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萬佳範文網 >

工作報告 >調查報告 >

學生理想調查報告(通用10篇)

學生理想調查報告(通用10篇)

學生理想調查報告 篇1

漫漫人生,唯有激流勇進,不畏艱險,奮力拼搏,方能中流擊水,抵達光明的彼岸。對現狀永不滿足,對未來不懈追求是理想形成的動力源泉。從一定意義上講,理想是人們在實踐中形成的,可能實現的,對未來社會和自身發展的嚮往和追求。理想信念的有無,有什麼樣的理想信念,決定了一個人的奮鬥方向。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是當代大學生所必須的,那麼大學生的理想信念現狀如何?對理想信念的認識又如何?他們又決定以何種方式去實現自己的理想?為此,我們做了一項關於大學生理想信念的調查。

學生理想調查報告(通用10篇)

一、分析調查得出的問題

認真分析總結調查結果後,我們不難發現,關於理想信念,在當代學生中存在着以下兩個方面的問題:

1、當代大學生缺少或沒有理想信念。

2、當代大學生沒有堅定的理想信念。

二、調查中反映出的現象產生的原因

(一)、理想信念的堅定性是以一定的社會認識為基礎,經過情感深化,不僅具有理智上的堅信不疑,而且得到了情感上和行為上的強烈支持。因而,這比一般認識具有更高的穩定性。然而大學生是一羣即將進入但尚未進入社會這個大舞台的羣體,認知並不穩定很正常。

(二)、當代大學生是伴隨着我國改革開放進程成長起來的。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社會在價值觀念上出現了激烈衝突和深刻變化:人的主體意識被喚醒,但多元利益主體之間的矛盾衝突增多;價值體系的中心開始轉移,由高度政治化、道德化價值取向轉變為以經濟為基礎的功利、實用傾向;人們的價值行為發生轉變,逐步開始從權力化的目標模式走向實力化目標模式;社會價值體系的運作機制發生轉變,從靜態調節為主走向動態調節為主,整個社會的活力增強、節奏感加快的同時,不安定和失落感上升。這些衝突和變化,必然制約和影響着大學生對人生價值目標的選擇,其理想定位也自然會表現出模糊低迷和重功利、講實際的特點。因而有些大學生理想過於功利化,過於狹隘。

(三)、大學生不夠自信也不僅僅是自身原因。當今社會競爭壓力過大,現在大學生遍地都是,出門誰都能拿出個大學畢業的本本。大學生已經不如曾經吃香,再沒有驕傲的資本。在學校對外界瞭解太少,都説大學是個小社會,但畢竟學生的思想和行為就是要比社會裏的人單純得多。很多事情總是要經歷過了才學的會,但他們空有理論,知道社會上的東西多,卻沒實踐過,自然胸無成竹。他們在學校學到的真正的東西又不多,社會在發展,時代在進步,現在的大學生課餘生活,已不再像當年那樣泡泡圖書館,而是由豐富多彩的“節目”,一個比一個安排的還精彩,而真正課本上的東西能學到的又有多少呢?何況課本上學到的還不一定能在實踐中發揮太大的作用。

三、對於調查中出現的一些不好的現象,我們應該採取一定的措施。

理想作為人對未來事物的有根據的、合理的想象或希望,具有人生目標的意義。信念作為人對鹹淳的或可能的事物、觀念等確信的看法,是實現人生目標的精神支柱。針對當代大學生理想信念理想信念的現狀和特點,根據本次調查資料的綜合分析,我們提出如下以下對策:

(一)揚先進,激勵當代大學生,樹立理想信念

漫長的征途需要一步一步地走,崇高理想信念少不了。我們通過揚先進,激發學生的奮鬥熱情,從而使他們樹立理想信念。

(二)教書與育人相結合,在傳授知識的過程中引導學生樹立堅定的理想信念。

人生是一個人在實踐中奮鬥的過程。要是生命富有意義,就必須在有意義的奮鬥目標的指引下,沿着正確的人生道路前進。理想信念對人生歷程起着導向作用,是人的思想和行為的定向器。理想信念一旦確立,就可以使方向明確、精神振奮,不論前進的道路如何曲折、人生的境遇如何複雜,都可以使人看透烏雲與陰霾,看到未來的希望和曙光,用不迷失前進的方向。可見堅定的理想信念,對於一個人來説是非常重要的,對於一個當代大學生來説更是如此。所以我們要把教書與育人相結合,在傳授知識的過程中引導學生樹立堅定的理想信念,引導他們做一個志向明確的人。

通過這次調查報告,我們深入瞭解和掌握大學生理想信念現狀及特點。他們大多數人缺少或沒有明確的理想信念、沒有堅定地理想信念;

當代大學生在面對理想信念時,更趨務實,懂得結合實際調整自己的理想信念,藉助為自己為未來作為實現理想信念的源動力。這裏面有好的也有不好的,希望當代大學生能繼續發揚現在所具有的優點,不斷改進現身存在的不足。大學生一個激情澎湃的代名詞。我們是祖國的棟樑,是祖國的未來我們是我們要肩負好建設祖國美好未來的重任。這一切一切都離不開理想信念,沒有了理想信念,再大的雄心也只是一個説得好聽的笑話。所以我們要樹立好堅定的理想信念,為自己為未來為國家而奮鬥。

學生理想調查報告 篇2

為摸清當前大學生的思想狀況,進而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及相關工作提供參考素材和決策依據,我們與20xx年6月2號開始進行對三峽學院的大一個院系的本科生學生進行調查,採取問卷調查和網上詢問的方式進行調查,以大學生的理想狀況為題展開調查。

一、調查目的以及基本情況:

一、基本情況:共發放無記名調查表50份,收回48份,回收率有百分之九十八,之後對回收回來的表格進行分類整理,得到各種信息。

二、首先得到的基本信息就是,調查的人的身份基本都是團員,家住農村和調查的人非獨生子女的人佔到一半,基本都屬於理工類的。

三、在調查中發現,大學生課外時間最多的都是把自己的學習作業放在首位,其次就是睡覺,上網,購物,的時間多一些,有少數的人蔘加各種活動和兼職等

四、在戀愛方面約有將近20位有過處過一次對象的經歷,有3人的關係難以界定。有3人談過兩次戀愛以上,其餘的都沒談過戀愛的,在大學期間,每個人都基本上有自己的知心朋友,可以訴説,同時還有部分和宿舍的每個人的都是知心朋友,玩成一派,可以説每個人的心理還都是正常的,沒有什麼太大的陰影

五、在高中經常艱苦奮鬥,在高三早起晚歸的生活中,支持他們的動力是什麼呢,在調查中發現,都是為了自己的家人和自己的家人而奮鬥,僅有一人是對大學的自由生活而奮鬥,然而經過大學聯考之後,有的人複習,有的人不如社會,有的人進入大學繼續進行學習,而成為大學生的主要目的是什麼呢?發現有很多人都是為了實現自己的理想抱負,和獲取文憑尋找工作,同時也提高自己的自身素質,瞭解更多的知識,當接到通知書的時候,可能發現不是自己選擇的專業,但是我想那種是少部分的,或許填了調劑的,在調查中發現,自己對現在的專業都是根據自己的興趣填報的,只有少數的根據國家的建設和社會發展的需要,有少數的填的調劑,不知不覺就來到了自己的專業,可見大家對自己的專業還是大部分都感興趣的

六、在大學期間,如果讓大家一個神的青睞,更希望他是誰啊,百分之八十以上都是選擇代表智慧的雅典娜,有少數人選擇代表愛與美的維納斯,和代表權力的宙斯,可能大家對自己的智慧還不是很滿意?我想其實不然,我們大家的智商還是很好的,或許是自己沒有努力,沒有付出,等等吧,在大學期間,很多同學都沒有高中時候的努力,所以可能很青睞代表智慧的雅典娜啊。

七、對於大學生的信念的定位,很多大學生都是定位在事業的角度財富的角度和愛情和家庭的角度,有少部分是定位在周遊世界,美好的想象,還有不奢望成為偉人,但是有不甘默默無聞的矛盾心理,但是在人生中,有很多在你看來很重要的東西,在調查中認為,百分之90的人都吧健康看成人生很重要的一部分,只有身體健康才可能享受別的物質嘛,這類人還是很現實,很聰明,理想,愛情,有少部分人認為親情最重要,看來自己不是很滿足,感覺親情最起碼的就是父母之情,無論在什麼時候你有什麼困難,大多數的父母都能幫助自己的兒子姑娘度過難關,而其他的不一定,所以大家還是要很看重親情的。

八、在步入大學之前,相信大家都對大學有很多憧憬,大部分的同學都想和老師談論自己感興趣的話題,個方面都比以前輕鬆自由,可能大家都在高中有很多束縛,不自由,所以到大學很渴望自由,還有部分同學同回來的大學生説學校的事情,對大學生的學生活動和社團,提高自己方面的能力而憧憬,性格開朗的人都喜歡開拓人脈,有少部分是為了尋覓人生的自己活着理想的另一半和博覽羣書。

九、但是興趣不一定和自己的理想相符合,在調查現在的專業和自己的理想是否一致的時候,僅有不到20人認為自己的專業和自己的理想相一致,其餘人都認為和自己的理想不一致,可能到專業之後學了之後又一定的差距,和自己的理想,興趣完全不一樣,其餘的人都認為和自己的理想,興趣不一致,上大學的時候有很多的人都給自己定下了目標,但是不知道現在又沒有改變,在調查中發現,大部分是有而且為之而努力,還有的已經改變了,少數的人沒有自己的規劃,畢業之後都想回到自己的家鄉,為自己的家鄉做出點貢獻,還有留在比較發達的地區,比如廣州等,僅有一人想要去海外闖一闖

十、在調查中發現,有部分人選擇經商,搞學術研究和工程類,有少數的人想從政和文學創作,IT類等,也許這些和自己的專業有關係和自己的愛好有關係。大多數的人都認為理想有生活有促進的作用吧,有的人只是偶爾想起很認為起的作用不大,大家很多都想過着小康的生活,和過着自己舒心的日子。但是這些仍要要靠自己的理想去實現,在現實的社會中,有百分之70的人都選擇為了適應家庭和就業形勢而改變和因為自己的思想而改變。

二、基於調查資料和分析結論

聯繫當前高校對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和理想信念教育的實際,進一步分析其深層次的原因,我們發現:

1.近70%的大學生具有立足現實、目標遠大的理想和崇高而堅定可行的信念,説明當前高校對大學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和理想信念教育總體上是成功的,有成效的。

