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專題 >熱點專題 >

管理學調查報告(通用3篇)

管理學調查報告(通用3篇)

管理學調查報告 篇1

一、通過楊總經理的一天這個案例分析,你認為企業應該對員工激勵的方法有哪些和對員工激勵的作用?

管理學調查報告(通用3篇)

首先,我先回答企業對員工的激勵方法有哪些?

1.榜樣激勵

要為員工樹立一根行為標杆,在任何一個組織裏,管理者都是下屬的鏡子。可以説,只要看一看這個組織的管理者是如何對待工作的,就可以瞭解整個組織成員的工作態度。“表不正,不可求直影。”要讓員工充滿激情地去工作,管理者就先要做出一個樣子來。

2.目標激勵

激發員工不斷前進的慾望,人的行為都是由動機引起的,並且都是指向一定的目標的。這種動機是行為的一種誘因,是行動的內驅力,對人的活動起着強烈的激勵作用。管理者通過設置適當的目標,可以有效誘發、導向和激勵員工的行為,調動員工的積極性。

3.授權激勵

重任在肩的人更有積極性,有效授權是一項重要的管理技巧。不管多能千的領導,也不可能把工作全部承攬過來,這樣做只能使管理效率降低,下屬成長過慢。通過授權,管理者可以提升自己及下屬的工作能力,更可以極大地激發起下屬的積極性和主人翁精神。

4. 尊重激勵

給人尊嚴遠勝過給人金錢,尊重是一種最人性化、最有效的激勵手段之一。以尊重、重視自己的員工的方式來激勵他們,其效果遠比物質上的激勵要來得更持久、更有效。可以説,尊重是激勵員工的法寶,其成本之低,成效之卓,是其他激勵手段都難以企及的。

5.溝通激勵

下屬的幹勁是“談”出來的,管理者與下屬保持良好的關係,對於調動下屬的熱情,激勵他們為企業積極工作有着特別的作用。而建立這種良好的上下級關係的前提,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有效的溝通。可以説,溝通之於管理者,就像水之於游魚,大氣之於飛鳥。

6.信任激勵

誘導他人意志行為的良方,領導與員工之間應該要肝膽相照。你在哪個方面信任他,實際上也就是在哪個方面為他勾畫了其意志行為的方向和軌跡。因而,信任也就成為了激勵誘導他人意志行為的一種重要途徑。

此外還包括,競爭激勵,情感激勵,榮譽激勵等方法。

其次,企業對員工的激勵作用?

對員工的激勵作用可以提高員工的積極性,配合性,興趣性和創新能力。同時也能提高員工的工作效率,對企業未來的發展也有一定的積極作用。同時,在相對的方面我們也要注意,不能經常對員工進行鼓勵和激勵,要注意對每一個員工要公平對待,要讓大家感受到這個團隊是有凝聚力的,這樣才可以提升員工對企業與領導的信任,才能創造一個積極活躍的工作氛圍,企業才能穩定發展。

作用:

1.可以使企業吸收人才,留住人才,接納人才。獲得新技術,新的思想,讓更多的人進入企業融入企業。

2.可以創造良好的工作環境和競爭環境。

3.員工的激勵對企業領導者也具有一定的作用,如果不激勵員工,員工會認為在這個企業沒有上升的空間,從而因各種理由辭職,跳槽或離開企業。

二、如何看待車間和生產技術科在質量問題上的相互推諉

就這個問題我們要用管理學知識中的管理職能和管理角色兩個角度分析車間和生產技術科在質量上相互推諉的原因。首先,管理的職能分為計劃、組織、控制、協調。從計劃職能上來看,計劃活動是要明確組織目標。目標反映了組織互動的未來終點,指出了我們要到哪裏去。楊總和副總及公司董事會主要成員在制定公司生產目標上比較模糊,使車間和生產技術科在產品生產上各抒己見,進而產生分歧。從控制職能上,組織是在複雜多變的環境中生產和發展的,每時每刻都會遇到意想不到的困難。管理者必須至始至終地對組織的各項活動的進展情況進行檢查,發現或預見到偏差之後及時採取措施予以糾正,保證組織活動按計劃進行。楊總經理作為管理者在公司出現嚴重問題時,沒有及時發現偏差並予以糾正,使產品不合格率上升和老客户的幾起投訴,體現了楊總在控制職能上的缺失。

其次,公司對車間和生產技術科的質量評估體系不健全,在出現質量問題時不能找到問題的根源而是互相推諉。

最後,車間的主要負責產品的生產。生產技術科主要負責設計和研發新產品,對產品生產提供技術支持並進行必要的技術指導。當公司產品出現質量問題時,並沒有在部門內查找問題出現的根源而是互相推諉,證明兩個部門在職責劃分上不夠明確。進而也反映了楊總經理作為公司的領導者他可能沒有做好對員工職責方面的培訓。近而也體現了他在管理角色中領導角色的缺失。

