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總結 >工作總結精選 >

8年級地理知識點總結(通用23篇)

8年級地理知識點總結(通用23篇)

8年級地理知識點總結 篇1

1. 三權廣場:

8年級地理知識點總結(通用23篇)

巴西標誌性建築之一,也是巴西旅遊必到景點之一。 廣場周圍環繞眾議會,參議會,國家大法院,總統府,外交部,國家民族獨立紀念館,勞動者紀念碑等眾多建築。每兩週一次的升降國旗儀式也常常吸引眾多遊客。

2. 巴西利亞大教堂:

該教堂為雙曲線形的透明建築,內頂懸掛巨型天使塑像。教堂的特珠之處,在於它的主體建築被設計師巧妙的建在了地下,人們只能通過地下通道進出。大教堂內部高達36米,懸掛着3個天使的移動雕像。這三個天使和聖殿入口處的四個信徒雕塑一樣,都是出自雕塑大師賽西阿提之手。國家元首經常在此舉行一些重大活動

總結:在此國家元首經常舉行一些重大活動,教皇佩德羅二世訪問巴西時曾在這裏宣講。

世界人口的增長:

人口的增長速度在世界特別各洲是不同的,非洲是世界人口增

長速度最快的大洲,其次是南美洲,歐洲的人口增長速度最慢。歐洲為2%;亞洲為15%;

北美洲為10%;南美洲為17%;大洋洲為14%;非洲為27%。

鐵煤石油的分佈:

世界上鐵、煤、石油的分佈情況如下:

(1)世界上的鐵礦主要分佈在俄羅斯、馬西、國、澳大利亞、印度、加拿大和美國。

這七個國家的鐵的儲量約佔世界的90%。

(2)煤主要分佈在北半球亞歐大陸和北美洲中部,在世界各國中,煤儲量居世界前列

的有中國、美國、俄羅斯等國。

(3)世界上石油資源的分佈很集中,中東地區約佔世界石油儲量的一半還多。主要輸往日本、歐洲和北美洲等地。

大自然的總調度室:

森林有調節大氣成分、淨化空氣、含蓄水源、增加空氣濕度、防風護田、保持水土等作用。所以,人們把森林叫做“大自然的總調節室”。世界有森林面積40 億公頃,主要在以針葉林和闊葉林為主。全球森林資源絕大部分分佈在北半球。

地球上水資源的分佈:

地球上的水主要有海洋水、陸地水和大氣水三種存在形式。

陸地水又有冰川水、地下水、湖泊水、沼澤水、河水和生物水等多種存在形式。地球上的水

總量很多,但是 96%以上的是海洋水。在淡水資源中,冰川中儲存的水量最多,現在人們大量利用的淡水資源,主要是河水、湖泊水(淡水湖的水)和部分地下水。保護水資源,主要途徑有:節約和合理用水,減少對水資源的浪費;防止和治理水污染;植樹造林,防止水土流失;淡化海水,擴大淡水來源。

土地資源

土地的利用類型:

土地的利用類型可分為耕地、林地、草地、建築用地等類型。

土地資源的分佈:

温帶濕潤的平原地的地勢平坦,氣候温暖,適宜發展農業,是世界耕地的主要分佈地區。

氣候冷濕的亞寒帶地區和炎熱多雨的熱帶地區,保留了大片的針葉林和雨林。熱帶和温帶半乾旱地區草地面積廣闊,是世界畜牧業的主要分佈區。

8年級地理知識點總結 篇2

1.晨昏線的概念

由於地球是一個不發光、不透明的球體,所以同一時間裏,太陽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向着太陽的半球是白天(晝半球),揹着太陽的半球是黑夜(夜半球)。晝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線(圈)叫晨昏線(圈)。它是由晨線和昏線組成。

2.晨昏線的判讀

在日照圖上,晨線和昏線的判斷方法,一是根據地球自轉方向判斷:順着地球自轉方向,由晝半球過渡到夜半球的分界線是昏線,由夜半球過渡到晝半球的分界線是晨線。二是根據晝夜半球判斷:位於晝半球西部邊緣與夜半球的分界線為晨線,位於晝半球東部邊緣與夜半球的分界線為昏線。赤道上地方時為6時的是晨線,18時是昏線。

3.晨昏線的特點

(1)如果把地球看作一個正球體,同時不考慮大氣對太陽光線的散射作用,那麼,地球上晝半球與夜半球的面積應相等,時間管理,即晨昏圈是一個過球心的大圓,且平分地球。(2)晨昏線平面與太陽光垂直。晨昏線上的各點太陽高度為0,晝半球上的各點太陽高度大於0,夜半球上的各點太陽高度小於0。(3)晨昏線永遠平分赤道。(4)晨昏線只有在春、秋分時才與經線圈重合。(5)晨昏線在夏至、冬至時與極圈相切。(6)晨昏線自東向西移動15°/小時,與地球自轉方向相反。

4.晨昏線的移動

一般地,如果地軸的傾斜方向不變,晨昏線在如圖1~3範圍內移動。1、2、3分別表示冬至、春秋分、夏至日時晨昏線的位置。即3月21日與9月23日晨昏線與經線圈重合,導致全球晝夜平分;6月22日擺動幅度,導致北半球晝最長,南半球夜最長;12月22日擺動幅度也,導致南半球晝最長,北半球夜最長。

知識點總結

1.提供能量:●太陽的主要成分:氫和氦。

●太陽輻射是以電磁波的形式輻射。來源:內部的核聚變。

●緯度差異熱量差異:緯度低,太陽輻射強,生物量多;反之。

2太陽活動:●太陽大氣層從外到內分為:日冕(最外層)、色球、光球(太陽表面、最亮)。

●太陽活動的主要標誌:太陽黑子(週期11年)。

耀斑也是重要標誌,它是太陽活動烈的顯示。

●太陽風在日冕層;太陽風暴發生於太陽表面。

●太陽活動的三大影響:

(1)太陽電磁波擾動電離層影響無線電短波通訊

(2)帶電粒子流擾動地球電磁場產生磁暴

(3)帶電粒子流進入大氣層產生極光。

8年級地理知識點總結 篇3

人口增長

1、影響人口增長的主要因素,生產力水平、醫療衞生條件和教育程度影響到人口的死亡率和出生率,進而影響到人口的增長模式。此外,政策、社會福利、自然災害等也會影響到人口的增長。

2、三低(發達國家,歐洲美國,中國)、“高低高”向“三低”過渡(水平較高的發展中國家)。――底和高的分界值:0.1%

3、世界人口增長,非洲人口自然增長率,歐洲最低;亞洲淨增人口數量最多。

4、人口問題

人口增長過快:人口壓力大――控制人口(中國實行計劃生育)

人口增長過慢:人口老齡化――鼓勵生育、接受移民(中國靠發展生產力)

人口遷移

1、人口遷移的主要原因

經濟(落後地區向發達地區)、政治(政治迫害、戰爭、國家有組織的人口遷移)、社會文化(宗教迫害、民族歧視)、生態環境、其他因素(家底和婚姻、投親靠友、逃避歧視)。

2、人口遷移的意義(效應)

(1)利:

①加強民族團結,促進民族融合

②加強文化交流

③減輕遷出地的人口壓力

④為遷入地提供廉價勞動力。

(2)弊:

①造成遷出地人才外流

②給遷入地社會管理增加了難度

3、人口分佈與人口容量

(1)人口合理容量:所能持續供養的人口數量。人口合理容量要小於人口承載力。

(2)影響環境人口容量(環境承載力)的因素:資源狀況、生產力水平、開放程度和消費水平。

8年級地理知識點總結 篇4

備戰大學聯考高中地理知識點總結:工業區

1、工業區位選擇的一般規律:

(1)、從經濟因素看,要考慮土地成本、原材料、運輸、消費市場、勞動力價格等因素分析;

(2)、從環境因素看,需要考慮風向、河流流向等因素,大氣污染嚴重的工廠佈局時應選擇在城市主導風向的下風向或與冬夏季風垂直的郊外或城市最小風頻的上風地帶;水污染嚴重的工廠則要考慮污水排放口遠離水源地及河流上游;固體廢棄物污染嚴重的工業則要遠離農田和居民區。

2、區域工業發展條件分析

(一)分析思路

某地發展工業的條件,一般從以下幾方面來加以分析:地理位置;資源條件;農業基礎(農業可以為工業提供糧食、副食品、原料、勞動力等);交通條件;市場條件;勞動力條件;技術條件;歷史條件;政策條件等9個大的方面。

注:

①在分析某地工業發展條件時,不需要把每個方面都分析到,要抓住當地特色,前面提供的只是分析角度;

②分析時應從有利條件和不利條件兩個大的方面去分析。

(二)舉例

例l:分析我國沿海四大工業基地發展工業的條件是:

(1)均位於我國東部沿海,海運方便,有利於對外開放,鐵路、公路、水運、管道運輸連接國內各地,便於物資、人員、信息交流;

(2)當地及鄰近地區資源或原料豐富,如,遼中南地區的鐵、石油,京津唐地區的煤、鐵、石油、海鹽、棉花等;

(3)京津唐和滬寧杭地區科技力量雄厚,遼中南地區工業基礎好,珠江三角洲靠近港澳台和東南亞,為僑鄉,有吸引外資、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的優勢;

(4)四大基地中有不少的開放城市和經濟特區,享有發展經濟的優惠政策。

例2:上海建立大型鋼鐵企業的有利條件是什麼?

上海無煤無鐵,缺乏原料、燃料,它之所以能發展鋼鐵工業具有以下有利條件:

(1)位置優越,交通便利。上海位於長江人海處,居我國大陸南北沿海航運中點,京滬、滬杭兩條鐵路在此相接,是水陸交通樞紐。可以利用便利海運、廉價的河運從內地和國外輸入煤鐵,發展臨海型鋼鐵工業。

(2)接近消費市場。上海市是全國最大的綜合性工業基地,上海所在的長江三角洲工業區又是我國最大的綜合性工業區,各種工業的發展需要消耗大量鋼鐵,建立鋼鐵企業,可以就地消費,減少運輸費用,降低成本。

(3)工業用水方便。上海位於長江人海口,大型現代化寶山鋼鐵聯合企業就建立在長江之濱,工業用水極為方便。

(4)技術力量雄厚。上海工業的發展有悠久的歷史,是我國沿海地區老工業基地,知識技術密集,高等教育、科學技術都很發達,能為我國生產高、精、尖、新的產品,為全國鋼鐵企業培養和輸送高級技術和管理人才。

3.傳統工業區與新興工業區興安嶺以西及長城以北的廣大地區主要以遊牧業為主。

8年級地理知識點總結 篇5

名詞解釋

1、遙感:遙感即遙遠感知,是在不直接接觸的情況下,對目標或自然現象遠距離探測和感知的一種技術。一般指的是電磁波遙感。p1

2、電磁波:根據麥克斯韋電磁場理論,變化的電場能夠在它的周圍引起變化的磁場,這個變化的磁場又在較遠的區域內引起新的變化電場,並在更遠的區域內引起新的變化磁場。這種變化的電場和磁場交替產生,以有限的速度由近及遠在空間內傳播的過程稱為電磁波。p1

3、干涉:有兩個(或以上)頻率、震動方向相同,相位相同或相差恆定的電磁波在空間疊加時合成的波振幅為各個波的振幅矢量和。因此會出現交叉區域某些地方震動加強,某些地方震動減弱或完全抵消的現象成為干涉。P2

