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總結 >工作總結精選 >

大學聯考數學知識點歸納總結(精選16篇)

大學聯考數學知識點歸納總結(精選16篇)

大學聯考數學知識點歸納總結 篇1

求函數奇偶性的常見錯誤

大學聯考數學知識點歸納總結(精選16篇)

錯因分析:求函數奇偶性的常見錯誤有求錯函數定義域或是忽視函數定義域,對函數具有奇偶性的前提條件不清,對分段函數奇偶性判斷方法不當等。判斷函數的奇偶性,首先要考慮函數的定義域,一個函數具備奇偶性的必要條件是這個函數的定義域區間關於原點對稱,如果不具備這個條件,函數一定是非奇非偶的函數。在定義域區間關於原點對稱的前提下,再根據奇偶函數的定義進行判斷,在用定義進行判斷時要注意自變量在定義域區間內的任意性。

抽象函數中推理不嚴密緻誤

錯因分析:很多抽象函數問題都是以抽象出某一類函數的共同“特徵”而設計出來的,在解決問題時,可以通過類比這類函數中一些具體函數的性質去解決抽象函數的性質。解答抽象函數問題要注意特殊賦值法的應用,通過特殊賦值可以找到函數的不變性質,這個不變性質往往是進一步解決問題的突破口。抽象函數性質的證明是一種代數推理,和幾何推理證明一樣,要注意推理的嚴謹性,每一步推理都要有充分的條件,不可漏掉一些條件,更不要臆造條件,推理過程要層次分明,書寫規範。

函數零點定理使用不當致誤

錯因分析:如果函數y=f(x)在區間[a,b]上的圖象是連續不斷的一條曲線,並且有f(a)f(b)B成立,則A是B的充分條件,B是A的必要條件;如果B=>A成立,則A是B的必要條件,B是A的充分條件;如果AB,則A,B互為充分必要條件。解題時最容易出錯的就是顛倒了充分性與必要性,所以在解決這類問題時一定要根據充要條件的概念作出準確的判斷。

求函數定義域忽視細節致誤

錯因分析:函數的定義域是使函數有意義的自變量的取值範圍,因此要求定義域就要根據函數解析式把各種情況下的自變量的限制條件找出來,列成不等式組,不等式組的解集就是該函數的定義域。在求一般函數定義域時要注意下面幾點:(1)分母不為0;(2)偶次被開放式非負;(3)真數大於0;(4)0的0次冪沒有意義。函數的定義域是非空的數集,在解決函數定義域時不要忘記了這點。對於複合函數,要注意外層函數的定義域是由內層函數的值域決定的。

帶有絕對值的函數單調性判斷錯誤

錯因分析:帶有絕對值的函數實質上就是分段函數,對於分段函數的單調性,有兩種基本的判斷方法:一是在各個段上根據函數的解析式所表示的函數的單調性求出單調區間,最後對各個段上的單調區間進行整合;二是畫出這個分段函數的圖象,結合函數圖象、性質進行直觀的判斷。研究函數問題離不開函數圖象,函數圖象反應了函數的所有性質,在研究函數問題時要時時刻刻想到函數的圖象,學會從函數圖象上去分析問題,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案。對於函數的幾個不同的單調遞增(減)區間,千萬記住不要使用並集,只要指明這幾個區間是該函數的單調遞增(減)區間即可。

大學聯考數學知識點歸納總結 篇2

1、課程內容:

必修課程由5個模塊組成:

必修1:集合、函數概念與基本初等函數(指、對、冪函數)

必修2:立體幾何初步、平面解析幾何初步。

必修3:算法初步、統計、概率。

必修4:基本初等函數(三角函數)、平面向量、三角恆等變換。

必修5:解三角形、數列、不等式。

以上是每一個高中學生所必須學習的。

上述內容覆蓋了高中階段傳統的數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主要部分,其中包括集合、函數、數列、不等式、解三角形、立體幾何初步、平面解析幾何初步等。不同的是在保證打好基礎的同時,進一步強調了這些知識的發生、發展過程和實際應用,而不在技巧與難度上做過高的要求。

此外,基礎內容還增加了向量、算法、概率、統計等內容。

2、重難點及考點:

重點:函數,數列,三角函數,平面向量,圓錐曲線,立體幾何,導數

難點:函數、圓錐曲線

大學聯考相關考點:

⑴集合與簡易邏輯:集合的概念與運算、簡易邏輯、充要條件

⑵函數:映射與函數、函數解析式與定義域、值域與最值、反函數、三大性質、函數圖象、指數與指數函數、對數與對數函數、函數的應用

⑶數列:數列的有關概念、等差數列、等比數列、數列求和、數列的應用

⑷三角函數:有關概念、同角關係與誘導公式、和、差、倍、半公式、求值、化簡、證明、三角函數的圖象與性質、三角函數的應用

⑸平面向量:有關概念與初等運算、座標運算、數量積及其應用

⑹不等式:概念與性質、均值不等式、不等式的證明、不等式的解法、絕對值不等式、不等式的應用

⑺直線和圓的方程:直線的方程、兩直線的位置關係、線性規劃、圓、直線與圓的位置關係

⑻圓錐曲線方程:橢圓、雙曲線、拋物線、直線與圓錐曲線的位置關係、軌跡問題、圓錐曲線的應用

⑼直線、平面、簡單幾何體:空間直線、直線與平面、平面與平面、稜柱、稜錐、球、空間向量

⑽排列、組合和概率:排列、組合應用題、二項式定理及其應用

⑾概率與統計:概率、分佈列、期望、方差、抽樣、正態分佈

⑿導數:導數的概念、求導、導數的應用

⒀複數:複數的概念與運算

大學聯考數學知識點歸納總結 篇3

1、三類角的求法:

①找出或作出有關的角。

②證明其符合定義,並指出所求作的角。

③計算大小(解直角三角形,或用餘弦定理)。

2、正稜柱——底面為正多邊形的直稜柱

正稜錐——底面是正多邊形,頂點在底面的射影是底面的中心。

正稜錐的計算集中在四個直角三角形中:

3、怎樣判斷直線l與圓C的位置關係?

圓心到直線的距離與圓的半徑比較。

直線與圓相交時,注意利用圓的“垂徑定理”。

4、對線性規劃問題:作出可行域,作出以目標函數為截距的直線,在可行域內平移直線,求出目標函數的最值。

不看後悔!清華名師揭祕學好高中數學的方法

培養興趣是關鍵。學生對數學產生了興趣,自然有動力去鑽研。如何培養興趣呢?

(1)欣賞數學的美感

比如幾何圖形中的對稱、變換前後的不變量、概念的嚴謹、邏輯的嚴密……

通過對旋轉變換及其不變量的討論,我們可以證明反比例函數、“對勾函數”的圖象都是雙曲線——平面上到兩個定點的距離之差的絕對值為定值(小於兩個定點之間的距離)的點的集合。

(2)注意到數學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

例如和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等額本金、等額本息兩種不同的還款方式,用數列的知識就可以理解.