2.少數大學生理想遠大,但缺乏實現理想的具體目標,正説明他們對社會現實的瞭解還比較缺乏,對自己投身社會以後的路怎麼走尚未進入構思和設計程序。

3.自以為對市場經濟社會現實已然瞭解的少部分大學生以錢財為理想,他們只看到了由計劃經濟體制向市場經濟體制轉型時期的社會難免出現的一些不公的、腐敗的和醜惡的現象,而沒有看到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正朝着公平、公正、規範有序的方向發展及其與資本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本質區別,實際上還是反映出他們對社會現實的不甚瞭解。

4.少數大學生思想消極頹廢、心靈空虛、不思進取以及混文憑、早戀等現象,從一定層面上反映出當前高校對大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教育的薄弱環節。

三:對策建議:

理想作為人對未來事物的有根據的、合理的想像或希望,具有人生目標的意義。信念作為人對現存的或可能的事物、觀念等確信的看法,是實現人生目標的精神支柱。針對當前大學生理想信念的現狀,根據對本次調查資料的綜合分析,結合我們從事高校學生管理教育工作的實踐,針對性地提出對當代大學生加強理想信念教育的對策建議如下:

1、教書與育人相結合,在傳授知識的過程中引導學生樹立崇高的理想和堅定的信念

2、大多數的同學都對自己的專業有的不是很滿意,而定位在以後我理想,其實在大學期間,也可以去圖書管學自己想學的科目,比如管理類啊,還可以修第二學位,等等,為自己以後的理想增加籌碼。也可以樹立榜樣,激勵自己

3、社會和大學相結合,讓同學更早步入社會,瞭解社會,可以參加公益活動,和各種活動,增加自己的經驗,有各種模擬面試,也可以參加,鍛鍊一下自己

4、學校評價與社會評價相結合,促使大學生理想與現實的統一。等等各方面的活動,都能增加對理想的確定的堅持。

四,調查總結

結果此次的調查,讓我們更加的瞭解了大學生的理想狀況,和調查方法和怎麼樣統計,更加準確的瞭解情況,為以後的各種調查做了鋪墊,能更加準確的瞭解動態,情況。

學生理想調查報告 篇3

少年強,則中國強;少年智,則中國智。大學生是祖國建設的未來,是中國社會發展的預備軍。大學生是一個特殊的羣體,知識水平相對較高,社會經驗嚴重不足,處在從象牙塔到現實社會的過渡時期,處在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與修正時期。近年來,大學生的健康成長越來越成為熱點話題,而大學生的理想與信念則決定着大學生的行為方式及奮鬥理念。那麼針對這一課題,我們做了一次深入調查。具體情況如下:

調查目的:瞭解大學生對於自身理想與信念的看法,掌握大學生對就業奮鬥的普遍認識。

調查對象:年齡在二十歲左右的當代在校大學生,其一般狀況為精神正常的各級普通學生。

調查地點:安陽工學院。

調查方式:本次調查採取隨機問卷方式,被調查者當即認真填完問卷,回收率好。

調查時間:我不清楚,自己寫吧。

調查內容:把你們調查表內的東西大致説一下。

調查結果:對於就業問題,一半的學生選擇了先就業再擇業。這是一個比較樂觀的數據表現,近年來隨着大學持續擴招,大學生數量顯著增加,就業壓力陡然增大,畢業生就業市場十年之內逐漸由賣方市場轉變為買方市場。而一半的大學生選擇先就業再擇業無疑是適應了社會經濟的發展,較好的完成了大學生就業觀念的逐步轉變。對於畢業後幾年成就事業的調查顯示,百分之六十五的選擇了四到六年或者七到十年。這説明大部分大學生對自己成就事業的時間設置都不是特別短,具有較為理性的認識,這種正確的觀念與大學生和社會競爭環境之間的良性接觸是分不開的,但仍存在急功近利的思想偏差現象,遏待調整。以有利於大學生畢業後就業時樹立正確的心態和提高承受挫折的能力。在談到什麼因素對自己大學學習產生影響最大時,有一半的學生認為是自己的堅定意志,百分之三十認為是周圍環境,百分之十五認為是他人對自己的看法。可見,有近一半的學生肯定了自我的主觀意識對學業的絕對作用,但也有百分之四十五的過於在意外在環境的影響以及別人的看法,所以説,大學生還是存在一些不盡正確的觀念的,解決這一問題不盡需要學生對自我能動作用的充分肯定,也需要學校打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在大學生奮鬥動力方面,百分之六十認為是來自個人對理想的追逐,百分之三十的認為是家人的期待,還有百分之十認為是社會逼迫。在這一項中,絕大多數大學生選擇了追求個人理想與報答家人,其實二者是可以統一的,努力奮鬥與報答家人都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有利於個人個人發展與社會進步,是值得肯定的,但認為是社會逼迫的則是一種亞健康的心態,它意味着一部分大學生消極被動地應對社會競爭壓力,是不利於大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如不轉變,走向社會後極易成為社會不安定因素。總而言之,現代大學生關於理想與信念的狀況總體向好,大部分學生能夠擁有正確的學習心態與正確的就業觀念以及健康向上的奮鬥動力,這些反映了當代大學生理想與信念方面日益成熟、理性、穩健。這對社會發展及個人進步都是有積極意義的。但也有一部分大學生存在着一些錯誤或不盡正確的觀念,這部分人相對比例不大,絕對數量不小。他們需要自我調整及學校的積極引導。根據這一調查結果特提出一下具體建議:

一:學校應該多舉辦一些關於大學生樹立正確理想與信念的講座,以指引同學們健康成長。讓大學生在關於理想與信念方面有更理性的認識。

二:大學生應該多閲讀、觀看有關正確理想與信念樹立的資料。做到自我調整,自我完善,自我提高。

三:學校和學生組織應該積極舉辦有關學生間的關於理想與信念的交流活動,使同學們相互瞭解,互促進步。

四:學校應該多組織學生進行社會實踐活動,讓學生多與社會接觸,還應提供通暢的社會就業方面的信息,讓同學們對就業方面的問題有明朗化的認識,以便形成理性正確的思想觀念。

學生理想調查報告 篇4

為摸清當前大學生的思想狀況,進而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及相關工作提供參考素材和決策依據,我們於20xx年9月份以江西科技師範學院理工學院二、三年級的本科生為對象,採取調查表的形式,以我的理想、我的信念為題進行了調查。

一、基本情況

(一)、有245人(佔78、5%)將理想定位於事業,他們都希望將來有一個理想的職業,一份滿意的工作,可以用所學的專業知識來為人民服務,報效祖國,回報社會,造福人類。其中:

2、有14人希望能夠當官,但目的各不相同,如:成為政府要員,並且做一位清官,為百姓造福,減輕農民負擔成為首腦級人物,改革政要,解決貪污問題當官,讓別人瞧得起等等。

(二)、有30人(佔9、6%)追求的理想是錢財,他們希望做個有錢人,最好是百萬富翁,或者嫁個有錢人、娶個億萬富婆,擁有私家車、別墅和享之不盡的物質需要,讓別人瞧得起有的是想賺很多錢來做自己的事,認為有一千萬就能實現自己的理想。

(四)、有7人(佔2、2%)的理想是周遊世界,遊遍中國名山大川和國內的人文古蹟,吃盡天下美味,成為一名旅行家。

(五)、有6人(佔1、9%)的理想是祖國繁榮富強,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維護世界和平,消除壓迫與剝削,實現共產主義。

(六)、有11人(佔3、5%)的理想有些虛無縹緲:早點畢業,早點回家,當一個平凡人,做真正的自由人,活得快樂就行,與世無爭,平淡一生,永遠年輕。

(七)、在對我的信念調查資料的統計整理中我們發現:凡是理想比較明確、現實者,其信念也都比較堅定、可行而有積極意義,如:從小做起,從點滴做起,堅持不懈,持之以恆,不怕別人瞧不起,就怕自己沒志氣,行行出狀元,愛拼才會贏,失去熱忱的人生,猶如無油的馬燈等等;凡是理想脱離現實、虛無縹緲者,其信念也都比較含糊而消極,如:為自己和與自己有關的人活得更好,我貪財,我存在,一切向錢看等等。

二、綜合分析

(一)、對調查資料在統計整理的基礎上進行綜合分析,我們得出以下幾個結論:

1、當代大學生對理想的思考更趨務實。他們中的大多數已經形成了求真務實的理念,不願避開物質空談精神、離開經濟空談政治、脱離現實空談理想。本次調查中近80%的大學生把理想定位於他們未來的事業,其中絕大多數都是可以實現的。

2、當代大學生在追求自身價值發揮的同時,表現出了強烈的愛國思想和社會責任感。雖然本次調查中只有1、9%的調查對象直接提出了祖國繁榮富強、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維護世界和平,消除壓迫與剝削,實現共產主義這樣的遠大理想,但有近80%的調查對象立足現實,面向未來,在將理想定位於事業的同時,都提出了要用所學的專業知識來為人民服務,報效祖國,回報社會,為百姓造福這樣一些遠大的目標,體現了他們理想的崇高性,而構成了當代大學生理想的主流。

3、市場經濟社會的消極因素已經滲透到部分大學生的心靈。本次調查中發現,有近10%的調查對象選擇了錢財作為追求的理想,説明少數大學生的思想中,已經滋生出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利已主義的稗草,出現了一定程度的理想危機。

4、少數大學生思想消極頹廢,心靈空虛,不思進取。本次調查發現有4、2%的調查對象把個人的愛情、家庭的幸福作為追求的目標;有3、5%的調查對象理想虛無縹緲,無所追求。這些情況,與目前高校有些學生戀愛成風和部分學生混文憑的現實狀況是相吻合的。

5、當代大學生的信念差異實質上是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問題。本次調查中發現:大多數有美好理想的調查對象,都有着積極的信念,如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堅持就是勝利,財富是智者的奴隸,蠢人的主子,聰明得於勤奮,天才成於積累等等;而那些追求錢財的調查對象,他們的信念卻是人為財死,鳥為食亡,一切向錢看!沒有錢,免談,沒有錢萬萬不能,唯利是圖等等。這兩類不同的信念,反映出兩種截然不同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二)、基於調查資料和分析結論,聯繫當前高校對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和理想信念教育的實際,進一步分析其深層次的原因,我們發現:

1、近80%的大學生具有立足現實、目標遠大的理想和崇高而堅定可行的信念,説明當前高校對大學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和理想信念教育總體上是成功的,有成效的。

