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總結 >學習總結 >

語文主題學習總結(精選7篇)

語文主題學習總結(精選7篇)

語文主題學習總結 篇1

我班自開展主題學習實驗以來,新的教學理念正在逐步影響着我們的課堂教學,課堂教學結構和教學方式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語文課堂上更注重學生長期積累,關注學生人文精神發展,注重指導學生個性化閲讀的教學思想正在形成,並直接影響着學生學習習慣和綜合素養的提升。逐步形成了優質高效的語文課堂。

語文主題學習總結(精選7篇)

一、立足大語文意識,培養高效語文課堂立足大語文意識,

(一)培養探究習慣,讓學生“動”起來我班教師在語文教學中認識到,閲讀者對語言意義、語言情感、語言技巧的感悟,在很大程度上與學生的生活經歷、知識積累、熟悉能力、理解水平有關。為此,在語文教學中,構建語義的理解、體會,要引導學生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各抒己見。在思索辯論中,教師穿針引線,巧妙點撥,以促進學生在激烈的爭辯中,在思維的碰撞中,得到語言的昇華和靈性的開發。教師因勢利導,讓學生對問題充分思索後,學生根據已有的經驗,知識的積累等發表不同的見解,對有分歧的問題進行辯論。通過辯論,讓學生進一步熟悉了自然,懂得了知識是無窮的,無論多博學的人也會有所不知,體會學習是無止境的道理。這樣的課,課堂氣氛很活躍,其間,開放的課堂教學給了學生更多的自主學習空間,教師也毫不吝惜地讓學生去思考,爭辯,真正讓學生在學習中體驗到了自我價值。這一環節的設計,充分讓學生表述自己對課文的理解和感悟,使學生理解和表達,輸入和輸出相輔相成,真正為學生的學習提供了廣闊的舞台。

(二)重視朗讀感悟,讓課堂“活”起來。國小語文課本中的每一篇課文都是文質兼美的佳作,其語境描述的美妙,語言運用的精妙,思想表達的深邃,見解闡述的獨到,都是引導學生感悟的重要內容。

而由於課堂教學時間的有限,課文中的出色之處沒有可能引導學生一一感悟。為了使這些出色給學生留下整體印象,我們可以在閲讀中抓重點,引導學生對語言文字反覆誦讀,以悟出語言豐富的形象內涵,意義內涵,情感內涵。同時,讓學生在感悟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居高臨下地對課文進行品評,在品評中深化理解,昇華認識,填補空白。此外,注重學科間的整合。讓學生從不同角度,採用不同的途徑獲得知識,培養能力。

(三)注重課內外閲讀結合,讓知識“連”起來。以課堂學習為核心,能動地向學生的學班生活、家庭生活、社會生活等各個生活領域自然延伸和拓展,使課堂練習與課外行為練習形成有序、有趣、有力、有效的結合,取得語文教學的整體效益。”在課程改革實踐中,我們已把語文教學的觸角伸向了廣闊的天地。為深入理解課文內容奠定了基礎。今天,孩子們的語文素養正在有序提高!

(四)加強知識積累,把知識“加”起來。在教學中,針對各年級學生的實際,充分激發學生對課文中的精彩段落誦讀積極性,每早上拿出幾分鐘的時間朗讀,週五下午開設大閲讀課,師生共讀主題課本,進一步昇華課本知識。為了更好地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我班一直要求學生堅持寫閲讀筆記,並且鼓勵學生大膽展示自己的閲讀成果,通過手抄報、黑板報、班級讀書文摘等形式進行展示。在閲讀語文主體學習教材時,要求學生不要走馬觀花,只看故事情節,而要把自己認為好詞佳句摘抄在讀書記錄本上,或讀書卡上,把字工工整整寫端正,這樣既練了寫字又積累了語文知識,兩全其美。

二、為學生學習創造有利條件改革教學,需要發揮智力優勢,更需要物質的保障。

我班組織各年級根據需要購買濰坊教育局編寫的主題學習叢書,保證滿足學習需要。幾年來,我班每學期徵訂《主題學習叢書》的數量都在全班人數80%以上,保障了實驗的順利開展。

三、取得的成績

(一)注重課堂,提升內涵

1、情意融融,上好每篇課文在解讀一篇文本時,學生與文本對話過程,就是老師不斷喚醒學生生命的過程。對一篇課文來説,對顯而易見的主題,教師一定要以學生情動為基礎,將鮮明的主題滲透在教學各個環節,讓學生沉浸其中,受到情感的衝擊。一篇課文的主題讓學生在動情中感受,在感受中動情,使學生的學習過程真正煥發生命的活力,為單元主題的落實打下紮實的基礎。