學好數學,是現代公民的基本素養之一啊.

大學聯考數學知識點歸納總結 篇4

1.數列的定義

按一定次序排列的一列數叫做數列,數列中的每一個數都叫做數列的項.

(1)從數列定義可以看出,數列的數是按一定次序排列的,如果組成數列的數相同而排列次序不同,那麼它們就不是同一數列,例如數列1,2,3,4,5與數列5,4,3,2,1是不同的數列.

(2)在數列的定義中並沒有規定數列中的數必須不同,因此,在同一數列中可以出現多個相同的數字,如:-1的1次冪,2次冪,3次冪,4次冪,…構成數列:-1,1,-1,1,….

(4)數列的項與它的項數是不同的,數列的項是指這個數列中的某一個確定的'數,是一個函數值,也就是相當於f(n),而項數是指這個數在數列中的位置序號,它是自變量的值,相當於f(n)中的n.

(5)次序對於數列來講是十分重要的,有幾個相同的數,由於它們的排列次序不同,構成的數列就不是一個相同的數列,顯然數列與數集有本質的區別.如:2,3,4,5,6這5個數按不同的次序排列時,就會得到不同的數列,而{2,3,4,5,6}中元素不論按怎樣的次序排列都是同一個集合.

2.數列的分類

(1)根據數列的項數多少可以對數列進行分類,分為有窮數列和無窮數列.在寫數列時,對於有窮數列,要把末項寫出,例如數列1,3,5,7,9,…,2n-1表示有窮數列,如果把數列寫成1,3,5,7,9,…或1,3,5,7,9,…,2n-1,…,它就表示無窮數列.

(2)按照項與項之間的大小關係或數列的增減性可以分為以下幾類:遞增數列、遞減數列、擺動數列、常數列.

3.數列的通項公式

數列是按一定次序排列的一列數,其內涵的本質屬性是確定這一列數的規律,這個規律通常是用式子f(n)來表示的,

這兩個通項公式形式上雖然不同,但表示同一個數列,正像每個函數關係不都能用解析式表達出來一樣,也不是每個數列都能寫出它的通項公式;有的數列雖然有通項公式,但在形式上,又不一定是的,僅僅知道一個數列前面的有限項,無其他説明,數列是不能確定的,通項公式更非.如:數列1,2,3,4,…,

由公式寫出的後續項就不一樣了,因此,通項公式的歸納不僅要看它的前幾項,更要依據數列的構成規律,多觀察分析,真正找到數列的內在規律,由數列前幾項寫出其通項公式,沒有通用的方法可循.

再強調對於數列通項公式的理解注意以下幾點:

(1)數列的通項公式實際上是一個以正整數集N.或它的有限子集{1,2,…,n}為定義域的函數的表達式.

(2)如果知道了數列的通項公式,那麼依次用1,2,3,…去替代公式中的n就可以求出這個數列的各項;同時,用數列的通項公式也可判斷某數是否是某數列中的一項,如果是的話,是第幾項.

(3)如所有的函數關係不一定都有解析式一樣,並不是所有的數列都有通項公式.

如2的不足近似值,精確到1,0.1,0.01,0.001,0.0001,…所構成的數列1,1.4,1.41,1.414,1.4142,…就沒有通項公式.

(4)有的數列的通項公式,形式上不一定是的,正如舉例中的:

(5)有些數列,只給出它的前幾項,並沒有給出它的構成規律,那麼僅由前面幾項歸納出的數列通項公式並不.

大學聯考數學知識點歸納總結 篇5

一、函數

1.函數的基本概念

函數的概念,函數的單調性,函數的奇偶性,這些屬於函數的基本概念,已經在高一數學必修一中有了詳細的介紹,在此不再贅述。

2.指數函數

單調性是指數函數的重要性質,特別是函數圖象的無限伸展性,x軸是函數圖象的漸近線,當0+∞,y->0;當a>1時,x->-∞,y->0;當a>1時,a的值越大,第一象限內圖象越靠近y軸,遞增的速度越快;

3.對數函數

對數函數的性質是每年大學聯考的必考內容之一,其中單調性和對數函數的定義域是熱點問題,其單調性取決於底數與“1”的大小關係.

二、三角函數

1.命題趨勢

大學聯考可能仍會將三角函數概念、同角三角函數的關係式和誘導公式作為基礎內容,融於三角求值、化簡及解三角形的考查中.由該部分知識的基礎性決定這一部分知識可以和其他知識融合考查,大學聯考中需要關注.

2.三角函數式的化簡要遵循“三看”原則

(1)一看“角”,這是最重要的一環,通過看角之間的差別與聯繫,把角進行合理的拆分,從而正確使用公式.

(2)二看”函數名稱”,看函數名稱之間的差異,從而確定使用的公式,常見的有”切化弦”

(3)三看”結構特徵”,分析結構特徵,可以幫助我們找到變形的方向,常見的有“遇到分式要通分”等.多做三角函數練習題會對更加熟悉的掌握三角函數有幫助,這裏給大家推薦李老師教的三角函數解題法。

三、導數

1.導數的概念

1)如果當Δx-->0時,Δy/Δx-->常數A,就説函數y=f(x)在點x0處可導,並把A叫做f(x)在點x0處的導數(瞬時變化率).記作f’(x0)的幾何意義是曲線y=f(x)在點(x0,f(x0))處的切線的斜率.瞬時速度就是位移函數s對時間t的導數.

2)如果函數f(x)在開區間(a,b)內每一點都可導,其導數值在(a,b)內構成一個新的函數,叫做f(x)在開區間(a,b)內導數,記作f’(x).

3)如果函數f(x)在點x0處可導,那麼函數y=f(x)在點x0處連續.

2.函數的導數與導數值的區別與聯繫:導數是原來函數的導函數,而導數值是導函數在某一點的函數值,導數值是常數.

3.求導

在高中數學導數求導過程中,要仔細分析函數解析式的結構特徵,緊扣求導法則,聯繫基本函數求導公式,對於不具備求導法則結構形式的要適當恆等變形,對於比較複雜的函數,如果直接套用求導法則,會使求導過程繁瑣宂長,且易出錯,此時,可將解析式進行合理變形,轉化為教易求導的結構形

大學聯考數學知識點歸納總結 篇6

軌跡方程的求解

符合一定條件的動點所形成的圖形,或者説,符合一定條件的點的全體所組成的集合,叫做滿足該條件的點的軌跡.

軌跡,包含兩個方面的問題:凡在軌跡上的點都符合給定的條件,這叫做軌跡的純粹性(也叫做必要性);凡不在軌跡上的點都不符合給定的條件,也就是符合給定條件的點必在軌跡上,這叫做軌跡的完備性(也叫做充分性).