2、少數大學生理想遠大,但缺乏實現理想的具體目標,正説明他們對社會現實的瞭解還比較缺乏,對自己投身社會以後的路怎麼走尚未進入構思和設計程序。

3、自以為對市場經濟社會現實已然瞭解的少部分大學生以錢財為理想,他們只看到了由計劃經濟體制向市場經濟體制轉型時期的社會難免出現的一些不公的、腐敗的和醜惡的現象,而沒有看到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正朝着公平、公正、規範有序的方向發展及其與資本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本質區別,實際上還是反映出他們對社會現實的不甚瞭解。

4、少數大學生思想消極頹斷、心靈空虛、不思進取以及混文憑、早戀等現象,從一定層面上反映出當前高校對大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教育的薄弱環節。

三、對策建議

理想作為人對未來事物的有根據的、合理的想像或希望,具有人生目標的意義。信念作為人對現存的或可能的事物、觀念等確信的看法,是實現人生目標的精神支柱。針對當前大學生理想信念的現狀,根據對本次調查資料的綜合分析,結合我們從事高校學生管理教育工作的實踐,針對性地提出對當代大學生加強理想信念教育的對策建議如下:

(一)、教書與育人相結合,在傳授知識的過程中引導學生樹立崇高的理想和堅定的信念。

本次調查中可以發現,大多數大學生都把自己的理想定位於未來的事業,希望用所學的專業知識報效祖國,服務社會。這種崇高的理想正是建立在他們的專業學習基礎上的,由此,也使我們看到了專業教學對學生理想形成的積極影響。這就要求教師在向學生傳授書本知識時,除了要教學生學會怎樣做人、做一個怎樣的人以外,還應注意向學生介紹本學科的最新發展和本學科領域最有成就的代表人物,特別是與所教學生聯繫最近的傑出人士,如最近年代的,本國的,本省的,本校畢業的,等等,以及他們艱苦奮鬥的歷程或典型事例,以激勵和引導學生勇於踩到科學巨匠和學術先人的肩膀上去,努力探索學術的新境界,立志攀登科學的新高峯,從而樹立起既崇高遠大又貼切現實的人生理想,並堅定信念朝着這個目標努力奮鬥。

(二)、課堂與社會相結合,引導學生跳出書本,深入實踐,儘可能多地接觸社會,瞭解社會,以幫助學生設定既有崇高遠大意義又有現實可行性的理想目標。可以採用下列多種形式:

1、除了常規的教學實習、見習活動以外,還應結合課程教學內容,組織學生就近到與教學內容有關的社會行業崗位去參觀、訪問、考察,實地瞭解它的社會作用和社會需求,切身體會所學專業知識的社會價值。

2、利用雙休日組織學生參觀各種歷史的、文化的、科技的、成果的、英雄模範先進事蹟等的展覽,促使大學生充實精神世界,陶冶情操,提高素養。

3、用節假日組織學生參與社會公益活動,如文化、科技、衞生三下鄉活動,社區服務活動,扶貧助弱活動等,激發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服務奉獻精神。

4、經常邀請各行各業有成就的傑出代表向大學生講授艱苦奮鬥、創業成功的奮鬥歷程,激勵大學生堅定立志成才、報效祖國、服務社會的信念。

(三)、學校評價與社會評價相結合,促使大學生理想與現實的統一。

理想的形成往往需要依據對自身價值的判斷,而大學生對自身價值判斷的主要依據是學校的評價,如學習成績評分、班級鑑定和教師評語等。面對當前大學畢業生和社會用人單位雙向選擇的就業機制,對大學畢業生的學校的評價往往會與社會評價發生差異,即學校評價較好的畢業生首次就業時的社會評價不一定就好,也就是説他首次就業崗位的理想程度不一定比學校評價不如他的同學好。目前,這種狀況確是客觀存在的,加上一時還難以消除的社會不正之風如人情關係、權錢關係等對其反饋信息自然會影響到在校的大學生對學校評價的認可度和對自身價值的判斷,這樣,就造成了大學生混文憑現象存在的客觀條件,反正管它成績好與差,不如有個好爸爸。對此,要求切實改進學校對學生學業完成情況的綜合評價,既要全面反映學生德、智、體等素質發展的程度,又要確切反映學生專業知識技能掌握和運用的水平,使之與社會需求緊密相聯,與社會評價基本統一,以避免出現那種學校的優生在市場滯銷的情況。這樣,就能使學生在比較客觀地認識到自身價值的基礎上,逐步樹立起立足現實而目標遠大的理想。

(四)、課內與課外相結合,在加強宣傳教育的同時,開展豐富的校園文化體育活動。

一方面,要充分利用校園廣播、閉路電視、校報、校刊以及校園網絡等媒體加強對時代主旋律的宣傳,用正確的與論引導大學生對時事政治和客觀世界的認識,使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深入人心,使祖國改革、開放、發展的面貌不斷出現。另一方面,又要在校園中形成生動活潑、奮發向上的文化氛圍,組織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體育活動,佔領校園文化陣地,充實學生的業餘時間,陶冶學生的情操,全面開發學生的能力,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特別要注意各種活動的覆蓋面,要使每一個學生都有機會參與,在用社會主義精神文明佔領學生頭腦,促使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基礎上,激發學生積極向上的競爭精神,引燃每一位學生的理想火花。

(五)、樹先進與促後進相結合,努力幫助後進學生鼓起理想的風帆。

高校學生管理教育工作中最令人頭痛的是後進學生。而對這部分學生的培養教育正是對我們的教育和管理的挑戰,對此,我們有義不容辭的責任。既要通過樹立先進典型,用榜樣的力量來帶動他們,又要花功夫、下大力氣重點幫助他們,要注意從細微處入手,先在生活中幫助和感化他們,對他們生活和學習上的困難要重點幫助解決,尤其要注意把他們融入集體活動中,平時要格外關心,對他們的缺點錯誤要堅持説理開導,重在教育,對他們的點滴進步要及時發現,多多鼓勵,促使他們樹立進步的信心,鼓起理想的風帆。

學生理想調查報告 篇5

一、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所面臨的新的時代背景與時代課題

1。在全球化背景下,價值領域空前頻繁的相互交流與激烈碰撞。我國在改革開放之後,加快了融入全球化的步伐,同樣加劇了我國思想理論界與世界的融會與交鋒。其利無須贅言,其弊便是致使價值選擇的茫然甚至混亂,這對高校理想信念教育工作帶來了巨大挑戰。究其原因:其一,面對社會思潮多元碰撞,促使當代大學生要在多種價值判斷中進行選擇。這使青年學生避免了改革開放前價值選擇一元化所帶來的僵化,但同時又面臨喪失價值選擇標準的危險,我們跳出了“沒有選擇的標準”之禁錮,但又可能進入“沒有標準的選擇”之歧途。

其二,青年學生對西方現代社會思潮的認識侷限。由於青年學生在理論修養與社會實踐上的欠缺,面對複雜的現代西方社會思潮,求新追異成為其羣體性特徵,卻很難認清這些思潮的本質以及馬克思主義同當代西方社會思潮之間的關係。加之,在當前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中,只是對馬克思主義及其中國化的理論成果如何超越傳統西方文化進行介紹,並沒有理清這些先進理論同當代西方社會思潮之間的理論關係。沒有清晰地向學生表明現代西方社會思潮的本質是什麼?馬克思主義是如何實現對其超越的?在理論尚未澄明的情況下,在教學實踐中,也只能進行灌輸式的説教,難以使學生在理想信念形成的過程中積極地進行反思與批判,難以使理想信念內化為大學生自覺的行動準則。因此,如何對西方社會思潮進行批判與借鑑是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面臨的重要理論課題。

2。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中國社會結構、經濟體制與利益格局的深刻調整。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社會正在進行着深刻的社會轉型,其進步意義有目共睹,但同時也伴隨着種種轉型的陣痛。這反映在高校中則表現為:青年學生身處精神追求與物質追求、個人理想與社會理想、近期理想與長遠理想這三對矛盾的掙扎之中。從理論層面看,上述三對矛盾本身並不存在無法調和的衝突,而是辯證統一的關係。但是問題的關鍵在於部分青年學生對於物質利益、個人選擇與現實問題的偏執與貪求,抑或是在這些矛盾的掙扎中茫然不知所措。這表面上看來,是理想信念的日益個體化與多元化,但實際上卻是對這一問題偏激化或虛無化的理解。即從一個側面反映出他們在其價值判斷中,仍然存在非此即彼、非黑即白的機械思維方式,或者什麼都不是的虛無主義傾向。從教學實踐層面看,自改革開放以來,隨着社會財富的與日俱增、個體選擇的日益豐富,只是偏重於後者的説教,在很大程度上會導致其同當代大學生對於社會現實的感性判斷產生某種隔膜。而如何統攝理想與現實,幫助學生對中國社會現實的認識達到理性與感性的統一,同樣是當代大學理想信念教育變革的重要課題。

3。互聯網時代的衝擊。由於互聯網對信息傳播方式的革命性變化,其普及也使傳統的理想信念教育方式面臨着挑戰。首先,網絡信息傳播具有開放性與便捷性的特點,這就加速了前文所述的價值觀念的交流與碰撞,增加了價值選擇相對主義的可能性。其次,互聯網信息發佈方式具有明顯的去中心化、分散化傾向,也就是人人均可成為信息的發佈者,並有可能得到廣泛的傳播。這就導致互聯網海量信息中良莠不齊的價值選擇標準,甚至不乏較為極端的價值判斷與虛假的信息。大學生作為互聯網主要的使用人羣之一,一方面易接受這些混雜思想的影響,使價值判斷進一步模糊化;另一方面,改變了傳統理想信念教育實踐中師生在教學中所處的地位。在傳統教學模式中,教師往往是信息的佔有者與傳播者,而學生則是被動的接受者。教師作為教學的主導方,是將何為正確者傳授給學生。但是由於互聯網使獲取信息日漸高效便捷,通過互聯網學生可以輕易獲得遠遠超過教師在短暫的課堂時間能夠傳達的關於某一知識的信息。教師與學生信息佔有不對稱關係的改變,使學生日漸由教育實踐的被動接受者成為主導方。因此,教學的主要任務也由傳遞信息轉變為甄別信息的方法,也就是説,大學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既要幫助青年學生確立正確的理想信念,也使其獲得樹立正確理想信念的方法,不僅“授之以魚”,還“授之以漁”。前文提及的三方面變化雖然有細節上的差別,但又存在一個共同的焦點:當代大學生在理想信念領域存在的種種問題,其深層次原因在於思維方式侷限,即缺乏辯證的理論反思能力。而要培養辯證思維方式則要在教學內容與教學方式上做出適當的調整。