2、多元解讀,感悟昇華主題閲讀教學在把握文本內涵中,提倡個性化感悟,多元解讀,在單元主題教學中對於文本也應有教師、學生的獨特體驗,對單元主題的提升,將單元主題與個人的生命意識培養結合,那語文閲讀教學過程就成了一個極富生命力的過程。在教學中教師就應從多元感悟中昇華主題,讓學生感受生命的成長、發展。資料拓展與學生共同提升文本主題:關愛生命,享受生命,關注親情,關注人與自然和諧。在這樣的多元感悟中學生的生命意識在提升,讓學生更廣闊地瞭解文章的背景來豐富文本內涵。

3、整合文本,連接完善主題如果説一篇課文的.主題在濃濃的情意中學生有所感受,那一組課文主題的連接,則將會給學生情感強有力的衝擊。教材中一組課文一個主題,這幾篇課文表面是獨立的,在內容和語言表達上是不相連的,但他們有一個共同的主題,教學時要教一篇看全組,讓學生在語言文字營造的意境中得到同一主題的陶冶和昇華,從而構建學生精神成長的搖籃,而不僅僅是學會語言文字。

(二)用好“課外“場,讓主題昇華人格

語文課程標準要求開展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豐富語言積累,運用語言,形成語文能力。如果在學生的課外實踐活動中也以“主題”形式出現開展系列活動,學生就不僅在實踐語文,而且在加深對主題的理解、感悟、延伸,在實踐主題,運用主題中,將主題思想內化為自己精神世界的一部分。此時,課堂四十分鐘應該成為學生進行語文主題性學習活動的加油站,一個動力資源庫讓學生將語文學習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同。

1、多元輻射,豐富活動形式對於主題學習而言,採取的方式要適時而變,靈活多樣。採取的方式要依據所確立的主題,以及學生的學習狀況來定,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主題”實踐活動可以向其他學科、向課外閲讀,向社會實踐和家庭生活等各個領域延伸,有層次、有計劃地開展系列活動。

2、體驗過程,享受主題薰陶高境界的教育應該是無痕的,是滲透性的,是潤物無聲的。語文教育要讓主題內化成內在的,動態的,人格化的精神力量,就要在實踐活動中關注學生過程體驗,要盡一切力量將語文實踐與學生的生活連接。

(三)處理好關係,讓“主題”服務語文

1、人文性與工具性的關係人文性與工具性是語文課程的基本性質。在“主題學習”中教師往往會因為關注文本的主題,而忽視語文工具性特點的體現。應該依據工具性的語言訓練,在語言實踐中感悟主題,提升主題,讓主題內化為人格的一部分,不能孤立地為“主題”而進行“主題學習”。

2、個性與共性的關係這裏所指的個性與共性是指一篇文本的獨特內涵和一組文本的共同主題。教學中不僅要關注整組課文的主題前後的連接,而且珍惜學生對文本的多元感悟和文本本身具有獨特的內涵,讓學生全方位感悟文本的美麗,豐厚人文積澱。

3、上好一篇與學好一組的關係“主題學習”是憑藉教材一個單元一個主題進行的。在實施“主題學習”時應把握整組,進行有計劃的“主題學習”系列語文實踐活動安排,達成整組學習的“三維”目標。就一篇課文應在完成總目標之外還要有本課教學的語文“三維”目標。

4、短期與長期的關係根據“主題學習”的特點,不是在一次兩次的練習或學習中就可以完成的,它是在一組課文的完整學習中進行的,並且有的主題不僅在一個單元中集中體現,而且還在不同年級的教材中有相同主題出現,這時教師既要把握好學生一篇、一組課文的短期主題學習,又要考慮不同年級間的長期主題學習。

5、自主學習與教師、家長指導的關係在學生課外的“主題學習”中,根據低年級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實際水平,教師、家長的適時指導是不可少的,但指導的“度”應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區別對待。

四、實驗中產生的幾個問題

實驗中產生的幾個問題中產生的語文教材是智慧的結晶,是語文教育專家思想的“化身”,具有“經典”性。教師要將生命教育和閲讀教學融合一體,在以體現單元主題的文本解讀過程中,要促進讀者和作者達到情感的交流,讀者與讀者之間達到情感的交流,在情感交流中感受生命,同時潛移默化地提升閲讀能力。充分利用當地教育資源,發揮班本教材研究的傳勢,將當地的風俗人情、歷史典故、傳統故事納入學生課外探究學習的範圍。