【軌跡方程】就是與幾何軌跡對應的代數描述。

一、求動點的軌跡方程的基本步驟

⒈建立適當的座標系,設出動點M的座標;

⒉寫出點M的集合;

⒊列出方程=0;

⒋化簡方程為最簡形式;

⒌檢驗。

二、求動點的軌跡方程的常用方法:求軌跡方程的方法有多種,常用的有直譯法、定義法、相關點法、參數法和交軌法等。

⒈直譯法:直接將條件翻譯成等式,整理化簡後即得動點的軌跡方程,這種求軌跡方程的方法通常叫做直譯法。

⒉定義法:如果能夠確定動點的軌跡滿足某種已知曲線的定義,則可利用曲線的定義寫出方程,這種求軌跡方程的方法叫做定義法。

⒊相關點法:用動點Q的座標x,y表示相關點P的座標x0、y0,然後代入點P的座標(x0,y0)所滿足的曲線方程,整理化簡便得到動點Q軌跡方程,這種求軌跡方程的方法叫做相關點法。

⒋參數法:當動點座標x、y之間的直接關係難以找到時,往往先尋找x、y與某一變數t的關係,得再消去參變數t,得到方程,即為動點的軌跡方程,這種求軌跡方程的方法叫做參數法。

⒌交軌法:將兩動曲線方程中的參數消去,得到不含參數的方程,即為兩動曲線交點的軌跡方程,這種求軌跡方程的方法叫做交軌法。

.直譯法:求動點軌跡方程的一般步驟

①建系——建立適當的座標系;

②設點——設軌跡上的任一點P(x,y);

③列式——列出動點p所滿足的關係式;

④代換——依條件的特點,選用距離公式、斜率公式等將其轉化為關於X,Y的方程式,並化簡;

⑤證明——證明所求方程即為符合條件的動點軌跡方程。

排列組合公式

排列組合公式/排列組合計算公式

排列P------和順序有關

組合C-------不牽涉到順序的問題

排列分順序,組合不分

例如把5本不同的書分給3個人,有幾種分法."排列"

把5本書分給3個人,有幾種分法"組合"

1.排列及計算公式

從n個不同元素中,任取m(m≤n)個元素按照一定的順序排成一列,叫做從n個不同元素中取出m個元素的一個排列;從n個不同元素中取出m(m≤n)個元素的所有排列的個數,叫做從n個不同元素中取出m個元素的排列數,用符號p(n,m)表示.

p(n,m)=n(n-1)(n-2)……(n-m+1)=n!/(n-m)!(規定0!=1).

2.組合及計算公式

從n個不同元素中,任取m(m≤n)個元素併成一組,叫做從n個不同元素中取出m個元素的一個組合;從n個不同元素中取出m(m≤n)個元素的所有組合的個數,叫做從n個不同元素中取出m個元素的組合數.用符號

c(n,m)表示.

c(n,m)=p(n,m)/m!=n!/((n-m)!.m!);c(n,m)=c(n,n-m);

3.其他排列與組合公式

從n個元素中取出r個元素的循環排列數=p(n,r)/r=n!/r(n-r)!.

n個元素被分成k類,每類的個數分別是n1,n2,這n個元素的全排列數為

n!/(n1!.n2!!).

k類元素,每類的個數無限,從中取出m個元素的組合數為c(m+k-1,m).

排列(Pnm(n為下標,m為上標))

Pnm=n×(n-1)....(n-m+1);Pnm=n!/(n-m)!(注:!是階乘符號);Pnn(兩個n分別為上標和下標)=n!;0!=1;Pn1(n為下標1為上標)=n

組合(Cnm(n為下標,m為上標))

Cnm=Pnm/Pmm;Cnm=n!/m!(n-m)!;Cnn(兩個n分別為上標和下標)=1;Cn1(n為下標1為上標)=n;Cnm=Cnn-m

公式P是指排列,從N個元素取R個進行排列。公式C是指組合,從N個元素取R個,不進行排列。N-元素的總個數R參與選擇的元素個數!-階乘,如9!=

從N倒數r個,表達式應該為n.(n-1).(n-2)..(n-r+1);

因為從n到(n-r+1)個數為n-(n-r+1)=r

舉例:

Q1:有從1到9共計9個號碼球,請問,可以組成多少個三位數?

A1:123和213是兩個不同的排列數。即對排列順序有要求的,既屬於“排列P”計算範疇。

上問題中,任何一個號碼只能用一次,顯然不會出現988,997之類的組合,我們可以這麼看,百位數有9種可能,十位數則應該有9-1種可能,個位數則應該只有9-1-1種可能,最終共有9.8.7個三位數。計算公式=P(3,9)=9.8.7,(從9倒數3個的乘積)

Q2:有從1到9共計9個號碼球,請問,如果三個一組,代表“三國聯盟”,可以組合成多少個“三國聯盟”?

A2:213組合和312組合,代表同一個組合,只要有三個號碼球在一起即可。即不要求順序的,屬於“組合C”計算範疇。

上問題中,將所有的包括排列數的個數去除掉屬於重複的個數即為最終組合數C(3,9)=9.8.7/3.2.1

排列、組合的概念和公式典型例題分析

例1設有3名學生和4個課外小組.

(1)每名學生都只參加一個課外小組;

(2)每名學生都只參加一個課外小組,而且每個小組至多有一名學生參加.各有多少種不同方法?

(1)由於每名學生都可以參加4個課外小組中的任何一個,而不限制每個課外小組的人數,因此共有種不同方法.

(2)由於每名學生都只參加一個課外小組,而且每個小組至多有一名學生參加,因此共有種不同方法.

點評由於要讓3名學生逐個選擇課外小組,故兩問都用乘法原理進行計算.

例2排成一行,其中不排第一,不排第二,不排第三,不排第四的不同排法共有多少種?

解依題意,符合要求的排法可分為第一個排、中的某一個,共3類,每一類中不同排法可採用畫“樹圖”的方式逐一排出:

∴符合題意的不同排法共有9種.

點評按照分“類”的思路,本題應用了加法原理.為把握不同排法的規律,“樹圖”是一種具有直觀形象的有效做法,也是解決計數問題的一種數學模型.

例3判斷下列問題是排列問題還是組合問題?並計算出結果.

(1)高三年級學生會有11人:

①每兩人互通一封信,共通了多少封信?

②每兩人互握了一次手,共握了多少次手?

(2)高二年級數學課外小組共10人:

①從中選一名正組長和一名副組長,共有多少種不同的選法?

②從中選2名參加省數學競賽,有多少種不同的選法?

(3)有2,3,5,7,11,13,17,19八個質數:

①從中任取兩個數求它們的商可以有多少種不同的商?

②從中任取兩個求它的積,可以得到多少個不同的積?

(4)有8盆花:

①從中選出2盆分別給甲乙兩人每人一盆,有多少種不同的選法?

②從中選出2盆放在教室有多少種不同的選法?

分析(1)

①由於每人互通一封信,甲給乙的信與乙給甲的信是不同的兩封信,所以與順序有關是排列;

②由於每兩人互握一次手,甲與乙握手,乙與甲握手是同一次握手,與順序無關,所以是組合問題.其他類似分析.

(1)

①是排列問題,共用了封信;

②是組合問題,共需握手(次).

(2)

①是排列問題,共有(種)不同的選法;

②是組合問題,共有種不同的選法.

