講座、會議、活動等傳統方式,這些方式所傳達的信息容量有限、形式相對呆板,工作的時效性必定大打折扣。

掌握意識形態工作的主陣地

陣地意識是做好高校意識形態工作的重要保障,掌握主陣地是牢牢掌握高校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話語權的關鍵。從現實和虛擬的角度來説,意識形態工作的主陣地應該包括有形空間陣地和虛擬空間陣地兩大類,我們必須在這兩個方面做好陣地建設。

1.鞏固有形空間陣地

有形陣地是我們進行思想政治教育、開展意識形態工作的傳統陣地。從現實空間上來説,高校的所有場所都是我們開展意識形態工作的陣地,也都會發生意識形態領域的鬥爭。但是,實際工作中,我們必須明確工作的着力點,也就是要在工作的主戰場、主陣地發力,牢牢掌控主要矛盾,才能確保意識形態工作基本任務的完成。

一是用主流價值觀的各種實現形態和現實載體強化校園環境建設。校園是學生學習生活的物質空間,也是接受教育的場所,環境在學生成長中具有直接、實時、貼近的影響,發揮環境育人功能是做好意識形態工作的有效手段。要認真研究主流價值觀的實現形態和現實載體,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中國夢、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國傳統文化、學校優良傳統等濃縮固化,並用雕塑、標語、校訓、文化牆、宣傳欄、校史展等形式表現出來,在校園、教室、飯堂、運動場、宿舍樓宇等場所張掛,使學生在充滿主流價值觀的環境中受到薰陶。

二是強化課堂教育和管理的針對性。課堂是學生接受教育的主要場所,學生的價值取向和思想文化素質形成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課堂上教師的教學活動和人格魅力。這其中,兩課和業餘講座等課堂的教育教學活動是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渠道。當前,必須明確,在講授涉及思想及意識形態領域方面內容的課堂教學,特別是兩課教學時,必須以弘揚社會主義主流價值觀為根本要求,決不允許散佈與此相違背的錯誤理論,並以此作為教師的根本要求和課堂紀律,加強課堂的嚴格管理。

三是加強對傳統媒體的管理。校報、校刊、雜誌、校園廣播、電視等傳統媒體作為輿論的喉舌曾經發揮了重要作用,也是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陣地。隨着新媒體的迅猛發展,傳統媒體的生存受到挑戰。但是,其對大學生的影響仍然不能低估,由於其受眾較多,一旦出現意識形態領域的問題,所造成的社會影響也是巨大的。當前,部分高校宣傳思想工作部門受人員編制限制,把校刊、校園廣播、電視等交給學生,由他們負責承辦,這使得學校對這些陣地的管理弱化,監督缺失。面對當前意識形態領域鬥爭的嚴峻形勢,學校必須加強傳統媒體的監督和管理,確保不發生問題。

2.拓展虛擬空間陣地

隨着互聯網等新媒體的發展運用,網絡新媒體等虛擬空間正在逐漸成為意識形態工作的重要戰場,我們必須採取有力措施使之成為我們的主陣地。

一是採取措施提升校園網的教育功能。校園網作為學校對外發布信息、開展各項管理工作的手段已經成為學校工作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學生的工作學習離不開校園網,對校園網的依賴程度很高。但是,校園網在發揮教育功能方面存在教育資源不足、新聞點擊率低等問題。加強高校意識形態陣地建設,必須高度重視校園網的作用,要容納彙集多種形式的教育資源,包括網絡公開課、教學名師講堂等,使校園網成為師生接受教育的陣地,要採取措施提高校園新聞的點擊率,使校園網成為傳達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主渠道。

二是創建並用好網絡新媒體思想政治工作平台。當前,微信、微博等互動交流平台深受青年學生喜愛,絕大多數學生使用這些新媒體方式獲取信息、交流溝通,新媒體的使用對學生產生了重大影響,對高校宣傳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嚴峻挑戰,但同時也給我們提供了做好工作的機遇。北京工商大學黨委充分認識到新媒體對學生的影響,緊緊抓住這一機遇,先後建立了官方微博、官方微信公眾號,學生思想政治工作隊伍以黨支部和班級為單位建立了微信羣,定期發佈工作信息,隨時與學生互動交流,使新媒體成為深入做好學生思想工作的平台。