1、實驗老師進行課堂教學改革的幅度不大,課堂形式還不利於主題學習叢書這套教材作用的充分發揮。教師在課堂上運用主題叢書的時間仍然比較少,方式比較單一。

2、實驗過程中雖然能夠做到把語文教材和主題學習叢書結合起來,但是敢於開展進行單元授課的教師不多,不敢放開

語文主題學習總結 篇2

今年我選修了大學人文語文,在認真聽完了周金聲老師的每一堂課後,使我對於人文和科學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認識,對於中國傳統文化有了更完整,更全面的瞭解和感悟。下面就是我對人文語文學習的總結和心得。

首先,我想從教育的本質和大學教育的宗旨來了解大學人文語文存在的價值和意義。我一直認為教育的本質是完善一個人,即“取長補短”,而非“揚長避短”,去充分發掘人的潛力,認識自我的價值,即“天生我才必有用”,“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所以,大學教育更重要的是加強通識教育,並非專業教育,是為了發展學生的個性,而不像高中時的培養學生的共性。這正是人文語文存在的大背景,大前提和大環境。通過我的學習感受,人文語文的存在,是作為大學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和必要環節。

然後,人文語文帶領我們學習了中國文學史上的經典名著,如:《周易》、《離騷》、《中庸》、《大學》、《論語》、《老子》,學習了中國文化的奇葩——漢字文化,書法藝術,對聯藝術,這極大的培養了我們當代大學生對於祖國文化的熱愛,也增強了我們的愛國情操和文化責任感,而且,人文語文讓我從哲學的角度去審視我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正如周國平在《各自的朝聖路》中講到的“哲學所提到的任務都是不可能完成的,包括這一個任務:‘認識你自己’!”我以為,世界觀是大我的存在,人生觀是小我的存在,而價值觀就是人的大我與小我之間的抉擇。而人文語文所提倡的“以人為本”和“人文精神”,就幫助我認識了“我自己”,即傾聽自我心靈深處的呼聲和需求,學會去愛人,去關心人,達到對個人和社會的終極關懷。

最後,我個人覺得,人們無意中忽略或不願承認一個事實,即“一切即哲學,哲學即一切”,所以原本沒有所謂的“科學”與“人文”,因為人的存在本身就是一個活生生的立體空間,教育也應該是一個全面的、綜合的、統一的過程,只是人們主觀的分為“科學”和“人文”。

在“重理輕文”的今天,我覺得人文語文讓我們理工科學生體驗了中國傳統文化和人文語文的魅力和智慧,實現了科學和人文的迴歸,因為感性的終點是理性,理性的終點是感性,哲學則是最高的智慧,也是兩者的終極目標。

最後,我想起了當代中國的國學大師季羨林先生所畢生追求的人生哲學和治學態度——“故君子尊德性而道問學,致廣大而盡精微,極高明而道中庸。”我覺得,這就是人文語文教會我們應有的生活態度,願諸君與吾共勉之。

語文主題學習總結 篇3

4月28日至29日上午,本人有幸參加了由承德市教研室組織的赴承德市圍場縣關於國小語文主題學習的活動,在這短短的學習活動中,我聆聽了幾位教師的精彩課例,從他們所上的課例,課程內容豐富多樣,有識字課,閲讀交流課,教學片斷指導課,精讀精講課,繪本閲讀課,羣文閲讀課等;課堂內容精彩紛呈,教師的語文教學功底深厚。他們的語文教學課改確實走在了我市教學的前沿,而且做得十分出色,我認為“語文主題學習”實驗,已經做到了——簡簡單單教語文,紮紮實實求發展。