二、關於新時期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內容調整的探討

1。充分利用學術界理論研究的前沿成果,適當強化對當代西方社會思潮的本質的介紹。20世紀以來的西方社會思潮以消解傳統形而上學傾向為己任,其產生與發展有着清晰的歷史脈絡。如果説近代自文藝復興以來興起的理性主義,是為了消解宗教意義上的神祇、政治意義上的帝王將相,以彰顯人類的理性,並以此為基礎來確證人的尊嚴與價值,並將其視為放之四海皆準的終極價值。那麼包括後現代主義在內的現代西方社會思潮就是要消解“理性主義”本身神聖的光環,即消解文化意義上的聖人聖言。在他們看來,“理性”本身已經異化為新的神祇,在理性的絕對性、普遍性、統一性的統治下,人們已經失去了獨立性和豐富性與無限性的可能,甚至威脅人類存續本身。不論是人本主義將這種理性稱作冷酷的、無人性的理性;還是生態主義聲討對科技理性的盲目崇拜,進而對自然進行無休止掠奪,導致生態危機等等都是這一觀念的體現。不能否認現代西方社會思潮中有着深切的人文關懷和對人類現實生存危機的思考。但我們也應看到,他們在消解一切神聖形象的同時,也消解了人類對於神聖與崇高本身的追求。他們對崇高的否認也必然導致價值判斷上的相對主義,甚至理想信念上的虛無主義。這既體現在現代西方社會思潮的相互激盪上,也體現在相對主義思想所帶來的意義缺失、崇高失落所導致的整體迷茫之中。

2。理清馬克思主義同現代西方社會思潮的邏輯關係以及如何實現對他們的超越。與現代西方社會思潮一樣,馬克思主義也將消解“理性主義”對人的異化作為自己的歷史任務,馬克思主義本身就是西方理論界對現代性進行反思的理論起點之一。但與它們不同的是,馬克思主義不是以一種抽象的“理性”反對另一種抽象的“理性”,不是以具體性對抗普遍性、以獨特性對抗統一性、以相對性對抗絕對性,而是將它們統一於人類不斷髮生髮展的實踐活動中,以實踐辯證法來展現主觀與客觀、人與自然世界、人與人類社會之間豐富的矛盾性,即“用‘現實的理性’(實踐)去批判‘抽象的理性’(絕對精神),從而達到思維與存在、人與世界之間的否定性統一的辯證理解”。這樣,馬克思主義至少完成了對西方近代社會思潮的三個超越。

(1)近代西方社會思潮仍然用矯枉過正的態度來面對理性主義的神聖化與絕對化,在批判理性主義的同時走進了相對主義與虛無主義的誤區,而馬克思主義則以實踐辯證法將兩者加以統合,在批判它的同時,也看到這種絕對化與神聖化表徵着人類對於終極價值孜孜不倦的追問,這不僅僅是人類理性的狂妄自大,也不僅僅是普遍對具體、集體對個體的吞噬;也同時是人類不斷突破個體生命的有限性,以期實現整體人類的“類生命”的永恆性所做的努力,也是人類追求生存的意義、人生之價值的題中應有之義。也就是説,馬克思主義既看到“理性神聖化”對人本身的宰制,也看到了其藴含的價值追求。

(2)馬克思主義在消解了“抽象理性”的神聖性後,確立了“現實理性”———實踐的重要意義。因為人類的社會實踐是一個時代性、歷史性、生成性的過程,所以以實踐為基礎的人類理性及其確立的規則與規範也應具有上述特點。正如馬克思將表徵人類思想反思的哲學稱作“時代精神的精華”而不是永恆的真理一樣,人類在不斷追求神聖與崇高的過程中,不斷在確立時代性、歷史性的真理,又不斷對這一真理本身進行反思,達到人的進一步解放。也就是説我們在消解“絕對”的過程中,不斷確立“相對的絕對”,這既是矛盾的又是統一的。而西方現代社會思潮在抽象的反對絕對化時,脱離社會實踐的生成性,必然導致在相對多重的價值選擇中徘徊而無所適從。而這相對的絕對正是時代性的理想信念的價值所在。

(3)承認社會實踐的重要性,就必然要求我們不斷地推進社會實踐、發展真理。正如馬克思所言問題的關鍵不在於“用不同的方式解釋世界,而問題在於改變世界”。也就是説,一個馬克思主義者不僅要對反映時代精華的理想信念具有堅定的信仰,還要不斷地推進我們的社會主義實踐,讓我們的理想信念不斷豐富與完善。這也正是我黨不斷將馬克思主義的普遍原理與中國具體實踐相結合,不斷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指導中國的革命實踐與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歷史經驗。

三、關於新時期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方式調整的探討

1。高校兩課教師應達到對辯證思維的理論自覺。教師本身應對馬克思主義以矛盾性原則、歷史性原則與否定性向度為導向,以超越性和解放性為價值旨趣的辯證思維方法有較為深刻的理解。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首先應引導學生避免價值判斷的單向度與相對主義。所謂價值判斷的單向度,是指要麼偏向極端的理想主義而忽視社會現實本身,要麼偏向與極端的功利主義而導致崇高的缺位。而價值判斷的相對主義則是指在理想與現實的掙扎之中,走向價值的虛無主義。其次,辯證思維中這一否定批判精神並不是要我們一概地反對事物,而是對一種價值觀念進行前提性的批判,也就是確立這一價值觀念的根基進行批判,這樣有利於青年學生對其進行正本清源的思考。雖然這種前提性批判一樣會導致見仁見智的問題,但這一追根溯源的思考過程本身已是一個刪繁就簡、去粗取精的過程。再次,這種批判不是對一種思想觀念徹底的拋棄,而是我們常説的“揚棄”,既要肯定它存在的歷史性價值,又要實現對其的超越。這就會使我們既不會盲從式地跟隨短暫的、流行的價值風潮,也不會變成簡單化的懷疑主義者。而是在不斷澄明各種價值觀念的過程中,始終為反思保留空間,既可以堅守自己的精神家園,又可以為人生、為社會創造更為豐富的可能性提供前提。要把握馬克思主義辯證思維的真實內涵,還要避免將其庸俗化的理解為一種思維工具,而是要不僅將其理解為我們改造世界的思想工具,還視其為一種既包容通達又剛健有為的人生態度。現實的思想困惑與理想信念的動搖往往是由“人的思維與現實生存環境的矛盾結構”導致的,它體現為理想與現實、感性與理性、精神與物質、個體與社會之間巨大的矛盾張力。在馬克思主義看來,要化解這些矛盾,不單純是思想觀念的問題,而是要在人類合目的性與合規律性相統一的實踐之中,也就是馬克思所説的“問題在於改變世界”。理想信念不可能在隨遇而安的坐享其成中實現,其中的挫折與失落在所難免。這就要求我們不僅要有戰勝挫折的智慧,還要有跨越困難的勇氣。包容通達的人生態度,可以避免青年學生在價值選擇中的偏執與迷茫;剛健有為的價值取向,可以賦予當代青年以勇於通過自身的實踐創造,促成理想信念變為現實。

2。發揮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性,培養學生使用辯證思維方式進行自我批判的能力。由於理想信念教育的特殊性,要求被教育者必須對理想信念擁有堅定的內心確認,否則只是外在強加的規則,而不是理想信念本身。這就要求教師在自覺地運用馬克思主義的辯證思維方式幫助學生理解、分析現實問題的同時,幫助學生運用辯證思維的方式對自己已經形成的價值觀念進行自我反思批判。在這裏我們可以借鑑在中西方教育史上被視作奠基人的兩位思想家蘇格拉底與孔子。蘇格拉底在教學過程中,不斷通過反問,誘導學生找出自己思維的盲點與疏漏,卻基本不為學生提供確定性的真理,而通過對話使學生自己探索真理之所在。而這種通過對話而不是宣稱的方式使學生達到對事物的深入認識的方法被其稱作“助產術”。也就是説蘇格拉底並未將自己視為真理的佔有者,而是平等地通過對話幫助學生產生正確的觀念。正確的觀念是學生自我反思的結果,而不是蘇格拉底外在的給予,因此他將自己的工作稱作為“助產士”,這種對話的方式也被哲學家稱作辯證法的原初形態。而這也正是孔子所説的“毋意、毋必、毋固、毋我”,即平等地與學生進行探討。唯其如此,才能真正體現學生在理性信念的確立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將理想信念內化為自己的內心確認。同時,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對思想觀念的自我反思過程,也就是不自覺地在使用辯證的思維的過程,也就是將這一思想方法內化為自我思維方式的過程。

學生理想調查報告 篇6

漫漫人生,唯有激流勇進,不畏艱險,奮力拼搏,方能中流擊水,抵達光明的彼岸。科學的人生理想,正是當代大學生乘風破浪,搏擊滄海的燈塔和動力之源。大學生追求遠大理想,在為社會理想的過程中實現個人理想,是自身成長成才的現實需要,是國家和人民的殷切期盼,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客觀要求。因此,進一步瞭解和分析當代大學生的理想狀況顯得十分重要。為此,我們寒假在奉節縣範圍內展開了一次關於大學生人生理想的調查。本次調查採用問卷調查形式,樣本總量為100份,獲得有效樣本90份,有效問卷率為90.0%。

一.調查者基本情況

1.年級結構:大一佔40%,大二佔30%,大三佔20%。

2.性別結構:男生佔60%思想彙報專題;mso-font-kerning: 0pt;mso-bidi-font-size: 10.0pt;mso-ascii-font-family: Arial;mso-hansi-font-family: Arial">,女生佔40%

3.學校分佈:重慶市內佔55%,市外佔45%。

二.本次調查涉及的主要內容

本次調查的問題涉及大學生目前的大學生活狀態、過去個人理想的實現情況以及未來的事業等方面,以及與此相關的個人閲讀習慣等,相對比較全面。

三.調查結果與分析

1.人生目的不強,理想不夠明確

人生目的,是人對“為什麼活着”這一人生價值觀問題的認識和回答,是人生實踐活動的前提和起點,是人的生命活動的總目標,不同的人生目的導出形形色色的人生。在被問及“現在對未來的想法如何?”這一問題時,僅有27%的同學認為自己現在對未來的目標“很明確”,大多數(53%)的同學是“比較模糊”的,而還有20%的同學則是“;mso-font-kerning: 0pt;mso-bidi-font-size: 10.0pt;mso-ascii-font-family: Arial;mso-hansi-font-family: Arial">十分渺茫”。這樣的回答不容樂觀,一艘沒有方向的航船是不會正確駛向勝利的彼岸的,現在看來尋回明確的人生目的和樹立崇高的人生理想和信念,對我們大學生來説確實非常重要。