4、衍射:光通過有限大小的障礙物時偏離直線路徑的現象成為光的衍射。P2

5、電磁波譜:不同電磁波由不同波源產生,如果按照電磁波在真空中傳播的波長或頻率按遞增或遞減的順序就能得到電磁波譜圖p2

6、絕對黑體(黑體):如果物體對於任何波長的電磁輻射都全部吸收,則這個物體是絕對黑體。P4

7、基爾霍夫定律:任何物體的單色輻出度和單色吸收之比,等於同一温度絕對黑體的單色輻出度。

8、太陽常數:太陽常數指不受大氣影響,在距離太陽的一個天文單位內垂直於太陽輻射方向上,單位面積黑體所接受的太陽輻射能量。P6

9、太陽光譜輻照度:指投射到單位面積上的太陽輻射通量密度,該值隨波長不同而異。

10、散射:電磁波在傳播過程中,遇到小微粒而使傳播方向發生改變,並向各個方向散開,稱為散射。P10

11、米氏(Mie)散射:如果介質中不均勻顆粒與入射波長同數量級,發生米氏散射。P10

12、瑞利散射:介質中不均勻顆粒直徑a遠小於電磁波波長,發生瑞利散射。P10

13、無選擇性散射(均勻散射):當微粒的直徑比輻射波長大得多時所發生的散射。符合無選擇性散射條件的波段中,任何波段的散射強度相同。P10

14、大氣屏障:遙感所能使用的電磁波是有限的,有些大氣中電磁波很小,甚至完全無法透過電磁波,稱為大氣屏障。P10

15、大氣窗口:有些波段的電磁輻射通過大氣後衰減較小,透過率較高,對遙感十分有利,這些波段通常成為大氣窗口p10

16、熱慣量:熱慣量是物體阻礙其自身熱量變化的物理量,它在研究地物尤其是土壤時特別重要。P15

17、鏡面反射:鏡面反射是指物體反射滿足反射定律。P16

18、漫反射:如果入射電磁波長不變,表面粗糙度h逐漸增加,直到h與λ同數量級這是整個表面均勻反射入射電磁波,入射到此表面的電磁輻射按照朗伯余弦定律反射。P16

19、反向反射:實際地物由於地形起伏,在某個方向上反射烈,這種現象稱為方向反射。它是鏡面反射與漫反射的結合。P16

20、反射率:物體的反射輻射量與入射輻射量之比ρ=Eρ/E。這個反射率是在理想的漫反射下整個電磁波長的反射率。P16

21、光譜反射率:實際上由於物體的固有的物理特性,對不同波長的電磁波有選擇的反射,因此定義光譜反射率為ρλ=Eρλ/Eλp16

22、反射波譜:反射波譜是某物體的反射率(或反射輻射能)隨波長變化的規律。P17

23、反射波譜特性曲線:反射波譜是某物的反射率(或反射輻射能)隨波長變化的規律,以波長為橫座標,反射率為縱座標,所得的曲線即成為該物體的反射波譜特性曲線。P17

24、時間效應:地物光譜特性一般隨季節時間變化,稱為時間效應。P18

25、空間效應:處於不同地理區域的同種地物具有不同的光譜效應,稱為空間效應。P18

26、地物波譜特性:地物波譜也成為地物光譜。地物波譜特性是指各種地物各自所具有的電磁波特性(發射輻射或反射輻射)p21

27、遙感平台:遙感中搭載傳感器的工具通稱為遙感平台。按照距離地面的高度大體上可以範圍三類:地面平台、航空平台、航天平台。P24

28、地面遙感平台:指用於安置遙感器的三腳架、遙感塔、遙感車等高度在100米一下。P24

29、航空平台:指用於安置遙感器的三腳架、遙感塔、遙感車等高度在100m以上,100km以下,用於資源調查、空中偵察,攝影測量平台。P24

30、航天平台:指用於安置遙感器的三腳架、遙感塔、遙感車等高度在240km以上的航天飛機和衞星等。其中高度的GMS所代表的靜止衞星。P24

8年級地理知識點總結 篇6

長江徑流主要由降水補給,降水超過一半被蒸發,因此,蒸發量是長江流域水量平衡的重要要素之一。

暴雨的時間分佈

【暴雨開始月及結束月】流域東南部2~3月就開始有暴雨發生。漢江、嘉陵江、岷江、沱江及烏江流域4月才開始出現暴雨。金沙江5月才有暴雨。長江上游和中游北岸暴雨大多在9~10月結束,而中下游南岸暴雨大多在11月結束,個別地區在12月結束。流域大部分地區暴雨發生在4~10月。

【暴雨的年內分配和年際變化】暴雨出現最多月,在長江中下游南岸、金沙江巧家至永興一帶和烏江流域為6月,6月暴雨日約佔全年暴雨日的30%。長江中下游北岸、漢江石泉、澧水大坪、嘉陵江昭化、峨眉山等地以7月暴雨最多,佔全年的30%~50%。沱江李家灣、岷江漢王場及雲南昆明一帶8月暴雨最多,其次是7月,七八兩月暴雨佔全年的80%左右。長江上游雅礱江的冕寧、渠江的鐵溪、三峽地區的巫溪及長江三角洲一帶以9月暴雨最多,佔全年的25%~30%。

暴雨的年際變化比年降水量的年際變化大得多,如大別山多暴雨區的田橋平均年暴雨日數為6.6天,1969年暴雨日多達17天,而1965年卻只有1天;年暴雨日較少的雅礱江冕寧平均年暴雨日為2.5天,1975年暴雨日多達10天,而1969、1973、1974三年卻沒有暴雨。

暴雨的落區和強度直接影響到長江干支流懸移質輸沙量的多寡。長江上游烈度產沙區(輸沙模數≥20__ t/km2·年)的平均年暴雨日數為1天左右,年降水量600~1000mm,當強產沙區暴雨日數及強度比正常偏多偏強時,長江上游幹流的年輸沙量就偏多,成為大沙年份,相反則為小沙年份。

【最大24小時點雨量地區分佈】最大24小時點雨量自江源地區的30餘mm向南遞增至金沙江中下游的200餘mm。流域其他廣大地區最大24小時點雨量,大多在250~400mm。

【最大24小時點雨量時間分佈】經對所選467個站最大24小時點雨量出現時間的統計,最大24小時點雨量出現在4~10月,更集中在6~8月,出現在6~8月的`有381站,佔總數的81.6%,其中以7月最多,佔38.1%。量級以8月的最大,600mm以上的24小時點雨量均出現在8月。出現在9~10月的最大24小時點降水站點數佔總數的11.6%,主要分佈在華西秋雨區和長江三角洲,量級在200~400mm間。

總結:常以各站最大最小年降水量極值比和變差係數Cv值來反映年降水量的年際變化。

8年級地理知識點總結 篇7

一、重點內容分析:

人類對宇宙的認識在不斷深化

宇宙是物質的、運動的

宇宙中物質的存在形式:天體(會舉例:恆星等;還有星際空間的氣體和塵埃)

天體之間相互吸引和繞轉形成:天體系統

天體系統的層次:地月系——太陽系——銀河系——總星系

河外星系——總星系

地球是太陽系中一顆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地球的宇宙環境、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原因

太陽系圖:八大行星按結構特徵的分類及各自的成員(地球的普通性)

小行星帶的位置

彗星

中心天體:太陽(質量)

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原因(地球的特殊性)

宇宙環境的原因:八大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擾;太陽光照穩定

地球自身的原因:適宜的日地距;適宜的體積與質量

太陽的能量來源及其對地球的重大的影響

來源:太陽中心的核聚變

影響:是自然界水、大氣、生物循環的主要動力;生產和生活的能量(太陽能和化石燃料)

太陽黑子和耀斑對地球的影響

太陽大氣分層太陽活動類型太陽活動比較對地球影響

光球層黑子多少和大小是太陽活動強弱的標誌對氣候:降水與黑子數的相關性干擾電離層,影響短波通訊干擾地球磁場,引起磁暴

色球層耀斑烈的太陽活動顯示;但兩者常相伴出現,活動週期為11年

地球自轉的方向及週期

自轉方向:自東向西;北極逆時針;南極順時針

週期:1個恆星日

晝夜更替和地方時產生的原因——地球自轉產生的現象之一、二

晝夜更替

晨昏線的含義、位置

太陽高度的概念:晝半球和夜半球的太陽高度?晨昏線上的太陽高度=0

晝夜更替的週期及意義:1個太陽日(24小時)

不同經度地方時不同

自西向東自轉:地方時東早西晚;每15經度地方時差1小時

地轉偏向力對地表水平運動物體的影響——地球自轉產生的現象之三

南半球左偏;北半球右偏;赤道處不偏

影響:風向;洋流;河流兩岸沖刷和泥沙堆積狀況

地球公轉的方向、軌道、週期、黃赤交角

公轉方向:同自轉相同

公轉軌道:近似正圓的橢圓;近日點和遠日點的位置及大致日期

週期:1個恆星年

速度的變化:近日點最快;遠日點最慢

黃赤交角(體現自轉和公轉的關係)

重視黃赤交角的立體圖和平面圖:

理解圖上重要的點、線、面、角及其關係,並要求會畫、會描述

地軸、晨昏線、赤道面、黃道面、南北迴歸線、南北極圈、太陽直射光線(點)

黃赤交角與地軸的軌道傾角的關係

黃赤交角的影響:太陽直射點在地表位置的移動——地表太陽輻射量的時間分配變化

明確太陽直射點的移動規律及週期:——以1迴歸年為週期,在南北迴歸

線間往返移動(線上有一次直射;線間有兩次直射)

黃赤交角的變化會導致五帶範圍的什麼變化?

“二分二至圖”

地球位置及相應的日期和節氣、公轉方向、地軸指向、近遠日點的大致位置、公轉速度的變化

10、四季與五帶的形成

地球公轉產生的地理現象

正午太陽高度角的週年變化:

同日不同緯度的分佈規律:由直射點所在緯線向南北降低(二分二至日)

同緯度不同季節的變化:近大遠小(6月22日前後?12月22日前後?)

晝夜長短的週年變化:

直射點所在半球晝長於夜,緯度越高晝越長

直射點移向的半球晝漸長

6月22日前後,北半球?——北半球各緯度晝最長夜最短,北極圈及其以內有極晝

12月22日前後,北半球?——北半球各緯度晝最短夜最長,北極圈及以內有極夜

春秋分日?——全球各地晝夜平分

赤道?——全年晝夜平分

四季的劃分:(中緯度明顯)

正午太陽高度和晝夜長短的'季節變化——太陽、白晝最長的時間為天文夏季

太陽最低、白晝最短的時間為天文冬季

8年級地理知識點總結 篇8

1、區域是在地理差異的基礎上,按一定的指標和方法劃分出來的,具有一定的區位特徵,以及一定的面積、形狀和邊界。區域界線有的是明確的,有的具有過渡性質。區域既是上一級區域的組成部分,又可進一步劃分為下一級區域。

2、區域特徵:層次性;差異性;整體性;可變性。

3、長江三角洲和鬆嫩平原的異同:

(1)同:都是平原地區,並都位於我國的東部季風區。

(2)異:

①位置差異:長江三角洲位於我國東部沿海地區的中部,長江的.入海口;鬆嫩平原位於我國東北地區的中部。

②氣候條件差異:長江三角洲在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夏季高温多雨、雨熱同期;鬆嫩平原在温帶季風氣候區,也是雨熱同期,但大陸性稍強,降水較少,温暖季節短,生長期較短,水熱條件的組合不如長江三角洲。

③土地條件差異:長江三角洲以水稻土為主,耕地多為水田,較為分散,人均耕地面積低於全國平均水平;鬆嫩平原黑土分佈廣泛,耕地多為旱地、集中連片,人均耕地面積高於全國平均水平。

④礦產資源條件差異:長江三角洲礦產資源貧乏,鬆嫩平原有較豐富的石油等礦產。

4、長江三角洲在良好的水熱條件基礎上,發展水田耕作業,主要種植水稻、油菜、棉花等,一年兩熟至三熟;鬆嫩平原受水熱條件的限制,發展旱地耕作業,主要種植玉米、春小麥、大豆等,一年一熟。

5、長江三角洲河湖水面較廣,水產業較為發達;鬆嫩平原西部降水較少,草原分佈較廣,適宜發展畜牧業。

6、長江三角洲位於我國沿海航線的中樞,長江入海的門户,對內對外聯繫方便,商業貿易發達,依託當地發達的農業基礎發展輕工業,從國內外運入礦產資源發展重工業,成為我國重要的綜合性工業基地。鬆嫩平原利用當地豐富的石油資源和周圍地區的煤、鐵等資源發展重化工業,成為我國的重化工業基地。

7、區域不同發展階段中地理環境的影響:(以長江三角洲為例)

(1)早期:河流、湖泊和沼澤分佈較廣,地勢平坦,土質黏重。受地理環境的限制,耕作農業發展緩慢。

(2)農業社會:

①船作為交通工具被廣泛使用,稠密的水系為擴大交通聯繫提供了天然水道。

②隨着農業生產工具的改進和生產技術的改良,多水而質地黏重的土壤不再成為耕作業的限制條件,農業生產得到較快的發展。

③隨着我國曆人口從北方至南方几次大規模的遷移,人口越來越稠密。

④優越的氣候條件還使得長江三角洲成為我國主要的桑蠶和棉花生產基地。

(3)農業社會後期:

①工商業的發展使人口、城市密集,耕地面積減小。

②耕地被分割得很破碎,不利於機械化的推廣,糧食商品率低。

③今天作為全國“糧倉”的地位已逐漸讓位於東北平原和華北平原,在全國棉花生產中的地位也比不上新疆南部和華北平原。

8年級地理知識點總結 篇9

1、半球位置:東半球、北半球;海陸位置:海陸兼備,亞洲東部,太平洋西岸;經緯度位置:東西跨經度60多度(跨5個時區,相差4個小時)存在時差,南北跨緯度近50度導致温度差異;大部分在北温帶,小部分在熱帶,沒有寒帶。

2、領土的四端:最北:漠河鎮以北的黑龍江主航道中心(黑龍江省);最南:曾母暗沙(海南省)最西:帕米爾高原(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最東:黑龍江與烏蘇里江的匯合處(黑龍江省)。