暢通意識形態工作的主渠道

高校意識形態工作是一項十分複雜的系統工程,做好高校意識形態工作必須暢通主渠道,形成黨委統一領導、黨政工團齊抓共管、黨委宣傳部門牽頭協調、全校各部門和院系共同參加、上下協調一致、政令暢通的工作格局。

1.學校領導班子在意識形態工作上要高度一致

學校領導班子作為學校工作的領導核心,對全局工作的順利開展起決定性作用,做好意識形態工作,關鍵在於校級領導班子明確職責,統一認識,協調一致。

一是高度重視意識形態工作。學校黨委要強化政治責任和領導責任,班子成員特別是書記校長,要切實提高做好意識形態工作重要性的認識,要按照社會主義政治家、教育家的要求,自覺把意識形態工作作為學校發展中的重要工作來抓。堅決杜絕説起來重要、做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的現象。

二是強化意識形態工作的頂層設計。學校領導班子要把意識形態工作納入重要議事日程,認真開展調查研究,根據實際情況,每年研究制定學校意識形態工作和教職工宣傳思想工作要點,認真解決存在的突出問題,在體制機制、隊伍建設、經費支持方面提供保障。

三是班子成員要明確工作責任。學校領導班子成員要明確意識形態工作方面的工作職責,把日常分管工作與意識形態工作有機結合,把促進分管工作與監督檢查分管部門意識形態工作責任落實有機結合,做到兩不誤,兩促進。

2.學校各部門在意識形態工作上要明確任務

建立意識形態工作共同參與的工作機制關鍵是明確各部門工作職責和工作任務,通過統一的工作部署和協調一致的工作步驟,同時把意識形態工作納入工作考核範圍,使全校各部門在意識形態工作上形成合力。

一是黨委宣傳部門牽頭抓總。黨委宣傳部門必須把意識形態工作作為本部門一項重要工作加以落實,通過制定工作計劃、協調部署各部門開展工作、統一協調配置全校宣傳思想工作資源、檢查督促考核各部門任務完成情況、對日常宣傳思想工作進行管理等方式,代表黨委牽頭做好全校意識形態工作。

二是落實各部門各學院工作任務。要根據學校總要求,明確各部門各學院意識形態工作要求,使意識形態工作成為各部門各學院的分內工作;要把學校意識形態工作總任務分解落實到各部門各學院工作任務中去,每年檢查考核各部門各學院意識形態工作任務完成情況。

依靠意識形態工作的主力軍

做好高校意識形態工作,關鍵在於建設政治敏感性強、思想政策水平高、業務精通的骨幹隊伍。高校意識形態工作是全校性的工作,需要全體教職員工共同參與,但是,教師隊伍、幹部隊伍、學生思政隊伍和學生黨員隊伍無疑是意識形態工作的主力軍。充分相信和依靠他們,採取措施加強教育培訓,提高他們的意識形態工作水平,是做好高校意識形態工作的根本出路。

1.加強教師隊伍意識形態工作能力建設

教師直接承擔教書育人的重任,是學生思想學業進步的導師,廣大教師是意識形態工作中最重要的力量,加強教師意識形態工作能力建設是做好意識形態工作的根本和基礎。要加強教師特別是青年教師的宣傳思想工作,努力提高他們的思想政治素質;要強化教師的政治意識和責任意識,使他們在思想上對高校意識形態工作的重要性提高認識;要加強教師馬克思主義理論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研究和學習,切實增加他們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要採取措施提高教師教書育人的能力和水平,使廣大教師真正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

2.提高學生思政隊伍和黨員隊伍的責任意識

學生思想政治工作隊伍是直接面向學生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的專職工作隊伍,學生黨員隊伍是學生中的優秀分子,學生思政幹部和學生黨員生活在學生中間,他們瞭解學生思想學習各方面的情況,他們既是受教育的對象,更是學校意識形態工作最前沿的工作者。因此,要使學校意識形態工作真正切合實際,確保有的放矢,當務之急是提高學生思政隊伍和黨員隊伍意識形態工作的責任意識。要引導和教育學生思政隊伍明確意識形態工作是本職工作中最重要的一項任務,事關培養合格人才的大局,做好這項工作是黨和人民賦予的光榮使命;要着力培養學生黨員隊伍的政治敏鋭性,培養他們發現問題的能力。