2.汗水澆灌理想,成功需要付出

在被問及“當確立了理想後,你會怎樣做?”這一問題時,有45%的同學選擇自己會“十分努力去實現”,41.4%的同學則表明會“比較努力”,而尚有13.6%的同學説“無所謂、隨他去吧”。人生苦短,時光飛逝,歲月荏苒,對自己所追求的東西,確實需要青春熱血和汗水的付出。否則,終將夢落空、事無成。當被問及“以前所確立的目標與理想的實現情況”時,有43.5%的同學選擇了“多數實現”,32.6%的同學選擇的是“一半左右實現”,而有22.1%的同學則説“很少實現”。至於“過去所確立的理想未能實現的原因”,有6.3%的同學認為是“自己能力不足”,29.5%的同學説是“沒有毅力”,也有8.4%的同學將其失敗歸於是“外界因素”的影響,而更多(55.8%)的則選擇了是“多方面原因導致”。其實上帝是公平的,他給予每個人的時間、精力、資源和機遇等條件都是近乎平等的,當然我們也不排除先天條件的差異和外界因素的干擾,但成功畢竟主要靠自己,愛迪生説過那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幸運。而那55.8%所謂的“多方面原因”者,從某種程度上來説是不大清楚自己的失敗,並沒有仔細分析過自己的失誤在哪裏,自己又有哪些成功之處,其實是不明白比較確切的主要原因,這不得不引起我們的高度關注。

3.心態不夠積極,心理有待提高

成功需要一個平和的心態,既不是盲目的衝動也不是無謂的消極。在被問及“接到大學錄取通知書時,對未來的想法”時,只有30.2%的同學“冷靜,有個比較系統的計劃”,44.8%的同學選擇了“興奮激動,充滿了理想的憧憬”,而則有25.0%的同學“很迷茫,沒感覺”。被問及“進入大學,發現現實中的大學生活與理想中的相比如何?”;mso-font-kerning: 0pt;mso-bidi-font-size: 10.0pt;mso-ascii-font-family: Arial;mso-hansi-font-family: Arial">時,有大部分(60.8%)的同學感覺“距理想差遠了”,35.1%的同學認為“現實與理想比較符合”。既然有這麼多人認為現實與理想有好大差距,這樣的一種心態亟待調整。其實由日常讀書習慣的調查顯示來看心理保健方面的書的人僅有7.4%而已。大學生心理健康也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每年都有為數不少的學生因為厭學而退學,而消極的心理還可能引發更大的事故,這樣的事也時有發生。

四.採取建議與意見

1.認真剖析人生意義,樹立科學正確的理想

德國詩人歌德説過:“你若喜愛你自己的價值,你就得給世界創造價值。”人生的目的性讓人擁有了價值。

科學的人生價值觀必將引導我們樹立科學正確的理想。首先,我們樹立人生理想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信念和共產主義思想,必須胸懷共產主義的遠大理想才能在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事業中貢獻力量。其次,要正確處理個人理想與集體利益之間的衝突。我們決不可以見利忘義為了實現個人理想而置集體利益於不顧。第三,正確的給自己定位,既不要理想過高難以實現,致使失去信心;也不可過低,不會產生前進的動力,理想的確立要適合自己的水平。

2.加強教育引導,很有必要性

大方向的教育和引導需要各方面的努力。有人可能會認為“為人民服務是一個大目標,是一個空口號,與我們現實的大學生活沒有什麼聯繫,實質上這是一個錯覺。“為人民服務”和“實現共產主義”這類平凡而高尚的人生目的可見於點點滴滴。而落實到我們大學生眼下時,就是掌握現代科技文化知識,德才兼備,關心集體,樂於助人,積極奉獻等等。

心理諮詢和健康教育應作為輔助手段。這是一個基礎層次,只有排除心理障礙和心理疾病之後才能形成崇高的思想品德,且心理的消除往往使諸多思想問題迎刃而解。隨着社會的發展,當代大學生個性化傾向日益突出,導致許多心理問題。如果得不到及時緩解和調適,必然會影響身心健康和生活學習。

3.珍惜時間,分秒必爭

光陰似箭,歲月不待人。樹立理想後,就應全心投入,力爭實現。我們現在應該把握分分秒秒做好自己的事,努力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只有全面發展自己,才能實現自己的理想,也才可以為祖國未來的建設增磚加瓦,魯迅先生不是也説過:“浪費別人的時間是謀財害命,浪費自己的時間則是慢性自殺。”嗎?我們只有分秒必爭,才不至於“白了少年頭,空悲切。”年輕的朋友們,讓我一起珍惜分分秒秒,激情澎湃,昂揚向上,快樂地去追求自己的理想吧!

五.總結

經過這次調查,只覺得我們經歷了許多,同時又成長了許多,學到了很多以前所沒有的東西.我相信我會牢記這些經驗,好好利用大學時光,學習有用的東西,為自己的前途和目標奮力拼搏。用激情去創造世界

學生理想調查報告 篇7

根據調查,一大部分對自己就業不滿意的地方變現如下:

(1)薪酬待遇不高,尋找能夠發揮所長的工作環境、晉升培訓機會和與自身價值相符的薪酬,是高校畢業生就業選擇的重要指標。現在很多公司與大學生簽訂的就業協議上實習工資很低,轉正後也達不到理想的工資。

(2)事業平台不佳,除了薪酬較低外,很多企業不能給畢業生提供足夠的發展空間,使他們失去才華的事業平台。失去了創業與發展的平台,失去了現代社會不可或缺的培訓機會,個別企業家缺乏智慧與人格魅力,在這種環境裏,畢業生弄得不好,就極易把自己給耽誤了。

(3)城市魅力不足,選擇就業城市的指標除了待遇與企業形象外,畢業生們還關注什麼?,選擇就業城市,他更看重的是當地所能提供的諸如醫療保險、養老保險等社會保障措施的完善程度。

大學生的就業理想與他們的擇業觀有很大關係

擇業觀是職業價值觀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大學生的擇業行為有着重要的影響。在大學生就業壓力有增無減的今天,很多人認為大學生的擇業觀也是造成其就業難的原因之一。

20世紀80年代的大學生擇業標準,第一位是社會地位,第二位是社會意義,第三位是發揮個人才能和報酬。到了80年代末,“符合個人特長”成為他們擇業的首要標準。90年代前期,大學生就業時追求“第一職業求穩定,第二職業求發財”。90年代中期以後,曾流行的“待遇決定職位選擇”的模式已基本過時,“能否發揮專長”又成為大學生擇業首要標準,許多大學生認為要在個人和社會兩個價值之間找尋最佳結合點。由此可見,大學生擇業觀表現出強烈的時代氣息。

缺乏社會生活經驗、缺乏政治經驗;經常以崇尚自我為中心。這些主導特徵,構成了大學生擇業羣體,並制約着他們的擇業觀。主要體現在職業選擇過程中,他們崇尚自我、以個人為中心、注重個人奮鬥、強調自我價值的體現;在職業活動中只願當主角,不願當配角,總擔心自己被埋沒、被大材小用等等。

除了擇業觀以外,造成很多大學生簽約不理想或者不想簽約的因素有以下幾點:

(1)高不成低不就,初出象牙塔的學子,心中都有一個美好的憧憬,他們期待的職場,是學有所用、可以大展宏圖的地方,而且由於近年來學費增長等因素,使他們對薪金的要求更加高了。可是,就業市場,強手如林,加上這幾年由於擴招等原因帶來的不容樂觀的就業現狀,讓他們屢屢受挫。走出去參加社會的招聘會,諸如“兩年以上的工作經驗”的條件讓他們望而卻步,。不少學生都萌生了考研深造的想法,以期通過提高學歷來回避就業高峯形成的壓力,增加就業的含金量,因此有不少“校漂族”留在學校為參加研究生考試準備。

(2)先啃老,等待就業機會,一部分畢業生認為,理想和願望是不可以隨意改變的,與其委屈自己遺恨終生,還不如現在趁年輕放手一搏,給自己多一點機會。所以他們不願意草草地用一紙簽約把自己束縛在並不理想的崗位上,他們大膽地選擇“不就業”。他們重視自我、張揚個性、渴望實現自身價值的願望一定會在不遠的一天實現。

(3)美其名曰“戀校情結”,實為意志薄弱、逃避現實,大學畢業生人數急劇遞增,社會需求卻相對滯緩,過去那種拿着大學文憑,等於拿到工作的入場券的“風光”現象已不復存在。最近一項調查顯示,有近八成的大學生將就業壓力大列為自己的首要煩惱問題。雖説先就業、後擇業、再創業的擇業觀已經被大多數大學生所接受,但是總是有少數畢業生抱着理想化的角度看待生活、看待就業。眼高手低心高氣傲,對社會給予自己的回報期望過高,其遭受挫折的程度可以想見。屢敗屢試,屢試屢敗,漸漸地對就業失去了信心,也失去了應有的勇氣。從當初的想就業,到懼怕就業,使他們重新過起了學校裏舒適安逸的生活,不願意或者不敢參與競爭,抱着能拖一天是一天,得過且過的心態,逗留在學校不肯出去。這些看起來是戀校情結的表現,實際上是意志薄弱,逃避現實的表現,和上述兩種情況的“校漂族”有很大的區別,至少在人生態度上是消極的。美國一位心理學家認為,多數情緒低落、不能適應環境者,皆因無自知之明。他們自恨福淺,又處處要和別人相比,因此導致自己情緒低落。其實,只要客觀地認識自己,就能走出情緒的低谷。逃避得了一時,逃避不了一生一世,這決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

大學生應當樹立以下幾個方面的擇業新觀念:

(一)勇於面對競爭的觀念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最顯著的特點之一是競爭,競爭意識是現代人必備的素質之一。面對就業競爭的現實,大學生應當擺脱被動依靠、消極等待的狀況,敢於競爭,樹立“愛拼才會贏”的觀念,做好多方面的競爭預備。

1。要樹立強烈的競爭意識人才。市場上的供求關係總會存在這樣或那樣的一些不平衡之處,同一職業往往有較多的擇業者期望獲得,假如沒有主動競爭的思想預備和積極參與應聘的行為,是難以順利就業的。,要培養雄厚的競爭實力。競爭實力是綜合素質的體現,包括思想品德素質、專業素質、文化素質、身心素質等。競爭實力是在大學生活的過程中逐漸培養和塑造的結果。在公開、公正、公平的競爭原則下,競爭實力就是個人實現擇業理想的資本。