3、陸地面積:960萬平方千米。居第3位。

4、瀕臨的海洋:從北往南有渤海、黃海、東海、南海;內海有渤海和瓊州海峽。

5、陸界線:2萬多千米,陸上鄰國:14個;隔海相望的國家6個:韓、日、菲、馬、印尼、萊

6、三級行政區劃:省、縣、鎮/鄉三級

7、34個省級行政單位:23個省、5個自治區、4個直轄市和2個特別行政區

8、各省級行政區的簡稱和行政中心:簡稱和行政中心:P8,P9

9、北迴歸線自西向東穿過雲南、廣西、廣東、中國台灣(雲(滇)、桂、粵、台)四省,海南省全部屬於熱帶。

10、少數民族數目最多的是雲南省,鄰國最多和麪積最大的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口最多是廣東省,面積最小的是澳門特別行政區,人口密度最大的是澳門特別行政區,人口密度最小的是西藏自治區。

11、中國人口數量世界第一:人口最多:廣東省人口最少:澳門

12、人口增長速度較快,我國的人口增長趨勢:呈上升趨勢。

13、人口分界線:黑河——騰衝線,此線以東人口稠密,以西稀疏。

14、我國人口總量仍持續增長的原因:人口基數大,青少年比重高。

15、我國人口的基本國策:實行計劃生育,控制人口數量,提高人口素質。

16、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共56個民族,漢族人口最多;少數民族55個。

17、少數民族中,壯族人口最多,珞巴族人口最少

18、民族分佈特點:大散居、小聚居、交錯雜居。

19、民族分佈地區:漢族主要分佈在東部和中部;少數民族主要分佈在西南、西北和東北。

20、獨特的民族風情:

彝族——火把節藏族——曬佛節傣族——潑水節

蒙古族——那達慕大會漢族——賽龍舟朝鮮族——跳跳板

8年級地理知識點總結 篇10

(結合第一章複習學案合作探究5)

1.晨昏線性質:(1)晨昏線平分地球,是過地心的大圓;(2)晨昏圈與太陽光線相垂直,平分赤道,(3)自東向西運動。速度15°每小時(4)晨線與赤道的交點(及經過該點的經線)為6時,昏線與赤道的交點(及經過該點的經線)為18時。晝半球中央經線12點,夜半球中央經線24點。(5)晨昏線只有在兩分日才和經線重合;(6)晨昏線在二至日與極圈相切。

夏至日光照圖冬至日光照圖

2.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規律:(結合以上圖形分析落實)

(1)某一天隨緯度變化:由直射點向南北兩側遞減如,夏至日:由北迴歸線向南北兩極遞減,北迴歸線及其以北地區正午太陽高度達值,南半球達最小值。冬至日:由南迴歸線向南北兩極遞減,南迴歸線及其以南地區正午太陽高度達值,北半球達最小值

(2)某一緯度隨時間變化:從夏至日到冬至日,北迴歸線及其以北地區正午太陽高度一直在變小,南迴歸線及其以南地區正午太陽高度一直在變大,南北迴歸線之間的地區先變大(直射時90°)後變小。

3.晝夜長短變化規律:(結合以上圖形分析落實)

夏至日,北半球晝最長夜最短,緯度越高晝越長夜越短,北極圈內出現極晝。南半球晝最短夜最長,緯度越高,夜越長晝越短,南極圈內出現極夜。

冬至日,北半球晝最短夜最長,緯度越高,夜越長晝越短,南極圈內出現極晝。南半球晝最長夜最短,緯度越高晝越長夜越短,北極圈內出現極夜。

4.晝長的計算①利用日出、日落時間。晝長=日落時間-日出時間(可以是地方時也可以是標準

時間)=(日落時間-12)—2(時間為地方時)=(12-日出時間)—2(時間為地方時) ②晝弧所跨經度數,除以15°每小時③某緯度的晝長等於與之緯度數相同的另一緯線的夜長

5.時間計算:不跨過日界線,已知東邊時刻A,求西邊時刻B=A-經度差/15°

一直西邊時刻A,求東邊時刻B=A+經度差/15°

第二章:

1.熱力環流的形成過程(課本30頁圖2.3):如赤道低氣壓帶的形成是該地近地面大氣受熱膨脹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壓。極地高氣壓帶是該地大氣冷卻下沉,近地面形成高壓。

2.高低氣壓中心名稱位置(右圖)、

東亞季風、南亞冬季風成因:海陸熱力性質差異。

南亞夏季風成因:氣壓帶風帶的季節移動(具體表述

為:南半球東南信風越過赤道,受地轉偏向力向

右偏轉形成西南季風)

3.

(3)冷鋒過境前、時、後的天氣變化:過境前:氣温高、氣壓低、天氣晴朗;過境時,大風、降温、陰雨天氣,過境後,氣温降低,氣壓升高,天氣轉晴。

暖鋒過境前、時、後的天氣變化:過境前:氣温低、氣壓高、天氣晴朗;過境時,出現連續性降水天氣,過境後,氣温升高,氣壓降低,天氣轉晴。第三章

1.表層洋流的分佈、名稱(課本57頁圖3.5、58頁圖3.6):根據模式圖記憶洋流性質(寒暖流),根據地名記憶洋流名稱(如東澳大利亞暖流、巴西暖流等)

2.漁場的成因;北海道漁場:日本暖流與千島寒流交匯;北海漁場:北大西洋暖流與北冰洋南下冷水交匯;紐芬蘭漁場:北大西洋暖流(或墨西哥灣暖流)與拉不拉多寒流交匯;祕魯漁場:冷海水上泛(或上升補償流)帶來營養鹽類,浮游生物眾多,魚類餌料豐富。

第四章

1.巖石圈物質循環(判讀類型、內外力作用,)

關鍵點:(1)巖漿巖只有一種來源(巖漿)(2)巖漿只有一種去向(巖漿巖)

(3)如果一幅圖中,巖漿只有一種來源,一般是變質巖

2.板塊構造學説:喜馬拉雅山脈、青藏高原是由印度洋板塊和亞歐板塊碰撞造成的,南美洲安第斯山是由南極洲板塊和美洲板塊碰撞造成的,阿爾卑斯山是由非洲板塊和亞歐板塊碰撞造成的。落基山脈是由太平洋板塊和美洲板塊碰撞所形成。

3.地質構造(向斜、背斜、斷層)、地貌類型(山地、山嶺、高地、谷地、低地等)的判讀和成因表述、地形倒置的描述:

背斜成谷:背斜頂部受張力,易被侵蝕成谷地;

背斜成嶺:巖層受擠壓作用,向上彎曲隆起,形成山嶺。

向斜成嶺:向斜槽部受擠壓,不易侵蝕,形成山嶺;

向斜成谷:巖層受擠壓作用,向下彎曲,形成谷地。

4.河流堆積地貌(沖積扇、河漫灘、三角洲)的位置、成因表述:

山麓沖積扇:水流流出出山口是,由於地勢突然趨於平緩,河道變得開闊,水流速度減慢,河流搬運的物質逐漸在山麓地帶堆積下來,形成扇狀堆積地貌。稱為沖積扇。

河口三角洲:當攜帶大量泥沙的河流進入海洋時,如果河流入海處水下坡度平緩,加上海水的頂託作用,河水流速減慢,河路所攜帶的泥沙便會堆積在河口前方,形成三角洲。

第五章

1.三種地域分異的比較2.自然帶的分佈

地帶性:注意圖形中字母對應的氣候類型和自然帶(課本91頁圖5.6)

第一單元宇宙中的地球

一:地球運動的基本形式:公轉和自轉

繞轉中心太陽地軸

方向自西向東(北天極上空看逆時針)自西向東(北極上空看逆時針,南極上空相反)

週期恆星年(365天6時9分10秒)恆星日(23時56分4秒)

角速度平均1o/日近日點(1月初)快遠日點(7月初)快各地相等,每小時15o(兩極除外)

線速度平均30千米/小時從赤道向兩極遞減,赤道1670KM小時,兩極為0.地球自轉和公轉的關係:

(1)黃赤交角:赤道平面和黃道平面的交角。目前是23o26’

(2)太陽直射點在南北迴歸線之間的移動

二:地球自轉的地理意義

(1)晝夜更替(2)地方時(3)沿地表水平運動的物體發生偏移,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三:地球公轉的地理意義

(1)晝夜長短和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

①晝夜長短的變化

北半球:夏半年,晝長夜短,越向北晝越長①太陽直射點在那個半球,北極圈以北出現極晝現象那個半球晝長,②赤道全年

冬半年,晝短夜長,越向北晝越短晝夜平分,③春秋分日全球

北極圈以北出現極夜現象晝夜平分

南半球:與北半球相反

②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

春秋分日:由赤道向南北方向降低由太陽直射點向南北

隨緯度的變化夏至日:由23o26’N向南北降低方向降低

冬至日:由23o26’S向南北降低

23o26’N以北在夏至日達到值離直射點越近高度

隨季節的變化23o26’S以南在冬至日達到值越大

南北迴歸線之間每年有兩次直射

四:光照圖的判讀

(1)判斷南北極,通常用於俯視圖,判斷依據為:從地球北極點看地球的自轉為逆時針,從南極看為順時針;或看經度,東經度遞增的方向即為地球自轉的方向.

(2)判斷節氣,日期及太陽直射點的緯度晨昏圈過極點(或與一條經線重合),太陽直射點是赤道,是春秋分日;晨昏線與極圈相切,若北極圈有極晝現象為北半球的夏至日,太陽直射點為北緯23o26’,若北極圈有極夜現象為北半球的冬至日,太陽直射點為南緯23o26’

(3)確定地方時在光照圖中,太陽直射點所在的經線為正午12點,晨昏線所包圍的白晝部分的中間經線為12點,晨線與赤道交點經線的地方時為6點,昏線與赤道交點經線為18點,依據每隔15o,時間相差1小時,每1o相差4分鐘,先計算兩地的經度差(同側相減,異側相加),再轉換成時間,依據東加西減的原則,計算出地方時

(4)判斷晝夜長短求某地的晝(夜)長,也就是求該地在緯線圈上晝(夜)弧的長度,這個長度也可由晝(夜)弧所跨的經度數來推算

(5)判斷正午太陽高度角先求所求地區與太陽直射點的緯度差,若所求地和太陽直射點在同一半球,取兩地緯度之差,若所求地和太陽直射點不在同一半球,取兩地緯度之和,再用90o-兩地緯度差即為所求地的正午太陽高度

五:晨昏線與經線和緯線

(1)根據晨昏線與緯線相交判斷問題

①晨昏線通過南北極可判斷這一天為3月21日或9月23日前後

②晨昏線與南北極相切,北極圈內為晝,可判斷這一天為6月22日前後,北半球為夏至日,北半球為夏季,南半球為冬季

③晨昏線與南北極相切,北極圈內為夜,可判斷這一天為12月22日前後,北半球為冬至日,北半球為冬季,南半球為夏季

(2)根據晨昏線與經線相交關係判斷晝長和夜長

推算某地晝長或者夜長,求晝長時,在晝半球範圍內算出該地所在地的緯線圈從晨線與緯線圈交點到昏線與緯線圈交點,所跨的經度除以15即該地晝長,如果圖上只畫了晝半球的一半,要注意,圖中白晝所跨經度差的2倍,除以15才是該地的晝長

七:區時,地方時的計算

第一步:先求兩地的經度差.

第二步:再求時間差,以每一度經度相差4分鐘來算.