以上兩個角度闡述了車間和生產技術可就生產質量相互推諉的原因。

三、楊總經理同外商簽定了一筆訂單,他目測會有很好的收益。但兩位副總忐忑不安,因為公司無法生產這種零件並且短時間內也沒有能力生產,對於楊總這種做法從管理學角度你有什麼看法。

管理者在公司的決策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公司的走向,所以每一項決策都要以公司的實際現狀出發,要掌握具體的細節又要有全局的觀念,這件事上他沒有考慮到公司的現狀和能力,沒有能力生產訂單所需卻簽下了訂單,為公司的發展帶來了一定的風險。

楊總已經簽下訂單但是兩位副總還是很忐忑不安,説明管理層在這一項決策方面還沒能達到共識兩位副總還有些許的顧慮,雖然楊總會找另一家可以生產這種零件的公司來做,而且這家公司急需這筆訂單,但是兩位副總並不知道這種情況,楊總貿然簽下訂單,兩位副總的心裏一定會不安,我覺得管理者應該互相溝通,至少要知道這個信息,管理層內部要討論分析才能做出對公司有利的決定,兩位副總也在管理層,楊總獨自簽下這份訂單,可見楊總在這件事上犯了以自我為中心的錯誤。

作為管理者每向決定都關乎公司的發展,楊總知道這種零件我們做不了但是其他公司能做,在簽訂點單之前楊總並沒有和這家國內公司溝通簽訂有效的協議,也就是説楊總認為這家公司定會為自己生產這種零件,從管理學角度來看楊總這個決定沒有把握全局,對公司又一定的風險,可能別的公司剛剛和這家國內公司簽定協議,沒有時間和能力再為楊總生產零件,可能在和外商協議的時間上無法完成訂單,必然會對公司的利益造成無法挽回的損失,管理者對公司的發展起着領導的作用,無論再怎麼有自信,我覺得都需要準備一份plan b如果這家國內公司也不能生產這種零件,那該怎麼辦,所以管理者做的每份決定都要深思熟慮,準備周全,制定第二份甚至可能第三份第四份計劃,來確保公司穩定發展,不能因為管理者盲目的自信給公司帶來風險,讓公司陷入困境。

四、楊總經理的公司存在哪些問題?

楊總經理的勝利公司是一家小型電子器件製造公司,幾年來公司運營不錯,職工收人在當地屬於遙遙領先的水平。但隨着公司逐漸走向正規化,企業漸漸壯大、成熟,原先那種以小企業方式管理的弊端也逐漸體現出來了。其中也存在不少有關管理的計劃職能方面的問題。首先是關於張平辭職的問題,其實質問題就是組織設計的時候出現了多頭指揮的現象。根據案例可分析出該企業理應運用直線職能制的組織模式,然而出現多頭領導現象的根源問題就是計劃時候的疏忽所致。倘若楊總經理及其手下的人馬在計劃的時候仔細做好組織設計的工作,正確定位自己企業的組織模式,那麼現在也不會出現張平辭職這種狀況。

管理學調查報告 篇2

管理學院第八屆模擬交易會即將舉辦,在此前將要開展關於模擬交易會的交流會。為了收集同學們對模擬交易會的困惑以及想深入瞭解的信息,以便為交流會提供更準確的參考資料,國際工商管理學院團委學生會調研部進行了此次調研。

本次調研分別採取問卷調研和採訪兩種方式。問卷方面,一共派發650份,回收了600份,回收率為92.3%,其中抽取300份的問卷為樣本形成本報告的數據資料。採訪方面,主要形式為電話訪問,分別於大一、大二、大三抽取2至4名同學進行訪談。

一.關於瞭解度和參與度

對於模交的瞭解度,52%的同學表示粗略瞭解,25%的同學表示基本瞭解。但僅有6%的同學表示十分了解,並有17%的同學表示對模交不瞭解。

抽樣調查中,願意參加模交的同學有183人,不願意參加的人數有173人。通過採訪,我們瞭解到不願意參與的同學多半是缺乏經驗的大一的同學,對模交時間及流程都不瞭解,並缺乏參賽經驗。並有同學反映賽程時間太長,要佔用過多時間以及精力。