學校意識形態工作總結範文篇二

在新的時代條件下,以網絡和移動互聯網為載體的新興媒體日益成為思想、信息和社會輿論的主要集散地,尤其是微博、微信等社交媒體的興起,使社會輿論形成、發展的內在機制和基本形態都發生深刻變化,一幅“人人都是通訊社”、“個個都是麥克風”的社會圖景已經呈現在我們面前。在此背景下,高校師生的思想空前活躍,有着很強的話語能力。這迫切要求我們加大工作創新的力度,更加講究策略和方法,不斷提高意識形態工作的科學化水平。

首先,主動加強網絡陣地建設,提高掌握社會主義意識形態領導權的水平。一方面,我們需要密切關注網絡發展的新動向新趨勢,借力新媒體新平台,主動融入師生關注度高、使用頻繁的網絡社區;另一方面,必須建設和掌握可信、可管、可控的網絡陣地,這樣才可能在豐富思想內涵、引領價值追求、提升審美品位、增強文化底藴上下功夫,為高校黨委牢牢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和意識形態工作主陣地與領導權奠定基礎。要主動走到意識形態工作前沿,用深入淺出、生動活潑的話語為青年學生答疑解惑,更好地向他們灌輸社會主義意識形態;高度重視網絡作為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的作用,充分用好各類網絡平台,建好網絡陣地,通過平等對話和高質量的發言,引導青年,贏得青年。

其次,加強網絡素養教育,提升青年學生的認識水平和麪對不良信息時的“免疫力”。北京大學通過整合管理實踐和教學科研等各方面資源,規劃建設全校性的“網絡教研室”,着力推動網絡素養教育進入課堂教學,將其作為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放在與專業教育、通識教育同等重要的位置加以考量。一方面“系統講授”,通過課堂教學的傳統形式,全面、系統、深入地解讀網絡社會的各種新現象、新問題和新規律;另一方面“深度啟發”,通過課堂互動、案例討論、小組報告、課外實踐等多種途徑,使學生深刻理解課堂講授要點,以加快養成網絡社會中健康發展的基本技能和素質。

第三,進一步健全輿情綜合防控體系,完善工作機制。包括建立健全組織保障機制、輿情蒐集機制、分析研判機制、應急預警機制、應對處置機制和總結評估機制等,切實提高對網絡輿情的引導應對能力,提高對虛擬社會的管控能力。近年來,北京大學建立了24小時輿情報送值班制度,設立專門隊伍,使學校能在第一時間掌握輿情動態,第一時間研究對策,第一時間開展工作,牢牢掌握了工作主動權,力爭先行一步,儘早採取措施,確保有效控制和減少負面言論可能帶來的不良影響。

第四,正確區分政治問題與學術問題、政治問題與具體利益訴求問題,採取不同的應對思路和策略。近年來,一些別有用心的人在網絡上推波助瀾,把學術問題和羣眾的個別利益問題與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相聯繫,最終把矛頭指向中國共產黨和社會主義制度,對網絡輿論和社會思想共識造成了很大的負面影響。對此,要沉着冷靜應對,引導廣大師生增強政治敏感性和政治鑑別力。對學術問題,要實事求是,加強引導,注意處理好學術與政治、淡化與泛化、堵與疏的關係。對社會問題,要客觀全面,具體分析,不能把由個別利益訴求引起的羣體性事件一概説成是敵對勢力的煽動和破壞。對政治問題,要立場堅定,旗幟鮮明,對觸及黨和國家的原則、底線的言行,要及時、有效、堅決地進行鬥爭。