3.要堅持正確的競爭原則。大學生在就業競爭面前,要保持自己的人格尊嚴,老實收信,憑自身的競爭實力並運用恰當的競爭技巧去贏得用人單位的青睞。

4.要保持良好的競爭心態。有競爭就有風險。參與競爭就難免要受到挫折。對於就業競爭中的大學生來説,尤其要注重提高遭受挫折後的心理承受能力。把挫折看成是鍛鍊意志、增強能力的好機會。保持良好的競爭心態,主動擺脱受到挫折後的頹喪情緒,要認真分析失敗的原因,調整自己的心態和擇業目標,鼓足勇氣,爭取新的機會。絕不能因此而灰心喪氣,一蹶不振。

(二)樹立先就業再擇業後創業的觀念打破一步到位、從一而終的舊的就業觀。市場經濟配置人力資源的特徵是人才流動,畢業生也不必急於在短時間內找一個固定的“鐵飯碗”,要樹立不斷進取的職業流動觀念,並學會在流動中發現機會、抓住機會、把握機會。

(三)樹立自主創業和終身學習的觀念自主創業是通過採取單幹、合夥等方式創辦公司或其他企事業單位,從事技術開發、科技服務以及其他經營活動來創造就業崗位,並依法獲得勞動報酬的就業方式。自主創業給具有創造力和活力的大學生提供了就業和深造以外的“創新之路,”。隨着知識經濟和信息化社會的到來,大學畢業生必須不斷學習新知識才能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否則將會被職業無情地淘汰。大學教育固然重要,但究竟只是終身教育中的一個階段。大學畢業後的延伸學習和重新學習,對於選擇及重新選擇職業崗位和取得職業成就,無疑具有同樣重要甚至更重要的意義。

(四)樹立到基層、農村去的觀念在大城市、主要機關提供的就業機會日趨飽和的情況下,農村和基層的廣闊天地也為大學畢業生施展才華、實現理想創造了條件。

(五)樹立發揮專業所長,但也注重綜合素質的觀念。畢業生在擇業時首先要考慮所學的專業,根據專業特點謀求職業,以做到專業特點與職業要求相匹配,發揮專業優勢;同時也要考慮綜合素質和能力,一味強調專業對口,會使畢業生在激烈的競爭中失去很多機會。

所以,學生在擇業時要注重的幾個問題:

①樹立正確的擇業觀。“有人説好關係是泥飯碗,會碎的;文憑是鐵飯碗,會鏽的;而只有能力才是金飯碗,走到哪裏都會閃閃發亮。”在當今社會,只有有能力的人,才不會被時代所淘汰,只有有能力的人,成長的舞台才會無禁區。因此,這就要求當代大學生要繼續保持在大學時代學習的好習慣、好態度、好學風、不斷加強學習,不斷充實自己,不斷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擇業觀。

②量體裁衣,選擇適合自己的職業。選擇什麼樣的具體職業應該根據每個人的潛能和特長來確定,現代社會的一個重要特徵就是行業的更加細化,與此相對的職業也更加多樣化,這一情勢為具有不同潛能和特長的個人尋求更符合自身條件和愛好的職業,創造了日益廣闊的前景。因而,當代大學生在選擇職業時,要正確判定自己有哪些潛能和特長,力求做到對號入座。

③從實際出發,準確把握人才市場的供需信息。人才招聘會每週都在辦,人才市場天天都開放,準確把握人才市場的供求信息,對於當代大學生擇業尤為重要。當今社會是信息時代,誰能及時有效地獲取信息,誰能從實際出發,準確審閲就業形勢,誰就能早日步入理想的職業崗位。

學生理想調查報告 篇8

漫漫人生,唯有激流勇進,不畏艱險,奮力拼搏,方能中流擊水,抵達光明的彼岸。對現狀永不滿足、對未來不懈追求,是理想形成的動力源泉。從一定意義上講,理想是人們在實踐中形成的、可能實現的、對未來社會和自身發展的嚮往和追求,是人們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在奮鬥目標的集中體現。理想信念是人的心靈世界的核心。有無理想信念、有什麼樣的理想信念,決定了人生是高尚充實、還是庸俗空虛。追求遠大理想、堅定崇高信念,是大學生健康成長、成就事業、開創未來的精神支柱和前進動力。那麼,大學生人生理想的現狀如何?對於人生理想的態度如何?又決定以何種方式實現其人生理想?為了弄清這些問題,我們小組在中山大學珠海校區展開了一場關於當代大學生理想與信念的調查。

調查方法:

此次調查採取發放不記名調查問卷的方式進行。此次調查共發放調查問卷110份回收率100%,調查人羣容量為110人,男女比例約為3:2。調查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調查內容包括:理想信念狀況,理想信念影響因素,理想信念動力來源等。在問題中穿插了一些時事熱點話題,具有一定的時代針對性。

調查結果:

第十題的統計結果顯示絕大多數的人認為理想對生活具有一定的影響。超過8成的人認為理想在生活中擔當的角色必不可少。由此可知,理想在生活中的地位異常重要,成為多數人的人生指引。因此,超過一半的人有長短期的理想並且信念堅定。41.5%的人雖然有理想但信念不夠堅定。仍然存在1.9%的人沒有理想或者信念。這顯示出了98%以上的被調查對象擁有一定的理想,但依然有超過四成的人缺少堅定的信念。理想與信念應總是如影隨形,相互依存的,沒有堅定的信念,理想可能會很容易夭折。

對於第五題“理想是否有對錯之分”,55%的人認為沒有,45%的人認為有。由此我們瞭解到當代大學生對理想的理解還是有些偏差。超過一半的人缺乏對理性的是非判斷,這種情況令人擔憂。對於第六題“當個人理想與社會價值觀相違背時”,有60%的人選擇做出適當調整來順應社會主流思想,32.7%的人會堅持自己的理想絕不動搖,7.2%的人選擇放棄原有的理想並樹立新的理想。這説明了大多數人會考慮社會的需求,而不是一味的固持己見。不過仍有三成的人毫不動搖。根據第七題“理想的來源”的調查結果得出:在被調查的110人中將近七成的人會根據自己的興趣樹立自己的理想,有近四分之一的人會響應社會的要求。接受家庭觀念的灌輸人佔了十分之一。還有極少數的人選擇跟隨他人。這表明絕大多數被調查對象具有自己的判斷力和自我決斷的能力。

第八題中,在進入大學後,44.1%的人依然簡述最初的理想,18.9%的人的理想已經改變,37%的人舉棋不定,處於觀望的狀態。這表明進入大學後,有63%人已經明確定下了目標。

在第九題中,調查結果顯示出44.1%的人將信念定位於事業經濟,31.5%和17.7%的人分別將信念定位於親情家庭和治學科研。有11.7%的人是定位於建設國家的。説明被調查對象普遍把自己的事業放第一位。但這並不表明他們不熱愛祖國,其實能做好自己的事業必然也給國家的經濟發展做出了貢獻。在發展自己的同時也推動了國家的發展。理想是一定社會關係的產物,每個人所處的生活環境都不一樣,在不同階段,理想也會隨之變化。有些人把為國家做貢獻、為國家效力為榮。樹立了崇高的愛國主義理想;有人把物質、財富、家庭作為自己的奮鬥方向等。每個人的志向不同理想就可能不同。正如對國家有貢獻的不一定都是偉人,平凡的人一樣可以有大大的作為。所以説平凡的理想一樣有着不平凡的意義。

通過對最後一題結果進行統計,我們得出在人生最重要的東西的列表中,排前三的分別是:健康、親情、理想和信念。這表明當代大學生的價值觀還是正常的,我們國家的思想教育還是有成效的,前景也是可喜的。

總的來説,本次調查結果雖然不能反映出當代大學生理想與信念的全部狀況,但也能客觀的反映出一些事實。現在大多數的學生都具備自我判斷和決斷的能力,正確的是非觀和價值觀。雖然八成以上的人都有了自己的理想,但還有不少的大學生對自己的理想不能長期堅持或還正處於迷茫當中。

如果説社會是大海,人生是小舟,那麼理想信念就是引航的燈塔和推進的風帆。沒有科學的理想信念的人生,就像失去了方向和動力的小船,在生活的波浪中隨處漂泊,甚至會沉溺於急流當中。所以説作為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我們需要國家、社會、學校加強對大學生,甚至中學生的思想教育,使其儘早建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崇高的理想、堅定的信念。

總結:

本次調查從小組討論到定稿,從進行調查到統計結果約進行了大半個月。在3次小組討論中,我們不斷調整方向,改善問題。不過在分個人調查時存在歷時過長,缺乏調查技巧等問題。相信在進行自我總結與反省後,我們會提高很多。

學生理想調查報告 篇9

漫漫人生,唯有激流勇進,不畏艱險,奮力拼搏,方能中流擊水,抵達光明的彼岸。科學的人生理想,正是當代大學生乘風破浪,搏擊滄海的燈塔和動力之源。大學生追求遠大理想,在為實現社會理想的過程中實現個人理想,是自身成長成才的現實需要,是國家和人民的殷切期盼,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客觀要求。因此,進一步瞭解和分析當代大學生的理想狀況顯得十分重要。為此,我們在廣西醫科大學範圍內展開了一次關於大學生人生理想的調查。本次調查採用問卷調查形式,樣本總量為120份,獲得有效樣本114份,有效問卷率為95%。

一. 調查者基本情況

1. 年級結構:大一佔94.7%,大二佔3.5%,大三佔0.9%,大四佔0.9%。

2. 性別結構:男生佔53.5%,女生佔46.5%。

3. 所屬專業:理工類佔0.9%,人文社會科學類佔2.6%,醫科類佔95.6%,經營類佔0.9%。

二. 本次調查涉及的主要內容

本次調查的問題涉及大學生目前的大學生活狀態、學習態度和個人理想的實現情況以及未來的事業等方面,以及與此相關的在實現理想中的各種問題問題等,相對比較全面。

三. 調查結果與分析

1. 人生目的較強,理想明確 。

人生目的,是人對“為什麼活着”這一人生價值觀問題的認識和回答,是人生實踐活動的前提和起點,是人的生命活動的總目標,不同的人生目的導出形形色色的人生。在被問及“你接受高等教育主要是為了什麼”和“激勵你奮鬥得主要原因是什麼”的問題時,有64.9%的同學的答案是“就業謀生”和50%的是“自我價值實現”,都對未來的目標很明確。但有17.5%的同學被問及“激勵你奮鬥的主要原因是什麼”時認為是“金錢”。“君子愛財,取之有道”,這無可厚非,但也要分得輕重。總的來説,同學們有明確的人生目的和崇高的人生理想和信念,這對我們大學生來説確實可貴。