(3)

①是排列問題,共有種不同的商;

②是組合問題,共有種不同的積.

(4)

①是排列問題,共有種不同的選法;

②是組合問題,共有種不同的選法.

例4證明.

證明左式

右式.

∴等式成立.

點評這是一個排列數等式的證明問題,選用階乘之商的形式,並利用階乘的性質,可使變形過程得以簡化.

例5化簡.

解法一原式

解法二原式

點評解法一選用了組合數公式的階乘形式,並利用階乘的性質;解法二選用了組合數的兩個性質,都使變形過程得以簡化.

例6解方程:(1);(2).

解(1)原方程

解得.

(2)原方程可變為

∴原方程可化為.

即,解得

三角函數公式

鋭角三角函數公式

sin α=∠α的對邊 / 斜邊

cos α=∠α的鄰邊 / 斜邊

tan α=∠α的對邊 / ∠α的鄰邊

cot α=∠α的鄰邊 / ∠α的對邊

倍角公式

Sin2A=2SinA?CosA

Cos2A=CosA^2-SinA^2=1-2SinA^2=2CosA^2-1

tan2A=(2tanA)/(1-tanA^2)

(注:SinA^2 是sinA的平方 sin2(A) )

三倍角公式

sin3α=4sinα·sin(π/3+α)sin(π/3-α)

cos3α=4cosα·cos(π/3+α)cos(π/3-α)

tan3a = tan a · tan(π/3+a)· tan(π/3-a)

三倍角公式推導

sin3a

=sin(2a+a)

=sin2acosa+cos2asina

輔助角公式

Asinα+Bcosα=(A^2+B^2)^(1/2)sin(α+t),其中

sint=B/(A^2+B^2)^(1/2)

cost=A/(A^2+B^2)^(1/2)

tant=B/A

Asinα+Bcosα=(A^2+B^2)^(1/2)cos(α-t),tant=A/B

降冪公式

sin^2(α)=(1-cos(2α))/2=versin(2α)/2

cos^2(α)=(1+cos(2α))/2=covers(2α)/2

tan^2(α)=(1-cos(2α))/(1+cos(2α))

推導公式

tanα+cotα=2/sin2α

tanα-cotα=-2cot2α

1+cos2α=2cos^2α

1-cos2α=2sin^2α

1+sinα=(sinα/2+cosα/2)^2

=2sina(1-sin2a)+(1-2sin2a)sina

=3sina-4sin3a

cos3a

=cos(2a+a)

=cos2acosa-sin2asina

=(2cos2a-1)cosa-2(1-sin2a)cosa

=4cos3a-3cosa

sin3a=3sina-4sin3a

=4sina(3/4-sin2a)

=4sina[(√3/2)2-sin2a]

=4sina(sin260°-sin2a)

=4sina(sin60°+sina)(sin60°-sina)

=4sina.2sin[(60+a)/2]cos[(60°-a)/2].2sin[(60°-a)/2]cos[(60°-a)/2]

=4sinasin(60°+a)sin(60°-a)

cos3a=4cos3a-3cosa

=4cosa(cos2a-3/4)

=4cosa[cos2a-(√3/2)2]

=4cosa(cos2a-cos230°)

=4cosa(cosa+cos30°)(cosa-cos30°)

=4cosa.2cos[(a+30°)/2]cos[(a-30°)/2].{-2sin[(a+30°)/2]sin[(a-30°)/2]}

=-4cosasin(a+30°)sin(a-30°)

=-4cosasin[90°-(60°-a)]sin[-90°+(60°+a)]

=-4cosacos(60°-a)[-cos(60°+a)]

=4cosacos(60°-a)cos(60°+a)

上述兩式相比可得

tan3a=tanatan(60°-a)tan(60°+a)

半角公式

tan(A/2)=(1-cosA)/sinA=sinA/(1+cosA);

cot(A/2)=sinA/(1-cosA)=(1+cosA)/sinA.

sin^2(a/2)=(1-cos(a))/2

cos^2(a/2)=(1+cos(a))/2

tan(a/2)=(1-cos(a))/sin(a)=sin(a)/(1+cos(a))

三角和

sin(α+β+γ)=sinα·cosβ·cosγ+cosα·sinβ·cosγ+cosα·cosβ·sinγ-sinα·sinβ·sinγ

cos(α+β+γ)=cosα·cosβ·cosγ-cosα·sinβ·sinγ-sinα·cosβ·sinγ-sinα·sinβ·cosγ

tan(α+β+γ)=(tanα+tanβ+tanγ-tanα·tanβ·tanγ)/(1-tanα·tanβ-tanβ·tanγ-tanγ·tanα)

兩角和差

cos(α+β)=cosα·cosβ-sinα·sinβ

cos(α-β)=cosα·cosβ+sinα·sinβ

sin(α±β)=sinα·cosβ±cosα·sinβ

tan(α+β)=(tanα+tanβ)/(1-tanα·tanβ)

tan(α-β)=(tanα-tanβ)/(1+tanα·tanβ)

和差化積

sinθ+sinφ = 2 sin[(θ+φ)/2] cos[(θ-φ)/2]

sinθ-sinφ = 2 cos[(θ+φ)/2] sin[(θ-φ)/2]

cosθ+cosφ = 2 cos[(θ+φ)/2] cos[(θ-φ)/2]

cosθ-cosφ = -2 sin[(θ+φ)/2] sin[(θ-φ)/2]

tanA+tanB=sin(A+B)/cosAcosB=tan(A+B)(1-tanAtanB)

tanA-tanB=sin(A-B)/cosAcosB=tan(A-B)(1+tanAtanB)

大學聯考數學知識點歸納總結 篇7

一.知識歸納:

1.集合的有關概念。

1)集合(集):某些指定的對象集在一起就成為一個集合(集).其中每一個對象叫元素

注意:①集合與集合的元素是兩個不同的概念,教科書中是通過描述給出的,這與平面幾何中的點與直線的概念類似。

②集合中的元素具有確定性(a?A和a?A,二者必居其一)、互異性(若a?A,b?A,則a≠b)和無序性({a,b}與{b,a}表示同一個集合)。

③集合具有兩方面的意義,即:凡是符合條件的對象都是它的元素;只要是它的元素就必須符號條件

2)集合的表示方法:常用的有列舉法、描述法和圖文法

3)集合的分類:有限集,無限集,空集。

4)常用數集:N,Z,Q,R,N.