學校意識形態工作總結範文篇三

為全面貫徹於20**年8月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的重要講話精神,探討當前意識形態領域的重大理論與現實問題,深化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與實踐創新,由中國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研究院、廣西師範學院、廣西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廣西師範學院研究基地聯合主辦的“20**年全國思想政治教育學術研討會”於20**年10月26日-27日在南寧市舉行。來自全國21個省、自治區和直轄市的 80餘所高等院校、科研機構和期刊的專家學者120**參加了研討會。中國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研究院院長、黨委書記鄧純東,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宣傳部副部長李海榮,廣西壯族自治區高校工委副書記莫錦榮,廣西師範學院黨委書記莫詩浦、院長李豐生等出席研討會和開幕式。鄧純東在開幕式上致辭並作了重要講話。清華大學教授劉書林、首都師範大學教授王淑芹和中國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研究院研究員餘斌分別作了主報告;中國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研究院研究員李春華、教育部社科中心教授郝清傑、廣西師範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曾令輝、華中師範大學教授梅萍等專家學者在研討會上作了主旨發言。與會專家學者緊緊圍繞“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建設與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理論創新與實踐”和“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改革與發展”等主題展開了研討。

一、當前加強宣傳思想工作和意識形態工作的重大意義

鄧純東在開幕式上的講話中指出,我們黨歷來重視宣傳思想工作和意識形態工作,黨的幾代中央領導集體都對宣傳思想工作作過重要論述。進入社會主義建設時期,毛澤東發表了《在中國共產黨全國宣傳工作會議上的講話》;在改革開放新時期,鄧小平發表了《黨在組織戰線和思想戰線上的迫切任務》,xx發表了《宣傳思想戰線的主要任務》,xx發表了《堅持用“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統領宣傳思想工作》。

的“8·19”重要講話繼往開來,表現出中國馬克思主義者的理論風采。該講話對於當前加強宣傳思想工作和意識形態工作的重大意義進行了深刻闡述,這對於當前思想政治教育教學研究以及實際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導意義。的重要講話是做好新形勢下宣傳思想工作的綱領性文獻,是我國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建設鞏固發展的綱領性文獻。

宣傳思想工作、全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都要努力貫徹的講話精神,充分認識思想政治工作和意識形態工作在黨的全部工作中的重要地位。要按照講話的要求,在思想政治工作、意識形態工作中,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堅持用馬克思主義及其中國化成果教育人民,引導人民,幫助廣大羣眾樹立正確的思想觀念,價值觀念。切實改變忽視思想政治工作的傾向,努力防止和克服工作中存在的“一手硬、一手軟”的狀況。要努力改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教育在全社會覆蓋面不夠的狀況。

要通過加強思想政治工作,切實鞏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地位,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整個社會的指導地位,用科學理論武裝全黨。要重視對人民羣眾的正面教育、正面引導、正面灌輸;對於錯誤的思想和理論觀點,要有針對性地開展批評,並開展積極的思想鬥爭。對於有些重要的觀念,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闡發清楚諸如黨性與人民性的關係、個人利益與國家利益的關係、個人行使權利與國家管理的關係等。思想政治工作的開展必須與黨的優良傳統的創新相結合。思想政治教育學界有義務、有責任通過研究批駁各種錯誤思潮,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創新。

與會代表從多維視角探討了如何加強當前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建設問題。大家一致認為,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建設是一項長期而艱鉅的任務,要精心設計、穩步推進。廣西大學教授陳洪濤指出,意識形態陣地建設需要重視頂層設計,要加強意識形態的陣地建設、隊伍建設和主旋律建設,完善意識形態的體制和機制。河北省社會科學院研究員劉書越認為,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建設不是單兵突進,而是要與經濟領域和政治領域的改革相配套。暨南大學教授程京武指出,意識形態建設要注意理論的價值問題和社會現實的價值問題,從價值取向層面、制度結構層面和實踐層面推動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傳播。

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建設要正視當代中國文化融合的現實,充分認識到文化融合對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建設的挑戰。曾令輝認為,要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領導權和主導權,關鍵在於構建起馬克思主義當代大眾話語體系,其核心在於實現兩個轉化和兩個對接:一是把馬克思主義文獻話語轉化為適合人民大眾語言習慣的大眾話語,實現文獻話語與大眾話語對接;二是把馬克思主義理論話語轉化為指導實踐的大眾話語,實現理論話語與實踐話語對接。