建議:加大宣傳力度,並提前宣傳,細化宣傳,增強同學們尤其是大一新生對模交的瞭解。

並適當縮短賽程時間。

二.關於參與目的

有107位同學選擇了學以致用作為自己的參與目的之一,在模交中運用自己的專業知識,提高自己的專業能力,有104位同學選擇了提高英語水平,希望在模交中鍛鍊口語。選擇志在參與的同學也有107位,希望在參賽中結實更多的朋友,體驗交易會的氛圍,並增加自己的實戰能力。有62位同學選擇了綜合加分作為參與目的之一,可見實質性的獎勵也是不可或缺的。

建議:使模擬交易會更加接近真實交易會。增加模交與專業知識之間的聯繫。並在模交交流會上介紹選拔獎勵標準。

三.希望瞭解的內容以及對流程的關注方向

同學們希望瞭解的內容依次是:

1、參賽技巧經驗

問題:同學們對於參賽的技巧性方面希望得到更多的建議。

參賽方面講演不足,有的組隊後信心度不高,所以希望宣講會上多一些經驗的介紹,詳細些,多一些實質性的建議。

建議:提供以前比賽的實錄視頻,讓經驗較為豐富的師兄師姐分享經驗並介紹一些模交會成功的例子

2、活動流程

問題:對於活動流程部分希望強調每個部分側重考查的能力,能夠明白的指出各個還擊需要的能力,還有在分數中所佔的百分比。

建議:運用網絡進行詳細介紹,把詳細流程表發到每一位參與者郵箱,並安排負責人以解答活動過程中產生的疑惑。(以隊伍為單位,每位負責人負責若干隊伍的答疑)

3、組隊建議

對於組隊的盲目性大,在選擇成員方面存在疑惑,希望得到指導。

可選擇提供以下建議:

(1)鼓勵高年級師兄師姐組隊帶領大一新生

(2)協助安排沒有足夠人員的隊伍合併、組成

(3)提醒參與人員注意隊伍的組成結構,模交會涉及不同的管理專業,包括財務,營銷等,成員的組成最好是包括不同專業的同學,以滿足多方面的需要。

4、選拔獎勵標準

問題:同學對於獎項的認識度強,希望瞭解獲獎後的培養過程。希望在後期能夠得到一個繼續的培養。

建議:制定清晰詳細的選拔獎勵標準,並在交流會上介紹,增加透明度。

5、舉辦活動的意義:

問題:

同學們對於模交活動舉辦的的着重點不清楚,有的覺得是要當做一個實體來開展,但是有的覺得是在於最後展示時要同學購買的多才算獲勝。由於環節較多,對於各個部分的區分度不強,常常混淆目的性,對於活動的着重點不清楚。

6.其他

對活動流程的關注方向依次為交易現場,競投書評選,攤位競投、舞台展示、賽前交流會。

關於活動流程方面,同學們給出了以下建議:

1.提高比賽開放度與透明度,能夠允許非隊員進行經驗學習的參與,如進入現場旁聽競投。

2.在競投書環節提供專業老師的培訓、指導講座等

3.在賽前交流會着重介紹現場交易環節的注意事項和規劃流程。

4.介紹今年模交加入了哪些亮點,以及是否增加了實習的機會。

四.關於模擬交易會的創新

通過訪談和問卷的形式,收集了同學們的針對第八屆模擬交易會的創新方面提出的建議:

1.制定及時的反饋制度,對得分較低或者落敗的隊伍進行評點,以便參賽的同學能夠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吸取經驗教訓。

2.增加評分中創新分所佔的分值,鼓勵參賽隊伍對產品的選擇和推銷方式進行創新。

3.鑑於後期的實踐和前期的策劃往往有很多的出入,前期的策劃往往不合實際,所以應該加強策劃的具體落實,不要落於形式。

4.在活動舉辦前制定具體清晰的評分標準以及參賽制度,並使評分流程透明化。

5.模交投入的精力很大,希望能夠有一種長期培養性。

6.模交在隧道擺攤的時候,可以請一些企業的經理到現場參觀,這樣可以從中樹立對於廣外學生好的映像。

7.在最後的事物交易環節,容易導致學生麼對於本次模交的目的性混淆,似乎一切只是為了在最後銷售處更多的東西,反而實體企業性不強。

8.對於最後的流動客商,希望能夠更具各個年級選定一定得比例。對於流動客商有一個培訓,能夠更加的公正。

管理學調查報告 篇3

本次寒假社會實踐調查我調查的是我的農村老家,這裏有勤勞樸實的農民,有一片片肥沃的土地,還有那一排排我所熟悉的老屋。我的家鄉是一個北方的鄉村,下面我將分類介紹一下這次調查中我獲得的信息。