2.子集、交集、並集、補集、空集、全集等概念。

1)子集:若對x∈A都有x∈B,則A B(或A B);

2)真子集:A B且存在x0∈B但x0 A;記為A B(或,且 )

3)交集:A∩B={x| x∈A且x∈B}

4)並集:A∪B={x| x∈A或x∈B}

5)補集:CUA={x| x A但x∈U}

注意:①? A,若A≠?,則? A ;

②若, ,則 ;

③若且 ,則A=B(等集)

3.弄清集合與元素、集合與集合的關係,掌握有關的術語和符號,特別要注意以下的符號:(1) 與、?的區別;(2) 與 的區別;(3) 與 的區別。

4.有關子集的幾個等價關係

①A∩B=A A B;②A∪B=B A B;③A B C uA C uB;

④A∩CuB = 空集 CuA B;⑤CuA∪B=I A B。

5.交、並集運算的性質

①A∩A=A,A∩? = ?,A∩B=B∩A;②A∪A=A,A∪? =A,A∪B=B∪A;

③Cu (A∪B)= CuA∩CuB,Cu (A∩B)= CuA∪CuB;

6.有限子集的個數:設集合A的元素個數是n,則A有2n個子集,2n-1個非空子集,2n-2個非空真子集。

大學聯考數學知識點歸納總結 篇8

等式的性質:①不等式的性質可分為不等式基本性質和不等式運算性質兩部分。

不等式基本性質有:

(1)a>bb

(2)a>b,b>ca>c(傳遞性)

(3)a>ba+c>b+c(c∈R)

(4)c>0時,a>bac>bc

cbac

運算性質有:

(1)a>b,c>da+c>b+d。

(2)a>b>0,c>d>0ac>bd。

(3)a>b>0an>bn(n∈N,n>1)。

(4)a>b>0>(n∈N,n>1)。

應注意,上述性質中,條件與結論的邏輯關係有兩種:和即推出關係和等價關係。一般地,證明不等式就是從條件出發施行一系列的推出變換。解不等式就是施行一系列的等價變換。因此,要正確理解和應用不等式性質。

②關於不等式的性質的考察,主要有以下三類問題:

(1)根據給定的不等式條件,利用不等式的性質,判斷不等式能否成立。

(2)利用不等式的性質及實數的性質,函數性質,判斷實數值的大小。

(3)利用不等式的性質,判斷不等式變換中條件與結論間的充分或必要關係。

大學聯考數學知識點歸納總結 篇9

1、向考生強調:確保簡單題全拿分,中檔題少失分

《考試説明》中要求“大學聯考數學考查中學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在“考查基礎知識的同時,注重考查能力”。“試題設計力求情境熟、入口寬、方法多、有層次。”

大學聯考試題很大部分是簡單題與中檔題,所以,學生如果基礎知識不掌握,那麼還談什麼能力呢?因此建議:老師們一定要引導考生在最後一個學期,加強基礎知識、基本方法的鞏固,保證簡單題全拿分、中檔題少失分。

對於難題,則要鼓勵考生切不可放棄,第一小題要拿下,最後小題多角度地思考努力尋找恰當方法,儘可能多拿分,平時一定要養成不會做的難題拿步驟分的習慣。

2、引導考生學會反思歸納,學會反思命題者出題意圖

《考試説明》指出,試題要“注重通性通法”、“常規方法”。根據此,老師們要做的是:

首先,引導考生反思歸納,尋找“通性通法”“常規方法”。

數學需要一定的訓練量,幾天不練就會感覺手生,但題海戰術並不可取,因為題海戰術會擠佔反思的時間。因此平時在做練習模擬卷時,做完題目,除了訂正,還應該反思。

《考試説明》中關於空間想象能力是這樣敍述的:“能根據條件作出正確的圖形,根據圖形想象出直觀形象;能正確地分析出圖形中基本元素及其相互關係;能對圖形進行分解、組合;會運用圖形與圖表等手段形象地揭示問題的本質。”

其次,引導考生反思命題人為什麼出這個題,想考查什麼?

比如立體幾何解答題為什麼是這樣出題的'?顯而易見,要考查空間想象能力。因此做完立體幾何解答題後,要再審視一下,這個幾何體是怎樣構成的,幾何元素間有哪些關係。再比如,對於很多考生而言,解析幾何難於計算,為什麼難?因為不會“尋找與設計合理、簡捷的運算途徑”!

解析幾何解答題沒有過關的學生,引導他們反思下自己的運算求解能力,平時遇到計算時,不可畏難退卻,認認真真地做透幾個解析幾何解答題,體會其中的基本技巧,運算求解能力也就培養起來了。

3、用考試説明,引導考生查漏補缺,提高複習效率

用《考試説明》引導學生查漏補缺,看看有哪些知識點考生已經達到了考試要求,有哪些還沒有達到。比如“會求一些簡單的函數的值域”,考生不僅要能夠説出求值域的常用方法——觀察法、配方法、換元法、圖象法、單調性法等,還應該説得出與方法對應的經典例題。對於沒有達到考試要求的知識點,就需要重點加強、專項突破。

對於不知道的“數學概念、性質、法則、公式、公理、定理”,需要認真地看教材,補上短板。比如“理解函數的最大(小)值及其幾何意義,並能求出函數的最大值”,如果説不出最值的幾何意義,就應該再看一遍教材上關於最大(小)的定義。

通過研讀考試説明,把考試説明先讀厚再讀薄,對基礎知識、基本技能進行網絡化的加工整理,發現知識內在的聯繫與規律,形成脈絡清晰、主線突出的知識體系,從而有利於快速提取知識解決問題。

比如關於“恆成立問題”的知識網絡構建,應該知道有四種常見的解法,一是變量分離,二是轉化為最值問題,三是圖象法,四是轉換主元法,應該知道四種解法內在的聯繫與區別是什麼,除此之外,還應該知道“恆成立問題”與“存在性問題”的區別。建議考生畫出這張知識網絡,在考試中遇到“恆成立問題”,就可以根據這張網絡快速探索合適的解題方法。

數學對於文科生來説是個大難題,有些同學甚至“談數學色變”。其實只要掌握恰當的學習方法,文科生一樣可以學好數學並在大學聯考中取得滿意的分數。

■杜絕負面的自我暗示

首先對數學學習不要抱有放棄的想法。有些同學認為數學差一點沒關係,只要在其他三門文科上多用功就可以把總分補回來,這種想法是非常錯誤的。我高三時的班主任曾經説過一個“木桶原理”:一隻木桶盛水量的多少取決於它最短的一塊木板。大學聯考也是如此,只有各科全面發展才能取得好成績。其次是要杜絕負面的自我暗示。高三一年會有許許多多的考試,不可能每一次都取得自己理想的成績。在失敗的時候不要有“我肯定沒希望了”、“我是學不好了”這樣的暗示,相反的,要對自己始終充滿信心,最終成功會到你的身邊。

■抄筆記別丟了“西瓜”

大學聯考數學試卷中大部分的題目都是基礎題,只要把這些基礎題做好,分數便不會低了。要想做好基礎題,平時上課時的聽課效率便顯得格外重要。一般教高三的都是有着豐富經驗的老師,他們上課時的內容可謂是精華,認真聽講45分鐘要比自己在家複習2個小時還要有效。聽課時可以適當地做些筆記,但前提是不影響聽課的效果。有些同學光顧着抄筆記卻忽略了老師解題的思路,這樣就是“撿了芝麻丟了西瓜”,反而有些得不償失。