當前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建設的主要內容體現為樹立起“三個自信”,增強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認同。與會者圍繞思想政治教育與“三個自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的問題展開廣泛討論。梅萍提出,中國社會管理體制、經濟體制等轉型帶來民眾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同危機,尤其是意識形態多元衝擊着民眾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主導價值認同。面對政治認同的困境,需要深化改革、健全制度、加強宣傳,堅定民眾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認同與自信。大同大學副教授張莉從多個方面暢談“三個自信”與思想政治教育的關係,即道路自信與理想信念教育的關係、理論自信與思想文化教育的關係、制度自信與政治信仰教育的關係。

二、以“8·19”重要講話為指導深化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劉書林在其主報告中指出,的重要講話對於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具有重要指導意義。以的重要講話指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發展,需要在唯物辯證法的統領下處理好若干主要關係:

一是把握好科學性與時效性的辯證關係,防止形式主義和實用主義的傾向。只有那些具有科學性,經得起歷史檢驗的內容,才能作為教材教育的內容。

二是把握好包容多樣與堅持思想鬥爭的辯證關係。包容多樣是在人民內部,在大是大非一致的基礎上的團結和統一戰線。在原則問題上,只有進行旗幟鮮明的思想鬥爭,才能掃清錯誤思想和敵對勢力散佈的陰霾,明辨意識形態的主流導向。

三是把握好創新發展與堅持根本的辯證關係。只有在堅持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基礎上的創新,才是真正有價值的創新。只有在創新工程中堅持思想政治教育最根本的東西,才能使這些基本的東西紮下更深的根子。

四是把握好堅持民族文化與其他文化的世界認同的辯證關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文化是既能夠代表現代中國的現實,又能夠對世界產生深刻影響的文化,是最有價值的民族文化。在世界文化認同方面,要反對民族虛無主義的極端傾向。

五是把握好批判錯誤思潮與思想政治教育學科體系研究的辯證關係。只有把二者結合起來,特別是關注思想政治教育的應用研究,才能使思想政治教育學科得到足夠的發展動力,才能在更大範圍內產生實效性。

六是把握好堅持導向與創新方法的辯證關係。把握導向,掌握動向,批判錯誤傾向,才能增強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發展的生命力。增強正面教育的感染力,注重探討對於針對性原則的運用,深入淺出地闡釋教育的內容,以及把握時、度、效的原則是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新的突破點和重點。

七是把握好認真讀書與提高實踐工作水平的辯證關係。只有抓緊讀書學習,特別是認真學習和掌握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才能真正提升實踐工作的水平。

三、深入探討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論與實踐創新

思想政治教育理論創新是推進思想政治教育發展的基石。與會專家一致認為,改革開放帶來的思想多元化發展形成許多新問題,這對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發展既是機遇又是挑戰。

重新審視思想政治教育概念的內涵。釐清概念是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基礎和推進思想政治教育發展的依據。王淑芹在主報告中提出,要重新審視思想政治教育概念。過去的研究主要是從主客體關係方面來理解,極易導致單向性的灌輸模式,已明顯不適應現代思想政治教育的發展。單純主客體研究的範式已相對滯後,必須借鑑“主體間性”理論來理解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活動應在平等的基礎上主動對話,達成共識。思想政治教育不僅要關注教育活動,也要重視教育的目的。思想政治教育目的要使個體認同主流價值,個體行為合乎社會要求。

東北師範大學教授李豔對思想政治理論教育創新與思想政治教育邊界的關係進行了分析。她提出,理論創新不是無的放矢,理論創新要注意學科邊界。確定學科邊界有利於明確高校思想政治理論教育的本質和特徵,把握思想政治理論教育創新訴求。思想政治教育理論創新必須遵循三個統一:在思想政治上遵循政治性與文化歷史性的辯證統一、在理論上遵循反思性與選擇性的辯證統一、在教育上遵循目的性與規律性的辯證統一。與會代表還廣泛探討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機制、價值選擇、教育功能、教育主體、教育方法創新等問題。華東理工大學教授王榮發認為,思想政治教育不僅涉及教育內容和教育任務的恰當定位,而且涉及教育對象接受邏輯機理的準確分析和把握。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機理包括社會導向機制、內在接受機理和內化機理。