(一)農業:我先介紹一下這裏的農業發展狀況。“民以食為天”,小到每個人的日常生活,大到整個社會國家的發展,農業都在其中佔了舉足輕重的地位。由於我們這個村地處北方平原地區,降水適中,因此這裏的主要農作物是玉米、小麥、薯類等,這裏的'耕地是旱地,是一年兩耕

(二)教育:農村義務教育問題,歷來為國人所重視,它不僅關係到農村人才的培養,一個農業大省,農村人口多,農村義務教育比重大。由此可見農村教育在我省的地位和作用。在我村更是如此,這裏的村民普遍還是比較重視教育問題的,隨着農村裏經濟的發展和人們思想的轉變,更關係到農民整體素質的提高,同時也是從根本上解決“三農”問題的重要途徑。山東省是現在這裏的孩子大多都至少上到高中的學歷,我調查的農户中大部分人都説孩子上學是一個比較好的出路,應該儘量支持孩子的學業。同時,這裏的中國小辦學條件不斷增強,教學質量不斷提高,硬件、軟件不斷完善,這裏的中國小已經有了專職的音體美教師,並且計算機的普及工作在國小四年級已經開始。由於近幾年興起的教師外出進修的熱潮,多數的教師都希望能在假期外出學習。借鑑先進地區的教育方法,利用合作辦學的教育資源。

但是農村教育與新農村建設存在脱節,受傳統習俗的影響多數的農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通過教育走出農村,這一個思想觀念一直貫穿在每一個農村孩子的受教育過程中。從小形成的走出農村,告別農民的思想觀念使義務階段的教育嚴重背離義務教育對農村教育的目標,沒有人選擇在掌握好知識後為農村作貢獻,甚至在學習知識選擇上避開農村避開農業。不僅在農村教育上產生了障礙,而且深層次的對農村經濟和農村文化的繼承發展也是一個嚴重的誤區。

(三)經濟:首先列舉一些有關農村的經濟新面貌:一是彩電開始普及,我到的農民家庭一多半已經用上了彩電,靠近城鎮的地方,有少部分接通了有線,大部分都是衞星接收。從調查情況看,電視是農民瞭解政策的最主要途徑。二是摩托車普及了由於外出務工的人員增多,與城鎮中心地區交易來往增多,很多人都買上了摩托車。三是電話普及快,用手機的多。我們村中,70%的安裝了電話,還有一些農户想安電話而安不成,因為電信的門子少了,比我高一個輩分的叔叔大爺中,一半使用了手機。這些都是由於近年來農村經濟發展建設取得的成果,在我採訪中,有人説:“新農村建設離不開農民、村社、社會各界和政府的參與。新農村建設不單是知識分子倡導的社會改良和實驗,不單是農民的自發行為,也不單是政府的一相情願,發揮政府、社會和農民三方面的積極性是新農村建設的關鍵。因此,政府主導、多元參與、工業反哺、工農互促、城鄉互動、和諧發展等,應該成為新農村建設的最鮮明時代特徵。”也有人説:“培育和造就新型農民,整體推進農村經濟、政治、文化建設。經驗告訴我們,既要看工業化、城市化過程中農村勞動力向非農領域大量轉移的必然性,也要看到,農業兼業化、農村勞動力素質退化的嚴重後果,哪些大量輸出勞務的村落顯現的凋敝現象足夠我們警惕,培育和造就新型農民迫在眉睫。”

(四)醫療:醫療對民眾特別是經濟不寬裕的農民來説曾經是一個十分沉重的負擔,我們村裏有人説:“以前有病誰不願治?主要是叫錢蹩住了。有病沒錢,進不了醫院的門,只好挨一天算一天。”以前不少農民存有“小病不想看,大病不住院”的想法。但自從有了醫療合作制度後,我村農民只需交10幾元錢就可以在以後的醫療過程中報銷好多錢,基本上每個村民都對此政策大加讚賞。

20xx年,政府投資支持五大重點領域新農村建設擺在首位,新農村建設主要是普及和鞏固農村義務教育,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公共衞生和基本醫療服務體系,飲水安全,農村公路,沼氣等可再生能源,農村電網,農村公共文化,優質糧食產業工程,沃土工程,植保工程,灌區建設,動物防疫體系及種養業良種工程等。可以説我們村正在日新月異的變化,希望這裏將來能取得更進一步的發展成果。

有了對農村貧困根源的知識,才能發現和尊重農村事務的規律。瞭解了這種規律,才可能恰當地處理國家援助與村民“自助”的關係,村民物質需要與文化需要的關係,以及農村眼下的迫切需求與歷史發展方向之間的關係。