■題目最好做兩遍

要想學好數學,平時的練習必不可少,但這並不意味着要進行題海戰術,做練習也要講究科學性。在選擇參考書方面可以聽一下老師的意見,一般來説老師會根據自己的教學方式和進度給出一定的建議,數量基本在1—2本左右,不要太多。在選好參考書以後要認真完整地做,每一本好的參考書都存在着一個知識體系,有些同學這本書做一點,那本書做一點,到最後做了許多本書但都沒有做完,無法形成一個完整的知識體系,效果反而不好。做題的時候要多做簡單題,並且要定好時間,這樣可以提高解題速度。在大學聯考前的衝刺階段要保證1—2天做一套試卷來保持狀態。最重要的是要通過做題發現並解決自己已有的問題,總結出各類題目的解題方法並且熟練掌握。在這裏有兩個小建議:一是在做填空選擇題時可以在旁邊的空白處寫一些解題過程以方便以後複習;二是題目最好做兩遍以上,可以加深印象。

■應考時要捨得放棄

對於大部分數學基礎不是很紮實的同學來説,放棄最後兩題應該是一個比較明智的選擇。大學聯考數學試卷的最後兩題對於能力的要求較高,數學較弱的同學不要花太多的時間在上面,而應把精力放在前面的基礎題上,這樣成績反而會有所提高。大學聯考的大題目都是按過程給分的,所以萬一遇到不會的題也不要空着,應根據題意儘量多寫一些步驟。在對待粗心這個常見問題上,我有兩個建議:一是少打草稿,把步驟都寫在試卷上;二是規範草稿,讓草稿一目瞭然,這樣便不太會出現看錯或抄錯的現象了。考試中有時可以用代數字、特殊情況和計算器等方法來提高解題速度解決難題,但在考試過後一定要把題目正規的解題思路瞭解清楚。每一次考試的試卷和大學聯考前各區的模擬卷都是珍貴的複習資料,一定要妥善保存。

大學聯考數學知識點歸納總結 篇10

數列是按一定次序排列的一列數,其內涵的本質屬性是確定這一列數的規律,這個規律通常是用式子f(n)來表示的,

這兩個通項公式形式上雖然不同,但表示同一個數列,正像每個函數關係不都能用解析式表達出來一樣,也不是每個數列都能寫出它的通項公式;有的數列雖然有通項公式,但在形式上,又不一定是的,僅僅知道一個數列前面的有限項,無其他説明,數列是不能確定的,通項公式更非.如:數列1,2,3,4,…,

由公式寫出的後續項就不一樣了,因此,通項公式的歸納不僅要看它的前幾項,更要依據數列的構成規律,多觀察分析,真正找到數列的內在規律,由數列前幾項寫出其通項公式,沒有通用的方法可循.

再強調對於數列通項公式的理解注意以下幾點:

(1)數列的通項公式實際上是一個以正整數集N.或它的有限子集{1,2,…,n}為定義域的函數的表達式.

(2)如果知道了數列的通項公式,那麼依次用1,2,3,…去替代公式中的n就可以求出這個數列的各項;同時,用數列的通項公式也可判斷某數是否是某數列中的`一項,如果是的話,是第幾項.

(3)如所有的函數關係不一定都有解析式一樣,並不是所有的數列都有通項公式.

如2的不足近似值,精確到1,0.1,0.01,0.001,0.0001,…所構成的數列1,1.4,1.41,1.414,1.4142,…就沒有通項公式.

(4)有的數列的通項公式,形式上不一定是的,正如舉例中的:

(5)有些數列,只給出它的前幾項,並沒有給出它的構成規律,那麼僅由前面幾項歸納出的數列通項公式並不.

大學聯考數學知識點歸納總結 篇11

一、排列組合篇

1. 掌握分類計數原理與分步計數原理,並能用它們分析和解決一些簡單的應用問題。

2. 理解排列的意義,掌握排列數計算公式,並能用它解決一些簡單的應用問題。

3. 理解組合的意義,掌握組合數計算公式和組合數的性質,並能用它們解決一些簡單的應用問題。

4. 掌握二項式定理和二項展開式的性質,並能用它們計算和證明一些簡單的問題。

5. 瞭解隨機事件的發生存在着規律性和隨機事件概率的意義。

6. 瞭解等可能性事件的概率的意義,會用排列組合的基本公式計算一些等可能性事件的概率。

7. 瞭解互斥事件、相互獨立事件的意義,會用互斥事件的概率加法公式與相互獨立事件的概率乘法公式計算一些事件的概率。

8. 會計算事件在n次獨立重複試驗中恰好發生k次的概率.

二、立體幾何篇

大學聯考立體幾何試題一般共有4道(選擇、填空題3道, 解答題1道), 共計總分27分左右,考查的知識點在20個以內。 選擇填空題考核立幾中的計算型問題, 而解答題着重考查立幾中的邏輯推理型問題, 當然, 二者均應以正確的空間想象為前提。 隨着新的課程改革的進一步實施,立體幾何考題正朝着“多一點思考,少一點計算”的發展。從歷年的考題變化看, 以簡單幾何體為載體的線面位置關係的論證,角與距離的探求是常考常新的熱門話題。

知識整合

1.有關平行與垂直(線線、線面及面面)的問題,是在解決立體幾何問題的過程中,大量的、反覆遇到的,而且是以各種各樣的問題(包括論證、計算角、與距離等)中不可缺少的內容,因此在主體幾何的總複習中,首先應從解決“平行與垂直”的有關問題着手,通過較為基本問題,熟悉公理、定理的內容和功能,通過對問題的分析與概括,掌握立體幾何中解決問題的規律--充分利用線線平行(垂直)、線面平行(垂直)、面面平行(垂直)相互轉化的思想,以提高邏輯思維能力和空間想象能力。

2. 判定兩個平面平行的方法:

(1)根據定義--證明兩平面沒有公共點;

(2)判定定理--證明一個平面內的兩條相交直線都平行於另一個平面;

(3)證明兩平面同垂直於一條直線。

3.兩個平面平行的主要性質:

(1)由定義知:“兩平行平面沒有公共點”。

(2)由定義推得:“兩個平面平行,其中一個平面內的直線必平行於另一個平面。

(3)兩個平面平行的性質定理:”如果兩個平行平面同時和第三個平面相交,那

麼它們的交線平行“。

(4)一條直線垂直於兩個平行平面中的一個平面,它也垂直於另一個平面。

(5)夾在兩個平行平面間的平行線段相等。

(6)經過平面外一點只有一個平面和已知平面平行。

以上性質(2)、(3)、(5)、(6)在課文中雖未直接列為”性質定理“,但在解題過程中均可直接作為性質定理引用。

解答題分步驟解答可多得分

1. 合理安排,保持清醒。數學考試在下午,建議中午休息半小時左右,睡不着閉閉眼睛也好,儘量放鬆。然後帶齊用具,提前半小時到考場。

2. 通覽全卷,摸透題情。剛拿到試卷,一般較緊張,不宜匆忙作答,應從頭到尾通覽全卷,儘量從卷面上獲取更多的信息,摸透題情。這樣能提醒自己先易後難,也可防止漏做題。