首先,對於閲讀課的教學,他們注重抓住一個值得師生共同深入探究的主題來進行學習。

過去,我們的語文閲讀教學,教師們總是喜歡對課文內容進行深挖細掘,繁瑣地分析、理解,以問題牽着孩子們學課文,問題問完了,課文就學完了。如此下來,教師花費的時間多,功力大,但收效並不高。這次圍場縣“語文主題學習”的課例,給我們展現的又是另一種全新的教學模式。他們的`每一節課,都是圍繞一個主題來展開的。如圍場回民國小楊志慧老師上的羣文閲讀《他們讓我感動》一課,先讓學生回顧課文內容:《再見了,親人》《橋》兩篇文章中誰最讓你感動?什麼精神感動你?作者用什麼方法寫出這種感動的?然後組織交流彙報。根據方法自學,對閲讀材料《豐碑》進行批註式閲讀,組織交流學習收穫;最後拓展提升《景金色的魚鈎》和《夢想的力量》全班交流,抓住句子領悟方法。整節課圍繞“感動”找句子,學方法。又如圍場四小馬豔麗老師上的人物外貌描寫片段指導課,她就緊緊抓住人物外貌的方法進行指導,進行寫、改。郭靜老師執教的《狼王夢》閲讀交流課,又緊緊地圍繞“思維導圖”瞭解主要內容。賞析精彩情節,進行人物品評。每一篇課文的教學,重在讓學生一課一得,目標明確,重點突出,學生學得輕鬆自然,簡單而紮實。

其次,學習主題確定以後他們都能做到精講多讀。

有很多學者説過:“書是孩子們讀懂的,不是教師教懂的。”更有一句話:“書讀百遍,其義自現。”也給我們説明了應該讓孩子們多讀書。因此,上語文課,最主要的一點,是讓學生多讀書,有感情地讀書。這一點他們也是做得非常好。如暴金志老師執教的《橋》一課,她就讓學生多次有感情地品讀。一讀描寫大雨,洪水的句子;二讀老漢神態、語言、動作的句子;再讓學生男女生分讀;這樣,學生通過有感情地品讀,老漢那種不徇私情,捨己為人的精神品質就湧現在孩子們的心裏。因此,正確地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是對學生進行情感態度價值觀教育的最有效途徑。

最後,大量的課外閲讀資料,大大地增加了學生的閲讀量,培養了學生的閲讀能力,加大了學生對語文知識的積累,更好地提高了學生的語文素養。

“最好的教育是教會學生閲讀”,“成功的教育是培養學生的閲讀興趣”。圍場縣“語文主題學習”的課程實驗,已經向新課改的目標邁進,他們以培養和激發學生的閲讀興趣為出發點,致力於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做到簡簡單單教語文,紮紮實實求發展,確實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鑑。

語文主題學習總結 篇4

按照市教科院的統一部署,由濰坊高新區和坊子教研室語文教研員組成的檢查驗收小組於20xx年10月22日和23日,先後對諸城賈悦鎮孟疃國中、諸城實驗中學、安丘景芝國中、安丘青雲雙語學校的語文主題學習工作進行了檢查驗收。東明中學的泮桂秋、北海學校的陳彥軍老師隨同學習,現將學習的有關情況彙報如下:

一、基本情況

按照要求,驗收小組對4家單位進行了考查驗收進度安排:10月22日上午,諸城賈悦鎮孟疃國中;10月22日下午,諸城實驗中學;10月23日上午,安丘景芝國中;10月23日下午,安丘青雲雙語。

由於考核驗收時間緊、任務重,因此,驗收小組按照“既全面瞭解掌握情況,又簡便易行”的要求,對照考核驗收細則的有關項目進行檢查,既保證了檢查質量,又提高了工作效率。

在考核驗收過程中,驗收小組主要採取了以下方法:一是看資料。嚴格對照考核驗收細則,認真查閲各類資料,並如實記載。二是提問題。對需要了解的情況,向各單位的聯絡員或分管負責人直接問詢。三是聽課。每個學校聽課一節,通過師生的課堂活動具體瞭解主題學習的課堂實施情況。四是聽彙報。驗收小組認真聽取了每個學校的主管領導做的具體而翔實的彙報,從而保證了對各校具體實施情況的全面瞭解。

從檢查驗收情況看,4家單位的總體質量都較高,各項工作落實的紮實、有效,各單位組織的學習活動豐富多樣並各具特色,主題學習效果良好。

二、共性情況

1、各學校領導重視,成立了專門的領導小組,由副校長或教科研主任主管,領導清楚學習實驗情況,有具體可行的'實驗方案和實驗總結。

2、學校主題學習實驗氣氛濃厚,尤其是諸城的兩所學校,以實驗課題為依託,學校文化氣息濃厚,個性化閲讀搞得有聲有色。

3、實驗教師積極性高,撰寫論文積極主動,都以“自主互助探究式”為基本的課堂模式,總結出了多種課型的主題學習教學模式,能積極使用《主題叢書》,並結合其他選文進行單元主題教學。

