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簡歷資料 >面試試題 >

大學生創業之路 怎樣打開這扇窗

大學生創業之路 怎樣打開這扇窗

薪酬縮水、裁員精簡、招聘壓縮……對於今年眾多大學應屆畢業生來説,顯然不是利好消息。於是連日來,各級政府部門密集出台了一系列鼓勵大學生創業的優惠政策和措施。對畢業生們而言,這為他們“開啟一面窗”。

大學生創業之路 怎樣打開這扇窗

有例可鑑。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後,韓國大學生就業一度降至“冰點”。但也正因為這場危機,今天的韓國已經成為全球大學生創業意願和創業比例最高的國家。同樣的轉變,會在中國發生嗎?

支玲琳:雖然有一些成功個案,但就總體而言,目前應屆大學畢業生創業成功率還是比較低的。當前出台的這些政策,能否切中問題根本,將大學生吸引到創業中來呢?

周天勇:現在的優惠政策非常多。作為大學生,雖然可以輕鬆申請到創業基金,但他會思考:我拿這些錢幹什麼,市場在哪裏?所以我們對大學生創業,應該有一個理性、客觀的預期。不能指望政策一出來,大學生就爭先恐後去創業。即便在發達國家,大學生創業比例也不過20%。如果我們能把原先不到1.5%的創業比例,上升到5%,就已經相當不錯。畢竟,我們在大學創業教育、中小企業培育問題上,還沒有做好充分的課程銜接和環境準備。當然,從長遠來看,大學生創業會是一個潮流。目前中國大學生創業比例太低,還是有很大空間可以挖掘的。

一方面積極擴大就業機會,一方面創造條件鼓勵創業,當前“兩條腿走路”的就業思路,值得肯定。當然,有關方面還是可以往前再走一步。比如,能不能把這些臨時性的、特惠性的政策,變成常態的政策機制穩定下來?有些減免優惠政策,只能享受一兩年,對於初創企業來説,這遠遠不夠。再比如,針對大學生企業的資本金門檻能不能往下降降?按照現行制度,資本金有法定額度,如果不足就可能被認定為非法企業。事實上對初創企業來説,最初的幾年,其實很難有什麼積累。在國外,資本金門檻早已放開。我們也能不能多一些寬容機制,把這個自主權交給創業者,甚至推廣上海等地的“零門檻”呢?再有,住宅辦公司目前也是被禁止的。但有些創業項目,比如軟件編程、策劃創作,適合在家中搞,也節約創業成本。那麼類似這樣的限制能不能放開呢?創業是一個非常細瑣複雜的過程,可能不僅需要大方向的鼓勵政策,更需要細微的人性化的政策跟進。在這方面,還有很多的工作需要細化研究。

支玲琳:鼓勵政策要想落到實處,首先得周全考慮創業者的顧慮。很自然的一個問題就是,雖然現在申請創業貸款、創業基金比以前容易多了,但如果失敗了怎麼辦?會不會創業不成,反而背上一身債?在目前創業成功率並不高的情況下,這是很多大學生都擔心的問題。

周天勇:創業失敗誰來買單?這是一個不能迴避的問題。我們鼓勵創業給了大學生三萬五萬的小額貸款,但是很可能,在100個人裏,只有50個成功了,這還是理想情況。那麼這筆錢怎麼辦?是不是該向創業大學生追討?我認為,政府在支持大學生創業的時候,財政部門必須得有一些壞賬準備金,作好買單的準備。

但是,這並不是盲目的,我們得事先做好一些甄別遴選工作,看看哪些人適合創業,做到“嚴進寬出”———雖然我們鼓勵創業,但絕不是鼓勵所有人都去創業。此外,還要有創業培訓、創業指導的全程跟進:不僅要告訴大學生如何開辦企業,還要全程跟蹤指導如何進行財務管理、風險控制。我認為,應該有專職的部門來跟蹤做這樣的事情。現在我們理念性的東西很多,但是系統性的可操作的東西還遠遠不夠,這也是今後要着力去做的一件事情。

支玲琳:不過在當前金融危機的背景下,市場機會是不是比以前少了?

周天勇:在經濟不景氣的情況下,如果企業萎縮,而大家又都不去創業,那更加是惡性循環。所以在這樣的時候,更應該以積極的心態去看待。現在對創業而言,租金更低、政策優惠更多,未嘗不是一種機會。當然從市場機會來説,我認為還是取決於國內消費如何、這一輪經濟週期何時結束,以及世界經濟什麼時候復甦。危中亦有機,這是我對大學生創業機會的理解。

從經驗來看,韓國在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後所形成的一波大學生創業潮,非常值得我們研究。此前的韓國大學生和我們的學生一樣,也是以進入大企業工作為人生目標。但金融風暴發生後,政府開始把目光轉向大學生創業,通過嚴格的創業遴選機制、細微周到“一條龍”化的創業支援服務,迅速吸引到了一大批學生投入創業。今天在韓國,大學畢業生選擇自主創業的比重高達50%以上,而且韓國大學生創業成功率之高,在世界上也是首屈一指的。韓國在短短几年間,就讓自主創業理念深入人心,其中的經驗,我認為非常值得總結。

支玲琳:一位創業者曾經説過:死掉的,不是因為缺乏資金;活下來的,也不是因為資金充裕。曾經我們以為,資金是大學生創業的頭號難題。但事實上,可能並不盡然。換言之,今天的大學生創業,如果不差錢,那還差什麼?

周天勇:從長遠來看,通過這次危機,我們其實應該認識到,培育和發展微型和中小企業,應該上升到更重要的國家戰略層面去考慮。全世界的經驗是,中小企業提供90%以上的就業崗位。而我們以前總是想通過大企業來增加就業,這其實很不現實。大企業、大項目,看上去“很美”,但過分倚重,可能是多了gdp,卻少了就業。因此,從鼓勵大學生創業開始,我們應該認識到國家中小企業戰略應該成為各項工作的重中之重。

與此同時,在體制上也要有所調整。不差錢,但可能缺了體制。我在《十問創業環境》中就曾經點出,目前的體制某些方面並不利於中小企業發展。像一些税費制度,該是到了下決心改的時候了。比如我家裏拿出10萬元創業,市場不行我賠,認了;但如果是被各種名目的雜費給收走了,那還辦這個企業做什麼呢?

不過,回到大學生就業這個大問題上,我認為還是要從全社會的層面去考慮,創業只是一方面。如果企業倒閉得少,能夠多提供一些就業崗位,那麼就能在很大程度上緩解大學生的就業問題。現在正着力去做的“保增長”,我認為關鍵是要保就業的增長。

標籤: 這扇 大學生 創業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ziliao/shiti/pl0v0e.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