3 .解答題規範有序。一般來説,試題中容易題和中檔題佔全卷的80%以上,是考生得分的主要來源。對於解答題中的容易題和中檔題,要注意解題的規範化,關鍵步驟不能丟,如三種語言(文字語言、符號語言、圖形語言)的表達要規範,邏輯推理要嚴謹,計算過程要完整,注意算理算法,應用題建模與還原過程要清晰,合理安排卷面結構……對於解答題中的難題,得滿分很困難,可以採用“分段得分”的策略,因為大學聯考(微博)閲卷是“分段評分”。比如可將難題劃分為一個個子問題或一系列的步驟,先解決問題的一部分,能解決到什麼程度就解決到什麼程度,獲取一定的分數。有些題目有好幾問,前面的小問你解答不出,但後面的小問如果根據前面的結論你能夠解答出來,這時候不妨引用前面的結論先解答後面的,這樣跳步解答也可以得分。

三、數列問題篇

數列是高中數學的重要內容,又是學習高等數學的基礎。大學聯考對本章的考查比較全面,等差數列,等比數列的考查每年都不會遺漏。有關數列的試題經常是綜合題,經常把數列知識和指數函數、對數函數和不等式的知識綜合起來,試題也常把等差數列、等比數列,求極限和數學歸納法綜合在一起。探索性問題是大學聯考的熱點,常在數列解答題中出現。本章中還藴含着豐富的數學思想,在主觀題中着重考查函數與方程、轉化與化歸、分類討論等重要思想,以及配方法、換元法、待定係數法等基本數學方法。

近幾年來,大學聯考關於數列方面的命題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1)數列本身的有關知識,其中有等差數列與等比數列的概念、性質、通項公式及求和公式。(2)數列與其它知識的結合,其中有數列與函數、方程、不等式、三角、幾何的結合。(3)數列的應用問題,其中主要是以增長率問題為主。試題的難度有三個層次,小題大都以基礎題為主,解答題大都以基礎題和中檔題為主,只有個別地方用數列與幾何的綜合與函數、不等式的綜合作為最後一題難度較大。

知識整合

1. 在掌握等差數列、等比數列的定義、性質、通項公式、前n項和公式的基礎上,系統掌握解等差數列與等比數列綜合題的規律,深化數學思想方法在解題實踐中的指導作用,靈活地運用數列知識和方法解決數學和實際生活中的有關問題;

2. 在解決綜合題和探索性問題實踐中加深對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基本數學思想方法的認識,溝通各類知識的聯繫,形成更完整的知識網絡,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進一步培養學生閲讀理解和創新能力,綜合運用數學思想方法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3. 培養學生善於分析題意,富於聯想,以適應新的背景,新的設問方式,提高學生用函數的思想、方程的思想研究數列問題的自覺性、培養學生主動探索的精神和科學理性的思維方法.

四、導數應用篇

專題綜述

導數是微積分的初步知識,是研究函數,解決實際問題的有力工具。在高中階段對於導數的學習,主要是以下幾個方面:

1. 導數的常規問題:

(1)刻畫函數(比初等方法精確細微);

(2)同幾何中切線聯繫(導數方法可用於研究平面曲線的切線);

(3)應用問題(初等方法往往技巧性要求較高,而導數方法顯得簡便)等關於 次多項式的導數問題屬於較難類型。

2. 關於函數特徵,最值問題較多,所以有必要專項討論,導數法求最值要比初等方法快捷簡便。

3. 導數與解析幾何或函數圖象的混合問題是一種重要類型,也是大學聯考(微博)會考察綜合能力的一個方向,應引起注意。

知識整合

1. 導數概念的理解。

2. 利用導數判別可導函數的極值的方法及求一些實際問題的最大值與最小值。複合函數的求導法則是微積分中的重點與難點內容。課本中先通過實例,引出複合函數的求導法則,接下來對法則進行了證明。

3. 要能正確求導,必須做到以下兩點:

(1)熟練掌握各基本初等函數的求導公式以及和、差、積、商的求導法則,複合函數的求導法則。

(2)對於一個複合函數,一定要理清中間的複合關係,弄清各分解函數中應對哪個變量求導。

五、解析幾何(圓錐曲線)

大學聯考解析幾何剖析:

1、很多大學聯考問題都是以平面上的點、直線、曲線(如圓、橢圓、拋物線、雙曲線)這三大類幾何元素為基礎構成的圖形的問題;

2、演繹規則就是代數的演繹規則,或者説就是列方程、解方程的規則。

有了以上兩點認識,我們可以毫不猶豫地下這麼一個結論,那就是解決大學聯考解析幾何問題無外乎做兩項工作

1、幾何問題代數化。

2、用代數規則對代數化後的問題進行處理。

大學聯考數學知識點歸納總結 篇12

1.數列的定義

按一定次序排列的一列數叫做數列,數列中的每一個數都叫做數列的項.

(1)從數列定義可以看出,數列的數是按一定次序排列的,如果組成數列的數相同而排列次序不同,那麼它們就不是同一數列,例如數列1,2,3,4,5與數列5,4,3,2,1是不同的數列.

(2)在數列的定義中並沒有規定數列中的數必須不同,因此,在同一數列中可以出現多個相同的數字,如:-1的1次冪,2次冪,3次冪,4次冪,…構成數列:-1,1,-1,1,….

(4)數列的項與它的項數是不同的,數列的項是指這個數列中的某一個確定的數,是一個函數值,也就是相當於f(n),而項數是指這個數在數列中的位置序號,它是自變量的值,相當於f(n)中的n.

(5)次序對於數列來講是十分重要的,有幾個相同的數,由於它們的排列次序不同,構成的數列就不是一個相同的數列,顯然數列與數集有本質的區別.如:2,3,4,5,6這5個數按不同的次序排列時,就會得到不同的數列,而{2,3,4,5,6}中元素不論按怎樣的次序排列都是同一個集合.

2.數列的分類

(1)根據數列的項數多少可以對數列進行分類,分為有窮數列和無窮數列.在寫數列時,對於有窮數列,要把末項寫出,例如數列1,3,5,7,9,…,2n-1表示有窮數列,如果把數列寫成1,3,5,7,9,…或1,3,5,7,9,…,2n-1,…,它就表示無窮數列.

(2)按照項與項之間的大小關係或數列的增減性可以分為以下幾類:遞增數列、遞減數列、擺動數列、常數列.

大學聯考數學知識點歸納總結 篇13

1.集合的有關概念。

1)集合(集):某些指定的對象集在一起就成為一個集合(集).其中每一個對象叫元素

注意:①集合與集合的元素是兩個不同的概念,教科書中是通過描述給出的,這與平面幾何中的點與直線的概念類似。

②集合中的元素具有確定性(a?A和a?A,二者必居其一)、互異性(若a?A,b?A,則a≠b)和無序性({a,b}與{b,a}表示同一個集合)。

③集合具有兩方面的意義,即:凡是符合條件的對象都是它的元素;只要是它的元素就必須符號條件

2)集合的表示方法:常用的有列舉法、描述法和圖文法

3)集合的分類:有限集,無限集,空集。

4)常用數集:N,Z,Q,R,N.