第三步:然後判斷兩地的東西方向,求東用加,求西用減.若求出的時間大於24小時,則減24,日期加1天,若時間為負值,則加24小時,日期減去1天.第二單元大氣

一:大氣的組成和垂直分層

1)低層大氣的組成:幹潔空氣(氮—生物體的基本成分、氧—生物維持生命活動的基本物質、二氧化碳—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臭氧—吸收太陽紫外線“地球生命的保護傘”)、水汽和固體雜質(成雲致雨的必要條件)

2):大氣的垂直分層(課本29頁圖2.1)

高度温度大氣運動對人類活動的影響

高層大氣20__-3000千米電離層反射無線電波

平流層50-55千米隨高度的增加而上升平流運動臭氧吸收紫外線升温;有利於高空飛行

對流層低緯:17-18千米,中緯:10-12千米,高緯:8-9千米隨高度增加而遞減對流運動天氣現象複雜多變,與人類關係最密切

二:大氣熱力作用

(1)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

吸收作用:具有選擇性,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紅外線,臭氧吸收紫外線,對於可見光部分吸收比較少

反射作用:無選擇性,雲層越厚,反射作用越強,在夏季多雲的白天,氣温不是很高

散射作用:具有選擇性,對於波長較短的籃紫光易被散射,所以晴朗的天空呈蔚藍色

(2)對地面的保温效應

①大氣吸收地面的長波輻射,截留熱量而增温,由於大氣對於太陽短波輻射的吸收能力比較差,但是對於地面長波輻射吸收作用強,所以地面輻射大部分都是被大氣吸收

②大氣逆輻射是大氣輻射的一種,方向朝向地面,對地面熱量進行補償,起保温作用二:大氣的熱力狀況

大氣的熱力作用

1)熱力環流:由於地面冷熱不均而形成的空氣環流,是大氣運動的一種最簡單的形式。

從圖中可以看出,近地面等壓線向低壓方向(向下)彎曲,高空等壓線向高壓方向(向上)凸起

2)大氣的水平運動—--風

影響因素:等壓線越密集的地方,則風力越大(圖2.10,2.11,2.12)在單一水平氣壓梯度力作用下:風向垂直等壓線,指向低壓

風向在水平氣壓梯度力和地轉偏向力作用下:風向與等壓線平行

在三個力作用下:風向與等壓線成一夾角,始終由高壓指向低壓方向.三:全球性的大氣環流

1)三圈環流(課本37頁圖2.14)

①在地表形成了七個氣壓帶和六個風帶,氣壓帶風帶隨太陽直射點的南北移動而南北移動,對於北半球來説,夏季向北移,位置偏北;冬季向南移,位置偏南.(圖2.15)②海陸分佈對大氣環流的影響

(3)季風環流(圖2.18)

地區東亞南亞,東南亞

氣候類型温帶季風氣候亞熱帶季風氣候熱帶季風氣候

成因海陸熱力性質差異海陸熱力性質差異,氣壓帶和風帶的季節移動風向冬季西北風(亞洲大陸)東北風(亞洲大陸)

夏季東南風(太平洋)西南風(印度洋)

四:常見的天氣系統

1)鋒面系統—冷鋒和暖鋒(圖2.19,2.20)

冷鋒暖鋒

概念冷氣團主動向暖氣團移動暖氣團主動向冷氣團移動

天氣特徵過境前單一氣團控制,天氣晴朗單一氣團控制,低温晴朗過境時陰天、雨雪、颳風、降温連續性降水

過境後氣壓升高,氣温下降,天氣晴朗氣温上升,氣壓下降,天氣轉好降水的分佈降水一般出現在鋒後降水一般出現在鋒前

大氣舉例北方夏季暴雨,冬春季大風,寒潮,沙塵暴

2)低壓、高壓系統—氣旋和反氣旋(以北半球為例,圖2.21)

氣旋反氣旋

氣壓低氣壓(中心低,四周高)高氣壓(中心高,四周低)

水平運動四周向中心輻合(北逆南順)中心向四周輻散(北順南逆)垂直運動上升下沉

天氣多陰雨天氣多晴朗、乾燥天氣

舉例颱風長江流域的伏旱,北方“秋高氣爽”天氣

五;氣候的形成和變化

1)氣候的形成因子(太陽輻射、地面狀況、大氣環流、人類活動)

①不同氣候類型的氣温特點

l氣温的分佈,一般是低緯温度高,高緯温度低;山上的氣温比山下低;暖流經過地區的氣温比寒流經過地區高

l同一緯度地帶內,由於下墊面不同,不同地點的氣温狀況不同,其中影響比較的大是海洋和陸地

l大陸性氣候與海洋性氣候的比較(北半球)

氣候類型氣温日較差氣温年較差氣温月最低氣温月大陸性大大7月1月

海洋性小小8月2月

②不同氣候類型的降水狀況

l赤道地區氣流以輻合上升為主,全年雨量充沛

l南北迴歸線至南北緯30o之間,在副熱帶高壓和信風帶控制下,常年乾旱

l大陸的西岸有兩種情況,以亞歐為例,地中海地區(亞熱帶),夏季處於副熱帶高壓中心的邊緣,氣流下沉,乾燥少雨,冬季由於副熱帶高壓向南移,此地受西風帶的控制,多氣旋活動,濕潤多雨。歐洲地區(温帶),終年盛行西風,各月降水量較多,而且比較均勻

l大陸的東岸,以亞歐大陸為例,處於季風環流的控制下,冬季受來自大陸的冷幹氣流的影響,降水不多,夏季受來自海洋的暖濕氣流的影響,降水較多l大陸的內部,以亞歐大陸為例,終年受大陸氣團的控制,降水比較少l兩極地區以輻合下沉氣流為主,全年降水少

2)氣候的類型(課本47頁的圖2.26)

3)主要10種氣候類型的判斷(課本48頁圖2.27)

步驟依據因素變化結論

判斷南北半球(或最低)氣温月份6.7.8三個月氣温北半球12.1.2三個月氣温南半球

判斷所屬温度帶最冷月均温最冷月均温>15℃熱帶氣候

最冷月氣温在0℃~15℃亞熱帶氣候或者温帶海洋性氣候

最冷月氣温在-15℃~0℃温帶氣候

最熱月20__mm

温帶温帶海洋性氣候700~1000mm

夏雨型熱帶熱帶草原氣候(750~1000mm)熱帶季風氣候1500~20__mm)亞熱帶亞熱帶季風氣候

温帶温帶大陸型氣候

冬雨型亞熱帶地中海氣候

少雨型熱帶熱帶沙漠氣候

寒帶極地氣候

六;大氣環境保護

(1)全球變暖

原因:二氧化碳的增多而使氣温升高

二氧化碳增多的原因:①大量燃燒礦物燃料,②毀林

危害:①海平面上升,淹沒陸地

②改變各地降水狀況和乾濕狀況,導致世界各國經濟結構的變化保護措施:①提高能源的利用技術和能源利用效益,採用新能源

②努力加強國際合作

(2)臭氧層的破壞與保護

原因:除了自然原因以外,主要是人類使用製冷設備排放的氟氯烴

危害:①危害人體健康,②對生態環境和農林牧漁業造成破壞

保護措施:減少並逐步禁止氟氯烴等消耗臭氧物質的排放,加強國際合作

(3)酸雨

概念:人們一般把PH值小於5.6的雨水稱為酸雨

成因:燃燒礦物排放的大量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酸性氣體

危害:河湖水酸化,土壤酸化,危害森林和農作物生長,腐蝕建築和文物古蹟等防治措施:防治酸雨最根本的措施是減少人為硫氧化合物和氮氧化合物的排放,我國已經採取了發展潔淨煤技術、清潔燃燒技術等措施來控制酸雨第三單元陸地和海洋

一:地殼物質的組成與循環

(1)組成巖石的礦物

元素:由多到少是氧、硅、鋁、鐵

結合

礦物:主要的造巖礦物有石英、雲母、長石方、解石

積聚巖漿巖(花崗巖,玄武巖)

巖石沉積巖:具有層理結構,常含有化石,包括(石灰巖,頁巖,砂巖,礫巖)變質巖:大理巖,板巖

(2)地殼物質的循環

從巖漿到形成各種巖石,又到新的巖漿的產生,這一過程就是地殼物質循環二:地殼變動與地表形態

1)地質作用:按能量來源不同,分為內力作用和外力作用

內力作用:地震、火山爆發、地殼運動、變質作用

外力作用:風化、侵蝕、搬運、沉積,泥石流、滑坡、山崩

2)地殼運動的基本形式及其對地貌的影響

地殼運動對地表形態的影響兩者的關係

水平運動形成褶皺山系,如裂谷和海洋,東非大裂谷,大西洋的形成以水平運動為主,垂直運動為輔

垂直運動引起地表高低不平和海陸變遷

3)板塊構造學説的基本論點

(1)全球巖石圈共分為六大板塊(課本63頁圖3.11)

(2)板塊處於不斷運動之中,板塊內部比較穩定,板塊交界地帶地殼活躍多火山,地震等

(3)板塊張裂地帶常形成裂谷或海洋,如東非大裂谷,大西洋,在板塊相撞擠壓地帶,常形成山脈,當大洋與大陸板塊相撞時,形成海溝、島弧、海岸山脈,當大陸與大陸板塊相撞時形成巨大的褶皺山脈

4)地質構造與構造地貌

(1)地質構造的概念:由於地殼運動引起地殼變形變位

(2)常見的地質構造及構造地貌

褶皺巖層形態未侵蝕的地表形態侵蝕後的地表形態與人類生產關係

背斜一般是巖層向上拱起成為山嶺不少背斜頂部受張力,常被侵蝕成谷地儲油構造

向斜一般是巖層向下彎曲成為谷地不少向斜受擠壓不易被侵蝕成為山嶺儲存地下水斷層沿斷裂面兩側巖塊錯位東非大裂谷、華山北坡大斷崖;上升巖塊:華山、廬山、泰山,下降巖塊:渭河平原、汾河谷地、鄱陽湖。工程建設遇斷層加固或避開

5)外力作用與地貌

侵蝕搬運堆積

流水作用沖刷地表,如黃土高原千溝萬壑的地貌,流水使谷地加深加寬搬運侵蝕後的產物,如流沙流速降低,泥沙逐漸沉積流沙堆積形成山前沖積扇,河流中下游沖積平原、河口三角洲

風力作用風蝕溝谷、風蝕窪地形成戈壁、荒漠風沙堆積形成沙丘、沙壟、沙漠邊緣黃土堆積,如黃土高原

三;海水的温度和鹽度

(1)海水的温度

海水温度分佈規律水平方向同一海區夏季水温高,冬季水温低

不同緯度海區緯度較低處水温較高,緯度較高處水温較低

緯度相當海區暖流經過的海區水温較高,寒流經過海區水温較低

垂直分佈水温由表面向深層遞減,在1000米以下垂直温差較小

(3)海水的鹽度

①概念:單位質量海水中所含鹽類物質的質量。世界大洋平均鹽度為3.5%②分佈規律:從兩個副熱帶海區分別向兩側的低緯和高緯海區遞減。紅海(4.1%),波羅的海最低(不超過1%)

③影響因素

影響因素影響

降水量與蒸發量降水量>蒸發量,鹽度較低;降水量)

2.城市依託(交通便利;為港口提供人力物力財力的支持)

3.政策條件:對外開放地區建成自由貿易港

高中地理知識點總結:評價河流的航運價值

【自然條件】

1.地形:平坦,流經平原,水流平緩

2.氣候:降水豐富均勻,河流流量大,季節變化小,冰期短

3.河道:寬闊平直,水深

【社會經濟條件】

流域內人口多,經濟發達,聯繫密集,運輸量大

高中地理知識點總結:治理原則

上游:調洪

中游:分洪、蓄洪

下游:泄洪、束水

高中地理知識點總結:治理措施

上游:修水庫、植樹造林

中游:修水庫,修建分洪、蓄洪工程

下游:加固大堤,清淤疏浚河道,開挖河道

高中地理知識點總結:河流洪澇災害的成因

【自然原因】

1.水系特徵(a.流域廣,支流多;b.含沙量大;c.平原河道彎曲,水流緩慢,水流不暢。)

2.水文特徵(a.流經濕潤地區,降水豐沛;b.幹流汛期長,水量大。)

3.氣候特徵(該年份氣候異常,流域內普降暴雨,造成洪水氾濫。)

【人為原因】

1.植被破壞(a.過度砍伐,植被破壞嚴重,水土流失加劇,造成流域涵養水源、調節徑流、削峯補枯能力降低;b.泥沙入江、淤積抬高河牀,使河道的泄洪能力降低。)

2.圍湖造田(泥沙淤積導致湖泊萎縮,湖泊調蓄洪峯能力下降。)

※某地區缺水原因的分析與解決措施:

※原因

【自然原因】

1.氣候:降水較少或不充沛、蒸發量大、季節分配不均

2.河流:地表徑流量較少

【人為原因】

1.用水量大:人口稠密、工農業發達

2.利用不合理:利用率低、污染浪費嚴重

高中地理知識點總結:解決措施

1.開源:跨流域調水、修建水庫、沿海地區的海水淡化,以提高供水能力

2.節流:減少水污染、減少浪費、提高工農業水資源利用率、限制高耗能水工業發展、發展節水農業(如:噴灌滴灌)、制定法律法規,提高人們節水意識、實行水價調節

高中地理知識點總結:影響水庫壩址選擇因素

1.壩址在河流、峽谷處或盆地、窪地的出口(口袋形區域有利於建壩:工程量小,造價低,庫區容量大)

2.選擇地質條件好的地方,避開喀斯特地貌、斷層

3.氣候水文條件:保證水量充足

4.考慮修建水庫是否需要移民,佔地搬遷情況,儘量減少淹沒居民點

高中地理知識點總結:水庫的作用

1.調節氣候,改善生態環境

2.有利於發展水產養殖業

3.有利於發展旅遊業

4.具有防洪作用

5.具有發電價值

6.具有灌溉功能

7.提高航運價值

鹽場形成的區位條件

1.氣候:氣温高、降水少、多風、日照強:有利於蒸發

2.地形:面積廣闊的平坦海灘、淤泥質海岸

高中地理知識點總結:漁場形成的區位條件

1.地形:面積廣闊的大陸架(陽光直射、光合作用強、餌料豐富)