4、各學校各種圖書和主題叢書配備充足,有自己的圖書角,積極開展富有特色的主題學習活動:演講比賽、朗讀比賽、讀書筆記展示、徵文、手抄報、課本劇表演比賽、校報校刊、成立文學社等,形成了特色鮮明的校園文化。

三、創新情況

1、諸城孟疃國中雖是遠離市區的鄉鎮中學,但教研教改氣氛濃厚,依託“個性化閲讀與文學教育研究”課題,做了大量的工作。課堂活動按“目的+內容過程+評價方式+反思”的程序進行,教師的課堂反思打印成冊。各項活動極具地方特色,如秋天的果實玉米、蘋果等進入課堂,極具民風俗韻,體現“秋之頌”的主題;“愛我家鄉”、“家鄉風俗”等調查報告,彰顯家鄉魅力;“春聯集錦”、“清明節抒懷”“反邪教”等徵文活動結合時令,聯繫生活實際……各項活動多姿多彩,相映成趣。

2、諸城實驗中學身處市區,以文化立校,一進校園就感覺到濃厚的文化氣息。學生活動極富特色,形成了濃厚的校園文化。每個月都有獨立的主題活動;校報校刊由學生主編;教師培訓中的“年會”形式別具一格;向老師推薦語文必讀書目,每年給每位老師報銷300元書費;定期組織學生記者團外出採風,發放記者證;邀請名家“畢淑敏”等進校園;舉辦感恩教育,給家長制賀卡、感恩信,折成各種形狀;創建“圖書漂流站”,學校圖書學生輪流看等。

3、安丘景芝中學的手抄報豐富多彩,“孝道文化、綠色書刊、學無止境、教師節”等主題,關注面廣;社會調查報告、寒假社會實踐活動別具特色;成立“語文主題學習”實驗學生成長檔案,從閲讀速度、閲讀質量、學期閲讀量等方面測試學生閲讀成績。每學期記錄2次,分別為期會考試、期末考試。這些數據可以直接客觀地反映學生的語文學習及掌握能力。

4、安丘青雲雙語學校建校時間雖短,但主題學習氣氛較濃,已舉辦了不少學生活動,收錄學生習作的文集關注面廣,關注學生的成長,如“希望集”、“花開的聲音”、“中學時代”、“改革開放”、“妙筆生輝”、“青春物語”“師生情懷”等;舉辦“硬筆書法比賽”,關注學生書寫;舉辦古詩文默誦比賽,建立“班級圖書目錄”等,平時注意培養學生的閲讀習慣。

四、存在的主要問題光

各學校雖然做到了規定動作認真,自選動作創新,但是,對照考核驗收細則,仍然還存在一些不足之處:

1、對文本的挖掘深度不夠。

2、沒有結合文本更好的使用《主題叢書》。

語文主題學習總結 篇5

“主題學習”以教材編寫的主題單元為憑藉,圍繞主題進行課內大量閲讀;改進教師的教學行為和學生的學習方式,用大約三分之一的課堂教學時間學完教材,其餘時間引導學生進行相關材料的大量閲讀,最終達到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目的。

“主題學習”讓廣大語文教師教學輕鬆,得心應手;讓每一個學生喜愛語文,喜歡語文課,愛讀書,語文能力不斷提高。達到了濰坊市國小語文“主題學習”實驗追求的目標。現總結如下:

一、“主題學習”,實現大量閲讀

“主題學習”啟動會上,該市原教育局局長李希貴的講話道出了推動實驗的一部分原因。“我們以前有過不少教改,也有很多閲讀材料和閲讀系列的書籍,但大都強調課外閲讀”,把讀書放到課外,強調課外閲讀的根本原因在於教材的學習佔用了太多的時間。他指出,語文課堂教學“不要精雕細刻,不要把每一句話都挖地三尺,把每一個詞語都挖得冒出火星”。他認為,通過學習例題,舉一反三是理科的學習方式。語文學習不同於理科學習,“應該是反三歸一,通過大量閲讀,最後感悟點什麼,從量的積累到質的突破”,“讀得多了,慢慢感受就深刻了,積累就豐富了,認識就加深了。”但是,有效的課外閲讀很難實現,應該在課堂上實現大量閲讀。[3]在大量閲讀中,學生得以“更多地直接接觸語文材料,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掌握運用語文的規律。”[5]語文素養普遍得到大幅度提高。