2.子集、交集、並集、補集、空集、全集等概念。

1)子集:若對x∈A都有x∈B,則A B(或A B);

2)真子集:A B且存在x0∈B但x0 A;記為A B(或,且)

3)交集:A∩B={x| x∈A且x∈B}

4)並集:A∪B={x| x∈A或x∈B}

5)補集:CUA={x| x A但x∈U}

注意:①? A,若A≠?,則? A ;

②若,,則;

③若且,則A=B(等集)

3.弄清集合與元素、集合與集合的關係,掌握有關的術語和符號,特別要注意以下的符號:(1)與、?的區別;(2)與的區別;(3)與的區別。

4.有關子集的幾個等價關係

①A∩B=A A B;②A∪B=B A B;③A B C uA C uB;

④A∩CuB =空集CuA B;⑤CuA∪B=I A B。

5.交、並集運算的性質

①A∩A=A,A∩? = ?,A∩B=B∩A;②A∪A=A,A∪? =A,A∪B=B∪A;

③Cu (A∪B)= CuA∩CuB,Cu (A∩B)= CuA∪CuB;

6.有限子集的個數:設集合A的元素個數是n,則A有2n個子集,2n-1個非空子集,2n-2個非空真子集。

大學聯考數學知識點歸納總結 篇14

圓與圓的位置關係的判斷方法

一、設兩個圓的半徑為R和r,圓心距為d。

則有以下五種關係:

1、d>R+r兩圓外離;兩圓的圓心距離之和大於兩圓的半徑之和。

2、d=R+r兩圓外切;兩圓的圓心距離之和等於兩圓的半徑之和。

3、d=R—r兩圓內切;兩圓的圓心距離之和等於兩圓的半徑之差。

4、d<r—rp=""兩圓內含;兩圓的圓心距離之和小於兩圓的半徑之差。

5、d<r+rp=""兩園相交;兩圓的圓心距離之和小於兩圓的半徑之和。

二、圓和圓的位置關係,還可用有無公共點來判斷:

1、無公共點,一圓在另一圓之外叫外離,在之內叫內含。

2、有唯一公共點的,一圓在另一圓之外叫外切,在之內叫內切。

3、有兩個公共點的叫相交。兩圓圓心之間的距離叫做圓心距。

大學聯考數學知識點歸納總結 篇15

一、集合有關概念

1. 集合的含義

2. 集合的中元素的三個特性:

(1) 元素的確定性,

(2) 元素的互異性,

(3) 元素的無序性,

3.集合的表示:{ … } 如:{我校的籃球隊員},{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1) 用拉丁字母表示集合:A={我校的籃球隊員},B={1,2,3,4,5}

(2) 集合的表示方法:列舉法與描述法。

? 注意:常用數集及其記法:

非負整數集(即自然數集) 記作:N

正整數集 N*或 N+ 整數集Z 有理數集Q 實數集R

1) 列舉法:{a,b,c……}

2) 描述法:將集合中的元素的公共屬性描述出來,寫在大括號內表示集合的方法。{x?R| x-3>2} ,{x| x-3>2}

3) 語言描述法:例:{不是直角三角形的三角形}

4) Venn圖:

4、集合的分類:

(1) 有限集 含有有限個元素的集合

(2) 無限集 含有無限個元素的集合

(3) 空集 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 例:{x|x2=-5}

二、集合間的基本關係

1.“包含”關係—子集

注意: 有兩種可能(1)A是B的一部分,;(2)A與B是同一集合。

反之: 集合A不包含於集合B,或集合B不包含集合A,記作A B或B A

2.“相等”關係:A=B (5≥5,且5≤5,則5=5)

實例:設 A={x|x2-1=0} B={-1,1} “元素相同則兩集合相等”

即:① 任何一個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A?A

②真子集:如果A?B,且A? B那就説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記作A B(或B A)

③如果 A?B, B?C ,那麼 A?C

④ 如果A?B 同時 B?A 那麼A=B

3. 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記為

規定: 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 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 有n個元素的集合,含有2n個子集,2n-1個真子集

三、集合的運算

運算類型 交 集 並 集 補 集

定 義 由所有屬於A且屬於B的元素所組成的集合,叫做A,B的交集.記作A B(讀作‘A交B’),即A B={x|x A,且x B}.

由所有屬於集合A或屬於集合B的元素所組成的集合,叫做A,B的並集.記作:A B(讀作‘A並B’),即A B ={x|x A,或x B}).

設S是一個集合,A是S的一個子集,由S中所有不屬於A的元素組成的集合,叫做S中子集A的補集(或餘集)

大學聯考數學知識點歸納總結 篇16

1.數列的定義

按一定次序排列的一列數叫做數列,數列中的每一個數都叫做數列的項.

(1)從數列定義可以看出,數列的數是按一定次序排列的,如果組成數列的數相同而排列次序不同,那麼它們就不是同一數列,例如數列1,2,3,4,5與數列5,4,3,2,1是不同的數列.

(2)在數列的定義中並沒有規定數列中的數必須不同,因此,在同一數列中可以出現多個相同的數字,如:-1的1次冪,2次冪,3次冪,4次冪,…構成數列:-1,1,-1,1,….

(4)數列的項與它的項數是不同的,數列的項是指這個數列中的某一個確定的數,是一個函數值,也就是相當於f(n),而項數是指這個數在數列中的位置序號,它是自變量的值,相當於f(n)中的n.

(5)次序對於數列來講是十分重要的,有幾個相同的數,由於它們的排列次序不同,構成的數列就不是一個相同的數列,顯然數列與數集有本質的區別.如:2,3,4,5,6這5個數按不同的次序排列時,就會得到不同的數列,而{2,3,4,5,6}中元素不論按怎樣的次序排列都是同一個集合.

2.數列的分類

(1)根據數列的項數多少可以對數列進行分類,分為有窮數列和無窮數列.在寫數列時,對於有窮數列,要把末項寫出,例如數列1,3,5,7,9,…,2n-1表示有窮數列,如果把數列寫成1,3,5,7,9,…或1,3,5,7,9,…,2n-1,…,它就表示無窮數列.

(2)按照項與項之間的大小關係或數列的增減性可以分為以下幾類:遞增數列、遞減數列、擺動數列、常數列.

3.數列的通項公式

數列是按一定次序排列的一列數,其內涵的本質屬性是確定這一列數的規律,這個規律通常是用式子f(n)來表示的,

這兩個通項公式形式上雖然不同,但表示同一個數列,正像每個函數關係不都能用解析式表達出來一樣,也不是每個數列都能寫出它的通項公式;有的數列雖然有通項公式,但在形式上,又不一定是的,僅僅知道一個數列前面的有限項,無其他説明,數列是不能確定的,通項公式更非.如:數列1,2,3,4。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zongjie/jingxuan/8g63pe.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