2.温帶海域:氣温變化大、海水上泛

3.河口處:河流帶來豐富的營養鹽類

4.洋流:(交匯流或上升流)海水上泛,帶來海底營養鹽類,餌料豐富

衞星發射基地選址的區位條件

【自然條件】

1.氣象條件:需要天氣晴朗

2.緯度:地球自轉的`線速度

3.地勢:平坦開闊

【人文條件】

1.人口:單位面積人口密度低,地廣人稀

2.交通:交通便利

3.軍事:符合國防安全需要

高中地理知識點總結:隧道的選址條件

要選擇在背斜處(a.背斜巖層向上拱起,地下水向兩側滲流,不容易發生滲漏問題;b.背斜為穹形構造,不易塌方。)

高中地理知識點總結:汽車站選址的區位條件

1.路況:周圍道路寬闊

2.與市內外交通聯繫

3.工程量大小

航空港選址的區位條件

【自然條件】

1.地形:有平坦開闊、坡度適當的地形,以保證排水

2.地質:有良好的地質條件

3.氣候:少雲霧。

【社會經濟條件】

1.交通條件:與市內有便利的交通聯繫。

2.經濟:建在經濟發達的地區。

高中地理知識點總結: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方向

1.注重生態環境建設:加大綠化,有計劃退耕還林還草,改善生態環境

2.控制人口數量,提高人口素質

3.調整農村產業結構,發展多種農村經濟(發展農產品加工業、商品農業等),加大科技投入,提高農民

8年級地理知識點總結 篇11

全球晝夜長短以及正午太陽高度角的變化要以動態的眼光(直射點的移動)分析。

晝夜長短的變化

晝夜長短的變化我們可以通過生活中的感覺得出,而在實際的光照圖中,主要是通過晨昏線切割緯線圈的比例來判斷。

晨昏線是由太陽光線決定的,且是垂直關係。

太陽直射點移動,晨昏線發生偏轉,相切在不同的緯線圈(與直射點度數互餘),全球各地晝夜長短產生變化。自己畫二分二至日圖(三線圖)梳理。

二分日晨昏線平分所有的緯線圈(跟經線或地軸垂直),直射赤道,全球晝夜平分。

夏至日,直射點在北迴歸線,相切在極圈。北半球晝最長,夜最短,且緯度越高,白晝越長。北極圈及其以北地區出現極晝現象。

冬至日,直射點在南迴歸線,相切在極圈。北半球晝最短,夜最長,且緯度越高,白晝越短。北極圈及其以北地區出現極夜現象。

注意:有時候也會以晨昏線與經線(或地軸)的夾角來體現直射點的緯度。

8年級地理知識點總結 篇12

1、水循環:①按其發生領域分為海陸間大循環、內陸循環和海上內循環。

②水循環的主要環節有:蒸發,水汽輸送,降水,徑流。

③它的重要意義在於:使淡水資源不斷補充、更新,使水資源得以再生,維持全球水的動態平衡。

2、陸地水體的相互關係:

①以雨水補給為主的的河流其徑流的變化與降雨量變化一致:a地中海氣候為主的河流,其流量冬季最大;b季風氣候為主河流,流量夏季最大;c温帶海洋性與熱帶雨林氣候河流流量全年變化小;

②以冰雪補給為主的河流其徑流變化與氣温關係密切:冰川融水補給為主的河流,其流量夏季最大.

③河流水地下水之間可相互補給,湖泊對河流徑流起調蓄作用。

3、我國河流補給的差別:①我國東部河流以降水補給為主(夏汛型,東北春季有積雪融水)

②我國西北地區河流以冰雪融水補給為主(夏汛型,冬季斷流)

4、海水等温線的判讀:①判斷南北半球(越北越冷是北半球)

②洋流流向和海水等温線凸出方向一致:高温流向低温是暖流,反之是寒流。

5、影響海水温度因素——太陽輻射(收入)、蒸發(支出)、洋流

6.洋流的形成:定向風(地球上的風帶)是形成洋流最基本的動力,風海流是最基本的洋流類型。

7.洋流的分佈(畫一畫右面洋流分佈模式圖):

①中低緯度洋流圈北半球呈順時針方向、南半球呈反時針方向。

②北半球中高緯逆時針方向洋流圈

③南半球40—60度海區形成西風漂流

④北印度洋形成季風洋流,冬季逆時針,夏季順時針。

8.洋流對地理環境的影響:①影響氣候(暖流—增温增濕,寒流—減温減濕)

②影響海洋生物—-漁場 ③影響航海 ④影響海洋污染

9.世界主要漁場:北海道、北海、紐芬蘭漁場---寒暖流交匯;祕魯漁場上升流

10.海洋漁業集中在大陸架的原因:①這裏陽光集中,生物光合作用強;

②入海河流帶來豐富的營養鹽類,浮游生物繁盛,魚餌豐富。

11.海洋災害是指源於海洋的自然災害: 海嘯和風暴潮。

12.海洋環境問題指源於人類活動的海洋生態破壞:海洋污染、海平面上升、赤潮

大學聯考地理複習之:農業區位分析

農業區位分析

1、灌溉農業區位分析

典型地區:寧夏平原、河套平原、河西走廊、南疆等

分析自然區位因素:熱量充足,温差大;地形平坦;土壤肥沃;灌溉水源充足

不足:水資源短缺;冬季受寒潮和暴風雪影響;土壤的鹽鹼化等

2、商品穀物農業 典型地區:東北地區

分析區位因素:(1)自然因素:温帶季風氣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熱同期;地形平坦開闊;耕地面積廣大;土壤肥沃;水源充足。(2)社會經濟因素:地廣人稀,農產品商品率高;生產規模大,機械化水平高;交通便利;市場廣闊;工業比較發達;國家政策扶持。

不足:熱量不足;土地沙化、水土流失加劇;土壤肥力下降;冬季受寒潮和凍害的影響等。

與美國商品穀物農業比較:

相同點;農業地域類型相同;地廣人稀,農產品商品率高;生產規模大,機械化水平高;交通便利;市場廣闊;工業比較發達;農業生產過程的自然條件相似。

不同點:經營方式不同,美國以家庭農場主生產為主,我國以國營農場位主;科技水平存在差異;專業化水平不同;糧食單產不同,美國糧食單產高

8年級地理知識點總結 篇13

一、重點內容分析:

人類對宇宙的認識在不斷深化

宇宙是物質的、運動的

宇宙中物質的存在形式:天體(會舉例:恆星等;還有星際空間的氣體和塵埃)

天體之間相互吸引和繞轉形成:天體系統

天體系統的層次:地月系——太陽系——銀河系——總星系

河外星系——總星系

地球是太陽系中一顆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地球的宇宙環境、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原因

太陽系圖:八大行星按結構特徵的分類及各自的成員(地球的普通性)

小行星帶的位置

彗星

中心天體:太陽(質量)

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原因(地球的特殊性)

宇宙環境的原因:八大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擾;太陽光照穩定

地球自身的原因:適宜的日地距;適宜的體積與質量

太陽的能量來源及其對地球的重大的影響

來源:太陽中心的核聚變

影響:是自然界水、大氣、生物循環的主要動力;生產和生活的能量(太陽能和化石燃料)

太陽黑子和耀斑對地球的影響

太陽大氣分層太陽活動類型太陽活動比較對地球影響

光球層黑子多少和大小是太陽活動強弱的標誌對氣候:降水與黑子數的相關性干擾電離層,影響短波通訊干擾地球磁場,引起磁暴

色球層耀斑烈的太陽活動顯示;但兩者常相伴出現,活動週期為11年

地球自轉的方向及週期

自轉方向:自東向西;北極逆時針;南極順時針

週期:1個恆星日

晝夜更替和地方時產生的原因——地球自轉產生的現象之一、二

晝夜更替

晨昏線的含義、位置

太陽高度的概念:晝半球和夜半球的太陽高度?晨昏線上的太陽高度=0

晝夜更替的週期及意義:1個太陽日(24小時)

不同經度地方時不同

自西向東自轉:地方時東早西晚;每15經度地方時差1小時

地球自轉產生的現象之三

南半球左偏;北半球右偏;赤道處不偏

影響:風向;洋流;河流兩岸沖刷和泥沙堆積狀況

地球公轉的方向、軌道、週期、黃赤交角

公轉方向:同自轉相同

公轉軌道:近似正圓的橢圓;近日點和遠日點的位置及大致日期

週期:1個恆星年

速度的變化:近日點最快;遠日點最慢

黃赤交角(體現自轉和公轉的關係)

重視黃赤交角的立體圖和平面圖:

理解圖上重要的點、線、面、角及其關係,並要求會畫、會描述

地軸、晨昏線、赤道面、黃道面、南北迴歸線、南北極圈、太陽直射光線(點)

黃赤交角與地軸的軌道傾角的'關係

黃赤交角的影響:太陽直射點在地表位置的移動——地表太陽輻射量的時間分配變化

明確太陽直射點的移動規律及週期:——以1迴歸年為週期,在南北迴歸

線間往返移動(線上有一次直射;線間有兩次直射)

黃赤交角的變化會導致五帶範圍的什麼變化?

“二分二至圖”

地球位置及相應的日期和節氣、公轉方向、地軸指向、近遠日點的大致位置、公轉速度的變化

10、四季與五帶的形成

地球公轉產生的地理現象

正午太陽高度角的週年變化:

同日不同緯度的分佈規律:由直射點所在緯線向南北降低(二分二至日)

同緯度不同季節的變化:近大遠小(6月22日前後?12月22日前後?)

晝夜長短的週年變化:

直射點所在半球晝長於夜,緯度越高晝越長

直射點移向的半球晝漸長

6月22日前後,北半球?——北半球各緯度晝最長夜最短,北極圈及其以內有極晝

12月22日前後,北半球?——北半球各緯度晝最短夜最長,北極圈及以內有極夜

春秋分日?——全球各地晝夜平分

赤道?——全年晝夜平分

四季的劃分:(中緯度明顯)

正午太陽高度和晝夜長短的季節變化——太陽、白晝最長的時間為天文夏季

太陽最低、白晝最短的時間為天文冬季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識點總結:大氣環境

一、重點內容分析

1、大氣的組成及氮、氧、二氧化碳、水汽、臭氧和固體雜質等主要成分的作用

低層大氣組成:穩定比例的幹潔空氣(氧氮為主)、含量不穩定的水汽、固體雜質

氮--生物體基本成分

氧--生命活動必需的物質

二氧化碳--光合作用原料;保温作用

臭氧--地球生命保護傘,吸收紫外線

水汽和固體雜質--成雲致雨;雜質:凝結核

2、大氣的垂直分層及各層對人類活動的影響

大氣分層氣温隨高度變化氣流狀況其它特徵與人類關係

對流層越高越低對流佔3/4大氣質量;水汽和塵埃;各緯度層高不一致天氣現象

平流層越高越高平流高空飛行;存在臭氧層

高層大氣存在電離層(無線電通訊;太陽活動干擾短波通訊

3、大氣的受熱過程

(1)根本能量源:太陽輻射(各類輻射的波長範圍及太陽輻射的性質--短波輻射)

(2)大氣的受熱過程(大氣的熱力作用)--太陽曬熱大地,大地烤熱大氣

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三種形式及各自現象(用實例説明)

影響削弱大小的主要原因:太陽高度角(各緯度削弱不同)

大氣對地面的保温作用:

瞭解地面輻射(紅外線長波輻射);大氣輻射(紅外線長波輻射)

保温作用的過程:大氣強烈吸收地面長波輻射;大氣逆輻射將熱量還給地面

(圖示及實例説明--如霜凍出現時間;日温差大小的比較)

保温作用的意義:減少氣温的日較差;保證地球適宜温度;維持全球熱量平衡

4、大氣垂直運動和水平運動的成因

(1)大氣運動的根本原因:冷熱不均(各緯度之間;海陸之間)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識點歸納:氣壓

中心氣壓水平氣流方向垂直氣流方向中心天氣狀況舉例其它影響

氣旋低北逆南順向上陰雨亞洲低壓沿槽線形成鋒面

反氣旋高南順北逆向下晴亞洲高壓

鋒面氣旋(重要!)

