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總結 >黨委黨支部工作總結 >

黨建工作經驗材料示例

黨建工作經驗材料示例

一、加強領導,健全機制,着力夯實社區黨建工作基礎

黨建工作經驗材料示例

多年來,縣委始終把社區黨建工作納入全縣經濟發展和黨建工作的整體佈局,擺上縣委中心工作的重要議事日程,統籌規劃,強化領導,突出“三個到位”,夯實了社區黨建工作基礎。

1、澄清模糊認識,思想統一到位。城鎮行政區劃調整之前,嫩江鎮黨委和街道社區黨總支部的大部分幹部都普遍存在着社區黨建不是工作重點,抓不抓無關緊要的思想,甚至個別領導也存在着社區工作就是居民工作,有主管黨委,沒有必要上升到縣委行為的模糊認識。如何轉變這種對社區黨建工作的模糊認識,提高社區黨建工作水平就成為了擺在縣委面前的重要課題。為此,縣委通過“四條腿齊步走”的辦法,從上至下逐步統一了社區黨建與機關黨建、農村黨建同等重要的思想。一是縣委多次召開常委會議,專題研究和分析新形勢下社區黨建工作所面臨的新形勢和新任務,確定具體的工作任務和目標,並以正式文件的形式下發。二是由分管社區黨建工作的縣委領導帶隊到上海、天津等大城市參觀學習先進經驗。三是請省、市有關專家到嫩江舉行有關黨建理論演講和幹部培訓,提高廣大幹部理論認識水平。四是由縣委和嫩江鎮分別主持召開不同單位代表和不同社會層面代表參加的討論會。通過這樣一系列舉措,大家澄清了模糊認識,思想也得到了高度統一。

2、完善組織體系,領導功能到位。形成共識後,XX年11月縣委決定,將原有的51個居民委重新調整劃分為17個社區委員會,撤消了街道黨總支部和街道辦事處,成立了街道黨工委,由嫩江鎮黨委直接對社區居委會、街道黨工委直接對社區黨支部從宏觀上進行管理,賦予社區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務等多方面職能,同時根據黨員的分佈狀況,調整原來的居民委黨組織設置,同步組建了社區黨支部,實現了“一社區一支部”的目標。縣委又先後制發了《嫩江縣社區建設三年規劃(XX—XX)》和《嫩江縣關於進一步加強社區建設的意見》。成立了以縣委書記為組長、主管副書記為副組長,組織部、宣傳部、統戰部、總工會、民政局等部門為成員的社區黨建工作領導小組,還專門制定了《黨員處級領導幹部抓社區黨建聯繫點工作責任制》等工作督查和責任追究制度,確保了每個社區都有一名黨員縣處級領導幹部包扶。同時為每名黨員處級領導幹部都確立了一名局級社區黨建聯繫點聯絡人,確保工作上下對接,渠道順暢,促進了社區黨建工作的開展。

3、健全工作機制,制度保障到位。縣委統一制定和完善了《社區黨支部集體決策制度》、《社區黨支部書記職責》、《社區成員代表大會制度》《社區工作考評機制》等13項黨建工作制度,社區黨組織還建立健全了監督制約機制,實行了黨政“一把手”聯席會制度。工作中,做到了黨建工作同各項業務工作重視程度一樣,投放力量一樣,考核激勵一樣。同時對社區居民自治、社區決策議事、社區黨建工作協調、社區黨建工作考核評價等方面都進行了詳細的制度建設。加大了社區工作民主決策力度,社區黨工委成立了由社區黨組織牽頭,駐區有關單位基層黨組織參加的社區黨建工作協調委員會,各個社區也相應建立了社區黨建工作聯席會等組織協調機構,定期召開協調委員會會議和聯席會會議,通報共建情況,協調共建事宜,解決工作中存在的問題與不足,共同推進城市社區建設。特別是通過實行年度工作報告制度,定期向轄區單位黨組織、社區黨員以及居民代表報告工作,接受評議和監督,從而增強了轄區單位黨組織主動參與社區共建的積極性和責任感,也使各社區黨組織樹立了爭先創優的良好意識。