二、“主題學習”給我們的啟發

實施新課程和推進素質教育以來,新的教育、教學理念正在逐步影響着我們的語文教學。課堂教學結構和教學方式,教師的教學觀、育人觀,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課改的成績是有目共睹的。但是,回顧六年課改,有不少問題我們還需要深入探討。比如,目前大多數語文課堂還存在費時多、教學過於繁瑣的問題。我們還需要加強對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研究,以真正實現高效率的語文教學。就這個問題,我們可以從“主題學習”實驗得到一些啟發。

(一)將學生的“學”落到實處是前提。

“主題學習”可以説真正體現了“一切為了學生的學”學會,會學。“語文是學出來的,不是講出來的。”[1]在這樣的指導思想之下,我們看到,“主題學習”課堂有鮮明的特色。在教與學的關係上,體現了依學定教、順學而導的思想。學情學生已經學會了什麼,學到了什麼程度,是課堂規劃的重要依據。在教學時間的分配上,學生的學習活動佔支配地位。學生真正成為了課堂主體,教師則是引導者。規劃課堂教學流程,為學生設計學案,引導學生自主、合作學習等,教師的引導成為學生有效學習的保證。在這樣的課堂上,學生不僅能學到知識,習得能力,還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

學生的“學”得不到保障,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難以實現的。新課程普及了許多新的理念,如,提倡合作學習,提倡探究性學習,提倡學科溝通,提倡利用教學媒體,這都是好的理念,好的方法;但是,不把教學的着力點放在保障學生的“學”上,僅着眼於技術層面的更新,我們看到,新理念的實現方式常常與其初衷背道而馳。比如,為了體現合作學習,安排無明確目的地所謂“小組討論”;為了體現“探究性學習”,無探究價值的問題也討論個沒完;書還沒有讀好,卻一會兒唱,一會兒演,一會兒畫,擠佔了有效學習時間;媒體演示替代了通過文字感受等。

(二)閲讀教學的提速、增容是關鍵。

大幅度增加課堂教學容量使“主題學習”課堂,在教學模式上、結構上發生了根本的變化。教材內容的學習要實現提速,教學必須由繁瑣走向簡單;大量的閲讀內容引進課堂,學生的`自主閲讀得到了有效保障。

從閲讀教學的“量”入手來進行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研究,可能是個很好的切入點。新課標提出,“應該讓學生更多地直接接觸語文材料,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掌握運用語文的規律”,並分年段對學生課外閲讀的“量”給出了明確的規定。但是,課堂上要讀什麼、讀多少並不明確,各套新課標實驗教材與傳統教材相比在“量”上也沒有本質的變化。與此相關,我們的課堂教學在容量上繼續延續了“一個學期一本教材”的基本格局。“主題學習”打破了教材的侷限,將大量閲讀引入課堂,通過閲讀教學的提速(教材學習)、增容(加大課內閲讀量)來提高語文教學效率:一方面,課堂閲讀量的增加改變了教與學的方式;另一方面,它探索出了提高閲讀教學效率的一條途徑。

閲讀教學的重要性,我們並不是沒有認識到。但是我們現在的閲讀教學處在一種兩難境地:一方面認識到了大量閲讀的重要性,但把大量閲讀放在課外;一方面是在現有教學模式上,着眼於技術層面的改革,如教學模式、教學方法的探索。事實是,課外閲讀難以落實,現有教學模式只在技術層面進行變革,也難以提高教學效率。“主題學習”“從抓學生的閲讀開始,通過課堂教學擴大學生閲讀量,增加學生的感悟和體驗”[2],收效比較明顯。學生不僅閲讀能力、理解能力提高;與之相關,口頭表達能力、書面表達能力的提高也相當明顯。經過一段時間的課堂大量閲讀實驗,趙紅的學生課堂上表現出來的理解能力、口頭表達能力讓來聽課的外地教師驚詫;韓興娥對學生低中年級很少提出要求,到了高年級,學生自然形成了比較強的書面表達能力。有人説,教育的全部問題都可以歸結為閲讀的問題,這種説法是有道理的。我們還需要繼續重視閲讀教學改革,繼續加強對閲讀教學的研究。