2. 有理想,但沒有詳細計劃。

在被問及“你現在有理想嗎?”時,42.1%的同學表示有“短期理想”,57%的同學表示有“長遠計劃”。從這個問題中,我們可以看到,極大部分的同學有自己的理想。然而,當中又有68.1%德的同學沒有意識地或沒有特別計劃地實現自己的理想,大部分人僅僅有了理想,但並沒有想過、努力去實現過。其實上帝是公平的,他給予每個人的時間、精力、資源和機遇等條件都是近乎平等的,當然我們也不排除先天條件的差異和外界因素的幸運和干擾,但成功畢竟主要靠自

己,愛迪生説過那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同學們只有付出了自己的汗水和行動,理想才會得以實現。當被問及“自己得人生是否有詳細的計劃”這一問題時,僅有17.5%的同學有了明確的計劃,71.1%的同學則表明還在想,甚至有4.4%的同學表示沒想過。人生苦短,時光飛逝,歲月荏苒,對自己所追求的東西,確實需要青春熱血和汗水的付出。否則,終將夢落空、事無成。

3. 對理想的更改和實現理想中的阻礙因素。

理想不是一恆不變的,隨着個人的經歷和所處年齡階段的不同,人的理想會發生相對的改變。在被問及“上大學後,你的理想是否改變過?”時,有32.5%的同學選擇了“因思想逐漸成熟而改變”,25.4%的同學選擇了“同一個理想併為之努力”,也有3.5%的同學認為他們“從來都是不曾有過理想或目標,只能被動地接受現實”。這就需要人們的正確判斷,作出正確的前進的理想。在被問及“在實現理想的過程中,什麼是你的阻力?”時,34.2%的同學認為“缺乏艱苦奮鬥的精神與堅持的毅力”,36.8%的同學認為是“家庭的壓力,社會的形勢,理想與現實的差距”,10%的同學認為“無法安排自己的學習與生活”。因此,同學們要在生活中不斷地提高自己的奮鬥精神和毅力,這是實現人生理想的重要一步。

四. 採取建議與意見

1. 認真剖析人生意義,樹立科學正確的理想。

德國詩人歌德説過:“你若喜愛你自己的價值,你就得給世界創造價值。”人生的目的性讓人擁有了價值。 科學的人生價值觀必將引導我們樹立科學正確的理想。首先,我們樹立人生理想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信念和共產主義思想,必須胸懷共產主義的遠大理想才能在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事業中貢獻力量。其次,要正確處理個人理想與集體利益之間的衝突。我們決不可以見利忘義為了實現個人理想而置集體利益於不顧。第三,正確的給自己定位,既不要理想過高難以實現,致使失去信心;也不可過低,不會產生前進的動力,理想的確立要適合自己的水平。

2. 加強教育引導,很有必要性 。

大方向的教育和引導需要各方面的努力。有人可能會認為“為人民服務是一個大目標,是一個空口號,與我們現實的大學生活沒有什麼聯繫,實質上這是一個錯覺。“為人民服務”和“實現共產主義”這類平凡而高尚的人生目的可見於點點滴滴。而落實到我們大學生眼下時,就是掌握現代科技文化知識,德才兼備,關心集體,樂於助人,積極奉獻等等。 心理諮詢和健康教育應作為輔助手段。這是一個基礎層次,只有排除心理障礙和心理疾病之後才能形成崇高的思想品德,且心理的消除往往使諸多思想問題迎刃而解。隨着社會的發展,當代大學生個性

化傾向日益突出,導致許多心理問題。如果得不到及時緩解和調適,必然會影響身心健康和生活學習。

3. 珍惜時間,分秒必爭

光陰似箭,歲月不待人。樹立理想後,就應全心投入,力爭實現。我們現在應該把握分分秒秒做好自己的事,努力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只有全面發展自己,才能實現自己的理想,也才可以為祖國未來的建設增磚加瓦,魯迅先生不是也説過:“浪費別人的時間是謀財害命,浪費自己的時間則是慢性自殺。”嗎?我們只有分秒必爭,才不至於“白了少年頭,空悲切。”年輕的朋友們,讓我一起珍惜分分秒秒,激情澎湃,昂揚向上,快樂地去追求自己的理想吧!

五. 總結

經過這次調查,只覺得我們經歷了許多,同時又成長了許多,學到了很多以前所沒有的東西.我相信我會牢記這些經驗,好好利用大學時光,學習有用的東西,為自己的前途和目標奮力拼搏。用激情去創造世界。

學生理想調查報告 篇10

一、背景介紹

鑑於今年金融危機的影響,很多大學生找工作都比較難。大學生會不會因為各種難題而對自己的理想產生一種消極的影響或者降低自己理想的要求呢。有沒有堅持自己的信念,重新樹立自己的夢想。因此我們對大學生的理想和信念進行了一次社會調查,更好地瞭解大學生的情況,結合社會的現實,更好地有效地分配人力資源,促進社會發展。

黨的思想政治工作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線,這是由它的職能和作用決定的。只有充分發揮黨的思想政治工作這一政治優勢,才能保證我們工作的正確發展方向,才能及時排除和戰勝各種錯誤思想的干擾。而加強理想信念教育是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正確的理想信念從來不是自發形成的,而是人們在社會實踐活動中,通過教育、培養、引導等科學的途徑,逐步建立起來進而發展為人們的行動指南。因此,思想政治工作必須把理想信念教育作為核心內容抓好落實,才能發揮塑造人、引導人的功能。面向新世紀,由於改革的進一步深化,各種利益關係的調整,人們的社會生活、政治生活、經濟生活必然發生巨大而深刻的改變,在這一轉變過程中,各種新情況、新問題層出不窮。作為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須努力探索,深入研究新時期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內容、新特點、新方式,探索一些帶規律性的東西,發揚好傳統,找出新路子,開創新局面。

二、調查目的與方法

我對我院學生的理想信念狀況進行了抽樣調查。本次調查通過問卷、座談、個別訪談等方式進行。共發放問卷300份,收回問卷270份。調查範圍涵蓋非畢業班三個年級的學生,其中本科生160份,佔59.3%,一年級125份,佔46.3%;二年級110份,佔40.7%;三年級35份佔13%,基本上反映了不同性別、不同年級學生情況。調查內容包括大學生生活態度、入黨情況、“三個主義”、價值觀等方面的24個問題。問卷調查結果採取檢驗與統計分析的方法。調查結果表明,計算機學部大學生的政治傾向、人生態度、競爭意識、奉獻精神等與時代變革的步伐基本一致,呈現出積極、進取、務實、開放的特點和變化,同時,思想上也出現了一些矛盾和問題。

三、發現問題

(一)、調查結果

1、思想積極要求進步,關心政治,但年級差別明顯,調查結果顯示,大多數同學思想積極要求進步,比較關心熱點問題。如:問及是否想加入中國共產黨時,有53.6%的同學回答很想,有21.9%的同學回答不想加入。在被問及是否關注國際國內新聞時,有78.3%的同學表示關注或很關注,只有21.7%的同學説很少關注。在被問及加入中國共產黨的目的時,有15.5%的同學表示為信仰共產主義,有23.3%的同學表示為社會和他人做貢獻,有35.5%同學表示是為發揮自己的作用早日成才。但是,從另一個數字來看反映了一些問題。問及是否想加入中國共產黨時,本科同學有57.4%的同學想加入,專科同學有48.2%的同學想加入。不難看出本科同學比專科同學思想要求更積極。從年級分佈來看,一年級同學有64.8%的同學想加入中國共產黨,二年級有44.4%的同學想加入,而到了三年級只有37.9%的同學願意加入共產黨。低年級要求入黨的學生比高年級多。

2、集體觀念較強,但表現出個人主義傾向

在回答個人利益和羣體或集體利益發生矛盾時,由49.8%的同學選擇以羣體或集體利益為重,有38.6%的同學選擇了兼顧集體利益和個人利益;在問及是否想成為一個先人後己,先公後私的人時,有72%的同學回答想,有24.5%的同學表示不想。可以看出,大部分學生能把集體利益放到優先位置,能為他人和集體犧牲個人利益,集體主義觀念是比較強的。另一方面也表現出他們內心並不想失去個人利益,在不損害個人利益的情況下兼顧集體利益。從後一個問題可以看出,一部分同學表現出個人主義傾向。

3、生活態度積極,表現為追求實用主義

在問及對待人生態度時,有64.9%的同學選擇樂觀進取,自強不息。在問及大學期間怎樣才是成功時,有60.8%的同學選擇從事各種社會活動交際面廣泛的人。在問題有用就是真理的選項中,有40%認同這個觀點,在有錢就是真理的選項中有12.5%同學認同這個觀點,在物質利益第一的問題中,有10.6%同學認同這個觀點。他們的生活態度是積極向上的,渴求瞭解社會,融入社會,也體現年輕人受市場經濟環境的影響,追求實用主義。但是,他們判斷事物的標準更多的是是否有用,更多的人願意把個人利益與國家利益、集體利益結合起來考慮,即講貢獻也不違言索取。追求個人事業成就,也就是實用主義標準。

4、要求獨立,但存在依賴心理,

在被問及對待事物正確與否的判斷標準主要標準時有57%的學生選擇自己判斷標準。在被問及實現人生價值的主要途徑時有66%的學生選擇自己努力同時尋求幫助。大學生脱離了父母的管束和大學聯考的壓力,青春期就已萌動的獨立意識迅速復甦,自我意識增強。然而,長期以來由於教育導向的弊端,大學生普遍缺乏生活自理能力和心理準備,當生活、學習上碰到問題、遇到困難挫折時,表現出較大的心理依賴性,存在不勞而獲的心理。

5、獲取信息多渠道,內容多樣化

他們期望瞭解社會或信息,但渠道不再是單一的方式。在被問及瞭解信息的渠道時,有26.4%的同學選擇報紙,有18%的同學選擇收音機,有24%的學生選擇電視,有21.5%的學生選擇網絡,另外還有4.4%的同學選擇校內宣傳櫥窗。通過多方面的獲取信息的渠道反映出他們渴求信息的願望,也進一步反映出他們希望獲取內容的多樣化。

(二)、分析問題

1、對外開放和市場經濟的社會環境影響。在市場經濟發展的過程中,市場經濟價值多元化,人們心理失衡,對道德的調節作用失去信心,僅適用於經濟領域的原則,如追求利益最大化原則、等價交換原則等侵蝕到人們的道德領域。青年大學生處在接受新知識、新事物等多種知識的積累期,也是最容易受到一些外界因素影響的時期。這個時期他們學習、模仿社會上的一些現象,導致一些領域出現了道德失範現象,是非、善惡、美醜、榮辱界限混淆,導致一些人道德觀念顛倒、錯位。