中國農民貧窮,從根本上講,不是因為國家政權的“下沉”,不是因為基層政權的腐敗,不是因為“權利”被剝奪,不是因為農民税費負擔過重,不是因為城市的剝削,更不是因為農村缺少“基礎設施”。中國農民貧窮,有五大根本原因。1、製造的產品已取代養殖和種植的產品,成為人類財富的主要來源。農業已成為“產業”。占人口10%以下的農户,用機器耕作遼闊的耕地,方能獲得城市普通人家的收入。中國迄今最高的糧食年產量是5000億公斤。按每公斤一元算,總價才5000億元(而國家對農村一年的投入要3000多億元)。中國的GDP近19萬億元,糧食只佔中國財富總量的5%。2、中國農村人口過多。農村人均耕地少,構成“自種自食”的自然經濟,一半農產品不進入市場,而是供農民自己消費。中國農民人均耕作一、兩畝地,而在農業發達國家,人均耕作上千畝地。自種自食的自然經濟是我們時代最落後的一種生產方式。在工業時代,作為“第一產業”的農業拒絕自種自食,養牛的也得買牛奶喝,對鮮奶進行衞生消毒和包裝的是專業工廠。因為引進了土豆、玉米、白薯,清朝的農村人從一億上升到四億,自由小農經濟的成功達到了頂峯。在1840年,這種生活方式進入了不可逆的衰亡期。一個半世紀後的今天,中國在冊的農村人口高達九億,包括將近五億農業勞動力。儘管農業技術在飛速進步,耕地總量卻是固定的,因此,農業領域的勞動積極性空前下降。3、組織社區合作非常艱難。人們獨立自由,不肯合作,習慣以出工不出力、“搭便車”來抵制合作組織。中國農民家庭的經濟獨立和人身自由有兩千多年曆史,自足、獨立、自私、散漫、無組織無紀律的生活方式構成了“鄉村中國”的“基因”,與工業時代嚴密的組織化生產格格不入。無拘無束、瀟灑閒逸、獨立自由的耕織生活,用了一代人時間就征服了滿族,使這個習慣合作的遊牧民族忘掉了關於戰爭的藝術。但在工業時代,所有產品都是合作勞動的結果,包括教育領域淘汰了只有一個老師的私塾。4、市場機制摧毀不肯合作的小農。小規模家庭農業無力應付市場上變動不居的成本和銷售價格,無力適應市場機制對規模效益的要求,更無力聯合起來建立非農的產業。所以,農村整體淪落到破產的邊緣:一部分農民陷入絕對貧困,大多數農民陷入相對貧困,農村與城市的鴻溝急劇擴大。市場經濟是事實,是農村衰落的原因,而不是挽救農村的手段。不組織起來合作,農民就無力適應市場的殘酷競爭,就只能淪落為21世紀裏自種自食的“自耕農”。5、衰落的農村導致農民萎靡的精神。在市場條件下農村經濟的衰敗,以及中國一些農村政治政策方向上的失誤,導致了農村基層原有社區組織的潰敗。農村基層社區組織的潰敗,導致了農村文化的衰敗甚至倒退。在繁榮的城市面前,農村人的精神和自尊遭到了嚴重的打擊,在精神和文化上更加衰落,甚至墮落到求助傳統迷信。

文化垮了,就更加一無所有,就使農村人更難組織起來,更難應付時代的挑戰。中國農民處於無組織狀態,中國工人也處於事實上的無組織狀態,其他普通中國人也正在走向無組織狀態。因為組織上的瓦解,中國人在精神上的凝聚力也瓦解了。然而,在迄今仍存活的少數集體經濟社區裏,我們能看到強大的非農經濟,蓬勃向上的精神,以及比較豐富的文化生活。身陷貧困的中國農村,向中央政府發出了SOS求救信號,也向城市發出了警告。對流動民工犯罪的恐懼已經把居民區變成了城市監獄,變成了鐵窗鐵門和保安警衞的天下。在市場機制下,城鄉逐漸呈現的對立,正在取代作為共和國基石的“工農聯盟”,威脅中國的社會統一,威脅整個中華民族的進步。

有了這樣的知識,建設“新農村”的途徑也就清楚了。答案在於減少農民,把農村人口降低到總人口的10%以下,降低到一億人以下。危機中孕育着機會,也預示了光明的前途。若保持以往每年減少一個百分點的速度,半個世紀後,農村人口將降到總人口的10%以下,中國將逐漸呈現一個發達國家的社會結構。

一個古老的、有兩千多年曆史的“鄉村中國”,將會變成一個年輕的“城市中國”。“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主要任務,是幫助農村人組織起來,找到非農業的生存方式,促進“城市中國”儘快誕生。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zhuanti/redian/zwmr69.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