要求:圖上每一個天氣系統的識別;

不同地點所受天氣系統的控制及出現的天氣現象

8、地理位置、大氣環流、地形等因素對氣候的影響

氣候因子分析

地理位置

A緯度位置:決定太陽輻射——氣候差異的最基本原因——決定熱量或氣温

B海陸位置:

例如温帶海洋性氣候和温帶大陸性氣候;海洋性氣候温差小,濕度較大;大陸性反之

大陸東岸季風氣候形成是由於海陸之間的熱力性質的差異

大氣環流(氣壓帶和風帶)

特點:雙重性質——各緯度、海陸之間水熱交換;直接控制某地氣候特點(水熱狀況)

下墊面(地表狀況);最近地面大氣直接熱源與水源

其它影響氣候的因素:人類活動、洋流(寒流降温減濕;暖流增温增濕)

氣候類型

氣候特點(會判斷氣温降水圖;會描述)

氣候要素:氣温、降水

以温定帶——月均温在15度以上,為熱帶氣候

月均温最低在0-15度,為—帶氣候

月均温最低在0以下,温帶氣候(温帶海洋性氣候除外)

以水定型——熱帶氣候分為四種:

熱帶雨林氣候:全年多雨;

熱帶沙漠氣候:全年乾旱;

熱帶季風氣候:旱雨兩季

熱帶草原氣候:旱雨兩季

—帶氣候分為兩種:

—帶季風氣候:雨熱同期

—帶地中海氣候:冬雨夏幹

温帶氣候分為三種:

温帶季風氣候:雨熱同期

温帶大陸性氣候:全年少雨

温帶海洋性氣候:全年濕潤

氣候成因

季風氣候成因:三種季風氣候

氣壓帶和風帶交替控制氣候:

地中海氣候(副高和西風);熱帶草原氣候(信風和赤道低壓)

單一氣壓帶和風帶控制氣候:

熱帶雨林氣候(赤道低壓);温帶海洋性氣候(西風)

氣候分佈

大陸東岸氣候:三種季風氣候

大陸西岸氣候:地中海氣候、温帶海洋性氣候

大陸內部氣候:温帶大陸性氣候

9、地球温室效應、臭氧層的破壞、酸雨等現象產生的原因及危害

現象產生原因污染物危害對策

温室效應燃燒礦石燃料毀林特別是熱帶森林的破壞二氧化碳

海平面上升(原因?)對沿海低地構成直接威脅引起各地區降水和乾濕狀況的變化,進而導致世界各國經濟結構的變化(具體表現?)

提高能源利用率,採用新能源;努力加強國際間的合作;植樹造林

臭氧層的破壞使用製冷設備等消耗臭氧物質氟氯烴等太陽紫外輻射增加:直接危害人體健康;對生態環境和農林牧漁業造成破壞

全球合作,減少消耗臭氧層物質的排放;積極研製新型製冷系統

酸雨燃燒化石燃料(主要是燃煤);汽車尾氣排放二氧化硫和氧化氮等酸性氣體

水體酸化,影響魚類生長乃至死亡;酸化土壤,危害森林和農作物生長;腐蝕建築物和文物古蹟危及人體健康

最根本途徑:減少人為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研究煤炭中硫資源的綜合開發和利用(如清潔煤技術;清潔燃燒技術;廢氣再利用)燃燒低硫煤或其它清潔能源

8年級地理知識點總結 篇14

一、人地關係的歷史回顧:[記憶]

時期

人類思想

人地關係

採獵文明

崇拜自然

人地基本協調

農業社會

利用自然

對抗性增強,環境受到破壞

工業革命

征服自然

人地關係全面不協調

新技術革命

人類謀求協調發展

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二、直面環境問題

1、環境問題的產生[理解記憶]

環境對人類生產、生活的排泄物具有一定的容納和清除能力(環境自淨能力)。當人類向環境索取資源的速度超過了資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或者向環境排放廢棄物的數量超過了環境的自淨能力時,就會出現環境問題,

2、環境問題的表現:[記憶](1)資源短缺(2)生態破壞(3)環境污染

當今世界環境問題主要表現為環境污染(包括大氣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噪聲污染、固體廢棄物污染、海洋污染、放射性污染)和生態破壞(包括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土壤鹽鹼化、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多和臭氧的破壞、資源的枯竭、生物物種的減少)兩大類。

3、環境問題的分佈:[記憶]

城市地區主要表現為環境污染,鄉村地區主要表現為生態破壞。發展中國家環境問題較發達地區嚴重(其原因是:環境承受發展和人口的雙重壓力;經濟、技術水平落後;發達國家污染嚴重的工業轉移)。

三、可持續發展

環境問題的防治:[理解記憶]

從環境問題產生的主要原因(人口壓力、資源的不合理利用、片面追求經濟的增長);從總體上,環境問題的本質就是發展問題,是在發展的過程中產生的,必須在發展的過程中解決

2、可持續發展

(1)可持續發展的概念:它既滿足其當代人的需求,而又不損害後代人滿足其需求的能力。

它的內涵概括為:生態持續發展(基礎)、經濟持續發展(條件)、社會持續發展(目的),它們之間相互聯繫、相互制約、共同組成一個系統。(課本圖)

(2)原則:公平性、持續性、共同性。

6、2中國的可持續發展實踐

1、必然性:[記憶]

1)大的人口壓力2)資源短缺3)深刻的環境危機

2、途徑——循環經濟是重要途徑。[記憶]

循環經濟以環境無害化技術為手段,以提高生態效益為核心,以環境友好方式利用經濟資源和環境資源,實現經濟活動的生態化。

1)循環經濟在工業中的表現形式是清潔生產。

清潔生產從原料開採—生產製造—消費使用—廢棄物處理的全過程來評估產品對環境的影響程度,克服了傳統工業生產只重視末端治理的弊端。能帶來良好的環境效益和經濟效益。

2)循環經濟在農業中主要表現為生態農業。

生態農業將農業生產和生態平衡納入協調一致的軌道。它模擬自然生態系統的結構和功能,形成經濟上和生態上的良性發展。留民營村是“中國生態農業第一村”

所採取主要措施:調整產業機構,開展綜合利用,廣開源流,開發利用新能源

3、協調人地關係的主要途徑

1、控制人口規模:減輕人口對生態環境的壓力,協調人口發展與資源、環境和經濟發展的關係。

2、轉變發展模式

①傳統經濟發展模式:以擴大生產規模、增加產品產量和提高消費水平為目的。後果:使人類的社會生產以犧牲資源、環境為代價,形成一種不可持續發展的生產方式和消費方式,使人類陷人嚴重的資源、環境危機。

②可持續經濟發展模式:強調環境承載能力和土地、水、森林、礦藏等自然資源的永續利用,改變傳統的以“高投人、高消耗、高污染”為特徵的發展模式,通過引人市場機制,平衡需求與供給的矛盾,以實現清潔生產和文明消費,減少經濟活動所造成的環境壓力和資源消耗。

3、自然資源的可持續利用

綠色食品市場應採取什麼措施前景才會更廣闊?:

(1)加強對綠色食品的宣傳和扶持。

(2)努力提高生產技術水平,降低產品價格。

(3)提高人們的環境意識,健康觀念、消費觀念,促進綠色食品的發展。

8年級地理知識點總結 篇15

[課標要求]

1、在地圖上找出秦嶺、淮河,並説明秦嶺—淮河線的地理意義

2、運用地圖指出北方地區、南方地區、西北地區、青臧地區四大地理單元的範圍。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

1、在地圖上識記秦嶺—淮河線的位置

2、根據已學的知識,説明秦嶺—淮河線的地理意義

3、運用地圖指出我國四大地理單元的位置。

4、培養學生利用地圖,分析地理問題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目標]

通過組內的討論探究,培養學生的小組合作學習的習慣;通過必答和搶答的形式,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激發學生的競爭意識。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認識我國遼闊的美好河山,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感。

[教學重難點]

秦嶺—淮河線的地理意義

[教學方法]

利用多媒體的輔助工具,啟發引導學生利用地圖分析地理問題

[學習方法]

討論法、讀圖分析法

[教學準備]

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新課導入:

從本冊教材的體系,由中國地理的總論到區域地理,自然延伸到我國重要的重要分界線秦嶺—淮河線

一、秦嶺—淮河的位置

(一)認識秦嶺—淮河的位置設計了以下4個問題:

1、根據地圖請你説説秦嶺的走向?

2、淮河的流向是自至。

3、目前淮河的河水大部分經注入東海。

4、圖上填注秦嶺—淮河經過的省級行政區

5、判斷下列,位於秦嶺—淮河線以南的有哪些?

A、湖北B、山東C、江西D、山西E、河北F、浙江

(第1、2題為讀圖基礎題;第3題為知識拓展題;第4、5題既複習了省級行政區的分佈,又為進一步明確位置奠定基礎)

(二)、介紹秦嶺和淮河

1、介紹秦嶺:學生看景觀圖並閲讀課文材料

2、介紹淮河:學生在閲讀材料後,完成下列問題

A、黃河奪淮入海是怎麼回事?黃河水改道淮河,流入海洋

B、黃河奪淮入海後,淮河成為“害河”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黃河攜帶的泥沙,沉積在淮河的河道中,使淮河水流不暢

二、秦嶺—淮河線的地理意義

1、從複習我國一月平均氣温圖、温度帶的分佈、我國年降水量的分佈、乾濕地區的分佈、水資源的分佈,加深對秦嶺—淮河線地理意義的理解。(0℃、暖温帶和亞熱帶的分界線;800mm年等降水量線、半濕潤區和濕潤區的分界線、水資源中過渡帶和豐水帶的分界線。)

2、課本P76活動

我國某東西走向的山脈,山北以旱地為主,山南以水田為主;山北樹木冬季落葉,山南樹木大多常綠;山北人們以麪食為主,山南人們以大米為主食。

猜一猜,這是我國的哪一條山脈?(秦嶺)

3、課本P77活動

1955年1月發生強寒潮時,秦嶺北側的西安最低氣温為-20.6℃,秦嶺南側的安康最低氣温為-7.6℃。請你解釋兩地氣温差異的形成原因?(由於秦嶺的阻擋,冷空氣的影響,在秦嶺南側減弱。)

4、學校的紫荊花正鮮花怒放,而我國的北方是一片什麼景色呢?

沁園春雪

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望長城內外,惟餘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山舞銀蛇,原弛蠟像,欲與天公試比高。須晴日,看紅粧素裹,分外妖嬈。

4、秦嶺—淮河一線南北的差異

秦嶺—淮河一線南北的差異(競賽)

秦嶺—淮河一線南北的差異(拓展)

6、下列詞語顯示了我國南北的差異,請你進行解釋並説説其中的緣由。

A、南船北馬(交通工具)

B、南米北面(主食)

C、南矮北高(身材)

D、南繁北齊(地方方言)

E、南尖北平和南敞北封(傳統民居)

F、南澇北旱(氣候災害)

綜上所述:秦嶺與淮河是我國東部重要的地理界線。在它的南北兩側,自然環境、地理景觀和居民的生產生活習慣有顯著的差異。(課本P76)

三、四大地理區域

課本P78活動

看一看下列山脈是哪些地區的分界線。並用線連接起來。

陰山第二階梯與第三級階梯

太行山季風區與非季風區

秦嶺南方地區與北方地區

課本P79活動根據課本閲讀材料,用直線將下列地理事物合理地連接起來。

沙漠廣佈

東南半壁農耕為主

牧業為主

西北半壁人口眾多

緊張又愉快的一節課結束了,你在本節課中有哪些收穫?

一、秦嶺—淮河線是我國東部重要的地理界線,它分別是哪些地理事物的分界線?

二、我國分為哪四大地理區域?它們之間的分界線分別是什麼?

課後或課堂作業填充圖冊P32—34一、秦嶺—淮河線是我國東部重要的地理界線,它分別是哪些地理事物的分界線?

二、我國分為哪四大地理區域?它們之間的分界線分別是什麼?

課後或課堂作業填充圖冊P32—34

8年級地理知識點總結 篇16

一、理解氣候的成因

地理是一門比較理性的科目,講究邏輯關係,在答題中也講究因果關係,所以我們首先應該理解氣候的成因。氣候的形成是大氣運動的結果,所以理解熱力環流和三圈環流的形成以及在它們的控制之下會有哪些天氣現象對於我們理解氣候的形成是非常必要的,特別是三圈環流形成了七個氣壓帶和六個風帶,而氣壓帶和風帶是隨着太陽直射點的移動而移動的,就北半球而言,大致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全球的氣壓帶和風帶是作為一個整體而移動的,大致移動5-10緯度,氣流的上升和下沉所產生的天氣現象不同,正是在不同的氣壓帶和風帶的控制之下,世界上才產生了不同的氣候類型。有很多同學是因為沒有很好地理解氣壓帶和風帶所以記憶氣候也是死記硬背,雖然可以記下來了但是往往效果不佳。所以理解氣壓帶和風帶是識記氣候的關鍵。

二、如何識記氣候的分佈?