(三)“簡簡單單教語文”很重要。

目前,我們的語文課堂教學常常過於繁瑣,因此許多語文教育專家呼籲“簡簡單單教語文”。但是,這種狀況一直沒有大的改觀,“挖地三尺”“挖得冒出火星”現象屢見不鮮。

不搞繁瑣的課文分析,不盲目追隨“新”理念,立足於學生的“學”,立足於學生的長遠發展來完成課堂教學“簡簡單單教語文”是“主題學習”實驗在“教”這一方面的特點。簡單並不代表“沒有”,教師的作用體現在狠抓落實,體現在引導、點撥上,新課程所提倡的新理念,以一種不知不覺地方式進入了課堂。講得多,教得多,不代表學生學到的多;教師講得少了,佔用的時間少了,只要引導有方,學生的學習更有保證。

(四)要重視自學與合作學習的結合。“主題學習”實驗中,學生個體的自學與同學之間的合作學習結合得很好,取得了“1+1〉2”的效果。“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着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不宜刻意追求語文知識的系統和完整。重視語文的實踐性,要做到教師精講,給學生儘可能多的實踐機會。教師講得少,學生才能有實踐的機會、自學的時間。重視學生的實踐、重視自學,合作學習成為需要;合作學習開展得好,使自學的效果更有保證。這不僅體現在同學間的互幫互助上,還體現在互相鼓勵、互相督促上。我們看到的合作學習為什麼常常是“無效勞動”?大多是因為教學設計還沒有做到從學生的“學”出發,不是帶着需要合作學習的任務“合作”,不是在真正需要“合作”的時候“合作”,使之流於形式。

“主題學習”具有比較強的生命力。首先,它不破壞現有的教材體系,在學好教材內容的前提下進行大量閲讀,便於逐步推廣。其次,教學方法不復雜,單元整組設計、學案引領這樣的方式,適合全年級教師共同備課,而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的課堂,教案、學案設計出來後,對教師的課堂駕馭能力要求並不高,有廣泛的適用性。

語文主題學習總結 篇6

開學初,我先向學生傳達了本學期的語文學習計劃,除學習人教版三年級上冊教材外,還要在課堂上完成4本和教材內容相關的主題閲讀材料。因為在假期裏多少對“主題拓展閲讀”材料有所瞭解,便先向孩子們介紹“主題拓展閲讀”書的內容結構,是依據教材主題單元編寫的,每個單元配着一本內容和本單元的文章相關、相似的文章,所選的文章都是優秀教師精心選編的,文質優美,內容上有情趣,語言上有韻味。自己的宣傳引起孩子們的閲讀期待。

語文學習重積累,重感悟,重遷移運用,這就決定了學習中有很多知識需要記憶、積累,同時並能將所學的知識遷移運用。我佈置的語文作業每天都不多,目的就是給孩子自由的空間,讓他們有更多的時間來讀課外書。本學期繼續營造讀書氛圍,促使學生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讓濃濃的書香伴隨學生的健康成長。完成主題閲讀4本書的同時,還向學生推薦了《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窗邊的小豆豆》、《昆蟲記》、《老人與海》等書籍。同時,根據工作安排,結合德育處“愛心教育”活動向學生推薦《愛的教育》、《感悟父愛》、《感悟母愛》等書目。鼓勵學生自主選擇閲讀材料。本學期我與孩子們積累背誦了50多句唐詩名句,近20句名言,15首古詩。下學期學校將統一各年級的補充內容,拓寬孩子們的知識面,從《經典讀本》、《國學啟蒙》、《國小生古詩必背》等書中選取相應的片段督促孩子記憶積累,相信到四年級孩子們語文素養會有很大提高。

通過學習與主題拓展閲讀在課堂上的實踐,我在理念和課堂閲讀教學上發生了一些變化,可以説主題學習實驗引發了教師更多的思考,促進了教師的成長。大量的課外閲讀材料引進課堂,讓學生真正生活在書籍的世界裏,學生在這種環境中豐富自己的語言和知識儲備。

“主題學習”讓語文教學充滿人文情懷。激發學生的讀書興趣,讓學生主動讀書,樂意讀書,學會讀書,達到以讀代講,以讀促思,以讀悟情的效果。讓學生儘可能的發表自己的看法,理解別人的看法,從而使思維更廣闊,認識更深刻,學生之間的互議和交流使學生的理解更全面,同時也促進了全員參與,提高表達能力。每個小組都選擇自己最感興趣的.地方加以彙報,學生通過自主探究、合作,形成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並從中達成信息交流,獲得情感的薰陶,思想的啟迪,受到美的感染。