2、西方的價值觀念侵入。改革開放一些西方資產階級的極端個人主義、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和自由主義等價值觀念的進入與傳播,腐蝕人們的思想,特別是對年輕人的思想影響,來改變他們的價值觀念。一方面青年大學生處在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過程中。對事物的判斷標準不一,他們多以個人意識作為判斷標準;另一方面,青年人有追求新知識,接收新事物心理;第三方面,部分同學存在國外的都是好的,外來的和尚好唸經的思想。從而導致大學生價值觀的偏移。

3、現代科技推動人類文明進程的同時帶來現代病。人的物化傾向越來越明顯,人與機器接觸的機會和頻率增加,人際交往的減少,人情味越來越淡,道德意識自然開始減退。現在的社會交通設施現代化,網絡、電話等方便了人們的聯繫,但是減少了人與人在一起的時間,使得人們之間的感情減弱。另一方面,人物之間的接觸,淡化了中華傳統的禮儀要求,甚至最起碼的禮貌也丟失掉了,這種情況使他們道德滑坡。而且網絡使學生接受信息渠道發生了很大變化,網絡信息量大,泥沙俱下,魚龍混雜,什麼樣的信息都有可能出現,難免有錯誤和不健康的信息,這方面給思想道德建設帶來了很大的衝擊。

4、教育本身存在問題。

①道德建設重視理論教育,輕實踐,導致學生自己看不慣的行為,自己卻不加控制,而且缺乏一種對人和對己一致的普遍的公共道德標準認識。即使安排實踐,也多流於形式,為活動而活動,激發學生的情感體驗不夠,缺乏實效性。

②中國小教育是學生教育的關鍵時期,而我們的教育追求應試教育,以追求升學率為目標。形成只要成績好其他無所謂的思想。這種思想灌輸給學生,甚而影響他們的思想道德,在進入大學後這種現象很難一時扭轉。

③大學開設的政治理論課、道德修養課的形式不理想,造成課堂乏味,學生不願聽課。教學內容與實際聯繫不緊密,針對性不強,教學效果不明顯或沒有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5、家庭影響不可忽視。一方面,由於大多數學生是獨生子,有的父母嬌之、慣之,使其放任個人意識和行為,缺乏自律意識,過了18歲仍然象個孩子,責任心不強,不成熟,缺乏正確人生觀。另一方面,學生們的家庭經濟情況不同,但是他們之間互相攀比心理強,在穿衣、吃飯、花錢等方面相互攀比,使一些學生的人生觀發生扭曲。一些人感覺生活無着落,不能正確對待自身的經歷,開始相信命運,這也是價值多元化帶來的附屬產物。

6、實用主義太強。實用主義強調行動、注重實效,主張從效果去確定行動方向,對其他因素不予考慮,把人與物之間的關係看成兩點一線。現在部分大學生功利心理太重,急功近利,他們要求學什麼,必須有用,重視科學文化素質的提高,忽視思想道德素質的加強。不理解道德的社會作用,輕視甚至忽視道德修養。

做什麼事情的反應是對本人是否有好處,有多大好處。把貢獻與奉獻放到了次之位置。

四、解決問題

理想信念的形成需要一個過程,科學的理想信念的確立需要長期大量的積累,這樣才能產生質的飛躍。大學生理想信念的確立也是一個曲折反覆、螺旋式上升的過程。因此,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要真正做到標本兼治,由表及裏,解決深層問題,就必須在理想信念教育過程中找準結合點,引導大學生樹立科學的理想信念。

(一)、開展學理論、學國情、學先進的三學活動,從根本上做好當代大學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工作。

①正確的理想信念不是自發產生的,而是來源於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武裝,來源於在這一科學理論指導下對社會歷史發展規律和人生價值的清醒認識和正確把握。深入開展理想信念教育就是要着眼於“用科學的理論武裝人”。

②對大學生進行理想信念教育就是要走出課堂,強化實踐基地建設,把理想信念的基地建設同社會實踐基地、專業實習基地建設結合起來,發揮一個基地的多功能作用,讓大學生在基地活動中接受形象教育,鞏固理想信念教育的成果,通過社會實踐鍛鍊人。

③同時,理想信念教育還要靠典型引路、榜樣感染,有理想的人講理想,讓先進事蹟感染人。要及時宣傳學生黨員中的典型,引導學生尋找黨員中的積極因素,因為身邊的人和事更有親切感和説服力,身邊的“閃光點”更易接受,更易模仿,這樣在形象教育中就將理論武裝和實踐教育有機地結合了起來。

④理想信念教育也離不開國情教育和形勢任務教育。歷史讓我們刻骨銘心,歷史可以激起我們的民族主義精神,通過重大歷史事件激勵人。通過學習歷史事件或現今的國情報告可以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和民族主義精神。

(二)開展“四步遞進”教育,做好職業生涯規劃,有針對性的做好理想信念教育。

大學階段是青年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階段,也就是教會學生學會如何做人,學會如何做事,學會如何生活。為了能幫助、引導學生樹立正確地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就有必要根據他們的不同時期的特點制定階梯狀的教育內容,根據每個年級的特點,確立目標,制定計劃,安排系列活動,也就是幫助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達到在成才教育過程中實現系統思想教育。

1、一年級加強道德禮儀教育

剛從高中升入大學的一年級學生,由於年齡小,閲歷淺,思想不成熟和心裏脆弱。他們自我意識強,但缺乏自我監督約束和控制能力,他們渴望成才,卻缺乏學習的毅力,他們想做一個道德高尚的人,卻在實際生活中難以自律,他們不知道如何做才好,他們缺乏對正確的禮儀的理解與認識,他們需要理解,但又處理不好個人與他人、集體的關係。針對這種情況,開展以適應大學生活的修身教育。開設公關禮儀必修課或舉辦專題講座,來補充他們在讀大學前缺少的道德教育。圍繞做合格大學生,做文明大學生進行教育,加強大學生責任感、使命感教育,進行集體主義和優良學風教育。

2、二年級自我認知教育

二年級學生對大學生生活基本適應了,思想基本趨於穩定,心理趨於成熟。這個時期應教育他們正確認識自己,對自己做一個正確的、客觀的、科學的評估。評估內容包括思維方式、思維方法、道德水準、學識等等,根據個人情況確立志向,這也是職業生涯規劃最關鍵的一點。幫助學生正確規劃成才目標,制定科學的學習計劃,教育他們對人生問題進行深入的思考,通過教育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確立正確的人生目標。

3、三年級綜合能力培養

三年級是學生實現職業生涯目標的關鍵階段,也是學習計劃執行的關鍵時期,更是打好專業基礎的重要階段。這個時期對學生進行專業傾向測試,根據個人興趣與發展潛力,有選擇的培養一些突出技能,教育學生撰寫專業文章,大膽提出自己見解,鍛鍊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造性。鼓勵他們做社會兼職,嘗試參加各種社會實踐活動。有選擇的選(輔)修其他專業知識,增強英語口語能力、計算機應用能力、英文寫作能力,從而為實現目標打下堅實的基礎。

4、四年級職業道德教育

由於本院的特殊情況,還不存在大四學生,但並不代表要鬆懈,作為我院第一屆本科畢業生,代表我院的面貌,代表我院本科教學實力。因此做好對四年級學生的教育準備工作。四年級是大學生期間最後一年,學生面臨擇業和從業的考驗,因此對他們實施擇業觀教育和就業前的職業能力教育就十分迫切。其目標是通過教育使學生樹立正確地擇業觀,通過舉辦講座或與企業聯合舉辦模擬應聘檢查專業能力和綜合能力的缺陷,對綜合素質進行再提高,提高他們適應社會和工作崗位的能力。對他們進行適應社會環境和工作需要的教育,進行職業道德教育,培養艱苦樸素的精神,培養奉獻精神。教育他們為社會做貢獻,為祖國建設做貢獻。

(三)思想教育與發展黨員相結合,

及時把表現好、成績突出的學生確定為積極分子,及時確定培養聯繫人,加強教育培養,做到一年級有黨員,二年級有黨小組,三、四年級有黨支部。充分發揮教工黨員的作用和各總支、支部的作用,實施集體教育與個別幫助相結合的方式,組織入黨積極分子認真學習黨的基本知識和理論,系統掌握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使他們端正入黨動機,真正解決思想上入黨的問題。此外,還應強化實踐環節,有意識地給積極分子交任務、壓擔子,引導和鼓勵他們積極思考、主動工作、勇挑重擔,在實踐中鍛鍊成長、儘快成熟。

(四)加強德育課程改革,從課程上為理想信念教育做保證。

1、改變低年級兩課的講授方式,吸引同學們注意力。現在,政治理論課枯燥,學生不願意聽,開小差。為此,有必要改變這類課的講課方式,採用縱向聯繫的方式,舉辦幾個專題版塊講座,比如:經濟版塊,軍事思想版塊。同時結合一些實踐活動,使同學們學有所思,思有所得。

2、在高年級學生中開設國情教育必修課或定期舉辦形勢任務講座,這樣不僅可以做到四年理論學習不斷線,又可以在學習的過程中,對同學們進行了愛國主義和民族主義精神教育。針對高年級學生思想認識趨於成熟,抓住他們關心國家大事,關注時事焦點的特點,開展學生喜歡的國情教育課,或舉辦國情形勢任務講座。

3、增開公關禮儀必修課。近些年,由於中國小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影響,現在很多學生不知道如何待人接物,不懂也不明白應該怎樣正確與人交往。所以,有必要在一年級開設公關禮儀課,教會大家一些待人接物的方法,彌補大學之前的教育缺陷,通過一學期或一年的學習,使每位大學生真正成為一名文明的大學生。

(五)把德育教育與教學工作相結合,做到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教育的目的是什麼?提高素質,素質振興民主,推動歷史進步。

教育的方式有兩點:一是教書,二是育人。徐特立老先生曾經説過:“教書不僅是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育人,教育後一代成長為有共產主義思想品質的人。”只有學高才能做人師、德高才能做人範,才能成為人們學習敬仰的楷模。這樣的教師才會受到社會的尊重,學生才會樂於接受老師的賜教和諄諄教誨。而現在教授知識與思想教育的矛盾沒有得到根本性解決,使得教授知識與思想教育相割裂。所以應加強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專業知識的學習,同時加強教師的道德培養與規範,真正作到即教書又育人。

以上是我對信息管理與工程系學生的理想信念情況的調查和分析,針對這些情況採取的一些措施和提出了個人的一些建議,有不當之處請大家指正。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jfww.com/baogao/diaocha/8gy7z0.html
專題