氣候的分佈我們可以用兩種方法來記。第一種是按照緯度來記,前面我們已經記住了氣壓帶和風帶的分佈範圍,所以按照我們常見的氣候類型分佈圖,大概10度一個氣候類型,當然大陸的東岸地區主要是季風氣候,所以我們可以單獨來記憶。在考試中不僅僅會通過緯度來判斷氣候類型,有時候會給我們一個區域範圍,如果同學們們不能準確的判斷出區域位置,那麼氣候也很難判斷出來。所以第二種方法就是按照區域位置來識記氣候類型,學生必須熟悉世界各大洲的分佈及它們之間的相對位置,還要識記住世界上主要國家的經緯度。

三、氣温和降水的特徵及其成因的分析

氣温和降水的特徵及其成因的分析是我們地理中常見的簡答題,既然經常考我們就應該知道這兩個關鍵詞的內涵,氣温特徵主要從最高温和最低温、氣温日較差和年較差這幾個方面入手,降水特徵主要從降水量和降水的季節分配來答,抓好這幾個關鍵詞我們答題時就不容易丟分了。而氣温和降水的影響因素我們可以從影響氣候的因素中去提取,區分好哪些是影響氣温的哪些是影響降水的,遇見不同的問題時見招拆招即可。

8年級地理知識點總結 篇17

第五章中國的地理差異

一、地理差異顯著

1.自然環境差異顯著:

(1)氣温:自南往北,緯度逐漸升高,氣温逐漸降低。海南島長夏無冬,黑龍江長冬短夏。

(2)降水:自東南沿海向西北內陸,距海越來越遠,降水越來越少。東南沿海山清水秀,西北內陸沙漠、戈壁廣佈。

(3)地勢:自西向東,呈階梯狀分佈,逐級下降。第一級階梯上的青藏高原地高天寒,雪峯連綿;第三級階梯上的長江三角洲地勢低平,温暖濕潤。

2.人文環境差異顯著:

(1)人類活動差異顯著。例如,農業具有西牧東耕、南稻北麥的分佈特點;人口、城市、交通線表現為東密西疏的分佈特點;經濟發展水平東部高,西部低。

1.不同類型的地理區域:如自然區、經濟區、文化區等。

2.四大地理區域:

(1)劃分依據:綜合地理位置、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特點劃分為四大地理區域。

【名師點睛】

理解地理區域界線確定的主導因素是學習並掌握各區域地理差異尤其是相鄰地理區域差異的前提。

【名師點睛】

1月份0℃等温線是暖温帶和亞熱帶、冬季河流是否結冰的分界線。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線是濕潤地區和半濕潤地區、水田和旱

第六章北方地區

一、自然特徵

1.黑土地、黃土地:

(1)位置:北方地區大體位於大興安嶺、青藏高原以東,內蒙古高原以南,秦嶺-淮河以北,東臨渤海和黃海。

(2)地形:以平原和高原為主。東北平原被稱為“黑土地”,華北平原和黃土高原被稱為“黃土地”。

(3)氣候:地跨我國中温帶和暖温帶,大部分地區屬於温帶季風氣候,屬於半濕潤區。

2.重要的旱作農業區:

(1)發展優勢:平原面積大,土壤肥沃,耕地集中連片。(2)農作物

糧食作物:小麥、玉米、穀子經濟作物:甜菜、棉花、大豆

(1)春季少雨;(2)春季升温快,蒸發量大;(3)春季正值華北地區冬小麥返青和玉米、棉花出苗,農業用水量較大。

二、“白山黑水”——東北三省

1.自環境

(1)位置、範圍:東北三省位於我國的東北部,包括黑龍江省、吉林省、遼寧省。

(2)地形:以山地和平原為主。人們常用“山環水繞、沃野千里”來形容東北三省的山河大勢。

(3)氣候:冷濕。大部分地區冬季漫長嚴寒,夏季短促温暖;降水集中在夏季,冬季降雪較多

2.

(1)發展條件有利:地勢平坦,土壤肥沃,雨熱同期的氣候不利:春秋季節易發生低温凍害

(2)作物熟制:一年一熟。

(3)主要農作物:盛產小麥、玉米、大豆、水稻等,是我國機械化程度最高、提供商品糧最多的糧食生產基地。

(4)問題與措施:墾荒擴大耕地,造成濕地面積鋭減、生態環境惡化,為此停止開荒、建立自然保護區。

3.

(1)資源條件:礦產資源種類多、儲量大,特別是煤、鐵、石油等在全國有重要的地位。

(2)完整的重工業體系:以鋼鐵、機械、石油、化學工業為主導,包括煤炭、電力、建材、森林等工業部門。

(3)分佈特點:工業主要分佈在礦產地附近和鐵路沿線地區。

三、世界最大的黃土堆積區——黃土高原

1.文明的搖籃:

(1)位置、範圍:致以長城為界),南抵秦嶺;主要包括山西省和陝西省的大部分,寧夏回族自治區的南部,甘肅省的東南部。

(2)富有特色的“黃土風情”:如傳統民居是窯洞;信天游是富有地方民俗特色的陝北民歌等

2.風吹來的黃土:

(1)黃土的來源:多種假説中得到廣泛認同的是“風成説”,黃土來自中亞、蒙古高原和我國西北部內陸地區。

(2)黃土地貌景觀:黃土塬、黃土峁、黃土樑

3.嚴重的水土流失:

泥沙下泄導致河流含沙量劇增,淤塞下游河牀、水庫,給防洪及河道整治造成困難。

【名師點睛】

(1)黃土高原的地表景觀(千溝萬壑、支離破碎)主要是長期的水土流失造成的;

(2)黃土高原是風力搬運堆積而形成的。

4.水土保持:

(1)生物措施:植樹種草

(2)工程措施:建梯田、修擋土壩。

(3)合理安排生產活動。例如,陡坡地退耕還林、還草,合理放牧。

8年級地理知識點總結 篇18

世界的黃土堆積區——黃土高原

一、文明的搖籃

1、稱謂:文明的搖籃,革命聖地延安寶塔山下的窯洞,白羊肚頭巾,信天游,黃土風情。

2、黃土高原上奔流着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黃河,是中華民族文明的發源地,如華夏始祖炎黃二帝。

3、黃土高原是世界的黃土堆積區,關於黃土高原的形成,科學家曾經提出過許多假説,其中“風成説”得到了廣泛的支持,即認為黃土物質是從中亞和蒙古高原等地的荒漠、戈壁吹過來的。

4、範圍:黃土高原東起A太行山、西至B烏鞘嶺、北連C長城、南抵D秦嶺。跨越山西、陝西、寧夏、甘肅等省區。

5、黃土地貌景觀:流水侵蝕使得黃土高原地表破碎,溝壑縱橫,形成塬(殘留的高原面)、樑(長條狀的山樑)、峁(孤立的饅頭狀山丘、川(黃土高原農業較發達、人口集中地地區)等多種多樣的黃土地貌景觀。

二、嚴重的水土流水

1、黃土高原的地表特徵:千溝萬壑、支離破碎。

2、水土流失的原因

(1)自然原因:黃土土質疏鬆,多空隙,許多物質易溶於水;缺乏植被保護;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

(2)人為原因:過墾過牧導致生態環境惡化;修路、採礦等活動破壞地表等。

3、水土流失的危害

(1)嚴重的水土流失,帶走了地表肥沃的土壤,破壞了農田和村莊,使得自然災害加劇,生態環境惡化。

(2)泥沙下泄導致河流含沙量劇增,淤塞下游河牀、水庫,給防洪及河道整治造成巨大困難。

4、水土保持的措施

一方面,採取植樹種草等生物措施與建梯田、修擋土壩等工程措施相結合,治理水土流失。

另一方面,合理安排生產活動,如陡坡地退耕還林、還草,過度放牧的地方減少放牧的牲畜數量等。

8年級地理知識點總結 篇19

農業區位因素分析

【自然因素】

1.土地:地形、土壤

2.氣候:光照、熱量、降水、晝夜温差

3.水源(灌溉水源):

【社會經濟因素】

1.市場:

2.交通:

3.國家政策

4.勞動力

5.科技:農產品保鮮、冷藏等技術的發展

6.工業基礎

高中地理知識點總結:港口建設的區位條件

【自然條件(決定港口位置)】

1.水域條件:港闊水深(等深線密集,有利於停泊靠岸避風)

2.築港條件:陸地地質穩定、地形平坦、坡度適當(有利於安排建築用地、港口設備)

【社會經濟條件(影響港口興衰)】

1.經濟腹地條件:經濟腹地是否廣闊、客貨流量大小、腹地經濟性質(經濟腹地的廣闊與否影響着客貨流量;客貨流量影響着港口的興衰;腹地經濟性質決定港口性質)

2.城市依託(交通便利;為港口提供人力物力財力的支持)

3.政策條件:對外開放地區建成自由貿易港

高中地理知識點總結:評價河流的航運價值

【自然條件】

1.地形:平坦,流經平原,水流平緩

2.氣候:降水豐富均勻,河流流量大,季節變化小,冰期短

3.河道:寬闊平直,水深

【社會經濟條件】

流域內人口多,經濟發達,聯繫密集,運輸量大

高中地理知識點總結:治理原則

上游:調洪

中游:分洪、蓄洪

下游:泄洪、束水

高中地理知識點總結:治理措施

上游:修水庫、植樹造林

中游:修水庫,修建分洪、蓄洪工程

下游:加固大堤,清淤疏浚河道,開挖河道

高中地理知識點總結:河流洪澇災害的成因

【自然原因】

1.水系特徵(a.流域廣,支流多;b.含沙量大;c.平原河道彎曲,水流緩慢,水流不暢。)

2.水文特徵(a.流經濕潤地區,降水豐沛;b.幹流汛期長,水量大。)

3.氣候特徵(該年份氣候異常,流域內普降暴雨,造成洪水氾濫。)

【人為原因】

1.植被破壞(a.過度砍伐,植被破壞嚴重,水土流失加劇,造成流域涵養水源、調節徑流、削峯補枯能力降低;b.泥沙入江、淤積抬高河牀,使河道的泄洪能力降低。)

2.圍湖造田(泥沙淤積導致湖泊萎縮,湖泊調蓄洪峯能力下降。)

※某地區缺水原因的分析與解決措施:

※原因

【自然原因】

1.氣候:降水較少或不充沛、蒸發量大、季節分配不均

2.河流:地表徑流量較少

【人為原因】

1.用水量大:人口稠密、工農業發達

2.利用不合理:利用率低、污染浪費嚴重

高中地理知識點總結:解決措施

1.開源:跨流域調水、修建水庫、沿海地區的海水淡化,以提高供水能力

2.節流:減少水污染、減少浪費、提高工農業水資源利用率、限制高耗能水工業發展、發展節水農業(如:噴灌滴灌)、制定法律法規,提高人們節水意識、實行水價調節

高中地理知識點總結:影響水庫壩址選擇因素

1.壩址在河流、峽谷處或盆地、窪地的出口(口袋形區域有利於建壩:工程量小,造價低,庫區容量大)

2.選擇地質條件好的地方,避開喀斯特地貌、斷層

3.氣候水文條件:保證水量充足

4.考慮修建水庫是否需要移民,佔地搬遷情況,儘量減少淹沒居民點

高中地理知識點總結:水庫的作用

1.調節氣候,改善生態環境

2.有利於發展水產養殖業

3.有利於發展旅遊業

4.具有防洪作用

5.具有發電價值

6.具有灌溉功能

7.提高航運價值

鹽場形成的區位條件

1.氣候:氣温高、降水少、多風、日照強:有利於蒸發

2.地形:面積廣闊的平坦海灘、淤泥質海岸

高中地理知識點總結:漁場形成的區位條件

1.地形:面積廣闊的大陸架(陽光直射、光合作用強、餌料豐富)

2.温帶海域:氣温變化大、海水上泛

3.河口處:河流帶來豐富的營養鹽類

4.洋流:(交匯流或上升流)海水上泛,帶來海底營養鹽類,餌料豐富

衞星發射基地選址的區位條件

【自然條件】

1.氣象條件:需要天氣晴朗

2.緯度:地球自轉的線速度

3.地勢:平坦開闊

【人文條件】

1.人口:單位面積人口密度低,地廣人稀

2.交通:交通便利

3.軍事:符合國防安全需要

高中地理知識點總結:隧道的選址條件

要選擇在背斜處(a.背斜巖層向上拱起,地下水向兩側滲流,不容易發生滲漏問題;b.背斜為穹形構造,不易塌方。)

高中地理知識點總結:汽車站選址的區位條件

1.路況:周圍道路寬闊

2.與市內外交通聯繫

3.工程量大小

航空港選址的區位條件

【自然條件】

1.地形:有平坦開闊、坡度適當的地形,以保證排水

2.地質:有良好的地質條件

3.氣候:少雲霧。

【社會經濟條件】

1.交通條件:與市內有便利的交通聯繫。

2.經濟:建在經濟發達的地區。

高中地理知識點總結: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方向

1.注重生態環境建設:加大綠化,有計劃退耕還林還草,改善生態環境

2.控制人口數量,提高人口素質

3.調整農村產業結構,發展多種農村經濟(發展農產品加工業、商品農業等),加大科技投入,提高農民

8年級地理知識點總結 篇20

高中地理知識點總結:如何描述地形特徵

1.地形類型(平原、山地、丘陵、高原、盆地等)