“主題學習”讓語文拓展課外空間。使學生在讀懂課文,感受了語言文字之美的基礎上,還能利用書籍、網絡等文化載體,查找資料,拓展學生的學習空間,教學讀書使孩子們成了主動學習的人,他們會自主探究學習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通過各種信息渠道來解決問題;讀書,使孩子們成了生活的主人,他們的獨立精神、自我意識在多樣的讀書活動中日益彰顯;讀書,使孩子們成了善交流、會合作的人,他們的團隊精神、責任意識在逐步形成;讀書,使孩子們成了有思想,有個性的人;讀書,更使孩子們懂得了許多做人的道理,學會了感恩,明白了人生的價值、生命的意義。

當然,在實驗過程中也出現了一些問題,部分後進生積極性相對不高。開展讀書活動不夠豐富多彩。如何發揮全體學生的主體性,使全體學生都參與到課堂中,還有待於研究。

語文主題學習總結 篇7

“主題學習”讓廣大語文教師教學輕鬆,得心應手;讓每一個學生喜愛語文,喜歡語文課,愛讀書,語文能力不斷提高。達到了國小語文“主題學習”實驗追求的目標。針對我校實際情況現總結如下:

一、學校領導非常重視主題學習實驗的開展,學校專門成立了語文主題學習領導小組,校長親自任組長,對主題學習實驗情況進行全面調度,及時學習上級文件精神和各種實驗材料,保證實驗工作在正確的軌道上順利進行。

二、俗話説:“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主題學習實驗的過程中,校領導積極鼓勵支持實驗教師參加市、縣教研室組織的各級各類培訓研討活動,學習借鑑按兄弟學校的成功經驗,並不斷改進不斷完善。促進了學校實驗的順利實施。

三、學校多次邀請青州市教研室領導和濰坊名師到校指導教學,現場解疑答惑,促進了學校主題學習實驗的快速發展。學校注重聽課、評課。除常規的聽課自報、領導推門聽課外,教導處經常組織教師上彙報課、展示課、研究課,在反覆地聽、評課提高教師的自身素質,錘鍊教師的課堂授課藝術。定期開展教師的語文主題學習論壇。

四、語文主題學習要求我們不僅要學完課本的知識,還要讀完配套的主題學習叢書,我們首先要培養的學習的閲讀習慣,於是我們提出了“先放後收,循序漸進,逐步培養學生良好的閲讀興趣”的實施策略。

1、讓學帶自己喜歡的書籍來學校,並把帶來的書推薦給小組的同學,進行交換閲讀,即使是最不愛讀書的學生也有自己感興趣的東西,我們以此為切入點,培養起那個學生的閲讀習慣。

2、在學生對閲讀有了興趣後,教師開始指導規範學生的閲讀,先將主題閲讀材料放給學生,仍然讓他們自由閲讀,讀自己感興趣的文章或段落,把學生的閲讀興趣轉移到主題學習材料上來,最後達到“愛不釋手”的程度。有“要我讀”變為“我要讀”,“師生共讀,親子共讀”

3、學生已經對閲讀產生了興趣,也明白了“不動筆墨不讀書”的道理,建立讀書筆記就是順理成章的事情了。開始建立讀書筆記,仍然是自由式記錄,不必提出太多的要求和規定。過一段時間後,教師可對那些書寫認真、較實用的讀書筆記進行展示,並對其提出表揚,為其他學生樹立榜樣,讓學生慢慢養成做讀書筆記的習慣。養成習慣後再進行規範指導。

二、開展多種活動,鞏固主題學習效果。要求學生每月做一次語文主題學習手抄報、定期開展讀書知識競賽、作文比賽等國小語文素養展示活動,對錶現突出的優秀學生授予“讀書之星”“小小演講家”“小博士”等稱號。

一、“主題學習”實現大量閲讀,語文素養普遍得到大幅度提高。

二、“主題學習”真正實現高效率的語文教學

三、“主題學習”將學生的“學”落到實處。

四、“主題學習”使語文教學變得簡簡單單。

“主題學習”實驗我們開展雖然有一段時間了,但做的還很不夠,不夠成熟,有些問題還需要深入研究。“主題學習”是一線教師開始實驗的,可以説具有比較強的生命力。首先,它不破壞現有的教材體系,在學好教材內容的前提下進行大量閲讀,便於逐步推廣。其次,教學方法不復雜,單元整組設計、學案引領這樣的方式,適合全年級教師共同備課,而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的課堂,教案、學案設計出來後,對教師的課堂駕馭能力要求並不高,有廣泛的適用性。我們會一如既往的將“主題學習”實驗搞下去並搞好、搞出特色。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zongjie/xuexi/dymkmq.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