四、深化對思想政治教育學科建設與發展的研究

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經過近30年的快速發展,初步建立了相對獨立和完整的學科體系,形成了一系列本學科的概念、範疇、範式、理論、方法。在快速發展的同時,我們應該看到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發展面臨的挑戰與困境。與會者廣泛探討了當前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發展的困境及發展思路。李春華從馬克思主義整體性的研究視角探討思想政治教育,指出思想政治教育要積極應對挑戰,堅持馬克思主義科學性與階級性的統一,堅持馬克思主義革命性和科學性的統一,堅持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和方法的統一,堅持馬克思主義各個發展階段(堅持與發展)的統一,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政壇、論壇、講壇上的統一。

河海大學教授孫其昂提出,要對思想政治教育思想進行系統研究,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研究是一個多層次的系統工程,包括價值或文化維度的整合、價值系統之內的整合。要了解和梳理思想政治教育歷史,樹立思想政治教育科學理念,深化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研究,合理定位和定義思想政治教育,這是建立系統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的良好起點。中山大學教授王仕民探討了在馬克思主義一級學科目錄下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發展的困境。他認為,當前思想政治教育學科存在三類“誤讀”,權力誤讀和學術誤讀、他誤讀和自誤讀、無意誤讀和有意誤讀。“誤讀”的後果帶來了思想政治教育學科個性的喪失和優勢的喪失、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優勢的喪失。深圳大學教授劉志山提出要明確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的學科屬性、學科基礎和學科領域拓展。思想政治教育是社會科學與人文科學的交叉學科,其學科基礎包括政治學、法學、教育學、心理學、哲學。思想政治教育學科領域的拓展不是無止境的,它應當止於思想政治教育與其基礎學科之間的交叉地帶。

五、結合新時代特徵研討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改革

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是系統地向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陣地。然而,由於歷史和現實原因導致當前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存在許多困難,教學實效性不佳。與會者從不同視角出發,對課程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模式等問題展開廣泛的探討。

思想政治理論課教材是開展教學活動的重要依據,理解和解讀教材是將教材內容轉化為教學內容的基礎。因此,教材本身首先應保證理論的正確性、科學性和準確性。餘斌針對20xx年版《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中存在的諸多問題進行了翔實的分析和評論,如,對資本主義的歷史地位、共產主義社會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正確理解“兩個必然”和“兩個決不會”的關係等問題,從馬克思主義文本的角度作了解讀。他強調,閲讀馬克思主義原著對於理解教材、增強理論的科學性具有重大的指導意義。

新媒體的出現給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提出了新挑戰。結合新時代的特點,推進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模式、教學方法、教學內容、教學管理的變革,已經成為當前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改革和發展的重要方面。圍繞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變革,與會者發表了自己的看法。揚州大學教授芮鴻巖提出要重視對當代大學生的歷史教育。他認為,傳統的歷史教育模式和現代媒體的宣傳忽視了歷史感的傳遞,人為地造成歷史演變缺乏連貫性和嚴肅性。要重新審視歷史教育,歷史教育要喚醒歷史意識、建構歷史理解、生成歷史自覺,並在歷史教育中凝練出愛國主義的民族精神。南開大學教授徐曼在談到流行文化對大學生思想行為的積極和消極影響時指出,對當前盛行的流行文化不能聽之任之,要充分發揮思想政治理論課的主渠道作用,創建良好的校園文化,組織主題鮮明、內容豐富的社會實踐活動,加強校園網絡建設及對大學生文化觀和主流價值觀的引導。山西財經大學副教授王素萍提出,主體間性是增強思想政治理論課實效性教學的內在要求。學生與教師共同作用於課堂教育實踐而成為相互依存的主體,即“教師-教育實踐活動-學生”模式,促進彼此的和諧溝通和平等交流,實現學生從被動向主動的轉換。江南大學副教授侯勇針對當前思想政治教育學科改革遭遇“實效弱化”、“情緒極化”、“信息烏托邦”等現代性困境,提出要從整體體系層面加強多方面的建設,即教育內容的時代化、教學方式的生活化、教學主體的主體間性化、教學環境的“文化化”、教學體系的系統化。

標籤: 意識形態 學校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zongjie/xuexiao/g9pep.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