2.地勢起伏狀況

3.(多種地形條件下)主要地形分佈

4.(剖面圖中)重要地形剖面特徵

高中地理知識點總結:影響氣温的因素

1.緯度(決定因素):影響太陽高度、晝長、太陽輻射量、氣温日較差,年較差(低緯度地區氣温日、年較差小於高緯度地區)

2.地形(高度、地勢):陰坡、陽坡,不同海拔高度的山地、平原、谷地、盆地(如:谷地盆地地形熱量不易散失,高大地形對冬季風阻擋,同緯度山地比平原日較差、年較差小等)

3.海陸位置:海洋性強弱引起氣温年較差變化

4.洋流(暖流:增温增濕;寒流:降温減濕)

5.天氣狀況(雲雨多的地方氣温日、年較差小於雲雨少的地方)

6.下墊面:地面反射率(冰雪反射率大,氣温低);綠地氣温日、年較差小於裸地

7.人類活動:熱島效應、温室效應等

高中地理知識點總結:影響降水的因素

1.氣候:大氣環流(氣壓帶、風帶、季風)

2.地形:迎風坡、背風坡

3.地勢(海拔高度):降水在一定高度達最大值

4.海陸位置(距海遠近)

5.洋流(暖流:增温增濕;寒流:降温減濕)

6.下墊面:湖泊、河流、植被覆蓋狀況

7.人類活動;改變下墊面影響降水

高中地理知識點總結:描述河流的水文特徵

1.流量:大小、季節變化、有無斷流(取決於降水特徵、雨水補給、河流面積大小)

2.含沙量:取決於流域的植被狀況

3.結冰期:有無、長短

4.水位:高低、變化特徵(取決於河流補給類型、水利工程、湖泊調蓄作用)

5.水能:與地形(河流落差大小,流速快慢)、氣候(降水量的多少,徑流量的大小,蒸發量的大小)有關

高中地理知識點總結:描述河流的水系特徵

1.長度

2.流向

3.流域面積大小

4.落差大小(水能)

5.河道曲直情況

6.支流多少

7.河流支流排列形狀(扇形、樹枝狀)

高中地理知識點總結:影響太陽輻射的因素

1.緯度(決定正午太陽高度、晝長)

2.海拔高度(海拔高,空氣稀薄,太陽輻射強)

3.天氣狀況(晴天多,太陽輻射豐富)

4.空氣密度

高中地理知識點總結:影響雪線高低的因素

1.降水(當地氣候特徵情況;迎風坡降水多,雪線低)

2.氣温(陽坡雪線高於陰坡;不同緯度的温度變化、0℃等温線的海拔的高低)

高中地理知識點總結:影響山地垂直帶譜的因素

1.緯度:.山地所處的緯度越高,帶譜越簡單

2.海拔:山地的海拔越高,帶譜可能越複雜

3.熱量(即陽坡、陰坡):影響同一帶譜的海拔高度

高中地理知識點總結:影響城市的區位因素

【自然因素】

1.地形(a.地勢平坦、土壤肥沃,便於農耕,有利於交通聯繫,節約建設投資,人口集中;b.熱帶地區城市分佈在高原上;c.山區城市分佈在河谷、開闊的低地)

2.氣候(中低緯地區温暖,沿海地區濕潤)

3.河流(供水、運輸功能)

4.資源條件

【社會經濟因素】

1.交通條件

2.政治因素

3.軍事因素

4.宗教因素

5.科技因素

6.旅遊因素

高中地理知識點總結:商業中心、商業網點形成的區位因素

1.便利的交通條件(設立原則:交通最優)

2.較強的商品生產能力、穩定的商品來源

3.廣闊的市場或經濟腹地(設立原則:市場最優)

高中地理知識點總結:交通運輸線路的選線原則

【自然方面】

1.地形(a.平坦:對選擇限制少;b.起伏大:若需開山、築洞、架橋,工程難度大,若沿等高線延伸,延長里程;c.河流湍急:不利航運)

2.地質(a.喀斯特地貌:防塌陷、滲漏;b.地質不穩定:加固地基、避開斷層)

3.氣候(a.公路、鐵路:防暴雨、洪澇、凍土、泥石流;b.水運、航空:防大霧、大風)

4.土地(少佔耕地,尤其是良田)

【社會經濟方面】

1.人口(儘量多地通過居民點、鐵路車站、碼頭等,使更多人受益。)

2.里程和運營時間(儘量修築橋樑、隧道,縮短里程,以節省運營時間;適當照顧沿線重要經濟點。)

3.其他(儘量遠離重要文物古蹟、注意生態環境保護)

高中地理知識點總結:交通線路修築的積極意義

1.完善了當地的交通網絡,使交通便利通達

2.加快了物資流通,促進當地經濟發展

3.政治:鞏固國防、保持穩定、促進區域繁榮

高中地理知識點總結:工業區位因素分析

1.地理位置

2.資源因素:原料、燃料

3.農業因素

4.交通因素(包括交通便捷程度和信息網絡的通達度):便於物資、人員、信息交

5.市場因素

6.科技因素

7.勞動力因素:勞動力價格、素質

8.歷史因素

9.政策因素:國家、地區政策扶持

10*.軍事因素:國防安全需要

11*.個人因素:個人偏好情感

高中地理知識點總結:工業區經濟綜合整治措施

1.調整工業佈局,發展新興工業及第三產業,改造傳統產業,保證各業平衡發展,促進經濟結構多樣化

2.因地制宜,合理開發各類資源

3.消除污染,整治美化環境;搞好區域規劃,加強生態建設

4.發展交通,完善交通網絡

5.發展科技,提高生產水平,繁榮經濟社會地理3

8年級地理知識點總結 篇21

(一)舉例説明地表形態對聚落及交通線路分佈的影響。

1、瞭解聚落分佈及交通線路選線應考慮的自然因素。

2、舉例説明地表形態對聚落及交通線路分佈的影響,理解自然條件對人類活動有着深刻的影響,甚至有着制約作用。

(二)據有關資料,説明全球氣候變化對人類活動的影響。

1、據有關資料,瞭解不同地質歷史時期全球氣候變化,閲讀圖表資料,瞭解近百年來全球氣候變暖的趨勢。

2、正確理解全球氣候變暖的原因及對地理環境、人類活動的影響,瞭解人類應如何緩解全球氣候變暖。

(三)以某種自然資源為例,説明在不同生產力條件下,自然資源的數量、質量對人類生存與發展的意義。

1、瞭解自然資源的基本情況(概念、分類),理解自然資源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物質基礎,並具有社會與自然的雙重屬性。

2、以某種自然資源為例,説明在不同生產力條件下,自然資源的數量、質量對人類生存與發展的意義。應有可持續利用自然資源的原則。

(四)以某種自然災害為例,簡述其發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1、瞭解自然災害的基本概念。

2、以某種自然災害為例,認識其對人類活動的影響(危害),瞭解這種自然災害發生的主要原因及防災減災措施。

地理表述能力————特徵表述

(1)地形(地貌)特徵——從地形種類(高原.山地.丘陵.平原.盆地.山谷或河谷.沖積扇.三角洲),地面起伏狀況(坡度陡緩.相對高差),海拔高度、地勢四個方面概括.

例如亞洲地形特徵:地勢中高周低;地形複雜、山區面積廣大、平原狹小;山地、高原多分佈在中部、平原多分佈在河流中下游和沿海地區;地面起伏極端(大);平均海拔950米。

非洲:①地形以高原為主,地面地伏不大;②東部縱貫着巨大的東非裂谷帶;③地勢特點:東南高,西北低

歐洲:①歐洲地形以山地、平原為主,平原面積廣大,佔總面積2/3;②地勢低平,為世界地勢最低一洲(300m),地勢南北高,中部低;③冰川地形廣佈

北美洲:①地勢東西高,中部低;②南北縱列三大地形區,西部是高山,東部是低矮山地、高原,中部是平原;③冰川地形在大陸北半部廣佈

南美洲:①西部為南北縱貫的安第斯山脈;②東部為平原、高原相間排列

大洋洲:①地勢低平。地表起伏和緩;②地形為南北三個縱列帶,東部為山地,中部為平原,西部為高地

(2)自然環境特徵——從氣候(濕.熱.冷.幹),植被狀況,土地類型(荒漠.草地.林地.耕地),河流發育程度等方面概括.

我國西北地區:

屬温度大陸性氣候、氣候乾旱:植被覆蓋率低、自東向西為森林——草原——荒漠;荒漠面積廣大;河流少、徑流量小且多為內流河、內流湖;

(3)氣候特徵——從氣温(高低的季節變化.年較差),降水(年降水量的多少.季節變化),四季的變化(冬夏季節的長短)等方面概括.

A、熱帶草原氣候:

全年高温,有明顯的乾季和濕季,年降水量750-1000毫米。

B、中國氣候特徵:

大陸性季風氣候顯著;雨熱同期;氣候複雜多樣:温帶大陸性氣候面積廣大

(4).河流水文特徵——從流量的大小、水位的變化(汛期與枯水期)、含沙量的多少、結冰期、河流落差等方面敍述

長江水文特徵:

長江流域為帶季風氣候,降水豐富,河流徑流量大;有較明顯的汛期與枯水期,徑流量季節變化大,;植被覆蓋率較高、含沙量小:無結冰期;上游流經山區、河流落差大、水能豐富

(5)河流水系特徵——從流域面積、長度、支流、流向、河網密度、水系輪廓等方面概括:

長江水系特徵:

長江發源於唐古拉山,注入東海;全長6300多千米,是我國最長河流;流域面積廣大,是我國流域面積河流;徑流量豐富;上中游支流眾多、河網密集;是典型的樹枝狀水系

(6).農業生產特徵——從農業地域類型.農作物種類和單位面積產量.農業各部門結構(所佔比重).農業機械化水平.農業生產經營方式和專門化水平等方面概括.

東北平原的農業生產特徵:

以商品穀物農業為主;主要種植玉米、春小麥、大豆和高粱;單產高;農產品商品率高;機械化水平高;農業生產以國營為主,是我國優質玉米的主要產地等。

(7).工業生產特徵——從工業的發達程度.工業部門結構.工業技術水平.工業產品的銷售和工業原料能源對國際市場的依賴程度等方面概括.

8年級地理知識點總結 篇22

天體:

概念:宇宙中物質的存在形式

類型:星雲、恆星、行星、衞星、彗星、流星、星際物質

2.天體系統

概念:宇宙中的天體恆星、星雲,形成天體系統

層次:地月系→太陽系→銀河系→宇宙

太陽:

1.太陽系中心天體:太陽質量佔太陽系99.86%,在其吸引下其他天體繞太陽運動

2.太陽輻射:

能量來源:太陽內部的核聚變

對地球影響:維持地表温度,促進地球上水、大氣、生物活動與變化,是人類活動和生產活動的能量源泉

3.太陽活動:

太陽大氣層結構:自內向外為光球層、色球層、日冕層

太陽活動類型:①光球層:太陽黑子,活動週期為11年

②色球層:耀斑

對地球影響:引起電離層擾動,使無線電短波通訊受到影響,產生“磁暴”現象,使磁針不能正確指示方向,影響氣候

地球:

1.地球的普通性:

八大行星的運動特徵:同向性、近圓性、共面性

據結構特徵可以分為:類地行星、巨行星、遠日行星

2.地球的特殊性:有生命存在

宇宙環境: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擾,處於安全宇宙環境中,太陽光照穩定

自身條件:日地距離適中,使地表有適宜的温度,使液態水能存在:有適中的體積和質量形成包圍地球的大氣層,自轉公轉週期適中,使地球表面温度的日變化和季節幅度變化小,利於生物生長髮育

8年級地理知識點總結 篇23

1、地形類型(平原、山地、丘陵、高原、盆地等)

2、地勢起伏狀況

3、(多種地形條件下)主要地形分佈

4、(剖面圖中)重要地形剖面特徵

影響氣温的因素

1、緯度(決定因素):影響太陽高度、晝長、太陽輻射量、氣温日較差,年較差(低緯度地區氣温日、年較差小於高緯度地區)

2、地形(高度、地勢):陰坡、陽坡,不同海拔高度的山地、平原、谷地、盆地(如:谷地盆地地形熱量不易散失,高大地形對冬季風阻擋,同緯度山地比平原日較差、年較差小等)

3、海陸位置:海洋性強弱引起氣温年較差變化

4、洋流(暖流:增温增濕;寒流:降温減濕)

5、天氣狀況(雲雨多的地方氣温日、年較差小於雲雨少的地方)

6、下墊面:地面反射率(冰雪反射率大,氣温低);綠地氣温日、年較差小於裸地

7、人類活動:熱島效應、温室效應等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zongjie/jingxuan/jz83m4.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