二、立足實際,突破難點,全力解決社區黨建工作薄弱環節

縣委根據社區黨建工作的實際工作特點,針對社區辦公無場所、無經費、社區幹部素質偏低、工資待遇難以兑現等制約社區黨建工作開展的重點問題,採取有效措施,不斷整合社區資源,着力解決社區黨建工作的薄弱環節,促進了社區黨建工作紮實深入的開展。

1、配齊配強社區黨務幹部,提高綜合素質。藉助城鎮行政區劃調整的有利契機,縣委在撤併街道黨總支部和辦事處的同時,採取原有街道黨總支部書記和辦事處主任中高素質、能力強的留任一部分、在嫩江鎮黨委選派一部分優秀的年青幹部的辦法,配齊配強了社區黨組織書記和社區主任,使社區黨組織書記和社區主任全部由具有國家公務員身份的幹部擔任,保證了社區黨政一把手優中選優。原有街道其他幹部也在全部解聘後,推向社會進行公開招聘,並通過層層篩選,嚴格選拔,將其中優秀人才都充實到了社區其它工作崗位,一改過去那種“老大媽”式的街道、居委會幹部構成方式。調整後,社區書記和主任中有4人是副局級幹部,其他都是股級幹部。社區幹部的平均年齡已降到34歲,社區黨組織書記的平均年齡也只有32歲,社區黨組織班子成員和社區委員會成員年齡形成梯次結構。按大專以上文化程度統計,社區黨組織書記和社區主任文化程度達到了47%,若按中專、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統計,則達到了76%以上,其他社區幹部中專、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則達到了81%以上,極大地提高了社區幹部隊伍的年輕化、知識化程度,有效地改善了隊伍結構,提高了幹部素質。同時,縣委加強了對社區幹部的管理教育,按照1:1的比例建立了一支素質較高的社區後備幹部隊伍,並通過舉辦社區黨務幹部專題培訓班、選派社區黨組織書記赴大慶、哈爾濱等地參觀學習等多種形式,分層次、有針對性地開展培訓教育工作,提高了社區幹部對新崗位的認知感和業務能力,增強了工作責任感和緊迫感。

2、整合現有社區資源,改善辦公條件。縣委把解決社區黨支部“三無”問題作為工作難點實施重點突破,多次召開會議研究解決辦法,制定了一系列相關政策,使“三無”問題最終得到全面解決。一是多渠道解決社區黨組織辦公室、活動場所問題。縣委經常委會研究制定了“新建樓房按建築面積的3‰建設社區用房或按建築面積2.50元/平方米的標準繳納社區基礎設施費”的政策規定,在縣領導的包扶和轄區單位的大力支持下,通過長期借用、無償提供、改造更新等方式,17個社區黨組織100%解決了辦公和活動場所,平均面積近80多平方米,實現了“有址辦公”的目標。藉助建立社區社會勞動保障工作站的契機,縣委又投資32萬元,為社區購置了電腦、電視機、辦公桌椅等設備,有效改善了工作環境。二是積極解決社區黨組織活動經費和人員工資問題。在縣財力十分緊張的情況下,社區書記、主任月工資按公務員工資按時發放,其他社區黨務幹部工資全部納入財政預算,月補貼每人不少於300元,縣委還議定了將社區黨組織活動經費按照每年1萬元的標準,納入了財政預算,按時撥款,達到“有錢辦事”的目標。每年由縣委組織部從縣管黨費中專門撥款為社區黨組織訂閲《黑河日報》、《社區黨建》、《黨的生活》等黨報黨刊,並補充部分黨建經費,為社區黨組織開展工作提供了可靠保障。

3、強化社區黨組織地位,賦予合理權利。為充分發揮社區黨組織在社區工作中的政治核心作用,在充分履行好已有職責的基礎上,為適應新形勢、新任務的需要,縣委又賦予了社區黨組織對轄區內單位和幹部職工的監督權和雙重管理權。即轄區單位評選先進單位,幹部職工入黨、入伍、提職、評選先優等必須先徵求推薦對象所在社區黨組織意見,對社區黨組織不認可的推薦對象堅決不予表彰。在XX年推薦省、市、縣“先優”表彰對象時,就有一個家住郵政社區的“優秀共產黨員”候選人,在社區黨組織協審時因為其未能按時交納衞生費、對社區工作不支持等原因而被取消了評選資格。

三、創新載體,豐富內容,努力構建社區黨建工作服務平台

縣委始終把服務羣眾作為社區黨建工作的中心任務,不斷創新服務載體,拓展服務領域,最大限度地滿足了居民羣眾不同層次的需求。

1、以做到“五為”為標準,積極創新服務載體。縣委以“五為”(即為社區發展所需要、為社區單位所理解、為社區組織所支持、為社區居民所擁護、為社區黨員所歡迎)為工作目標,以“三到位”(思想工作做到位、羣眾需求想到位、為民服務幹到位)“三滿意”(社區單位滿意、社區黨員滿意、社區居民滿意)為活動載體,不斷探索有效開展社區服務工作的新載體、新途徑。特別是在市委沒有提出開展黨員“xxxx”責任區活動以前,縣委就借鑑農村黨建工作的成功經驗,在社區街居黨員中廣泛開展了“黨員責任服務區”活動。活動中共劃分了81個黨員責任服務區,發放黨員服務卡片1萬多張,建立黨員羣眾聯繫信箱81個,組建黨員便民服務隊23支。為居民解決各種實際困難300多件,幫助56户貧困户走上了脱貧的道路,實現下崗職工再就業240人次。墨爾根社區在活動中的

“三必談,三必訪”(社區成員有思想問題必談,情緒波動必談,出現矛盾必談;居民住院必訪,外來人員必訪,家有困難必訪)及針對城市弱勢羣體的“五定”(定人員、定時間、定對象、定項目和定效果)服務都曾作為成功經驗在全縣推廣。按照市委的統一要求,黨員“xxxx”責任區活動在全縣社區中全面推開後,縣委不僅補充了活動的內容,又及時提出了“雙爭”(爭當學習標兵,爭做服務模範)標準和“亮身份、樹形象”的活動要求,並結合社區“街居懇談”、“黨員服務隊”活動內容,把黨員在責任區內的服務內容擴大到“十到户”,豐富了載體內容,取得了實際的效果,受到了市委組織部主要領導的稱讚和好評。

2、以“三個面向”為中心,豐富服務內容。根據社區職能的變化,縣委及時提出了開展“面向殘疾人、貧困户、下崗職工等弱勢羣體的社區人情化服務、面向社區居民羣眾的便民利民服務、面向轄區單位的社會化服務”的“三個面向”服務活動,努力抓好社區服務中心(站)的建設和管理,不斷提高社區服務質量和管理水平,使社區服務在改善居民羣眾生活、擴大就業機會等方面發揮出了巨大的作用。17個社區全部成立了下崗職工再就業服務中心,廣泛宣傳再就業優惠政策,僅近兩年就免費發放《再就業優惠證》7000多個,累計登記求職人員近XX人,培訓下崗失業人員1023人次,實現(再)就業近1500人次(輸出勞務人員465人,本縣內948人)。此外,社區黨支部建立了以黨員、團員、入黨積極分子為骨幹的社區服務志願者隊伍,無償為居民羣眾提供服務;與貧困户結成了幫扶對子,從思想和生活上使他們感受到了黨組織的關懷與温暖;以社區警務室為依託,以社會力量為補充,建立了社區社會治安羣防羣治網絡,為轄區單位和居民營造了一個安全、穩定的生產生活環境,解決了幹部職工的後顧之憂。

3、以豐富社區文化生活為重點,拓寬服務領域。各社區黨組織充分利用社區內的文化體育活動中心、社區廣場等設施,廣泛開展了羣眾性的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初步滿足了居民羣眾業餘文化生活的需求。在社區共建消夏文藝晚會上,上至年逾古稀的老人,下至稚氣未脱的學齡兒童,紛紛登台一展風采;在青少年書法、繪畫展中,年輕一代找到了一個充分展示才華的廣闊空間;在社區廣場架起的大屏幕,使久違了的露天電影又重新回到了普通百姓生活之中;由繁榮社區黨支部組織的夕陽紅老年秧歌隊,每晚堅持演出,寓政策宣傳於秧歌表演中,亦教亦樂。通過舉辦豐富多彩、形式各樣的文化活動,促進了健康向上,文明和諧,共享、共創美好家園社區新風尚的形成。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zongjie/dangwei/gejymo.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